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7月127只基金成立 混合型发行占比提升至六成
与6月相比,新发基金热度有所下降,但仍要高于4月、5月。同花顺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7月28日,市场已有127只基金产品成立,相比6月份新成立的195只基金产品下降35%,但与5月份新发基金水平保持一致;7月份调整后的发行份额达到1794.62亿份,这一数据同样远低于6月全月的发行份额2838.02亿份,环比下降37%,但却远高于4月、5月的发行份额。 不过,7月基金发行份额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产品数量减少所致,实际上,平均基金发行份额则并没有较大变化。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份新发基金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4.71亿份,与6月份的14.94亿份较为接近,且远高于4月和5月的12.81亿份、10.98亿份。与此同时,在7月发行的产品中,同样有“百亿爆款”、“一日售罄”的产品涌现。例如,7月12日由民生银行托管、销售的兴证全球优选平衡FOF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这只基金募集规模超185亿元,成为目前市场上首发募集规模最大的FOF基金。此前的7月8日,泓德睿源三年持有期基金二次首发,一天获得近50亿元资金募集,基金管理人于当天暂停对该只基金的申购。 从发行结构来看,7月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出现大幅下降,而混合型基金发行占比则大幅提升,已超过六成。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当月的发行份额分别为199.27亿份、1117.6亿份、369.68亿份。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从6月的15.67%下降至7月的11.10%,债券型基金的占比从6月的30.56%下降至7月的20.6%,而混合型基金的占比则从6月的47.31%大幅上升至7月的62.28%。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震荡较大,但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权益类基金规模不断提升。今年4月,公募基金单月增长9475.15亿元,首次站上22万亿整数关,5月份达到23.07万亿元。而据中基协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3.03万亿元,虽较5月份减少400亿元,但仍继续站在23万亿之上。在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都在6月份保持增长,而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则出现缩水,拖累公募基金总规模出现小幅下降。 在业绩方面,主动权益类基金上半年业绩可圈可点。据中信建投统计,第二季度权益市场涨幅明显,上证50、中小板指、创业板综、中证500指数报告期内涨跌幅分别为-1.15%、11.29%、24.5%、8.86%。第二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业绩表现较好,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报告期平均业绩分别达13.72%、11.68%、10.51%。受投资政策影响权益仓位较低的平衡混合型基金报告期的平均收益亦达5.33%。(罗逸姝) 责编:张靖雯
汇聚优质公司精选层满岁 改革创新将持续推进
2021年7月27日,精选层开市一周年。 一年来,一批专精特新属性突出、创新驱动明显、经营业绩整体稳健的优质公司在精选层汇聚。 一年来,在改革新举措撬动下,“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新三板市场分层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竞争格局初步成形。 一年来,新三板深改不停歇,新起点上,转板上市等机制将发挥新三板在交易所市场、区域股权市场间的衔接作用,推动改革深化。 多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新三板市场定位进一步清晰,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备,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为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全国股转公司将按照“做精做细精选层”的思路,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供给,以改革促稳定、促发展,更好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一是不断完善精选层融资交易制度安排。尽快落地精选层再融资制度,明确精选层并购重组监管要求,为精选层公司持续融资、开展资本运作提供制度保障。统筹推进混合交易和融资融券制度落地工作。二是进一步提升公开发行审查质量。三是加大中介机构培育力度。四是促进市场资金供需平衡。不断完善市场生态,继续在开拓增量、精准动员存量上发力,增加市场规模深度,解决专业机构入市的流动性痛点。同时,推出精选层指数,研发相关产品,便利专业机构交易。 持续深改 精选层迸发新动能 专家表示,设立精选层是新三板全面深改的核心环节。经过一年耕耘,精选层挂牌公司总体质地良好,各项制度安排运转顺畅,并带动了创新层、基础层协同发展。 透过数字看成长。一年来,精选层公司质地良好,发挥出示范引领效应。突出体现在:专精特新属性突出,58家精选层公司涵盖24个行业大类,其中,近三成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超五成公司入选小巨人、专精特新或其备选名单;经营业绩整体稳健,净资产收益率达13.48%,媲美上市公司水平;创新驱动特征明显,2020年平均研发投入2895.73万元,平均研发强度4.61%,高于创新层公司1.97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已发展为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透过数字看成效。一年来,精选层带动创新层、基础层协同发展,引领作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新增挂牌企业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申报企业中中型企业占比较2019年高出25.88%;创新层对优质企业吸引力增强,2021年度符合进层条件的公司申报率达95.85%,新进层的高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共214家,占比超过75%;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增强,部分企业由IPO转道申报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融资、交易功能有所改善。 错位发展 新三板营造新生态 专家表示,一年来,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等各板块错位发展、各具特色,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的三层市场结构,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支持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新三板市场定位进一步清晰,错位包容特色得到强化。”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布娜新表示,2020年3月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了新三板市场的公开、场内、集中的法律性质。从板块定位看,科创板主要服务“硬科技”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三创四新”企业,新三板主要服务小特精专企业,各板块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是以转板上市为牵引、以提升投融资功能为重点、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的全面制度完善。改革后市场制度与新三板培育小特精专的适配性进一步提升。 精选层的成长壮大也使新三板市场“金字塔”结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数据显示,2021年定期分层中超95%符合条件的基础层公司进入创新层,调整后创新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68%的新调入公司符合精选层财务条件。 “精选层是市场排头兵,定位于优质企业升级发展,要求公司经营业绩或成长性突出,并具备一定公众化基础。创新层和基础层是市场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公众化程度等要求逐步降低,对于这些企业,既在融资、交易、投资者门槛等方面为其安排了专门措施,又能通过市场生态的改善进一步获得改革红利。”兴业证券分析师代凯燕说。 承上启下 互联互通步入新阶段 “一年来,新三板改革积极效应逐步释放。也要看到,精选层开市运行刚满一年,制度安排尚未经历完整市场周期和监管闭环的检验,实施效果还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可能逐步显现,改革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表示。 专家认为,转板上市制度规则已经发布,落地实操条件已就绪,转板将成下一阶段新三板改革重点。随着转板上市公司案例增多,新三板在同步对接区域股权市场,上接交易所、下连区域股权市场的枢纽位置将得到强化。 “上交所和深交所于7月23日分别发布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进一步明确转板上市实操过程,强化了转板的可行性,同时意味着首批公司的转板上市过程即将展开。”诸海滨表示,转板上市制度落地后,企业公开发行的时点将大幅前移,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更好促进主业发展。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分析,从多层次资本市场视角看,转板制度连接科创板和创业板,将为挂牌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路径。从新三板内部分层分析,发挥新三板互联互通功能,精选层对下通过公开发行和市场分层联通创新层和基础层,吸引更多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选择新三板;对内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和监管要求,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本市场选择。此举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解决新三板市场交易清淡、流动性不足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新三板市场融资额上升27.91%,交易额上升57.44%。今年以来,新三板融资额和交易额向好趋势得到延续。 “一方面,转板上市前公司需充分熟知转板上市政策和审核动态,综合判断自身条件,做到不跟风不抢跑;另一方面,要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虽然入列精选层公司已经历了一次精选层公开发行审核的大考,但转板上市是资本市场的大考,需要更过硬的综合素质,应在条件成熟后再申请。”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建议。(昝秀丽) 责编:张靖雯
