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截至8月3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5例(云南7例,福建4例,江苏3例,上海2例,浙江2例,广东2例,天津1例,山西1例,辽宁1例,河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71例(江苏35例,湖南15例,湖北9例,山东6例,云南3例,河南2例,福建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244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13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75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1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240例(其中重症病例2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41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289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0745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548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12例,本土15例(河南9例,湖北3例,湖南3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0例(境外输入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2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85例(境外输入36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77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994例(出院11719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4例),台湾地区15721例(出院12929例,死亡791例)。 责编:张婧妍
国安法寄予香港美好期盼(人民论坛)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有一处独特的空间,陈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程序表、香港交接仪式程序表、香港回归纪念币等珍贵展品,它们和矗立于香港金紫荆广场上“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一起,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 24年奋斗路,香港已然深度融入复兴征程。回归后,香港自身特色和优势得以保持,中西合璧的风采浪漫依然,活力之都的魅力更胜往昔。香港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信心不断增强。面对持续发生的暴力活动,国安法的实施使香港社会迅速重回正轨,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里程碑。 香港的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在一个个主题论坛、会议上,各领域同胞热烈讨论,为香港明天出谋划策。“当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明景象?”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上,打开了人们思考香港发展走向的深层次空间。 展望香港经济民生的光明前景,期盼有更加繁荣的经济、和谐安宁的社会。国安法的实施彻底粉碎了港版“颜色革命”图谋,特区管治秩序恢复正常,经济金融持续坚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特区罪案数同比下降约10%,GDP同比增长7.9%、香港本地居民总收入同比上升7.5%……对于住房问题,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6月初表示,香港特区政府2019年至今收回约90公顷土地,取得明显进展,会继续致力造地建屋,把增加并加快房屋供应作为首要工作目标。 展望香港民主法治的光明前景,期盼全体市民都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回首过往,从“港独”猖獗到人心思定,从“黑暴”肆虐到重回正轨,从“揽炒”横行到秩序井然,地铁机场正常运营,安心出行得到保障,商圈再度热闹祥和……香港市民连连称赞“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与此同时,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理想蓝图逐渐变为生动现实。 展望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光明前景,期盼以爱国爱港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回顾历史,殖民统治者夺走了香港,但却割舍不断香港与内地的唇齿相依,穿越150余年岁月沧桑,在回归的那一刻,香港走上了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运输物资的爱国港商,还是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香港同胞,不论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香港科研团队,还是在大湾区创业圆梦的香港青年,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香江的脉动始终与祖国的大江大河同频共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明确提到香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香港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 展望香港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光明前景,期盼它将成为全世界都为之心驰神往的新的东方明珠。香港是内地企业境外融资和对外投资的窗口平台,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习近平主席指出:“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 百年壮丽史诗,香港正以非凡历程书写华彩篇章。一桥飞架三地,昔日开发禁区今成湾区热土;中国香港运动员勇摘奥运金牌,奏国歌、升区旗为国为港争光……在恢弘大气的时代答卷上书写香港故事,一笔一画里都有情怀在流动。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有宪法和基本法的重要保障,有香港国安法的有力护佑,有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相约香港美好未来,我们无限憧憬、豪情满怀!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02日   第 04 版) 责编:胡敏
@华侨华人、留学生,8月新规请查收!
转眼已经到了8月。随着疫苗的大面积接种,许多国家开始“解封”,民众生活逐渐重回正轨;但有些国家疫情依然严重,防疫措施也进一步收紧。 8月有哪些和华侨华人、留学生相关的新规?快来跟小侨一起看看吧! = 出入境政策 = 英国:对部分地区完全接种疫苗者免检疫 英国政府7月28日宣布,8月2日凌晨4时起,在欧盟和美国已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旅行者将免于在英国的检疫政策,但法国除外。 德国:入境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德国巴伐利亚州州长7月28日表示,德国政府将从8月1日起执行新的入境限制措施,所有入境者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加拿大:不再强制入境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从8月9日起,入境加拿大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将改以随机抽样形式进行,机场入境旅客自费入住指定酒店隔离的措施亦会取消。然而要获得豁免隔离,仍须持有出发前72小时内所做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目前,加拿大所指“完全接种”为入境者前14天或以上完成接种两剂辉瑞、莫德纳或阿斯利康,或一剂强生疫苗。接种疫苗证明文件须以英文或法文发出,或准备获认可的翻译文本,书面或电子形式均可。 沙特:在境外外国公民居留、访问签证有效期延长 沙特护照总局日前宣布,目前在境外的外国公民的居留和访问签证有效期延长至8月31日。 沙特护照总局已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完成了外籍人士签证有效期延长,不需要本人到沙特有关部门办理,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 海外动态 = 法国部分海外领地重启卫生紧急状态 7月28日午夜起,法国海外领地瓜德罗普、圣马丁和圣巴泰勒米等地重启卫生紧急状态。 此外,法国防疫新措施将于8月9日起生效,包括扩大健康通行证使用范围、要求所有卫生领域工作者接种新冠疫苗等。 希腊开放12至15岁人群新冠疫苗预约 7月30日起,希腊将开放面向12至15岁人群的新冠疫苗预约平台。未成年人预约疫苗接种时需要使用父母的税务账号登记,前往疫苗接种中心接种时也需要父母陪同。 巴西圣保罗州延长商家运营时间至24点 巴西圣保罗州政府日前宣布,8月1日起,商家的运营时间将延长至24点,商店客流量可达到最大容量的80%。此前23点到次日5点限制出行的规定已经暂停实施。 圣保罗州立公园也从8月1日起恢复正常营业,州长提醒民众继续戴口罩、注意社交隔离。 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延长封锁措施至8月28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贝瑞吉克莲日前宣布,该州首府城市悉尼等地区封锁措施将延长至8月28日凌晨。 根据规定,相关地区民众除购买必需品、看医生、接种新冠疫苗、进行户外运动,或进行必要的工作或学习外不得外出,购物和锻炼只能在离家10公里范围内进行。 = 国内新闻 = 增值税、消费税与附加税费申报表将整合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称,自2021年8月1日起,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申报表整合,启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预缴表》及其附列资料和《消费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废止文件及条款清单》所列文件、条款同时废止。 