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华盛顿邮报: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这一关键环节领先于美国
China now leads the U.S. in this key part of the AI race 中国科技公司发布的免费人工智能技术似乎比美国竞争对手开发的技术更强大、更受欢迎。 2025年10月13日 《华盛顿邮报》对公开数据的分析显示,人工智能热潮始于美国,但中国企业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和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正悄然超越美国竞争对手。 去年,最好的免费或“开放”人工智能模型大多在美国制造。现在,它们全部在中国制造。 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公司提供的专有人工智能工具最为强大,例如 OpenAI 的 ChatGPT 和谷歌的 Gemini 聊天机器人。但通过公开分享人工智能软件,中国公司可能会对技术发展轨迹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家和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开放软件作为一种廉价且适应性强的方式来开发和推出新想法。特朗普政府官员声称,美国必须在开放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才能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 在 LMArena(一个使用盲测来发现用户喜欢哪种 AI 输出的网站)上,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等中国公司的开放模型的评分高于 OpenAI 和 Meta 等美国公司的模型。 Hugging Face 首席政策官艾琳·索莱曼 (Irene Solaiman) 表示,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中国公司比其他 AI 开发商更加多产。Hugging Face 是一个深受 AI 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喜爱的网站,用于分享模型和数据集。她表示,这些公司“发布频率高,发布效果好,这也是建立用户群的方法”。 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兴起等以往的技术变革中,可供他人修改的免费开源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许多技术源自美国公司,帮助硅谷确立了全球主导地位。 一段时间以来,总部位于美国的 Meta 公司一直提供着全球最佳的开放式人工智能模型。Meta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去年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人工智能公司能够将其最佳模型和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人,供其自由使用,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他承诺,Meta 公司将通过其Llama 系列产品来实现这一目标。 但今年 1 月,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凭借其强大的开放式权重模型震惊了科技界。在 LMArena 上,它迅速取代了 Meta 的 Llama 模型。 追踪一款开源软件影响力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它在黑客、研究人员和致力于新创意的创业者中的受欢迎程度。Hugging Face 提供了一个领先的开源 AI 模型分享平台,开发者可以在此平台上对自己支持的项目点赞。 以此衡量,中国的 DeepSeek 位居榜首,其点赞数(12.8k)是 Llama 顶级模型(6.3k)的两倍。OpenAI 排名第五(4.0k)。 没有完美的指标,其他指标 对美国来说更为乐观 人工智能分析公司 (Artificial Analysis ) 是一家在琐事、数学和编码等任务上测试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该公司将 ChatGPT 制造商 OpenAI 于 8 月发布的开放模型置于 DeepSeek 之前。 Hugging Face 的 Solaiman 表示,OpenAI 的发布使该公司与 Meta 并驾齐驱,成为美国开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但他表示,除了成果更丰富之外,中国竞争对手在其他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也极具竞争力,发布了用于生成图像和视频的最先进的开源软件。 Meta 拒绝置评。OpenAI 未回应置评请求。《华盛顿邮报》与 OpenAI 建立了内容合作关系。 对于追求利润的公司来说,免费提供软件可能听起来有悖常理,但当项目足够成功,能够打造生态系统或成为行业标准时,它们就能从中受益。全球大多数智能手机都运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公司的搜索、电子邮件和其他服务。 免费发布人工智能模型可能比其他类型的技术更为复杂。 传统软件的行为大多是可预测的。而 人工智能产品可以执行复杂的操作并带来严重的后果,其中许多后果尚不清楚。 这可以作为保持技术封闭或开放人工智能模型的论据,这取决于个人的观点。 OpenAI 和谷歌等领先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通常选择将其最顶尖的技术封闭起来,并降低其发布的任何开放模型的性能。这些决定可能会影响世界将基于谁的技术,以及未来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所蕴含的价值。 人工智能开发者选择哪些数据来指导技术,哪些行为需要强化,以及哪些输出是不安全的。如果人工智能成为许多其他技术和产品的基础,那么成功模型的价值可能会向外扩散。 中国开放模型的流行引发了美国一些人的担忧。其他人工智能专家则认为,关注中美竞争可能会产生误导。 中国公司渴望分享其最佳人工智能模型,而美国公司却不愿这样做,这引出了一个问题:最好的开放模型是否总是在中国制造? 一些美国企业高管、投资者和学者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ATOM项目(American Truly Open Models 的缩写)旨在创建一个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和发布能够与世界顶级模型竞争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 如果没有这样的举措,美国公司可能注定会继续沿用现有模式。在发表主张构建开放模式的首篇文章一年后,扎克伯格又发表了一篇 新文章。他写道,公司需要“谨慎选择开源内容”。Meta 可能会将下一个模式留给自己。
WiFi与WLAN有啥区别?其实WiFi是WLAN的一种
wifi和wlan的区别 每次打开手机连接网络时,你是否疑惑过:为什么国行手机设置里显示 “WLAN”,而国外机型常标着 “WiFi”?这两个日常高频出现的词,总被人们当作 “同义词” 混用,但实际上它们藏着 “水果篮与苹果” 般的包含关系 —— 搞懂这层逻辑,不仅能看懂设备参数,还能更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方案。 一、本质关系:WLAN 是 “篮子”,WiFi 是里面的 “主力苹果” 先明确两者的核心定位: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个广义的技术范畴,指所有通过无线信号实现设备互联的局域网系统,就像一个能装多种水果的 “篮子”,里面除了最常见的 “苹果”(WiFi),还装着 WAPI(中国自主加密标准)、ZigBee(物联网常用技术)、蓝牙等 “其他水果”。 而 WiFi(无线保真)并非独立技术,而是 WLAN 的主流实现方式 —— 它基于 IEEE 802.11 系列标准开发,由 WiFi 联盟负责兼容性认证,只有通过该联盟测试的设备,才能贴上 “WiFi 认证” 标签,确保不同品牌设备能顺畅连接。简单说:所有 WiFi 都是 WLAN,但 WLAN 不全是 WiFi。 二、从 6 个维度,看清两者的核心差异 要彻底分清两者,我们可以从技术制定、适用范围等关键维度对比: 在制定主体上,WLAN 的基础标准由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主导,比如 802.11a/b/g 等系列标准;而 WiFi 的管理和认证由 WiFi 联盟负责,重点确保设备间的兼容性。 