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微信推出付费云存储 网友为什么骂?
上周六,微信或将推出付费云存储的消息冲上热搜。有人欢迎,有人耸耸肩觉得没必要,无法忽略的是,还有嘈杂的骂声涌进了评论区。 9月4日,《中国日报》发布消息,称独家获悉微信拟推出聊天记录付费云存储功能。这则消息提到,该业务可能采取按年付费的模式,苹果端价格或在180元/年,安卓端则为130元/年。 有没有必要推出这个功能、应不应该收费、价格合不合理成为了网友争论的焦点。 作为一个拥有12.5亿月活的国民级APP,微信早已是中国人必备的超级APP。工作、生活、学习等,都塞在这个绿色小岛上,随之,聊天记录也累积得越来越多。此前,用户靠本地存储、截图、利用其他云服务等方式备份,不同设备之间的迁移要靠PC端作媒介,万一手机丢失或损坏没来得及备份,就将面临微信空白一片的窘境。 拥有151万粉丝的微博博主@科技幻视是支持者之一,他称“很多人还用的是128G的手机,小而美的微信动不动占用几十个G,绝望”,在附上的手机截图中,其微信占据内存44.17G,而游戏原神则只占用了11.4G。 也有不少用户表示,自己早就养成了“电子断舍离”的习惯,该删的就删,重要的就存着或者截图,没什么大不了,这个付费功能就算推出了也不会去购买。 而另一种声音,则分外愤怒,他们大骂微信贪心,指责腾讯吃相难看,同时好奇这属不属于垄断问题,并为自己的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表示出强烈的担忧。 不同的声音开始彼此冲撞,在@新浪科技相关消息的微博评论区,有用户指责反对的人是想“白嫖”,而后者则回呛“有些人给资本跪着起不来了”。 因为一个尚未推出的功能,惹出一场网络骂战,除了微信,估计也没谁了。 A 若要从嘈杂的骂声中总结出几个关键点来,倒不是难事,骂声虽多,但相互雷同。 网友的“骂点”主要有三。 第一,微信将基础功能收费,这属于“不要脸”、“贪心”;第二,微信有其他功能被吐槽多次了不改,这属于“有病”;第三,要不是迫不得已早就不用微信了,微信“垄断”了我们的日常沟通还有恃无恐,这是“吃相难看”。 老实说,网友这样吐槽,显得过火和粗粝了。 比如频繁有人提及的“基础功能却要收费”的观点,在10年前大概勉强为真,但随着信息越叠越多,如今为用户在云端存储聊天记录,绝非所谓“基础功能”。 以被频繁提及的QQ为例,早在2007年,QQ就推出聊天记录漫游功能,会员用户可选择永久漫游,不同会员等级有不同的漫游人数限制。后来,QQ又对普通会员用户和超级会员用户做了区分。到了2015年,永久漫游成历史,QQ超级会员可享全体好友漫游2年的特权,而普通会员用户只能漫游30天,非会员用户的漫游时间则为7天,该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再看“免费”的,钉钉在手机端支持云端保存,有效期360天,早于期限的会被自动清理;而Soul则和微信一样,只支持本地存储,不支持导出或下载。 必须要指出的是,上述APP的用户体量和微信相差甚远,微信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月活用户12.5亿,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钉钉今年7月的月活用户数为1.66亿,而Soul在今年一季度更新的招股书中显示其月活用户数仅为3320万。 而面向C端用户的付费云存储服务,又是怎么收费的呢? 据苹果官网,iCloud中国大陆地区定价标准为,50GB空间6元/月,200GB空间21元/月,2TB空间68元/月,分别对应年收费72元、252元、816元。百度网盘一次性年收费,会员2T空间96元(查询时显示此为优惠价,原价为120元),超级会员5T空间298元(显示原价360元)。 由此可见,云存储业务收费是正常现象,免费才是特例。 B 还有一些网友开喷不是因为对聊天记录存储付费不满,而是对没法不用微信不满。 “我可以不用微信,但我没法让我的领导同事家长们不用微信……”今年6月,豆瓣的著名产瓜小组“鹅组”,有人发帖讨论《哪个APP可以替代微信》,想要逃离微信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开始觉得,用微信不是因为功能,而是因为所有人都在这里。 正如另一个评论所说:“我找不到哪个APP来让50~60岁的亲人重新熟悉。” 微信的功能并不总让人满意。今年1月,尽管多次打了预防针,在微信10周年之际推出的8.0版本,还是招惹了争议。 新增状态功能、由静到动的表情、新增三个视觉化全屏表情(扔炸弹、放烟花、庆祝)、未完成文章扔后台等,一次更新数个变化,是微信少见的大改版。 改版过后,微信QQ化、功能改变不实用等声音接踵而至。人们一面抱怨微信变得臃肿,另一面不满没有增添他们需要的新功能。 严重压缩图片和视频、定期清理文档、无法发送超过100M的文件、越来越吃手机内存等,用户吐槽用户的,微信改版微信的。 这次“付费云存储”的消息一出,同样的吐槽再次冲到最前排。说到底,骂声看似全部指向“付费云存储”,其实更多地指向“连云存储付费都做了,为什么不做XXX”。与其说是理性讨论,更像是积压的不满情绪的一种宣泄。 换句话说,这些用户对微信的“恨”就在那里,“付费云存储”的消息成了一个集中火力点。 而点燃不满情绪的火苗,却还是那两个字:付费。 C 付费二字,是中国互联网产品和用户的的集体痛点。 2012年,微信刚实现视频聊天功能,微信公众号也下那一年9月上线,同月,微信宣布注册用户突破2亿。也是在那一年,国内用户APP付费意愿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中国彼时成为了APP Store的第二大应用下载市场,占其全球下载总量的18%。然而,IOS市场中中国区收入只排到全球第八,中国平均每下载量收入仅有0.03美元,是美国用户0.28美元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越南的一半。据媒体报道,当时可能有四成iPhone用户都选择了“越狱”。 经过漫长的磨合,国内用户的app消费意愿逐渐上升,收入贡献排名和下载量排名才慢慢匹配起来,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软件商店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两大市场。 现如今,用户在app内付费意愿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腾讯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付费率上涨至9%。而一直被拿来对标的国外流媒体平台Spotify在同年二季度的付费率是46%。 视频平台同样尴尬,根据Questmobile2019年的数据,爱奇艺、腾讯视频14日留存率为58.3%和57.5%,而Netflix不付费基本看不了,付费率可以近似看作100%。而爱优腾的会员价格仅为Netflix的约三分之一。在Netflix2021年第一季度能达到净利润17亿美元时,爱优腾还在亏损中。 纵使会员价格低廉,用户却不愿购买,甚至因为一直更改权益内容,增加“超前点播”等操作,这会员费用户都恨不得拿回来。 一方面是早年养成的免费冲浪的习惯需要时间更迭,另一方面用户也并没有和平台建立信任关系,对平台推出的付费服务,轻则抱怨“太坑”,重则指责“割韭菜”,一地鸡毛。 过去,微信很少直接向C端用户收费。付费表情包和付费公众号文章,感觉都更像是从创作者端购买,而微信支付手续费,则相对分散,体验上也偏“扣手续费”而不是付费买服务。 总而言之,只要平台开始收费,肯定会招致网民铺天盖地的骂声,公允来说,对微信推出付费云存储服务这事,辱骂的网友只是少数,毕竟,谁都离不开微信,而免费的时代也早就过去了。
长征系列火箭有望今年完成第400次发射
  2021年6月9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正在转运至发射区。 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邓红兵8月31日在京透露,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经完成386次发射,有望在今年完成第400次发射。   邓红兵在当日举行的第十三届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上半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空间站建造全面展开,中国航天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年底前,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特别是载人航天方面,空间站建设继续推进,还有天舟三号和神舟十三号两次重要发射任务。截至目前,该集团今年已经完成29次宇航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长征火箭实现前三个100次发射分别用了37年、7年多和4年多的时间。而第四个100次发射预计用时2年多完成。长征火箭将用更快的速度迈上新台阶。   邓红兵还介绍,今年航展上,近年来的航天重大成就都将与大家见面。航天科技集团将携约180项成果亮相珠海,相信能让大家一饱眼福。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将集体亮相;空间站组合体3D模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明星展品将首次与观众见面;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计划现场展出;我国首创的数字月球平台系统将现场真实模拟月球探测任务。此外,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10型运载火箭模型,高分及遥感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也将亮相航展。(王 娟 付毅飞)
