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从高新制造业到寻常百姓家 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拓展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近日在宁夏银川举办。图为小朋友在现场与机器人互动。   袁宏彦摄(人民图片)   工业制造离不开机械臂、餐厅运营需要送餐机器人、居家生活有了扫地机器人……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过去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机器人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增长近10倍,到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至2600亿美元。   机器人越来越给力   近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顺利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记者注意到,协助航天员进行舱外作业的太空机械臂成功抢镜,在网络上掀起一股讨论热潮。   此次协助航天员出舱作业的“黑科技”太空机械臂正是机器人群体中的一员。在被送到太空“任职”的同时,类似的机械臂以及功能构造更复杂的机器人已在中国工业制造中迅速应用发展。   在各式机器人中,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环境的工业机器人较早得到大规模应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1342套,同比增长42.3%;1-7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05094套,同比增长64.6%。   “冲压、焊接、喷涂、装配,机器人都可以发挥作用,从原料库房到总装车间,有了它们更给力。”李长仁在上海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是一名入行10多年的老工人,他对生产车间里“机器人工友”的技术活非常认可。李长仁告诉记者,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的落地较早,近年来更是在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在提高车间生产效率的同时,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能够较大限度保障工人工作的安全性。李长仁说,在重复性很高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人类员工很容易出现生理上的疲劳与懈怠,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引发危险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人,它们做得很好,我们当好‘监工’就可以。”   有效提升生活品质   机器人不仅是工厂里技术过硬的生产者,近年来也走进寻常百姓家,承担起家务清洁工作。   “它叫‘小白’,是我家的‘金牌保洁员’,扫地拖地都是把好手。”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闫先生热衷于科技产品,是扫地机器人的首批“尝鲜”用户。在他看来,现阶段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已经相对成熟,完全可以搞定日常清洁工作。“‘小白’首次开工前会利用激光导航系统绘制一张室内清洁地图,并根据地图自动计算出一套由远及近的清扫路径,在精准躲避障碍物的同时避免二次污染地面。清洁结束后还能自动清洗拖布饼高速甩干,防止潮湿霉变。”闫先生说。   除了在家中承担家务劳动,兼顾多面的“服务型机器人才”还成功“入职”各大餐厅、酒店和商场,当起了“店小二”和“礼宾员”。防疫期间,服务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引导服务的特性得到商家和消费者青睐,在服务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间接推动了机器人在服务行业的应用布局。赛迪顾问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83.8亿元,同比增长37.4%,市场投融资规模更是在2020年激增344%。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工作场景和内容相对局限的工业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智能导航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更具发展前景。有咨询机构预测,到2030年,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至1700亿美元,远超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让机器人在更多场景落地应用,许多机器人行业的厂商们开始探索AI、VR和5G等更广泛的技术融合,为机器人配置更高级别的“大脑”和“眼睛”,帮助它们更好地服务人类。   在工业生产层面,工业机器人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在5G低延时特性助力下,机器人承担起精度更高、难度更大的生产任务,并通过集成全局定位相机、激光跟踪仪等设备,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作为机器人产业的新兴领域,服务机器人与移动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相结合,高度融合了智能、传感、网络、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为促进生活智能化及推动产业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百度公司日前提出“汽车机器人”的概念,并发布百度 Apollo“汽车机器人”。在强大的AI支持下,汽车“转型”为兼顾自动驾驶、智能助理、忠诚陪伴和自我学习等多场景服务的“车型机器人”智慧体,为机器人在汽车产业落地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业内人士指出,在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人类正迎来与机器人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机器人的个性化和标准化需求目前虽有较大差别,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机器人市场也势必迎来爆发式发展。在强大技术赋能下,更多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正等待人们去发掘。(金 晨)
透视浙商银行中期成绩单:“五大业务板块”开新篇
8月30日,浙商银行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259.0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银行股东净利润68.51亿元,同比增长1.12%。 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2.1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8%,不良贷款率1.50%、拨备覆盖率180.24%,资本充足率12.42%,均处于合理水平,继续保持稳健经营态势。 当前,浙商银行以“两最”总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围绕“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经营主线,积极开展“大零售、大公司、大资管、大投行、大跨境”等五大业务板块谋篇布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期中报的多项业绩指标显示,该行“提高粮食亩产”和“扩大耕地面积”的发展态势业已初现。 资产负债调结构、稳增长 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总资产2.15万亿元,站稳2万亿关口。随着该行业务结构持续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也更为优化。 在资产端,浙商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服务实体经济客户信贷投放稳步增长,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2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22%,占总资产比例较年初继续提升0.6个百分点,达59.1%,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在负债端,该行通过丰富存款产品类型和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夯实基础客群、优化负债结构,各项存款占负债的比例持续提高,报告期末该行总负债2.02万亿元,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3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7%,占总负债比例为67.7%,占比亦处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 规模的稳健增长和结构改善,也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259.0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银行股东净利润68.51亿元,同比增长1.12%。 同时该行的成本管控日渐成效,特别是吸收存款质量得到提升,上半年存款付息率2.50%,较去年同期的2.61%下降了0.11个百分点,不仅有效降低了自身经营成本,也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腾挪出了空间。 此外,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50%,贷款拨备覆盖率180.24%,均较3月末有所改善,居于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游水平。该行加快不良核销和出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8.34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资本充足率方面,同期该行资本充足率12.42%,据悉浙商银行年内已启动永续债发行事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补充资本。 重中之重打造大零售板块 在此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关于当前浙商银行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规划,行长张荣森曾表示,围绕差异化竞争能力的提升,浙商银行将着力在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等“五大业务板块”协调发展,组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体系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动银行业务结构的丰富和调整,促使盈利来源更加平衡合理。 其中,大零售作为五大板块的重中之重,将坚持“首位首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予以打造。事实上,浙商银行自2015年起就开始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零售客户、零售AUM等都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个人存款占比从不到5%提升到了目前的近20%。 当前,该行正不断发力财富管理,不断强化平台化获客、线上化操作和风控智能化的特色,通过板块间的有机联动,积极推动私人银行、基金代销等业务的快速增长。