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欧洲面临新一轮天然气危机?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德国8月工业新订单环比减少5.8%。   分析认为,鉴于工业需求仍然疲软、企业情绪持续消极,德国工业在年内出现明显起色的可能性不大。 △德国联邦统计局官网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8月工业新订单锐减受运输设备制造业大宗订单减少的影响明显,但排除这部分订单后的环比减幅仍达到3.4%,问题出在哪儿了?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能源上!   “欧盟永远不能说自己的天然气供应是安全的”   工业生产消耗了德国总能源消费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以化学、金属、玻璃、陶瓷等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又占了工业能源消耗的绝对大头。   据统计,直到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之前的2021年,这些行业大约要消耗德国77%的工业能源,以要素成本计算创造了17%的总增加值,雇佣了约15%的工人。 △德国联邦统计局官网截图   长期以来,天然气都是德国最重要的能源,不仅用于取暖发电,而且还被用作化学工业的原材料。   然而随着西方从2022年3月开始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德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产出随之大幅下降。 △德国联邦统计局官网图表   工业在德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工业订单的减少意味着需求的不振和经济的疲软。   德国主要研究机构近日发布的德国经济秋季联合报告预测,今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0.1%,连续第二年萎缩。 △彭博社报道截图   俄罗斯天然气的断供以及能源转型的艰难,不仅已经显著威胁到了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对整个欧盟经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日,由欧洲央行前行长、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为欧盟编写的《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提到了欧洲经济面临的几大挑战,其中首要的就是俄罗斯廉价能源的“消失”。   报告指出,目前欧盟的天然气零售和批发价格是美国的三至五倍,已经成为阻碍欧盟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截图   而在美国能源企业借机向欧洲大量出售高价液化天然气的同时,有分析指出,就算欧洲愿意吃这个亏,未来的天然气供应也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之前,欧盟45%的进口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虽然在对俄制裁后,欧盟实现了将天然气总需求减少15%并使储气量达到90%的目标,但欧洲审计院(负责审核欧盟预算执行等方面情况的欧盟五大机构之一)的一份最新报告警告称,欧盟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仍不明朗,其天然气供应仍无法防范潜在的未来危机。   原因就在于,欧盟只是将过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转向了对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带来了结构性价格上涨的风险。   报告由此得出结论:欧盟永远不能说自己的天然气供应是安全的。 △德国“清洁能源”新闻网报道截图   “现在谈论欧洲结束对俄依赖还为时过早”   事实上,已经有媒体警告,正是因为美国液化天然气供应的不靠谱,欧洲或将很快迎来新一轮天然气危机。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就提醒说,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北半球已经过去的两个冬天都是暖冬,但今年冬天不大可能如此温和,恐将使欧洲的取暖和发电对天然气的需求骤增。   而同时,对于欧洲等地变得极其重要的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可能很快将面临“第一次真正的考验”——目前作为全球基准的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依然徘徊在每百万英热单位13美元以上的价位,几乎高于除2022年“天然气恐慌”阶段之外的任何时候。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文章截图   更大的问题是,通过制裁等手段阻止欧洲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美国,自己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却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   美国眼下最头疼的是得克萨斯州“黄金通道”液化天然气项目主承包商的破产。加上其他一些规模较小项目的进展不顺,美国原本预计要在2025年前新增的每年2500万至3000万吨液化天然气产能可能会大幅缩水到1500万吨。   文章认为,虽然欧洲短期内不至于“弹尽粮绝”,但其天然气储备将快速消耗。为此,欧洲将不得不与亚洲争夺海运液化天然气,从而推高现货价格。届时,欧洲国家的政府、公共事业公司和消费者将别无选择,只能承担更高的能源成本。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文章截图   英国“特立独行”新闻评论网的文章也认为,尽管有西方舆论称欧洲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经实现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独立,但这很可能只是“下一场风暴前的平静”。   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指出,化石燃料的使用遵循商业周期:在经济扩张时,使用量增加;在经济衰退时,情况正好相反。这意味着,一旦欧洲经济重新开始增长,能源消耗将随之增加,问题是这些能源将从哪里来。 △英国“特立独行”新闻评论网报道截图   文章称,完全放弃俄罗斯天然气将在多方面给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新的负担。事实上,欧洲公众和越来越多的欧洲政客都反对能源独立于俄罗斯。考虑到目前的政治趋势,现在谈论欧洲结束对俄依赖还为时过早。   “这可能是一个暂停,一旦能源需求再次回升,使用俄欧之间现有输气管道的诱惑将难以抗拒。” △英国“特立独行”新闻评论网报道截图
上任8天解散众议院 分析称日本首相石破茂言行不一导致支持率低迷
  日本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于10月1日担任日本首相,此后在短时间内就决定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此举旨在强化自民党党内势力、同时打在野党一个措手不及。    日本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 白鸟浩:使用这个手段,通过自民党内是否支持其选举,也就是通过众议院选举的胜负,石破茂能在自民党内增加向心力。而且这么快解散众议院,在野党可能很难在对抗执政党方面形成团结力量。   黑金丑闻应对和短时间解散众院行为引争议   日本各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石破内阁组阁后的支持率大多没有突破60%,与此前历届内阁相比处于低位。白鸟浩认为,石破茂现在与参选自民党总裁时,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这也是内阁支持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日本法政大学政治学教授 白鸟浩: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时他(石破茂)说,如果当上总裁以及首相之后,解散众议院是要给民众留下思考时间的,也就是说要召开预算委员会,与在野党进行论战,让大家看到这届内阁要做什么事情,之后再解散。然而现在石破茂上台9天之后,其中还有周末,仅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解散众议院,让大家产生了疑问。因此就有对其“言行不一”的评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这样的批评意见也是存在的,这也是内阁支持率处在低位的原因之一。
