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最坚固的玻璃 可以划伤钻石
凤凰网科技讯 8月11日消息,钻石(金刚石)是迄今为止宇宙中已知的最坚硬的材料,通常用于切割玻璃的工具。但是,现在这一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近日,据报道,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玻璃材料,该材料被称为AM-III。 AM-III的维氏硬度有113 GPa,而天然钻石的维氏硬度约为70至100 GPa。这成了世界上最硬的材料,可以轻松地在钻石的表面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据测算它比钢硬十倍,比大多数防弹玻璃还要坚固20到100倍。 一块1毫米宽的 AM-III玻璃在天然钻石表面留下划痕 AM-III跟钻石有一些相似之处,主要由碳原子构成。但钻石的原子和分子排列是完美的晶格结构,而AM-III的原子和分子排列不整齐,它的结构更加混乱,这种材料被称为非晶态。 研究者还表示,AM-III表现出了出色的机械和电子性能,此后可以用于需要超高强度和耐磨性的光伏应用。AM-III是一种几乎与硅一样高效的半导体。这种随意传输电流的能力使它可以在高压和高温等极端环境下运作的光电设备。 据悉,为了制造 AM-III,研究人员不得不采用比制造人造钻石更复杂的工艺。制造工业中使用的合成钻石最常见的方法称为高压高温 (HPHT)。在 HPHT 期间,碳会承受与导致在地球深处形成天然钻石的高温和高压类似的高温和高压,温度约为1300摄氏度。
京东方拿下苹果Mini LED大单!供MacBook Air,OLED出货冲击2500万片
编译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8月11日消息,据天风国际的苹果分析师郭明錤昨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京东方将成为苹果公司MacBook Air的Mini LED显示屏新供货商。 郭明錤认为,这将是京东方首次获得苹果高单价高端订单。此次拿下苹果的订单有助于京东方提升Mini LED屏幕设计与生产能力,还会帮助京东方获得更多其他厂商的订单。 报告发布后,京东方的股市迎来较大涨幅,今日京东方的股价最高点达到每股5.95元,随后有所回落。 ▲截至今日收盘时,京东方8月10日-8月11日股市变化 一、搭载Mini LED屏幕,明年新品MacBook Air出货量可达800万台 郭明錤发布的最新报告称,Mini LED MacBook Air将会拥有多种不同颜色,外观上和今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即将推出的MacBook Pro相似。 该报告还提到,由于2022新款MacBook Air的产品定位较低,价格也相较于其他产品低一些,因此,该产品的出货量可能有所提升,Mini LED显示屏出货量也随之增长。 郭明錤还预测了MacBook Air的出货量。他认为,2021年MacBook Air的总出货量达到550–600万部。由于2022年Mini LED MacBook Air将搭载Mini LED显示屏,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因此,新产品的总出货量可能达到800万部以上。 二、深入苹果高端产品供应链,京东方或将获得更多订单 郭明錤提到,2022年新款Mini LED MacBook Air显示屏将由京东方和韩国LG Display公司共同提供。京东方将不再仅为MacBook Air提供低端的显示屏,同时也将获得苹果高单价Mini LED显示屏订单。 这份订单将帮助京东方在苹果供应链中更进一步,同时也将帮助京东方提升自己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其他厂商的Mini LED显示屏订单。 此外,报告还提到,今年苹果秋季发布会推出的MacBook Pro的Mini LED显示屏供货商是韩国LG Display公司与日本夏普公司(Sharp/GIS)。打入苹果MacBook Pro的供应链或许能成为京东方的下一个目标方向。 三、产品规格升级,京东方OLED出货量将到达2500万片 郭明錤在报告中表示,京东方的产品规格升级和产品优化将为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路线。 他举了个具体的例子,自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京东方开始将产能向65吋电视或以上与高端IT(笔记本与显示器)显示屏倾斜,增强其产品出货比重。同时,京东方减少了获利较低、单价较低的的32吋电视显示屏出货比重。 整体来看,尽管京东方在电视屏幕的出货量有所下降,但是,整体营收与利润都呈现增长态势。 ▲京东方OLED产品 除此之外,这份报告还预测了2022年京东方在小尺寸、中尺寸、以及大尺寸三种不同规格的显示屏出货量情况。 在小尺寸显示屏方面,2022年,京东方的iPhone OLED显示屏出货量将以150%的同比增长率显著增长,将达到2000—2500万片。 郭明錤还表示,“由于获得苹果iPhone显示屏订单,京东方在2022年手机OLED市场占额将达到10–15%。”这句话是否有可能侧面印证了此前业内的传闻,京东方已经进入了iPhone 13的供应链中? 在中尺寸显示屏方面,2022年,京东方不但将为Mini LED MacBook Air供货,还有可能为一些Windows笔记本电脑提供OLED显示屏。因此,京东方将因产能优化提高了高单价IT设备显示屏的出货量。 大尺寸显示屏方面,京东方提高了高单价65吋TV或以上显示屏出货比重,由于产能得到优化,相关产品的出货量也将提高。 不仅如此,据郭明錤预测,京东方2022年有可能量产采用玻璃基板的Mini LED显示屏,并用于电视等产品。 相较目前采用PCB材料的Mini LED显示屏而言,新采用玻璃基板的Mini LED显示屏更轻、也更薄,有利于提高京东方在高端电视显示屏市场的份额。 结语:技术与产能并重,大陆厂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郭明錤预测京东方将在2022年成为苹果新款Mini LED MacBook Air显示屏新的供应商,这将会是中国厂商第一次深入苹果高端产品的供应链。 苹果对其供应链企业一直以高标准闻名,所以进入到苹果供应链的公司都会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优秀企业。上周,据《日经亚洲》报道,今年立讯精密、歌尔声学、闻泰科技等企都将为苹果新款iPhone提供零部件或者代工服务。 此次,京东方在对产品规格升级和产能优化后得到更多市场关注,也为其他大陆厂商提供一种发展思路,大陆厂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反扑 全球缺芯加剧!国家出手彻查“炒芯”乱象
编译 | ZeR0 编辑 | 漠影 芯东西8月11日消息,美国投行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研究显示,订购芯片与交付之间的时间差仍在扩大,7月芯片交货期已逾20周。 过去一个月,全球下游市场依旧被缺芯困扰。一边新冠肺炎病毒持续横肆,东南亚多家工厂被迫关停,给未见缓解的“芯”荒难题笼上新阴影;另一边部分经销商借机漫天要价,加剧市场恐慌情绪,致使产生越缺越囤、越囤越缺的恶性循环。在最新的财报季中,消费电子企业、家电企业及汽车企业纷纷谈及缺芯对自家产品的生产销售影响。可以看到,由于芯片及芯片制造所用材料的价格飙升,全球范围内的缺芯风暴正席卷整个供应链,不仅导致科技硬件制造商停工、供应商搁置订单,还让企业IT客户陷入困境。 一、逻辑芯片交货期达26.5周,MCU持续紧缺 根据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7月芯片交货期(从订购半导体到交货的时间差)较上月增加了8天以上,达到20.2周。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数据以来最长的等待时间。 ▲订购与交付芯片之间的等待时间变化(来源: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 该报告显示,微控制器、用于控制汽车、工业设备和家用电子产品功能的逻辑芯片的短缺在7月大幅增加。这类芯片通常交货期为6-9周,但现在已经延长到26.5周。较好的消息是,电源管理芯片的交货期缩短了。 IDC负责半导体和技术使能的项目副总裁马里奥·莫拉莱斯(Mario Morales)谈道,在整个经济领域,首席信息官(CIO)及其他技术领袖都在应对液晶显示器、图像传感器、集成电路和处理器等IT实体组成部分的供应不断减少。“供应商正在满负荷运转,预计要到今年年底才能赶上来。” 哈佛大学教授Shih称,目前供应最短缺的是一些基础的芯片,如显示驱动器、计时器、微控制器(MCU)或电源管理芯片。 上个月,苹果CEO库克在财报会议中透露,苹果产品主要短缺的不是高性能处理器,而是用于显示驱动芯片和音频解码芯片等执行日常功能的芯片。家电巨头惠而浦在制造洗衣机、微波炉和冰箱时,则主要因MCU供应稀缺而发愁。 在6月19日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提到:“当前,我国各类芯片中MCU控制芯片最为紧缺,国内MCU控制芯片企业最为薄弱。” ▲微控制器价格指数变化(来源:Supplyframe) 网络芯片需求同样吃紧,带动价格一路走高。 台媒Digitimes在8月10日援引供应链消息称,目前Wi-Fi、交换器、以太网芯片报价持续上涨,例如可以通用在终端PC、工业电脑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的Wi-Fi模组,2020年报价还在3.5美元左右,第三季已被炒高至16-17美元,上涨了近5倍依然供不应求。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已有超过30家半导体公司发布“调价函”,价格调高、产能紧张、交期延长仍是常态。在缺芯尤其严重的汽车市场,一些抬价“炒芯”乱象开始出现。 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问题,8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下一步市场监督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公众号发文 对此,央视财经发文评论称,“缺芯”不是“炒芯”的理由,当此之时,“炒芯”者立即“收手”,悬崖勒马,应是明智之举。 