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里程碑”!巴西一航司计划订购4架C919,推动在巴获认证
(文/林铃锦) 据路透社9月26日报道,巴西小型货运及包机航空公司道达尔航空(Total Linhas Aereas)计划从中国商飞购买4架C919飞机,或将成为亚洲以外首家向中国商飞购买飞机的公司。 据报道,道达尔航空和中国商飞已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谈判,道达尔航空的控股合伙人保罗·阿尔马达(Paulo Almada)表示,他将于10月访问中国商飞,讨论可能订购多达四架C919飞机的相关事宜。 巴西港口与机场部长西尔维奥·科斯塔·菲略说,道达尔航空曾向巴政府表达过从中国商飞购买飞机的意向,但迄今为止尚未提出正式的计划。 阿尔马达则表示,该公司“被迫”将目光投向空客和波音以外的公司,因为这些西方制造商正忙于解决供应链受限的问题,因此无法满足道达尔航空对新飞机的需求。 “但中国商飞告诉我们,他们能够在明年3月前交付飞机。”阿尔马达说。 报道称,这笔交易将促进巴西与中国在航空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曾参加与道达尔航空同中国商飞谈判的执政党劳工党参议员罗热里奥·卡瓦略(Rogerio Carvalho)表示,该协议对巴西来说可能是一个“里程碑”。他补充称,中国对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飞机的需求也在增加,期待中巴双方实现互惠互利。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把中国当作关键市场,但自2016年以来,该公司在中国的新业务遇到了困难。 去年,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宣布与兰州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巴航工业将向兰州航产集团提供20架E系列货机(E190F和E195F)的改装服务;同时,巴航工业与兰州航产集团计划通过合作,在兰州建立E190F和E195F的客改货改装能力,从而支持并推动E系列货机进入中国市场。双方将以巴航工业E系列客改货项目为引领,发挥各自在航空产业内的优势,推动兰州航空运输和临空经济的发展。 道达尔航空的控股合伙人阿尔马达还表示,道达尔航空和中国商飞的订单还可能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总价值80%的融资,最长期限为10年或12年。他还补充说,每架C919的标价约为9000万美元(约合6.3亿元人民币)。 道达尔现有机队由ATR 42-500涡桨飞机和波音737-400货机组成。而C919最多可搭载192名乘客,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属于同一类别。 道达尔航空还表示,将推动C919在巴西获得认证。 9月19日,C919飞机首次飞抵拉萨微信公众号“大飞机”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3年5月实现商业首航。 目前,共有9架C919飞机交付客户。其中,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运营7架飞机,国航、南航于8月28日同时接收首架C919飞机。 中国东航在2024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介绍说,其C919机队已累计安全飞行超1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3700班、承运旅客突破50万人次。 此外,中国商飞的ARJ21飞机已经远销海外,印度尼西亚翎亚航空是首个客户。2023年4月,翎亚航空开始使用ARJ21飞机进行商业运营,从首都雅加达飞往巴厘岛。 去年9月,文莱骐骥航空与中国商飞签署30架飞机的采购意向书,包括C919和ARJ21两种型号。骐骥航空正与中国商飞和文莱民航监管机构合作,寻求获得航空运营商证书和型号证书批准,以便在年内开始运营ARJ21飞机。
3D打印新突破!曼大等提出DQN多样化图形路径规划器
编辑:LRST 【新智元导读】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通过深度强化学习(DQN)开发了一种3D打印路径规划器,有效提升了打印效率和精度,为智能制造开辟了新途径。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上生成高效且精确的打印路径,已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挑战之一。 近日,曼彻斯特大学、波士顿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IGGRAPH Aisa 2024联合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路径规划器,能够在多种不同结构的图形上生成优化的3D打印路径,显著提升了打印过程的效率和精度。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8.09198 项目链接:https://rl-toolpath-planner.github.io/ 在3D打印中,路径规划问题可以看作是在给定图形上的节点序列中找到最优路径。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不同模型的图形结构各异,还在于图形中的节点和边数量庞大。 传统的方法,例如暴力搜索和启发式算法,通常由于计算复杂度高,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全局最优解,而该研究提出的DQN优化策略,通过动态构建局部搜索图(LSG)并在其中进行路径选择,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使得在处理包含成千上万个节点的图形时也能实现实时路径规划。 方法创新与技术突破 该路径规划器的核心创新点在于其灵活性与适应性。研究团队通过设计精巧的算法,将局部搜索图编码为状态空间,使得在相似配置下,先前学习的DQN策略可以被重新利用,进一步加快路径规划的计算速度。 该规划器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奖励函数,适应多种3D打印应用场景,包括线框结构打印、连续纤维打印以及金属粉床熔融打印。 在物理实验中,该规划器展示出了卓越的性能。在线框结构打印中,研究人员成功实现了包含多达4200根支柱的模型打印,且变形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连续纤维打印中,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93%以上的锐角转弯,极大地提高了打印质量;而在金属打印中,通过优化路径规划,热变形减少了近25%,显著提升了打印件的精度和稳定性。 技术细节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多样化的图形路径规划来应对不同的3D打印挑战,提出了一种灵活的强化学习策略。在具体实施中,他们使用深度Q网络(DQN)作为优化器,来决定下一个要访问的最佳节点。 这种策略通过构建局部搜索图,并利用历史数据加速计算,大幅提高了路径规划的效率。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算法,可以识别相似配置下的局部搜索图,从而使之前学习到的DQN策略可以重复利用。这种技术不仅加快了路径计算速度,还使得该方法能够在多种3D打印应用中灵活应用。 实验验证与广泛应用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实际效果,研究团队进行了多种模型的物理实验,涵盖了从简单几何到复杂结构的多种图形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框结构、连续纤维还是金属打印,该路径规划器都能够生成符合制造要求的最优路径,且显著缩短了计算时间。 例如,在一项实验中,使用该规划器生成一个复杂线框模型的路径规划总耗时仅为2.05小时,而打印整个模型的时间为6.67小时。相比之下,传统暴力搜索方法即使只在局部搜索范围内执行,也需要数百小时的计算时间。 研究团队还指出,这种基于学习的方法为未来的3D打印技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引入强化学习,路径规划不再仅仅依赖于预先设定的规则或启发式算法,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打印情况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这不仅提高了打印的成功率,还减少了材料浪费和打印失败的风险。 前景展望 这项研究的成功标志着3D打印路径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深度学习的路径规划器不仅为复杂几何结构的打印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也为未来智能制造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展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包括探索其在多材料打印、微尺度打印等领域的潜力。此外,通过结合更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人员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精度,为工业生产和科研应用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总体而言,基于学习的多样化图形路径规划器在3D打印中的应用,为解决复杂制造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工具,未来有望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精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挖空3700座山!比三峡更逆天的超级工程,挖出四个1万亿
马斯克曾说过,随着科技进步,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硅基生命体,必将取代人类成为未来地球上最主要的生命体。 不同于碳基生命(人类),硅基生命被设想为以硅元素为骨架的有机物生物。基于这一元素,理论上有可能孕育出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工智能”生命。 但是,就如同人类依赖碳和水生存一样,硅基生命也高度依赖能源补给。一旦切断能源补给,这些智能体将面临崩塌。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01 比“缺芯”更可怕:AI正在疯狂榨干全球电力 去年以来,随着大模型的爆发,全球高端芯片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供应紧张局面。芯片短缺成为了AI发展的关键瓶颈。 但接下来,缺电可能会成为比缺芯更严重的事情。 AI的尽头是算力,而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在AI行业的成本结构里,电力成本是除了芯片以外最核心的成本。 以OpenAI训练大模型ChatGPT-4为例,完成一次训练需要约三个月时间,使用大约25000块英伟达A100 GPU。每块A100 GPU都拥有540亿个晶体管,功耗400瓦,每秒钟可以进行19.5万亿次单精度浮点数的运算,每次运算又涉及到许多个晶体管的开关。 仅仅是这些 GPU,一次训练就用了2.4亿度电。如果将这些电能全部转化成了热能,可以将大约200万立方米冰水——大概是1000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加热到沸腾。 事实上,ChatGPT仅是AI应用的冰山一角,更大规模的电力消耗来自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 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电力2024》报告预测,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达到1.05万亿度,大约是整个日本全年的用电量。 毫不夸张的说,AI正在“吸干”全球电力。马斯克在今年年初时就直言,算力芯片短缺之后,最迟明年将会出现电力的短缺。 而要解决AI能耗问题,要么是从需求端入手,要么是从供给侧切入。前者通过算法优化、硬件改进来降低能耗,后者则是通过增加电力供给。就当前技术而言,后者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焦点。中国各地纷纷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赛道,实际上是在积极响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也希望通过掌握和运用这一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战略性的布局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对于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需求,也充分考虑了全球市场的变化和机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仍是主流,占比高达66%。随着“双碳”目标日趋接近,加之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传统发电或许不是为AI增加电力供给的最好方式。