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Apple Watch SE 3手表前瞻:1.6/1.8英寸屏幕、S11芯片,首次支持睡眠呼吸暂停检测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科技媒体 MacRumors 今天(8 月 16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下月召开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可能会推出全新的 Apple Watch SE 3,搭载与高端型号相同的 S11 芯片,并配备更大尺寸的屏幕。 屏幕方面,消息称 Apple Watch SE 3 将采用 1.6 英寸和 1.8 英寸两种显示屏尺寸,预计借鉴 Apple Watch Series 7 的窄边框设计,进一步提升屏占比。 性能方面,Apple Watch SE 3 将搭载与 Apple Watch Series 11 和 Apple Watch Ultra 3 同款的 S11 芯片。该芯片相较于前代 S8 芯片,在速度与响应上大幅提升,并有望支持本地 Siri 语音处理、双击手势操作及更大存储空间。 健康功能上,SE 系列一直保持基础心率、睡眠及呼吸率监测。SE 3 预计将首次引入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功能,并可能升级为第三代光学心率传感器,进一步提升健康监测的精准度。 设计方面,消息称设计团队不满意外观且难以降低成本,Apple Watch SE 3 已放弃多彩塑料机壳的方案,将延续铝合金机身,同时可能会提升防水性能和充电速度。 价格方面,Apple Watch SE 3 预计继续保持入门级定位,40mm 版本售价约 24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787 元人民币),44mm 版本约 279 美元(现汇率约合 2003 元人民币)。
苹果最强旗舰iPhone 17 Pro Max曝料:4800万长焦、电池首破5000mAh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消息源 yeux1122 昨日(8 月 15 日)在 Naver 博客上发布博文,曝料称苹果 iPhone 17 Pro Max 将采用全新铝制边框设计,取代现有的钛金属材质,并配备史上最大容量超 5000mAh 电池。 首先在材质方面,消息源称苹果 iPhone 17 Pro Max 将放弃钛金属,转而采用全铝材质机身。此外苹果或将改变多年沿用的玻璃背板设计,采用带有特殊涂层的金属背板(metal-back)。自 2016 年 iPhone 7 系列后,苹果已近十年未使用金属背板,此举有望重塑行业设计风向。 电池方面,消息称苹果一方面电池预留更大空间,另一方面略微加厚机身厚度,从而提升电池安置空间,iPhone 17 Pro Max 预计电池容量将首次超过 5000mAh(iPhone 16 Pro Max 电池为 4685 mAh,iPhone 15 Pro Max 电池为 4441 mAh),刷新苹果 iPhone 电池容量纪录。在充电方面,将支持 25W 无线充电。IT之家附上相关图片如下: 散热方面,iPhone 17 Pro Max 将升级配备 VC(vapor-chamber)冷却系统,并调整 MagSafe 线圈位置、重新设计主板结构,提升散热和硬件扩展能力。 相机系统方面,iPhone 17 Pro Max 预计将搭载 4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支持最高 8 倍光学变焦,并采用可移动镜头系统,实现切换 5 至 8 倍变焦,前置摄像头也升级至 2400 万像素。 硬件规格大幅跃升。新机搭载基于台积电 3nm 工艺的 A19 Pro 芯片,配备 12GB 内存和 Wi-Fi 7 技术。此外,外观配色也将更丰富,新增类铜色和深蓝色等新选项。
“苹果好棒”还是“创新已死”?iPhone 17 Air深度揭秘
今年iPhone 17系列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苹果将用一款超薄的iPhone 17 Air替换了Plus型号。从目前曝光来看,iPhone 17 Air仅有5.5mm厚度,重量145g左右,屏幕尺寸6.6英寸,在轻薄这一块可以说是无出其右。 从配置来看,iPhone 17 Air似乎并非是一款成熟的产品:电池容量仅2900mAh,后置摄像头也仅为单摄。说开倒车也不足为过,毕竟上次电池容量2900mAh出头的还是iPhone XR,正统数字系列的后置单摄甚至要倒回到iPhone 8。 苹果为什么会舍弃Plus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如此拉胯的配置能否满足当前的使用体验需求?17 Air真就是系列最值得期待的型号?我们来详细盘一盘。 苹果推出轻薄型号为哪般? 实际上,苹果也并非想标新立异,而是Plus真卖不动。 就拿国内的数据来说,截止2025年26周,iPhone 16系列的全系销量为2982.3万部,其中iPhone 16为605.7万部,iPhone16 Plus为82.6万部,iPhone 16 Pro为1091.1万部,iPhone 16 Pro Max为1185.8万部。 iPhone 16 Plus仅为总销量的2.8%,国内消费者对更大尺寸的标准版+更贵的价格显然兴趣不大。