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拒绝台积电40%优惠 英特尔CEO犯下重大错误
基辛格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0日,据路透社报道,三年前,当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接任英特尔CEO时,他希望重振这家美国工业的标志性企业。但是,他很快就犯了一个大错误。 英特尔原本有机会与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达成一笔不错的交易:台积电将制造英特尔设计但无法生产的芯片。据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积电还向英特尔提供了大幅代工折扣。 然而,基辛格一心想要恢复英特尔自身制造实力,不但没有培养这段合作关系,还冒犯了台积电。他在2021年5月表示:“你不希望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台湾晶圆厂的篮子里。”那年12月,他在一次科技会议上鼓励美国投资美国芯片制造商,顺便贬低了中国台湾地区。 台积电在公开场合淡化了这些评论,其创始人张忠谋称,基辛格“有些无礼”。知情人士称,台积电私下表示将不再为英特尔提供代工折扣,也就是不再对3纳米晶圆(每片2.3万美元)给予约40%的折扣。结果,英特尔不得不支付全价,降低了该公司在这笔交易中的利润率。 当被问及这个此前未被报道的插曲时,英特尔表示,台积电是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目前双方保持着“健康的业务关系”。台积电对路透社表示,英特尔是一家重要客户。 眼下,英特尔把希望放在了18A制造工艺上。英特尔称,其18A制造技术正在生产高质量芯片,并预计在2025年正式推出后让公司“重新回到工艺领先地位”。该公司还表示反对“利用谣言、泄露材料、半真半假的信息以及根据对所谓‘知情人士’的采访,来获取对英特尔的负面评论”。 但是,高盛半导体分析师托什亚·哈里(Toshiya Hari)指出,在台积电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情况下,这些客户没有什么动力押宝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如果你关心的是今天、明天、明年以及未来几年的芯片性能,你就不会做出这样的押注。”哈里称。 截至发稿,英特尔拒绝让基辛格接受采访。(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深挖北京文旅资源富矿 锻造原创舞台精品 “演艺之都”涌动创演新活力
  治理积水潭、开凿通惠河,10月26日晚,科学家郭守敬的一生功绩在舞台上流淌生辉。这部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市曲剧团支持、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打造的原创北京曲剧新作《运河之端有片海》,以积水潭东岸中轴线上第一桥万宁桥为起点,对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艺术呈现。   《运河之端有片海》邀百姓登台。北京市曲剧团供图   话剧《永定门里》剧照。本报记者 方非摄   近年来,随着“大戏看北京”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舞台创作将目光投向北京丰富厚重的文旅资源,把凝固悠久的古老遗产变为舞台上鲜活生动的表达。在“演艺之都”,这些作品正在崛起为一道道亮眼的风景。   启迪灵感   多方位挖掘讲述北京故事   “万宁桥处于大运河、中轴线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交汇点,《运河之端有片海》从这里开始,牵引出整个故事。”编剧张帆说。昔年,积水潭是大运河终点漕运商贸繁盛的水陆码头,《运河之端有片海》主创团队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起郭守敬的动人故事,讲述给更多观众。   把文旅资源创新转化为舞台表达,《运河之端有片海》不是个例。仅在今年,北京舞台上已有多部作品做出类似探索:北京交响乐团携手琵琶名家赵聪,首演了著名作曲家谭盾为中轴线创作的《北京中轴龙脉之钟》,铜管交织琵琶,声响深邃壮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年度原创京味大戏《永定门里》以“永定门”为题,在交错的胡同小院里演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时代巨变;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巍巍正阳》聚焦北京城内唯一一座城楼与箭楼都完好无损的古老城门,舞动横跨晚清至新时代的历史回响;原创音乐剧《北上》改编自徐则臣同名小说,主人公沿大运河北上进京的故事跌宕回转,浓缩着这条河流承载的家国记忆……   “我们在运河沿岸采风时,强烈地感受到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水路,在交通不那么便利的古代,它可以说是一条生命之河,大运河的开凿也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精神图腾。”音乐剧《北上》导演石路说。以舞台创作挖掘展现文旅资源的重要内涵,进而展示北京和中国风采,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   而在不久前的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北京中轴龙脉之钟》作为整个音乐节的第一首作品恢弘奏响,在连通世界的国际舞台上彰显了北京城古今并存的开放与积淀。   活用舞台   一站式深度体验风土民情   在生生不息孕育创作灵感的同时,北京的文旅资源也化作承载文艺作品的天然舞台。在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公园、妫水湖等热门游客聚集地,《梦回长城·八方来鹤》《梦华·长城》《妫河夜画》等沉浸式文旅驻场演出戏景交融,强势带动文旅消费。   随着“会馆有戏”特色品牌的不断推进,一批量身定做的剧目持续为古老会馆注入新生。在颜料会馆,今年,北京市曲艺团、北京市曲剧团分别推出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老门神”》、沉浸式互动剧《京城拍卖会》,深度结合并演绎了颜料会馆的历史风俗。在湖广会馆,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将于12月开启驻场演出,湖广会馆别具一格的空间布局、悠久闻名的梨园传统,将在这部作品中被充分展现。   集多种文旅消费体验于一站,这些演出正成为更多人深度了解北京风土人情的窗口。比如,坐落在前门附近的颜料会馆周边人流如织,沉浸式互动剧《京城拍卖会》的观众席里,从湖北到北京旅行的谢女士和朋友兴致高涨,一向喜欢北京话里那种“劲头儿”的谢女士不光听得过瘾,也第一次知道了北京曲剧这个“小众”剧种,这番京城文化游不可谓不深入。   在文旅融合、城市更新等更广阔的层面上,北京亦在引领示范。正如《金风玉露》制作人李东所言,“在做这个项目时,我们考虑的不只是湖广会馆。北京是首善之区,拥有大量的历史建筑,我们希望能打出一个样、摸索一套方法,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古建筑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政策扶持   全链条举措激发创作活力   舞台上的繁荣景象,离不开背后相关政策的支持助力。