中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施行 7月26日,商务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简称《海南跨境服贸负面清单》),自2021年8月26日起施行。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是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发布的第一张负面清单;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将允许境外个人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或者期货账户。 海南:定期对专利代理机构和从业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8月1日起,《海南省专利代理行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办法》指出,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将运用全省专利代理行业信用信息库相关信息,定期对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同时,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对专利代理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日常监管活动时,应当根据专利代理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 责编:张荣耀
德国赴华多趟航班延误取消 中国使领馆发布提醒
中新社柏林7月30日电 针对由法兰克福起飞赴华的多班航班延误2天以上甚至取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29日发布关于近期赴华航班延误、取消的提醒,叮嘱受影响乘客尽快与航司联系协商改签、退票等事宜,并注意重新进行检测并再次申领健康码。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表示,近期,由于极端天气频发且多地防疫政策调整的原因,德国赴华航班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由法兰克福起飞赴华的多班航班延误2天以上甚至取消。据汉莎航空公司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1日和8日的LH780(法兰克福-南京)以及8月3日和10日的LH781(南京-法兰克福)均已取消。 使馆提醒,如遇航班变动,建议乘客尽快与航司联系协商改签、退票等事宜。如最新起飞时间超出双检规定有效时间,请务必重新进行检测并再次申领健康码。 针对部分航班推迟后相关乘客须重新检测事宜,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日前亦发布紧急提醒:起飞前48小时内进行双检测的要求不变。如乘坐替补航班,届时健康码将过期,须重新检测并申请健康码。例如,计划7月28日乘替补航班,需在7月26日至28日之间任一天做双检测并申请健康码;计划7月29日乘替补航班,需在7月27日至29日之间任一天做双检测并申请健康码。 中国驻德使馆当天再次提醒旅德公民,疫情期间应继续遵循“非紧急、非必要,不旅行”原则,妥善安排国际旅行,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记者 彭大伟) 责编:张荣耀
吃上旅游饭 走上幸福路
尼洋河畔,草木葱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坐落在苍翠的群山之中。因春季盛开的山野桃花而闻名,嘎拉村是林芝市历届桃花旅游文化节主办地。每年3月至4月,都会吸引不少游客。 “嘎拉村是真巴村的一个自然村。早些年,嘎拉村村民多以上山砍伐木材为生,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容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2002年开始,村里办起了桃花旅游文化节。今年以来,嘎拉村已经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420万元。”真巴村党支部书记边巴介绍,除了观赏桃花,游客在嘎拉村还可以体验农家乐、骑马、民族服饰等富有趣味的旅游项目,这也成为村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来源。 2011年,嘎拉村开始对相关旅游体验项目开展统一经营,由村集体选派村民开办经营项目,并通过开展夜校培训等方式,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通过集体经营的形式,桃花节旅游项目的体验好了、质量高了,我们的品牌更有名了。”边巴说。 村集体经营旅游项目,不仅让参与其中的村民获得务工收入,每年的桃花旅游文化节收入还能分红。据了解,嘎拉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13万元。 如今,嘎拉村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幸福路。“我们家有6口人,去年从桃花旅游文化节获得的分红有10多万元。今年我打算用攒下的钱新修一座房子,开个民宿。”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告诉记者。 边巴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因为发展旅游观光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每年,嘎拉村植树造林面积达到200亩以上。” “矿泉水瓶、啤酒瓶,换取1500积分”“一次性纸杯换取200积分”……在嘎拉村便民服务中心的“绿色银行”,一本“可回收垃圾兑换台账”上,一条条兑换记录写得满满当当。今年初,嘎拉村推出“绿色银行”,通过村民分类回收、定点兑换商品、村集体资金补贴差价的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习惯,共同美化村容村貌。 “‘绿色银行’开业以来,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更加自觉地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现在村子里道路干净整洁,游客来到这里,能够更加开心地玩、舒心地游。”嘎拉村“绿色银行”管理员益西曲珍说。(记者 钱一彬 史一棋 何洁琼)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4日 第06版) 责编:张婧妍
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添活力(网上中国)
在湖南省江永县潇浦镇旭日升现代家庭农场直播带货竞赛现场,电商业主等正直播介绍本地特色农产品。  潘百旺摄(人民视觉) 互联网技术正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互联网+”为农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养老等提供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数据信息服务,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帮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去年我的邻居通过电商直播,苹果全卖完了,还卖了个好价钱,自己也一直想好好学一下。这次县上主动征询我们的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办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真是办到我们心坎上了!”陕西咸阳旬邑县苹果种植大户王铁娃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据悉,旬邑县为接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了免费培训、补贴奖励等政策,助力农户直播卖货。旬邑县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说,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旬邑素有“中国苹果之乡”美誉,电商直播带货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发展新机遇,开辟助农就业的新途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农具”。 近年来,视频直播带货兴起。《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6.17亿。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四川的粑粑柑、新疆的库尔勒香梨、湖北的红橙、海南的芒果、福建的鲜笋等农特产品,从原产地直接运到了千家万户。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短视频、直播助力新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来自种养一线的真实画面和朴实声音,拉近了消费者与农户的心理距离,增进了消费者对农户的信任,使农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目前,短视频、直播不仅在农业去库存、加工业获得消费端反馈等场景上被广泛应用,还激发乡村文旅产业、乡村非遗文化产业等县域新业态的活力。 让数字农业更智慧 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一块田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进行精细作业……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已成为现实。 广东梅州大埔县是中国蜜柚之乡,一到金秋丰收季,大埔蜜柚硕果累累。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这里的柚子种植园充满科技感。大埔县建设了5G+农业大数据服务项目,将5G、遥感、大数据、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充分运用在农业园区的建设中,贯穿于蜜柚数据链、产业链、监管链全产业链条。 在种植阶段,大数据平台能够实时分析分享种植园的土壤干湿度、肥力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的种植精准度;在采摘阶段,智能采摘机器人可以根据果园、果树、果实的糖分、水分、农残等进行差异化、精准化采摘和分档;在销售阶段,大数据平台可以精确分析线上线下销售数据,为农产品的精准化销售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平台已实现大埔蜜柚销量提升19.1%和价格提升0.14元/斤的效果,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推介名单”。 