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最低1099元最高2399元,Redmi Note 14系列发布,抗摔防水续航综合提升
作者 | 吴浪娜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9月26日消息,Redmi今天在北京正式发布Redmi Note 14系列Pro+、Pro和5G标准版三款手机、Redmi Buds 6耳机、Redmi显示器A27U和小米智能摄像机C500双摄版等新品。 Note 14 Pro系列升级了金刚架构,通过1.8米定向跌落测试,同时支持IP66、IP68和IP69防水等级。 Redmi Note 14 Pro+搭载第三代骁龙7s,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拍照方面配备60mm黄金长焦镜头,支持2.5倍光学变焦,提供星沙青、镜瓷白、子夜黑三款配色。 该款手机共有三个内存组合版本可选,12GB+256GB版本售价1999元、12GB+512GB版本售价2199元、16GB+512GB版本售价2399元。 Redmi Note 14 Pro搭载天玑7300-Ultra,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安兔兔综合跑分达70W,拍照方面搭载索尼5000万像素LYT-600主摄,提供镜瓷白、子夜黑、暮光紫、幻影青四款配色。 该款手机共有四个内存组合版本可选,8GB+128GB版本售价1499元、8GB+256GB版本售价1599元、12GB+256GB版本售价1799元、12GB+512GB版本售价1999元。 Redmi Note 14 5G整机厚度7.99mm,重量控制在190g,搭载联发科7025-Ultra处理器,拍照方面搭载Pro同款索尼5000万像素LYT-600主摄,提供子夜黑、星辉白、幻影青三色可选。 该款手机共有四个内存组合版本可选,6GB+128GB版本售价1199元、8GB+128GB版本售价1299元、8GB+256GB版本售价1499元、12GB+256GB版本售价1699元。 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在发布会上宣布,为庆祝Note十周年,三款新品手机首销期间(9月26日至10月7日)均降价100元,目前已在各大渠道正式开售。 发布会现场演讲结束后,还直播进行了三大挑战,测评Redmi Note 14 Pro+是否真配得上“小金刚”的称号。 此外,Redmi Buds 6耳机升级双单元声学架构,提供竹韵青、子夜黑、晴雪白三款配色,售价199元。Redmi显示器A27U达到4K画质,采用多功能Type-C接口,售价1399元。小米智能摄像机C500双摄版搭载2颗高清摄像头,增加AI音画检测追踪功能,售价299元。 一、Redmi Note 14 Pro搭载第三代骁龙7s,安兔兔跑分提升25% Redmi Note 14 Pro+采用双曲屏幕和弧形边框设计,配备一块6.67英寸1.5K高光护眼屏,120Hz刷新率,峰值亮度升级至3000尼特,支持 20000级自动亮度调节,采用小米青山护眼方案,支持原色屏,并通过“视觉健康友好度S++认证”及“TÜV莱茵三重护眼认证”。 同时,该款手机搭载第三代骁龙7s,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旗舰同款4*A720+4*A520 CPU架构,对比第二代骁龙7s,安兔兔跑分提升 25%,AI性能提升30%,支持王者120帧高清畅玩。 该款手机还搭载了小米澎湃T1信号增强芯片,中高频蜂窝通信性能最大提升26%,GPS性能最大提升21%。同时增大NFC线圈面积,并对位置进行优化,大幅提高其辐射能力,刷卡距离对比上代提升26%。 Redmi Note 14 Pro+搭载「光影猎人800」高动态影像传感器,拥有1/1.55″大底,以及中端手机少见的13.2EV原生超高动态范围,搭配OIS光学防抖。 该款手机还配备60mm长焦镜头,支持2.5倍光学变焦,配合主摄及超广,可实现15、24、48、60和120mm五个常用焦段的拍摄。同时支持 0.6倍至5倍全焦段零延时抓拍。 Redmi Note 14 Pro+升级为金刚架构,采用环抱式加固,机身双面均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抗摔性能相比上代提升100%,大理石定向跌落高度提升至1.8米,比同档手机更抗摔。相机Deco采用中轴对称,外圈采用纹理设计,镜头模组整体采用黑化处理。 该款手机支持IP66、IP68和IP69三级防水,并通过了TÜV南德2米24小时泡水测试,获得TÜV南德整机五星认证,配合湿手触控2.0,无论是水还是油污,都能轻松操控。 该款手机搭载6200mAh硅碳电池,采用硅碳负极技术,硅含量达6%,能量密度高达814Wh/L。搭配创新材料方案,以及针对硅碳专项优化的澎湃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四年长寿命,获得TÜV南德长寿命电池认证。 Redmi Note 14 Pro+是Redmi首款搭载固态电解质技术的机型,配合2.8V增压芯片,可实现低温长续航。在-20°C低温环境中,电池可放电容量提升100%。本地视频可持续播放18.85h,对比上代提升151%。 二、Redmi Note 14 Pro拥有多项同款Pro+设计,安兔兔综合跑分达70W Redmi Note 14 Pro搭载Pro+同款高光护眼曲面屏,峰值亮度升级至3000尼特,并通过“视觉健康友好度S++认证”及“TÜV莱茵三重护眼认证”。 此外,Redmi Note 14 Pro搭载索尼5000万像素LYT-600主摄,配备F1.5大光圈和OIS光学防抖,暗光拍摄更清晰。性能方面,Redmi Note 14 Pro搭载天玑7300-Ultra,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安兔兔综合跑分达70W。 设计方面,Redmi Note 14 Pro采用Pro+同款双曲屏幕和弧形边框设计,手感温润柔和。Deco运用了Pro+同款居中设计,也采用Pro+同款金刚架构,同样支持IP66、IP68和IP69三种防水等级。 续航方面,Redmi Note 14 Pro采用5500mAh+45W方案,半小时可充至50%电量。海星算法及澎湃电池管理系统加持下,可实现四年循环寿命,获得TÜV南德长寿命电池认证。同时采用Pro+同款固态电解质以及3.0V低压关机技术,显著增强低温续航能力。 三、Redmi Note 14 5G厚度仅7.99mm,保留3.5mm耳机接口 Redmi Note 14 5G同步亮相本次发布会,手机厚度仅有7.99mm,重量控制在190g,搭配小立边设计。正面采用一块6.67英寸高光护眼屏,支持最高120Hz高刷新率,100%P3色域,局部峰值亮度达到2100尼特,通过TÜV莱茵三重护眼认证和SGS低蓝光认证。 该款手机搭载索尼5000万像素LYT-600主摄,可实现4in1融合1.6μm大像素,同时支持2倍In sensor zoom光学级无损变焦和OIS光学防抖,大光圈设计,进光量相比上代提升21%,为暗光拍摄提供了保障。 Redmi Note 14 5G搭载联发科7025-Ultra处理器,配备5110mAh大容量电池,支持旗舰级电池健康管理系统,获得TÜV南德长寿命电池认证。还配备双扬立体声,提供300%超大音量,红外遥控、3.5mm耳机接口都得以保留。 四、Redmi Buds 6耳机升级双单元架构,单耳最长续航达到10小时 本次发布会上还发布了Redmi Buds 6耳机,采用小米自研声学腔体结构和降噪算法,最大降噪深度可达49dB,相比上一代提升3dB,降噪深度提升40%,最高可阻隔99.6%外部噪音。 Redmi Buds 6 采用12.4mm超大镀钛振膜单元搭配5.5mm微压电陶瓷单元,升级双单元架构设计。镀钛振膜能够改善低频响应速度,微压电陶瓷单元能丰富高频细节和信息,二者相辅相成。 该款耳机更具备2kHz有效降噪宽度,有效隔绝中低频噪音。同时,个性化降噪功能会智能检测因耳道结构和佩戴姿势造成的泄漏量,自动调整降噪参数,优化降噪效果,提供量身定做的降噪体验。 Redmi Buds 6耳机支持标准、人声增强、环境增强三挡通透模式,无需摘下耳机都能听清外界声音。Redmi Buds 6耳机通过优化麦克风结构设计,有效降低风噪干扰,配合小米自研双通道AI降噪算法,实现9m/s通话抗风噪。 这一次,Redmi将空间音频算法写入耳机端,非小米品牌手机在小米耳机App也能开启空间音频。更提供Sound ID功能,通过听力曲线测试和主观偏好测试,量身匹配用户听音喜好,让声音变成私人定制。 同时,升级充电盒电量显示功能,云隙光灯效2.0带来更丰富直观的灯效交互体验,有效解决用户需要通过连接手机了解电量的使用痛点。续航同样获得显著提升,单耳最长续航达到10小时,搭配充电盒最长可使用42小时。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Redmi显示器A27U,作为一个办公用的显示器,色准很重要,做到了小于1的专业级色准,还支持多屏同色,并做到了双重色域宽广覆盖95%DCIP和3100%SRGB,达到了4K画质。该显示器支持Type-C接口,最高支持90W反向充电。 最后带来的产品是小米智能摄像机C500双摄版,它有两颗高清摄像头,一个摄像头是固定机位,可以24小时监控,还有一个360度可旋转云台摄像头,同时支持AI音画检测追踪,如果有声音,这个云台摄像头会自动旋转对准声音来源,可以随时发现家里的一些异动,然后还升级了红外夜视功能,夜晚也能够看得很清楚。
领克07汽车获推LYNK Flyme Auto 1.6.0升级:新增拨杆变道辅助、APA全自动泊车系统等功能
IT之家 9 月 26 日消息,领克 07 汽车现获推 LYNK Flyme Auto 1.6.0 版本升级,新增拨杆变道辅助、APA 全自动泊车系统等功能。 IT之家整理领克 07 汽车此次更新详情如下: 智能驾驶辅助 新增拨杆变道辅助,激活智能巡航辅助后,且车速高于 45-130km/h,拨动转向杆即可移动变道 支持高速 NOA 高阶智驾领航辅助 NOA 领航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开通区域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境内的大部分高速路段及高架路段 智能泊车 新增 APA 全自动泊车系统,通过语音指令,并在 25km/h 车速下,即可开启自动泊入 新增 RPA 一键遥控泊车,使用该功能需将领克 App 更新至 V3.4.9 及以上版本 出行细节 新增童锁按键控制选项 偏爱灵动屏智能调节优化 更多功能 更新后,打开全景声即可感受氛围灯与音乐律动,拍打节奏 新增仪表盘“发动机总里程”显示爱车的状况,随时可知 优化 AUTO 模式下,冬季出风逻辑让「暖冬」来得更快一些 R-HUD 视频投屏亮度优化,提升夜间观影体验 无线充电面板也有「边界感」在隐藏异物提示弹窗后,点击图标,仍然提醒注意异物的放置位置 IT之家此前报道,领克 07 EM-P 轿车于今年 5 月上市,基于 CMA Evo 架构打造,采用领克第二代设计语言,并配备领克 EM-P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该车内置 LYNK Flyme Auto 车机,拥有四音区识别、连续语音交互、小窗模式等功能,共有三版本可选: 126 长续航 Pro:16.98 万元 126 长续航 Halo:17.98 万元 126 长续航 Ultra:18.98 万元
郭明錤:Meta AR眼镜Orion最快2027年量产,定位是取代手机和电脑
天风国际证券的郭明錤表示,Meta内部的产品路线显示,Orion最快在2027年量产。在Orion正式量产之前,Meta可能会先推出规格较低的版本。Orion的定位就是要取代智能手机跟平板电脑,它的主要卖点是结合AI技术与空间运算。 周四,天风国际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就Meta公司上日发布的首款天价AR眼镜发表评论。 郭明錤表示,Meta内部的产品路线显示,Orion最快在2027年量产。但目前尚未决定哪家公司负责生产和将产品从设计推向量产,再加上还面临一些技术上的挑战,因此实际量产时间可能会比预期更晚。 郭明錤预计,在Orion正式量产之前,Meta可能会先推出规格较低的版本,例如使用LCoS(液晶硅)技术来替代更先进的Micro LED显示屏。Meta的产品策略是尽早将产品推向市场,不断测试与收集市场反应,以此快速改善产品,而不会等到产品完美后才发布。 郭明錤指出,Orion的定位就是要取代智能手机跟平板电脑,它的主要卖点是结合AI技术与空间运算。 不过对于郭明錤提到的Orion的定位就是要取代智能手机跟平板电脑,有网友互动称: 一个设备在短时间使用后就会引发很多头痛,怎么可能取代我们可以随时放下的手机呢? 也有几位网友提到,苹果公司也在致力于推出类似的AR眼镜: 周三,在一年一度的年度盛会上,Meta首款AR眼镜Orion亮相,每副眼镜的生产成本大约1万美元(约7万人民币),可谓是绝对的天价,可能也是史上最贵的AR眼镜,现阶段约仅生产1000副,不对外正式开售。 Orion为分体式设计,采用波导方案设计,拥有厚重黑色边框,重98g。该AR眼镜拥有手部跟踪、眼部跟踪、头部追踪等多种交互方式。用户戴上Orion可以刷网页、看短剧、听音乐、接视频电话,甚至玩一些简单的3D游戏。
OpenAI重组计划曝光:奥尔特曼财富借此飙升