在通州区,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副中心运河题材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采风孵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旨在推动原创剧本的创作与孵化,展现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北京市曲剧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出品的北京曲剧儿童剧《运河遥啊谣》成为首部入选作品。   此外,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孵化项目推介的剧本《万舟骈集》《通利福尼亚大酒店》也将进行孵化,从剧本围读、片段排演、全剧联排,到以公众论坛、展览、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市民参与创作,覆盖全链条的种种举措将吸引更多创作者参与副中心的文化建设,助力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参与感的提升。   除了城市副中心,遍布全城的文旅资源在转化为舞台作品时,正在不断加深与市民大众的紧密连接。以《运河之端有片海》为例,这部作品由北京市曲剧团的专业演员、西城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北京曲剧研习社的学员共同出演,充分实践了“政府搭台、专业引领、群众唱戏”的设想与“专群结合”的创作模式。“我们一方面希望能讲好北京故事,另一方面也期待以这样的模式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北京曲剧的队伍。”北京市曲剧团副总经理周楠说,“传统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才有不断蓬勃发展的动力。”(记者 高倩)
华天创马术三项赛最高级别赛事个人最佳战绩
  新华社伦敦10月28日电(记者张薇)中国骑手华天和搭档“三哥骐骥”在27日于法国波城结束的五星级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创造了他在马术三项赛最高级别赛事中的个人最好成绩。   28日一早,还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等待乘机返回常驻地英国的华天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了这一消息。“我太为‘三哥骐骥’骄傲了,也为他的马主感到开心。这是自2016年和‘派大星’参加伯明顿赛后我的第一个五星赛,‘三哥骐骥’则是第一次体验五星赛,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真是特别欣喜。”   这一在法国西南部波城举行的赛事是世界7个年度五星级三项赛之一,也是法国唯一的五星级三项赛。经历盛装舞步、越野和场地障碍3个项目的较量,华天和“三哥骐骥”最终排名第四,前三名全部来自英国。   华天透露,波城曲折的越野赛道是出了名地考验技巧,但只要地面干燥,他还是十分有信心长项在此的“三哥骐骥”具备竞争力。但当比赛地25日开始一直下雨,他不由得担心26日的越野赛场地条件对搭档来说过于艰苦。   “确实很多马都因为场地太湿遇到了挑战,但只要我有所要求,‘三哥骐骥’都会竭尽全力。”华天说,“最后它在70多匹马中跑出了第三快的成绩,这使得我们的总排名升至第五。至于最后一天的场地障碍,‘三哥骐骥’也是大展拳脚,零罚分完成。”   在华天看来,“三哥骐骥”在越野和场地障碍赛中的表现已经不能再好,盛装舞步的成绩虽然他也觉得不错,但如果严苛一点还是有能提高的地方。   这一赛事的落幕,也标志着华天这个赛季的结束。他表示,马匹们可以好好放个假,而他要接受一个拖了好几年的肩部小手术。“我为整个团队今年的工作表现感到开心。奥运会我们差点就创造了好成绩,而我也会带着无限的动力迎接未来。”   今夏的巴黎奥运会上,第四次征战奥运会的华天和搭档“巧克力”在越野赛中遭到“争议”判罚,最终总成绩排名第23。   展望下一个赛季,华天表示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2026年的世锦赛以及同年的亚运会参与资格赛较量。“有一团队的好马,有中国马术协会、上海马术协会以及许多马主、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我已经等不及要赶快回到马背上了。”     图片:蒂利 博伦特摄
AI推动云业务收入飙升 谷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4%
谷歌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NASDAQ: GOOG, GOOGL)今天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Alphabet第三季度营收为882.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93亿美元增长15%,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6%;净利润为263.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96.89亿美元增长34%。 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谷歌云业务收入飙升35%达到113.5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计的108.6亿美元。再加上广告收入的增长,Alphabet第三季度营收超出预期。 股价表现: Alphabet第三季度营收和每股摊薄收益均超出分析师预期,推动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逾5%。 Alphabet股价盘后上涨5.01% Alphabet A类股(GOOGL)周二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开盘报167.73美元。截至周二收盘,Alphabet股价上涨2.96美元,报收于169.68美元,涨幅为1.78%。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二17:39分(北京时间周三5:39分),Alphabet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8.50美元至178.18美元,涨幅为5.01%。过去52周,Alphabet股价最高为191.75美元,最低为122.69美元。 第三季度业绩要点: ——营收为882.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93亿美元增长15%,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6%; ·谷歌广告业务总收入为658.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96.47亿美元增长10%;其中,谷歌搜索和其他收入为493.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40.26亿美元增长12%;YouTube广告收入为89.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9.52亿美元增长12%;谷歌广告网络收入为75.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9亿美元下降2%; ·谷歌云业务收入为113.