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让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让信息网络成为新基础设施,让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让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引擎。以5G为例,华南理工大学通信博士、广东移动农业信息化专家张峻恺认为,未来农业领域会有许多精细化的无人农机运用,5G以其低时延的特性就可以很好支撑;另外,5G的广连接可以支持多个物联网设备同时接入,这都将为数字农业赋能。 助力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陕西延安宝塔区万庄村近日响彻一段优美的女播音声,这是宝塔区引入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后,打造的互联网智能广播在村子里第一次接通。 互联网智能广播是啥玩意儿?村里不少老汉好奇。与传统广播不同,互联网智能广播采用了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一个巴掌大的黑色小盒子,约等于电视机的机顶盒,只要把它用数据线插上功放,喇叭便会在设定的时间自动响起,每个时段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每个村的不同需求,定制党史党课、农业课程、生活知识等。 “别小看这个黑盒子,用处可大哩!”延安宝塔区宣传部副部长吴玮说,互联网智能广播进村,对乡村振兴很有帮助。“一是全村能实时联通,直播开会实况等,信息共享上更加丰富、透明、对称了;二是有声乡村可以成为一种黏合剂,对激发留守村民的社区归属感有很大的作用;三是多元化的内容也可在精神上给予村民更多的娱乐和滋养。” 万庄村的蘑菇养殖技术员李旭就对互联网智能广播赞不绝口。他说,村里有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娱乐活动非常有限。有了智能广播,大家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休息时,就能听到新闻、音乐、农业知识等内容,还能讨论,乡村更加热闹。 中国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需要破解的挑战和难题,互联网新技术的加入,夯实了乡村振兴数字化的地基,帮助贯通乡村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展现出巨大潜力。(叶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4日   第 08 版) 责编:闫宇航
谁不夸咱中国桥!(小康梦圆⑦)
四川省宜宾市盐坪坝长江大桥索塔高183米,相当于60层楼,整座桥造型独特美观。大桥于7月1日通车试运行,将两岸车程时间由原来的约1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几分钟。  兰 锋摄(人民视觉) 明月峡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玉泉村,是国内首座双层四线铁路非对称花瓶型桥塔钢桁梁斜拉桥,上层为预留双线高速铁路,下层为重庆东环线客货共线双线铁路。图为7月26日拍摄的明月峡长江大桥合龙施工现场。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今年以来,截至4月6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查验出入境车辆46.8万辆次,超过2020年前9个月的查验总量。图为港珠澳大桥。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从江河湖海到高山峡谷,被视为全球工程界“最擅长造桥”的中国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神州大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向世界展示“中国建造”的非凡实力。 不论是桥梁数量,还是桥梁技术,中国桥的“金字招牌”早已享誉世界。于老百姓而言,这一座座桥梁,更是好日子到来的标志——往来更便利了,农产品卖出去了,通勤时间缩短了。小康梦圆,中国桥棒棒的! 闪亮名片,实力非凡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0月15日,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运营,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 今年6月30日,江苏五峰山长江大桥继铁路面通车后又实现公路面通车,标志着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正式投入使用。 60多年间,长江流域上一座座大桥飞架而起,连接大江两岸。1993年,九江长江大桥通车,11项技术成果刷新纪录;2009年,中国首座跨长江高铁桥梁——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创下4项“世界第一”;2011年,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通车,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2020年,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标志着公铁两用斜拉桥进入“千米级”时代……据统计,目前长江上已建在建桥梁超过200座。 中国桥梁横跨的不仅是江河,还有大海和高山峡谷—— 港珠澳大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海工程。从筹备到建成,历时15年,于2018年10月开通营运。开通一年后,经港珠澳大桥往来三地口岸的旅客每天就突破了6万人次。 湘西石家寨大桥,一座空中立交桥盘卧于山谷间,采用全高架式互通立交方式,由匝道桥、加宽桥、高架桥等10座桥梁组成,纵横相交。 还有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横跨在北盘江峡谷上,桥面至水面垂直高度达565米,相当于200层楼高。英国媒体曾将镜头对准北盘江大桥,在拍摄过程中,记者掩饰不住赞叹,频频用“印象深刻”“难以想象”等词语来形容这座壮观的大桥。 “十三五”期间,中国建成铁路桥梁14039座、8864.1公里,其中高铁桥梁6392座、6343.7公里。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展现着中国建造的非凡实力,屡屡获得世界顶级桥梁奖项。 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藤学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大跨度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质和量上都引领了世界。” 畅通出行,助力致富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山冈丘陵起伏,河谷纵横交错。长期以来,长江和香溪河阻断了当地特色农产品——脐橙的运输。如今,秭归长江大桥飞跨西陵峡口,将脐橙运出了大山,该桥也成了当地村民眼中的“致富桥”。 64岁的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村民胡家专说,以前,脐橙树大多种在三峡两岸,脐橙出山只能靠人工背,还卖不上价钱。“现在只需要一天,脐橙就能从树上到消费者手里。新鲜的橙子最受欢迎!一车8吨橙子,能卖3.2万元。” 大桥建成后,脐橙每斤售价增加1元,每年为农民增收约400万元。目前,秭归县约有18万人种植脐橙,规模化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超过60万吨,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脐橙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 中国桥梁事业的创新发展,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紧密相连。一座座桥梁的建成通车,便利了居民生活,推进了产业发展,为全面小康添砖加瓦。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则让南通不再“难通”。 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李军堂作为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总工程师,在大桥建设的6年多时间里,与当地人一起度过了2300多个日日夜夜。 他告诉记者:“有不少年轻人家住张家港,却在南通上班,过去每天都要坐轮渡通勤,花40分钟横渡长江。碰上天气不好,轮渡停开,有时候等一天都不一定能过江,如果开车还得绕行40多公里。” 现在,有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从张家港去南通,开车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从南通到上海,铁路时间也从曾经的5个小时压缩至1个小时左右。“大桥的建成极大缓解了两岸交通,方便了人们出行。”李军堂说。 “我因为意外摔掉了一颗门牙,但是张家港这边治不了,只能去上海治。以前去上海大约需要两个半小时,有了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张家港到上海只需要50分钟,这极大方便了我去上海弄牙齿,现在已经做了5个疗程了,我特别感谢这座大桥!”张家港小伙林镓陈说。 点赞新技术,续写新篇章 1968年,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并且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公路、铁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施工中首次采用了沉井法,桥梁结构钢生产也全部实现国产化,且首次使用高强度螺栓代替铆钉。 从南京长江大桥开始,中国桥梁工程中大量使用中国技术,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如今,中国桥已经成为“中国技术”的亮眼名片。 去年7月1日,随着主跨1092米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主跨迈入“千米级”时代。 “江面就6公里宽,2个主塔间的距离达到了1092米,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少难题。在此之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同类型桥梁中最大跨度也仅有630米。”李军堂说,要想“跨得稳”,就要“立得住”,而主墩钢沉井就是这一“跨”的关键所在。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沉井基础长86.9米,宽58.7米,高约110米,平面面积相当于12个篮球场,高度相当于37层楼,是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水中沉井基础。李军堂介绍,中铁大桥局发明了助浮结构和充气增压系统,首次实现了16000吨重的钢沉井整体制造、整体出坞、整体浮运。通过封闭部分沉井井孔,并往封闭井孔充气,巨型钢沉井像鱼有了“鱼漂”,不仅可以自浮,还可以调节吃水深度以及浮运过程中的空间姿态。 为了把钢沉井这个“巨无霸”准确无误地固定在设计点上,中铁大桥局开创性地采用了“大直径锚桩混凝土重力锚”方案:将8根直径达3.5米的钢桩立在钢沉井的上下游处,南北两侧再各抛下4个重约900吨的混凝土边锚,将钢索与钢沉井连接,达到共同固定钢沉井的目的,解决了千吨级水流力作用下钢沉井精确定位难题。 除了跨度大,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还形成了65项专利、创造了14项新工法,实现了5个“世界首创”:实现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建造技术世界首创,2000兆帕级强度斜拉索制造技术世界首创,1800吨钢梁架设成套装备技术世界首创,1.5万吨巨型沉井精准定位施工技术世界首创和基于实船—实桥原位撞击试验的桥墩防撞技术世界首创。此外,在世界上首次组织了原位船撞试验,可实现3公里范围防撞主动预警,有效保证桥梁和船舶安全。 半个多世纪以来,神州大地上架起了一座座跨越江河湖海的大桥,开创了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无数个“第一”。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任谁看了,都得夸咱中国桥!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桥梁建设还将续写壮丽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4日   第 11 版) 责编:闫宇航
