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小米11很烫,这样“为发烧而生”?
文 | AI财经社 编辑 | 孙月 近日,小米的好消息不断:第三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手机销售超过苹果晋升全球第二,即将迎来小米手机十周年。 小米社区官宣创始人雷军8月10日晚将发表年度演讲,下面有一条评论调侃道,“演讲为发烧而生吗?我的手机快要烧坏了。” 打开社交媒体,小米手机发烫早已不是新鲜事,诟病主要围绕着旗舰机小米11系列,用户反映不仅是玩游戏烫,看微信微博刷抖音都会烫,“小米很烫,你要忍一下”、“用小米能煎鸡蛋”、“期待冬季保暖效果”等段子层出不穷。 有用户称小米11 Pro玩吃鸡游戏最高能到44℃左右,更有人在B站发视频称自己手被烫伤。 据悉,小米11是小米公司旗舰款手机,于2020年12月28日在小米科技园发布,2021年1月1日上市。小米11系列的其余三款产品小米11Pro、小米11Ultra以及小米11青春版随后上市。 2021年5月21日,小米手机官方微博宣布,小米11/11 Pro/11 Ultra系列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台。微博同时称,这三款机型在国内4000-6000元价位段安卓手机系列销量第一。 得意背后,小米11的发热问题却困扰着那些为小米而发烧的“米粉”们。除发热外,热点和wifi无法使用、黑屏等也是高发问题,同时,小米售后的处理方式没能获得大家的满意。AI财经社就一系列问题询问小米方面,但未获其正面回复。 米粉失望透顶 木旦是名忠实的米粉,他从小米2S开始入坑,一路买到小米11。今年1月,他花4299元在线下小米之家抢到首发第一批小米11,到手后发热发烫的使用体验让他感觉失望透顶。 2021年新机流向市面不久的4月份,就有博主爆料并预测,小米11或将迎来主板门,大规模的小米11手机出现烧主板事件,主要表现为wifi和热点打不开,木旦的手机就是其中之一。 “拿小米12看微信刷微博都烫手,更别提玩游戏。”木旦告诉AI财经社,以他的经历,之前几款小米手机也热,但不会这么严重。上一款小米MIX用到第三年接近寿终正寝才会有发烫现象发生。 为此,他专门买了一个小米家的散热背夹,但还是压不住它的温度,以至于不加背夹,手完全不敢放在屏幕上。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小米11用户也表示,自己用迅雷下载电影5分钟后摄像头位置就开始发烫,和平精英玩几分钟开始自动降频,屏幕直接变暗掉帧,用了散热背夹调到最强的冰封模式也不管用,“眼睛本来就不好,玩游戏的时候屏幕一次次亮度变暗的话,让我怎么玩游戏呢?” 玩游戏发烫的极限被B站一位UP主体验到了。他于6月份发布了一个重温《被骁龙888或者小米11烫伤,我应该算是第一个吧》视频,视频中他称,自己在深圳元旦首批全款预售小米11,1月24日晚室温约19℃,他连续玩了4个半小时王者荣耀,其中两小时边充电边玩,因为边框太烫,他左右手来回换姿势,次日早晨接触边框手掌还是出现低温烫伤的水泡。截止发稿,该视频有126万播放量。 除小米11,还有同为小米11系列的11 pro用户称,11 pro虽然用了小米的相变散热技术,但日常使用经常莫名其妙到40℃以上,打游戏烫手,王者高特效90帧温度会在42~43℃左右,吃鸡最高能到44℃左右,非常影响体验。 小米11为何发烫? 木旦表示,wifi无法开启其实属于发烫的一个后续影响,网上的分析也一般归结为过热造成,也即手机过热烧坏了wifi模块,或者是CPU烧到虚焊,无法与wifi芯片通信。 在科技圈,骁龙888有“火龙888”之称。智物科技创始人明淑亮向AI财经社表达观点称,小米11发热与其搭载的高通骁龙888芯片有很大关系,其它比如苹果品牌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海思麒麟优势还是很大,芯片和终端需要加强合作,高通已经好几次拖终端后腿,“照此下去,以后的5G手机大概率会多加一根VC(均热板),这对手机的外形设计提出挑战。” 另外一位科技观察者则认为,小米11的发烫原因跟骁龙888关系不大,关键还是MIUI系统出了问题。在他看来,发热可以通过后续升级、修复来解决,但小米MIUI的负责人金凡没有做到。在小米社区,有用户提出“小米11日常使用都发烫,MIUI不注重体验吗?”的声讨,也有“罢免金凡,拯救MIUI”的呼声。 据AI财经社了解,金凡此前为小米互联网一部总经理,2020年12月小米公布最新组织架构升级及干部任命,金凡被任命为软件与体验部总经理。 2021年7月30日,雷军发文表示,小米为了庆祝拿下全球第二的壮举,决定向公认功勋最为突出的10位同事授予荣誉称号并发放纯金名片,在这10位小米员工中,软件与体验部即MIUI的负责人金凡在列,这一行为引起网友不满,有人在雷军微博下面怒喷金凡就是个“笑话”。 事实上,6月中旬,金凡曾以小米官方名义正式回应过关于用户反馈小米手机出现发热的情况,回应里承认几种情况下会发热:游戏发热,视频通话发热,视频发热,充电发热,但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使用了高规格硬件带来更多功耗”、“充电功率带来更快的充电速度带来发热风险”、“5G网络功耗增加提高加热风险”,最后竟然还推锅天气,称是“天气变热致手机温度上升”…… 金凡当时表示已正式成立“MIUI 先锋小组”,集中解决大家反馈的各类体验问题,做好首席客服小组。接下来会以报告的形式将工作进度发在小米社区中,请大家监督。 只是,后续曝出的烧主板、断流、锁帧等等问题,该小组都没有拿出实际的解决方案。 在AI财经社所在超1800人的小米主板问题的QQ群里,大家还在为售后服务担忧。部分人表示换主板过程漫长,一位用户称2月初买的小米11,4月初烧了,当时售后告诉他因为主板缺货,返厂维修等了一个月。 木旦的小米11因为没有备货主板,售后前几日给他换了新机。但上述QQ群里的其它用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一位用户同样是在1月份购买,小米京东客服以“超过换新周期”为由告诉他只能免费维修不能换新;一位用户在与沟通退换货时被拉黑;还有用户称刚刚换新后又出新问题。 木旦也在时刻害怕着,因为他的换新的小米11发烫情况依旧,没有丝毫好转。他生怕过了一年保修期再坏,毕竟手机不可能只用一年,到那时,自己维修主板的费用需要花费超过2000元,“都快够买个差不多的新手机了”,木旦称,“也难怪,闲鱼上卖全新小米11的最便宜只要两千多就有人出手,花钱是小事,修不好数据丢了更麻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木旦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山姆跑到盒马总部搞地推,会员店战火烧到家门口?
文 | AI财经社 邵蓝洁 编辑 | 孙静 8月4日,山姆会员店地推人员来到了上海长宁路的KING88,在一层摆出烘焙等各种经典产品试吃,为即将开业的外高桥店招募会员。不过,今天能够招募的会员可能不多,因为KING88楼上就是盒马总部办公地点。 图/受访者提供:山姆到盒马总部楼下搞地推 如果说山姆地推人员事先并不知道盒马在此办公,那对楼下B1层2017年就开业的盒马鲜生应该有所了解。这一幕很快就被在KING88楼上办公的盒马员工拍照上传网络,让广大网友见识了一场“最朴实的商战”,会员店卖着最有品质的商品,却打最接地气的商业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微博网友建议,盒马员工应该去吃光山姆的试吃产品。 山姆所推广的门店是上海外高桥店,在浦东北蔡店和青浦店之外,这是山姆在上海的第三家门店,也是目前亚洲唯一的一家旗舰店,占地面积高达7万平方米,停车位1100多个。按照规划,这家店将于今年四季度开业。 在山姆的门店体系里,旗舰店是一个新概念。2020年3月25日,山姆会员店宣布,将在上海开设旗舰店。当年2月,上海土地市场官网显示,Costco旗下独资公司Pudong Warehouse Development Limited联合星河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海河裕实业有限公司,以8.98亿元获取上海浦东新区康桥一个地块,距离迪士尼仅一站地铁。这距离Costco上海首店开业仅过了半年。所以,不难理解山姆在上海开设旗舰店的迫切,培育了二十多年的会员市场被Costco横刀夺爱,肯定心有不甘。 山姆全国首家旗舰店选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万安街588 号,这块区域其实盒马也看上了。2020年10月,盒马第一家X会员店森兰商都店开业,双方相距仅五公里,如果开车的话,可能一脚油门,拐个弯就到了对方门口。 截至目前,上海有两家山姆店、两家盒马x会员店、一家Costco,到第四季度,除了山姆旗舰店,家乐福的两家会员店也将正式开业,一家位于浦东新区,一家位于青浦区。也就是说,至少8家会员店争夺上海2400多万人口中的中产。 这只是一个开始。盒马总裁侯毅曾透露,今年将新开10家X会员店。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也在近期对外表示,将尝试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区新建或将部分具备条件的沃尔玛大卖场,改造为山姆城市中心店,第一期门店预计最快将在明年初面世。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尝试将大卖场改造成会员店的是麦德龙,今年6月,麦德龙北京草桥店开业,这里原本是物美大卖场,而麦德龙的操盘手则是来自山姆的高层。麦德龙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曾任山姆会员商店中国电子商务及市场部高级副总裁;曾经的山姆中国首席营运官兼高级副总裁文宇斌去年离职,最近也以麦德龙副总裁身份公开活动。 作为最早在中国布局会员店的外资零售企业,山姆在中国25年时间,开出了33家门店,不过大部分门店都是这三五年间开出来的。在大卖场无可挽回的衰退前,山姆会员店已经成为沃尔玛中国业务增长的主力。但是在会员市场成熟之际,连人带份额都被同行争抢,这让沃尔玛不得不更加警惕。 新玩家和老玩家同时下场,会员店必有一战,第一站肯定是在上海,山姆去盒马总部楼下地推只是会员店大战的前序,第四季度山姆旗舰店开业后,这一战才真正开始。
Delta毒株不断突破疫苗防线 美国人却不愿再戴上口罩