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4.11亿美元增长35%; ·其他创新业务(Other Bets)收入为3.8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97亿美元增长31%; ——总流量获取成本(TAC)为137.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6.42亿美元增长9%; ——资本支出为131亿美元,同比增长62%; ——营业利润为285.2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13.43亿美元增长34%;营业利润率为32%,较上年同期的28%增长4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263.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96.89亿美元增长34%;每股摊薄收益为2.12美元,较上年同期1.55美元增长37%。 股东回报: 今年第三季度,Alphabet分别向A类股、B类股以及C类股的股东派发股息12亿美元、1.73亿美元以及11亿美元,总计25亿美元。 2024年10月29日,Alphabet宣布将向截至2024年12月9日登记在册的A类股、B类股以及C类股股东派发每股0.20美元的现金股息,支付日期为2024年12月16日。 高管点评: Alphabet 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整个公司的势头非常强劲。我们对创新的承诺以及我们对人工智能的长期关注和投资,正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从我们的人工智能工具中受益。 在搜索方面,我们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正扩展人们可以搜索的内容和方式。在云业务上,我们的AI解决方案正协助推动现有客户更深入地采用产品,吸引新客户并赢得更大合同。过去四个季度,YouTube的广告和订阅总收入首次超过了500亿美元。 我们在本季度实现了强劲的营收增长,持续提升效率的努力也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率。我期待为全球的消费者、客户和创作者带来更多进步。”(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塞纳河余波荡漾着《牡丹亭》的回响
  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精华版)法国巡演期间,伴随每场演出的还有戏曲化妆展示、昆剧导赏、昆剧演员前厅迎宾等多元活动,让法国观众得以近距离甚至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之美,感受东方艺术的独特韵味。(均受访者供图)制图:李洁   “最美的时刻是结尾,当杜和柳两人走到一起,爱让他们从死亡世界中解脱出来时——这真的很壮观。我同样喜欢梦境中非常感性和充满情欲的时刻,这对不熟悉中国古老戏曲的法国观众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第三个时刻,柳试图问杜是否是鬼,但她不想说,她只是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刻非常美妙。”“《牡丹亭》在波尔多这样古老且文化上较为保守的城市里被盛赞和热议,充分证明,探寻一种文化,是如此激动人心。”   ——法国波尔多大剧院(又名波尔多国家歌剧院)总经理艾曼纽·翁德尔   “极具震撼力!带来这样的杰作,你们一定非常自豪,这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艺术交流对中法两国来说太重要了。”   ——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艾美丽·斯密耶   “我们一个月前就买了票,今晚巴黎下雨,我们坐火车后再打车回家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但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完全被中国的‘歌剧’迷住了。”——白发苍苍的丹尼尔和珍   “法国剧院里的气氛极为安静,但不是冷冷的静,你能感受到全神贯注的气息,充满期待,距离很近。”“谢幕开始掌声如巨浪涌过来,几分钟后我发现掌声节奏跟上了乐队的起伏,法国观众太懂了。”   ——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罗晨雪、胡维露   今年10月22日,是梅兰芳先生130周年诞辰日,距离他与俞振飞先生合作拍摄电影《游园惊梦》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一晚,在梅先生从未到访的巴黎舞台上,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精华版)迎来了首次法国巡演的完美收官。   罗丹博物馆馆长艾美丽·斯密耶在巴黎蕾博拉剧院观演后,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代办陈栋先生盛赞中国戏曲之美,“这是真正人类文化艺术的盛宴”。陈栋则说:“今晚,是中法代表的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碰撞,是文化交流的舞台,也是全球文明交汇相融的展示。”   无论是巴黎蕾博拉剧院门口散场后风雨中等着求签名的金发“昆虫(昆曲爱好者的昵称)”,还是前一站作为波尔多大剧院歌剧抒情季开幕演出三场全部售罄,以及埃菲尔铁塔、市政厅附近街头挂起一排排《牡丹亭》海报……这一路,牡丹花开、盛景连绵,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昆团长谷好好忙碌着也感慨着。直到踏上归途,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流连在眼前,一场场碰撞与思考仍在继续。24日凌晨,落地浦东国际机场后记者手机开机,一片嗡嗡震动中,跳出来自谷好好的两行文字:古老戏曲翻时代新声,我们逐梦而行;中华文化扬帆出海,我们含情奔赴。   “柳,穿着高跟鞋的超级英雄”   “柳梦梅是穿着高跟鞋的超级英雄,带着爱人、女英雄杜丽娘冲出地狱、穿越生死……”当胡维露得知波尔多演出后,当地有社交媒体上如此“称赞”她饰演的角色时,哑然失笑了。但随后数日,更多主流报纸、专业评论网站的好评陆续到来,法国观众与剧评人深度解读了生旦之间不同的声腔共鸣方式,对昆曲表演中舞蹈、服饰、身段甚至手势隐喻的讨论之专业,让她深为感动,“下半场的开头能听出柳梦梅叹息中‘克制的阴郁’,不愧是国家歌剧院的观众”。   同样从忐忑到惊喜甚至幸福的,还有剧院总经理艾曼纽·翁德尔。早在今年五月到访上海,向上海昆剧团发出演出邀约之时,他心里不是没有担忧的。然而,三场演出早早售罄,每晚剧场内观众们炽热的目光和真挚的掌声,向他反复证实着《牡丹亭》“怒放”的巨大成功。   第三场演出结束后,翁德尔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传统昆曲第一次来到波尔多。而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来自欧洲以外文化的歌剧在这里登台。公众的反应就是从惊讶到热烈。一开始,人们会感到惊讶,有时甚至会笑,因为唱腔与欧洲歌剧太不一样了,很少人习惯听如此高亢的男声和女声。这笑声不是取笑,而是出于惊奇和惊讶。然后,很多观众告诉我,他们感受到了诗意,丰富的、深厚的诗意。人们开始意识到,这部戏曲表达的比它展示出来的要多。换句话说,布景很简洁,但文字和音乐唤起了对自然、对水、对梦、对爱的想象。而很快,我就感觉到观众已经进入了故事的深处。”连续几天,昆曲成为波尔多文化界的热门话题,这让他非常开心甚至骄傲。“人们谈的是文化,而不是奇观、不是娱乐。