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康宁与现代摩比斯合作实现汽车增强实境抬头显示系统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康宁公司当地时间7月26日宣布,推出智能汽车增强实境(智能挡风玻璃)抬头显示系统解决方案的关键产品“曲镜面解决方案”。 据报道,康宁曲镜面解决方案(Corning® Curved Mirror Solutions)之前已经成为现代摩比斯全新增强实境抬头显示系统的核心零部件。今年早些时候,随着现代汽车集团旗舰产品2021款IONIQ 5电动跨界车的亮相,上述抬头显示系统也完成首秀。 据统计,经过2020年一年时间的“培育式发展”,搭载智能抬头显示技术的汽车数量接近500万辆。到2025年,随着各家汽车制造商快速普及增强实境技术以提升车辆互联性能,支持抬头显示技术的汽车数量预计将增长一倍。 康宁公司此次推出的高质量、零失真解决方案将帮助车企打造当下最为拟真的驾驶体验。 相较于传统技术,康宁镜面产品可以打造一个横跨挡风玻璃、更大尺寸的显示区域,投影距离将扩大四倍。抬头显示系统使用镜面将驾驶信息(比如导航和车速等)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由此使得这些信息可以直接出现在驾车人的视野中。而增强实境抬头显示系统通过将挡风玻璃变成一块拟真显示屏而提升技术先进程度,其可以将道路上的大型且动态画面投射到挡风玻璃上。 据悉,如果要求抬头显示系统达到上述水平的沉浸式和互动体验,该系统就需要高质量镜面玻璃作为支撑。康宁公司使用其在行业领先的玻璃科学和光学物理专业知识,确保现代摩比斯的产品能够为用户提供新的使用体验。 据了解,通过与康宁公司的合作,现代摩比斯已经发布了一系列使用康宁曲镜面解决方案的增强实境抬头显示系统,以满足车企对该类产品性能及可靠性的要求。(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进击豪华市场 理想回港背后的圈钱扩张计划
距离“水银门”事件风波过后的一星期,理想终于坐不住了。 7月26日,据港交所文件,理想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将以 双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 这是在半个月之后,作为国内造车“三傻”的小鹏汽车敲响赴港上市下,又一造车新势力完成对回国的冲击,时至今日,曾经的“造车三杰”仅剩蔚来迟迟没有成功上市的消息。 有消息称,蔚来迟迟没有获批的主要原因或许于蔚来汽车自身的问题有关系。 回过头来看,这是距离理想与小鹏赴美上市仅过去一年时间,国内造车新势力已经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现在“造车三傻”已经统一口径赴港上市,作为其中之一的理想,又是揣着何种心思回港。 理想离不开“增程式” 5月26日,理想发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 就数据而言,截止3月底,理想经营现金流达到9.2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300.7万相比,实现超15倍的增长,更为健康的现金流或许也是理想快速实现产能的关键所在。 不同于蔚来、小鹏,目前理想在售的车型仅有“理想ONE”一款,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达到12579辆,同比增长334.4%。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理想从设计到生产都走了与其他品牌不同的路线,这也是区别于纯电技术的增程技术。 通俗的来讲,不同于混合动力,增程技术就是通过增程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实现增长续航里程的一种技术手段,也可以形容为,纯电车型都是需要靠充电来补能的,一旦没有了充电桩,那车辆就失去了动力,而通过内部搭载发电机,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通过发电机实现电池充能,从而延长车辆的里程行驶。 这种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解决了车型续航里程的焦虑,续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一直以来为人诟病,在增程技术下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或许也是理想实现快速突围的原因。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部分高寒城市,由于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池续航、动力锐减等不适应性,增程式电动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著名车评人“猴哥说车”,曾用理想ONE在拉萨上做了一期车辆测试,理想在动力输出、续航里程上一如既往,用理想的话说,就是“一辆里程更自由的电动车”。 另一方面,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2021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补贴幅度缩减,降低了政策对新能源市场的“干预”,这也加速了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市场热度,广汽、吉利、东风等对增程式电动车均有技术储备,岚图汽车、金康赛力斯等新品牌也今年推出相应的增程式电动车。 “其实,理想所采用的增程式混动路线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完全放弃了鸡肋般的纯电动指标,反而在很多不限购城市,成功的抢夺了很多纯燃油车的市场。 理想的“诺曼底登陆” 但事实上,交付量的提升,对于理想来讲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理想核心数据出现一定程度下滑,毛利率一季度为16.9%,而去年四季度为17.1%,特别是在净利方面,一季度净亏损额为3.6亿元,同比扩大了366.9%,但上一季度还实现了盈利。 由盈转亏难题的背后,也是理想高投入的研发费用、以及各种运营费用,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的营运开支同比增长283.6%,达到10.2亿元,占比营收的28.49%,而这与理想当前的战略脱不开关系。 2018年10月,理想ONE发布时,理想创始人李想曾说过,未来3年只卖这一款车。不过,这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体量劣势,一旦销量不及预期,就会造成大量产品滞销。对此,理想也在改变策略,“当效率和规模发生冲突时,我们肯定选规模。”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说。可见,在淘汰赛的认知下,以效率著称的理想,现在也开始把重心移向速度与规模。 另外,理想还在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的方式弥补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缺。今年一季度,理想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2.2% ,达到5.15亿元。 理想创始人李想对此表示,IPO之前,理想往研发上投资会非常谨慎,为数不多的现金储备还要保证企业正常的流转和运转,而IPO后现金储备增加,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把研发拉上来。 据悉,今年理想汽车整体研发费用预计30亿元起步,但这也意味着,大量研发费用投入的背后需要持续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联想正在开发X平台,并计划在2022、2023年推出新平台上三款全新豪华增程序电动SUV,这对于理想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开支,从此前小米造车以及恒大造车就能感受到,两年半的时间,恒大在造车上的费用投入就已经超过440亿元,这对于现状的理想来讲,回港上市增加自己的资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以来,港股市场筹融资金额创历史新高,根据安永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预计共有45家公司在香港首发上市,筹资额2108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筹资额大增127%。 普华永道预计,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赴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至4600亿港元之间。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李想的理想很“理想”,但现实的骨感也不得不迫使理想回港筹资。 剑走偏锋指向高端, 理想就能拒绝“内卷”吗? 进入7月以来,理想在美股市场接连遇冷,截止7月26日美东收盘,理想累计股价跌幅达11.93%。不过,回港消息的曝出,受资本看好,7月26日,理想一度涨幅超4%。 此前,有投行机构给出预测,美国银行分析师Ming Hsun Lee预计,基于更高的收入规模和更好的经营杠杆,理想汽车的净亏损将在2021-2022年收窄,维持该股“买入”评级,目标价39美元。 理想这次回港上市,似乎揣着更大的“抱负”,与通过港交所聆讯一起曝出还有理想计划2022年在X平台上推出首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 熟悉理想的都知道,不同于小鹏、特斯拉、蔚来,理想从一开始就通过“增程式技术”主打高端SUV车型,此次推出豪华SUV车型,或是理想对当前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冲击的延续。 7月12日,中汽数据显示,2021款理想ONE 6月上险量达到7827辆,在6月份豪华品牌销量排名中,理想首次杀入前十,超越蔚来、路虎、林肯等品牌。 但回过头来看,理想之所以加紧对豪华市场车型的推出,也是源于理想无力应对冲击豪华市场的带来风险,5月份理想汽车交付量达到4323辆,较4月份环比下降了22%,另外,从“造车三傻”的交付量来看,今年5月,小鹏交付量达到5686辆,环比增长10.47%;蔚来达到6711辆,在三家车企中排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5月份交付量被哪吒反超,更是加重了理想掉队第一阵营的声音。哪吒以4508台交付量首次超越理想,入围新势力前三甲。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关注度不断提升,满足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造车三傻”中,蔚来目前量产车型已经达到3款;年初小鹏P5的出现,使得小鹏汽车量产车型同样达到3款,二线势力哪吒的量产车型同样达到3款。 反观理想,量产的车型仅有“理想ONE”,随着其余玩家车型的不断推出,理想ONE难免会出现“双拳难敌四手”的局面。 继续冲击豪华市场,一方面能够消除理想汽车独木难支的局面,另一方面则是加深理想在豪华市场的品牌定位。不过,从发布的这次计划来看,“增程式”仍会是理想冲击豪华市场的核心路线。 “增程式技术”作为理想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研发上,理想吃过增程式的好处,费用大幅低于竞争对手,通过增程式继续发力豪华市场,无疑能将成本控制的路线进行到底。今年一季度,在“造车三傻”费用支出上,理想以5.15亿元的费用继续走低。 但过分依赖“增程式”的背后,也给理想的豪华车型带来了隐患,增程式未来被淘汰的风险不断增加,不仅美国已经停止为增程式技术新车发放补贴,上海也明确在2023年起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放免费牌照,增程电动汽车被包括在内。这也意味着2022年,理想推出的豪华增程式SUV将面临没有补贴,或者部分地区无法上牌的情景,这会大大降低理想豪华车型的交付量。 另外,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中,纯电汽车才是未来方向,出于对未来多种可能性的布局,理想大概率也要推进纯电项目,李想本人曾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在加快纯电平台的研发和车型的推出,预计2023年推出纯电车型。这也意味着理想要实现核心技术转型,届时,理想在豪华市场中,能否保持独有的成本优势,以及如何平衡成本和盈利,都将成为难题。 而在纯电市场,又会面临特斯拉、小鹏、蔚来、比亚迪这些玩家的竞争,到时候理想同这些玩家比拼什么,会成为一个疑问。 目前来看,理想这次赶在蔚来前面回港上市,是对扩张战略资金补充的最好选择,未来两年,接连推出三款豪华车型,或是对豪华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推进,但未来新能源汽车风向的转变,仍会是摆在李想与理想之间的一道难题
特斯拉净利暴增10倍!“维权门”后,中国销量走势戏剧化