上半年,该行代销非货币基金同比增长148.49%,代理及委托业务手续费同比增长143.01%,代销业务未来将逐渐成为该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于大零售板块中的小企业业务,该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截至6月末小企业专营机构已达188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8.25亿元,较年初新增197.43亿元,增速9.77%,快于境内机构各项贷款增速3.53个百分点;授信客户数10.83万户,较年初增加0.43万户,增速4.13%;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0.79%,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五大业务板块”开新篇 在大公司板块,浙商银行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依托平台化服务战略,围绕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保持供应链稳定”三大核心需求,该行将银行业务和服务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活动之中,帮助核心企业构建生态体系和销售网络,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截至6月末,平台化模式已服务客户6.66万户,较年初增长0.41万户,增幅6.56%,融资余额7014.95亿元,较年初增长230.34亿元,增幅3.40%。 同时大公司板块深耕行业的专业化建设也已显成效,已在医药、粮食、仓储物流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差异化解决方案,帮助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各类场景应用方式已落地项目1442个,业务余额超600亿元,服务实体制造业为主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超过62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75%,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过70%。据悉,当前该行还在研究设立能源金融部和供应链金融部,进一步做深做强能源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此外,在大投行和大资管板块,浙商银行依托平台化服务战略,不断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通过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盈利贡献,加快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以拓宽盈利渠道,进一步做大中收、增加非息收入。 至于大跨境板块,得益于数字化、平台化理念在外贸领域的创新应用,浙商银行现已形成全国乃至跨境的资产布局,凭借持续创新优化“网银极速开证”“涌金全球汇”等多场景的在线服务,打造了“不填单证、不跑网点、全程在线”的用户体验。其推广的“出口数据贷”“出口收汇贷”“出口银税贷”等大数据授信模式和“涌金出口池”“出口池链通”“进口池融通”等内外贸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稳外贸稳供应链过程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报告期末,该行提供国际结算服务770.35亿美元,投放表内外国际贸易融资98.42亿美元,其中通过平台化模式投放融资37.93亿美元。下一步该行将整合跨境业务职能,运用担保融资、资产转让、债券投资、债券承销、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结构化融资等各类跨境融资工具,为境内优质实体企业打通并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全方位综合化服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浙商银行“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浙商银行表示,将围绕“两最”总目标深化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通过数字化赋能,持续探索打造流动性服务、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财富管理服务三大竞争优势,提升客户服务、财富管理以及资产配置等三大能力,推进“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重要窗口贡献金融力量。
中金“回A”后首份中报:净利润超50亿同比增64% 国际投行业务迎来绝佳机遇
8月27日晚,国内领先的投行机构中金公司(601995.SH)披露2021年半年报,这家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金融企业在投资银行、股票业务、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板块全面开花,上半年实现营收144.61亿元,同比增加37.82%;归母净利润50.07亿元,同比增加64.07%。 2021年上半年,中金公司顺应境内外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趋势,巩固和深化投行等传统优势业务的领先地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71.91亿元,同比增长37.32%;在此基础上,中金公司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板块,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部的业务规模为9393.97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83.1%。 面对当下产业升级以及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机构化进程持续加速,中金公司不断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我国的金融改革实践相结合,勇于率先开发新产品,敢于大力开拓新市场;公司还将不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继续推动投行业务健康发展,并将把握注册制持续深化改革机遇,深耕行业细分赛道,深化新兴行业布局。 传统优势业务增长显著 资管财富板块潜力初显 中金公司于2020年11月实现A股港股两地上市,在A股的IPO也增强了中金公司的资本实力,为其业绩进一步成长和资产负债表扩张夯实基础。中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金公司总资产达到6181亿元,较2020年年末增幅达到18.5%。 在具体业务板块方面,中金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进一步增长,上半年实现了净收入26.94亿元,同比增长34.66%。 其中,A股IPO共完成253单,融资规模约人民币2,158亿元,同比增加50.3%;A股再融资共完成197单,融资规模约人民币2887亿元,同比增加92.9%。 港股一级市场方面,港股IPO共完成49单,融资规模约300亿美元,同比增加136.9%;港股再融资和减持共完成193单,交易规模约550亿美元,同比增加188.9%。此外,美股一级市场融资规模约126亿美元,同比增加279.5%。 中报显示,中金公司上半年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1.97亿元,同比增长48.77%,也成为中金公司营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股票业务方面,中金公司上半年各产品线齐头并进,境内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境内外、场内外收入结构保持均衡。其中,针对机构客户,中金公司在长线基金、保险、对冲基金等领域的客户覆盖率和市占率均保持较高水平,交易份额创新历史新高;在国际业务上,股票业务持续深耕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加大当地交易平台建设,同时发挥跨境业务优势,核心业务指标市场领先。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还着力强化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有着巨大成长潜力的业务板块。 中金公司资管业务进一步加强客户覆盖,延伸客户服务深度和广度,加大央企、行业性客户年金业务开发力度,深挖银行理财子公司需求,大力开拓城农商行业务,加强与零售渠道的深度合作,提升客户响应及增值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国际客户及海外中资机构覆盖,拓展境外渠道,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实现大幅攀升。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部的业务规模为9393.97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83.1%。 子公司中金基金至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人民币680.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0%。中金基金还落地公司内首只ETF产品-中金质量ETF,完成市场首批公募REITs之一——中金普洛斯REIT,在交易所询价发行并上市交易。 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中金公司针对高净值客户及大众富裕客群需求,一方面推动财富管理从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转型,同时坚持金融普惠性,立足于服务更广大居民资产保值增值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金融科技手段,线上线下全渠道提升对大众富裕客户的服务质量及深度。截至6月底,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客户数量为411万户,客户账户资产总值达人民币27882.21亿元。 人才优势突出 迎新兴产业资本化机遇 在资本和产业界,中金公司一直以来因其诞生背景、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和资源,被视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特质的投行之一。中金公司多年来在国际化能力建设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也将推动公司投行等业务板块持续成长。 据招股书披露,中金公司已为超过2800名客户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0家系公司投行客户。从投行团队来看,中金成立之初就以国际一流投行标准招募人才,截至2020年末,中金保荐代理人数达到271人,不仅在人数上位居行业前列,同时也以高素质和公司内完善的培养体系著称。 凭借着卓越的品牌和优质的平台带来的号召力,中金公司吸引了来自境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为公司境内外的分支机构源源不断地补充最优质的人才。 根源于国际化的基因,中金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于知名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具备全球化的视角;同时,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成员均经历了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多个周期,对于境内外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 过去一段时间,中金公司在国际投行业务上的地位快速提升。据平安证券研报统计,截至2020年末,境外前十大中概股IPO项目中八项由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及(或)联席全球协调人;2020年,中金公司港股IPO承销规模439.32亿港元,市占率达到11.05%,在全球投行中领先。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协助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微创医疗等新经济企业完成多单标志性境外可转债项目发行,显示了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其投行业务的可持续成长性。 从全球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看,随着互联网、半导体、消费、大健康、新能源等领域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身为新兴产业资本化“推手”的中金公司不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也有望逐渐确立和国际顶级投行比肩的实力。 杜远/文