确实,这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付出很多努力,而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收获。”   这些前期的付出和努力,对上海昆剧团而言,更可以追溯到2017年—2018年数次欧洲巡演,尤其是《临川四梦》曾为柏林艺术节压轴,“中国戏曲单元”引发观演热潮,甚至有意大利、芬兰等国观众打着飞的来看《牡丹亭》。这也为剧团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戏曲艺术是最好的代表,可以说,当仁不让。”谷好好始终相信。   可以看到,中国戏曲的经典剧目走向世界有着前所未有的壮阔蓝图,“让世界的友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赋予了他们一种新的期待——中国的舞台艺术,会有源源不断新的语汇和新的表演来征服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往情深的杜丽娘和“脚踩厚底靴”的柳梦梅,又何尝不是汤显祖笔下与莎士比亚经典人物平行而来,穿越多种语言、国家和文化的“超级英雄”呢?   字幕改了又改,中法文化双向奔赴   “战绩辉煌!”吴氏策划国际演出部总监张晓蕊告诉记者,“波尔多三场全部售罄,巴黎站开演前一周出票率超过75%,这是我们一张张卖出去、实打实的销售记录。”剧团在波尔多赢下的极佳口碑也为随后的巴黎站助力不少。“最后一场开演前仍有观众来购票。中国戏曲演出在欧洲,不送票、不靠华人包场,最终平均上座率超过九成,并以本地观众为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百戏之祖的昆曲,能在法国开出一片姹紫嫣红,背后是中国艺术家、海外演出经纪公司等各个环节的合力耕耘。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迎来了一个“姹紫嫣红开遍”的美好午后,上海昆剧团小分队为近百名法国观众开展了面对面的昆曲交流推广活动。主讲人谷好好以非遗“昆曲”为主题,娓娓道来其六百年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深情表达了昆曲人代代相传的执着与热爱,通过生动传神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演绎将昆曲特有的含蓄温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细致入微地展现开来。演员胡维露和韩宜伽等更在活动现场演绎了经典昆曲片段。法国观众沉浸于东方昆曲悠扬,席间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由衷的喝彩声。   法国巡演期间,伴随每场演出的还有戏曲化妆展示、昆剧导赏、昆剧演员前厅迎宾等多元活动,让法国观众得以近距离甚至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之美,感受东方艺术的独特韵味。在波尔多演出前,上昆演员娄云啸、马填钦现场为观众勾脸的活动,总是大受欢迎,画个帅气的“净”或者可爱的“丑”,点抹之间,尽显昆曲化妆的精细与考究。巡演巴黎站的演前导赏活动中,在法国导演卢逸凡IVAN的讲解下,旦角张頲和笛师束英,演示了昆曲欣赏入门ABC。   除了两场大受欢迎的演前导赏,法国汉学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卢逸凡还肩负了另一项重要任务:精益求精地不断优化《牡丹亭》法语字幕。原来在波尔多三场演出后,他发现反馈巡演版字幕仍有不少可以提高之处,但巴黎剧场档期时间有限,只能一边演一边改。“每场进步一点”“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卢导演告诉记者,《牡丹亭》中文文本有多美,译起来就有多难。比如杜丽娘游园时有句唱词“惜花疼煞小金铃”,如直译为“金色的铃铛”难免不知所云,也有译本翻译为“心疼金铃般的花苞”,而更妥帖的译法是“怕踩到花而小心翼翼走得脚都疼了”。其实,现存出版的英译本和法译本中也有不少争议存疑处,更何况演出字幕还需跟着演员表演节奏甚至不同剧场不同字幕机的显示方式作出相应调整。“准确已经很不容易,而法国人既是浪漫的,也是苛刻的,对语言的纯正和美感非常敏感和讲究。”   这位法国导演对字幕执着,只是昆曲《牡丹亭》跨国文化交流中“双向奔赴”的美好之一。当晚演出结束后剧院门口,一位来自索邦大学的业余刀马旦女孩等候许久只为问谷好好一句:“在法国怎么能更好地学习昆曲?”“结社(建立曲社)吧,让志同道合的‘昆虫’找到彼此。”“好的,但你们要常来啊。”“一定!”   与此同时,在上海浦江之滨世博园区内新近落成开放的罗丹艺术中心,“罗丹遇见牡丹亭”系列艺术作品正式亮相。是夜,在《思想者》雕塑的追光投影中,杜丽娘穿过历史与语言的征途,款款而来。这一幕,不啻为古老昆曲对世界发出的青春宣言——   希望在未来,让中国戏曲的情种在巴黎、在更多海外舞台播撒、深种、发芽;让戏曲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记者 邢晓芳)
小米 15 系列发布!全面打通苹果生态,还有一辆 81.49 万的量产版跑车
这是小米的新起点。 对于今晚的这场发布会,小米用了这么一句话来进行预热。 时长 3 小时的发布会全程可以用「高潮迭起」形容:频上热搜的小米 15 系列手机和澎湃 OS 2.0 终于亮相,还有纽北成绩刚出的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炸场。 这篇发布会总结也聚焦在了以上爆品,带你看看这次小米不容错过的高光。 小米 15:小尺寸,大心脏 讨论「Android 小屏旗舰」,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小米数字旗舰标准版」,原因无他:尺寸小得刚刚好,配置也不输 Pro 版。 外观设计上,方形摄像模组和直角中框设计已经变成传承,从小米 13 系列到今天小米 15 系列都沿用了类似设计, 不过 15 减弱了相机凸起,还做了「火山口」设计,观感要更好。 小米 15 机身方面也做了微调,手感更上一层楼,采用全弧线设计,金属磨砂中框延伸到背部,号称「机身没有一处锐角」,利落又圆滑,重量也保持在 191 克,重心居中。 屏幕则采用全新 M9 发光材料,强光下更容易触发峰值亮度 3200nit,支持 1-120Hz LTPO 刷新率和 DC 调光,正面边框更是实现了四边同步 1.38mm 的「真」等边。 去年 Pro 版的「龙晶玻璃」也来到了标准版的小米 15 上,号称带来 10 倍的耐摔性;屏幕指纹识别也升级了以往 Pro 级旗舰才有的「超声波指纹」。 性能方面,小米 15 系列全球首发了骁龙 8 至尊版。 和以往的骁龙芯片不同,这次的骁龙 8 至尊版采用了全新的核心架构,两颗「Oryon」超大核直接来自骁龙 PC 芯片,其余六颗核心也都是性能核心,完全舍弃小核,Geekbench 6 多核性能突破 10000 分。 GPU 方面,骁龙 8 至尊版采用全新 Adreno GPU 架构,峰值性能提升 44%。 性能这么猛,骁龙 8 至尊版的功耗非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还有进步。得益于第二代 3nm 工艺制程,以及芯片架构的优化,骁龙 8 至尊版的 CPU 峰值功耗较上代下降 52%,GPU 峰值功耗较上代优化 46%。 为了配合好这条「猛龙」不被小机身限制,小米 15 搭载了环形冷泵散热系统,还增加了与手机中框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散热效果。 小米 15 系列在影像上依旧保持了和徕卡的合作。主摄方面是熟悉的光影猎人 900,规格尺寸达到 1/1.3 英寸,具有 1.2μm 单颗像素、2.4μm 融合大像素,能够捕捉更多光影细节。 这次的全新「浮动长焦」镜头则是三星 JN5 1/2.75 英寸传感器,原生等效焦距 60mm,还可以使用高像素模式实现 120 毫米长焦人像。 