隔夜有消息称,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正拟定重组方案,将其核心业务转由一家营利性公司经营,以增强公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知情人士透露,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将根据重组方案获得公司7%的股份。鉴于OpenAI的估值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奥尔特曼的财富有望增长超100亿美元。 根据福布斯网站上的数据,奥尔特曼的实时净资产为10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OpenAI能按计划进行重组,奥尔特曼的财富将从“十亿级”升至“百亿级”。 需要指出的是,媒体爆料的重组方案仍在谈判之中,许多细节尚不明确,包括奥尔特曼可能持股的规模和结构尚且不得而知,甚至有可能不会实现。 但无论如何,OpenAI转变或是不变,对于行业,对于人工智能(AI)技术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因为这关乎人类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构建AI的未来。 虽然奥尔特曼不久前才成为科技界的焦点,但事实上,他在投资方面也是做得风生水起。他曾担任Y Combinator的合伙人,并在2014年至2019年间担任了这家硅谷著名创投的总裁。 作为Y Combinator的总裁,奥尔特曼接触到了很多小企业,投资了数十家初创公司,其中就包括2020年登陆纽交所的Asana以及去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Instacart,并还担任过Reddit 8天的CEO。 有分析指出,奥尔特曼还有许多没有披露的资产,比如他持有埃隆·马斯克Neuralink的股份。 奥尔特曼本人多次表示,他不持有OpenAI股权,因为已经有足够多的钱。但他偶尔也会提到,如果自己能入股,人们就不会再问他这件事了。 去年,奥尔特曼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说道:“我的工资足够支付医疗保险,我在OpenAI中没有股权。我做这件事(运营OpenAI)是因为我喜欢它。” 虽然OpenAI估值不断升高,但核心高管却在不断流失。昨日,首席技术官(CTO)Mira Murati宣布将离开公司。同一天晚些时候,首席研究官Bob McGrew也宣布离开。 日内,奥尔特曼告诉媒体,“我看到一些消息称这与公司重组有关,这完全不是事实。这只是他们为人生新篇章做好准备。” 奥尔特曼补充称,他将利用此次改组来“扁平化”OpenAI的架构,任命几名直属于他的员工,并提拔“新一代领导者”。
21.99万的阿维塔07,真有可能要和问界杠上…
这个月,新车着实有点多啊。 前些天,乐道 L60 、极氪 7X 和智界 R7 这三款 “Model Y 杀手 ” 刚出来,今晚又来一款中型纯电SUV ——阿维塔 07 。 把 “ 纯电 ” 二字删掉,是因为阿维塔之前都是纯电车,但从 07 开始,转成增程 / 纯电一起搞了。 新车两个动力版本,每种动力都有 Pro 、 Max 、 Ultra 三个配置,今晚公布了正式售价: 增程版的价格分别是 21.99 , 23.99 , 27.99 万,纯电版分别是 22.99 , 24.99 , 28.99 万。 低配 Pro 和中配 Max 的主要区别在于,低配是不带激光雷达的ADS 基础版智驾,中配是高阶版智驾,然后多了零重力座椅、 25 扬声器这些舒适性配置,而高配 Ultra 是四驱,同时上了空悬 +CDC 。 这个价格我的感觉是惊喜不够,其实看纯电版还行,主要是增程版定得不够低。 毕竟它比纯电少了 40 来度的电池,电机功率更小,也没有 800V 平台,结果总价只便宜了 1 万块,反正让我觉得差点意思。 今晚脖子哥在现场看完了发布会,前些天也去试驾过这款车,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我对这款车的体验。 首先,设计可以说是阿维塔一大特色。 07 车长 4.83m ,轴距 2.94 米,作为阿维塔的第三款车,外观依然是一整个家族化设计,哎呀就是套娃。前面这个蝶翼前脸,标志性的 F 型灯组,还有后面的眯眯眼尾灯,都是之前阿维塔 11 和 12 用过的设计。 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外头几乎看不出差别,只在进气格栅这里做了区分。纯电版为了更低的风阻,上了主动进气。 这个苍绿色的车漆,看效果图有点欣赏不来,但实车还挺有多层喷涂那种质感的。 之前阿维塔的车屁股都挺有特色, 11 是巨小的后窗, 12 干脆没后窗,到了 07 这终于正常了。个人觉得阿维塔这套设计放在轿车比放在 SUV 上要协调一点, 12 还是它们家最入我眼的车。 阿维塔 07 的内饰,也是和它大哥 12 大差不差。我的评价是,这套内饰完全不像 20 万价位的。 不像很多电车喜欢走极简风,它的内饰很有层次。上面一长条的远端屏,下面是多边形方向盘,两侧门板上也做了很多装饰。 以及无处不在的氛围灯,夜店风,啊不是,仪式感给你营造得挺到位。 在行李箱、充电口还有后排杯托这些不常关注的地方,都藏了专属小设计。 后排这两个炮筒式出风口,长得好看,旋钮也有质感,但就是和下面的开放式储物盒放在一起,也太像表情包了。。。 不过我发现 07 里头,还是有一些好看但不实用的小毛病。 远端屏卡片数量偏少,有一些是重复信息,需要搞点更多的玩法。 后排扶手这里,把手位置偏上,手抓着的角度很怪,我试的车这里抓着还有咯吱咯吱的异响。。。 而且它的前排安全带固定点高度竟然不可调节,对比一下, Model Y 、理想 L6 、小鹏 G6 可都是高度可调的。这个价位的车还在这里做刀法,感觉真没必要啊。 上图为阿维塔 07 ,下图为 Model Y & 理想 L6 & 小鹏 G6 车内舒适性配置这块,阿维塔 07 也比较到位。 前排两个座椅可以往后躺到很大的角度,接近零重力,前、后排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都安排上了。 后排预留了平板接口,靠背带电调,可调角度也比较大,头顶还有遮阳帘这么文明的配置。 就是我发现它的头枕偏硬,靠着没那么舒服,还是光顾着追求好看去了。。。 后备厢有个有意思的东西,搁物板下面有两个支撑部件,粘在下层板上,中间能做出一个隐藏隔层。乍一看这玩意儿好像多余,因为很多车光靠着周围一圈的支撑就够了。 但其实有了这俩,后备厢承重明显强不少。正好我最近试了极氪 7X ,那车中间没有受力点,劲儿太大的话,板子都能按得动,而阿维塔 07 这里就稳多了。 说完这些功能,咱再看看阿维塔的动力部分。 纯电版双电机 440kW ,单电机 252kW ,增程版低一点,双电机 362kW ,单电机 231kW 。 之前阿维塔一直被吐槽用圆线电机,而不是扁线电机( 一般来说扁线的效率更高 )。这回发布会没提这个,按照我的理解,没说就是没改,合理猜测应该还是圆线咯。。。 它的增程车,主打安静和充电快。 别看现在一堆车企都出增程,其实很多都是买别人家的,像问界、零跑、哪吒都在用重庆小康的 1.5T 四缸机。 而阿维塔背靠长安,就用了一款自家的增程专用发动机,发动机热效率干到了 44.39% ,相比之下,理想 L 系的是 40.5% 。而且阿维塔这个加 92 的油就行,这就对嘛,你一增程车为啥非得喝 95 呢? 这个增程器还有了一个活塞主动控制技术,一般发动机活塞都是从气缸的一头开始启动,它这个技术是让活塞从气缸中间启动,启动那一下行程更短,震动更小,也就更安静。 我专门在高架上试了下,在燃油优先模式下一脚地板油干下去,增程器的介入不明显,确实没啥存在感。 这次阿维塔增程的电池充电倍率达到了 3C ,官方数据是从 30-80% 充电时间只要 15min 。 要知道,很多增程车能上 2C 电池就不错了。现在有人来卷充电,好事,绝对的好事。脖子哥是深有体会,之前开着增程车去充电,旁边的纯电都充满走人了,我这才充到 70% 。 什么?你说我为啥不加油?拜托,谁和钱过不去啊。俺们增程党们提车时加的那箱油,恨不得到卖车时都没用完呢。 再来说下这车的驾驶部分。 我试驾的是台中配,是螺旋弹簧的普通悬架。 整个车是舒适的底子,家用车风格,方向盘很轻柔,指向比较准。除了这个扁扁的方向盘,不够圆滑,需要适应一下,其他正常开其实没啥大槽点。 前排有双层夹胶玻璃,隔音也不错,上了 80 码噪音并不大。 但当我坐到后排,就发现后悬挂太软了,在一段我平时经常走的高架上,没想到后排有明显的上下晃动。加上后排是单层玻璃,噪音也大不少。这个后排感受,瞬间拉低了底盘品质。 结合其他媒体的体验, 07 的空簧版本貌似要好不少,所以建议大伙儿对后排有要求的,优先去试试带空簧的。 老实说,驾驶部分不是这车的强项,特别是和价格差不多的理想 L6 、极氪 7X 相比,后两个车的底盘,我觉得都要比阿维塔 07 更有质感。 这车的强项,应该是鸿蒙车机和华为 ADS 3.0 智驾,尤其是 ADS 3.0 ,妥妥的国内第一梯队水平。 阿维塔 07 的这套东西和鸿蒙智行几个 “ 界 ” ,没啥大区别,激光雷达也升级到华为最新的 192 线( 阿维塔 12 是 96 线 )。这一块之前写过不少体验文章,就不多啰嗦了。 整体来看,阿维塔 07 的优点很明显,就是好看的设计和华为加持的这套智能化体验,我司一位阿维塔车主就是冲这俩来的。 这回再加上油箱的加持, 07 大概率会成为阿维塔最畅销的车型。一家阿维塔门店的销售告诉我,在 07 上市前两天,他们店里就已经拿到了 100 多个小定,远远多于 11 和 12 。 这个月连着上市了几辆中型 SUV ,看起来阿维塔 07 是要和他们抢市场,但我觉得它的核心竞品还不是极氪 7X 这些车,而是问界 M5 、 M7 等华为系车型。 因为这些车的核心卖点很重叠,比如说同样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问界 M7 最便宜的是 28.98 万,问界 M5 是 24.98 万,而阿维塔 07 把这个门槛拉低到了 23.99 万,它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带华为高阶智驾的车子。 以前,想挑华为智驾只能去问界那儿,而现在随着产品铺开,消费者选择也多了。 相比那些 “ 界 ” ,阿维塔的外观、内饰,可以说是相当有特色。冲着华为智驾,又想要颜值能打的消费者一定不少,就看这些人当中,会有多少被阿维塔 07 给吸走了。
Meta 十年秘密研发的全息眼镜,凭什么叫板智能手机
复联 3《无限战争》里有这样一幕,钢铁侠离开圣所上街查看情况,人群四散,他戴上黑框眼镜问助手「星期五」:「我在看什么?」 当他的右手将眼镜取下并变装,眼镜又能自然地融入纳米战甲之中。 这承载着我们对智能眼镜的一种期待,它应当成为洞若观火的「眼睛」,提供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实时应答,以融入日常穿搭的形态低调存在。 今天凌晨发布的 Meta 首款 AR 眼镜 Orion,至少在概念上很接近了。 与其说它是 AR 眼镜,我们认为更应该称 Meta Orion 为「全息眼镜」。 Meta 希望让用户多种体态、姿势都能成为一种体势语言,全方位参与到交互中。 在扎克伯格的蓝图里,全息影像+眼镜将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产品,全息眼镜也是新一代计算终端。 首先,Meta 想要说服你,用智能眼镜取代智能手机,不是天方夜谭。 请问你用 AR 眼镜看到了什么 十年前,当造型奇怪的 Google Glass 面世,大家最好奇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你脸上戴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你戴着它时看到了什么? Orion 不需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它看起来就是一款普通的黑框眼镜,有点像化名克拉克·肯特的超人戴的那种。 扎克伯格希望你可以一直戴着它,平平无奇的设计或许是一个理由,更起决定作用的是,眼镜的重量。 镜框用了更轻的镁材料,镜片由碳化硅而非塑料或玻璃制成,本体只有 98 克,比普通眼镜重,但比 Quest 和 Vision Pro 轻得多。 至于它能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AR 加 AI。 先说 AR,AR 的核心是在现实世界中叠加数字信息,扎克伯格称之为「全息图」。 Orion 的特别之处在于,视场角高达 70 度,可能是行业内拥有最宽视野的 AR 眼镜。 较窄的视场角,会限制用户的视觉范围,沉浸感大打折扣。 反之,Orion 可以实现大屏幕娱乐,打开多任务窗口工作,和某人视频通话时像在面对面。 按扎克伯格的话说,这叫「真实的临场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和想见的人在一起。 你随时可以调出体育游戏和朋友比赛,或者坐在咖啡店里打开虚拟办公桌,或者在飞机上全屏看电影。 不过,刷网页可以,想看电影的话分辨率还有点低,视频通话比 Vision Pro 的 Persona 少了点沉浸感。 在真机体验中,The Verge 的编辑 Alex Heath ,通过 Orion 上的即时通讯软件 Messenger 和他人视频通话,对方漂浮在一个 2D 窗口里。 然而,这个功能还不成熟,对方看不到 Alex Heath,未来,Meta 计划呈现一个追踪佩戴者面部动作的 avatar(数字化身),可能会是一个卡通全身形象。熟悉的感觉回来了,梦回两年前的元宇宙。 当然,Orion 还保留了 Meta 的基因——社交。两个佩戴 Orion 的人,可以和相同的全息图交互。 Alex Heath 和扎克伯格一起玩了 3D 乒乓球游戏,他们先用扫描二维码的形式配对眼镜,然后使用手部追踪打球,游戏中几乎没有延迟。 至于 AI,可以看我们所看,并帮我们解决问题,像是我们的又一双眼睛和外挂大脑。 比如,用 Orion 的 AI 助手 Meta AI 识别桌子上摆放的食材,然后让 AI 给出一个制作冰沙的食谱。 AI 会先给食材们贴上数字标签,再在上方的浮动窗口中给出食谱。不过,这个食材也摆放得太整齐了,给 AI 降低难度,但不够接地气。 回答了三个问题后,Meta 看好 AR 眼镜的理由,可以总结为三点: 不受智能手机的屏幕限制,物理世界就是画布,满足 2D 和 3D 体验。 集成 AI 功能,感知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解决我们的需求。 重量轻,适合随时使用,戴着也能看到别人的脸和表情,不影响社交。 不是马上取代手机,而是慢慢让眼镜代劳更多事情 这次的发布会,Meta 的另一款智能眼镜,和雷朋合作的 Meta Ray-Ban,也发布了很多更新功能,接入 Llama 3.2 模型,拥有了更强的视觉能力。 「免提」加「长眼睛」,你走到哪里,它也可以看到哪里,帮你记录车位号码、扫描宣传册二维码、搭配日常穿搭…… ▲Meta Ray-Ban 之所以把 Meta Ray-Ban 拎出来说,是因为它也是 Orion 取代智能手机路上的重要一环。 Meta 认为,AR 眼镜的发展路线是渐进的,而非异军突起。 首先是没有显示屏的 AI 智能眼镜,比如 Meta Ray-Ban,主打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拍照、拍视频甚至开启直播,可以看成另类的 Go Pro,二是 AI 助手 Meta AI。 它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可穿戴设备,使用完整的功能,需要用智能手机将眼镜与 Meta View 应用程序配对。 