经济稳中向好 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66.9%
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183.3亿元,同比增长66.9%,比2019年1-6月增长45.5%,两年平均增长20.6%。各行业利润普遍较快增长,七成行业盈利超过疫情前水平。 “上半年,随着国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工业生产需求稳定恢复,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企业利润平稳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 数据显示,上半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1个行业同比持平。其中,36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占87.8%;7个行业增速超过100%。与2019年同期相比,29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占70.7%。 具体来看,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上半年,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3倍、1.83倍,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58.9%,利润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5%、35.8%。在经济向好、需求扩大、价格上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化工、钢铁、煤炭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7倍、2.34倍、1.14倍,石油加工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本期盈利,以上4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9.1个百分点。 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2.0%;两年平均增长36.2%,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5.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两年平均增长5.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9.5%,两年平均增长18.3%。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8.3%、30.8%,比一季度分别提高1.5和0.7个百分点。受益于市场需求改善、企业订单增加、液晶面板集成电路以及集装箱需求旺盛等有利因素,电子、汽车、电气机械、通用设备、金属制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4%-53%,以上5个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2.7个百分点。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加快恢复。上半年,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8.6%;两年平均增长17.0%,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其中,在新冠疫苗及检测试剂等防疫抗疫物资产能扩充、产量提升等因素作用下,医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8.8%;两年平均增长38.8%,比一季度加快12.7个百分点。化纤、食品制造行业利润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8.3%、7.2%,比一季度分别加快6.0、2.1个百分点。 朱虹指出,总体来看,上半年工业企业盈利稳定恢复,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但也要看到,企业效益恢复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私营、小微企业盈利恢复相对较慢,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短板弱项。下一步,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班娟娟) 责编:张靖雯
风暴眼 | “精神鸦片”重挫腾讯游戏 误伤还是风暴前兆?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 |蒋澆 编辑 |赵泽 核心提示: 1.被指为“精神鸦片”后,多家游戏公司股价暴跌,腾讯盘中跌逾10% ,网易跌逾15%, 中手游、心动一度下跌20%以上。 2.过去数年,腾讯因为布局游戏产业备受争议,但这并未阻止其扩张的步伐。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腾讯共投资了49个游戏公司。 3.业内人士表示,防沉迷系统对于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有很大帮助,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8月3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文痛批游戏产业,将游戏比作“精神鸦片”,质疑称网络游戏竟长成数千亿产业,对未成年人影响触目惊心,并点名腾讯旗下手游《王者荣耀》。该篇文章发布后,外界纷纷猜测网络游戏行业将迎来强监管举措。 受此影响,多家游戏公司股价纷纷暴跌。腾讯盘中一度跌超10% ,网易跌超15%, 中手游、心动一度跌超20%。其中,腾讯市值蒸发近4600亿港元(约合3800亿人民币)。 针对“精神鸦片”一说,各家游戏公司也纷纷发表观点。完美世界表示,公司旗下手游并非面向未成年人,上述消息对自己影响不大;心动公司董事长则发文称,“精神鸦片一词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自己为游戏行业千百万从业者感到屈辱。 而受影响最大的腾讯,则在官方公号鹅厂黑板报发布一项公告,强调自身将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同时将全面推出“双减、双打、三提倡”的七条新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发出四小时后,《经济参考报》在官网和微信订阅号删除了该篇文章。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腾讯、网易、B站股价跌幅午后纷纷收窄。 半天蒸发3800亿,腾讯游戏王国遭遇危机 作为文娱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游戏行业近年来的争议并不少,影响未成年人学业、视力是被批评的主要原因。 《经济参考报》在《“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指出,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但新型“毒品”却突飞猛进、发展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2020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同比增长20.71%。 作为游戏行业的龙头公司,腾讯成为了文章批评的重点,旗下游戏王者荣耀多次被点名。《经济参考报》调查指出,腾讯旗下的手游《王者荣耀》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游戏,参与调查学生中经常玩《王者荣耀》的达47.59%。“该款游戏日活高达1亿,有的孩子1天玩8小时,情况触目惊心。” 该文章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也导致了一众游戏公司的股价波动。而腾讯影响最大,盘中跌超10%,市值半日蒸发4600亿港元(约合3800亿人民币)。 在国内,腾讯算是绝对的游戏龙头。2020年,腾讯游戏收入达到1561亿元,占整个游戏市场的56%。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腾讯游戏收入达到534亿元,占总营收的近4成,是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 过去数年,腾讯因为布局游戏产业备受争议,但这并未阻止其扩张的步伐。今年以来,面对字节跳动的进攻,腾讯继续加大买买买的力度,布局各个游戏赛道,并将此前从未涉猎的品类收入麾下。 根据企查查数据,今年上半年腾讯共投资了49个游戏公司,而截至7月22日,又新增了“擎龙互娱、梦求游戏、Sumo Digital、Stunlock Studios、沐睦网络”这5家,也就是说,每3.8天就腾讯就投资一家游戏公司。相比去年,今年腾讯在游戏投资不仅数量稳步上升,更是加大了对于二次元、3A主机游戏、精品游戏的投入。 目前,腾讯已经累计参与了游戏市场超180多起投资事件。在游戏领域不断扩张边际的同时,腾讯也面临着垄断的风险。此前,腾讯音乐已被是监管总局责令解除独家版权协议,并罚款50万。而此次央媒发文,是否会引发监管风暴备受关注。 