除了过硬硬件素质,小米 15 系列的计算摄影能力也获得「越级体验」:UltraRAW、UltraHDR、UltraZoom 超级变焦等一系列小米 14 Ultra 能力。 小米 15 系列也支持「动态照片」的拍摄,并且能够分享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 不得不提的还有小米 15 配备的「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850Wh/L,在小机身中塞入了 5400mAh 的大容量电池,有线快充 90W,无线充电 50W。 小米 15 一共有四款常规配色:黑色、白色、浅草绿、丁香紫。 如果还是觉得选择不够多,小米还提供了 20 种可定制配色,2 种可定制中框,总共 40 种搭配。 除此之外还有一款特别的「亮银」版,不仅有一种「银镜」的光泽,背板玻璃还呈现一种 3D 纵深波浪的纹理,这可不是视觉效果,而是真的可摸可感的「大波浪」。 以及一个「钻石限定版」,中框镶嵌一颗钻石,背板采用环保鳄鱼皮纹理,有冰川白、大象灰和橙色。 每个版本的价格如下: 小米 15 迎来了涨价,起步价 4499 元,配置以 12GB+256GB 起步; 定制版 4999 元,只有 16GB+512GB 版本,需要在小米商城购买; 亮银版起步价 4699 元,每个版本涨价 200 元; 钻石限定版 5999 元,只有 16GB+1TB 版本。 小米 15 Pro:更 Pro 的屏幕和影像 小米 15 有的配置,小米 15 Pro 都有,并且可能还更强。 比起标准版,小米 15 Pro 尺寸更大,同样采用全弧线设计,屏幕也延续了上一代的「等深四曲」屏幕,机身设计总体看起来「外方内圆」,每个平面的过渡都是平滑的曲线,包括摄像头模组。 小米 15 Pro 上的「龙晶玻璃」也迎来升级,2.0 版本相比前代抗摔性能提升 16 倍,也同样搭载超声波指纹。 显示效果上,小米 15 Pro 也搭载了 M9 发光材料的「真」2K 屏幕,功耗却比上一代 C8 发光体系的 1.5K 屏幕更低,峰值亮度和标准版同样为 3200nit。 搭载了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的小米 15 Pro 性能如何,我们已经对小米 15 Pro 进行了测试。 《星穹铁道》极高画质 60 帧情况下,平均帧率达到 58 FPS,排除加载动画几乎全程满帧,平均功耗不到 4.2W,小米 14 Pro 已经达到 5W。 影像能力也是 Pro 版的一大强项。小米 15 Pro 也配备了光影猎人 900 传感器,但光圈大小来到 f/1.44 ,进光量更大,快门速度更快,也能带来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 但可惜的是,小米 15 Pro 砍了上一代的可变光圈功能。 小米 14 Ultra 的长焦镜头,也下放到小米 15 Pro 上,传感器是索尼 IMX858,实现 5 倍潜望式光学变焦,并利用 5000 万像素实现 10 倍无损变焦,以及 UltraZoom 20 倍 AI 变焦。 视频录制方面,主摄最高支持 8K 视频录制,虽然支持全焦段 4K 视频录制,但依旧不支持更常用的 4K 120 帧拍摄。 Pro 版自然也不会错过 850Wh/L 的金沙江电池,小米 15 Pro 电池容量更是来到 6100mAh 的超大容量,对比上一代增加足足 1220mAh,机身重量甚至还轻了 10 克。 小米 15 Pro 有岩石灰、白色、云杉绿三种,同样也有「波光粼粼」的亮银版。 小米 15 Pro 同样迎来涨价,起售价 5299 元,配置为 12Gb+256GB,亮银版同样加价 200 元,起售价 5499 元。 除了手机的参数部分,也有不少人关心全新的系统——澎湃 OS 2,毕竟参数再强,也需要搭配软件才能完全释放潜力。 全新的澎湃 OS 2 自研了微架构调度器,着重优化了应用启动速度等方面,并号称「全生态设备都流畅」。 互联互通方面,除了加强了对现有澎湃生态的支持,全新的 HyperConnect 甚至还将苹果生态纳入其中,苹果设备安装「互联互通」App 后可以实现文件图片互传,小米手机还能在 Mac 电脑上开启「妙享桌面」,直接镜像操作小米手机。 澎湃 OS 2 还搭载了 HyperAI 的一系列系统级智能能力,例如 AI 写作、生图等功能。 而全新「超级小爱」助手集成到了系统底层,能识别屏幕和外部,还支持一句语音操作,甚至具有「记忆」功能。 纽北四门第一,靠的是什么 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 今年 7 月,雷军在个人年度演讲中立下壮志:十年之内,成为纽北最快四门电车。 现在来看,雷总对自己实在是太不严厉了,3 个月就能搞定的事,他竟然给自己 10 年的时间。 10 月 28 日上午 11 时 56 分 46 秒 874,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冲过位于 T13 弯角的终点线,打破了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原有的四门车圈速纪录。 小米 SU7 Ultra 荣获此殊荣,自然离不开其卓越的动力系统。去年年底,雷军在小米 SU7 的上市发布会上给用户们画了个饼——V8s 电机。 当时他表示,这台电机拥有 27200rpm 的最高转速,最大功率 578 马力,峰值扭矩达到 635N·m。更令人吃惊的是,V8s 在实验室中甚至达到了 35000rpm 的惊人转速。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和它的量产版,都搭载了由两台 V8s 和一台 V6s 组成的动力系统,综合功率达到 1548 马力。 从加速能力来看,小米 SU7 Ultra 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 仅需 1.98 秒、0-200km/h 5.86 秒,设计最高时速 350km/h,成为了全球加速最快的量产四门轿车。 这次,终于加上「量产」两个字了。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 SU7 Ultra 的预售价格:81.49 万元。 电池方面,小米 SU7 Ultra 全球首发宁德时代麒麟 Ⅱ 电池,拥有 1330kW 的超大放电功率和 16C 的最大放电倍率,以满足电机需求。SoC 在 20% 时,放电功率仍有 800kW,峰值电压 897V,充电倍率达到了 5.2C,达到 16C, 此外新车还采用了 AP Racing 的制动系统,前六后六活塞制动卡钳,最大工作温度超过 800°C,时速 100km/h 刹停只要 30.8 米,180-0km/h 连续制动 10 次不衰减,极速状态下制动可提供超 2.36G 减速度。与此同时,动能回收也能提供 0.6G 的减速度。 在发布会上,雷军指着 SU7 Ultra 的超大尺寸碳陶瓷制动盘说:「这个一看,就是要十万块钱的东西。」他表示,有了这套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SU7 Ultra 可以在纽北连续跑 2 圈飞行圈且不会过热。 底盘方面,SU7 Ultra 用上了一套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高性能阻尼可变减振器,另有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可选,支持 10 段压缩回弹阻尼可调。此外,其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系统也能实现对三电机系统每秒 500 次的动态扭矩控制。 小米 SU7 Ultra 的性能提升是从里到外的。 车头新增了一个大前铲和 U 型风刀,进气格栅开口加大了 10%,尾部拥有一个碳纤维固定尾翼,翼展达到 1560mm,弦长 240mm。在尾翼的下方,小米还布置了一个主动扩散器,支持 0-16°自适应调节,兼顾风阻与下压力。小米表示,这些气动套件能够为 SU7 Ultra 提供最大 285kg 的下压力。 「超过了两三百万跑车的能力。」雷军说。 这一切,构成了小米挑战纽北的坚实基石。 