总台记者观察丨朝鲜切断与韩国铁路及公路连接 朝韩关系再陷低谷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当地时间9日发表声明称,朝方将从9日起,也就从今天起完全切断与韩国连接的公路和铁路,并进行防御设施要塞化加固工程。朝鲜方面此举是在释放什么信号?朝鲜半岛的力量平衡又会如何发生变化?   朝鲜宣布切断朝韩间公路铁路连接    总台记者 唐鑫: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10月9日发表声明,宣布将从当天起完全切断与韩国连接的铁路与公路,并进行防御设施要塞化加固工程。   韩军强硬回应 若朝鲜挑衅将压倒性打击   总台记者 唐鑫:9日下午,针对朝鲜当天宣布切断一切朝韩间公路及铁路连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此次朝方宣称的切断与封锁等措施只会招致更加严酷的孤立。从这个回应的措辞来看,韩方的语气非常强硬。联合参谋部还警告说,韩国军方不会对朝鲜的行为坐视不管,如果朝鲜发动挑衅,韩国军方将采取压倒性的措施来进行回应。   韩美军演升级 朝鲜发射导弹 半岛紧张加剧   总台记者 唐鑫:朝鲜所宣布的切断朝韩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并非突然间作出的决定,最近几年的时间朝韩关系持续的紧张,而朝韩双方也都各自采取了一些动作,导致紧张和对峙出现了持续升级的景象。比如韩国尹锡悦政府和美国拜登政府自从一开始执政就采取了针对朝鲜的强硬路线,韩美军演大幅度升级,韩国军方频频拿出韩美同盟先进战略武器来警告朝鲜,甚至还威胁可能会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式的核打击。另外一边,朝鲜也在强硬的回应,不断地试射导弹,甚至有消息称朝鲜可能随时会进行新的核试验。   总台记者 唐鑫:在朝韩边境地区,韩国军方近期多次观察到朝鲜在非军事区内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埋设地雷、进行军事设施的修复等等。朝鲜方面表示,出于对韩国市民团体持续向朝鲜放飞带有政治宣传物的这个气球一事做出回应,朝鲜也是多次向韩国放飞携带有废纸等垃圾的气球。   朝韩关系陷2018年后新一轮紧张对峙   总台记者 唐鑫:2018年在朝韩双方达成了相关的军事协议之后,朝韩之间剑拔弩张的态势有所收敛。当时朝韩双方都拆除了前线的哨所,双方在共同警备区内一度不带枪械的事情。但是几年之后,短暂的气氛缓和就成了往事,朝韩间的军事紧张再度升级和加剧。目前朝韩关系的情况陷入到了2018年以后新一轮的低谷。
涉嫌垄断 美司法部将“拆分谷歌”?
  多家美国媒体8日报道,美国司法部已告知受理美国谷歌公司垄断案的法官,司法部正考虑建议谷歌出售部分业务,以削弱谷歌在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   彭博社报道,美国司法部官员近期在一份法庭文件中向联邦地区法官阿米特·梅塔提出上述建议,还建议应强制谷歌公开其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产品的底层数据。   美国司法部2020年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于2023年9月正式起诉。今年8月,梅塔裁定,谷歌采取非法手段获得互联网搜索和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梅塔已安排明年春天开启第二阶段审理,以确定阻止谷歌垄断的法律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8月底前作出裁决。 △美国司法部   彭博社披露,谷歌控制美国互联网搜索市场大约90%份额。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8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谷歌搜索等业务为其母公司字母表贡献57%的营收。   彭博社先前推断,为达成和解,谷歌可能不得不出售旗下安卓操作系统和Chrome浏览器业务。还有一种可能的方案是,谷歌停止向设备制造商付钱以维系其搜索引擎的垄断地位。谷歌一直向苹果手机等销量较高电子产品的生产商支付数十亿美元,换取后者将谷歌浏览器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   谷歌法规事务部副总裁莉-安妮·马尔霍兰回应称,司法部的建议“激进”,其所提要求已远超本案涉及的具体法律事项,“政府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越权行事可能对美国的创新和消费者产生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   谷歌先前已表态将就梅塔的裁决进行上诉,但需等到这名法官敲定最终解决方案后才会付诸行动。康奈尔大学法学教授乔治·海告诉美国广播公司,这场官司可能会耗时5年。
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大型融媒体活动启动
  10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越山海 格桑花开——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大型融媒体活动在京启动。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等嘉宾共同启动融媒体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彭健明、周振红出席。   彭健明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推出一系列精品节目,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西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扎实推动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今天启动的“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大型融媒体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走进西藏,宣传西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宣传报道全过程,讲好新时代团结、富裕、文明、生态的西藏故事。总台将深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发挥总台强大媒体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在宣传报道、节目制播、人才帮扶等方面与西藏同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   汪海洲在致辞中表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文化建设作为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大型融媒体活动将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发展进步与成就,全面展示西藏与全国人民一道迈上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场景。相信此次活动一定会成为一次文化深度体验之旅、发展成就展示之旅、创新交流合作之旅。通过总台与西藏媒体的合作联动,搭建起宣传西藏、推介西藏、展示西藏的新载体新平台;通过行进式、全景式的多媒体宣传报道,使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多角度、深层次讲述西藏发展变化的故事,使全世界更加真实地看到一个社会主义新西藏。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   “跨越山海 格桑花开——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大型融媒体活动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西藏总站、北京总站、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西藏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推出,将邀请一批与西藏有不解情缘的嘉宾组成报道车队,从10月11日开始,通过14天的直播和系列视频,行进式为网友解锁西藏旅游新路线,充分展示西藏的自然风光之美、历史人文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包容开放之美,进一步提升西藏旅游热度,为推动西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开辟新空间、打造新平台。