争议防沉迷系统 游戏究竟是不是“精神鸦片”,不同的观点还在碰撞,但是,让未成年人远离游戏至少目前是各界的共识,游戏防沉迷系统再次被放在公众面前讨论。 有业内人士认为,玩游戏本身无错,错的是某些企业对未成年玩游戏防控、限制不到位,甚至引诱未成年玩游戏。而著名经济家任泽平则发文称,游戏行业确实该规范健康发展了,类似校外学科培训一样,这些年游戏行业在资本和盈利的驱动下,越来越像精神鸦片,大人都很难不沉迷,更不用说孩子。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次提出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 在监管的要求之下, 国内的各大游戏厂商也纷纷建立了防沉迷系统。比如腾讯要求游戏玩家完成实名认证,并对未满18周岁的用户限制游戏时间。 “总体而言,防沉迷系统对于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有很大帮助,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表示,其一,有的游戏运营企业未严格落实实名制,未能防止未成年人借用或者冒用成年人的身份注册账号。其二,尽管不同游戏企业对未成年人玩自家游戏有时长限制,但游戏企业和游戏产品众多,未成年人仍然可能沉迷于游戏,只是由某一款游戏转变为多款游戏。 “我在18岁之前就开始玩游戏,也遇到过被防沉迷系统限制的情况,玩够一定时间系统会锁定。”今年正在上大二的李同学告诉凤凰网科技,他和同学们也发现有“破解”方法,比如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注册,或者去电商平台租借一个账号玩。 8月3日,凤凰网科技登陆淘宝,搜索“破解防沉迷”未搜到任何商品,并且跳出一个标识着”防沉迷系统“的绿网行动页面,提示用户沉迷游戏的危害。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任重道远。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62.5%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国家层面的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建成,接入企业 5000 多家、游戏超万款,初步达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下一步,将始终把防沉迷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给全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个问题可以借鉴网约车平台的做法,即用户每次玩游戏之前进行人脸识别验证,确保游戏账号的实际使用者与注册者为同一人。”赵占领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加强对未成年人每天玩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腾讯今天呼吁的在全行业禁止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玩游戏,建议今后实行晚上某个时点以后一律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戏。”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引发广泛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游戏用户中未成年人占比不低,但其对游戏公司贡献并不高,国金证券此前指出,与外界印象不同,未成年人并不是网游消费的主体。在游戏买量投放市场,最为关注的对象是30-40岁的成年男性。
150亿美元回购股票,阿里降低“淘宝依赖”
出品 | 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 | 苗正卿 题图 | IC Photo 8月3日晚,阿里巴巴宣布了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股份回购计划:将回购总额从100亿美元,提升为150亿美元,如果最终完成这将创下中国企业的回购纪录。 几乎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交出了截至今年6月30日为止的季度财报:虽然阿里巴巴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达到318.65亿美元,但其经营利润同比下滑11%、经调整EBITA利润率同比下降8%、摊薄每股收益同比下降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下降33%。 细看之下,你会发现眼下的阿里巴巴正在试图完成一场进化: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淘宝依赖”,就像一辆赛车从单擎升级为多擎——财报显示,以淘宝为核心的“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收入”一项占阿里巴巴总收入比重,已经从从去年同期的46%降低至39%。 从其他板块业务的增速上,也能看出阿里巴巴在多点发力。淘特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9亿、咸鱼季度月活超过1亿、菜鸟网络收入同比增长50%、饿了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社区商业平台业务交易额环比增长200%。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利润及现金流下滑主要受罚款和在增长性业务上的投资所影响。本季度,阿里巴巴缴纳了182.28亿元罚款中的91.14亿元。 财报主题曲:降低依赖症 本季度财报透露的最明显信息,就是阿里巴巴对于多元化布局和高潜力业务的重视。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和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多次谈到一点:阿里巴巴会持续把增量资金投入到这些高潜力业务布局之中。我们不妨简要看看阿里巴巴眼中的各个“高潜业务”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可能带给阿里巴巴的战略价值。 淘特的年度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9亿。在本次财报会议上,淘特是张勇和武卫多次谈及的。在阿里巴巴的官方语境中,淘特被描述为“性价比消费”。张勇说,淘特对于那些更看重性价比要素的消费者而言,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其实业内一些分析人士,会把淘特视为阿里巴巴布局下沉市场的关键棋子,其实这不仅仅是流量端的布局。根据财报透露的信息,阿里巴巴正在形成围绕淘特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甚至这包含了设计端。如果考虑到供应链优势,那么1.9亿的用户盘子其实颇为可观。 咸鱼可能是本次财报中最亮眼的业务线之一。月活超过1亿,意味着咸鱼的边界已经不仅是二手社区了。在财报会议上,张勇谈到咸鱼时提到了消费社区的说法。某种意义上,在新消费大热的今天,月活1亿的咸鱼确实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新零售是本次阿里巴巴财报中最突出展示的业务线。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布局很多,尤其在“基础件”环节。在本次财报中,新零售大板块中有两个关键信息,首先是阿里巴巴的社区商业平台GMV环比增速达到200%,而高鑫零售首次被并入到阿里巴巴财报中,截至6月30日,高鑫零售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35家,而其线上订单同比增长28%。 本地生活业务是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调整力度最大的业务线之一。现在饿了么、高德、飞猪已经被纳入到了一个完整的矩阵之中,本次财报也是“阵容调整”后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的首份成绩单。从数据上看,其实是有明显增量的,比如饿了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0%,不过也要考虑到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下的行业状况。所以真正对本地生活业务线的考验其实会是下一季度,到时候通过环比数据对比,或许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是否真正形成合力。 菜鸟网络是这份财报中最亮眼的部分。收入和订单量都有大幅度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0%和63%。不过这依然存在本地生活业务线类似的情况——去年同期的对比可能并不足以展现出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发展境况。 云计算一直被阿里巴巴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之一。本次财报中,钉钉首次被纳入云计算之中。整体上看,阿里巴巴的云计算业务有明显增量,收入同比增长29%。不过也要看到不确定性对于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的影响,从上一季度开始,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的收入增速就开始放缓,而原因之一是某大客户受限于环境因素而改变了供货方。随着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持续发展,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会是这个业务线持续面对的考验。 以优酷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线确实给人带来了一些惊喜,因为优酷的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17%。不过整体上优酷依然是亏损的,财报显示优酷本季度亏损同比收窄。 在业务线多元化之外,阿里巴巴也在进行市场多元化。东南亚市场是阿里巴巴财报中的亮眼之处,阿里巴巴的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90%,而越南和印尼两个市场的同比增长都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用户访问频次的持续增长,Lazada在东南亚市场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保持用户访问频次的提升。 阿里巴巴寻找新增长曲线 整个财报电话会议的问答环节上,多位分析师感兴趣的问题都和大环境、监管等话题有关。