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新熵原创 作者 | 芽郁 编辑 | 伊页 这是小吕的第3次周末手机戒断挑战。 她坐在桌前,百无聊赖地翻着很久之前买的书,仿佛坠入了一个黑暗的空井,空虚无聊,还有点缺氧似的闷。突然,熄灭的手机屏幕被一条微博热搜的弹窗点亮,她盯着眼前的手机,想伸手去拿,“看一下吧,就看5分钟,不影响什么的”,在经历一番小小的思想挣扎后,她最终抬起那一方小小的屏幕,等回过神,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直到眼睛模糊、头昏脑胀,不得不放下。吃饭在看,走路也在看。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可以肯定的是,手机的“万能化”仍将持续,这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原因。 技术是无辜的,手机并没有“原罪”。但技术成瘾的长期后果可能是社会性的,会扰乱甚至破坏人们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在《不可抗拒:成瘾性技术的崛起和让我们着迷的生意》一书中,历数了社交媒体、游戏以及其他手机APP吸引并维持我们注意力的方式,得出“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的结论。 在与“手机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非常强调自律和自控,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而当内生动力不足时,人们开始转而寻求外力的帮助,直接催生了一大批自律APP,甚至一个新职业——“监督师”的诞生。 01 “戒手机,比戒烟要难” 云丨23岁 平面设计 戒手机就像戒烟,戒几天,又宣告失败。但戒手机,比戒烟要难。 我是一个重度睡眠拖延症患者,早睡养生的道理听了一万遍,上班全靠咖啡死撑,依然会不自控地刷手机到深夜甚至凌晨。每晚睡前,拉上窗帘,关掉卧室灯,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躺在床上捧着手机,刷剧、看小说、逛淘宝、emo……似乎只有睡前时刻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早睡一分钟都不甘心。 但残酷的真相是,我只是在以消耗自己为代价,制造短暂且虚假的快慰。 身体的反应也很诚实,由于长期熬夜玩手机,视力和免疫力急剧下降,皮肤状态变差,白天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身心俱疲。 有疾不能忌医,而这种病只能自医。 我断断续续看了很多有关自律的书,《自控力》《意志力》《心流》等等,但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对手机的反控制依然失败。王阳明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不但知和行,还知行合一。我等泛泛之辈,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02 “我把自律软件Forest玩成了QQ农场” 纱纱丨20岁 大学在读 作为一个国家级拖延选手和手机囚徒,为了战胜拖延和戒除手机瘾,我用过的时间管理类APP有不下10个,Forest、aTimeLogger2、番茄todo、远离手机…… 其中,Forest结合番茄工作法的原理,设计了种树的游戏化场景,用户可以选择一种树,自由设置时长,然后开始“种树”,即开始专注。 在普通模式下,专注期间,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其他APP。而在深度学习模式下,一旦种树过程中离开专注界面去使用白名单以外的APP,小树就将枯萎死亡。 说白了,Forest就是利用用户不愿意“杀死”一棵树的仁慈之心,以及不想让自己的森林中出现枯树的强迫症,来帮助用户抵抗手机的诱惑。根据专注时长给予的金币奖励,还可以用于兑换新的树种和背景声音。 为了获得想要的树种,我开启了普通模式疯狂种树,吃饭也种睡觉也种看剧也种。 于是,Forest对我来说完全不起作用了。我仿佛把Forest玩成了QQ农场。 还有一些APP,相对来说更加简单粗暴和严格。可以设置手机使用时长,超时就会锁机,解锁方式有两种:罚金解锁和密码解锁。也可以限制指定APP的使用时长,在使用APP期间,会显示该APP还有多少使用时间。 市场提供了大量自律工具的选择,当然,也有人希望,在不那么冷冰冰的形式下,被见证改变和成长,贩卖陪伴、激励、共同成长与精神支撑的监督师补足了这个缺口。 03 “买的不是监督,是心理安慰” 芋圆丨21岁 考研党 每次因为沉迷手机而晚睡晚起、耽误了备考进度后,我都会陷入无边的羞愧与自我厌恶。而这些负面情绪,又让自律变得更加困难。越想自律,越无法自拔地放纵。 永远没有尽头的信息瀑布流让我感到焦虑和腻烦,但仍然停不下滑动的手指。 常常一边自责一边拖延,就像一场和自己的内战。学习计划越拖压力越大,越没有动力起手。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就是没有动力改变。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好友动态,内容是好友的妈妈监督她减肥的聊天记录,配文“我的减肥监督师:我妈”。我鬼使神差地打开某橙色软件,在搜索框输入了“监督师”这三个字。“决战拖延症”“考研上岸”“考证上岸”等热血slogan映入眼帘,夹杂在一些二次元头像的哄睡服务之中。 作息监督、学习监督、减肥监督、喝水监督……这些监督服务的价格大多在5-10元每天。按照监督力度的不同,超强力的人工监督可达数千元每月。我心里犯嘀咕:这些电话、微信远程监督真的有用吗?但看到如流的好评,我还是决定体验一下。 在选了一家销量和评价都比较靠前的店铺下单后,很快就有匹配的监督师加我。我把日程计划表发给她后,我们便开启了无限拉锯战模式。 除了出于礼貌和仪式感,我按时起床摊开了书,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依然涣散,依然忍不住刷微博、刷抖音、看剧和打游戏。 自律不是消灭怠惰,而是意识到及时行乐的欲望和实现目标之间的冲突后,主动做出的选择。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因驱动。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买这种监督服务,更像是买心理安慰。 《加缪手记》里有句话:“忧伤者有两种忧伤的理由,要么他们无知识,要么他们抱希望。” 监督服务就像“焦虑安慰剂”,给了我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告诉我:我有变好的决心,还不算差。 04 “你可能需要两部手机” 木棉丨25岁 企事业单位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里的那些廉价快感信息流APP拦截,并长时间沉溺其中。 从微博到贴吧,从豆瓣到知乎,从抖音到B站,新鲜的热点八卦,事件的来龙去脉,我门清,“瓜田里的猹”说的就是我。 过剩的碎片化信息,让我很难在一件事上保持专注。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起居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那可怜的意志力,总会被娱乐信息、短视频生产的廉价快感轻松打败。 后来我意识到,只是在心理层面有所警醒和克制,很难解决手机成瘾问题,毕竟人非圣贤,人性的弱点就是猎奇、享乐。我必须想办法在物理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我又买了一部手机,将一部设置为工作学习用机,另一部设置为社交娱乐用机。 工作学习手机,只有常用的办公、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的软件,经过一番设置,立刻焕发出极简之美,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件上好的武器。 如果要做的工作不需要连接网络就能处理,我会把手机里的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全部关闭。 这样的区分设置,起到了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作用。每次当我拿起工作学习手机,都有一种类似于使命召唤的感觉,比较容易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引用了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的观点,大意是:我们之所以玩手机成瘾,问题并不出在我们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为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有数千、万人正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自律。 这是一个成瘾时代,一个成瘾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直播……这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鸦片,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填补现代人心灵的空虚。看小说能成瘾、玩游戏能成瘾、逛淘宝能成瘾、刷抖音能成瘾……任何让人愉悦的事物,都有令人成瘾的风险,如同吸食海洛因般无法自控。 除此之外,没办法戒掉手机,也不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够,更因为手机满足了我们某些隐秘的内在需求。当我们的需求只有通过手机才能得到满足,自然就缺乏改变的动力。 但手机并不是满足我们内在需求的唯一途径,认清这一点,意味着新的自由。 美剧《超感猎杀》中有句话,“造就瘾君子的不是毒品,而是逃避现实的需要。” 无论是沉迷游戏、短视频还是社交媒体,对虚拟世界的高度依赖都反映了真实生活的某种空虚和缺失。 从短期来看,手机的确能帮助人们避免或暂时摆脱无聊、孤独、焦虑、悲伤等感受,获得愉悦和安慰,但长期来看,逃避面对真实的问题,将面临更深刻的生活困境。 最好的戒断方法是投入到真实生活的洪流中,用真实的行动,获得真实的快乐和成就感。 小说《Eat, Pray, Love》里,女主多年信赖的婚姻轰然倒塌,陷入绝境之后,她对自己说,要“take baby-steps”去慢慢变好。拥有一个美好的目标,然后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一点一点变成更好的自己,发展出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自律,或许才是拖延症和手机成瘾症的唯一解药。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中国英飞凌”的出海进击之路
2006年,中车株洲所的一位研发人员刘国友,从组织上接过一个任务:攻关耐压为8000V的高压晶闸管。这是国家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急需的一种大功率器件,被一家国外公司垄断,但因需求型号特殊,谈判时外方要求先打一笔研发巨款。僵持之下,国家电网找到株洲所。 这不是中车株洲所第一次解决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这家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诞生之初,正值轨道交通系统电气化,国内产业界与海外几乎中断了联系。没有先进的功率半导体,轨交电气系统便失去了心脏,对于电力的百般灵活控制,便无法展开。好在有主机厂的支持,株洲所自力更生,在技术封闭的二十年间,完成了从功率半导体到电气系统的全链条研发。 这也不是刘国友第一次担负重任。他毕业于武汉大学半导体制造技术专业,是一位兼具物理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发明家。在株洲所,他先是搞出了全球半导体单位的第一个电子直线加速器,又带领团队在大功率半导体领域突破工艺瓶颈,在工程化的疑难杂症上精细诊断,成长为研发的中坚力量。 不负众人所望,经过半年多的技术攻关,刘国友和他的团队生产出国家电网所需的特种晶闸管。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更大的挑战接踵而来。 中国的轨交革命一日千里,正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功率半导体,IGBT。 IGBT,是新的轨交电气系统的“心脏”。在电气系统中,电是水,IGBT则是“闸门”[1],经其开关动作,可实现对于电流和电压的精细控制,进而,既能使列车启动后即刻将时速提至300公里以上,也可在到站前平稳降速。 随着高铁建造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中国对大功率IGBT产生了强劲的需求,但是因国内尚属空白,只能进口。一列八编组标准动车组,需要152个IGBT芯片,成本二百万元,算下来一个一万多块,而中国一年需要十万个以上,价值超过十亿元。 尽管中车株洲所此前对IGBT有所研究,但在狂飙突进之时,要迅速做到国产替代,谈何容易? 此时,出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2008年,时值金融危机,一家掌握IGBT关键技术的英国大功率半导体企业——丹尼克斯,由于股价重挫,资金困窘,在市场扩展上无力可施。而在高铁市场狂飙突进的中国,刚上市的中车株洲所,最不缺的就是资金和市场了。 于是,在2008年,中车株洲所的上市公司主体中车时代电气,以大约一亿元人民币的成本收购了丹尼克斯。 事后来看,这应该是中国芯片产业历史上最为正确的收购案。在人人喊着要做“中国英飞凌”补足功率半导体短板的当下,中车株洲所凭借丹尼克斯收购案中修炼的内力,在难度最大的几个产品领域,在战场上直接与英飞凌迎面交锋。 中车株洲所在三个方面树立了典范:其一,树立了技术吸收引进的新模式,外方原型研发,中国工程化量产;其二,成功在轨交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在大功率IGBT上实现国产化替代;其三,摸索出一条官用技术转民用市场的新路径,在轨交IGBT技术的基础上探索电动车市场,在最近的缺芯潮中趁势而起。 