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驻塞内加尔使馆提醒在塞中国公民警惕第三波疫情
  中新网8月6日电 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激增,其中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比例越来越高。该毒株已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载毒量大、转阴时间长等特点,感染者出现重症的可能性更大。   受德尔塔毒株蔓延影响,塞内加尔第三波疫情形势严峻。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近期中国公民感染人数增长较快,其中多名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当地医疗机构高负荷运转,资源已近饱和,床位非常紧张。   驻塞内加尔使馆再次郑重提醒全体在塞中国公民,务必提高重视,高度警惕第三波疫情,切勿因已接种疫苗放松防护意识。继续遵循“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原则,尽量避免安排长途及跨境旅行。不外出聚集、聚餐,正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注意物品和环境消杀。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出现咽痛、流涕、嗅觉味觉失灵、发热、身体酸痛、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自我隔离。如确诊,请积极遵医嘱治疗,并及时向使馆报备,报备邮箱:zhongsai2005@gmail.com(请提供姓名、出生日期、护照号码、工作单位、国内户籍地、确诊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   塞内加尔急救中心(SAMU)电话:1515   塞内加尔卫生和社会行动部服务热线:800005050   驻塞使馆24小时领保电话:00221-774554051 责编:海闻
变种病毒肆虐,美单日新增逾10万例!疫苗接种终于提速……
  中新网8月6日电 综合报道,德尔塔变种病毒正在美国肆虐,导致全美病例激增。当地时间4日,美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超10万例,新增病例达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随着拜登政府多次敦促,美国疫苗接种提升至7月初以来最高水平,但仍有9000余万符合条件的人尚未接种。 当地时间5月25日,美国纽约切尔西市场大厅中的顾客。自5月下旬纽约州博物馆、电影院、餐厅、零售业等商业和文化场所的客容量限制全面解除后,纽约著名的切尔西市场客流逐渐恢复。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美国新增感染为6个月以来最高   半数病例来自这七州   当地时间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瓦伦斯基表示,4日,CDC报告了103445例新增新冠确诊病例,7天平均新增病例为89463例,比前7天的平均值增加了43%。   她还表示,7天平均每天入院人数约为7348人,比前7天增加了约41%;7天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也增至381人,较前7天增加了39%以上。   路透社称,美国的新增病例在4日达到了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此前就曾警告称,在未来几周内,由于德尔塔变种继续扩散,美国病例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每天20万人。   白宫当地时间5日表示,上周,美国新冠疫苗接种率最低的7个州所报告的新病例占全国新增病例总数的一半。   这七州分别为佛州、得州、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其中,佛州和得州的新增病例占全美所有新增病例的三分之一,新增住院病例所占比例甚至更高。 资料图:疫情下的美国。 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福奇:德尔塔比早期变种厉害千倍   美疫苗接种达7月初来最高水平   目前,在美国疫情中,占据主导的仍是德尔塔变种病毒。CDC最新数据显示,在7月最后两周,德尔塔变种所引发的新病例已占所有新增病例的93%。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甚至达到了98%以上。   而病毒的迅速扩散,也令美国曾停滞的疫苗接种工作加快。   白宫5日表示,最近几天,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取得进展,并且在过去24小时内记录了超过86.4万次接种,这是7月3日以来的最高单日接种数量。   白宫新冠协调员齐恩斯说:“我们已经看到全国各地发布的疫苗接种要求所带来的强劲势头,企业知道疫苗接种是确保员工和客户安全,以及保持运营的一种方式。”   齐恩斯还表示,在新增病例最多的七个州,民众接种疫苗的速度也有所提升,是“自4月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同时,拜登政府的新冠病例激增响应小组现在正在与16个州合作解决特定需求,部署了数百名联邦人员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帮助,包括支持检测、流动疫苗接种诊所和帮助解决医院容量等问题。   根据CDC的报告,超过70%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60.7%的美国成年人已经完全接种了疫苗。在所有符合条件的美国人,也就是12岁以上的人中,67.9%至少接种过一剂疫苗,58.3%完全接种过疫苗。   不过,在美国的一些州,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大约9300万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没有接种疫苗。   福奇5日表示,如果美国不能遏制新冠病毒的社区传播,将继续出现更多可逃避疫苗保护的变种。“这就是为什么我和我的同事们一遍又一遍的重申,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   他还指出:“有些人说,‘我不想接种疫苗,因为这是我的事,我自己负责,我不会对其他人产生任何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   另外,福奇还表示,现在德尔塔携带病毒的数量已经是早期阿尔法变种病毒的1000倍了。他指出,如果现在不能完全抑制住传播,再出现新的变种病毒,情况将会变得更棘手,再次呼吁民众尽快接种疫苗。 责编:海闻
以色列防长称已准备好对伊朗发起攻击,伊朗回击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据《以色列时报》5日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当天正式宣誓就职,而就在同日,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表示,以色列已准备好对伊朗发起攻击。   甘茨5日接受以色列新闻网站“Ynet”采访,在被问及以色列是否准备好在必要时对伊朗发起攻击时,甘茨回答道:“是的。”甘茨表示,以军也准备好应对可能包括伊朗在内的多线冲突。他补充说,以色列仍专注于动员国际社会对德黑兰施压,“我们不能将伊朗仅仅视为以色列的问题,而免除世界其他地区的责任。”   另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4日报道,甘茨当天在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大使举行的吹风会上说,由于伊朗完全违背了伊核协议的所有准则和指导方针,它最快将在10周内生产出武器级核材料。报道称,这是甘茨首次公开谈论以色列所认为的伊朗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时间。甘茨当天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在当天同一场会议上,以色列外长拉皮德提到了最近在该地区发生的两起油轮遇袭事件,并将其归咎于伊朗,称袭击是“国际犯罪”。拉皮德威胁说,如果国际社会不对此类事件作出反应,以色列可能会自己出手处理此事。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4日报道,伊朗也在用行动对以色列做出强硬回应。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当天视察了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军事单位以及伊朗南部沿海军事基地的备战状态。萨拉米证实,伊朗的导弹系统、无人机、海军和陆地部队已经“准备就绪”,可以随时采取行动,以打击任何针对伊朗安全的目标。   有中东媒体担心,以色列升高对伊朗的威胁调门,会不会预示着它在时机成熟时对伊朗动武?对此,约旦《明日报》称,以色列对莱希的新政忧心忡忡,甘茨等官员提高调门,有向伊朗喊话提出警告的意思;同时,以色列也在扩大国际上的外交努力,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让人们意识到伊朗核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情报机构确认伊朗只有10周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武器级的核材料,它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先发制人,但以色列也将遭到伊朗的猛烈报复。如此一来,中东将难有宁日。 责编:海闻
截至8月5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4例(广东13例,云南10例,上海8例,山东8例,四川2例,陕西2例,天津1例),本土病例80例(江苏61例,湖南9例,湖北6例,内蒙古1例,河南1例,海南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4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18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759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7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5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370例(其中重症病例3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49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3498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1517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0990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8例,其中境外输入37例,本土21例(湖北12例,河南8例,湖南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例(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2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57例(境外输入39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81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02例(出院11721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6例),台湾地区15753例(出院13001例,死亡791例)。 责编:张婧妍