首场活动“世界之巅”珠峰诗歌音乐会将于10月11日在珠峰脚下巴松村举行,用音乐和诗歌向世界展示美不胜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节目题名 △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张国立,阮咸演奏家冯满天,柬埔寨王国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演员王洛勇现场推介节目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文旅局副局长欧珠旺姆、昌都市文旅局副局长巴桑拉姆、阿里地区文旅局副局长罗布占堆现场推介西藏特色旅游   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布达拉宫》和七集系列纪录片《共同家园》同日开机。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已成为国内外了解西藏文化的窗口,纪录片《布达拉宫》共七集,全新展现这一世界海拔最高、保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讲述1300多年的光阴故事,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的发展进程。纪录片《共同家园》从西藏的传说故事、西藏历史和藏传佛教的发展以及藏式服饰、饮食、建筑等切入,以汉藏等民族在雪域高原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诠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郑堆、中宣部人权事务局一级巡视员朱宏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主任梁建增、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副主任刘聪共同为《布达拉宫》开机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西藏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张晓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红,西藏广播电视台编委、《共同家园》总制片人向伟,总台援藏干部、西藏卫视总监、西藏广播影视制作中心主任吴晓斌共同为节目开机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实施30年来,北京市共选派1280余名援藏干部前往雪域高原,支援西藏建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选派10批共14名援藏干部人才奔赴西藏,在重大报道、人才帮扶、技术设备援助、扶贫助农、产业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西藏加快发展。 △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拉萨市住建局副局长赵志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孟湛东,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现场分享援藏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拉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明哲,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培出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摄影:朱岩 肖宇坤)
“南宁建造”持续跨越 一桥一景创“世界之最”
  原标题:“南宁建造”持续跨越 一桥一景创“世界之最”   邕江桥梁“生长史”折射两岸居民生活巨变,彰显城市发展速度与活力        邕江大桥被称为“邕江一桥”,它的建成结束了南宁人过江靠舟楫和渡轮的历史。        南宁大桥是世界首座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它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的诸多“第一”,成为南宁的标志性建筑。   良庆大桥是目前南宁市最大跨度双索面悬索桥。        葫芦鼎大桥的通车使南宁市快速环道闭合成圈。        青山大桥被誉为“邕江最美跨江桥”,主桥桥塔造型由壮族头巾演化而来,展现了生动的民族气息。   1964年,邕江大桥建成,南宁人结束了过江靠舟楫和渡轮的历史;2007年,葫芦鼎大桥通车,41公里的南宁快环由“C”变“O”;2009年,世界首座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南宁大桥正式建成通车;2017年,青山大桥开放交通,为南宁跨江桥中最高、主跨最长的双塔斜拉桥……邕江江面上,一座座跨江大桥如巨龙腾空,横跨两岸。它们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映照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近日,58岁的南宁市民何华向记者讲述了他见证的邕江桥梁“生长史”。   邕江大桥建成告别摆渡过江   上世纪70年代末,何华居住在南宁剧场附近。那时,十几岁的他正是爱玩的年纪,每逢周末他都会约上好友,骑单车过邕江大桥去中山路一带玩耍。“当时连接桥南的道路还不是星光大道,而是叫体育馆路。”何华回忆道,自他记事起,邕江一桥就是江南一带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当时去江北就只有这一座大桥。我听父辈说,在这座桥建成之前,从江南到江北不过1公里的路程,还得坐船摆渡。”   邕江大桥,是广西最早建成的跨越珠江水系大江河的公路桥梁,又被南宁人称为“邕江一桥”。该桥于1964年竣工通车,邕江两岸连成一线,从此,南宁人结束了过江靠舟楫和渡轮的历史。   到上世纪80年代,一枝独秀的“一桥”逐渐难以承载城市的快速扩张,于是南宁市相继开工建设“二桥”“三桥”。1988年,邕江上第二座跨江大桥——中兴大桥建成通车,将北岸的中尧路、明秀西路、衡阳西路居住区与南岸的五一中路、五一西路一带的居住区和工厂单位连接,使外环线的西环线形成一个整体。   随着南宁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江南和江北两岸民众交通往来的需要,南接白沙大道、北接教育路和双拥路的“三桥”——白沙大桥于1992年动工建设,1995年建成通车。   白沙大桥全长2604米,主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扇形双索面独塔斜拉桥,整体造型如同一条巨龙卧在邕江之上。这也是何华第一次见识到有斜拉索的大桥。“白沙大桥通车时,很多南宁人去现场观看。我当时隔着老远就看到它高耸的主塔,第一感觉就是好壮观!”他说。   大桥建设提速连通市内环线   从“一桥”走到“二桥”,南宁用了24年;从“二桥”到“三桥”,间隔了7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宁跨江大桥建设开始提速。   “随着大桥越来越多,用数字排序也不方便了,大家开始直接称呼桥梁的名字。”何华说,那时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往返邕江两岸,说起每一座邕江的桥梁都如数家珍,“蒲庙大桥原名叫邕宁邕江大桥,我记得是在1996年建成。我对它印象比较深,因为桥型和颜色看起来像一道彩虹,所以大家都喜欢叫它‘彩虹桥’。这座桥,当时也是南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何华说,1997年竣工的清川大桥,双向六车道,在上面行车既宽敞又通畅。据说桥面宽度当时在同类型桥梁中为全国最宽。这座桥位于南宁市区西部邕江上游,南接沙井大道和五一西路,北接西乡塘大道(后改名大学路),是跨越邕江的另一座特大城市桥梁。   对何华影响最大的,则是2007年建成通车的葫芦鼎大桥。那时,他已搬到柳沙半岛一小区居住了2年,过江需绕行白沙大桥。葫芦鼎大桥通车后,西接白沙大道,东连竹溪大道,补上南宁市快速环道的最后一道“缺口”,快环自此由“C”变成“O”,市民过江有了更便捷的选择。   2008年,南宁有两座跨江大桥同时通车——北大桥和桃源桥,它们成为邕江大桥的“左右手”,替邕江大桥分流交通压力,让南宁市内环线实现全线连通。   跨江交通升级由“线”变“面”   到了21世纪,南宁进入跨江桥梁建设新时期,南宁大桥、英华大桥、凌铁大桥、五象大桥、罗文大桥等一座又一座极具特色的标志性桥梁先后建成,增加了两岸跨江大桥的密度,跨江交通由“线”发展成“面”,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逐渐呈现在南宁市民面前。   