【2021服贸会】全国四成信用机构聚集北京 专家建议设立信监会统筹管理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实习记者 陶雅雯 “近年来中国官方高度重视社会信用建设,国家在多个层面大力推动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近期相继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由央行牵头针对评级行业的政策也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企业、公民个人都更加关注自身的诚信水平和征信记录,征信日益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9月6日,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在“2021中国信用论坛”表示。 今年2月,朴道征信有在北京揭牌,这是继百行征信之后,中国成立的第二家个人征信机构,被认为是征信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正因上述法律法规出台、新机构展业等一系列行业事件,2021年被认为是征信新时代的开局之年。此次论坛是2021年服贸会金融展的论坛之一,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由标普全球、标普信评、朴道征信协办。 有参会的征信机构人士与记者谈到,这是其印象中信用行业召开的首次较高规格的正式论坛,多家行业内优秀机构参与,研讨中国信用市场发展的热点问题,这对行业而言意义非凡。 信用行业发展面临供需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吴晶妹在讨论环节表示,信用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现在的信用内涵特别丰富,信用包括诚信度、合规度、履约度三大维度,人们对信用的认识极大提升。二是信用的实质更加深刻,现在认为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信用是有价值的并且是由社会关系互信形成价值,现在征信、信用评级等等信用服务都是为信用资本定价进行服务。三是信用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信用是一个资本要素,整个社会的治理和经济发展都按照信用进行配置资源。 标普信评是第一家以外资的身份加入到中国评级市场的机构,标普信评董事总经理、首席商务官周廉慧在会议上谈到,随着社会信用文化的推进,整个评级行业的监管环境监管框架在不断完善,2019年12月份人民银行出台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最近监管陆续出台了很多提高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整个评级行业受到社会的关注度和监管的关注度以及承载的大家的期待越来越多。信用评级行业跟征信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识别风险、参考定价、提高市场效率、助力融资环境的改善。 作为一家外资征信机构,益博睿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雪斌表示,益博睿在中国的定位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做好中国征信国际化的一个市场助力;另一方面服务好益博睿现有的所有金融机构的客户,作为外资最好的桥梁和纽带。 据了解,在人民银行总行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央行营管部先后推动标普中国、朴道征信等机构在北京落地,推出了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和信用北京查征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征信评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为信用白户、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提供发展支持。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马玉兰表示,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统一的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成为经济金融体系的坚实根基,是保障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马玉兰同时强调,整个信用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供需的矛盾。在数据要素流通、信用信息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挑战,对经济新发展阶段的适配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必须要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坚持开放共享创新协同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好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 建议设立信监会统筹规划管理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介绍,据统计,目前全国40%的企业征信和信用评级机构聚集在北京,其中包括一批拥有高公信力和良好市场声誉的征信行业的翘楚。同时,北京将重点支持两类专业机构的发展,一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二是绿色征信评级机构。 近期,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引起行业关注,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霍学文称,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信用评级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金融局将积极支持征信评级机构深度参与北交所市场的建设发展,精准刻画企业行为特征,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参考。 吴晶妹认为,建设高质量征信体系,需要实现三大突破。首先,是立法突破,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三大征信的格局:金融征信、公共征信和市场征信,征信活动覆盖全社会各领域,如果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征信,就必须得有一个统一的征信法做支撑,所以法律要有一个立法突破。 第二是监管突破,现在我们信用服务机构越来越多了,征信评级各种类型,境内境外各种机构都在成长,所以监管不能一刀切,应该按照信用服务机构的活动规律进行分类监管,特别是应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予一个很积极的鼓励的政策。我们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在国际市场上话语权很弱,影响力很小,所以监管应该提升管理水平,想办法把我们的征信业把境内发展的境内境外的机构都做大做强,同时走向国际。 第三是顶层设计突破。现在信用交易活动普遍,信用作为要素在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中很普遍,信用经济已经到来了,如何把全国的这些信用交易和信用数据监管和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统一布局进行管理真正实现数字化发展,建议国家设立信监会统筹规划管理。
