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取消电车补贴利好特斯拉?这能对吗?
培育了好几年的美国新能源车,估计要被特朗普一个大逼兜给打回原形了。 就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当天,他就签了一大堆行政命令,其中包括取消 电动汽车支持令。 这是个啥呢? 具体可以追溯到 2022 年拜登通过的 《 通胀削减法案 》,当年美国政府拿出 100 亿美元真金白银用来补贴新能源企业和税收减免,目的是让 2030 的美国电车销量达到全部的一半。 所以你在美国买一辆纯电或者插混,最多可以优惠 7500 美元( 5.5 万人民币 ),就算你买二手电车,也可以减免 4000 美元( 2.9 万人民币 )。 你想想,你买个小米 SU7 给你减 5 万多会有多爽? 但现在,这笔钱木有了。 2024 年美国新能源车市占率好不容易达到 20% ,很可能就要被特朗普当头一棒打回去。 旧能源又要复辟咯。 毕竟打一开始起,特朗普就不信环保那一套,一上台就再次退出《 巴黎协定 》,他所在共和党也有 76% 的党员不考虑购买电车,所以取消新能源补贴这个事儿非常合理。 但特朗普这么干,不仅是打击环保给美国省钱,更重要的还有他的 “ 再度工业化 ” 大计。 大选前他就表示: “ 我上任第一天就要终结电动汽车指令。这样可以挽救正在走向彻底毁灭的美国汽车产业,并给美国消费者的每辆汽车节省成千上万美元。 ” 在他眼里,补贴新能源车完全是没事找事儿。 其他国家搞新能源,要么是想弯道超车,要么是为了替代石油,而对美国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美国自己就有福特、通用、斯特兰蒂斯这些底特律老三样,你想办法培育一堆新能源阿斗,还不如省点钱救一救原来的这些行将就木的燃油车,不然底特律也不会成为铁锈带了。 更别说,美国自己都已经成为石油生产国了,干嘛还操心能源问题?直接烧,管够。 恰好在特朗普的 10 大金主爸爸里,就有这么两家石油企业。 哎,真的太巧了。。。 但等等,马斯克不是你特朗普的头号粉丝么?他给你竞选捐了 2.59 亿美元,最后得到结果就是这个? 其实吧,关于取消补贴,马斯克早有心理准备,甚至表示支持,但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 按 “ 民主党支持电车,共和党反对电车 ” 的阵营分配来说,老马应该支持民主党,当年他也确实如此,但在 2021 年之后,他就开始犹豫,并且在特朗普枪击事件后,彻底转投特朗普的共和党门下,算是 180 °大转弯。 很多网友怀疑,是他的宝贝儿子变成宝贝女儿这件事让马斯克抓狂,最终选择和支持 LGBT 的民主党对着干。但脖子哥认为, 能造火箭的人,应该不会困在这些琐事上吧。 其实大伙儿可能不知道,在 2021 年的美国电动车峰会上,拜登邀请了通用、福特等一堆乌合之众,却唯独没有邀请特斯拉,原因是, 特斯拉是全美唯一没有汽车工人联合会( UAW )的车企。。。 这个工会实际上是民主党最坚定的票仓,马斯克就锐评 “ 权力盖过白宫 ” 。特斯拉要是有这个 UAW 在,那磕磕绊绊的事儿可就多了。 八成就是从这事儿开始,让老马觉得民主党彻底没救。 甚至后来,美国司法部还起诉了 Space X 的招聘歧视行为,这些事儿让马斯克转而支持共和党。 虽然特朗普反对电车,但至少,它不反对特斯拉。 之前老马被问及为什么 all in 特朗普的时候,他就开玩笑说 “ 如果他输了,我就完蛋了 ” 。所以对于这个取消补贴,我觉得是马斯克的一种妥协 。 网上很多兄弟说,取消补贴对特斯拉是好事,因为特斯拉已经够有实力了,这顶多伤到特斯拉,反倒是特斯拉,能名正言顺把美国电车的大门给关上了。 虽然有道理, 但本质上,特斯拉也是补贴的受益者。 咱们再来看这个《 通胀削减法案 》啊,真正能拿到钱的,其实也就十几款车,除了底特律三傻( 福特、通用、斯特兰蒂斯 ),特斯拉也是其中之一。 为啥有的车型拿不到,或者拿一半呢? 因为这个法案本来是为了打击外国电车和产业链的,中国车就不说了,德、日、韩其实也是一个主要打击目标。 所以要完全拿到这个 7500 美元,除了要求在美国组装,至少一半电池组件也得在北美制造,而且 40% 的电池原材料也必须是规定的地区生产。 