技术范围上,WLAN 是 “多技术融合体”,能同时容纳 WiFi、ZigBee、蓝牙等不同协议;WiFi 则仅限 IEEE 802.11 协议族,聚焦短距离高速数据传输。 认证要求也不同:WLAN 没有统一认证标准,不同技术可按自身规范落地;WiFi 必须通过联盟的兼容性测试,比如信号稳定性、加密安全性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不同品牌手机连同一 WiFi,很少出现 “连不上” 的情况。 覆盖范围和速率上,WLAN 的弹性更大 —— 通过扩展天线,覆盖距离可从几十米延伸到 5 公里,速率则取决于具体技术,从 54Mbps 到 10Gbps 不等;WiFi 则以 “短距离高效” 为特点,普通家用路由器覆盖范围通常 30-100 米,最新的 WiFi 7 技术速率已达 23050 Mbit/s,是早期 WiFi 的 2000 多倍。 典型场景上,WLAN 更适合企业级、工业级需求,比如工厂用 WLAN 搭建物联网系统(同时运行 WiFi 供员工上网、ZigBee 监控设备);WiFi 则聚焦消费场景,像家庭、咖啡馆、商场里的无线网络,几乎都是 WiFi。 三、这些技术细节,藏着你不知道的 “小秘密” 除了核心差异,还有几个实用细节值得关注: 一是标准演进的关联 ——WLAN 的发展离不开 IEEE 802.11 标准的更新,而 WiFi 其实是这些标准的 “商业化名称”:从早期的 802.11b(速率 11Mbps),到后来的 WiFi 5(3Gbps)、WiFi 6(9.6Gbps),再到如今的 WiFi 7(23Gbps),每一次速率飞跃,都是 WLAN 基础标准与 WiFi 商业化结合的结果。 二是地域特殊性 —— 国行手机显示 “WLAN” 而非 “WiFi”,并非单纯的名称差异,而是因为国内要求设备必须支持 WAPI 加密标准(这是与 WiFi 并列的 WLAN 技术,安全性更高),而国外机型大多仅支持 WiFi,所以直接标注 “WiFi”。 三是安全机制的区别 —— 两者都常用 WPA/WPA2 加密,但 WLAN 更灵活,企业可根据需求定制认证方式,比如给员工设置动态口令登录;WiFi 则遵循联盟统一的安全规范,家用场景下只需设置简单密码,兼顾便捷与安全。 四、避开这两个常见误区,别再 “想当然” 日常使用中,很多人容易陷入认知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 “连接 WiFi 就是连接 WLAN”。实际上,WiFi 只是 WLAN 的一种,比如企业的 WLAN 系统可能同时运行两个 “功能”:用 WiFi 供员工和客户上网,用 ZigBee 连接车间的传感器,此时连接 WiFi 只是用了 WLAN 的一部分功能。 第二个误区是 “速率只看技术名称”。有人觉得 “WLAN 比 WiFi 慢”,但同属 WiFi 的不同标准,速率差异极大 ——WiFi 4(802.11n)速率仅 600Mbps,而 WiFi 5(802.11ac)能达 3Gbps,比某些 WLAN 技术(如早期的 54Mbps 标准)快得多,速率高低关键看具体采用的协议,而非 “WLAN” 或 “WiFi” 这个名称。 理清 WiFi 与 WLAN 的区别,不仅能帮我们更精准地选择网络方案 —— 比如家庭用 WiFi 路由器即可,企业搭建物联网系统则需考虑 WLAN 的多技术融合;还能让我们看懂设备参数背后的逻辑,比如买手机时知道 “支持 WLAN” 意味着能兼容 WiFi 和 WAPI,避免被 “相似名称” 混淆判断。下次再连接网络时,你或许就能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用的到底是 “水果篮” 里的哪一种 “水果” 了。
最先进的手机屏幕!一加15 165Hz+1.5K屏成本比2K屏更高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有网友问一加15用1.5K屏幕是为了降低成本吗?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表示,当然不是,事实上这块165Hz的第三代东方屏比一加13那块第二代2K东方屏成本还高,因为要做165Hz,当前技术无法兼容2K,除了分辨率这一个参数之外,这块屏幕的其他方面都提升到了行业最顶级。 要做到165Hz和1.5K兼容,确保超高刷新率、顶级显示效果、真硬件1nit,从电路设计、发光材料、芯片、驱动、触控通道等等方面全部都要自研和重构,还使用了全球唯二的屏幕色彩科学产线,所有材料和技术一定要用最顶级的才能实现,所以研发投入很大,屏幕成本很贵,但是屏幕效果确实非常顶级。 我们选择这个规格的屏幕绝对不是出于成本考量,而是基于“165Hz超高刷‘’能带来的体验更加显性,未来行业都会跟进165Hz。 李杰强调,这不仅是一块165Hz超高刷屏幕,在显示素质、超窄四等边、护眼、1nit暗夜显示等方面都是行业最顶级的。 显示素质顶级:它9项显示指标达到行业最佳,超越友商Pro Max和友商S25 Ultra,超越A++显示标准。 全亮度均一性、低亮度色彩均一性都是行业第一:显示更通透、更惊艳,低亮度显示也出色,杜绝抹布屏。 1.15mm超窄四等边:极致颜值,告别大下巴。 真硬件1nit暗夜显示:全场景1nit,这在安卓中也是最好的。 顶级护眼,行业首个“护眼小金标”:SVM指标小于0.12,“黑条”又窄又浅,行业最佳;硬件级低蓝光,1nit暗夜显示,AI全方位护眼,能给你眼睛最佳的呵护。 自研太阳显示,户外阳光下也看得清:自研雨水触控湿手也能精准触控,汗手也能打游戏;自研手套触控,冬天带手套也能精准触控。
荣耀机器人手机ROBOT PHONE首次亮相:下一代终端新物种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在荣耀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上,荣耀CEO李健揭晓了机器人手机——荣耀ROBOT PHONE。 官方介绍,它具备AI的超强大脑,能随时随地洞悉万物;具备机器人的超强行动力,陪你共享生活点滴;更能化身你的专属摄影机,敏锐捕捉每一个有爱的珍贵瞬间。 李健表示,探索永无止境,荣耀不断探索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可能性,2026年巴塞罗那见。 据悉,荣耀机器人手机ROBOT PHONE将定义下一代终端新物种,它不仅是AI手机,更是一台移动机器人伙伴和专业摄像机。 它首次将AI大脑、机器人行动力与专业影像深度融合,隐藏式机械臂云台可以一键展开,让手机从此“会动”,也能实现全自动构图、目标跟随与极致防抖。 并且荣耀机器人手机的端侧大模型YOYO具备情感感知能力,能主动关怀、推荐内容,并调度全场景生态设备,化身你的个人管家与创意伙伴。 作为荣耀“阿尔法计划”的重磅成果,ROBOT PHONE标志着手机从工具向“硅基生命伙伴”的关键跃迁。 此前,荣耀设立了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具身智能实验室、具身数据实验室、交互安全实验室、动力总成实验室、仿生本体研究实验室。荣耀在具身智能领域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布局,机器人手机是荣耀对AI终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这次荣耀彻底打破了传统AI终端的边界,将AI大脑、机器人级的行动力与高清视觉合为一体,这就是破界而生的全新科技物种。
突袭发布!苹果M5三款产品来了,AI性能飙升3.5倍,8999元起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10月16日报道,昨日晚间,基于苹果全新M5芯片的14英寸MacBook Pro终于来了,一同发布的还有搭载M5芯片的平板产品iPad Pro和空间计算设备苹果Vision Pro。三款产品均10月17日上午9点接受预购,10月22日发售。 相比上一代,M5系列14英寸MacBook Pro外观变化不大,仍为12999元起。本次更新的亮点是搭载M5系列芯片、比上代提升3.5倍的AI性能、迄今最长的24小时Mac续航、亮眼迷人的Liquid Glass设计等。 新款MacBook Pro页面上线(图源:苹果商店官网) 新版14英寸MacBook Pro供深空黑色和银色两种配色,有16GB内存+512GB固态硬盘、16GB内存+1TB固态硬盘、24GB内存+1TB固态硬盘三种选择,分别售价12999元、14499元和15999元。 新款MacBook Pro选配及价格(图源:苹果商店官网) “M5标志着Mac在AI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并大幅提升了图形处理性能,加速适配了从学生到创意人士、从开发者到商务人士等所有人的严苛工作流程。”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称。 搭载M5的iPad Pro同样在AI性能上大幅提升3.5倍,并且还具备iPadOS 26设计通盘焕新、超精视网膜XDR带来的显示屏巅峰、薄至5.1毫米的轻薄设计等亮点。 新款iPad Pro产品图(图源:苹果官网) 从选配和价格来看,新版iPad Pro提供11英寸和13英寸,可选银色和深空黑色两种外观,并提供256GB、512GB、1TB和2TB配置,售价8999元起。 