三大战略行业并进 南京自贸片区悄然蝶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9月5日,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普华永道发布了“中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及制度创新索引图”。普华永道将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作为一级指标,降低门槛、破除壁垒、提升全环节效率、优化全链条服务、完善全周期保障作为二级及三级指标,将自贸试验区经济增量、特色产业增速、新业态发展情况作为四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为理念层,二三级指标为路径层及抓手层,四级指标为效果层。 “2021年开始也就是‘十四五’开始,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的阶段。”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于勃在服贸会现场表示,在过去8年里,自贸试验区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贸试验区改革一直是以企业改革为基础,政府针对企业端提出的需求,推出了例如营商环境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外资投资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 自贸试验区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至今,全国已有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阵地,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包括沪苏浙皖4个自贸试验区。其中,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南京片区”)获批于2019年8月,规划面积39.55平方公里,位于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范围内,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现代金融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南京模式”创新 2019年8月30日,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正式揭牌。两年来,南京片区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累计惠及企业超过1.3万家,创新主体加快集聚,累计孵化引进企业1200余家,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102家;建成国内首个留学生创业园,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五项便利举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才逾6000人。 目前,南京片区重点改革任务实施率达到96%,已有11项改革试点经验、14项创新案例在江苏全省复制推广,8项改革试点经验、10个创新案例在南京全市复制推广,“‘生态眼’助力长江大保护”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和“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江苏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年来,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的总体要求,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表示,南京片区应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对接长三角优质资源,推动与长三角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南京片区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建成全球IPv6测试认证中心南京实验室和超级算力中心一期;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成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质谱分析中心,国内最大的生物样本中心和健康数据中心;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有1/2落户南京片区,2020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3%;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有1/3在区域集聚,2020年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 南京片区成立两周年以来,将金融发展视作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之一,助力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两城”建设,南京片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近千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500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同时还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类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示范项目超过50个。 新金融探索 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监管政策的支持,中国绿色金融正迎来政策“窗口期”。我国明确“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下称“双碳”)目标,正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倒逼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我国低碳转型进程,为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探索新金融的南京片区有何布局? 8月10日,南京银行研创园支行创新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鑫减碳”,成功为某电力企业发放3000万元贷款。同一天,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成功发行,发行规模4亿元,这也是全国综合公用事业首单、全国AA+首单、江苏省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是资本市场支持江北新区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成果。 目前,南京银行研创园支行等7家银行挂牌绿色银行,组建了包括交通银行、江苏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系统支持江北新区发展联合体”;设立江苏疌泉等2支总规模12亿元的绿色产业基金,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完成绿色企业主体认证。 相对于绿色金融,南京片区在布局产融结合的“新金融中心”方面探索的更远。创新打造“五层级”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落地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国投创新基金等一批龙头机构、项目,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江苏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以及南京市国企首单绿色公司债券、境内首单非金融企业气候债券。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区域股权市场区块链监管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与证监会连通,“基于区块链的辅助风控产品”入选国家第二批“沙盒”监管试点。