鉴于丹尼克斯收购案的历史价值和产业意义,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全面复盘中车株洲所的出海整合经验: 2008~2014,技术引进 2015~2016,国产化替代 2017~,官转民 01 技术引进 丹尼克斯收购案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07年,为解决高铁的IGBT“卡脖子”问题,刘国友被派往欧洲考察,物色了一段时间,他向高层建言:收购英国丹尼克斯。 收购完成后,中车株洲所首先确定了中英两方的分工定位:英方的林肯工厂,主攻研发,兼具小规模试产,也就是把IGBT的原型打磨好;中方的株洲工厂,主攻大规模量产,兼具部分研发。 丹尼克斯半导体 当然,不管是中方,还是英方,都由中车株洲所的中国工程师主导技术学习过程。刘国友再次领衔,带着三十多位工程师来到英国,训战结合,进步神速。在他的建议下,所里在英国成立了一个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国内的研发骨干,被一批批送到英国参加工程师培训班。培训同时,轨交IGBT的研发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在反复实验的训练下,中国工程师逐渐摸清了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并打磨出最初的原型产品。 仅有海外的技术学习依然不够,中车株洲所同步启动了与国内学术界的研发合作。2011年,株洲所联合浙大,启动关于轨交IGBT芯片的02专项。在这一合作中,学术界从理论上探明技术优化的方向,然后交由株洲所在制造工艺上予以改进。 2012年,在基本完成技术吸收、消化的过程后,中车株洲所研制出耐压3300V的高压IGBT,一举打破国内的“卡脖子”现状。 同年,株洲所投资15亿元,启动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产线建设,到了2014年6月,中车株洲所IGBT芯片成功投产。在英国丹尼克斯的大功率IGBT的基础上,株洲所在量产层面提升不少:晶圆尺寸从6英寸升到8英寸,电路结构和封装工艺也升级换代,同步到当时的潜在主流方向。 总结这一阶段的技术引进过程,中车株洲所严格遵循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骤,最终将英国的IGBT芯片原型,在中国工程化落地。但是,要格外注意的是,株洲所在这个技术学习过程中,从始至终都是自主的: 1)在技术能力上自主,掌握学习技术的必须基础;2)在技术团队上自主,一方面派国内工程师团队进行系统的海外学习,另一方面与国内学术界合作;3)在技术转移上自主,工程师团队学成归国,将工程化能力落地在株洲产线上。 02 国产化替代 2010年,中车株洲所IGBT出世之前,中国的高压IGBT市场由三家国外巨头垄断。赛米控、英飞凌和ABB坐拥半壁江山,国内产品占比不及30%,掌握核心技术的,更是只有株洲所一家。 2011年,中车株洲所IGBT进入轨交市场,但并没有立即打开局面,反而进入了一段比较“安静”的时期,国产化替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轨交,是一个特别严苛的市场,即便身在轨交系统,央企也不能贸然采用中车株洲所的高压IGBT。原因在于,轨交运行条件实在恶劣,因而对电气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提出了三个要求: 首先是自身运行环境电磁干扰很大,要求严格控制,从而也就要求高压IGBT符合极高的电磁兼容(EMC)标准; 然后是穿越的运行空间跨度极大,尤其在中国,早发哈尔滨晚至广州是常态,穿越的环境温差30℃以上,此外还有地形等各类考验,在恶劣的条件下,要满足很高的可靠性; 最后是使用时间要长,装在高铁上,不能说运行了一两年时间便失效,那会造成很大的灾难,因此,高压IGBT的失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初期,中车株洲所并未形成实质性威胁,但外国厂商依然严阵以待。实际上,甚至在宣布收购丹尼克斯的时候,外商便将供应中国市场的对应产品降了20%。 到了2014年8英寸产线投产之际,中车株洲所面临的价格战更加白热化。产品刚准备以低于市场价30%推出,外商竟联手降了70%。市场寡头垄断者联合起来,对后来者施以价格战大棒,以使其无利可图,最终退出市场。 但是,价格战越打越凶,中车株洲所反而蚕食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正是在2014~2016年间,株洲所在中国大功率半导体的市场占有率,从接近于0涨到60%,销售额每年增长两倍[2]。凭借在核心元器件积累的价格优势,到2016年,株洲所在地铁牵引系统招标的中标率达到77%。 市场份额大幅扩张之际,上市公司主体中车时代电气在2014到2015年间股价快速上涨 中车株洲所在轨交高压IGBT市场的成功,源于四个因素: 一,下游整机应用牵引强劲,母公司中车是国内轨交设备的重要参与者,株洲所自己也不单单只造元器件,而是长期同时研发电气系统,如此,对于下游需求的掌控便精准迅速; 二,在吸收了英方的技术能力后,株洲所具备了较强的再创新能力,也就能够对轨交密切贴身服务; 三,株洲所在本地建立的8英寸产线,使其掌握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全流程,工程化能力加持之下,能够扛住外商猛烈的价格战; 四,高可靠要求的核心元器件市场,一般规律是,买方先对其进行2~3年的验证,产品被证明符合要求后下批量订单,复购率逐年提升,株洲所被验证可靠后,在其后的两三年快速上量,正好符合这一行业规律。 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之时,中车株洲所将触角伸到了海外。2015年,株洲所的IGBT芯片打入马来西亚轻轨,2016年,打入印度机车市场,获得客户认可后再获新增订单。可见,只要国产化替代做到了自主创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积聚,便能攻入海外市场,延续其顽强的生命力。 2014年到2016年,是中车株洲所轨交IGBT真正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时期。总结株洲所与外商高压IGBT的市场之战,可以发现,高端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更符合产业规律的,应该是: 六年蛰伏、一朝惊人、围追堵截、杀出重围。 当中车株洲所终于取得实质性成果后,又不得不面临增长难题。2017年底,石济高铁开通运营,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部建成通车,长达十年的高铁建造运动告一段落,要继续增长,中车株洲所就要在新的战场——车规级IGBT市场扎下根。 03 官转民 车规级IGBT,属于车规级芯片市场的范畴,中车株洲所之所以能够切入,是因为在这一产品的两个核心环节,株洲所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一个,设备工艺环节,是产品档次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在这一环节,株洲所之前已有建厂经验,到2020,专门为车规级芯片建立的8英寸IGBT产线投产,工艺制程提升到主流的0.13微米,同时,株洲所引入了最新的烧结工艺技术,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第二个,系统应用环节,上游芯片厂与下游整机厂磨合,决定了对产品理解是否到位、能否定义好芯片产品。在这一环节,中车株洲所兼具先天禀赋和后天布局: 在先天禀赋上,株洲所原来适应了难度最大的轨交市场,技术能力能够有效迁移到电动车市场,呈降维打击态势。 具体来说,株洲所的高铁IGBT,要有丰富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仿真经验,要满足最严苛的电磁兼容(EMC)等级,要达到25年行驶30万公里的可靠使用要求。三者降几个规格,便是电动车市场IGBT的市场准入门槛。 在后天努力上,株洲所延续了其在轨交市场的策略,核心元器件和下游系统应用两手抓,积极与海外厂商展开技术合作,在IGBT芯片的下游市场——电驱动广泛布局,以此熟悉应用环境,做对产品定义。 先是在2014年,株洲所旗下的丹尼克斯,进入一个由英国公司主导的汽车电驱动系统合作研发团体,由此开始研究混动系统。后在2019年,株洲所与德国电驱动厂商浩夫尔成立合资公司,在无锡共同研发。 掌握了两大核心环节的优势,中车株洲所在市场拓展上采取了与整车厂合作绑定的策略。2019年,与东风合资成立智新半导体,双方一起建产线,IGBT芯片下线后先用在东风自家的车上,而后逐步向其他车厂拓展。 智新半导体厂内景观 这一市场策略比较保守,但对于广大的A级车及以上车型的车厂来说,这是最为稳妥的。在英飞凌掌握大半电动车IGBT市场供应的背景下,车厂要替换下来,首先要小批量验证其可靠性,保证良率足够高,失效率足够低,然后才能逐步上量。 而突如其来的缺芯危机,加速了这一国产化替代过程。 对于中国的电动车厂商,尤其是许多供应链谈判能力较弱的造车新势力,英飞凌不承诺交货周期,定价居高不下,车厂不得不在市场上从经销商那里四处扫货。 中车株洲所趁势打进市场,凭借低于英飞凌30%的价格优势、可以保证的交付优势、高配合度的定制服务优势,获得理想、小鹏等车厂青睐,就势导入中高端电动车市场。 04 尾声 中车株洲所在高端IGBT市场的成功,无疑是国营工业在芯片产业一个极为优秀的范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国营工业企业人才外流严重,技术追赶力有不逮,出海研发和销售是一个神话。但中车株洲所在2008年的一个价值只有一亿元的英国并购案,却让这个公司奇迹般地走在了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最前沿。 相比于近年来动辄百亿的海外并购案,丹尼克斯半导体并购案显得微不足道,只是九牛一毛。 但中车株洲所的中国工程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将其价值放大了几百倍。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的国营工业,在芯片产业迎来巨大挑战的新时代,依然能够证明他们工程化与再创新的巨大价值。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为关键之处,是让那些充满使命感的工程师和发明家,领导着有技术能力的企业,沿着坚定的产业政策勇往前行。
老板迷信大厂文化 挖来HR后我们集体辞职了
互联网企业里有一个悖论:一般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老板都愿意从外企、或其他互联网大厂里重金挖人,尤其是HR。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 为了快速发展,创业公司无论在管理还是流程上,总有许多草莽丛生的灰色空间,这既是创业公司的优势(流程短、扁平化、发展速度快),但达到一定规模时,这个优势则一夜之前成为其短板。 为了弥补发展过程中落下的功课,不少创始人会选择更快捷高效的方式——直接管理流程严谨、发展已十分稳定的大型企业里直接找来人事总监。 钱是花到位了,但效果就真的如老板们所想吗?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被大厂HR折磨得不行的创业公司员工,他们之中: 有的公司本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老板迷信大厂文化,特意高价从BAT挖来一位HR,结果HR到岗后强调原先公司的一套绩效考核标准,让外行管内行,导致最后原公司技术岗不堪重负全员离职; 有的人本从事创意类广告行业,但新来的HR不懂行,给部门员工强加工时,影响其效率产出,最终公司不仅没留住原先的老员工,还失去和很多客户; 还有的是短视频创业公司,但却从某同城网站招来HR,该HR认为拍摄就是拿起摄像头照几下、编辑就是对着电脑敲敲键盘,甚至要求新来的导演每个月保障涨粉10万,每周出爆款,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肯肯、马孔多 编辑 | 卓然 老板迷信大厂文化 “让外行管内行,抓绩效考核,技术部彻底换血走人” 董恒 活动策划 上海 任职于电商公司 我们公司是一家电商公司,公司规模在150人左右,业绩连年增长,就算是在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我们公司的业绩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在其他同行裁员降薪的时候,我们公司年终奖甚至于比往年还要多一倍。 然而,自从我们老板去年年底从BAT挖来一名HR之后,我们公司就变样了。 新来的HR,英文叫Nancy,大约三十多岁,每天穿着干练利索,一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的样貌。 一开始,我们也跟老板一样,也是满怀期待地憧憬着这位大厂走出来的人,可以让我们公司变得更好一点儿,这样我们年终奖又可以多拿一些。 Nancy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阔斧地进行人力资源改革。 她首先给自己树了一个名号,叫人力资源官,然后把我们公司5个人事专员岗位全部升级成了HRBP,每个HRBP分管1到2个部门。 在这之前,我们公司的HR只管招聘、办理入职离职、缴纳社保和一些培训考核工作,和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很少。 在改成HRBP之后,她们的工作一下子拔高了许多,用Nancy的话来说,就是: “为部门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战略支撑。” 在每周周会上,人力资源官Nancy都会用几十页PPT系统阐述了这个组织架构和制度。 老板听完连连点头,跟我们表态说,相信人力资源部门在Nancy的带领下,能更好地辅助业务部门,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 意思就是,有了Nancy,我们公司能挣更多的钱。 Nancy接过话茬,一本正经地说道,人力资源部门不是辅助部门,而是大家的合作伙伴,别把我们当后勤。 结果,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Nancy找了各种借口开掉了5名HR,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人。 Joe是Nancy新招来的HRBP,是她之前的下属。 Joe工作经验才一年多,跳槽到我们公司负责技术部人事,摇身一变,薪资翻倍,比同龄人工资高出一大截儿。但Joe是文科生,对技术开发一窍不通。 