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厦门“一哥”建发拿地凶猛,依赖母公司输血,或存明股实债嫌疑
文 | AI财经社 张莹 编辑丨董雨晴 "三道红线"、"两集中"的政策高压下,房企们普遍放缓了投资拿地的动作,应对债务风险,但背靠建发集团的厦门房企——建发国际,却出乎意料的成为了土地市场上的揽储大户,拿地力度甚至超过了融创、碧桂园等头部房企。 建发国际,一家起家于厦门的上市房企,母公司为建发房产,实际控制人则为厦门国资委,是厦门国资委旗下的最大地产开发平台。背靠建发系的资金、拿地等资源,建发国际正在成为建发系的主要地产平台。 在中指院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拿地榜单中,建发房产以723亿元的拿地金额冲进了榜单TOP 3,力压碧桂园和融创,拿地金额与2020年全年的拿地金额相当,排名也较2020年同期上升了16名。 建发在土地市场上的迅猛扩张势头,实际上从今年1月份就有苗头了。据中指院数据,今年1月份,建发房产以104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列各大房企之首。 至2月底,建发国际因在上海高溢价率拿地被监管部门约谈警示。彼时,建发与融创联手摘得上海市普陀区石泉社区地块,成交总价为64.52亿元,溢价36.15%。 此后的4月份,建发也频繁出现在杭州、广州等土地市场。4月份,建发以交易溢价高达45%,刷新了南沙区当时的地价纪录,成为南沙新晋地价TOP 1;5月,建发以16.3亿元总价,楼面价17816元/㎡,自持38%的比例,竞得杭州一宅地。其中,38%的自持比例更是创下了杭州近两年半来最高自持比例。资料显示,杭州2020最高自持比例也仅仅22%。 建发国际的大力纳储,和其土地储备不断下降有关。其土地储备存续比已经连续3年处于下滑趋势。2020年,建发的土地储备存续比从2019年的3.2降至2.6,而2018年该指标为3.4。 拿地意气风发的同时,建发国际的资金情况备受关注。要知道,建发国际的2020年上半年的净负债率和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了最低标准,净负债率更是高达247.68%,三道红线高压压顶。 不过,仅仅半年之后,建发国际就迅速全部达成"三道红线"的要求,资产负债率为68%,净负债率74%,现今短债比5,成功降至"绿档"。 那么,建发国际的债务表现如何得以迅速优化?穿透公司债务结构来看,其主要原因离不开在母公司支持下的永续债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暴增。 2020年12月,建发国际与大股东建发房产订立可续期借款合同,获得95亿元永续债贷款金额,初始年利率低至4.65%。 永续债,虽然属于债务工具,但在会计处理上被安排在了权益之中,这就意味着,建发国际的95亿元永续债,将直接增厚权益近百亿,对于债务数字的优化无疑是作用巨大的。 有了永续债之后,直接带动了建发国际的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同比增长144%,权益总额增至373.52亿元。 母公司支持下,建发国际通过永续债增加股东权益,但这并不够。除了永续债外,做大少数股东权益,也同样成为建发国际"降档"的主要途径。 “三道红线”高压之下,少数股东权益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房企降负债的普遍手段,但由于少数股东权益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也成为了部分房企隐藏负债的主要手段。 少数股东一向是明股实债的温床。通常来讲,如果公司的少数股东损益与母公司收益率的持续不匹配下,明股实债的可能性会很大。 而从建发国际的的少数股东的股东收益和公司净资产回报率对比来看,其不平衡比例则指向了明股实债之嫌。 根据公告统计,建发国际的少数股东权益,自2018年便开始大幅增加。2018年-2020年末,建发国际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分别为41.68%、48.56%、52.31%,占比持续提升。 不过,尽管占据了公司近一半体量,但少数股东们获得的回报率,却是整个公司回报率的零头。同期,少数股东权益获得的收益率分别为1.46%、2.27%和2.28%,而整个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则分别为23.31%、23.54%和13.03%。 少数股东的收益率与母公司的收益悬殊让外界不免质疑其明股实债的可能。而如若排除表外负债的影响,截至2020年末,建发国际现金短债比为4.86,净负债率为73.8%,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68%,达成了"三道红线"全部绿档。 与此同时,在行业整体偏谨慎的环境,建发国际的规模增速目标并未降低。2020年,建发国际实现销售额907.7亿元,同比增长78.75%。 2021年,建发国际将销售目标上调至1200亿元,目标增长率较高达32.2%,较2019年30%的目标增长预期再有所提升。 据建发国际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建发国际合同销售额同比上升256.04%,至917.09亿元。 不过,过度"催肥"的后遗症,也很快显现。凶猛拿地后的建发国际,销售额有了迅速增长。但也意味着,一旦面临调控风险或市场风险,未来建发的盈利空间也将被压缩。 财报上来看,近年来,建发国际的净利润率已经出现了持续下滑,从2016年的15.47%下滑至2020年的6.47%。如此低的净利率表现,意味着给建发留下的安全边际范围非常小。 如何控制好负债,拓展土储,同时实现销售额的迅速增长,这将会是建发国际未来面对的核心问题。
零的突破!我国成功培育早粳水稻新品种 亩产千斤以上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宣布,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会于7月19日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 该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早粳新品种。 新品种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等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尤其是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且外观品质优、味道好,丰收在即。 测产显示,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530.31公斤;机插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亩产为613.73公斤,两者平均亩产为567.64公斤。 据介绍,该研究中,“中科发早粳1号”实现了我国早粳品种“零的突破”,提升了早稻米的品质。这一早粳新品种属于早稻中迟熟类型品种。 2020年在江西高安县和浙江永康市的早稻品比及多点试验中,平均株高90厘米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超110粒左右,结实率可达85%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平均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表示:“将早籼稻品种改为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