图:IC 01 特斯拉季度利润首超10亿美元 增长近10倍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特斯拉(TSLA.O)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的多项指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特斯拉盘后股价有所上扬,截至发稿,特斯拉盘后股价上涨1.05%,而7月26日收盘,特斯拉股价上涨2.21%,股价657.62美元,总市值6335亿美元。 财报要点如下: 1、业绩全面超预期,且含金量提升。二季度公司营收119.6亿美元,同比接近翻倍;净利润首次站上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0倍,环比增长超3倍。同时本季度汽车监管积分贡献降低、比特币从贡献收益到产生减值损失,业绩含金量在提升,公司实力凸显。 2、成本费用控制良好,盈利水平成本季度财报最大亮点。二季度公司毛利率24.1%,达到2018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时费用率创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降成本、提效率是特斯拉多次在财报中提及的经营理念,公司正在一步步兑现交付量提升、盈利上升的长期逻辑。 3、汽车交付持续走强,毛利率创2018年以来新高。本季度公司交付量首次突破20万辆,同时低成本的上海工厂在出口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化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国产Model Y推出磷酸铁锂版本,成下半年交付量走高的新动能,德国工厂产能爬坡成为公司明后年新的交付增量。 4、技术方面,基于纯视觉的FSD VBeta 9.0版本上线,同时推出订阅模式,但199美元/月的定价并不友好。4680电池在性能和寿命方面得到验证,但距离量产仍需要时间,预计2022年电池可用性提高。 5、储能和服务业务继续增长,盈利能力改善。储能业务实现翻倍式增长,同时毛利率从一季度的-20%明显改善至本季度的2.5%,但储能和服务业务目前对公司整体毛利润的贡献仍为负。 这是特斯拉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盈利,并且创下了季度盈利新高。有分析指出,这代表特斯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芯片供应短缺的不利影响。去年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特斯拉曾实现公司历史上首个全年盈利。 近年来特斯拉收入情况,图片截自于特斯拉二季度财报 特斯拉方面表示,本季度,他们的供应链仍受到全球半导体短缺和港口拥挤等问题的影响,包括供应链伙伴、软件开发团队和各地工厂在内的全部特斯拉相关团队都全力保障生产接近满负荷运转。 “在全球汽车需求都再次处于历史新高的情况下,零部件的供应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下半年的交付增长情况。”在财报发布后的投资者会议上,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也指出,特斯拉所面临的芯片短缺问题有所改善,但全球芯片短缺严重,未来难以预测。 然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凡尔赛”了一把。“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除非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报告。”马斯克表示。 02 特斯拉单季交付超20万辆 具体业务上看,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汽车业务营收102.0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51.79亿美元;电力和储能业务营收8.0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7亿美元;通过销售碳排放积分获得收入3.5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2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的整车毛利率为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去年同期为25.4%。 在销量方面,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201304辆,为历史新高。其中,Model S/X交付1895辆,Model 3/Y交付199409辆;特斯拉第二季度总产量206421辆,其中,Model S/X产量2340辆,Model 3/Y产量204081辆。 特斯拉表示,预计汽车的交付量将在几年内实现50%的年均增长率,今年汽车交付量的增长将超过50%。“某些年份可以增长更快,比如今年。”——按照去年近50万辆的交付量来计算,今年特斯拉交付量将突破75万辆。 在财报中,特斯拉还表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德克萨斯州和柏林的工厂进行Model Y的限量生产。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成为其主要汽车出口中心。财报称,虽然受到供应链和工厂升级的轻微影响,上海超级工厂产能依旧强劲。考虑到美国市场需求旺盛和全球成本优化,特斯拉已经完成了上海超级工厂作为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转型。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中,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大于45万辆 为了保障德州和柏林工厂顺利投产,特斯拉自身也在加强供应链安全的建设。特斯拉称,其4680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已得到验证,制造验证也已接近尾声,质量和产量均处于可行的水平。据悉,未来德州工厂和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 Y都有可能使用4680电池。 特斯拉还表示,由于电池供应有限、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等原因,电动半挂卡车Semi的量产交付将延后至2022年,电动皮卡 Cybertruck 将在德州工厂生产完 Model Y 后进行。 03 “维权”事件后:中国市场份额攀升 在最主要的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中,虽然近期在中国饱受消费者争议,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主选择了特斯拉。今年2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欧洲,成为了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在“维权门”事件发生后,特斯拉4月份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但在此后的贷款活动和季末促销之下,特斯拉的汽车销量在5月和6月出现了反弹,并在本月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便宜版的Model Y。 图片截自于特斯拉二季度财报 在季报会中,特斯拉对销量的预估完全没有受到负面风波的影响,并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车辆都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如上文所述,目前特斯拉的全球各大工厂建设目前也在持续推进,生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04 特斯拉设团队监控社交媒体? 7月26日,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太阳能部门特斯拉能源一名前员工透露,该公司有一支2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在社交媒体和评论网站上搜索客户投诉。 这位前员工早些时候离开了特斯拉,据他透露,在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该团队还会试图让客户删除他们的帖子。 目前,特斯拉并未对该传闻作出回应。 05 炒币小亏 作为曾凭一己之力拉动比特币暴涨的“炒币大户”,在这一轮数字货币暴跌之中,特斯拉也无法独善其身。 财报显示,在数字货币方面,特斯拉二季度录得2300万美元的比特币减值,目前持有的净数字资产价值13.11亿美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财报显示其购买了约15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同时出售了约占比10%、价值2.72亿美元的比特币,并由此在一季度获得了1.01亿美元的净收入。 图:图虫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虽然此前马斯克屡次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要跟比特币“分手”、批评比特币耗能,但他确实最终却没有出售任何比特币资产。今年二季度,特斯拉既没有卖、也没有买比特币,处于持仓观望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并没有将比特币视为按市值计价的资产,这意味着只有当公司在出售比特币时才会确认收益。换句话来说,只要特斯拉没有卖出持有的份额,比特币价值的下跌就不会影响其收益,没有卖就没有亏。 06 马斯克:没重要事情不再参加财报会议 财报发布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CFO扎奇·柯克霍恩,技术副总德鲁·巴格利诺,商业能源主管RJ Johnson,运营总裁Jerome Guillen,工程设计副总Lars Moravy等高管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个人投资者Robert M:特斯拉的网站仍然称,电动卡车Cybertruck的生产预计将于2021年底开始。能否请管理层介绍更多关于该项目状况的更多细节,并且确认一下今年是否仍有望投产? 高管: 卡车项目基础开发和车辆架构开发阶段已经完成,Cybertruck也将重新定义我们的车辆设计,其整体架构和大型铸件大部分地承袭了从奥斯丁厂生产的Model Y的特点。显然,Model Y的生产还是优先于Cybertruck,但我们也将开始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试产,在得州Model Y生产出现起色之后开始Cybertruck产量的爬坡。 埃隆·马斯克: 我也想重新强调一下生产大型车辆的困难,首先,生产原型车和手工生产某些部件相对容易,但是产量不可能很大,这个跟Cybertruck的生产就非常相关,比如其中涉及1万个生产流程,可能9999个都完成了,但是卡在一个流程或者部件上,那么我们的生产速度就会被拖慢,目前遇到的瓶颈就是控制气囊和安全带的部件,没有这些部件肯定不能造车,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包括在上海和弗里蒙特厂都是一样的情况。 我们也还面临芯片短缺的问题,我们也在同供应商合作,如果这些都不是问题的话,产量就很快起飞,12到18个月就可以(实现量产)。 特斯拉可能是历史上制造出大型车辆最快的公司,可能跟(福特)Model T的量产速度相类比。另外我们也要确保Cybertruck的电池用量可以得到满足,特斯拉可以小量生产样车,但是成本一定是高昂,比如可能造一辆的成本是100万美元,甚至更多。量产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很大程度上去降低成本。 公司期待Cybertruck明年的产量可以出现大的增长,但并不是明年一月就可以实现的,可能要在明年一年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即使不算特斯拉自产,明年的电池产量也可以达到今年的两倍。 德鲁·巴格利诺: 考虑到电池产量方面的问题,我们争取提前实现电池自产增长50%的目标,增加储能系统的建设,公司供应商的目标是在2022年实现产量翻倍。 埃隆·马斯克: 我们设定的目标,并不意味着它是在某个时间点确定能够实现的,只是一个目标,如果世界上再出现一些什么灾难,‍造成供应链中断,那么产量可能就不会那么大。我们同电池供应商的合同是说供应给特斯拉的‍电池会在2022年翻倍,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跟客户所在地,跟订货时间‍,还有很多变数。 另外,我们也需要电池产能高于车辆生产需要,比如高出一两个月,才能满足特斯拉其他业务,比如Megapack换电站和Powerwall储能系统的需求。如果我们要将车辆需求置于优先地位,那么Megapack换电站和Powerwall储能系统的需求就可能得不到很好地满足,反之亦然,所以如果电池产量不足,整体业务就会有捉襟见肘的情况出现。 德鲁·巴格利诺: 从原材料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同供应商签订协议,来保证电池供应商的生产,从上游做好保障工作,但还是需要全流程的整体配合。 埃隆·马斯克: 有时候大家对于特斯拉的误解是,我们消耗很多钴,其实不然。苹果在其电池,收集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应用了大量的钴,但是我们的磷酸铁锂电池不含钴,在镍氢电池中的钴含量也极少,总体平均来看,我们的钴用量约为2%,希望未来达到钴用量为零的目标,而且未来的趋势也是磷酸铁锂电池逐步取代镍氢电池,使用比例可能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分之二,镍氢电池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如果能达到这种情况就很好,因为地球的铁储量极其巨大,但是镍的储量要小很多。有可能我们所有的储能系统未来都会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而镍氢电池主要应用在长距离道路运输领域,还有船舶和空中运输方面。
“果链”企业需要新故事 新能源汽车是“救命草”吗?