新款iPad Pro上线页面(图源:苹果商店官网) 新款苹果Vision Pro也配备最新M5芯片,显示渲染效果改进,AI工作流程更快,电池续航时间更长,还采用全新双圈编织头带,佩戴更舒适,售价为29999元起,提供256GB、512GB和1TB几个存储容量,所有机型将在获得批准后发售。 新款Apple Vision Pro上线页面(图源:苹果商店官网) 一、MacBook Pro:AI性能提升3.5倍,图形处理提速1.6倍,24h长续航 搭载苹果全新的M5芯片,14英寸MacBook Pro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AI性能有较大提升。 M5芯片采用新一代GPU,每个核心均配备神经加速器,AI性能比M4提升高达3.5倍,图形处理速度提升高达1.6倍。还包含更快更高效的CPU、增强型神经引擎和更高的内存带宽,可加速从启动App到在设备上运行大型语言模型的一切操作。 新版MacBook Pro可以轻松完成要求苛刻的工作流程 新版MacBook Pro还具备可选配纳米纹理的绚丽Liquid Retina XDR显示屏、1200万像素中央摄像头、六扬声器音响系统、丰富的接口、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以及macOS Tahoe的性能。此外,它还提供长达24小时的超长电池续航时间。 1、AI性能提升3.5倍,加速各种专业工作流程 用户在Draw Things等应用中运行扩散模型时,将体验到更快的文本转图像生成速度,而大语言模型在LM Studio等热门应用中的运行速度也将更快。 M5芯片还能加速各种专业工作流程,例如深度学习、数据建模和AI视频增强。更快的16核神经网络引擎进一步加速了设备上AI驱动的任务,并提升了Apple Intelligence生成模型的性能。 此外,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的固态硬盘 (SSD) 性能比上一代提升高达2倍,让用户能够更快地加载本地 大语言模型,并且现在最高可选配4TB的存储空间。 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带来更高速和强大的设备端AI 2、更高性能,全球最快CPU核,玩赛博朋克2077无压力 M5芯片还为14英寸MacBook Pro带来了更快的全系统性能和更多功能。 凭借M5中的全新GPU,与M4型号相比,新版14英寸MacBook Pro在专业应用中可提供最快1.6倍的图形处理性能,并在游戏中实现最快1.6倍的帧速率提升。 M5 CPU拥有世界上最快的CPU核心,响应速度更快。十核设计在代码编译等工作负载方面,与M4相比,多线程性能提升高达20%,非常适合多任务处理或加速创意应用程序。 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非常适合使用Python查询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师,以及产品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他们经常在 Rhino、Notion和Jira等应用程序之间进行多任务处理。此外,凭借超过150GB/s的统一内存带宽,用户可以在设备上处理大型AI模型或在3D应用中操控海量场景。 新款MacBook Pro支持用户在Keynote和Asana等应用之间多任务处理 配备M5的14英寸MacBook Pro具有以下特点: (1)与配备M1的13英寸MacBook Pro相比,Topaz Video的AI视频增强性能最高可提高7.7 倍,与配备M4的14英寸MacBook Pro相比,最高可提高1.8倍。 (2)与配备M1的13英寸MacBook Pro相比,Blender中的3D渲染速度最高可提高6.8倍,与配备M4的14英寸MacBook Pro相比,Blender中的3D渲染速度最高可提高1.7倍。 (3)与配备M1的13英寸MacBook Pro相比,游戏帧率最高可提高3.2倍,与配备M4的14英寸MacBook Pro相比,游戏帧率最高可提高1.6倍。 (4)与配备M1的13英寸MacBook Pro相比,在Xcode中编译代码时的构建性能提高了2.1倍,与配备M4的14 英寸MacBook Pro相比,构建性能提高了1.2倍。 新款MacBook Pro可用以玩《赛博朋克 2077:终极版》等要求苛刻的游戏 3、总续航时间最长可达24小时,提供1600尼特峰值HDR亮度 凭借对基于英特尔和M1型号的重大改进,苹果还提及了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的以下优势: (1)性能提升:与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系统相比,它的AI性能提升高达86倍,GPU性能提升高达30倍(支持光线追踪),CPU性能提升高达5.5倍。升级至M1的用户将体验到AI性能提升高达6倍,GPU性能提升高达6.8倍(支持光线追踪),以及CPU性能提升高达2倍。 (2)电池续航:对于英特尔处理器的用户,电池续航时间可额外延长14小时;对于之前使用M1处理器的用户,电池续航时间可额外延长4小时,总续航时间最长可达24小时,因此用户一次充电即可完成更多工作。 与许多PC笔记本电脑不同,MacBook Pro无论插电还是使用电池,都能提供同样出色的性能。全新Mac用户以及从英特尔处理器和M1处理器升级而来的用户还可以利用快速充电功能,使用96W或更高功率的USB-C电源适配器,只需30分钟即可将电量充至50%。 (3)Liquid Retina XDR显示屏:升级用户将享受配备纳米纹理选项的14英寸Liquid Retina XDR显示屏,其峰值HDR亮度高达1600尼特,SDR内容亮度高达1000尼特。升级用户还可以连接最多两台高分辨率外接显示器。 (4)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升级:升级版配备先进的1200万像素中央摄像头和录音室级麦克风,让用户在接听电话时拥有最佳的观感和音质。此外,升级版还将体验支持空间音频 (Spatial Audio) 的沉浸式六扬声器音响系统。 (5)强大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Apple Intelligence无缝融入macOS,具有突破性的隐私保护功能,为升级者和新Mac用户提供直观的功能。 (6)更高价值:来自基于英特尔和M1系统的用户还将获得16GB的起始统一内存、额外的Thunderbolt端口以及带有阳极氧化密封的深空黑色饰面。 Liquid Retina XDR显示屏可提供1600尼特峰值HDR亮度 二、iPad Pro:3D渲染速度快1.5倍,蜂窝数据性能提升50%,玩明日方舟等游戏无压力 新款iPad Pro的AI性能比搭载M4的iPad Pro最高可达3.5倍,比搭载M1的iPad Pro最高可达5.6倍。 苹果全新设计的无线网络芯片可实现最新一代无线技术,并支持iPad Pro的Wi-Fi 7。C1X调制解调器现已应用于iPad Pro的蜂窝机型,蜂窝数据性能比上一代提升最高可达50%。 iPad Pro提供深空黑和银色两种配色,并有11英寸和13英寸两种尺寸可选,并配备Ultra Retina XDR显示屏。11英寸厚度仅为5.3毫米,而13英寸机型则更薄,厚度仅为5.1毫米。 新款iPad Pro有深空黑色和银色可供选择 新款iPad Pro专为AI而设计,可加速各种工作负载,例如在Draw Things等应用中基于设备端漫反射的图像生成,以及在DaVinci Resolve等应用中进行AI视频遮罩。 新款iPad Pro的AI性能比搭载M1的iPad Pro快5.6倍 M5芯片带来更上一层楼的性能,图形性能显著提升,CPU速度更快。M5芯片搭载第三代光线追踪引擎,可呈现更逼真的灯光、反射和阴影。iPad Pro在光线追踪模式下的3D渲染速度比上一代iPad Pro快1.5倍,渲染性能比搭载M1芯片的iPad Pro快6.7倍。 苹果还提及了配备M5的iPad Pro的以下功能: (1)与配备M1的iPad Pro相比,Octane X中的光线追踪3D渲染速度最高可提高6.7倍,与配备M4的iPad Pro相比,最高可提高1.5倍。 (2)与配备M1的iPad Pro相比,Final Cut Pro for iPad的视频转码性能最高可提高6倍,与配备M4的iPad Pro相比,最高可提高1.2倍。 (3)与搭载M1的iPad Pro相比,iPad版Draw Things的AI图像生成性能最高可提高4倍,与搭载M4的iPad Pro相比,最高可提高2倍。 (4)与配备M1的iPad Pro相比,iPad版DaVinci Resolve的AI视频升级性能最高可提高3.7倍,与配备M4的iPad Pro相比,最高可提高2.3倍。 新款iPad Pro可在Octane X等应用程序中实现超快的3D渲染 此外,新款iPad Pro还具备更快的内存带宽和存储空间,实现更无缝的多任务处理。此外,iPad Pro支持快速充电,使用可选的高功率USB-C电源适配器,30分钟即可充满50%的电量。 iPad Pro可以帮助用户玩《明日方舟:终场》等要求苛刻的游戏 Apple N1无线网络芯片和Apple C1X调制解调器首次登陆iPad Pro。