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 只认苹果品牌,对型号不是很在意的消费者,可能就直接买了标准版; 对性能有追求的消费者,直接上16 Pro/Pro Max。 iPhone 16 Plus无高刷屏、无A18 Pro芯片、无Pro级相机,128GB版本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国产超大杯,存储还是“金子价”,买这个多少有点大冤种的感觉。 这时候机灵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华点:是不是买非Pro的消费者对价格过于敏感?减配再便宜点是不是苹果又成了? 这个情况其实苹果也想到了,iPhone 16e就是在标准版的基础上狠狠砍一刀的产物。但销量狠狠扑街,iPhone 16e总销量约为17.1万部(截止2025年26周),仅为总销量的0.6%。 其实iPhone 16e不受欢迎也很正常,毕竟尺寸已经与标准版相同,失去了以往mini的小尺寸党拥趸。而且苹果大刀配置的同时价格却仅是小刀,消费者加点钱国补买个新的iPhone16,或者买个二手的iPhone 16,都比这个强不少。 所以,Plus肯定是得换换新辙了。至于17e还有没有,如果还是尺寸不变单纯减配略降价格的话,我估计悬了。 但消费者们到底喜欢怎么样的花活儿?可能苹果心里也没底,所以干脆把老早之前机圈追求全球最薄那一套再搬出来试试水。毕竟在直板机上,也没有什么新的花活儿可玩儿。 17 Air的配置真能满足体验需求? 超薄手机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2014年,机圈就已经开启了全球最薄争霸赛,OPPO R5机身厚度做到了4.85mm,vivo X5 Max机身厚度做到了4.75mm。 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么薄的手机?原因很简单,如此超薄的机身,已经放不下满足当前性能需求的硬件配置。 也许有读者朋友会说,现在的折叠屏不更薄么?确实,OPPO Find N5做到了4.21mm,荣耀Magic V5做到了4.1mm,没有最薄只有更薄。但问题在于,折叠屏面积足够大,所以其实内部空间还挺大的,足以容纳主流容量的电池。 但面积不够大的直板机,只能压缩硬件尺寸确保手机足够薄。 前不久上市的三星Galaxy S25 Edge就是个例子,手机做到了5.8mm厚度,重量163g,6.7英寸屏幕,但电池容量只有3900mAh。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iPhone 17 Air,影响体验的大概有三个方面—— 1、电池不够大 从目前曝光来看,iPhone 17 Air的电池非常薄,只有2.49mm,电池容量2900mAh。 但还可能有些意外情况,因为此前曝光的iPhone 17 Air采用的是eSIM方案,取消来了实体卡槽。如果eSIM在国内无法推行的话,大概率实体卡槽还要加回去,可能就像曝光的eSIM版iPhone 17 Pro和实体卡iPhone 17 Pro一样,前者电池还要再小一块…… 2900mAh的电池够不够用呢?作为对比,iPhone 16的电池容量是3561mAh,iPhone 16 Pro的电池容量是3582mAh。 而iPhone 17 Air采用的120Hz刷新率的OLED屏幕理论上不会比iPhone 16 60Hz的屏幕更省电,续航就只能依靠A19芯片和C1基带能效的提升来挽救,但多少有点不切实际。 不过,苹果在电池容量上向来都比较吝啬,续航体验应该不会差太多,毕竟相比于iPhone16 Pro,电池容量“仅”缩水了19%。 2、性能不够强 这么薄的机身,想要在散热上堆料,基本是不用想了。正常使用应该问题不大,但重负载的游戏应该是没戏了。 3、影像扫码机 就一颗摄像头,目前曝光是4800万像素,有可能跟标准版的主摄一样,当然也有可能更差一些。毕竟摄像头太大的话,厚度会跟机身形成强烈反差。 所以,iPhone 17 Air可能更适合日常轻度使用、不怎么拍照、不打游戏的消费者选择,但凡需求更高一点,还是选标准版来的更靠谱一些。 17 Air是系列最值得期待的型号? iPhone 17系列最大的升级,有朋友可能会说是外观,但并非如此,因为外观设计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机身的造型没变、摄像头的排布没变、正面还是灵动岛(虽然有可能变小了),对性能和影像追求不是很极致的朋友,可能换完手机没过几天就没新鲜感了。 变化足够大的,在我看来有两点—— 一是iPhone 17升级了高刷屏,它带来的丝滑体验是显而易见的,标准版用户终于不用再花买旗舰的钱用上古刷新率了。这可能会打消很多消费者的顾虑,销量再涨一涨。 另一个就是iPhone 17 Air的轻薄设计,拿在手中的第一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别的不说,至少躺在床上手机拍脸,也不会拍得那么狠。 至于iPhone 17 Air是否会大受欢迎,我觉得不会,但比现在的Plus肯定是会更好。毕竟如此轻薄的手机,蝎子粑粑独一份。但因为轻薄设计带来的体验缺陷,导致其只适合追求轻薄但性能体验需求不高的朋友,以及拿来尝鲜多买一个的富哥。 但这并不影响iPhone 17 Air成为系列最值得期待的型号,只要有新鲜感,就足够吃瓜群众们看乐子——大受欢迎了:“还得是苹果”;无人问津了:“苹果创新已死“。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不管是现在16 Plus,还是16e,亦或是未来的17 Air,都是苹果拿来“填缝“的型号。只要标准版、Pro、Pro Max三面大旗不倒,苹果就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额外市场的探索。就拿mini来说,未来也未必不会再回归,毕竟尺寸没变小的16e已经狠狠踩雷。 至于iPhone 17 Air,你会支持一下么,还是支持不了一点?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振亭