无论美国新一轮疫情什么时候达到峰值,拜疫苗之赐,病毒学家认为美国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 当地时间2021年7月27日,美国纽约,一个人在一辆移动检测车上接受COVID-19快速检测。由于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新冠病毒变种,美国许多地区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正在上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很快建议已接种疫苗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在室内应戴口罩。 文 | 《财经》记者 蔡婷贻 编辑 | 郝洲 “我是一名阿肯色州急诊医生……四天前我们打电话给附近的五个州寻找空的重症病房,结果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阿肯色州的执业医生库里(Janet Curry)7月28日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感叹当地医院再度挤满了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尤其是当中出现不少年轻的重症患者。 2021年4月首度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Delta 变异毒株,从5月开始在东南亚国家、英国、荷兰和美国蔓延。根据统计,美国到7月底为止,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再次攀升至7万例,每周新增感染以60%的速度增加、每日住院率增加40%、死亡率增加30%,平均每日死亡人数约为300人。数个美国流行病学实验室的模型预估每日感染人数将在8月大幅攀升到14万至30万。 世界卫生组织(下称“世卫组织”)发言人办公室对《财经》记者指出,变异毒株(如Delta)因为传染性更强 ,因此被世卫组织列为高风险威胁。 Delta毒株到7月底已经出现在132个国家,新一波疫情主要起自人员流动和社交活动的增加,各国不一致的公共卫生和社交防疫措施以及不对等的新冠疫苗接种率。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之后力推接种新冠疫苗,并设定在国庆节7月4日前完成70%美国人至少接种一剂的目标,该目标未能如期达成,但是拖了近一个月后,最终在8月2日达成。 然而,自7月以来,美国各地的餐厅、商店已经恢复营业,大型音乐活动和派对也逐渐展开。基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5月时发布的建议,已经接种疫苗的居民就能脱下口罩,结果导致Delta毒株在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民众当中传播开来。随着9月气温将逐渐下降和学校即将开学,拜登政府和美国社会都为新一轮疫情的暴发大为紧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道迪(David Dowdy)对《财经》记者指出,美国数个实验室此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数的模型显然忽略了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病毒随着时间推移传染性也变得更强,二是在免疫人群中,也就是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中,病毒仍能够形成传染圈持续传播。结果导致美国社会有些过于放松。现在回头看,这些传染病学家推演的模型“有些过于乐观了”。 疫苗战争 新冠疫苗接种和变异毒株传播速度的赛跑左右着新冠疫情能否得到控制。Delta毒株传染性更强,未接种疫苗的人面临着更高的传染风险。 目前美国的确诊病例中,超过80%感染的是Delta毒株,具备免疫力的人也可能感染变异毒株并成为病毒传播者,但是相较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症状明显轻微。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美国全国到8月1日为止, 1.65亿人完成两剂新冠疫苗的接种,1.92亿人接种了一剂。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院长福奇(Anthony Fauci)指出,尚未接种疫苗的人是这一波疫情的主要传播者,“我们真的需要这些人改变他们的想法……说服他们,因为他们是这轮疫情蔓延的原因。”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蔓延以来,保守选民中间就流传着疫情是“政府的阴谋”的谣言,在疫苗推出后,这些选民进一步认为疫苗将是政府能进一步控制个人自由的工具,因此拒绝接种。部分福音派教会不止反对疫苗接种,更在每次集会时散布反对疫苗的言论,敦促信徒不要接种疫苗。 较为保守的州包括爱达荷州、怀俄明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娜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和西弗吉尼亚州,这些地方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比例大部分仍在60%以下。相比之下,美国东北的主要州如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和缅因州等则超过或接近80%。 得克萨斯州的疫苗专家和小儿科医生霍茨(Peter Hotez) 8月初在电视节目中警告,目前美国南方出现感染病例大幅增加的趋势,从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娜州往东蔓延到佛罗里达州,其中被感染的主要群体就是尚未接种疫苗的年轻人和孩童。 眼见疫情进一步恶化,拜登不断通过各种场合呼吁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如果你还没接种疫苗,你是不受保护的。现在,我们正经历没有注射疫苗(群体)的疫情。” 共和党人士和福克斯电视台也加入到呼吁接种疫苗的行列。共和党肯塔基州参议员麦康诺还进一步警告民众,如果不尽快接种,2020年秋天的情况完全可能卷土重来。特朗普政府时期负责新冠病毒检测的卫生政策官员吉罗尔(Brett Giroir)甚至在福克斯电视台直接警告,“如果你还没接种疫苗,也还没被新冠病毒感染,你将感染Delta(变异毒株)。” 让美国政坛更为诧异的是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前总统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格拉姆(Lindsey Graham)。 他8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确认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但他解释称,因为已经接种了疫苗,所以症状并不严重。“如果没有疫苗,我相信我不可能感觉像现在这样,我的症状一定会更为严重。” 为了进一步敦促美国民众接种疫苗,除了拜登表示政府部门将要求所有公务人员接种疫苗,沃尔玛、迪士尼、谷歌、脸书等大型企业也都要求员工接种疫苗。 担忧疫情将随着学校开学而进一步暴发,霍茨自 8月开始自发性地在各种媒体向社会大众介绍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恶化的可能,“只要能化解保守人士对疫苗的疑虑,我一定到。” 道迪对《财经》记者强调,“接种疫苗仍是目前控制疫情的首要措施。” 重新戴口罩有点难 这一轮Delta变异毒株在欧美引发大流行的主要原因起自流行病学家忽略了免疫群体间的突破性感染和接下来因为群体聚会引发的进一步传播。 让美国疾控中心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是马萨诸塞州的小镇普罗温斯顿。根据马州疫情调查单位对该小镇7月3日-17日新增感染病例的调查,74%是已经接种过疫苗的当地居民,90%感染的都是Delta 毒株。 让流行病学家松一口气的是这些被突破的感染病例中,需要住院的只有1.4%,没有死亡病例;但是“突破感染例”携带的病毒量和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是一样的,美国疾控中心因此在7月27日宣布新的口罩政策,建议即使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在传染性较高的室内公共场所仍应配戴口罩。 不少传染病学家认为美国疾控中心在5月就允许接种疫苗的人可以不再佩戴口罩是个错误的决定。感染科医生卡洛斯(Carlos del Rio)指出,从病毒学的角度,具备免疫力的人不再佩戴口罩是符合科学原理,但是疾控中心的建议一出来,所有的人在各个公共场所也就都摘了口罩,“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说,(摘口罩的建议)是错的。” 接下来如何让民众再度愿意配合佩戴口罩将左右Delta毒株感染病例何时达到峰值;流行病学模型显示跟此前几波疫情一样,感染病例在下降前将会进一步攀升。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沙曼(Jeffrey Shaman )的模型显示,美国这波疫情在4周-5周后会达到高峰,感染病例约为一周100万例,每天约为14万例。华盛顿大学的模型显示,感染病例将在8月一路攀升至一天30万例,死亡病例到9月上升到每天1500例;但是,只要大家戴上口罩,感染数就能缩小到十分之一。 不过,负责该模型的流行病学家莫克达德(Ali Mokdad )对美国社会迅速重新配合佩戴口罩的可能性感到悲观。 不少共和党政治人物已经公开反对重新佩戴口罩的要求。路易斯安娜州众议员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指出,“一开始他们叫我们别戴口罩,接着叫我们戴口罩,然后又变成戴两个口罩。接着他们说接种疫苗的人不用戴口罩。现在,他们又叫我们戴口罩。这根本不是什么科学,这是政府想控制(我们)。” 早于美国暴发疫情的英国和荷兰的经验显示,疫情在疫苗、口罩、持续保持社交距离和避免群聚下,很快能获得控制。从5月底感染病例开始攀升的英国,在7月21日单日感染病例达到峰值4.77万例之后就迅速下滑。荷兰从7月2日659例开始攀升,但是到7月19日达到1万例后就几乎以垂直速度下降,8月1日的感染病例为3596例。 传染病学家并不确定美国第四波疫情的发展趋势能否如英国、荷兰一样迅速得到控制。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授尼古拉斯(Nicholas Reich)指出,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人类的行为”,他的实验室模型基于不同的变量推演出的二十几种不同结果显示,到8月第三周的感染病例可能在20万到120万之间。 考量到Delta毒株更强的传染性,为了降低感染率,部分专家进一步表示佩戴防护性更强的口罩(如N95)也是目前应该考虑的做法,尤其是尚未接种疫苗的人。 无论美国新一轮疫情什么时候达到峰值,拜疫苗之赐,病毒学家认为美国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福奇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指出封城的做法不会再出现。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费和平(Tom Frieden)则进一步解释,因为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80%都已经接种疫苗。因为疫苗的关系,美国的死亡率将从每200人中有一人,降低到每500人中一人,甚至每1000人中一人;从英国的经验看来,感染病例数的增加将不会直接反应在死亡病例数上;但是确认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获得免疫仍是当前要务。 医生库里呼吁大众应该马上接种疫苗、随时带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你那个号称找了很多资料的,而且对疫苗各种了解的高中同学(要你别接种疫苗),并不了解实情…… 我有两个学位和30年从医经验,我都需要读那些相关报告好几次才能理解……我非常爱我的家人,只要他们一有接种资格,我就一个一个地揪着他们的耳朵去接种,我不会害他们。”
接种疫苗后仍有感染风险!疫苗公司回应来了