经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营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华夏银行今日公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可持续 更美好”为品牌理念,以轻型化、差异化、数字化、综合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经营转型和结构优化,全面推动有质量发展,规模增长平稳,盈利增长加快,整体经营情况稳中向好。报告期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5,176.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贷款总额21,668.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5%;存款总额18,901.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80亿元,同比增长17.60%,较去年同期快29.0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157.40%,较上年末提高10.18个百分点。在2021年6月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该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51位、按资产规模排名全球第64位。 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制定了2021-2025年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秉承“服务新时代、建设新华夏”主题,以综合金融服务巩固对公业务基础地位,着力提升数字化和零售业务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发展新特色,着力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区域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报告期内,该行围绕新发展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要求推进工作,认真落实新发展规划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零售金融转型、公司金融转型、金融市场业务转型,强化“北京的银行”定位,积极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深化“三区、两线、多点”区域发展,强化风险与合规管理,经营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战略执行取得可喜进展。 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经营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加快推进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零售板块业务发展加快,零售金融转型成效显现。零售转型机制建设提速,零售科技团队打造取得实质进展,财富管理银行建设进一步加强,个人存款余额、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量较上年末分别增长7.12%、9.49%和8.02%;普惠金融业务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两增”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13%;信用卡业务强化场景融合、线上拓客,发卡和高收益业务规模增长加快。公司金融板块业务发展平稳,转型深入推进。加强重点产品研发运用,推动“商行+投行”机制建设,大力发展战略客户业务;投资银行新兴业务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同比增长35.55%;贸易金融业务规模增长较快,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22.41%。金融市场板块业务积极推进,业务转型稳步开展。积极拓展交易业务,交易规模大幅增长,托管规模同比增长28.66%,轻资本化步伐加快。 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模式  金融科技建设落地见效 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紧扣“智慧金融、数字华夏”发展愿景,加速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模式,稳步提升科技对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风控能力的支撑作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开展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建设,数字保理、基于产品池的数字供应链业务上线,产业数字金融实现破冰,同步推进物流、能源、钢铁等20余个产业数字试点项目。持续强化科技对业务赋能,重构微信银行,完善手机银行功能,优化客户经理移动APP,成功接入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打造单位一户通拳头业务,推动业务质效双升。夯实技术底座,试点推广自主研发业内先进的云原生开发平台,投产企业级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上线文本智能应用开发平台,稳步增强科技服务支撑。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建设,打造集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开放化于一体的金融科技平台支撑能力,支持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产业链升级。 风险管控持续强化  内控合规建设扎实推进 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坚持风控保行的战略导向,牢固树立“合规是生产力”的理念,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内控合规建设。稳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形成“风险全覆盖、管理更精细”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基础能力提升,推进大数据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强化贷前审批和投贷后管理,加快授信策略体系建设,优化区域授信策略,扎实推进审批机制建设,优化投贷后管理评价。强化资产保全精细化管理,加大分类施策,强化风险成本管控。积极完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提升单一风险专业管理水平,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专业性、前瞻性”。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该行抓住“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机遇,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发挥“二道防线”监督检查质效,合规文化和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合规生产力”有效提升。 积极倡导低碳绿色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和ESG品牌特色日益鲜明 2021年上半年,华夏银行积极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有效推进ESG资管投融资理念,持续打造绿色金融和ESG特色品牌。优化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机制,在15家分行设立绿色金融部。持续深化与世界银行的业务合作,围绕碳减排,积极推进节能和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项目投放。新发行ESG理财产品11只,募集金额75.43亿元,累计发行ESG理财产品49只,理财产品存量余额247.76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绿色贷款占比在21家主要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累计投放本外币折合人民币47亿元,共支持了31个子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8万吨,为有效减少碳排放做出积极贡献。
《2021饷店夏季吃货榜》回顾:三、四线城市“吃货”飙升
回顾去年,2020年全年共有200余起新消费品牌投融资事件。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自年初以来近半年内,新消费领域就已发生了300余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过500亿人民币,规模已超过去年整年。可见新消费持续火热,资本依旧癫狂。 比如,腾讯投资喜茶、和府捞面、盛香亭、Tim咖啡等;字节跳动投资柠季、manner coffee、厚学酒业、懒熊火锅、李子柒签约的MCN机构微念等;美团投资manner、蜜雪冰城等。无论是从单个品牌的品类创造或拓展,还是各赛道的整体发展和变化,都能看出消费者在被满足便利性后,对“健康”、“养生”、“颜值”愈发看重。那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品牌都有哪些?消费者是如何吃得个性、吃得猎奇、吃得颜值的? 8月26日,梦饷集团发布了《2021饷店夏季吃货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基于饷店平台消费数据,以饷店吃货(线上食品消费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他们的消费行为,还原“吃货”人群画像,绘制极具中国特色的人间食色地图。同时,也解答了消费人群与新品牌之间的关联性趋势。 1、新锐品牌最受消费者喜爱成亮点 今年夏日饷店卖出超600万件美食产品,休闲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0%,健康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16%,酒乳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8%。随着整个消费大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年龄、习惯的更迭对这一波消费升级浪潮产生影响。加上销售渠道、营销渠道、供应链和产品本身的迭代,催化着新消费品牌的爆发。饷店也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提供渠道及便利。 从销售数据来看,认养一头牛的酸奶最受饷店消费者喜爱。其中认养一头牛、百草味、桃小萌三家新锐品牌的销售额分别位列前三名。从销售额来看,深圳成为“吃货”剁手力最强城市,三、四线城市“吃货”增幅接近150%。 正所谓“吃货”的世界也有江湖,从酸、甜、辣、咸、臭的味蕾来划分,饷店《报告》揭晓, 中部和西部地区偏爱咸辣味零食,卫龙、周黑鸭等产品销量较好。而在传统吃辣的湖南、湖北、四川、江西4省中,江西吃货以购买件数最高,勇夺头筹。如今饷店上臭豆腐、螺蛳粉等带有强烈气味的食物也在不知不觉中“火热”起来。