近期,“果链”龙头企业领益智造,因为二季度业绩跳水,导致股价暴跌。一直以来在电子元件一路高歌的领益智造,在7个月内市值蒸发近300亿元。 同样身为“果链”龙头企业的信维通信,今年二季度也只实现了净利润0.57亿元,环比下降102%,同比减少2.09亿元。财报一出,股价也暴跌。 苹果概念股的恐慌在蔓延,“果链”企业歌尔股份发布的财报业绩不差,但股价也出现了下跌,立讯精密、蓝思科技等龙头企业股价纷纷下跌。 恐慌的氛围,一部分来源于席卷全行业的“芯片荒”,它影响了苹果等手机厂商的产量,进而影响了代工企业的业绩。 另外,“果链”企业业绩严重依赖苹果的风险一直存在。欧菲光此前宣告与苹果“分手”事件后,业绩变脸,股价大跌,凸显出“果链”企业业绩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的问题。 欧菲光股价波动情况,图源东方财富 “果链”企业的“遭遇”不同,不过相同的是,它们也意识到危机,讲起了多元化的故事。 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成为它们布局的重中之重。 7月21日,领益智造发布公告称,拟以20亿元投资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以满足公司业务扩展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布局的需要。 而在一个月前,其曾宣布将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浙江锦泰”),后者是一家专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结构件的公司。 同时,欧菲光、蓝思科技、闻泰科技等,或是早已入局,但近期再次加码新能源汽车业务,或是宣布将拿出数十亿、数百亿的巨额资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其实,早在2015年便有一批手机代工企业走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们有的如立讯精密一般斥巨资收购该领域的重点企业,有的如欧菲光一般,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主业,放到新的战略高度。往后数年,还有源源不断的手机代工企业走入其中。 但多年过去,这些曾经投入巨资也使劲吆喝的代工企业们,并没有因此而创造多少效益。 立讯精密年报显示,2020年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营收818.18亿元,而汽车及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营收为28.44亿元。 欧菲光年报则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智能汽车业务营收分别是4.23亿元、4.62亿元和5.57亿元,而这三年它的总营收分别为430.4亿元、519.74亿元、483.50亿元。 从手机转入汽车领域,要解决的问题从技术研发、专利到厂房建设等数不胜数,就像当年它们花了很大力气才能满足苹果的要求,如今它们也需要再次解决重重阻碍。 “果链”企业,最终抢得到新能源汽车的蛋糕吗? 1、“果链”企业纷纷瞄准新能源汽车 近一年以来,“果链”企业发力新能源汽车,或是宣告入场的消息,或是直接开启了相关企业的收购。 这种新热潮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长期以来,“果链”企业受困于被踢出苹果产业链的风险,同时,果链企业与苹果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苹果的困境,也是果链企业的困境。 近期,一个个“果链”龙头业绩变脸。 2021年7月11日,领益智造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亿元至4.63亿元,同比下降26.66%至42.50%。 以模切起家的领益智造,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苹果提供零部件的产品有iPhone、iPad、iMac、MacBook等。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领益智造称,受到智能手机芯片供应链紧缺、海外部分厂区生产短暂停工、消费电子部分老项目产品需求下调等因素影响。 从领益智造身上,可以看到手机市场正在饱受缺芯困扰,这导致苹果公司等都遭遇了产品出货量减少的困境,而这种影响也自然传达到了“果链”企业身上。 图源领益智造官网 而这场“缺芯”危机被认为还会维持到2021年下半年,领益智造等代工厂也会受到更长期的影响。 同期,欧菲光也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0万元至4800万元,同比下降90.44%至93.63%。 相比领益智造,欧菲光遭遇的不仅仅是缺芯问题,还有被重大客户“踢除”的影响。今年3月苹果计划终止与欧菲光的采购关系,之后欧菲光将苹果相关业务出售给了闻泰科技。另外,欧菲光的另一位重要客户华为,目前的手机业务面临着芯片短缺问题。 除此之外,信维通信、歌尔股份、胜利精密等“果链”企业,也正在被拉入了这场危机中。为了走出危机,“果链”企业们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上半年是公司出现巨大变局的时期。”此前领益智造财务总监许诺在一场电话会议中表示,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研发方面,领益智造进行了较大的投入。 其实早在2017年,领益智造就曾在年报中表示,有意探索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机会,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但在2021年它明显提速了。 7月21日晚间,领益智造发布公告称,拟以20亿元投资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领益智造或其指定的下属公司,需要在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成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共同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 领益智造瞄准了电池项目,而此前荆门高新区便在打造“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电芯制造—废旧电池梯级回收再利用”的产业链。 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图源其官网 根据协议,领益智造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共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投资金额1.5亿元;第二期投资金额18.5亿元。项目计划通过在荆门市建设生产空间,从而围绕战略客户开展规模性的配套发展。 除了此次投资,6月其还曾宣告旗下子公司将收购浙江锦泰95%股权,这家公司的主业也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 在领益智造发起收购时,更多“果链”企业也在切入汽车领域。 立讯精密声称自己已经具备汽车线束、电子模块等产品服务能力;欧菲光也提到未来五年要力争三个战略目标,包括智能汽车在内的新业务要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以手机面板闻名的蓝思科技,准备投40亿来造车载玻璃和车用的大尺寸面板;手机ODM供应商闻泰科技,则声称其要拿出120亿打造车规级半导体晶圆厂。 谁都想另辟蹊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分一杯羹,才能够在缺芯风波、切断合作等风险到来时,从中抽身出来。 2、“果链”企业需要新故事 在“果链”缺芯的危机中,并非所有人都业绩惨淡,但无一例外的是,市场预期变得不乐观的同时,曾经的优质股正在惨遭投资者的抛弃。 财报显示,2020年歌尔股份营业收入577.43亿元,同比增长64.29%;净利润28.48亿元,同比增长122.41%。 2020年,立讯精密营业收入918.70亿元,同比增长了46.9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33亿元,同比增长53.44%。 在这份不错的成绩单下,立讯精密自1月中旬以来股价不断下跌,市值从最高的4000多亿元下跌到目前不到2737亿元。歌尔股份也同样出现了股价跳水,从2020年的最高市值1630亿元,跌至目前的1335亿元。 “果链”企业需要讲出新故事,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成长性问题,以此来推动股价的触底反弹。而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拥有良好前景的领域。 相比于已经走入存量市场的手机行业,新能源汽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7万辆,而2021年,新能源汽车仅用半年时间,便在销量规模上达到去年成绩的两倍。 而如今还有更多巨头入局造车。比亚迪正与小米洽谈造车合作,苹果频频与电动车电池供应商谈判,计划于2024年正式推出旗下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产能扩充的速度却跟不上。 其中电池短缺的压力已经日益凸显。在今年5月的一次股东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提到,目前扩建产能所需时长短则2-3年、长则3-5年,会根据市场以及订单逐步推进。而由于产能有限,他已经“被客户催货催得受不了”。 除了宁德时代,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扩大产能,5月位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的LG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二工厂项目也已正式竣工。 这也是“果链”企业的机会。 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到厂房建设等,它们又需要再次跨越诸多障碍。 收购是一条捷径。领益智造就选择了收购浙江锦泰。 浙江锦泰是一家专业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盖板、铝壳和软连接等结构件产品的企业。目前浙江锦泰的合作伙伴中,有奔驰、宝马、保时捷等知名车企的锂电池供应商。在去年其又与特斯拉上海工厂建立关系,为其提供Busbar软连接产品。 除了客户资源,浙江锦泰还拥有电池盖板的专利技术、研发能力。这将帮助领益智造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领域。 除了动力电池,也有“果链”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在持续的“缺芯”问题。 7月6日,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宣布,计划收购英国晶圆厂商Newport Wafer Fab(下称“NWF”)。 NWF是英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厂,目前月产能超过3.5万片8英寸晶圆,主要生产MOSFET、IGBT、Analog、化合物半导体等车规级产品。 这场收购也帮助了闻泰科技的业绩爆发。2020年,闻泰科技收入、净利润分别为517.07亿和24.15亿元。其中,半导体板块收入为98.92亿元,同比暴增521.96%。 除了这场收购,安世半导体也在着手自建工厂扩大产能。2021年1月,安世半导体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已破土动工,预计于2022年7月投产,预计产能为每年40万片晶圆。 摆在“果链”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但它们能讲好这个新故事吗? 3、新能源汽车是“救命草”吗? 在这场缺芯危机到来之前,许多企业已经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但为何成效并不明显? 立讯精密一直为苹果代工AirPods和Apple Watch,并不断渗入苹果的其它产品线,但早在2012年立讯便切入汽车领域,通过并购福建源光,进入汽车线束组装领域,又在2012年收购德国公司SuK,进入宝马、奔驰供应商行列。 目前其汽车产品已经销售给日产、长城、众泰、宝马、奔驰等整车厂,以及博世、大陆等一级制造供应商。 但是直到如今,消费电子依然是立讯精密支柱,汽车业务在总营收中只占据非常小的比重。 财报显示,2020年消费电子营收同比增加57.37%,占比达88.45%。而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板块,收入增速正在持续下降。 图源立讯精密官网 对于“果链”龙头企业而言,它们与手机产业链以及苹果等手机厂商的联系,广度与深度都不可小觑,转向新领域,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从手机转向汽车,这些企业需要解决人才、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就算是走收购这种捷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领益智造收购浙江锦泰,只能算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迈出一小步。2020年,浙江锦泰的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7528.04万元和115.16万元。这一业绩距离该领域头部企业科达利、瑞德丰、中瑞电子等还有很远距离。 同时,其所面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目前车企还在探索更高的电池性能,由于结构件也会影响电池性能的提升,意味着供应商也需要不断提供更高质量的生产工艺。 想入新能源汽车的门槛并不简单,企业们还要忍受投入资金多、项目周期长的考验。 欧菲光在2015年通过收购华东汽电和南京天擎正式切入这一市场,又在往后三年先后收购了富士天津镜头厂、卓影科技、北汽新新能源等数家公司,彼时其还成立了智能汽车事业群,与光学光电并列为两大事业群,成为了欧菲光重点布局的第二大主业。 为了迈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欧菲光曾在战略、业务发展上都花尽心思,但在2020年欧菲光却选择了放缓部分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投入,不再持续加码。 欧菲光半年报显示,2016年其用于智能汽车电子建设项目的承诺投资总额为8亿元,但最终调整后投资总额仅1.8亿元。同时,在2020年业绩报告中,智能汽车业务已经划分到微电子业务旗下,不再单列第二大主业。 不过,欧菲光也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布局,与此同时也在发展光学业务等。 欧菲光光学业务的发展规划,图源其官网 歌尔股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诸多,同时也将智能硬件等作为其未来业绩增长点。 7月以来,歌尔股份多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与VR业务相关话题,表示公司制造的部分终端产品已经落地,未来也会对VR、AR行业进行长期投入。 这也是许多“果链”企业的选择,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过去十余年,立讯精密、欧菲光等企业享受到了苹果高速发展的红利,业绩增长,股价走高。但“果链”企业也要随时警惕,手中的蛋糕也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 加码新能源汽车,只是“果链”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尝试。往后通过持续拓展商业布局,带动多个业务线的发展,摆脱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才能走得更远。
雷军与李斌做兄弟?传小米汽车落户合肥、江淮代工、布局换电
凤凰网可继续 7月27日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可能落户合肥,由江淮汽车为小米汽车代工。首款车型有可能支持换电并主攻20万元以下市场。 据安徽高新技术产投消息人士等多方独立信源透露,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也有江淮汽车内部人士透露,江淮汽车或将为小米汽车代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20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如果小米汽车确如传言中所说的落户合肥,江淮代工,支持换电,这虽与蔚来汽车的做法如出一辙,但可能并非巧合,在蔚来汽车创立初期,雷军就作为投资人与其有不少联系,2018年雷军还亲自前往蔚来汽车发布会为其站台。 雷军与李斌 此前,因小米招聘官网发布了许多与汽车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中的工作地址出现了上海徐汇区。有人称小米造车项目将落地上海,还有传言称小米汽车开出2000万年薪招聘人才。 小米招聘官网截图 对此,小米公关部负责人@成都王化 23日在社交平台辟谣,网传落地北京、上海等消息均为不实,一切以官方披露为准。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 小米造车海报 今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雷军亲自挂帅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CEO。 小米汽车已经成为各地方及各车企的争抢对象,据传,西安、武汉、北京、上海均有意向吸引小米汽车落户。 此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复网友说,该区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事件,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也回复称,小米系项目是东湖高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将进一步加强与小米的沟通,积极引入更多小米系产业项目落户光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复截图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复截图 自宣布造车以来,雷军多次被曝多次前往汽车厂商参观。 网传雷军参观广汽埃安
风暴眼|理想回港筹钱 “蔚小理”将走进造车新战局