智己高管谈新一代LS6:以纯电定义增程,抢的是油车用户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上汽新一代智己 LS6 昨晚宣布开启预售,官方预售权益价 20.99 万元起,30 分钟小订突破 10000 台。新车将于 9 月 10 日正式上市,届时还将公布更多款车型的价格信息。 据懂车帝报道,针对增程技术的争议,智己汽车 CTO 项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质上不是技术方向的讨论,而是今天增程确实存在很多技术短板,包括纯电续航低,馈电的时候有一些不良体验,充电的生态也不是特别好,充电速率比不上纯电。 “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我们要去捕捉到今天增程产品的用户痛点,去知道增程产品它的本源是什么,希望能够带给所有人纯电的体验,并且忘记里程焦虑。”项娇说道。此外,项娇也重点谈到了智己做增程车型的思路,围绕电动化,在技术上“以纯电定义增程”,把增程用电动车同源的方向来做。 谈到这款车的定价,智己汽车 CMO 李微萌以油车用户作为参考。“我们当时的定价就在想,针对 15 万-20 万这些油车的用户,怎么让他没有压力的买车。” 她还专门算了一笔账,以一台 17-18 万的油车为例,五年的用车成本基本和新一代智己 LS6 持平。但新一代智己 LS6 在整个的用车周期里,会带给用户远超燃油车的电感化体验、智能化体验及驾控体验。 据此前官方介绍,新一代智己 LS6 增程版长宽高分别为 4937*1988*1671mm,轴距为 2960mm,搭载全新全场景数字座舱,配备旗舰级 MinLED 显示技术,同时还有 5K 驾舱屏和 3K 副驾娱乐屏。 新车提供全幅方向盘和 YAT 半幅方向盘可选,还配备了车载冰箱、氛围灯、二排座椅加热等功能;搭载 IMAD3.0 辅助驾驶系统、采用英伟达 Thor 驾驶辅助方案、配备 520 线超级激光雷达,支持一键 AI 代驾、同时拥有高速域全场景 AEB 功能。 新一代智己 LS6 采用“恒星”超级增程,搭载 1.5T 增程专属超效黄金发动机,并配备 66kWh 超级骁遥 MAX 电池,最大 CLTC 纯电续航 450km,最大综合续航达 1502km;搭载 800V 超快充平台,15 分钟补能 310km,超级骁遥 MAX 电池低电量最强放电功率可达 275.5 千瓦;全系配备 800VSiC 飓风电机,双电机峰值功率可达 500 千瓦,峰值扭矩 800 牛・米,百公里加速仅需 3.48 秒。
74%准确率:脑机接口重大突破,可直接说出“心里话”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科技媒体 TechSpot 昨日(8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将人类内心语言直接转化为语音的脑机接口技术。 该系统通过植入电极阵列,记录瘫痪患者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并运用机器学习模型解码想象中的语音,准确率最高达 74%。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以往的脑机接口多基于检测说话时的大脑信号,而斯坦福团队则突破性地让参与者只需默想词语即可被系统识别,能够将人们脑海中想象的语言直接转化为实际语音。 这项技术首次实现了不依赖口腔或声带动作,仅凭“内心语音”完成交流,对神经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图源:Emory BrainGate Team 本次试验招募了四位因渐冻症或脑干中风导致重度瘫痪的患者。部分受试者只能通过眼睛移动来表达“是”或“否”。 医生在他们的大脑运动皮层(控制说话动作的核心)植入了微型电极阵列,随后患者分别尝试发声和默默想象特定词语,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他们的神经活动。 科研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针对语音最基本的音素进行识别训练,再将这些音素组合成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结果显示,尽管想象语音产生的神经信号较弱,但仍具有可辨识的特征,系统最高解码准确率达到 74%,这意味着即使患者完全无法发声,也能通过思维实现高效沟通。 技术负责人表示,这项成果让科学家首次清晰了解纯思维状态下的语音神经活动。对于严重言语障碍者而言,基于“内心语音”解码的脑机接口有望让交流变得更自然、更轻松。 另有专家指出,尝试说话对于部分瘫痪患者来说既耗体力又可能带来呼吸障碍,直接解码默语能极大改善他们的交流体验。 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的也发现了隐私方面的挑战:系统有时会检测到参与者未主动想表达的内容。对此,研究人员设计了“心理密码”机制,只有在脑中默念特定密码后,解码器才会启动。测试中,“chitty chitty bang bang”这一口令能在 98% 的情况下阻止无意解码。