在这个时代,小米 SU7 Ultra 在纽北上留下的不仅是速度的痕迹,更是技术革新的宣言。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速度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于创新和性能的较量。 常有人说,在电动车盛行的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马力,「马力无用论」和「性能过剩」的声音此起彼伏。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逐渐成为讨论的焦点,「性能」一词似乎被简化为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沦为车企宣传的附属品。 然而,所谓的性能过剩,不过是某些车企逃避的托词。真正的挑战和创新在于将这些性能转化为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驾驶乐趣,让数字背后的激情和操控感触手可及。 雷军和他的小米,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但纯粹的路。可以说,在纽北赛道上的每一圈,都是小米登上行业顶峰的巧妙注脚。 小米的新起点:主谈体验而非参数 小米首席市场官许斐在介绍小米 15 的屏幕时提到,小米不再单纯追求高参数,更重视配置实际带来的用户体验。 以往的小米发布会总是充满各种领先的参数和配置,为「发烧」而生;而这次的「新起点」,我们发现小米开始改变以往对好看数据,或者吸睛新功能的一味追求,更关注新特性能不能触及更多用户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这也和爱范儿的理念一致:聚焦于产品的高参数能不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所以,除了性能实测,我们还会带来更深度的功能体验和评测,小米 15 系列用起来有哪些亮点和槽点,我们都会给大家展现。
小米今晚的超长发布会,有点科技春晚那味儿了
“ 三小时了!雷军,你知道这三小时我怎么过的吗? ” 如你们所见,在 OPPO 、 vivo 都开完今年的发布会之后,我们米米也带来了自己的发布会。 早在昨天,一众米系的高管就已经开始在微博上预热了。这又是删 PPT 又是跑纽北的,阵仗估计真的不小。 脖子哥和托尼也是第一时间——拜托了同事米罗到现场。( 理解一下我们两个的腚都撑不了三个小时 ) 那我们赶紧来看看,我们的雷总这回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惊喜吧。 在说 SU7 ultra 量产车之前,咱们先来看原型车跑纽北这事。 小米今天公布了它的纽北跑圈成绩:6 分 46 秒 874 ! 这啥水平?也就比 Taycan Turbo GT 的7 分 07 秒 55 快了。。。亿点点。 你别说,如果放在整个纽北历史上,那 SU7 ultra 就等于是 911 的水平,和保时捷、奔驰、兰博基尼这御三家一个级别,力压迈凯伦、宝马、法拉利等一众超跑品牌。 属实有点顶级了,家人们。 但激动归激动,脖子哥这里还是先浇盆冷水。 为啥呢?因为这次跑纽北的 SU7 ultra 是个原型车,正常上不了路,而上面说的 Taycan 也好, 911 也好,都是量产车,咱拿原型车和一众量产车比还是有点小不公平。 要知道,跑纽北的原型车其实是有专门的一个圈子,这里面更是藏龙卧虎,有 5 分 19 秒的保时捷 919 ,还有 6 分 05 秒大众 ID.R 。 就说咱们国产车里面,之前就有跑到 6 分 45 秒出头的蔚来 EP9 ,还比 SU7 ultra 快 1 秒,所以小米昨天这个成绩,其实也算是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 但小米这么台车,能比它快的都是两门超跑,但凡多两个门就没它快。这个纽北史上最速四门车( 哪怕是原型车 ),含金量还是真的高。 而且这我们细看了 SU7 Ultra 原型车刷圈的车载路线,发现小米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6 分 46 秒 874 绝对不是最好成绩。 因为地面没干透,你会发现车跑的时候有几处打滑,甚至还因为树叶盖住传感器导致动力切断的问题,持续好几秒加速不上去。找个好点的天气,再多几次跑圈的机会,肯定还能再快几秒。 好了,关于纽北咱先说到这里,还是来看看这次发布会的主角,小米 SU7 ultra 的量产车版。 之前雷军说 “ 有点小贵 ” ,那价格是多少呢?不卖关子,预售价 81.49 万,和特斯拉 Model S Plaid 一个价格,比极氪 001 FR 还要贵个 4 万多。本来还觉得有点贵,结果 10 分钟小订就 3680 台,定金一台 1 万,直接先到账三千多万。。。 不过毕竟实力在这里,可以理解,但脖子哥最多就只能支持一个车模。。。 这波 SU7 ultra 量产车的定位是一个可街可赛,相比完全为赛道服务的原型车,它更考虑舒适性和成本,不过,原型车的内在其实也都保留了下来。 比如说在外观上,虽然扩散器样式有很大改变,但保留了前脸和尾部的空气套件,包括前部的前铲、气坝、风刀,以及尾部的主动式扩散器,提升 285kg 的下压力,同时减小风阻系数。 而且相比 SU7 原版, SU7 ultra 增加了一个碳纤维大尾翼,但相比原型车,量产版的尾翼是固定的。 而内饰部分,采用了 Alcantara 的超纤皮面料,并且为了降低车重,量产车也保留了一部分的碳纤维材料,用雷总的话说,要比一般豪华超跑用的更多一点。 其中包括碳纤维的方向盘、 1.7 平方米的碳顶,以及碳纤维的座椅背板、中控台、迎宾踏板、各种饰条等等,全车总共有 17 处,覆盖 3.74 平米,你说这车贵吧,确实贵,但值吧,也值。 当然最关键的还得是里子,原型车带的这些个配置,量产版基本都有。 比如双 V8s + V6s 的三电机动力系统,最大马力依然是 1548Ps ,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 km/h 。 另外,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麒麟二代赛道专用电池包,放电功率 1330kW ,峰值电压 897V ,充电倍率 5.2C 。 要知道跑赛道,重要的不只是续航,更需要放电功率,在纽北这 20 多公里的赛道,跑到最后电量衰减到不剩多少了,如果电池的放电能力顶不住,那成绩只会一泻千里。 除此之外, SU7 ultra 还搭载了三电机扭矩矢量控制,主要用来自动控制扭矩,每秒可以达到 500 次,比如在过弯的时候,需要一边减小轮胎扭矩,另一边增大,提升操控性能。这玩意要是能调好,会比机械式的 LSD 强得多。 然后是一系列赛道专用的散热系统,不仅零百制动距离只有 25 米,而且说是能持续跑 2 圈飞行圈。 至于之前小米 SU7 跑赛道容易把刹车片磨没,导致上墙? 好,那这次直接上碳陶,给大伙儿看看什么是赛用制动系统。 用碳陶好处咱们之前说过,主要就是抗热。一般你一次刹车产生的温度大概在 100-150 ° C 左右,极限一点可能会达到 200-300 ° C ,家用刹车系统完全可以 hold 住。 但因为跑赛道需要相当频繁的加速减速,会导致刹车时刹车片和刹车盘的热量过高,很容易超过 500 ° C ,当超过制动系统的承受上限,就会出现刹车热衰减,导致刹车突然失控。 所以就需要更高级的刹车片和刹车盘,赛道上一般都采用这个碳陶材料,它的最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 1300 摄氏度,这要刹车失灵就很困难了。 但问题就是,贵。Taycan 选装一套得 8.29 万, Model S Plaid 选装 10.95 万,而且你小米这么大一个,你直接标配。。。好好好,全体起立! 另外,纽北带回来的还有它的底盘调教,欸对,以后小米产品的底盘全得纽北历练一遍,多少都得沾点赛道基因。 比如这次 SU7 ultra 的量产车是可以选装倍适登 EVO T1 绞牙减振器,它算是旗下 T-TRACK 系列里的顶配,所以价格同样不低,一套得 2 万多,过去用在丰田 SUPRA 和宝马三系上,符合 SU7 ultra 的定位。 