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布林肯宣布悬赏500万美元通缉一中国公民,外交部回应
8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据报道,8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宣布悬赏500万美元通缉涉嫌跨国贩毒的一位中国公民。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你提到的有关案件是中美双方2016年以来联合侦办的一起案件,中方根据美方通报的有限线索开展了大量工作,确认了相关中国公民的身份,并向美方通报了相关信息。经中美双方联合调查,此案所涉品种当时在中国并未列管,属于普通化学品,中方曾多次要求美方提供相关中国公民涉嫌违反中国法律的证据,但美方迄今仍未提供。 汪文斌强调,中方认为认定跨国贩毒必须重事实、重证据。美方在明知悬赏通缉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时隔三年又悬赏缉捕相关中国公民,这将严重破坏中美禁毒合作的基础,为下一步双方合作制造障碍,由此带来的后果应由美方承担。中方郑重要求美方停止悬赏缉捕行为。汪文斌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美禁毒合作,特别是关注美阿片滥用危机。2019年5月1日,在本国芬太尼问题并不突出的情况下,中方本着人道主义的立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宣布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积极帮助美方应对阿片滥用危机。美方已通过多种渠道向中方表示感谢,认为禁毒合作是中美执法合作的重点和亮点,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真相,立即撤销公开悬赏通缉相关中国公民的行动,停止抹黑攻击中方的行为,为双方执法合作营造良好氛围。(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于潇清 记者 王卓一) 责编:赵宽
滔天罪行!俄专家:日本“731部队”曾向中国战俘发3000个病菌污染的面包
【环球网报道 记者林泽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负责准备和进行细菌战的“第731部队”犯下滔天罪行。俄罗斯法律专家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日本人不仅在撤退时使用细菌武器,还在攻击中积极使用它们。日本军方在中国留下了面包等食物都被致命细菌污染。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1日公布了对俄罗斯科学院国家和法律研究所副所长、俄罗斯功勋律师亚历山大·兹维亚金采夫的采访内容。兹维亚金采夫在采访中说道,“日本人不仅在撤退时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还积极在攻击中使用它们……投到水井、河流中。危险的是,这些河流汇入苏联边境的河流,并且水流当然是以冲刷我们一侧的方向流动。这是破坏性的攻击,是最自然的细菌战。” 兹维亚金采夫在采访中称,日本军方在中国留下了饼干、面包、糖饼和巧克力,这些食物都被致命细菌污染。在中国的一次破坏行动中,“第731部队”所谓“教育部门”的代表古都良雄向中国战俘分发了3000个事先用伤寒菌污染的面包。兹维亚金采夫解释说,古都良雄在伯力审判期间供认了此事。 1949 年12 月,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在伯力审判法庭上供认罪行(资料照片) 兹维亚金采夫补充说:“感染者返回并传染自己的城市。并且他们都在抽搐中死去,所有人、整个整个的家庭都在痛苦中死去。” 伯力审判1949年12月在前苏联举行,这是由苏联政府对日本原关东军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罪行进行的审判。伯力审判最终判处原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等12名战犯2至25年徒刑,敲响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从而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和赞扬。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介绍,“伯力审判:历史教训和当代挑战”论坛将于9月6日至7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它致力于维护二战期间的历史真相。 责编:赵宽
台F-16战机冲出跑道后机头“吃土” 台军回应
图源:台媒视频截图 海外网8月31日电 台军“汉光演习”将于9月中旬启动,8月31日上午,台军一架F-16战机在屏北机场进行战备道起降演练时,突然滑出跑道,机头插入土中,引发岛内舆论关切。台军方也随后作出了回应。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31日报道,台“空军参谋长”黄志伟表示,机上2名飞行员没有受伤,飞机机头及起落架则有轻微损害。而该架战机冲出跑道的画面也跟着曝光。 视频中可见,当战机降落在机场跑道后,快到跑道尽头的时候,不知为何冲出跑道,虽然过程中有降落伞出来,但最后出现战机机头插进土里的画面,整架战机停在草地上,两名飞行员未受伤。台“空军司令部督察长室”已组成项目小组,赴屏东基地调查事故原因。 黄志伟表示,当天在进行模拟战备道演练时,天气符合起降标准。目前看来,飞行员均按照相关技术命令操作飞机,目前已展开后续修复并调查事故原因。 台军每年都举办所谓的“汉光演习”,但此前“汉光演习”期间曾发生多起事故。2020年“汉光演习”期间,先是翻艇事故导致2名官兵死亡、1人昏迷;接着又发生直升机坠毁意外,导致2名飞行员丧生。有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汉光演习”共发生过12次重大事故,总计12死19伤1失踪,引发岛内民众不满。(海外网 吴倩)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吴倩、杨佳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9月2日开幕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将于9月2日至22日举行,届时,29.8万个知名品牌的1300多万件商品任你选购。消费者可在相关电商平台“大湾区购物节”专区享受多项优惠政策。 强强联手打造高规格购物节 此次购物节由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指导,紫荆文化集团、广东省商务厅、香港中联办宣文部、澳门中联办宣文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主办,由阿里巴巴集团、凤凰卫视、1905电影网、南方都市报承办。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亲情相通、融合发展、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民族品牌和创新活力品牌精品,在中秋和国庆双节即将来临之际,组委会精心筹备,隆重推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 各大电商平台、商家都为此次购物节制定了力度大、内容丰富的优惠方案。消费者在相关电商平台“大湾区购物节”专区可享受各电商平台和商家提供的多项优惠,足不出户尽享湾区购物喜悦。 精选大量港澳产品任你选购 作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更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香港、澳门、珠三角内地九市各具特色,汇聚了众多优秀中国企业、民族品牌。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期间,大湾区内包括美食、美妆、数码、家电、个护、家居、服装等100余个产业带、29.8万个知名品牌、1300多万件商品将在购物节亮相,其中经过精心挑选的品类丰富、数量众多的港澳产品任你选购,是本届购物节的亮点。 媒体和电商平台齐助力 9月2日15时,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将举行线上开幕式。知名主持人、演员、主播、企业家将带领消费者沉浸式感受湾区发展、湾区文化、湾区生活、湾区制造,并持续推介特色好物,为消费者奉上专业、普惠、精彩纷呈的大湾区购物指南。 届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与聚划算官方直播等全网全媒体平台,将全景直击开幕式盛况。 购物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将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直播活动,为粤港澳优质品牌提供展示平台,带领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大湾区风采。