所以在一开始,低配 model 3 因为用的是韩国 LG 电芯,只能拿到补贴的一半,最后逼的特斯拉放开选配松下电池的选项。 而对 Cybertruck 来说,因为采用全新 4680 电池,工艺比较复杂,最后求助于中日韩的本土工厂,结果直接被开除美籍,压根没能达到补贴门槛。 从表面上看,特斯拉确实没拿全,而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凯迪拉克,几乎都拿到了满额的补贴。 但你看销量的话,特斯拉差不多占了全美电车销量的一半, 拿满 7500 块的 model Y 更是以上半年 11.7 万辆的销量处于全美电车榜一的位置,可以说, 这个补贴的大头都是特斯拉拿的。。。 而且就算你取消补贴,把底特律三傻的电车都给干死,那现代起亚这些靠自己起来的车型,依然是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更别说后面还有 BBA 等各种传统势力,无穷无尽,根本杀不完。 要知道这几年,特斯拉在美国越来越乏力,主要就是选择越来越多。去年上半年,特斯拉在美国一共卖了 30 万辆,拥有全美 50.8% 的电车市场份额,但销量增长却是负的,只有 -9.6% 。 取消补贴对特斯拉来说,显然是个不小的伤害,但相比民主党的威胁,老马少赚点钱也不算什么。 再说了,特朗普虽然主张反对电动车,但后来他又改口说,只反对 “ 人人都拥有电动车 ” ,甚至还坦言,在马斯克支持他竞选总统后, “ 我别无选择,只能转而支持电动汽车 ” 。 它俩背后到底有哪些 PY 交易,咱们吃瓜群众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按特斯拉现在的体量和品牌力,守住市场就是赢了。只要美国还是保持把中国汽车挡在国门外的政策,特斯拉依然是垄断美国电车市场的唯一车企。 只不过,取消补贴对美国电车来说必然是一记重拳,大伙儿肯定都不好受。 哎,老马,美国水太深,劝你回国吧。 还是喜欢你戴红领巾的样子。 撰文:TC 编辑:面线 美编:焕妍
三星推动运营商合作在Galaxy S25系列上提供卫星SOS服务
经过数月的泄露和传闻之后,三星在 1 月 22 日的 Unpacked 大会上正式发布了 Galaxy S25 系列。 虽然三星谈论了 Galaxy S25 系列集成的所有AI 和其他功能,但对 Galaxy S25 系列配备的卫星连接功能却闭口不谈。反而是高通透露了这一消息,并确认"Galaxy S25 系列是首款配备骁龙卫星的商用终端,它允许消费者通过 Android 操作系统原生支持的卫星(窄带 NTN)发送和接收信息"。 现在,卫星顾问 Christian Frhr. Von der Ropp对三星 为何在发布会上未提及卫星连接功能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根据 Ropp 的说法,尽管 Galaxy S25 系列支持卫星 D2D(Direct-to-Device)服务,但三星已经在推动运营商与卫星服务提供商达成协议,以便在 Galaxy S25 系列上启用卫星连接功能。 为了对抗苹果的紧急求救卫星短信服务,高通公司与铱星公司联手,"利用铱星公司的低地轨道卫星将卫星短信整合到 Android 终端中"。 据报道,高通公司没有找到任何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愿意在其手机中添加连接铱星卫星的技术,这也是该交易于 2023 年破裂的原因。 "那么三星的缓解策略是什么呢? "Ropp 解释说:"我们避开高通与铱星公司的争斗,迫使高通公司重新扮演硬件供应商的角色,让他们开发支持 5G NTN(非地面网络)的芯片组,并将其集成到 S25 系列中,然后让移动网络运营商自行解决卫星服务问题。 目前,Verizon 是唯一一家正式宣布已与 Skylo 达成协议,将为美国的 Galaxy S25 系列手机提供卫星信息服务的运营商。 因此,如果您是 Verizon 用户,那么当您需要紧急服务或被困在没有蜂窝网络连接的地区时,您将可以使用 Galaxy S25 系列手机发送 SOS 消息。 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可能需要继续等待运营商启用卫星 SOS 服务。
看颜值任性选车,这几款10万内的小车能入眼吗?