数字经济已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我们测算了47个国家,2020年GDP下降了2.8个百分点,但这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同比增长了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速比整体经济增速要高接近6个百分点。”8月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表示。 如中宣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所言,在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复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根据当天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0年,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 夯实基础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发展亟须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表示。 他强调,我们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统筹锻长板、补短板,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加快高端芯片、关键基础软件等领域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建设高水平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繁荣开源生态。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同样提及技术攻关,他表示,过去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成王败寇,对创新创业的失败包容度有所欠缺。数字经济是全新的发展思维和模式,有大量的新课题新方式需要探索研究,这个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技术研发,鼓励新产业新形态的试水和包容挫折的氛围。 雷军认为,数字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底层科技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要逐步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基础研发,努力实现重点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同时也要注意创新人才的培养,吸引全球人才来中国创新创业。 实现数字化转型 培育可持续发展潜力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看来,“十三五”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端的崛起推动,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在生产端发力,需要有广泛的全球链接、数据聚合、协同创新,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用友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表示,成为数字企业,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新范式,是支撑企业组织变革及商业创新的关键。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看来,数字化还是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利器。他建议,企业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时,要将提升效率和循环经济相结合,而数字化是促使二者结合的关键要素。经验表明,通过将数字化应用于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效率可提高30%;原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也能带来多达70%的效率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肖亚庆表示,要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和5G应用创新行动计划,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培育产业生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让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大中小企业、全方位支撑产业升级。(记者 崔爽) 责编:叶壮
解锁浪漫的地中海风情(国家人文地理)
塞浦路斯利马索尔狂欢节。  塞浦路斯旅游局供图 塞浦路斯阿依纳帕游艇码头。  塞浦路斯旅游局供图 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的塞浦路斯,面积虽不大,但风景名胜数不胜数。碧海蓝天映衬悬崖峭壁,硕果累累的橘子树环绕斑驳的历史遗迹,还有岩石建成的村落点缀在青松苍翠的山脉之间……踏上这座美丽的岛国,可以解锁浪漫的地中海风情。 在古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忒就诞生于塞浦路斯帕福斯海滨,塞浦路斯因此被誉为“爱神之岛”。游览塞浦路斯,帕福斯海滨的“爱神岩”不可错过。在日落时分望向远处,金灿灿的余晖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此时此刻,波涛升腾、光影瑰丽,游客可以拿起相机,记录水天之间不可思议的色彩变化。 作为地中海文化名城,帕福斯整座城市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把“爱神岩”评为“人生必去50个地方之一”。每年9月,帕福斯都要举办盛大的“爱神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帕福斯还有许多浪漫去处,公元前12世纪建立的阿佛洛狄忒神庙,让帕福斯成为古希腊时代闻名世界的地方。位于天然岩洞内的阿佛洛狄忒浴场,由一棵古老的无花果树遮蔽着洞口。进入浴场,水流沿岩壁流淌,在苔藓之间汇成水塘,风景格外别致。 古老的帕福斯城堡伫立于帕福斯港口边缘,历史长河浩荡而过,给这一巍峨的要塞刻下时光印记。城堡初建于拜占庭帝国时期,一度被威尼斯人拆除,后于奥斯曼帝国期间重建。除了军事用途,城堡还曾被作为监狱使用。 除了帕福斯,塞浦路斯著名的海港城市还有利马索尔,是仅次于首都尼科西亚的第二大城市。利马索尔自古以来就是活力之都,从十字军东征时代理查德的婚礼,到延续至今的狂欢节与葡萄酒节,都彰显了塞浦路斯的热情好客。舞会上华冠丽服、把酒言欢的一幕只是利马索尔的城市特色之一。待喧哗散去,漫步在宁静的海滨长廊,循着蜿蜒老街的指引,可以探访古香古色的小酒馆、独具特色的艺术咖啡馆或画廊。享受悠闲与恬淡的生活,正是利马索尔的另一种魅力所在。 作为浪漫的国度,阳光、沙滩、海浪以及神话传说都让这个地中海国家散发着不一样的魅力。除了帕福斯与利马索尔,这里还有拉纳卡的圣拉撒路教堂、特罗多斯的雪松林、法马古斯塔金色的沙滩……塞浦路斯着实令人神往。(海外网 吴正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2日   第 08 版) 责编:闫宇航
中企上榜数量领跑全球(锐财经)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制造的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图为“奋斗者”号。  中国船舶集团供图(新华社发) 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榜单显示,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43家,较上年增加10家,上榜企业数量再次超过美国(122家),蝉联榜首。相关人士指出,进入2021年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优势扩大,而且企业经营状况在横向对比中也有提升,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潜力。 经营状况超世界500强平均水平 此次发布的榜单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500强的经营状况总体不佳。所有上榜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31.7万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企业利润大幅跌落,净利润总和为1.6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0%,是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 比较来看,中国企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上榜数量持续增加。近年来,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先后超越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并在2019年达到129家,首次超越美国,2021年上榜数量再创新高,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财富》杂志的分析指出,自199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27年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数量在排行榜中如此迅速地增加。 