为何台风“烟花”龟速前进?气象专家称两股引导气流作用力小
今年6号台风烟花#的中心已于7月26日上午9点50分前后在浙江平湖沿海再次登陆。@中国气象局 图 7月26日11时许,上海市气象局发布最新消息称,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已于7月26日9时50分前后在浙江平湖沿海再次登陆(强热带风暴级),未来将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江苏和安徽省境内,预计“烟花”对上海的风雨影响逐渐减弱。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傅易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7月26日上海风力逐渐减弱,陆地7-9级阵风,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8-10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9-11级,夜里起风力将进一步减弱。 同时,7月26日仍有大雨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7月27日后期雨势减弱,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由于雨时较长,7月26日-27日的累积雨量仍可达90-120毫米,局部地区140-180毫米。 在登陆浙江舟山后,台风“烟花”的行进速度持续减慢,一度减到7公里/小时,甚至曾停滞不前,预计登陆时间也一再推迟,直到7月27日上午9时50分左右才再次登陆。“烟花”的行进速度为何这么慢? 傅易对此解释称,台风的移动主要依靠推力。这股推力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东气流,以及西风带气流的相互作用。但是对台风“烟花”来讲,这两股引导气流的作用力都非常小,也就是处在鞍形场的弱的气压场里。因此,台风“烟花”的移动速度总体上还是比较缓慢的。 统计数据显示,受台风“烟花”影响,7月23日8时至26日8时,上海阵风明显,宝山、崇明、浦东、闵行均出现12级大风;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南部地区有特大暴雨,7.9%的街镇超过250.0毫米,90.7%的街镇超过100.0毫米,其中金山亭林镇301.4毫米为最大。
警惕!癌从口入!餐桌上的5大致癌元凶一定要当心
很多人都闻癌色变,认为癌就是不治之症,而且觉得癌症,说得就得了,还治不好。 但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的阶段就能发现和止步,那么癌症就很难发生。 2017《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我国男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癌、胰腺癌、脑癌、淋巴癌、血癌、前列腺癌。 我国女性发病前10位的癌症依次分别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脑癌、卵巢癌。 80%的肿瘤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所致,35%-40%的肿瘤发病与不科学、不合理的膳食习惯有关,一个“癌”字三个口,癌,是你不知不觉中一口一口 “吃”出来的。 不想被癌症盯上,餐桌上哪些食物再喜欢也别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的这五种食物,过量摄入时,会成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而且每种食物会导致不同癌症的发生! 畜肉——结肠癌、直肠癌 猪肉、牛肉和羊肉,是我们家家户户餐桌上每日都必不可少的美食,它们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因此味道肥美,而且烹饪花样繁多,比如红烧肉、糖醋小排、锅包肉、蒜泥白肉、涮羊肉、煎牛排、酱猪肘…… 但是,很多研究证实,过多的畜肉摄入,增加了饱和脂肪和铁的多量摄入,因此增加了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那么,畜肉就一点也不能吃了吗?我们不能只谈畜肉的致癌性而不谈营养价值,畜肉除了富含优质蛋白质之外,还是铁和锌的主要食物来源,增加畜肉可以降低贫血的发生风险,所以,关键还是要讲究一个度。 红肉确实不能摄入过多,建议每天50-100g,如果因为担心癌症而一点都不吃,那就是矫枉过正了。 高盐——胃癌、直肠癌 盐是人类每日都不可缺少的物质,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6g,但是,中国北方地区人均每日摄盐量超过了10g,东北地区更高! 众多研究显示,长期高盐饮食,不但可诱发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可以引起胃癌、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 主要原因是长期高盐摄入,会造成胃黏膜细胞较高的渗透压,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增加胃癌的风险;而且,高盐饮食还会减少胃酸分泌,从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增加胃损伤及胃癌的风险。 食盐每日应该摄入多少?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6g,约1啤酒盖的量,而且,很多食物中还有大量的隐形盐,比如: (1)调味品。包括味精、鸡精、酱油、酱类、腐乳等。 (2)加工肉制品。比如火腿肠、香肠、火腿、午餐肉等。 (3)快餐、速食品等。如方便面、汉堡等。 腌制食品——胃癌、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 风味独特、清脆爽口的腌菜是很多妈妈们的最爱,各种食材在腌制之后,不仅更加爽口,而且储存时间更长,比如腌萝ト、腌黄瓜、腌酸菜、泡姜、泡蒜、腌豇豆、腌肉和腌鱼…… 为什么腌制食品更容易保存、风味更独特呢?因为腌制时添加的食盐、(亚)硝酸盐、香料等渗入食品后,会降低食品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生长,防止食物变质,并且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让食物变得风味独特。 但是,腌制过程中的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含量会显著升高。因此,食用过多的腌菜、腌肉和腌鱼会显著增加胃癌、鼻咽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的危险,并且摄入频率越高,这种危险性越大。 