二、订单停滞、价格上涨,企业IT采购受影响 缺芯持续冲击着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 苹果CEO库克提到半导体供应限制将影响iPhone和iPad等产品的销售。受半导体等组件供应紧缺影响,微软Surface笔记本电脑业绩下滑、Xbox游戏机大面积缺货,索尼5月向分析师发出警告,PlayStation 5供应紧缺将延续至2022年。 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计,4-6月,全球手机平均批发价格上涨了5%,而近年来其涨价幅度普遍不超过2%。笔记本电脑、电视和配件的价格也飙升。 科技行业内外的公司都感受到了全球电脑芯片短缺的影响。缺芯导致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智能手机、视频会议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的订单停滞,价格上涨。 根据市场机构伯恩斯坦研究数据,惠普在一年内将PC价格上调了8%,打印机价格提高了逾20%。惠普CEO洛雷斯称涨价因零部件短缺,公司可能进一步调整价格以反映成本上涨的影响。 随着更多机构恢复线下办公,并继续向远程员工提供商务级移动工具,它们中的许多都面临着升级电脑硬件的额外压力。 以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为例,在即将到来的秋季学期,这所高校正为教室配备视频显示器、麦克风和其他工具,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选择在家上课。但显示器和麦克风的订单都被推迟了。 “我们看到笔记本电脑和计算设备的交付时间将达到10至12周。”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首席信息官苏·沃克曼(Sue Workman)说,“这些以前会花上一两天。” 据她透露,过去,将软件应用与电脑硬件捆绑销售的IT经销商可以填补笔记本电脑和其他设备的意外供应缺口。但现在,这些IT经销商也没有任何库存。 诸如此类的压力也蔓延至更多企业客户下游。美国芝加哥TransUnion公司为6万多家企业提供信用检查分析,发现汽车和电信等行业的客户正受到短缺的打击。 “我们看到了一些供应链挑战,”TransUnion首席信息技术官阿比·达尔(Abhi Dhar)说,他们和客户都看到了这一点,在公司内部,技术合作伙伴已经在帮助公司支撑存在挑战的IT需求。考虑到“不能一直买下去”,TransUnion正在将系统迁移到云上。 美国Plantronics公司为企业视频会议和协作工具制造高端耳机和扬声器,其CEO戴夫·沙尔(Dave Shull)透露,该公司已经提前一年多订购电脑芯片,提前的时间大约是一年前的两倍。 沙尔提到就在过去几周,一家长期供应集成电路的供应商在原材料短缺后不得不取消交货。类似的挫折已经导致Plantronics墨西哥工厂的生产放缓,致使财富500强客户的CIO们在一旁踱步。 三、缺芯仍在严重冲击汽车生产 汽车行业正经受着更严峻的考验。 分析机构AlixPartners此前预计,缺芯或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损失1100亿美元。几乎每家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受到缺芯的影响。而世界前七大半导体产品出口地之一马来西亚的新冠疫情迟迟不见缓解,进一步加剧全球缺芯问题。 上个月,福特汽车宣布其第二季度利润下降50%,缺半导体是主要原因。因为芯片供应不足,荷兰汽车集团Stellantis在7月停产Jeep角斗士皮卡,通用汽车将再度关停几家皮卡工厂装配线,斯巴鲁首席财务官Katsuyuki Mizuma透露斯巴鲁最近一季在美国的库存减少到只够供应7天。 芯片短缺,给汽车产业带来汽车功能缺失、价格上涨、选择稀缺等问题。 通用汽车出售了一些没有先进天然气管理系统或无线充电功能的最新皮卡和SUV,雷诺停止安装位于其Arakana SUV车型方向盘后面的超大数字显示屏,日产取消了数千辆汽车中的导航系统。 在上个月的财报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称特斯拉正通过重写其汽车软件,来使其能用其他芯片作为替代。马斯克说,本季度最大问题是难以获得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所需的芯片。此前他还提到芯片短缺导致特斯拉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的产量已经达不到需求的一半。 难解的缺芯问题,不仅致使新车价格上扬,还带动旧车价格上涨。想买车的消费者面前有三个有限的选择:看看以前没考虑过的型号、推迟购买,或修复旧车。 应对缺芯影响,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传感器供应商Luminar Technologies上个月宣布拟收购其芯片设计合作伙伴和制造商OptoGration。 收购完成后,高度定制的芯片将完全在内部生产,这意味着Luminar不易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通过这笔收购,Luminar预计将确保每年大约100万个芯片的供应。 OptoGratio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杰森·艾肯霍尔兹(Jason Eichenholz)称,尽管与OptoGration的初步谈判发生在缺芯之前,但市场状况帮助推动了这笔交易的进行。 结语:尚无快速缓解之径 芯片制造商已经在以最大产能生产芯片。 来自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Falan Yinug谈道:“芯片产量大幅增加,近几个月发货的芯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英特尔、台积电等全球芯片制造商均在增设新的生产工厂,以满足不断飙升的需求,不过其中一些产能大约还要再过两年才会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多国政府正在推进提高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激励措施,但政府投资同样预计还需几年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回报。 缺芯影响大概率不会很快停止。汽车芯片巨头英飞凌、恩智浦预测到明年年中才会达到供需平衡,台积电CEO魏哲家预计全球性芯片短缺将持续到明年,英特尔CEO基辛格认为可能到2023年才能解决芯片供需失调问题。
掌门人出狱在即,三星发防水折叠屏旗舰,首秀屏下摄像技术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8月12日消息,刚刚,三星发布了自家第三代折叠屏旗舰Galaxy Z Fold3系列和Galaxy Z Flip3系列,同时还推出了智能手表新品Galaxy Watch4系列和Galaxy Buds2 TWS耳机。 Galaxy Z Fold3是三星首款屏下摄像手机,也成为第一部“能防水”的折叠屏手机。 ▲Galaxy Z Fold3 不过根据目前曝光的真机图来看,Galaxy Z Fold3屏下区域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纱窗”效应的,单从屏下区域的显示效果来说,Galaxy Z Fold3要明显逊于小米MIX4等国产屏下摄像手机。 ▲左:Galaxy Z Fold3,右:小米MIX4(屏幕表面贴膜有居中留孔) 就在此次发布会前,8月9日,三星掌门人李在镕获得假释,将于本周五从监狱释放,届时三星也将告别“无主”现状。不过这次三星新品发布,李在镕应该是要错过了。 ▲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 据了解,自李在镕入狱以来,三星不少大规模投资或并购决策都被推迟了,有消息人士透露,李在镕回去后,预计将进行一次百亿美元级别的大规模收购。 三星移动业务主管卢泰文说,Galaxy Z Fold系列希望结合手机、平板的功能,提供新的工作、连接和创作方式,而Z Flip系列则更为精致。 ▲三星移动业务主管卢泰文 此次Galaxy Z Fold3系列共有绿色、黑色、银色三种配色,起售价格为1799美元(约合人民币11650元),Galaxy Z Flip3系列起售价格为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469元)。 Galaxy Watch4起售价格为249美元(约合人民币1612元),Galaxy Buds2 TWS耳机售价为149美元(约合人民币964元)。 ▲三星TWS耳机新品 一、三星首款屏下摄像手机,“纱窗”效应有点明显? 这次Galaxy Z Fold3的亮点之一,就是三星首次在手机产品中采用了屏下摄像技术。此前三星曾在今年1月发布了一个屏下摄像头OLED笔记本电脑的宣传视频,但该产品并没有实际量产。 所以Galaxy Z Fold3也成为了三星屏下摄像技术的首款量产产品,其屏下区域位于展开后的主屏幕右上部,外屏为传统的居中打孔屏设计。 知名数码博主冰宇宙此前爆料称,这次Galaxy Z Fold3屏下区域的透光率可以做到40%以上,而目前小米第三代屏下摄像技术的透光率约为15%。 相比之下,三星做屏下摄像技术,更侧重前置自拍表现而非屏下区域显示效果,这与中兴、小米、OPPO等国内厂商选择的侧重方向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曝光的实机演示来看,Galaxy Z Fold3屏下区域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纱窗”效应的,不过在日常使用中其实并不容易注意到。当然,相比小米MIX4和中兴A30来说,Galaxy Z Fold3屏下区域要更“显眼”。 ▲Galaxy Z Fold3 Galaxy Z Fold3内部主屏为一块7.6英寸LTPO AMOLED屏幕,屏幕尺寸相比华为和小米的折叠屏手机都要略小一些。 