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四川成都:怡心湖“美容师” 守护碧水清波成“风景”
  2024年11月2日,20多名成都怡心湖“美容师”划着小船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守护怡心湖这一方净水。湖面“美容师”和错落有致的高楼倒影互相映衬,犹如一幅幅水墨画。(四川在线记者 李向雨 摄影报道)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2024年11月2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的怡心湖公园,环卫工在湖面上打捞漂浮物。
以文化之盛 世界聚会在长江之畔
9月24日晚,长江文化艺术季“相约长江”合唱周开幕音乐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精彩上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27日,“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19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文化博览中心两大展区同步开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16日,“长江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展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9月27日,2024“歌唱祖国” “情系长江·放歌荆楚”礼迎宾客湖北省群众合唱示范展演在武汉黄鹤楼公园开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从秋分到霜降,从金风送爽到层林尽染;   这个秋天的长江之畔,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大餐、艺术盛宴。   近两个月来,在万众瞩目与万众期待中,长江流域各省学者、大家与名流联袂,阐发一个个深邃独到的学说,奉献一场场美轮美奂的演出、展示一件件精彩绝伦的作品,让荆楚大地成为展现长江之美的万花筒,彰显长江文化的艺术场,赓续大河文明的关枢地。   今晚,随着大型交响音诗画《唯见长江》华丽呈现,长江文化艺术季将画上圆满句号;面向未来,荆楚儿女热忱地发出动人的长江之约。   “创造与革新的基因传承在长江流域。”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今天,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进程中,既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又要创新发展不止步,引领全国作贡献;这就是长江和长江文化的现代使命!”   一次盛会   让百姓同屏共刷   “见到长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乘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包头市小丽花合唱团的刘铭皓第一次看到浩荡的长江。   “3—2—1!”9月14日,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现场,在人山人海中,他与现场所有人对着长江大桥投影屏倒计时,齐声高呼。“实在是太震撼了!作为黄河儿女,那一刻,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长江作为母亲河的感召力!”   当日,近200万名市民与游客共同感受“万千灯火点亮长江”的壮美奇观。数据显示,当天仅地铁客运量达597.54万乘次,全市游客指数增长300.4%,消费指数增长100.5%,酒店消费同比上涨83%,均创历史新高。   线上,电脑屏、手机屏、PAD屏被刷爆。开幕式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6亿次,40多个话题登上热搜热榜,现场图片、视频均占据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头条。   两江千湖,成就了荆楚文化的繁荣;江水奔流,激荡出千年绵亘的泱泱长江文化。   如此丰沃的文化,如何变得可感、可触、可接近?   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最好的传承就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只有让长江文化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依托新的科技手段,创新文化体验和消费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长江文化吸引力与人民性。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当然是文化的共享者!”这一理念贯穿长江文化艺术季始终。   不同于在场馆内的演出,艺术季开幕式“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长江流域13省区市携手,让家住长江两岸的市民站在自家阳台上,就可一睹夜幕中“江上游龙、凤舞九天”的光影盛景。   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艺术季10场活动,时间跨度近2个月,全部主打“群众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映像长江”电影周在全省设立400个放映点位,放映公益电影2199场,25万人次免费观影;“书香长江”阅读周,开设讲座、论坛、分享会,知名作家、著名学者、网络作家与普通书友互动交流,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发放购书优惠券,惠及广大读者;“锦绣长江”非遗展、“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基本秒空!有武汉朋友得知我是李云霄的粉丝,送了我一张。”来自广东的戏迷陈奕为了青春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兴奋地专程赶来。   全民关注、全网热议、全流域共享。统计显示,全网“相约长江文化艺术季”等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超10亿。艺术季流量也辐射到旅游产业。携程数据反映,中秋节前往湖北旅游的预订总人次与预订总金额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161.54%、175.60%。   一次牵手   共塑长江文化家园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市青和居社区考察,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送上剪纸作品《青山新江滩》,总书记充满温情地嘱咐他:“把它传承下去,要后继有人。”   10月25日开幕的“锦绣长江”非遗展上,占地400平方米的“非遗在社区·武汉剪纸展”交上厚重答卷。8.3米大型剪纸长卷《中国巨龙——长江》等作品均来自普通百姓所作。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国家级非遗项目,长江流域有800余项,比率超过一半。来自西藏、青海、四川、湖南、江苏、上海等长江流域13省区市共襄盛举,360多名非遗传承人带着210个非遗项目,展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为了长江这个共同的家园、长江文化这个共有的精神内核与共同文化品牌,艺术季上,沿江13省区市握指成拳,共话传承与发展。   “学术长江”上,湖北省社科院邀请全国150余位专家分别从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海派文化等多个长江亚文化中观照长江文化演进与传承,并发起推进长江文化研究阐释、资源整合、省域协作、利用转化。   在“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上,熊召政、刘醒龙、柳建伟、孙甘露、李洱、乔叶等6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齐齐亮相,畅谈“传承”“行走”和“创造”,碰撞思想火花。   “对江河湖海、对水源水系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启示。”作家们如是说。   为了“新象长江”美术作品展,几个月前,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副主席刘万鸣等名家以长江为主题进行创作,描绘万里长江新气象。“相约长江”合唱周,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35支合唱团联袂奉献了近年来专业水准最高的“长江之歌”。   赓续长江文脉,重在青春的回响。   艺术季期间,姜美伊、陈丽君、李云霄等一大批青年演员、青年学者、青年非遗传承人、青年网络作家在老一辈的鼓励、传帮带下,站上前台,崭露头角。一群群大学生、少年儿童受艺术季的感染,爱上京剧、文学、书画。一名在汉大学生观看了越剧《梁祝》,被传统的中国美学震撼。谢幕时,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让演员们三次出场谢幕。“我都没忍住哭了两次,我看旁边的同学也哭了。”   “我们要感恩长江,让长江流贯我们的身体,让伟大的长江召唤我们,引领着我们上升。”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   一座连心桥   沟通中外文明   “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今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文章《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中写道。   3个月后,10月9日,江城武汉,一场历经80年的跨国拥抱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受邀专门赶赴武汉参加“相约长江”音乐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和拜卡达莫夫的女儿拜卡达莫娃热情相拥,共同延续跨越时空、代代接续的友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水脉亦文脉,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多瑙河等大河文明星光灿烂,艺术季让全球艺术家相聚武汉长江边。   “献给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功勋人物、音乐家贝伊姆贝·德梅乌夫饱含深情地对中国观众说。拜卡达莫夫合唱团特意用中文合唱了《黄河大合唱》及《长江之歌》,全场观众跟随着音乐节拍鼓掌,响彻音乐大厅。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我们的创作灵感很多都来源于恒河,我想长江之于中国人也有同样的意义。”参加艺术季演出的印度宝莱坞电影歌舞团团长Soujit Das说,音乐能超越语言的障碍,连接来自不同国度的人。   “奥地利国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英国牛津合唱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等国际一流艺术团纷至沓来,在琴台续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新故事。   匈牙利籍世界知名指挥家卡塔林·吉斯博士说:“25年前,我第一次来中国,对中国的人文历史特别喜爱。有机会我们定会邀请中国的合唱团、武汉的合唱团到匈牙利访问演出!”   “长江的每一朵浪花都不会是重复的,我们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来丰富我们的长江和我们的文化。”随着长江文化艺术季的华丽谢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已经向我们发出召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王晶 农新瑜)
【走读中国之中原行】城市中心穿越3600年
  原标题:城市中心穿越3600年(走读中国之中原行) 11月3日,“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在郑州启动。来自13个国家的40多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走进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3600年前的世界距离我们有多远?在郑州,在城市中心便抬头可见。   11月3日,当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40余位外籍古典学专家来到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立刻被古代城市遗址与现代城市中心重叠的景象所吸引。繁华闹市中,保存完整的商代早期城墙巍然矗立,城墙上的筑造遗迹不仅有商代的,还有战国、汉、唐、宋金、明清以及近代各个时期的,使其成为郑州古城数千年城址不移、人脉不断、文脉不衰最忠实的见证者。   “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郑州站的行程,始终围绕着这座城墙。在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大家仔细聆听商汤在郑州建立亳都的故事,通过在城墙墙面上的光影画面了解城市千年变迁。不远处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则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先进的多媒体展陈技术,让嘉宾们全景式感受商代早期王都的风采。遗址宏大的城市规模和气势,以及内外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堪称“中国城市鼻祖”。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教授陈光宇时隔20多年再次来到郑州,他说:“甲骨文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对河南有特殊感情。商都郑州,古今同城,世界罕见,值得每一位郑州人骄傲。如今的郑州日新月异,我想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意大利威尼斯福斯卡利大学副教授多丽特·雷恩斯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被中华文明体现出的延续性所折服。她说:“城市在一段时间后被废弃是历史的常态,因此郑州商城的发现和保护意义非凡。在这里,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令人印象深刻。”   参观完博物馆,嘉宾们沿着木制栈道登上城墙。一路上,在此游玩的市民不时向这些外国面孔致以微笑,热情地打起招呼。远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繁荣的城市中心面貌清晰可见;眼前是绿草如茵、游人如织的考古遗址公园,人们在此或闲聊休憩或畅快运动,享受午后时光。这一刻,历史与当下融合得如此恰如其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玛丽·伊芙琳·塔克不禁感慨:“这些曾经环绕着古代城市的坚固城墙,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历史视角,见证了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动态交互。诸如商代青铜器等古老的文物,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与意义。这教会我们,现代性在缺乏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   而让众多古典学专家欣慰和惊叹的是,历经3600年风雨沧桑,这座城市依然风华“郑”茂。(记者 沈剑奇 童林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金淼)