烟熏食品——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熏鱼、熏香肠、熏火腿、培根、熏鸡都会成为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特产,熏与烤的区别在于: 烧烤时,食材与火焰直接接触,这样容易受热不均匀;而熏是用火焰烟雾的热量来熏干,使肉慢慢脱水,这样长期熏出来的肉,会带有燃料烟雾里的香味,吃起来的时候口口留香,回味无穷。 但是,熏烟中的苯并芘、甲醛等有害物质,也很容易进入食材,产生致癌作用。研究显示,过多摄入烟熏食品可增加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的风险。 如何减少烟熏食品的致癌作用呢? 首先,是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 其次,合理选择熏料、控制发烟温度等也是控制熏制食品中致癌物污染的重要因素。 如用苹果木熏制的肉品中苯并芘含量较低,而云杉木熏制的肉中苯并芘含量较高;发烟温度低于300℃时,苯并芘产生较少;烟熏温度越高,苯并芘产生越多。 酒精——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 饮酒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一种习俗。但也有一部分人,喝酒上瘾,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成年居民的饮酒率为22.4%。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02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酒精性肝病发病率增长了两倍多,饮酒导致的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就是肝硬化,而肝硬化通常会转化成肝癌。目前已知全身有200多种疾病都可能和饮酒有关,每年酒精导致全球300多万人死亡。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也就是说,任何剂量的酒精摄入都会导致罹患各类癌症的几率上升,饮酒没有安全量,所谓的安全量是零。而且酒精摄入量越高,罹患癌症的风险就越高。 酒精中的主要致癌成分是乙醇,它存在于所有含酒精饮品中,无论是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啤酒、白酒、黄酒或家酿酒等。而那些又抽烟、又喝酒的人要注意了!因为当酒精和烟草混合使用时,对人体的损伤会成倍增加,导致患癌风险会更高! 饮酒越多,风险越大!少一点会更好,不饮酒是最好! 如何健康饮食远离癌症? 201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的《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提出了预防癌症的5个健康生活建议: 1.保持健康的体重:BMI保持在18.5-23.9kg/m²(中国人); 2.坚持锻炼:一周至少4小时; 3.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4.健康饮食:少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 5.戒烟戒酒,无论男女。 美国癌症协会(ACS)2020年最新癌症预防的饮食和体育运动指南建议: 1.维持健康体重,限制久坐,成人保持75-300分钟/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儿童和青少年保持每天至少1小时中高强度活动; 2.食用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以保证营养及维持理想体重,包括各种深绿色、红色和橙色蔬菜、富含纤维的豆类、各种颜色的水果、全谷类食品等; 3.限制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含糖饮料、深加工食品、精制谷物产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4.公共、私营和社区组织应开展合作,提供人们可负担的、有营养的食品,提供安全、愉快和方便的体育活动机会,限制所有人饮酒。
中国卫星数据显示全球净碳已达六千兆吨
据外媒报道,一颗旨在监测全球碳输出的中国卫星创造了研究人员所说的第一个全球碳通量地图。这颗卫星被称为Tansat,并发现全球净碳为六千兆吨。从这个角度来看,六千兆吨大约是所有活人质量的12倍。 研究人员说,根据卫星收集的数据,这一质量的碳似乎每年都会在陆地上排放出来。该团队使用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集的关于碳如何与干燥空气混合的数据来创建全球碳通量地图。研究人员通过将Tansat卫星的观测数据应用于温室气体如何在地球大气层、土地、水以及生物体中进行交换的模型来开发该地图。 在这个过程中,有超过100千兆吨的碳被交换。然而,碳排放的增加导致净碳以每年约6千兆吨的速度被添加到大气中。负责该项目的科学家说,这是一个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问题。该项目研究人员承认,卫星测量并不像地面测量那样准确。然而,卫星测量提供连续的全球观测覆盖,提供有限的或不同的地面监测站所不能提供的额外信息。 城市里的监测站与偏远村庄的监测站可能报告非常不同的观察结果,特别是在气候明显不同的情况下。有多颗卫星在轨道上收集关于地球表面碳排放的类似数据。这些卫星包括Tansat,日本的GOSAT,以及美国的一颗名为OCO-2的卫星。 卫星和类似的未来任务所收集的数据将被用来独立验证全球各地的国家排放清单。该计划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监督,于2023年开始实施。据论文合著者刘毅称,该核查方法将有助于实时了解碳排放,并帮助确保各清单的透明度。
台积电正评估赴日本、德国建厂,南京厂扩产顺利进行
7月26日,全球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台积电通过线上与线下同步举行的方式召开年度股东会。台积电管理层针对台积电的全球布局、各国推动半导体供应链转移以及台积电未来业绩增长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一开始致词时表示,在全体同仁努力下,台积电2020 年营收以美金计算成长31%, 2021 年也预期有超过20% 的成长。另外,两年来台积电在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其中包括业绩、技术领先优势、先进制造扩展及对网络安全的防护力等,与客户的信任关系也与时俱进。未来,台积电将支持世界加速的数字化,以及半导体市场中5G 和高速运算应用需求大幅增加,准备迎接未来几年持续成长,并且已准备好迎接未来几年的持续成长。感谢股东的长期支持,也期望为所有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 在随后的在股东提问中,问及台积电在全球建厂的情况,刘德音对此回应表示,台积电在全球的设厂都很谨慎的评估,就如决定在美国亚利桑纳州设立先进制程晶圆厂的计划,早在2016 年就已经派人前往考察,并且与美国相关人士接触。甚至在决定设厂前一年,还密集的与美国方面的相关人士讨论,到最后才决定这件事情。