中国的AI产业要顺利推进,就必须高度依赖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地方政府要时刻警惕技术迭代导致的产业淘汰风险,需通过灵活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方向,适时退出夕阳产业,转眼于前景广阔的新质生产力领域。 但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抢抓产业风口时,缺乏破题出圈的创造性思维和跨界跨域的前瞻性思维,总是“习惯性”将目光投向已有产业,要么只押注AI或新能源其中一方,要么将二者处于严重割裂状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地方政府需要运用全局思维对产业进行谋篇划局,AI产业对能源的巨量需求就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发展。 02 乘数级效应:“风光储算”一体化发展大势所向 作为目前的两大风口,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两大万亿级赛道的紧密结合,有望在未来走出乘数级发展效应。 这背后有两件事尤其值得关注:一是西部地区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二是“风光储算”一体化有望成为最大的风口。 布局“新能源+AI”产业,不仅要求当地具备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而且还要拥有一定体量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出产业遥遥领先,但电力缺口大,能源自给率低;中部地区两头都不突出;西部成为了最有能力抢滩布局的地方。 西部地区的新能源资源可开发量超160亿千瓦,其中风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太阳能达到全国的近六成,能够为算力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东数西算”更是为西部地区发展AI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东数西算”被誉为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中国第四大超级工程,是将东部数据有序引导至西部进行计算。 目前,中国已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促进东西部地区的AI产业协同联动。 例如,作为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的贵安集群,已累计引进大型数据(智算)中心21个,成为全国智算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移动、联通、电信、华为、腾讯、苹果、富士康等企业相继构建大数据中心。 其中腾讯和华为更是直接挖空一座山存放数十万服务器。目前中国拥有7.4万个数据中心,即使按照5%分布在山区,也需要3700座山洞来容纳数据中心数以亿计的服务器。 这些为西部地区构建“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而“风光储算”一体化则有望成为“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发展的最大风口。 目前,算力中心已与新能源深度绑定。一方面,算力中心负荷大、模型训练周期长(数天乃至数月),对电量和电能质量要求高。另一方面,相关政策与企业的碳中和承诺都预示着算力中心将会成为首个新能源使用率达 100%的应用场景。 要知道,“风光储”赛道未来的成长空间十分明确,仅这三者各自的市场规模均突破万亿;而算力核心产业规模也即将突破300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更是破万亿。“风光储算”是“风光储”的战略升维,这四者的结合将撬动乘数级发展效应。 当前已经有地方在快速抢抓“风光储算”一体化发展机遇。 例如,“能源新都”甘肃庆阳,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六大基地”建设,助力油煤气风光电火储氢一体化开发;另一方面,加快打造“中国数谷”,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 庆阳不仅拥有丰富的油煤气资源,还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同时还是“东数西算”十大集群之一。为加快构建数算电协同发展路径,庆阳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携手中国能建、秦淮数据等头部企业,设立了占地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全国首个智慧零碳“东数西算”产业园,实现电网、算网、数网相互促进,助力“东数西算”由建算力、聚数据、育生态向数算电融合演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风光储算”一体化需要关键解决“储”和“算”的深度融合问题。 一边是,风光等新能源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由此会造成电网的不稳定。另一边,算力中心对电量和电能质量要求极高。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长时储能是解决该矛盾的必要手段。 长时储能既可以平滑新能源的不稳定输出,也可以充当备用电源,更可以通过峰谷套利的模式节省电能开支。更重要的是,长时储能满足跨天、跨周、跨月、跨季的储能需求,能完美解决算力中心面临的所有用电问题。 03 前瞻助力“新能源+AI”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以AI、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和地方政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地方政府在布局“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发展时,可从3个关键层面入手: ①找准产业底层优势:结合PEST分析法深入剖析产业基底,洞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②深度挖掘地方特色优势:通过专业团队实地调研,挖掘资源禀赋,充分利用特色优势,精心制定“新能源+AI”产业发展策略及定位规划; ③制定长远性规划目标:从“市场分析-技术趋势评估-政策环境分析-应用场景拓展-风险与管控-产业目标任务书”等层面,做实“新能源+AI”产业布局发展路线图与任务清单。 依托26年行业经验,前瞻产业研究院发挥6.8亿+产业大数据优势,洞悉6600+细分产业链,为AI与新能源融合提供精准规划路径;同时在国际院士专家团队的带领下,不仅聚焦于人工智能和新能源规划的蓝图设计,更是从技术洞察层面,深度剖析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助力地方政府在做规划的同时,找准关键问题,提出科学且落地的解决方案,确保“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发展规划既贴合地方特色与需求,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们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技术洞察做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新能源+AI”产业发展定位规划;结合智慧招商大数据系统制定“新能源+AI”产业招商引资策略;赋能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AI”细分产业赛道选择;编制“新能源+AI”产业链招商图谱等一体化产业咨询解决方案。 前瞻首创提出的“新能源+AI”产业组合式规划,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规避产业断链、断供给的风险,更能把握住当下的发展机遇,实现长期稳定增长。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经济任务,更是涉及社会、环境、文化的综合性工程,需要以跨学科视角和全局观来看待,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专业智库的引领下,“新能源+AI”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走进即将开幕的任天堂博物馆,看看“任饭”们可以能得到怎样的体验
在今年早些时候任天堂确认位于京都宇治市小仓町的任天堂博物馆(Nintendo Museum)将在秋季开放后,日前它的具体开放时间及更多资料都陆续公布:这间全球“任饭”们可能都在翘首以盼的重要目的地将在 10 月 2 日开幕,当中的布置和购票方式也都有了。 前期公布时我们还只看到外部效果图,而现在来看,这个建于 1969 年、最开始是负责生产扑克牌和花札牌的“宇治工厂”的基本建筑结构得以保留,园区中有了“任天堂博物馆”招牌,也摆上了《超级玛丽》里的水管和砖块,有种环球影城里“超级任天堂世界”的感觉。 当然作为全球首座任天堂博物馆,这里足够的特殊和纯粹,它将带来的是完全沉浸式的任天堂的体验。 整个博物馆由 3 栋建筑组成,其中 1、2 号楼是连着的(1 楼是联通的。但 1 号楼可以上 2 楼,2 号楼只有一层),这里也是游客到访体验的主体部分;3 号楼的 1 楼是咖啡店,2 楼是问讯处(另外在 1 号楼的 1 楼也有问讯处)。 标准的访问顺序是从 1 号楼进入,这里有上下两层,下层是体验区(Experiences),这里有 8 个游戏(或者说 8 个体验区域),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经典游戏(有红白机可以玩,或者是“放大版”游戏,或者以 MR 现实增强等现代技术来展现),也有专门设计的环节,让大家可以在玩乐中去感受任天堂的历史、技术和对游戏的理解。 来到体验区 名叫“Shigureden SP”的互动装置,以曾位于京都岚山的时雨殿(由任天堂前社长山内溥创立)为主题,基于《小仓百人一首》里的日本短歌的上半句去寻找下半句的卡片,并通过扫描卡片来得分。不会日语的同学们比较难一点,不过可以通过寻找一样的卡片来完成 基于任天堂上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 Zapper 和 Super Scope“光线枪”来玩 基于任天堂 1968 年推出的击球玩具“Ultra Machine”做的重制 致敬了任天堂在 1966 年发售的玩具“Ultra Hand”。用很长的手臂去抓住精灵球或者霹雳电球,并把它们扔进管道里,成功后头上的屏幕会显示特别效果 基于任天堂在 1969 年推出的“爱情测试仪”(也是任天堂真正意义上推出的第一款电子产品)重制,两人分别握住红线和黑线,并在游戏当中测试彼此的爱情程度…… 基于任天堂在 1980 年发售的 Game & Watch 并做了放大版,从过去用按键操作,到这次通过投影在屏幕上的影子来进行体感游戏 提供了包括“红白机”在内的三代经典主机可以直接玩,现场准备了超过 80 款游戏 将过去经典主机的手柄做了放大版,要求两个人配合操作(一般是一个人负责方向键,一个人负责 A、B 键) 不过玩这些并不是无限制的,每位客人入馆时会得到 10 枚硬币(Coin。会通过实体或电子入馆证上的二维码来识别),每个互动游戏会消耗不同的硬币。 同时官方也强调了 10 枚硬币是没法玩完所有环节的,大家势必要做出选择。当然这也会吸引大家多次前来体验更多。 入馆证长这样。买票时可以用 Mii 头像,这样进入时得到的实体入馆证上会印上这个形象 当中还有需要单独预约和付费的,那就是花札牌的部分(作为任天堂的起源,花札牌还是有着特殊的地位)。客人可以在到达后现场预约“花札牌制作”或“花札牌体验”项目,前者时长 60 分钟,费用是 2000 日元,会现场教大家手工做一套花札牌;后者约 30 分钟,两人一组,每人 500 日元,主要是教大家怎么玩。 “花札牌制作”项目 “花札牌体验”项目。用到了投影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并且强调初学者也可以轻松上手 上到 2 楼来到发现区(Discover),这里才是真正的“博物馆”,这里陈列了任天堂迄今为止发布的所有软硬件产品,这会是对任天堂历史的一次完整的检阅。 当中甚至还将日本版和海外各种版本一起展示,以此来体现不同版本的不同(在发烧友看来绝对会非常过瘾)。 同时这里还有按不同主题设计的特殊区域,比如马里奥系列、体感游戏系列等等,它们以类似策展的方式集合了这个主题下的各种内容,让大家可以了解这些游戏的一步步演变过程。 任天堂还特别强调展品“几乎没什么说明文字”,这是因为任天堂希望每个人对它们都有自己的回忆,或者“不需要特殊的游戏知识或经验,就能理解和欣赏这些产品”。熟悉任天堂的同学们肯定已经想到了,这也正是任天堂开发游戏时的一个考量标准。 需要留意的是这层楼是不能拍照的(下面体验区可以拍照)。 回到 1 楼,到 2 号楼这边是任天堂商店(Shop),也叫“Bonus Stage”(奖励关),这里出售以任天堂游戏和角色为主题的各种官方周边,同时还有只在这里才能买到的独家商品(上面会有“任天堂博物馆”标签)。这里只限购票游客才能进入。 同样只限购票客人才能进入的还有 3 号楼的咖啡店(Café)“Hatena Burger”,这里有 130 个坐席。 虽然还没公开菜单,但最招牌的是和咖啡厅同名的定制汉堡,这“融合了任天堂的历史和宇治工厂的故事”,它支持客人通过不同的食材自定义搭配,总共会有超过 27 万种组合(数字没错)。 接下来从 10 月 2 日开始,任天堂博物馆就正式开始迎接大家了,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 10 点到下午 6 点,每周二闭馆(如果周二是法定假日的话,就延后一天在周三闭馆),此外目前确认的是跨年期间(12 月 30 日到明年 1 月 3 日)不开放。 至于票价,成人、青少年(12 - 17 岁)和儿童(6 - 11 岁)的含税门票价格分别是 3300、2200 和 1100 日元(约合人民币分别是 160、110、55 元),5 岁前的“学龄前儿童”免费(不过购买儿童票和学龄前儿童票都还需要至少一位成人一起购票)。 其实票价相当便宜,很符合任天堂产品(尤其在“御三家”当中)的一贯风格,不过问题不在于票价,而在于是否能买得到票——任天堂博物馆采用的是线上抽签的方式卖票,先要通过任天堂账号登录并挑选入馆时间(会具体到入馆的时间段),到抽签中签后再付门票钱。 抽签的话需要在入馆日前 3 个月报名,而即便没有中签,也可以留意前面可能有取消的门票,也可以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购买,但这就需要时刻关注 博物馆官网 ,并且能买到的时间会相当不确定。 多说两句: 官方给了一个范例,如果想在 7 月 15 日入馆,需要在 4 月 1 - 30 日期间参与抽签,如果没有中签,可以在 5 月中旬到 7 月 14 日之间留意是否有空出来的时段可以买票。 基本上,考虑到人太多肯定会影响现场各个环节的体验,采用这样的方式控制入场人流可以理解。不过这也的确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国外客人来说,可能先成功买票再安排京都的行程会是比较稳妥的选择。毕竟是朝圣嘛,总是得有一点考验的。