从数据来看,广西人民当仁不让成为全国最喜“臭”的省份,超过五分之一臭味食品由广西人民购买。 2、四川人不怕“啤酒肚” 喜欢奶茶,也喜欢有点甜味的轻酒饮,是这一届年轻人身上和平共存的两大兴趣标签。如饷店《报告》所示,一、二线城市吃货在轻饮酒销售量上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啤酒、洋酒及较淡的果酒,而三、四线吃货则对白酒和红酒偏爱有加。 生活化气息浓厚,幸福指数高的四川人的乐趣不仅在于潮流装扮,还在于饮酒品美食。饷店夏季共售出近1百万瓶酒,全部售出的酒可铺满1个足球场,其中四川省酒类消费排第一。四川省可谓是“吃货”江湖荟萃,联袂“醉八仙”齐聚。 3、消费者健康焦虑弥漫,健康营养品还看老字号与海外大牌 事实上,随着“健康中国”政策的推动,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代餐以方便、营养等特点,满足了消费者调整饮食方式的需求。当代消费者,既要美食也要健康。饷店《报告》显示,饷店消费者选择滋补品更倾向于即时化、轻滋补,注重产地和品质,更青睐老字号和海外知名品牌产品,使用场景方面,比较偏重于青少年营养和送礼。 数据显示,饷店营养保健品销售增长127%,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是北京同仁堂清畅酵素粉、健力多钙维生素D片和Smeal营养代餐奶昔。饷店海外零食的消费也呈爆发式增长,消费增速超过226%,此外糖果、饼干、保健品是吃货们最喜爱的海外零食品类,其中海外保健品同比销量增长260%。 4、乘风破浪的海产,高歌猛进的水果 吃货的味蕾往往难以预测,从鲜美的海味到新鲜的果味,没有什么“鲜美”是不为“吃货”所知的!根据饷店《报告》显示,内陆地区的吃货对海鲜极为讲究,从吃法繁复的蟹类到营养丰富的海带均有涉猎;沿海地区的“懒人”吃货们则对虾仁、鱼丸等海鲜制品更为喜爱。 从线上水果消费来看,俨然是桃子的天下。此外,从近两年富含VC的水果尤其受到广大吃货的欢迎,保持加速增长趋势。饷店《报告》显示,在饷店夏季水果销量占比中黄桃47%、苹果21%、其他32%。 事实上,每一种饮食新趋势出现,都暗藏着社会变迁的密码。伴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新风口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新品正在不断涌入消费市场。“对于新锐品牌的聚齐,饷店也会从各个环节提供不同工具加以协助,用数据洞察机会,用鱼群直播、社群素材等阵地共促营销,助力品牌破圈。”梦饷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渤海银行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 开好“四五”新局 实现“规模 效益 质量”协同稳健发展
业绩摘要 截至2021年6月30日: 资产总额人民币15603.28亿元,同比增幅11.97%; 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协同发展:主要业务规模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信贷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持续提升,英国《银行家》杂志排位连续十年稳步攀升 2021年8月27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银行”;股份代号:9668.HK)公布其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之经审阅中期业绩。 2021年上半年,尽管新冠疫情间歇反复、国际通胀输入压力持续增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渤海银行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的各项要求,积极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全力推进创新转型发展、持续推动金融科技转型升级。 于报告期内,渤海银行主要业务规模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7%;存贷款规模均保持较快增速;信贷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全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33.74%;资产质量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实现归母净利润  人民币53.45亿元,同比增长5.90%,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的协同稳健发展。 稳健!主要业务规模指标稳中有进 港交所公布的渤海银行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8.03亿元;税前利润达人民币67.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3%;得益于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该行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3.45亿元,同比增长5.90%;实现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人民币4.91元,较去年末增长4.69%。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渤海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截至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5603.2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人民币1668.04亿元,增幅达11.97%;负债总额人民币14531.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2%。 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渤海银行资产质量管控成效得以显现: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76%。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贷款减值准备27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39亿元;债券、非债券及同业投资减值准备87.53亿元。贷款拨备率2.82%,拨备覆盖率160.55%;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严守风险管理底线,秉承“全面、主动、敏捷、到位”的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坚持稳健的风险偏好,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2.7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3%,各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据悉,该行将通过强化技术驱动、客户驱动、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数字化和流程化水平,以智能、敏捷的风控能力助推业务转型升级,有效保障全行各项业务稳健、平衡、可持续发展。 优化!资产负债及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宗旨,积极贯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虚向实”的相关政策要求,严控向房地产和“两高一剩”行业的资金投放,坚持将信贷资源优先投向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大力提升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水平,加快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在资产端,渤海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9538.3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61.13%,较上年末增长10.00%。在负债端,该行吸收存款余额8576.50亿元,增长13.11%,吸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上升至59.02%。 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总资产比例持续提升,直观显示出渤海银行强化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与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渤海银行的制造业及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增幅显著,全面完成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服务目标:截至报告期末,该行银保监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8.54亿元,较上年增加183.43亿元,增幅高达50.24%;制造业贷款投放提速,全行制造业贷款总额970.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58亿元,增幅23.49%。 渤海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主动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业务经营活动之中。报告期内,该行持续加大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全面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265.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4%;成功发行独立承销的首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渤海银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审慎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全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较年初下降2.5个百分点,已超额完成2021年末压降目标,满足监管要求,符合房地产集中度新规要求。 据悉,未来在资产投放方面,渤海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监管一系列管控要求,在国家政策与监管的引导下,不断加快推进业务转型,持续调整信贷结构,银行资金将更多流向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与中小微企业等领域,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转型!全面数字化 构建敏捷有温度的“生态银行”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以构建“隐形、无感、泛在”的“生态银行”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等多元化技术,培养发展自身的金融科技专业能力,丰富金融科技化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特色化、定制化服务,全面促进其向数字化银行转型。 作为最年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在业内较早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推动力”,并率先开启“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模式。 “三五”规划期间,渤海银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先导,持续深化生态银行体系建设,加速对生态平台的金融科技赋能。实施数字化战略转型以来,渤海银行离柜业务率已经超过了90%。 