其实这像是阿里巴巴的一个侧面写照:作为一家巨型公司,需要思考如何在力保基本盘的同时,通过多元化布局来提高自己的发展韧性。 就好比巨大的树木,可以有无数枝干,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每根树枝果量不同,但整体上能够确保树木的良性发展。这种发展状态的关键,在于树根——对阿里巴巴而言,可能是用户本身。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财报会议上,张勇和武卫都多次提到了“用户含金量”“用户体验”等词。这可能是阿里巴巴季度财报会议上,“用户体验”这些词被提及频率较多的一次。从财报上,其实也能看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阿里巴巴回归用户的心。 比如张勇提到,阿里巴巴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基础设施”上在持续投入,比如他们在改善用户退换货的体验,其中一个关键细节是,阿里巴巴在尝试降低用户的退换货成本。 某种意义上,这种回归用户的改变是急迫的。从市场角度而言,在电商乃至直播电商等领域,就算称不上“卷”,也足以称为强敌环伺。这已经不是一家独大的时代,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品牌其实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阿里巴巴正在做的事上,不难看出阿里巴巴正在试图通过“覆盖”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增加更细分的消费“场景”(比如淘特)比如对新的消费形态的发力,比如对新的市场的渗透。张勇在会议中还提到,未来阿里巴巴可能会推出更多针对细分需求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但这些尝试或者说努力,都离不开一个根本问题——真正为用户考虑,为最普通的消费者、最普通的中小商户考虑。 其实对于巨型公司而言,增长曲线从来都是显性和隐形的。显性的增长曲线,诸如云计算和新零售,这是明显的新业务,你不做,别的巨头也会布局。而对于巨型公司而言,隐形的增长曲线有时可能也有价值,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跃用户达到11.8亿,其中有很多用户是追随并陪伴阿里巴巴十数年甚至更久的老用户。 眼下,阿里巴巴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未来会继续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服务和产品?尤其是,阿里巴巴所倡导的“用户体验”应该是怎样的? 当然,人们对阿里巴巴的关注远不止此。 “有传言,阿里巴巴会有一些互联网巨头互联互通有合作,你们怎么看?”8月3日晚上20点,在阿里巴巴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问答环节,张勇在第一个问题中,被如是问。 “平台之间用户、信息、数据的循环一定能带来社会价值。如果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一定能够带来新的改革红利。”张勇说。
印象笔记否认抄袭同类产品 此前被同行声讨“像素级致敬”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郑媛) 8月3日消息,笔记类应用flomo的联合创始人少楠发布“致印象团队的一封信”,称印象笔记在多个功能上对flomo进行了“像素级致敬”,表明印象笔记存在抄袭其功能的嫌疑。截至发稿,该文章已有9.1万人阅读。 flomo的联合创始人少楠在文章中列举了3个功能相仿的界面,并表示“印象笔记”试图用心理学的沉没成本来拴住用户,并且过于关注转化率,忽视了用户的反馈。 对此,凤凰网科技向印象笔记求证,印象笔记表示,“微信内的快记录的探索始于2013年,基于用户对此功能的依赖和深度使用需求才决定独立推出印象轻记,它延续了印象笔记一直以来的绿色系标识、输入风格、标签体系、项目符号。并不存在谁抄袭谁,以后也会继续专注产品本身”。 此次来自同行的“声讨”并不是印象笔记第一次陷入负面舆论风波。2020年5月,印象笔记中国公司被报道疑似恶意抢注国外笔记应用Notion的商标。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针对印象笔记的负面声音,主要聚焦于广告弹窗、自动扣费、付费账户需要付费开通更高权限等问题。2021年6月,工信部通报发布2021年第5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印象笔记在列。 印象笔记源自于2008年正式发布的多功能笔记类应用Evernote。2018年6月6日,印象笔记宣布从Evernote分拆独立,唐毅任CEO。2021年3月,印象笔记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唐毅曾对媒体表示,印象笔记的目标是先做到服务3亿人。
上市一月股价腰斩,又曝蟑螂乱爬水果腐烂,市场监管约谈奈雪的茶
8月3日晚间消息,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官网发布约谈“奈雪的茶”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消息称,8月2日晚,新华社报道“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等多家门店存在食品加工卫生环境脏乱、食品原材料变质、篡改标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对此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开展对全省范围内“奈雪的茶”门店和相关网红饮品店专项风险隐患突击检查,并联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总部展开约谈。 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对辖区内的“奈雪的茶”门店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环境卫生、食品加工制作、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落实餐饮食品安全规范操作等情况。截至8月3日18时,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787人次,检查“奈雪的茶”及同类门店1233家,发出现场责令整改通知书33份,警告2家。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公司负责人和食品安全责任人进行约谈,督促其整改落实。据了解,目前“奈雪的茶”正组织对全国范围的门店开展自查,对媒体所报道的2家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 对于新华社报道“奈雪的茶”蟑螂乱爬、水果腐烂一事,奈雪的茶官方发布情况说明称,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 而在二级市场方面,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30日成功上市,成为“现制茶第一股”。但上市首日奈雪的茶便惨遭抛售,股价最低一度触及16.7港元,最终报收于17.12港元,较发行价跌去13.5%。此后,奈雪的茶股价几乎是一路下跌。截至8月3日,奈雪的茶收跌10.83%报9.72港元/股,总市值166.71亿港元。据AI财经社获悉,上市一个多月以来,奈雪的茶股价已腰斩,市值蒸发逾170亿港元。(文 | AI财经社 赵昊)
电子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
8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游戏危害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共识,常常用“精神鸦片”“电子毒品”指代。 “卖鸦片的人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抽鸦片,做游戏的人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因此他知道孩子适度的玩游戏无害,是开发智力的。不能说家长、孩子都玩游戏,孩子失控了,把责任推给游戏厂商。”一位从事20年游戏开发的资深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02年-2003年期间,社会上对于网络游戏一片骂声,但行业还是挺过来了,这说明人们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 受消息面影响,今日游戏板块集体大跌。截至收盘,腾讯控股跌6.11%,哔哩哔哩跌3.44%,网易跌7.77%,心动公司跌8.12%,中手游跌13.59%。 移动APP集体追逐用户注意力 伴随着智能设备持续进化,手游APP自2008年起步,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迎来了一轮新的变革。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6月,手游MAU达5.48亿,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0小时,接近50%付费用户年龄在30岁以内,24岁以下用户接近三成,地域上看,三线及以下城市为手机游戏用户的主要聚集地,占比近六成。其中,24岁以下年轻用户更多仍处于学生阶段,社交及娱乐需求驱动下对于手机游戏拥有更高的接受度,人均使用手游APP个数高于整体及其他年龄段用户。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上瘾的角度来说,电子游戏有精神鸦片的嫌疑,游戏确实会设计数值刺激玩家一直玩下去。但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市面上的APP都在争夺用户时间,刺激用户兴奋点,要说“鸦片”性质,恐怕谁都逃不掉。游戏还稍微费脑些,短视频完全不费脑,更属于容易上瘾且消耗时间的产品。 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沉迷尤为突出。在第一财经记者此前的采访中,曾有多名乡村教师提及留守儿童沉迷网络的问题。有老师提到,农村地区不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沉迷网络,对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导致了厌学、出走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乡村教育在这方面非常欠缺。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防止网络沉迷。 