(自2019年11月量产至今,理想汽车的在售车型只有这款理想ONE。)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 |徐硕 编辑 |赵泽 核心提示: 1、理想和小鹏在登陆港股市场这件事上的初衷是一致的:融资,融更多的钱,补充更多的“粮草弹药”。 2、理想汽车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其净亏损分别达到24亿元、1.52亿元、3.6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3、在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看来,未来五年,将会是新能源汽车全面战争的时代。 “水银门”风波尚未完全平息,理想汽车已经开启回港之路了。7月26日,理想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成为第二家回归港股的中概股。早在5月底,理想汽车便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将以双重上市的方式,于8月底左右登陆港交所。 由于在美股上市未满两年,不符合香港二次上市原则,小鹏、理想只能通过双重上市的方式回流。相比二次上市,双重上市的过程更为严格,不仅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香港证券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共同监管,还要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各项监管要求,以确保在两个证券交易所同时挂牌。 大费周章走流程、耗费更多时间成本,理想和小鹏在登陆港股市场这件事上的初衷是一致的:融资,融更多的钱,补充更多的“粮草弹药”。此前已经满足二次上市条件的蔚来,因涉及用户信托持股等问题被推迟上市,因此,在变幻莫测的新能源造车市场,理想和小鹏根本等不起。 据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其净亏损分别达到24亿元、1.52亿元、3.6亿元,仍处于亏损状态。理想汽车预计2021年净亏损额还将进一步扩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研发新车型等,而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投入,经营性现金流仍旧有再次为负的风险。 但问题是,自2019年11月量产理想ONE开始,理想汽车的在售车型只此一款,即便是在2021年5月,理想发布了2021款理想ONE改款车型,也不过是在现款的基础上,对其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增程电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升级。 相比蔚来及小鹏,其量产交付车辆均有2~3款车型,如蔚来的ES6、ES8和EC6,小鹏汽车的P7、G3、G3i,以及与华为深度绑定的极狐、赛力斯,360旗下的哪吒汽车、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车等新品牌,都在逐渐削弱理想汽车的“护城河”。截至7月26日收盘,理想汽车报价30.77美元/股,市值278.4亿美元,在三大造车新势力中概股中,市值排名第三。 告别“一款车型打天下”能否改变市场地位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理想将发布至少3款新车。据理想汽车招股书显示,2022年理想将在X平台上推出首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序电动SUV,2023还将推出另外两款SUV。X平台继承了理想ONE现有的增程序电动汽车平台,并配备了的下一代增程电动动力系统。 除此之外,理想汽车正在大力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并为开发了Whale和Shark两个平台,计划自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而从2022年起,理想汽车也将L4级自动驾驶作为必要硬件成为所有新车型的标配。 按照理想的预测,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800万台,远高于工信部规划的500万台,其中增程式汽车销量将从2020年的3万辆增加至2025年的40万辆,将占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7.3%。 现实很残酷。只有至少占据20%市场份额的玩家们,才有可能进行下一轮的角逐与厮杀。“智能汽车行业本身处于加速发展状态,理想不能停止产品的演进及更新。”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表示,到2022年,智能电动车行业里的玩家都会陆续交付,成败与否最终还要看产品和市场销量。 2021年3月,理想汽车批准了针对李想个人的期权计划,根据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李想被授予购买理想汽车1.086亿股B类普通股的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14.63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29.26美元,该价格与授出日期(3月8日)前30个交易日公司ADS平均收盘价相等。 而具体的行权条件则根据汽车交付量拟定,即当任何连续12个月内交付的车辆总数超过50万辆时,即可行使第一批期权。当任何连续12个月内交付的汽车总量分别超过100万辆、150万辆、200万辆、250万辆和300万辆时,即可行使第二批至第六批期权。 “这是个很有个性、很优秀的期权激励计划,行权条件简单明确,激励性很强。”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此表示,尤其是分六期,匀速行权,对李想本人也有一定的压迫性,也与到2025年卖出160万辆车的扩张战略不谋而合。 据悉,2021年6月,理想ONE共交付7713辆新车,首次拿下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截至2021年6月30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近6.3万辆理想ONE,仅2021年上半年,总交付量达到近3.1万辆,接近此前年销量的二分之一。 销量虽然亮眼,但理想主打的增程式电动仍存在诸多风险,如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关地区新能源政策变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用户方面对增程式技术的认可度,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理想汽车提出诸多新挑战。 钱、人才、市场,一个都不能少 自2021年以来,百度、小米、华为都直接或间接的加入到“造车”的浪潮中,雷军直接在前期投入100亿元,亲自下场带领小米造车;华为则派出余承东挑起“造车”大梁,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统筹汽车业务;百度更是跟吉利、起亚等诸多传统造车厂商达成合作,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面对“不差钱”的互联网造车“入侵者们”,理想汽车捉襟见肘。为了获得最终的入场券,李想曾表示,不介意以任何一种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储备,如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以及银行贷款、发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钱肯定是多多益善的。”在小鹏顺利回到港股后,小鹏汽车副董事长、总裁顾宏地也曾表示,时机成熟会考虑回归A股。 据凤凰网科技统计,2020年造车“三小只”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完成美股增发。2020年12月初,理想汽车曾增发4700万股、最高融资16亿美元;几天之后,小鹏汽车通过美股增发,融资近22亿美元,成为中概股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蔚来汽车也于2020年完成了三次美股增发,金额分别为4.9亿美元、17.3亿美元、30.5亿美元。 截至2021年一季度,理想、小鹏、蔚来的资金储备分别为303.6亿元、362亿元、475.5亿元,短期来看资金并不短缺,但持续的研发投入、升级配套软件、扩大销售网络等动作,都让造车新势力们不敢掉以轻心。 据理想汽车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度理想汽车研发费用分别为7.94亿元、11.69亿元、11.00亿元。2021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就达到了5.15亿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长了171.23%。 不仅如此,随着理想汽车直营零售中心的扩建,理想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或许会由正转负。目前,理想汽车直营零售中心已经覆盖了全国65个城市,完成第100家直营零售中心的建设,预计到2021年底,理想汽车计划将建成200家直营零售中心,覆盖全国超过100个城市。 在沈亚楠看来,这是一场针对钱、渠道、场站、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切入时机不够早,就会陷入被动被其他选手抢占,“未来五年,将会是全面战争的时代”。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造车新势力们在储备更多的资金的同时,还要不断调整内部战略及打法,尤其是面对繁杂的造车供应链制造体系、软硬件交互等方面,如何掌握多种复杂组织形式的能力,也将是未来造车新势力们需要面对的课题之一。
“洞察”号首次揭示火星内部结构
  火星内部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火星内部结构分层示意图。截图来源:BBC网站相关报道   今日视点   2018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携带一种被称为“内部结构地震实验”(SEIS)的六传感器地震仪在火星上降落,任务是记录地震波穿过陆地内部结构的过程,从而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地壳、地幔和地核。   自“扎根”火星以来,“洞察”号在其着陆点测量了大约733次地震。科学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的内部结构,估计了火星地核的大小、地幔的结构和地壳的厚度。   这让人们第一次知道,另一个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内部是什么样:夹心蛋糕一般的地壳结构、比预期更薄的地幔、含有更多轻元素的液态核心……   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使用地震数据来探测地球以外行星的内部,这是了解火星形成和热演化的重要一步。相关的3篇研究论文发表在23日的《科学》杂志上。   地核:比想象中的厚   “洞察号”的发现表明,火星有一个巨大的液态核心。它的最外层距离地表约1560公里。   火星半径仅为地球半径的1/2左右。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研究合著者阿米尔汗称,火星地核的半径为1830公里,“比预期的要大”。而地球核心的半径约为3480公里,这意味着,火星的核心也约为地球核心半径的一半。   地核尺寸越大,密度越低。火星具有较大尺寸的核心半径说明,与以镍和铁为主要成分的地球核心不同,火星的核心除了铁和镍,还含有氢和氧等较轻的元素,这些成分起到了降低核心凝固温度的作用。因此,尽管有大量热量散失,火星的核心仍然完全是液态的。   关于火星地核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西蒙·斯塔勒表示,“洞察”号在任务中确认火星地核的大小是十分难得的。他说:“科学家花了数百年的时间来测量地球的核心;在阿波罗任务之后,他们花了40年的时间来测量月球的核心。而‘洞察号’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测得火星地核的大小。”   地幔:比想象中的薄   还有一个研究结果与火星地核和地壳之间的结构——地幔有关。火星的地幔比科学家之前设想的要薄,它在地表向下延伸至大约1560公里处。   火星更大尺寸的核心意味着,与地球相比,它的地幔相对更薄。   布里奇曼石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矿物,能够稳定存在于下地幔的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中,它覆盖着地球的地核,能够减缓对流和热量损失。   而根据已知火星的大小,研究认为,火星地幔的压强极不可能使布里奇曼石达到稳定状态,因此,火星可能缺乏这种矿物质,这就导致火星早期热量的散失。   地壳:跟地球一样厚   根据“洞察”号记录的火星内部地震波,研究团队首次确定了火星地壳厚度。德国科隆大学博士研究员、研究地震的论文主要作者克纳普迈耶—恩德伦称,尽管火星的地壳可能有两层或三层,但其地壳与地球的同样厚。   数据显示,在“洞察”号着陆点下方,地壳可能有两个甚至三个子层。地壳的第一层约8(+/-2)公里,这是很久以前火星流体物质循环导致的高度变化形成的结构和只存在轻微变化的第二层地壳之间的边界;第二层为地表向下延伸至约20(+/-5)公里。研究人员表示,火星上可能还有第三层地壳,厚度可达到39(+/-8)公里。   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从“洞察”号着陆点推演到整颗星球,认为整个火星地壳的平均厚度介于24—72公里之间。相比之下,地球的平均地壳厚度为15—20公里。只有在像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大陆地区,地壳厚度才能达到70公里。   克纳普迈耶说,与地球相比,火星的地壳是古老而静态的。而我们星球的地壳被分解成在地幔顶部的构造板块。这些板块有时会相互碰撞或下沉,这意味着不断有新的地壳出现。而火星缺乏板块构造,大约45亿年前形成后,就没有再产生新的地壳。   随着火星内部结构的揭示,现在,关于这颗星球探索的新问题出现了:火星地壳顶部10公里的厚度变化是普遍的,还是仅限于“洞察号”着陆区?这一最初的火星内部结构模型将对该星球的形成和热演化理论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在火星表面有液态水和强烈的火山活动的最初5亿年。   研究人员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更多测量数据的出现,研究人员将改进这颗红色星球的模型,进一步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张佳欣)
与中联航达成战略合作 中信银行信用卡商旅体系布局再提速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7月27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在金融服务及大众出行领域的创新优势,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战略合作仪式上,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将于8月正式推出“中信银行中国联合航空联名信用卡”,通过整合中信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及中联航的商旅出行体验,实现技术、资源及用户场景的深度融合,以丰富的商旅权益及完善的金融服务,满足广大商旅客群对品质经济型出行的需求,全方位提升持卡人的商旅出行体验。 旅游市场全面复苏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司司长杜希双发布在国家统计局官网文章显示,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按可比口径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5%、103.2%和98.7%。1—5月份,规模以上游览景区管理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6%,连续3个月保持80%以上高速增长。 “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市场格局正在重构。”7月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清明、五一期间居民出游半径、停留时长、目的地游憩半径扩张明显,跨省游向疫前常态回归。预计上半年,国内游客达23.5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77%,较2020年同期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为1.95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70%,较2020年增长208%。 报告认为,2021年下半年,旅游产业有望迎来投资加速的转折点。市场景气持续上升,六成左右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形势向好和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增加2021年旅游和休闲消费的需求。 出行生态渐趋完善 随着旅游业态的全面复苏,商旅出行价值亟待释放,消费者对兼具品质体验与性价比的出行体验需求不断攀升。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与中联航的战略合作,将在生态开放互通、权益无缝共融、商旅场景构建等多个维度共同深耕,以全生态、全服务、全场景助力持卡人获享品质出行体验。 当前,国内经济型航空市场蓬勃发展,中联航作为国内首家国有创新且经济型航空公司,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运营基地,下设河北分公司和天津分公司、四川分公司和温州基地,下辖一家子公司佛山沙堤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初步构建菱形航网布局。同时,作为唯一一家在京津冀地区同时拥有基地的航空公司,中联航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抓住发展机遇,是民航“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实践者。当前,中联航的航点通达全国81个城市,执飞108条航线,年运输旅客近千万人次。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回暖,商旅出行需求正呈现快速恢复趋势,中信银行信用卡构建商旅出行链条的闭环经营,线上做大活动宣传触点和合作伙伴重要活动嵌入,线下通过机场生态圈深耕商旅客群经营,与航司合作以会员联营模式探索转化和经营的全链条服务,其中,包括:优化商旅场景积分和权益体系,完善商旅卡产品体系;上线商旅平台,制定核心、重点、泛商旅、潜在客群等群体的细分经营策略,构建“机+酒”业务布局,开展品牌推广活动。中信银行2020年财报显示,累计商旅信用卡持卡客户数940万户。 商旅客群向来是中信银行重点关注的细分人群。长期以来,中信银行信用卡致力于为商旅客群提供更加完善的场景生态,目前已与国航、东航、南航等国内多家大航空公司合作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联名卡体系,以及包括高额度的航班延误险、航空意外险、机场贵宾服务及海外紧急救援等高端商旅服务。 中信银行2020年财报显示,针对商旅客群,已构建商旅出行链条的闭环经营,线上做大活动宣传触点和合作伙伴重要活动嵌入,线下通过机场生态圈深耕商旅客群经营,与航司合作以会员联营模式探索转化和经营的全链条服务。 对于本次战略合作,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此次与中联航的强强联合、跨界合作,是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持续深耕‘商旅+’战略、对接大众化航空出行消费新趋势的重要举措,双方将在用户权益体系互通、商旅消费场景延伸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融合,为持卡人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有温度的商旅出行及金融服务体验。”