步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渤海银行积极有序地布局并打造以金融科技为首的“七大新基建”工程,以技术和数据共同发力驱动金融科技能力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持续探索远程客服中心的非接触金融服务创新,以账户管理、支付结算、金融产品服务为抓手,明确提出建立以开放和生态合作为核心的“生态银行”。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渤海银行持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入与资源投入: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科技人员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2%,科技人员占总员工人数已超过6%;科技投入达人民币3.7亿元。 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投入与快速追赶,渤海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提升显著: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自主研发掌握核心代码和核心技术的系统达百余套,且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快速迭代升级,紧跟市场变化,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系统稳定性能良好,总体可用率达99.9%。 扎实而领先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为传统零售业务的全面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报告期内,该行以金融科技为依托,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加快产品创新研发,打造“渤银E贷”品牌,推出“金领贷”、渤银“云按揭”等创新型个贷业务;推动平台合作业务逐步由“寄生依赖”、“寄居嵌入”模式向“共生共建”、“自建融合”模式的转型。 坚持做“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产品的快速迭代创新;全渠道的获客、全场景的经营;以“生态+场景+产品+服务”深耕营销市场……不仅为渤海银行带来了基础客群的快速增长,亦带动了该行零售存款及零售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于报告期末,渤海银行个人贷款总额340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8.22亿元,增长9.61%;个人存款和个人贷款的年增幅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业务营收为上半年总营业收入贡献比例超三成,达人民币56.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03%。 在今年7月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渤海银行排位连续十年保持攀升:全球排名提升22位至第111位,在国内银行排名亦由去年的24位提升至22位。 结语 2021年是渤海银行“四五”规划的确立并开启之年。据悉,该行已完成“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结合创新探索启动编制《2021渤海银行科技创新报告》,该报告拟于近期发布。              2021年下半年,渤海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持续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客户兴行、存款立行、资产富行、科技强行、创新领行、风控护行”的经营理念,以创新转型为根本动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党建为引领,苦练内功塑造敏捷有温度的银行,向着“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的战略愿景大踏步迈进!
中国队斩获“国际军事比赛-2021”“安全环境”项目射击赛冠军
中国参赛队员比赛前互相鼓励。聂凡淳摄 人民网库尔勒8月30日电 大漠戈壁秋风起,五国勇士鏖战急。8月29日上午,“国际军事比赛-2021”“安全环境”项目射击赛在新疆库尔勒赛区拉开战幕,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5个国家参加,每支参赛队两个车组,每个车组三名队员,由中国陆军代表中国参赛。中国火箭军也参加了当天的比赛,但成绩不参与排名。 中国参赛队员进行手榴弹投掷。李橙摄 “安全环境”项目射击赛是在模拟战场环境中,考验防化兵在全身防护条件下精准射击能力的竞赛项目。队员须穿戴全套防化装备,分别对设置在荒漠自然环境中,100米至300米之间3种距离上的头靶、胸靶、全身靶进行射击,完毕后再对距离30米的地环靶标进行手榴弹投准。 中国陆军参赛队进行实弹射击。张永进摄 按照赛前的抽签顺序,俄罗斯、越南、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车组先后出场。中国队第一车组第5轮登场,第二车组第9轮登场,队员在正午阳光强烈、风向风速不断变化的不利条件下,稳定发挥,打出满分成绩。最终,中国队取得射击赛第一名,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并列第二名、白俄罗斯取得第三名。 中国两个参赛车组都来自第81集团军某旅,此前他们在25日的单组赛中均以9分12秒刷新赛事纪录,为中国队斩获该项目首个第一,29日射击赛再获第一。“安全环境”项目最后一个阶段的接力赛将于31日进行。(马巾普、程小冬) 责编:张青津
美前官员披露美政客炮制“实验室泄漏论”过程,外交部回应
8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福特曾发表一封公开信,揭露了美国务院那一小撮人炮制“实验室泄漏论”的过程,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我注意到有关的报道,你提到的美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福特发表的这封公开信,是美方一些政客在溯源问题上背弃科学、炮制谎言、对华污蔑抹黑的又一有力证明。 汪文斌说道,根据福特今年6月发表的这封公开信,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初,在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的授意下,美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余茂春指使分管美国务院军备控制、核查和合规局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托马斯·迪南诺和顾问大卫·阿舍绕过生物科学和生化武器专家的评估,持续向美国务院各部门宣扬“新冠病毒系中国政府故意释放的生物武器”等不实论断。在福特数次发邮件提醒两人必须组织科学家进行认真评估后,美国务院军备控制、核查和合规局在今年1月召开专家会议,参会专家在会议现场指出了相关文件的关键错误。福特随后给多名国务院高级官员发邮件通报会议情况,指出军备控制、核查和合规局有关论断存在重大问题。据福特推断,美国务院高层可能因此在今年1月15日发表的“情况说明:武汉病毒研究所活动”中没有提及“生物武器论”,转而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源自实验室意外泄漏”的猜测性说法。 汪文斌指出,由此可见,美方一些政客全然不顾科学依据和事实基础,完全将病毒溯源搞成了政治操弄。他们的真实目的就是要想尽办法向中国泼脏水,“生物武器论”行不通,就退而求其次,改成了“实验室泄漏论”,这种毫无底线的做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清,也必将遭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反对。(记者 于潇清 记者 王卓一)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外交部:中国企业开展对非洲投资呈现三大特点
8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上周,中非民间商会举办《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发布会,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企业参与非洲经济发展的情况。外交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汪文斌表示,上周中非民间商会举办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发布会非常成功,各界人士都给予很高评价,普遍认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互利双赢、契合非洲发展需要,高质量中非投资合作未来可期。 汪文斌介绍道,中国企业开展对非投资、助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中国对非投资稳定强劲。过去20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年平均增长超过25%。疫情形势下,中国对非投资从2019年的27.1亿美元逆势增长至2020年的29.6亿美元。中国企业“扎根非洲”、“耕耘非洲”、“助力非洲”,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为非洲创造就业机会。 二是中非发展优势高度互补。非洲资源禀赋优越,人口红利巨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方兴未艾,中国拥有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优势,中非合作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园区建设等是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传统优势领域,中高端技术制造、医疗医药、数字经济、航空产业等新领域也是中国对非投资的新热土。 三是中非投资合作互利共赢。中国正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有利于畅通全球产业链条、促进双向出口。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加强本地采购,雇佣当地员工,为非洲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文斌最后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鼓励企业积极配合非洲发展战略,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回馈当地民众,为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出力。我相信,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未来将实现量质齐升,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 于潇清 记者 王卓一)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中方揭露美国生物核查悖论:最不公开、最不透明的正是美国自己
  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一再鼓吹对中国实验室进行调查,这同美方在生物实验室核查问题上迄今坚持的立场相悖。在溯源和建立生物武器多边核查机制方面,最不公开、最不透明的正是美国自己。   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会议将于8月30日举行。美国2001年独家退出了本已达成一致的生物武器多边核查机制谈判进程,并且至今独家反对重启谈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中国始终坚定维护《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方主张在公约框架下建立多边核查机制,对各国开展监督、核查,这是确保遵约、建立互信的最有效途径。在此次会议上,中方也将再次呼吁重启核查机制谈判,相信绝大多数国家也都会提出同样的主张。   他指出,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生物军事化活动最多、最不透明的国家。如果不是美国2001年独家退出本已达成一致的谈判进程,并且至今独家反对重启谈判,这一机制本该早已建立起来,各国的生物活动,包括实验室活动,都可置于多边监督、核查之下。   汪文斌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国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一再鼓吹对中国实验室进行调查,这同美方在生物实验室核查问题上迄今坚持的立场是相悖的。既然美国此前声称生物领域的活动技术上不可核查,那么要求调查武汉实验室就纯粹是政治讹诈。反过来讲,如果美国认为调查武汉实验室是可行的,就没有理由反对建立多边生物核查机制,更没有理由拒绝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和遍布全球的200多个生物实验室接受国际社会的调查。   汪文斌强调,美方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表明,美方声称的所谓公开、透明不过是糊弄人的说辞。在溯源和建立生物武器多边核查机制方面,最不公开、最不透明的正是美国自己。(完) 责编:海闻