在ChinaJoy展会期间,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表示,目前,国家层面的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已建成,接入企业5000多家、游戏超万款,初步达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础性目标,下一步,将始终把防沉迷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给全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游戏防沉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一位从业超过17年的游戏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听到行业对“精神鸦片”的评价,感到震惊、无奈。 他认为,游戏行业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角色,尤其在国外,用人们最能接受的娱乐方式传播中国文化,体现文化自信。事实上,不管哪个行业或领域,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问题,游戏行业也不完美,但一直在努力完善,早在2007年游戏行业就开始推进防沉迷,随着政策的要求和规范,游戏行业一直在推进保护青少年。 该人士表示,青少年成长是全社会的事情,甩给任何一方都是不负责任的。“精神鸦片”的罪名让千百万为游戏梦想、为玩家提供高质量的文娱生活、为祖国文化输出奋斗的从业者感到屈辱。 移动数据和分析平台App Annie于8月3日发布《2021年移动游戏出海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发行商在2021年上半年占据了23%的全球消费者移动游戏支出市场份额,美日韩仍然是中国游戏开发商海外收入重要来源。同时拉美国家增长势头迅猛,为中国的游戏开发商带来了新的机会。报告发现,2021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游戏海外下载与2018年上半年相比,环比增长了72%,达到了17亿次,创造了新高。 另外,上文所述资深游戏开发人士提到,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只好把电子设备给到孩子。这不是游戏行业一家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层面深层次的问题。在游戏厂商推出防沉迷系统后,效果如何,还掌握在家长手里。 “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技术上的防沉迷系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参与,尤其是生活中家长的陪伴和表率最为重要。”贵州大学高端智库研究员、副主任段忠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成年人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家长的高质量陪伴。 互联网观察人士尹生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青少年的沉溺与不良影响,以及游戏产业是否还停留在简单的“杀时间”,而没有真正上升为产业链垂直创新能力,这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位内容行业观察者称,对电子游戏本身的负面评价一直都存在,从厂商角度来看,要做的还很多。游戏厂商需要坚定执行国家要求,甚至比国家要求的还严格。
你关心的疫情问题,钟南山给出最新研判
  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有用吗?   “有效,非常安全。” 7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出席一峰会活动时明确回答。他指出,我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为此,他特别呼吁大家要重视疫苗接种。 钟南山院士 受访单位供图 短短十来天,南京疫情已波及至15省份20多个城市。8月1日,我国本土病例新增55例。本轮疫情中的湖南张家界“魅力湘西”演出、常德的“穿紫河三号游船” 正在成为新的传播交叉聚集地点。 “这说明密闭环境是新冠病毒传播极为重要的窗口。像飞机、火车、地铁此类密闭空间中,因为空气净化不够,容易存在空气交叉感染。”钟南山指出,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钟南山院士作报告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7月27日,南京市通报引起南京疫情的毒株是德尔塔毒株。德尔塔毒株已经成为世界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变异株。 “在广州第一次遭遇德尔塔毒株时,刚开始我们还是采取过去的办法,但不灵验了。我们发现新的病人要隔离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病毒速度。当时我心里也十分着急。”钟南山回忆道。 为何德尔塔毒株传播如此快速?“德尔塔变异株在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高100倍,传播力更强;在身体内的潜伏期较短,只有1-3天就发病;在体内转阴的时间也较长,长达13-15天,远长于普通株的7-9天。”钟南山指出,正因为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了。如广州疫情10天内产生5代传播。 “南京疫情与引发广州‘5.21’疫情病毒毒株的载毒量、传染性、隐蔽性等方面近似,轻症患者居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附近社区集中暴发疫情,感染人群职业较为集中。南京市政府及时采取了防控措施,我认为南京疫情整体可控。”钟南山说。 南京本轮疫情中最早的感染者,大部分接种过疫苗。那当前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究竟有没有保护作用?疫苗打还是不打呢?“有效,非常安全。”钟南山坚定地说,他用了一组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来说明。 据他介绍,基于今年5月份广州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暴发疫情的研究,结果证明国产疫苗是有保护作用的。研究初步统计显示,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果为100%,对中度、轻度、无症状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6.9%、67.2%、63.2%。相关的研究成果后续将发表。 面对依然很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我们需要做什么呢?“不能放松,要时刻关注社区的防控措施和建立群体免疫。”钟南山强调,在人多、通气差的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 在钟南山看来,自然免疫不现实、不科学、不人道。“大规模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需要2年至3年的全球协作。目前我国打疫苗的数量是最多的,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每100人中打疫苗的比例不高。在中国,需要83.3%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钟南山认为,接下来应加快推进疫苗接种,以及加速研发对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更有针对性的疫苗。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地球近十万年来最大规模的陨石撞击 发生在我国这个小县城
图文无关 陨石坑,是星际来客“来访”地球的痕迹。我国目前有两个大型陨石坑,一个位于辽宁鞍山市,另一个位于黑龙江依兰县。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联合报告了关于黑龙江依兰陨石坑的发现及其主要地质特征、撞击证据和形成历史。在经过对现有陨石坑的资料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依兰星球碰撞事件是地球近十万年以来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撞击事件。 依兰火山口直径为1.85公里,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东北部。火山口暴露在区域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群的早侏罗纪花岗岩中。火山口边缘的南部三分之一缺失,但其他边缘部分保存完好,高于目前火山口地面的最大高度为150米。 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新闻稿中,研究小组负责人陈鸣研究员介绍,依兰陨石坑的形成与一颗直径大约100米的小行星的超高速撞击地表有关。这是一次极高强度的撞击事件,星球碰撞释放出来的能量超过一千万吨TNT炸药的爆炸当量,引发了一次威力巨大的爆炸。撞击冲击波瞬间将地表以下体积超过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体瞬间撕裂成为了碎片并挖掘出一个巨大的碗形凹坑,形成的陨石坑真实深度与直径的比值达到了地球同类型陨石坑之最。陨石坑底部充填的厚达数百米的花岗岩碎片绝大部分由粒度为毫米级的碎屑组成,岩石的撞击破碎程度之高在地球陨石坑中极为罕见。 虽然坑缘仅高出地表150米,但研究揭示,该陨石坑的真实深度达到579米。来自结构中心的钻芯显示,火山口填充物由110米厚的湖泊沉积物组成,下面是319米厚的碎屑花岗岩单元,主要由不巩固的花岗岩碎块和碎片组成。其中超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表明,依兰陨石坑曾经是一个湖泊。 研究团队在对依兰陨石坑可能由撞击产生的木炭和湖相沉积物进行碳14测年后发现,这一撞击时间为0.0493 ± 0.0032 Ma,也就是说距今已有4.9万年。 该论文题为“Yilan crater, China: Evidence for an origin by meteorite impact (中国依兰陨石坑:撞击起源的证据)",于7月29日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陨石学会主办的著名学术刊物Meteoritics and Planetary Science(《陨石学与行星科学》)。