LP阵容超豪华 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完成首轮54亿美金募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7月27日 ,记者从TPG获悉,该公司的全球影响力投资平台上善睿思基金(TPGRise Funds)旗下的气候基金今日宣布完成首轮募资,规模达54亿美元。 本轮投资者包括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以及 20 多家国际公司。该基金将投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企业和解决方案,计划最终募集不超过70亿美元,并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最后募资。 过去几年里,上善睿思基金投资了中和农信、度小满、绿客盟、美术宝等项目,并正在气候变化、普惠教育、普惠医疗、普惠金融等领域寻找更多的机会。其中,绿客盟是一家植物性食品公司,致力于研发销售创新的植物蛋白膳食产品,应对气候变化,提倡低碳生活。 TPG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孙强表示:“在中国,这几年影响力投资在中国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也是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影响力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绿色低碳工业方面,值得投资机构关注。” TPG 上善睿思气候基金是TPG 影响力投资平台的标志性事件,显示出TPG对创新、专业化和多元化战略的持续关注。气候基金首轮募资后,上善睿思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总计超 110亿美元。 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成立于2021年初。TPG 创始合伙人兼执行董事长Jim Coulter 担任该基金的管理合伙人,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ank Paulson)担任该基金的执行董事长。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将以成长型股权投资为重点,与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这些企业家、研究人员、早期投资者、创新家在过去十年里已经提出了创新气候解决方案,在新技术的商业化领域做出了贡献。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将在资金和业务发展方面支持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从而通过规模化发展以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TPG 上善睿思气候基金将寻求投资气候相关的项目,充分发挥TPG 投资人员的多元化技能、TPG和上善睿思基金投资的气候领域企业的现有战略合作关系以及遍布全球的高管和顾问网络。该基金将采取行业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成长型股权及增值设施投资,并将专注于与气候变化最为相关的五大行业:清洁能源、低碳解决方案、低碳交通、绿色工业、农业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Jim Coulter表示: “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气候变化带来社会风险,同时也带来跨越代际的投资机遇。借助在影响力投资方面的经验,我们相信上善睿思气候基金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领先投资机构和大企业携手支持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彰显了商业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TPG 上善睿思气候基金的首轮募资获得了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认购,包括好事达、安盛、哈特福德(TheHartford)、安大略省教师退休基金会(OTPP)、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加拿大公共部门养老金投资委员会(PSP Investments)、俄亥俄州学校雇员退休基金(School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of Ohio) 、丝路基金、密歇根州退休基金(State of MichiganRetirement System)、英国高校退休金计划 (Universities Superannuation Scheme)和华盛顿州投资委员会。连同其他认购气候基金的LP,这些机构投资者共计管理着超过3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 此外,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不同的是,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还获得全球多家领先的跨国企业的踊跃认购。为了强化同这些公司的合作和分享,TPG将成立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联盟(TPGRise Climate Coalition),定期沟通以促进联盟成员和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生态系统之间分享知识、投资机会和最佳实践。 该联盟有超过20家创始企业和成员,包括3M、ADM、安联、好事达、Alphabet公司、苹果、安盛、美国银行、波音、陶氏、Exor集团、联邦快递、通用电气、通用汽车、霍尼韦尔、约翰迪尔、迈克尔·布隆伯格、耐克、三井住友银行、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道明银行集团。该联盟的许多成员企业已开展大量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气候保护行动纳入业务体系,大多数成员也已就改善企业气候影响作出重要的公开承诺。 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致力于带来商业回报的同时,通过Y Analytics对影响力回报进行严格的测算。YAnalytics是一家由TPG创建的公共利益机构,致力于了解、评估和管理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实证研究与数据的支撑将推动TPG气候基金投资决策的方向,由此构建一个可量化的减碳投资组合。该气候基金将沿用YAnalytics的分析方法,并引入Carbon Yield(碳产量)工具,估算出每一美元投资所能避免的碳排放量,这其中将广泛借鉴科学、健康、经济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TPG首席执行官Jon Winkelried表示:“从五年前成立上善睿思基金,到创建YAnalytics,并逐步建立起私募股权投资的新门类,TPG在影响力投资方面不断创新。我们期待与TPG上善睿思气候基金的投资者以及一众使命驱动的企业家合作,继续展示资本的巨大潜力。”
广深杭榕四地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7月26日起,深圳、广州、福州和杭州四地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其中,深圳落地了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等共计57个网点(具体网点见各银行公告),将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据了解,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将为客户提供本外币资金统一管理的便利。简单地说,以往企业人民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分别开立,需要跑多次银行,准备多套资料,在不同柜台排多次队,办多遍手续;现在只要满足相关条件,即可开立资金性质相同、币种不同的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同时开通多币种结算服务,实现使用一个账户展示本外币资金,这将大大节约企业开立及管理账户的时间和成本。此外,个人也可以通过一个本外币合一的Ⅰ类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管理多币种资金。 新客户在上述银行的试点网点,可以申请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原有客户满足条件的也可以方便地通过换签协议的方式整合之前开立的各币种账户。届时有需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在上述银行网点咨询具体操作程序。 华际国际是深圳供应链领先企业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国际收支业务量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因业务需要开立多个外币账户,每个账户都需要单独进行记账、对账管理,财务工作多、压力大。希望银行尽可能简化流程,并希望银行端就出口收汇、进口付汇等业务给予更高效、便捷的操作方式,可以提高境内外资金运作效率。 工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工行深圳市分行创新推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大国际业务线上金融服务供给,全面启动线上营销、线上服务、线上运营。在出口收汇方面,为提升企业跨境汇入款的入账效率,工行深圳市分行开发了跨境汇入款自动入账服务功能,实现跨境汇入款系统自动入账并自动完成国际收支申报、RCPMIS跨境人民币信息申报等。进口付汇方面,工行深圳市分行加大线上渠道创新推广,整合跨境汇款、单证、结售汇网银申请,优化对公客户跨境电子银行开通流程,大幅提升跨境网银产品申请效率,为广大外贸企业客户提供便利化、线上化的跨境结算服务。整个升级改造过程,包括立项、开发、测试到最终上线大约花了半年时间。 “在账户服务方面,我行创新外汇帐户智能终端便捷开户、网银和小程序外币预约开户、智能跨境套餐,构建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线上提交一次申请、多个产品一次共享”全新开户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客户外汇账户业务办理的服务体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便捷化金融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试点前,客户申请开立美元、港币币种账户的NRA境外项目外币账户,需提供多套账户资料。客户内部管理严格,需提供多项资料耗时较长,且如提供的资料出现错漏的情况,再次提交资料时间及流程较长,不利于客户服务体验。资料递交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后,该行分别为客户开立两个不同币种的外汇账户,每个账户开立约需二十分钟,办理完成约需四十分钟。 “由于客户日常办理业务时填写业务凭证时需按照办理业务需要分别填写不同币种账号,一旦填写账号错误将只能重新填写再提交银行处理,客户交易对手同样有可能因填写错币种账号而影响客户资金入账。后续企业如需使用其他币种功能外汇账户,还需前往银行重新提供开户证明材料再次办理开户业务,并将新开的外汇账户追加到网银等产品中。”上述负责人表示。 试点后,客户申请开立美元、港币合一的多币种银行结算账户,无需重复提供多套账户资料,总体开户流程约需三十分钟,节省了业务办理时间,也减少申请资料准备时间,有利于提升客户服务。因为客户多个币种使用一个账号,后续办理业务或与交易对手合作时,不会再出现因提供错误账号而出现重复填写凭证等的情况。后续客户需再开通其他币种服务时,只要单位证明文件未发生变化,在满足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及确认开户意愿的前提下,可不重复提供开户证明文件复印件。客户在本外币合一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下追加新的币种功能后,可便利地将新增的币种追加到现有网银中。 ——
已有23只物业股破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月芹 7月27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4.22%,全天跌去1105点,物业股延续昨日跌势。 截至收盘,有7家物业股微涨,37只物业股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23只物业股跌破发行价。 当日,旭辉永升服务跌幅最大,收报每股12.28港元,跌幅超18%。 3个交易日内,旭辉永升服务股价已跌去近32%,碧桂园服务、世茂服务、金科服务、新希望服务跌幅超过25%,而越秀服务、新城悦服务、雅生活服务、恒大物业、合景悠活、远洋服务、中海物业、荣万家等跌超2成。 据经济观察网统计,截至7月27日收盘,52只上市物业股中,已有世茂服务、金科服务、新希望服务、越秀服务、恒大物业、合景悠活、远洋服务、时代邻里、建业新生活、荣万家等23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占比超44%。 一位证券公司地产分析师此前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认为,7月23日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是此次物业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从该通知发布日算起,3个交易日内,物业股出现大面积下跌,总市值累计跌去约1555亿港元。 市场情绪也直接影响到市盈率上。年内,所有上市物业股的市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过半数物业股的市盈率腰斩,如市盈率位列第一的华润万象生活,已从年内最高值207倍,变成94倍;融创从年内最高值171倍,变成84倍;旭辉永升服务则从122倍,变至54倍。恒大物业市盈率向下调整幅度最大,2月17日市盈率为113倍,最新收盘的市盈率为20倍。
长城证券百亿定增被指大比例稀释股东权益,市场惊呼胃口太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券业又现百亿定增。 7月26日晚间,长城证券(002939.SZ)发布公告称,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其中资本中介业务投入不超过50亿元,证券投资业务投入不超过25亿元,剩余不超过25亿元将用于偿还债务。 据了解,长城证券本次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9.31亿股,发行对象不超过35名,除公司控股股东华能资本、股东深圳能源、深圳新江南外,其他发行对象的范围为基金公司、券商、信托、保险机构投资者等。其中,华能资本本次认购金额不低于20亿元,不超过46亿元;深圳能源本次认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8亿元;深圳新江南本次认购金额不超过12.36亿元。 长城证券在公告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证券行业分层分化发展加剧,大型券商对优质发行人的垄断力度进一步增强,行业集中度正在加速提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外资券商加快布局,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公司坦言,证券经纪是目前主要业务之一。影响经纪业务收入水平的因素主要为公司经纪业务客户交易规模及交易佣金费率。交易规模大小直接与证券市场行情相关,证券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将使经纪业务收入大幅波动。交易佣金方面,随着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经纪业务佣金费率可能持续下滑,对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于长城证券此次定增,有市场观点认为,按今年7月26日收盘价10元计算,公司总市值才310亿元,却一口气计划百亿定增,这会对当前股东权益有比较大的稀释。虽然低成本融资对券商经营相对划算,但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消息被当利空演绎的概率更大一些。 从市场反应来看,就在公司百亿定增公告发布次日,公司股票早盘跳空低开,最低时探底至9.64元,这一价格较前收盘下跌3.6%。就公司股价表现而言,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投资人用脚投票的心态。 实际上,进入2021年,在多家券商净利都同比上升的背景下,长城证券净利却出现下滑。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4.17亿元,同比下降2.04%;净利3.04亿元,同比下降17.69%。 公司表示,在打造“数字券商、智慧投资、科创金融”过程中,需要较多资金投入以发展财富管理、自营投资、投资银行以及资产管理等业务,亦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开展国际化布局。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下,资本实力是决定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次发行将提升公司资本实力,有利于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券商定增实际募集资金常常与计划数额相距甚远。今年4月,天风证券82亿定增落地,相较此前128亿定增募资预案,缩水36%;今年5月21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新增股份数约2.64亿股,发行价格10.62元,募集资金总额约28.05亿元,而这个金额也与当初100亿预计募资金额的目标缩水超7成。因此, 长城证券此次百亿定增究竟能否如愿顺利完成,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别再打着鸿星尔克的名义网暴导购妹妹了!