所以,在日本设立筑波研究所也同样是这样的方式办理。而设此研究所的目的,是因为日本在后段封测材料的技术领先,台积电为了未来后段封测业务发展所进行的布局。 对于此前外界传出的台积电将赴日本和德国新建晶圆厂的传闻,刘德音表示,正考虑在德国设立芯片制造厂,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此外,台积电继续针对在日本设立半导体工厂进行尽职调查。台积电目前每周都会举行会谈以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 刘德音强调,在目前全球疫情、贸易争端、以及自然灾害的冲击下,这是半导体产业面临的风险及挑战。而台积电作为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就必须出去寻找最领先的专家起合作,这是台积电的战略。而先前决定到美国设厂,或是现在评估到日本、德国设厂,这些都是基于客户的需求。以美国来说,美国客户占有台积电近70% 的订单,而美国未来有基础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需求,这方面虽然营收占比很小,但台积电基于服务客户,仍会加以支持。日本方面也一样为了支持客户,虽然与台湾建厂成本差很多,但透过与客户合作,期望达到股东获利的目标。至于,其他消费性电子方面的需求,仍会以全世界最佳效率来发展。 至于目前美国、欧盟、日韩等国都在大力推动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刘德音则在会上指出,完全同意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APEC全球领袖会议后发表的观点,在国家安全考虑之外应维持自由贸易。刘德音表示,“半导体制造的议题是许多问题混杂在一起,半导体制造的本地化正在发生,不过我相信仅是局部发展。”因为供应联是紧密结合的,如此以期让消费者获得最大利益者。因此,即便产业本地化,消费者也很难有在地化的情况,所以不担心有供应商本地化的问题。而且,半导体产业并非有技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情况,这与许多目前希望借政府的支持来达到供应链转移情况,将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有有效的产能。相信每个公司CEO都会在最后做出明智决定。 而对于台积电扩大在全球布局的做法,刘德音强调这对于维持公司毛利率50% 深具信心。其原因在于台积电的全球布局都是审慎评估,加上台积电为持续制造技术领先的公司,再加上与客户关系持续维持紧密的情况,有客户的持续支持台积电在海外的扩张,未来毛利率还会朝50% 以上的目标迈进。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 至于2021年下半年的发展情况,总裁魏哲家则是指出,包括智能手机及高效能运算的业务成长僵持讯显著。而且,包括在智能手机、高效能运算、物联网、车载电子等四大平台都会持续维持成长的趋势。魏哲家再次重申先前7月15日的台积电第3季展望持续成长,以及全年成长以美元计算目标年成长超过20%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南京出现多例新冠疫情,并于21日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昨(25)日上午11时起对全市常住人口以及来南京人员展开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由此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台积电南京厂运营的担忧。 对此,台积电表示,南京厂已配合当地防疫措施,目前营运不受影响。 资料显示,从2015年台积电决定到南京投资建厂,经过15个月评估和前期筹备工作,2016年3月28日与南京市政府签约,并在当年7月7日动土;2018年10月31日举办开幕和量产典礼;2020年上半年产能达到每月2万片的满产状态;目前月产能已达2.5万片16nm晶圆的产能。 今年4月,台积电宣布将投入28.87亿美元资本支出扩充成熟制程,计划将在南京厂建置月产4万片的28nm成熟制程产能。台积电南京厂扩产计划宣布之后,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网上一些大V、自媒体号发声反对“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nm产能”。随后人民日报官媒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发布了一篇题为《世上没有速效救“芯”丸》的评论文章,表达了对于“台积电南京厂扩产”的支持。 不过,在本月初,有传闻称,美国正施压台积电取消南京厂扩产计划,相关半导体设备的采购受阻。 对此,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日前在法说会上表示,扩产时间仍与原定计划相同,看不出受阻的迹象。这也意味着南京厂扩产计划目前正顺利进行当中。 而根据原计划,台积电南京厂新增的28nm制程产能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量产,2023年年中实现满产。
微软谈Win11升级要求:保证安全和生产力 不希望用户一直纠结兼容性的事
IT之家 7月26日消息 Windows 11测试版现已到来微软,官方预告正式版将于2021年10月到来。不过相比测试版,正式版会有诸如TPM 2.0等一系列硬件限制,微软现在为用户讲解了他们如此设计的原因和考量。 “我们知道这很值得吐槽,很多人没有资格升级 Windows 11。但请记住,我们这样做最大的原因是未来确保设备更高效和安全,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其中提升劳动力并得到保护,“微软解释道。 微软可使用遥测数据确定你电脑以及其他设备的兼容性,Windows 更新也可以告诉你关于你的电脑是否可以安装 Windows 11。 微软高管表示:“我们不希望所有的管理员或用户都一直纠结这件事 (Win11 兼容性)”“我们实际上所做的是,把一些强制要求加进去,这样你甚至不用去想就可以让你的设备在升级 (Windows 11) 之前自动做决定,从而避免你去浪费时间下载。” 微软指出,Windows 11 兼容性错误很可能会直接出现在 Windows Update 或 Windows Update 管理工具中。 而且微软还强调,Win11 不会像 Windows 10 那样,用户将无法再通过修改组策略来绕过这些限制。 “组策略不可能让你绕过 Windows 11 的硬件要求强制升级。我们将尽可能阻止您将设备升级到不支持的状态,因为我们真的想确保为您的设备提供支持和安全性,”微软澄清道。 IT之家了解到,目前只有英特尔的第 8 代处理器、AMD Zen+ 以及更新的 CPU 才会支持 Windows 11 升级,但微软也表示在测试 7 代处理器的兼容性,之后不排除正式版支持 7 代 CPU 的可能。 此外,Windows 11 升级还需要 TPM 2.0,不过好在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绕过 TPM 2.0 要求,所以用户现在只需要确保你最低 CPU 要求即可。