邂逅功夫、豫剧 新潮“郑马”文化味十足
  原标题:邂逅功夫、豫剧,感受姓氏文化魅力 新潮“郑马”文化味十足 11月3日早上7时30分,2024郑州马拉松赛在郑东新区CBD如意湖畔开赛,来自全国的4万名选手畅跑天地之中。河南日报记者 邓放 摄   跑天地之中,访黄帝故里,赏功夫郑州。11月3日上午,2024郑州马拉松在郑东新区CBD鸣枪开赛,来自全国的4万名选手齐聚中原大地,用脚步丈量郑州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共绘全民健身新画卷。   据悉,作为郑州市专属城市马拉松赛事品牌,本届郑州马拉松赛事规模为4万人,其中全程马拉松项目1.5万人、半程马拉松项目1万人、健康跑及家庭跑项目1.5万人。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先后串联起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紫荆山公园、商城遗址、二七纪念塔等多个郑州城市地标,参赛选手以奔跑的名义,和郑州这座穿越3600年历史云烟而文脉不息的城市一起跃动,感受古今魅力。   相较其他城市马拉松赛事,郑州马拉松文化味十足。   赛事当天,300名姓氏旗手格外引人注目。从2018年首届赛事起,“郑马”就依托源远流长的中原姓氏文化,打造颇具辨识度的“姓氏马拉松”标签。今年“郑马”通过招募姓氏旗手、定制姓氏海报、发放奖牌姓氏磁贴等独具特色的活动,让参赛选手在“老家河南”奔跑的同时,解读姓氏这一中国文化密码,感受华夏儿女寻根圣地的文化魅力。   此外,功夫和豫剧同样添彩马拉松。今年“郑马”赛事主题充分融入少林功夫元素,从赛前领物现场功夫少年抱拳礼迎宾、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再到比赛当天起点终点的功夫小子擂鼓助威和赛道沿线的武僧加油站,来自登封的100位功夫少年在“郑马”现场展示郑州武术文化深厚底蕴;豫剧作为根植中原大地的代表性文化标识,在赛事中也韵味十足,“豫见河南·欢剧郑马”豫剧主题装扮、豫剧演出《穆桂英挂帅》以及豫剧加油站等,让跑者充分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2024郑州马拉松的举办,不仅是一次全民健身盛会,也是郑州城市形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展示。”郑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当下郑州正加快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借助此次赛事,不仅深化构建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对郑州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有全新认识。(记者 祁道鹏)
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
  11月1日,2024年全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桂林市阳朔县召开。据介绍,广西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现场 摄影 黄静兰   据了解,广西目前已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全区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屯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98.5%、99.6%、88%,农村公路列养率持续保持100%;全区累计成功创建18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61个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实施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安全隐患处治14048公里,改造危桥419座,渡改桥和新建桥梁285座,县乡村道安全隐患处治基本完成;积极拓展“农村公路+”富民新模式,共打造景观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5820公里。 蒙山县新圩镇谢村产业路 供图 蒙山县交通运输局 阳朔县遇龙河旅游公路 摄影 莫寒琳   下一阶段,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将实施路网提升行动,重点加快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实施运输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实施出行服务提升行动,提升拓展旅游功能和服务水平;实施和美乡村提升行动,持续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助力产业提升行动,推进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就业增收提升行动,进一步拓展农村群众增收渠道。(文 黄静兰 甘丽鹏)
生活焕新 提振消费市场
11月2日,在南宁市一家华为智能生活馆,市民在了解智能通信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在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我区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徐天保/摄   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当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暖风频吹,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广西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惠及百万家庭,带动交易额超百亿元,撬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以旧换新,换来增长新潜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三产持续恢复、同比增长2.8%,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7.3%,其中大宗消费焕新升级释放巨大市场需求。   “省了1600元,真的太划算了!”10月26日,在南宁市苏宁易购梦之岛店里,叠加享受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各类补贴后,市民李强最终只花费3400元便购得一台原价5000元的电视机。   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家电、汽车、家居用品等大宗耐用品消费增速放缓,以旧换新政策如同及时雨,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焕”动消费新热潮。   在国家政策明确补贴标准的8类家电产品基础上,我区根据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市场情况,以绿色化、智能化为导向,自主扩充家电补贴品类,共计将19类家电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   截至目前,全区家电以旧换新累计发放补贴超116万份,直接拉动家电交易金额17.6亿元,单日家电以旧换新最高申请达1.7万份。   政策不断扩围,补贴持续加码,申领流程优化……广西立足区情创新举措,加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成果显著,消费品以旧换新被列入商务部“第一批消费促进优秀实践”。   在广西龙星行奔驰4S店,前来提车的南宁市民黄先生喜不自禁:“本来没打算买车的,但销售顾问说现在有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换车的念头马上达到顶峰,我算了一下,政府补贴、旧车折价、门店让利等加在一起,可以省下小几万呢!”   前不久,最新版国三车报废政策出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提标,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别提高至2万元、1.5万元,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分别最高提至1.8万元、1.5万元。   真金白银激活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截至目前,全区汽车以旧换新超过7.5万辆,日均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占新增汽车开票份数的75%,直接拉动汽车销售金额近91.8亿元。这意味着,广西每售出的4台车中就有3台是通过以旧换新活动购入的。   消费品以旧换新,一头牵动企业投资,一头影响居民消费,新旧替换间有效撬动增量和存量两个市场,是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受利好政策驱动,品牌车企乘势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今年截至10月底,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销售57.5万辆,同比增长60.6%。多地经销商销售火爆,呈现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   “在销售增长的拉动下,产品销量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产品库存得到优化,企业整体库存下降40.8%,是近3年来库存最低的时期。”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营销中心负责人表示。   促消费稳增长,关键是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带来的消费新需求。   广西首家大型机械探险闯关主题乐园“鲁班奇幻工厂”开业,主题乐园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引爆亲子游;在“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沉浸式体验的视听盛宴,让剧目展演场场爆满;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绽放新“夜”态,国庆假期单日接待游客量创下最高12.5万人次的历史新纪录……   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我区创新旅游产品供给,实施“串珠成链”“文化润景”“景区焕新”工程,丰富旅游业态,优化配套服务,让远方来客既“打卡”又“刷卡”,将文旅流量转化为广西经济发展增量。   国庆假期,广西餐饮类、住宿类、旅游景点类等场景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1%、41.8%、37.9%。截至目前,今年全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7.7%、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7%。   除了扩大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积极释放文旅消费需求,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   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良好,为消费市场增智添绿: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23%,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22.5%。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启动“双十一”网络促销。在天猫发布的第一阶段品牌成交排行榜中,螺蛳粉再次上榜粮油速食品类爆款商品。   10月30日,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全速运转,随着线上订单量大幅增长,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迎接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期。   为拓展新的线上消费场景,自治区商务厅组织开展桂品网上行、县域特色产品溯源直播、东盟好物网购节、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等网络促消费活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育电商品牌,激发数字消费活力。   “抢抓岁末年初消费旺季,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我们将持续开展汽车家电展销、下乡、巡展等各类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回升,开展桂菜名菜、广西名小吃推广促销、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释放服务消费潜力。”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朱雁玲表示。   不断“上新”的产品服务、日益丰富的消费场景、接连涌现的消费新增长点……我区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红梅 见习记者 郭亚琼)
出行 未来无限可能 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前瞻
      这里展示出未来出行的N种可能,现场90%的展出车型为新能源车……以“出行,未来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里,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被“剧透”。   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了解到,今年,汽车展区不仅汇聚12家世界500强整车企业,还创新题材,重点邀请无人驾驶、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汽车)等领域展商,集中展示未来出行的关键要素。   连续七年,现代汽车集团展台的核心位置都留给了“喝氢吐水”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和产品。“现代汽车集团在华氢能事业的成长,与进博会同频。七年七赴进博会,完整记录着现代汽车将全球领先的氢能产业、产品引入中国,并实现全面落地的全过程。”现代汽车中国N品牌事业总经理印庸壹说。   在首届进博会上,现代汽车所展示的氢燃料电池车型NEXO,一经亮相就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烈关注,之后每年,现代汽车都不断升级,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种种可能性。去年,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正式开始量产,现在,这里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被搭载在物流车、环卫车等多种车型上,开启示范运营,截至目前,这些车辆已累计运行超过36万公里,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大容积氢气储运技术、重卡储氢系统、储氢瓶,佛瑞亚今年展示的重点也与“氢”有关。企业展示的一款IV型储氢瓶,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还能提高汽车续航里程,最高可实现44000次充放使用。 进博会期间,米其林将亚洲首发一款月球探测车专用的免充气轮胎。新华社记者周蕊 摄   走进米其林展区,“新面孔”不少。天然橡胶、废旧轮胎中回收提取的炭黑,废钢中回收的钢材,乃至来自大自然的橙皮、柠檬皮、松香和葵花籽油提取物,这些都是即将亚洲首发的米其林71%可持续材料轮胎的原材料。同样在进博会期间亚洲首发的还有一款月球探测车专用的免充气轮胎。   汽车展区的“全勤生”大众汽车集团今年展台总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大众汽车集团在华软件中心CARIAD中国,将首次公开展示目前在研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   “进入中国四十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了大众汽车集团的第二故乡。”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国际合作带来发展与繁荣,这也是为何进博会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在进博会上展示我们坚定践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未来大众将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尤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到2027年,集团各品牌将在中国推出40款新车,其中超过20款是新能源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展区里还迎来了不少“空中出租车”。美国安飞公司与御风未来联合参展的展台上,御风未来M1“空中出租车”将首次向大众开放,公众将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这款“黑科技”产品;时的科技则将展台布置成了一个“航站楼”,观众可以在手机上“预约登机”后,从闸机刷“二维码”进入停机坪,并坐上选定的座位,畅想未来“打飞的”上下班的场景。(周蕊)