主屏分辨率为2208×1768,屏幕像素密度为374PPI,刷新率为120Hz,外部副屏为6.2英寸,分辨率为2260×832,屏幕像素密度比主屏略高。 内外屏均支持HDR10+认证,得益于LTPO技术,屏幕可以实现自适应动态刷新率调整,刷新率支持48Hz、60Hz和120Hz三个档位。 这次Galaxy Z Fold3还带来名为“Pol-less”的无偏光显示方案,可以将屏幕亮度进一步提升29%,与LTPO技术结合后,可以减少30%左右的功耗。 在屏幕材质方面,此前韩媒Etnews报道,三星将在Galaxy Z Fold3、Galaxy Z Flip3和iPhone 13系列中采用M11系OLED屏幕,屏幕显示素质进一步提升。 在显示效果之外,为了提升屏幕的耐久度,Galaxy Z Fold3的内外屏都采用了康宁Victus第七代大猩猩玻璃盖板,而其内屏玻璃盖板如何解决弯折问题则成为了关键。 目前国内折叠屏手机多采用塑料屏幕保护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超薄可弯折玻璃技术仍然存在瓶颈,康宁为数不多的产能也基本被三星占去。 在折叠铰链部分,这次三星通过内部结构优化,减小了铰链厚度。Galaxy Z Fold3整机重量为271g。 二、自家5nm工艺“含泪吃下”,全球第一款防水折叠屏手机 性能方面,Galaxy Z Fold3搭载了今年旗舰安卓手机标配的高通骁龙888,有意思的是,高通骁龙888采用了三星自家5nm工艺,Galaxy Z Fold3是否会在发热上败给自家工艺?值得后续关注。 续航方面,Galaxy Z Fold3搭载了一块4400mAh电池,支持25W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显然,这样的充电速度在“百瓦快充”当道的安卓手机阵营中,着实有些不够看。 在其他配置方面,Galaxy Z Fold3搭载了支持杜比全景声技术的立体声扬声器,支持IPX8级别的防水。 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Z Fold3是第一款支持IPX8级防水的手机,对于特别难以做到防水的铰链部分,三星采用了新的防水材料,并且针对每个可能进水的孔洞进行了特殊防水处理。 三、三枚1200万像素镜头,屏下前摄单像素尺寸达到2μm 拍照历来是三星旗舰手机的重中之重,但三星这次竟然没有特别介绍Galaxy Z Fold3的拍照能力,也可以看出折叠屏系列重点并非在拍照上。 此次Galaxy Z Fold3沿用了Galaxy S21系列中的1200万像素主摄和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将6400万像素长焦镜头换为了1200万像素。 这枚1200万像素主摄光圈为f/1.8,单像素尺寸1.4μm,支持双像素相位自动对焦,能够拍摄8K视频。 主摄、超广角和长焦镜头均支持OIS光学防抖。 在前置拍摄方面,内屏上的这枚屏下摄像头为400万像素,不过单像素尺寸达到了2μm,可以大幅提升单像素的感光能力,外屏的打孔前置镜头为1000万像素。 四、183g的轻薄折叠屏Flip3,3300mAh电池配15W充电 当然,除了横向折叠的Galaxy Z Fold3,“翻盖式”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3也是此次三星发布的重要新品之一。 Galaxy Z Flip3这次在外观上也更加“时尚”,机身背板上半部采用了撞色设计,同时铰链设计的也更为“隐蔽”。 Galaxy Z Flip3并没有采用屏下摄像技术,而是采用了标准的居中打孔屏设计,内屏尺寸为6.7英寸,参数基本与Galaxy Z Fold3相同。 Galaxy Z Flip3的背板上半部分还搭载了一块“小屏幕”,可以在来电时进行提醒,或者在用后置镜头自拍时提供预览图像。 由于Galaxy Z Flip3可以将机身一半当作“底座”,所以三星特别强化了它的自拍功能和视频通话能力。 拍照方面则是拿掉了Galaxy Z Fold3上面的那枚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留下了一枚主摄和一枚超广角镜头。 性能方面Galaxy Z Flip3也同样搭载了高通骁龙888,不过电池容量仅有3300mAh,有线充电功率也仅为15W,甚至比苹果的iPhone 12系列还要低3W(绝无贬低之意)。 不过正如卢泰文所说,Galaxy Z Flip3更加“精致”,作为一款折叠屏手机,其重量仅为183g,展开后的厚度也仅为6.9mm,折叠后可以轻松的放在衣兜里。 五、折叠屏接棒Note系列,分屏交互重点优化 折叠屏手机推出两年多来一直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杀手级应用”,而折叠屏手机操作系统的针对性适配优化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这次三星专门为两款折叠屏手机设计了一款S-Pen手写笔,看起来,三星Galaxy Note系列暂时停产后,折叠屏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了Note系列的替代。 为了保证手写笔在两块屏幕上保持一致连贯的手写体验,三星在手机中专门加入了一个EMR控制模块。 这次Galaxy Z Fold3在多任务分屏方面优化了UI界面,圆角更加自然,同时也对更多应用进行了适配。据称目前海外用户比较常用的谷歌全家桶、TikTok等应用都已经进行了适配。 通过侧边栏,用户可以快速开启应用分屏模式。 三星这次在系统层面还加强了对隐私安全的保护。 六、三星自研5nm EUV可穿戴SoC,手表新增体脂检测功能 Galaxy Watch4系列智能手表是此次三星发布的重磅AIoT新品之一,其共有Galaxy Watch4和Galaxy Watch4 Classic两个版本,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在外观设计上,每个版本又分为两种表盘尺寸。 Galaxy Watch4有44mm和40mm两种尺寸,Galaxy Watch4 Classic则有46mm和42mm两种尺寸,这两个版本四种尺寸的手表,屏幕分辨率均为330PPI。 此次三星专门为其智能手表产品设计了5nm EUV可穿戴芯片Exynos W920,其CPU采用了两颗A55核心,性能提升20%。GPU则采用了Mali-G68,据称性能提升达到1000%,Galaxy Watch4全系列均搭载了Exynos W920芯片。 Galaxy Watch4系列这次的存储空间也升级为了16GB,可以容纳更多APP。 续航方面,44mm和46mm款电池稍大,为361mAh,其余两款电池为247mAh。 三星这次为智能手表新设计了One UI Watch操作系统,提供了更多可选表盘样式,提升了系统的自定义性。 软件方面,Galaxy Watch4系列支持地图导航、运动监测、睡眠监测、心率监测等各类智能手表“标配”功能。 值得一提是,Galaxy Watch4推出了基于“BIA”生物电阻抗技术的体脂检测功能,并且三星与医学机构联合研发算法,让检测准确率显著提升,与医学DXA检测结果重合度高达98%。 三星这次还更新了自家TWS耳机产品线,推出了Galaxy Buds2,支持主动降噪,这款耳机采用了入耳式设计。 在开启降噪模式后,配合充电盒,Galaxy Buds2的续航能够达到20小时左右。 在降噪方面,三星特别提到,他们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让AI可以识别用户日常需要消除的噪音和需要保留的声音,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 结语:三星能否挺过“至暗时刻”? 从折叠屏手机新品到智能手表、TWS耳机新品,我们能够看到三星的产品依然走的是比较“成熟”和“稳妥”的方案。软件层面的创新也体现出三星技术研发一定的前瞻性。 但同时,三星的产品也越来越难在与安卓同行竞品的比较中脱颖而出,今年二季度,小米以17%的全球手机出货份额紧随三星之后,而6月单月已经完全被小米赶超,成为第二。 对于三星来说,在手机行业,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当过老二了。而除了手机业务,在通信、半导体、显示面板等核心业务领域,三星的对手们都在快马加鞭地前进着。 台积电三年投资千亿美元建厂、英特尔垂涎格芯欲扩大芯片制造能力、诺基亚爱立信接连抢占5G订单、中国大陆屏幕厂商掌握LCD面板市场主导……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三星是一家年营收超2100亿美元的世界级巨头、业务涉及科技行业几乎方方面面、掌握众多专利技术,并且走在很多技术的前沿探索领域。 或许对于当下的三星来说,生存成为了核心主题,但未来三星能否在逆势中崛起,突破曾经的自己,或许将在全球科技产业中激起一番涟漪。
DigiLens新技术让XR眼镜分辨率翻倍,支持90Hz显示,兼容各类投影
编译 | 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8月11日消息,美国波导光学元件制造商DigiLens昨天宣布了一项新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XR眼镜的固有分辨率提高一倍,他们将这项技术命名为透明分辨率扩展器(transparent resolution expander,T-REx)。 该技术通过用两个略微偏移的图像之间快速切换来提高有效分辨率。DigiLens称,利用这项技术,头戴式设备的尺寸、重量或功耗不会增加。 一、两个画面相叠加,让分辨率翻一倍 目前市面上正在开发的许多增强现实和XR应用程序需要高角分辨率和大视野,这些要求意味着XR眼镜制造商要选择具有更高像素的投影仪或显示器,这会推动眼镜成本、尺寸和功耗的增加。 而T-REx是一种智能并且节能的方法,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与DigiLens波导显示器相结合的投影仪的分辨率。 T-REx使用“颤动(wobulation)”技术,本质上讲是通过使显示轻微偏移以出现两帧画面,使一帧画面中的像素填充到另一帧画面像素的空隙中。当你以足够快的速度执行这个操作的时候,眼睛就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尽管这其实是两帧画面,但眼睛无法分辨。 