我用iPhone 16拍了一周,亮点和槽点都在这了
随着 iPhone 16 的发售,人们最关心的不再是暂时不能落地的 AI,而是它最直接可见的亮点——影像。 升级的 4800 万超广角、跃升到 5 倍的长焦,到新鲜的相机控制按键与摄影风格调色盘,这些在发布会上吊足了胃口的功能,它们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在使用了近一周后,我对 iPhone 16 的影像系统有了新的看法,并总结了这份评价,帮你快速了解参数之外的真实表现与背后隐藏的问题。 巧而不工的按键 相机控制按键,是这代 iPhone 上最引人注目的更新之一。 这颗按键由一块玻璃、一个压力感应器与一个机械结构组成,提供了一种与触摸屏操作完全不同的交互方式。 它的设计与功能,我不再赘述,早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表达过对这颗按键的怀疑,果然,新鲜感褪去后,我几乎放弃了使用它拍摄。 原因很简单——苹果试图将过多功能塞到一个按键上,尽管科技集成度很高,但实际使用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 哪怕这颗按键有多种交互方式,但它的操作区域和电源键差不多大,这就意味着用户的手指必须在这样狭小的边框上完成一项项包括焦距调整等功能的精细操作。 就像是用一把精致的小镊子去完成雕刻大理石雕像的工作。 并且,当 iPhone 处于熄屏状态时,按键无法直接唤醒相机,反而需要先点亮屏幕,在效率追求上,甚至不如 Action button,让原本期待的快速唤醒多了一丝阻塞感; 既然不适合作为首选交互方式,那么它能否从其他角度,帮忙解决一些用户在使用相机时曾经遇到的痛点? 比如,水下拍摄。 曾经的 iPhone 虽然具备 IP68 防水,但触屏功能会在水下失效,无法再通过屏幕拍照或是启停录制视频。 现在,在相机控制按键的帮助下,iPhone 在水中依然可以唤醒相机并触发快门,但无法通过滑动来进行更多的相机控制。 除了水下使用,第三方摄影 app 对它的支持如何?原相机可不是大家的唯一选择。 为了测试它的兼容性,我测试了最常用的创作 app——Blackmagic Cam,在打开 app 后,使用快门按键,并没有触发快门操作,而是直接跳转回了系统原生相机,我常用的仿胶片软件 Dazz 相机也是同样的情况。 看来,想要真正将这颗集轻按、重按与滑动为一体的按键用好,对于第三方 app 也是种挑战。 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位置也让我如鲠在喉——无论你是横着握还是竖着拿,这个按键都不在顺手的位置:横握时,右手不是会挡住部分屏幕,就是按键位置太远难以触及;竖握时,大拇指的滑动范围受限,如果将手向下进一步调整姿势,又增加了手机跌落的风险。 最后,在我精心完成构图,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后,重按这颗按键拍摄的话,手指的力会传导到机身上,导致机身晃动,构图被破坏,只能后期再处理。 所以,这颗按键更适合作为屏幕不方便使用时的补充方案,而不是代替掉屏幕,成为 iPhone 影像的默认首选。 最后,这颗按键几乎没有可维修性,根据微博博主 @楼斌Robin 的拆解来看,相机控制按键是通过焊接将键帽与内侧的金属衬板固定在一起,只能进行破坏性拆解。 也就是说,所以如果这颗按键损坏,可能只能进行整机更换,价格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图片来自微博博主 @楼斌Robin 据苹果描述,在稍后落地的 Apple Intelligence 中与影像有关的功能将会由相机控制键唤醒,并且将会为它加上对焦的功能。 我放个小小的预言,对焦功能将会以类似相机半按的形式出现在相机控制键上,通过保持轻按来对焦。 超广角与长焦,进化与困境 在这代 iPhone 上,影像系统再次迎来升级与统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影像系统的失衡。 在写主摄的时候,我曾总结过: 镜头一旦超出人眼聚焦范围,会直接导致照片中元素太多,杂乱元素充斥了这个画面,主体变得不明显,最后结果,就是显得广角主摄很难用。 而超广角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边缘的畸变,除了狭隘空间中的迫不得已,我真的很少主动用到这颗镜头。 iPhone 16 Pro 超广角镜头拍摄 尽管如此,我对这颗超广角镜头的升级,依旧很感兴趣,因为它真正大展拳脚的场景,是微距。 当你将手机距离被摄体过近时,取景器的左下角就会亮起微距图标,此时,虽然手机焦距没有变化,但超广角镜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接管了成像。 也就是说,当你超过其他摄像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限制后,调用的都是超广角镜头并放大到相应的倍数,来保持焦距的一致。 那么,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 iPhone 16 Pro,表现到底如何? 我用 iPhone 16 Pro 以及 iPhone 15 Pro 的微距功能探寻了人们习以为常,但难以注意的细微之处——眼睛。 iPhone 16 Pro 微距 / iPhone 15 Pro 微距 放大来看,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成像解析力的确比上一代有了轻微进步,虹膜组织清晰可见,但肉眼观感上,并没有出现质变。 看完了细微之处,我们再将目光转向远处。 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苹果少有地提起了自己的落地技术,用一块四棱镜,将镜头光路延长,最终将长焦升级到了 5 倍。 今年,这颗四棱镜结构的 5 倍长焦也出现在 iPhone 16 Pro 的机身上,Pro 与 Pro Max 的焦段再次统一,3 倍长焦正式成为历史。 先说结论,这颗长焦没问题,但苹果的影像系统已经真正成为了瘸子。 首先,我用 iPhone 15 Pro 的 5 倍拍摄了一张照片与 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进行对比。 iPhone 16 Pro 原生 5 倍 / iPhone 15 Pro 裁切 5 倍 放大图片来看,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长焦有着更好的解析力,建筑外立面的玻璃能清楚看到分隔处,而 iPhone 15 Pro 的裁切 5 倍就稍微逊色了。 5 倍胜负已分,那么,我们曾经习惯的 3 倍呢? iPhone 16 Pro 裁切 3 倍 / iPhone 15 Pro 原生 3 倍 / iPhone 13 Pro Max 原生 3 倍 由于 iPhone 16 Pro 的长焦为 5 倍,所以 3 倍为 1 倍主摄裁切而成,放大以后的画质已经处于崩坏边缘,而 iPhone 15 Pro 则来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在传统摄影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大量用户数据的积累,24mm 到 70mm 的焦段已经成为了标准,覆盖了日常大多数拍摄需求。 iPhone 16 Pro 50mm 拍摄 在之前的 iPhone 机型中,苹果通过 24mm 主摄的融合变焦,巧妙地涵盖了 24mm、28mm、35mm 和 50mm 的焦段,并用 3 倍的 77mm 长焦来补足,从而覆盖了完整的标准焦段。 iPhone 16 Pro 24mm 拍摄 但在 iPhone 16 Pro 上,3 倍长焦的消失,导致 2 倍到 5 倍之间的焦段完全由主摄裁切完成,50mm-120mm 的焦段成像失去了质量保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 3 倍焦段下,iPhone 16 Pro 的成像质量甚至不如 iPhone 13 Pro Max。 iPhone 16 Pro 120mm 拍摄 对苹果而言,焦段的延展是技术进步的象征,但对用户而言,反而失去了常用焦段的质量保证,以及选择的余地。 前置锐化减轻 不过在 iPhone 16 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锐化情况的改善。 为了测试这一代 iPhone 的锐化情况,我们邀请同事在同样的机位、同样姿势拍摄了多组样片,并进行对比。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 / iPhone 15 Pro 前置摄像头 可以看到,相比 iPhone 15 Pro,使用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中,在保留皮肤纹理的基础上,过度锐化的现象的确改善了不少。 摄影风格——调色平权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是我心目中 iPhone 16 Pro 最强大的更新。 数码时代以来,调色软件有两个开山立派的角色——Adobe 与达芬奇。 它们带来了诸如曲线、色阶等经典调色工具,成为行业标准,并广泛影响了其他软件的设计。但是,这也带来了较高的入门门槛与陡峭的学习曲线。 调色,并且将颜色调好看这件事,一直是专业人士的特权。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调色软件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许多移动端应用仍然沿用了传统调色工具的思路和操作逻辑,使得调色过程依然复杂,普通用户难以轻松掌握。 现在,苹果打算通过摄影风格的更新改变这个现状,通过两个步骤,将调色的权利普及到每个用户手上。 第一步,苹果试图帮你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从头建立调色风格是成本相当高的事情,其难度更甚于学习调色的具体操作,所以苹果先以自己的色彩理解,打造了一系列设计好的风格。 当你首次打开相机时,iPhone 16 会引导你选择自己拍摄的四张照片,自动生成四宫格,并在你左右滑动屏幕时向你展示这些设计好的调色风格,以便你直观地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 第二步,苹果将更大的控制权交给你,帮助你进行个性化调整。 苹果简化了原本复杂的调色参数,将其变为一个直观的调色盘。你不需要再去理解每个参数名词的意思,也不需要知道它们决定了画面的什么元素,只需要用手指在调色盘上滑动,就可以找到喜欢的效果。 这两步走完,你已经在 iPhone 的帮助下,在色彩美学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调色风格,从此每一张照片都会呈现你更喜欢的效果。 作为对比,在传统的调色模式下,如果我要将这张图片调整成整体偏向柔和的暖色调,需要在 Lightroom 中进行一系列的曝光、曲线、HSL 与色调分离调整,才能达成目的。 而在 iPhone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的共同配合下,我只需要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将照片调整为这样的暖色风格: 1. 将摄影风格选为「玫瑰金」; 2. 通过手指滑动,将调色盘参数调整为:色调 -30、颜色 25、调色盘 100 在使用的一周中,调色盘已经成为我必备的拍照工具了,拍出来的照片几乎不用再通过专业的修图软件,就可以调整出我喜欢的风格。 使用 iPhone 16 Pro 摄影风格拍摄的照片 当然,在拍摄中,你也可以随时更改风格效果: 同时,摄影风格与调色盘在处理你的照片时,还进一步优化了算法,将人物与环境进行多层分隔,对你的肤色进行保护性渲染。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调色盘上用多大的力度调色,都不会破坏照片中人物肤色的和谐与真实。 在使用中,我也尝试了两套不同的预设,分别配置给风景与人像,供大家使用: 1.人像调色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飘渺」; 打开调色盘,通过手指挪动,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5、颜色 -15、调色盘 100;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得到一个呈现低对比度的画面,并且得益于新的皮肤引擎,同时肤色会自然地偏向冷白色。 2. 风景调色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自然」; 打开调色盘,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0、颜色 50、调色盘 100;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脱离 iPhone 的白开水风格,得到一个呈现自然光影、色彩浓郁的画面。 我非常喜欢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越好,我对苹果的怨言就越大——还是刀法。 