北京:重大突发事件最迟5小时内向社会发布信息
8月6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遇有重大突发事件,主责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响应,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最迟应在5小时内发布。 据介绍,修订后的《市总体预案》共8个部分、149小节,对本市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的全流程作出了总体规定。其中83小节进行了修改,占总数的56%。8个部分包括: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应急保障、预案管理、附则与附件等,其中新增预案管理部分。 修订后的《市总体预案》明确,要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权威性和覆盖面,特别明确对特殊群体的覆盖,对老、幼、病、残、孕等群体,以及学校、医院、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偏远地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发布预警。在社会救助与抚恤中也新增了对特殊群体的重点关注,强化基本生活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市总体预案》强化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发布有关工作要求。对于能够判定为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等级的,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期的,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突出情况,相关机构或单位要立即报告市委总值班室和市应急办,详细信息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报送。遇有重大突发事件,主责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响应,第一时间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发布信息,最迟应在5小时内发布。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组建新闻发布中心,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突发事件信息。(记者 王天淇) 责编:扈嘉翼
在互动中提升赛场精彩
在互动中敞开友谊的怀抱,加深彼此了解;在互动中携手并进,展示奥林匹克风采 每次助跑前,中国男子三级跳远选手朱亚明都会在头顶有节奏地击掌。看台上观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和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会心地随着他的节奏一起拍掌互动。在越来越快的掌声中,朱亚明奋力起跳,一块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银牌,为中国田径实现了又一次突破。 像这样场上与场下的互动,在奥运会上随处可见。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大多数比赛空场进行,没有观众入场观赛,但依然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为运动员、也为通过各种方式远程观赛的人们带来更好的感受。 比赛场地旁,设置了一块电子大屏,名为“温情时刻”。获奖选手可以在这里与观赛的家人朋友即时分享喜悦。每场比赛前,还会播放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不同语言为运动员加油的场景。为运动员出色的发挥喝彩,为他们超越自我的意志加油,为他们永不放弃的拼劲感动,这样的情感连接起身处不同地域的人,展现着奥林匹克格言中“更团结”的新追求。 在互动中敞开友谊的怀抱,加深彼此了解;在互动中携手并进,展示奥林匹克风采。奥运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以赛场内外的精彩故事,将竞争与合作、开放和包容的理念呈现给世界,用体育的语言,传递出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期待。 跳水男子单人三米板决赛中,墨西哥选手帕切科完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的中国教练马进紧紧拥抱,满怀感激与不舍。马进是中国援助墨西哥体育教练团的跳水教练,从2003年起执教墨西哥队,带出数名一流选手,让墨西哥跳水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赛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中国体育代表团中,也不乏外籍教练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中国选手创造佳绩。正是在这样“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世界体坛深度互动,在合作中推动更高水平的竞争,以更高水平的竞争,为人们奉献上奥运赛场的无数精彩故事。 是对手,也是朋友;是竞争,更是交流。这是奥林匹克的魅力,也是体育为共创美好世界所贡献的力量。(薛原)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06日 第10版) 责编:张婧妍
政策利好密集释放 新型消费将加速崛起
从培育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到布局“互联网+”服务消费,从启动信息消费节,深入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到加强5G在消费领域的融合应用……《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当前从部委到地方正密集出台鼓励政策和措施,积极打造新型消费新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5G融合应用提速,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5G+信息消费领域将迎来广阔市场空间,业内预计到2025年5G有望带动8万亿元信息消费。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当前新型消费发展迅猛,在促消费扩内需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但当前新型消费发展仍存在不少堵点,新型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下一步需不断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消费覆盖面,激活更多商业应用潜能,为促内需提供新动能。 央地部署挖掘信息消费潜力 7月23日,北京启动智能消费节和信息消费节。活动期间,全市10余个重点商圈、300余家品牌企业、2000余家门店,开展百余项促消费活动,多家企业将联手发放10亿元智能和信息消费券。此前,2021中国信息消费节活动在合肥开幕,重点聚焦信息消费领域,进一步加快5G应用与信息消费融合发展,创新消费方式场景,逐步推进消费载体建设。2021上海信息消费节期间,超过13000家小微企业进行了数字系统改造和上云上平台,1100万市民消费各类数字在线服务,同比增长超37%;拉动消费金额超350亿元,同比增长超29%。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多部门政策部署正密集落地,加快培育信息消费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支持发展超高清视频终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可穿戴设备等面向消费升级的电子产品。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2021中国信息消费节启动仪式上也表示,下一步将从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联合各地举办各类活动等方面着力,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5G在消费领域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加强。7月12日,工信部等十部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在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让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实施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重点布局5G+信息消费,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5G将拉动8万亿元相关的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信息消费增速强劲,其潜力释放离不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以及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的落地等,都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夯实消费压舱石作用。 