例如,一副使用500×500分辨率投影仪的XR眼镜,输入1000×1000像素的原始画面时,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500×500像素的子帧,每个子帧里都包含原始信息的一半。然后投影仪以轻微的偏移快速显示两个帧,这样人的眼睛就可以将它们合成一个图像,并且看到的细节信息要比一般的500×500像素的图像更加丰富。 ▲使用了T-REx后的显示效果 二、硬件不变体验翻倍,无需在体验与成本间取舍 T-REx可以添加到使用DigiLens技术的模块化XR眼镜上,客户可以选择添加拥有这种技术的组件,在固定分辨率的条件下实现更大的视场角(FOV),或者可以在不改变显示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投影仪的分辨率以降低眼镜的成本。 DigiLens的首席执行官Chris Pickett说:“这是一项真正的技术突破,因为客户无需进行权衡取舍就能提高XR眼镜的像素体验。而且,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需求进行升级和定制,而不是要去等待全新一代的产品才能获得更新的体验。” DigiLens称,其可切换波导可以以50μs的速度切换图像位置,使其轻松支持60Hz甚至90Hz的全色RGB图像的颤动。当观看者佩戴上这种眼镜,尽管投影仪分辨率很低,也可以体验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DigiLens还宣称T-REx与所有现存的投影仪类型兼容,包括LCoS、micro-LED、DLP、OLED、LBS等。并且T-REx不会产生任何热量、声音或震动,并且可以不间断且无限期地运行,而其他类似方案会产生噪音或者热量,并且体积和功耗也会增加。 结语:T-REx让眼镜体积与性能得以兼顾 目前,XR眼镜要同时兼顾性能与体积仍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分辨率,那么眼镜的体积和功耗也会相应地增加。DigiLens的T-REx让这一问题不再困扰XR眼镜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这项技术,用户可以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收获更高的体验。 此前,Facebook也推出了类似的技术,通过让显示器产生快速移动,来填补像素之间的空隙,不过这项技术会增加眼镜的体积与功耗。两项技术相比,DigiLens的T-REx或许更具有实用性。
穷小子击败世袭财阀?这个韩国新首富有点东西
“ 这局星际争霸我输,是因为你们的采访让我分心了。 ”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对着福布斯记者说这话的,可并不是个沉迷游戏的网瘾小子。 相反,他是如今韩国最有钱的人——金凡秀。 一说到韩国的富豪,大伙们肯定都会想到三星、现代、 LG 等等的大财阀们。 靠着祖辈父辈好几代人的努力,这些世袭的继承者们在赚票子上,应该是妥妥地暴打平民们的寒窗苦读和 996 吧。 然而这位名叫金凡秀的富豪却是个例外,因为他靠互联网白手起家击败了那些财阀,坐拥 135 亿美元资产的他,成为了韩国的新首富。 今天,差评君就准备和大伙们讲讲这位有韩国马化腾之称、被誉为韩国即时通讯教父、 Kakao 的创始人,金凡秀的故事。 和那些出生就在罗马的财阀子弟不同,金凡秀的开局实属地狱难度。 父亲是名笔厂工人,母亲在酒店当服务员,再加上兄弟姐妹和祖母,穷困潦倒的一家八口人只能共用一间卧室。 头悬梁,锥刺股对于他来说也并不只是故事而已,学生时代的他就常靠痛觉让自己保持清醒。 他甚至还曾割破手指写过血书,励志要完成 “ 家族振兴 ” ,改变自己的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的他也成功考上了韩国最好的大学——首尔大学,成为了家族史上的第一位大学生。 大学中的他也一直勤工俭学,靠给校外的学生补习补贴生活,有时甚至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一顿饭。 很快,他遇到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当时的金凡秀在朋友电脑上第一次见识到了 BBS 论坛,而网友们可以通过网络在上面交流信息。 什么都不懂的他大受震撼,后来的他回忆到: “ 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我后来花了三个月学习,并决定一定要做和它相关的工作 ” 。 不同于差评君的间歇性雄心万丈,长期性躺在床上,这位老哥真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研究生阶段它果断的从工业工程专业转到了电子信息,并且顺利毕业。 俗话说得好,打不过那就加入他们,刚毕业的金凡秀没选择也没资格和财阀们正面硬刚,他选择入职三星,成了 IT 服务组的一名社畜。 而除了玩命工作,这位老哥在三星也积累了更多人脉,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与此同时,这位老哥还多线操作,靠着自己赚的小钱开了一家小网吧。并成立了个在线游戏网站 Hangame ,免费地让大伙们玩自己研发的小游戏。 这网站也十分争气,从零开始在短短的一年半内就吸引了上千万用户注册。1997 年,金凡秀也选择从三星辞职,专心于自己的事业。 随着 Hangame 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少的财阀也希望能入个股分拨羹。但是他们都被金凡秀一一拒绝。 相反,他找来了同样从三星辞职的老同事李海珍,选择和李海珍的搜索网站 Naver 合并,成立了新公司 NHN 。 后来他们也顺风顺水,旗下的 Naver 成功击败谷歌,成为韩国最受欢迎的搜索网站。如今也还是世界第五,韩国第一大的搜索引擎。( 相当于百度在国内的地位 ) NHN 旗下其他的网站的访问量也都稳居韩国第一,毫无疑问, NHN 成为了那个 PC 年代韩国互联网的霸主。 时间来到 2007 年,金凡秀遇到了另一个让它大受震撼的玩意儿,它便是 iPhone 。 而这个小方块简直让它着迷,他甚至不惜托关系,找人从美国捎回不少的 iPhone 给家人使用。 如同穿越者一般的金凡秀在 2007 年说到: “ 我可以预见移动端的无限潜力。 ” 于是乎他选择了离开 NHN 公司,开始了二次创业。 而这一次他带给韩国的,是一个即时聊天软件,名叫 Kakao 。 其实在 2010 年前后,不少人也都预料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即时聊天工具也已经有 WhatsApp 珠玉在前。 老东家三星也即将推出 ChatOn ,甚至连自己刚离开的 NHN 公司也有意在这领域开疆扩土一波。 金凡秀别的不说,先赶快致敬一波 WhatsApp 占领个市场。 左为 Kakao ,右为 WhatsApp▼ 起了一大早的 Kakao 顺利地赶了个早集。 很快, Kakao 在半年之内人数突破了 100 万,一年之内突破了 1000 万。。。 要知道当年引发社交网络革命的 Facebook ,增速也才这么回事儿。 除了出拳早, Kakao 的招还够巧。因为在不久之后,三星的 ChatOn 、 NHN 的 Line 、甚至是咱们的熟悉的微信这些大家伙都开始发力。 为了和这些背靠大山的选手们正面交锋,才刚刚起步的 Kakao 就使出了一记快招——快速迭代。 简单地说就是客户的需求,咱们尽快满足。 在 2012 年左右,微信一年更新的次数约为 9 次,而 Kakao 一年能更新个 19 次,而且每次更新都能给大伙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比如说 Kakao 就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推出来表情包贴图功能,后来这个功能也成功地被各家借鉴。 小游戏、购物、打车、钱包, Kakao 等等各种功能也都开始往里面加,不用人话地说, Kakao 这是在打造自己的生态闭环。 这些年随着韩国的流行起了炒虚拟币, Kakao 甚至还加上了虚拟币钱包的功能。。。 靠着这一系列的操作,如今的 Kakao 虽然并没顺利出海,但却成功地占领了韩国市场。 目前韩国人口约为 5000 万,而 Kakao 的注册用户就有 4600 万左右。所以可以毫不谦虚的说,如今的韩国人离不开四样东西:死亡、税收、三星还有金凡秀。 另外说个题外话,金凡秀的老东家 NHN 的 LINE 在日本,同样也有着统治地位。 国内的两位马老板也早看到这一颗升起的新星,在几年前就先后入了一拨 Kakao 的股。 靠着 Kakao 的成功,金凡秀的口袋里的票子也越来越多。 在 2015 年,金凡秀便成功登上了韩国富豪榜前十,和那些个继承人们相比,金凡秀的画风着实有些格格不入。 在最近,金凡秀又成功登顶,超越了三星的李在镕成为了韩国首富。 白手起家的穷小子,超越家大业大的富三代,活脱脱地把人看燃了。 他手上的互联网银行 Kakaobank 也在今天上市,早盘股价一度狂涨 74% ,市值达到了 280 亿美元,成为了韩国最大的零售银行。 Kakao Pay 也早就超越 Samsung Pay ,成为了韩国最大的第三方服务。 据估计目前 Kakao 集团的总市值约 150 万亿韩元,妥妥地能在财阀众多的韩国排进前三。 只不过现在他似乎有了新的烦恼,他这么说到: “ 我在贫困中长大,在三十岁之前,我都一直认为富有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然而现在,我却感到了茫然。 ” 虽然这句话有着那么一股 “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办阿里 ” 的味道,但在今年年初,他还是作出承诺,称会捐出一半的财产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当然啦,这究竟是为了避税还是真的做慈善,差评君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霸、凤凰男、社畜、资本家等等标签之外,金凡秀还是个游戏爱好者。 除了文章开头所讲的星际争霸,据说他还会在空余时间和家人玩暗黑三。 至于水平咋样,差评君也不好猜。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自我超越和跨越阶级这场游戏当中,金凡秀无疑是个硬核的高玩。 并且谁也不知道 Kakao 会不会是下一个世袭财阀,而下一个勇士,或许也正在刷着副本,在提剑赶来的路上。
详解小米“铁蛋” 我们离波士顿动力还有多远?