我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通过 Airdrop 传到 iPhone 15 Pro 上,发现升级了 iOS 18 的 iPhone 15 Pro,依然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和调色盘处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但对于 iPhone 15 Pro 自己拍摄的照片,新的调色功能则无法使用。 反过来,如果你从旧 iPhone 换成 iPhone 16 系列手机,也没有办法用新的调色系统处理旧 iPhone 的照片。 也就是说,苹果通过系统层面识别照片的拍摄设备,并附加了一层硬件锁,只有 iPhone 16 系列拍摄的照片,才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 这一刀,直接将整个 iPhone 家族的调色系统分割开来,并将长期并存。 甜点般的 4K 慢动作 据消息称,在 iPhone 16 Pro 上,主摄从 IMX803 升级到了 IMX903。 这次迭代对于静态画质的影响并不大,但视频得到了史诗级提升——慢动作视频规格从 1080P 提升到了 4K 120 帧,肉眼可见的画质提升,清晰度变化让人惊艳。 但当真正用起来,我才意识到苹果的刀法。 当你进入相机的慢动作模式并选择 4K 分辨率时,你会发现焦段选择只剩下 1 倍和 2 倍,也就是说,4K 120 帧慢动作只能使用主摄拍摄。 刚刚有提到,主摄的 24mm 和 2 倍的 50mm 虽然是常用焦段,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多数拍摄需求,但对于依赖 iPhone 进行创作的用户来说,主摄与另外两颗镜头的规格不统一,会对前后期工作流制造不少的麻烦。 有的朋友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用 iPhone 创作,大多数用户只是记录一下生活。 没错,但即便是在生活记录中,哪怕使用最常见的 H.265 编码,4K 120 帧慢动作每分钟的文件大小也在 740MB 左右,是 1080P 240 帧规格的 1.5 倍。 再考虑到等价金子的苹果内存,使用这个规格记录生活,性价比并不高。 作为生产力工具不够通用,记录生活又太过昂贵,4K 120 帧更像是一口甜点,充满诱惑,但吃不饱。 想吃更多?你只能等等 iPhone 17 系列。 不起眼的小细节 在使用 iPhone 15 Pro 扫街创作时,我常常选择拍摄 ProRaw 格式照片,以获取更大的后期空间。 但是,在抓拍时,iPhone 15 Pro 的快门延迟偶尔会让我错过决定性瞬间,并且拖累了我的连拍速度,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使用了一周左右,我发现 iPhone 16 Pro 在快门延迟上的表现好了很多。 iPhone 16 Pro 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 得益于 iPhone 16 Pro 上升级的 IMX903 主摄能够以前代两倍的速度读取数据,48MP ProRAW 照片的快门几乎没有等待时间。 此外,A18 Pro 芯片的图像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更快地处理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使得在拍摄高动态范围或快速移动的物体时,反应更加敏捷、流畅。 除了快门延迟的降低,还有图片格式的悄然更改。 在 HDR 的文章中,我曾写过 iOS 18 支持识别 ISO Gain Map 的消息,这意味着 iPhone 与 Android 手机的照片以 HDR 显示可以互通。 而关键,就在于照片格式。 之前广泛使用的 JPG 图片格式,仅支持 8 位色深,无法充分表示 HDR 图像的广色域和更高的亮度范围,在 iPhone 16 Pro 上,苹果使用了 JPEG-XL 格式,可以将 HDR 显示文件嵌入其中,让支持的设备都可以正确读取这张照片的亮度该如何显示,照片终于迎来跨平台跨厂商地正确显示 HDR 亮度的希望。 此外,JPEG-XL 能够比传统 JPEG 文件减少 30-50% 的文件大小,同时支持无损和有损压缩,并兼具透明度、动画支持和向后兼容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在线传输、图像存储和高品质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和存储效率。 总结 我可以看出,苹果正在努力让 iPhone 向一个专业的生产力工具靠拢,并引导更多的人使用 iPhone 创造,无论是 4K120 帧的甜品体验,或是帮助用户更轻松调色的摄影风格,都在印证这一点。 但当你开始欣赏这些功能时,就会发现苹果明明可以做得更多,却遮遮掩掩地,总是差一点。 究其原因,手机早已过了那个大跨步前进的时期,哪怕苹果想提供更专业更强大的功能,也不敢一次性把技术储备都给了,不然下一代给什么? 不够顺手的相机控制按键和显得不平衡的影像系统,就是苹果为了探索 iPhone 的未来做出的新尝试。 这个时期的苹果,正处于谨慎又迷茫的交织中,而 iPhone 16 系列,就是这种交织下的产物。 文|周奕旨
这个重要产业,美国“放中国一马”?没那么简单
说起汽车动力电池,人们很容易想到锂、钴、镍等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而作为电池负极材料的石墨,因为太过常见而容易被忽视。但是近期美国对中国动力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时,却偏偏放了石墨一马,让人重新意识到全球对中国石墨产业的依赖。 尽管中国长期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以低价为国外提供原材料,可是在高端石墨领域却一度被国外卡脖子。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实力薄弱是中国石墨产业的痛点。 转折点来自中国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大发展,终端产品市场的爆发让国内电池企业实力壮大,有了更多资本来进军上游产业整合研发,中国在高端石墨领域终于开始迎头赶上。 关税风暴中的“例外” 2024年9月27日,美国对华加征的301关税正式生效。美国政府此前发表声明,对大多数中国商品的关税,包括对电动车的100%关税、对太阳能电池加征的50%关税,对钢铁、铝、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加征的25%关税等,都将即日起正式生效。 但在这些商品中,却有个关键的“例外”,被美国政府给“豁免”了,这个商品就是石墨。 按照美国政府的说法,对中国石墨加征的25%关税,将被推迟至2026年才开始生效。这一决定表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相关行业,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游说。 事实上,美国政府在此之前已经应各行业要求,多次推迟了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的日期。这反映出,美国政府在短期内,并没有做好与中国石墨供应链完全脱钩的准备,显然是意识到,想要在中国之外重新建立一个可靠的石墨供应链,将会是一项复杂且成本高昂的任务,依赖中国进口的高品质石墨产品,已经成为了美国相关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的“黑金” 石墨,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矿产之一,也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源,是发展新型材料不可或缺的上游产业链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在深加工技术方面的水平不足,我国在高端石墨材料领域面临着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市场对高品质石墨材料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得不每年投入大量外汇,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的高端石墨制品,以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多年以前,马斯克曾在采访中说:“我们的电池应该被称为镍-石墨电池,因为阴极主要是镍,而阳极主要是石墨,里头只有一点锂,就像沙拉上的盐一样。” 石墨有着“黑金”的美誉,作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凭借其独特的原子排列,展现出了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诸如耐高温、润滑、可塑,以及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许多人初次接触石墨,可能还是在小学用铅笔写字的时候,但如今,石墨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书写工具。 锂电池阳极的绝大部分(95%)由石墨构成。小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大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储能系统,石墨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每一千瓦时(kWh)的电池能容量,大约需要消耗1公斤的石墨。据此推算,一辆标准的电动汽车大约需要50至100公斤的石墨,这一数量几乎是所需锂元素的两倍,且占据了电池总质量近三分之一的比例。 不止是锂电池,石墨也在核能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被用作中子减速剂和反射材料,得益于其优秀的中子慢化性能,成为了核反应堆设计中的重要组件。 而在钢铁行业,石墨被广泛用作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 EAF)的电极,电流通过石墨电极形成热弧将废钢熔化。弧区的温度通常超过3000摄氏度,接近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石墨是唯一能够在如此极端的高温中依然保持稳定的商用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高炉-转炉炼钢(Blast Furnace- Basic Oxygen Furnace, BF-BOF)流程,电炉炼钢的碳排放降低了约75%,吨钢能耗降低了50%以上。 在全球减碳压力不断加剧,汽车产业逐步向新能源方向转型的大背景下,石墨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1年,欧盟首次将石墨列为14种关键的原材料之一(Critical Raw Materials for the EU )。随后,日本在2012年由经济产业省公布的“资源确保战略”中,亦将石墨认定为30种重要矿物之一,并且规定人造石墨作为出口管制物品,须获得政府许可方能销往海外。2016年,印度科技部下属的能源、环境与水资源委员会(CEEW)发表了《印度制造业关键非燃料矿产资源》(Critical Non-Fuel Mineral Resources for India’s Manufacturing Sector)报告,明确指出石墨是该国制造业所需的12种关键非燃料矿产之一。两年后的2018年,依据美国总统签发的行政命令,美国内政部公布了首份《关键矿物清单》,其中石墨被列为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矿物之一。进入2021年,随着拜登政府就任,其发布的《供应链审查》报告进一步确认了石墨作为电池阳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显示,到2040年,全球对石墨资源的需求量有望达到1602.3万吨,这一数字将是2021年需求水平的四倍之多。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化和电气化转变,石墨作为基础材料的重要性和需求量正在急剧上升。 国际能源署(IEA)对石墨需求的预测 经历“稀土之痛” 然而,全球石墨资源的分布,却呈现出了显著的不均衡性。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2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天然石墨的总储量估计约为3.3亿吨,这些资源主要集中于土耳其、巴西与中国等国家。具体而言,中国的天然石墨储量约为52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8%,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土耳其和巴西。 世界石墨储量(2022)USGS 尽管中国并不是全球石墨储量最高的国家,但它却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墨生产国与出口国。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石墨产量达到了85万吨,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65.6%。 世界石墨产量(2022)USGS 但这种“主导地位”却并不完全是积极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墨供应国,中国承担着巨大的环保与开采压力。中国虽然生产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墨产品,但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附加值很低。 