春节假期之前,我们给大家推荐几款车。既然是过节嘛,那就任性一些,这次就看颜值,给大家找了这几款10万元以内就能搞定的“小帅哥”。 为什么不是美女?因为这些车长得,还真没有太“柔美”的。以下推荐车型按售价排序,没有高低之分。 熊猫卡丁/骑士,4.69万/5.39万 吉利旗下的熊猫系列,可以算是这次盘点车型里,相对“柔美”的了,甚至有些呆萌。这主要是因为这款车的原生版本,很多设计细节都很圆润,没那么多棱角。 但其实官方给熊猫的定位,玩的还是狂野路线。尤其是两个衍生版本,熊猫卡丁和熊猫骑士,从名字到造型,瞬间就犀利起来了,熊猫卡丁变成“动感小赛车”,熊猫骑士则是“硬派小越野”。 这两个版本的颜值都挺高的,但我还是比较喜欢熊猫卡丁,它的小尾翼,宽体前后包围,都有很强的赛车氛围,跑在路上很拉风,气势涨十倍。 至于配置方面,2025款熊猫卡丁有主副双安全气囊,热成型侧防撞钢梁,LED前大灯,多功能方向盘,多功能储物格,手机支架接口,外卖挂钩,8英寸中控屏,手机无线互联,主副驾遮阳板化妆镜,电动空调,电动车窗,后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坡道辅助等。 而2025款熊猫骑士在配置上与熊猫卡丁差不多,只是多了车顶行李架,装饰爬梯,前舱装饰把手,这些“硬派化”装饰。然后在动力上,两款车型都搭在了一个最大功率30kW,峰值扭矩110Nm的驱动电机,CLTC续航都是210km,但熊猫卡丁还有Normal/Sport模式切换,动力输出会更灵敏一些。 比亚迪海鸥,6.98万-8.58万 在比亚迪旗下的小车里,海鸥我认为是最有个性的一款,最起码在元UP之前,它是最显眼的一个。因为它比海豚、元Pro/PLUS,造型更犀利、更锋利,也更有小钢炮的风范。而且大自然中的海鸥就以“凶猛”闻名,这款小车在气质上,也算是“车如其名”了。 在参数方面,2025款海鸥长宽高分别为3780/1715/1540mm,轴距为2500mm,它的四门四座将有比较宽敞的车内空间。动力部分,海鸥驱动电机最大功率55kW,峰值扭矩135Nm,CLTC续航里程305km或405km,主要是因为电池容量不一样。另外这款车有快充,常温条件下直流充电仅需30分钟,即可将电量从30%充至80%,还挺快的。 配置上,2025款海鸥全系标配前排双安全气囊,前后贯穿侧气帘,TPMS胎压监测/报警,车速感应自动上锁,智能动力制动系统,车辆动态控制系统,舒适制动,3颗后泊车雷达,倒车影像系统,定速巡航,坡道起步控制系统,踏板脚感调节,多功能方向盘,10.1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外后视镜,电动空调,主副驾遮阳板化妆镜等。 此外海鸥在中高价位上还有前排座椅电动调节/加热,手机无线充电,前排座椅侧气囊等配置。可以说,海鸥这款车的整体功能水平还是挺高的,尤其在安全防护部分,很全面。这样顶配不超过9万元,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吉利星愿,6.98万-9.88万 如果说前面两款属于“个性小车”,那么吉利星愿就是“踏实稳重”的小型代步车了。它并没有极具辨识度的外观,也没有时尚或特立独行的装饰配件。但实车看起来做工还是挺不错的,是一款“精致小车”。 参数上,吉利星愿的长宽高分别为4135/1805/1570mm,轴距为2650mm,这样的四门五座空间就更大了。 动力部分,新车采用后置后驱形式,11合1智能电驱的输出功率分为58kW和85kW两个规格,对应电池是30.12kWh和40.16kWh,CLTC续航里程也就分为310km和410km。另外这款车也有快充,不过它从30%电量充到80%,最快仅需21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星愿的悬架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组合,它们可以让这辆小车,有更好、更安全的操控体验。 配置方面,吉利星愿全系标配前排双安全气囊,前排侧面双安全气囊,LED后尾灯,多功能方向盘,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内后视镜防眩目,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双区语音交互,Flyme Link手车互联,华为HiCar,750版高德导航,远程控车,车外扬声器,3,3kW外放电,70L前备箱,ONE-BOX智能制动系统,CST舒适制动系统,上坡辅助,陡坡缓降,后泊车雷达,TPMS智能胎压监测系统,电动车窗带防夹,电动空调带新风系统等。 这样的配置组合,比较突出的是智能化水平,尤其是银河Flyme Auto系统上车,将让吉利星愿的座舱智能化水平,处于同级领先身位。 宝骏悦也Plus旗舰版,9.38万 说到“小硬派”,宝骏悦也系列非常经典,很多朋友甚至将它看做是“纯电吉姆尼”。当然了,宝骏悦也Plus的车身尺寸,要比吉姆尼大一圈呢,轴距也来到了2560mm,再加上它也不是真的要成为一款“越野车”,所以也不是“硬桥硬马”。 不过你要是想找一辆有个性,或者看着不容易被欺负,且好开的车,那宝骏悦也Plus还挺合适的。首先它也正经是款小型SUV,其次它棱角分明的“方盒子”造型,给人一种“挺结实”的感觉。 动力方面,宝骏悦也Plus全系搭载一个最大功率75kW,峰值扭矩180Nm的驱动电机,磷酸铁锂电池容量41.9kWh,标定续航里程可以跑401km。而且这款车也是全系标配直流快充,常温下将电量从30%充至80%,需要35分钟。 配置部分,我们按“10万元就搞定”的标准,就选择9.38万元的“旗舰版”。这个版本有坡道辅助,蠕行动能,倒车影像,前雷达,行车自动落锁,碰撞自动解锁,主副驾安全气囊,前排双侧气囊,胎压监测,LED前大灯/日行灯/后尾灯,8.8寸仪表屏,10.1寸中控屏,多功能方向盘,主驾座椅电动调节,自动空调,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加热,定速巡航,全车车窗电动一键升降,主副驾遮阳板化妆镜,语音交互,APP车机互联等。 虽然这个入门版的悦也Plus,没有搭载宝骏最新的灵眸智驾2.0 Max,但整体配置水平已经完全够用了。尤其是安全防护,以及辅助工具方面,对于一款日常代步小车而言,还是很到位的。 比亚迪元UP,9.68万-11.98万 我们前面提到,“在元UP出现之前,海鸥是我认为最有个性的比亚迪小车”。