随着德尔塔(Delta)毒株在全球肆虐,作为目前传染力最强的病毒变种,还感染了不少已经接种了疫苗的人。 据外媒报道,日前,辉瑞公司和强生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疫苗对包括德尔塔毒株在内的新冠病毒传播过程中,在预防严重疾病、住院治疗和死亡等方面依旧充满信心。 受德尔塔毒株影响,美国近期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高。虽然确诊病例中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依旧占多数,但在最近马萨诸塞州的469例新增病例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已经接种了疫苗。 对此,辉瑞公司表示,辉瑞疫苗在预防包括变异的新冠病毒方面仍然非常有效。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变异新冠病毒能够完全逃脱疫苗的保护力。 此外,在接种了两剂辉瑞疫苗后,在预防严重疾病和住院治疗方面,仍然显示出非常高的效果。 而强生公司也表示,所有已经批准的新冠疫苗都被证明具有预防感染和降低重症效果。就像疾控中心所说的那样,虽然有人接种疫苗后仍然被感染,但是其中发展为重症的人群却十分罕见。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曾表示,未接种疫苗的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近期疫情的传播,并占新增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的绝大多数。 另外,世卫组织上周曾表示,有研究显示新冠疫苗针对四种令人关注的病毒变体,疫苗的中和作用减少了几倍。 令人欣慰的是,疫苗对感染者发展为重症、住院和死亡的效力一直高于对非严重症状的效力,阿斯利康、莫德纳、辉瑞和科兴疫苗对这些严重结果的效力估计在80%以上。 原标题: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人依旧被感染!疫苗公司回应
Facebook发布VR头显新样机,可进行眼神“交流”
编译 | 杨畅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8月4日消息,据外媒Road to VR报道,Facebook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当地时间周一推出了一款头显原型机。人们可以透过头显“看到”佩戴者的眼睛,实现双方之间的眼神交流,避免沟通时无眼神交流会产生的尴尬。 不过实际上,观察者看到的并非佩戴者的眼睛的真实图像,而是基于眼球追踪数据应用于佩戴者脸部3D模型后显示在头显外侧的图像,主要是依托头显上的光场显示器完成这种显示。 该研究题目为《反向透视VR(Reverse Pass-Through VR)》,当地时间8月2日,发表在Facebook官网上。 论文地址: https://research.fb.com/publications/reverse-pass-through-vr/ 一、头显阻碍用户与人自然交流 VR/AR头显已经成为一项消费者可以使用的技术,人们希望用头显独特的沉浸式显示和交互系统来引出更引人瞩目的娱乐、生产、远程呈现方面的应用程序。 然而很少有人关注一个头显的核心缺陷:VR头显将用户和其所在的环境隔离开。 消除这种隔离限制是一些研究人员开发视频透视VR(video pass-through VR)头显的关键动机。用户佩戴这种头显可以看到他们外部环境和环境中的人。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性障碍仍然存在:外部环境的人没有办法和佩戴头显的人进行自然的对话,佩戴头显人的脸上半部分和眼睛仍然是被挡住了。 二、光场显示加眼动捕捉,助力实现头显反向透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Facebook现实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新的VR头显。 新款头显分为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光场显示器和立体相机系统。软件部分包括人眼图像合成程序、相机和显示器校准程序以及光场渲染程序。 ▲Facebook新款头显原型机结构图 研究人员围绕头显单个镜头的整边框设计了一个反向透视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光场显示子系统和一个人眼运动捕捉子系统。一个头显包含2个这样的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只眼睛,两个模块通过碳纤维杆牢固地互相固定,这样就可以架在佩戴者鼻梁上,并通过Oculus Go头显的带子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 ▲Facebook新款头显原型机 三、反向透视VR头显或比透明AR头显更好用 如果用户没有选择VR头显,而是选择使用AR头显可能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因为大部分AR头显一开始就采用了透明的光学器件来制作,与人交谈时,对方可以看到佩戴者的眼睛。 不过,AR头显也会受到“眼睛发光”的影响,这会阻碍其他人从外部看到佩戴者的眼睛,有时会很严重,具体情况取决于光学器件和观看者的角度。 ▲佩戴AR头显看到佩戴者眼睛(右侧图是出现了“眼睛发光”情况) 研究人员认为AR头显还有其他限制,而这些限制对于VR头显不是问题,例如视野有限和缺乏完全的不透明度控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反向透视的轻薄VR头显可能比具有透明光学器件的AR头显更适合用户使用。 结语:Facebook入局透视头显 根据美国AR企业Magic Leap的说法,透视头显主要包括2种类型:视频透视和光学透视,这2种各有优缺点。之前谷歌使用视频透视方法来实现头显佩戴者和其他人的眼神交流。Facebook选择使用光学方法实现头显的反向透视。 透视头显已经成为不少AR/VR厂家的选择方向,2021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开的苹果的一份专利显示,苹果也在研究透视头显。
5分钟制作意大利面!国外烹饪机器人可识别上百份食谱,两年回本
编译 | 李慧楠 编辑 | 江心白 智东西8月4日消息,据外媒Tech Xplore报道,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一个名为Roboeatz的餐厅采用了机械臂机器人代替人类厨师进行烹饪,五分钟就可以完成意大利面的制作。 Roboeats餐厅于2018年1月成立,由Konstantins Korcjomkins和Janis Poruks联合创办,目的是改革快餐业。据了解,机械臂机器人能替代4到6个人类员工,能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 据悉,Roboeats这项机器人技术已在今年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展出。 一、实时观察机器人烹饪,能识别上百个食谱 Roboeats位于一座摇摇欲坠的混凝土桥下,餐厅设计成能让顾客观察到机械臂机器人实时工作的样子。同时,餐厅里还设置了座位区,但在拉脱维亚,人们需要提供核酸证明才能在室内吃饭,因此大多顾客喜欢打包带走食物。 不过,餐厅还提供了一款名为Roboeats的APP,顾客可以在APP上点餐付款后再去取餐。 Roboeatz的设计者称,开发机械臂机器人的目的是接管一些食品准备任务,不仅能提高食品安全,也可消除拥挤厨房的感染风险。 据了解,Roboeats机械臂能够制作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可以识别上百个食谱,同时还能考虑顾客最爱的食物和过敏的食物。 “食物尝起来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顾客Iveta Ratinika说,她是一名教师,也是拉脱维亚首都教育委员会的成员。 Ratinika谈道,她将鼓励学生来观察机械臂的动作。同时她认为,最近几年内机械臂机器人可能会在学校餐厅里工作。 二、机械臂承担低收入工作,创始人称两年内回本 在Roboeats的一位创始人看来,将机器人引入餐饮业并不会增加失业率,也不会影响那些愿意在餐饮业发展的人成为厨师和美食达人。“机器人将承担那些大多数人已经不想做的低收入工作。”他说。 Poruks提到机械臂机器人最多在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平均而言,一名员工在厨房工作每小时约花费16欧元(约人民币123元 ),这包括了工资、税收、保险、培训等。而机器人不需要医疗保险,没有孩子生病,不会休假或休产假,不会抱怨,更不会把新冠疫情从家里带到工作场所。”他解释。 “实际上,机械臂制造的问题是最少的,我们只是给它编程,让它按我们的需求工作。”在Korcjomkins看来,真正的挑战是设计和发明一个围绕机器人的整个厨房,厨房里包含所有食物材料、香料、酱料,以及用于煮沸和油炸的旋转锅。 三、自动化厨房加速发展,Roboeats将开展扩张计划 近年来,自动化厨房技术受到很多人关注,而疫情也加速了自动化厨房的发展。 例如,法国巴黎有一家新开张的餐馆,机器人每小时能制作80个披萨饼,顾客可以亲自观看机器人制作、烘烤和装箱。 在美国,初创公司Chow botics开发了一个名为“Sally”的机器人,可以快速制作沙拉,并通过自动售货机出售。 此外,英国一家极致奢侈家具品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全机器人厨房,售价24.8万英镑(约人民币222.63万)起。 针对自动化厨房未来的发展,Roboeats也有着自己的扩张计划。据悉,他们将在美国和加拿大设立销售办事处,并在里加建设一支专门为机器人编程的技术团队。 结语:高智能化厨房机器人或像电动汽车一样流行 最近几年,自动化厨房技术快速发展,疫情期间更是加速更新技术。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方便快捷的做饭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避免油烟伤害,最重要是保证了食品安全性。 Roboeats创始人希望厨房机器人能像电动汽车一样流行起来。电动汽车能够流行起来得益于电能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智能化的电子设备会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希望高智能化机器人,未来也能像电动汽车一样为人们所用。
一块显卡四万二!苹果Mac Pro首发AMD新卡皇,支持6台4K显示器