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文旅部: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部直属单位:   针对当前文娱领域出现的违法违规、失德失范现象,为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树立文艺新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学习教育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专题理论学习、集中研讨交流、分享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论述精神上来。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艺术涵养,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二)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法律教育,特别是宪法和民法典、著作权法、税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重点教育引导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演艺人员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是非辨别能力,确保文艺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 组织学习文化和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文艺工作者的信用意识。   (三)学习规章制度,筑牢思想防线。要组织学习相关部委关于治理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文件精神,以及《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等行业规范,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不碰“红线”,不触“底线”,提升职业操守。   二、加强示范引领   (四)创作推广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要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努力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发挥文艺精品在反映时代精神、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昂扬正气特别是塑造青少年正确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五)积极选树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要建立健全优秀文艺工作者的遴选推介机制,在选派参加重大活动以及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崇高艺术理想,主动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三、加强规范管理   (六)规范演职人员商业行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从严管理演职人员商业活动,特别是要从严审批公职演职人员在所属单位外开展个人商业活动。   (七)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加强重大题材创作管理,守好阵地、把好方向。做好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活动参与人员的审核工作,决不为违法违规、失德失范人员提供舞台和平台。   (八)加强监督监测。要强化约束机制,加强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的风险监测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于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和问题,要果断采取应急性管控措施。   四、加强道德建设   (九)提升人格修为,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弘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传承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处理好义利关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认真严肃考虑个人的社会影响和作品的社会效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十)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要把道德评议纳入考核体系,将评议结果与业务考核、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挂钩,时刻督促提醒文艺工作者敬畏纪律规矩、严守道德底线,做到德艺兼修。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1年8月29日 责编:海闻
截至8月3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8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22例,上海4例,广东4例,福建2例,四川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山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1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552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33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832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68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098例(其中重症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914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879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6297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1906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4例,其中境外输入13例,本土1例(在云南);当日转为确诊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43例(境外输入38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16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110例(出院11786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60例),台湾地区15991例(出院13673例,死亡834例)。 责编:张振