的确,元UP在造型上,除了有一些“王朝”家族式元素以外,真的跳出了整个“王朝网”的体系,当然也没有往“海洋网”那边靠拢,而是有点自成一派的味道。 这款车带给我最强的冲击力,就是外观看着非常大气。要知道比亚迪的元系列,一直定位是“小型SUV”,虽然用了中国历史上很“剽悍”的元朝命名,但之前元系列走的都是精致、小巧风。 直到元UP,身上多了很多的棱角、折现,还有凌厉的风道,车身包围饰板以及车顶走势。所以就算元UP在车身尺寸上没有增加,甚至还不如元PLUS,但气场却很足,甚至有A+级的效果。 动力部分,元UP全系一共有两个规格的驱动电机,售价不到10万元的两个版本,搭载的是最大功率70kW,峰值扭矩180Nm的驱动电机。超过10万元的两个版本,电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30kW,峰值扭矩290Nm。 而在电池和续航能力上,入门版的元UP搭载32kWh电池,综合工况续航里程301km,其它版本则是45.12kWh电池,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01km。当然这款车全系标配直流快充,30%到80%电量,快充需要30分钟。 配置上,我们按10万元顶格的话,元UP就选9.98万元的401KM活力版。它有智能动力制动系统,舒适制动功能,陡坡缓降,定速巡航,3D透明影像,TPMS胎压监测,前排双安全气囊,前排座椅侧安全气囊,车速感应自动上锁,碰撞感应自动解锁,10.1英寸自适应悬浮Pad,自动恒温空调,应用分屏显示,智能语音交互,远程控车,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加热除霜,多功能方向盘,LED头灯/尾灯,VTOL移动电站等。 奇瑞iCar V23,9.98万-14.98万 最后一个要聊的,是奇瑞iCar V23。如果说前面的熊猫骑士,是“小硬派”的入门款,那么iCar V23就算是天花板了。这不仅是因为iCar V23在车身尺寸和轴距上,都要比熊猫骑士、悦也Plus更大一些,关键还在于造型上。 谁敢说看了iCar V23这模样,不会有点恍惚?经典方盒子的平直车身,加上两个“黑框”圆灯,甚至这六种配色,都让这款车极具时尚、个性范儿。 动力部分,iCar V23有后驱和四驱两个系列,其中后驱版电机最大输出功率100kW,峰值扭矩180Nm,该系列电池还分为47.28kWh和59.93kWh两个规格,CLTC续航里程为301km和401km。 而四驱版前后双电机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155kW,综合峰值扭矩为292Nm。另外四驱版电池容量都是81.76kWh,CLTC续航里程501km。不过iCar V23全系都有直流快充,无论后驱还是四驱,从30%充到80%电量,都是30分钟。 配置上,iCar V23符合10万元以内的,只有入门级的“301两驱青春版”,售价9.98万元。这款车是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组合,LED前大灯/尾灯,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四门车窗一键升降带防夹,多功能方向盘,自动空调,主副驾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TPMS胎压监测,行车自动落锁,陡坡缓降,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15.4英寸2.5K高清触控液晶屏,高通骁龙8155芯片,语音交互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全凭“直觉”选出的六款高颜值小车。我们可以花费不到10万元,就能把它们拿下。当然其实还有很多长相不错的小车,但我们认为,只有这六款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或许会被它们的颜值吸引,甚至想仔细看看这究竟是什么车。 有意思的是,六款车里,微/小型车和SUV的比例,正好是五五开,三款微小型代步车,三款小型SUV。如果大家伙儿对哪款车感兴趣,不妨趁着假期去店里逛逛,没准就找到一辆合适的,当“新年礼物”送给自己。
新款特斯拉Model Y美国上市:起售价超43万标配FSD
快科技1月25日消息,日前,新款特斯拉Model Y正式上线特斯拉美国官网。 现阶段仅推出长续航全轮驱动首发版一款车型,售价59,990美元(约合人民币43.46万元),预计3月开始交付。 相比之下,国内同版本车型售价为30.35万元。美国市场采用新老款车型同堂销售,新款Model Y售价较老款Performance高性能版高8500美元,较老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贵12000美元。 美国市场的新款Model Y标配19英寸轮辋,仅提供星空灰、珍珠白、烈焰红和快银四款车漆,未提供国内市场的冰河蓝车漆。 此外,新款Model Y在美国市场标配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而老款需支付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79万元)选装,国内FSD选装价格则为6.4万元。 外观上,新款Model Y车头和车尾变化较大,借鉴了特斯拉Cybercab的设计思路,引入贯穿式灯带和分体式头灯,车尾配有“C”型贯穿灯带及漫反射灯组,下方带有“TESLA”标识的饰板。 内饰方面,新款Model Y沿用了新款Model 3的布局,保留转向拨杆并重新布局多功能按键。 美国市场车型中控饰板采用黑色麂皮材质,国内则为织物材质。 配置上,新款Model Y前排配备15.4英寸中控屏,后排提供8英寸液晶屏,支持座椅加热、通风,配备16扬声器音响和全景天幕等。 动力方面,美规新款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最高车速201公里/小时,0-96公里/小时加速时间4.1秒,EPA工况续航里程约515公里。 国内在售同版本车型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7千瓦和194千瓦,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4.3秒,CLTC工况续航里程最高719公里。 2024年,特斯拉Model Y在美国市场累计销量超37万辆,同比增长28.6%,成为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在国内市场,Model Y去年12月销量达61881辆,过去一年累计销量超48万辆,是国内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