共话合作新生态 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举办
  11月1日,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GNEV2024·Shanghai)在沪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会者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的方向、挑战和路径。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11月1日上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主论坛上发表主旨报告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市场增长重心转移: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50%。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的电动化步伐出现阶段性放缓,主要受成本、电力保障和能源问题等因素影响。   二是全球电动化产业布局及技术创新方向更加明朗:电池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尤其是中国占据了全球主要的电池产能;技术路线也逐渐清晰,目前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未来逐步向固态电池过渡。   三是企业层面分化明显:传统大型车企仍处于盈利阶段,但利润在加速收窄。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已经开始盈利,标志着汽车行业正经历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结构性转变。   四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呈现出明显的迭代特征:中国处于消费引领地位,已经从关注基本性能转向智能化和个性化需求。欧美消费者则仍主要关注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主持会议时表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增长态势,中欧美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主体,持续引领下一代关键技术与产品应用,以东盟、拉美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持续加快转型步伐。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预测,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出现很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将来更大的市场可能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市场包括中东、北非、南非、拉美,这些市场可能是下一步重点要关注的市场。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亚太区总代表刘萌指出,传统意义上我们更早是“全球产中国销”,后来到“中国产中国销”,再到“中国产全球销”,而现在进入了新的市场格局和趋势——“全球产全球销”。   路特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冯擎峰表示,现在汽车的造车“三不缺”:不缺动力技术,不缺续航能力强的产品,不缺操控优秀的车型。然而,集合这三者的产品却相对匮乏。他强调,尽管车企不断增加功能,性能却未必提升,尤其是在电动化背景下,电动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增加车辆重量,这不仅提高了能耗,还增加了操控难度和安全隐患。   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行业对于增程式技术的态度已发生逆转,目前已有15个品牌超过35款车型投放市场,价格区间覆盖10万级至百万级。增程技术不仅是过渡性方案,而是具备长期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路线。它与纯电、插混共同构成了电动化进程中的“三驾马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增程技术将逐步走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   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指出,目前中国汽车业处在向智能化深度发展的关键期,行业对创新和合作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全领域的技术持续创新和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是麦格纳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   推进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的关键路径   汽车行业是高度全球化的行业,其全球合作势不可挡,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合作,会上,张永伟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政策交流与行业协同。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许多国家对此并不了解;其次,确保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全球协同,包括上游资源、芯片供应链和电池及材料回收;第三,建立标准层面的互认机制,包括检测认证、充电标准和碳核算,减少重复检测和贸易壁垒;第四,推动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因其在碳排放中的重要性和较低的贸易限制;最后,探索新兴领域的全球合作,如车能互动,将汽车与能源系统打通,帮助缺乏能源的国家实现产业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汽车是高度产业化的产业,只有开放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会共荣,因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底盘等技术的攻关;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拓展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标准法规的协同,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准法规的制定,推动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王青表示,从全球资源的角度来看,减碳压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全球产业转型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需求的快速增长,供求压力加大,但技术进步为解决这一矛盾带来了希望,能源和技术正朝着更高效率、更强供给能力和更优技术水平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贸易壁垒也在增加。对此她强调,面对这些挑战,下一步中国要把资源的寻求利用和加强全球的合作作为重要的战略方向,特别是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方面,既要从理念上倡导资源节约,又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   对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赵扬表示,从战略目标来讲,形成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圈非常重要,这个不仅涉及国内生态,也需深度考虑国际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面广,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售后服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个环节都需要紧密协作。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开放合作是驱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汽车产业完全有自信在开放中发展壮大。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日益走近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需要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承担汽车大国责任,展现汽车大国担当,在责任和担当中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带动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用车选择。   “如果没有品牌,一个汽车企业在全球是无法生存的。”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束学明认为,中国品牌出海首先要打造品牌。其次,要核心关注海外市场的三大开发工作,即满足当地法规准入、适应性、有竞争力的开发。另外,在海外市场要有针对性的产品规划,包括全球差异化的海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构建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的挑战与建议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与生态重构,构建新能源汽车全球供应链体系正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经济治理处副处长张乃欣表示,欧美国家非常善于运用反补贴调查、反垄断调查,我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全球出口量排名第一,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是否会出现引起这些国家反垄断调查,这一点值得警惕,尤其美国市场。   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副总裁张小聪表示,中国已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光伏、电池和汽车,去年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关税和贸易壁垒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外溢。因此,必须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和经营,同时保持中国化的决策和强化法规遵守。比如在欧洲,电费高企和环保意识强烈,商用车的推广可能比乘用车更快。   纳芯微电子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指出,在整个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芯片产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中国芯片企业仍需积极出海,通过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西门子EDA商务开发总监黄武指出,由于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产业布局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例如,研发中心设在中国,生产制造在马来西亚,核心零部件研发在欧洲。企业通过多地域布局来降低风险,甚至在国外使用不同的名称以淡化其国内背景,确保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化支持。但大量的数字化更新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包括数字化布局、在线透明度、协作和数据库管理等。   会上,与会嘉宾一致强调,汽车行业有三条链是必须保持全球协同的,一是上游资源高度集中,因此上游领域需要全球协同、打破封锁,确保供应链稳定和安全;二是汽车芯片需求增加,芯片行业高度全球化分工,任何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车生产,保持芯片供应链的全球化畅通至关重要;三是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全球合作,形成全球性的回收链条。   论坛期间,《推进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路径与保障体系》报告正式发布,为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指出明确路径与建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调研活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案例。(资料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企助力伊拉克老油田焕发新活力