为了深入了解技术部业务形态,Joe让技术部负责人交给她一份项目清单、一份技术开发说明书、一份以往项目案例和一份人员分工表。 没想到,后来Joe就以优化技术部人力资源结构的名义,召集整个部门开会,包括Nancy在内。 Joe说,觉得项目技术部投入人力太多,有的项目投入人力太少,分配不均,考虑人力成本和收益比,不能再靠随机匹配和个人兴趣。 就这样,技术部在接到每一个新项目后,都会先交给HRBP,再由HRBP和部门负责人共同讨论项目组成员名单。 技术部负责人虽然有话语权,但是作用不大。 Nancy和Joe往往会从人力成本收益的角度驳回他的提名名单,强势地做出人力资源部门的决策。 很快,技术部有的人做着自己没兴趣的项目,有的人做着自己不擅长的项目,看似大家工作量都平等,但是大家的下班时间却比以前晚了许多。 不擅长开发小程序的那些人,被Nancy批评说是工作能力不行,部门负责人解释说他在H5开发上是大牛,Nancy听都不听,直接开除。 类似的情况,照样发生在业务一部、二部、三部,运营部、策划部,甚至是财务部、办公室等一些内勤部门。 国有国情,省有省情,每家公司也有自己的独特情况。 大厂的人事制度不一定适合所有像我们这样的平凡公司,但是老板一味听信谗言,过度迷恋名企管理制度,幻想着这样做,自己的公司早晚有一天也会成为另一家名企。 在我离职的那个月,我们公司就走了30多个人,而技术部早已经全部换上了新面孔。 老板挖来不懂行的大厂HR “HR入职后,部门集体辞职,公司丢了好几个客户” 李菲 资深文案 上海 任职于创意热店 我们公司是上海本土广告公司,对接客户大多一些时尚品牌。广告行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老板为了留住人,便从某大厂挖了一个HR冯经理过来,做我们公司的人事经理。 创意行业公司大多采用弹性工作制,只要你把事情做完了做好了,根本不用在乎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 有些文案在公司里写东西没灵感,拎着电脑跑到星巴克坐一天,写完了交给客户,就可以直接回家。 图 | 我们平时拍摄广告海报的摄影棚 因此,我们公司几十个座位,到中午12点钟了,往往还是空着一大半,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冯经理看不惯这种画面,她觉得这是懈怠、懒散。入职后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她就取消了弹性工作制,早9点晚7点指纹打卡。 我们平时加班比较多,一开始我还在想,如果打卡上班的话,那岂不是有加班费?同事还特意去问了问冯经理,结果得到的答案是: “没有加班费,打卡只是确保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们的工作进展,冯经理还向老板提出了一个建议——实行工时制度。 每位员工要根据自己负责的项目上报工时,然后计算出每个项目之下全部负责人员的总工时。 每个工时有一定的成本额,再计算出项目的总人力成本,这样对比项目的净利润,就可以知道项目的盈亏情况,还可以掌握每个人的工时情况,耗费多的即为成本高的,可以视情况淘汰掉。 我们刚开始填报工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当真: 一是觉得这是形式主义,没那个必要;二是确实不太好掌握每项工作完成究竟用了多少时间。 所以,我们全都往多了填,觉得工时填得越多,就显得自己越忙碌。 在工时制度实行两三个月后,老板有一次大发雷霆: 因为冯经理交出去的数据显示,我们公司每个项目都是亏损的趋势,到年底,我们公司就得血本无归。 冯经理明白我们不太重视这个东西,就给老板提了个建议,杀鸡儆猴,把工时最多的三个人开掉,老板同意了。 我们这才开始认真填起自己的工时。 做广告创意这一行,加班是家常便饭,熬到夜里两三点都是常态化。在冯经理来之前,项目组组长每天记录我们的加班时长,这些时长可以申请调休。 所以,每当我们做完一个项目后,经常会把这些加班时长用掉出去旅游,劳逸结合,犒劳自己。 但是,现在我们每天2点钟下班,还要花大概40分钟填这个东西,简直是苦不堪言。 最诡异的是,我们为了不让自己的工时看起来那么多,就故意少报了许多。 比如,我们早上9点上班,2点下班,总共16个小时,我们只会填10个小时。这也意味着我们调休时间就会少6个小时。 由于第二天9点钟还要打卡,我们只能睡几个小时。我们创意经理跟老板反映过这个问题,老板偏不听。 因为冯经理让他觉得,花同样的钱,做同样的工作,人力最大化投入,成本却少了,“自己赚了”。 我们的创意经理是一个很文艺的中年男子,他看不惯公司这样瞎搞,第一个提出离职。随后带走了一大批追随他的人,包括我,这相当于公司整个创意部腾空了。 项目等着人做,却没人。老板急了,找创意经理谈话,让他留下来,但是他去意已决。 后来,我跟着创意经理在另一家热店任职时,他告诉我,上家公司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已经丢了好几个客户。 冯经理也被开掉了,后来调查了才知道她其实只是那家互联网大厂里一名小小的HR,她欺骗了我们老板,还在他面前装大佬。 我撺掇整个部门一起离职 “大厂HR管理短视频,每个月不涨粉10万就让我们滚蛋” 肯迪 文案策划 抖音头部新媒体公司 公司规模100人以上,矩阵总粉丝数:1000w+ 我担任栏目组文案编辑后,一个多月内把旗下孵化的IP账号做到了10万粉丝、十几条爆款视频,每个月为公司创造了将近60万的营收。 但拿到工资条时,我却惊呆了,不仅没有奖金,绩效不合格、到手还没有之前承诺的多。 我这才明白公司前辈在我入职时说过的话: “敷衍了事,消极怠工就行,无论你做多少,公司都不会看到你的好。” 我拿着工资条去找人事总监,对方是老板从某同城网站刚挖来的。对方笑着和我说,让我回去看看劳务合同再来找她,还说这是公司的临时指派的任务。 按照公司的价值观,我应该无条件接受,不计入绩效。 我仔细一看,果然提成方案并没有写在劳务合同上。所有绩效都靠人力资源部“灵活操作”,换句话说,如果组里完成KPI难度不高,很可能下个月就调整,分分钟让你拿不到全额工资。 实际上,刚入职该公司做实习生时,我就隐约觉得这公司“有点问题”。 最初我们组的工作量是每周生产3条以上原创短视频文案、每周一篇爆款,也就是说,一个月要产出72条文案。 但哪怕是我们整个公司、所有账号加起来,最高的产能也就是一个月拍64条短视频而已。 我想找人事理论,对方却云淡风轻地说,“没事,可以多写一点,这本来就是文案的日常工作。” 没多久,开会时我就听到会议室里运营总监也在和人事理论,“我们自己部门的人考核标准什么时候轮得到你们定了?你们什么都不清楚,瞎定什么考核标准?” 这还不是最值得吐槽的,最让我崩溃的是这位人事总监到岗后,把价值观也纳入了KPI。 每天早上,我们公司都会放震耳欲聋的音乐喊口号,集体喊着感恩公司里的所有家人,感谢公司给员工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 下班后,我们还要加班开复盘会议、做工作总结,硬生生把工作时间延长到晚上8点。 价值观考核也成为了绩效考核标准的一部分,不合群的员工,公司可以用价值观差异为由,扣掉员工的绩效奖。 现在想想,消极怠工,果然才是在这类狼性公司的生存之道。 可以说,自从老板挖来了这位大公司的人事总监,公司彻底沦陷了。 员工和老板本来就只是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麻瓜老板选择臭味相投的人事层,无奈的基层选择愿意提供机会的老板,都是你情我愿。 人事总监来公司定考核标准时,还曾说过摄影只是按个快门而已、编辑只需要敲敲键盘、运营只要点点鼠标黏贴复制。 “这么简单的工作,也只配三四千块钱的工资了,绩效奖金完全是多余的。” 他还经常说,“互联网公司,用数据说话。数据不行,就得及时优化。 为了做更好的视频内容,我们组前段时间好不容易招到了个有经验的编导,结果人事在她一来就给定了个她每月涨粉10万的绩效。 编导干了一个月,觉得这就是天方夜谭,找人事重新谈薪资,结果对方回复,如果无法完成绩效,要么公司用价值观的名义无条件解雇,要么每天降薪200,一个月降薪4800。 编导这下算是知道人事总监在克扣工资方面的能力。我们部门就6个员工,上个月已经离职2个了,再这样走下去,部门就快要散架了。 这种情况很容易搞垮一家。出于情绪,也出于报复,我们在私底下拉了小群,不断吐槽着公司的麻瓜行径。 这个月发完工资后,整个部门都提出了离职申请。 公司估计会因此停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到现在,老板才会意识到,这都是他挖来的那个大厂人事总监的杰作。
氢能源拯救世界 可能性实在很小
文 | HooKnows 氢燃料电池车,一个被说滥了的月经话题。 每当(以纯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概念火起来,氢能源总会以“不得志的未来黑科技”形象出现在替补席。当此轮长达一年多的新能源涨势日趋到位,熟悉的论调「氢能源是下一个风口」又有甚嚣尘上的苗头。 很多年了,一边是“氢能源才是真科技只差政策到位”,另一边是“氢能源海市蜃楼日本车企押错了宝”。外界大多数人对“氢”的认识,大致就那么两派:要么是比电动车更先进更理想,然而太超前没政策,所谓“赢了技术输了政治”;要么是电动车蹦跶不了多久,世界终究要靠氢能源拯救。 今年夏天,氢燃料电池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本田,宣布从8月起终结氢燃料电池车Clarity Fuel Cell。另一大支持者,也是最为人熟知的“氢阵营”成员丰田,预热了好几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展示计划,在奥运前夜随着放弃赞助而告吹。 “氢气从哪里来?”制氢及其成本问题,是一个被太多人讨论了太多遍的老问题了,我们说点新鲜的。即便不考虑制氢的成本问题,氢能源车就能走出来一个宁德比亚迪吗?或者,就走不出来吗? (本文中“电动车”特指以化学电池储能的纯电动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以特斯拉为典型代表;“氢能源车”均特指氢燃料电池车。) 不谈铂用量,都是耍流氓 “3分钟加氢”、“续航1000km”、“排放只有水”……如此完美的氢能源汽车,为何至今连个市场零头都摸不到?为什么曾经难兄难弟的纯电动车(阶段性)翻身了,而氢能源依旧步履不前?氢能源尤其是氢燃料电池,会成为下一个电动车吗?不会的话又为什么不会? 在特斯拉刚起步的那个时代,高昂的成本是制约特斯拉在内诸多新老车企研发电动车的主要原因。1996年通用EV1贵到没有出售整车的必要,只提供租赁方式;2008年特斯拉初代Roadster超过10万美元,正是因为当时成本过高,促使特斯拉选择从高价向下发展。 然而同样是成本高,纯电动车当初的“贵”与氢燃料电池车今天的“贵”,有些许的不一样。 锂电池每kWh成本的下降趋势 小孩子都知道,电动车上最贵的是电池,贵的是正负极和电解液,加上外围的线路、冷却、壳体等。这十多年电动车从无人问津走向千家万户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在投资与补贴的共同助力下,锂电池从极其昂贵到成本可接受的过程。 可以靠规模经济降下来的高成本就不是妖魔鬼怪,就只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高成本。 氢能源呢?如果你高中化学知识还剩下,应该知道燃料电池不是“电池”——或者说并非我们熟悉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是让氢气和氧气以一种非燃烧的形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水,反应过程释放出电能。 氢气燃烧,让它以不燃烧的方式“燃烧”,就成了燃料电池 或者你可以这么理解:燃油车是汽油与氧气,以燃烧的方式氧化还原,释放机械能;而燃料电池是氢气和氧气,以“一种不燃烧的魔法方式”氧化还原,释放电能。燃料电池车就好比一辆“烧”氢气的汽车,只是将燃烧过程变成了非燃烧,释放的能量变成了电能。 与纯电动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虽然名字带“电池”俩字,但其实它有一点更接近燃油车:电能是由储存的氢与外界的氧,在燃料电池堆中“现发、现放”,而非电动车那样,外接电网充电并储存在电池里“先存、再放”。 于是和燃油车类似,一辆氢燃料电池车最贵的,是能量发生装置而不是储能装置,即燃料电池堆而非储气罐。燃料电池堆之所以能让氢、氧在不燃烧的情况下氧化反应,最关键的部件是二者之间的质子交换膜,而交换膜需要一种价格不菲的贵金属:铂。 对,就是白金/铂金首饰的那个铂,近一年内报价大概在200-300元每克。 在燃料电池堆中,铂的身份是加快反应的催化剂,其用量直接关系到燃料电池的发电功率。如果反应太慢,放电功率就太小,车就太慢,以至于不可用。到2020年,丰田最新的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车,铂的单位用量已经控制到了低于0.2g/kW,一辆车需要的铂大约在15-20g——相比早期已降低了超过80%。 但铂用量依然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和必要。我们以单位用量0.2g/kW、单车20克(对应功率仅100kW)、铂单价250元/克计算,光是原料成本就达到约5000元人民币。和纯电动车动辄数万元的电池成本相比,5000元看上去好像不算多。 但首先别忘了,这仅仅是铂这一种原料的物料成本,尚未进入任何生产制造环节就已存在,整个燃料电池堆的其他任何材料、部件乃至全部制造成本,通通还没有开始算。而电动车电池的“数万元”成本,则是整个电池包的总体成本。 然后,铂是一种稀有贵金属,2019年数据全球探明储量仅7万吨左右,比黄金现存总量的约20万吨还少。和锂电池原材料的那些稀有金属比起来,铂要更加稀有得多,很难像锂矿那样增加上游资本投入、改进开采提取技术,借助规模效应来降低单位成本。 反而,倘若氢能源车普及化,工业用铂迅速增加,供需此消彼长下,铂价还会有不降反升的可能。除非技术取得突破,铂用量大减或找到替代品之前,这部分动辄上万元的铂,是没法靠规模化、产业化降下来的“硬成本”。纯电动车走向普及的过程中,锂电池成本越来越低的戏码,在氢燃料电池车身上多了铂这颗绊脚石。 这颗绊脚石还不小。我们知道锂电池中原材料用量,主要决定了续航里程;而燃料电池的铂用量,决定燃料电池堆的发电功率,进而决定了车辆动力。前面计算的5000元成本例子,是在燃料电池堆功率仅100kW/134马力的基础上得到的,这是个很低的数字。 丰田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堆发电功率128kW/174马力,电机功率不过182马力,结果0-96km/h需9.2秒——和ES200相当,而售价却高达5万美元。如果要达到标准版Model 3的175kW,光是铂的物料成本就要近万元,且不会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对于一辆合理售价25万元左右的车型来讲,这不可不谓不沉重。 