车企为啥争造人形机器人?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车企追逐热点。近日,广汽集团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广汽集团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图片来源:广汽研究院微信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称,“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而在小鹏汽车“AI科技日”上,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艾伦”正式亮相。该款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小鹏汽车广州工厂开展生产实训,未来将会聚焦工厂和线下门店等场景。 除广汽、理想、小鹏外,目前包括特斯拉、上汽、长安、东风、奇瑞、小米、赛力斯等10多家车企,正在加速驶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这一现象,引发热烈讨论。 车企竞相争造人形机器人,原因不难分析。从技术层面看,造车特别是造智能电动汽车,与造人形机器人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具有技术同源性。业界曾用“轮子上的机器人”形容不断进阶的智能电动汽车。车企在“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传感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能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坚实基础。 从供应链看,制造汽车和制造机器人有大量供应链重叠,车企可利用现有的供应商网络,快速获取制造机器人所需的各种零部件,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周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2024年6月26日,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园的优必选总部,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毛思倩摄(新华社) 从应用场景看,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工厂,具有工作质量稳定、持续工作时间长、适应恶劣环境等优势,承担汽车生产线上一些复杂的装配、检测和物流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在办公场所,可以承担文件传递、会议组织等工作;在医疗健康领域,可作为辅助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等服务。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用于接待、导览、送餐等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科幻走进现实。有机构预测,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或将增长到3000亿元,不断拓宽的赛道和应用场景蕴藏了无限可能性。面对车市竞争加剧,利润普遍缩水,车企通过布局该领域,无疑有助于其将汽车制造中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迁移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中,实现技术的共享和应用的拓展,构建新的增长曲线,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提供支撑。 关键还在于,人形机器人充满创新探索和前沿技术。车企跨界进入该领域,一方面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技术,为车企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在消费者心中塑造更具科技感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比如,特斯拉发布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不仅继承了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突破,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全面理解环境、高效执行任务、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智能机器人。特斯拉的股票,也因此享受比其他车企更高的溢价。或许,这也是众多车企竞相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动因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忠阳)
华为人形机器人业务:目前挑战是什么?