大家好,最近这两天 鸿星尔克因为捐5000万物资 把网友的好感度直接拉满💞 为了支持这样的良心国货 网友们直接把官方直播间搬🈳了 虽然主播反复劝大家理性购买 却只炸出了一群野性消费的 甭管合不合适,买就完了! 没办法,店铺只好加了个运费险 方便大家退货📦 可网友却不买账,坚决不退! 码数不合适,我去修🦶! 夏装👕卖没了?给爷上羽绒服🧥! 没货?!寄原料就好,自己缝! 主播直播久了吃个润喉糖🍬 有人评论歇着吧你,我们自己买 除了买买买 直播间里还有刷礼物🎁的网友 而主播却反复强调不要刷 不如捐给灾区,最后实在劝不住 竟然把刷礼物的踢出了直播间⁉️ 看到这阵仗 鸿星尔克的老板吴荣照都吓坏了😱 人家本来在仓库盘点捐赠物资呢 连夜跑来劝大家理性消费 结果反倒被网友呛少管闲事 自己野性捐款,还敢让别人理性消费?!🤷‍♂️ 甭管是啥货,拿出来卖就完了! 最后这场你推我让的拉锯式直播📺 还是因为商品断货🈚,主播需要休息 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可有些网友们这时可没闲着 去别的牌子直播间刷鸿星尔克 许多主播也挺乐呵呵的 和大家一起力挺鸿星尔克💪 最搞笑的还是这俩主播 身在阿迪达斯,心在鸿星尔克 高呼口号:To be No.1☝️ 但看着看着,比比发现这事儿 开始变得有点不对劲儿了 就像上次抵制耐克事件中 直播的导购妹妹被骂哭一样 又有人开始搞道德绑架 谩骂捐款比鸿星尔克少的牌子🤦‍♂️ 一开始还是冷嘲热讽 劝别的品牌关🚪大吉 接着还变成了人身攻击🤺 什么歪词儿都上了 有些已经上升到人格侮辱 让人感觉严重不适了🤮 哪怕同是国货呢 只要不是鸿星尔克 也难逃骂声🙅‍♂️ 有的直播间暂停带货 写了满墙支持,表明友军🧑‍🤝‍🧑 这都没用,照样被骂🔨 不少直播间哪怕摆出捐赠证书 还是被逮住一通刷屏喷人💦 不少抗压能力差的小姐姐 都被骂哭了😭 这是疯求了?支持归支持 也不能为了抬高鸿星尔克 去一味抵制别的品牌 甚至把🔫口对准同胞吧? 况且带货主播也就是个打工人👨‍💻 这回不仅卖不出去货 还要被恶意人身攻击 这就是鸿星尔克的支持者❓ 怎么干的净是砸招牌的事儿啊?? 在那么一波煽风点火之后 鸿星尔克的第二波麻烦也来了 有人质疑它诈捐 说是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 到位的只有20万瓶矿泉💧? 说好的可是5000万物资啊📦 之前那波引战 已经让一些人对 这波鸿星尔克爆🔥产生抵触 现在捐款还存在疑问? 好家伙,难道事情要反转? 一旦坐实 曾经鸿星尔克被捧得多高 现在就死得有多惨 结果,今天下午,两家慈善机构 晒出了一系列证明📄 算是把鸿星尔克 从悬崖边儿上拽了回来 CEO吴荣照 更识相的紧急亲自上阵 再次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不要神化自家品牌 更不要抨击别的牌子 其实,这么一个发展不顺的国货 一开始因为捐款,被大家回报 本来是个好事情 直播间也确实有够好笑的 但是随着过度神化鸿星尔克 以及混入了一些 借支持国货之名攻击别人⚔️的人 把整件事情弄得就变味儿了 支持国货本来是件好事情 但是看到这么多人 打着支持国货的幌子烧杀掳掠 原本一直在默默支持国货的人 看到这,都有点儿难说出口了 或许,这种瞎带节奏的人 才是国货崛起最大的阻碍吧 作者:梓泉 助手:呜呜 审阅:小鸣
社区团购再现危机案例:食享会多家分公司注销,供应商讨要欠款
文 | AI财经社 杨俏 编辑丨杨洁 社区团购补贴大战停歇后,其中的“老玩家”们正接连面临危机。 7月25日,有媒体报道,社区团购平台“食享会”总部已经人去楼空,其供应商货款尚未结清,且员工工资也被拖欠。 目前,食享会的官网和平台小程序已无法正常显示,该公司在天眼查上的电话也处于停机状态。 AI财经社了解到,食享会成立于2018年,隶属于武汉七种美味科技有限公司,大股东为戴山辉,持股比例约为84%。食享会曾经获得过4轮融资,在2019年10月,拿到了腾讯投资的B+轮融资,当时食享会宣布80%的覆盖城市已经持续保持了盈利状态,日GMV突破亿元。 但从2019年10月之后,食享会再未获得新的融资。这也意味着,作为老牌社区团购平台的食享会,与兴盛优选、十荟团相比,并未获得资本的青睐。 去年以来,社区团购在互联网巨头的围剿下,迎来了一场混战,巨头们不设限度的投入,让价格补贴大战一度异常激烈。现在,虽然价格战明面上已经停止,但在巨头冲击下的社区团购领域的中小平台中,同程生活已经迎来了破产。在此之前,食享会其实也已经出现了“经营不善”的迹象。 某苏州经销商吉女士告诉AI财经社,2021年4月,江苏食享会就已经撤出,并告知供应商们申请退保,剩余库存退回。也有供应商表示“食享会基本名存实亡了,区域都没合作了”。 拖欠供应商货款 今年3月份,因为低价倾销、以划线价误导消费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市场监管总局对诚心优选、食享会等5家社区团购平台进行了行政处罚,其中,对食享会处以50万元罚款。彼时,食享会回应称,立即成立专项小组,针对所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进行全面整改。 但恰恰也是3月,多家供应商接到了食享会采购的电话,“不需要供货了”。 吉女士跟食享会开始合作是2019年7月。当时是食享会江苏分部负责对接苏州的供应商。 2021年3月,吉女士公司因为名称变更,在食享会系统上的货款提不出来,对方要求以新的公司名称重新入驻,才能提出相应的货款。为此,吉女士又按照新公司要求,交了1万元保证金,提出了货款。 但1个月后,吉女士再次向食享会提供货物的时候,被告知“不需要拉货了,仓库拒收”。 吉女士再联系采购退保证金的时候,采购则告知她:“江苏分部已经全部解散了,员工离职了。”她说,采购当时还称“哪个城市都不做了,食享会合并了,具体怎么做也没说”,并建议她先退保,减少损失。 “幸好我及时止损了,不过还有2万元的保证金没拿出来。”吉女士说。 目前,吉女士因为联系不到食享会武汉总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于是向对方总部发送了律师函。“律师函是26日寄送到武汉总部的,但快递员告诉我,他被告知不能上楼,只能将快递放在楼下的天猫小店内,快递上的电话也打不通。” 吉女士不止“踩雷”了食享会,同时也是前段时间宣布破产的同程生活的供应商。但她因为涉及的金额较少,目前还未收到同程生活的退款。 此外,多家供应商向AI财经社表示,目前食享会收取的保证金都没有退回。一家供应商表示,3月的时候,他在食享会系统里就已经提不出来货款了;4月他被告知江苏分部解散的消息,“押金1万元,货款也差不多1万元左右,都没有结算。” 食享会何去何从? 2021年4月,曾有多位食享会内部人士表示,食享会江苏地区业务并入十荟团,食享会江苏地区的团长及供应链均按照自愿的原则转移至十荟团,交接正在快速完成。 吉女士提供了一份其与食享会采购的聊天记录,其中对方提到“食享会被合并了”,但具体怎么回事还不是很清楚,公司内部也并未发布公告文件。十荟团的一名员工告诉AI财经社,也听到过类似传闻,“但是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对此,食享会创始人戴山辉曾表示,食享会只是个别亏损城市关站,其他所有城市正常运营。 目前,天眼查APP显示,食享会旗下成都、宁波、江西、邯郸、合肥、南京、台州、泰州、杭州、西安等15家分公司已经处于注销状态。 根据天眼查APP,在2021年6月16日,武汉七种美味的对外投资中,移除了“武汉食享会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不过两家公司在天眼查上显示的地址,仍均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473号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写字楼A座25层。 AI财经社联系到了武汉食享会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黄志华,对方表示其已离职两个月,对食享会目前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此外就两家公司的关系,他表示,武汉食享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年注册的公司,和食享会没有关系。 AI财经社还了解到,黄志华目前担任32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目前有8家公司属于存续状态,包括武汉七种美味科技北京分公司、温州分公司、江西食享会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则已经注销。对于目前他所任职的多家食享会关联公司,他表示“这些是之前公司的架构,根据业务调整后,早已经做了调整和变更”。 2020年,多个互联网巨头企业涌入社区团购行业,并展开了补贴战。但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每个平台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继同程生活之后,社区团购中的“老玩家”们,已经开始接连出局。下一个被淘汰者,又会是谁?
鸿星尔克库存告急 “中国鞋都”要翻身了?