如果不增加燃料电池堆的功率,只增加驱动电机功率,当二者差值过大又会掉入“混动陷阱”:需要更大的锂电池储能备用,于是车更重更慢;电池满电和馈电状态,车辆性能不一致。自己骗自己并不是一个出路。 啥叫基础设施,啥叫基础结构 氢气来源和加氢站,其实是两个问题。前者是一个社会总效益的问题,决定了整个模式是否经济可行,后者则是一个社会总投入的问题。 纯电动车普及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电网,而供电网络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成熟的基础设施。虽然安装充电桩,尤其是大规模建设公共充电站,依然对电网有着不小的负荷压力,但终究是可以基于一切现有供电基础设施的。充电网络建设,更多是充电桩、站、场等终端的成本,并不需要单独为充电设施另铺设一套供电网络。 而加氢站,就没多少现成的基础设施可利用。如果是少量加氢站,还能利用现有的天然气加气站与天然气管道改造——现在就是这样。但要让氢能源车更广泛的普及化,那么遍布各地的加氢站大都需要新建。由于氢气必须以35-70兆帕的高压储存,再加上易燃易爆特性,加氢站的建造成本要远高于加油站。气体和液体的不同,也让加氢站依托加油站改造的模式并不简单易行。 加氢站并不涉及过多技术难点,高成本也并非不可能被降低。问题是几乎需要重建一整套基础设施,而少有现成设施可以利用,这使得加氢站网络需要比电动车充电网络更有力的资本投入,才有可能走上后者之前的发展路径。 另一个技术问题来自储气罐,尤其是对于乘用车。作为核心的燃料电池堆不大,但氢燃料电池车的储氢罐,对整车布置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氢气需要加压液态储存——不然哪儿来的上千公里续航,所以圆柱形的储气罐也就成了必须。而圆形截面,往往意味着很低的空间利用率。 电动车发展过程中,电池包也曾干扰了整车布局,后来人们发现底盘是天然的电池之家。电池的单个组成——电芯本身体积小、布置灵活,使得无论圆柱电池还是方形电池都可以平铺于底盘,高效利用空间,且对整车布置没有不利影响。 电动车的电池布置难题,更多是在初期,车企们不愿专门为电动车开发专用平台。当电动趋势被广泛承认,车企们开始为纯电动车从零开始研发专属平台,电池包对于车辆布置的影响就基本消失了。 然而储氢罐是另一个故事。它和电芯不一样:由于加压需要,必须做成圆柱形;又因为气体有泄漏可能,多一个气罐就是多一重风险,无法像圆柱电芯那样,用很多小个体来弥补空间效率;因为圆柱形直径不会小,所以无法平铺于底盘;又因为需要被保护起来,所以只能放在车辆中、后部。 于是储氢罐只有一种存在形式,即数量少、尺寸大、圆柱形。 这是丰田第二代Mirai的总体布局,可见三个大型储气罐占用了多少空间。 车辆中央的纵向气罐,使得Mirai后排的中央隆起远甚于燃油车;后排底部的储气罐则会影响后排椅垫的厚度,并让丰田混动一向布置于此的电池组被移至后排后方,于是后排放倒功能不存在了;后备厢下方的储氢罐,影响了后备厢地板高度并干掉了备胎。 (注:氢燃料电池车通常需要一块小容量锂电池,平抑燃料电池输出并回收动能,燃料电池是不能反向回收能量的。不妨理解为“氢电混动”。) 其实无需多言,搜索任何一款氢燃料电池车的总体布置透视图,都可以明显看出储氢罐在其中的尴尬和掣肘:它得圆,还得大,大才能少。 即便车企愿意为氢燃料电池车投入,从头研发一款专用的车身平台,“又圆又大”对于空间布置也是个永恒的难题。 可见的未来:商用与补充 借着加氢站和总体布置的话题,你会发现这些对于乘用车很难的题,商用车答起来会瞬间轻松得多。 加氢站少而贵,全面铺设所需的投入太高,但商用车并不需要整座城市到处都是加氢站——正如现在的天然气加气站。事实上已经有商用氢能源车,在利用少量分布的加氢站运行。大型储气罐影响了整车布局,然而商用车的空间就要大得多,储气罐布置起来豁然开朗。 商用车布置气罐方便多了,这是PSA 有很多观点认为,日系车企是“all-in”了氢能源,结果现在西瓜芝麻都丢了。然而更准确地讲,应该是他们不如其他车企那么“all-in”锂电池纯电动车——于是对比之下,显得仿佛all-in了氢能源似的。 其实全球多数汽车巨头,在过去几十年里,对各种新能源的预研都是比较均衡的(直到最近几年纯电领先)。电动、混动、氢能乃至太阳能,基本是有啥研究啥,氢能源一直是保持研发多年的项目。日韩企业不必再说,宝马、奔驰、奥迪、通用、PSA……基本你能数得出来的名字,直到近几年依然有新的燃料电池车推出。当然,大都是概念车或试验车。 日系企业更快、更积极地将氢燃料车推向民用市场,当然不能否认“纯电动车进度落后”是一部分原因。但这种策略差异,更多还是源于日系车企对锂电池技术的不信任——而非对氢燃料电池有多么信任。比如丰田更倾向于要到固态电池就绪,汽车才会从混动向纯电转变(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至于氢能源始终作为“另一个装鸡蛋的篮子”存在。 如果说作为燃油车、混动车、纯电动车(乘用车)的补充选择,以及商用车领域的主流选择之一,氢燃料电池车是完全具备充足潜力的;但指望氢燃料电池车像今天的纯电动车一般,跻身乘用车市场的主流之一,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短期乃至中期,这种可能性实在很小。 ——除非,铂用量突破性下降、大量资本投入加氢站、储氢技术有所突破、制氢成本大幅降低,这四件事同时或至少大部分实现。 氢燃料电池作为乘用车补充与后备角色、商用车新能源重点之一的地位,不应因为暂无可能成为乘用车主流而被贬低;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不具备“下一个电动车”的现实条件,也不应因为它仍有继续研究价值、在商用车领域大有可为而被高估。 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就让它是什么……
不惧和Facebook抢地盘 中国社交出海挺进菲律宾
社交产品出海,正在扎堆“登陆”菲律宾。 在Sensor Tower畅销排行前20位,中国出海社交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不仅有直播产品,如赤子城旗下的Mico、欢聚时代的Bigo Live、亚创旗下Uplive,同性恋交友产品如蓝城兄弟的Blued,陌生人社交如探探出海产品Tantan,以及各类二次元社交产品如Litmatch、Zaky等。 连续六年雄踞世界社交媒体使用时长榜首位,被誉为“社交媒体之都”的菲律宾,究竟有何吸引力?志象网了解,菲律宾“龟速”网络显然不敌菲律宾人对社交的酷爱。虽然Facebook系在菲律宾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里的社交市场格局还远未走到成熟期,依旧有着广阔的空间。中国出海产品,也正在八仙过海。 由于付费习惯没有被培养起来,不少出海产品依旧把菲律宾视为内容的主要输出国,不少兼做中东和菲律宾的产品都指出,菲律宾贡献量,中东贡献收入。 那么,纯粹获量不盈利,这个故事有多大说服力?菲律宾到底是跳板?还是负累? 蝉联“社交媒体之都” App Annie 日前发布的 2021 年 Q2 中国厂商娱乐应用出海下载突破榜中,Litmatch占据下载榜单首位。2021年7月应用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累计下载量为20万次,总收入为10万美元。 亚创今年也在集中发力海外。在App Annie 2021 年 Q2 中国厂商社交类应用出海下载前 10 强中,亚创旗下Uplive排在第五名,在菲律宾也是畅销应用。 此前,一位做社交出海的行业人士对对志象网表示,菲律宾是英语国家,语言环境不像东南亚其他国家那么复杂,因此比较好切入,而且它的人口达到1.1亿人,仅次于东南亚第一人口大国印尼,在出海印尼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当下,避开洪流,出海到菲律宾不失为明智之举。 菲律宾2021年8月16日排行榜/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在菲律宾工作生活了7年多的赵斌对志象网表示,2015年左右他到菲律负责类似爱奇艺平台的长视频分发。据他介绍,菲律宾本土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弱,官方语言是英语,对外来产品接受度比较高,而本土开发者反而没有多大的空间。 据DataReportal的数据,2021年1月,菲律宾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7.0%,互联网用户数量高达7391万。另据Hootsuite和英国咨询公司We Are social今年1月联合发布的研究显示,菲律宾人2020年平均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为4小时15分钟,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菲律宾也因此被称为“世界社交媒体之都”。 不过,在菲律宾旅居过的李声(化名)对志象网表示,菲律宾人之所以“网瘾大”,除了他们自身确实对社交媒体充满极度热情之外,还与菲律宾的移动网络环境密切相关。“发个微信微博动态、回复一下好友消息,在国内几乎不会出现延时的情况,但菲律宾网络状况很不稳定,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消息耗时较长,但菲律宾人又比较沉浸在其中,这无形中增加了上网时长。” 根据全球互联网计量学的权威机构Ookla的数据,全球移动下载的平均速度为55.34 Mbps,而菲律宾平均下载速度只有32.84 Mbps。然而,网速只有中国18%的菲律宾,固定宽带费用却是中国的3倍多。 不过,Ookla称,疫情以来,菲律宾网络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赵斌也有同感,2015年前后,菲律宾的网络还是3G的,现在可能比之前好很多了,主要在于疫情的推动,整个国家对于互联网、网络宽带的需求随之增加。“我一个朋友菲律宾运营商工作,他介绍说菲律宾现在每个月互联网装机量,差不多是疫情前3-5倍。” 下一个印度? “可能大家不一定想纯做菲律宾市场,因为很多产品的市场本来就不止菲律宾,而是在印尼、越南等市场都推了,考虑到菲律宾本地化比较好做,基本推出英语版本就能上线,加上菲律宾人口基数不小,以及整体获量成本也没有印尼高。”在菲律宾做社交产品的李未(化名)告诉志象网。 他介绍,菲律宾人均GDP跟越南差不多,但它是东南亚最大的劳务输出国,国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第三产业的外汇,但国内消费情况比不上越南,不过单纯从获量来看,它跟越南是相当的。李未也指出,他的产品在中东和菲律宾都运营,虽然菲律宾的DAU是中东的好几倍,但收入远远不敌中东。 出海菲律宾的产品大部分会同步在中东上线,赵斌一位朋友曾经就跟他透露,英语国家的菲律宾,被视为内容的主要输出国,此前,一款兼做中东和菲律宾的产品,其中东收入贡献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那么,纯粹获量不盈利,这个故事有多大说服力?菲律宾到底是跳板?还是走向更大市场的负累? 对于这点,李未告诉志象网:“我觉得很难说,有时候公司决策并不是那么清晰的一件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引导。比如,做点量可以跟当时印度一样,但是收入会很难,那你肯定不想去做。但实际上,经过了一个周期之后,印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由免费到付费,这个认知其实是有过程的,也有不少产品进去探索,然后时机成熟了,基础建设好点,它的优势就出来了。” 李未的产品是去年疫情期间上线菲律宾的,疫情比较严重时,用户居家隔离,对产品使用时长增加,但负面影响是很多人停工、失业,没有收入来源,付费能力进一步削弱,而人们在娱乐和游戏上的开销,是最容易被优先削减的。 当时,李未算是抓住了TikTok红利,利用TikTok平台的KOL在菲律宾进行营销,据他介绍,当时TikTok没有配置相应的算法对这些营销活动限流,因此投放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他的产品也在早期享受到了这波红利,不过到今年初,TikTok一改以往的策略,开始对广告内容加以限制。 从整个东南亚来看,用户其实是跨越了PC阶段,从接触互联网开始就是用手机,使用习惯也是被美国、日韩等产品培养起来的,包括Facebook、Line、Skype这样的产品就培养起来了,而早期也更加倾向于熟人的实名社交。“所以我认为虚拟的、陌生人社交在东南亚一直是有机会的,在这种社交语境下,它跟熟人社交的具体区别在于:我在不在乎你是谁。” 所以,李未认为,菲律宾其实具有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偏工具性的社交产品的肥沃的土壤,它没有很好的基础去做秀场内社交,比如,菲律宾主流的几家直播平台收入水平,都比上它们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的收入。 谁能享受红利? 纵观整个东南亚,菲律宾的文化更多元和开放,受西方文化影响大,而加上华人群体破众,市场上的社交产品基本以中国和美国为主。 Facebook系产品在菲律宾占据主导地位。对许多菲律宾人来说,Facebook不仅用于社交网络,而且还作为日常的新闻来源,击败了报纸和广播。 不过,尽管Facebook在菲律宾有着极高的渗透率,但它并不具有排他性,其他社交产品正在获得市场空间,尤其是具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的产品。 而中国出海菲律宾的社交产品,玩法也花样百出。不仅有直播平台如Bigo Live、赤子城旗下的Mico,同性交友产品Blued,以及主打二次元的社交产品Litmatch、Zaky等等。根据白鲸研究院数据,Litmatch今年6月主要下载来自印尼、泰国和越南,而菲律宾却成为继马来西亚和泰国之后的第三大付费市场。 由于地理位置在东南亚,菲律宾人或多或少比较重视家庭观念,但他们又深受美国文化影响,是处于亚洲和欧美的中间地带。菲律宾也以亲密的家庭关系而闻名。据估计,大约有1020万菲律宾人在海外生活或工作。 然而怎么把这些人跟菲律宾紧密连结?这是本地直播平台Kumu所做的事。Kumu维持7X24小时运营,确保地球上各个时区的菲律宾人都能在这个产品上活跃。目前,Kumu拥有超过 100 万的月活跃用户,其中超过 10 万用户位于菲律宾境外。Kumu据称每天的新用户下载量约为一万次。 菲律宾本土社交直播产品Kumu应用界面/Google Play截图 由此可见,菲律宾社交市场可挖掘的空间还相当大。菲律宾电商平台Resellee 创始人Concio曾对志象网表示,菲律宾是亚洲年龄中位数最小的国家之一,约为23.5岁。在一个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的国度,人们对社交产品的接受度与对世界的新奇度成正比,因此在这里更容易从零起步做一款社交产品。 此外,菲律宾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正逐步成型。菲律宾央行数据显示,疫情以来,菲律宾数字支付激增5000%。其中,截至2020年底,菲律宾最大两家电子支付平台GCash和PayMaya注册用户分别超过3300万和2800万,两者的渗透率总和超过56%。 “从长期来看,趋势肯定是越来越好的,因为菲律宾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速度也是ok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大部分中国出海团队,到东南亚的时候,究竟想做什么?我的看法是,可能80%的团队就是DAU或者利润率,这种情况下,这样的团队我不觉得能够坚持两年以上,那么他们可能不一定享受得到菲律宾的红利。”李未指出。 他预计,菲律宾整体环境变好,包括政局稳定、从疫情恢复,但不确定因素还蛮多,产品付费渗透率上升起码还得有一年到两年。“不过,未来其实我是很看好,平台吸引了那么多用户,你能够‘养得起’他们,我觉得这个事情值得做。”