当然,如果你不想选这个,也可以用普通的空气弹簧和 CDC ,这个选项也是保留的。 然后就是这个运动声浪功能,电车的静谧加上油车的声浪,脖子哥真不知道是该夸还是骂,但我觉得有的兄弟肯定喜欢这玩意儿。 关键,它可以 40W 功率外放,花钱玩车的乐趣不就是炸街吗,这雷总说不用来炸街,大伙儿都不信啊。。。 最后好玩的来了, SU7 ultra 在屏幕上整了一个赛道模式,可以在你跑圈的时候给出赛道信息和车辆信息,甚至给你其他选手的信息,赛博圈速竞赛了属于是。 内置的小米赛道大师 APP ,跑完全程还能生成战报,分析哪里刹晚了,哪里踩慢了,比地平线里的都要全,看来他是真的想让车主下赛道练技术啊。 总之,小米 SU7 ultra 这台车就是小米旗下的极氪 001 FR ,算是小米品牌赛道性能的巅峰之作。 而且明年这台量产车也会跑纽北,如果说小米拿原型车成绩来比有点赖皮,那到时候看看量产车能不能干掉 Taycan Turbo GT 也不迟。 但大伙儿肯定会说了,小米你尽造一些咱们买不起的车,是不是忘了你品牌的初心了?其实,对于初来乍到的小米来说,先把天花板立住了,接下来才能好好做点大伙儿买得起的车,大伙儿才信得过小米。 就像过去极氪、比亚迪( 仰望 )都在做类似的事,小米只是把这个事提前做了。 说实话,我是真的很期待小米之后走量的 SUV 车型,还有增程系列啊,这个攻坚赛道的团队究竟会做出来什么样的家用车,接下来大伙儿拭目以待吧。 如果说去年新发布的 Hyper OS 关键词是重构的话,那今年的 Hyper OS 2.0 的关键词就是 “ 活的 ” 当然啦,说的不是指金凡 “ 闭关一年 ” 还活着( 狗头 这个所谓的活的主要指从 UI 到动画,再到跨端互联,还有全新的超级小爱,都非常 “ 活 ” 。 壁纸是可以动起来的,不光能直接把视频用作锁屏壁纸,甚至原本是静止的照片也能借助 AI 动起来,用到锁屏上。 那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想什么呢,我说的是,能不能直接把 SU7 漂移的视频用到锁屏上啊? ( 狗头 )也没别的,就想体验每次解锁都被 SU7 创的感觉。 动画也是活过来了的,充电动画,甚至连指纹解锁都带上了真实的水波纹,相当符合直觉。 那这么 “ 活性 ” 的动画是怎么来的呢?会不会太吃性能,手机带不动呢。 反正发布会上说是没事的。按照金凡的说法,他们借助自研微架构调度器、焕新存储管理 2.0 还有级联带宽这一堆技术,来确保这回 Hyper OS 2.0 能够把系能发挥到极致。 具体怎么做到的,我就不给大家展开了,小米的系统,我们最好还是先用一段时间,观察下实际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项更新也挺 “ 活 ” 的,那就是跨设备互联。 这回借助全新的 HyperConnect ,我们小米也可以跨端调用摄像头啦:在平板上直播的时候,如果嫌弃平板的摄像头不够 “ 活 ” ,只能拍到死亡双下巴的话,你也可以直接调用手机上的摄像头,帮你增加一个机位,而且还不用操心画面的问题, HyperOS 2 会自动帮你把两个画面合流。 另外还有把手机投到平板和 PC 上的互联功能,不过这功能估计大家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所以 Hyper OS 2.0 这回多做了一步,不但可以把手机投到平板上,就连手机里的 APP 都能一键拖拽,到平板上,变成平板 APP 的样子,但程序的实际运行,却还是跑在手机上的。 不光如此,你甚至可以直接把小米手机投到 Mac 上,真 · 对标苹果了。。。。 还有一位新朋友值得我们聊一聊,就是全新的 “ 超级小爱同学 ” ,要我说这可比前面的动画和锁屏啥的 “ 活 ” 多了,简直是懒人福音。 这就不得不提托尼这种金鱼记忆的人特别喜欢的一功能——让小爱帮你记。 发布会上举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例子——像是护照、发票这些密度非常高的信息,在第一次填完的时候就能呼出小爱,喊它帮你记下来。 到了下次再要填写的时候,就能直接让它帮你填了,简直不要太方便。 除此之外,一些生活中比较零碎的信息也可以交给小爱帮你记忆,像什么行李箱的密码啊、证书放到那个抽屉里了啊,都可以直接跟小爱讲,下回忘了的时候再问他就可以了。 另外小爱还能帮你找,拍过的照片、视频,还有收到的文件,直接招呼一声就行。 但是要论最牛的,还是他能够自动学习你的生活习惯,在合适的场景下帮你调用对应的功能。 比如在你的洗衣机洗完衣服的时候,自动帮你把晾衣杆调到日常用的位置,又比如在你日常入睡的时间自动帮你把窗帘拉上。 所有的这些,以前都是要在米家里自己设置的,现在交给小爱就可以了。 感觉这个功能对于小白来说还是很友好的,特别是买了很多米家的产品,却又懒得去折腾自动化的小伙伴们。 至于其他的什么 AI 绘画啊、 AI 通话摘要啊,其他家都已经聊过了,就不给大家展开了。 估计是闭关一年真的闭关出门道来了,金凡和他背后的小爱同学团队这次对小爱的定位还是很清晰的,不贪多,就想让超级小爱先努力做好一个小助理。 在手机端 AI 没有更好的应用场景之前,这样的定位还是很讨喜很务实的。 那这样 “ 活的 ” HyperOS 2.0 ,大伙什么时候能吃上呢?小米 15 系列自然是首发搭载,其他老机型会逐步在 11 月推送。最晚的第三批,包括小米 12 系列还有同代机型也会在 2025 年上半年陆续开始推送,大家耐心等待,稍安毋躁。 在把金凡送下台之后,终于轮到大伙儿第二期待的手机登场啦! 原本大家都还在猜,这小米的小屏旗舰马上就要连着做到第三代了,除了换个芯片用上高通骁龙 8 Elite 之外,还能有什么花样。 结果看完今晚的发布会之后,我只想说:小米,你让我感觉到很陌生。 整体的设计语言倒是还好,跟上代大差不差——说实话,当它被水灵灵地掏出来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这就是小米 14 。。。 配置上, 5400 mAh 的电池,超声波指纹,这些也算补齐了上一代的短板,倒也在意料之中。 但是聊完了这些之后,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 这回的小米 15 ,居然支持外观定制!不但配色提供 3 个色系, 20 种不同的选择,就连边框也有哑光和亮面两种选择。 排列组合一下,你甚至能整出 40 种不同的小米 15 外观。 这还是我认识的小米吗?不过可惜的是,支持定制外观的目前只有 16 + 512 这个内存规格的。要我说不如直接全部规格都支持定制,将科技以换壳为本贯彻到底( bushi 这还没完,你敢信吗,小米这回,居然往自己的手机里塞钻石了—— 是的没错,这回还有一个小米 15 钻石限定版,不但有( 类似 )鳄鱼皮的背板,背部边框上还真就嵌了一颗钻石。。。 再加上一起放在礼包里的鳄鱼皮钱包,我看这回谁还敢说我们小米不懂女性用户! 那这样一套五颜六色还带钻石的小米 15 到底卖多少钱呢? 在铺垫了四五分钟要涨价之后,我们阿米终于把价格掏出来了——小米 15 4499 起,小米 15 定制版 4999 起。 哦对了这回还有一个小米 15 亮银版,价格在普通版的基础上再加 200 ,也就是 4699 起。 其他的细节,就先不给大家展开了,给大家安排了一个完整的配置表,大伙儿按需食用吧。明天我们还会有一个详细版的小米 15 的测评,到时候我们再看看这回这个五颜六色的小米 15 到底如何。 我们还是重点来看看小米 15 Pro 。如果说小米 15 的部分让我这个曾经的米粉感到陌生的话,那这回卢总给我们介绍小米 15 Pro 这一部分,那可就算是米味儿十足了。 外观就不多说了,卢总自己说是这回 deco 这里多了个陶瓷过渡,但恕我直言,第一眼我还是会认成小米 14 Pro ( 对不起 不如看点实际的吧,比如屏幕屏幕——友商 Pro 级产品都没有的 2k 屏幕,卢总直接就给了。 给了的同时,还不忘拉友商过来对比了下功耗,主打一个我的 2k 不但比你分辨率高,功耗还比你低。 完事儿还不忘提醒大家猜一猜,这个友商 A 到底是谁,反正卢总给的提示是 “ 那个喜欢给屏幕开一场发布会的厂商 ” ,我也不知道是谁,你们猜一猜?( 狗头 为了做到这么低的屏幕功耗,小米重新设计了屏幕的像素结构。