编译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8月4日消息,据苹果官网显示,苹果昨日更新了其Mac Pro工作站计算机的显卡选项,上架了AMD最新一代基于RDNA 2的三款显卡,这三款显卡是AMD专为苹果打造的Radeon Pro系列新品。 目前,除了现有的580X、W5500X和W5700X选项之外,苹果现在还将为用户提供Radeon Pro W6900X、Radeon Pro W6800X或Radeon Pro 6800X Duo的三种新显卡选项。 外媒GSMArena认为,Radeon Pro W6900X是旗舰级独立GPU,是基于Radeon RX 6900XT游戏GPU的规格升级,在内存上显著提升。Radeon Pro W6900X拥有32GB GDDR6显存,是RX 6900XT的两倍。与Radeon RX 6900XT相比,Radeon Pro W6900X同样具有80个计算单元、5120个流处理器(stream processors),但在核心频率(boost clock speed)上,Radeon Pro W6900X拥有的2171MHz的核心频率低于Radeon RX 6900XT的2250MHz。 如果用户希望提高Mac Pro的性能,选择配有Radeon Pro W6900X GPU,则需要加价42000元。在外媒GSMArena报道中提到,Radeon Pro W6900X GPU单品出售价为45000元,但是我们没有在国内官网找到单独购买该产品的渠道。 ▲Radeon Pro W6900X GPU(图源:GSMArena) Radeon Pro W6800X是基于Radeon RX 6800的产品升级,它有60个计算单元和3840个流处理器,以及2087MHz的频率。Radeon Pro W6800X也同样配备了32GB的GDDR6显存。Radeon Pro W6800X随Mac Pro一起出售时售价为18000元,单独购买时售价21000元。 ▲Radeon Pro W6800X GPU(图源:GSMArena) Radeon Pro W6800X Duo是双显卡设置,也就是在同一块主板上配备了两个W6800X GPU,每个GPU都有32GB GDDR6显存,总共可以提供64GB的内存。AMD的Infinity Fabric Link在任意方向都能提供84GB/s的带宽将两个GPU芯片相互连接。Radeon Pro W6800X Duo在配置Mac Pro电脑时售价为34500元,单品售价为37500元。 ▲Radeon Pro W6800X Duo(图源:GSMArena) 用户可以在Mac Pro中配置两个相同显卡,这意味着您可以在同一系统中选择两个W6900X、两个W6800X,甚至是两个W6800X Duo。 所有这些显卡都使用苹果专有的MPX模块外形。每个显卡背面都有四个Thunderbolt 3端口和一个HDMI 2.0端口。此外,每个显卡还额外支持Mac Pro顶部的两个Thunderbolt 3端口。 在显示器方面,W6900X和W6800X最多可同时支持六个4K显示器、三个5K显示器或三个6K Pro Display XDR。而W6900X Duo能支持八台4K显示器、四台5K显示器或六台6K Pro Display XDR。 结语:抱紧AMD先进架构,Mac Pro生产力再升级 此次,苹果提升了Mac Pro的显卡容量和GPU频率,提供了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较上一代产品,能支持更多的显示器。面向消费市场推出的6900XT,官方售价为7999元,苹果把显存从16GB扩充至32GB后,价格随之翻了近5倍,不得不说,库克真是会做生意。 AMD和苹果联手推出Radeon Pro W6800系列,不但提升了苹果Mac Pro的产品性能,也将提高AMD在显卡市场的竞争力。
曝国内最大镜头厂商打入“果链” 舜宇回应:不予置评
根据近日《财富》公布的世界五百强排名显示,苹果公司以总排名第6的成绩,成为手机数码企业中的第一,同时总利润更是占到了全球第一,无人能出其右。 鉴于苹果强大的市场和利润,成为苹果供应商也是产业链企业最为骄傲的事,不仅意味着自家产品被行业龙头认可,更是会获得巨大的订单量,从而做出更高的业绩。 近年来随着国内代工厂和供应商的不断进步,已经有多家国内厂商成功打入“果链”。 而根据今日早些时候的消息,国内最大的光学模组公司舜宇这次也会进入iPhone供应链,此前苹果在镜头模组上一直是对岸的大立光独家供应。 对此,有媒体联系到舜宇光学核实此事,他们对此回应称:“这种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我们不可能针对这种新闻做什么评论。” 舜宇光学表示,与A客户(苹果)有关的均为保密项目,进不进以及什么时候进供应链,不是由他们自己能决定的。 虽然目前舜宇光学的iPhone 13镜头供应尚未明确,但是此前已有多方消息证实,国内最大的代工厂之一立讯科技,今年将加入到iPhone 13的整机代工队伍中,尽管首次代工只会获得一小部分订单,但立讯能够拿到高端iPhone 13 Pro订单,而且订单量上千万。 此前还有消息称,立讯有望在2023年超越和硕,成为iPhone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
新Apple Watch信息曝光!将有6个型号,或于9月发布
编译 | 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8月4日消息,苹果近期向总部位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委员会(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EEC)提交注册了搭载watchOS 8的新设备,这应该就是今年将发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7。 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文件中出现的新Apple Watch共有六个型号,分别是:A2473、A2474、A2475、A2476、A2477和A2478。仅从这些型号之中很难分辨出更多细节,不过可以确定新的Apple Watch将会像往年一样有多个版本。 ▲苹果在EEC提交注册的文件 苹果在EEC提交注册的时间似乎也表明其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新的Apple Watch,因为苹果在发布新品之前必须向EEC提交备案,去年苹果发布的新品也是被该部门的文件曝光。 另外,今年将发布Apple Watch有可能是苹果手表近些年来的一次重大外观更新。 去年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谈道Apple Watch Series 7将采用全新设计,今年5月份,苹果爆料达人Jon Prosser爆料称Apple Watch Series 7将采用类似于iPhone 12、iPad Pro和iPad Air的直角边设计。 在Apple Watch Series 7的硬件方面也有信息爆出。上个月彭博社的一篇文章称,新Apple Watch将配备更薄的显示屏边框、更快的处理器,以及更新的超宽带(ultra-wideband)功能。另外,彭博社还提到苹果曾打算在今年的Apple Watch中加入体温传感器,但是现在有可能被推迟到了明年。 结语:智能手表百花齐放,Apple Watch还“香”吗? 苹果入局智能手表领域较早,得益于其自身多年的积累,以及其良好的软件生态,不论是在硬件性能上还是在系统交互上Apple Watch都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 近些年来,华为、小米、OPPO等各手机厂商也纷纷入局只能手表领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比如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Watch 3系列摇身一变成了“超级终端,甚至可以让你忘记手机。又比如OPPO新发布的Watch 2系列最长可以达到16天的续航,让你再也不用天天四处找充电器。这些产品不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在可玩性上都有着各厂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不错的评价。 这次苹果将发布的采用新设计的Apple Watch跟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比起来还“香”吗?
华为和OPPO都在出的变色手机,为什么很难被量产出来
在前天的华为发布会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 P50 Pro 典藏版后盖采用的是电致变色材料,当别人来电时后盖就会自动换颜色,做到提醒的时候还多了一丝炫酷的味道。。 这种电致变色材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电后变色的材料,自然用它做的手机后壳也可以做到变色了。 除了华为,近几年不少厂商都在着手做这种 “ 电致变色后壳 ” 的手机了。 虽然 “ 在做的 ” 厂商并不少,但目前真正量产出来的却不多。 业界第一款还是去年年底才发布的 OPPO Reno5 Pro + 艺术家限定版。它可以通过双击后壳发出通电指令,给手机壳换颜色。 要说这个电致变色技术,还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它就有相关报道了,到了 1969 年就有人用 WO3 薄膜( 一种变色材料 )做出了电致变色器件。 几十年来,有不少产品都用到了电致变色技术,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就是电致变色的灵巧窗。 这种窗户通过改变自身颜色,来控制射入房间的光照强度,比如夏天把窗户调成深色减少光线射入,就能降低室温。 灵巧窗不仅能做到冬暖夏凉,还可以实时保护隐私,相比普通窗帘来说要灵活了很多。 除了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也采用了这种技术。 2008 年波音 787 就淘汰了机械式遮阳板,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做的舷窗。通过下方旋钮就可以调节窗户颜色的深浅,从而达到遮阳的效果。 甚至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有公司把这项技术做到了汽车窗户上。 除了窗户,有的汽车后视镜也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 开过车的小伙伴可能遇到过后视镜上 后车灯光晃眼的情况。 但如果是采用了电致变色技术的后视镜,它的光敏元件就会控制材料自动变色,通过减少反射率,使灯光变暗达到防眩的作用。 除去上面说的那些,有的安全头盔护目镜、飞行员头盔、滑雪护目镜上也采用了电致变色的技术。 总之,电致变色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涉足,而且发展都挺广泛的。 但在手机领域,这项技术却没有什么发展,甚至可以说还没走出新手村。 因为手机厂商要考虑的问题不仅难度大,而且和其他领域都不一样,没有前辈经验可以参考。 先带大家简单看下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和原理。 前面说到变色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可以变色,那首先就需要一个变色层用来储存变色材料。 接着为了让变色材料和离子成功接触发生变色,还需要一个离子存储层( 离子的家 )、一个电解质层( 离子的传输带 )。 最外层还需要套上两层玻璃( 或其他的透明基底材料 ),因为普通玻璃本身不导电,所以还要加上两层透明导电层,形成导电玻璃。 结构图如下: 当器件通电产生电场时,离子就会从存储层里出发经过电解质层,随后和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时材料就开始变色了。 从上面的结构图大家能看出,整个电致变色器件就跟巨无霸汉堡一样夹了很多层,又厚又重。 如果把它就这么直接加在手机上,肯定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的。 毕竟在追求轻薄的时代,谁都不想拿个大哥大打电话。 所以要在手机使用这项技术,就必须先解决厚重的问题。 有的手机厂商联合供应商,对玻璃基质进行优化,来打薄整个玻璃的厚度; 还有的厂商也试图用过液态材料来降低重量,后来因为各种问题也放弃了。 总之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 除了厚重,电致变色器件的安全性也是手机厂商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有些电致变色材料会刺激到人的呼吸道和皮肤,有些甚至还有强毒性。 尽管它们可以用在建筑领域,但绝不能被用在每天高频率且近距离使用的手机设备上。 万一不小心泄漏让人呼吸困难甚至中毒,那可不是小事情了,所以手机厂商们还必须要找到无毒无害的变色材料。 变色材料也不是只要无毒无害就行了,为了能量产出来,它们还需要符合很多条件。 