iPad Pro蜂窝版配备苹果设计的C1X蜂窝调制解调器,可为用户带来最高达50%的蜂窝数据性能提升,对于活跃的蜂窝用户,其功耗比搭载M4的iPad Pro降低最高达30%。 新款iPad Pro还配备了新设计的无线网络芯片N1,支持Wi-Fi 7、蓝牙6和Thread。N1在连接到5GHz网络时性能更佳,并提升了个人热点和AirDrop等功能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新款iPad Pro新增了驱动高达120Hz外接显示器的功能,非常适合视频编辑和游戏等创意工作流程。对于拥有120Hz外接显示器的用户,iPad Pro还新增了自适应同步功能,该功能可将外接显示器的延迟降至最低,从而带来更流畅的画面运动和更少的视觉卡顿,非常适合游戏等低延迟场景。 新款iPad Pro刷新率高达120Hz 三、Vision Pro:M5与R1芯片协同,AI工作流程更快,支持120Hz高刷 搭载M5 芯片的Apple Vision Pro显示渲染效果改进,AI工作流程更快,电池续航时间更长。 升级版Vision Pro还配备柔软的缓冲双层针织带,其上下两层表带采用一体式3D针织技术,帮助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佩戴体验。 双针织带的特点是上部和下部带子采用3D针织一体成型 它还搭载visionOS 26,可解锁创新的空间体验,包括小部件、新人物角色、交互式木星环境以及支持更多语言的全新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visionOS 26提供强大的空间体验 借助M5,苹果Vision Pro在定制的微型OLED显示屏上渲染的像素比上一代产品高出10%,从而呈现更清晰的图像、更锐利的文字和更细腻的视觉效果。Vision Pro还可以将刷新率提高到120Hz,以减少用户观察周围物理环境时的运动模糊,并在使用Mac Virtual Display时获得更流畅的体验。 搭载M5的Vision Pro与专门打造的R1芯片协同工作,该芯片可处理来自12个摄像头、5个传感器和6个麦克风的输入,并在12毫秒内将新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从而创建实时的世界视图。 搭载M5的Vision Pro与专门打造的R1芯片协同工作 高性能电池现在支持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常规使用时间和长达三个小时的视频播放时间,只需一次充电即可。并且,只需将电池连接到电源,即可在家中、办公室或通勤途中轻松使用Vision Pro更长时间。 Vision Pro可以将刷新率提高到120Hz 与上一代相比,16核神经网络引擎使AI功能在系统体验(例如捕捉角色或将照片转换为空间场景)上的运行速度提升高达50%,第三方App的运行速度也提升高达2倍。 Apple Vision Pro目前已拥有超过100万款App,其中包括3000余款专为visionOS打造的App。 Apple Vision Pro上的游戏体验更上一层楼,它具有超高分辨率显示屏、先进的空间音频系统、低延迟以及跨多种输入方式的响应控制,包括现在支持多设备配对的Sony DualSense等流行游戏控制器。 通过PlayStation VR2 Sense控制器的支持,玩家可以获得新的沉浸式游戏 结语:正值库克访华+双11开启,苹果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 没有直播,没有发布会,此次苹果新品发布“略显仓促”。当下正值库克到访中国及双11购物节启动之时,这也难怪不少网友推测,苹果此举是为了能赶上在中国双11购物节,利用中国广大的消费力来拉动苹果本季度增长。 客观来说,苹果在芯片、屏幕显示、续航、机身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升级,同时苹果智能正成为苹果硬件全家桶后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在中国的落地进度依然滞后。这些升级的实际表现如何,还有待后续实测揭秘。
Sora 2还没捂热,谷歌就甩出Veo 3.1
Sora 2 这波风还没过,Google 也坐不住了——Veo 3.1 直接上线了。虽然我还没有充分测试,但就官方介绍以及一些网友案例来看,并没有太多惊艳之处。(后续再发详细测评) 目前的感受,唯一惊艳的是:Google 在招国内的作业了! 🎥 它是什么? Veo 3.1 现在有两个版本:标准版和更快一点的“快速版”。目前普通用户可以在 Gemini 应用 或 Flow 里试用,开发者则通过 Gemini API 调用。 🆕 有什么新功能? 1️⃣ 声音更自然了 不再是干巴巴的配音,而是能生成真实的对话、环境音(比如雨声、风声、脚步声),而且和画面节奏对得上。 Sora 2 的珠玉在前,坦率说这个其实就显得没什么惊喜了。 自动播放 2️⃣ 用参考图“定角色” 你可以上传最多三张图——比如主角的脸、衣服、场景风格,AI 就会照着这些“素材”生成视频,避免同一个角色在不同镜头里“变脸”。这功能对做短剧、动画特别实用。 这个属于新增的功能,OpenAI 的 Sora 2 不具备,但国内的可灵早就有了,而且可灵最多可以到 4 张参考图。 自动播放 3️⃣ 视频能接着拍 以前生成10秒就结束了?现在可以“续拍”:系统会从上一段的最后两秒接着生成,最长能做出一分钟以上的连贯视频,连背景音都能延续,不会突兀跳戏。 这个功能一样,Sora 2 不具备,但国内的可灵早就有了。 自动播放 4️⃣ 首尾帧:开头结尾你定,中间它来填 给一张开始的画面,再给一张结束的画面,Veo 3.1 自动补中间的过渡过程。比如从阳光明媚到夜幕降临,或者空房间慢慢被家具填满,连光线变化和音效都给你配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首尾帧功能,这个功能国内的产品可灵、海螺都具备,但 Sora 2 目前还没有。 自动播放 5️⃣ 支持生成 1080p 高清视频 Veo 3.1 现在能输出最高 1080p 分辨率的视频,画面清晰、细节扎实,拿来直接用在正式项目里也够格。 这一点目前 Sora 2 还没做到——它连 720p 都没有,这简直太渣了。 Veo 3.1 FAST 模式默认生成的是 720p,但下载的时候可以提升到 1080p(如上图),可以想象,肯定是要付费的。 💻 怎么用? 普通人:打开 Gemini 应用 或 Flow,直接输入提示词试试(可能需要加入预览计划)。 🔗 flow 地址:https://labs.google/fx/tools/flow 每生成一次视频需要耗费 20 个积分,普通用户(比如我)貌似只有一次机会,其他就要充会员氪金了!!(别着急,免费方法在后面,记得看下去) 开发者:用 API 传文字、图片、甚至已有视频,就能调用新功能(官方有详细文档)。 💥 更重磅的:Lovart 上可以免费使用 国内厂商真的秒级跟进,Lovart 宣布:从现在到 10 月 20 日,所有 Lovart 用户均可免费使用 Veo 3.1 生成视频,而且没有水印、没有水印!! 看看我在操作的:
28.58万元起魏牌高山7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MPV车型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今日晚间,魏牌高山 7 正式宣布上市,官方指导价 28.58 万元,福祉版 34.98 万元。新车定位为中大型 MPV,采用家族设计语言,搭载 Coffee Pilot Ultr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上市权益方面,官方推出现金膨胀礼、购车无忧礼、智享无忧礼、充电无忧礼、保障无忧礼、智联无忧礼、质保无忧礼、保养无忧礼。 外观方面,新车整体造型延续了家族设计语言,前脸搭载醒目的直瀑式镀铬格栅,并与两侧大灯采用了一体化布局。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5050*1960*1900mm,轴距为 3085mm。 新车在车顶配备了激光雷达,将搭载 Coffee Pilot Ultra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支持高速和城市 NOA 以及智能泊车驾驶辅助功能。 魏牌高山 7 采用 2+2+3 的 7 座布局,第二排配备双独立座椅,支持电动调节、通风、加热功能,并可选装带按摩功能的零重力座椅。IT之家注意到,其后排还配备了吸顶娱乐屏、冷暖冰箱、折叠小桌板等。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了家族式设计风格,配备 15.6 英寸 2.5K 双联屏、12.3 英寸仪表屏、26 英寸 SR-HUD 抬头显示,还搭载手机无线充电、电子怀挡和副驾座椅按摩等配置。 动力方面,新车继续搭载长城汽车 Hi4 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技术,混联 + 4 挡 + 前后轴双电机的创新混动配置,集成了增程、并联、直驱等混动模式,系统综合功率 337 千瓦。
法拉利首款电车,一亮相就蒸发127亿市值?