再是带有小显示屏的眼镜,比如 Meta 明年可能推出的 Hypernova,配备 HUD,而非 AR,可以显示通知、扫描二维码、实时翻译文本等,也需要和附近的手机配对。 Orion 代表了终极形态:成熟的 AR 眼镜,算力足够,让我们出门可以不带智能手机。 Orion 的完全态分成三个部分:眼镜本体,一个手势追踪腕带,以及一个遥控器大小的「计算模块」,三者无线连接。 所以,这款眼镜不需要连接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就能正常运行,但不能离开计算模块超过 12 英尺(约 3.7 米)。 在 Alex Heath 的体验中,Orion 的多个功能还没有被启用,包括可以拍视频的前置摄像头、计算模块中的 GPS,以及让电子设备通过蜂窝网络通信的蜂窝数据调制解调器。 可以看出,每次智能眼镜形态的升级,都是在封装更多的技术,花费更多的成本,对外形尺寸的限制也更大。 2021 年,扎克伯格将开发 AR 眼镜的难度形容为: 将超级计算机安装到眼镜框内。 从 Orion 目前的原型来看,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克服,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 它的续航只有 2 小时,虽然已经算很大的突破,但连大电影都看不到结局,有些劝退。 更别说每台的造价大概一万美元,大部分成本在碳化硅透镜上,目前 Orion 只有 1000 副,用于内部开发和外部演示。 总之,在真的加购物车之前,Orion 需要更小,亮度更高,分辨率更高,价格更便宜…… 这些都是工程问题,可以逐步解决。未来,这款眼镜或者还能用腕式可穿戴设备供电。 Meta 表示,第二代 Orion 还要等待几年,预计价格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相当。 但作为用户,我们需要一款 AR 眼镜的理由是什么? 目前来看,相比手机,AR 眼镜主要强在 AR 体验和解放双手,但很多 AI 功能,手机也可以做到。基于我们被手机养成的使用习惯,它更像辅助,而非主力。 扎克伯格清楚,AR 眼镜不会很快把手机赶下舞台,就像当手机成为主流计算设备时,我们并没有把电脑彻底束之高阁。 但他相信,未来我们可以用眼镜做更多的事情,更经常地把手机放在一边。 扎克伯格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2010 年代初,当他坐在电脑前时,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做事。 也许十年后的某一天,风水轮流转,眼镜就成为了主角,我们压根不需要随身携带手机,把它留在家里也不会焦虑得满头大汗。 甚至,那些本来不戴眼镜的人,也会需要一副智能眼镜。但颜值即是正义,在这之前,可以把 Orion 设计得更时尚点。 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想定义下一代计算设备 虽然 Quest 头显在游戏玩家群体评价不错,雷朋眼镜也卖得超出预期,在主流的印象里,Meta 仍然是一个做社交、烧钱搞元宇宙的互联网公司,还称不上一家主流硬件公司。 最近用精致穿搭改头换面、不再像机器人的扎克伯格,也想重新定义 Meta。 选择 AR 眼镜,是扎克伯克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亡羊补牢,说是他的二次创业也不为过。 Meta 的事业从 Facebook 开始,Facebook 最初基于网页开发,移动平台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早期发展又几乎是同时进行。 这意味着,Facebook 在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中就是个小透明,当时没有参与感和话语权的扎克伯格,在建立自己的社交帝国之后,决定把目光放在未来。 通过争抢下一代通用计算设备的定义权,扎克伯格也有意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不再受 Google 和苹果的控制,尤其是苹果。 比如,苹果的隐私设置——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ATT),规定应用程序在跟踪用户行为、提供个性化广告之前,必须获得许可,一度打击了 Meta 的广告业务。 且不论扎克伯格的愿望能否兑现,Orion 这种 AR 眼镜,确实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交互可能。 在手机触摸屏统治世界之后,事情终于再次变得有趣起来了。 控制 Orion 的方式有很多,支持眼动追踪、手部追踪、语音交互,配套的腕带通过肌电图(EMG),实现更加精细的手势操控。 拇指捏住食指,选择内容;捏中指和拇指,调用或隐藏应用程序启动器;用拇指抵住合拢的手掌做出抛硬币的手势,向上或向下滚动。 总之,都挺好记的,有点像掐指一算,忍不住照着学。 相比眼镜上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腕带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我们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舞足蹈。把手放在背后或者插在口袋里,手势也可以起效。 眼睛、手势、声音,Orion 让我们全方位、全身心地参与到交互中,不动声色,却又自在和自然。 它展现了一种新的数字生活方式:把传感器戴在脸上、绑在手上,它可以为你收集环境信息,提供额外信息,和你多种方式沟通,让你不用双手也能完成很多事情,不刻意交互,又无处不交互,不会与周围环境和他人断联。 Meta 发家的社交,核心是以技术连接人,而 AR 眼镜延续了这一点,连接的是人与人,也是人与环境,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信息,丰富固有的现实,又不失去真实的世界。
京港两地共享高水平开放新成果
嘉宾在京港洽谈会展台参观。王海欣摄   “香港是内地联通世界的桥梁和国家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希望京港两地在重点开放领域加强合作,共享高水平开放新成果,共同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真诚欢迎香港与北京携手并进、共赢未来。”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在第27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以下简称“京港洽谈会”)期间表示。   京港洽谈会近日在北京闭幕。洽谈会以“优势互补、共创繁荣”为主题,充分发挥京港两地在区位优势和要素禀赋上的互补优势,聚焦金融、科技、商贸物流、专业服务、消费、文旅等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两地加强合作,促进京港互惠共赢。   投资领域双向奔赴   “今年京港洽谈会上首次增设‘投资香港’主题推介活动,为双方经济注入更大动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与北京市政府机构合作多场活动,向与会商界代表介绍香港的营商新机遇,尤其在供应链国际化和科技创新合作方面,鼓励北京企业充分利用香港拓展海外新商机。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实际上发挥了双向“跳板”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香港的专业服务,帮助北京的企业“走出去”跟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通过香港的国际网络,把海外的人才、投资以及其他项目经香港带到北京或者内地其他省区市。   近年来,京港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展,投资方向由香港单向输入到两地投资双向奔赴,两地在金融、专业服务、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数据显示,本届京港洽谈会现场发布双向投资招商引资项目169个,招商总额416.5亿元人民币。   北控集团多年来积极参与香港绿色城市公共服务事业,涉及水务、环卫、城市燃气、海洋环境等。集团所属子公司日前并购了香港第四大环境卫生服务提供商。北控将内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香港,同时将香港更为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运营经验反哺内地业务,这种双向互动和优势互换,显著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服务质量。“我们将持续加强在香港的投资布局,助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北控集团董事长田振清洽谈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   科技合作亮点频出   本届京港洽谈会发布并启动了“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北京市海淀区将携手香港有关方面,依托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创新加速器平台作用,全方位加深在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应用场景、资本市场、企业出海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合作。   该计划是在7月中关村科学城代表团前往香港开展创新交流活动达成合作成果基础上,两地创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京港同为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中心,两地在科技合作上日渐紧密。   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表示,近几年京港科技合作亮点频出。本届洽谈会期间,除了“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两地还联合举办了“京港青创杯”创业大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携手成立了“京港研发加速中心”等。   9月21日,第七届“京港青创杯”创业大赛在北京举行,科微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灵巧微型手术机器人项目荣获一等奖。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宇蕾表示,京港两地都肩负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使命,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两地的共同目标。未来,京港将以更加积极、开放和多元的态度,携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北京市市长殷勇表示,京港洽谈会自香港回归祖国之年创立,已经成功举办了26届,累计促成签约项目610个,签约金额超过1200亿美元。洽谈会影响力、品牌力、含金量不断提升,成为两地双向开放、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香港深化与内地合作、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写照。   本届京港洽谈会首次设立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对话合作活动。在活动现场,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签约10个合作项目,预计投资金额23.6亿元。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吴计亮表示,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产业基础相当雄厚。京港洽谈会已不仅仅是北京和香港之间的经贸盛会,更成为京津冀和粤港澳两大经济圈携手发展的重要平台,以城市互动促进区域联动,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京港两地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拼船出海”成为两地实现高水平“走出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北京驭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长于北京中关村,却把海外业务总部设在香港。这家主打机场配套车辆无人驾驶的科技公司,2023年通过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实现在港规模化部署,随后迅速开拓包括新加坡樟宜机场、卡塔尔哈马德国际机场等海外市场。“我们‘出海’沿着‘一带一路’很容易触达世界上其他大机场,在此过程当中,香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司董事长吴甘沙说。   钟永喜表示,“北京基因、香港血统、中国标准、世界产品”,这短短的16个字包含了京港经贸交流的精髓。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洽谈会在助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香港带来持续发展机遇。
ChatGPT之父罕见发长文:超级智能时代进入倒计时,为什么不应该害怕AI?