经营状况良好。在上榜企业相关经营指标整体下降的背景下,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平均利润、销售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与上年基本持平。 超过世界500强平均水平。收入方面,上榜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超过世界500强的634亿美元;利润方面,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33亿美元;收益率方面,上榜中国企业销售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超过世界500强的5.2%和8.4%。 “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企业的良好表现来之不易。从背后的原因来看,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宏观政策有效实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这些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改善经营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撑。”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8家中企新上榜和重新上榜 上榜数量增加的同时,不少中国企业的排名进一步提升。 榜单显示,今年排名位次上升最快的前20名中,超过一半是中国企业。其中,上升最快的是晋能控股集团,大幅跃升325位,位列第138位;山东能源集团上升225名,位列第70位。此外,盛虹控股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江西铜业集团、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和小米集团等企业的排名均上升超过80位。 此外,有18家中国企业今年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包括中国船舶集团、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浙江恒逸集团、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敬业集团、新希望控股集团、新华人寿保险、潍柴动力、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龙湖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广州医药集团、华润置地、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万洲国际、紫金矿业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球排名跃升的背后,是企业经营的改善。今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9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榜单第16位,较去年上升5位,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2位。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艰巨挑战,中国平安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建立行业领先的线上经营模式,不断迭代创新技术和先进的运营理念,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金融产品和医疗、科技等生活服务。2020年,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936.66亿元,同比增长5.3%。截至2020年12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年初增加10029项;位居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一位。 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做“大”更要做“强”,此次发布的榜单也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根据榜单,上榜中国企业在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部分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数量和规模方面的成绩值得肯定,同时要重视整体行业结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情况。”连平认为,目前来看,不少企业仍面临着大而不强的情况,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抢抓机遇、练好内功,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聚焦提质增效,企业积极行动。雪松控股连续四年上榜世界500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大宗商品供应链为主业的雪松控股正加速转型,扩大全球供应链,投建多个化工新材料项目,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凭借344.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十年上榜,位列第352位,较去年上升18个位次。对于未来发展,中国华电明确,到“十四五”末,将力争实现营业收入比“十三五”末增长45%左右,其中国际业务收入力争较“十三五”翻一番。“中国华电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发展风光电,持续推进水电开发,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创建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说。(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3日   第 03 版) 责编:闫宇航
配套政策加速落地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国务院近日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大城市的住房突出问题。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保障,优先保障新市民中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住房困难群众。 业内人士表示,住房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我国将形成覆盖新市民等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缓解现有租赁住房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也在城市中安居乐业。 中央频提住房保障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近半个月来,中央层面已多次就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问题表态。 7月22日,中央召开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把握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重点,明确保障对象,坚持“保基本”,以小户型为主,注重实现“职住平衡”。按照“可负担、可持续”原则,建立科学的租金定价机制。因地制宜,以人口净流入城市为重点,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此前,《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指出,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高房价成为阻碍新市民真正市民化、青年人才安心乐业创业的障碍之一。未来我国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让新市民真正市民化,让买不起住房的青年人看得到未来、实现安居乐业。 柴强坦言,长期以来我国租房和购房发展不均衡,导致目前住房租赁市场成为短板,租赁住房品质不高、有效供给不足、租赁关系不稳定、租房居住痛点多,住房租赁市场亟须规范发展。他认为,未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住房租赁需求仍呈上升趋势。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的关键一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发展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加快补齐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短板,或将成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突破口。另外,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而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对于完善我国住房供应体系、为大城市发展留住人才有重要意义。 多重保障政策及时跟进 7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土地、资金、金融、税收支持等方面支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准入和退出的具体条件、小户型的具体面积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保基本的原则合理确定。 此外,《意见》还从简化审批流程、降低税费负担、差别化信贷管理等方面推出了多项精准措施来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并合理配套商业服务设施。 7月1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发布住房租赁税收新政,规定从2021年10月1日起,住房租赁企业中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全部出租收入,按照5%的征收率减按1.5%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向个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出租住房的,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住房租赁配套政策将加速落地。”