石墨的应用价值,与其纯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纯度越高,其导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传导效率就越好。普通石墨产品的纯度通常介于90%到99%之间,然而随着技术进步,这类纯度的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如在电动汽车中,只有纯度大于99.95%的石墨,才能被用作动力电池的阳极材料,因这种高纯度石墨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的效能和使用寿命。再往上,用于合成人造金刚石的天然石墨原料要求其纯度为99.999%以上;而用于合成第三代半导体SiC晶圆的石墨粉的纯度要求更是高达99.9995%以上。 在光伏、半导体、锂电池及核电等行业,对于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特种石墨(即“三高石墨”)的需求正逐渐增加。特种石墨的纯度通常超过99.99%,适用于对材料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然而长期以来,国产石墨的纯度只能达到99.95%,而对于纯度达到99.99%及以上的高纯石墨,则完全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中国在高端石墨产业领域的发展,也增加了相关行业的成本。2012年,中国进口的人造石墨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42,857吨,比前一年大幅增长了28%,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保护我国珍贵的石墨资源,并在尖端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2016年,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第0671号提案,呼吁政府尽快规范石墨产业发展,并加强战略性资源储备。提案指出,我国石墨产业长期以来面临“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和“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导致宝贵的石墨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流向海外市场。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追求出口创汇的大潮中,石墨行业经历了所谓的“黑色风暴”。当时,中国石墨行业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占据了世界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由于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石墨资源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开采技术几乎没有进步。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出口国,但在高端石墨深加工技术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特种石墨在核能及军工领域的重要性,掌握先进深加工技术的国家往往采取“以购代采”的策略,即选择从国外进口,而非开发本国资源,并对相关技术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限制其出口。 例如,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石墨市场之一,进口的石墨占中国总出口量的32.6%,并且将部分进口的石墨矿石存储于海底,以备不时之需。韩国则封存了本国的石墨矿山,不予开采,并利用中国产品的低价优势大量进口。美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但选择不进行开采,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石墨量约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0.5%,同时对本国的石墨资源进行立法保护,以确保其长期的战略安全。 此外,中国石墨产业还面临着严重的“低出高进”问题。以德国西格里(SGL Carbon)、法国卡朋罗兰(Carbone Lorraine / Mersen)、日本东洋炭素(Toyo Tanso)、瑞士特密高(TIMCAL / Imerys Graphite amp; Carbon)为代表的国际大型企业长期控制着全球高端石墨产品的供应。中国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原始石墨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国外经过加工和提纯后,再以极高的价格进口回国,价格翻了数十倍,甚至更多。民进中央在第0671号提案中提到,2011年,中国天然石墨的平均价格约为4000元/吨,而进口的高纯石墨(纯度99.99%以上)的价格则超过20万元/吨,价格相差近50倍。 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机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提出了《关于推动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指出,中国石墨产业存在着低端产品过剩、资源低价外流的现象,而高技术产品却需要高价进口,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稀土之痛”。 人大代表周清和视频截图 受到下游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电池、核电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影响,中国特种石墨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 石墨的“东北振兴” 在中国东北部的广袤土地上,黑龙江省因其丰富的石墨矿藏而著称,其已探明的石墨储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这里的石墨多以优质的鳞片状存在,这种形态的石墨易于提纯,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尽管黑龙江拥有如此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其石墨产业的发展,却一直未能实现与其资源相匹配的水平。 曾有一位担任过黑龙江某市副市长的官员言辞尖锐地指出,该省内的石墨行业主要是输出石墨初级产品,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偏低,并且对资源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企业规模也普遍较小,从事初加工的企业数量有限,高端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众多生产初级产品的企业挤在一起,设备工艺陈旧老化,采矿、选矿工艺历经数十年都未曾有过重大的变化与突破。石墨企业也大多不是专业厂家,基本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和高级科研队伍,技术人员极为匮乏,一旦遇到难题,就只能临时聘请外部专家来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欠缺,全省二十多个石墨企业中,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 2.4%,其中专门从事石墨专业的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黑龙江石墨产业的未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2019年7月,黑龙江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石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对接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五矿集团,并借助与广东省的合作关系,吸引大型企业的投资,以期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推动一系列产业项目的实施。 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五矿集团与鹤岗市、贝特瑞与鸡西市的合作堪称典范。 深圳贝特瑞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负极材料制造商,2010年,贝特瑞与黑龙江省鸡西市达成合作,成立了鸡西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鸡西市麻山地区,贝特瑞投资建立了麻山负极材料产业园。这座产业园区不仅是贝特瑞在东北的重要生产基地,还是鸡西市深化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园区内的一家企业——黑龙江多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总经理李云鹏曾表示,公司可年产1000吨石墨烯粉体,每吨的市场价格区间为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且所需的原材料均能在园区内部获得供应。 此外,通过设立超碳公司、恒山长源矿业以及龙鑫碳素等子公司,贝特瑞逐步建立起一套包含负极材料、高纯石墨、超级活性炭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体系。依托设在深圳总部的强大研发力量,贝特瑞成功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创新产品,并在鸡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此外,贝特瑞还积极与当地企业,如申太新能源、普翔新材料等开展技术交流和市场分析,为这些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并派出超过2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同时,贝特瑞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工业学院及黑龙江技师学院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技术培训的机会,创建了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从而帮助当地解决了人才引进与留存的问题。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技术水平,也为东北边陲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而五矿集团与鹤岗的合作,则开始于2017年。 2017年,鹤岗市开始与中国五矿等大型企业接触,邀请五矿集团专家对云山石墨采矿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希望借助五矿集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振兴这个因煤炭资源枯竭而陷入经济困境的城市。 2019年初,中国五矿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鹤岗市政府签订了矿产资源开发与新材料产业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在鹤岗市打造一条从采选到球形石墨,再到负极材料等深加工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资源+产能+新材料”的产业集群模式。 同年12月,由中国五矿集团、鹤岗市政府、黑龙江交通投资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华润集团及萝北县政府共同组建的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石墨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不到11个月内完成了资源整合、产业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及公司注册等一系列前期工作。 地质勘探数据显示,鹤岗市已探明的石墨矿石总储量为20.08亿吨,其中云山特大石墨矿位于萝北县,储量达17.31亿吨,被誉为“亚洲第一矿”。此前,由于矿权分散,许多小型企业在此区域内进行无序开采,导致矿区管理混乱、开采效率低下等问题频出。 中国五矿集团进驻后,采取了“小矿成大矿”的资源整合策略,成功整合了鹤岗萝北云山石墨矿,使矿区内的石墨矿石资源总量超过了15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晶体石墨矿。在合作过程中,五矿集团向鹤岗市石墨产业项目派遣了包括一百多名高端专业人才在内的专家团队,其中不乏拥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他们活跃在矿产开发、智能化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新材料研发等领域。 