米桑油田一体化终端处理厂一景。孙为征摄 工作人员在米桑油田操作设备。记者 管克江摄   石油产业是伊拉克经济的支柱。在伊拉克当前各大油田中,位于东南部米桑省的米桑油田是开采时间最长、环境最恶劣的油田之一。米桑油田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设施老旧、技术滞后、资源瓶颈等多项挑战。2010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与伊方签订为期20年的技术服务合同。1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米桑油田从日产不足9万桶提升到30万桶,项目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老油田焕发出新生机。   破解技术难题   产油已超12亿桶   米桑油田老井均为直井,单井产量有限。要实现单井高产就需引入水平井技术。然而,米桑油田盐膏层厚度约800米,埋深2000—3000米,压力超过50兆帕,在这种条件下作业被视为世界级难题。此外,这些老井历经战乱和高负荷生产,地面设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跑冒滴漏、阀门失灵、缺少备件等问题,井下还普遍存在出砂、结垢、管柱腐蚀乃至断裂等顽疾。   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项目部经过科研和实践,不仅克服了巨厚高压盐膏层的高风险,而且首次实现在盐膏层内定向钻井,突破了多项盐下水平井钻井技术瓶颈,探索出“精准动态控压固井”配套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盐膏层固井质量合格率,解决了碳酸盐岩裂缝和溶洞型漏失难题……如今,米桑油田已建成并投产伊拉克最大的油气水电一体化处理终端,投用标准化示范脱气站,铺设逾1500千米油田集输管网。截至2023年底,米桑油田群累计产油已超12亿桶。   米桑油田智能化终端天然气处理高级主管乌斯曼·拉贾说:“我的工作职责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确保终端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在正常运转,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考察,努力提升效率、减少污染和浪费。一直以来,伊中双方合作顺畅,致力于实现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米桑油田实现高产稳产,智能化终端就是一个体现。”   中海石油伊拉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晖表示,中方从进入油田作业之初就确立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提升当地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实现共赢发展,“多年来,中企对油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投入,不仅为油田持续上产稳产提供保障,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克服安全挑战   排雷5.6万多颗   米桑油田位于伊拉克与伊朗的边境地带。由于历史原因,该油田区域仍分布着不少地雷,有的深埋地下,有的散落在井筒和井口旁,有的卡在废弃的油气装置中。为排除隐患,工作人员深入实地勘探,一条线一条线地摸清雷区情况、建立排雷数据库,联合排雷承包商成立专门用于处理急迫性排雷工作的专业队伍,并总结出一整套适用于现场情况的清雷作业程序与安全管理体系,在提升现场作业效率的同时,保障雷区作业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10多年来,中国海油在米桑油田的排雷区域面积共计约231平方公里,清除地雷及其他未爆物共5.6万多颗,无任何雷区事故发生。中国海油的排雷流程被伊拉克政府引入排雷体系,排雷经验在伊拉克全国推广。   排雷工作是助力地区稳定、发展经济的安全屏障。中企通过社区活动,面向雷区周边居民开展安全宣传,发放安全提示。在完成排雷工作的区域,流离失所的家庭得以返回家园,农田逐步恢复耕作,学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如今,排雷工作和油田作业仍在同步开展中。伊拉克环境部负责排雷事务的官员尼布拉斯·马特鲁德表示,中方在过去多年的排雷工作中严格执行了相关标准,体现出高度专业性,伊各方向中方表示感谢。   履行社会责任   创造4500多个就业岗位   当前,伊拉克正全力推进经济重建,希望与国际伙伴加强合作培训更多油气人才,改善经济民生。中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海油和米桑石油公司组成中伊联合作业机构,统筹米桑油田运营。联合作业机构不仅保留约1800人的工作岗位,还不断增加当地员工的招聘数量,至今已在当地创造了45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中国海油先后投入超2000万美元,组织实施社会贡献项目15个,用于新建和改造当地社区的道路、学校、医院、电网、污水管网等。   去年12月赴广州参加高级电潜泵培训的伊拉克学员、现场工程部经理阿里·阿齐兹表示:“中国之行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谢中企支持我们不断增长才干,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伊拉克青年到中国交流学习。”参加过生产工程师认证培训的侯赛因·赛义德说:“在培训中,我们与中国伙伴结下友谊。正是得益于中国兄弟的支持,我们正在不断发展。”   伊拉克石油部长哈扬表示,感谢中企为伊拉克能源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希望与中方继续加深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海石油伊拉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锋表示,与各方携手实现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公司一贯的经营理念。中企将继续积极参与伊经济重建,助力伊方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10月 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创新高
  近日,各家车企相继发布10月销量数据。从目前车企公布的数据及统计的1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中,10个品牌都打破了月销量纪录。   比亚迪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502657辆,同比增长 66.53%;前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3250532 辆,同比增长 36.49%。细分来看,纯电动18961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10912辆。比亚迪10月乘用车销量500526辆,上年同期为301095辆,同比增长66.24%。今年1-10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323.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6.5%。比亚迪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22.5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净利润252.4亿元,同比增长18.1%。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1443辆,同比增长27.3%,相比9月的53709辆略有下降。2024年,理想累计交付新车393255辆。理想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理想汽车交付量达15.28万辆,同比增长45.4%;营收429亿元,同比增23.6%;净利润28亿元,连续八季度盈利。   鸿蒙智行    鸿蒙智行全系交付新车41643辆。其中,问界新M7车型10月大定破2万辆、年度交付突破17万辆。11月15日广州国际车展,鸿蒙智行将以全新产品阵容亮相,产品家族进一步壮大。   广汽埃安   广汽埃安10月份全球销量超过40052辆。其中,AION RT自9月底开启预售以来,预售订单已超过28000辆,该车型将于11月6日上市。在智能驾驶领域,广汽埃安L4级自动驾驶已开始运营测试,并预计在2027年推出面向用户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交付38177辆,同比增长109.7%。10月份,零跑汽车单月订单量42000辆,C10、C11、C16三车型订单全部过万。10月17日,零跑第50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   深蓝   深蓝全系车型订单36277辆、交付27862辆。深蓝S05上市10天订单就已突破一万,深蓝S07上市3个月订单达到47952辆,各车型销量均取得良好成绩。   极氪   极氪10月共交付25049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2%,环比增长17%。今年1-10月,极氪共交付167922辆,同比增长82%。同时,极氪发布了11月限时购车权益,覆盖全系车型,0首付0利息0等待,至高可省11万元。在促销权益的吸引下,极氪11月份的订单有望继续突破新高。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3917辆,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2%。1-10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122478辆,同比增长21%。   蔚来汽车   蔚来交付新车20976辆,环比9月基本持平。1-10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70257辆,同比增长35.05%。蔚来品牌10月交付新车16657辆;乐道L60在10月首个完整交付月交付新车4319辆。    小米汽车   小米SU7在10月份的交付量超过了2万辆,预计本月将提前完成10万辆全年交付目标。今年5月,小米汽车修改年度销量目标为2024年保底10万辆,力争12万辆。    上汽大众ID.家族   上汽大众ID.系列在10月的交付量达到了14286辆,相较于上个月增长了6%,夺得合资纯电销冠。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众ID.3磷酸铁锂电池版已经完成申报,并且预计售价会有所下调。   北汽极狐   北汽极狐销量为11122辆,环比微增;1-10月累计销量为57863辆,同比增长218.6%。今年4月,北汽集团宣布到2030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重点放在了新能源、智能化领域,有效支持极狐的长期发展。   岚图   岚图汽车连续两月销量破万,10月交付新车10157辆,并且实现六连涨。1-10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62705辆,同比增长87%。   阿维塔   阿维塔10月销量10056辆,这是阿维塔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一万辆大关。阿维塔目前已经推出了阿维塔11、阿维塔12、阿维塔07三款产品,已经顺利完成了三轮融资,并且以115亿元入股华为引望,成为华为引望的第二大股东,C轮正在进行中,融资规模100亿元,投后估值将超300亿元。   智己汽车   智己汽车10月销售10001辆,同比增长149%,环比增长121%。最新上市的全新LS6进入放量增长“快车道”。在最近的“智能驾驶技术日”上,智己汽车正式宣布迈入“直觉”智驾新时代。此次基于智己汽车与Momenta联合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直觉式智驾大模型”,使智己汽车成为同时具备L2、L3、L4级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解金强)
国外名家大团再聚北京 连台大戏目不暇接 演艺之都汇集世界璀璨星光
  演出看什么?在北京,答案永远不会让人失望。近期,大批国外艺术家几乎同时来访,众星云集的连台大戏覆盖戏剧、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内,“看不过来”的甜蜜苦恼还将“笼罩”在观众心头。而连通世界的北京舞台,如今已不只是一方演艺高地,伴着台上一次次拨弦、台下一阵阵喝彩,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正向着未来灿烂开启。   法国柯林国家剧院话剧《海边》剧照 方非摄   安德里斯·尼尔森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 王小京摄   好戏扎堆   国际名家大团纷纭而至   舞台上,一束灯光投落,仿佛一片月色。德彪西《月光》开始流淌,罗伯托·波雷于深邃的静谧中起舞,肢体的极致线条描绘出音乐的轻盈曼妙,流露着人们藏在夜晚的内心真实的回响。11月2日和3日,北京艺术中心里,意大利编舞大师西蒙内·瓦拉斯特罗为这位享誉世界的芭蕾巨星量身定制的《月光》迎来世界首演。而包括《月光》在内,整场“十年的回忆”演出集结了十几段横跨古典与当代的芭蕾精粹,罗伯托·波雷领衔的12位国际顶尖舞者轮番亮相,携手捧出满台的星光璀璨。   在近期的“演艺之都”,“十年的回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名家大团纷纭而至的气象:2024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热演正酣,俄罗斯国家话剧院(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泽州立新剧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法国柯林国家剧院等戏剧“国家队”接连上场,他们在《海鸥》《司卡班的诡计》等经典中探索新知,也以《海边》等作品关怀当代观众之问。   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一极,暂别瓦莱里·捷杰耶夫亲率的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后,北京再会时隔多年到访的维也纳爱乐乐团,风头正劲的指挥家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挥棒引领,连续两晚,纯正的“维也纳之声”令人折服赞叹。仅隔一天,与北京渊源极深的费城交响乐团时隔5年整团归来,在首席客座指挥马琳·艾尔索普的带领下,他们以深度融入中国元素的曲目续写绵延深厚的音乐友谊……   接下来这一周,繁花似锦的盛景还将在北京舞台上延续,以强大表现力闻名的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将携《安娜·卡列尼娜》《俄罗斯的哈姆雷特》两部经典剧目再次抵京,接棒不久前的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起舞“俄式美学”,图冈·索契耶夫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则将登台北京艺术中心,此后,提奥多·库伦齐斯与音乐永恒乐团、钢琴大师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指挥大师梵志登等国际“顶配”阵容还将陆续抵达。   向新向远   北京舞台展示中国形象   “每次看完这么高水平的演出,都会无比清楚地意识到生活在北京的幸福感。”观众韩先生说。10月29日晚,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在经久不息的喝彩中落幕,离开剧场后,韩先生还没走出那首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的荡气回肠。不过,韩先生“自嘲”,回味的时间不会太久,他马上要在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现场与一位专程从天津赶来的朋友相会。这一年,韩先生“想看、值得看”的演出多得数不过来,盯着开售信息准点抢票,已经成为了他渐渐习惯的日常。   演艺市场的蓬勃活力同样感染着国外艺术家。“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在中国演出,我们总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还有很多小朋友被爸爸妈妈带进音乐厅,这是在其他地方不太常见的情况。”