有关人士表示。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将近70%。柴强表示,据调查,我国城镇租房人群以流动人口、新就业大学生为主。按50%租房住测算,新增住房租赁需求约7500万人;高校毕业生按毕业5年可买房测算,2020年毕业生新增住房租赁需求超过1160万人。若两者合计,2020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中约有超过2.2亿人租房住。 据悉,今年4月,住建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要求40个城市做好2021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安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5月,分两批召开40个城市座谈会,交流试点经验,推动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城市计划年内筹集建设93万套。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住建部将继续指导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等从确定发展目标、落实支持政策、建立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在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大城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该负责人表示。 地方推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明显提速。上海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约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广州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31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比45%。北京市将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的租赁住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深圳市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正在抓紧起草关于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厦门市印发了《意见》的实施办法以及《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记者 梁倩) 责编:叶壮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计划》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计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等。《计划》还围绕目标任务的完成,从加强组织领导、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计划》要求,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责编:叶壮
2021年服贸会聚焦数字经济发展
8月1日,2021年服贸会召开倒计时一个月媒体通气会和场馆探营活动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介绍,截至目前,2021年服贸会总体招展完成率超过九成,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48%,国际化率近30%。 五大突出亮点 经批准,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年服贸会将于9月2日-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服贸会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也是中国对外开放重大平台,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孙尧说。 “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办好今年的服贸会具有特殊意义。”孙尧表示,第一,这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第二,这是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平台;第三,这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加快恢复的重要抓手。 孙尧介绍,本次服贸会的主题为“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设置约13万平方米展览展示、100余场论坛和会议及推介洽谈活动。9月3日、4日两天为专业观众日,9月5日-7日三天为公众开放日。本次服贸会将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论坛和会议、展览展示、推介洽谈、成果发布、边会6类活动。 孙尧表示,本次服贸会在筹办方面有五大突出亮点:一是积极创新办会机制,形成了“事业单位+会展公司”的日常筹办模式。二是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在主题、展会内容、展览题材等方面突出数字经济。三是打造特色场馆群,在继续使用国家会议中心基础上,首次使用北京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区作为专题场馆;与工业风貌和奥运元素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服贸会场馆群。四是突出市场化办会。五是打造“永不落幕的服贸会”。 北辰集团总经理助理、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明乾表示,国家会议中心将积极践行创新、绿色、高效、节俭的办会理念,充分发挥首都国有企业的使命和担当,确保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务实高效、顺利圆满:一是提供更加有温度、有保障的服务。二是精益求精做好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环节保障。三是创新服务理念,以服贸会促智慧场馆建设。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捷表示,服贸会首钢园场馆规划设计建设充分考虑了服贸会功能需求和首钢园区的特色,将现代会展和工业风貌、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是会展业发展中的创新,具有打造独具匠心的新型会展空间格局、彰显人本与历史文脉的独特魅力、低碳环保自然和谐三大特点。 全面扎实高效推进 “目前,2021年服贸会各项筹办工作正在全面、扎实、高效推进,招商招展、展览展示和论坛会议组织等工作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孙尧表示。 国际招商招展方面,已有108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165家境外机构及驻华机构确认线上线下参展参会,涉及81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服贸30强国家和地区中29个国家和地区有机构参与。其中,105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157家境外及驻华机构确认线上线下办展办会。国际组织方面,已有26家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参会,其中21个国际组织将举办展览展示或国际论坛活动。国内招商招展方面,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港澳台地区均确认参展,目前已全部完成交易团组建。京津冀继续采取联展方式,浙江、山西分别担任主宾省、主题省。 展览展示方面,综合展国别展方面,38个境外国家及5家国际组织确认举办展览展示;数字服务专区方面,亚马逊、佳能、日电、高通、阿里、京东方等48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报名参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2家、行业龙头企业15家,总体占比为56%。8个专题展方面,已有716家企业确认线下或线上参展,线下招展完成率92%,总体国际化率近25%,包括世界500强企业45家、行业龙头企业285家,占比为46%。 论坛会议方面,2021年服贸会将围绕数字经济、碳中和、防疫健康等全球热点策划各项论坛会议,目前已确定6场高峰论坛,分别由商务部、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举办。各类主体申请举办188场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包括104场论坛会议、84场推介洽谈。相关专题承办机构及区政府、企业等申请举办边会活动9场。阿里、惠普、腾讯、辉瑞等知名企业确认发布新技术、新成果、新服务,内容涵盖碳中和、物联网、数智医疗、金融科技、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互联网传媒等方面。 服务保障方面,新闻宣传、场馆搭建、环境保障、交通保障、嘉宾接待、疫情防控等各项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工作也正高标准推进中。(记者 吴力) 责编:叶壮
全国铁路暑运过半 发送旅客突破3亿人次