兄弟们,就在 10 月 9 日,法拉利第一款电车终于来了。 从 2021 年法拉利宣布要造电车开始,4 年过去了,总算亮相,可歌可泣。结果还不是整车,只展示了底盘、悬架这些核心部件,法拉利这是弄啥嘞,进度也太慢了。 目前这台车项目名叫 “ Elettrica ”(意大利语 “电” 的意思),大概率是台电动 GT 跑车,计划 2026 年上市。起售价据说要 50 万欧元起,差不多400 万人民币吧,想买的话还有时间攒攒钱。 作为燃油跑车的老大哥,法拉利给这台电车上了哪些干货? 首先就是加速性能,零百加速只要 2.5 秒,极速能到310km/h。前轴电机能飙到 30000 转,后轴电机 25000 转,4 个电机加起来总功率超1000 马力,动力确实够猛。 除了快,还要稳。 Elettrica 的底盘用了全铝材质,还有独立柔性机械副车架,可整车重量到了 2.3 吨,是法拉利量产车史上最重的。 不过,法拉利给它配了前后双叉臂悬架、前置转向拉杆、第三代 48V 主动悬架系统,再加上后轮转向,这套配置能把操控和舒适度拉回来不少。尤其是这个第三代 48V 主动悬架,能独立调节四个车轮的垂直作用力,让车身更稳。 其实法拉利早就是主动悬架的老玩家了,2013 年的 F12berlinetta 就用了 SCM-E 主动悬架,能预判车身姿态,主动抵消侧倾、俯仰和颠簸。 可惜,底盘稳定感和加速性能,法拉利车主想秀一把还得看场地。但声浪不同,它才是覆盖全场景的情绪价值源泉。 Elettrica 没了内燃机的灵魂轰鸣,法拉利就另辟蹊径,用传感器采集电机内部振动,经信号放大,播放出真实的电机声音。这相当于,别家电车声浪是“假唱”对口型,而 Elettrica 坚持“全开麦”,主打一个德艺双馨。 更绝的是,Elettrica 的声浪系统支持在 N 挡下轰电门,你看,这就是法拉利对车主需求的深度洞察。 在买电车前,很多人担心的就是续航,而 Elettrica 续航,可能是法拉利最强。 首先是 122 度的电池打底。然后前轴电机能在 0.5 秒内跟车轮彻底断开连接,直接切到纯后驱模式。 这和普通四驱电车的后驱模式不同,它们是类似给前电机断电,而Elettrica 是“断开连接”,能直接减少了拖拽前电机的损耗,更省电。 所以WLTP 标准下能跑 530 公里,CLTC 估计能到 600 公里,就算实际打 8 折也有 480 公里。对比那些油耗 20 个起、跑 300 公里就得加油的法拉利,Elettrica 可能是市区续航最强的一款了,妥妥的新能源战胜了旧能源! Elettrica 未来的竞争对手还真没谁了,玛莎拉蒂 GranTurismo Folgore 品牌调性差点,兰博基尼 Urus EV 还没影,它打了个时间差,成了独孤求败,但优势也只限于这些没玩转电车的外国豪门。 先拿电池来说,122 度电池的能量密度 195wh/kg,对比国产新能源那就是主流水准。峰值充电功率为 350kW,充电峰值倍率是 2.87C,和 2018 年保时捷Taycan 4S(标配 79.2kWh 电池)水平差不多。 智驾方面更是没怎么提,估计确实没什么好吹的。 再看 Elettrica 的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可以理解是把电芯封装成独立 “小盒子” 再嵌进底盘。这与我们主流的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差距明显,咱是把电芯直接集成至底盘或车身,提升体积利用率和车身刚性。 非要说好处,那就是 Elettrica 的模块化电池,维修、换电池成本可能低些,但真要修,法拉利该收的钱只多不少。 如果真卖 400 万起,Elettrica产品力就不够看了,没什么划时代的技术。何况还要等到 26 年上市,法拉利可没上市及交付的惯例。不是要定制就是等配额,实际交付要 27 年,一拖再拖,更没啥先进的了。 对于法拉利真正买家来说,那些 V8、V12 发动机的轰鸣,比Elettrica 有魅力太多。 毕竟,买油车法拉利,是一种身份标签和资产配置,像买一件历久弥新的艺术品,法拉利老了还是法拉利。 买 Elettrica 不一样,它有 “保鲜期” ,时间长了会面临技术落后、续航衰减、车机卡顿这些问题,完全没了法拉利该有的优雅。 戏剧性的是,Elettrica 亮相当天也是法拉利的资本市场日,它发布的 2030 年战略规划比车 “刺激”很多。 净收入目标从 100 亿欧元砍到 90 亿,纯电车型占比从 40% 降到 20%。这直接导致法拉利创了上市后最大单日跌幅,蒸发 127 亿美元市值。 为啥法拉利这么 “保守”? 数据说了算,超 60% 的高端跑车用户觉得,电动化会让法拉利丢了那股独特的味儿,大多不买电车的账。要是硬推 40% 占比的电车,不仅吃力不讨好,还会耽误油车的盈利。 要知道 2025 年上半年,法拉利毛利大概 52%,平均每辆车能赚 80 万人民币,油车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搞电车,它短期真玩不转,研发得砸一大笔钱,电池成本还没个准儿。不搞电车也不行,投资者会觉得它没未来,股价得跌。再加上碳排放积分卡得严,还有维护品牌环保名声,这些都逼着它转型。 现在法拉利就陷在个怪圈里,买卖双方都不想搞电车,外界却逼着它转。全力以赴搞电车都未必成,何况它还带着不情愿,所以 Elettrica 有这产品力也不奇怪。 对它来说,股价跌就跌吧,先把能赚钱的油车稳住才最实在。 撰文:黄绿红 编辑:白日梦&脖子右拧&面线
新能源车买得起 但修不起了
5家中国车企在澳洲涉嫌垄断售后业务,可能要被重罚?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媒体就曝出这么个事,说比亚迪、极氪等车企,没有按照当地《机动车服务和维修信息制度》(MVIS)的规定,公开诊断软件、维修参数等信息,搞得外面修理厂没法修这些车。 所以这几家车企,可能会面临最多1000万澳币,大约4700万人民币的罚款。 虽然这事是在澳洲了,但放国内好像也一样。电车车主们修车除了去4S店,不知道还能去哪。但问题是,4S店修车太贵了,去一趟随随便便大几千就没了。 所以为什么新能源车修起来这么贵?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找了车企、电池厂的售后人员,还有修理厂的老板都聊了聊,今天就来和大伙儿说说。 文章开始前先声明一下,我们讨论的都是家用车的售后,像网约车完全是另一套体系,就不讨论了。 首先,新能源修车到底有多贵? J.D.Power调查了2-12个月车龄的新车车主发现,轻微剐蹭的事故下,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在5000元—1.5万元,而燃油车只要2000元—8000元。 如果赶上严重碰撞,新能源车可能修车比买新车都贵,干脆直接报废,而油车花上5万元—15万元还能修。 之前,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倒车时撞到墙角,维修费用要20万元,要知道这辆车的价格也就28万,花这么多钱修修,真不如再买一辆新的。。。相比之下,这丰田凯美瑞撞得发动机舱都损毁了,维修费用也才7万元。 电车修起来这么贵,首先是因为零件价格高。同样的价格区间,电车普遍比油车功能更多、配置更高,再加上很多新技术,这些都堆高了修理成本。 比如说小鹏P5这款车,之前有车主只是保险杠和左前大灯轻微剐蹭下,维修费用就要1万9。因为这个位置装了激光雷达,换一个就要8千多,换完还要再做标定,又是一笔费用。 还有特斯拉那样在后地板用一块大压铸,只要伤到一点,就得整块换掉。 当然,最贵的还是电池包。典型的例子是前几年的极星天价电池事件,30万的极星2,换个电池包的费用去到了54万。 去年,中保研统计了市面上59款主流纯电车型,动力电池包价格平均占到整车价格的50.96%,甚至有车型占比到了88.93%,也就是说这车换电池的费用,基本等于换车了。 但除了这些,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车主们只能去官方4S店修。 大多数车企对三电系统的质保政策,至少是8年或12万公里,还有一些品牌会给首任车主额外终身质保。 但享受原厂质保的前提是,你得全程在官方店做保养和维修,否则就会脱保。 比如特斯拉的质保条例就说,如果没去特斯拉服务中心或授权维修企业,或者没按它建议的方式维修,这可能会影响质保。比亚迪的三电终身质保,也有类似的描述。 但是去过4S店修车的观众肯定知道,4S店几乎都是只换不修。 一是这样维修效率高。换件比修件快得多,这样4S店工位周转更快,同时也能避免让车主等太久。 某传统品牌的4S店售后主管告诉我,他们店里所有电控问题都只换不修,“其实有些可能就是里面哪个保险丝烧坏了,你换个保险丝就能解决,成本才几块钱,但换一个电控就是几万块”。 另一个是很多店其实不具备拆修的技术和条件。 比如说电池包。一位电池厂的售后人员告诉我,门店基本只碰电池包第一层的东西,像是换个模组、换套BMS这种,更细一点涉及到电芯层面的都不会做。 还有一些车会用上CTP无模组设计,就更不好修。 某新势力门店的维修技师小张告诉我,他们碰到这类电池被刮,是先把电池包下护板拆掉,然后测量电池包本体金属面的凹陷深度,深度低于某个值的,说明损伤不严重,不需要维修,而高于这个值,就得把整个电池包换掉。换句话说,要么不修,要么全换。 而因为电车本身集成度很高,各种传感器、控制器都要接入车机联网控制,车企也会在技术层面上限制第三方修理。 小张举了个例子,如果要拆换电机,就得重新加注冷却液,加完后需要排出冷却液里混入的空气。这一步排空的操作,必须靠专用的诊断电脑,接入车企自己的服务中心内网,才能完成。 而且电车上很多问题,接入内网才能获得更精细的数据。比如说报文,它是车内不同模块之间的通讯信息,维修人员一般都会通过报文来查找问题点。 小张说,如果不接内网,车里只能读到秒级的报文,但接入后就能获取毫秒级的报文。所以有时候厂家能比门店更早一步发现车子的问题,然后直接联系车主来店检查。 另一位修车十年的老哥告诉我,有些车如果想获取更高级的维修权限,不光设备要验证,系统里还会有一道电子围栏,要求车子定位必须要在服务中心周边,才能进入。 但不同车企之间,对于第三方维修的限制,也会有区别。 在一线城市开了三家修理厂的冰哥,从4年前开始涉足电车。在他看来,电车维修最大的阻碍是车企不开放详细的维修数据,这样修理厂没法去做标准化流程。 比如,一个零件的上盖板有10个螺钉,这10个螺钉要依次按照什么顺序拆装,打多少扭矩,还有一些关键紧固件,需要打两次扭矩,第一次打多少N·m,第二次又打多少。放在以前老牌车企会把这些信息,写在维修手册里,冰哥他们是可以花钱买到的。而且车企还会把常见问题做成维修案例,更新到这个数据库里。 冰哥是这么说的:“我有了这些资料,哪怕是招个中专生来,只要能看懂文字和示意图,他就能干。所以修车其实很简单。” 但现在很多新势力的车型,这些信息他没有获取渠道,所以就不好修。 不教你咋修就算了,更麻烦的是,如果修理厂没有授权乱修新能源车,可能还会吃牢饭。 2024年,上海两位修车师傅,因为“解锁”了两块被锁定的新能源车电池包,被告上法庭,最后被判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一下搞得,新能源汽修工成了个“高危职业”。 冰哥目前修电车只修特斯拉。一方面是他能搞到特斯拉的这些维修数据;另一方面是特斯拉保有量较大,对第三方维修不怎么管。 前些年,他还能买到特斯拉后台系统的账号,相当于获得厂家授权。但从去年底开始,特斯拉调整了政策,这个系统对他们停用了,好在冰哥依然能通过其他手段,进入到车辆的维修模式。 如果是涉及到三电这种更麻烦的问题,他们也有自己的野路子,做到和原车数据匹配。 冰哥跟我说,电车更像一个电子产品,他们这种就好比是给手机做越狱。至于品牌那边,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官方店里车子多到修不过来。 他们店里现在主要客源是特斯拉的过保车主,这些车主很多都是在官方店里咨询过,觉得价格太贵,再来他店里修的。冰哥给他们的报价,基本只有官方店的一半。 不过,从新能源维修整体来看,这个行业还是比较封闭的,能做第三方新能源维修的企业少之又少。 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统计,国内燃油车维保相关企业约40万家,而新能源汽车的只有2至3万家,足足差了十几倍。冰哥说在他们市里,能修明白特斯拉的第三方,不超过3家。特斯拉卖得这么好,维修资源也不过如此。 还有一些品牌的车主,自己城市都没有售后店,车坏了只能拖到别的城市去修。 说到底,现在新能源修车贵的根本问题,还是因为电车技术太新了,车企又不想把这块蛋糕分给第三方。 油车以机械结构为主,老师傅们修了这么多年,早就把发动机变速箱这一套拆透了。但电车里电池、电驱这些,都是软硬件集成的系统。修电车不光要考额外的电工证,甚至还得懂点软件编程。要是碰到涉及到智驾这种层面的问题,据我了解,都得去官方店才行。 而在政策上,虽然国内也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车企不能垄断售后市场。但不少车企,其实是能用一些手段去限制第三方维修。毕竟他们前面价格战打这么激烈,也就更加需要售后这边的利润。 再说了,这两年新能源车虽然渗透率超过50%,但从市场总量来看,它的占比只有10.27%,剩下9成还都是油车。也就是说,修车师傅们还是要靠油车吃饱饭的。 售后市场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大家修电车的价格,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都会一直比较高。恐怕只能等市面上这波车都脱保了,修车行把电车都玩明白了,那咱修车的价格才会降。