进入超级智能时代的钥匙会是什么? 今天凌晨,OpenAI CEO Sam Altman 也罕见地发布了一篇解读智能时代的博客长文。 Altman 认为,技术进步将使未来几代人能够完成前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AI 将成为解决难题的工具,帮助我们构建新的支撑结构。人人拥有一支 AI 团队将成为可能,能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创造。 科技将人类从石器时代带入农业时代,然后又带入工业时代。从这里开始,通往智能时代的道路由计算、能源和人类意志铺就。 在他看来,深度学习路线将会成为进入超级智能时代的钥匙。而在这个过程中,降低算力成本和建立基础设施对于普及 AI 至关重要。 对于 Sam Altman 的博客长文,网友一眼就捕捉到了重点:深度学习路线奏效了。 也有网友对此发出感叹,过去负责点亮街道路灯的人,随着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这个职业已经不存在了。人们要开始向前看,不要留恋那些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旧事物。 一个冷知识,ChatGPT 已经发布将近 663 天了,「想象一下,甚至两岁不到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的最大竞争对手 Anthropic 正在洽谈新一轮融资,估值预计将达到 300-400 亿美元。 而面对超级智能时代的到来,掌舵人 Altman 对于 OpenAI 在 AI 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信心百倍。 最近的 T-Mobile Capital Markets Day 活动上,Altman 现身现场。除了必要的商业互吹,他也谈了谈 o1 和 AI 的发展路径,以及 OpenAI 为何总能遥遥领先。 他表示,我们正处于这类新型推理模型的 GPT-2 阶段。在未来几年里,我们会看到它逐步发展到类似于 GPT-4 的水平。 我认为新范式有个有趣的地方,它的进步曲线非常陡峭。当前模型不能解决的问题,几个月后你会发现它可以解决,再过几个月,它将解决更多问题。 如果想要在 OpenAI 等巨头的阴影之下取得成功,Altman 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要么快速跟随或复制 OpenAI 的做法,并执行到位,要么保持信念和专注,才能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附上 APPSO 编译的 Altman 博客原文: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能够做到一些在我们祖父母看来看起来像魔法的事情。 这一现象并不新鲜,但将会加速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完成一些我们的前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的能力增强并不是因为基因变化,而是因为我们受益于社会的基础设施比我们每个人都更加聪明和能干。 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智能。 我们的祖父母以及他们之前的几代人建立并实现了伟大的成就。他们为我们所有人所受益的人类进步的支撑结构作出了贡献。 人工智能将为人们提供解决难题的工具,帮助我们添加新的支撑结构,这是我们自己无法想象的。进步的故事将继续,而我们的孩子将能够做到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很快将能够与人工智能合作,完成我们之前无法实现的更多事情;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个人人工智能团队,团队中拥有不同领域的虚拟专家,共同创造几乎任何我们能想象的事物。 我们的孩子将拥有能够提供个性化指导的虚拟导师,涵盖任何学科、任何语言,并且以他们所需的任何节奏进行教学。我们可以想象类似的想法来改善医疗保健,能够创造任何人想象的软件,等等。 凭借这些新能力,我们可以实现共享繁荣,达到今天看起来难以想象的程度;未来,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比现在任何人的生活都要好。 单靠繁荣并不一定能让人幸福——富有的人中也有很多痛苦的人——但它确实会显著改善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 从一个狭隘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经过数千年的科学和技术进步,我们已经找到了熔化沙子、添加一些杂质、以惊人的精确度在极小的尺度上排列它们,给它们通电,最终得到能够创造越来越强大人工智能的系统的方法。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历史上最重要的事实。我们有可能在几千天内获得超智能;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我相信我们会到达那里。 我们是如何实现下一次繁荣飞跃的? 用三个词来概括:深度学习奏效了(deep learning worked.)。 用十五个词来概括:深度学习奏效了,随着规模的扩大预测能力逐步提升,我们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 这就是人类发现了一种算法,这种算法能够真正学习任何数据分布的潜在规则。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增加,这种算法在帮助人们解决难题方面变得越来越精准。我发现无论我花多少时间思考这件事,我始终无法完全理解它的重要性。 我们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解决,但如果被任何特定挑战分散注意力,那就是一个错误。 深度学习奏效了,我们将解决剩下的问题。我们可以说很多关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主要的一点是,人工智能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好,这将给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改善。 人工智能模型将很快成为自主个人助理,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比如协调医疗护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人工智能系统将变得如此优秀,以至于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下一代系统,并在各个领域推动科学进步。 技术将我们从石器时代带入农业时代,然后是工业时代。从这里开始,通往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的道路是由计算能力、能源和人类意志铺就的。 如果我们希望将人工智能交到尽可能多的人手中,我们需要降低计算成本,使其变得丰富(这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芯片)。如果我们不建立足够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将成为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可能引发战争,并主要成为富人的工具。 我们需要谨慎但坚定地行动。智能时代的曙光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面临着复杂且风险极高的挑战。 这不会是一个完全积极的故事,但潜在的收益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有责任为自己和未来找到应对面前风险的方法。 我相信未来将会如此光明,以至于现在没有人能公正地描述它;智能时代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将是空前的繁荣。 尽管这将是渐进的,但令人惊叹的胜利——修复气候、建立太空殖民地,以及发现所有物理定律——最终将变得司空见惯。凭借几乎无限的智能和丰富的能源——产生伟大想法的能力,以及使其成真的能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正如我们在其他技术中看到的,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需要立即开始努力,以最大化好处,减少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劳动市场造成重大变化(好与坏),但大多数工作将比人们想象的变化更为缓慢,我并不担心我们会没有事情可做(即使它们在今天看起来并不是「真正的工作」)。 人们天生渴望创造并互相帮助,而人工智能将使我们能够前所未有地增强自身能力。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将回归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重新专注于参与积极的博弈。 我们今天从事的许多工作在几百年前看似微不足道地在浪费时间,但没有人会回顾过去,希望自己是一个点灯人。 如果一个点灯人能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会觉得周围的繁荣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快进一百年,周围的繁荣也会同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美国政府与英伟达、OpenAI、Meta等合作 建立1亿美元人工智能合作关系
在今天早些时候于联合国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上,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布与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合作,提供 1 亿美元的资金和私营部门承诺,以帮助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人工智能技术的覆盖面。 来自 OpenAI、英伟达(NVIDIA)、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IBM、Anthropic、Jacaranda Health、Google和 Meta 的高管也加入了布林肯国务卿的行列,他们宣布了各自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人工智能的举措,以确保世界各地的社区都能受益于这项自 2022 年以来在华尔街和更广泛的科技领域掀起风暴的技术。 布林肯国务卿的这一声明是国务院"全球人工智能包容性伙伴关系"(Partnership of GlobalInclusivity on AI)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是 OpenAI 的 ChatGPT 等训练模型的核心,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投资,这往往让资源有限的组织望尘莫及。 布林肯分享说,包容性将有助于人工智能有效地帮助人类解决诸如"气温上升、致命病毒.......粮食不安全",这使得让人工智能具有包容性"不是一种慷慨行为",而是一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符合我们的公司、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利益"的行为。 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环境。对计算的投资将使中低收入国家的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符合当地需求的人工智能模型和应用程序。人工智能能力投资将使各国能够"真正建设能力",让更多人能够"使用和适应人工智能工具"。最后,在背景方面,布林肯补充说,这将使本地化解决方案能够迎合本地化数据集。 至于资金问题,布林克透露,他所在的部门和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投入 3300 万美元的美国对外援助"。其中,1000 万美元将用于扩大获取范围。此外,国会还将提供2300万美元,"用于在我们开发安全、可靠、可信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努力基础上,提供2300万美元的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推进人权和发展优先事项,促进人工智能相关主题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布林肯表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下的承诺资金总额将达到 1 亿美元。 随后,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活动中宣布,该公司将推出 OpenAI 学院,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开发者和组织提供获取 OpenAI 技术的途径和培训。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分享说,微软已承诺斥资120多亿美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史密斯还表示,微软还将向全球南部地区的 3 万多家非营利组织提供 5 亿美元的免费使用权。 Google技术与社会高级副总裁詹姆斯-曼尼卡(James Manyika)表示,Google计划很快将Google翻译的支持语言增加到1000多种。Google部署人工智能洪水预报工具,覆盖全球近5亿人口。 Meta 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副总裁 Joelle Pineau 表示,Meta 公司将在 2024 年和 2025 年投资 1000 多万美元支持开源人工智能创新,以增加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社区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英伟达(NVIDIA)副总裁兼全球政府事务负责人内德-芬克尔(Ned Finkle)表示,英伟达每年将投入 1000 万美元,用于提高新兴国家人工智能开发人员的技能。
字节视频大模型杀死比赛!无缝镜头切换,运镜技巧拉满,音乐创作和翻译自由也实现了