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信供应链金融生态平台,落地全国首批区块链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推出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智能保理平台。设立江北新区产融中心,引入36氪“鲸准”金融数据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特色融资服务。 “围绕金融开放创新,我们积极畅通资金跨境流动,开展了境内外汇(NRA)账户改革试点,为企业成功办理江苏自贸试验区首笔错币种跨境融资业务,和全省首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江北新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7月我们推出了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办法,为境外资金创造更便利的投资环境,预计将吸引更多境外股权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落地。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我们推动健友生化、先声药业上线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联合多家银行推出‘自贸链金融’‘自贸云服务平台’,便利企业跨境资金调拨和收支结算,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未来可期 对于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现代金融等产业而言,两年时间可能会迭代出一系列创新,但对于一家家企业而言,两年仍略显仓促,但随着南京片区企业的发展,未来有望涌现一批上市企业及独角兽企业。 6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公开表示,将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创新企业,通过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上市挂牌融资。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发展,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在福建投小、投早、投科技,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发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的带动作用。发挥好上市公司的产业引领作用,助力实现科技、资本融通创新,打造具有更强创新能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8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提出加大对港澳投资开放力度、提升医药产品进口便利度、创新账户体系管理等19条措施。 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已完成工商注册,将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这无疑都将利好自贸区内科技创新型企业。 今年6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明确了未来五年南京自贸片区将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政策推广、营商环境、空间布局等7个方面着重发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芯片之城”,引领国际产业创新前沿的“基因之城”,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扬子江“新金融中心”,数字经济贸易创新引领的先行区,并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规划》指出,到2035年,南京自贸片区前沿产业集中度和显示度大幅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高度发达,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和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盛银消金荣获“消费金融之星”奖
2021年9月7日上午,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绿色发展专题系列活动——绿色金融与“碳达峰碳中和”专题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服贸会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襄盛会。盛银消费金融作为消费金融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绿色金融与“碳达峰碳中和”专题会议并获评年度“消费金融之星”。 绿色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次荣获“消费金融之星”,也是对盛银消费金融在践行绿色金融理念的高度认可。 据悉,盛银消费金融于2016年2月获批开业,是东北地区首家、辽宁省唯一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1年上半年,公司围绕“建设一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精品消费金融公司”的战略愿景,专注金融本业,稳健经营,以“持续提升客户运营能力,做实做细风险管理,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持续推进业务转型,积极探索金融创新。 盛银消费金融表示,对于持牌金融机构而言,除了加强自身绿色治理,也需善用绿色金融工具,在消费金融活动环节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引导金融消费者建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的消费观念,挖掘绿色消费需求,为更多居民提供绿色普惠信贷支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消费需求。 自开业以来,盛银消费金融坚持小额、分散、普惠金融的原则,立足本地,深耕辽沈,辐射全国,围绕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开展产品创新,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先后推出了“盛享贷”、“暖心贷”等多款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以践行普惠金融支持服务民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为400余万客户提供优质消费金融服务。
澳财长称要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汪文斌:倒打一耙还拉帮结派
9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6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弗莱登伯格称,中国将经济实力与全球联系相结合,对许多国家构成“新的重大挑战”,其中澳大利亚所面临的压力比大多数国家要大。澳大利亚企业若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就应该寻求市场多元化,也就是采取“中国+”战略。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 资料图 汪文斌表示,中方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各国一道分享发展机遇。澳大利亚从对华合作中获得巨大利益,是中国发展的受益方。中方从未做过有损澳大利亚主权的事。所谓“经济胁迫”的帽子也绝对扣不到中方头上。反倒是澳方一方面采取违背市场原则的举措乃至霸凌行径,对两国正常交流合作无端设限,干扰了中澳务实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以“受害者”自居,对中方倒打一耙,还拉帮结派对华施压,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核心利益。 汪文斌指出,当前中澳关系的困难局面完全是澳方一手造成的。当务之急是澳方要正视两国关系受挫的症结,摈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尊重基本事实,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国发展,切实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停止出于一已政治私利,鼓噪所谓“中国胁迫”,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促进务实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实习记者 刘晓琰) 责编:张婧妍