三大运营商全线支持!iPhone Air首发:一文看懂eSIM到底是什么 有啥好处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近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已经同意获批eSIM手机业务,对于国内通信行业来说里程碑节点。 与此同时,首款国内的eSIM手机iPhone Air也获批上市,将于10月17日开启预售,彻底放弃了实体SIM卡结构。 预计近段时间国产厂商也会推出eSIM手机,这也是未来的大趋势,eSIM迟早会有一天成为主流。 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eSIM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优势,中国联通发文进行了详细解答。 什么是eSIM? eSIM的全称是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也就是嵌入式SIM卡,是一种数字化的SIM卡技术。 eSIM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是“可见”的实体卡片,它的物理硬件(安全硬件)在出厂前就被预先嵌入到了电子产品的硬件中,不可拆卸,使你能够安装多个电子SIM卡在手机运作。 eSIM也有其各自的电话号码,除了应用在手机,也可在各种电子设备上使用。 eSIM和传统SIM卡的区别 使用灵活性:SIM卡要插卡换卡还得拔卡托,全世界出差则需要换运营商。eSIM则是不用换卡,在线就能切换运营商,大大提升旅行便利性。 设备设计:SIM卡需要插卡孔,会占用设备空间。eSIM没有插卡孔,让手机、手表更轻薄,设计也更灵活。 多号管理:SIM卡一部手机最多装两张卡,换号要换卡,eSIM卡一部设备能存多个运营商信息,出国也不用买漫游卡。 安全性:由于eSIM没有了用户可见的实体卡,用户在更换终端的时候不能再简单把SIM卡从老终端拔出再插入新终端,而是需要用新终端连接电信运营商的远程管理平台重新下载eSIM电子卡,进一步降低了信息安全风险。 eSIM的优势 节省空间:由于不需要在终端上设计卡槽,所以采用eSIM设计的终端将更容易拥有更轻、更薄的机身。 节能环保:采用eSIM技术可有效节约SIM卡原材料与包装材料,解决了实体SIM卡带来的废弃物排放问题。 安全性高:eSIM的信息加密和安全措施更为复杂,更难被盗用或篡改;而且在终端丢失的情况下,只要终端口令不被攻破,SIM卡就不会被别人盗用。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建嘉
长安启源全新Q05盲订:定位小型SUV,基于天枢架构纯电平台打造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长安启源旗下首款全新小型纯电动 SUV—— 全新启源 Q05 今晚宣布开启盲订(IT之家注:盲订 199 元意向金可抵 2000 元购车金)。 新车基于天枢架构纯电平台打造,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并配备激光雷达和辅助驾驶小蓝灯,CLTC 纯电续航提供 405km 和 506km 可选。 全新启源 Q05 与已经上市的启源 Q05 并不是同一款车型,只是名字一样。这款新车尺寸为 4435/1855/1600 (1595) mm,轴距 2735mm,定位小型 SUV。 全新启源 Q05 采用长安启源数智飞翼 2.0 设计风格,提供松野绿、流金紫、月华银、云影灰以及云锦白 5 种外观配色。 内饰方面,全新启源 Q05 提供墨玉黑和玉石白内饰配色可选,搭载 10.17 英寸悬浮式液晶仪表以及 15.6 英寸中控屏;配备天枢智能座舱,搭载 4nm 的联发科 MT8676 芯片,支持端侧大模型、5G 网络等,内置语音助手接入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 全新启源 Q05 采用五座布局,前排座椅具备 8 点按摩 / 通风 / 加热功能,副驾座椅带腿托,且支持 165 度大角度放倒。后备厢标准容积为 540 升,在后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后能扩展至 1380 升,官方称全车共有 29 处储物空间。 动力方面,申报信息显示它将搭载 120 千瓦驱动电机,全系采用时代长安(宁德时代控股)的电池(40.29/51.91kWh 可选),CLTC 续航 405km、506km,支持 3C 快充,SOC 30%-80% 充电时间为 15 分钟。
美国铸币局官宣: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将登上美国创新一美元硬币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美国铸币局今日宣布,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将出现在明年发行的“美国创新一美元硬币计划”(American Innovation $1 Coin Program)中的一枚纪念币上。 据IT之家了解,自 2018 年起,美国铸币局通过发行象征各州及地区创新精神的一美元硬币,表彰“美国的创新成就,以及个人或团体在创新和开拓方面的重大贡献”。该系列涵盖美国 50 个州、哥伦比亚特区以及五个美国海外领地。 过去,该项目曾纪念过发明家与重大发明,例如新泽西州的电灯泡、马里兰州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以及密苏里州的乔治・华盛顿・卡弗(George Washington Carver)。明年,铸币局公布了四款全新设计,其中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的硬币将致敬史蒂夫・乔布斯。 这枚硬币由设计师埃拉娜・哈格勒(Elana Hagler)设计,菲比・亨菲尔(Phebe Hemphill)负责雕塑。美国铸币局对该设计的描述如下: 该设计展现了一位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坐在典型的北加州风景之中 —— 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橡树。画面捕捉了他沉思的一刻,其姿态与神情体现出这一自然环境如何激发了他的远见: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如同大自然一般直观而有机的存在。币面铭文包括‘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和‘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附加铭文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创造非凡之作’(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其余三枚硬币将分别致敬:爱荷华州的诺曼・博洛格博士(Dr. Norman Borlaug)、威斯康星州的 Cray-1 超级计算机,以及明尼苏达州的移动制冷技术。
填补技术空白:全球吊装吨位最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在山东烟台交付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 ——“北欧之风”号昨日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北欧之风”号全长 146 米、最大排水量 5.6 万吨,配备 3200 吨主吊机和 2 级动力定位系统,能在欧洲北海 8 级风浪、零下 15℃低温的恶劣海况下稳定作业,并兼容当前主流 15 兆瓦和 20 兆瓦风机的运输与安装。 该船通过采用全直流供电模式,在减轻空船重量、提升船舶负载能力的同时,还从能源利用源头实现减碳。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北欧之风”项目技术经理赵亮介绍称,交流发电机需要燃油发电机不间断地供电,直流供电可以通过燃油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然后通过蓄电池供应所有的设施。一旦蓄电池电力不足,再间歇通过燃油发电机供电,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燃油消耗。 IT之家从报道获悉,“北欧之风”号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风电安装装备领域,掌握了全直流供电、超大型主吊集成等核心技术。另据测算,该船安装风电设备所需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交流供电船舶的 30%,单兆瓦碳排放可减少 70% 以上。
极氪:2026年极氪001没有产品换代和产品更名计划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极氪官方今日发布“焕新极氪 001 答用户问(第 3 期)”,回应了“极氪 001 产品将以其他名称在 2026 年推出换代”这一传言。官方表示,2026 年极氪 001 没有产品换代和产品更名计划。 IT之家附极氪此次回应原文如下: 焕新极氪 001 在延续经典猎装造型、保持内部空间跨品类领先的同时,对三电、底盘、安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豪华舒适体验进行了焕新升级。 基于强大的软硬件能力,焕新极氪 001 将在未来长时间内保持技术领先性,2026 年极氪 001 没有产品换代和产品更名计划,车辆正常的 OTA 软件升级或选装配置变化,会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推出。 极氪 001 是极氪品牌的开山之作,在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极氪猎装产品系列全球保有量已超过 30 万辆。我们将持续在猎装车细分市场引领技术和体验的创新,将极氪 001 系列打造成豪华电动车市场的经典作品。 据IT之家此前报道,焕新极氪 001 全系标配 900V 全栈高压架构,实现 CLTC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长达到 810 公里;实现电池最大充电倍率 12C,电量 10%-80% 充电最快仅需 7 分钟;实现双电机最大马力 925 匹,零百加速最快 2.83 秒,最高车速达到 280 公里 / 小时。 底盘操控方面,全系标配 CCD 电磁减振系统和智能魔毯功能,并升级搭载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辅助驾驶方面,全系标配千里浩瀚 H7 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搭载 NVIDIA DRIVE Thor-U 芯片 700TOPS 算力。 95 度四驱 Max 版 26.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5.98 万元起 103 度后驱 Max 版 26.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5.98 万元起 103 度四驱 Ultra 版 29.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8.98 万元起 103 度四驱 Ultra + 版 32.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31.98 万元起
16日晚发布!OPPO Find X9系列新机全网最全汇总来了