作者 | 程茜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9月24日报道,今天,字节的视频生成大模型首次亮相,分分钟化身超级导演,镜头切换、电影质感、多主体交互都能轻松拿捏;其通用模型Pro综合能力提升25%,初始TPM(每分钟处理Tokens数量)支持800k,高于业界其他模型。 这些都是今天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家族的重磅更新,连添了视频、音乐、同声传译三大新成员;还有文生图模型优化了六类复杂生成,语音合成模型可混合数百种音色…… 其中的重磅发布莫过于视频生成模型,这意味着继快手后,另一大短视频巨头字节(抖音集团)也正式进军AI视频生成赛道。 豆包的视频生成模型可以实现对复杂指令的理解和遵循,平滑实现镜头的变焦、环绕、缩放,保持多镜头切换的一致性以及多尺寸、多风格生成。据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透露,该模型会在国庆节之后上线到火山方舟平台。 它可以根据提示词生成电影质感的画面: 超现实的提示词也能轻松应对,如有翅膀的青蛙、浮空小岛中生长的树等: 在真实使用场景中,人们往往需要不同比例或者尺寸大小的视频,该模型可以满足多比例、多尺寸的视频生成: 即使视频画面切换,豆包生成的视频镜头仍能保持一致性: 还有各种或逼真、或科幻的视觉效果: 今年5月,豆包大模型产品家族首次亮相,目前已经涵盖大语言模型、视觉大模型、语音大模型三大品类发布了13个大模型。此外,豆包通用模型Pro的升级还包括上下文窗口达到256k。 同时,豆包模型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剪映、即梦AI和醒图工具中,打造了数字分身生成、内容营销工具等。 一、豆包Pro综合能力提升25%,视频、音乐、同声传译模型亮相 今年5月,豆包大模型产品家族正式发布,火山引擎总裁谭待透露道,截至今年9月,豆包大模型Tokens调用量提升超过10倍,其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1.3万亿。多模态方面,日均生成图片5000万张,日均处理语音85万小时,这相当于7万天广播节目的总时长。 除此以外,豆包大模型产品家族还迎来三个新成员:视频生成模型、音乐生成模型、同声传译模型。 1、豆包通用模型Pro:初始TPM业界最高,上下文窗口达256k 截至8月底,豆包通用模型Pro综合能力累计提升25%,其中数学能力、专业知识实现超过35%的提升。 在企业应用场景中,不仅要考虑模型能力,还要考虑成本。谭待谈道,今年5月,火山引擎成为国内第一个将大模型成本降到每1000 token低于一厘钱(0.001元)的公司。这样的大幅降价背后大量创新应用涌现,过去几个月内模型调用量增长突飞猛进。 他补充说,当Tokens的价格不再是阻碍应用创新的阻力,模型的性能又成为应用上量的关键。 豆包Pro模型再次升级。豆包Pro默认的初始TPM支持800k,高于业界其他模型,还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求进一步扩容。豆包Pro上下文窗口达到256k,可一次性处理约40万汉字,这相当于一口气读完《三体》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同时,谭待还宣布,豆包Pro加量不加价。 2、视频生成模型:多主体、动作可丝滑交互,镜头平滑切换 豆包大模型家族的第一位重磅新成员就是视频生成模型。 豆包视频生成模型有PixelDance和Seaweed两个版本,PixelDance V1.4是ByteDance Research团队开发的 DiT 结构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同时支持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能够一次性生成长达10秒的视频片段。 Seaweed版本支持两种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两种方式。该技术基于Transformer结构,利用时空压缩的潜空间进行训练,模型原生支持多分辨率生成,适配横屏、竖屏,并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高清图像分辨率进行适配和保真。 基于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文字和图片获得一段视频。这一模型采用了高效的DiT融合计算单元、全新设计的扩散模型训练方法、深度优化的Transformer结构。 其优势在于首先能实现对复杂指令的理解和遵循,解锁时序性多拍动作指令与多个主体间的交互能力。 其次是镜头语言,根据Prompt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可以让视频在主体的大动态和镜头中进行平滑切换,实现镜头的变焦、环绕、缩放等。 第三是一致性多镜头生成,该模型能实现多镜头切换的一致性,通过一个Prompt实现多个镜头切换,同时保持主体、风格、氛围的一致性。 最后是支持丰富题材,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的风格不限于黑白、3D 动画、2D 动画、国画等,同时还能根据企业的发布平台生成1:1、3:4、4:3、16:9、9:16、21:9六种比例的视频,适配于不同终端,以及电影、手机竖屏等不同画幅。 具体到电商营销、动画教育、城市文旅、微剧本等商业场景应用中,如电商营销场景需要根据商品生成大量配合营销节点的视频素材,以及不同尺寸,豆包视频模型可以做到快速把商品3D化,并配合不同节日替换风格和背景,生成不同尺寸的内容进行发布。 3、音乐生成模型:词曲唱全流程覆盖,还能模拟真假音转换技巧 豆包音乐模型实现了音乐生成通用框架,从词曲唱三个方面生成高质量音乐。 用户首先输入Prompt就可以得到一段歌词,然后在10余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和情绪表达中选择进一步创作出歌曲,再基于豆包语音能力,生成可以媲美真人演唱效果的声音,可以实现气口、真假音转换技巧的模拟。 目前,开发者可以通过火山方舟使用豆包音乐模型API,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豆包App和海绵音乐App创作音乐。 4、同声传译模型:端到端模型架构,模拟真人发音 豆包同声传译模型采用端到端模型架构,再叠加豆包的语音克隆能力,去模拟真人发音。 在实时翻译方面,豆包同声传译模型可以做到边说边译,且在办公、法律、教育等场景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同传水平,还能支持跨语言同音色翻译。 二、豆包模型技术接入剪映、即梦AI和醒图,分分钟定制数字分身 即梦AI和剪映市场负责人陈欣然谈道,不同于传统的画笔工具,用AI进行创作是动态的过程,可以和创作者深度互动,共同创作,生成式AI带来的一些不可控性,反而能激发创作者的灵感。 她举了两个例子,在输入虚拟人实现360度旋转的提示词后,AI生成了头部不动,身子旋转的视频,这更符合她需要的赛博朋克风格效果。 第二个例子是高适唱歌,她只输入了音乐和歌词,就得到了表现力很强的视频生成效果。 剪映和CapCut上线了定制数字人、音色克隆、视频翻译的功能。 这一数字人的形象是基于Transformer音频驱动和全脸生成模型的技术,声音基于音色克隆大模型技术,可以帮助用户不需要本人出镜和录音,在自媒体口播、营销带货、企业培训等场景通过数字人切换不同语言完成表达。 数字人的制作需要用户录制或者上传一段高清3分钟正面视频,就可以创建数字分身,如果只需要音色克隆只需要大概5秒钟的声音输入。 还有一大工具是剪映上线的内容营销创作工具,用户直接填写商品名、上传素材,或者直接上传商品页链接,就能一键生成不同风格的带货视频。 陈欣然透露说,即梦AI已经接入豆包两款视频生成模型,正在进行内测的场景和效果打磨。 三、火山方舟2.0,破解大模型效果不好、成本太贵、落地太难关键挑战 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负责人、火山方舟负责人吴迪重点提及了大模型在业务场景落地的关键挑战,是效果不好、成本太贵、落地太难。豆包大模型在做的就是基于更强模型、更低价格、更易落地的宗旨,助力企业AI落地。 吴迪谈道,更强模型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就是用量非常大、基座模型处理的场景足够丰富和广泛。 目前,豆包大模型已经在公司内部50多条业务线和外部30多个行业实现非常大的用量,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1.3万亿。 AI角色内容社区和AI创作平台想法流基于豆包大模型能力,实现了人均对话轮次提升达到150%~350%之间,综合线上成功请求率达到99.95%。 还有一家AI客服训练平台的全渠道智能知识库晓多科技,实现初始支持RPM提升了2000多倍,支持高并发任务。 字节跳动的自有业务豆包爱学,基于豆包新版大模型核心指标显著提升10%,题目解析可用率提升。 豆包文生图模型2.0采用了更高效的DiT架构,优化了物理世界关于多主体、多数量、大小、高矮胖瘦等六类复杂的生成,能更好呈现小说、超现实设计等画面。 语音合成模型打破了音色数量限制,可以混合数百种音色,供企业DIY不同情绪、性别、年龄、风格的声音效果。 在解决大模型落地困难方面,火山方舟2.0的基本理念是模型效果好、性价比高、流量大,围绕这一核心,算法工程师、信息安全、更强性能、安全可信是其四大支撑。 在更强的系统性能方面,豆包模型支持最大的初始并发,这得益于其有充沛的算力、推理层优化、系统调度能力的乘积,可以在50-120秒内完成数千卡GPU部署。 上下文缓存方面,据吴迪透露,今年10月,他们将开放Context上下文缓存,企业可以减少多轮对话延迟,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其会进一步降低企业使用成本。 火山方舟还打造了全周期安全可信方案,通过身份认证、环境隔离、数据保密、信息无痕、操作可审计构建大模型安全“堡垒”。 为了扩展大模型应用的能力边界,火山引擎3+X插件升级,其中知识库插件可支持更大规模、更低延迟、更高召回率和准确率等。 结语:视频生成模型爆发机遇已来 近一年来,AI视频生成领域的热度持续攀升,多家AI公司推出了新的视频生成模型,引发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从图像生成、图像编辑到更为复杂的长视频、三维信息生成等模型问世,彻底引爆了这条赛道。 坐拥抖音短视频丰富视频素材的字节跳动,此次重磅发布了视频生成模型,为视频生成赛道注入新的动力。从其已经发布的诸多Demo来看,在语义理解、视频生成的顺滑度方面可用性更强,并且字节跳动还将豆包模型技术应用到了已有的剪映、即梦AI等工具中,进一步加速视频生成的落地与规模化应用。
奥特曼最新博文: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将拥有无限的智能和丰富的能源
9 月 23 日,Sam Altman 发布了一篇名为《The Intelligence Age 》 的博客文章。Altman 强调,未来的科技进步将让我们做出在祖辈看来近乎“魔法”的成就,AI 的加速创新将成为推动这些 变革的核心力量。 Altman 解释说,历史上人类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有能力,并非因为我们自身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社会基础设施变得更加智能和强大。 AI 将进一步增强这一点,为人类提供全新工具,帮助我们解决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动社会进一步繁荣。 他认为,我们将逐渐过渡到一个每个人都能拥有个性化 AI 助理的时代,这些虚拟助理不仅能够辅助我们的日常工作,还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从医疗保健到教育,再到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 他的核心观点之一 —— “深度学习奏效了”。Altman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了 AI 进步的关键因素 —— 深度学习这一技术成功并不断在规模扩展的过程中取得可预测的进展,这一突破将促使 AI 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能力越来越强,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外,Altman 还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智能时代”:气候危机的解决、太空殖民地的建立,以及对物理学的全面探索都将成为未来可能实现的“平常之事”。 他认为,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拥有几乎无限智能和能源的新时代,这将使得伟大的想法和创意更容易落地,推动全球共同繁荣。 以下为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enjoy~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能够做一些在我们祖父母看来像魔法一样的事情。 这种现象并不新鲜,但它将被进一步加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能力显著增强;我们已经能够完成一些我们的前辈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更有能力,并不是因为基因的变化,而是因为我们受益于社会基础设施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过我们个人;在某种重要意义上,社会本身是一种高级智能的形式。 我们的祖父母——以及在他们之前的几代人——创造并完成了伟大的成就。他们为人类进步的支架作出了贡献,而我们都受益于此。 AI 将为人们提供解决困难问题的工具,并帮助我们为这一支架增添新的支柱,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我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步的故事将继续,我们的孩子将能够做一些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一切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很快就能与 AI 合作,帮助我们完成我们自己无法完成的更多事情;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由不同领域的虚拟专家组成的个人 AI 团队,共同创造几乎我们能想象的任何东西。 我们的孩子将拥有虚拟导师,能够在任何科目、任何语言和他们所需的任何进度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我们可以设想类似的想法应用于更好的医疗保健、创造任何人能想象的软件等更多领域。 随着这些新能力的实现,我们可以拥有一种今天看起来难以想象的共享繁荣;未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可以比现在的任何人都要好。 