鹤岗市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区航拍 五矿集团的专家们专注于天然石墨材料的应用技术、负极材料及其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自成立以来,五矿石墨公司已经构建了一个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工程产业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五矿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了包括石墨材料制备室、负极材料制备室、高温实验室、污水处理化学工作站、电池测试实验室和物理化验室在内的完备实验体系,为石墨产业的技术革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发展,五矿石墨在石墨全产业链多源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如石墨资源协同开采与固废源头减排技术、石墨“柱-机联合”分质分选鳞片保护技术、多盘高收率球形化技术、球形石墨尾料制备高容量负极材料技术等。同时,还研制了诸如闪速浮选机、高收率球形化成套设备等新型装备,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3月,五矿石墨宣布,与顶立科技联合研制的石墨连续式高温纯化设备成功启动运行,该设备最高温度可达3000℃,长期使用温度达到2850℃,可将石墨纯度快速提升至99.99%以上,实现了天然石墨的高效、稳定提纯。 9月3日,五矿集团又在黑龙江鹤岗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另一个重要的科研进展——他们在石墨高温纯化技术上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这项技术突破是由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科研团队,在首席科学家王炯辉博士的带领下完成的。团队运用了包括物理化学提纯法、低温与高温连续提纯工艺以及超高真空提纯在内的多种创新方法,成功地将石墨的纯度从原有的95%大幅提升至99.99995%以上,从而生产出了超高品质的石墨样品。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黑龙江省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攻关。2023年,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黑龙江省支持石墨企业应用转化新技术实施细则》。根据这一《细则》,对于那些承担了“破瓶颈”技术,并且通过第三方认定符合奖补条件的石墨企业,政府将按照其在承接转化“破瓶颈”技术过程中所发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包括房屋、厂房等土建费用)的10%给予事后补助,补助金额最高可达500万元人民币。 此举不仅是对石墨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直接经济支持,同时也为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在全球竞争中立足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对于进口石墨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弱。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记录显示,自2021年起,中国的人造石墨进口量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具体而言,2021年全年累计进口量为28,400吨,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降至19,400吨;2023年,进口量进一步缩减至15,600吨。这表明,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本土石墨产业链正在不断升级和完善,国内市场对进口高端石墨材料的需求正在逐步减少。 需要承认的是,尽管国产石墨的产量与品质都在稳步提升,但行业内部仍面临一些挑战。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的企业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特种石墨领域,供应依然紧俏。尽管产能有所扩大,但增速并未达到能够完全匹配市场需求的程度。此外,在产品的纯度、稳定性以及一致性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国内生产厂商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市场上部分高技术含量的石墨制品仍需依赖进口,且这类产品的单价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尽管如此,中国石墨产业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且其作为战略性资源的地位已经愈发稳固。 2023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宣布了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新措施,新措施不仅扩大了对人工智能(AI)芯片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限制,还将13家中国企业加入了“实体清单”,面临严格的出口控制。 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23年10月20日联合发布了公告,宣布将几种高敏感石墨物项纳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具体而言,纯度超过99.9%,抗折强度大于30兆帕(MPa),密度大于1.73克/立方厘米的人造石墨材料及其制品,以及天然鳞片石墨及其制品(包括球化石墨、膨胀石墨等),均被列入管制范围。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上述物品将不得出口。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表示,这一限制措施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尽管此次出口管制并非全面禁止相关物品的出口,但仍被外界视为对中国受到的美国半导体制裁的一种潜在反制措施。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艾米莉·本森(Emily Benson)评论说:“这是一个明确的警告。中国是否会真正采取行动?也许不会,但这确实传达了一个信号——如果美国运用更多的经济工具对抗中国,那么被报复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024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了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最新调整细则,其中一项重要决定是延迟对进口石墨征收关税的生效日期至2026年。 这项决定是在考虑到汽车制造业者与电池生产商的强烈反对意见后做出的。综合路透社等国际媒体报道,自2020年5月以来,USTR多次应电动车制造企业的申请,为特定类型的合成及天然石墨提供关税豁免,此前已连续四次延长豁免期,而美国的电动车和电池制造商们仍在争取继续延长这一期限。 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期间,美国共消费了约7.2万吨石墨,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口量源自中国,即便美国能够通过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第三国的合作来重构其石墨供应链,这一过程也将伴随着高昂的成本。 美国一方面对从中国进口大量石墨的现状感到担忧,另一方面又深感无法摆脱对中国石墨的依赖。中国石墨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其丰富的资源储量,更在于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是少数同时具备了矿产资源和技术实力的国家之一。 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在USTR正式公布调整结果前,该公司曾多次提出请求,要求减轻对中国石墨的关税负担,并明确指出其所需的石墨几乎完全依赖于中国供应。特斯拉公司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强调目前只有中国供应商能够满足特斯拉的质量标准及产能方面的需求。 此外,诸如SK Innovation和LG Energy Solution等电池制造的领军企业,也公开反对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这些公司均表示,尽管已尝试寻找替代供应商,但在技术规格和生产规模方面,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供应商能够达到它们的标准。 得益于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中国石墨产业的技术障碍正在逐步被克服。中国在全球石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终于可以在全球贸易和技术竞争中发挥其应有重要战略性作用。随着一个个技术难关的成功跨越,石墨产业将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家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为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材料保障。
甩掉“最大财富输家”帽子 马斯克净资产大增7000亿
马斯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7日,在经历了艰难的开年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再次春风得意,他的净资产较今年4月份的低谷大增了逾1000亿美元(约合7014亿元人民币)。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今年4月底时,马斯克的净资产从1月份的2290亿美元下降到了1640亿美元。在此期间,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逾40%,导致他的财富减少了650亿美元。 然而现在,特斯拉股价已经从4月份的低位飙升了80%以上,推动马斯克的财富在周三收盘时增加了1000多亿美元,达到2700亿美元,其中包括自今年8月7日以来增长的近500亿美元。8月7日时,马斯克的财富约为2230亿美元。 这一重大反弹意味着,马斯克已经从4月份的今年“全球最大财富输家”,转变为财富增长第四多的人,今年为止财富累计增加了410亿美元。在彭博亿万富翁榜单上,只有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和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财富增量超过了马斯克。 马斯克以2700亿美元的净资产轻松成为世界首富,他的财富超过了一些企业巨头的市值,包括Salesforce(2620亿美元)、百事可乐(2330亿美元)和麦当劳(2160亿美元)。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扎克伯格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净资产分别为2150亿美元、2020亿美元,距离马斯克还有一定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过去要比现在富有得多。2021年11月,他的净资产曾达到惊人的3400亿美元。但是,特斯拉的股价随后下跌了近40%,使得马斯克的财富比巅峰时期少了约700亿美元。(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的航天”公众号消息,2024年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实践十九号卫星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新技术试验卫星,在可重复使用、高微重力保障、高承载比及再入环境试验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将显著提升我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新技术验证与预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实践十九号卫星将开展空间育种试验,搭载海南省、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选送的相关植物种子,发挥空间育种“诱变效率高、育种周期短、有益变异多”等优势,提升我国空间育种科技水平,加速种质资源创新步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   科研人员将充分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实践十九号卫星,开展空间试验,为国产元器件、原材料等提供在轨飞行试验验证机会,推动空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实践十九号卫星还搭载了泰国、巴基斯坦等5个国家申请搭载的载荷,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国家航天局负责实践十九号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发射许可审批,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承担工程大总体工作;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抓总研制。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37次发射。