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科学家首次发现黑洞背后的光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据外媒8月2日报道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天体物理学家Dan Wilkins领导的科学团队宣布,该团队利用欧洲空间局的X射线望远镜XMM-牛顿太空望远镜和NASA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首次观测到来自黑洞背后的光。 该团队表示,当科学家在观察8亿光年外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发出的X射线时,注意到了一系列明亮的X射线耀斑。他们还观察到更多比耀斑亮度更小、发出时间更晚,而且具有不同颜色的“光回波”。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察到光从黑洞背面反射出来的“回波”。 据介绍,黑洞是时空中的区域,那里引力强大到连光都无法逃脱。爱因斯坦的理论指出,黑洞扭曲其周围的空间结构,当扭曲的磁场充当黑洞的一面镜子时,应该有可能看到从黑洞背面发射出的光波。 Dan Wilkins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任何进入黑洞的光都无法逃脱,所以我们不应该看到黑洞后面的任何东西。我们之所以能观测到到这一现象,是因为黑洞正在扭曲空间、弯曲光线,并扭曲自身周围的磁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弯曲,质量或者能量是时空弯曲的原因。反过来,这个弯曲的空间决定了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规则。即使光以直线传播,穿过时空高度弯曲区域的光,比如黑洞周围的空间,也会以曲线的形式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光从它的后面传播到它的前面。 这不是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黑洞扭曲光线引起的引力透镜现象,但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来自黑洞后方的“光回波”。 Dan Wilkins表示,研究团队下一步的目标是创建黑洞周围环境的3D地图。据介绍,研究团队认为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增进我们对黑洞和日冕的理解,并探索黑洞和日冕是如何产生这些明亮的X射线耀斑的。
专家实锤!这种变异病毒更具传染性:还能降低疫苗保护
随着德尔塔(Delta)毒株在全球传播的势头还没有下去,6月份,世界卫生组织(WHO)又将拉姆达(Lambda)毒株列为“感兴趣的变种”(Variant of Interest)。 据外媒报道,日前,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BioRxiv》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首次在秘鲁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拉姆达(Lambda)毒株不仅传染性更强,而且还能降低疫苗的保护力。 据悉,拉姆达毒株最初是在秘鲁发现的,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秘鲁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中,有超过80%的患者是感染了拉姆达毒株。 目前,该毒株已经在南美洲的秘鲁、智利,欧洲的英国,北美的加拿大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中蔓延,引起了多国卫生官员的关注。 日本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拉姆达毒株的棘突蛋白有三种突变,即RSYLTPGD246-253N、260 L452Q和F490S,这些突变有助于该毒株抵抗疫苗诱导的抗体的中和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另外两个突变T76I和L452Q,则有助于使拉姆达毒株具有高度传染性。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世界卫生组织目前仅将拉姆达毒株列为“感兴趣的变种”,而不是“关注的变种”(Variant of Concern),因此,人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 尽管目前还不清楚拉姆达毒株是否比现在流行在多国的德尔塔毒株更危险,但它却很有可能是一种潜在威胁,应该对其更加关注。
3名航天员太空采血做超声堪称“半个医生”:常规检查都是小菜一碟
转眼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经在太空遨游45天了。这期间,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是怎么保持身体健康的,生病了该怎么办?还有不少网友好奇,航天员在太空能看奥运吗? 据悉,3名航天员在太空也不耽误看奥运会,看国人拿金牌。 地面如何实时了解在轨航天员身体指标?一种方式是采血。8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发布天宫视频,为了监测航天员的健康状况,航天员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采血化验,而在太空中,这项工作是由航天员自己来完成的。 太空采血如何操作?和在地面有啥不同?视频中,“神十二”乘组在空间站相互采血。过程与地面采血大致相同,航天员聂海胜先是脱掉外衣,然后挽起袖子,在队友汤洪波的帮助下将止血带绑在自己的胳膊上,然后寻找合适的采血部位,用棉签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另外一名队友刘伯明拿着采血器给队友进行采血,采血量在一管左右,等采血量满足要求后拔出针管,太空采血项目就完成了。 但毕竟太空环境特殊,如失重、噪声、座舱压力变化等作用于人体,会引起许多功能紊乱和疾病,如空间运动病、感染性疾病、睡眠障碍等。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中生病了咋办? 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毕竟地面上还有一群“航天员医生”,时刻牵挂着三名航天员。2021年6月7日,三名航天员在出征时,大腿外侧均穿戴了生理信号测试盒和心电记录装置,它们只有烟盒大小,可实时检测航天员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呼吸、体温三项生理指标,下传至地面指挥中心,由地面医护人员进行诊断。由于太空里没有医院,宇航员们只能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开展自救,当然,这有一套完整的在轨医学处置程序。 航天员睡眠质量好不好?进食饮水如何?整个身体代谢、营养状况怎么样?地面的“航天员医生”可是实时监测的。“经过了一个多月,现在三名航天员自己也能当半个医生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接受采访时提到,除了采血外,他们互相做心脏的超声、腹部的超声、超生功能影像的评估等,常规的检查功能对他们来说,“小菜一碟了。” 当然,空间站里设置了“健身房”, 健身器材还不少,丝毫不影响航天员成为运动达人。在天和核心舱锻炼区内,专门为航天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 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刘伯明在跑步台上运动时,需要在腰间系一个橡皮筋,将橡皮筋拴在跑步台上,这样他才不会飘起来。如果要骑“动感单车”,就需要增加自行车车轮的阻力,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接下来,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配合下开展第二次出舱活动。
磁吸无线闪充、磁吸充电宝,还有磁吸卡包,库克看了直呼内行!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8月3日消息,realme刚刚发布了据称是“全球最快”的50W磁吸无线充电技术MagDart,是苹果MagSafe充电效率的8倍。realme为该技术配套发布了一款realme Flash安卓手机、两款磁吸充电器和一系列充电配件,总共七大硬件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realme这场发布会是一场面向全球用户的全英文发布会,就连发布会上的PPT都是纯英文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realme发力全球市场的战略规划。 realme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徐起还“官方爆料”称,realme将在2022年量产125W高功率有线充电。 一、54分钟充满4500mAh电池,磁吸式充电器自带风扇 在realme看来,十多年前,无线充电就已经出现,但因为无法精准对位、充电速度慢、发热等体验痛点,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普及。 realme此次发布的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采用了硼钴合金磁铁,可以兼顾手机和无线充电器对接的稳固性和分离的便捷性。 MagDart采用了更大的铜线圈,能有效降低阻抗,减少无线充电过程中的热量产生,实现了更低充电温度,更快的充电速度。 为了实现这一技术,realme也发布了一款支持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的安卓手机realme Flash。 ▲realme Flash realme Flash搭载4500 mAh的电池,使用50W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适配器,据称可以在5分钟内充电到20%,54分钟即可充电至100%。这个充电速度几乎与有线50W闪充相同。 当然,实现MagDart少不了充电器的配合,realme 50W MagDart磁吸无线充电器还配备了一个主动式风冷散热系统。 通过一个小型风扇,适配器将气流引入进行散热,让主板和线圈的温度保持在正常水平,使得充电器能长时间维持高功率充电。 realme特别说道,realme 50W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实测的充电效率,达到了MagSafe的8倍。 二、比MagSafe薄近三分之一的超薄磁吸充电器 除了标准版风冷散热充电器,realme还推出另一款15W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据称是业界最薄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realme 15W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将充电器的主板和线圈分离,分置在充电插头和充电板两端,一方面将两种热源分开,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情况,可以保持更长的高功率充电时间,另一方面让充电板变得更薄。 