机器鱼“潜入”鱼群,中国科研团队研发新型柔性机器人
IT之家 8 月 15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迅猛,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宽。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新型柔性机器人可在数千米的深海与鱼儿为伴,游弋自如。 海洋的鱼群中,一条仿生机器鱼悄悄潜入,它动作轻盈,身体摆动自如,鱼儿们也放下了戒备,与它共舞。这就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历时 3 年,研制的新型柔性机器人。这条“鱼”身长约 32cm,重量仅 670g,它已经多次“打卡”4000 米深海。 机器人要想解锁深海,首先要破解材料的物理极限。4000 米深海的压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均匀承受着数百吨的重量,堪比几十辆卡车压在身上。普通的刚性驱动结构在深海极端环境下,将面临变形、溃裂等风险。哈工程团队研制的这款深海机器人,驱动单元采用的是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以此来平衡深海的压力。 液体材料如何驱动机器人?科研团队的巧思,是将常见的物理现象拓展到新的应用场景。由于传统的电机驱动在深海高压、低温环境下作业风险和成本比较高,科研团队在装有液体的塑料袋两侧安装柔性电极,通过交替通电,从而实现用塑料的收缩形变来进行驱动。 目前该团队已经完成万米海深水压的实验测试,后续将进行全海深实地试验。北京时间 8 月 14 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机器人》刊发了哈工程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
【牢记嘱托·看见美好中国】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正值暑期,被绿水青山环抱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溪水潺潺,蝉鸣鸟叫,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游客流连忘返。“我们村有五六十家农家乐和民宿,周末游客入住率能达到95%以上。”余村村民潘春林说。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考察期间,总书记来到安吉县余村,对当地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肯定。   余村村民当导游,向游客介绍余村20年来的变化(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上世纪末,余村靠开山采矿致富,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常年灰尘漫天。面对环境和安全压力,2001年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倒逼余村陆续关闭矿区,整治生态环境。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的理念。这坚定了余村走生态优先、产业转型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潘春林工作的矿区关闭后,他办起了全村第一家民宿。“我们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点点滴滴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真正造福我们老百姓。”潘春林说,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不断丰富乡村新业态,吸引游客和创业者纷至沓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余村为起点,“点绿成金”的故事正在浙江各地上演。   “库村背山面水,有1200多年的建村历史。我们修缮了67栋传统建筑,收储了30多栋老建筑。修缮后的老建筑吸引了书店、酒馆、咖啡店、非遗工坊等一批新业态入驻。”在温州市泰顺县库村,来自四川的姑娘胡珊说。作为库村文旅项目的主理人,她认为乡村文旅运营现在大有可为。   胡珊(左一)在库村非遗工坊学做畲族彩带(央广网发 林港 摄)   目前,库村已引进作家、电影导演、策展人等新村民26人入驻,吸引353名村民返乡创业,2024年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古村落一头延续历史,一头承载乡愁。留住古韵的库村可能不是100个人都来一次的村庄,但是它可能是一个人愿意来100次的村庄。”胡珊说。   