【央视快评】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7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充满深情的讲话,引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对各族人民的无限深情,寄托着对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切期望,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抚今追昔,追根溯源,条分缕析,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内涵外延,思想深邃、视野宏阔,雄辩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具有无比光明的前景和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做好民族工作,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命与共、命运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在表彰大会上,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他们在推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分裂、推动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立足岗位、矢志奋斗,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必将绚烂绽放。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央视评论员
马斯克“身材健美”引关注,被推测用了科技,1米88总裁也整脸了
在和意大利女总理焦尔吉亚·梅洛尼亲密互动,进而澄清没有浪漫关系之后,埃隆·马斯克的热度仍然不减,只是这次的焦点在他的外形上。 据当地时间9月26日《每日邮报》的消息称,尽管很多人认为马斯克在接管社交媒体平台“推特”(现在的X)之后,精神状态很不稳定,但从他在纽约晚宴上所呈现的状态看,“现实版钢铁侠”真是前所未有的好。 很多评论认为,现年53岁的马斯克不仅精神焕发,而且身材健美,进而也对此感到震惊。 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看到马斯克胡子拉碴、头发凌乱且疲惫不堪的样子了,因此看到他如此的精神抖擞,似乎有些不习惯。 而为了探究马斯克变化的原因,英国报纸找到了数位专家,包括整形外科医生、减肥专家以及心理学家。 从大腹便便的“白胖子”到如今神采飞扬的“真·总裁”,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外界知道的是马斯克使用了“减肥神药”。 “我知道他确实承认使用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他减少脂肪的主要原因,但我知道他确实锻炼很多,他有教练,而且他对饮食和锻炼也非常讲究,”纽约整形外科医生乔丹·特纳这样说道,“他看起来不错。他看起来确实轮廓分明、神采奕奕,身材苗条健美,但他的脸看起来并不憔悴。他只是看起来更加轮廓分明。” 去年身高1米88的马斯克,告诉一位粉丝称,他通过“禁食”减掉了大约30磅(约27斤),然后很快补充说“还有韦戈维 (Wegovy)”。 新泽西州的整形外科的整形外科医生斯米塔·拉马纳德姆也因为马斯克的改变得益于减肥,“最有可能的是,他正在服用某种维持剂量的韦戈维,无论是极低剂量,还是每周交替服用。但大多数人确实需要服用某种维持剂量来维持减肥效果。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绝对必要的,否则体重就会反弹。我们现在对这些药物有了足够的经验,我们知道需要改变生活方式。” 普遍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使用哪种“减肥神药”,都会导致皮肤迅速松弛失去弹性,但马斯克似乎没有这样的困扰。 为此特纳医生认为马斯克整脸了。“我认为他确实做了这个脸部微调。他的脸之前看起来有点下垂和憔悴,尤其是中间部分,现在他看起来上扬和紧致了。下颌线看起来好多了。” “我认为这一切都可能是饮食、运动、减肥药、填充物、肉毒杆菌的结合,” 特纳医生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而在比佛利山庄法医心理学家卡罗尔·利伯曼博士看来,马斯克的改变也是有意而为,努力改善身体状况“可能会让他更自信地表达自己”。 不过在减肥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助理教授梅纳·米尔霍姆看来,马斯克应该警惕服用韦戈维所带来的可能的情绪波动。“从本质上讲,并不是每个减掉大量体重或服用减肥药的人都会变得更加精神失常,但这其中存在着一种关系,有待探索。”
重庆潼南:百年女狮舞秀出“铿锵青春”
  一大早,在重庆潼南区花岩镇的红太阳乡村大舞台,花岩女子狮舞队在锣鼓的配合下又开始了日常排练。逗狮、打滚、戏球……队员们熟练的技艺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最近我们把排练时间提前到了早上7点半开始,还是能吸引这么多人围观,说明已经有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女子狮舞。”今年51岁的花岩女子狮舞队队长童秀琼说。 花岩女子狮舞队在街头表演闹新春。(受访者供图)   童秀琼和伙伴们排练的狮舞,起源于清末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从地域上分它主要属“北狮”,从种类上看则属于“文狮”,表演者全部都是女性。表演以罗汉逗狮与二人舞狮为主,共需3人扮演。但其在模仿狮子动作的基础上融入了女子日常生活中的梳头、洗脸等动作,风格迥异于传统狮舞高大威武的形象。   花岩女子狮舞队曾经备受当地群众喜爱,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建筑落成、开业庆典、生日满月等演出。随着名气的增长,她们还走出潼南,被邀请到四川蓬溪等地演出,展现着中国狮舞文化中的女性力量。   但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群众的娱乐选择更为多样,这支女子狮舞队受邀表演的机会也开始减少。“当时很多队员放弃了狮舞,外出打工挣钱,队伍濒临解散。”童秀琼说,“15年前我加入狮舞队时家里非常反对,但我没有妥协。”   进入这支队伍,童秀琼选择了最辛苦的狮头角色,举狮头不仅需要力量,长时间的表演对耐力更是一种考验。早期训练中,举着狮头表演打滚等动作,让童秀琼每次练完都会经受不同程度的伤痛。   童秀琼拿着狮头告诉记者:“举狮头需要表演者有足够的力量,大家的传统观念就是应该让男性来表演,女子狮舞让我感觉到男性能做到的,女性也能。”凭借着坚毅不服输的性格,童秀琼渐渐掌握了狮舞的精髓,有了固定的搭档,活跃在当地大大小小的舞台上。 花岩女子狮舞队在舞台上表演。(受访者供图)   2005年,花岩女子狮舞被潼南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当地把女子狮舞的传承和发展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逢年过节,街头巷尾再次出现了女子狮舞队的身影,狮舞队成员也扩展到近20人。   潼南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支持女子狮舞传承队伍培育,建立专业人才业务研讨、技术指导等机制,开设以女子狮舞为重点内容的培训班和艺术专业,梯级培养专业后备人才,确保女子狮舞薪火相传。   “学狮舞可以培养人的精神意志和品德,我也开始让自己的女儿、孙女学习这门技艺。希望将来能够登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狮舞,让这项表演传承下去。”童秀琼表示。(记者伍鲲鹏)
首趟中欧班列陕西制造定制化班列开行
9月26日上午,X815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9月26日上午,搭载着由陕西企业生产的钢结构建设物资的X815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标志着首趟中欧班列(西安—贝尔格莱德)陕西制造定制化班列成功开行。这既是中国与塞尔维亚开展对外贸易合作的又一硕果,也是中欧班列(西安)根据客户需求实施定制化开行,助力“陕西制造”走出去,服务塞尔维亚重点项目建设的最新举措。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中北部,被称作“欧洲的十字路口”,首都贝尔格莱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本次运输的货物是塞尔维亚当地重点项目建设物资,将用于中国企业承建的“清洁塞尔维亚”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让塞尔维亚人民进一步享受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因项目施工临近收尾,工期紧,传统的海运无法保障建设物资按期交付。为解决客户的难题,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物流中心与中欧班列(西安)平台公司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迅速响应,紧急调配中塞专线舱位,为本次合作的陕西制造企业量身打造了“定制化班列”服务。此次中欧班列(西安—贝尔格莱德)陕西制造定制化班列的成功开行,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精准丰富的服务,也让更多“陕西制造”搭上共建“一带一路”快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今年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加强与西安浐灞国际港、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等相关单位合作,不断加大中欧班列(西安)开行力度,目前已开通中欧班列国际运输干线18条,实现欧亚主要货源地全覆盖,构建起成本低、效率高、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截至9月25日,中欧班列(西安)今年累计开行突破3800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的典范。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在桂林开馆
  9月26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开馆。本届旅游展区以“加深文旅交融 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构建更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启幕仪式现场 摄影 王战飞   本届旅游展区邀请柬埔寨担任主宾国,来自东盟十国等境外43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机构和企业参展。展馆面积6万平方米,设置境外旅游目的地馆、国内旅游目的地馆、文化旅游体育装备馆、桂林馆、广西文化旅游目的地馆、文化旅游遗产馆、国际文创商品馆&旅游创新馆7个专题馆,突出展示文化旅游资源、产业、产品,充分展示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前景和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成果。   旅游展区一角 摄影 王战飞   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作为链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平台,与东盟各国携手迎接机遇,应对挑战,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世界旅游联盟致力于在非政府层面推动全球旅游业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治,愿与各方携手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分享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措施,及时关注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为各国政府发展旅游业提供政策咨询、建言献策,搭建合作平台,共享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旅游品质,共同打造旅游合作的新典范。   桂林市市长李楚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在桂林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中国—东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旅游交流平台。通过旅游展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桂林、走进桂林。期待借助这一国际化平台,持续深化与东盟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开创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文 林姗婷)