realme 15W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的厚度为3.9mm,比MagSafe充电器薄26.4%,比四张银行卡叠在一起更薄,据称可以在90分钟将4500mAh的realme Flash充至100%。 三、磁吸式“充电宝”、磁吸式环闪自拍灯 realme还发布一系列充电配件,包括一款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移动电源,这款移动电源采用白色素皮和铝合金材质,整体比较小巧、轻薄,将它吸附在手机上,可以自动充电。 realme还为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移动电源打造了一个特制的充电底座。移动电源和手机,可以配对在一起,放在充电底座上,变成一个立式无线充电底座。移动电源可以为手机充电,底座可以为移动电源充电。需要外出时,可以将移动电源从底座拔出连接到手机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realme还推出了一款MagDart 磁吸环闪自拍灯,能够提供充足且柔和均匀的补光。它可以通过MagDart连接到手机,并通过反向充电为灯组进行供电,在自拍时提供额外的灯光。 realme MagDart磁吸卡包由铝合金制成,表面覆盖白色素皮,在观看电影或打视频电话时可以变成一个支架托起手机。它可以装进三张标准信用卡,日常高频使用的门禁卡等卡片,都可以存放在里面。 realme GT 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保护壳是专门适配realme GT机型的手机壳,可让realme GT与 MagDart磁吸闪充兼容,通过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技术对手机进行快速充电。 结语:快充或成realme拓展全球市场又一利器 此次realme发布的磁吸无线充电技术,做到了同类技术中的最高充电功率和最薄充电器厚度,也能从中看到realme在快充技术方面的积累,当然,这其中肯定有OPPO闪充技术的相关支撑。 目前realme回归中国市场两年,凭借“性价比”打开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市场,销量已经跻身前五,增速则保持第一位。在性价比之后,realme也要拿出一些“硬核技术”,才能让自己在市场中站的更稳,走得更远。
TWS耳机大变局!华米OV打响价格战,山寨“苹果”顶不住
作者 | 韦世玮 编辑 | 漠影 今年,随着vivo首款主动降噪(ANC)TWS耳机——vivo TWS 2的发布,华为、小米、OPPO、vivo四大手机巨头已全部跳进500元以内的ANC TWS耳机市场。 自2019年苹果推出AirPods Pro至今不到两年,ANC耳机得到了火速普及,各路玩家蜂拥而至,而TWS耳机与手机配合使用的强联动性,也让手机玩家成为了市场主要的竞争者和追赶者。 ▲Strategy Analytics按供应商数量份额划分的全球TWS销售额 不过在一段时间里,不少国际大牌的ANC TWS耳机基本在千元价位大打出手,三星、索尼、BOSE三大品牌在2021年都推出了1500-2000元价位的主打产品。而vivo TWS 2的推出,将ANC TWS耳机价位再次拉到500元以下,价格不到AirPods Pro的四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618”之前,小米在官网上将原价699元的Air 2 Pro悄然“跳水”到449元,比HUAWEI FreeBuds 4i、OPPO Enco W51、vivo TWS 2的499元还要低50元,颇有种“一剑封喉”的意味。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ANC TWS耳机品牌市场的价格水位逐渐降低,例如同样在今年5月发布的Redmi首款TWS降噪耳机AirDots 3 Pro,更是以299元的首发价进一步拉低了ANC TWS耳机的价格下限。 不仅如此,在全球TWS耳戴式设备市场份额中,100美元(约646.15人民币)以下的TWS耳机占比从2019年Q1的18%,增长到了今年Q1的54%。尽管这一价位离500元还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认TWS耳机正朝着低价趋势竞争。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1年第一季度按价格区间划分的全球TWS耳戴式设备市场份额 在这个趋势下,手机玩家正加快TWS耳机市场的竞争,将ANC TWS耳机全面压到500以内。这场价格战背后,是什么因素在造成冲击和变化?国内的TWS耳机市场是否会像当年的手机价格大战一样,迎来价格战厮杀的时代? 为了找到上述答案,智东西深入供应链,在弄清楚ANC TWS耳机价格下滑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500元以下ANC TWS耳机的出现,到底是一种价格战恶性竞争的结果,还是从芯片到传感器等方案有了新的突破? 一、手机四巨头你追我赶,国产TWS耳机进入新赛道 华米OV中最先切入TWS耳机市场的玩家是华为。 在苹果AirPods一代发布一年半后的2018年3月,华为在法国巴黎推出了首款TWS耳机——华为FreeBuds,售价799元,支持触控操作和语音助手等功能,还不具备通话降噪和主动降噪的能力。 华为率先冲锋后,OPPO、小米相继在这一年推出了自己的首款TWS耳机——OPPO O-Free和小米AirDots青春版,前后相隔仅三四个月,但同样不具备ANC的能力。 不过,那年小米AirDots青春版倒是以199元的超低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成为了当年国内手机玩家中推出价位最低的TWS耳机。此时,vivo的TWS耳机还没个影子。 ▲小米AirDots青春版(图源:科技焦点指南) 四大手机巨头中最先推出ANC TWS耳机的也还是华为。 2019年9月德国柏林IFA展上,华为推出了首款具备ANC功能的半开放式TWS耳机——HUAWEI FreeBuds 3,搭载自研麒麟A1芯片。但其999元的售价,还是在国产品牌市场中设下了不低的价格门槛。 这一年,vivo首款TWS耳机——vivo TWS Earphone姗姗来迟,与高通进行了深度合作,支持通话降噪,不具备ANC功能。但也意味着,国内华米OV四大手机厂商已完全加入TWS耳机战场。 实际上,2019年是全球TWS耳机市场飞速发展的一年。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供应链玩家加入到这场蛋糕争夺战中。例如在芯片层面,截止2019年4月,全球已有包括高通、络达、瑞昱、恒玄和炬芯等在内的至少8大芯片厂商,共推出了超过18款TWS蓝牙芯片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分别为1750万、2700万及3300万副,市场规模肉眼可见地增长。尤其是苹果,其AirPods出货量不仅从2017年的1500万副,暴涨到了2019年的5870万副,还占据了54.4%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Strategy Analytics的2019年全球TWS耳机出货量排名中,小米和华为成功闯入全球TWS耳机市场Top5阵营,分别排名第二、第五名。虽然这个榜单的玩家非常分散,但手机品牌已占了这个榜单中前五名的4个席位。 ▲Strategy Analytics的2019年全球TWS耳机出货量排名 尽管有苹果这座“大山”在前,但并不代表华米OV这些新玩家们没有机会。 TWS耳机浪潮来势汹汹,大量玩家的涌入正慢慢稀释着苹果的市场份额。但如何才能更快地瓜分苹果TWS耳机的市场份额?这是每个玩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其中,能够有效降低嘈杂环境音的ANC功能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现阶段TWS耳机中的主要卖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玩家将竞争的焦点放在提升ANC效果水平上。同时,如何将ANC功能往下渗透到中低价位的TWS耳机中,成为这些玩家们扩大市场优势的关键。 因此从2020年起,以华米OV为代表的一众手机玩家们,进一步加速ANC TWS耳机的迭代节奏,OPPO Enco W51、HUAWEI FreeBuds4i、vivo TWS 2、Redmi AirDots 3 Pro、魅族POP Pro等产品纷纷亮相,都是这些品牌首款500元级以下的ANC TWS耳机。 当然除了手机玩家外,漫步者、万魔等传统音频厂商也早已推出相应价位的产品,进一步踏平ANC TWS耳机市场的“准入门槛”。 至此,500元级以下的ANC TWS耳机“舞台”上,一众玩家已悉数登场,价格战正式打响。 二、价格下沉的背后:芯片成熟、良率上升、下游内卷 实际上,在ANC TWS耳机价格逐步降低的背后,得益于整体供应链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我们将华为、小米、OPPO、vivo四位玩家的首款500元级ANC TWS耳机的供应链进行了比对,发现他们TWS耳机的核心零部件、算法及解决方案大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相似性。 ▲华米OV首款500元级ANC TWS耳机性能对比(智东西制图) 主控芯片是TWS耳机中最核心的元器件,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耳机的连接稳定性、功耗、延迟等关键性能。据中信证券报告数据,在BOM(物料清单)中,主控芯片成本占比约5%-15%。 近两年来,随着ANC技术的成熟,以及支持ANC功能的主控芯片的出货应用,ANC TWS耳机的核心成本也逐步降低。 “在市场前期阶段,ANC主动降噪技术的研发时间和成本都较高,所以一些技术领先的厂商能吃一段时间的技术红利。”一位国内品牌音频线产品负责人告诉智东西。 但如今,许多TWS耳机使用的芯片平台都已自带主动降噪模块,这意味着当厂商使用这些芯片方案时,只需根据不同的声学结构做一些简单调节,就能轻松让TWS耳机拥有主动降噪功能。 “所以随着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成本就越来越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了。”他说。 在智东西与一位算法公司创始人的交流中,他认为ANC TWS耳机价格的下沉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支持ANC的主控芯片玩家增多,二是下游ODM厂商的“内卷”。 “尽管今年IC芯片都比较紧张,但TWS耳机的主控芯片并没有涨价,甚至有些下滑。”他谈道,主要原因在于以往做双馈(前馈和反馈)的芯片相对较少,主要以恒玄科技的芯片为主,国内市占率达60%-70%。 