多方发力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 在信息消费等新增长点的带动下,新型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崛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近1/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20%。 作为未来消费市场升级扩容的重点,新型消费正在迎来更多政策支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以来多部门密集部署,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双重加力,加快推进新型消费潜力释放。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并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具体举措。 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培育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多业态聚合、多场景覆盖为特征的新型消费,打造消费新增长点。发展商品消费新模式,鼓励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智能化,加快促进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引导企业丰富线上服务供给,优化到店与到家双向服务模式体验。 相关领域也在出台具体支持举措。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并将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作为举措之一,要求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文娱、智慧旅游等更多消费业态发展也在加速推进。例如,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提出,培育绿色健康消费新模式。充实丰富在线医疗、在线文体等线上消费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推进终端非接触式智能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 利好释放激活消费增长新空间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型消费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消费业态,在全方位、全链条政策支持下,正在成为引领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认为,随着具体举措的落地,网上零售、医疗、体育健身等领域有望开启新的增长空间。 测算也显示,多个相关市场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毕马威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行业影响展望——零售篇》报告预计,2021年直播电商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规模将接近2万亿元,渗透率达到14.3%。另外,农村电商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消费业态,也在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 与此同时,业态模式还在不断创新,反向定制、即时配送等新模式也在快速成长。付一夫认为,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共振”效果正在加强,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业态蓬勃发展,将促进生产、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运行提质增效降本,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消费场景。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指出,在万物互联的新阶段,随着支持政策出台,会吸引大量资本投资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从而提高5G覆盖率,降低通讯资费,实现新基建与新型消费相互促进,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中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朱克力认为,中国经济的双循环螺旋升级,有赖新型消费进一步拓展提升和深度赋能。在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和制度创新引领下,以及中央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重合力协同下,新型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朱克力同时指出,当前新型消费迫切需要锻长板、补短板、破障碍、通堵点,应通过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活更多市场投资机会和商业应用潜能,持续为促消费扩内需和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提供新动能。(记者 王文博 郭倩) 责编:叶壮
台风动向它先知 国内电力行业首个云超算平台上线
科技日报广州8月5日电 5日,今年第9号台风“卢碧”在广东正式登陆。这一次迎战台风,广东电力系统更加从容。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国内电力行业首个云超算平台——南网调度云超算平台近日已上线。同时,基于南网调度云超算平台的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台风模式也已投入使用,可提前7天预测台风动向。在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中,该模式平稳运行,有效支撑了电网在台风天的应急指挥工作。 该平台由南方电网公司与阿里云共同合作建设,采用自主研发的飞天云操作系统和神龙超级计算集群,每秒钟可进行825万亿次浮点运算,每节点计算能力较普通云服务器提升了5倍,算力还可随时加强或收缩,灵活适应电网的实际业务变化。 赶在今年台风季来临前,基于南网调度云超算平台搭建的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台风功能正式投入应用。该系统由南方电网自主搭建,可提前7天预测台风动向,6小时短临天气预报最快每30分钟就可输出一次计算结果。未来只要通过扩容,台风预报的计算时间还能持续下降。 对于计算密集型业务,过去需要大量服务器支撑,现在只需少量超算服务器。举个例子,未来7天台风9公里预测业务,平台建成前,用16台服务器运行需要8个小时;平台建成后,用16台超算服务器只需要1.7个小时,如果进一步增加资源,最快可在30分钟左右完成运算。 “平台的上线是南方电网在电力调度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调度云开始迈入高性能并行计算领域。”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自动化技术专家梁寿愚表示。 未来,南网调度云超算平台还将应用于电力现货市场和新能源功率预测等更多大型计算场景。(记者叶青) 责编:叶壮
纠正运动式“减碳”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增信心
一边是各地“减碳”风潮正起,一边是大宗商品频频涨价,如何统筹好碳达峰、保供稳价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是当务之急。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 业内人士指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正加力推进,有关方面将加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统筹,通过有序“达峰”、科学“减碳”,理顺供需关系,在经济发展和减碳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 先立后破 纠正运动式“减碳”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减碳浪潮正席卷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末,已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省级层面,上海、福建、海南、青海等地提出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地区出现空喊口号、蹭热度,或“一刀切”、过度超前行动等运动式“减碳”苗头。 “以短期运动式‘减碳’应对长期的‘双碳’目标,可能对一些传统企业带来过大的冲击,既不利于就业民生,也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稳定。”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个别地方出现的缺乏统筹安排的运动式“减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煤炭等商品将显著减产、严厉限产的市场预期,助推商品价格上涨,使中小企业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近日指出,在贯彻“双碳”战略部署时,一定要辩证、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时间表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有所区别,决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要科学严谨地测算到2030年的能耗量和排放量,以决策“达峰”的峰值和确定“达峰”时间表。要在确保国内电网稳定、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减碳。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5月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也强调,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节奏。 “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导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增加企业负担。”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统筹有序地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全国一盘棋背景下,合理有序压降产能,通过增加供给稳定价格预期,对于经济整体平稳运行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银行研报认为,有关部门将加强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统筹,注重“先立后破”,加快推进新能源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碳排放权交易等多方面工作,夯实“减碳”工作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减碳”工作。 理顺供需 助力商品保供稳价 分析人士认为,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推进减碳工作。从长远看,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眼下而言,对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如电煤供应持续偏紧,进入迎峰度夏之后,能源需求上升刺激电煤价格再现上涨。在此背景下,煤炭保供稳价持续发力。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7月鄂尔多斯市38处停产露天煤矿复产,涉及产能6670万吨/年。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等5省区对15座联合试运转到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煤矿办理延期手续,同意联合试运转时间再延长1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增供。 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煤炭先进产能释放,在节能与保供之间、在“减碳”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纠正运动式减碳,将有助于保供稳价工作的推进。”明明指出,减碳纠偏下供给紧缩担忧得以缓解,预计因供给预期不确定性带来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会趋于缓和。 银河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潘玮说,纠正运动式“减碳”将进一步理顺煤炭供需关系,在“减碳”的同时兼顾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的目标。 政策见效 PPI上行动能减弱 尽管受内外多因素影响,市场认为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密切相关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暂时难以出现明显回落,但随着保供稳价“组合拳”逐渐显现效果,PPI同比涨幅继续大幅上行的风险已得到控制。 第二季度以来,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持续显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郭丽岩说,从6月PPI环比数据变化情况看,41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的出厂价格下跌,是去年11月以来环比数据下跌范围最大的月份。特别是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她认为,下半年,PPI同比涨幅仍将在高位徘徊,但上涨动能有所减弱。 在对7月物价数据的预测方面,Wind数据显示,7月PPI或同比上涨8.9%,略高于今年6月8.8%的涨幅,但低于5月9%的涨幅。(刘丽靓) 责编:张靖雯
减税降费关键看企业获得感
面对疫情冲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中,减税降费和企业关系最密切,也最受企业关注。减税降费实施情况如何,影响着企业生存发展乃至经济运行。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提升减税降费效能尤为重要。从政策规模看,“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万亿元,今年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将超过7000亿元。同时,减税降费不仅仅要体现在规模上,更要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实现有效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一方面,要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让企业有更强获得感。今年减税降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出台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强化小微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叠加继续实施的制度性减税政策,在形成较为全面政策体系的同时,也增加了落实落细各项政策的难度。为此,政策执行上要注重全面性、针对性,精简办理流程、精细税费服务,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财会力量较为薄弱,对政策的掌握往往不够及时、全面、准确,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辅导,帮助其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税务部门精准推送44批次税费优惠政策,惠及纳税人缴费人4.56亿户次。类似的政策推送应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覆盖面,越来越精细、精准。同时,广大市场主体也要主动掌握政策,善于运用政策。 另一方面,要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特别是要杜绝收“过头税费”。当前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需要警惕违规组织收入行为的发生。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征集问题线索中,把减税降费助企发展作为重点内容;财政部近日也透露,专门组织对各地“过头税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真正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对“过头税费”应该坚决“零容忍”。 政策好不好,重在看实效。在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中,需要着力优化减税降费落实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更好地轻装上阵,促进经济平稳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曾金华) 责编:张靖雯
上半年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6.7% 更多利好可期
商务部8月3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3774.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7%;其中服务出口11284.9亿元,增长23.6%;进口12489.5亿元,下降5%。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8.6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0%至1204.6亿元,同比减少281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6月当月服务进出口总额4392亿元,同比增长22.5%,环比增长17.6%,实现显著增长。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复苏。接下来伴随着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政策利好,以及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平台载体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服务贸易有望形成既有协同,又突出特色的发展格局,走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指出,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下降9%,两年平均下降4.6%,其中出口增长20.9%,两年平均增长10%;进口下降25.6%,两年平均下降13.8%。 从结构上来看,服务进出口还呈现持续优化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1-6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1060.7亿元,增长13.5%,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6.5%,提升2.8个百分点。 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6038.3亿元,增长17.7%,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3.5%;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37.9%、27.1%、21%。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5022.4亿元,增长8.8%,占服务进口总额的40.2%;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分别增长25.6%和14.2%。 