3名中国留学生被认定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遭遣返,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王盼盼】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0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说,据了解,3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休斯顿机场入境的时候遭到美方盘查,随后他们被认定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遭到遣返,外交部是否知情,对此有何评价? 汪文斌表示,8月15日,三名中国留学生持合法签证在美国休斯顿机场入境时遭美方盘查,并遣返回中国,理由是三人受中国政府资助,或其个人手机内发现军训照片,因而被怀疑有军方背景。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也就此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美方以捕风捉影甚至是荒唐的借口遣返中国留学生,严重损害中国赴美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这种针对特定国家留学生的歧视性做法,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理念和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表态完全背道而驰,与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是开历史倒车,理应受到谴责。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中国留学生无端限制和打压,停止阻挠破坏中美人文交流的言行。中方将继续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 原标题:3名中国留学生被认定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遭遣返,外交部:借口捕风捉影甚至荒唐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中国驻米兰总领事:新冠病毒溯源应让科学真相说话
  中新社柏林8月30日电 米兰消息: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29日在意大利主流媒体《晚邮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病毒溯源应聚焦于最终战胜疫情,让科学真相说话。   在题为《新冠病毒溯源应让科学真相说话》的文章中,刘侃表示,当前,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十分有限。病毒最早传播的时间和地点尚不清楚。米兰大学、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等机构多项成果显示,发现新冠病毒传播证据的日期不断提前。无独有偶,美国早期感染病例时间线也不断提前,在美国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表示自己早在武汉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前就已感染新冠病毒。“历史告诉我们,很多病例的最初报告地往往并不是病毒起源地,我想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刘侃强调,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只能由科学家本着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密切的国际合作必不可少。每个国家都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一员,都承担着配合开展病毒溯源的义务。中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始终高度重视全球溯源工作,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刘侃指出,中国早在疫情初期就以透明、负责任的方式积极同世卫组织开展有关合作,第一时间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两次邀请世卫专家赴华开展溯源研究。世卫组织于今年3月正式发布中国—世卫组织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权威的结论是新冠病毒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泄漏“极不可能”。这份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公认的结论和建议,理应得到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各方尊重和实施,并且应以此为基础推动今后全球溯源工作,而不是另起炉灶。此后,中方专家还主动向世卫组织提交第二阶段溯源工作的中国方案。中国对科学溯源工作的支持有目共睹。   “病毒溯源应聚焦于最终战胜疫情,让科学真相说话。但现实着实令人失望,某些国家为一己政治私利漠视生命,将科学问题政治化,对别国进行大肆抹黑攻击,政治操弄世卫组织秘书处不与成员国提前协商,就将所谓的‘实验室泄漏论’列为第二阶段溯源工作重点。”刘侃表示,美国应倾听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停止利用溯源问题进行政治操弄。如果美一味顽固坚持所谓“实验室泄漏论”,就应邀请世卫组织去德特里克堡进行溯源调查。   刘侃表示,事实上,中国与包括意大利在内的世界各国一样,都是疫情的受害者,都希望尽快找到病毒源头,早日阻断疫情传播。“疫情仍在肆虐,中国愿同各方分享中国溯源研究成果,积极推动开展全球科学溯源,为团结合作抗疫照亮前行之路,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作出中国贡献。”(完) 责编:海闻
四川全力应对强降雨 达州启动三级防汛响应
  中新网成都8月29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29日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该省达州、广安、南充等7市(州)部分地方出现暴雨天气,其中达州市大部、广安市部分地方大暴雨,最大为达州市宣汉县土黄站215毫米。强降雨造成渠江、汉江、雅砻江、长江、嘉陵江、大渡河8条支流9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   8月28日,中央气象台和四川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截至8月29日8时,攀枝花、泸州、遂宁、雅安、达州、资阳、凉山、甘孜8市(州)共23个县(市、区)、52个乡(镇)提前转移1085户、11854人紧急避险。   8月28日至29日,达州、广安、南充等7市(州)部分地方出现暴雨,其中达州市大部、广安市部分地方降大暴雨。强降雨造成渠江、汉江、雅砻江、长江、嘉陵江、大渡河8条支流9个站点出现超警戒水位。 凉山州木里县鲁珠沟上游水源保护区突降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现场开展核灾工作。 四川应急提供   29日,针对四川省气象台发布的暴雨蓝色预警区域,四川省防办加密调度,提示当地相关部门,密切关注雨水情发展变化趋势,做好暴雨防范应对准备。攀枝花、南充、内江、广安、宜宾、乐山、遂宁、巴中、达州、资阳、甘孜11市(州)共调度69个县、358个乡镇,对强降雨区域34个县级政府、168个部门、1242个防汛责任人、2020个灾害信息员等在岗履职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和提醒提示。其中达州市、广安市派出2个工作组、8人。雨情较为严重的达州市迅速启动了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另据了解,此次降雨过程中,广安市共转移人口516人。其中广安前锋区转移31人、华蓥市转移485人。   针对降雨导致的江河支流超警戒,四川省防办对相关市州防办进行电话调度,目前未发现灾情,四川省防办提醒相关市州防办密切关注水情变化,保持信息沟通,加强预警预报,做好救灾准备,全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此次降雨,达州市8个县(市、区)、102个乡受灾,紧急避险转移7992人,紧急转移安置748人,无人员伤亡。雅安、达州、甘孜3市(州)共投入抢险救援力量51支、324人,专业装备26台套。   目前,四川省气象台已解除了暴雨蓝色预警。(完) 责编:海闻
全省各地部署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广东省动员会在广州召开后,全省各地迅速行动部署相关配合工作,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顺利推进。   汕头:刀刃向内 动真碰硬强化督改联动   汕头市召开动员部署会,市委书记温湛滨、市长曾风保出席会议,动员全市上下高站位高标准配合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分清轻重缓急、抓住工作重点,高质高效落实各项工作举措。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强化督改联动,对发现和指出的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力求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要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抓好建章立制和巩固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佛山:坚持目标导向 抓好整改落实   佛山市召开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郑轲、市长郭文海出席会议。郑轲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坚决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要聚焦佛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弱项,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建设、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扬尘污染防治、固废处置等重点工作,持续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严格落实督察规定,确保督察反馈问题高标准、高质量整改到位,推动佛山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梅州: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配合工作   市长马正勇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梅州市关于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情况汇报。