10月15日消息,据此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OPPO Find X9系列参数汇总,OPPO Find X9配备6.59英寸1.5K OLED天马直屏,1.15mm四等边设计,前置32Mp镜头,后置50Mp LYT808 F1.6主摄+50Mp JN5超广角+LYT600 F2.6潜望镜+2Mp多光谱镜头,内置7025mAh电池,支持80W有线闪充与50W无线闪充,搭载天玑9500芯片,配备3D超声波指纹和IP66/IP68/IP69防尘防水设计,机身厚度7.99mm,重量约203g。 图片来源微博@数码闲闲聊站 OPPO Find X9 Pro配备6.78英寸1.5K LTPO OLED天马直屏,1.15mm四等边设计,前置50Mp镜头,后置50Mp LYT828 F1.5主摄+50Mp JN5超广角+200Mp HP5 F2.1潜望镜+2Mp多光谱镜头,支持长焦微距,内置7500mAh电池,支持80W有线充电与50W无线充电,搭载天玑9500芯片,配备3D超声波指纹、IP66/IP68/IP69防尘防水及0816增强版马达,机身厚度8.25mm,重量约224g。OPPO官方微博宣布,全新的OPPO Find X9系列旗舰手机将于10月16日19:00举行全球发布会。作为OPPO年度重磅旗舰,Find X9系列在性能和影像硬件上实现了全方位升级,并将首发搭载ColorOS 16操作系统,带来丰富的AI智能体验。 图片来源:@OPPO官方 OPPO Find X9系列将继续与哈苏深度合作,搭载「哈苏专业影像套装」,主打“够清晰、够还原、够哈苏”的影像体验。套装包含哈苏专业增距镜、全新磁吸手柄、磁吸保护壳和专业手机肩带,被称为“口袋中的完全体哈苏”,无需背单反即可拍摄高质量影像,将于10月16日与Find X9系列一同发布,并适配Find X9 Pro。 图片来源:@OPPO官方 影像系统在色彩表现、动态范围及移动影像体验上实现明显提升,支持4K视频与OPPO全系首发的「4K超清实况照片」,实现帧帧封面级清晰,比传统实况提升400%。同时支持一拍多出和慢动作直出功能,高光段落可轻松生成4K实况照片,并与小红书打通超清分享链路。无论旅拍、演唱会还是日常记录,都能获得高动态范围、清透人像和超清画质,真正进入4K实况时代。 图片来源:@OPPO周意保 在系统方面,Find X9系列将首发ColorOS 16,强调“流畅本色,AI出色”,融入多项AI功能,包括AI一键闪记(支持多图、视频、随口记、记账单、记餐码等记录形式)、AI实景对话(支持实时连续对话与专属声纹识别)以及小布建议(提供超过110项实用功能并打通小布记忆体系)。界面设计采用全新光场设计,支持AI灵感主题与AI实况壁纸,交互体验更加生动立体。ColorOS 16同时融合OPPO三大自研核心技术:极光引擎(安卓首个无缝架构)、潮汐引擎(芯片级动态追帧技术)和繁星编译器(跨级融合编辑技术),实现更高效的能耗管理和系统流畅度。跨生态互联功能也得到增强,Find X9系列可与Apple Watch联动显示流体云通知,在电脑上搜索手机文件、调用小布助手、迁移笔记与备忘录,并支持小红书笔记、视频链接及红包一碰互传。 图片来源:@OPPO官方 此次发布会不仅将带来OPPO Find X9与Find X9 Pro两款旗舰手机,还将同步推出OPPO Pad 5平板电脑与OPPO Watch S智能手表。总体来看,OPPO Find X9系列在性能、影像、系统和续航方面都实现了全面升级,尤其在移动影像能力上与哈苏深度合作,配合全新的ColorOS 16系统与AI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流畅、更智能的操作体验。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旅行拍摄,Find X9系列都定位为“旅拍神器”,充分体现了OPPO在高端旗舰市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野心。随着10月16日全球发布会的临近,更多细节与实际体验值得期待。 编辑点评:OPPO Find X9系列最大的亮点在于影像系统和AI功能的结合。哈苏专业影像套装和4K/8K实况视频能力,让手机拍照和视频表现接近专业设备,而ColorOS 16带来的AI一键闪记、实景对话和小布建议等功能,则大幅提升了系统智能化和使用便捷性。此外,大容量电池、全场景护眼屏和山海通信技术,也体现了OPPO对用户全场景体验的考量。对于追求移动影像与高效操作的用户来说,Find X9系列无疑是一款值得关注的年度旗舰。
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1500万辆
7月10日,出口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唐克 摄)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获悉,1月至6月,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上半年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业内人士指出,在多项政策带动下,上半年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市场整体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企业的进一步发力,将为汽车产业注入持续增长活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产量增速较1月至5月收窄0.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0.5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在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带动下,内需市场明显改善,对汽车整体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以下简称“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受“两新”政策拉动,春节以来,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6月30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按照月度节奏测算,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123万辆,较5月的109万辆增长13%。相对应6月私人家用乘用车的整体零售规模,可以推算出大约有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以旧换新政策的受益者,增换购成为购车消费的绝对主流。随着换购需求的持续增长,淡季不淡的特征愈加明显,6月零售接近3月零售高位,体现了以旧换新政策对国内零售消费的巨大贡献。”崔东树说。   从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成为上半年汽车市场的一大亮点。根据中汽协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出口方面同样表现出色。1月至6月,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增速也拉动了汽车产业整体出口的增长。”陈士华说。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徐墨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半年数据来看,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环境趋于良性循环,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用户购车意愿持续增强。同时,企业也在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智能化、网联化成为竞争新焦点。   “我国汽车产业上半年表现出色,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理想、零跑、小鹏等品牌也在快速成长。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后,形成了第三波增长动力。中国自主品牌不仅在纯电动车方面持续发力,同时智能化水平提升巨大。整体来看,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在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高端化突破等方面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崔东树说。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陈士华认为,在外部环境、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汽车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行业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需要稳定政策预期,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政策引导与监管,助力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过半,行业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放缓压力,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车企表现也呈现出分化趋势,部分车企面临边缘化乃至淘汰风险。未来,车企需要进一步在提高效率、优化产品定位等方面发力,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崔东树说。   展望下半年,陈士华称,随着“两新”政策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多项利好将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中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步入深度调整与技术攻坚期,随着环保政策加码,绿色出行趋势加速,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预计政策层面会持续发力,第三批以旧换新专项资金将于7月到位,同时补贴机制将进一步动态优化,为市场构筑了稳定支撑。出口市场也会保持高增长态势,本土化供应链建设重点将聚焦东南亚制造基地及欧洲分销网络,行业竞争重心加速向智能驾驶生态、能源网络协同及全球化运营体系转变。”徐墨娴说。   “综合多方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了巨大优势。相信中国自主品牌未来出口将继续大幅度增长,把更多绿色、环保、体验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崔东树表示。(记者 袁小康)
宁德周宁:“天然空调城”发力避暑经济