微博会员续到2140年、单日销售额同比增长52倍、36小时内抖音直播间卖出商品超6700万元、一周内直播间人数陡增800万、三天百度搜索指数从1千到121万……因为在河南暴雨造成的洪涝灾情中慷慨捐款的善举,鸿星尔克彻底火了。 7月25日,鸿星尔克宣布库存告急。随后,话题#鸿星尔克库存告急#冲上热搜。有报道称鸿星尔克总部大楼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就连雷军都晒出了自己脚踩鸿星尔克运动鞋的图片,称自己是在“响应网友号召”。 疯狂购买鸿星尔克产品的同时,网友也不忘记“雨露均沾”。7月25日下午,贵人鸟直播间的观看人数也突破了50万,在此之前公司股票已因连亏三年被“ST”、还申请了破产重整、直播间人数仅有一两千。 雷达财经注意到,鸿星尔克、贵人鸟都属于晋江鞋企。发源自声名显赫的“中国鞋都”,“晋江系”巅峰时曾雄踞中国鞋业半壁江山,产出一众上市公司,但在2021年前,“晋江系”大多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绝境。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河南暴雨灾情中的捐款细节公布以及其他事件,国潮再度崛起已成大势所趋,晋江系浴火重生正式迎来红利期。但能否把握,还要看公司后续发力的方向。 鸿星尔克刷屏 作为鸿星尔克集团的总裁,吴荣照于2011年5月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微博,在自己的第一条动态中,其写道:“初到此地,适应当中,留个手印先,望乡亲们童鞋们多多交流,指教。” 十年以来,吴荣照总计发布的微博也不过142条,此前鲜少有网友在其动态下留言,但2021年这种状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 3月,服装品牌H&M的一纸涉及“新疆棉花”声明引发轩然大波。值此之际,鸿星尔克第一时间发布“力挺新疆棉”的微博,吴荣照转发后,还对与NIKE解约的王一博发出代言邀请。这一举动,让吴荣照单篇的微博评论数从两位数跃升至四位数。 7月,河南突发暴雨灾情,鸿星尔克通过郑州慈善总会、壹基金紧急捐赠5000万元物资,经此一役,吴荣照单篇的微博评论数直接跳到数万级别。围绕鸿星尔克,网友开始了一场盛大的“造梗运动”。 首先是网友们在转发鸿星尔克官方微博捐款的动态时,发现作为一家企业的官微,鸿星尔克还是微博上的一名普通用户,“连100块的会员费都舍不得出”。 于是在网友们的集中发力下,目前鸿星尔克的微博会员年限被充值到了2140年。而公司发布的感谢微博获得了10万条评论、394万点赞,其中高赞网友表示,“鞋子质量还是要说一下,2012年在他家买的鞋子,今年就坏了”、“微博都不一定能活那么久”。 而在直播间中,网友们更是用强大的购买力诠释了何为“野性消费”。 据报道,7月15日至21日期间,鸿星尔克直播间的观看人次不足1万,甚至一些场次不足1千;7月22日晚,该直播间热度飙升至观看数超200万;7月23日,直播间观看人次达882.6万;7月24日下午,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销售额破亿,总销量超60万件。 主播劝大家理性消费,弹幕说“不行,给我们上最贵的款”;主播给大家展示细节,网友催促“别说了,上链接,管它细节不细节”;主播说这款没有了,网友表示“把吊牌寄来就行了,我自己缝一件”;火爆的销量甚至惊动了吴荣照,他连夜赶到直播间劝网友们理性消费,但网友却让他“不要多管闲事”。 线上的火爆同样蔓延到了线下实体店,有河南鸿星尔克实体店店长称,过去一个月的库存一天就卖完了,甚至有的产品都断货了。更有话题#男子在鸿星尔克买500付1000拔腿就跑#冲上热搜,网友戏称,“抢钱的都没你跑得快”。 短短4天的“抢购”过后,7月25日,鸿星尔克紧急发布“库存告急公告”,称“现有的发货能力跟不上大家的发货服务需求,会加急处理并尽快发货”,同时再次强调建议大家理性消费。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鸿星尔克天猫旗舰店运动鞋产品中,月销量最高已超3万,更有十款鞋子月销量超1万;有消费者告诉雷达财经,自己看上的一双鞋在直播间都没抢到。 百度搜索指数显示,过去一周“鸿星尔克”整体日均值382405,同比增长42301%;同花顺iFind显示,鸿星尔克目前的综合新闻指数为266622,月环比增长1666288%,同比暴涨26662100%。 为何鸿星尔克能成为“最亮的仔”? 雷达财经曾在《河南洪灾中慷慨解囊的企业,有些也在“勒紧裤腰带”》一文中提到,包括哔哩哔哩、快手、拼多多在内的大厂,蔚来、理想、小鹏在内的造车新势力,奈雪的茶、叮咚买菜等新晋上市公司等在内的众多企业至今都还未摆脱自成立以来一直亏损的窘境;而恒大、万达虽然账面盈利,但高额的负债也让此时公司拿出的现金流显得异常珍贵,为何在所有企业中,鸿星尔克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慧科讯业采集了7月21日-23日与鸿星尔克相关的所有原创微博,并提取了各关联词出现的频次后发现,网友们在这次的传播中,自发主导完成了从情绪共鸣、行动到造梗出圈的全链路操作。其中,“心酸”成了网民们最主要的共同情绪。 具体而言,网友们为鸿星尔克立起了一个“低调、良心的国货品牌”人设:这个品牌近年来经营状况堪忧,有报道称2020年亏损2.2亿元,连微博会员都舍不得买,在河南暴雨受灾时捐赠5000万元物资却毫不含糊。而在捐款50万就能上热搜的明星面前,这样的“低调”显得弥足珍贵。 而在捐赠方面,鸿星尔克有丰富的履历: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武汉疫情都有它的身影,此外公司还曾向残疾人基金会、残疾家庭、中国残联等累计捐献过1.85亿元的现金和物资。 由此,网民们朴素的正义感在鸿星尔克身上集中爆发,并以对话、造梗的方式迅速传播。而在被网民托上顶流后,鸿星尔克也在坚持强调理性消费,为消费者配送退货险,连总裁也在线化身客服,及时回复留言并澄清不实传闻。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野性消费”的热情。 贵人鸟因与鸿星尔克“人设”相近迎来涨停 鸿星尔克的爆发让“老乡”贵人鸟也沾了光。“没想到有一天贵贵也能上热搜”,7月25日贵人鸟官方微博发文感叹。 网友们发现,贵人鸟也为河南进行了捐款捐物,但官方账号却只字未提。且时至今日,其捐款的具体数字依旧保留着悬念,有传言称是3000万元,也有说物资现金各2000万元,雷达财经尝试通过公开电话联系贵人鸟,但各渠道均无人接听。 尽管公司尚未公布捐款详情,但网友们已经开始了行动。7月24日晚,贵人鸟淘宝直播间超过84万人涌入观看,相比平时暴涨数百倍;7月26日,在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跌幅均超2%的情况下,ST贵人开盘迎来一字涨停,报收2.77元。 在网友们心中,贵人鸟与鸿星尔克的“人设”相近,而从业绩上来看,两家公司也确实可称为“难兄难弟”。 鸿星尔克由吴荣照创立于2000年,5年后即在新加坡主板上市,成为了国内首家海外上市的运动服饰品牌,当年营业额达6亿。 但盲目扩张的鸿星尔克很快遭遇库存过剩、财务造假等问题,好不容易变故结束准备重整旗鼓,公司又遭遇火灾,厂房、库存严重受损,此后有关品牌关店、整顿的新闻不绝于耳,鸿星尔克一度淡出公众视野。虽然吴荣照此次也澄清了“濒临破产”的传闻,但他也坦言,“所面临的转型过程,依然非常艰难”。 贵人鸟成立的还要更早,公司由昔日的泉州首富林天福创建于1987年,2014年在A股上市,但自2015年后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贵人鸟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21.45亿元。据2021年一季报,贵人鸟资产负债率达100.92%,已资不抵债,公司账上仅有2267.97万元货币资金。7月,公司刚刚进行完破产重整,并解除退市风险警示。 晋江鞋企一度沉寂 事实上,鸿星尔克和贵人鸟的现状,是大多数晋江鞋企的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还是靠国家救济过活的贫困县。20世纪80年代,361°、特步、匹克等鞋企的前身陆续在晋江成立,为此后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繁荣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众多竞争者中,安踏是最先脱颖而出的那个品牌。1999年,安踏以“破局者”身份,先是签下世乒赛男双冠军孔令辉作为代言人,而后又在央视黄金段进行广告轰炸,销售额一举突破3亿元大关,助推了“晋江系”的快速发展。 1999年至2008年是晋江系崛起的黄金十年,一个案例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CCTV5有25%的广告来自晋江品牌,被调侃为“晋江频道”。除此之外,晋江系还快速在大中小城市铺开线下实体店抢占消费者。也正是在此期间,鸿星尔克、安踏、特步、喜得龙、匹克、361°扎堆上市。 2011年,晋江经贸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制鞋业年产量占全国40%、世界20%,实现行业产值600亿元。 但好景不长,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体育热”红利期逐渐消散,晋江系在外贸订单减少、产业升级、国外品牌涌入、库存过剩等因素的冲击下,跌入谷底。“2011年,晋江造出来的鞋就已经十年都卖不完了。”曾有在晋江鞋企商会挂职过的鞋厂老板透露。 2011-2018年,鸿星尔克停牌、诺奇、鳄莱特老板跑路、匹克退市、喜得龙破产重整、德尔惠因债务超6亿多处资产被抵押拍卖、361°股价跌至2港元以下……晋江一度离“鞋都”渐行渐远。 东兴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谭可指出,晋江品牌在定位和运营模式上的趋同导致各自缺少特色,当行业进入调整期,竞争格局固化,这些品牌很难产生真正的突围者。 还有在多家晋江鞋企担任过高管的从业者认为,这与晋江商人的家族观念更重,企业间没有多大的交集和互相帮扶有关。 “新国货”风口助力重新崛起 不过,随着2019年“新国货”重新成为资本市场风口,消费者们的国牌意识逐渐觉醒,晋江系再度迎来转机。 2019年以来,无论是美妆、食品饮料还是服装、母婴等行业,以完美日记、花西子、元气森林、钟薛高等为首的新国货层出不穷。而在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过后,国货的消费热情更是空前高涨,许多国产品牌的股价青云直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3月16日至今,特步股价涨幅超216%,安踏涨幅超40%,361°涨幅超67%。京东618期间国货品牌表现亮眼,6月1日0时-6月18日24时,236个品牌销售额过亿,其中国货品牌数量占比73%。 5月26日,在“今日中国”福建篇中,央视用4分35秒的时长讲述了晋江鞋的“了不起”。 央视提到,晋江鞋植入了航空用碳板材料;在超强承重1吨的重量还能保持鞋子稳定;马拉松前十名的完赛者有七个人穿晋江鞋;出口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篮球运动员专程从地球另一边来晋江定制篮球鞋,一次做个几十双。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近年来本土品牌着力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国货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认可度提升,叠加今年的新疆棉事件后国潮消费情绪升温、趋势得到强化,本土品牌迎来发展机遇。 但在行业人士看来,面临机遇,品牌仍要在产品上持续发力,重视多元化、多渠道的布局。 如据报道,鸿星尔克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商标专有权,拥有200多件专利发明,还配置了40条国际制鞋生产线、120条服装生产线。但即使有科技、供应链加持,品牌还是多次被诟病“颜值”、品类不够。 有网友在吴荣照的微博下留言称,“希望产品款式设计可以简约一些,色系搭配上可以不用饱和色系”;还有网友指出,“希望生产一些大码篮球鞋”、“可以拓展拖鞋等品类”。 另外,目前鸿星尔克200元以内的产品约占总数的70%,有业内人士指出,下沉市场的消费特征仍脱离于主流消费价值观,品牌需要洞察不同市场消费特点针对性布局,才能做到常“鸿”。 鸿星尔克的异军突起,能否将晋江系带向新的高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沪派互联网 造浪新十年