西安实力到底有多“硬核”?外国友人在“西安‘智’造”中寻找答案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张雨晨):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展现出强劲的实力与广阔的发展潜力。   9月25日,来自阿尔巴尼亚、德国、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塔吉克斯坦、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外国友人来到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透过新能源汽车领域,共鉴西安“智造”的领先地位与创新能力。 “山河诗长安”——外国友人看西安活动走进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   在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内,智能化机械成为制造车间的“主角”。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忙碌而有序的机器人,仿佛拥有智慧的“手臂”,精准地完成着汽车轮胎装配、焊接、涂装等各项工作。这里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并且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等手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优化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年产20万辆重型车架总成、10万辆驾驶室总成及10万辆重卡底盘装配生产能力,对于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而言,不在话下。   阿尔巴尼亚博主帕克感叹道,这里完成一辆重卡的组装只需要4.8分钟,非常令人吃惊。 外国友人点赞西安重卡产业发展   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上,西安便以产业集群和创新成果闪耀全场。陕汽作为先进制造业代表,携上下游12家供应链企业参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彰显新能源领先技术产品创新成果及产业链综合优势。此外,还有光伏电子、高端装备、3D打印、清洁储能装备等等领域的“佼佼者”纷纷亮相,通过“链主企业+供应链企业”的形式,充分展示了西安乃至陕西从先进制造到先进“智”造的技术创新成果,为“西安‘智’造”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契机。   目前,西安的产业布局广泛而深入。从航空航天装备到智能制造装备,从轨道交通装备到新能源装备,西安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内不断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等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陕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则在新能源汽车和重型卡车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 汽车总装配生产线 陕汽重卡实现智能化生产 陕汽重卡   “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一直以为西安只有深厚的历史。直到今天亲眼看到了一辆辆组装完成的卡车,知道它们在中国超前领先,完全颠覆了我对西安的印象。”罗马尼亚博主安娜说道。   更令人瞩目的是,西安的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2024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由这些产业构成的“实力盘”占GDP的比重高达3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47.3%。一串串数字背后,是西安产业雄厚、实力强大的生动写照。   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安‘智’造”正以更加多元、更加高科技的姿态,走向世界各地,西安的“硬实力”也得到更多认可。作为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城市,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展现出一幅幅崭新的发展画卷。
“多重全球危机正与美国政治发生碰撞!”
  在日前开始的第79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乌克兰危机和中东等地区冲突成为各方辩论的主要议题,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弥合分歧、以合作促进安全成为普遍呼声。   然而当地时间9月26日,在会见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前,美国总统拜登却正式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约8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法国24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对于赴纽约出席联大会议的泽连斯基来说,此次美国之行更重头的日程就是在华盛顿与拜登和哈里斯会面,讨论俄乌冲突、乌方“胜利计划”及美方援助等议题。   泽连斯基在美国广播公司9月24日播出的访谈节目中解释称,他的“胜利计划”旨在提升乌克兰的军事能力。   为此,乌方要求美国加快军援速度并加大军援力度。   △美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截图   拜登此前一直在与国会合作,争取在9月底本财年结束前延长“总统提用权”期限,以便五角大楼可以顺利跨越财政年度,将“总统提用权”额度中剩余的近60亿美元,用于向基辅运送武器。   用五角大楼副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的话说:“我们完全希望用尽这一总统权力赋予的每一分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除了争取更多军援外,泽连斯基此行还意在继续争取美国等国允许乌克兰使用外援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纵深目标。   虽然拜登近期发出的信号是“态度未变”,但有分析认为,鉴于此前拜登曾多次跨越自己划下的“红线”升级援乌武器的射程和杀伤力,已经弃选下任总统的拜登可能会在剩余任期内放下包袱再次越线。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本月早些时候就曾放出消息称,美国计划在本月底之前出台新的、具有“实质性的”援乌计划,来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拜登总统决心在剩余的4个月任期中让乌克兰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乌克兰真理报》报道截图   “美国外交官的停火努力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在因为乌克兰不断索取军援而骑虎难下的同时,美国又因对色列的无条件支持而让自己在巴以冲突中的外交努力一塌糊涂。   美国“专业公众”调查网站24日报道称,美国政府负责人道主义援助事务的两大主要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国务院人口、难民和移民局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加沙地带的粮食危机是以色列“任意拒绝、限制和阻碍美国人道主义援助”的结果。   报告指出,美国本应援引《对外援助法案》冻结专门用于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的近8.3亿美元援助资金,但拜登政府不接受上述机构的调查结论。   就在这两家援助机构提交评估报告几天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美国会提交了一份措辞谨慎的声明,称“我们目前不认为以色列政府正在禁止或以其他方式限制美国人道主义援助的运输或交付”。   △美国“专业公众”调查网站报道截图   巴勒斯坦总理兼外交和侨民事务部长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当地时间9月23日在联合国未来峰会上发言时谴责称,近一年来,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战争给加沙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痛苦,并引发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与此同时,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约旦河西岸民众面临着暴力升级、军事袭击、行动受限和金融围困等系统性威胁。   穆斯塔法将加沙人民正在经历的现实称为“现代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本轮巴以冲突带来的外溢效应正不断显现。   以军在北部战线动作频频,导致近期黎以临时边界地区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已宣称正为“可能的地面进攻”做准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随着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敌对行动加剧,黎巴嫩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加沙”。   △《耶路撒冷邮报》网站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美国一边忙着提醒美国人赶紧离开黎巴嫩,一边向中东增派军力。   在中东地区已有4万美军的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当地时间9月23日宣布,由于黎以冲突升级增加了更大区域战争的风险,美国正在向中东增派部队。“杜鲁门”号航母、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当天从本土启航前往第六舰队负责海域进行定期部署。   据信,美国可能将“杜鲁门”号和驻扎在阿拉伯湾的“林肯”号航母同时部署在该地区。   △美联社报道截图(图片来自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   法新社报道称,近一年来,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加沙战争逐渐失控为全面地区冲突。但在距大选还有数周时间、拜登开始对联合国大会进行告别访问之际,以色列正在猛烈轰炸黎巴嫩,这凸显出美国政府的无能。   在国际危机组织美国项目主任迈克尔·汉纳看来,美国外交官一直进行的加沙停火努力看起来已走进了死胡同,而将两者分离的努力——在加沙战争仍在继续的同时,在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达成协议——也被证明是死路一条。   △法国24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报道称,拜登曾多次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警告,但基本上没有动用美国的终极筹码——拒绝向以色列提供巨额军事援助,相反,五角大楼还称美国将向中东增兵。以色列会认为,此举是表明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美国仍将维持对盟友以色列的承诺。   总之,美国的政治日程使事情愈发复杂化,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政府会在离大选如此之近时冒政治风险对以色列采取重大举措。   △法国24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纽约时报》称,拜登在联大讲话中阐述美国在塑造未来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重申美国的领导地位。但事实是,拜登发表讲话之际,美国在未来世界上的角色还存在着深深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加沙停火遥遥无期,多重全球危机正与美国政治发生碰撞。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王琮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邹浩宇   监制丨关娟娟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