绿色发展的故事不仅在乡村,还在城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多年来坚持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守护“城市绿肾”。“目前西溪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情况,比如水质变化、鸟类识别、旱化预警、碳排放量等都能实时监测,形成覆盖全域的智慧化治理网络。”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智治中心总监张明说。   游船在西溪湿地中穿梭(央广网记者 尚天宇 摄)   “以前西溪湿地存在脏乱差的情况,水体发黑发臭。现在,经过治理和保护,西溪湿地的环境越来越好。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像行走在画中,心情非常好。”西溪湿地经营管理公司船长周忠伟生活在西溪湿地附近,对于西溪湿地的变化,他深有感触。   20年来,浙江扎实践行“两山”理念,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4960平方公里,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45缩小至1.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一眼望去,满目翠绿,真是天然的氧吧。”“浙江的生态环境宜居宜游,真正叫诗画江南。”如今,行走在之江大地,处处都能听到游客发自内心的赞叹。   总监制:骆红秉   总策划:张军 于锋   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策划:李晓晓 卜叶   记者:李晓晓 项楠 尚天宇   鸣谢:安吉县委宣传部 杭州市西湖区委宣传部 泰顺县委宣传部
全新五菱缤果S汽车8月24日实车亮相:鎏光美学设计、五门五座四色可选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五菱汽车宣布旗下缤果 S 车型实车将于 8 月 24 日正式亮相,该车定位“高质感缤纷座驾”,外观采用鎏光美学设计,定位 A0 级纯电车。 外观方面,这款汽车的车漆号称联合巴斯夫打造,拥有松弛灰、自在蓝、逍遥紫和放空白四色可选,制造时采用 8 涂层工艺打造,在防腐蚀、抗老化、色彩饱满度等方面均做出了升级。 该车正面搭载 LED 大灯,灵感源于五菱 Logo“腾飞的翅膀”,尾灯采用时下主流的贯穿式设计,可让后车司机更好地察觉,轮毂材质为“光曜铝合金”,整体采用星型设计,为整车添加一抹灵动。侧面姿态相比现款更加修长,L113(IT之家注:指前轮中心到刹车踏板接触点的纵向距离)与前悬挂呈黄金比例,相比现款有所升级。 座舱方面,该车五菱缤果 S 采用了环抱式布局,搭载了多功能方向盘,配备 8.88 英寸全液晶嵌入式仪表和 12.8 英寸高清触控大屏。贯穿式内嵌空调出风口设计简洁时尚,与整体内饰风格相融合。此外,新车采用怀挡式换挡机构。在副仪表台位置,新车还配备了 50 瓦风冷手机无线快充功能。 在空间布局上,五菱缤果 S 采用五座设计,官方宣称全车共设置了 25 处储物空间,包括魔术挂钩、一体式门把手储物格等。中央岛台采用双层储物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后备厢采用下沉式设计,当后排座椅放倒后,容积最高可拓展至 1450 升。 规格方面,此前工信部申报显示,该车长宽高为 4265x1785x1600mm,轴距 2710mm,搭载柳州赛克的 75kW 电机,最高车速 150km/h;可选装两种车轮、同色或黑色车顶。
超2000马力的新能源猛兽:雪佛兰发布两款科尔维特概念超跑CX/CX.R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据外媒 Carscoops 今日报道,雪佛兰展示了两款全新的科尔维特概念超跑 CX 与 CX.R Vision Gran Turismo,设计上强调未来感。这两款性能猛兽不会量产,但会长期影响科尔维特的设计方向。 CX 新车保留了科尔维特的经典元素,前脸配有激进的进气口和细长的灯组,流畅的车身与外扩的轮拱极具张力,车高不足 1041mm,姿态格外低趴。 其核心设计思路是空气动力学,车身带有主动式前扩散器和后扰流翼,内置风扇能够吸入气流,制造强大下压力,并实时优化后扩散器的气流表现。 座舱盖可以像战斗机一样向前掀开,内部是简约风格,红色运动座椅采用硅胶皮革包覆,辅以铝制件和锻造碳纤维饰条。CX 还配备赛车方向盘与集成显示屏,几乎所有功能都能在方向盘上操作,驾驶者可始终专注前方。“数字风挡”则充当巨型平视显示器。 动力系统方面,CX 搭载四台电动机,总功率超过 2000 马力(1491 kW / 2028 PS),由 90 kWh 锂电池组驱动,并具备四轮扭矩矢量控制。 CX.R Vision Gran Turismo 该车“专为赛道而生”,采用黑黄赛车涂装,空气动力学套件更为激进,包括更大的前扰流板、加大的进气口、运动化侧裙、固定式尾翼和带通风口的发动机盖。 车内采用轻量化碳纤维仪表台和专用麂皮座椅,并加入黄色细节与重新设计的方向盘。雪佛兰设想这台赛车将搭载一台双涡轮增压 2.0 升 V8 发动机(twin-turbo 2.0-liter V8),使用电子燃料,最大功率 900 马力(671 kW / 913 PS),匹配八速双离合变速箱,后轮驱动。 此外,CX.R 还搭载三台电动机,综合输出同样达到 2000 马力(1491 kW / 2028 PS),并能提供即时扭矩。