郑伟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在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一方面,表明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服务贸易创新、升级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贸易已呈现高质量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显示我国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已经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部分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已经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未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为代表的高端服务出口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郑伟说。 郑伟分析,从行业来看,传统服务贸易方面,运输、建筑服务有望持续恢复增长动能。疫情不确定性仍在,旅行服务业将面临压力。新兴服务贸易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将进一步增加,占比将继续提升。 郑伟还指出,我国近日已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是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后,我国又一重大制度性开放举措,有望带动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三种模式的服务贸易加速发展,为全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探索更多经验。(王文博) 责编:张靖雯
有关部门频频“亮剑” 无孔不入的大数据杀熟该刹车了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有关部门再次对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亮剑”。7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几天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杀熟”再次成为条例和征求意见稿共同“重拳出击”的对象。深圳将重罚大数据“杀熟”条例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它对市民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说不,并给予重罚。其中,对于大数据“杀熟”问题,条例明确提出:违法所得不超过1万元的,5万元起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深圳的数据新规之所以能够对大数据“杀熟”下狠手,并非仅是维护用户权益和市场竞争秩序,更在于对一些基础性服务平台滥用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的治理,也在于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对滥用数据权利、数据垄断进行严惩。近年来,手机App存在的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App肆意读取用户通讯录、定位等信息的越界行为亟待解决。对此,条例确立了以“告知-同意”为前提的个人数据处理规则,即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数据处理者应当提供撤回同意的途径,不得对撤回同意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条例还提到,“数据处理者不得以自然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数据为由,拒绝向其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但是,该个人数据为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条例首创性地规定,数据处理者基于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目的,对自然人进行用户画像的,应当明示用户画像的主要规则和用途;自然人有权拒绝数据处理者对其进行上述用户画像和基于用户画像进行的个性化推荐,数据处理者应当为其提供拒绝的途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员崔丽丽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条例的出台首先针对数据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在个人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服务使用权方面都有了相应可参考的法律条文。应该说,在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大背景下,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安全可控、公开公正的条件下开展数据的使用与利用、交换与交易提供了可参考的法律条文,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的意义。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表示,条例落实了国家整体安全观,落实了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举措,具有重大意义。条例更好地保护了个人和组织作为数据主体的决定权,统一、集约管理公共数据,激发公共数据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明确规定了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和利用数据的法律责任,建立个人数据保护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和数据领域公益诉讼制度,加强了条例的可执行性,将数据规范利用落到实处。市场监管总局对价格违法行为出“重拳”就在条例出台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再次对价格违法行为打出一记“重拳”。征求意见稿调整了六类价格违法行为罚款额度,新增处罚上限规定,新增对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的违法行为罚款规定,明确突发事件的哄抬价格等行为将从重处罚。征求意见稿规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 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违法行为发生期间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 根据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即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如出现该情形,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征求意见稿的惩罚力度比过去要大,主要体现为以按比例罚款替代过去的绝对罚款,对于平台型企业价格违法行为将形成有效震慑和打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梦丹表示,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是对2010年12月4日生效施行的处罚规定进行的修改,还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丁梦丹表示,该规定对于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也明确了处罚措施。经营者不执行价格干预、紧急措施的,亦将接受相关处罚,这其中包括了平台经营者。这也要求了平台经营者需对其平台内经营者不合规的价格予以适度干预、采取紧急措施。丁梦丹认为,本处罚规定对互联网新业态下有关价格违法的行为进行细化,明确了处罚金额,加大执法力度,因此出台实行后有望对大数据“杀熟”现象进行有效规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褚霞认为,征求意见稿以独立法条的形式、以专条的方式明确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而且该规定显然对于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行为规制严于其他经营者,因此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将迎来更为严格的行为监管。大数据“杀熟”或将无所遁形大数据“杀熟”是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从而收取不同价格等行为的概括性说法。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约束大数据“杀熟”行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近年来,对于反垄断的关注不断增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开出反垄断罚单,此外,反垄断还成为全国两会中的焦点,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种态势下,“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更是无所遁形。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从惩罚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两个角度,进一步细化了判断“二选一”等行为是否构成限定交易的标准,并明确了构成差别待遇可以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从表面来看,大数据“杀熟”是电商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推送特定的商品和服务,或为了获客推行损害其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优惠营销策略。从深层次来看,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反映了部分电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没有得到尊重和平等保障。崔丽丽认为,新出台的条例和征求意见稿,一个是从数据分析获得的用户画像角度,提出用户的知情权、服务选择权,潜在地提示用户拒绝或可以根据知情的规则来选择规避算法规则的做法;另一个明确不得基于用户画像,采用常规的成本和收益核算原则以外的方法牟取非法价格利益。这说明从数据使用的角度而言,用户有权利拒绝平台通过自身数据来推测其个人偏好,为企业牟取超额利益;从市场公平的角度而言,平台不得利用其在数据方面的便利,采用价格歧视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总体而言,释放了从源头纠偏数据归属和使用方面用户的知情权利和选择权利,在商业应用方面坚决打击因用户画像而产生的不公平价格歧视行为。