谷歌程序员少输一个字符 差点让全球Chrome笔记本变砖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上周,一些使用Chrome OS笔记本的用户发现,一旦重启笔记本,就将陷入了无法登录的死循环。 明明输入的开机密码是对的,但就是一直提示“无法验证您的密码”,进不了系统。更严重的情况是笔记本将反复重启。 一台好好的笔记本怎么突然就“变砖”了呢? 原来都是Chrome OS一次悄悄自动更新惹的祸。 由于ChromeOS是开源的,一位Reddit网友仔细系统更新的代码,发现其中的低级错误令人哭笑不得。 01 少一个“&”惹的祸 这位网友仔细对比两份代码后发现,这个“惊天大bug”背后竟然只是谷歌程序员少输了一个字符“&”。 原本正确的代码应该是: if (keydata.hasvalue() && !key_data->label().empty()) 而这位程序员却这句if语句写成了 if (keydata.hasvalue() & !key_data->label().empty()) “&&”和“&”两个运算符虽然看起来只差一点点,但二者作用真是天壤之别。 前者是对两个变量求“与”(AND),而后者是对这两个值按位求与。 这样就导致了条件语句两边变量每一位都会被求与,即使has_value()为真,返回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真。 而这串代码是Chrome OS中保存用户加密密钥的部分,由于这个错误,系统无法验证将存储的密钥与输入密码进行比较,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接到用户的反馈后,谷歌迅速发布了91.0.4472.167更新来解决该问题。 如果你的Chrome笔记本只是无法进入当前账户,那么可以先尝试安装最新更新,而不会丢失文件。 如果你的笔记本无线重启,就只能回复出厂设置然后再接收更新了,数据也会全部丢失。 02 没测试就发布,着实离谱 堂堂互联网大厂竟犯如此低级错误,这令不少Chromebook用户感到愤怒: 谷歌的测试团队这两个月是休假了吗? 谷歌没有代码测试的吗?为什么会在没有测试的情况下把代码发布到生产环境。 Chrome OS过去一直“小错不断”,所以有些用户已经学得精明了: 我已经学会了等更新发布一段时间后再升级。 真是没想到,代码少一个字符竟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好在Chrome OS系统更新是分批进行,波及面也不算太广。 看到这个谷歌程序员的bug,你有没有想起自己犯过哪些低级错误呢?(比如把等于号“==”写成了赋值号“=”)
华为P50本周发布 手机市场英雄辈出
本周手机行业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华为P50系列即将在7月29日发布,或将搭载索尼有史以来最大底的手机CMOS IMX800,传感器达到1/1.18英寸。 P50系列的最大看点依然是拍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对此表示,前进的路没有终点,这一次我们在影像领域再次超越自己。华为P50系列即将发布一项业界首创的全新移动影像技术。 据爆料,华为P50系列将提供3款配置,分别为P50标准版、P50 Pro以及P50 Pro+,其中P50标准版使用的是66W快充,P50 Pro和P50 Pro+则使用的是华为自研的100W超级快充。 华为的P50系列是一款被期待了很久的旗舰机,可惜华为手机业务现在遭遇极端困难,P50的销量恐怕有限,这两年中手机市场已经变天了。 前不久小米援引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小米在Q2季度中超越苹果成为新的全球第二,引发网络热议。 然而超越苹果成第二的不止是小米一个,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显示,OPPO家族品牌在5月份销量排名全球第二,超过苹果。 报告显示,5月份,OPPO家族(包括OPPO、OnePlus和realme)以16%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排名第二;其次是苹果,市场份额为15%,小米以1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 Counterpoint Research 高级分析师 Jene Park 表示,OPPO家族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在4月和5月超过了苹果和小米,排名全球第二,这是其多品牌战略的综合结果。 展望未来,Park 推测,OPPO 家族可能会成为继华为之后下一个来自中国的主导品牌。
员工自曝:特斯拉设团队监控社交全球评论 让客户删帖
特斯拉作为车圈顶流,同时马斯克又是“宇宙级”网红,该品牌和其CEO马斯克,在网络平台上的影响力,着实要比一众车企高出几个量级,因而取消公关部门,也就成为了特斯拉的专属操作。 不过,虽然取消了公关部门,但是应对网络上的热点舆论,特斯拉如果无动于衷的话,显然对自己的公司也没有益处,特斯拉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日前,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太阳能部门特斯拉能源一名前员工透露,该公司有一支2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在社交媒体和评论网站上搜索客户投诉。 这位前员工今年早些时候离开了特斯拉,据他透露,在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的同时,该团队还会试图让客户删除他们的帖子。 这位前员工说,除了这个团队职位,特斯拉还有一个由九人组成的团队专门寻找针对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的负面评论。 这与特斯拉能源部门1月份发布的招聘“客户支持专家”的广告相吻合——该广告称,应聘者将解决针对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升级”问题。 特斯拉能源部门的一名前经理也表示,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搜索社交媒体上的投诉。 这位经理在去年之前一直在该公司工作,他要求不具名。他说:“他们基本上只会查看特斯拉能源、埃隆,以及任何与特斯拉、能源或埃隆有关的东西。” 这两位前员工表示,在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的同时,他们还会礼貌地要求顾客删除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抱怨。 而对客户来说,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有时比通过正常客服渠道投诉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特斯拉能源部门的客户透露,当他们的太阳能屋顶合同出现问题时,他们从他们专属的项目经理那里得到了这种建议。 这位客户说:“她让我到网上去抱怨……因为她说,这家公司唯一听取的就是社交媒体的情绪。” 这位顾客然后在推特上发了帖子,但表示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有什么不同,因为特斯拉从未就此事与他们进行过具体联系。
比亚迪汉对撞北汽极狐阿尔法S:静置后起火!