比如说变色效率要高。 如果变色效率低,就意味着材料变色需要更多的电荷,自然耗电多了点,这在续航本身就是一个世纪难题的手机上,也是一个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材料的循环次数和颜色对比度也是手机厂商要考虑。 循环次数代表着使用寿命的长短,对比度意味着显示效果的好坏。 如果把电致变色材料按照结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一种是无机。 通常来说,有机材料颜色比较多样化,缺点是不稳定且易老化。无机的虽然稳定,但颜色却比较单一。 在选择有机和无机材料上,手机厂商又得做取舍。 你真要说那种颜色又多还不容易老化的肯定也有,不过制作成本也高,手机价格也要相应抬高,那用户老爷们又要不满意了。。 总之不管是厚重、耗电还是循环次数,手机厂商把电致变色技术做到手机上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最关键的是,这些问题和其他领域的还不一样,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参考。 就好像我们在新手村里玩游戏,既没有 NPC 引导也没有地图参考,一切都只能自己从 0 摸索,你说难不难。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就有的技术,到现在才发展到手机上,而且还没几家能量产的。 可能很多人说这破功能华而不实的,不怎么看好它,再说了手机买来都套壳的,要它干嘛。。 确实,在已经量产的甚至 “ 在做了 ” 的手机上,这项技术目前也只能做到来电和闹钟变色等功能,离 “ 实用 ” 还差的很远。 但要世超说啊,这种一出来不被看好但后来逆袭的例子现在并不少见,我还是挺相信电致变色在手机上能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项技术真的被证明不适合用在手机上,这种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市场上的手机不管是设计还是功能都相像的可怕,真正创新的屈指可数。 那如果都一味地追求稳妥而不去尝试新的东西,我想终将有一天,大家热爱的手机也会失去色彩吧。
在中国卖手机 开始考核“进MALL率”
手机的线下渠道战已经打了多年,今年的新焦点是能不能进商场,能不能做到好位置,能不能把不好的位置做成好位置。 成都太升南路赛格广场入口处是三星与小米的门店。图/柳书琪 文 | 柳书琪 张光裕 编辑 | 谢丽容 站在成都太升南路街口望去,沿街的一面是鳞次栉比的手机维修和配件销售的小门店,店面不过几平米大小,店主坐在玻璃柜台内嚼着口香糖,或是玩手机,或是看电视剧。 另一面,苹果、中国移动、华为、OPPO的门店依次排开,但细看才发现一些门店早已空空荡荡,只有没来得及拆下的门头暗示着这些街边手机店的往日风光。 这是成都最早的消费类电子集散市场,有“西南通讯第一街”之称,当地人将其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华强北并列。过去,只要老成都人谈起买手机,第一反应都是去太升南路。 这条短短700余米的街道,鼎盛时期曾占据成都通讯市场份额的90%,占据西部通讯市场的三成以上。 西南四省市如同中国手机市场的一张略缩图,既有如成都、重庆这类准一线城市,又有甘孜、凉州等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的山区。这对手机厂商提出了极高的覆盖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可以说,啃下了西南区域,才能在线下市场真正立足。 成都太升南路街边的手机小店 图/柳书琪 但近年来,太升南路正在以难以逆转的势头衰败。当地媒体报道,2009年单日人流量峰值在70万以上,到了2014年只剩8万人次。一位小米四川分公司人士向《财经》记者回忆,曾经太升南路的新机出货量最高在每月2万以上,但近年来只剩1万左右,店铺数量也在锐减。 就在离太升南路不到5公里的地方,成都万象城二期已拔地而起。苹果直营店、华为旗舰店、小米之家直营店都坐落在这个繁华的商圈内。 此消彼长,以通讯街为代表的街边店变得冷清,商场却热闹了起来。过去手机、电脑是高科技电子产品,人们习惯去专业商场寻求专业服务。但现在这些产品越发寻常,在吃喝玩乐一体的购物中心消费成为了更主流的模式。 去商场开店,被手机厂商们视作制胜这轮渠道之战的关键。除了苹果、华为这类已在高端市场立足脚跟的品牌,OPPO、vivo、小米、荣耀,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无一例外都将目光投向了商场——“进MALL 率”甚至成为线下拓展的一项考核指标。 但进商场不是纸上谈兵,涉及商场方、经销商、消费客群多个主体,个中利弊权衡、招数打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失去的不仅是商场阵地,还有眼下难得的市场机遇期。 01 入MALL ,加快节奏 近几年来,挺进商场早已是主流手机厂商在线下市场的战略之一,但过去这一进程并不快。 2020年3月,vivo的商场门店数量超过300多家,其中100多家是新升级的智慧旗舰店。同年4月,OPPO进驻商场的数量为600家。而二者在线下售卖点的数量均已超过20万,相较之下,商场店数量寥寥。 小米去年年报显示,2020年底线下各类门店总数超过3200家,总量不多,商场店也还未形成规模。 今年开始,节奏越发紧凑。官方数据显示,OPPO年初将商场体验店目标定为1000家,小米之家门店数也从去年11月开始以每月1000家的速度增长,6月时已接近8000家,其中约半数都在商场内。 《财经》记者从内部人士及经销商处获悉,vivo也在加大与各省市头部经销商的合作,以求快速进入商场;卷土重来的新荣耀在部分低线城市已开始实施“一MALL 一店”策略。 过去,购物中心只是苹果、华为的阵地。OPPO和vivo的传统优势在下沉市场和街边店,常以夫妻为单位的档口、营业厅共同构成了OPPO和vivo的毛细血管网络。而小米、荣耀以线上起家,从前售价低、利润薄,难以“养活”线下庞大的经销代理体系。 但现在局势大不相同。三个关键背景是: 其一,国内市场已是红海,大盘整体下行,寻求增长只得突破舒适区、蚕食对方阵地。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17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四年下滑。近期数据更加惨淡,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今年3月-6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连续下滑,最大幅度近四成。 其二,华为式微,经销商动摇,消费者流失。过去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江山稳固,基本保持着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的排名。这五大厂商共同把持着中国市场95%以上的份额。而现在,格局开始松动,今年一季度,vivo、OPPO已反超华为,小米也可与其比肩。各家厂商必须加密线下布局,保持并扩大优势。 其三,高端路线被各家厂商视为重中之重。年初一系列旗舰机型的发布,亮出了各家厂商的刀锋,但结果不容乐观。除了苹果,暂时没有哪家真正规模化抢到了华为嘴里的肉。一位四线城市多手机品牌的经销商对《财经》记者说,他的店已处于当地比较繁华的商场内,旗舰机依然卖不动,至于折叠屏手机,他一台都没进货。 无论要突破舒适圈、寻求新增长,还是走高端路线、提高用户体验和品牌形象,焦点无形中都落在了购物中心上。 02 立足,门槛重重 距成都两小时车程外,是乐山一家中高端购物中心世豪广场,婷姐的小米门店就开在这里。 婷姐是四川某经销商乐山分公司经理,2016年9月她接到任务,筹备西南地区第一家小米专卖店,选址要在商场内。“以前我们公司没有做过小米,所以要打个样。”她对《财经》记者说。 最初婷姐和商场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世豪广场1号门入口处有个超市,客流量最大,附近聚集的多是奢侈品门店,而婷姐的门店却在离超市最偏远的小门旁,几乎是客流动线的末端。婷姐曾试图争取苹果店旁边的位置,但未果。最终商场在珠宝和手表区域腾出了150平米,容纳下了这家小小的门店。 小米集团副总裁尚进6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回忆,他去年6月左右去走访购物中心,对方总经理一般不出面,“这也很现实。”直到小米在线下做出成绩,他才明显感受到商场经理的热情。 “不是所有的手机品牌都能进商场。”一位头部手机厂商线下渠道负责人说。 一位杭州中端商场招商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苹果旗舰店通常开在最高端的商场内,华为则在中高端类型的商场,其他手机品牌的气候还在行程中。兰州某中高端商场的一位招商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相较于苹果、华为这些在高端调性上站稳了的厂商,小米、OPPO、vivo这些后起之秀最初在进入商场时多少会有阻力。 “一层双通”通常是商场中的最佳位置。尚进对《财经》记者解释,这是指位于一楼、既临街又朝内双开门的位置。尤其是商场主要大门附近的双通店铺,人流量最密集。但拿下这样的位置并不容易。 深圳某高端商场最初曾婉拒过小米的入驻,认为其他驻场品牌都是大师设计,小米调性与奢侈品不符。为此,小米专门请来Apple Store的设计团队设计店面,才拿下这一商场。但也正因最初的品牌印象所限,小米第一代商场店的位置都不算好,以负一层和和四五楼为主。 此外,上述兰州商场招商人士表示,由于OPPO和vivo原有的线下门店已非常密集,她对这两个品牌的进场会多一层考虑,担心周边网点会分散商场的客流。 对此,OPPO从去年起已着手关闭街边小旧且偏远的门店,仅在沿街保留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这位人士还提到,为拿下购物中心的好位置,OPPO常愿意支付更高昂的租金。 一位vivo人士告诉《财经》记者,vivo想进购物中心的门槛不低,多数购物中心欢迎的是直营店,但多开直营店意味着更重的运营成本,因此需要与更多连锁经销大商合作。一位负责西安某中高端商场数码品类招商的人士则对《财经》记者说,当地vivo“心气”较高,他遇到过vivo强调要一楼位置,其他楼层不予考虑。 不过品牌与商场间的天平,并不总倒向一边。一旦手机品牌证明了自己在调性、引流和销售业绩上的实力,无形中天平也会向它们倾斜,只是这证明还需更多时间。 “最厉害的不是商场给你好位置,而是你把位置做成了好位置。”婷姐说,做第一家是最难的,有了好的范例,往后的第二、第三家,话语权会更大。 商场进不进得去、拿不拿得下好位置只是第一层次,能否经营好商场店是更深的考验。 今年年初OPPO曾传出关闭上海华狮广场超级旗舰店的消息,OPPO当时回应称因业务变化进行门店调整。但在外界看来,成本过重或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前述四线城市经销商的公司规模不大,他为《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商场店最初投入了60万元,现在每月租金价格1.1万元,算上水电、人力等成本总共2.6万元,月销售额却只有约34万元,以10%的毛利计算,每月纯利约8000元,利润率2.3%,光是回本就需要3年。 对比一般街边店,月租金可以减半,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利润率可以涨至3.8%,回本时间缩短至2年以下。 他对当地运营经理透露过自己的关店想法,对方多次挽留,说“你要是闭店,我也活不成了。”开店扩张的任务很重,一个小城市的经理也承受着业绩压力。 中部某四线城市的手机综合门店里只有店员在玩手机。图/柳书琪 过去街边店百花齐放,生意门槛极低。