风眼|迷茫、逃离、守望 被教培变局裹挟的老师们
凤凰网《风眼》出品 作者 |薛星星 编辑 |赵泽 核心提示: 1.高途一位被裁员工说,他花了两个小时排队办理离职。对于被裁一事,大家情绪都还挺稳定,毕竟公司给了N+1的补偿。 2.新东方一位老师说,公司目前还没有什么动作,还是正常的上课。还没想好不做教培老师后能做什么。 3.教培人和教育机构都在寻找新出路。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已经开始探索更多的素质教育业务。 “离职的人太多了,有的部门暂时还轮不上,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去。” “我还没想好不做教培老师后能做什么。”“大家都很迷茫。” 最近,教育培训行业中很多从业者的职业路径正在经历着改变。 多位高途的辅导老师称,公司已经开始大面积裁员,全国14个分中心最终只会保留3个。一位刚加入高途不久的员工,以为可以躲过裁员大潮,但依然未能如愿。 一些没有被裁减的人仍在等待和观望。一位新东方的在线教育辅导老师说,她先上好手头的课再说,她没想好如果被裁后该怎么办。也有一些人赶在裁员大潮前逃离了这个行业,一位高途郑州校区的辅导老师在离职后说,她觉得自己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过去几年,教培行业吸引了众多求职者,从业人数屡创新高。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发布的《2020年在线学习服务师(辅导老师)新职业群体调研报告》显示,仅K12头部十余家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的数量就已经接近10万,超过75%的辅导老师是刚刚毕业不久的95后,他们共同撑起了K12在线教育的疯狂。 仅一年后,这个行业就要面临“撤退”。7月底发布的“双减”文件提出对校外教培行业的严厉监管,分析机构们纷纷给出预测,K12在线教育已无前景可言。裁员是必然的结果之一,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行动。 高途北京被裁员工:排了两小时队,才办好离职手续 我在高途北京负责教研方面的工作,之前一直在其他教育机构做培训老师。 其实双减政策出来之前,公司就已经有几波小范围的减员,今年5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后,又密集地把整个小早启蒙的项目裁掉了。 今年1月份,辽宁沈阳的高途课堂灯箱广告 而这一次公司裁员的规模太大了,高途全国14个分中心,除了郑州、武汉和成都三个分中心外,其余的全部都要关停。 7月24号,“双减”的文件正式下发,从接下来的那一周开始,每天都在裁员。高途在北京有好几个办公地点,以往我们办理离职都要去文思海辉的那栋楼办,现在HR都直接入驻到各个办公点,直接在你所在的楼层办理离职。离职的人太多了,有的部门暂时还轮不上,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去,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去。 Lerry(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没有开一个类似的全员会来通报裁员的事情,都是各个部门的领导直接找员工谈。那两天公司里到处都是领导找员工聊离职的,有的在会议室,有的在茶水间,还有的可能就是在一个小角落就聊完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儿。我的领导找我聊的时候,也就是说了一些安抚的话,大家聊一聊以后还能做什么。我们部门除了留下了几个做收尾工作的员工,其余的人都离开了。 对于被裁员这件事儿,感觉大家情绪都还挺稳定的,也没有很颓废或者很生气,毕竟公司也给了N+1的补偿。 跟领导聊完后,我就和部门的几位同事一块去办离职。HR找了一间大会议室来办公,办理离职人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太多了,眼看着当天可能办不完,公司又紧急派了一个HR来办离职。即便这样,我还是足足排了两个小时队才办完离职手续。 离职后的第二天,Lerry发了一封很长的全员信,他说得挺动情的,开头连用了三个非常,“非常非常抱歉”“非常非常难过”“非常非常伤心”。看完之后,我对于裁员是表示理解的。换位思考一下,我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我还没有想好接下来去做什么,现在还在积极地找工作,可能会去学校里看一下吧。 新东方老师:还没想好不做教培老师后能做什么 我是今年年中才来新东方旗下的东方优播做在线英语培训老师的,没想到刚入职就碰上了“双减”政策。 之前,我在一家线下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其实就是销售,主要负责学生的续费。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和家长聊天,家长送孩子来上课的时候跟家长聊天,天南海北的什么都聊,包括孩子的人生规划呀、学习情况呀,有的时候家长也讲一讲对我的人生建议。 聊天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续费。续费的压力太大了,素质教育的续费本来就很贵,经常就会想怎么跟家长聊,才能让他们续费,他不续费了怎么办,这个学员是不是就流失了? 我们工作日每天12点半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半。周六日会更忙一些,基本上都是早9晚9。期末忙着追单的时候,可能12点多都在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们也会不耐烦,会说平时也没见你这么上心,一到要钱的时候就能追我到12点。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不断地在向别人伸手要钱的角色,没有获得什么职业的成就感。后来,今年年中,就跳槽到新东方做在线英语老师。 我主要教的是小学的学生,每天6节课,一节45分钟,基本上就是早上8点半坐在电脑前,一直上到晚上,中午会有一段时间休息。 做老师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不管你教的学生成绩是好还是坏,你看到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他们都很简单,会因为一件小事儿而开心一整天,我也会被他们的情绪感染,每天一起上课就很开心。 新东方的在线教育老师也是销售和授课一体的,老师依然要背着续费的KPI,只不过我现在带的课程还只是试听课,还没有到销售授课的环节。 前两天“双减”政策刚出来时,我也很担忧会不会就失业了,公司会不会裁员?但是至少目前公司还没有什么动作,我们都还是正常的上课。但家长们有些恐慌,一些家长在续费时会担忧之后还能不能正常上课。 7月28日,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新东方门店 我这几天也看了不少文章,不少人都是很悲观,但是我觉得只要有考试,学生就要去学习,教培的需求一定会存在的。以后没有了大规模的培训,可能会有一对一的家教,那请不起家教的孩子怎么办? 我还没想好不做教培老师后能做什么。我们公司有不少是线下做了很多年、之后又转做线上的老师,大家都很迷茫。 高途郑州校区老师:提前逃离,回归正常生活 2019年底,我入职高途郑州校区,担任高中年级的“答疑老师”。高途是双师制,主讲老师主要负责讲课,我们这些答疑老师就负责和家长及学生的日常对接,因为主讲老师没办法照顾到具体的学生,但更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引导家长报名正价课。 在线教育的主要引流方式是“低转正”,通过十几块钱或者几块钱的低价课吸引家长报名,之后再引导他们去报几千块钱的正价课。报课率就是我们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报课率和工资挂钩,你的报课率高,相应获得的绩效提成也会更高。 我算是赶上了在线教育的末班车,2020年的那个暑假可以说是我经历过最紧张、最疯狂的一个夏天。那个状态怎么形容呢?公司里每个人每天都非常有干劲,家长和学生们报课的意愿也很强烈,每天都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 我们每天中午12点上班,一直要忙到晚上12点以后才下班。隔壁的猿辅导或者作业帮可能晚上八九点就下班了,但我们从来都没有这么早。 工作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打电话。高途会给每一位新入职的老师发一部工作手机,以及一个头戴式降噪耳机,就是客服经常戴的那种。 打电话主要是联系家长。每一个班开课之前,你都需要在3天时间内把手头的家长至少过上两遍,像是去年暑假,我们每个人就得负责100多个家长,意味着你3天内至少要打出去200多通电话。这段时间我们一般称之为“非续班期”,是和家长们建立初步信任的阶段,你得让他们加上你的微信,督促他们的孩子去上课,询问试听的感受等等。 打电话有一些话术和技巧,比如晚上七八点打电话的效果一定比下午三四点好,周六日一定比工作日好。 等到了续班期,也就是正价课快上完的时候,就需要给家长们打电话介绍正价课。这个阶段也是最难的时候,你要和家长们进行沟通,让他们真金白银地去为课程付费,一个电话打十几分钟是常事儿。你进到我们的工区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大型的菜市场,吵吵闹闹的,大家都在打电话。 那段时间办公室的氛围就会很紧张,一旦出单了,比如“六连报”“五连报”(指一名家长同时下单6个或5个学科的课程),领导就会带头喊一声“xxx拿了六连报”,然后整个部门就会一起为他鼓掌,拍一个“九连拍”,大家一起欢呼。九连拍就是连着鼓九下掌,一二三、一二三这样。 你见过早上理发店或者餐饮店的员工在门店前喊口号吗?和他们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是每天上班前喊,我们是有业绩了喊。现在想想,真的很像是传销,领导们会站在桌子上给大家开会,下面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每个人都很亢奋,一起喊口号。 等到今年过完年,我有了离职的打算。其实年初寒假的时候,我们的业绩已经明显没有去年暑假那么好了,家长们也有一些抵触的情绪。后来禁止在线教育做广告后,业务量进一步下滑,生源的质量也不如以往了。 再加上数据的压力又很大。每天,高途会给所有老师做一个整体的报课率排名,全国14个分中心的同一年级的老师们一起比拼,谁第一谁第二一目了然,你做得好不好都能很明显地看到。别人都拿了好几个“六连报”了,你却一个都没有的时候,压力就会特别大。 有时候遇到一些家长不耐烦,就会在电话里骂你。我好几次情绪崩溃了,就跑到洗手间里哭一场,哭完后再继续回来工作。 最早我加入高途时,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态去工作的,但到了后来,你所有的工作好像就是为了这个报课的数据,你就是一个销售,每天想的都是报课率,而不是怎么服务好家长和学生。 今年6月,我主动提了离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好像自己终于回归了正常的生活,终于不用每天为数据评比发愁,不用害怕自己没有学生续报,不用晚上12点下班后哭着走回家。 写在后面的话: 上述三位辅导老师的遭遇只是动荡期教培人的一个缩影。当监管的靴子落地,教育培训行业应声巨震,裁员成为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数以十万计的从业者也被卷入洪流。 除了高途、新东方,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公司传出大规模减员的消息。日前有掌门一对一的员工直接将排队离职的照片发在了微博上。公司创始人张翼随后在朋友圈中表示,裁员是因为要转型需要更多的素质教育人才,而不是资金问题。 有报道称,好未来的创始人张邦鑫在公司全员会上直白地说,裁员肯定是要裁员的。除此之外,作业帮、新东方等也传出裁员消息,头部大厂如字节跳动等旗下教育业务线也即将进行调整。 一番迷茫彷徨之后,教育机构和教培人开始寻找新出路。 7月28日,去年融资额超过35亿美元的猿辅导对外发布了最新的素质教育品牌。这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开始探索更多的素质教育业务。 接下来,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教育机构转型。