维也纳爱乐乐团主席、小提琴家丹尼尔·弗洛绍说,“大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让我们很受触动,一座座大型剧院的接连建成也让我们非常赞叹。”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既以最前沿的站位不断刷新着外国艺术家对中国的了解,同时更在延续深耕已有的文化记忆。   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跨越山海飞抵北京,成为首支破冰到访中国的美国交响乐团。51年过去,这次北京之行的阵容里,仍有两位当年访华乐手的身影。“半个世纪前,音乐的桥梁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如今,这份友谊还在延续,并传递给了后来人。”费城交响乐团首席执行官马思艺说,“有时候,语言无法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情谊,但音乐可以。”带着从北京收获的掌声与感动,接下来,费城交响乐团的中国巡演继续扬帆。友谊使者的使命似乎已经融入了乐团的基因,在海口,他们将留下美国乐团首访海南的足迹。   辐射世界   以艺为桥推动国际交流   “首都北京一向对外国艺术家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一位业内人士说,从去年年初开始,大批国际名家大团以北京为锚点重返中国,“他们看重在北京登台的特殊意义,也认可北京领先全国的观众培育和整体市场。”许多艺术家都对北京观众的热情与鉴赏能力印象深刻,比如,在今年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中国巡演里,唯有北京站的曲目是“独家定制”,捷杰耶夫选择了肖斯塔科维奇《第四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灰姑娘》等较少上演的作品,他相信北京观众能读懂他的心思:“这些曲目或许不那么家喻户晓,但都非常有趣,值得观众去进一步探究。”   “演艺之都”的影响力,正在辐射并撬动世界演艺版图的布局。昨天,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的两大重要论坛——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闭幕,论坛期间,来自六大洲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权威代表齐聚北京,在10场论坛活动里共探青年艺术家培养、剧目创作中的可持续发展、普及教育与观众培养、剧院运营管理与发展前瞻等当下最受关注的热点议题。   “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的挑战,国际合作、跨文化交流比以往更加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说。对于世界剧院联盟取得的成就,他给予高度评价,目前,总部设立在北京的世界剧院联盟已吸纳22个国家的34家艺术机构成为联盟会员,“这一次,全世界的优秀专业人才因世界剧院联盟而相聚,我们需要持续探讨文化艺术如何长远促进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一代人,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记者 高倩)
中国三大艺术院团赴海外演出 展艺术风采 促人文交流
  中国交响乐团在法国图卢兹演出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演出   中央歌剧院在泰国演出《艺术家生涯》   10月以来,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中国顶级艺术院团走出国门,赴法国、俄罗斯、泰国等国演出,用音符传递友谊,以艺术搭建桥梁,不断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   中国交响乐团——   奏响中法友谊新交响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交响乐团于10月9日赴法开启巡演。本次巡演由指挥家谭盾执棒,携手青年唢呐演奏家刘雯雯、法国中提琴演奏家莉丝·贝尔托及保加利亚小提琴演奏家莉亚·彼得罗娃共奏谐音。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音乐家们先后在图卢兹格兰音乐厅、普罗旺斯大剧院和巴黎爱乐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吸引7000余名法国观众、华侨华人现场观看。   本次巡演的曲目选择颇有看点。除了凸显中国民族特色的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风与鸟的密语》,在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即将迎来诞辰150周年之际,国交专门为当地观众献上了拉威尔的经典作品《波莱罗舞曲》。乐团还为法国观众精心准备了返场曲目——节日氛围浓郁热烈的《春节序曲》和《卡门序曲》。   在“玫瑰之城”图卢兹,国交艺术家精彩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许多第一次听到《春节序曲》的法国观众特意询问这首作品的名字。演出后,大区主席代表、市长代表、艺术节主席纷纷来到后台,向国交艺术家表示祝贺。一些法国观众甚至专门在剧场外等候,在中国艺术家走出剧场时再次送上掌声与欢呼。   在“薰衣草的故乡”普罗旺斯,当返场曲目《卡门序曲》响起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跟着节奏打点鼓掌。尾音落下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场。此情此景,让剧场经理感慨:“当地观众只有对最认可的演出才会自发起立鼓掌,这样的情况在剧场一年所有演出中也没有几次。”   此次法国巡演的最后一站,位于久负盛名的巴黎爱乐音乐厅,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音乐会以诞生于巴黎的《波莱罗舞曲》开场,让观众分外惊喜。本场演出的最高潮出现在由中国作曲家关峡创作的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音乐会现场,恢宏震撼的管弦乐与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交相辉映,将一幅百鸟闹春的动人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奏结束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在持续不断的掌声中返场三次向观众致谢。这首极富感染力的作品也成功破圈,刷屏互联网,吸引众多网友点赞。   法国巡演期间,除了高潮迭起的音乐会,国交艺术家们也化身音乐使者,走进大街小巷,与法国人民共叙友谊。   在普罗旺斯演出前,国交小号演奏家门宫博受邀,在剧院用法语和当地观众互动交流,详细介绍了演出亮点、指挥家和独奏家的情况,以及国交音乐季的相关内容,分享了国交艺术家在法国巡演的美好经历。   在巴黎演出之余,中国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家尹晓晖、党然、门宫博来到一家小号工作室,与法国同行进行了乐器试奏与友好交流。说到兴起处,巴黎室内管弦乐团小号首席让·米歇尔·里克伯格和国交小号副首席尹晓晖,各自即兴吹奏了一段本国乐曲,引得现场一片喝彩。   法国中提琴演奏家莉丝·贝尔托是首次与国交进行合作。谈及中国音乐与中国交响乐团,她兴奋地说道:“我很开心第一次和中国交响乐团及指挥家谭盾合作。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我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我已经去过几次中国,但未来我希望可以更多地探索中国音乐,更多地和中国音乐家进行交流。音乐是共同的语言,它将我们紧密相连。”   对中国交响乐团此次意义非凡的音乐之旅,法国多家媒体及乐评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乐评人弗洛伦斯·莱图赫兹称赞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波莱罗舞曲》“给出的诠释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会让人想起一个巨大的调音台。”另一位乐评人塞尔吉·乔兹则评价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出“构成了一场中西间令人惊叹的音乐之旅”,在他看来,曲目《火鸟》“总体的辉煌一直持续到最后,真是蔚为壮观!”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呈现中俄舞台精彩看点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2024—2025“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国庆期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指挥家李心草、钢琴家罗维、小号演奏家谢苗·萨洛马尼科夫等,在俄罗斯展开巡演,并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三场音乐会。   9月30日,在专场音乐会之前,乐团“桥四重奏”组合率先出动,于莫斯科音乐剧院参与“中国与俄罗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俄建交75周年文艺演出”,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合作演奏了《瑶族舞曲》《良宵》两首中国作品,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旋律与俄罗斯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交相辉映,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   10月1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式亮相莫斯科扎里亚季耶音乐厅,为俄罗斯观众献上中俄两国交响名作。当晚的音乐会由中俄两位指挥家分别指挥上下半场。   俄罗斯指挥家、扎里亚季耶音乐厅执行总监伊万·鲁金率先登台,指挥乐团奏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红旗颂》,令现场的俄罗斯观众感到新鲜而惊艳。这部交响诗由“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描绘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红旗升起、气壮山河的画面。而后,中国青年钢琴家罗维登场,与乐团合作奏响被誉为俄罗斯“第二国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气磅礴的和弦与优美流畅的旋律在罗维指尖展开,与乐团绚丽多姿的管弦协奏共同奏出作曲家对光明与欢乐的渴望。   下半场,在中国指挥家李心草的指挥下,俄罗斯小号演奏家谢苗·萨洛马尼科夫与乐团呈现了中国作曲家陈其钢的《万年欢》。“万年欢”源自昆曲《牡丹亭》的曲牌,陈其钢以脍炙人口的旋律为基础,写出精妙而深刻的变奏,也在音乐中探讨了“何为欢乐与悲伤”“万年与永恒有多远”等哲学命题,将观众带入充满东方意蕴的哲思中。   音乐会最后的重头戏是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代表作《狂喜之诗》,作曲家曾说,“当精神达到其活动的最高峰……狂喜的时刻就到来了”。在《狂喜之诗》巨大渐强的尾声结束后,观众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Bravo(喝彩声)”。热情的掌声、欢呼和全场起立,表达了俄罗斯观众对乐团的喜爱和肯定,乐团以刘天华《良宵》与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中的“双人舞”返场。音乐会后,不少俄罗斯观众在音乐厅出口处迎候陆续离场的乐团演奏家,有的齐声喊道“祝你们节日快乐”,有的继续高声叫好并说:“你们太棒了,你们要经常来!”   莫斯科音乐会结束后,受马林斯基剧院邀请,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分别亮相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与符拉迪沃斯托克马林斯基剧院滨海分院,并在两地举办丰富的艺术交流活动。   在圣彼得堡,指挥家李心草来到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为该校指挥系学生举办大师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乐团于中国总领馆举办室内乐音乐会,为留学生、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代表奏响中外经典作品。   据了解,本次巡演与文化交流活动被纳入2024—2025“中俄文化年”总体计划。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刘岚表示:“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全员赴俄巡演的同时,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等俄罗斯顶尖名团也将陆续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些互访交流正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具体体现,也是中俄人文交流领域的最新亮点、两国舞台艺术生活的重要看点。”   中央歌剧院——   传递中泰两国深厚友谊   10月17日至20日,中央歌剧院携《艺术家生涯》和《图兰朵》两部世界经典歌剧,赴泰国参加第26届曼谷国际舞蹈音乐节。该音乐节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国际艺术节。每年9月至10月,该音乐节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艺术家及表演团体参加,上演包括歌剧、芭蕾、舞蹈、特技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剧目。   《艺术家生涯》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经典四幕歌剧,以其深刻情感和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为纪念普契尼逝世百年,中央歌剧院在2024年推出该歌剧的新版制作,由指挥家杨洋执棒,沈亮导演,马连庆担任舞美设计。剧中讲述了4位生活在巴黎塞纳河畔的艺术家——诗人鲁道夫、画家马切洛、哲学家科林和音乐家萧纳尔的故事,他们生活贫困,但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些人物的故事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新版歌剧自8月24日起先后在北京、深圳完成首演及巡演,此次在泰国曼谷进行了首场海外演出。10月17日晚,杨洋携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以及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近200名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与特邀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弗朗西斯卡·米卡莱利、男高音歌唱家保罗·拉迪佐内,在曼谷泰国文化中心为近2000名观众呈现了这场艺术盛宴。   弗朗西斯卡·米卡莱利曾多次饰演“咪咪”一角,此次在中央歌剧院版《艺术家生涯》中,她依然展现出强烈的魅力。她以天真腼腆的形象演绎与鲁道夫的初遇,唱起著名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扎实的气息控制,将咏叹和叙事部分的过渡表现得自然而出色,使咪咪这一角色极具感染力。同时,保罗·拉迪佐内饰演的鲁道夫、李晶晶饰演的穆塞塔以及其他演员,也传神地演绎了歌剧中的人物,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蕴含的精神与情感力量。   