充气机械手能助截肢者实时触觉控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一种充气机械手可以让截肢者实时进行触觉控制。图片来源:麻省理工学院   科技的推动让假肢的发展突飞猛进。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一款成本约500美元的神经假肢。这只智能“手”柔软、轻便而有弹性,重约半磅(约0.23千克),外观如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机器人大白的手一般。相关研究发表在16日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   这只假手由商用弹性体EcoFlex制成。假肢由五根充气的“手指”组成,每根“手指”都嵌入了纤维片段,类似于真实手指上的关节骨骼。截肢者可用其进行日常活动,比如拉拉链、倒果汁、“撸猫”。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控制器,可以引导气动系统来精确地给“手指”充气,并将手指弯曲到特定的位置。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泵和阀门,可以在腰部佩戴,大大减轻了假肢的重量。   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算法以“解码”肌肉信号,并将它们与常见的抓取类型联系起来。他们还使用这种算法对气动系统的控制器进行编程。例如,当截肢者想象拿着酒杯时,传感器会提取肌肉信号,然后控制器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压力。接着,泵施加这些压力,使每个手指充气,产生截肢者想要的抓力。   研究发现,这种带有触觉反馈系统的假肢可以为截肢者恢复残肢的一些知觉,当触摸或挤压物体时,假肢上的传感器会产生与感测到的压力成正比的电信号。此外,新设计也很耐用,在被锤子撞到或被车碾过后很快就能恢复原形。   “这还不是产品,但它的性能已经接近或优于现有的神经假肢。”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表示,“对于遭受截肢的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种软质假肢的成本非常低,潜力巨大。”(张佳欣)
朗姿股份:新购医美机构亏损扩大 单一家老机构贡献近5成医美总营收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叶心冉 8月18日收盘,朗姿股份(SZ:002612)报收34.18元/股,跌幅达4.26%。而在前一日,8月17日,朗姿股份发布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朗姿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9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为9331.69万元,同比增长3343.58%,去年同期亏损287.7万元。 朗姿股份是一家高端女装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旗下包括 "朗姿"和"莱茵"以及在中国获得独家授权的"卓可"系列品牌等。2016年,朗姿股份通过收购医美机构开始切入医美赛道。 随着今年上半年,医美概念受到资本追捧,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一路走高,朗姿股份从年初的23.26元/股一路上涨至6月4日的盘中最高价71.60元/股,此后开始下跌。医美板块的火热,使得市场对于朗姿股份的关注点从服饰业务转移到医美业务。 根据朗姿股份的披露,在其17.89亿的营收中,有5.31亿的营收来自于医美,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9.52%,占据总营业收入的29.67%。  拆解其披露的医美业务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旗下运营不超过3年的医美机构整体处于亏损,同时老机构的盈利能力在下降。 在半年报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朗姿股份将旗下拥有的医美机构分为了三类:老机构、次新机构、新设机构,机构运营起算时间以纳入朗姿医疗合并报表时间为准,其中次新机构(1-3年)、新设机构(一年以内)的销售净利率均为负值,分别为-3.52%、-53.07%。按照计算,运营三年内的医美机构亏损超过520万。并且,老机构的销售净利率也在出现下滑。 (图片来源:朗姿股份公告) 老机构上半年营收4.04亿,占据其医美板块收入的76.05%,而仅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这一家机构的收入就占据了其医美整体收入的45.02%。截至此次半年报报告期末,朗姿股份共已拥有22家医疗美容机构。 今年上半年,朗姿股份收购了1家医美机构,新设2家医美机构,报告期内为亏损。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朗姿股份新设成都高新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是其自建医院级机构,今年开始正式运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487.33万元,但净利润亏损1820.90万元。 对于公司的医美机构为何销售净利率出现下滑以及新设医美机构盈利能力等问题,记者致电朗姿股份董秘办公室并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朗姿股份医美业务的毛利率在连年下滑,报告期内医疗美容毛利率52.12%,同比减少0.89%,此前公司曾回应,这是行业的一个变化特点,具体而言是业务结构发生变化,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对比手术类医疗美容业务,增长更多,并且二者的毛利率不同。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投资者这样发言指出:看朗姿股份的半年报就知道了,其实医美赛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是一个赚辛苦钱的行业。 今年上半年,朗姿股份医美营收5.31亿元,净利润2499.25万元,并且,因并购医美机构公司目前形成的商誉达6.70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女装业务的贡献。女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6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33. 59万元,同比增长290.70%,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058.98万元。 朗姿股份欲构筑的是以时尚女装、医疗美容、绿色婴童三大业务为主的多产业互联、协同发展的泛时尚业务生态圈。然而,报告期内,其婴童业务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在亏损,亏损达341.21万元。朗姿股份指出,提高国内童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是公司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 医美机构的不断扩充也将是公司重要的发展方向。朗姿股份已设立了三支医美并购基金,基金整体规模已达11.53亿元。朗姿股份指出,通过基金的专业化收购和孵化医美标的,将利于公司医美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
巨亏千亿震惊市场!中国华融回应引战进展:与中信集团等签署协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鹏 胡艳明 中国华融(02799.HK)2020年业绩信息姗姗来迟。 中国华融8月18日晚间在港交所发布《盈利警告》称,经初步测算,集团2020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亏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029.03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当晚在答记者问中表示,2020年,随着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的开庭审理和宣判,中国华融对其任职期间激进经营、无序扩张造成的风险资产持续清理和处置,在此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场冲击,部分客户履约能力下降,当期部分资产质量加速劣变。对此,我公司对风险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及减值测试,当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经营业绩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是对集中处置存量风险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在2019年海外业务整合基础上,由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华侨”)在中国华融集团范围内整合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处置。中国华融完成了华融华侨股权转让的立项审批,于2020年4月8日发布了潜在出售事项的公告,但至2020年末,该项转让未能按计划实施。华融华侨对集中管理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视评估,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二是对当期资产风险审慎评估信用减值损失。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长的收购重组类项目和固定收益类项目于2020年集中到期。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当期市场影响交织,叠加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和市场“爆雷”事件,客户履约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相关资产质量也较前期承压。经全面审视和评估风险,中国华融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 三是部分附属公司风险冲击了集团经营业绩。相关金融服务附属公司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风险加速暴露。资产管理与投资分部中的部分附属公司风险资产劣变。经全面审视和评估风险,此部分子公司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表示,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增强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并不代表终级损失。 对于亏损对公司流动性的影响,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透露,4月1日至8月18日,中国华融及旗下子公司已如期足额兑付到期境内外债券共94只,金额共计633.44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对未来到期债券兑付已做出妥善安排和充足准备。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引进战略投资事宜,拟通过发行新股份的方式引入多个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仅涉及资本重组,并无计划进行债务重组。 上述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华融于2021年8月18日分别与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上述机构拟通过认购我公司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我公司进行战略投资。潜在战略投资倘获实施将有效补充公司资本,进一步夯实我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保证我公司满足监管要求。框架协议不属于具有约束力的正式股份认购文件。引进战略投资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有关交易确定后,公司将遵照信息披露规则适时公告。  