外交部介绍王毅将访问越、柬、新、韩四国相关情况
9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汪文斌宣布,应越南常务副总理范平明和外长裴青山、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大臣布拉索昆、新加坡外长维文、韩国外长郑义溶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于9月10日至15日对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韩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越南常务副总理范平明共同主持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汪文斌 资料图 关于此访的主要目的和考虑,汪文斌表示,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和韩国都是中国周边近邻和重要的合作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同周边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走在全球抗疫和疫后复苏的前列。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访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同四国提升友好关系,深化互利合作的高度重视和真诚意愿。访问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各方进行深入战略沟通,推动落实习近平主席同四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以抗疫和发展合作为主线,促进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方愿同四国一道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责编:张婧妍
粤港澳三地联合“扫黑”,香港警方拘捕2320人
  香港警方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警方于今年6月至8月间进行了代号为“雷霆2021”的大规模粤港澳三地联合反罪恶行动。行动中,香港警方共拘捕2320人,检获的现金、毒品和涉及非法活动的货物总值约3.9亿港元,另外检获非法投注记录约36亿港元。   据介绍,粤港澳三地警方一直不遗余力打击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活动,特别针对跨境犯罪集团。此次“雷霆2021”行动于今年6月6日至7月11日,以及8月16日至30日分两阶段进行,是以情报为主导的联合执法行动,目的是打击三合会及有组织犯罪集团的非法活动、瓦解跨境罪行及断绝犯罪分子的收入来源。   行动期间,香港警方共搜查约2000个场所,包括酒吧、游戏机中心、网吧、派对房间及住宅单位等,并捣破多个非法赌档、卖淫场所及毒品分销中心。行动中,香港警方共拘捕2320人,他们涉嫌干犯与三合会及毒品有关的罪行、抢劫、非法入境、非法赌博、收受赌注、刑事毁坏、勒索、伤人及管有攻击性武器等罪行。被捕人士包括1616名男子及704名女子,年龄介乎11至84岁。香港警方同时检获共值约3亿7000万港元的毒品及精神科药物,包括大麻、氯胺酮、可卡因、冰毒、海洛因等。   香港警方表示,会继续与内地及澳门警方保持密切联络及交换情报,打击跨境三合会犯罪集团,以维护公众对治安的信心。 责编:海闻
截至9月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9月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22例,上海4例,福建4例,辽宁2例,广东2例,浙江1例,山东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3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25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85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7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9月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26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960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5064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6700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21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2例(境外输入1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01例(境外输入36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22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123例(出院11821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61例),台湾地区16035例(出院13742例*,死亡837例)。 责编:张振
20部门印发意见加快劳务品牌发展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记者姜琳)记者6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多方面举措加快劳务品牌发展。   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推动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劳务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带动就业创业、助推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增强。   意见明确:   ――加强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制定劳务品牌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聚焦新兴产业、服务业、文化旅游领域,以及就业帮扶重点地区,分领域培育劳务品牌,确定劳务品牌建设重点项目,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   ――加快劳务品牌发展提升。开展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培养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建设劳务品牌专家工作室,提高劳务品牌技能含量,健全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鼓励劳务品牌注册申请商标专利,开展劳务品牌诚信评价和诚信经营自律承诺行动,增强劳务品牌信誉。   ――加速劳务品牌壮大升级。鼓励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创新创业,按规定落实场地、房租等各项扶持政策,打造细分行业专精特新劳务品牌,组建劳务品牌联盟,推动劳务品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劳务品牌特色产业园区。   意见要求,要充分认识劳务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政府部署推动、多部门分工负责、行业企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开展选树推介,举办展示交流等系列活动。 责编:海闻