演出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冰凉的小手》《漫步街上》等剧中经典唱段唱毕,掌声经久不息。一位来自纽约的观众表示,“我曾看过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版本的《艺术家生涯》,这是我第一次在泰国看这部歌剧,中央歌剧院的演出也同样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欢。”《艺术家生涯》不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幅描绘人性、爱情、梦想与分离的画卷。中意两国的艺术家们用歌声与演技的完美呈现,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将剧中的深情与悲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使这首塞纳悲歌成为湄南河畔大家心中的永恒记忆。   10月20日晚,中央歌剧院在泰国文化中心上演歌剧《图兰朵》,用这部融合了中国故事与意大利歌剧风格的经典之作,为艺术节画上完美的句号。《图兰朵》是普契尼根据童话《杜兰铎的三个谜》改编而成的三幕歌剧,同时也是他生前最后的杰作。自1989年中央歌剧院在中国引进并公演以来,该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张重要名片。中央歌剧院曾携《图兰朵》多次走出国门,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而本次艺术节更是以此作为压轴大戏。   本场演出由杨洋携复排导演施晶芙、特邀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托马西、男高音歌唱家马克斯·乔塔与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的艺术家们共同出演,为观众们带来层次分明、富于张力的爱情绝唱。剧中充满大量的中国元素,无论是唱词中多次出现的“北京城”“中国”“孔子”和“十二生肖”,还是不断重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2025年即将迎来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中央歌剧院携两部世界经典歌剧亮相曼谷,不仅彰显了中国歌剧的实力,更传递了中泰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记者 徐嘉伟 郑 娜)   (本文图片由中国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中央歌剧院提供)
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突破两亿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制图:蔡华伟   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电力新增装机比重超过80%;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川气东送二线、西气东输四线等天然气骨干管网工程投资持续释放;   …………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能源供给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增强。   约1.7万亿元——   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保持较快增长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随着最后1套间隔棒安装完毕,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近日完成最复杂区段放线施工,同时跨越6回500千伏和4回220千伏输电线路,向年底投运目标冲刺。   “作为西南地区首条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川渝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88亿元,建成后可将川西地区的清洁能源送到成渝地区负荷中心,预计每年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设部特高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朱丽娟说。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我国推动能源领域“两重”建设,实施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输配电、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等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能源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稳步释放。5项在建跨省跨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加快推进,辽宁、浙江、广西、山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资快速增长,在建项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稳步增长。河北、辽宁、黑龙江、甘肃、新疆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山东招远、江苏徐圩、浙江三澳、广东陆丰、广西白龙5个新核准核电项目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   能源新业态投资多点开花。前8个月,新型储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1%,抽水蓄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45.5%。甘肃、青海、新疆一批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内蒙古在建绿氢制备项目、河南在建加氢设施项目持续形成有效投资。   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夯实了能源供给保障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截至9月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煤炭、油气产能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2%、6.6%。   此外,随着气温降低,北方地区已陆续开始供暖。今年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形势如何?   董万成介绍,预计今年度冬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与夏季相当,较去年度冬负荷明显增长。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局部面临一定压力,如华北、华东、西南区域的部分省份用电高峰时段可能电力供应紧张,需采取需求侧响应措施。如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全国电力供应缺口还可能进一步扩大,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做好度冬保暖保供各项工作。   2.1亿千瓦——   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   澜沧江中下游,江水奔腾,11座水电站将蓄积的巨大水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海”绵延、“大风车”矗立,华能澜沧江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紧推进,今年以来相继投产风电光伏项目超100万千瓦。前10月,基地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超1.3倍。   山东半岛,随着国家电投U1场址项目并网,我国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价与传统燃煤电价相当,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投运后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40万吨。   今年以来,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新增797万千瓦,风电新增391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6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37万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突破2亿千瓦。截至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7.3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4.7%。   再看发电量,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34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与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基本持平,超过了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2030年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等目标。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介绍,意见重点对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传统能源稳妥有序替代,以及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提出具体要求。   如何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张星表示,健全法律法规标准,明确各类主体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相关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将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纳入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标准规范体系;完善绿色能源消费机制,使用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核算的基础凭证,将消纳责任落实到重点用能单位;落实科技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替代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应用;健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可再生能源特性的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绿证走出去。   约86%——   截至9月底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较去年底增长超八成   甘肃酒泉,戈壁滩上,全球首台(套)300兆瓦级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加紧施工,向主储气库深处开挖掘进,地下总容积约20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计划在明年底完工。中国能建数科集团酒泉项目经理常艳芬介绍,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能够改变电力系统传统的即发即用模式,助力“三北”地区新能源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储能装机稳步增加,截至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去年底增长约86%。   随着调用方式持续完善,新型储能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前8月,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约620小时。7月份,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开展新型储能集中调用试验,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型储能实际可调最大电力达3015万千瓦,占当时新型储能并网规模的92%。广东省多座独立储能电站每天“两充两放”高频次响应电网调度要求,有效夯实了电力保障能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还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技术创新、引导科学评价、加强国际交流等,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依托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推动新型储能技术进步。”边广琦说。