芝能科技出品 人形机器人逐渐成为科技巨头的新焦点,华为自然也不可能缺席,依托其盘古大模型和鸿蒙系统,从工业机器人到通用人形机器人逐步布局,并与赛力斯合作启动了量产计划。在成本控制、硬件生态建设和市场应用方面,华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将从华为的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和与赛力斯的合作详情入手,深入剖析其战略目标及市场潜力。 01 华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 华为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历程可追溯至2009年,早期集中在无人驾驶视觉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控制领域。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华为逐步扩展至商用机器人和普通机器人领域。 ● 早期研发与技术积累(2009-2016年) 华为在2009年由2012实验室和中央研究院牵头开展工业机器人和控制技术研究,并在无人驾驶的视觉模块开发上积累了重要经验,这些技术成为其后期机器人开发的重要基石。 ● 商用探索与技术沉淀(2017-2020年) 在此期间,华为试水商用机器人,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如用于咨询服务的机器人。同时,中央研究院继续深入研究工业和人力资源方向的机器人技术,这一阶段奠定了技术与市场基础。 ● Demo阶段及多领域布局(2020-2023年) 2020年,华为启动人形机器人Demo项目,迭代出Demo01至Demo03。期间,视觉技术逐步由车BU接手,华为在云计算、鸿蒙系统及盘古大模型方面为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服务。此外,硬件研究也同步推进,标志着其从单一系统研发向软硬件结合转型。 ● 未来规划:从工业走向全场景化 根据规划,华为将在未来通过盘古大模型对生态伙伴进行赋能,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到商业及家用场景的全面覆盖,并计划在2035年完成通用型机器人的生态系统建设。 2024年底,华为与赛力斯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合作项目,计划于2025年实现2000套机器人量产。 尽管合作前景广阔,但技术难题与成本控制依然是关键制约因素。根据项目计划,赛力斯将于2025年4月完成产线部署,6月下线样机,第三季度发布新产品,第四季度量产2000套机器人。 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需要在视觉、运动控制及硬件集成上达到更高标准,而华为过去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相关经验与样本有限,技术开发需逐步探索。 目前评估的2000套机器人成本为40-60万元,而市场目标需将成本压缩至20万元以下。如果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华为机器人可能更多面向工业场景,如汽车制造业中的总装线,而非家庭或商业应用。 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目标市场包括教育、家庭医疗和老人护理等高潜力领域,预计在成功推出首批2000套产品后,可能吸引长安、江淮等企业参与生态合作。 02 华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深层解读 ● 从技术层面看,华为早期在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积累,为其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视觉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的强相关性上,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华为在人形机器人的感知与识别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 同时,鸿蒙系统和盘古大模型的应用,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在软件层面具备竞争力。 ● 在市场方面,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家庭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华为通过对下游市场的精准分析,锁定能源行业、医疗教育、家庭护理等领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为产品打开市场空间。与赛力斯的合作,更是借助双方的优势资源,加速产品的量产与市场推广,以应对市场竞争。 华为选择以生态赋能的形式参与人形机器人业务,而非直接生产机器人,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 一方面,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合作,能够获取大量样本数据,加速机器人的迭代升级,使其更快达到通用型水平。 ◎ 另一方面,在 AI 领域,华为与其他企业在大模型构建上存在差异,华为注重从工业类场景推广到运动部件的精细管理和控制执行,这种模式能够形成更高的客户和社会粘性。 通过生态赋能,华为不仅能够在机器人 “大脑” 等关键领域发挥自身优势,还能避免重资产投资,专注于技术研发与服务,从而获取更多的增值服务费用。 成本控制是华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目前较高的成本与通用机器人成本控制目标的差距,限制了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 ◎ 华为通过与赛力斯合作,探索优化成本的途径,同时考虑将产品先应用于工业领域,以降低风险。这种策略既体现了华为对市场现实的考量,也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与市场定位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 通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积累经验和数据,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和成本结构,为未来进入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小结 华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是其从工业技术向智能生态系统迈进的重要一环,目前存在技术和成本上的挑战,但依托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以及与赛力斯的紧密合作,华为展现出以生态赋能抢占行业高地的雄心,2025年或将成为华为人形机器人从工业走向全场景商业化的元年。
又降价!苹果支棱不起来了?