这三台电机分别驱动两个前轮和变速箱。 据IT之家了解,两款车型将于本月稍晚正式加入《GT 赛车 7》,这是雪佛兰与 Polyphony Digital 合作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生态守护亮“新”技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科技是生态治理、探索人与自然共生新边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实现绿色发展、守护绿水青山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多地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领域打出“组合拳”,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动能更足。   蓝藻难捞?我们有“水下净水器”   8月的巢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位于江淮之间的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在巢湖,常年有一支义务打捞队。他们以船为伴,在河道和湖面穿梭,守护着一湖秀水。   今年71岁的姜清泉就是其中一员。“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巢湖边,对这片水域有感情。”姜清泉说,“巢湖一度和污染画上等号,过去蓝藻泛滥时,几里外都能闻到臭味。”   蓝藻,又称蓝绿藻,夏季易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气味难闻的“绿油漆”,加剧水质恶化。   为应对蓝藻这一严重的湖泊公害,每天天一亮,姜清泉和队友们便顺着巢湖岸边开始打捞。   “我们先聚拢蓝藻,再用捞网清除。”姜清泉告诉记者,这种“粗放”的打捞方式费时费力,清理范围有限,“我那时常想,要是有办法让蓝藻打捞更精准高效就好了”。   科技,让姜清泉的想法变成现实。   近年来,当地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巢湖”系统平台,实现对水安全、水环境和蓝藻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019年,巢湖沿岸开始出现一座座“小房子”——深井控藻平台,周围还有一圈围隔。   “围隔约3公里长,形成一道离岸防线,能把大部分外来蓝藻拦在防线外,并导流到深井处理。”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公司副总经理树大伟说,“利用深井控藻平台,便可清除短时间内大面积聚集在水面的蓝藻。”   目前,环巢湖已建有8座深井控藻平台,日处理蓝藻达78.6万方。   “工作强度减轻不少,效果也更好了。”姜清泉欣慰地说,“现在处理蓝藻有了科技手段,我们只需在岸边清理垃圾。”   “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树大伟表示,公司希望研发更多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黑科技”,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8月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镇巢湖岸边拍摄的深井控藻平台及周边围隔(无人机照片)。(徐勇 摄)   【记者手记】一河一湖间,一场以科技为钥的生态治理行动悄然展开,治理方式随之改变:从昔日人工的忙碌,到今天多种科技手段赋能,让河湖回归“水清岸绿”的模样。   变的是治理手段,不变的是治理理念,那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坚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沙漠难治?我们为沙地敷上“面膜”   立秋过后,西北暑热渐退。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赵洋,徒步进入沙漠深处,查看今年撒播的人工蓝藻结皮种子成活情况。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动员令,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近年来,地处我国治沙前沿的宁夏,强化科技支撑,示范推广一批治沙新技术,“草方格+人工蓝藻结皮”是其中之一。   藻类,特别是分泌多糖的丝状蓝藻,在黏结沙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赵洋弯下腰,小心翼翼地踏入草方格。当看到沙地表面呈现大片灰色,他欣喜道:“成了!”   这层灰色物质是人工蓝藻结皮,似一层“沙漠面膜”,能有效固定沙面,促进荒漠生态系统恢复。   “干旱区荒漠化治理的最大难题是水。早期栽种的林草,遭遇缺水很可能退化。”赵洋说,蓝藻的神奇之处在于“干而不死”,即使经过几个月连续干旱,遇水就能复活,繁殖扩散,“且结皮一旦形成,只要没有地表干扰,就会开启自我更新,无需后期管护”。   