小米官网 文丨青山白鹭 BT财经原创文章 小米在手机影像技术和智能生态技术上颇有沉淀,这些都对研发仿生机器人极为有利,但是核心技术控制算法依然用的开源算法。 昨天夜里(8月10日)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如期而至。 穿着白衬衫牛仔裤的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讲述了关于小米的“新故事”,同时发布了一系列小米新品,包括小米MIX4、小米平板5和小米OLED电视等等。因为防疫要求,到场观众为0,但是各直播平台摄像器材挤满了舞台周边,说明这场发布会的重要性。 发布会中,小米意外的发布了一款仿生机器人CyberDog,格外引人注目。这款概念产品叫CyberDog,中文名“铁蛋”,售价为9999元。同时雷军还宣布,小米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 仿生机器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从充满科幻感的波士顿动力研发的机器人士兵和大狗,到2021年春晚“机器牛”群演,无一不说明这种新事物已经不再遥远。 而仿生机器人产业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波士顿咨询公司最近的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仿生机器人催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将会达到1700亿美元,远远超出工业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中国的仿生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2.5亿美元,未来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现象空间。在技术驱动和市场红利影响下,中国未来仿生机器人赛道会迎来迅速升温。 小米盯上的仿生机器人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小米的“铁蛋”是个什么鬼? 昨天,小米的仿生四足机器人正式亮相,这个叫“铁蛋”的小家伙和波士顿动力的“大狗”颇为相像。 小米官方称其是小米技术11年沉淀的结晶,把它的名字取为“铁蛋”,因为铁比较硬,命硬的项目容易成功。 “铁蛋”的动力系统来源于小米自研的高性能伺服电机,可以提供最大为32N/米的输出扭矩,并且以每秒三米(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行走。 在行走速度上可以看到“铁蛋”已经超越波士顿动力的SpotMini机器狗(体型上看属于一类产品),SpotMini行走速度为每小时7公里,但是小米并未公布“铁蛋”的续航性能,投入应用后续航性能才是仿生机器人最关键的指标,SpotMini的初始款续航已经达到20英里(约32公里)。 “铁蛋”搭载了NVIDIA JETSON XAVIER NX平台作为数据处理终端,这决定了“铁蛋”的感知能力并不弱,可以同时处理身体上多个传感器发来的信号,“铁蛋”身上起码配置了11个传感器,这对处理终端要求十分高,而传感器和处理终端的配合决定了“铁蛋”是否能模仿生物的环境感知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 “铁蛋”的空间感知能力来自小米手机的影像技术,比如“铁蛋”的自主跟随能力就是源自人脸识别技术的衍生,以及SLAM建图和导航避障功能都来自影像技术的延伸的视觉探知技术,“铁蛋”通过影像技术感知环境后,通过算法创建出地图并导航,最终规划出最优路线。 小米在手机领域深耕多年,在影像技术领域应该颇有技术沉淀,遗憾的是,小米新品发布会现场并未展示“铁蛋”的避障能力。 而“铁蛋”分析用户指令的技术应该来自小米的明星产品“小爱同学”等智能生态,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向“铁蛋”下达指令唤醒“铁蛋”,并让“铁蛋”做出行动。目前的小米智能生态已经覆盖八大应用场景和72个品类,转为机器人技术并不难。 另外“铁蛋”还具有丰富的延展能力,全身配备了1个HDMI接口和3个Type-C接口,这些接口可以接入相机、灯具、激光雷达等扩展设备,让“铁蛋”具有更多种应用场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小米在仿生机器人赛道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据小米官方说法,“铁蛋”的核心算法是基于开源项目。据分析机器人控制算法极大可能来自波士顿动力,因为从外形上看,“铁蛋”极其像波士顿动力的大狗,控制算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形的变化。 也就是说小米的“铁蛋”的核心技术(类似手机操作系统),不具有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技术含量并不高。而这对产品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以参照华为手机最终不得不自研鸿蒙系统。 春晚出现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是由深圳优必选科技研制的,而这款机器人所采用的控制算法极有可能也采用的开源代码,此外国内知名的还有宇树科技、钢铁侠科技等公司,目前来看,国内仿生机器人离国际上的产品仍有差距,除了外形设计外,还有行动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技术差距,比如宇树科技的仿生机器人在实验中多次出现行走不稳,避障失败等问题,小米的“铁蛋”目前来看(需要面世后更多验证数据),并没有太突出的技术优势。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零件中国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解决,比如机器人生产所需要的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等,进口比例甚至超过了80%,这对仿生机器人的应用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全球仿生机器人市场 新冠疫情催生了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催生了仿生机器人的火热。 受制于不能亲密接触的限制,服务型仿生机器人在2020年大爆发。在医院、商场和交通枢纽,大量的机器人代替人类作测温、消毒和咨询工作,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给国内机器人产业带来巨大的窗口期。 “仿生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仿照生物特点研发的机器人,自然界的生物经过千万年的演化,已经可以做到让外形和行动方式最大程度的合理化、节能化,仿照生物可以让机器人的外形更符合空气动力学、流体学,让人类少走弯路,比如目前一些仿生的无人机就是参照了黄蜂和蜻蜓的外形和翅膀扇动方式。 目前仿生领域四足机器人的研究比较成熟,世界上最有名的四足仿生机器人研发团队当属波士顿动力,旗下研发的“大狗”系列仿生机器人已经有十几个产品型号分支。 波士顿顿动力研发的“大狗”可以做到自主上下楼梯,越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摔倒了还可以自己爬起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在美国承担了医疗系统的部分职责。 中国本土的四足仿生机器人也开始逐步升温。从资本市场来看,仅2020年对相关产业进行投融资的次数已经达到十次,就连原去哪儿网CEO谌振宇,在二次创业时也瞄准了这个赛道创立了哈崎机器人,并已经完成了pre-A轮融资,由北极光领头,梅花创投跟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仿生机器人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困境依然不小,比如摆在仿生机器人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生物仿生技术不够先进,另外仿生材料、仿生控制和仿生能量等领域也和世界先进技术存在差距,这些都限制了仿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此外,仿生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的问题是,控制算法和学习算法达不到仿生机器人的要求,比如小米这样的企业只能依靠开源的控制算法来设计“铁蛋”,其他国内相关企业大抵都是这种情况。 让仿生机器人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实现落地,成本控制也很重要,目前来看,国内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的企业并不多,就连一向主打性价比的小米,“铁蛋”标价也达到9999元,近一万元的定价注定其只能成为小米所称的“极客玩物”。 其实,之前全球已经有大批企业试水仿生机器人日用化而折戟沉沙,比如软银集团投资的颇负盛名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因销量问题,终于在2020年8月迎来停产。 软银收购波士顿动力后,期望让其产品尽快投产,面向广大消费者售卖。但是经过多年的技术验证后,产品依然达不到投产要求,仓促间去年第一批产品面世,但是销量也颇为惨淡。 仿生机器人产业仍然在路上。
工号001 中国跳水“国家队AI教练”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梦之队”以7金5银收官,在4个单项中包揽冠亚军,在4个双人项目里收获3金。 这个收割奖牌的队伍背后,有位隐形的特殊教练——“AI教练”。 “3D+AI”跳水训练系统:清、准、全、懂 跳水动作难度高,在1~2秒时间内完成整套动作常让人感觉“眼睛跟不上”。为了精确测量运动员的动作并打磨得更加完美,中国国家跳水队引入了“3D+AI”跳水训练系统,还为它颁发了工号为001的“国家队AI教练”工作证。 简单讲,这个系统的作用是让跳水动作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 首先,训练场馆内的高速相机等设备采集运动员的动作,清晰完整地记录下每帧画面,回放时可以随时定格让动作看得清。之后,软件系统对人体姿态进行三维重建及量化评估,让教练看得准。这样就能把之前模糊的“起跳稍微低了点”,变成精确定量的“起跳高度比标准低12.5厘米”。 系统可以测算出角速度、高度、身体角度、速度等数据丨视频截图 另外,之前运动员每完成一次跳跃,教练只能从一个固定角度观察,而这个系统完整记录下跳水动作和场馆细节,重放时可以360度自由旋转,实现看得全。 旋转观察运动员动作丨视频截图 当然,记录数据不是最终目的,“AI教练”不仅能识别出跳水动作和难度系数,还会通过算法为动作完成质量打分、分析目前问题的原因,并协助教练制定计划解决训练当中的实际问题。 系统识别这个动作是5156B,难度系数3.9丨视频截图 这届奥运会中,不仅跳水队得到了“3D+AI”训练系统的重要支持,其他体育项目背后也有很多“黑科技”的协助。比如卢云秀夺得金牌的女子帆板RS:X级项目,赛前也得到了科技团队提供的风和水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 用科技助力体育,已经是当前赛事竞争中的趋势。 “打眼一看”与定量分析 “AI教练”这么有优势,价值会不会超过真人教练,并逐渐取代他们?从人们开始认真分析运动,类似的问题就一直在争论中:在运动员选材或训练当中,到底是经验老道的教练“打眼一看”判断准确,还是定量分析更有意义。 “分析运动”已经成为运动科学领域里的一个分支学科——运动表现分析(sports performance analysis),主要方向是直接研究运动员和/或运动队在实际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的表现。研究内容可以是具体动作(如跳水时的跳跃高度、身体角度、旋转速度)、体能指标(如足球运动员跑动距离、速度及心率),技战术(如跑位、击球方式)等等。 进行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客观反馈,让运动员和教练了解当前的状况,更好地调整下一步提高成绩的努力方向,比如这名跳水选手应该关注起跳高度,那名足球运动员要先提高跑动速度。 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鲁道夫·拉班(Rudolf Laban)创立了舞蹈分析计数系统,用符号为身体的运动和空间位置编码。这种运动计数分析被认为是运动表现分析的前身。 之后运动计数分析的发展一度几乎停滞,直到七八十年代,体育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一批研究者重新回到这个领域。 迈克·休斯(Mike Hughes)正是这其中一员,他有着航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之前根本没想过要做体育方面的工作,只是自己很喜欢运动。后来,英国利物浦理工学院需要一名统计学讲师,他应聘成功后,在壁球场上与学院里的一名生理学家交上了朋友。 这两个人都热爱壁球,就创立了一套标注不同击球动作的符号,比赛时在球场后面记录下球员的每个动作以及位置,之后将数据录入电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打球习惯,无论输赢都几乎不会改变,然而这些固定套路并不是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如果按分析数据调整,很多人可以打得更好。 休斯在学术会议上汇报了自己对壁球的研究,让运动分析的作用被更多人了解,也让这种方法进入到更多体育项目中。 壁球丨wikipedia 征服曼联队 运动表现分析崛起 运动表现分析刚进入体育赛事时,运动员和教练都很抵触这种看起来非常死板的分析,认为数据分析不如人的综合判断可靠,特别是在足球比赛中。 面对质疑,研究者对比了教练的回忆与客观数据,结果显示足球教练只能回忆起比赛中30%的关键制胜因素,其中还有45%是错误的。即使事先告诉教练会被问及哪些问题,教练的回答仍然会出现错误。 于是,一个新的体育职业应运而生——运动表现分析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客观数据,厘清赛场上的真实情况,消除教练和运动员的主观臆测和认知偏差。 运动表现分析系统越来越成熟,帮助不知名足球队晋级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后,在1999年引起了顶级俱乐部曼联队教练的关注。球队想尝试这种新的分析方式,但又不完全信任它,要求当季至少赢得一项比赛,才会事后支付分析费用。结果,曼联队那个赛季包揽了欧洲冠军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和英格兰足总杯的奖杯,下个赛季的分析订单滚滚而来。 图丨giphy 慢慢地,运动表现分析建立了自己的协会“国际运动表现分析协会”,创建了期刊,出版了教材,也推出了资历认证标准。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逐渐完善,也帮助更多运动员提高成绩,促使整个体育比赛水平提升。 当然,有些方面的数据现在还难以准确收集,系统对数据的解析也可能有偏差,目前为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仍然依赖教练的细心观察和综合分析。 不过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运动表现分析还将纳入更多测量指标,数据更精确,后期的分析也更合理、更有实际指导意义。期待未来的分析技术可以应用到体育领域的更多场景,助力中国体育竞技更快、更高、更强。