最早期的小米小店模式甚至不需要实体门店,一个人、一台手机、一两万进货资金,就能做起来。在四五线城市,几十平米的手机门店租金价格多在数千元左右,装修成本也只需10万-20万元。 但要想进商场,店铺面积和装修档次的标准将大幅提高。《财经》记者走访时发现,商场内手机品牌门店面积大多在150平米-200平米之间,一些主打的旗舰店面积更在500平米以上,其中还有大面积的留白空间,用以营造高级感。 成都建设路商圈一处两层楼的小米之家专卖店今年7月刚开业,当地经销商负责人平静地透露了装修价格——200万元。这是只有当地强商、大商才能负担起的成本。 不过,商场店并不必然等同于利润空间薄,精打细算的龙头经销商心中有数。婷姐的商场店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小米之家,筹备期有人对她说,门店销售额至少在200万元以上,她当时不以为然,但出乎意料的是,首月销售额就做到了100万以上,此后每月销售额稳定在200万左右。 婷姐说,商场客流量更大、进店消费的转化率更高。这意味着,如果拿下人气商城的人气位置,周边区域又没有同品牌强商的竞争,依然有利可图。 03 下沉,还看商场 商场之争不只在一二线城市,战火早已蔓延至广袤腹地。 过去下沉市场遍是手机街边门店,vivo、OPPO、华为的根系深深扎在几乎每个县镇里。但这几年大盘的没落,带动下沉市场的生意走衰。街边店的关闭、商场店的整合正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河南一个人口约4万的乡镇通讯街路口,分布着近十家各类手机门店和营业厅。时值6月午后,街上稀稀拉拉的多是老年人与狗。手机门店几乎都关着灯,从街上望去店内有些昏暗,只有少数门店开了玻璃展柜内的小灯。 老梁在河南经营手机生意近五年了,他告诉《财经》记者,判断手机门店业绩好坏,从白天是否开灯就可见一斑,因为“每个月几百块钱的电费都要省着花。” 老梁说,判断手机门店业绩如何,从白天开不开灯就可见一斑。图/柳书琪 路旁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内陈列着OPPO、vivo等主要品牌的手机,店主柜台后的屏幕里公放着电视剧,仅有的一位店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店主对《财经》记者说,每月毛利不到两万,平均一个月卖出二三十台手机已算不错,卖得最好的要数realme(OPPO子品牌)和iQOO(vivo子品牌)这两个品牌2000元左右价位的手机。业绩好的时候是过年期间,在外务工的中青年返乡为父母、孩子置办新机,一周销量就能赶上往常一两个月。 这些年,消费者换机周期一延再延。据中国移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平均换机周期已拉长至25.3个月。而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价格更敏感,换机周期还会更长。 拼多多打开了“五环外”用户对电商的认知,淘系、京东的跟进,让电商无形中渗透到县乡的角落。尚进对《财经》记者说,线下渠道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电商,因为电商的效率更高。 “这个进程其实一直在发生,只是速度没那么快、没那么显性。如果线下门店的效率无法逼近电商,那么实体店早晚会被电商全部吃掉。” 相对能够抵御侵蚀的依然是商场。 在中城产业研究院今年发布的购物中心报告中,2020年三四线城市的商场数量约为1.25万座,虽然规模少于一二线城市,但在近十年来都保持着更高的增长速度。 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城里,商场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流量地。对于小米、荣耀这些在下沉市场落子不多的品牌而言,拿下商场更意味着拿下了辐射周边数公里的生活圈。 图/中城产业研究院《2021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 老梁从2016年起做手机生意,在河南一个四线城市兼营华为、OPPO、vivo、小米多个品牌。他最近尝试申请与荣耀合作,他告诉《财经》记者,荣耀要求很高,在当地实行“一MALL 一店”,只要好地段、好商场的一楼位置,也因此许多想做荣耀的经销商也被拒之门外。 荣耀CEO赵明在此前一次采访中向《财经》记者印证了这一说法,“我们现在的标准比以前严格多了,一定要优质商圈位置、人流大、能带来品牌效应的地方。” 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新零售负责人高自光4月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小米在县级市场的选址以商场和通讯街为主。县级商场不同于大城市的吃喝玩乐综合体,更接近百货和超市形态的结合体,但同样客流集中;通讯街象征意义更大,过去这些街道由华为、OPPO、vivo把守,而现在小米要“杀入”友商腹地。 在小城市做手机生意,街边店与商场店的成本差距不至于太悬殊,一些繁华街道的店面价格与商场无异。但老梁说,为了拿下好位置,免不了讲人情、拉关系。 他的几家手机门店就开在当地商场内,驱车10分钟外是当地的老通讯街,沿街的不少门店都拉下了卷帘门。老梁的生意好些,但对比手机行业的黄金时代,他也不够满意。 商场店的压力犹在。作为当地的中小经销商,老梁有时也萌生退意,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更大的商。 从最小颗粒的档口,到街边几十平米的门店,到光鲜亮丽的商场店,手机线下渠道的发展轨迹沿袭着一条从低门槛到高要求、从小商到大商、从分散到整合的路径。 再过几年,也许小城市中的通讯街形态将彻底淡去,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迹也彻底褪色。 04 对弈,攻守之间 牌桌上的玩家重新搅活了池水:失势的华为、稳扎稳打的OV、攻势猛烈的小米和重回战局的荣耀,它们的主战场再一次聚集在线下渠道上。 小米与荣耀是最大的变数。从去年11月起,小米几乎每月保持着1000家左右的开店速度,6月底门店数已接近8000家。小米的目标不仅是每个县城都要有店,还要在更下沉的1万个乡镇中设立小米之家。尚进透露,小米2020年在线下的份额还只是个位数,今年已快速增长。 从去年底开始,小米对线下渠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有三: 一是将线下门店统一为小米之家,包括以城市为主的直营店和专卖店,以及以乡镇为主的授权店; 二是重资产投入,专卖店货权归小米(授权店尚未采取同一模式),经销商没卖出去的货无需自己承担损失,而是算作小米的库存,另外每家专卖店都有一位小米员工担任店长; 三是数字化的门店管理系统,通过店门口的摄像头、计数器和后台零售通监测每一笔成交、每一个客流的数据。 “虽然我是分公司经理,但客单价、转化率,以前我都不懂的,和商场谈店的时候他们以为我是骗子,做了小米才学会了这些知识。”婷姐说。 老梁坦言,在现有的手机厂商线下模型中,小米相对更“先进”,更规范化、流程化,但像他这样传统经销商出身的人有时也不太适应。“他们对经销商的管控比较严格,”老梁说,他和好几任小米公司派来的店长合作也不畅快,“好听点说是遵守规定,不好听就是不会变通。” 一次顾客上门看耳机,老梁想拆开包装给顾客试用,店长制止了他,认为耳机一旦拆开很难二次售卖。但老梁认为小城市做生意,要把顾客体验做好。在社会经验丰富的老梁和遵守规章制度的90后店长之间,两种观念的摩擦时有发生。 渠道改革后,装修、设计与陈列标准化的小米之家。图/柳书琪 手机线下市场上,另一个被看好的玩家是荣耀。对于荣耀重返市场,赵明说,永远有机会。市场一直在变化,它的逻辑不是一个人把盘子占了,其他人就没有出路了。“重新拿回市场对荣耀来说根本不是困难,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 荣耀从华为独立后,30多家全国级和省级代理商参与到收购中,它们都是此前华为与荣耀的重点合作伙伴。除了苏宁易购、顺电这类全国零售连锁店外,普泰天力是华为Mate和P旗舰系列的经销商,中邮普泰是华为畅想和Nova等中低端系列的经销商。此外,天音通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爱施德也在两年前就获得了华为和荣耀多款产品的线下独家代理权。 一系列国包及省包商的加持,让荣耀从起步起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赵明称,荣耀官宣独立后,中国Top1000零售商中的绝大多数都主动向荣耀接洽开店,但荣耀店的位置、质量、设计都较原来要求更高了。今年五一后,荣耀才加快了扩店速度,在成都、兰州、武汉、厦门等地千店同开。 赵明透露,最低谷时期,荣耀的市场份额是3%,截至今年5月底荣耀50发布前,其份额已回升至9.5%。 但无论是荣耀还是小米,二者看似来势汹汹,但现有的门店数量还在数千级别,短时间内仍无法与OPPO、vivo超过20万的售卖点“掰手腕”。 东方证券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三季度华为、OPPO、vivo三家三分天下的格局还十分牢固,三者瓜分了全国安卓机线下超过七成的份额,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不足三成。 这三家手机厂商在下沉市场腹地扎得尤其深,而尚进告诉《财经》记者,这样的市场往往易守难攻。“一旦有人真的扎好了零售阵地,可能隔几年都不会有另一个牌子进来。” “我们线下的市场份额真的低,现在还是战略防御阶段。”与其说是进攻,尚进更倾向于把小米的状态视为防守。通过加密门店,防止其他厂商对小米市场份额的侵蚀。 一攻一守之间,角色难定,胜负难分。从一侧看,小米与荣耀如同搅动市场的鲶鱼,处于攻势;在另一侧,二者却暂时落在下风,急需修建起线下护城河。 三年一轮回,以2020年为结点回看,三年前华为完成“千县计划”,与OPPO、vivo的下沉之战收官,奠定了三家局势;而现在,华为渠道断流,小米、荣耀借势而起,又是一场新的战役。谁能夺下商场高地、稳住下沉大盘,谁就能在在这一轮乃至下一轮中坐上更高的座次。
iPhone 13量产 苹果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再过一两个月,苹果就要发布iPhone 13系列手机了,现在已经量产了,今年的目标产量有望达到9500万部,超过去年的iPhone 12。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苹果将产业链迁移到海外的传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苹果反而在强化“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国内科技公司打入苹果iPhone供应链,iPhone 13中就有多个新面孔。 在整机代工方面,苹果以往主要是依赖富士康、和硕、纬创等,但是今年首次会有立讯科技加入,尽管首次代工只会获得一小部分订单,但立讯能够拿到高端iPhone 13 Pro订单,而且订单量上千万。 此前消息称,立讯有望在2023年超越和硕,成为iPhone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富士康。 零部件方面,iPhone 13的供应链也会有新变化,蓝思科技以前主要是供应玻璃盖板,今年首次供应金属外壳。 国内最大的光学模组公司舜宇这次也会进入iPhone供应链,此前苹果在镜头模组上一直是对岸的大立光独家供应。 面板方面,京东方打入iPhone 13的传闻很多,但一会说有一会说无,没有权威证据,他们已经打入了iPad、Mac电脑供应链,随着产能及技术的提升,进入苹果供应链也是迟早的。 此前已经进入苹果供应链的国内公司就更多了,根据苹果发布的2020年200大供应商名单,去年新增的34家公司中有12家都是国内的。
进军中低端市场 蔚来推副品牌能否“荣耀”加身?