2009年建成通车的南宁大桥,为世界首座大跨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蝴蝶,是邕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宁大桥创造了中国桥梁史上的诸多“第一”,成为南宁的标志性建筑。大桥北接青山路,南接五象新区的平乐大道,建成通车后极大缩短了南宁市区和五象新区的距离。   2013年,连通教育路与福建路的凌铁大桥通车。“以前我们从江南过教育路这边要绕行桃源大桥或者邕江大桥,高峰期还是很拥堵的,凌铁大桥通车后就方便多了。”何华说。   2014年通车的英华大桥,连接柳沙片区与江南大沙田。桥型采用单主缆悬索桥,桥塔富有古典韵味,设计灵感来自广西浦北出土的汉代文物羊角钮编钟,既有古典韵味,又有现代美感,展示了广西丰富的文化底蕴。   “同一年,五象大桥也通车了,进一步缓解了南宁大桥的交通压力。”何华说,五象大桥一端是五象大道,另一端接英华路,从柳沙片区去五象新区又多了一条便捷交通要道。值得一提的是,五象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斜拉桥,是南宁市首座钢箱梁桥面的大桥。   展示技术革新彰显城市活力   桥,连接两岸,也见证城市发展。曾经不可逾越的天堑,随着一座又一座大桥的架设变成了通途。   2016年建成的良庆大桥,以其神似美国金门大桥的外形,被网友评为南宁宝藏打卡地之一。良庆大桥的主塔和悬索造型与众不同,它是目前南宁市最大跨度双索面悬索桥,大桥的两座主塔,由两条主缆悬索连接起来。红色的大桥在碧绿的江水和青葱的远山映衬下,宛如一条巨龙在邕江之上划出的一道优美弧线。“通车以后,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画画。”何华说,每次来都能看到摄影爱好者在此拍照。   2017年,南宁跨江桥中最高、主跨最长的双塔斜拉桥——青山大桥建成通车,它被誉为“邕江最美跨江桥”。桥梁的设计极具壮族风情,桥型为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主塔高度为137米,主跨度达到430米。主桥桥塔采用“壮乡风情塔”创意,桥塔造型由壮族头巾演化而来,展现了生动的民族气息。现在,青山大桥下的沿江区域,植被郁郁葱葱,白鹭翩跹起舞,绿道蜿蜒向前,而沿江两岸公园、绿地也成了何华等南宁市民休闲露营的好去处。   此外,邕江上还有三岸大桥、龙岗大桥、罗文大桥、六律大桥、六景大桥等多座桥梁,这些桥梁不仅是南宁交通的重要枢纽,更是南宁城市风景线的一部分,在展示现代跨江桥梁技术的革新与突破的同时,也彰显了南宁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活力。   如今,登上横跨邕江的大桥,观赏江景成了许多市民、游客的打卡行程。看着美丽的邕江画轴,人们无不赞叹南宁的发展,也更期待南宁的下一次蝶变。(南宁晚报 记者 韩沛/文 宋延康/图)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热潮涌动
  经济日报北京10月8日讯(记者张雪)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假期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群众出游意愿高涨,文旅消费热潮涌动。   国庆假期,参观红色主题展览、游览红色景区、探寻红色遗迹成为广大游客庆祝共和国华诞的热门方式。在四川,邓小平故里旅游区举办“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历史陈列展”主题展览,单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朱德故里、陈毅故里、泸定桥等红色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均创新高。在陕西,延安市区的“延安1938”景区装扮一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文化展演,让游客感受浓厚的国庆节日氛围。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日均订单量同比增长70%。   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国潮非遗出彩出圈。国庆假期,文博场馆持续火爆,多地开展延时服务,推出夜游项目。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488万人次。在同程旅行平台,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热度最高的博物馆;在途牛旅游网,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热度最高。多地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推出川剧变脸、秦腔、皮影戏等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全国举办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近3900场,逛非遗集市、看非遗演出、品非遗味道成为年轻人假期新选择。   “跟着演出去旅行”有力激发消费新动能。据测算,国庆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4.43万场次,同比增长14.5%;票房收入22.09亿元,同比增长25.9%;观众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其中,北京在国庆假期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67台、2071场,票房收入约8752万元,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14%、40%。商圈街区节日氛围浓厚,成为消费新亮点。国庆假期,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   从目的地看,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深圳、武汉等一线城市仍是游客热门选择,受益于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奔县游”同样备受年轻群体欢迎。在携程平台,县域旅游日均订单同比增长40%,增速较高的前10个县域目的地为临汾隰县、运城芮城、银川贺兰、延安宜川、商洛商南、朔州应县、牡丹江宁安、毕节织金、德州齐河、韶关仁化,同比增速均超4倍;在途家平台,县域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五成,覆盖1393个县。同时,小城居民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更多三线及以下市县居民开启了第一次飞行和出国旅行。在去哪儿平台,国庆假期,600余个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居民首次乘坐飞机,首次购买机票量同比增逾五成;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倍。   受签证、支付、通讯、航线等便利化政策影响,入出境客流在国庆假期持续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客流大数据监测显示,国庆假期入出境游客人数合计518万人次。在携程平台,入境游日均人次增长近80%,超50%的外国游客在中国停留超过7天,来自意大利、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入境游游客日均订单同比增长超3倍。国庆假期也让出境游迎来高峰,在飞猪平台,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四小时飞行圈”内的目的地广受游客欢迎,尼日利亚、赞比亚、智利、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地的旅游预订人次增长较为迅速。
活力假日 “多彩西安”