国家新闻出版署:从严监管 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背景和要求,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介绍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   答: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切,广大家长反映强烈。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2019年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采取一系列举措办法,建成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并实现合规上线运营游戏全部接入,为深入推进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础。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成了民心之痛,希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落实实名验证,进一步限制、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培养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针对社会反映的未成年人过多过度使用网络游戏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印发了通知,对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着力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问:通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通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严从紧,聚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环节,主要提出四方面举措。一是在原有规定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大幅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二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已建成运行后,重申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明确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该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三是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网络游戏企业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限制、实名注册、规范付费等方面要求的落实情况,出版管理部门将加大检查频次和力度,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四是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行动起来,切实承担监护守护职责,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合力。   问:通知严格限制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时间的考虑是什么?   答:每一代青少年都会有自己的游戏,网络游戏互动性、沉浸性、仿真性强,操作便捷,天然具有更强吸引力。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因此一直是网络游戏管理和防沉迷工作的重点。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对此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建议从严压缩。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需要,此次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作出更加严格的限定,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同时,这项规定也体现了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有关要求,并在“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基础上,顺应群众呼声,作出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此外,之所以留有少量时间向未成年人开放,主要是部分老师和家长反映,适度接触游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别是一些运动类游戏以及编程、象棋、围棋等游戏形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另外,此次通知仅针对网络游戏作出规定,对于网络游戏以外的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家长和未成年人可根据情况自行把握。   问: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落实通知要求?   答: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此次通知对游戏企业防沉迷责任再次作了明确,所有游戏企业都要严格遵照执行,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格开展实名验证,对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坚决执行时段时长控制和消费金额限制,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向全社会展现诚意诚信和责任担当。这两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加大企业防沉迷排查处罚力度,2020年共检查游戏上万款,会同各级出版管理部门约谈处理企业50多家,查处问题上千条。通知印发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巡查,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组织各地对游戏企业进行逐一排查,推动防沉迷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允许任何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下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还将根据通知落实情况和社会反映,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问:家庭、学校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业要始终把防沉迷作为游戏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执行,扎实推进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广大家长、老师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比如,国家新闻出版署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建成后,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权威准确的身份验证,推动防沉迷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同时,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更好地帮助指导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下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推动广大家长、老师、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培养和提高网络素养,督促家长加强对孩子游戏账户的管理,指导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游戏时进行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形成落实防沉迷要求的社会合力。我们也将督促网络游戏行业加强与家长、老师、学校的联动沟通,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责编:海闻
中国四大行上半年日赚30亿元 不良贷款率齐降