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督察配合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坚决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以此次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梳理梅州市环保领域的短板弱项,全力整改完善,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环保问题,夯实梅州生态环保基础,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阳江:突出标本兼治 由点到面推进整改   全市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动员会召开,对全力做好督察配合和整改工作进行动员,市委书记林道平出席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好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到企业、农村、断面、排污口等一线开展排查,一杆子插到底,边督边改,确保迎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针对督察组反馈的生态环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要坚决照单全收、立行立改、坚决整改。突出标本兼治,不仅要对本次督察指出的单个问题进行整改,更要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由点到面推进整改。   湛江:聚力打好精准战主动战攻坚战   湛江市召开工作动员会,市委书记刘红兵、市长曾进泽出席会议。刘红兵强调,全力以赴做好督察配合工作,以环保督察为契机推动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湛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把湛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良好生态环境支撑湛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聚力打好“精准战”,认真把握督察重点,开展自查自纠。聚力打好“主动战”,做好边督边改工作,妥善解决群众举报案件。聚力打好“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突出问题整改落实。   茂名: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强大的执行力做好迎检各项工作   市委书记袁古洁、市长庄悦群出席全市迎检工作动员会。袁古洁强调,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强大的执行力,聚焦整改存在突出问题,紧盯整改重点难点工作,及时完成督察组交办任务,全力以赴做好环保督察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督察组的安排和要求,制定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案,落实落细落具体各项工作任务。要查漏补缺,做好自查自纠和边督边改,将问题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清单时效化,实施挂图整改。要认真细致,做好汇报准备和相关材料工作,确保报送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肇庆:梳理短板 有序推进整改落实   肇庆市迅速召开动员会,市委书记吕玉印、市长许晓雄出席会议。吕玉印强调,要自觉接受督察,主动配合督察,坚决配合完成好各项督察任务。要坚持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梳理短板弱项,迅速落实整改,坚持边督边改,对环保督察发现的各类问题妥善处理、有序推进。要坚持持续用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肇庆。许晓雄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最坚决态度、最有力措施、最务实作风,确保全面完成督察组交办的各项任务。要以此次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快倒逼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培育“4+4”产业集群,以全面绿色转型力促高质量发展。   潮州:以最高的站位做好迎接环保督察工作   市委书记何晓军、代理市长何广延召开专题会议。何晓军强调,以最高的站位做好迎接环保督察工作,把自觉接受、主动配合环保督察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迎接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以最有力的举措配合做好环保督察工作,坚持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发现问题、以动真碰硬的作风处理问题、以雷厉风行的作风解决问题,及时真实准确提供资料,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全力以赴配合好督察工作。以最严肃的纪律保障环保督察工作顺利开展,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督察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揭阳: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   市委书记王胜、市长支光南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王胜强调全面做好自查,认真梳理总结,迅速查漏补缺,抓紧落实整改,有力有序推进边督边改。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对接沟通、交办落实、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强纪律监督,对不支持配合督察工作影响迎检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将坚决处理。要密切配合,强化联合执法,第一时间核查核实环保违法线索,从严从重查处顶风作案行为。要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按规定及时公布案件办理情况,营造有利于开展环保督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云浮:坚定对标看齐 强化政治担当   市委书记卢荣春主持召开云浮市委常委会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项工作会议,强调坚定对标看齐、强化政治担当,全力以赴做好迎接督察的各项准备。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重点聚力攻坚,聚焦问题存量和新增重点,举一反三、深入查摆、查漏补缺。要全力以赴配合和支持督察工作,切实以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自觉,诚恳、主动接受监督。要坚持以督察为契机,切实校准发展方向,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探索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云浮路径,把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云浮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 责编:海闻
降本减负打出组合拳 政策叠加效应深度释放
1.45亿户,这是截至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的数量,这一数据相比起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近1.6倍。 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24.3万户,日均超3.4万户,创近年新高。 这两组数据彰显了我国市场主体活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推出一揽子宏观政策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国市场主体茁壮成长,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发展信心持续增强。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1.45亿户,增长近1.6倍。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5万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24.3万户,较2020年增长27.3%,较2019年增长22.8%。 新设市场主体和新办涉税市场主体数据,这两项重要指标反映出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预期指数,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1至7月,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态势。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0.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至56.8%。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今年以来,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的持续向好、信心的不断增强,成为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的重要佐证。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贵州金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当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办事更加便利,政府还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比如,在鼓励创新方面,2020年公司获得政府资金400多万元,加上研发费用税收加计扣除等政策,为企业加速发展注入动力。在此基础上,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仅上半年就投入300多万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行政审批快捷高效,招商引资务实精准,为市场主体加速“生长”提供广阔舞台。 创造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一直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点议题。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年中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强调,要以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等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双创,使人民群众干事兴业的智慧和力量更大迸发出来。 今年以来,《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密集出炉。 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部门也在形成合力。市场监管总局重塑企业开办服务流程,最大程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实行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大力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企业开办时间由22.9天压缩到4个工作日以内。