国庆假期,华清宫景区以“盛世华章 国韵华清”为主题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国庆假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通讯员 张天柱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摄 10月2日,演员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表演。新华社发   这个国庆假期,你邂逅了怎样的“西安”?   是享受大唐风韵曼妙时光,感受秋日吐蕊的芬芳,沉浸式体验直抵人心的精品演艺,还是定格孩子的“考古”研学记忆……国庆假期,西安推出550余场文旅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1418场次,不断拓展文旅新空间,开辟消费新场景,让好玩、好看、文化范儿、有特色,成为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的高频热词。一条条好评,一句句“不虚此行”,不断演绎西安故事、传播西安精彩、镌刻西安印记。   数据显示,西安位列“国庆假日热门目的地”第二、“高铁游热门目的地”第五、“入境游热门目的地”第八,整个假期共接待游客1754.60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6.23%,游客总花费172.3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8.03%。   活动精彩纷呈   让游客体验文化与视觉的美学盛宴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10月1日,一场“国旗下的红歌快闪”活动在华清宫景区激情上演。在昂扬的音乐声中,先模人物、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志愿者、教师学生、外卖小哥等各行各业的代表手中挥舞着国旗,用饱含深情的动人歌声,唱出心中最美赞歌。   “我与新中国同一天生日,感到非常骄傲,我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也是我与我的祖国间无形的纽带。”来自湖北的游客章清激动地说。   作为唐宫国潮体验地,华清宫景区开展了主题为“盛世华章 国韵华清”的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以“唐朝文化+旅游场景”为核心,华服走秀、秦腔戏曲、非遗变脸、唐风舞蹈、李白遇见高力士、盛唐名人“房谋杜断”、上官婉儿对诗以及背诵《长恨歌》免门票等30余个项目,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盛唐文化的多彩魅力。   在西安诗经里景区,“诗经里的中国”诗经文化活动月开启,原创剧目与古风演艺持续上演,百戏争艳、“武”动乾坤,西游奇遇、飞花有令、变脸喷火,光影水幕……精彩活动不断,为游客呈上艺术的盛宴。   在曲江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遗址公园等景区,与诗仙互动对诗的《华灯太白》、婀娜多姿的不倒翁小姐姐盛唐迎宾、寻梦大唐、茶神记、五方狮子及园区“寻梦大唐”巡游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让游客在文化与视觉的美学盛宴中流连忘返。   据了解,国庆假日期间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1.33万个,同比增长31%。全市3A级以上景区累计接待102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3%,门票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27.27%。   文旅产品多样化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国庆假期,西安博物院推出的“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采用了考古模型、数字交互、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让遗址场景更生动地呈现,不仅展示了考古工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就以及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取得的成果,为国庆假期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增进了观众对西安考古人的了解。   与此同时,非遗民俗也“拉满”了游客体验感。2024西安市“非遗·秦岭”文化主题活动,推出20余项非遗项目大集和展演,发布6条非遗特色线路,“可看、可玩、可品尝、可体验”的非遗项目让市民游客畅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9月28日至10月13日,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同时在陕西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西安浐灞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4个展馆展出,通过对时代风貌的描绘和对社会新貌的捕捉,反映出陕西美术工作者“脚踏坚实大地,植根生活沃土”的自觉担当。   文博景区备受青睐,西安市各博物馆策划推出80余项主题展览和文博体验活动,接待游客211.2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95%。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等景区假日接待连续达到最大承载量。   同时,我市持续加大西咸新区、浐灞国际港等非热点片区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引流分流作用。西咸新区持续走热,茯茶镇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6.35%,乐华城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27.87%,丝路欢乐世界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3%;浐灞国际港片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6.72%。   另外,为了应对大客流,许多景区采取分时预约、延长开馆时间、增设停车位等措施,虽持续高位运营,但秩序井然。   带动效应凸显   19台精品旅游演艺演出1104场次   因为一场演出,爱上一座城。今年国庆假期,北京游客刘轩在西安一连看了4台演出,让他体会到“演艺之城”的魅力。“我忘不了秦俑在舞台上‘复活’的那一刻,我也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动,更忘不了丝绸之路的奇幻瑰丽,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西安文化的厚重与深邃。”刘轩说,西安的精品演艺如同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个细节都让他震撼。   从周礼诗韵到泱泱大秦,再至强汉盛唐,西安的19台旅游演艺涵盖了13朝古都的历史,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拉动西安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舞台上面能划船,观众头顶会下雨,三千吨黄河水从天而降,数百立方米黄沙扑面而来……今年国庆假期,《西安千古情》10月3日至4日连续两天日演出17场,不仅创下演出纪录,还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打破舞台与观众区域的界限,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西安史诗巨变。   国庆前夕刚刚上演的超大型秦文化主题演艺《赳赳大秦》,在国庆期间一连演出13场,创新演绎中国秦文化传奇故事,完整自信地表达出秦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地域性格,成为了解大秦帝国的历史窗口。   据了解,国庆期间19台精品旅游演艺共演出1104场次,同比增长135%。《长恨歌》《长安十二时辰》《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复活的军团》连续多日满负荷运营,《唐朝诡事录·西行》等XR沉浸剧场深受“00后”等年轻观众欢迎,旅游演艺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此外,火爆的旅游演艺市场还带动了唐装汉服和妆造、文创产品、餐饮住宿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丰富景区景点业态、延长文娱演艺产业链的重要抓手。   弘扬文明新风尚   用暖心服务托起游客的“诗和远方”   “到了西安就跟到自己家一样。”国庆节期间,两位青岛游客在大雁塔被志愿者“硬塞”肉夹馍的视频走红网络,网友们点赞的同时,也为西安善举微光所感动。   自发给游客送肉夹馍的爱心市民志愿者叫蔡淑蓉,今年55岁,是西安慈善红枣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10月1日当天,考虑到大雁塔北广场附近吃早餐不方便,蔡淑蓉和志愿者们准备了200个馍和20瓶辣牛肉酱,给全国各地游客免费发放肉夹馍, 当天除了两位青岛游客,还有来自内蒙古、天津、甘肃等地的游客也吃到了爱心早餐。   节日期间,西安随处可见车让人、让景于客以及志愿者服务,不断弘扬的文明新风尚,让西安城市文明铺就鲜明的文化底色。   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门城墙、北院门钟鼓楼等热点片区,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安保力量、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重点区域安全平稳、秩序井然;西安各大景区则通过网上预约、加强疏导,用周到的服务确保游客获得舒适的游玩体验,通过好状态、好服务,用暖心、贴心和用心的服务,托举起广大游客的“诗和远方”。   从早到晚,在拥挤的人流和车流中,来自西安一线交警、城管、消防员、讲解员等身影总是“逆流而上”。遇到外地游客求助咨询,他们总是尽最大耐心答疑解惑;遇到游客生病等突发状况,他们会开辟绿色通道将其送到医院;他们每天要走3万多步,只为带给市民游客平安祥和的节日环境。据了解,在大唐不夜城、北院门钟鼓楼等热点景区的青年志愿者有3000余人,及时为游客提供“就在身边”的服务;曲江新区、雁塔区则引导企业开展汉服寄递服务;莲湖区携手顺丰、中国邮政等企业,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纳入汉服租赁退还服务点,实现1小时内全城配送,受到游客好评……节日期间,全市旅游市场环境安全有序,游客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国庆假期河南接待游客超7991万人次 旅游收入近566亿元