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是固沙成功的标志,但自然形成至少需要10年。试验站科研团队发现,蓝藻是结皮形成的先锋物种。他们精筛出7种优势荒漠蓝藻种,并实现人工培育。将蓝藻液喷涂至沙地表面,一到两年就能形成结皮。   然而,沙漠腹地交通不便,蓝藻液运输问题怎么解决?近两年来,团队着力开展技术攻关,他们转换思路,将蓝藻液转化为固态进行运输。   突破运输难题后,人工蓝藻结皮技术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治理中,推广了3600亩。“这项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应用,我们很兴奋,多年心血没白费!”赵洋说。   一片片蓝藻“面膜”,正加速修复地球“敏感肌”。   “总书记讲的科学治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荒漠蓝藻取之于沙、用于治沙,体现了近自然恢复和系统修复理念。”赵洋说,未来他们还将开展人工结皮智能化和机械化生产。        7月20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的腾格里沙漠治理区域,去年撒播下的人工蓝藻结皮接种体和沙地表面融为一体,已经形成生物土壤结皮。(赵洋 摄)   【记者手记】从早期草方格固沙,到如今用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治沙,一代代治沙人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探寻治疗“地球癌症”的良方。   科技赋能荒漠化治理,进一步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生态质变。   “高原精灵”难寻?我们有双“千里眼”   正午时分,地处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湖水澄澈,几只水鸟掠过水面;在可可西里青藏铁路五道梁北大桥,不时有藏羚羊成群穿梭……   这些影像,实时出现在“青海生态之窗”屏幕上。“你看,这是雪豹,是不是挺可爱?”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陈良博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同监测点位的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生态敏感区域多、范围广,生态监测保护难度较大。“藏羚羊等野生动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仅靠肉眼难以分辨。”陈良博说。   “2016年,我们根据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分布特点,建成了这个远程视频监测管理系统。”陈良博说,从此,他们拥有了一双“千里眼”,可对三江源等生态敏感区域实时监测,更精准掌握“高原精灵”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   生态监测是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步,为后续种群保护措施的精准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近年来,在当地相关部门努力下,“青海生态之窗”观测点位由最初的6个增至76个,可对包括长江流域青海段在内的典型区域生态类型、自然景观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全方位”实时高清视频监测。   科技进步,也极大提升了生态巡护的工作效率。   在千里之外的三江源,生态管护员尕松才加身穿制服、背起相机,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过去,巡山主要靠肉眼看,效率低,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我们的手机都安装了智能定位系统,巡护区域、线路等都能清晰呈现。”他说。   科技助力下,可可西里、祁连山、三江源等区域生态监测水平持续提升,让守护者们看得更远、辨得更清、行动更快,为万千生灵构筑起更坚韧的“防护盾”,雪豹、藏羚羊、斑头雁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回升。        8月8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分析野生动物监测画面。(刘红 摄)   【记者手记】近年来,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各地频频运用科技手段,更智慧、更精准地记录大江大河的脉动、“荒野精灵”的腾跃。   科技赋能下,“摸清家底”精度的提升,让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拥有更多可能。   领衔记者:刘菁   文字记者:戴威、马丽娟、周盛盛   策划:张晓松   统筹:冷彦彦、刘梓桐   海报制作:栾若卉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