三星Z Fold 3发布 防水设计支持S Pen手写笔售约11650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贾楠),8月11日消息,三星于晚十点举行线上全球发布会,推出Galaxy Z系列新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3以及Galaxy Z Flip3,折叠屏更加耐用,同时Fold3支持了防水,起售价约合人民币11650元。在发布会上,三星同时发布了三星Galaxy Watch4Series手表以及三星Galaxy Buds2真无线蓝牙耳机。 三星Galaxy Z Fold3外屏尺寸为6.2英寸,打开后内屏为7.6英寸,与上代保持相同,两块屏幕均支持120Hz刷新率。Fold3搭载高通骁龙888处理平台,内置一块4400毫安时电池,重量从上一代的282克降低至271克,并拥有陨石黑、雪川银、幽谷绿三种配色。 在摄像头方面,Fold3共配有五颗摄像头,分别为后置的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1200万像素广角镜头以及1200万像素长焦镜头,外屏为一颗1000万像素中置打孔屏,内屏采用了一颗400万像素的屏下摄像头。 三星Galaxy Z Fold3同时还是首款支持IPX8级别防水的折叠屏手机,官方表示可以在1.5米深的无流动清水中浸泡30分钟。此外,三星还提高了折叠屏的耐用性,并在Fold3的转轴处使用了“装甲铝“材质来提高手机硬度。 这次三星还为Fold3支持了自家的手写笔S Pen,分为通过蓝牙连接的S Pen Pro以及无需蓝牙连接的S Pen Fold Edition,S Pen可以在三星的不同设备之间进行无缝切换,后者则仅支持Fold使用。 在UI上,Fold3引入了新的任务栏,常住在屏幕左侧。同时在分屏模式下可以在一款软件中同时打开两个文件。 三星Galaxy Z Flip3的内屏尺寸为6.7英寸,同样支持120Hz刷新率,手机背部的屏幕则从原先的1.1英寸升级到了1.9英寸,整机重量保持183克不变。 Flip3的两颗后置镜头分别为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以及120万像素广角镜头,前置为一颗1000万像素镜头。 与Flod3一样,Flip3使用骁龙888处理平台并支持5G网络,内置一块3300毫安时的电池。同样支持IPX8级别防水,并在转轴处使用了更坚固的“装甲铝”材料。Flip3共有月光香槟、陨石海岸、夏夜森林以及梦境极光四种配色。 在发布会上,三星还发布了全新的智能手表Galaxy Watch4 Series,共分为Classic和Watch4两款。Watch4新增了对用户身体成分指数的分析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将手指放在手表按钮上来测量自己的骨骼肌量、基础代谢率、体内水分以及体脂百分比等数据,官方称其准确率为98%。 在发布会的最后,三星发布了无线耳机新品Galaxy Buds2,Buds2支持了ANC主动降噪功能,并重新设计了内部来提供更好的音质。Galaxy Buds2共有橄榄黑、霜糖白、浅芋紫以及香提绿四种配色。 售价方面,Galaxy Z Fold3起售价1799美元,约合人民币11650元;Galaxy Z Flip3起售价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Galaxy Watch4起售价249美元,约合人民币1614元;Galaxy Buds2售价149美元,约合人民币965元。同时三星表示今天发布的全部产品仍将有Thom Browne版本。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2012年以来最低的第二季度销量
根据 Counterpoint 的月度市场数据 Market Pulse 显示,2021 年二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环比下降 13% 至 7500 万部。该季度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了 6%,表明市场比去年更为疲软。去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疫情严重打击。2021 年第二季度的销量为 2012 年以来季度最低。 IT之家了解到,2021 年第二季度,vivo 引领市场,占据了 23% 的份额,其次是 OPPO(21%)和小米(17%)。小米是中国增长最快的 OEM(同比增长 70%),其次是苹果(43%)和 OPPO(37%)。 研究分析师 MengmengZhang 在评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时说:“由于华为留下的空白不能被其他 OEM 厂商立即填补,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需求仍然比较疲软。华为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强大的品牌,许多用户仍然保留他们手中的华为设备,而不是转向其他厂商。此外,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相当成熟,需求主要是换机需求。在 618 电商节期间促销活动的推动下,6 月份市场销量从 4 月和 5 月的下滑中反弹。” 高级研究分析师 EthanQi 在评论主要供应商的表现时说:“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后,市场经历了一次洗牌。曾经的市场领导者华为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二季度的 32% 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 10%。vivo 和 OPPO 则分别以 23% 和 21% 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其次是小米和苹果。所有领先的 OEM 厂商都受益于华为的下滑,扩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realme 也继续其在中国保持了增长势头,首次突破了 100 万部的销量”。 小米是本季度增长最快的 OEM。由于小米加速了线下扩张,在低线城市和县城开设了更多实体门店,小米二季度同比增长高达 70%,小米还通过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 渗透高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Counterpoint 预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在第三季度再次经历进一步洗牌,并随着荣耀的快速复苏,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荣耀在恢复与供应商合作关系,并确保组件供应后,其销量已经开始改善。荣耀市场份额在 6 月份为 8.4%,而 1 月份为 5.1%。
小米工程师谈MIX 4:CUP全面屏起初研发经费1个亿
IT之家 8月11日消息 小米MIX 4手机于8月10日正式发布。这款手机是小米首次采用CUP全面屏技术,将前置摄像头放置于AMOLED屏幕下方,实现了隐藏的效果。具体来看,该技术的实现是将屏幕的像素尺寸变小,同时重新设计电路布局、使用透明引线,来保证进光量充足。 今日小米公司发布了一段采访视频,多位工程师亲自讲述小米 MIX 4 CUP 全面屏技术开发过程。 小米工程师表示,这一个小点的面积仅为 0.2 平方厘米,消耗了工程师们无数精力和时间,和天文数字的投入(5 亿元)。整整两年,小米的工程师都在不停地失败。 小米工程师吴仓志表示,尽管研发过程很艰苦,但是同样十分刺激,因为一上来经费就是一个亿。起初不太敢花,怕出不来成绩。但是后续用完经费后,果然没出成绩,小米工程师非常愧疚地找老板汇报。雷军沉默了 30 秒,随后又给了一个亿。 除此之外,小米工程师还表示,“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还要再往前走走。”工程师们做出过很多很棒的设计,只不过在研发 CUP 全面屏的过程中,又走了些弯路。吴仓志表示,MIX 系列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不计预算,追求完美。 IT之家了解到,小米工程师魏旭解释称,雷总说过一句话:“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其实意思是:没有刻意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次的小米 MIX 4,不刻意。 在采访人员问小米工程师,这么多年的付出和投入是否值得,他们均回答称值得。小米张雷表示,MIX 不是一个精明的选择,但它是梦想的选择。
历史首次!华为P50 Pro屏幕霸榜全球第一:超过三星顶级屏
前两天,全球著名的权威评测机构DxOMark新增了华为P50 Pro的拍照评测,并更新了排行榜,该机以144分的超高分问鼎第一,成为全球影像王者。 今天,DxOMark又上线了华为P50 Pro的屏幕评测结果(快科技天梯已同步更新),其中显示该机总分为93分,超过了三星最强旗舰S21 Ultra的屏幕效果,成为全球第一,这也是华为的屏幕首次获得如此高分,超越三星。 据悉,华为P50 Pro采用了一块6.6寸柔性OLED显示屏,120Hz刷新率,1440Hz高频PWM调光,分辨率2700 x 1228,消息称其屏幕来自国产面板商京东方。 根据评测来看,DxOMark认为华为P50 Pro的屏幕由四大优点,分别为:亮度适合观看HDR10视频、低光和室内条件下易读性都很好、触控流畅准确、设备几乎无闪烁。 同时,虽然此次P50 Pro的屏幕拿到了排名第一的宝座,但是依然有一些缺点存在,DxOMark则分别列出了四点:默认亮度对于在户外获得舒适的易读性来说略低、在大部分测试场景中可见轻微的黄色/绿色色偏、观看HDR10视频内容时暗色调内容缺乏细节、有时候视频游戏开始时有明显掉帧。 易读性方面,P50 Pro只要不是在最高亮度的环境下都非常出色且亮度调节顺畅且迅速,没有明显梯度,但环境光线上升时,设备反应有点慢,而在有角度看屏幕时会损失亮度和对比度,显示效果稍微下降。 色彩表现方面,P50 Pro在sRGB(标准)色彩下展现了高保真的效果,对于对于图像的还原度与更加出色,只是在防蓝光模式下有些轻微黄色色偏,整体与领头羊三星相差无几。 在视频显示和动态情况下,P50 Pro也比前代有明显提升,对HDR10显示的效果尤为出色,反应力十足,将进度条推后或提前后,视频能马上恢复继续,带来了很好的用户体验。 触控方面,P50 Pro的表现更加出色,角落和边缘容易操作,打游戏时设备很流畅,浏览网页时也很流畅,但在图库程序中翻看照片时却有明显的梯度,相比目前此项最好的一加 9 Pro只差了一分。 DxOMark通过综合评测给出了结论称:华为P50 Pro是我们智能手机屏幕基准名副其实的新冠军。这是一台表现均衡的设备,仅有的几个不足也因所有属性的优秀表现可以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P50 Pro此次在屏幕效果上登顶全球第一,不仅证明了这款手机的出色配置,也显示除了国产面板的进步巨大,相信未来国产屏幕还会继续带给我们惊喜,值得期待。
2021款iPhone新增三个相机卖点 为专业用户量身打造
据外媒报道,即将发布的 2021 款 iPhone 将推出一系列为专业用户量身定制的新相机功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款 iPhone 在相机方面的改进,将包括增加一个视频版本的人像模式(背景虚化), 增加高质量 ProRes 格式的视频录制功能,以及一个可以改善照片色彩的 AI 滤镜的系统。 这些相机上的改进,现在被外媒认为是 iPhone 13 (命名暂定)系列最大卖点之一。 早在2016年,苹果就在 iPhone 7 Plus 中添加过人像模式。该功能可以使人物清晰对焦,同时对人物之后的背景进行模糊化处理。 对于新款 iPhone,苹果计划将同样的技术添加到视频中,并在内部命名为电影视频(Cinematic video)功能。和静态照片一样,iPhone 的景深传感器将创造出这种效果,并允许用户在拍摄后改变其模糊的程度。 除了人像模式拍摄以外,新加入的 ProRes 录制功能还将使 iPhone 用户能够以更高质量的视频格式捕捉画面,从而让剪辑师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由性。 据悉,ProRes 格式一般由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员使用,通常不面向大众市场使用,部分原因是其文件较大。与去年推出的 ProRAW 功能类似,今年新增的 ProRes 格式视频录制功能可能也是价格较高的 Pro 型号所独有。 此外,苹果还计划在即将推出的 iPhone 上,为摄影师设计一款更先进的照片滤镜系统,它可以让用户更好地控制图片中的颜色和高光,并选择不同色系来搭配照片的风格。 这一功能与 2013 年在 iPhone 相机中使用的标准滤镜不同,它使用人工智能对照片中的物体和人进行精确的修改,而不是对整个照片使用单一的滤镜。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iPhone 的发布会被推迟到了 10 月份。今年,随着苹果公司将员工重返办公室的时间推迟了几周,下一款 iPhone 的发布时间也变得不确定了。
雷军的造车“米家军”:潜伏十年 下注38家公司