腾讯金融科技2021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0% 称支付频率同比健康增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8月18日,腾讯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0%至人民币419亿元。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增长主要反映在数字支付交易增长。 财报提到,日活跃用户数及支付频率同比健康增长,中小企业是支付生态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及受益者。腾讯金融科技微信公众号在当天与半年报同步消息中称,就金融科技板块而言,日活跃用户数及支付频率同比健康增长。中小企业是支付生态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及受益者。在某些场景下,对商户收取非常低或豁免支付费率,并提供辅助资源及服务以支持其发展,继续帮助中小企业受惠于手机支付日益普及的趋势。 但腾讯并未在财报中披露更具体的支付笔数或其他支付业务数据。 腾讯金融科技微信公众号还引用了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此项业务的发言,他表示,“本季度,我们提升了服务并在各项业务取得健康增长,我们加大运用技术及专业经验,助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及公司进行内部协作与外部用户联系,为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腾讯本次发布的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在6月末达到12.5亿,同比增加了3.8%,环比上季末增加0.8%。QQ的移动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5.9亿,同比及环比均有所下降。 2020年全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全年收入增长了26%达到1280.86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27%,与上年末持平。 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继续逐渐成为腾讯营收的第二大支柱,至2019年底,该板块收入甚至一度接近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的收入。历史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该板块同比增长44%至217.89亿元;二季度同比增长37%至228.88亿元;三季度同比增长36%至267.58亿元,四季度收入虽达299.2亿元,增幅12%。 2020年,腾讯金融科技板块增长相对放慢了脚步,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264.75亿元;二季度同比增长30%至人民币298.62亿元;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4%至人民币332.55亿元;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9%至人民币385亿元。 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对金融科技活动执行一系列更严格、更广泛的监管。 腾讯曾连续在2018年、2019年年报中披露了其商业支付业务相关的日均交易笔数、月活跃账户数量、腾讯理财平台理财通的资产保有量增速等数据,而自2020年年报中开始则未见具体数据的披露。
信托业二季度数据出炉 融资类信托同比大降35.92%至4.13万亿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8月18日,信托业协会披露了2021年2季度末中国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据记者观察,融资类信托规模连续下滑下降、投资类信托快速发展仍然是行业的主要趋势。 数据显示,信托资产规模从2017年4季度末的高点持续滑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渐趋平稳,在2021年2季度首次出现回升。截至2021年2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64万亿元,与2020年2季度末相比,同比下降0.64万亿元,降幅为3.02%;与2021年1季度末相比,环比增加0.26万亿元,增幅为1.28%。 从信托功能来看,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2季度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87万亿元,较2017年第4季度的历史峰值(15.65万亿元)下降43.31%,同比下降7.41%,环比下降0.51%;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降低至42.98%,同比降低2.04个百分点,环比降低0.77个百分点。 尽管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较2017年末大幅削减,但目前仍然居于首位。对此,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翟立宏表示,随着转型成果的显现,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明晰。未来,信托公司应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融资类信托规模连续下滑 在监管明确要求压缩融资类信托的情况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3季度以来连续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4.1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环比下降7.24%;融资类信托占比降至20.02%,同比降低10.27个百分点,环比降低1.8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从基础产业角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4万亿元,同比下降25.87%,环比下降7.52%;基础产业信托占比降至13.42%,同比降低2.95个百分点,环比降低1.09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角度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08万亿元,同比下降16.94%,环比下降4.39%;房地产业信托占比降至13.01%,同比降低1.16个百分点,环比降低0.60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随着信托行业风险不断暴露,近年来信托赔偿准备的规模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1年2季度末,信托赔偿准备为329.66亿元,同比增长11.37%,环比增长1.65%;信托赔偿准备占比为4.76%,同比、环比分别小幅上升0.20和0.01个百分点。 对此,翟立宏表示,在部分信托公司集中暴露消化前期信托项目风险积累的背景下,信托赔偿准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信托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 投资者信托快速发展 从投资类信托看,其是信托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的重要领域。2020年2季度以来,投资类信托快速发展,规模迅速接近事务管理类信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资类信托规模增至7.6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33%,环比增长8.96%;投资类信托占比升至37.00%,同比上升12.3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61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成为资金信托投向的第二大领域。 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80万亿元,同比增长35.39%,环比增长15.17%;证券市场信托占比升至17.52%,同比上升5.8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31个百分点。其中,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1.91万亿元和0.24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07%、51.83%和2.24%,各自的占比分别为4.09%、11.94%和1.50%。可以发现,证券市场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股票和债券资金信托产品,尤其是投向债券的资金信托产品同比大幅增长。 对此,翟立宏表示,标准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能够使金融资源得到更高效合理的配置,进而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非标资产的投资比例做了明确限制。在政策的引导下,预计证券市场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将持续提升。 对于信托机构参与标品投资,翟立宏称,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环境为信托公司带来了标准化资产投资机遇,信托公司能够充分发挥信托资产的本源属性,发展直接融资业务,促使金融市场投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形成良性互动且高效运转的金融与实体经济资金融通格局。信托公司发展标准化信托需以资金端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和不同需求创设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信托公司在短期可以集中精力开发资产配置模式,稳步发展底层标的资产的自主投研实力,为长期覆盖全方位资产类别的投资运作能力打好基础。
外媒:中国正带头建设“新冠病毒免疫长城”
海外网8月18日电 南非广播公司13日发表题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带头建设“新冠病毒免疫长城”》的评论文章指出,国际社会应该以中国为榜样,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寻求与其它国家团结抗疫,而不是玩弄地缘政治。 全文摘编如下: 2019年以来,新冠病毒导致全世界数百万人死去,疫情肆虐还暴露了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某些国家没有集中精力应对人类健康威胁,而是在玩弄政治游戏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这多么可悲。疫苗生产似乎成了富裕国家的专属游戏,贫穷国家则束手无策。现在全球有太多国家尚未接种疫苗,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资金实力,从所谓“第一世界”国家购买疫苗。 正因如此,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值得点赞。新冠疫情本就和政治无关,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人命关天的问题。疫苗理应成为战胜新冠疫情的武器,而不是某些国家彰显实力的工具。在事关全人类健康的议题上,不应让太多的地缘政治掩盖这场疫情的本质。 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于8月5日召开,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团结抗疫的重要日子而载入史册。中国在会议上宣布,2021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还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对于贫穷国家来说,这一消息令人鼓舞。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潘多尔对中国的瞩目贡献大为赞赏,她呼吁所有国家同中国一道,为实现全球公共目标而共同努力。 截至8月4日,中国已通过援助、出口、联合生产等多种方式,向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7.7亿剂疫苗,这一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惠及数亿民众。在全世界与这一凶险流行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国际社会应该以中国为榜样,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玩弄地缘政治,积极寻求与其它国家团结抗疫。(海外网 王珊宁)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王珊宁、李萌
解放军台岛周边演练 ,这个“首次” 让台媒意外