如今络达的双馈主控芯片已实现量产出货,并逐步向大品牌落地,目前已应用在OPPO、小米的TWS耳机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正努力尝试冲击恒玄的市场份额。 ▲洛达芯片方案 同时从去年开始,整个TWS耳机行业下游的制造良率在慢慢提升。 “以前ANC的良率可能在90%,现在约95%以上的良率都挺常见的。”他透露,以往能做ANC品控的工厂较少,如今“稍微像样一点”的工厂都配备了ANC品控设备,“我现在到各个工厂一看全是美格信的设备。”他说。 坐落于中国硅谷——深圳南山的美格信(MegaSig)是一家提供声音与振动测试,以及定制化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近年来随着TWS耳机的火爆,其ANC降噪耳机音频测试系统也受到了许多工厂的青睐。 简单来说,ANC TWS耳机在最终生产后,麦克风与喇叭声结构的响应,与产品设计时的参数相比要控制在一个小的动态范围内,这就需要品控设备去控制。因此在下游玩家经验上来后,能生产ANC TWS耳机并保证良率的工厂开始多了起来。 这引出了ANC TWS耳机价位下沉的另一个原因——ODM厂商的“内卷”。 在此之前,TWS耳机的ODM订单大多集中在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万魔声学的手上,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游ODM的制造代工供应多了起来,开始以更低的订单价格展开竞争。 “现在深圳的许多ODM厂商都叫苦不迭,大家都在拼命内卷、杀价格。”他说。 ▲华为历代TWS耳机ODM代工商情况(图源:中信证券)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今年推出的一款中端TWS耳机,从2018年到2020年,华为多款TWS耳机的ODM代工均选择歌尔或万魔,但这款耳机的代工却首次将另一家手机ODM大厂引进供应链中,是这家ODM厂商的第一款TWS耳机产品。 “这家ODM厂杀进来的价格很激进,因为它做这一块应该是不赚钱,甚至在亏钱。”一位算法公司创始人告诉智东西。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该ODM厂商作为TWS耳机行业的新兵,必须要快速积累经验,所以价格上十分激进。据了解,华为那款中端TWS耳机采用了恒玄的主控芯片方案,但ODM厂对其软件系统进行全部重构,最终只用了恒玄的裸芯片,所以这家代工商一脚迈进TWS耳机的ODM市场后,直接将价格拉低了许多。 二是该ODM厂商正拟冲刺科创板IPO,去年12月底就已开启辅导备案。实际上,由于华为低端系列手机的“消失”,这家ODM厂商的手机代工业务受到影响,所以它必须要做转型,以尽快占领TWS耳机市场。 总的来看,TWS耳机市场的有利可图,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都催生了更多玩家,其中不乏做整体设计的企业。但随着玩家涌入掀起的“价格战”厮杀,也早已在供应链打响,正迅速蔓延到终端品牌市场中。 三、苹果市场份额被稀释背后,价格战“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国内ANC TWS耳机市场价格战的掀起,也与市场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尤其是苹果份额的变化。 一方面,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数据,2020年全球TWS耳机市场出货量达2.33亿部,同比增长78%,并预测到2021年,全球TWS市场将同比增长33%,达到3.1亿部。 其中,苹果的TWS耳机市场占有率将从2020年的31%,预计下滑到2021年的27%。而在2019年,苹果的这一份额占比高达54.4%。 ▲Counterpoint Research全球TWS耳机市场规模及预测(2020年-2021年) 另一方面,日经新闻在今年4月报道称,苹果计划今年将削减AirPods 25%-30%的产量,预计2021年产量将在7500万至8500万副之间,此前的预测产量为1.1亿副。 综合这两点变化,有行业观点认为,随着TWS耳机市场热度的不断攀升,大量品牌和白牌玩家涌入稀释了苹果的市场份额,同时苹果AirPods产量的向下修正,也表明市场对AirPods的需求正在趋于饱和,而这些因素将刺激国内玩家更快地抢占市场,价格战则是战略之一。 “市场的趋势是会越来越便宜,因为他们主要是想趁苹果降噪耳机没有降价之前抢占市场,国内市场历来拼的就是价格。”声学楼论坛创始人杨春对智东西说。 但针对苹果缩减AirPods产能的问题,一位算法公司创始人谈道:“所谓苹果宣布要缩减产能,应该也是将原先预期的增量降下来。”他认为,由于今年亚马逊大规模整顿商家,许多中国商家遇到了封店的情况,整个行业的压力比去年大很多,尤其是下游厂商的低价竞争,让一部分耳机性价比上来了,让更多消费者愿意接受。 在一位国内品牌音频线产品负责人看来,苹果产能的缩减受竞争对手影响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自身调节和需求变化的结果。 其实苹果市场份额的逐年缩减,也是TWS耳机市场玩家竞争的结果。 不可否认,在前些年TWS耳机市场刚刚兴起时,AirPods几乎是一家独大,一度通吃iOS和安卓市场。但由于现在安卓阵营TWS耳机的发展,一些玩家——尤其是手机厂商会逐渐夺回一部分市场,因为TWS耳机与智能手机是一个强联动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价格战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苹果。 实际上,市场中能与苹果AirPods处于统一档位展开竞争的玩家体量并不大,现阶段市场最大的竞争还是苹果生态之外的安卓市场,是安卓玩家与安卓玩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安卓与白牌玩家之间的竞争。 与此同时,品牌玩家点燃的TWS耳机价格战,目的是在用低价夺回最初被白牌耳机圈下的市场,以挤压白牌玩家的市场生存空间,与挑战苹果AirPods市场相比,这是一条更为清晰的增量方向。 从苹果引爆到白牌大乱斗,再到品牌手机低价战厮杀,将白牌挤压出市场之外。从行业人士的观点来看,品牌ANC TWS耳机的价格下探在一定程度上剿灭了部分TWS耳机山寨市场。 结语:低价风暴下的“To Be or Not to Be” 从最初TWS耳机的爆发,到ANC主动降噪功能成为标配,再到华米OV四大手机巨头加剧的价格战,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事既是品牌市场对白牌市场的“宣战”,也预示着整个行业将进入大洗牌阶段。 且不论这场价格战下的苹果AirPods还香不香,因为真正给这个行业带来改变的,也许远不止当下厮杀正酣的玩家们。智东西发现,从去年开始有少数曾一直在观望的玩家正尝试悄悄下场——但目的并非抢夺现有市场,而是开发面向服务业者的TWS耳机。 例如阿里想要为自己的外卖骑手做一款TWS耳机,性能过关,价格100元左右;还有顺丰想要为自己的快递员们做一款适合的TWS耳机。尽管这些消息都来源于供应链朋友们的透露,并不代表这些公司的官宣,但也让我们看到了TWS耳机未来继续增长的可能性方向。 价格战风暴下,不管玩家们想要从哪一条道路通往“罗马”,我们都期待着这场阵痛能够给TWS耳机行业带来新的蜕变。 而现在,市场早就过了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们正隐隐听到雷声隆隆。
realme发布50W磁吸充电技术 自带散热风扇5分钟充电20%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贾楠)8月3日消息,realme真我于今晚召开线上发布会,推出磁吸充电技术,并在发布会上发布了共7款相关产品。 realme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全球营销总裁徐起在发布会上首先回顾了之前几场技术发布会带来的技术,其中125W闪充将于2022年量产。 徐起在发布会上发布了realme的磁吸无线充电技术——MagDart无线充电。Realme表示,MagDart是第一个安卓手机的磁吸无线充电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充电速度最快、功率最大的磁吸无线充电。 这次realme共发布了两款MagDart无线充电器,50W版本的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适配器采用大线圈来降低阻抗壹减少充电过程中适配器本身产生的热量。同时50W版本内置了主动散热风扇,从而在充电过程中对手机进行有效散热。官方表示给一款4500mAh电池的手机充电时5分钟可以充电至20%,54分钟充满。 此外,realme还发布了一款15W的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适配器,15W版本厚度为3.9毫米,官方称其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无线充电器。不过该版本并没有散热风扇,为了减少热量对充电过程的影响,realme采用了线圈与主板分离的设计,将主板放在了插口上。官方表示90分钟可以充满一块4500mAh的电池。 realme同时推出了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移动电源,通过磁吸的方式将移动电源吸附在手机背面,同时可以与手机基座组成桌面的立式无线充电器。 在发布会上realme还推出了三款概念产品,分别为MagDart磁吸环闪自拍灯、MagDart磁吸卡包以及MagDart磁吸无线闪充保护壳。并表示将公开MagDart标准,让更多的厂商可以接入来制造更多的配件。
给iPhone塞进更大电池,苹果将采用更薄外围芯片
编译 | ZeR0 编辑 | 漠影 苹果设备一向以精巧著称。现在,苹果公司正设法通过优化芯片组件,让它们更加轻薄。 智东西8月3日消息,据台媒DigiTimes报道,面向未来的iPhone、iPad和MacBook,苹果计划使用更小的内部组件来增加设备的电池尺寸。 具体来说,苹果预计将在其产品的外围芯片上大幅提高集成无源器件(IPD)的采用,为其制造合作伙伴台积电和安靠(Amkor)提供强劲的商机。 消息人士称,iPhone、iPad和MacBook系列的外围芯片正在变薄、性能更高,同时在设备内部占用更少的空间,即可以为更大容量的电池解决方案留出更多空间。IPD的需求也将随之急剧增长。 报告没有具体说明这些新的小型芯片何时上市,但它透露称,苹果已经批准了台积电的第6代工艺,用于新iPhone和iPad的IPD量产。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泄露的信息,即将推出的iPhone 13系列将配备更大的电池容量。MacRumors之前看到的原理图还显示,新款iPhone 13和13 Pro机型的厚度预计将为7.57毫米,比iPhone 12机型的7.4毫米增加0.17毫米,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不会很明显,但能为更大的电池腾出空间。 尽管今天公布的报告并未提到2021年新款iPhone,但我们可以合理地假设,新IPD芯片、厚度增加带来内部空间的释放,将使得苹果能自由增加电池容量。 据传,由于即将推出的高端iPhone将配备更先进的显示屏,新款更大容量的电池会得到很好的使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