作者 | Juice 编辑 | 漠影 昨晚,雷军发表了一场超过了三个小时的演讲,将小米成立10年来的困难和成绩都做了一次梳理,也让人了解到了小米光环下更多的故事。但在激情讲了三个小时后,雷军并没有提一句关于造车的事情。 不过,作为雷军“这辈子最后一次创业的项目”,小米汽车项目的进展也仍值得大家关注。 虽然小米汽车至少还要3年才能出来,但是雷军和小米可一点没闲着,就像车东西之前的文章《小米造车百天,雷军干了五件大事!》中写的那样,雷军一直在为小米汽车做准备。 今年宣布造车之后,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频频传出,一口气投资了四家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也展示了小米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看重,目前小米造车团队对外招聘的也大多都是自动驾驶的技术人才。 就在最近,小米还分别向长城汽车孵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进行了注资,还战略投资了国内头部的锂矿供应商赣锋锂业,短短的4个月时间,小米已经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领域进行了布局。而这两个领域已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了。 ▲小米在汽车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这并不是小米首次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了,在小米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雷军就瞄上了汽车领域,投资了一部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公司,而在小米成立之后,小米也投资了很多汽车行业的公司。 其中最知名的两笔莫过于投资蔚来和小鹏,这两家企业已经稳居新造车第一梯队了。此外,小米早在2017年就在进行一些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去年还对车联网企业进行了投资。 车东西曾提出李斌出行教父的行业论断(参见文章《出行教父李斌和他的隐秘帝国》),现在来看,雷军应该是另一位出行和造车领域“教父”级的人物,随着小米造车的推进,越来越让行业不能忽视。 总的来看,雷军和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也涉及了行业的各个环节,大有在汽车领域复制小米生态链的做法。 那么,小米究竟在汽车领域做了哪些投资布局,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宣布造车前后的投资布局是否有明显的偏向呢?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车东西全面的梳理了小米在汽车和出行领域的投资布局,试图还原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 一、10年前入局出行领域,累计投资近40家 就在2011年,小米刚成立的时候,雷军就开始关注一些手机之外的行业了,而汽车行业正是他那个时候关注的领域之一。 ▲小米在出行领域的投资布局 在2011年7月11日的时候,雷军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了一家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木仓科技,这家企业最知名的产品就是很多考驾照的用户都会使用的驾考宝典。 也正是在这家企业之后,雷军和小米就开始了汽车领域的投资,陆续投资了人人车、蔚来汽车、Momenta、智行者、货拉拉、小鹏汽车等企业。 在这十年间,小米至少投资了38家出行相关的企业,共参与了57轮次的融资。 从具体分类上来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整车制造及产业链、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汽车后市场服务和出行领域这四个方面。 而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小米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并非全部以小米的名义进行投资。车东西在仔细研究了小米的投资之后发现小米的投资主要分为五个主体机构来进行投资,分别是雷军本人、小米集团、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和小米长江产业资金。 小米集团在这四个投资主体中分量最高,直接代表了小米集团的战略布局,这十年来,小米集团分别投资了小鹏汽车、禾赛科技、DeepMotion和蜂巢能源,这些企业基本上都跟小米造车密切相关。 ▲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 从投资数量上来看,雷军和许达来共同创办的顺为资本直接出手最多,顺为资本直接投资的企业达到了23家,基本上占了小米系投资的大部分,此外顺为资本直接参与的融资达到了38轮次。 可以说,在小米的投资布局中,顺为资本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个投资主体。 小米科技主要是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来打理,共参与投资了12家企业,除了早期的汽车后市场之外,小米科技投资的企业主要跟小米本身的业务有一点的关联性。 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加速对外投资,目前主要投资一些比较核心的领域如传感器和芯片等。 ▲小米长江基金投资纵目科技 经过10年的发展,小米在出行市场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投资布局,这对于小米未来的造车项目都将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二、决定造车后,投资风格和目标大转折 跟其他的资本机构不同,小米在投资人的身份之外,也选择了下场造车,从观众变成了参赛选手。所以从这点来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造车前和造车后。 在今年的3月30日,小米集团的一则公告确认了小米将要参与造车的事实,而3月30日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看看小米都做了哪些方面的投资布局。 从2011年首次投资木仓科技开始,雷军和小米关注汽车领域已经超过了10年。在造车之前,小米对于汽车领域的关注主要有两个特征:多且杂。 ▲小米宣布造车前在出行领域的投资情况 2011年7月11日至2021年3月30日,小米一共在汽车和出行领域投资了30家公司,直接参与了49轮次融资。在汽车四化星期之前,小米对于汽车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投资主要停留在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比如好快省汽车服务、搜车吧、弼马温养车网、开思汽配、车车车险等。 而2014~2015年比较火热的二手车交易平台,小米旗下的顺为资本也投资了一个头部企业人人车。此外,一些两轮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企业也受到了小米的青睐。 虽然彼时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并没有完整的方案,但是雷军也注意到了电动汽车这个新物种,曾去美国拜访了特斯拉和马斯克,并且还参与了蔚来的汽车的A轮融资,成为蔚来汽车的初始股东之一。 ▲雷军拜访马斯克 之后小米还重仓了小鹏汽车,参与了小鹏汽车的两轮融资,在2019年小鹏汽车最为艰难的时候,小米集团出资的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帮助小鹏汽车最终走出寒冬。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雷军对于汽车市场的思考开始逐步明确,投资的倾向也更加明显,集中投资了一些自动驾驶公司。而在去年,小米则投资了博泰车联网和比亚迪半导体,对汽车市场的投资更加聚焦。 而在对外宣布了下场造车之后,小米彻底放弃了之前的海投模式,开始更加专注于一些核心的产业链公司进行投资。 ▲小米宣布造车后在出行领域的投资情况 这四个月的时间内分别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DeepMotion和几何伙伴进行了投资,这四家公司都是自动驾驶公司,要么专注于核心传感器的开发,要么是专注于整套自动驾驶方案的研发。 最近几天,小米还陆续投资了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分别涉及了动力电池制造和上游产业链。 可以看到,与之前相比,小米的投资方向明显明确了许多,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在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无疑是汽车的核心命脉。 三、投资虽广,但少有重仓 虽然小米在汽车领域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投资方向,近段时间的投资也非常明确,但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小米的投资并不算深入。 从小米前期的投资布局上来看,多数投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前几轮的融资,更多的是为了孵化企业。 而在后续很多投资中,小米主要参与的也是只参与A轮和B轮,之后就停止了投资,当然这样做可能跟企业的报价有关,但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小米并没有深度参与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财务投资。 一般来说,企业如果在一个方向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多会采取战略投资的方式,除了财务支持之外,还会考虑被投公司和自己公司业务的结合。 从小米的投资布局来看,只有对Truebil、优电科技、博泰车联网和赣锋锂电这四家公司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这其中Truebil是一家印度的二手车交易平台,短时间对小米的汽车业务帮助并不大;优电科技则主要是对电动车的残值进行评估,也很难在现阶段对小米的汽车业务产生帮助。 赣锋锂电则是一家动力电池的上游企业,跟整车之间还差一个电池企业,对小米的汽车项目产生的影响也并不能算大。 对小米的汽车项目来说,唯一能够直接产生作用的就是对博泰车联网的投资。博泰车联网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车联网公司,其打造的擎Mobile随身车联网是一种手机映射投屏方案,可以将手机上的所有应用都投至车机屏幕上使用,并且支持语音交互。 这套方案能够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乘车体验,同时也能通过手机上车机变得更加智能。在2019年11月,小米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王川就开始接触博泰方面,这也最终促成了小米对于博泰车联网的投资。 ▲擎Mobile随身车联网 跟博泰车联网的合作,能够使小米完善自己的IoT设备门类,正式将汽车纳入自己的IoT万物互联业务中。 对于未来的汽车行业中,智能座舱也是车企一个重要的竞争方向,小米跟博泰建立合作后,小米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可以置入博泰的车机系统中,甚至小米的MIUI也存在直接上车的可能。 这对于小米庞大的粉丝团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 但这对于立志要打造一款智能电动汽车的小米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后续的投资中,小米还需要和更多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进一步弥补自己的技术短板。 四、“米家军”能打开小米造车的任督二脉吗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重磅玩家,小米在投资方面的动作非常多,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 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家居/IoT的趋势,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历经五年的发展,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主要由小米+投资+米家品牌+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这一套组合拳构成,涉及投资、产品模式、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 小米生态链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依托投资+小米模式,围绕家居/IoT形成一个创业公司矩阵,即小米“集团军”。这正暗合小米生态的“竹林理论”,通过小米的模式和打法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一群“米家军”,以此构建小米的护城河。 事实也证明了,小米这套打法非常成功,现在华为也开始走类似的道路了。 在汽车领域,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小米完全复制自己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打法,来形成自己的汽车生态链企业。但从现在的投资情况来看,小米在汽车方面还远未形成自己的独特打法。 ▲今年3月30日,小米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与其他的玩家相比,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也不够清晰。 目前华为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进行广泛的投资。 华为哈勃的投资主要几乎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如山东天岳、裕太微电子、深思考、好达电子等企业,但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跟汽车有着一定的关联,裕太微电子的公司介绍里直接写着车载核心通讯芯片研发商。 华为哈勃的投资并不像小米这样广泛撒网,而是切实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投资布局,死盯半导体这一条赛道,从半导体领域进一步切入到汽车领域。 