  云台山景区。河南省文旅厅供图   人民网郑州10月8日电(记者肖懿木)10月8日,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国庆假期,河南丰富产品供给,加大营销力度,文旅市场繁荣有序,文旅经济势头强劲。7天假期,全省接待游客7991.6万人次,旅游收入565.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5.1%,旅游收入增长15.5%。全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3万场,线上线下观看和参与823.9万人次。   数据显示,游客接待量前五位的景区分别为:万岁山59.67万人次,清明上河园55.33万人次,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50.05万人次,云台山45.06万人次,龙门石窟42.81万人次。   共庆华诞,红色文旅唱主角。国庆假期的中原大地,到处洋溢着爱国主旋律和正能量,全省各个文化场馆、旅游景区在假期期间开展各类国庆主题活动。据统计,全省各红色景点(场馆)共接待游客203.75万人次。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省各地围绕爱国强国、奋斗奋进主题,组织“黄河之声国庆音乐会”“濮天同庆国庆音乐会”等文艺演出200多场,举办群众大合唱、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160多场。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白天演出。河南省文旅厅供图   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一批批红色研学团队前来瞻仰学习;新县各个红色旅游景点人流如织,游客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首府旧址景区、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地,重走红色线路,接受传统教育;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缅怀先烈、滋养精神。   国庆假期,各地游客走进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实地探寻华夏文明,现场感受中原文化,全省公共文化场馆进馆游客达381.8万人次。   河南博物院《文物里的祝福》专题展通过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从历史、文化、技术等层面思索历史、珍惜现在、畅想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全球首批甲骨数字回归”专题展等,吸引了近15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郑州博物馆“王之重器赫赫其华——馆藏商代青铜方鼎展”,通过展示和互动让游客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与博大。开封博物馆开展“宋朝升学记”闯关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宋代文化的魅力。安阳殷墟博物馆单日接待游客29116人次,单日文创收入37万元,7天假期接待游客18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河南博物院、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先后发布预约已满公告。   尽享山水,县域旅游受青睐。国庆假期,乡村成为广大游客探寻山水之趣、享受田园之乐的好去处,不少游客来到大别山、太行山、伏牛山和黄河两岸,一览秋日胜景。   嵩山、王屋山、白云山、尧山、鸡公山等一些久负盛名的山水景区,仍为全省主要旅游目的地,少林寺、老君山等传统景区甚至发布限流公告。修武县云台山举行登山赏红叶、太极拳交流等主题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登封市少林寺景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新增白天演出,让游客不虚此行、不留遗憾。   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宋·皇家乐园。河南省文旅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假期,到荥阳摘石榴、新郑打枣、宁陵摘梨、确山打板栗、灵宝下苹果,体验采摘乐趣,感受收获喜悦,成为游客的又一选择。富有特色和高性价比的精品民宿深受游客青睐,登封禅心居、新密伏羲山、栾川重渡沟、卢氏山水隐庐等民宿群迎来大量游客。   假期期间,河南文旅拿出满满诚意和大大优惠。鹤壁、周口、平顶山等各地景区纷纷推出减免门票措施,新乡市宝泉景区对山东、江苏、安徽三省游客推出免门票及交通车费用活动,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宋·皇家乐园所有项目对游客免费开放。   为更好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河南各地强谋划、巧设计,提供便捷服务。全省文旅部门积极破解假期文化场馆预约难、旅游景区停车难等问题,观众和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安阳市“畅行安阳”“美味安阳”“文创安阳”等专班全力做好假期服务保障工作。洛阳市中心城区239个路段提供27471个路内停车泊位、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28个停车场1453个免费泊位。濮阳市开展“公交免费坐,车辆免费停”活动,解决了假日期间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会堂主体完工
十月八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学会堂建设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10月8日,记者从西部(重庆)科学城获悉,市级重点项目科学会堂建设再次刷新“进度条”——项目主体全部完工,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据介绍,科学会堂项目位于科学城高新区的科学大道与高新大道交叉处,总建筑面积约34.6万平方米,包括会议会展及科技服务中心两部分。   走进科学会堂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这个外形方正、全钢结构“庞然大物”令人十分震撼。目前,项目会议会展部分已成形,旁边不远处的科技服务中心挂上了酒店的标识,有工作人员正在装设标识上方的展示灯。   “科学会堂项目主体结构采用多层叠合钢结构设计,钢结构体量约6万吨,充分发挥钢结构延性好、质量轻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高新开发集团下属城市建设集团现场代表曹伟说,目前,科学会堂项目所有建筑的主体全部完工,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   据悉,科学会堂以“打造高新区核心、创建重庆城市新地标”为设计导向,建成后将成为重庆最具辨识度的地标建筑之一,将诞生两个面积12800平方米的可自由分割的大型展厅,以及重庆最大的面积6300平方米的无柱多功能厅和面积5800平方米的无柱宴会厅。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体验、科技展览、学术交流、创新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国际会议、科技文化论坛的举办地。”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个全新打造的多功能城市会展综合体,科学会堂不仅将成为重庆科技创新赋能策源地和产业凝聚交流展示地,还将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川渝两地产业落地、协同创新赋能。(记者 张亦筑)