两大老牌车企的高端纯电动,对撞一下会怎样? 做(gao)测(shi)试(qing)不嫌事儿大,字节跳动旗下懂车帝,刚完成了一次火星撞地球。 两大当红纯电动: 上市以来销量火爆的比亚迪汉EV…… 以及因华为加持而备受关注的北汽极狐α S…… 高速相撞,面对面、硬碰硬。 而且万万没想到的是,搭载刀片电池——号称哪怕穿刺也不起火不爆炸的比亚迪汉EV,对撞静置两天后,起火了。 这下子,立马让比亚迪坐不住了。 对撞结果:汉EV更严重,且静置两天后起火 7月24日,懂车帝上传了一个叫做“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静置两天后汉EV起火”的视频。 这算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首次对撞测试。 结果也有点出乎意料。 从视频来看,受伤更严重的是比亚迪汉EV。 压溃严重,车头被撞得变形翘起,连接副车架的地方翻开撕裂、焊点失效。 门槛梁被顶弯,车内的显示屏也全部黑屏。 相比之下,北汽极狐阿尔法S虽然也受到了高强度的撞击,但防撞梁、纵梁都顶住了这波撞击。 车门打开后,仪表盘上还能看到故障提示。 比亚迪的车顶遭到撞击后,凹凸不平,北汽极狐则还是一片平坦。 这还不是最引人注目的…… 视频的最后,撞击后静置两天的比亚迪汉EV,冒烟起火,整车烧毁。 为啥是比亚迪汉对撞极狐阿尔法S? 据一手策划了这次对撞的懂车帝方面介绍,初衷是关注新能源汽车的被动安全。 他们之前已经搞了9期对撞,对撞对象上至宝马、下至五菱…… 之前电动车方面,呼声较高的是:特斯拉Model 3来和比亚迪汉EV。 但最后基于这两款车在车身长度、轴距上相差太大,重量上更是相差了三四百公斤等方面原因…… 选定了比亚迪汉EV对撞北汽极狐阿尔法S。 懂车帝说,比亚迪汉和北汽极狐阿尔法S进行对撞测试,有两大考虑: 首先这两款车在轴距、车身重量以及定位方面都比较一致,碰撞结果会相对公平。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汉上市以来销量屡创新高,仅今年上半年就突破5.2万辆,妥妥的比亚迪新能源车明星产品。 而北汽极狐阿尔法S就更为耀眼,作为北汽新能源压上未来推出的转型力作,新车型更是搭载华为HI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堪称话题王者。 一言以蔽之:流量明星对阵流量明星。 不过撞击之前,懂车帝方面也科普了一下(可能的)优劣势。 从先天条件上来说,比亚迪汉轴距更长,重量更大,优势明显,而且比亚迪汉的车鼻更长,可以对驾驶舱形成更好的保护。 而在电池方面,比亚迪汉搭载自家产的号称永不起火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极狐阿尔法S则是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 电池安全,极狐阿尔法S略逊一筹。 车身结构方面,极狐阿尔法S车身采用新能源车少见的钢铝混合材料,比亚迪汉更偏向燃油车型设计,而且车身大量使用热成型钢。 吸能和强度方面,则极狐阿尔法S占得优势。 所以整体而言,撞击之前,懂车帝认为比亚迪汉EV可能更占优势。 于是接下来就是:撞! 在碰撞测试的方法上,懂车帝没有采用比较通用的25%偏置碰撞测试,而是选择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64km/h,50%偏置对撞。 简而言之,比亚迪汉和北汽阿尔法S极狐对撞,谁的车身变形程度更小,对乘车人的保护性更高,谁就赢。 碰撞之后,结果如下: 在车身结构上,极狐阿尔法S碰撞后车顶没有出现明显变形,A柱也没有明显弯曲,驾驶舱入侵较小,对测试假人保护性较好。 更重要的是,车门还能正常打开。 在真实碰撞事故中,车门正常打开意味着可以更快的实施自救和救援。 反观比亚迪汉,碰撞后车身结构变形严重,A柱明显变形,防撞梁出现断裂。 驾驶舱被侵入严重,测试假人受到更大伤害。 而且,碰撞后比亚迪汉低压系统断电,双闪失效。 重点还有——车门打不开了。 总之,完整视频结果来看,撞前更受看好的比亚迪汉,没有符合懂车帝方面预期。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并没有,比亚迪汉在对撞后静置48小时,居然起火了。 起火了……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毕竟比亚迪汉搭载的,可是永不起火的刀片电池。 在视频的最后,根据主持人的说法,消防队最后认定是电气线路故障导致起火。 比亚迪汉这次,算是崴了泥。 而且对撞成绩放一边,后期起火这件事,对比亚迪而言简直是虾仁猪心。 这是比亚迪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比亚迪为什么坐不住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热议不断。 虽然大周末的,但比亚迪第二天就给出了回应,并且直接提出质疑: 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和比亚迪汉EV量产车的冷却液颜色不同。 视频中的碰撞车辆使用的是红色的冷却液,具有导电性。 比亚迪强调汉EV量产车使用的是独有的紫色冷却液,不导电。 至于测试后放了两天的车为啥会起火? 比亚迪也给出了解释——问题还是出在这个冷却液。 车辆遭受碰撞后,冷却液渗透造成的线路短路,从而导致车辆燃烧。 甚至还因此引发比亚迪车主们打开车前盖,自证冷却液颜色。 面对质疑,同一天内,懂车帝也在直播间给出了答复,主要是以下三点: 1、冷却液的颜色能改变A柱、防火墙强度,还是小电瓶掉电的情况吗? 2、没有在承重梁上打孔,孔位是比亚迪汉EV自身配备的迎宾踏板设计的。 3、视频中比亚迪静置后冒烟燃烧不是灭火器释放的效果。 总之,一来一回再一回,你可以想见这次对撞事件的影响之大。 特别是对比亚迪。 因为除了引发争议的刀片电池安全性问题,汉EV可是今年的销量担当、流量当担,甚至颜值担当。 自上市以来,比亚迪汉就一直领跑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 仅2021年6月,比亚迪汉的销量达到了8386辆,其中汉EV的销量就有5815辆。 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跟特斯拉正面刚的国产新能源,如果安全性上有了质疑,那么销量自然也会受影响。 所以比亚迪出具了一份非常详实的情况说明,既有技术细节,也提出建议:希望在进行创新性测试的同时,先跟我们提前沟通一下…… 完整说明回应,附呈如下: 参考资料: 懂车帝完整视频: 比亚迪官方回应:
上完美股又上港股 蔚来理想小鹏为何折腾?