撰文 | 小不董 编辑 | 李信马 新年在即,许多人准备在回家过年之前换台新手机,而近期频频降价的苹果,无疑成了消费者关注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9月才发布的最新款iPhone16系列也在降价促销之列,淘宝苹果官方旗舰店官方立减800元,还可以领取200元的天猫优惠券,算下来便宜了1000元。 这让人不免诧异,最新款都能捡漏了,苹果是卖不动了吗? 图片来源:淘宝 一、苹果大降价 “你不买,我不买,下月还能降800”,一句戏言成了苹果如今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元旦刚过,苹果中国官网就公布出了“叱咤福利”新年促销活动,涉及到了iPhone、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的多款产品,活动期间最高立省800元人民币,换购新iPhone还享折抵优惠。 活动一出,霎时间冲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 但对于苹果降价的力度,网友们并不买账,纷纷表示“感觉这个降价一点也不香啊”、“就这降价幅度,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比它便宜,有啥用”。 图片来源:微博 此前的双11电商节,当时iPhone 16系列发布仅1个月,就可领取500元优惠券,3个月后再次降价500元促销,可以说很罕见。 除了天猫直降1000元,多个电商平台渠道也采取了降价优惠活动。iPhone 16 Pro 128GB在Apple中国官网的价格为7999元,京东自营旗舰店仅需6999元,而在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中,现价仅需6529元,较官网价格整整减了1470元。 左:官网 中:京东 右:拼多多 一次次的降价,似乎在暗示着消费者们,苹果不够香了。 二、竞争力下滑 2024年对苹果来说并不好过。 年初首个交易日,苹果的股价大跌,1月2日跌幅达到3.58%,市值一夜之间蒸发掉了10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60亿元)。 当时国内也在唱衰苹果,这主要源自两个原因,一是以华为为首的国产品牌竞争日益加大,攻占市场份额,二是苹果产品本身的产品力受到了局限。 据Canalys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vivo以17%的市场份额领跑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一三季度苹果都位居市场份额排名第五;第二季度,苹果落至第六;第四季度,苹果出货1310万台,在其传统旺季险居第一,但由于来自本土厂商的竞争升级出货同比下跌25%。 图片来源:Canalys 2024年第四季度的新机型中,国产旗舰手机在外观设计和系统体验上明显借鉴了苹果的风格。例如,vivo X200系列、OPPO FindX8系列、小米15系列等机型均采用了iPhone式的直角边框设计。此外,针对iPhone的灵动岛功能,vivo推出了原子岛,OPPO则开发了流体云。同时,随着iPhone的Live Photo功能普及,2024年的安卓旗舰手机也普遍支持了这一功能。 图片来源:苹果、OPPO、vivo官网 除此之外,手机品牌也有各自的创新。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分析:“在大众市场中,荣耀、OPPO、vivo等厂商为消费者提供设计语言高端、坚固耐用又可负担的产品鼓励用户换机。在高端市场中,生成式AI、系统自研与重构,例如华为鸿蒙OS及小米澎湃OS、自研芯片、折叠屏形态革新等技术创新持续刺激高端用户的心智吸引他们升级设备。” 而苹果的竞争力就不如从前了。 去年11月,有外媒报道,三名苹果客户于对苹果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继续销售存在杂音问题的AirPods Pro耳机,违反了美国加州消费者保护法并进行虚假广告宣传。这一问题早在2019年10月苹果发布AirPods Pro时,就有用户反映过,但延续至今仍然存在,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此外,部分iPhone 16系列用户在升级iOS 18系统后,反映遇到了手机耗电过快的问题,还有少量旧款iPhone用户也在升级至iOS 18后报告了类似的续航问题,在社交媒体和苹果论坛上充斥着用户的抱怨。 图片来源:微博 一位用户进行了详细对比实验,用相同的使用方式分别测试了iPhone 16 Pro和iPhone 14 Pro的电池续航表现。结果显示,当iPhone 16 Pro的电量降至58%时,iPhone 14 Pro仍有85%的电量。 图片来源:微博 近年来,苹果公司主张在印度推进产品制造,此举确实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滑。 据英国媒体报道,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零部件合格率仅为大约一半,远低于苹果公司所追求的“零缺陷”标准。一些视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苹果手机拆解视频,更是直观展示了印度组装产品存在的多种瑕疵,如主板上的指纹印迹、摄像头内部积尘等。 图片来源:bilibili 三、降价也难捱 自库克掌舵苹果以来,公司股价持续攀升,然而,过度商业化使得苹果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创新和初心。 近年来,苹果的产品越来越常被吐槽跟老款没什么区别,似乎只是为了割韭菜而推出新品, iPhone 16最实质性的变化来自软件更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名为“Apple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能工具,不过国行用户无法体验到这个功能。 与此同时,虽然苹果降价了,但国产手机也纷纷开始了优惠活动。 在淘宝官方旗舰店,华为Pura70Pro、Pura70Pro+等机型直降千元,MateX5折叠屏手机直降2500元,电脑、平板、手表等产品也都有不同程度优惠。相比于苹果,华为近期的降价行为主要集中在旧旗舰系列,自2024年以来华为旗舰机型的供应情况有所改善,有足够的降价空间;也给Mate70系列新机让出空间,拉开价格差,加速去库存。 小米长期在同类旗舰机型中保持着最低价格,给人高性价比的印象,但国内手机市场强敌林立,也不得不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例如新旗舰Redmi K80 Pro,发布不到2个月,售价已经跌至新低。 图片来源:淘宝小米官方旗舰店 早年间的iPhone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因为其独具特色的系统和设计,更在于它在做工、设计、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而现在,它却失去了对极致的追求,也靠降价抢市场了。新的一年来临,希望热爱苹果的消费者们,期待不会再落空。
习近平春节前夕视察慰问部队 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新春祝福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4日到北部战区机关视察慰问,通过视频看望基层官兵,检查部队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   农历小年已过,辽沈大地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来到北部战区机关,在热烈的掌声中,亲切接见北部战区官兵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   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部战区机关视察慰问,通过视频看望基层官兵,检查部队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这是习近平同北部战区官兵代表合影留念。   随后,习近平同全军有关部队进行视频通话。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任务分队、东部战区海军岸舰导弹某团值班分队、中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营、军事航天部队某监测预警站、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汽车运输某团2营、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执勤3大队官兵整齐列队,依次向习主席报告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习近平认真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   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部战区机关视察慰问,通过视频看望基层官兵,检查部队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这是习近平同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任务分队、东部战区海军岸舰导弹某团值班分队、中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营、军事航天部队某监测预警站、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汽车运输某团2营、武警西藏总队日喀则支队执勤3大队官兵进行视频通话(拼版照片)。   习近平强调,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全军部队要加强战备值班,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安宁、祥和的春节。要注意搞好工作统筹,把官兵节日期间的生活安排好。   张又侠等参加活动。