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 截至8月30日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上半年业绩已全部出炉。与去年同期净利润均为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今年上半年四大行净利润同比增幅均接近或超过两位数。 其中,工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8%;建行净利润1541.06亿元,同比增长10.92%;农行净利润1228.33亿元,同比增长12.5%;中行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28.13亿元,同比增长11.79%。上半年,四大银行合计净赚超过5542亿元,平均每天约赚30亿元。 ——不良率齐降,风险点仍存 疫情“黑天鹅”后,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被认为不可避免。2020年,四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反弹,但今年来有所改善。 具体而言,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率1.54%,建行不良贷款率1.53%,农行不良贷款率为1.5%,中行不良贷款率1.30%,均较去年末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谈及资产质量指标提升的原因,工行副行长王景武介绍,该行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力度,密切关注地方隐性债务、房地产、“两高”行业、疫情敏感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对隐性风险客户、重点大户的前瞻性风险识别与防范。同时,管控好延本延息贷款,继续主动消化已出现实质风险的贷款,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 不过,仍有一些重点风险领域需要关注,比如经济转型背景下,部分低效微利、负担过重的大中型企业风险逐渐暴露。 农行行长张青松表示,该行一直坚持从严控制贷款集中度风险的授信政策,大户风险整体并不突出。但对于出现的部分大中型企业风险信号,农行将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前瞻性做好风险研判,强化风险跟跟踪监测,分类施策管控风险,及时调整分类形态,同时做好拨备具体工作。 ——净利润回升,“躺赚”难重现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整体延续稳定恢复势头,银行业亦吃到红利。 农行是上半年四大行中净利润增速最高的一家。张青松判断,从全年情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势头,预计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净收入等将保持稳定增长,农行全年盈利增长将稳中有升、总体向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曾经“躺赚”的好日子回来了。工行行长廖林表示,去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影响,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比如工行下降了双位数。因此,今年上半年银行利润增速明显提升与去年基数有一定关系。 作为衡量银行盈利主要指标,净息差普遍收窄亦挤压银行赚钱能力。如受今年来贷款收益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中行上半年净息差比去年下降9个基点。 但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对净息差回升抱有信心。他表示,该行未来会在存款量价双优、负债精细化管理上再做一些具体工作。同时,随着疫情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基本面会越来越好,该行在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同时,贷款收益水平也会逐步回升。 ——下半年巨额信贷资金何处去? 四大行中报还显示,今年以来各银行优化信贷投放节奏和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例如,上半年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8632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刘金表示,下半年该行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加大外贸信贷融资投放力度,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控风险。特别是针对外贸中小型企业,确保信贷供给,强化授信支持,深化政银保合作,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融资覆盖面。 上半年,建行加大了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领域信贷投放。该行副行长王浩透露,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信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结构得到持续优化,预计新发放贷款利率总体也将保持基本稳定。(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责编:叶壮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 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这两组数据“增”与“减”之间,显示出今年以来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上升,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发展才能健康有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注入信心和力量: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力促融资量增、面扩;力促实际贷款利率下降,聚焦重点领域降费;机构创新合作发力,银政共建长效机制……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活水正在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金融“精准滴灌”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 “这款贷款产品真是太方便了,既不需要提供经营流水,也不需要提供抵押,这对我们这种刚刚成立不满一年的小企业来说,真是太贴心了!”谈到农行“首户e贷”纯信用贷款产品,南通九润贸易有限公司李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李玲把这款信贷产品发布到朋友圈,配文是:“这是对创业者‘金子一般的贷款’”。 “首户e贷”正是农行针对初创阶段的小微企业所推出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其引入行为、工商等外部数据,提升对小微企业信用及风险的综合评判效能,有效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李玲表示,自己在去年3月创立了这个企业,虽然经营时间不长,但产品质量好,很快在当地打开了市场,也算小有名气。但由于缺少抵押物、公司实际经营流水较少而筹钱无望,满满的创业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有了‘首户e贷’做后盾,今后干劲更足了”,李玲在本子上列了满满一页的采购计划。 南通九润贸易有限公司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金融体系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6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1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 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做到精准滴灌,畅通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有效增强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明确提出增加首贷户的要求,并明确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对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明确政策要求;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已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6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1.8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9万亿元。 