©深响原创 · 作者|张嘉豪 理想也等不及了。今天早晨,据港交所文件,理想汽车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将以双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 仅在半个月前,小鹏汽车成为“新造车三杰”中率先成功赴港上市的一位。在港上市仪式上,新任港交所CEO欧冠升出席,并且把小鹏的上市称为“2018年上市改革所推动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上一个能够被港交所称为里程碑的事件,应该是2019年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 小鹏赴港双重上市典礼 港交所给小鹏戴了这么大一顶帽子,是因为在二次上市大潮之下,小鹏却是三年以来首只在纽约、香港双重上市的中概股,在其示范效应下,港交所希冀会有更多中概股考虑以双重上市的方式回流。 但这对小鹏来说并不是多么“占便宜”的事儿。相比起二次上市,双重上市制度整体要求会严格许多,流程更加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且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事实上,“双重上市”只是小鹏与理想的无奈之选,二者都于2020年赴美上市,因此按照港交所要求(二次上市需在合资格交易所拥有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合规记录),最早只能在2023年提交二次上市申请。 但小鹏与理想都等不及了。此外,本就符合二次上市要求的蔚来,已更早一步于3月的第三周就提交了赴港上市的申请,但由于涉及用户信托持股等问题而被推迟。 距离理想与小鹏前后脚赴美上市仅过去一年,但关于新能源市场的一切,在这一年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化与前进。现在,“蔚小理”统一步调赴港上市——被市场公认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梯队的它们在急什么?三家携手赴港上市背后,新能源车市场又有怎样的暗流在悄然涌动? 01 不融资,就没钱? 根据去年理想美股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截至2020年Q1结束,其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现金总值为14.3亿人民币,与造车需要的庞大投入相比捉襟见肘。 时隔一年,“蔚小理”账面上的钱看似多了起来,但对融资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 先来看看小鹏、理想和蔚来目前账面上的情况。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4月底,小鹏汽车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约为294亿元,加上此次港股上市可募得的约150亿港元,小鹏汽车的粮食囤得相对比较足。而根据赴港最新的聆讯资料显示,理想汽车的这一数字达到了100亿元。蔚来一季度财报显示,该数字则达到了289亿元。相比起一年前都“富裕”了太多。 但同时也看看它们的盈利水平。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小鹏、理想净亏损分别为53.04亿元、27.32亿元、1.52亿元。其中理想汽车在上一季度短暂地实现了盈利,让人看到了它们造血的希望。但好景不长,今年Q1理想又转为亏损,高达3.6亿元。要知道,这一数字超过了去年全年理想亏损的总和。 虽然暂时来看手头宽裕,但“三剑客”实际上仍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简单来说如果只靠企业自己,账面依旧只出不进。 造车是一门多费钱的生意已经无需赘述,在自己仍无法规模化盈利的情况下,“蔚小理”只能依赖于外部融资。 值得指出的是,上市并非一个“一次性”的融资手段,IPO后企业可以通过增发等方式在二级市场持续拿钱。美股上市后,蔚来、理想、小鹏都在不断地尝试各种融资手段: 去年初,蔚来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两次、共计近30亿元的可转债融资; 去年12月,小鹏增发募资21.6亿美元,为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 去年12月,理想增发募资募资13.63亿美元; ...... 蔚来、理想、小鹏“囤钱”的动作并未随着IPO、毛利转正而停止。有教训在前,蔚来美股上市后仍一度濒临破产,新势力没能实现稳定盈利之前都仍需警惕现金流危机。因此,理想、小鹏在美股上市仅一年后,就抢用双重上市的方式赴港IPO,这透露出它们对融资、对更多的融资渠道的迫切渴求。 结合目前已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渴求”更加合理化。 在2021年上半年以来,新造车这条火热的赛道又拥挤了几分,包括之前的投资人也成了现在的对手。曾经投资过蔚来和小鹏的小米,如今成为了新造车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雷军亲自挂帅小米汽车,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而2017年1亿美元入股蔚来的百度,也在今年2月与吉利汽车合资成立了集度汽车,并宣布将在5年投资500亿元人民币。 抢钱的人多了,给钱的人少了,更何况是曾经的“金主”带着大量资金亲自下场了,囤钱不能停的“蔚小理”,自然不得不急。 02 不花钱,就输了? 缺钱一直都是缺的,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阶段的不同,钱的用途、流向、价值有所变化。 去年,蔚来、理想、小鹏齐聚美股,同时多家造车新势力被清洗出局,这标志着以“能否量产”为标准的新造车第一阶段的形成。在一番大浪淘沙之后,存活下来并日渐壮大的头部车企正面临着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而这第二阶段的竞争,落脚在了软件的壁垒、基建的完善、市场的扩张上,这正是驱使着蔚来、小鹏、理想不断囤钱的销金窟。 先来看技术层面,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现在新造车们的比拼已经从“怎么造出车”来到了“怎么造好车”,这要求对网联化、智能化相关的前沿技术进行更多投入。