海外网北京8月1日电 (记者严冰)今天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截至7月31日,铁路暑运时间过半。7月1日暑运开始以来,铁路部门扎实做好暑期运输工作,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品质,确保了安全平稳有序。7月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06亿人次,同比增加9915万人次、增长48%。 一是精心组织旅客运输工作。充分用好拉林铁路等新线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等新装备,运用12306大数据分析暑期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等出行规律,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根据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动态变化,加强运力调配,挖掘机车车辆资源潜力,及时在热门方向增加运力,开行各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列车等,较好地满足了出行需求。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努力为旅客群众办实事,落实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加强重点旅客服务,实施站车畅通工程,强化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接驳,努力打造温馨旅途。 二是积极应对极端天气考验。7月以来,郑州等地区先后经历9轮强降雨,部分线路设备设施和运输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铁路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加强集中统一指挥,组织人员昼夜抢修线路,实施主动避险策略,采取停运、折返、迂回等方式,先后调整了3500余列客车运行、转运旅客2.3万余人、疏散滞留旅客156万人,加强旅客服务保障、站区秩序维护、滞留列车安全防范等工作,确保了旅客生命安全,尽快恢复了运输秩序。 三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格执行属地管控措施,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认真落实站车测温、通风消毒等措施,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旅客做好自身防护,努力营造健康安全的出行环境。 责编:扈嘉翼、张婧妍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10年达7.07万亿
科技日报北京7月30日电 7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说,2012年—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从4452.63亿元增长到9321亿元,10年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突破技术瓶颈问题。 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刘昆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疫情出现以后,我国的减税降费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而且市场主体受益非常大。”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财政部门支持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并且允许企业按半年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刘昆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补充说明:“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今年制造业研发加计扣除100%,就是说可以按照企业研发投入的数额,在企业要缴税时扣除200%,就是原来100%再加上新的100%。”大幅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就是为了鼓励企业把资金更多地搞研发、搞基础性研究,促进企业提高创新水平和技术水平。 财政部门今年还新出台一些结构性减税政策以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例如,对于先进制造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刘昆表示,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支持实施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将是财政工作的一大重点。 2012年—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实习记者孙瑜) 责编:叶壮
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财政部详解下一步工作
国新办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财税支持全面小康社会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助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 刘昆指出,下半年财政部门工作重点是一个保持、两个提高、三项重点。其中,一个保持,就是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拓展投资空间,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同时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今后年份的财政政策做好衔接,更好实施逆周期调节。 两个提高,一个是提高支出效率,继续用好管好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加强执行分析,确保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第二个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三项重点,一是重点支持实施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围绕国之大者,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二是重点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是重点推进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做好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风险的化解和增量风险的防范工作,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此外,在减税降费政策方面,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通过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政策、分类调整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持续实施降费措施等,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将超过7000亿元。下一步,将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考虑助企纾困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在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方面,许宏才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剩余资金下达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测算审核,尽快将剩余据实结算的资金下达到基层,落到资金使用单位,合理安排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直达资金的使用效益;持续加强资金监管,盯住资金使用的关键领域和最后一公里,确保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政策实效;谋划好明年直达机制的安排,完善常态化直达机制有关管理措施,继续发挥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作用。(汪子旭) 责编:张靖雯
人民币资产显现吸引力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5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5%,增幅和过去几年每个季度的增幅基本相当。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国的外债规模稳步增加,当前延续了这一态势。 外债余额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从外债增加的构成来看,近一段时间,中国外债增加主要是来源于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债券。2020年以来,外资购买境内债券大概占了全口径外债增幅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收益良好,避险属性也在增强。这一类外债投资者中,一半以上是境外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类的机构。在投资标的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发行的债券,相对来说稳定性比较高。 “我们观察了相关长期资金汇入变化,2019年以来,有的时候外汇市场供求压力大一些,有的时候小一些,有的时候美元指数上涨得多一些或者跌得多一些,人民币升得多一些、贬得多一些,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相关投资资金2019年以来始终是流入的,已经连续30个月呈现净流入的态势。所以,这主要反映了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资产和寻求稳定收益的选择和需求。”王春英说。 如何看待下一步外债发展的趋势?王春英认为,首先,对于投资者形成吸引力的因素仍然存在,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投资我们的债券,未来外债的增长还主要以这类资金为主。今年10月,中国国债将正式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债券国债指数,至此,国际上主流的相关指数里都将涵盖人民币债券。6月末,国内债券托管量中外资占比3.1%,未来提升的空间比较大。同时,也不会高速增长,因为全球经济恢复,外部流动性、利率水平都会回归常态。所以,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应该是更加稳健的,会以长期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主。 其次,从去年以来,非居民存款增长占全口径外债增幅的30%左右。非居民存款主要是境外中资背景的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增加,很多企业在香港上市、发债,筹集资金以后,存回境内的商业银行。对于境内商业银行来说是被动形成的一部分负债,不是主动融资。在国内外汇流动性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把这部分资金运用于境外,总体体现为“外来外去”。还有一个特点,非居民外汇存款一般情况下,除了QFII资金以外,是不可以结汇的,如果提款也不会涉及购汇。所以,“外来外去”不涉及结汇、购汇,就对跨境资金的净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再次,贷款和贸易信贷等传统的融资型外债总体是稳定的。截至3月末,这类外债余额与2020年底持平,且低于2014年末的历史高点。说明尽管外部流动性比较宽松,但中国的企业预期比较稳定,跨境融资理性有序,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规模加杠杆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外债2.5万亿美元的规模会不会比较高,风险会不会比较大?对此,王春英表示,从一些宏观指标来看,中国当前的外债不论是币种结构还是期限结构都在优化,总体的偿债能力比较强。截至3月末,人民币外债占比43%,比去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中长期的外债占比是45%,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外债的安全性指标来看,截至去年末,外债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都在国际安全线以内,而且都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 “所以,不论是从结构还是总体来说,外债风险都是可控的。外汇局会持续监测、关注,特别是关注币种和结构的变化,也会注重引导市场主体去关注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王春英说。(姚 进) 责编:张靖雯