  原标题:周宁依托气候优势推动“旅居养老+多元康养”,每年超20万人次前来度夏——“天然空调城”发力避暑经济 俯瞰紫云村。   盛夏时节,寻个凉快的地方避暑,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在周宁县旅游集散中心,来自福州的退休教师张源正和几位老友支起天幕,准备开启一天的露营生活。“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来周宁了。这里就像‘天然空调房’,夏天根本舍不得走。”张源笑着说。   周宁县森林覆盖率72.96%,负氧离子浓度峰值超3万个/立方厘米,盛夏日均气温仅24℃,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获评“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国字号”荣誉,有“天然空调城”之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发展避暑经济提供了天然禀赋。近年来,周宁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构建“旅居养老+多元康养”新模式,每年吸引超20万人次前来度夏。   从“旅游”到“旅居”   天刚破晓,80岁的曹春明老人就已在周宁缘福公园的林荫道散步。来自江苏常州的他和儿子在县城租了房子,打算在这里度过整个夏天。   “周宁水质、空气质量都很好,闲暇时看看日出日落,或者到深山老林里呼吸负氧离子,都非常舒适,特别适合养老。”曹春明说,现在通了动车,来周宁很方便,还能顺道游览周边城市。   在周宁,像曹春明这样的外来“银发族”并不少见。他们晨起打太极、午后品香茗、傍晚闲庭信步,已深度融入当地的生活节奏中。   在浦源镇紫云村,79岁的高培德是村里最年长的“租客”。两年前,他经子女推荐来到这里,过上了惬意的长租生活。   “每年7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村里短租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租住3个月的游客占比最高。”紫云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登介绍,旅游旺季的旅居人口甚至超过了村里的常住人口。   为满足游客需求,近年来,紫云村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不仅改造荷花池景观、修缮红色研学基地,还增设共享茶吧、露营区等,旅游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村民年增收6000元至10万元不等。   周宁的康养产业不仅仅停留在传统避暑层面,更向“生态+医疗”模式拓展。2023年8月,华东菌群生命疗养中心在周宁县旅游集散中心落成。该中心将冷凉气候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打造集旅、居、检、疗、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文旅项目,为周宁康养旅游赋予新内涵。   “我们借助精准菌群移植技术,重建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标。”该中心行政主管郑柳清介绍,作为承葛医药集团重点打造的微生态健康产业集群,中心依托周宁独特的生态优势,结合前沿医学技术,为客群提供个性化精准诊疗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来自北京的旅居者林女士对此深有体会:“调理了一段时间,多年的肠胃问题在这里得到明显改善,就连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从“住得下”到“住得好”   在九龙漈景区,60多岁的周美云穿戴VIGX“外骨骼机器人”,在山谷间轻松攀登。“这个设备有自动助力功能,穿戴之后上台阶轻松多了。”她说。   据了解,该景区今年引入了3套VIGX“外骨骼机器人”,能实时感知人体运动状态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让老年游客不再因体力问题“望山却步”。   这样的贴心服务,在周宁随处可见。建立“一刻钟养老服务圈”,15个县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和10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织就暖心保障网;投资30多亿元建设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鲤鱼溪·九龙漈国家AAAA级景区、仙风山旅游度假区……   不久前,周宁县印发《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二十条措施(试行)》,围绕优化养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聚焦银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监管体系等6个方面,从适老化改造到医养结合,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走进周宁县康养旅居综合体,防滑地砖、无障碍扶手等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同时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让老人吃下“定心丸”。   “已经有福州老年旅游团预订了7月中旬的行程,预计100人左右。”该综合体负责人肖正琼说,这个占地30亩的园区设有211间康养房,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同时,周宁县还先后引进省建工集团、宁德市交投集团以及碧桂园等名企入驻,开发“阳光东府”“天行山海”“珑悦观邸”“云山小镇”等康养地产项目,成为福州及江西、浙江等地市民“候鸟旅养”的栖居乐土。   “银发经济不是简单的‘养老’,而是要让长者活得精彩。我们将持续深化‘康养+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云端周宁·24℃康养空间’核心IP建设,让银发经济成为推动山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周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江燕表示。(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魏知秋 文/图)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为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南方电网贵州安顺供电局提前谋划,对输电线路、设备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检消缺工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图为该供电局输电管理一所工作人员日前对辖区输电线路进行运维消缺。陈娟/摄(人民视觉) 7月13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形成了一条围绕塔里木盆地的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环网。该工程共计9个变电站,近1万座铁塔,线路总长4197公里,预计整个工程于今年11月投入运行。图为在该工程若羌750千伏变电站,运检人员检测设备温度。新华社记者 丁磊/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今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对于打破电力市场分割、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电力市场互联互通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国电力行业“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多层次多品类多功能的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了从“计划电”到“市场电”的重大转型,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占比达63%。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各自经营区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力市场,但此前,两个电力市场互不联通,两网间缺乏常态化市场交易机制,电力互济主要以政府间协议、应急调度为主,‘一线一议’‘一事一议’,频次少、规模小、灵活性差,制约了网间通道的充分利用和互济作用的充分发挥。”该负责人说。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增加了系统的随机性、波动性,依靠大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网、南网间电力市场的分割,成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关键堵点。为此,该方案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今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在持续加强网间通道‘硬建设’‘硬联通’的同时,用跨电网交易机制的‘软建设’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国网、南网间的‘软联通’,有利于实现电力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电力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互保,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保供应、提效率、促转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说。   建立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商城”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如何实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将分别收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的跨电网交易需求,通过交易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按照交易类型由一方交易机构完成出清,交易结果在两侧平台实时共享、共同披露。任一经营主体在电力市场的注册信息,由首注地交易机构向对侧共享,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经营主体无需进行重复注册,即可在两网经营区内灵活开展交易业务。蒙西电网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与南方电网经营区的交易。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两个电网的经营主体能够基于一套统一的制度和规则实现跨经营区交易,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自由流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说。   记者了解到,在该机制框架下,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达成南方送华东7月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亿千瓦时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当地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有力支撑全国电力保供   今年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电力保供仍需更多稳定保障。   “加强跨省跨区电力互济是做好全国电力保供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跨经营区的电力互济。”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能够有效发挥我国大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深挖全网电力供应潜力,实现供需有效匹配,提升全国电力保供能力,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据悉,此次方案还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今年,将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组织多方向绿电交易,满足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并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未来,随着两网间物理联通不断增强,网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逐步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连续开展。远期,将推动两网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最终实现各自经营区内和跨电网经营区间交易融合开市。(记者 廖睿灵)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