因此,即使跨过了量产这一门槛,新势力们对技术的投入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小鹏在港上市的招股书中显示,此次募集而来的150亿港元中45%的资金(约为67亿港元)都将用在技术研发上。蔚来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几年,蔚来汽车每年也将保持50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拿今年的数据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蔚来、理想、小鹏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87亿元、5.15亿元和5.35亿元,研发费用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61%、14.41%、18.13%。 技术研发之外,随着竞争的加剧,对各家车企的生产效率以及配套的充电桩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造车势力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产能基地。据传,理想拟投资 60 亿元,在北京建立生产基地;小鹏注入15亿港元,除提升肇庆工厂的产能之外,还“计划在广州和武汉新建预计年产能均可达100,000辆的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三家中,走代工的蔚来截止目前已向自己的代工厂江淮汽车支付了12亿元,如果想要自建工厂,费用只会更多。 此外,对于充电桩等新能源“新基建”,各家车企也加大了投入。走换电路线的蔚来计划年底拥有700 座换电站,并以每年 600 座的速度进行新增;小鹏的目标是在2021年底建立超过500座自营的超级充电站,现在这一数字是172座。 修炼内功是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上市,随着车企不断向更多市场寻找增量,轰轰烈烈的市场大战已经全方位打响。 比如下沉。小鹏瞄准了下沉市场,据Tech星球消息,今年小鹏将布局更多的三四线城市,如马鞍山、莆田、包头、洛阳、张家口、温州等地。 比如出海。今年5月6日,蔚来就宣布了自己的“挪威战略”,并在本月向挪威市场运送了计划交付的首批ES8;小鹏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将拿出5%的资金来用于进军欧洲市场,并已经收到了来自挪威的将近8000万元的贷款。 再比如门店数量的扩张。根据招股书,小鹏拟拿出约30亿港元,“用于扩大我们的销售、服务和超级充电网络,并提高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客户服务。”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也在今年提出,理想汽车零售店计划在今年达到200家,涵盖100个城市。 做技术、搞基建、抢市场,每一件事儿都需要花钱,并且都不是小数目的钱。 如今,热得发烫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有第二梯队如威马、哪吒虎视眈眈,跨界而来的小米、百度、360摩拳擦掌,包括贾老板也开启了回国倒计时。“蔚小理”要巩固优势,就得在技术和市场上做更多持续的投入,尽可能与后来者拉开差距。 但事实是,新造车以量产为门槛淘汰掉一批玩家后,理想、蔚来、小鹏虽然成为了第一梯队,但无论是在技术的“硬实力”还是市场的“软实力”上,三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真正地拉开,尚没有足够王牌的技术或市场优势,也都没有持续的自我造血能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新造车依旧处于“无论做什么都需要钱”的军备竞赛阶段,即便烧钱烧了这么多年,到今天拼的还是谁的资本更雄厚。 03 不上市,就掉队? 除融资之外,新造车三剑客齐齐赴港上市背后,还有更多因素值得推敲。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拥有二次上市资格的蔚来,无论从企业需求、市场风向、还是管理层所透露的信号来看,赴港上市是板上钉钉的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鹏和理想只得跟上。 上市所产生的融资、重估、品牌效益等等,会在企业后续发展中持续作用。从事实上看,率先上市的蔚来无论是市值还是营收规模,相比小鹏、理想都略胜一筹;成功在美股上市的“蔚小理”,也确实是造车新势力的头部梯队。而反观目前仍在科创板排长队的威马,已经被人忘记其曾竞争过“新造车TOP3”的位置。 当然,决定新造车市场排名的原因非常复杂,但IPO确实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当下,各家都在技术上砸钱,恨不得“一夜之间”推动智能电动车各项技术上一个台阶,如果理想、小鹏等到2023年才开始谋划二次上市,那么两年间可能在技术以及市场份额上落下的差距或将难以弥补。 此外,现阶段采取双重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除了操作难度较大、监管较严格外,也并非没有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港股投资人对新造车的认可度较高。“蔚小理”中率先登陆香港的小鹏上市后,获阿里巴巴持股近15%,花旗、浦银国际都首次给予小鹏“买入”评级。此外,有报道称知情人士曾表示,理想汽车尽管上市时间不足一年却急于回港募资,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当下新能源板块是风口。 市场这么多钱,板块正当风口,此时不趁机拿钱才是真的“三傻”。 另一方面,中概股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监管风险。滴滴等多家赴美IPO企业被调查、培训机构不得上市等消息,致使中概股在近段时间被“血洗”,这使得在美上市企业回归母国资本市场的意图更加迫切。 小鹏先行一步,理想赴港上市的靴子也已经落地,蔚来二次上市也只是时间问题。新一轮的融资即将开启,新造车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的阶段或许正在拉开帷幕。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