202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新动能快速成长;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这份“成绩单”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助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恢复态势不断稳固,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市场主体还没有彻底恢复,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从这个角度看,在去年出台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对帮助小微企业继续恢复元气,是十分必要的。 政策红利层层传导 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上升的同时,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也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前6个月,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是4.9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下降的背后,正是一系列精准发力、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落地显效。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降准”助资金成本下行。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适时实施降准,为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在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意愿和能力,巩固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行为更具持续性。 ——强化存款管理,从源头促贷款成本下降。整改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和周期付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相当一段时间里,很多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一些高利率存款产品的发放,这虽然有助于缓解中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压力,但客观抬升了存款成本,从而抬升了贷款利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是从源头入手,助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表示。 ——聚焦重点领域降费,“再帮一把”市场主体。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聚焦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支付服务,提出12项降费措施,并将于9月30日起正式实施,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再帮一把。此外,人民银行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这些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 诸多政策已经落地,而展望未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近期关键市场利率出现不同幅度下行,在前期监管层着力打破利率双轨制的背景下,三季度企业贷款利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随之下行,政策红利会进一步向企业融资成本领域释放。 小微融资不再“急难愁盼” 多方合力构建长效机制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其背后是企业融资获得感切切实实的增强。这离不开金融政策的落地生根,也离不开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创新、共同发力。 “我从邻居处了解到了‘e商助梦贷’这款产品,贷款对我帮助很大,解决了一直以来的资金压力,我的进货品种也多了起来。未来如果有需要,我还想继续贷款。”成都金融城片区经营小超市的杨武强表示。“e商助梦贷”正是新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合作的“随借随还”模式的数字信贷产品,服务于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 “新网银行以数字风控见长,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服务面比较广,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这样的银银合作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表示。这样的“场景共建、生态共享、联合研发与运营”的银银合作模式,有利于实现银行体系内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展示了“普”与“惠”的互补优势对提高小微信贷产品可得性和覆盖度的重要性。 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更离不开多方合力构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长效机制。 “由于受疫情影响,店里的流动资金出现了难题。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了解之后提供了三十万的‘创业担保贷’,利率是4.35%,贷款年限为三年,政府有两个点的补贴后,算下来是2.35%的利率,这样对于我们受到疫情影响的实体门店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深圳一家奶茶店的经营者罗女士表示。 据深圳农商行普惠金融部工作人员介绍,“创业担保贷”的融资方案,不仅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难题,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据了解,创业担保贷款的利息,LPR-150个基点以下部分,由借款人和借款企业承担,剩余部分由财政贴息。 “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正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董希淼表示,多地正在构建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参与的风险共担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小微金融风险补偿环境;区域性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纷纷涌现,整合和共享市场化信用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多方合力之下,小微金融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小微融资不再“急难愁盼”。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董希淼表示,小微金融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构建和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各自优势,明确大中小银行的不同定位。与此同时,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好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等措施,进一步创造‘愿贷’‘敢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鼓励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他说。(记者 张超文 李佳鹏 张莫 实习生 景泽荣) 责编:叶壮