这几天,7月造车新势力销量成绩单出炉,造车三兄弟蔚来、理想、小鹏仍居前列,与之前不同的是排名有所变化。理想汽车成销冠,小鹏排名第二,蔚来紧追其后。 具体销量层面,7月份理想销量8589辆;小鹏销量8040辆;蔚来销量7931辆,同比增长124.5%,环比却微降1.9%。 从2021年1—7月销量来看,蔚来仍居于首位。面对7月的销量放缓,蔚来汽车公关表示:“我们的全供应链产能就是在7500+,尽全力会去冲8000,我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来走。” 在发布7月份销量之前,据36氪报道:前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已经加盟蔚来,出任战略新业务副总裁,直接向蔚来CEO李斌汇报。推出副品牌计划,蔚来开始着急了? 锚定中低端市场,艾铁成加盟蔚来 此前,蔚来的汽车平均销售价格超过40万元,在国内属于高端品牌。高端品牌走量存在困难性,而蔚来也有新的对策。 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斌表示:“不排除进入大众市场的可能性”。 2021年6月份据快科技媒体报道,蔚来计划推出一个定位低于蔚来的新品牌,也称为副品牌。副品牌消息一出,让人不免想到早在5月份时蔚来计划推出的新车Gemini(双子星)。但蔚来的公关总监马麟对此表示了否认:“(Gemini)不会是低端产品,蔚来品牌会保持高端定位。” 7月末,据36氪获悉,蔚来确定推出定位中低端的副品牌,预计售价15万元-25万元,前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担任新品牌的副总裁,直接向蔚来CEO李斌汇报。 艾铁成是蔚来总裁秦力洪好友,在WeWork之前曾担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市场部副总裁一职,艾铁成同时也是蔚来ES8创始版车主。 此外,副品牌的车辆开发已经在合肥展开,蔚来产品规划总监俞斌已经参与副品牌业务,多家猎头也接到蔚来副品牌业务,开始在行业中招募人员。明年上半年或许将会发布副品牌车型。 蔚来推副品牌背后,1+1能否大于2? 蔚来的汽车销售收入是总收入的“顶梁柱”,2021年一季度,蔚来第一季度总收入为79.823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销售收入达74.058亿元,同比增长489.8%,环比增长20.0%。 蔚来的业绩得到高增长值得肯定,但往后看如何持续销量高增长将会是个问题。 蔚来2021年一季度销售的车型包括4516台ES8、8088台ES6和7456台EC6,车型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在高端市场中,头部玩家特斯拉“屹立不动”,享有“市场屠夫”称号的特斯拉在国内一而再地采取低价策略。 7月30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再次降价,标准续航升级版售价下调1.5万元。Model3已经从最初的三十多万降到了现在的不足25万。价格的下调势必会辐射到更多消费者,对于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增加了压力。 从新能源汽车上半年销量排行榜来看,五菱宏光的宏观MINI排名第一,其因低价位和可爱外形受到许多女性消费者喜爱。销量排行第二第三名分别是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Y,而蔚来居于第十三名和第十四名。 除开业内具有影响力的车企外,传统车企也想跻身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 长城汽车于2020年年底计划推出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将主打推出高端新能汽车。此外,去年传统车企纷纷“推陈出新”,东风、长安、上汽均推出了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旨在征战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前有特斯拉打“价格战”,后有传统车企迅猛追击,蔚来若想进一步在高端市场提高销量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在美股研究社看来,蔚来推出副品牌可以弥补自己在中低端市场的不足,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蔚来因“服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立有一席之地,其定位是用户型企业,服务是其最核心的优势。 据报道,蔚来将推出的副品牌车辆也会沿用品牌的换电技术,但将通过另一套独立体系运作,包括渠道独立、社区独立以及APP独立等。 截止7月9日,蔚来已经在全国布局了301座换电站,今年年底之前会布局700座以上的换电站,到2025年在中国将布局超过3000座的换电站,全球的布局会超过4000座。 扩充换电站数量,副品牌沿用换电技术,对蔚来来说算是“物尽其用”。提高自己服务口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汽车销量,打开利润空间。 站在高端市场的蔚来,虽然被业内称作“造车三兄弟”的榜首,汽车销量也不低,但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也是一个风险因素。据财报数据,蔚来2020年全年净亏损53.04亿元。 在高端市场中,或许蔚来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大规模扩张在销量层面与竞争对手拉开明显的差距,但进军中低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可能让蔚来开拓这个价格位的销量增长。只是对于蔚来来说,短期内如何尽快树立副品牌的定位,让更多消费者对副品牌的认知度提升,这也是摆在它面前的一个难点。 1+1>2的想象空间有,关键是看行动力。 结语 新能源领域风口正酣,处于“高”处的蔚来面临着强敌环伺,特斯拉降价收割订单,新入局者抢夺市场份额。腹背受敌的境地让蔚来承受一定压力,推出副品牌也在情理之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15-20万价格位的车如何在技术与品牌认知层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很关键。 2020年蔚来全年投入研发费用为24.9亿元,同比2019年的44.3亿下降43.8%;2021年一季度蔚来研发费用为6.9亿元,同比增长32.7%,环比却下降16.7%。研发费用其实能从另一方面窥见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大手笔研发投入能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从而带动销量增长。蔚来CEO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1年蔚来将在研发方面投入提升至50亿元人民币。 在任一市场已经证明,谁先在空白市场内抢占用户心智,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有更多筹码。但如果在市场中慢了,后续再去追赶竞争,难度自然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如此。蔚来的副品牌后续走向如何,美股研究社也会继续跟进关注。
极狐7月交付数据环比暴增 源自对撞比亚迪的“好成绩”?
凤凰网科技讯 8月4日消息,北汽新能源旗下极狐汽车发布7月交付数据,7月交付量为525辆,环比增长90%,销量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极狐汽车销量的暴涨,让不少网友联想到7月24日的一场极狐阿尔法S于比亚迪汉的对撞测试。在对撞测试节目中,极狐阿尔法S以较小的体积与较低的测试重量,获得了更好的测试成绩。而更大更重的比亚迪汉却在测试48小时后的“意外”自燃,这一反常的测试结果将这一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测试结果对极狐汽车有利,但作为月底的“利好消息”不太可能直接体现在当月的汽车销量中,最好的结果仅仅是极狐汽车获得一波订单高峰而已。 懂车帝视频截图 对撞瞬间 今年4月,上海车展发布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作为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被北汽寄予厚望。 极狐阿尔法S 目前,极狐阿尔法S HI版目前尚未量产。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曾在一场沟通会上透露,极狐阿尔法S HI版订单量已超千辆,今年四季度将实现小批量交付。 凤凰网科技此前曾报道,在7月24日,一条懂车帝对比亚迪汉EV和极狐阿尔法S进行的碰撞测试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两车以64km/h的速度进行50%偏置对撞测试,高速对撞后两车没有出现冒烟起火的情况。但在碰撞测试48小时后,监控画面显示比亚迪汉EV在全车断电,弱电都已经下电的情况下,出现了起火燃烧的情况。 懂车帝视频截图 起火时监控录像 据了解,汉EV的轴距、整车长度和整备质量都比阿尔法S有优势。视频中也显示,装上测试设备后比亚迪汉EV的重量比对手重了86公斤,且比亚迪汉的发动机前仓由于类似油改电的设计,拥有更大的缓冲溃缩区。 整车参数 视频中显示,碰撞测试后,比亚迪汉EV遇到了车门打不开、脱焊、A柱和车顶多处变形的情况,碰撞结果反而不如重量和体积都更小的极狐阿尔法S。 懂车帝视频截图 比亚迪汉对撞后 对此,比亚迪官方微博做出回应称,视频中所采用的测试标准和方法非主流、非权威,也不是国家及行业标准,内容也存在诸多疑点。碰撞车辆的冷却液(红色)与汉EV量产车的冷却液(紫色,比亚迪独有)完全不同,碰撞车辆被更换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后,车辆在剧烈碰撞后数天内冷却液泄露,进而造成线路短路,并引发燃烧。比亚迪还称,将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及疑点排查。(回应全文在文章最后) 比亚迪声明中对测试的质疑 对此,懂车帝回应比亚迪称,节目不存在与车企商业合作,碰撞车辆选择不针对特定企业。懂车帝称保有从购车到测试完成的完整视频录像,有权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相关材料可以提交公证。 当时,懂车帝并没有公布消防部门的认定书。 懂车帝回应 在被比亚迪官方质疑其测试的权威和严谨性后。据36氪报道,懂车帝双车对碰试验由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承担并出具测试试验数据,该机构属于第三方权威汽车检测技术服务和研究机构。 比亚迪被网友称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中的“技术派、优等生”,在电池上追求安全的路线。比亚迪曾高调宣传刀片电池拥有比三元锂电池更好的安全性,可以通过最严苛的电池穿刺测试。2020年发布的比亚迪汉EV,作为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车型。 比亚迪刀片电池 以下是比亚迪声明:
云度电动车自燃 底盘喷火根本灭不掉!官方回应来了