互联网迎26年来最大变局,产业供应链为何最被看好?
8月3日,在中概股频遭波动之际,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提出要坚定创造长期价值,这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有风向标意义。 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的话说,阿里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依靠多个引擎驱动长期增长的公司,且“产业互联网”被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 监管层近期对于消费互联网的集中纠偏,出手果决。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也指出消费互联网存在的问题:一是拼命烧钱扩大规模;二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三是过度采集用户信息;四是互联网杀熟。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诞生了一批进入全球前列的大公司,给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也必须看清互联网进入中国26年以来的最大战略机遇期:中国互联网要回到承担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雄心壮志,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 现在最被看好的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是产业供应链。 信息高速公路26年: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1995年,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人物张树新参观硅谷后,回国用700万创建瀛海威,成为最早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商之一。 瀛海威在中关村南大街竖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的广告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里程碑事件。 1997年,瀛海威提供了论坛、邮局、咖啡屋、游戏城、新闻夜总汇、电子购物、虚拟货币“信用点”等互联网服务——基本奠定了未来中国互联网的领域格局。 一年后,中国互联网大门真正开启:搜狐、网易、腾讯、新浪网先后上线;1999年早春,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 作为先行者,瀛海威的主干网和互联网服务,分别遇到中国电信推出的骨干网络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免费服务竞争,很快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垫脚石。 瀛海威之后,所有疾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创业者,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一边免费向用户提供服务,一边活下来? 答案是“注意力经济”,或称为“用户-流量-变现”模式,本质是在消费者与商家间撮合交易,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广告、游戏、电商、文娱、文旅、出行、外卖等方式获得收入。 图/视觉中国 过去20多年,几乎全球主要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沿着消费互联网这棵“科技树”生长。在此带动下,中国网民从1997年的25万人攀升至2020年的9.89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4%,这支“科技树”居功至伟。 但历经26年,消费互联网竞争日趋红海化,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下一个十年,将是产业互联网的追逐战。互联网到产业去,与实体企业会师,这是互联网的另一支“科技树”。 对于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来说,阿里云和菜鸟就是另一支“科技树”。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是产业互联网最典型的应用形态之一。而菜鸟物流是直接服务制造业和农业,更是进入了产业服务的内核。 与消费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不同,在黄奇帆看来,产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降低成本上,产生降本效应,提高效率,资源优化配置,产生1+1大于2的效益。 产业供应链:互联网技术提效生产与流通 在产业互联网的诸多形态中,最被看好的是产业供应链。 互联网技术,不只服务于商品的买卖流通,而是延伸到制造业源头去,到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去,提升生产与流通的效率,帮助优化库存和供应链成本,这可以被称为产业供应链。 沃尔玛有个绰号:一家披着零售外衣的供应链公司。它运用技术把供应链成本降低到极致,从而向用户提供最低价的商品。 沃尔玛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它拥有全球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甚至超过了电信巨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通过全球信息网络,沃尔玛全球4000多家店面,可以在1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并通知货车司机最新的路况,调整送货线路。 沃尔玛产品从工厂到商店货架“无缝衔接”,通过对终端销量的实时掌控倒推生产计划,从而降低供应商的商品库存,做到了各方共赢。 终端消费者享受了更低的商品价格,但供应商的利润并没有减少,沃尔玛在整个链条中只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但社会总成本却因物流费用、商品库存、周转资金成本的减少而降低了。 当然,沃尔玛是一个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场景。如果把沃尔玛看作一个大社会,就接近我们说的产业供应链了。 未来的产业和商业当中,会出现专业的产业供应链公司。生产型企业专注于生产、研发与市场推广。产业供应链公司会一边采用数字化技术,一边扎根到产业当中,将货、人、仓、车、店连接起来。他们一头服务生产企业,一头服务终端消费者,中间连接着物流服务企业。 在产业互联网趋势下,未来的供应链有三个典型特征: 其一,从消费供应链向产业供应链延伸。以前只服务成品的销售运输,未来要服务半成品,原材料等生产环节;要从商家进入到厂家。 其二,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公司能够将货、人、车、仓、店精准匹配,进行分布式仓储和集约运输,物流成本将因“无缝物流”而进一步降低。更充分的数据化可以用订单反推生产,提升生产流程和生产效率。 其三,产业化。产业供应链离不开对产业的理解,不是像消费互联网那样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必须扎根到产业中去。头上有代码,脚下也要沾泥土。 菜鸟:把产业供应链做进工厂、田间地头 在阿里巴巴财报中,我们看到产业供应链跑道已经形成。菜鸟这样的选手已经跑在跑道上。 菜鸟剔除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关联交易后,2022财年一季度的外部收入116.01亿元,同比增长50%。这个稳健的增长,就包括了产业供应链布局,目前已经挺进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和农产品原产地。 中国的产能往往以产业带的形态存在,要更直接的服务到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到产业上游,把供应链做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 菜鸟的产业供应链由“硬”和“软”两手构成。硬件层面,在产业带开产地仓,在农产品原产地开农货上行中心。软件层面,菜鸟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广东佛山是家具产业带。中国60%的家具产自广东,广东80%的家具出自佛山。北京白领林上康从普华永道辞职,卖掉三套房,在佛山创立“优梵艺术”家具品牌。 成立四年后,优梵艺术订单量井喷,当年增长400%。供应链却不堪其重:产能是一大挑战,即使短时间内生产出了桌子、椅子、沙发、床、柜子……哪里去找那么大的地方存储,又哪里去找那么多物流专线配送? 林上康差不多每半年就要重新找一次仓库,让他疲于应对,生产、销售和仓配的脱节,还导致无法如期交货,常常是工厂不知道每天的货要送哪里,仓库不知道每天的出库任务。 菜鸟接手后,把重点放在了供应链协同上。第一步是可视化,设法让工厂、物流各方实时互相看见,踩到一个鼓点上。家具每装卸一次,破损率就成倍上升,菜鸟增加了从工厂到销售地的直达线路,减少中转和货值损失。 短短半年,优梵艺术的仓库从原本的9个缩减到3个,仓库团队从80多人压缩到20多人,物流成本也大幅降低,其中仓储成本只有此前的三分之一。 地处云南哀牢山的新平县,全县17个民族,29万人有25万分布在乡镇。这里柑橘种植面积超过了12万亩,是云南柑橘第一县。 但供应链不足,阻碍着当地居民致富路。一位收购商说,新平有的水果产区离县城130公里,都是山路,单程要8个小时,他被物流吓跑了。 这样情况下,解决方案只能是到农产品源头设仓,集中处理农产品。2021年5月,经过一年的试运营后,菜鸟在新平开设上行物流中心,成为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的桥头堡。 图注:2021年5月,从昆明来的留学生参观菜鸟新平农产品上行物流中心,该中心具备350吨农产品的日产能力 早上在果园里采摘的新鲜柑橘,直接送进产地仓的分选线。光电筛选机以每分钟655个果子的筛选速度快速启动,不仅能筛选大小,还能根据不同的糖分、酸度、水分对果子进行分级。通过分级,避免不同品级的果子混在一起销售,让果农提高了销售收入。 同时,菜鸟为当地引入了天猫、淘宝特价版等阿里巴巴电商渠道,形成了“产运销”一体的供应链体系,真正把技术落在农业,把产值留在农村,把增收留给农民。 结语 相比消费供应链,产业供应链是新的蓝海,也是新的责任。 消费供应链是追求规模效益,从流量当中变现挣钱。产业供应链是从服务大局出发,为制造业和实体产业降本增效出发,从帮助实体经济扩大的利润当中合理获利。 要想自己好,首先要帮助别人好。这是产业供应链的精髓,也是很多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要补上的一课。 有理由相信,产业供应链跑道足够广阔。这背后有占全球一半产能的中国制造业,以及15万亿的社会物流市场。