强化债市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一段时间,多项推动债券市场制度规则统一、助力债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加快出台。 近期,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之前,8月6日出台的《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对债市评级机构进行了规范。《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等,均围绕债市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安排。 多位业内人士与专家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有助于完善债券市场顶层设计,打通市场梗阻,进而强化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 市场分割导致的规则不一致是我国债券市场多年来一直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债市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市后,从分割走向统一是发展的必然。 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丰富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刘暮菡认为,由各市场监管部门分头出台的部分制度已无法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债券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分配。 因此,多部委联合出台《意见》,从完善债券市场顶层设计的角度推动债券市场整体联动改革。“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法制建设和基本制度将迎来‘大一统’。”刘暮菡认为,由于债券市场处于相对分割的状态,不同市场适用于不同的上位法。而《意见》明确了债券市场法制的相关要求,明确提出公司法和证券法是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基础法律,并表示“推动民商事审判工作对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适用相同的法律标准”,这为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市的规范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统一上位法的基础上,相关规则标准也将走向统一。《意见》进一步明确,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行、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各项规则标准逐步统一。如在注册和发行阶段,统一规范发行注册的相关标准,明确限制高杠杆企业过度发债,强化对债券募集资金的管理,禁止结构化发债行为。又如,《意见》明确将逐步统一债券发行交易编码规则,便利跨市场交易流通。 刘暮菡认为,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促进资金等要素在各市场之间自由流动,提高债市运行效率,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提供更加优质和便捷的服务。 作为市场的重要一环,评级机构的规范发展与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仅依靠评级机构自身发展已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这更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意见》从评级方法体系、评级机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评级生态和评级监管5个方面对评级行业提出了要求,明确提出统一评级标准、推动形成有区分度的评级标准体系等。此外,8月11日,央行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这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中债资信统筹发展部总经理朱雯杰表示,近期发布的一系列评级行业政策顺应了新形势下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和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 政策落地将对评级机构带来哪些影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学教授吴育辉认为,短期看,信用评级机构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压力一部分来自取消强制信用评级可能带来的收入降低,另一部分来自对外开放和管制放松后可能造成的评级机构数量增加,市场份额可能受到影响。但从中长期看,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好的,随着优秀评级机构逐步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之后,市场份额、高水平人才将逐步向其聚集,而低声誉评级机构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评级机构更需苦练内功。”朱雯杰认为,面对市场各方更高期待,评级机构需持续加强自身建设,重视声誉积累,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升级评级模型、丰富数据积累,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预警揭示能力,推动评级行业回归到以评级质量为中心的良性竞争轨道上来。 刘暮菡表示,随着债券市场信用分层、不同风险偏好投资主体的丰富、违约处置机制等的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将进入统一规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不断强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记者 陈果静) 责编:叶壮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广汽埃安发布超倍速电池技术及A480超充桩
8月30日,广汽埃安正式对外发布了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高功率充电桩——A480超充桩。来自SPEED++车队,搭载了超倍速电池技术的AION挑战车成功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207公里”的成绩,并获得了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的认证。 根据电池充电工作原理,锂离子从正极出发,经过隔膜、电解液,到达负极,包括脱出、迁移和嵌入三个过程。单位时间迁移和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速度越快。而锂离子迁移速度低、嵌入效率低,一直是提升充电效率的关键难题。 据介绍,为了解决上述两大难题,广汽此次采用了高孔隙涂覆陶瓷隔膜、新型低粘度高功率电解液、特有的软碳/硬碳/石墨烯包覆改性技术等新型技术及材料。最终实现了锂离子在迁移速率、嵌入速度和导电能力上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超倍速充电。 此外,为了让快充技术稳定运行,高电压平台已经成为快充领域的“新基建”。 公开数据显示,业内最先量产800V高电压平台的保时捷Taycan,将最大充电功率提升到了350kW,可在22.5分钟内将动力电池从5%充至80%。广汽埃安此次发布的高电压平台最高工作电压达到了880V、最大充电功率达到了480KW,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目前,广汽埃安超倍速电池技术已经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强制性检验认证,并将陆续搭载于AION 家族系列车型。 与此同时,此次广汽埃安还发布了A480超充桩。该超充桩达到了目前功率最高的480kW充电功率,峰值功率可达1000V,电流600A,并采用液冷式充电系统,可通过云端智能调度匹配柔性充电,便于快速推广普及。 目前,广汽埃安首个位于广州天河区东宏国际广场的超充站,已经落成并投入运营。预计到2025年,广汽埃安将会在全国300个城市建设2000座超充站,渗透至地级市,实现全覆盖。 “广汽埃安超倍速电池技术及A480超充桩的落地,证明了纯电车充电完全可以做到像加油一样快捷,将来里程焦虑也将不再是困扰用户的问题,更多的消费者将会积极选择拥抱新能源车。”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每日优鲜上市后首份财报:营收创新高,亏损扩大,上市以来股价跌超60%|看财报