由于大容量动力电池的存在,再加上天气逐渐变热,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关注。 日前,有媒体爆料,一辆云度π1发生自燃,车辆从底部的电池窜出大火,现场冒出浓烟,同时车内也被引燃,车辆迅速被火势包围。 现场人员发现车辆自燃后,紧急找出灭火器进行灭火,但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不同于传统汽车,起火后很难被灭掉。 有网友称:“地上已经用了3瓶中型灭火器和两罐35kg的大型灭火器,还有两支水枪,可是车辆仍然没有被灭火。” 对此,有媒体到云度汽车方面。对方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展开调查,还未形成一个最终的结论,但初步调查显示,该事故车车主2019年购得此车,到目前已经行驶了10万公里,该车发生过碰撞事故,电池周围有碰撞发生的痕迹。 事故车主当天早晨充满电,在中午时进行补电,补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如有最终调查结果,会第一时间对外发布。 据了解,云度π1是云度新能源汽车旗下的一款纯电动小型SUV,售价区间为12.78-16.88万元。该车全系搭载三元锂电池,NEDC工况下综合续航里程为430km。 据云度汽车官方回应,燃烧车辆为云度π1 360智派型,车主于2019年3月购入,行驶里程已接近10万公里,目前该版本车辆已经停产。
雷军“挑衅”王传福
文丨方文 出品丨牛刀财经 一个月前,雷军被王传福狠狠地揶揄了一顿:互联网企业就不要造车,你们玩不起,比如小米。 当然,王传福还是澄清了一下: 我不是特指雷军,而是在座的各位。 事实上,相对于突然“转行”的雷军,王传福有资格指责、劝说雷军。毕竟国产汽车品牌里,王传福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傅,但这次雷军是挑衅者,会不会乱拳打死老师傅呢,王传福要提高警惕。 互联网新势力进入造车圈,王传福也真是急了。毕竟面对小米这个互联网“野蛮人”进入到制造业,王传福面临的,是与董明珠2013年和雷军打赌一样的境地。 谁进谁退?不胜则败。 01 雷军准备下手的风口,王传福等了十年 王传福是谁?新能源汽车势力里绝对的大佬。 2009年, 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也是那一年比亚迪股价大涨,王传福国内财富排名从103位直升到首富。 只是好景不长,电动汽车的普及一波三折,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场热度都不够。 电动汽车一度被市场怀疑,熬了10年才熬出头。即便是2020年,比亚迪的燃油车销售数量还高于新能源汽车。 胜利不是熬出来的,也要靠打。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来临,国内市场竞争没完。除了传统车企,蔚来、小鹏、理想的进场,风头甚至盖过了比亚迪们。 出行教父李斌、UC创始人何小鹏、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这些互联网圈子跨界造车的新贵们,有钱、有资源,关键是,个顶个都是“搅局”的好手。 雷军自然更是大佬大。 今年3月底小米官宣造车,几天后雷军在华夏同学会上,便和一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聚头,何小鹏、李斌、李想,还有王传福。此次是由雷军发起的华夏同学会的聚会,尚不确定小米是否会跟蔚来、理想、小鹏或比亚迪有造车方面的合作。 细看下来,与会的这些企业家与投资人参与抱团,每个人都有十分充分的理由,也与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兴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现在中国的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包括3家央企 (一汽、东风、长安) ,3家地方国企 (上汽、广汽、北汽) ,3家传统民企 (吉利、长城、比亚迪) ,3家造车新势力 (理想、蔚来、小鹏) 。 关于造车,雷军的身份比较特殊。 何小鹏作为UC的创始人,雷军本人是天使投资人,等到小鹏汽车创立,雷军旗下的小米和顺为资本,又是早期投资人。 小米上市时,何小鹏自己掏腰包买入1亿美元小米股票支持雷军。 李斌也不例外,蔚来汽车成立之初,雷军同样也是早期投资人。 雷军对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的支持,都处于造车新势力起步烧钱阶段,这种对于梦想的支持,格外显情义。 雷军的这种资源,最适合造车,更何况, 作为手机圈的老对手们,有头有脸的都去造车了,雷军不去造车都说不过去。 今年51岁的雷军,开始追逐自己的第三个梦想。 3月30日晚,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会押上自己全部的荣誉和身价,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华夏同学会上的合影中有一个特点,李斌、李想、何小鹏都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当然,雷军将要成为新代表。 这应该是雷军某种意义上的一种高光时刻。 小米创业时,雷军还担心最后做不成,偷偷地干,失败了就不承认。小米的成立仪式,是八个创始人一起干了一锅小米粥。 如今宣布造车,雷军不再是从零做起, 除了小米的根基外,朋友、合作伙伴一大堆,有种武林盟主的感觉和姿态。 还有一个人身份特殊,那就是比亚迪的王传福。 比亚迪和小米的关系很微妙,手机业务上双方还是合作伙伴,即便是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双方也多次传出合作的消息。 雷军和王传福,会是队友,还是对手呢? 02 雷军和王传福,不同的两代“汽车人”? 雷军和王传福不同的两代人。 两个人有相同点,都是大时代下成就的大人物。 雷军从金山出来后,踩中了智能手机的大风口,小米成为了风口下起飞最典型的标杆。也正是此,市场认为雷军造车,是想要踩下一个风口。 金山上市后,雷军曾感慨道,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上市后市值才这么点。如今,小米要面临同样的尴尬。 毕竟智能手机的故事不再性感,小米的市值长期徘徊在6000亿港元,最惨的时候触到2000亿港元,不及新上市的“蔚小理”。 王传福更是电动汽车风口下被成就的典范。成为首富得意于此,如今股价起飞,亦是得益于此。 只不过,二人都面临着一个新问题:下一个大时代下,还有自己的地位吗?如果只能容下一个人,会是谁呢? 雷军从手机到追逐汽车是如此,王传福面临造车新势力的挑战也是如此。 互联网近20年来,改变了太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和颠覆更是有目共睹。 回到造车上,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出身,擅长营销搞热闹,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蔚小理”每月的交付数量已经到了破万的边缘,和比亚迪的差距在缩小。 王传福看来,互联网造车擅长搞流量,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可以提高电动车的渗透。同时又提醒互联网企业不要尝试造车,这是糟蹋钱、浪费时间。 言外之意是, 互联网企业凑热闹可以,凭什么比亚迪熬了十年,胜利果实让你们抢走。做做分母、增加渗透率可以,不要妄图做分子。 如果说小米造车是雷军创业生涯追逐的最后一个梦的话,那这个梦恰巧是王传福的梦。 作为互联网造车最具潜力的代表,小米汽车这个价格屠夫,毫无疑问未来将成为比亚迪的重要对手,较量早已经开始。 03 雷军的赌局 如果说“蔚小理”是new car的话,比亚迪就是old car。 王传福和雷军的较量,其实已经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赌注,一个关乎新能源汽车新旧势力谁会是未来主流的“行业赌局”。 这不禁让人想起来雷军和董明珠著名的10亿赌局。 2013年,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超过的话,雷军希望董明珠能赔偿自己一元钱。董明珠回应称如果超过愿意赔10亿。 结果是,格力电器披露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2亿元,同比增长33.61%,小米为1749亿元,雷军输了。 有趣的是,2019年小米超过格力。雷军一年后才回应这场赌约:第6年我赢了,后悔打赌。 王传福和董明珠其实有几分相似,二者均是制造业里的翘楚。 2013年的时候,王传福还看不起特斯拉,表示那只是小众产品,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此前,马斯克放言,全球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 比亚迪引以为傲的,是其电池技术,姑且类比为格力的“掌握核心科技”。比亚迪的电池确实能够在电动车行业压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电池不对外开放供应。 现在回头看,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恰是在一个行业的分水岭上。 2013年前后,一个线上线下零售的经典事件是,京东与苏宁开打价格战,线上线下争夺全面展开。 小米和格力是两个不同阵营的代表。 小米当时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以线上渠道来进行销售;格力是传统的制造业,以传统经销渠道为核心。 2011年到2013年,格力的营收一直快速增长,这是董明珠打赌的底气。2018年,格力的营收达到顶峰2000亿元,此后便开始下滑,2019年基本保持平衡,2020年为1705亿元业绩下滑。 反观小米,2015年的时候营收为668亿元只有格力的70%不到,2019年达到2058亿元超过格力,2020年为2459亿元超过格力700多亿元。 比亚迪和格力相似,和小米也处在不同的两个阵营。 比亚迪作为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更强的优势,同时,比亚迪的电池作为其壁垒之一在行业有领先优势。 反观小米,作为目前还没一辆车,但是行业寄予厚望的新势力,在互联网营销、智能生态方面更有优势。另外,雷军承诺的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如果适用小米汽车的话,“价格屠夫”也是优势之一。 不管王传福是否劝退过,小米造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争夺,在电动汽车普及加速的背景下,“遭遇战”是迟早的事。 正如市场普遍的观点,雷军和董明珠的赌局二者都是赢家,持续的话题热度给双方省去了一大笔广告费,而且正如雷军所言,赌局的激烈下,二者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我愿意压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集结了众多互联网投资大佬和国内造车势力的半壁江山,雷军似乎正在下一盘大棋。 截至发稿,比亚迪A股市值8815亿元,小米集团市值6735亿港元 (折合人民币5597亿元) 。二者市值相距很大。 假如5年为期,小米和比亚迪谁又能卖出更多的电动汽车? 雷军应该和王传福打个赌。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