没有视频 不能点赞 这个产品却想用抖音的方式让你上瘾
对你来说,新闻是快消品吗? 如果把它比作食物,你更喜欢重口味还是少油减盐?是狼吞虎咽还是细细咀嚼?你会出门探索美食,还是等外卖 APP 为你推荐猜你口味? 图片来自:unsplash 路透社新闻研究所《2021 数字新闻报告》显示,目前,73% 的受访者正在使用手机获取新闻。 有人把新闻刷成抖音,也有人愿意停下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你如何消费新闻,其实就是在如何看待世界。 01 算法负责投喂,你只管刷? 一个人对新闻的消费能有多快餐?你得看看 Inshorts。 将每条新闻浓缩在 60 个字以内,让算法为你量身挑选今天读什么,诞生于 2013 年的新闻资讯平台 Inshorts,现在已经成为印度本土最受欢迎的新闻类应用之一。 图片来自:Inshorts 信息爆炸的时代,注意力被争夺,Inshorts 认为,年轻一代非常忙碌,60 字短新闻足以让他们快速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创始团队甚至说,「我们不希望用户在新闻上花的时间多于 15 分钟。」 在这里,所有短新闻由一个名叫 Rapid 60 的算法进行缩写。AI 会观察记录你的使用行为、你在每条新闻上花费的时间、你设置的兴趣偏好……以此形成属于你的 0-1000 分评分系统。最终,得分更高、更符合你口味的新闻会出现在信息流(也有例外:比如,编辑给某条新闻打了 1000 分)。 打开 APP,眼前每条新闻,似乎都跟抖音视频有着同样的命运:算法负责投喂,你只管快速消费并把它刷走,「已阅,走你,下一条!」 用 Inshorts 看新闻的体验:刷刷刷! 这丝般顺滑的体验,熟悉的手感,优美的弧线,确实很难让人不想起前一天晚上,在被窝里刷两小时奥运话题和袋鼠摇手的快感。 此刻,我只想晃着 Inshorts 创始人的肩膀问:新闻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为什么要「刷」它? 02 等等,「刷」是原罪吗? 爱范儿曾在《为什么刷抖音会上瘾?》一文指出,抖音大大小小的交互细节,能让你大脑中的多巴胺激增,出现「行为上瘾」。 有趣的视频内容带来感官刺激,全屏沉浸的体验放大愉悦,算法的投喂让人保持期待。抖音就像是一台明目张胆的老虎机,你永远猜不到下一条会是什么内容,下一次手指上滑会不会有惊喜。 Inshorts 利用的,也是同款「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创始团队曾经在采访中透露,这种轻松直白刷新闻的方式,比满屏新闻标题跳转更能吸引用户阅读,甚至单篇新闻停留时间长达 4-5 倍。 能让更多印度朋友变成喜欢读新闻,刷到上瘾似乎也是一种胜利。但细思极恐的是,这一切都建立在 60 字短新闻的前提下:信息有限且简短,读完还来不及思考,新闻就已经被灵活的大拇指刷走了。 如此循环往复,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察只会永远停留在表面。 图片来自 giphy 不管是抖音还是 Inshorts,「刷」带来的除了快感,还有一种掌控的错觉。 你以为你是严格的守门人,正在批改算法提交的「作业」,为感兴趣的内容打勾点赞,对不喜欢的内容残酷刷走?事实上,你很可能只是在算法定制的「信息茧房」里徒劳打滚而已。 03 一些其他意见,要不也听听吧 同样是短新闻资讯平台,Brief 选择了另一条路子。 这款去年推出的 APP,一面世就宣告天下,说自己有雄心壮志,想要解决新闻过载、媒体偏见和信息茧房的问题。 图片来自:Brief Brief 认为人类编辑的判断不可替代,坚持每条短新闻都由人工挑选撰写,称他们的算法不会对读者投其所好,只会为所有人提供相同且重要的报道信息。 另外,Brief 还为每一条新闻附上报道来源、相关背景、多方观点和完整时间线。这些操作听起来比传统媒体还传统,比博士写论文还严谨,甚至称得上「文艺复兴」。 以「美国 CDC 修改室内口罩令」这一则新闻为例,你可以通过时间线了解前因后果,看美国这 1 年多的疫情相关措施。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0 年 3 月,特朗普考虑对纽约州实行隔离措施,并围观政客和学者对此的唇枪舌战。 新闻页(左)、时间线(中)、多方观点(右) 体验下来,我发现用 Brief 读新闻,就像是拿到了一本极其贴心的教辅材料,它把陌生的课题解析写得清清楚楚,等着你去探索;也像是站在了思维导图的正中央,它指引了一些方向,但不打算太限制你延伸的广度和深度。更像是站在了古希腊的广场上,耳边是关于新闻事件的各种声音,它们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人类编辑的选择,就一定优于算法吗?Brief 团队里只有 4 个人,每天大概只更新 10 条新闻,看了两三天后让人不禁思考:某程度上,我是不是被邀请进入了这 4 位朋友为我创造的信息茧房? 可惜,没时间再细品了。最近 Brief 团队被 Twitter 所收购,这个「古典又精英」的新闻 APP 目前已经停更了。 04 你在高效利用科技,还是机器正在驯服你? 算法还是人类?单一信源还是多元声音?疯狂上滑还是停顿思考? 不管你在如何消费新闻,都逃不过一个大趋势:跟详实的长报道相比,我们越来越喜欢阅读短内容了。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最佳搭档」,正让我们看世界的方式变得碎片化、娱乐化。 图片来自 NYTimes 回到 PC 年代,2006 年,技术工程师 Aza Raskin 刚设计出「无限向下滚动」,来取代网页的「左右点击翻页」。当时他认为这样的交互更人性化,不会打断阅读思路。12 年后,他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内疚,称没想到这一创新会在日后被应用得如此上瘾,让人们看手机的时间远超必要。 如果你不给大脑时间来控制冲动,你就会继续刷下去。 今天,任何人拿到一部手机,不需要过多学习就可以快速「刷」起来。这个手势,成了一种当代心照不宣的默契。 一张有味道的 gif,图自电影《寄生虫》 聊起「刷」新闻这一话题时,头部 up 主乔纳森何跟我分享了某天偶遇的、让人警惕的一幕: 在公共场合里,3 岁孩童捧着手机刷抖音,声音大到让所有路人都不得不在意。大概是小朋友刷到了一条很喜欢的视频,他将它重复播放 3 遍,一遍又一遍,回味无穷。 从小开始接收高强度的多巴胺刺激,沉迷在「刷」的快感里。这些游戏般「无法预知的积极反馈」,将如何塑造下一代年轻人的行为和思考模式?这又算不算是机器正在驯服人类的经典一幕? 图片来自:CNET 一开始,我们为了高效,向算法让渡自主探索和选择的乐趣。然后,我们让渡思考的能力。最后,我们的喜怒哀乐,都由眼前这块 6 英寸左右的小屏幕所掌控。这种《黑镜》式剧情听起来荒诞,但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 保持清醒,保持思考。追逐和解锁互联网新姿势的同时,别忘了保有一些站在古希腊广场、停下来倾听思索的「返祖」能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课题。
传字节跳动或将重心转向自研,休闲游戏发行负责人将转岗
8月4日消息,有脉脉用户于今日爆料称,字节跳动已经放弃休闲游戏发行,负责人徐培翔将转岗,向穿山甲负责人徐宇杰汇报。字节跳动旗下休闲游戏平台ohayoo将把重点放在自研游戏和摸摸鱼平台上。 随后,字节跳动否认了该则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发行业务仍在稳步推进中。 Ohayoo即为字节跳动旗下游戏的发行平台,此前与朝夕光年、蛋卷游戏等并列为字节跳动进军游戏的几大平台,分别专注不同游戏类型。其中,ohayoo专注休闲游戏发行。摸摸鱼为ohayoo旗下的游戏盒产品。 自上线以来,ohayoo成绩一直不错。据伽马数据《2021中国游戏创新品类发展报告超休闲游戏篇》称,目前ohayoo依托字节系产品的流量资源,月活跃用户规模超8000万,旗下产品累计下载量超过5亿。值得一提的是,摸摸鱼自上线以来,MAU已经突破了900万。 据游戏新知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有可能会通过摸摸鱼逐步转移发行职能,ohayoo则全面转向自研。而自研职能将主要由字节跳动ohayoo旗下轻舟、白鹭两大工作室承接,研发中心和美术中心则正在搭建。 众所周知的是,游戏行业在今年已经成为彻底的热门赛道。根据《2021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1月~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504.93亿元,同比增长7.89%,继续稳步增长。而伽马数据显示,超休闲游戏2021年收入有望超过180亿。 而字节跳动对游戏一贯热忱,并在今年实现对沐瞳、有爱互娱两家公司的全资并购。 今年以来,虽然字节跳动游戏业务人事变动频繁,如重度游戏发行负责人那拓离职等,不过,随着沐瞳、有爱两家公司的并入,字节跳动对游戏业务的布局逐渐清晰:重研发和全球化。在近期举行的沐瞳周年庆上,字节跳动游戏业务负责人严授还称,“定的不是一年、两年的计划,而是五年、十年的规划。” 目前,除去休闲游戏外,字节跳动手中的自研项目还包括《代号:降临》、《花亦山心之月》等。不过,自研游戏开发周期较长,这也被视为以OKR为驱动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除此以外,休闲游戏也是腾讯、百度等新老玩家纷纷抢占的赛道。尤其是百度,刚于近期结束的游戏品牌发布会上,宣布自己将以休闲游戏和中重度游戏重回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由于相关政策的落地,字节跳动也在寻求业务调整。AI财经社从接近字节教育处人士获悉,瓜瓜龙等业务将关停,早先就有部分员工正在寻求转岗,实习生则于更早时候全部离职。在教育这一P1级业务遭遇重创后,游戏或将被寄予更高的增长期望。(撰文 | AI财经社 骆华生 编辑 |董雨晴)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