保供稳价力促生猪市场供需总体平稳
今年1月以来,全国猪价曾连续22周回落,为了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遏制生猪价格过快下跌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于6月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并且组织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目前来看,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未来稳定生猪生产,还需科学调节产能,通过冻猪肉收储进行合理短期调控,保障猪肉供给和市场价格平稳。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生猪产能总体恢复较好,供给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5.9%,供给由偏紧转向“既不缺猪也不缺肉”。屠宰企业屠宰量大幅增加,据农业农村部对定点屠宰企业统计,上半年全国屠宰生猪1.09亿头,同比增加44.9%,其中6月屠宰量2200万头,同比增加65.8%。二是猪肉消费需求下降。受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习惯转变及其他肉类替代、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猪肉消费需求有所下降,节日效应也未能显现,7月猪肉价格已跌至每斤15元以内水平,尽管消费量高于上年同期,但较2017年的水平相比仍低二成左右。三是压栏肥猪集中大量上市。 随着中央和地方收储“托市”效果逐步显现,集中出栏量趋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生猪市场供需总体较平稳,猪价将会季节性回升,总体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养殖场(户)将保持小幅盈利水平。从供给来说,预计三季度生猪出栏量或环比下降,同比增速趋缓。受今年初极寒气候影响,仔猪成活率有所下降,影响6个月左右的商品猪出栏,预计7月开始出栏量或环比下降。同时,二次育肥和养大猪现象将明显减少,出栏活重将逐渐回归常态。从需求来说,三季度猪肉消费需求将会逐渐提升。随着暑期结束,新生入学,以及中秋、国庆节日的来临,消费将逐渐季节性回升。 未来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和市场价格平稳,需要从养殖场(户)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着手。养殖场(户)应科学调整存栏结构,不要盲目压栏,及时出栏,合理调减产能,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下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政府在通过冻猪肉收储等调控措施对市场进行短期调控的同时,应引导养殖场(户)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引导、支持生猪养殖场(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稳产保供能力,特别是在猪价下行周期更需要出台生产稳定政策,例如低息贴息贷款、生猪价格/收入保险等,防止生猪产能调减速度和幅度过大,保障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稳定。(朱增勇) 责编:闫宇航
独具特色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大揭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场馆建设工作启动于2016年,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在北京冬奥组委及北京市、河北省两地政府全力推动下,目前场馆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7月30日,在北京冬奥组委召开的场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 据介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包括竞赛场馆12个、训练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24个。截止到去年年底,12个竞赛场馆永久性设施完工;非竞赛场馆大部分完工、部分即将完工。所有场馆将在今年全部按时交付。那么,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都具有哪些亮点特色,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采用环保技术低碳能源 研究制订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会将使用8座冰上场馆、10块冰面,除首体花样滑冰训练馆因冰面未改造而沿用原有制冷系统外,其他7座场馆9块冰面,均使用环保型制冷剂。”刘玉民介绍表示。 据了解,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以及五棵松冰球训练馆4个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他现有室内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其中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可覆盖国际LEED金奖标准。 据介绍,北京冬奥会还为雪上项目研究制订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这是北京2022冬奥会未来的一项重要的遗产,也是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0年底,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即电力均来自风力发电或光伏发电,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 设计传承自然山林理念 带动工业遗址再复兴 记者观察到,冬奥场馆规划建设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如首钢滑雪大跳台昵称是“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昵称叫“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昵称为“雪如意”等等。 刘玉民介绍说,雪上场馆在选址和赛道设计时,尽量贴合原有地形,比如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设计方案共经历5个版本,最终奥组委选择和山体最为贴合的版本;比如“雪如意”跳台最大落差约142米,北京冬奥会选址的山体落差正好140米;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道均和原有山形地貌基本贴合,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也减少了土方量,节省了工期和资金。并且,雪上场馆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措施,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首钢有着百年的历史,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入驻和滑雪大跳台的建成,带动园区的整体复兴发展。如今,首钢园区已经从一个废旧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一个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为基础,体育、文化、商业旅游相融合的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园区,也成了世界工业遗产保护与复兴的亮点,为奥林匹克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树立典范。 使用2008年奥运遗产 赛后利用计划贯穿始终 刘玉民介绍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最大程度使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总数14个,其中10个为场馆遗产、4个为土地遗产。场馆遗产如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土地遗产方面如国家速滑馆使用了2008年奥运会的两个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的土地;而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北京冬奥村使用了奥林匹克公园的预留土地。 而且,所有场馆都将赛后利用计划贯穿规划建设始终,并在赛前就做好赛后运营计划。冬残奥会后,大部分场馆只需进行简单转换就能进入赛后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赛后运营的实效性。 例如,在北京赛区,尽管冬奥会只使用比赛道和训练道,但北京冬奥会结合赛后使用计划,将国家速滑馆建设成为一个拥有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它可以通过冰面分区控制,举办所有的冰上比赛和各种冰上演出。对于水立方,考虑到赛后每年用于冰壶比赛的时间只有二三个月,因此,它的制冰系统全部是临时的,制冰系统和底层的支撑系统能够可持续转换和反复利用。(记者 华凌) 责编:叶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