上市两个月,每日优鲜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 美东时间8月26日美股盘后,每日优鲜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净收入18.945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3.46亿元增长40.7%;净亏损14.33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净亏损3.398亿元增长321.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889亿元,而2020年同期调整后的净亏损为3.254亿元。 当日,每日优鲜美股报收4.85美元,市值11.42亿美元。美东时间27日开盘,每日优鲜继续下跌,最终报收4.66美元,较13美元的发行价跌超64%,当前市值10.97亿美元。 股价走势图 营收19亿,客单价增至96.1元 从营收表现来看,每日优鲜2021年第二季度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即营收18.945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15.3亿元增长23.8%,同比2020年第二季度的13.46亿元增长40.7%。 营收变化图,数据来源:财报、招股书 其中,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的产品销售额为18.54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13.134亿元增长41.2%;其他营收为4040万元,较2020年同期的3270万元增长23.6%。 与此同时,每日优鲜的业务布局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其首创的前置仓规模创新高。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每日优鲜在全国16个一二线城市的前置仓总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11%至20.8万平方米。 每日优鲜将前置仓定位于承担冷链仓储和最后一英里物流的功能。基于此,随着前置仓规模扩张,每日优鲜的履约效率进一步提升——其配送时长从2020年Q4的43分钟,缩减到2021年Q1的39分钟,再到本季度的37分钟。 配送时长变化图 品类方面也在不断拓展。据了解,上市后,每日优鲜通过对肉、鱼、蛋、奶、菜、果、花等生鲜品类的持续优化,以及与快消领域头部品牌、网红品牌的战略合作,试图提供全品类精选、一站式购齐的购物体验。 “更丰富的商品和更快捷的消费体验让每日优鲜在第二季度实现了订单量和客单价的增长。”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GMV(网站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5.4%至23.1亿元;完成订单总数达2380万单,较2020年1800万单增长32.2%;客单价则同比增长2.6%至96.1元。 此外,每日优鲜新增会员数量、付费会员贡献等增长明显。根据财报数据,第二季度,每日优鲜的新增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近35%;另一方面,得益于每日优鲜向付费会员提供的差异化专享服务,付费会员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240%。 亏损扩大,每单履约成本23.5元 不过,每日优鲜仍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净亏损为14.332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6.103亿元增长134.8%,同比2020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3.398亿元增长321.8%。 亏损变化图,数据来源:财报、招股书 从毛利润来看,每日优鲜本季表现也不及去年同期——2021年第二季度,平台毛利润为1.419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2.869亿元下降了50.6%;毛利率为7.5%,而2020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21.3%。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提供给顾客的折扣、优惠券和奖励增加了。 造成每日优鲜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履约成本过高,而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 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为5.41亿元,占净收入的比例为28.6%,而2020年同期为3.422亿元,占比25.4%。这源于平台在这一季度增加了负责产品交付、仓库运营、质量控制和客户服务的员工数量,以进一步提高履约能力,并应对增加的订单量。 按照第二季度的完成订单总数达到2380万,每日优鲜每单的履约费用为23.5元。而据东吴证券发布报告显示,社区团购每件的平均履约费用约1元。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优鲜的履约费用一直是其开支大头。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其履约费用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分别占总成本和运营费用的21.38%、20.59%、20.28%。 此外,每日优鲜本季的营销成本增加,达到3.047亿元,而2020年同期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392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加了对居民区目标广告的投资,以获得新客户和保留现有客户,以及2021年6月完成Missfresh首次公开发行(IPO)后确认的基于股票的薪酬增加。 拓展智慧菜场、零售云新业务 “每日优鲜是即时零售+智慧菜场+零售云的业务组合。”在一二线城市聚焦于前置仓即时零售的同时,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业务和零售云业务也在按照计划有序展开。 据悉,2020年下半年,每日优鲜推出智慧菜场业务。智慧菜场是把三四线中小城市的线下菜场通过连锁经营和数字化改造成为社区商业中心,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一方面帮助商户增加营收。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每日优鲜已与15个城市的58家菜场签订合同,并已在其中11个城市的34家菜场开始运营。每日优鲜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正表示,将全面加速智慧菜场业务拓展,开启“百城千店”计划,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更多传统菜市场。 此外,每日优鲜于2021年启动零售云业务,涵盖了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智慧营销等领域。6月19日,每日优鲜还携手腾讯联合召开零售云战略发布会,依托腾讯智慧零售的生态体系,以及每日优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实战经验和智慧零售网络RAIN,共同提升以中小商超为主的传统零售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 展望未来,每日优鲜预计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的净收入将在20.2亿元至20.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进一步加速至约40%-45%;毛利率也将环比提升2.5-3.5个百分点,到10%-11%。 (作者|刘萌萌)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