虽然单靠繁荣不一定能让人们快乐——富人中也有许多痛苦的人——但它将显著改善全球人民的生活。 这是看待人类历史的一种狭隘方式:在数千年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积累之后,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如何将沙子融化,加入一些杂质,然后以惊人的精确度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排列成计算机芯片,运行能量,通过这些芯片创造出越来越有能力的 AI 系统。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历史的最重要事实。我们可能在几千天内(!)拥有超 AI ;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达到那个目标。 我们是如何站在这一繁荣跃进的门槛前的? 用三个字总结:深度学习奏效了。 用十五个字总结:深度学习奏效了,随着规模的扩大,它变得可预测地更好,我们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 这就是全部;人类发现了一种能够真正学习任何数据分布(或实际上,产生任何数据分布的底层“规则”)的算法。惊人的是,计算能力和数据越多,它在帮助人们解决难题方面的表现就越好。无论我花多少时间思考这一点,我始终无法完全内化它的重要性。 我们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弄清楚,但被任何特定挑战分心是错误的。深度学习有效,我们将解决剩余的问题。我们可以说很多关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主要的一点是, AI 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好,这将改善全球人们的生活。 AI 模型很快将作为自主的个人助理,替我们执行特定任务,比如协调我们的医疗护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 AI 系统将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们将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下一代系统,并在各个领域推动科学进步。 技术将我们从石器时代带到了农业时代,然后又带到了工业时代。从这里开始,通往智能时代的道路铺设在计算能力、能源和人类意志之上。 如果我们想将 AI 交到尽可能多的人手中,我们需要降低计算的成本,并使其充裕(这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芯片)。如果我们不构建足够的基础设施, AI 将成为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可能会引发战争,并且主要成为富人的工具。 我们需要明智地但坚定地行动。智能时代的曙光是一个重大进展,伴随着极其复杂和高风险的挑战。这不会是一个完全积极的故事,但它的潜力巨大,我们有责任为自己和未来解决我们面前的风险。 我相信未来将是如此光明,没有人能够通过写作真正表达出来;智能时代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将是巨大的繁荣。 尽管这一切将逐步发生,但气候修复、太空殖民地的建立,以及物理学的全面发现等令人惊叹的胜利最终将变得司空见惯。 凭借几乎无限的智能和丰富的能源——产生伟大想法的能力,以及使这些想法实现的能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正如我们在其他技术上看到的那样,也会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现在就需要开始努力,在最大化 AI 的好处的同时,尽量减少它的危害。 例如,我们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有好有坏),但大多数工作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变化得更慢,我不担心我们会没有事情可做(即使这些工作在今天看来不像“真正的工作”)。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希望创造和对彼此有用,而 AI 将前所未有地增强我们的能力。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将再次处于一个扩展的世界中,我们可以重新关注正和博弈。 我们今天从事的许多工作在几百年前的人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但没有人回头看过去,渴望成为一个点灯人。 如果一个点灯人能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会觉得周围的繁荣是不可想象的。而如果我们能快进到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周围的繁荣也会同样让人难以置信。 VC 今年以来对 AI 初创公司投资达 641 亿美元,接近 2021 年峰值,但全球 AI 年收入总额也才数百亿美元
五年磨一剑,华为智慧屏交出史上最大最亮眼答卷
大概四五年前,曾流行过这么一个说法: 电视是给六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的人准备的,年轻人根本不看电视。 但四五年过去了,年轻人们却越来越流行看电视了,尤其是 75 寸以上的大屏电视,在最近几个季度的电视销售里,已经占到了销量的 30% 以上——相较手机电脑,电视在屏幕的尺寸上拥有绝对优势,大就是好;另一方面,好电视在画质上更是全面胜利。 9 月 24 日,华为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智慧屏旗舰产品华为 V5 Max 110——110 寸,这是华为打造过最大的电视,而这一切带来的最直观感受便是: 看过就回不去了。 超凡画质,大开眼界 关于好电视的标准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离不开两个字:画质。 电视是客厅最古老的电子产品。在它诞生之初,马路上跑的还是马车。 最早的电视技术由德国工程师 Paul Nipkow 于 1884 年提出,又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英国的 John Logie Baird 于 1925 年完善并推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机。 在电视发展的洪荒时期,决定电视画质的并不是电视厂商,而是电视广播公司。这是因为,无线电视需要通过接收广播信号来显示画面,信号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内容显示的质量。 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索尼发起了一场电视行业的革命,推出了特丽珑彩色显像管电视。电视正式迈入了彩色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从此,电视画质的定义权,掌握在终端厂商自己的手中。 近几年,电视迎来了第三次重要的形态变化:从数字电视跃升为智能电视,电视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屏幕,而是化身为客厅的智能中心。 「智慧屏」,被反复提起。 智慧屏掀起了一场变革——以智能体验为先的「智能派」,和以硬件画质为优的「面板派」,成为了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这看似是市场份额的竞争,实则是对「好画质」标准的争夺。 科技产品的发展,总要经历推陈出新的阵痛期。这是「智慧屏」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与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崛起路径相似,唯有技术的迭代,可以消弭质疑。 如今,华为最新推出的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似乎要为这场争夺画上一个句号。 来看看华为对「好画质」的理解。 好画质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块好面板。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采用的华为黑钻屏,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六边形战士。 黑钻屏采用了 Super MiniLED 技术,这被视作显示技术的未来。在这块 110 寸巨型屏幕面板下藏着上万颗 MiniLED 灯珠,每一颗灯珠都引入了聚能反射环设计,有效解决了 MiniLED 屏幕泛光的问题,该暗的地方暗,该亮的地方亮。 我很喜欢的电影《地心引力》,在这上面的表现就很好: 深邃宇宙中的微弱星光清晰可辨,而乔治克鲁尼的白色宇航服却不刺眼,相比 OLED 面板的电视,Super MiniLED 凭借高亮度带来丰富的细节表现,同时又不会因为控光问题破坏画面的氛围感。 这一次,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的峰值亮度高达 5000 尼特,这意味着当你在观看 Taylor Swift 演唱会的大电影时,传统电视可能会因为亮度不足而让这些炫目的灯光效果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上,是真有舞台灯光的感觉。 舞台上亮片装饰的礼服在聚光灯下闪耀夺目,却不会因过度曝光而失去细节。与此同时,舞台边缘的阴影处依然保持清晰可辨,观众的表情和动作都清晰可见,让你仿佛置身于演唱会现场。 5000 尼特的峰值亮度不仅带来了逼真的舞台效果,还确保了即使在阳光充足的客厅里,你也能享受到清晰的观看体验,无需拉上窗帘或等到夜幕降临。 除了亮度控制,色彩也是衡量一块好面板的重要评判标准。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采用了全新的量子点膜和绚彩 RGB 膜技术,色彩表现覆盖了 91% 的 BT.2020 色域。 BT.2020 不是一种日常随处可见的色彩标准,一般显示器、手机都不会用,只有在电影行业,通常才会采用这种色域。这也是华为首次引入 BT.2020 来标定智慧屏的色彩表现,这是对屏幕素质与色彩调校能力自信的表现。 高标准带来了更广阔、更纯正的观感,无论是绚丽的霓虹灯,还是细腻的肤色过渡,都能被很好地还原,加上大屏幕带来的广阔视野,会有很强的电影院即视感。 对于百寸电视而言,最大的敌人是环境光——由于屏幕面板尺寸过大,很难规避环境光带来的影响,这就对电视的抗眩光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试想一下,当你正舒适地坐在沙发上观影,突然一束斜射的阳光或是吊灯的反光打在屏幕上,瞬间破坏了沉浸感。 华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其在面板表面加镀了多层纳米复合低反射膜,厚度只有 8 微米,能有效减少环境光的干扰,同时不会影响画质,就像给屏幕戴上了一副隐形眼镜,让你在各种光线条件下都能获得最佳观影体验。 有了 Super MiniLED、量子点膜和纳米复合低反射膜三项核心技术的加持,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在画质、色彩和抗光性能上实现了全面突破,带来了天花板级别的巨幕观影体验,将家庭影院的沉浸感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聊完了「硬肌肉」,接下来就轮到「软实力」。 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这次采用了最新的鸿鹄 900 旗舰芯片,当你开机、快进、打开 app 等操作时都能感受到这颗强劲芯片带来的流畅操作感。 更重要的是,鸿鹄 900 芯片带来的算力提升,为华为智慧屏开启了 AI 赋能全新体验。 在 4K 内容稀缺的今天,110 寸的大屏幕仍然在渴求更多高质量的画面来满足我们的视觉盛宴。这时,华为打造的鸿鹄 AI 精晰超分 Pro 功能就可以通过超分算法,实时计算出更清晰的高分辨率画面。 当你在看《权力的游戏》时,黑水河之战原本糊成一团的漆黑画面,现在不仅能看清每一个士兵、每一块石头;连士兵服装上的纹路,也变得清晰可见,这就是「1080P 秒变 4K」带来的差异。 但华为所做的不止于此。无论你在看网络视频、投屏,还是看电视节目、用 HDMI 连接设备,甚至视频通话都能享受这种画质提升。 华为对 AI 功能的创新还延伸到了光线和色彩的智能优化。 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华为发现人们对画面中的阳光感特别敏感,不仅能感知明暗光影,还能体会到金色的温暖和整体的氛围。基于此,华为采用大模型技术,开发出了 AI 光感功能。 当 AI 光感增强功能开启时,普通的 SDR 视频也能呈现出 HDR 般的视觉效果,增强了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就像阳光透过屏幕,直接洒进你的客厅。 综合亮度、对比度和色彩方面等优势,华为黑钻屏拥有比 OLED 旗舰电视产品更出众的素质。 这点在接入 PS5 玩《黑神话:悟空》时,感受尤为明显。 游戏中的「黑风山」是一个明亮对比尤其明显的场景,非常考验画质能力。在现场的体验中,我们发现 OLED 电视虽然有不错的对比度,画面色彩浓郁,但由于亮度不够,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画面的通透感。 同样场景下,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的表现更为出色,在 AI 光感功能和黑钻屏高亮度的加持下,场景相当有层次感,阴影中土地庙若隐若现、远处树林光影斑驳、天命人身上装甲的层层叠叠——屏幕画质的提升,让游戏更有临场感,而这并不只是单靠某一个硬件或某项功能,而是软硬件协同带来的画质加持。 关键是,MiniLED 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相较 OLED 产品,MiniLED 更容易打造百寸级巨幕。以索尼 A95L 为例,其最大的屏幕只有 77 寸,而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达到了 110 寸,对于别墅大宅而言,百寸电视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巨幕屏幕、Super MiniLED 背板与鸿鹄 900 芯片等先进硬件的加持下,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有着极高的画质上限,而为其守住下限的,则是专业的调色。 在电视行业中,画质调校通常依赖于人工调试,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细致的调整。