深观察丨大幅加息难解日本经济“内忧外患”
  日本央行24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短期政策利率从0.25%上调至0.5%。这是日本央行时隔半年再次加息,短期政策利率也达到近17年来(2008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一天,日本央行发布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报告,将2024财年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预期涨幅从2.5%上调到2.7%,将2025财年核心CPI预期涨幅从1.9%上调到2.4%。 △共同社报道截图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经济和价格走势符合预期,日本央行将继续加息。   但有分析认为,受通胀持续、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叠加影响,日本当前物价上涨的趋势短期内或难以有效缓解。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出了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一直难见起色。这不仅有日本长期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老龄化、少子化等自身因素,更有日元受美国加息影响加快贬值的原因。   由于日元贬值造成进口原材料及能源等成本上升,日本国内物价显著上涨。   2023年,包括食品、能源等在内的日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同比上涨6.2%,创下了有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涨幅。而2024年物价上涨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根据日本总务省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上个月(2024年12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3.0%至109.6,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新高。至此,日本核心CPI已连续40个月同比上涨。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劳动力价格的普遍上涨给日本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   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东京商工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负债超过千万日元的公司破产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5.1%,达到10006家。这是11年来日本破产企业数量首次超过1万家。 △《日本时报》报道截图   东京商工研究所情报部负责人坂田芳博认为,受多种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持续影响,预计2025年日本企业破产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物价仍将继续上涨,同时人手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的趋势也在继续。因此与2024年相比,企业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最典型的例子是餐饮业,由于日元贬值,食材价格上涨,加上能源费用等成本增加和人手短缺,即使提高时薪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 △坂田芳博(资料图)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指出,现在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贸易和投资都出了问题。   “在(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个人消费出现了负增长,因为物价上涨,民众想买的东西买不了了。企业设备投资也是负增长,再加上出口出现下滑,国际贸易带来的利润也出现减少。” △田代秀敏(资料图)   为提振消费、促进投资,使日本经济彻底摆脱通缩,日本政府出台了多项刺激政策,包括通过编制补充预算扩大财政开支,对价格居高不下的电力、燃气、汽油等提供补贴,直接向低收入家庭发放现金补助,以及通过减税等措施鼓励企业给员工加薪等,但效果均不显著。   “日本应该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合作”   当地时间24日,日本第217届通常国会开幕。   当天,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总额为115.5415万亿日元(约合5.3749万亿元人民币)的2025财年预算案。这是日本政府预算连续三年超过110万亿日元,也创下了日本政府预算案的规模之最。 △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截图   尽管石破茂政府承诺通过增加税收和削减不必要的支出来平衡预算,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日本经济能否承受如此大规模的财政支出仍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国内外政治因素给日本经济前景蒙上的阴影难以消散。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经贸政策可能给全球贸易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或将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日本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四成企业认为美国政府的政策将给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在美日企则有超过七成对此感到担忧。 △《日本时报》报道截图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师田代秀敏表示,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外向型经济体,日本难以通过内部政策调整真正把握自身经济命脉,只能寄希望于稳定、可预知的国际局势和供应链体系。   由此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日本要想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应该加强与“全球南方”以及金砖国家的合作。   “改变暗淡经济前景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和扩展与那些比日本经济增长率更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关系,也就是‘全球南方’和金砖国家。如果日本能够加强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关系,那么日本经济的中长期前景会更加光明。”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