两部门:推进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 破除唯论文等倾向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举措,部署推进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要遵循实验技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实验技术人才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推动科研实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指导意见》明确,健全制度体系,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分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完善评价标准,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首位,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唯项目倾向,着重考察实验技术人才对所在单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安全、技术开发或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支撑作用。创新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灵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探索代表性成果评价,注重代表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将职称评审权下放至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等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发挥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实验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做出突出贡献。加强职称评审监管,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明确评审专家责任,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突出评审公正性。   《指导意见》强调,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是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责编:海闻
在国博感悟“两弹一星”精神
观众参观展览。杜建坡摄 王淦昌,德国柏林大学博士,1934年归国;钱三强,法国巴黎大学博士,1948年归国;邓稼先,美国普渡大学博士,1950年归国……提起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这23位科学家中,有21人是从海外学成归国,20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开幕的“协同创新 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上,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与文物、文献、视频、图表结合,呈现生动的历史细节,将观众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创业年代。 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中,“两弹一星”研制成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得到20多家“两弹一星”研制单位、功勋人物纪念馆和相关研究展示单位的支持,共展出110件(套)文物、艺术作品、模型,510张图片及音视频等,系统深入地阐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展览由六大部分组成,并非全景式展现‘两弹一星’历史,而是在兼顾时序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专题的设计,着重表现‘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龚青说,展览既突出展示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无私奉献,也以多媒体形式介绍了核工业、航天及中科院系统近150名科技专家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同攻关,同时还呈现了大批普通建设者的艰辛付出。 “我愿以身许国!”“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我把我的一生都交给了导弹事业,我无怨无悔。”……展厅里的爱国誓言墙上,“两弹一星”元勋们的句句心声,读来令人动容。 伴随着《马兰谣》的歌声,一张张马兰基地的照片映入眼帘。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核试验基地,又称马兰基地,以盛开在罗布泊地区的马兰花命名。从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6年7月中国进行最后一次核试验,马兰基地成功进行了45次核试验。数万名科研人员、部队官兵和干部职工扎根戈壁,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和平盾牌。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结构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天宫一号”实验舱模型……展厅里的模型展现了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反映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赓续。 “展览中还设置了模拟场景和触屏互动设备,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引导广大观众深入理解‘两弹一星’精神,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怀。”龚青说。(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7日   第 07 版) 责编:赵宽
小店启动数字化“列车”
近年来,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图为7月24日,游客在唐山滦州古城旅游景区一家民宿旅馆内休闲。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7月28日,在山东省滕州市,外卖配送员冒雨送餐。李 立摄(人民视觉) 8月23日,市民在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一家水果店购物后使用移动支付手段付款。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摄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只要打开线上平台,可以轻松叫上一份快餐、锁定一场电影的座位、买下景区的门票、订上远方的旅店。屏幕这边,选择丰富,指尖轻触带来诸多便捷。 屏幕那边,许多生活服务业小店则刚启动数字化“列车”。由于经营主体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为主,受制于规模小、布局散等特点,也不似商品零售交易简单,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起步较晚,但未来空间也更大。 数字化对生活服务业商户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背后需要哪些努力?行业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生活服务业小店。 “走入线上是趋势”,到今年二季度,美团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达770万,较上年同期增加140万户 说起来,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但对于多年来扎根市井街巷的小小门店来说,“转身”没那么容易。 张国仁牛肉面馆是甘肃兰州的一家中式快餐厅,仅有一家门店,开了近30年。几年前,当外卖业务拓展到兰州时,摆在这家面馆前的选择是:是否上线做外卖? “一碗面利太薄”“白忙活,人受累了钱没挣”……如今接手了面馆运营的张鑫说起那会儿父母的看法。由于对线上平台缺乏认知,做了几十年线下生意的父母并不愿轻易尝试。 “给我3个月的时间试一试,亏多少从我工资里扣。”“85后”张鑫坚持认为“走入线上是趋势”,对父母做了这样的保证。他坚信,线上顾客下单,相当于给门店做了宣传;线下顾客不方便到店时,也多了一个点单渠道,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随后,面馆的转型才在“限时”尝试中起步。现在回头看,张鑫说,去年疫情突袭,堂食暂停,正是靠外卖一天四五百个订单挺了过来。现在,外卖销售量占到面馆整体销量的20%左右。 多年来,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方式较为传统,互联网的创新和数字化普及,带来了转变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多方面利好: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和更多便利;越来越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投身生活服务业,推动行业发展;供需对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不过,生活服务业领域分布着大量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做的多是规模不大的社区生意,过去他们既缺乏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也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但疫情防控期间,“宅经济”快速发展,给生活服务业按下数字化的“快进键”。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推出餐饮业数字化升级行动、打造数字化小店示范街等举措,助推小店改造升级。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多方推动下,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二季度,中国线上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62.5%。美团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达到770万,较上年同期增加140万户。 “以前靠直觉和经验经营,坐在酒店等客人,现在是通过数据寻找匹配的客人” 数字化仅仅只是来到线上吗? “我们酒店从开业就与线上平台合作,但刚开始只知道做线上是趋势,并不知道怎样深度分析和利用数据。”位于湖南长沙的森泊设计师臻选酒店2018年下半年开业,酒店总经理周珂这样回忆起最初的情形。 2019年,酒店经营经过磨合、爬坡期,但没想到中途突遭疫情,整个行业陷入“冰点”。“2020年初特别彷徨。”周珂说,酒店从那时起以美团平台为中心,开展收益管理、从深挖数据里“做文章”。 商圈主要客群、消费特点;酒店营收、同期比值……学会分析平台的数据,经营决策就有了依据。在森泊酒店,他们发现,客户主要集中在25-35岁的人群,商旅和本地客户都占到一定比重。 了解了客群和出行目的,酒店服务相应调整:针对商旅客人,免费提供洗衣服务;针对本地客群,专门打造投影房,提供爆米花等赠品……让客房产品更丰富、增值服务更有针对性。“以前是靠直觉和经验经营,坐在酒店等客人,现在是通过数据寻找匹配的客人。”回顾多年的从业经历,周珂感慨。 去年“十一”假期,森泊酒店均价远高出商圈内其他同类酒店;如今酒店日出租率甚至可以达到110%。现在森泊开出3家门店,“对门店管理层、前台运营部门和销售人员来说,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必修课。”周珂说。 越来越多商家意识到,除了提供线上服务之外,数字化转型还意味着运营管理模式的变化,再往深走,则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每往前一步,经营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国服务业过去高度依赖于人工,今后,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会成为大趋势。”王微说,要通过数字科技的赋能,让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动力从过去依赖土地、传统劳动力和小规模的资本,转变为依赖科技、创新、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撑,实现发展动力转型。 “非常努力地尝试全链条数字化,既是为应对未来的风险,也是为了赢得产能的倍增” 防疫期间,线上渠道成为许多生活服务业门店抵御冲击、走出困境的帮手。从长远看,数字化究竟能带来哪些利好? “X先生”是一家首先从上海开出的“密室逃脱”游戏品牌店。密室逃脱作为近年来休闲娱乐行业的“新星”,与电影票务一样有着很高的线上化率,网络预订门票是主流。但在固定占地面积、固定场次条件下,密室逃脱门店纳客能力有限,商家收入的天花板较为明显。 不过,借助数字化管理工具,“X先生”与美团平台合作尝试滚场模式,实现更短时间内的场次更迭。比如,两小时的主题场次,可以每间隔一小时进入一批玩家,既提高门店收益,也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体验“打卡”。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过程对密室运营、设计、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数字化为门店创造了更多可能。 从前端消费到后端运营,从物流、库存到配送、服务,数字化牵动全链条的业务流程。 “不能只看一份面外卖赚多少钱,它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张鑫说,牛肉面馆销售速度越快,食品越新鲜,顾客越多;外卖利于食材流转,使门店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外卖可以服务3公里以外的客人,相当于为门店引流,这对竞争激烈、一个路口就能有三四家的牛肉面馆来说,尤其难得。 一些生活服务业门店原本是小作坊式,但通过数字化提升,也逐步开始量化产品标准,尝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流程,这为小店拓展规模并维持服务质量提供了阶梯。 “今年我们非常努力地尝试全链条数字化,既是为应对未来的风险,也是为了赢得产能的倍增。”从事餐饮行业10年、从去年开始在经营中推进数字化应用的北京餐饮店主李雪柏说。 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从单点到全链条,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正逐步深入。多位专家指出,未来数字化或许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服务业的整体面貌。目前,餐饮、旅游等行业数字化相对走在前列,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还有待更多探索。(记者 李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07日   第 11 版) 责编:赵宽
万企觅商机 百会促合作
邀八方来客,赴服贸盛会。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参展企业施展惊艳之技,充分展示服务贸易新技术新成果;100余场活动推动合作交流,深入探讨服务贸易领域的热点话题和前沿趋势,服务贸易发展机遇涌动。 服贸会上机会多 千里之外的敦煌,瞬间呈现在服贸会的展馆,光与影之间,绽放的是服务贸易的魅力。而使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正是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带来的3LCD激光工程投影机。这是爱普生首次参加服贸会。除上述投影机外,本次该公司还一口气首秀了微生态安全文印闭环解决方案,方案提供的无水再生和安全销毁、低能耗打印等功能的循环打印技术受到参观者围观体验。 “服贸会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新舞台。”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深石明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爱普生进入中国40余年,建立起完善的制造、销售和服务网络,希望通过绿色创新技术及产品助力更多中国企业与行业用户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承诺。 