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绽放大洋彼岸
  原标题:釉下五彩绽放大洋彼岸 醴陵瓷艺术三人精品展亮相纽约知名画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8日讯(记者 廖慧文 通讯员 于晓洁 刘磊)10月7日,在纽约曼哈顿上西区知名画廊STADM Gallery举办的为期近一个月的“博&新:醴陵瓷艺术三人精品展”展览闭幕。在展览期间,来自湖南省醴陵市的陶瓷艺术家徐建章、叶继鹏、廖欣海带来了21件全新力作。   策展人阴懿萍表示,众多藏家及当地艺术家慕名而来,对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多样性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嘉宾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瓷器作为绘画般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我深受触动。”   阴懿萍介绍,此次展览邀请的三位杰出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技法,将传统的陶瓷工艺与现代的艺术表现相结合,展现出当代陶瓷艺术形式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三位艺术家不论从创作年代还是创作内容,涵括代表了醴陵陶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来自三个年代,但他们都将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的优秀技艺传承至今,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的表达形式,达到跨时代的艺术对话。这种艺术对话不分语言、国界、媒介,每一抹色彩、每一个笔触,都让各地文艺爱好者在观赏醴陵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获得满满感动。   联合策展人朱醴表示:“曾经有人说,中国传统艺术在走向全球视野的时候,似乎存在一些阻碍。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最初扬名,就是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醴陵釉下五彩瓷艺术的美是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文化的边界。”   她认为,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国最“当代”的陶瓷种类,它由1380℃高温淬炼而成,五彩斑斓永不褪色,它独特的勾线分水技艺被誉为“陶瓷魔法”,其本身具备的“创新”基因和表现优势,使得醴陵釉下五彩瓷有冲破“手工艺术”桎梏、成就全新艺术天地的可能性。而中、外专业艺术经纪人联动,力争以更专业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能推动中华优势文化、优秀艺术“出海”。   本次展览是继2022年秋季纽约切尔西区“Crossing Art”画廊举办的“釉色倾瓷:釉下五彩当代艺术瓷联合展”、2023年秋季英国伦敦西区V Club举办的“高烧:徐建章和叶继鹏陶瓷绘画双人展”及“万物静默如谜:廖欣海陶瓷绘画新展”之后,醴陵釉下五彩瓷当代艺术的又一全新国际大展。
陆海联动绘就开放新蓝图
  日前,一趟满载集装箱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何家海/摄   运输货物品名,从最初50多种到目前1100余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基本实现中国西部地区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海铁联运“一口价”线路183条……   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正式将建设这条南向出海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5年过去,广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仅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更为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注入强劲动力。   集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   5年后的今天,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一条物流大通道日益成为一条国际经济走廊。   1 构建“全”交通 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提速改造完成后,中越国际铁路大通道列车运行时速提高到90公里。   “在这之前我们出口聚氯乙烯到越南是走海运,现在搭乘中越班列能节省3—5天时间。”中外运广西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世强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至今,通道物流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形成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班车、航空货运等多种物流组织模式。   今年9月14日,中越跨境班列运量突破1万标箱,创历史新高。今年1—8月,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累计发运35.9万标箱(折合7171列)、同比增长17.4%,海铁联运班列基本实现中国西部地区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南宁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完成7.1万吨、同比增长3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继续提速升级。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进入全线建设高峰期,标志性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加快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南宁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加速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南宁。   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立体高效联通网络加快形成。   在中越互联互通方面,已建成湘桂铁路、防东高铁2条通往中越口岸的铁路,开通南宁至崇左铁路,加快建设崇左至凭祥铁路;规划建设的13条高速公路已建成7条,在建6条高速公路预计年内将建成通车2条。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农正定介绍,在东中西陆路交通大通道方面,铁路运输通道更加顺畅,东线、中线通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电气化,中线通路中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贵南高铁于去年通车运营,西线通路的黄桶至百色铁路正在加快建设。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以G72泉南高速、G75兰海高速、G80广昆高速为主的东中西线高速公路广西段已全线贯通,正结合各路段交通需求和服务能力情况有序推进扩能改造。   2 做好“港”文章 国际门户港功能持续升级   6月20日,北海港口岸铁山港区石头埠作业区2号泊位通过验收。   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喜笑颜开,他算了笔账:目前公司每年需进口煤约100万吨,泊位开放后货船可直接靠泊,预计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5000万元。   