马拉松“超级周末”折射活力中国“加速度”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11月的第一个周末,是属于跑步的周末。在这个秋意正浓、寒意渐起的周末,大江南北洋溢着奔跑的激情。   据不完全统计,11月2日至3日的两天时间里,全国范围内举行的马拉松等各类路跑赛事超过30场。按照赛事规模计算,参赛跑者总人数约有40万人。在城市道路上,景区步道间,人们迈开脚步,舒展笑颜,自信奔跑。     11月3日,参赛选手奔跑在长安街上。当日,2024北京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鸣枪开跑。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参赛热情远未饱和   两天时间,超过30场比赛,40万人参赛,这样的数字乍听之下令人咋舌,但细细算来,又在情理之中。   《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共举办800人以上规模路跑赛事699场,总参赛人次605.19万,4月和11月全国举办的赛事数量均超过百场。而在中国马拉松热潮最高峰的2019年,各类规模路跑赛事数量甚至有超过1800场。   一年52个周末,除去不适宜举行跑步赛事的冬夏两季,数百场赛事主要分布在春季和秋季。因此,在气候舒适、景色宜人的3、4月及9、10月出现赛事扎堆的“超级周末”不足为奇。   即使有如此众多的比赛和参赛名额,一些影响力大的“头部赛事”依然一签难求。以3日鸣枪的北京马拉松为例,3万人的参赛名额,有超过18万人提交报名信息,人数创历史纪录。不少跑友戏言,“中签相当于中大奖”。     11月3日,参赛选手在西湖景区杨公堤上奔跑。当日,2024杭州马拉松赛在黄龙体育中心鸣枪开跑。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同样是3日进行的杭州马拉松,总规模达到3.6万人,报名人数也高达12.5万人,无缘赛事的还是绝大多数。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这项赛事,组委会今年特意开启了线上赛。截至3日12时,杭州马拉松线上参与人数超过1.3万人。   “线上赛的形式不仅方便了参赛者,也为无法亲临现场的人提供了参与机会。”杭州市民周宝成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平日里最大的爱好是跑步,也有过多次杭马半程马拉松的参赛经历,今年由于没有中签,便利用下班后的休息的时间完成了线上赛。   特色赛事差异发展   北马、杭马这样的“头部赛事”一签难求,一些规模稍小的赛事也通过凸显自身特色、丰富参赛体验,找到了吸引跑者的取胜之道,通过差异化发展的赛事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     11月3日,选手们在石家庄·鹿泉半程马拉松比赛中。   3日的石家庄·鹿泉半程马拉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近5000名跑友参赛,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和5公里健康跑两个项目。获得半马男子组第三名的陈睿是一名“本地”选手,虽然家在山西,但他目前是河北地质大学的大二学生。   “我从大一时开始尝试长距离的跑步,一直在坚持。之前听学长说鹿泉在办比赛,这里距离石家庄城区很近,风景也很好,就报名来参赛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半马比赛,能拿到第三名也算‘捡漏’了。”陈睿说。   “离得近”“风景好”是吸引陈睿参赛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赛事虽然举办地相对偏远,也依然能够获得垂青。作为全国最北的冰雪半程马拉松赛事,“追着极光跑”中国北极·漠河冰雪半程马拉松赛2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北极村鸣枪开赛,吸引了国内外2000余名选手参赛。     选手们在中国北极·漠河冰雪半程马拉松赛上品尝地方特色补给品。   该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和迷你跑两个组别。参赛选手从黑龙江畔出发,耐着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在林海雪原间纵情奔跑;比赛途中不仅能一览北极村独特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尝到铁锅炖江鱼等地方特色补给品,感受暖心服务,留下难忘回忆。   在江西省鄱阳县珠湖乡举办的环湖欢乐跑活动中,接地气的比赛奖品成功“抢镜”。这场被称为“村马”的跑步活动给出的奖品是极具乡土气息的牛、羊、鱼等农产品。发奖现场一片欢腾,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跑友大开眼界。     江西省鄱阳县珠湖乡环湖欢乐跑活动奖品别具特色。   体旅融合引人入胜   “跑步这么枯燥,天天跑究竟有什么意思?”这是很多不跑步的人经常产生的疑问。   其实,跑步运动既有健身作用,还有社交属性。在奔跑的过程中提升成绩,磨砺心智,结交同好,开拓视野,跑友们所体会到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用言语往往很难充分描述。而在比赛之余,领略万千风景,体味百样文化,也是吸引跑友们奔走全国各地,乐此不疲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多地体育赛事如火如荼,高水平赛事推动“文体商旅”深度融合,“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时尚潮流。很多跑友外出参赛也不再形单影只,而是呼朋引伴,“拖家带口”,把一个人的跑马“苦行”变成其乐融融的举家出行。各地主办方更是抓住契机,全面推进“体旅融合”,努力用赛道串联景点,把跑友留在景区。一场赛事吸引游客玩遍一座城,“体育流量”变成“经济增量”,马拉松赛道化身“城市会客厅”。     选手们在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比赛中。   3日的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了万余名跑者参加。赛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湖水如镜,倒映着远处的山峦与苍穹,湖面帆船点点与碧波相映成趣,七彩花田与碧水蓝天相互辉映,仿佛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赛道两旁,舞龙舞狮、寒武纪“超级大马戏”、民族舞、器乐演奏等精彩表演轮番登场,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   赛事主办方还推出涵盖景区、住宿、公交等优惠措施的“大礼包”,跑友们能在赛后深度体验当地的旅游资源。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2023年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期间,玉溪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78.20万元。   在北京的“鸟巢”外,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跑友徐少博在参加完北马后,第一时间挂上了完赛奖牌,以“鸟巢”为背景,和跑友一起合影留念。     11月3日,一名完赛选手(前)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留影。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徐少博说,每次参加马拉松都会去到一座新的城市,每座城市都会把当地的文化融入赛事,展现城市风采。今年他还在老家呼和浩特以及福建厦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包头参加了马拉松赛事。“呼和浩特的特色就是大草原,官厅湖马拉松主推优美的生态环境,各地的完赛奖牌也各有特色,值得收藏。”他说。   一场马拉松,并非42.195公里的枯燥奔跑。一个马拉松“超级周末”,也不是赛事与赛事的简单叠加。起点拱门前写满期待与憧憬的一个个面庞,完赛区域里洋溢幸福和满足的一张张笑脸,描绘出活力中国的精彩画卷,汇聚起体育强国建设道路上笃行致远的坚实跬步。
一座博物馆的低碳转型
苏州博物馆本馆俯瞰。 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用以替代燃气锅炉的空气源热泵。 资料图片 磁悬浮冷水机组。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位于江苏苏州的苏州博物馆本馆,过去一直存在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摸清碳排放“家底”、更新换代博物馆设备、实施智慧管理,苏州博物馆本馆着手打造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实现绿色转型。   10月23日是工作日,江苏苏州东北街,游客依然如潮水般涌入位于街口的苏州博物馆本馆。   苏州博物馆本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自2006年运营以来一直热度不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座绿竹挺拔、流水潺潺的建筑,曾经一直存在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告诉记者,为了给每天上万名游客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让馆藏文物有好的“体感”,博物馆需常年恒温恒湿,并保持很高的空气洁净度,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为改变这一局面,2021年以来,苏州博物馆本馆着手打造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如何推进低碳运营?日前,记者走进苏州博物馆本馆,探寻这里的低碳密码。   全方位“诊断”,算清“能耗账”   走出苏州地铁6号线拙政园苏博站,步入东北街,白墙黑瓦、飞檐斗拱的苏州博物馆本馆映入眼帘。空中俯瞰,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州古城区的小桥流水间。   苏州博物馆本馆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5万余件(套),年平均接待游客达250万人次。谢晓婷告诉记者,苏州博物馆本馆是苏州的地标建筑之一,设计建造过程中,每盏灯、每扇窗户、每块地砖都十分讲究。如今,投入使用近20年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如何做到低碳节能?   首先就得算好“能耗账”,摸清碳排放“家底”。为此,苏州博物馆请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魏庆芃教授团队,对整座建筑进行全方位“诊断”。   “难度太大了。”魏庆芃感慨,虽然有数十年相关工作经验,但进入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展工作时,他依然觉得困难重重。   难在哪儿?魏庆芃解释,博物馆设备不能停机,否则文物就可能“受伤”,很多工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开展。此外,很多设备和管道隐藏在一层与负一层间的狭窄夹层中,工作人员只能带着仪器、弯着身子钻到一个个点位去测量数据;夏天最热的时候,夹层里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不一会儿全身就湿透了。   就这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通过对博物馆建筑构造、材料、设备等进行多维度的测量、分析,魏庆芃团队拿出了一份《苏州博物馆能耗审计及节能诊断报告》,找出了苏州博物馆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提出了《苏州博物馆实现运行碳中和的博物馆实施方案》。   下一步,就是给苏州博物馆本馆供能系统“动手术”了。   更新换代,全新能源生态体系逐步成形   21摄氏度左右的室温、50%上下的空气湿度,这是苏州博物馆本馆里文物最适宜的环境。整座博物馆如何实现恒温恒湿呢?   苏州博物馆工程设备部主任王建领着记者从一楼的一道小门进入,再穿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人行通道,来到位于博物馆负一层的机房,在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把冷空气和热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能调节出想要的温度和湿度。”王建指着机房里一台台冷水机组和锅炉说,这些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博物馆的能效。   王建告诉记者,苏州博物馆本馆投入使用近20年来,相当一部分设备已落伍。就拿机房里的螺杆式冷水机组来说,其发动机转速每分钟只有3000多转,如果提高转速,机械会摩擦生热,零部件又承受不住。所以,老设备不仅能耗高,每年还要花费不少费用进行维护保养。   如今,苏州博物馆本馆将其替换成最新款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这套设备由苏州科技城一家科技企业研发。   新设备有什么不一样?该企业技术负责人孙洁告诉记者,这套设备的发动机转子悬浮在设备内部,不需要接触轴承便可带动其高速运转,不会因摩擦产生高热量。所以,这种设备的发动机转速每分钟最高可以达到4.8万转。此外,新设备还可以变频,根据负载变化自行调节冷冻机运行参数。正因如此,用电量较老设备降低了50%以上。   在苏州博物馆本馆,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还有很多。站在博物馆屋顶,朝着博物馆西北角看去,可见两扇巨大的风叶正在缓缓旋转。“这是我们给博物馆量身定制的两台全工况变流量高效冷却塔。”孙洁说。   过去的冷却塔要6台才能满足需求,但该公司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将冷却塔内部结构进行改动,新的设备看上去“高高瘦瘦”,“能耐”却比过去大得多。现在,只要2台冷却塔就足够使用。腾出来的空间,装上了4台空气源热泵。过去,将水加热得靠燃气锅炉,有了空气源热泵,便可以向空气“借热”,碳排放大大降低。   随着一台台设备更新迭代,苏州博物馆本馆内,一个全新的能源生态体系逐步成形。   精细化管理,为博物馆建“数字大脑”   10月下旬,苏州烟雨蒙蒙,天气渐冷。一大清早,王建直奔值班室。他在一个小小的电子触摸屏上轻轻一点,随着一排排数字不断跳动,一个看不见的“数字大脑”根据实时气温情况做出判断,并给分布在博物馆各处的设备下达指令,确保整座博物馆能以最节能模式运转。“这样一点,一天能省不少电。”王建说。   为了实现低碳运营,苏州博物馆本馆不仅在硬件设备上花了大力气,在精细化管理上也做足文章。“虽然更换的设备都是当下最先进的,但这些设备如果‘各忙各的’,缺乏良好配合,整体能耗还是降不下来。”魏庆芃说。为此,他又为苏州博物馆本馆量身定制一个“数字大脑”,在博物馆内打造一个小型“物联网”,把所有设备“连”起来。   魏庆芃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团队正对这个“数字大脑”进行升级,让它变得更“聪明”。   “我们的目标是不浪费一丁点儿能量。”魏庆芃说。这个目标如何实现?未来,每件文物需要“投喂”多少能源、每个展柜一天需要输送多少冷气等,都由“数字大脑”精准配置。计划到2025年,苏州博物馆将打造成安全、协同、绿色、智能的智慧博物馆。   谢晓婷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博物馆实行无纸化办公,确实需要纸质版的,大都是双面打印;每次换展时,大到一面展示板、一张地毯,小到一朵装饰花、一个展架,都是重复利用。此外,博物馆还将150瓦的卤素灯换成LED节能灯……   “近年来,可以明显感觉到,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谢晓婷说。   不变的是,和过去一样,每天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步入苏州博物馆本馆,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如今,走上了“低碳”之路的苏州博物馆本馆,面貌一新。