搭上服贸会快车,抓住服务贸易发展机遇,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联芸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市场主管任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展示自主创新的固态硬盘控制芯片技术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强大的NAND(计算机闪存设备)自适配技术、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纠错技术、均匀磨损技术等,可以让固态硬盘具备读取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兼容性更好等性能。目前该解决方案已输出到东盟、北美、欧洲等地的商用市场,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消费数码、计算机、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此次我们参加服贸会,希望寻找到更多相关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021年服贸会拨开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推动服贸发展的热潮从中国涌向全球,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据了解,2021年服贸会大规模扩围,首度花开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分为综合展和8个专题展,举办5场高峰论坛、119场专题论坛及行业会议、74场推介洽谈活动,吸引了153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家企业注册线上线下参展参会。 9月6日,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副主任张皓成在介绍2021年服贸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当日的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推介洽谈、成果发布、边会活动平稳有序开展,观众观展热情持续高涨。从开幕截至9月6日15时,纯线上参展企业4973家,同比增长60%;线上搭建展台6511个,上传展品30504个;网上预约购票累计超过17万张。 服贸发展空间大 “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累计达3.6万亿美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29.7%;服务出口年均增长5.1%,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10.4%;服务进口累计2.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伙伴分布在238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双边服贸合作协议14个;9大类100个部门开放承诺全部履行……走进国家会议中心展厅1,位于入口处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展首先映入眼帘。该展区分为辉煌成就、数字创新、互惠共享、开放合作四部分,一连串数字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热度。 在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服务贸易深入发展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且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已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两大新趋势。对此,中国一方面应主动拥抱服务贸易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增强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应顺应两大转型趋势,营造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监管环境等。 在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巩固。中国服务贸易实现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国际市场开拓更加多元,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深化的重要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和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表示,当前,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到“十四五”末期预计达到60%。这表明中国正加速从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业主导经济转变,工业和服务加速融合互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大增长空间。 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虽然受疫情冲击,但增长的潜力却依然强劲。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显示最新读数为104.7,远高于基准值100,为有记录以来(自2000年)最强劲的读数,表明全球服务贸易在经历大幅下降后稳步上升,增长势头高于趋势水平,正处于复苏阶段。(记者 吴力) 责编:叶壮
多部门释放强信号 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着力实施竞争政策、维护公平竞争,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市场规则、提高监管效能,更好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出台……在9月6日国新办举行的“激发市场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释放了重要信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大幅拓展,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日益完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工介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5500万户增长到1.46亿户,增长了近1.6倍,年均净增长超过1000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万户。 保护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利于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和发展活力。张工指出,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等;着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着力加强平台经济、科技创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 “进一步健全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注重竞争监管与行业监管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坚决反对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持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消费者利益。”张工说。 “产品和服务质量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小到针线螺丝,大到飞机高铁,都涉及质量安全、质量改进、质量提升。质量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秦宜智说。 秦宜智指出,将坚持质量第一,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标准引领,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记者 班娟娟) 责编:叶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