“咱上海没有BAT,但独角兽可不少。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位上海企业家说:“如果打车从交大徐汇校区去虹桥站,路边有小红书、东方财富,一路向西还有饿了么和携程,往南还有米哈游和游族……别老盯着BAT,上海互联网也不差的。” 诚如斯言 。 上海历来以经济中心的面貌示人,让人忽略了20年前中国互联网刚拉开进化大幕时,它也一度是王者。 1999年,携程在徐家汇教堂南侧的气象大楼诞生;同一年,放弃了美国绿卡的邵亦波,和IDG签了投资合同,易趣正式成立;比易趣晚了3个月,陈天桥在上海成立了盛大,杀向刚刚兴起的游戏市场,但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2001年,陈天桥拿着仅剩的30万美元拿下韩国游戏《传奇》的代理权,盛大才得以起死回生。 虽然BAT的崛起,让第一批、第二批上海互联网人铩羽而归,但这座集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超级大都市,并没有丢掉它的气质,反而在坚忍中重新站到了潮头。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组数字引人注目: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1149家,全年规上产业规模达到2246亿元,实现50%左右逆势增长,这一成绩足以让北杭深投来羡慕的目光。仅大会期间,就有26个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项目签约,涉及AI创新生态、AI智慧交通、AI生命健康、AI机器人等领域。 根据长城咨询联合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上海拥有44家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44家独角兽中,超过半数是互联网公司。 原来那个“错失”BAT的上海,一直走在科技互联网最前沿。这座城市,并不缺乏互联网基因。 从最受青少年欢迎的B站到横空出世的米哈游,从覆盖衣食住行的携程、饿了么到小红书、沪江教育……这些公司涉及交通、教育、民生、文娱等方方面面,并且像上海一样个性鲜明,各有各的腔调与情怀。 一个问题涌上心头,上海为何能成为新经济独角兽的“孵化摇篮”? 1 崛起的沪派互联网:始于包容,兴于体验 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商业和经济模式,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变数就是信息文化的差异。这一点,上海几乎做到了极致。 “中国一半的年轻人都在使用B站”。从一个二次元动漫网站到国内最大的UGC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只用了4年时间。 “正是这个城市‘包容、平等’的大环境,让我们能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坚持’。”B站CEO陈睿认为,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催生了B站独特的社区文化。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上海的独角兽公司都有其开创性的一面,即使在相同赛道上,你也很难看见“同质化竞争”的乏味故事。 如同样发力社交的虎扑和小红书,一个号称中国最大的钢铁直男聚集地,另一个年轻的小资女性占比超8成;再如出行领域的携程和驴妈妈,一个是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另一个专注于景区和旅游服务;又如同处教育市场的沪江教育和流利说,一个依托互联网用户学习行为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另一个聚焦“AI+教育”,专注于改善用户的口语问题。 亦如海派文化所推崇的趋时求新、多元审美。那些在特定事物、赛道上保持专注的创业团队,更易与上海开放创新的气质融为一体,成长为沪派互联网新势力。 在包容的精神内核下,专注服务于品质与用户体验,对看好的领域持续精耕细作,最终成就了上海互联网独角兽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用户体验至上,是苹果成功的启示,也是上海互联网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 上海的出租车服务体验,如果敢称全国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饿了么的创立,源于张旭豪和他的同学们围绕外卖体验的一次创业。张旭豪总结饿了么创业成功的三点经验:1)战略上从小处切入;2)小步迭代,不断满足客户需求;3)保持创业初心,适应市场的变化。客户体验是饿了么 携程在香港第二次上市的招股书里也提到:“拟将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用于为一站式旅游产品的扩展提供资金,并改善用户体验,投资技术以增强在产品和服务中的领先市场地位,提高运营效率。” 显然,沪派互联网更符合符合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发展主旋律:人们不再需要大而全的超级平台,而是需要聚焦垂直领域,有鲜明“服务态度”的独角兽公司。 但仅仅是包容文化、关注体验就够了么? 2 了不起的数字新基建,了不起的商业探险家 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就是国内IT支出最大的经济带。 上海的数字新基建条件一直领先于全国,特别是在IT领域。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刚刚进入国内时候,上海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国内最早一批做云计算服务的公司盛大云就诞生在上海,而目前国内市场规模最大、产品力最全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距离上海仅有45分钟的高铁路程。 这个独特的数字基建引力带,让上海的独角兽们获益良多。 以米哈游为例:从创立之初,米哈游就与阿里云展开深度合作。彼时,游戏公司需要斥巨资购买服务器、自建机房、配置运维人员,而方兴未艾的云计算,为游戏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机会:抛开一切前期的IT设施投入,把所有业务都建在云上。 这几乎是为米哈游这样的互联网创业企业量身定制的完美产品。 上线《崩坏学园》时,米哈游租用了两台阿里云的云服务器。总裁刘伟至今还记得,时任阿里云负责人的王坚博士带着八位公司高管和负责团队抵达的情景。当时,阿里云仍处于对外服务的起步阶段。王坚博士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客户坐着飞机在天上飞,我们只在地上看,是很容易出故障的。要做,我们就和客户一起在天上飞。” 从那时起,米哈游就与阿里云“和客户一起在天上飞”。2016年,米哈游上线《崩坏3》时,仍只有两名运维人员;2020年9月,《原神》上市,全球五大区服全部承载在阿里云上。正是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让米哈游的爆款游戏没有因为玩家的热情而“掉链子”,最终解锁了“国产游戏之光”的成就。 与米哈游一样,虎扑也早早成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2013 年,上云采用阿里云OSS(对象存储)提供的图片处理服务;2014 年,新孵化的业务识货APP、得物APP 直接上云,敏捷创新;2019 年,实现全面上云,解决了IT 基础设施扩容和运维成本层面的一系列难题。 全面上云不久,虎扑就面临一场艰难的挑战:6月,NBA总决赛开打,钢铁直男们积累一整年的激情终于有处发泄,虎扑平均峰值并发访问量高于平时5倍以上。但在阿里云的支持下,从根本上解决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运维效率低和机房的异地运维困难、稳定性低、扩容慢等问题,APP的请求响应时间反而下降30%,用户粘性全线上涨。 同样的紧张一幕发生在2020年的春节,受疫情影响,沪江CCtalk平台用户日活较年前呈10倍量级以上的增长,同时在线的师生已达数百万量级,并且这一指数每天还在不断攀升。 所幸的是,沪江教育在2019年底就全面迁上阿里云。通过快速扩容,支撑起了以往 10 倍流量,为2亿用户持续提供稳定的教学平台及线上课程服务。 沪江教育技术负责人唐小浙至今仍感到一丝后怕:“当时整体流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每天的访问量、日活都在创新高。还好我们实现了全面上云,解决了基础设施的后顾之忧。” 可以肯定的是,让数字新基建更完善的云计算,不仅让上海互联网独角兽度过一场场压力测试把挑战化为机遇,更为这些商业探险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唐小浙对此有着清晰的认知,“从长远来看,我们能够享受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持续发展的技术红利。” 3 当上海成为“未来跳板”:蹲有多稳,跳有多高 国内互联网的红利时期业已接近尾声,独角兽们在深耕存量竞争市场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走向海外市场。 上海是“出海”的天然跳板:金融中心、国际枢纽、全球视野。 游戏、文娱产业是中国互联网出海的先遣军。2016年,米哈游正式开启全面“出海”。旗下王牌产品《崩坏3》最初选择了一家海外云服务商,却连续遭遇黑客的DDOS攻击。由于技术支持和沟通效率存在问题,一度影响用户正常访问。 正因如此,在筹划《原神》全球开服时,米哈游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海外服务商,选择了共同成长的伙伴。 困难在于,这是一款多平台、全球同步公测的游戏,也就是PS4、iOS、Android、PC等所有游戏平台和全球五大服务区,同时开服、同时上线,相同服务区内数据互通、无缝衔接。 更麻烦的是,米哈游摒弃传统“分服”的方式,采用“大通服”。《原神》上线的那一天,全球、全服的用户将一起涌入,玩家在线人数远远超出日常预估。 其实国内的工程师早就适应了这样高并发、高性能、高弹性的全球性技术需求,每年的天猫双11就是最好的实战。于是,阿里云保障《原神》全球同步公测顺利开启,在全球不同的服务节点上,阿里云从基础层到数据库的一套架构产品,包括云服务器、网络资源、存储、安全、数据库等等,全世界的玩家们可以享受相同的性能体验,真正做到“一套架构,全球部署”。 2021年上半年,《原神》营收超过8.48亿美元,在全球手游畅销榜上排名第三,一举撼动国内乃至全球的游戏市场格局。这个研发超3年、投入1亿美金的“梦想”成功起跳,跃向世界。 4 尾声:城市的使命 若干年前,互联网领域就有一个著名的“上海问题”:为什么上海出不了BAT?。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仍时不时发出疑惑,难道上海真的缺乏互联网基因? 作家伊塔罗·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的有这样一段描述: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纠结于上海为何没有诞生BAT的人,往往没有真正察觉上海的“发展痕迹”:在过去那套以快为美、以大为美的商业共识下,上海始终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以城市特色为锚寻找、孵化志趣相投的互联网独角兽:给“专注”以发展土壤、给“特色”以包容尊重,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沪派互联网风格。 那些在上海冉冉升起的新经济独角兽恰恰说明,上海无愧于自己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无愧于那些创业公司的梦想与情怀。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使命。上海,就是互联网独角兽的最佳摇篮。
销量稳定、业绩“虚胖”,东风日产换帅迎挑战
文 | AI财经社 高诗昂 编辑丨冒诗阳 众多压力之下,东风日产更换了中方一把手。 7月2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在武汉召开公司管理层任职宣布会,陈昊不再兼任东风有限旗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下称东风日产)副总经理职务,推荐高国林任东风有限副总裁和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随后,东风日产官微正式发布了这项任命。 AI财经社了解到,高国林原任东风有限经营管理部总经理,此外,他也是东风日产体系内的老员工,在东风日产创业期加入,曾担任东风日产事业计划部部长和市场营销总部水平事业部部长、东风启辰副总经理等职务。 事实上,前任副总经理陈昊作为中方一把手,自2018年9月起执掌东风日产,期间该公司经历了包括疫情在内的多轮挑战,2018到2020三年销量分别为117万辆、117万辆和113万辆。根据东风日产官方最新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上半年,日产品牌累计销量超过56万辆,同比增长17.8%。 在重视销量的东风公司内部,东风日产几乎成为东风公司旗下整车公司中,为数不多保持销量稳定的业务单元。相比之下,神龙公司、东风悦达起亚等合资公司销量在过去几年间大幅萎缩。 正因如此,陈昊得以在东风公司、东风有限、东风日产三级公司任职。在东风公司体系内,东风有限是东风公司和日产共同持股的合资公司,两公司总部均位于武汉,相隔不到一公里。此外,作为具体的整车业务单元,位于广州的东风日产则隶属于东风有限旗下,是东风公司体系下的“第三级公司”。 除上述两职位外,陈昊还担任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等职务。而在东风体系内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领导干部一般不会在母公司到业务单元中,横跨三级公司担任要职。 即便如此,东风日产过去三年间的业绩,仍被认为有“虚胖”的嫌疑。 事实上,2020全年紧凑级家轿轩逸单产品就占到东风日产全年销量的近五成,相比之下,在利润更高,且东风日产此前一直表现不错的SUV阵营里,2020年累计销量38.6万辆,同比下滑18.7%。作为SUV销量担当的奇骏,在2020全年累计终端销量16.9万辆,同比下滑20.3%,而劲客和楼兰全年累计终端销量分别为2.9万辆和1.6万辆,同比下滑幅度更是超过了30%。 不仅如此,为维持整体销量,东风日产一度维持着新老款轩逸同台销售的局面,因而饱受诟病。今年上半年轩逸累计销售25.6万辆,同比下降12.05%,也只能说是再料想之中了。 此外,为补齐短板重拾竞争力,AI财经社了解到,本月底东风日产计划推出新奇骏对于即将上市的全新奇骏,然而,对于新奇骏采用三缸发动机的做法,外界议论纷纷,质疑这是否为节省成本。此前,热门车型长安福特福克斯、上汽通用别克英朗等换上三缸发动机后,销量和口碑均大幅下滑。 这背后,无论是东风公司还是日产,均需要东风日产交出更好的成绩单来提振自身业绩。疫情影响下,日产2020年全年销售402.9万辆,同比下降22.2%。而在日产销量下滑最小的中国市场,2020年丰田在中国销售180万辆,同比大增10.9%;本田在中国地区销售162万辆,同比大增了4.7%,且创下了年度销量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日产汽车官方消息,2020财年前三季度的合并净收入数据为5.32万亿日元,合并经营亏损为1316亿日元,经营利润率为-2.5%。前9个月的净亏损为3677亿日元。 此外,东风公司旗下众多合资乘用车公司中,目前已仅有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维持稳定,此情况下,高国林肩上的担子不轻。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