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商务部、银保监会相继发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商务部将推进有关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改革试点力度;银保监会将推进银行业保险业简化审批,优化准入服务,创新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税务部门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在今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推出10大类100条具体措施,目前,百条措施已落实85%。今年6月底,税务部门已实现企业所有缴费业务都能“网上办”,个人缴费业务基本能“掌上办”,提前完成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斌表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是深化税务“放管服”改革的关键所在,便利化的税费服务有利于减税降费红利的及时充分释放。随着税务部门全面深化税务“放管服”改革,税费优惠直达快享,税费业务无忧办理,将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增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降本减负持续出招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8月,位于云南省楚雄开发区生物产业园里的厂房机器声轰鸣不已。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金七制药有限公司持续加强科研,取得不小成果,申请了多项专利。公司董事长张云生介绍,今年企业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共计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284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64万元。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进一步创新发展。 “在石家庄市高新区税务局的精细服务下,我们100%享受到了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了更多流动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亮枝说,2020年,该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2000多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45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23万元、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370万元,取得了十多项科研成果。 “得益于退税款的快速到账,我们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设备升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青岛三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锐表示。 继续执行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留抵退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政策;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序退出;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基金,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多项减税降费举措加快出台落实,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 除了减税降费之外,还有包括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等一系列降成本举措密集落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也是减负的重要对象。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落地实施,共有13次会议涉及小微企业,其中9次会议提出通过减税降费等政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后,会议当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布了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两天之后,两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税收优惠政策的加快出台,为小微企业减轻了负担。 在迅速出台操作性文件并紧抓落实的同时,今年,国家税务总局还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出“惠苗政策进万家”“助苗服务优体验”“护苗成长促发展”3大类主题活动共计12项行动措施,为小微企业送政策、优体验、助成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增减税超1100亿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效应叠加,将有效减轻小微企业整体负担,助力小微企业不断向好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从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完善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到落实好减税降费举措、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叠加效应正持续释放。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建立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发挥个体工商户在繁荣经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市场主体是竞争的主要参与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保有者,是稳就业扩就业的核心力量。经验表明,市场主体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叶林表示。 最新出炉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详实更具可操作性的措施。 自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 自明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条例》对各单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优化和统一,确立了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制度。 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压缩登记环节,精简申请材料,提升登记便利化程度,降低制度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熊茂平说。 “一系列‘放管服’制度措施,将有力推动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构建,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国政协委员石玉颖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晓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小企业经营场所分散、经营方式灵活、经营业态新颖,对政策实施的灵活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精准支持中小主体,将成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的挑战。 “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成长,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马晓白指出,首先,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要着力破除显性和隐形的市场准入壁垒,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推动商事活动便利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要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为中小企业减负,帮助和呵护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市场力量。最后,要保持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稳定,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企业活,则经济活。降本减负举措的加快落地,营商环境和竞争环境的持续优化,将显著提振市场主体对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增长的信心和预期,也将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孙韶华 班娟娟) 责编:叶壮
服贸会将启 聚焦前沿趋势激活增长动能
在8月2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将于9月2日至7日在北京举办。2021年服贸会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围绕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的前沿趋势,聚焦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等热点话题,搭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交流平台。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服贸会是专门为服务贸易搭建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展会和交易平台。在他看来,办好今年服贸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强化。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9.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去年的54.5%提升到了55.7%,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王炳南说。 其中,数字技术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陈春江表示,当今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算力提升和传输加速,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数字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正在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形态、未来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晋柏表示,2020年服贸会落实国家发展数字经济战略部署,凸显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首次设置数字服务专区,举办“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2021数字贸易发展论坛”等15场相关论坛会议。(王文博) 责编:张靖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