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采用了一种更为智能高效的方式——自动 PQ 调试。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并不是单纯依靠算法,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更多专业经验的积累。华为在日本开设了专门的研究院,并汇集了多位曾在索尼任职的画质调校专家。 这些专家不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还对图像细节有着极高的审美标准。正是他们的加入,帮助华为快速提升画质调校的水准。先进的大屏显示技术与专业调校经验的结合,使得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得以确立了当前家用大屏电视的顶尖水准。 通过结合自动化调试系统与这些专家的深厚经验,华为智慧屏不仅实现了更高效的调校过程,还确保了每一台智慧屏的出厂画质都能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在这里,人和 AI 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在万物皆可 AI 的时代,华为依旧在强调人类的经验和审美,这点难得可贵。 通过自研芯片和美学调校,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激发出了 MiniLED 的屏幕潜力,让既要又要的好画质,在这里得以自洽。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单一的产品技术上,更在于其完整的生态布局。从手机、平板、PC 到智慧屏、车载设备,甚至包括智能穿戴和 AR 眼镜,华为几乎覆盖了用户生活中的每一块屏幕。 这种从小屏到大屏的全方位布局,使得华为深知如何为用户打造美、呈现美,建立一个无缝衔接的视觉体验生态。 「屏屏相连,视界无限」,这是传统电视厂商所难以企及的,也是华为能够重新定义「好画质」的核心所在。 五年前,华为打造智慧屏产品线时,余承东曾这样表示: 我们现在做的华为智慧屏体验是非常大的跨越,我们去做电视机没有意义,现在电视机没有人看……我们现在做的是,让大家重新回到家里来,所以这种体验完全不同,我们的 AI、直播,电视化就行了。我们达到了全新的体验,和过去完全不一样,过去国内电视厂家搞概念,没有拿出真正颠覆消费者体验的产品。 经过五年的努力,华为智慧屏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摸得着的「智能」 智慧屏之所以称之为「智慧」,是因为它能带来传统电视给不了的体验。在交互层面,华为引入像智能手机般的触控交互体验——「华为灵犀指向遥控」。 使用灵犀指向遥控,就能精准地指向屏幕上的任何位置。通过遥控器的体感操作,可以直观地实现点击、滑动、拖拽等操作,仿佛屏幕成为了一块巨大的触控板,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 全新的交互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现在你不用在智慧屏上下载应用,直接用超级桌面功能把小红书 app 搬到智慧屏上变成「大红书」,从刷手机变成刷电视。你还可以在大屏幕上玩手游,把精美的游戏画面解放到 110 寸的巨幕上。 华为灵犀指向遥控无疑是目前行业最优的遥控交互方案,它巧妙融合了传统遥控器的便捷性和触屏设备的直观操作,将遥控器变成了手指的延伸,让巨屏操作起来也能「易如反掌」。 当我们享受内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而这种由智慧屏带来的「沙发生活方式」,让家变得更像家。 如今,投屏几乎已是智能电视的标配功能,但真正实现无缝、高质量投屏体验的品牌屈指可数。当用户想把手机内容投到电视时就会发现,各大内容 app 之间的协议壁垒犹如一道无形的墙,将用户拒之门外。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问题,华为通过 HarmonyOS 的分布式技术,用户无需安装任何额外的应用程序,就能轻松地将手机内容投射到智慧屏上,实现真正的跨设备、跨平台无缝连接,实现即连即用,所见即所得。 当朋友聚会时分享有趣视频、家人团聚时回顾珍贵照片、甚至可以在电视上通过分屏实现不同内容同时观看——一切操作都变得如此简单自然。 同时,你还能用遥控器操控手机播放音乐、视频,或者用智慧屏键盘输入文字到手机上,实现反向控制。 华为智慧屏不再只是一台电视,而是成为了连接数字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智能中枢,变成了智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智慧屏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电视是消费电子中的「大象」品类,这么多年来,大象转身并非易事。 但从手机终端入局的华为不同,智慧屏突围的办法是「大象无形」——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审美与智能形成突破。 在消费电子领域,按照屏幕从小到大排序,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产品:智能穿戴、智能手机、平板 PC、车机以及电视——现今消费电子企业中,能在带屏设备里面做到大满贯的是极少数,只有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华为、小米。 这是强大供应链能力的绝佳体现,有了强大的供应链作支撑,才有资格谈审美和智能。 2019 年,华为发布了首款华为智慧屏,一跃进入华为全场景智慧化时代。五年后,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的出现,不仅是华为在电视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在智慧屏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得益于华为多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设计、智能化探索,华为在智慧屏「软硬结合」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不断迭代出更多智慧化应用、更完善的内容生态。 例如在超级娱乐方面,它支持巨幕畅连、家庭影院、家庭健身、家庭 K 歌、家庭游戏等多种功能,满足全家人的娱乐需求;智慧看护功能可以远程查看家中状态,时刻关爱家人,安心无忧;AI 慧眼的应用,实现了人来屏亮、人走屏熄的智慧感知;智慧画框功能,让客厅变成了艺术的殿堂…… 智慧屏是电视吗?如今这个答案已经昭然若揭。 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基于华为在技术、AI 和生态方面的深厚积累,不仅引领了智慧屏的发展方向,更为未来智慧家庭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到「好画质」的标准,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不仅满足了画质、体验和设计的要求,还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和生态系统的整合,让电视成为家庭中真正的智慧中心。这种软硬结合的创新,正是华为多年来在技术、设计和智能家居领域深耕的成果。 就像当年的索尼特丽珑重新定义了那个时代的好画质,今天的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正在重新塑造我们对「好画质」的理解——只不过,显像管、校色工程师和图像芯片,如今变成了黑钻屏、鸿鹄芯片和 AI。 对于华为而言,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不是从小到大的跨越,而是从无到有的突围,华为用技术、芯片和 AI,把重新定义「好画质」的权力,牢牢攥在了手里。
阿尔特曼发长文预言智能时代:超级智能将在几年内实现
编译 | 吴浪娜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9月24日消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OpenAI 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个人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标题为智能时代(The Intelligence Age)的长文,社交平台X显示,该文章浏览量已突破150万。目前,以他名字命名的网站上只有这一篇文章。 在文中,阿尔特曼对AI的发展做出了推测,并宣扬了AI改变世界的潜力。他写道,AI绝对不是谷歌搜索或家庭作业助手的偶然替代品,它将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阿尔特曼还做出预测,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几千天)内完成。 ▲阿尔特曼在X上分享了这篇文章(图源:X)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设想呢? 在文中,他用3个单词概括了,深度学习行之有效。(deep learning worked.) 用15个词详细点说,深度学习行之有效,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可以预料效果会更好,我们为此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 ▲阿尔特曼博客原文 TechCrunch评论道,OpenAI目前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作为其CEO的阿尔特曼历来都将AI视为解决世界问题的关键。尽管AI对能源资源、碳排放以及冷却数据中心所需的水资源有着明显影响。这对全球治理气候变化构成了新挑战。 在阿尔特曼的最新帖文中,他对AI的现状进行了极为乐观的推测,大肆宣扬其改变世界的潜力。阿尔特曼通过乐观的视角,讲述了他认为AI拯救世界的各种方式。 TechCrunch认为,阿尔特曼所写的很多内容似乎是为了说服那些对AI持怀疑态度的人,让他们相信AI的重要性。然而,这很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这样的帖文不仅不会吸引新的粉丝,反而可能引发更多人审视我们是否正处于“皇帝的新衣”的情境。 正如技术论坛黑客新闻(Hacker News)上一位名为sharkjacobs的评论者所写:“我并不是AI的怀疑论者,我一直都在使用大语言模型,并觉得它们非常有用。但像这样的东西让我对制造和销售AI的人非常怀疑。” 但值得思考的是,AI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也许是自移动通信技术出现以来最大的转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苹果正在基于其AI功能Apple Intelligence销售iPhone 16,而不是其硬件。 AI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重大变化。但今天我们仍然有理由质疑,AI的到来是否和互联网连接世界、联网计算机进入家家户户,再进到每个人的口袋里等突破一样重要。 一方面,AI信徒们在数着日子等待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另一方面,怀疑论者希望在宣称AI时代是乌托邦之前看到更多的反对证据——尤其是考虑到AI对环境、劳动力、艺术和创作的现实影响。 如何让AI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 这是目前消费者和企业都在探讨的问题。他们正在探索AI在哪里可以提高效率,在哪里则不能。在此之前,关于AI未来的大部分内容都只能是猜测。 阿尔特曼博客原文编译如下: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做到一些对我们的祖父母来说如同魔法般的事情。 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物,但它将迅速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变得更有能力。我们现在已经能完成一些前人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变得更有能力并不是因为基因的变化,而是因为我们从社会基础设施中受益了。这些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聪明、更有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智能。 我们的祖父母以及他们之前的几代人创造并实现了伟大的成就。他们为人类的进步搭建了阶梯,我们每个人都从中受益。 AI将给人们提供解决难题的工具,并帮助我们在那个进步阶梯上添加新的支柱。这些是我们靠自己无法想象出来的。 进步的故事将继续下去,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够做到我们现在无法做到的事情。 这一切并不会一蹴而就,但很快我们就能与AI合作,完成我们从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私人AI团队,由不同领域的虚拟专家组成,共同努力创造我们想象中的任何事物。我们的孩子将拥有虚拟导师,AI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各类科目、各种语言、任意节奏的个性化指导。我们可以想象类似的理念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医疗保健、开发各类软件以及更多领域。 有了这些新能力,我们可以实现一种今天看来难以想象的共同繁荣。 在未来,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会比现在的生活水平更好。物质富裕不一定能让人幸福,世界上很多富有的人并不快乐,但它将有效改善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 从一个狭隘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历史:经过数千年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的累积,我们已经找到了如何熔炼沙子、添加一些杂质、在极小的尺度上以惊人的精密度将其组成计算机芯片并通电,最终形成能够创造出越来越强大的AI的系统。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事实。我们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几千天)内拥有超级智能,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实现。 我们如何实现下一个跨越时代的繁荣? 