由李斌、高瓴资本以及红杉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的蔚来资本也是在汽车领域广泛布局的企业。蔚来资本所投资的企业主要分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动力系统、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这几类。 ▲蔚来创始人李斌 跟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相比,蔚来资本的投资项目更完整,基本上包含了智能汽车所需要的方方面面。 不过,跟这些企业相比,小米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明确在汽车领域的投资情况,而且随着小米造车的深入进行,小米在汽车产业链的投资上也势必会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结语:小米在汽车上能否复制生态链打法? 对于汽车领域的思考,雷军可能从2011年就开始了,但在那段时间,小米还在消费电子领域进行厮杀,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的末端,在一些后市场发力。 从2015年开始,国内汽车四化开始快速展开,小米的投资也开始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包含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甚至也参与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投资。 在投资了一段时间后,小米终于宣布下场造车,在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方面,开始更多的为自己的汽车生产而服务。 但跟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优秀的产业链相比,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看上去广泛且不深入,对很多企业的投资都仅仅停留在财务投资方面。 不过,小米毕竟宣布造车也在不过四个月,就像车东西之前的文章《小米造车百天,雷军干了五件大事!》中写的那样,雷军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闲着,也一直在思考小米汽车的终极形态。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雷军肯定并不会满足于现在,随着他对小米汽车的思考加深,未来可能会选择投资更多的企业,也建立起小米汽车的生态链护城河。
谁说我不会回收?特斯拉实力打脸:电池100%回收 实现零填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之际,电池回收问题往往成为反电动汽车团体老生常谈的一个关键话题。特斯拉最近在《2020年影响报告》(2020 Impact Report)中驳斥这一观点时表示,该公司报废电池可100%回收,彻底实现零填埋。 根据报告,特斯拉已经建立一个内部生态系统,回收来自各环节的废弃电池并重新投入生产。该公司目前回收的电池大多来自研发和质量控制环节,来自消费环节的回收电池数量极少,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出租车这类使用频率极高的车辆上,部署在特斯拉汽车以及Powerwall上的电池性能依然强劲,尚未进入回收过程。 事实上,特斯拉的业务建立在电池创新的基础上,从最初的Roadster到今年推出的Model S Plaid,电池技术显然是一个关键因素,为该公司在可持续交通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随着电池回收研发力度的加强,特斯拉正在寻求最终实现闭环系统。因此,在电池生产场所建立回收设施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特斯拉进一步强调,一旦电池回收达到规模,该公司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产能。 特斯拉表示,该公司多年来一直与第三方电池回收商合作,以确保其电池不会进入填埋程序。该公司已经意识到建立内部回收能力的重要性,现场回收让特斯拉距离材料生产循环的闭环控制又迈近一步,可以让原材料直接输送到其镍和钴等供应商。该设打破了电池大规模回收的创新周期,为特斯拉通过运营学习快速改进现有设计,并对研发产品进行流程测试创造了条件。 特斯拉的电池回收工作基本证实其柏林和德克萨斯州Gigafactory不仅将拥有自己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具备专门的电池回收设施,电池回收系统越完善意味着其运营成本效益也会越高。对此,特斯拉表示,自行生产电池实际上也表明该公司在电池回收上处于最有力的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关键电池材料。随着柏林-勃兰登堡Gigafactory和德克萨斯Gigafactory启动内部电池生产,全球生产废料预计将大幅增加。该公司计划为每家Gigafactory量身定制回收解决方案,从而将有价值的材料重新引入生产环节。 特斯拉在报告中指出,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且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回收工艺。就经济角度而言预计将产生长期的成本显著节省,因为与大规模电池材料回收和回收相关的成本将远远低于电池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新能源汽车带动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创新高 美国市场将成另一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抹亮色。 10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1-7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外贸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外贸新业态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增长。1-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出海仍处于起步阶段。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由乘用车出口拉动,客车等细分领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相对疲软。在出口方向上,由于印度、孟加拉国等国新冠肺炎疫情复燃,我国新能源汽车对南亚市场出口相对放缓,欧洲成主要出口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出口的“主力军”是在我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全面打开海外市场尚需时日。“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想打破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他称。 专家: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对外出口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分别为1678768辆、448141辆和21236辆。 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欧洲市场,对欧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万台,西欧、北欧、中欧等细分市场均表现优异。 从细分汽车品牌来看,乘联会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特斯拉中国出口2434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407辆,比亚迪出口781辆,奇瑞汽车出口12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崔东树认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较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较高,汽车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上述因素拉动了我国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 “此前,我国汽车出口表现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将出口市场定在了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汽车市场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干扰较大。目前,一些车企强化出海战略,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进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崔东树进一步表示。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市场之所以能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蓬勃发展;其二,欧美传统汽车品牌(如BBA品牌)及传统汽车产业链(如博世集团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困难,这给了外来品牌进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会。 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的数据表示,目前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8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盟纯电动汽车新车注册量在其新车总注册量中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升至7.5%。 李轩认为,传统汽车市场长时间被欧美日韩品牌占领,这些品牌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构建了一定程度的壁垒,但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明显被既有利益链拖累。 “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初具规模,度过了生存考验,也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政策日趋明朗,这意味着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李轩表示。 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 崔东树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有望继续增长,欧美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白宫5日称,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希望到2030年,美国50%的新车销售将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 崔东树表示,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市场,除欧洲地区外,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在这一绿色浪潮中找准自身地位,有望进一步突破国际市场。 不过,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金额均有所增长,但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的市占率仍有所不足。 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为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沃尔沃、雷诺、标致、起亚、奥迪和现代,上述十大品牌总共市占率约为七成。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大领先优势,市占率约占五成。 杨成玉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美市占率不高的原因在于:首先,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环保标准严苛,部分品牌较难取得准入许可证;其次,欧美对汽车电池的进口管制严格;再次,欧美消费者更为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欧美地区知名度较低。 “同时,其他因素也制约了新能源产品的出口。比如,汽车电池体积小、附加值高且运输时效性强,本来非常适合通过铁路运输,但这并非我国电池厂商运输方式的首选。”他称。 杨成玉表示,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比如,近期远景科技在法国建立超级电池工厂,向雷诺提供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开始量产电池。相比以往大规模赴欧收购,这种方式有利于更深地嵌入产业链中,有利于中欧优势互补。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带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速创新高,专家: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