北部湾港基础设施变化日新月异,正是广西做好“港”文章、激发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   从高处眺望,钦州港岸桥林立,船舶穿梭。目前,钦州港建成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4个10万吨至20万吨级泊位,30万吨级油码头建成运营。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动下,钦州港“茁壮成长”。   钦州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每天大量抵达这里的货物“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北部湾港海铁联运一体化运营,通过实施“小切口”改革,建立合署办公机制,拆除钦州港铁路中心站和自动化码头的物理隔离,打通铁路与港口间的数据壁垒,全面实现“作业区域、海关监管、业务营销、信息系统、生产组织”等五个一体化,海铁联运物流运输跑出“加速度”。   今年1—8月,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办理量达48.6万标箱、同比增长40.4%,中心站日均装卸量从1370标箱增至2238标箱,装卸作业效率极大提升。   随着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北部湾港综合吞吐能力超3.5亿吨,海铁联运班列“一口价”线路达183条,集装箱航线达76条,实现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9年的382万标箱增长至2023年的802万标箱,年均增长20.4%。   “我们还争取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投资投向,今年以来,我区6个通道重点项目累计获得资金88.7亿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陆赞介绍。   抢抓北部湾港总体规划获批的重要机遇,我区提前谋划一批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航道等项目建设,推动平陆运河与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构建江铁海多式联运体系。   3 积蓄“融”动能 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走进位于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的火热与海港进出口的繁忙交相辉映。   “我们打通了国际棕榈油产业链,现在货物经钦州港进入中国,能节省约两天的海运时间,这对我们快速响应市场非常重要。”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有限公司内部审核部总经理潘南达说,公司将在钦州打造面向东盟,背靠中国西南市场的棕榈油进口、生产、仓储物流交易中心。   截至2023年底,中马钦州产业园已累计注册企业3.13万家,入园项目249个,投资295亿元,进出口额332亿元,吸引外资8.5亿美元,形成燕窝、棕榈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   数据显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9年的3447.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067.8亿元,年均增长15.2%,今年1—7月,进出口贸易总额3783.2亿元、同比增长17%,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通道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中马“两国双园”、川桂国际产能合作园等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过去5年,广西与越南工贸部、文莱财政经济部、柬埔寨商业部、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等签署了经贸合作备忘录;2023年10月,广西与柬埔寨商业部签署共建中国—柬埔寨产业园备忘录,目前已入园项目12个。2024年8月,广西主要领导访问文莱,双方致力于将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打造成中国—东盟东增区合作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双示范项目。   据自治区园区办副主任王宗文介绍,广西创新性打造“4+3+7”矩阵式园区布局,整合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所在的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和南宁、玉林、百色3市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整合其他7市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通道产业脱胎换骨。   打好降本、提效、优服“组合拳”,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向“新”而行。2023年,广西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减少41个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减少13个小时。   目前,广西拥有海港、内河、公路、铁路、航空全类型口岸22个,排全国第4位。口岸货运量、通关货值分别从2019年的1.23亿吨、5773.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01亿吨、10764.4亿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建的中越边境智慧口岸,今年底将实现货物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智能化通关。   当下,广西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把广西打造成为融通四海、畅联天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岑 琴  实习生 王艺萍)
国庆湖南生态游火热 日均创收超17亿元
  湖南日报10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通讯员 陈双兰)湖南省林业局10月8日发布数据,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湖南生态旅游共接待游客2078.1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19.48亿元,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更见成效。   秋色绚丽,激发“赏秋热”。湖南省植物园10万株金葵花盛装迎宾,7天累计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同比增长48%,创历史新高。98.36万人次游客游览张家界的奇秀山水,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等重点景区接待游客量分别同比增长11.02%、16.34%、25.26%。 (国庆假期,张家界游客众多。 通讯员 摄)   国庆前夕,国家林草局在全国甄选推出14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其中包括湖南世界奇观生态旅游线路,将大湘西地区生态旅游精品资源串联起来向全国、全球推广,形成有效预热。统计显示,假期前四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湘西州国庆假期前四天接待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通讯员 摄)   省内其他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筹划优惠活动和特色文旅产品,引客能力明显增强。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对姓名带有“建国”“建华”“国庆”“庆国”的游客免票,7天吸引近10万人次入山游览。崀山风景名胜区对10月1日出生游客免票,并在景区内开展峒歌、竹竿舞当地特色文艺表演,仅10月1日至2日,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4.56%。 (国庆假期期间,崀山上的游客。 通讯员 摄)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