以喜剧电影呈现现实 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爆款好人》呈现出类型与现实的双重失效。   《年会不能停》《抓娃娃》与《爆款好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叙事策略:在类型喜剧的框架中呈现尖锐的社会议题。这让我们看到了喜剧作为类型电影纳入现实的能力。然而,虽然都包含了对社会现实与集体意识的观察、反思与批判,但介入现实的方式与深度却明显不同,而三者的传播效果、市场认可、受众口碑也相差悬殊。这说明,喜剧类型在处理现实题材时,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溯源:   社会现实的类型表达   在“文以载道”的传统下,现实主义电影或现实题材电影因其能够承担某种社会功能而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样式。而近些年在电影产业化的背景下,类型电影越来越成为电影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类型电影与现实题材电影,一种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长期存在于电影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接受的每一个环节,即类型电影注重娱乐性、观赏性,现实题材电影更注重艺术性、思想性。这种观念既影响了创作者对一部电影的定位与构思,也影响了观众对一部电影的选择与观感。“商业电影,好看就够了”“现实题材电影,比较沉闷乏味”,这些非此即彼的观念,对于电影生产来说,或多或少会带来某种伤害:利益至上的创作者只追求娱乐效果,不思进取的创作者把现实题材拍得沉闷乏味。   其实,这种刻板印象既误解了类型电影,也误解了现实主义。   类型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电影的工业产制模式与叙事惯例,也是一种有着明确文化功能的娱乐形式。电影类型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作为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因此,其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一旦过度追求类型电影的娱乐效果,就失去了类型电影的现实面向。   而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特定的艺术流派、美学风格,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创作原则,更是一种呈现与思考社会现实的美学诉求与艺术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也许并不排斥类型的叙事策略。   近几年来最受欢迎的商业类型片,如《我不是药神》《你好,李焕英》《孤注一掷》,都不是抽空了社会现实与社会问题的空洞故事,而是以类型叙事的方式切入社会现实、捕捉社会热点的作品。   但是,与艺术电影的现实表达不同,类型叙事策略就是要把复杂的社会议题与社会现实,转化为一个凝缩、清晰、具有戏剧性的类型故事,以高强度的戏剧性、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功能性的人物,来呈现复杂、混沌、暧昧、无解的社会现实。类型叙事固然在某种程度上凝缩了社会现实,但并不是对社会现实的遮蔽,而是用类型的情绪调动能力让观众因感同身受而被打动,使作品获得更有效的、更广泛的传播。   不得不承认,一些特定的电影类型如情节剧、悬疑犯罪片等,其叙事模式与叙事手法,更适合处理社会现实类题材。比如情节剧《我不是药神》《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的姐姐》、犯罪悬疑电影《孤注一掷》《浴火之路》。   而另一些电影类型呈现社会现实的难度确实更大,比如喜剧,这是由喜剧类型的属性与叙事方式决定的。前几年,开心麻花的一些电影,似乎已经走入了娱乐至死的死胡同,经常采用一个抽空现实、荒诞离奇的架空设定,比如《李茶的姑妈》《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超能一家人》,虽然不乏一些喜剧效果较强的桥段,但作品整体却比较平庸,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段子式空心喜剧。   误区:   喜剧与现实“两张皮”   为什么喜剧很容易变成这种脱离现实、段子式的空心喜剧?这同样与喜剧的类型属性有一定的关系。   喜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从美学特征上,可以分为讽刺、戏仿、笑话、恶作剧、轻喜剧、黑色幽默等;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动作喜剧(肢体喜剧)和对白喜剧(语言喜剧)。喜剧类型的叙事目标,归根结底是制造笑的效果,因此一些喜剧电影,往往没有一个固定的故事模式,故事目标在于展现一个个相对松散的喜剧桥段。为了达成最大的喜剧效果,近些年,无论是动作喜剧(人在囧途系列、唐人街系列)、对白喜剧(冯小刚的喜剧)、混合喜剧(开心麻花),都更倾向一种重桥段、轻情节的叙事模式。   从另一角度看,既然喜剧作为一种类型的界定往往是根据叙事手法,而不是叙事主题,那么,喜剧似乎可以套在任何题材上,也更容易与其他类型融合。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严肃题材的电影,如果在春节档、暑期档上映,也往往选择加入喜剧元素,比如《第二十条》等。   但是,当下这种重桥段、轻情节的喜剧电影,也许只是追求商业价值和娱乐效果的产物。当我们回顾喜剧电影史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最好的喜剧电影,往往都有着深刻的现实表达。动作喜剧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淘金记》、雅克·塔蒂的《游戏时间》,对白喜剧如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比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七年之痒》。   中国喜剧电影也在不同时期发展出多种喜剧样式,但都与社会意识、社会价值紧密联接,比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乌鸦与麻雀》《太太万岁》对社会现实与社会风俗的讽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局长到来之前》《今天我休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歌颂。新时期更是发展了多种多样的喜剧,比如农村题材喜剧《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赞歌,改革题材的喜剧《女模特的风波》《瞧这一家子》以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新生活和社会建设为表现对象,讽刺性喜剧《烦恼的喜事》《阿混新传》用包含善意的讽刺批判各种负面的社会现象,黄建新的黑色荒诞喜剧《黑炮事件》和《错位》以冷静的嘲讽和荒诞的幽默感来讽刺改革开放进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弊端,陈佩斯的“二子系列”是歌颂新生活的小人物喜剧,冯小刚的市民幽默喜剧则表现市民阶层的各种欲望。   由此可见,用喜剧类型呈现社会现实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相反,喜剧类型与现实题材结合,能使现实题材在更大程度上引发观众共鸣。但喜剧也不是万灵丹,某些现实题材并不适合用喜剧类型来呈现。比如喜剧可以呈现窘境、讽刺荒诞现实,但不适合呈现困境或者较沉重的现实。《逆行人生》成功地在一部类型电影中处理严肃的社会现实,但其中的一些喜剧元素就显得有些生硬和突兀。   而喜剧加类型的模式也有失效的时候。即便不以票房论成败,宁浩的《爆款好人》依然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其实,宁浩的喜剧类型经验足够成熟,《疯狂的石头》一度革新了国产喜剧的样式。他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力,《疯狂的外星人》即用装疯卖傻的癫狂方式讽刺解构了一种狂妄偏狭的民族主义。遗憾的是,到了《爆款好人》,则呈现出类型与现实的双重失效。影片的喜剧部分老套、尴尬、陈旧、敷衍,比如男主角一夜成名的方式、成名后的窘境,都与当下的现实严重脱节。社会现实的部分空洞、概念化、难以摆脱刻板印象,比如用一种表层的、高高在上的方式呈现网络直播的现状、网络暴力的结构性与人性因素。于是,宁浩想要表达的讽刺性、荒诞性都变成了一种无聊的说教与自我感动。   由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辨析喜剧加类型的模式。喜剧类型处理现实题材的方式,不是在一个现实题材的内核外包裹一个喜剧的外壳,也不是在一个喜剧故事中生硬缝合进一些浮皮潦草的现实表象,这两种做法都会导致现实和喜剧成为两张皮,无法融合、格格不入。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用一种喜剧思维来构思完整的现实故事,创作者必须找到其所要思考与呈现的某一种现实本身所包含的喜剧性。类型喜剧并不代表对现实进行一种漫画化的简化、弱化,也不应该拼凑一些陈旧套路的喜剧桥段来装点现实题材。《年会不能停》中,小人物阴差阳错误入大公司后所引发的所有啼笑皆非的喜剧情节,都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感受到异常真实的当代职场现状——创作者发现了职场现实本身所包含的一种荒诞性。但《年会不能停》更值得赞美的是,创作者没有因为拍摄的是类型喜剧而敷衍地对待现实,没有简化、弱化、遮蔽现实,同时,虽然题材、情节本身具有某种荒诞性与喜剧性,但创作者还是深思熟虑地用高超的喜剧技巧处理每一个情节。比较喜剧常用的手法如误认、错位在《爆款好人》与《年会不能停》中的运用方式,就能明显看出两者喜剧技巧与喜剧态度的天壤之别。   在类型喜剧的框架中呈现社会现实与社会议题,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叙事模式。在创作中,对于现实的思考与对于喜剧技巧、喜剧思维的把控能力,几乎是同等重要的。创作者是否以非排他性思维理解类型电影与现实主义,能否以融合、平衡的方式处理两者的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类型喜剧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   (作者刘起,电影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副研究员)
进博会为泰国香椰打开广阔市场 为当地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进博会为泰国椰农打开了一扇新的致富大门,促进了中泰香椰贸易的蓬勃发展。图为位于泰国叻丕府的一家椰子农场。 图为在艾可可公司的工厂内,工人正在对椰子进行分类处理。以上图片均为记者白元琪摄   清晨,泰国中部叻丕府的一处椰园内,熹微的阳光将树影拉得修长。身手敏捷的椰农们手持特制长竿,轻轻划动椰茎,一簇簇椰子落了下来。随着香椰进入收获旺季,泰国叻丕府等主要产区的种植园内一派繁忙景象。   泰国香椰以独特的芳香和甜味而闻名。进博会为泰国椰农打开了一扇新的致富大门,促进了中泰香椰贸易的蓬勃发展。借助进博会等平台,泰国本土品牌NC香椰等一批中小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泰国副总理普坦表示,进博会为泰国香椰打开了广阔市场,为泰国农业发展增添了新活力。随着泰中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泰国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小企业圆大梦想   从泰国首都曼谷驱车向西,约两个小时便抵达位于叻丕府的NC香椰公司。在公司创始人、叻丕府工业委员会主席那龙撒的办公室里,半面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和奖章。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相框,里面展示着一份中国颁发的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这是我发明的开椰器。”那龙撒一边指着文件,一边拿起一个椰青向记者展示。“只需向下一按,即可插管饮用,方便极了。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   2009年,那龙撒创立NC香椰公司。2013年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生鲜电商开展合作。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让公司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时,我们的展位前人潮涌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和消费者络绎不绝。”那龙撒回忆道,“当时,我被进博会的火爆氛围所震撼,更加坚信我们的产品一定能迎来更大市场。”   据统计,首届进博会后,泰国椰青短短一年内就在中国生鲜电商平台上创下近2000万只的销量。第二年,那龙撒带着升级后的椰子水产品再度亮相进博会,销量进一步增长。随后,他与佳农、都乐等水果生产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进博会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我们的产品。”那龙撒表示,公司随后推出的罐装椰子水、椰子果冻、椰奶等新品广受好评。“我们扩建了工厂,产能提升了3倍,员工也从最初的20余人增长到400多人。”那龙撒表示,目前,中国是NC香椰公司的最大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量的六至七成,进博会为公司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来说,进博会意味着实现大梦想。”   事业的发展,让NC香椰公司的一些员工也受到鼓励。去年,经理助理潘丕筹备建立了自己的椰子种植园。她说:“得益于进博会带来的市场效应,更多工人及当地居民参与到椰子种植中来,构建了一个互惠互利的产业生态链。”   致富路更加多元   每到周末,坤恩的“欧寇”椰子农场便成了乐园。这里种植有种类丰富的椰子树,还开发了不少新的旅游体验项目,仅鲜椰子冰淇淋就有20多种口味,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最近两年,组团前来的中国游客逐渐增多,农场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坤恩告诉记者,农场还推出了香椰培育体验项目,游客们可以参与有机种植,学习用碎椰壳施料、喷水灌溉等技巧。   “进博会让泰国香椰声名远播,我们椰农也受益匪浅。”坤恩告诉记者,在了解到泰国香椰正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后,自己决定将原来的蔬菜园改成椰子农场。如今,这片郁郁葱葱的椰林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随着生椰拿铁等椰类饮品的走红,2023年中国市场上椰子水相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300%。“这一市场变化,大大改变了泰国椰农的生产经营状况。”泰国香椰协会秘书长玛仕告诉记者,过去椰农们担心销路不佳,不敢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中国市场对椰子产品的需求量稳定增长。椰农们种植椰子的信心更足了。”   香椰生意蓬勃发展,带动了更多产业发展。随着椰子产量快速增长,椰子皮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可以更好实现规模化加工。原本种植水稻的纳特在从事椰子皮运输后,两年内收入就翻了一番。他说:“收入增加后,家里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我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了。”   产业链提质升级   在叻丕府的一家椰子加工厂,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椰子去皮机正在高速运转:一个个椰子被精准固定、旋转去皮。“从中国引进的先进设备使椰子去皮效率提高了一倍。”艾可可公司副总裁覃绍宇向记者介绍。   在中泰双方紧密合作下,这座两国企业合资的香椰加工基地已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覆盖。“香椰运来后,工人们会进行去茎叶、果皮等初步处理。随后,根据椰子品质分级,进入不同的生产线。”覃绍宇介绍,品相优良的椰子经过清洗、包装后,直接进入冷链运输环节。外表有磕碰的椰子将用于提取椰子水,制成罐装饮品。椰肉也会被充分利用,加工成椰奶等多种产品。   “近年来,在进博会带动下,中泰两国在椰子产业链上的合作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到泰国椰子的产业链中。”泰国农业大学教授吉塔婉表示,从最初的椰子采购,到承包工厂、合资建厂,再到如今多元化产品的加工制造,泰国椰子产业链不断提质升级。   椰子市场的扩大,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当地一家生产椰子泡沫保护网的小工厂,与艾可可公司签下长期合作合同后,规模扩大了4倍多,成功转型为现代化工厂,并陆续承接其他行业订单。   泰国香椰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了更多中国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泰国相关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据泰国商业部统计,中国市场是泰国椰子的最主要出口目的地,占出口量的约60%。香椰正成为中泰合作的“友谊果”。   “进博会不仅为泰国香椰等农产品打开了广阔市场,更将中国发展机遇分享给泰国民众,实现了泰中合作互利共赢。”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表示,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泰国参展商成交额创造了佳绩,充分展现了进博会的巨大商机。期待第七届进博会上,各方继续携手共赢。   (人民日报泰国叻丕府11月3日电)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