用3个词来回答:深度学习行之有效。(deep learning worked.) 用15个词来回答:深度学习行之有效,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可以预料效果会更好,我们为此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deep learning worked, got predictably better with scale, and we dedicated increasing resources to it.) 事实就是如此。人类发现了一种算法,它真正地能够学习任何数据分布,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产生任何数据分布的“规则”。 令人震惊的是,随着算力和和数据的增加,深度学习帮助人们解决难题的能力就越强。 我发现,无论我花多少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我都无法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 我们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弄清楚,但被任何特定的挑战分散注意力是一个错误。深度学习很有效,我们将解决剩下的问题。 我们可以讨论很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最主要的是,AI将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强大,这将为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AI模型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自主私人助理,代表我们执行特定任务,如协调医疗保健服务。在未来某个时候,AI系统将变得更加出色。不仅能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好的下一代系统,还能在各个科学领域取得突破。 科技带我们从石器时代进入农业时代,继而迈入工业时代。从现在起,算力、能源和人类的意志铺就了通往智能时代的道路。 如果想让更多人用上AI,我们就必须想办法降低计算的成本,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这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芯片)。如果我们不建立足够多的基础设施,AI将成为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人们会为争夺它而战斗,它将成为富人的专属工具。 我们需要采取明智且坚定的行动。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一个重大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和极高风险的挑战。这并非是一个完全积极的故事,但它的好处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们必须为了自己和未来,找出应对面前风险的办法。 我相信未来是如此光明,以至于现在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写作来充分描绘它。 智能时代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将是巨大的繁荣。 虽然这将逐步发生,但惊人的成就,如解决气候问题、建立太空殖民地和发现所有物理学原理等都将成为常态。拥有几乎无限的智慧、丰富的能量、产生伟大想法的能力以及实现它们的能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的其他技术一样,AI也会有其弊端。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将AI的优势最大化,同时将其危害最小化。 例如,我们预计这项技术会在未来几年内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有好有坏),但大多数工作岗位的变化会比人们想象的要慢,而且我不担心我们会没有事情可做(即使它们今天看起来不像“真正的工作”)。 人们天生就有创造和相互帮助的欲望,而AI能够帮助我们前所未有地放大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将再次处于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再次专注于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s)。 我们今天所做的许多工作在几百年前的人们看来可能只是浪费时间的琐事,但没有人会回望过去,希望自己是个点灯人。 如果一个点灯人能看到今天的世界,他会觉得周围的繁荣简直难以想象。 而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快进一百年,我们同样会觉得周围的繁荣难以想象。
1.5K+144Hz!PC级游戏体验,在iQOO Z9 Turbo+上实现了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9月24日晚间报道,刚刚iQOO发布了iQOO Z9 Turbo+新机,其搭载了一块6400mAh蓝海电池、华星C8材料屏幕,芯片采用了联发科天玑9300+。 价格方面,iQOO Z9 Turbo+起售价为2199元,顶配16GB+512GB版售价2899元。 搭载全大核CPU架构天玑9300+的iQOO Z9 Turbo+,其安兔兔跑分为2387855,据称在同价位段位列第一。其在重载《绝区零》中开启“60FPS+高画质”模式,光映广场冲刺跑图30分钟,平均帧率可以达到58.5FPS。 此外,iQOO Z9 Turbo+是Z系列首款搭载自研电竞芯片Q1的机型。游戏超分后画面精细度超越原生画质,可以实现1.5K点对点显示;超帧开启后,游戏帧数可以从60帧提升至2.4倍——144帧。 屏幕显示方面,iQOO Z9 Turbo+配备了一块6.78英寸、1.5K、144Hz的华星C8旗舰发光材料屏幕,支持3840Hz高频PWM调光以及全亮度DC调光。vivo视觉健康实验室与东南大学联合自研了“夜猫护眼”算法,舒适度提升了10.9%以上。 续航方面,iQOO Z9 Turbo+搭载了据称是iQOO史上最大的6400mAh蓝海电池,同时基于工艺升级,实现了7.98mm的整机厚度,重量只增加了1g。 此外,iQOO Z9 Turbo+还支持超快PD&PPS通用闪充,至快36分钟由20%充至80%。系统轻量化、异构计算空间等自研电池健康管理算法,让iQOO Z9 Turbo+实现更低消耗、更高能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QOO Z9 Turbo+还支持了四频北斗卫星定位功能。 在影像方面,iQOO Z9 Turbo+主摄采用了5000万像素索尼光喻LYT-600传感器,支持OIS光学防抖和全像素全向对焦,采用了蓝厂影像旗舰同款的NICE算法,噪点消除、画面细节增强能力更好。 最后在AI方面,基于vivo自研蓝心大模型的蓝心小V,支持了AI路人消除、AI即刻抠图、一句话视频剪辑等功能,如今在2000元价位段就可以体验到AI手机的常规功能,不得不说,安卓阵营着实够“卷”。
史上最大的智慧屏来了!一文看完华为秋季全场景发布会
距离余承东带着 Huawei Mate XT 非凡大师三折叠手机亮相舞台不到半个月,今天华为再一次召开了发布会。 两周的间隔,或许会给人一种「有必要吗?」的疑问,但这次华为发布会带来的智慧屏新品确实足够重磅,值得单独开一场发布会好好介绍。 除了智慧屏这道「大」菜,其他新品也不容错过,余承东还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大消息」作为甜品,这篇文章就带你一起看看这次发布会的亮点。 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好画质的超级大屏 本次发布会最重磅的新品,无疑是顶级旗舰级别的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大」自然是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的第一眼印象,110 寸已经是华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智慧屏尺寸。 在别墅、大平层等更宽敞的场景中,传统的 85 寸屏幕也显得捉襟见肘,而 135 寸的商用大屏在显示效果上差了液晶电视一大截,110 寸的电视屏幕刚好处在两者之间的甜蜜点。 「画质」永远是检验一台好屏幕的最高标准,而华为智慧屏 V5 Max 在硬件和软件上都用上了不少黑科技,加上 99% 的屏占比和 1.2 毫米的超窄边框,实现了「又大又亮眼」的显示效果。 最基础的面板起着最决定性的作用,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特别定制了「华为黑钻屏」,号称 MiniLED 技术的「天花板」。 这块黑钻屏采用了 Super MiniLED 技术,屏幕面板下藏着上万颗 MiniLED 灯珠,每一颗灯珠都引入了聚能反射环设计,有效解决了 MiniLED 屏幕泛光的问题,该暗的地方暗,该亮的地方亮。 Super MiniLED 的背光阵列,峰值亮度高达 5000 尼特,不仅能实现堪比演唱会现场的舞台高光效果,还能保证在阳光充足的场景下,画面依旧清晰可见。 而面板表面的多层纳米复合低反射膜,也能够有效减少环境光的干扰,8 微米的超薄厚度,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画质的影响。 要想有惊艳吸睛的显示效果,色彩表现也是不容忽视的参数。华为首次为智慧屏引入电影行业级别的 BT.2020 色彩标准,并采用了全新的量子点膜和绚彩 RGB 膜技术,覆盖了 91% 的 BT.2020 色域。 硬件素质决定了画质的高下限,华为的软件调校则进一步突破显示表现的上限。 搭载了鸿鹄 900 芯片的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能够支持鸿鹄 AI 的超分算法,实时计算出更清晰的高分辨率画面。无论是看电视节目、在线视频还是投屏,1080P 都能超分到 4K,将大屏幕的优势完全发挥。 除了分辨率,鸿鹄 AI 还能对光线和色彩进行优化。开启 AI 光感增强功能后,普通 SDR 视频也能有 HDR 般的视觉效果,画面深度和层次感更强。 当然,作为一块「智慧」屏,V5 Max 能做到不只有好画质而已,智能交互正是和传统电视拉开差距的其中一个杀手锏。 交互层面,华为智慧屏 V5 Max 支持「灵犀指向遥控」,通过遥控器的体感操作,实现对一块 110 英寸的超级大屏「指哪打哪」的灵活操作。 得益于华为鸿蒙生态互联互通,用户不需要在智慧屏上单独下载应用,直接用超级桌面功能就能把手机 App 搬到大屏幕,刷手机变成刷电视。 定位超高端的华为智慧屏 V5 Max 110 售价自然也是「超高」:69999 元,首销优惠 5000 元。 华为 WATCH GT 5/Pro:心理健康也安排上了 华为 WATCH GT 5 和 WATCH GT 5 Pro 此前已经在海外发布,这次发布会上也带来了这两款手表的国行版。 新手表的第一大亮点,就是全球首发的华为全新「玄玑」感知系统。 这个全新方案,将所有传感器都集成在一个模块,除了能提升智能手表擅长的健康、锻炼等传统监测追踪能力,更好支持超 100 种的运动模式之外,还为 WATCH GT 5 系列带来了全新的「情绪健康助手」,实现生理心理全方位的监控。 WATCH GT 5 系列的情绪健康助手能够智能辅助记录用户的三种情绪状态:不愉悦、平静、愉悦。 如果用户陷入了「不愉悦」的负面情绪之中,WATCH GT 5 系列还会提供呼吸训练,帮助用户进行减压和放松。 情绪健康助手还能统计用户长期的情绪健康情况,分析每种情绪在日、周、月、年四个时间维度的占比,并给出生活方式上的解读和建议。 配套情绪健康助手的还有一个全新「萌宠表盘」:根据用户的心情,表盘上萌萌哒的卡通大熊猫会直观呈现各种情绪状态,用户抬腕就能知道自己当下的情绪如何。 新手表也全系首发了华为「向日葵」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大幅提升,获得泰尔认证「卓越级」。 健康研究功能也有了全新板块:女性健康。女性用户连续佩戴 14 天 WATCH GT 5 手表,即可监测卵巢健康度,并能获得对应的健康建议。 外观设计上,WATCH GT 5 全系采用了「几何锋芒」设计,外观更接近传统手表,和智能手表普通的「方圆」相比,辨识度拉满。 46 毫米的版本采用「八边形立体几何」设计,配备了蓝宝石玻璃表镜、航天级钛合金表壳;42 毫米的版本则采用了「金叶切面」设计,表体采用了纳米微晶陶瓷、金色钛合金材料。 ▲ 何刚手上的 46 毫米「钛空银」版本 WATCH GT 5 PRO 两款手表都支持 IP69K 的防护等级,支持 40 米潜水级,号称耐磨、防水、耐腐蚀。 WATCH GT 5 则采用了不锈钢表壳、钢化玻璃,有 46 和 41 毫米两种尺寸。 至于定价,手表四个款式分别有着不同的价格: 44 毫米 曜石黑 氟橡胶表带:2488 元 44 毫米 钛空银 钛金属表带:3388 元 42 毫米 冰川白 氟橡胶表带:2788 元 42 毫米 陶瓷白 陶瓷表带:4688 元 一个好消息,和其他新品 在介绍鸿蒙智行新车之前,余承东还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纯血鸿蒙」HarmonyOS NEXT 系统将于 10 月 8 日国庆假期后开启公测,首批支持 3 款设备:华为 Mate 60 系列手机、Mate X5 系列手机、MatePad 13.2 英寸系列平板,更多机型也即将适配。 汽车新品方面,此前已经开启小订的鸿蒙智行首款轿跑 SUV 智界 R7 也正式宣布上市,共有三个版本,起售价 25.98 万元。 除了以上比较重磅的新品之外,发布会也带来了两个小型新品: 华为 SoundJoy 2 音箱,搭载 HUAWEI SOUND 四单元,续航可达 26 小时,支持 IP67 防尘抗水,起售价 999 元。 华为路由 BE7 Pro 和 BE7,支持 Wi-Fi 7 协议,BE7 搭载双 2.5GE 网口,BE7 Pro 搭载四 2.5GE 网口,售价分别为 599 元和 699 元。 不难感受到,华为发布会的频率越来越高,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仅穿戴一个场景,华为就有 6 个品类的产品,其中手表占了 5 种。 华为一直在坚定推动「1+8+N」的全场景智能战略,这也体现在品类和功能的「全」上。 全新的 110 寸超大智慧屏,就是为了渗透一种更垂直的场景而生;而 WATCH GT 5 系列全新的情绪监测,则是进一步拓展了智能穿戴的功能边界。 当然,「全」更意味着「全覆盖」:小到手机手表,大到汽车电视,甚至全屋智能装修,华为都能拿出相关的产品和方案,鸿蒙生态布局已经可以说初步完成。 而其中最核心的 HarmonyOS NEXT 系统,也终于要在下个月面向更多的普通用户推送公测版,正式版也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来,鸿蒙的故事即将翻开下一个篇章。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