参考消息网8月18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8月17日报道,解放军东部战区17日公告在台岛西南、东南等周边海空域组织实兵演练。 报道称,东部战区17日发布声明,称出动作战舰艇、反潜机、歼击机等,在台岛西南、东南等周边海空域组织联合火力突击等实兵演练,检验战区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据报道,台防务部门发言人史顺文回应称,对于台海区域情势及海空相关动态,台军都有充分掌握及评估,并做好各项因应准备。 报道援引岛内学者的话说,此次军演最大的重点就是东部战区,因为东部战区的作战方向就是针对台湾。 至于此次是否演练封锁台湾,报道援引岛内学者的分析称,若中共要演练封锁台湾,在宫古海峡周边应该也会派遣兵力,但此次并没有,因此推测在东南方演练的目的,就是阻断美军从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的交通线。 此外据台湾中时新闻网8月17日报道,解放军军机17日上午多批次、多机种在台湾西南、南部以及东南空域进行训练。令人意外的是,台军17日分别在西南外海与东南外海进行操演,恰巧一早就有2架美军EP-3E电子侦察机及P-8A反潜巡逻机通过巴士海峡前往西南空域,随后解放军军机就分批次出海,甚至还通过台军2个操演“靶区”。报道称,这是解放军军机首度在台军进行操演时经过“靶区”。 责编:扈嘉翼
中国留学生人数减少 美国众多大学面临收入危机
  中国侨网8月18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未来几周,数千万学生将涌入全美各地的大学校园。许多大学都期待着开启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正常且以面对面教学为主的学年。不过,除了德尔塔(Delta)毒株持续蔓延之外,另一个因素也在威胁着全美大学能否恢复如常,即:美国大学可能正在失去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而中国正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   《财富》杂志报道,据应用平台“通用申请(CommonApp)”的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学生的申请量减少了18%。鉴于与前一个周期相比,美国大学在本周期的国际学生申请量增加了9%,因此中国学生申请量的下降显得尤为明显。   这一情况威胁着美国大学重要而稳定的收入来源。据商务部估计,2019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440亿美元。那一年,来自中国学生的贡献约占159亿美元。   据分析,中国学生兴趣的减弱源于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签证限制、疫情期间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增加等因素。   疫情暴发留学通道关闭   2020年3月,当大学校园关闭,教学转为线上时,中国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回家,要么找个地方住。   当时还在康涅狄格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读大二的汉森(Hanson)选择留下来,因为回北京的费用昂贵。虽然疫情期间,汉森几乎与世隔绝,但复课后,汉森留在这里的优势体现出来。   在2020年秋季复课时,回了家的中国学生需要飞往第三国隔离两周才能来到美国。而且由于全美驻世界各地的领事馆在这几个月内基本暂停了签证服务,中国新生难以前往美国。   不过随着今年更多领事馆重新开放以及优先批准学生签证的政策,从5月到6月,美国共批准了5.7万中国学生的签证。   中国学生减少带来持续影响   密歇根州立大学(MSU)是近几十年以来开始吸引中国学生的学校之一。从2006年到2016年,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增加了7倍。但从2016年到2019年,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每年下降约7%。   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招生主任帕蒂·克罗姆(Patty Croom)说:“过去几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因为(中国学生的入学人数)一直在下降。而疫情加剧了这种情况。”   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国际招生主任克里斯汀·克罗斯比(Kristin Crosby)则说:“几乎所有学校都认为,大多数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申请人数急剧下降。这对收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杨雅乔) 责编:海闻
云南瑞丽:今日8时起,有序解除主城区居家隔离
据“掌上瑞丽”微信公众号消息,经瑞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现将瑞丽市主城区管理及全市疫情防控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自2021年8月18日8时起,除中、高风险地区外,有序解除主城区居家隔离。中、高风险区域仍继续实行居家隔离、封闭管理。 二、鉴于当前境外疫情仍然严峻复杂,瑞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对主城区部分区域解除居家隔离后,仍需严格执行非必要不离瑞、减少人员流动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三、本市居民因病、因丧、因学、因公等特殊事由需要离瑞的,持48小时内两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网格员初审后报市指挥部审批放行。 四、滞留瑞丽的外地人员需要离瑞的,需主动与目的地社区和单位对接,了解当地返程具体要求。确需离瑞的即日起可向网格员申报,由市指挥部组织有序离瑞,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五、本通告发布之前因学外出隔离的学生及家长继续执行原离瑞隔离措施。 六、入瑞人员凭有效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及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德宏抗疫情”场所码进入,并及时向所在社区网格员报告。各类货运车辆进出严格实行闭环管理。 七、各类学校开学事宜以教育部门通知为准。全市珠宝玉石交易市场和直播场所、电影院、网吧、KTV、酒吧、棋牌室、足浴按摩店、室内体育场馆、室内健身房、宗教场所、培训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暂不开放;其他各行业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恢复营业。餐饮行业暂不开放堂食,实行线上订购和外带服务。 八、全体市民务必认真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常消毒,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进入公共场所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戴口罩、量体温、扫码亮码。 九、强化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加强外来人员、外籍人员的全面排查、登记造册和日常管理。违反规定导致疫情传播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十、暂不举办集中培训和大型会议。严格落实“白事简办、红事缓办、聚会不办”措施,禁止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 十一、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实行错峰购物,每天每户家庭原则上仅允许一人进场购物,严格控制流量,防止人员聚集,倡导线上采购。 十二、所有药店不得出售退烧药、抗菌素、抗病毒药、止咳药。市民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到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不得接诊、滞留上述患者,应负责登记患者信息并引导到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违反规定导致疫情传播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理。 十三、请全体市民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积极履行疫情防控责任和义务,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和社区网格管理,鼓励举报偷渡人员或组织、运送、引带、容留偷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及时兑现举报奖励。 未尽事宜,以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知为准。 瑞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2021年8月17日 责编:张振
奏响爱国爱澳的青春之歌
澳门培华中学附属小学暨幼稚园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  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爱国爱澳一直都是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特区政府、社会团体和教育界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持续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让爱国爱澳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奏响青春之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澳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掀起了新的高潮。 盛夏时节,澳门。一曲《七子之歌》的深情演绎,拉开了“致敬国家丰碑——他们的故事,让我告诉你”国情教育宣讲会的序幕。宣讲会现场,来自澳门大学、镜湖护理学院和利玛窦中学等院校的近200名学生深受触动。 “青少年是澳门特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说,加强澳门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让青少年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把握“一国两制”正确方向、强化“一国两制”使命担当,是澳门深入推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保障。 红色文化进濠江 “雨花英烈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他们在黑暗和痛苦中隐忍、煎熬、思考、探索……”在“致敬国家丰碑——他们的故事,让我告诉你”国情教育宣讲会上,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郭琦为大家深情述说雨花台英烈的故事。 来自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朱建勇,手持话筒,慷慨激昂:“在日寇入侵、国家存亡之际,叶挺毅然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参与宣讲会的,不仅有现场的澳门学生,还有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70余名师生视频连线。在场聆听的澳门学子激动地说,今天的澳门日新月异、繁荣稳定,一洗百年耻辱,重拾尊严与荣耀,充满机遇与希望。这得益于祖国的关心关怀、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香港、澳门,精彩永不落幕;伟大祖国,繁荣复兴梦圆。”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李国华表示,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澳门,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共同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这场由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支持,澳门江苏联谊会、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国情教育活动,贯穿家国情怀与个人担当、聚焦民族复兴与澳门发展,把内地优质的国情教育资源带到了澳门,让红色基因走进了澳门。 探访百年奋斗路 5月底,30名澳门爱国教育青年协会成员赴江西省井冈山市展开了为期4天的“探访百年奋斗路”学习考察之旅。在这块革命先烈奋斗过的土地上,澳门青年寻访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的奋斗足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了解革命先烈当年的艰辛历程。 冒着细雨,澳门青年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吊唁革命先烈,并聆听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历史。在大井毛泽东旧居现场教学中,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员介绍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套红军著名游击战口诀,让澳门青年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澳门青年吴晓苑首次来到井冈山。瞻仰完烈士陵园,他感慨:“当年,井冈山革命先辈不怕风吹雨打、枪林弹雨,主动承担起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作为澳门青年,也要勇担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澳门团员傅腾龙表示,探寻百年奋斗的初心和使命,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信念,让自己感到无比震撼。“我认为每个创业者、每个青年都应该学习井冈山精神,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不只是井冈山,今年5月底至6月中旬,由澳门青联、中华教育会等6个社团共同举办的“探访百年奋斗路”活动,邀请了约150名澳门青年学生共6个团组分赴上海、嘉兴、古田、遵义、延安、深圳等地,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 国情教育形式多 “百年梦想——全面小康”,6月24日,由澳门国情教育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澳门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总决赛拉开帷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来自澳门24所大学及中学的近8000名学生激烈比拼。致力于提升澳门青少年对国情知识的认知,“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自2009年开始举办,参与竞赛的澳门中学及高等院校学生已逾10万人次,该竞赛已成为澳门学界三大赛事之一,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澳门国情教育协会会长王海涛介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希望通过知识竞赛,让澳门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以及国家扶贫减贫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自2009年成立,12年来,澳门国情教育协会通过举办国情知识竞赛、绘画大赛、大讲堂、游学等活动,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吸引澳门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国情。 当前,以知识竞赛、游戏等趣味生动的方式推广澳门基本法,在澳门学校中已普及;举行升国旗仪式也成为澳门许多学校的日常。 “澳门回归后,学校每年在国庆节、回归纪念日举行升旗仪式。现在,学校每周都有升旗仪式。”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说,学校还通过设置中华文化、历史时事、品德教育等课程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 “除加强品德与历史教育,推动相关课程及教材建设,我们还大力支持开展国情文化推广活动,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介绍了该局在推动爱国教育方面的努力。 在澳门教青局推动下,澳门特区政府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澳门地理》——初中地理补充教材”,让学生了解澳门与祖国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本报记者 毛 磊 柴逸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8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荣耀
工业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壮大,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9164.8亿元。目前,全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了7300万台,工业APP突破50万个,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未来3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下一步,要打造更多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融合创新,持续降低中小企业用网门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 多层次平台体系已形成 今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加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 “工业互联网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路径之一,以数据驱动结合行业机理与知识,对监测设备运行、配置生产工艺、管理企业订单、协调产业链等环节进行全流程优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介绍,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已有600余家平台,其中既有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平台,也有面向特定行业的特色平台以及聚焦特定技术的专业型平台,“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经形成”。 胡坚波说,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针对大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务,通过对设备、产线、运营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决策效率。 作为国家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目前已覆盖29个工业大类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光伏、核电、煤炭等,累计服务数千家企业。 “面对水泥生产企业提升自动控制水平、降能耗、降人工成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我们组织行业专家团队,基于Cloudiip平台开发出多模式智能优化系统。”东方国信高级副总裁敖志强告诉记者,该产品由多模式智能优化以及先进过程控制两项子系统构成,分别提供参数寻优与稳定控制功能,覆盖了烧成工序以及原料磨、煤磨、水泥磨等工序,有效解决了水泥行业生产工况多变等难题,在满足质量约束的前提下,降低了燃料、用电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实现了企业“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以及优化运行”的业务目标。 “我们对150家平台企业开展能力测试,结果显示,通用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分析能力总体掌握程度较好,但工业数据管理、边缘计算、人机交互、图形化编程方面还有待加强。”胡坚波认为,平台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如何获取更多客户以及把客户留在平台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国内平台企业技术实力相对薄弱,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创新突破,必须通过资源整合匹配供需两侧,助力平台企业拓展市场。” “5G+”是创新发展主战场 “5G+工业互联网”不仅是5G融合应用的主阵地,更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全国各地均已开展“5G+工业互联网”探索,在建项目超1500个,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第三届“绽放杯”大赛中,“5G+工业互联网”参赛方案占比超过28%,一等奖方案占比80%。 “5G在电力、港口、矿山、制造等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的探索,将赋能现有生产环节、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认为,当前5G与生产制造、质量检测、故障运维、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等工业环节结合,已经形成了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无人智能巡检等10个典型应用场景,体现了数字化研发、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精益化管理六大工业互联网模式。 在重庆新兴通用传动有限公司,数字孪生机理模型模拟出的车间现场及设备内部状态三维模型,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VR眼镜中,技术人员戴上眼镜,无需到场就能对热处理炉进行可视化监控。而在以前,这样的巡检需要技术人员每隔两小时到车间一次,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在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借助5G、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工厂内部环境制作成3D模型,实时展现设备生产工艺全流程,结合VR终端完成工厂环境、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可视化巡检。”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汤滔介绍,该方案有效地缩短了人员作业时间,将设备运维效率提高了25%,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了95%;同时,通过对产品质量实时分析,让工作人员能精准控制热处理过程的工艺,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提升至98%。 “这些典型应用场景在电子设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钢铁行业、采矿行业、电力行业5个重点行业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复制推广和应用示范价值。”曹蓟光说。 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 “工业互联网另一条发展路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服务,包括数字化采购平台、资源对接平台、企业内部管理平台等。”胡坚波说。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也明确提出,打造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订单、产能、资源等共享。 “面向中小企业,我们推出了一款制造云平台——U9 cloud,该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云服务,支撑其数字化转型。”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友明向记者分享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接入U9 cloud,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打通人、物件、设备、信息系统等环节,不仅能够根据订单情况精准生产,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全流程质量追溯,有效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共性平台定制少、付费相对便宜,能够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完成阶段性数字化改造。”张友明告诉记者,目前中小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诉求在于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以及获取更多优质订单。用友精智依托原有分支机构搭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已在国内多地完成区域子平台部署并启动运营,加快当地企业上云、上平台步伐。 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订单也是航天云网关注的事情。“针对中小企业曝光度不足、线下推广成本高等行业痛点,我们专门推出了供需对接平台。”汤滔介绍,需求侧,航天云网上已入驻数千家企业,每年发布千亿需求,有效扩充供应商市场资源;供给侧,供应商在平台上展示产品,推广品牌,提高营销效率。 当下,虽然不少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因不了解工业互联网,很难找到可以完全匹配自身需求的平台。为此,航天云网设计了一款“中小企业服务站”产品,指导中小企业如何上云、如何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公共服务。“目前,该产品已经服务30多万家中小企业,涉及10多个行业,在提升数字化水平的同时保障了其供应链安全稳定。”汤滔说。(记者 李芃达) 责编:叶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