还在屏幕内走线、驱动晶体管上做了功夫,甚至连刷新率都做了屏幕分区,我看他发布会上的意思是屏幕上的三个区域,同台刷新率不太一样,分开渲染,尽量精准地控制屏幕的功耗。 屏幕比完了比电池。小米 15 Pro 在重量比上一代轻 10 g ,厚度比上一代薄了 0.14mm 情况下,塞进了一块 6100mAh 的大电池。 直接续航测到底的测试中,获得了超过 8 小时的好成绩,直接领先所有同行。。。 不过有了大电池,妥协的就是是快充了,这回小米 15 Pro 只有一个 90W 的有线充电和 50W 的无线充电。 不过这么刺激的环节,怎么能少了高端必备的影像呢?这小米 15 Pro 的影响主打的是 Ultra 长焦。 对应到实际的配置上就是 IMX 858 传感器搭配 5 倍潜望长焦。 另外之前 14 Ultra 上广受好评的 Ultra Zoom ,这回也下放到 Pro 上了, 20 倍以上的放大,直接让 AI 帮你把画面细节给补充上来。 这样一款有屏幕、续航、影像都米味儿十足的小米 15 Pro ,它的价格来到了 5299 。 如果你想要酷炫一点,来个亮银版本的话,就得再加 200 。 不知道这样的价格有没有打动你呢? 果然小米的发布会也少不了智能穿戴设备,而且它的关注度可能不比手机低。 因为发布会上也说了,买小米手环的有一半多都是 iPhone 用户,说明大家真的很喜欢这种有基础功能又足够便宜的穿戴设备。。。 这次发布的小米 Watch S4 则主打一个五颜六色,更有个性,不仅表带选择很多,还可以更换表圈。 比如发布会上展示的陶瓷双色表圈,还有一个不锈钢木纹的,看上去质感都还不错。 这次 Watch S4 在功能方面主要是支持了更多应用的通知,而且也能当车钥匙来用了,不止小米汽车,路特斯和比亚迪等也支持,不排除以后支持更多品牌。 不过至于这个 1500 尼特的全局亮度嘛。。。我也不知道手表是不是真的会用到这么高的亮度。 但你别说,当个便携手电筒还挺好用的。 另一个比较骚的操作,是 Watch S4 这次支持打响指操作米家设备,或者给 PPT 翻页,相当优雅。 续航方面则一直是安卓阵营手表的强项,即使是 eSIM + 重度使用也能坚持 3 天,蓝牙 + 息屏显示则能用个 5 天。 嗯,这下知道为啥 iPhone 用户都不买苹果表了。。。 价格方面依旧很小米,这次机身质感都不错而且加入新功能的 Watch S4 ,起售价是 999 元。 不过嘛,假如你对外观和质感要求相对不高,就是想要一个便宜的手环,功能别少我的就行,那我觉得这次发布的小米手环 9 Pro 更是重量级。 酷似苹果表的外观,金属机身, 1200 尼特全局亮度 AMOLED 屏幕,全天候健康监测,而且也支持 NFC 车钥匙。 最逆天的是,这个重度使用也能有 8 天续航的手环,售价只有 399 元。。。 有一说一,对于只追求基础功能和长续航的人来说,这个价格的手环确实毫无抵抗力。。。 最后还有我们的平板,这次有小米平板 7 和 7 Pro 两个版本,它俩主要配置就差在芯片和充电速度上。 其中平板 7 用的是骁龙 7+ Gen3 芯片和 45W 充电,而 7 Pro 则是 8s Gen3 芯片和 67W 充电。 它俩的屏幕都是 11.2 英寸 3 : 2 比例的 3.2K 分辨率屏幕,也都是 345PPI 和 144Hz 刷新率,所以如果你是看剧的话,这俩的视觉效果理论上是差不多的。 这二位的价格也很有吸引力,起售价分别是 1999 元和 2499 元,而且如果你买的是 256GB 往上的版本,只需要加 200 块钱就可以选购防眩光的纳米柔光屏,很适合写写画画。 而且这次小米平板也全面对标苹果,搞出了类似妙控键盘的悬浮键盘,你别说,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但是这个 999 元的价格跟两千块的平板一比,属实是不算便宜。。。 但你要跟两千多块的妙控键盘比的话,立马就显得性价比十足了。。。 托尼是建议,假如你想入手这次的平板,而且需要打字或者写写画画,那么可以直接把键盘和笔一起买了,能省个好几百块。 另外,发布会上还提到了很多家电新品,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啥的,但托尼这里就不做导购员了,感兴趣的差友们可以去小米商城或者小米之家慢慢逛。 正常发布会看下来,虽说屁股确实做疼了,但该说不说还是非常精彩的。 自打今年 3 月份发完 SU7 之后,小米就已经完成了人车家全场景的所有拼图,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布会会跟其他只有手机平板和手表的厂商不太一样。 如今的小米在业务覆盖越来越广,能在发布会上跟大伙儿聊的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很多主打的产品比如手机、电视、穿戴、路由器。。。也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门道。 所有这些亮点串联起来,放到这三个小时里头一股脑呈现出来,就多少有点 “ 科技春晚 ” 的味道了。 而且现场不管是小米 15 的亮银版、钻石版亮相,还是 SU7 Ultra 纽北圈速成绩公布,又或者是雷总介绍 SU7 Ultra 那一趴,台下都是雷鸣般的欢呼声,还有米粉在狂吼起哄。 而且我说的这个 “ 科技春晚 ” ,可是很久以前我们都爱看的那个春晚。
深圳一家公司造出世界上最酷机器人,卖2-3万美元
网友:终于不是太奶步伐了。 国内惊现「无头」机器人! 造出这个机器人的,是一家名叫众擎机器人(EngineAI)的深圳公司。 早在今年 7 月底,该公司就推出了首款专业机器人 SA01,售价 5300 美元起,并且全部开源。 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engineai-robotics/engineai_legged_gym 而短短三个月,该公司又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隆重推出世界上最酷的人形机器人 ——SE01。 别看它长得不咋地,走路姿势倒是很像人。 独自做蹲起运动也不在话下: 趴在地上做俯卧撑也有模有样: 还能自己拐弯儿: 不少网友惊呼:这步伐也太自然了。 不过,也正由于它太像钢铁侠,让人不禁质疑:这看起来像个电视购物广告。 告别弯腿、跺脚、小碎步的病态步伐 SE01 是一款工业机器人。 它身高 170cm,体重约为 55kg,全身共有 32 个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达到 330N・m,行走速度可达 2m/s,能够完成深蹲、俯卧撑、转圈走、抓取、跑跳等复杂动作。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双足机器人都有个毛病,那就是经常出现弯腿、跺脚、小碎步,甚至原地踏步等病态步伐。 SE01 之所以能够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主要因为其核心关节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谐波力控关节模组,使得膝关节最大扭矩能达到 186N・m,动力关节力控精度可达 0.2N・m。 当然,还有深度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算法,以及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的加持。 这个机器人的双臂采用绳驱动柔性力控方案,设计寿命超过 10 年,单臂具备 4 个自由度,其中肩部谐波关节有 3 个自由度,肘部谐波关节有 1 个自由度。 它的仿生灵巧手单手具备 6 个自由度,可以自如应对复杂场景。 机身采用航空级铝合金材质,既保证了外壳的坚固,也使得手臂异常强壮。 此外,SE01 还内置了 NVIDIA 和 Intel 双处理器,配备了三组实感双目摄像头,利用视觉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一套先进的深度立体视觉系统。 6 颗高清摄像头以及 360 度激光雷达,让它能融合感知,实现全景无盲区,而 3D 感知避障导航可以帮它自动选择最优路径。 至于 SE01 的售价,众擎计划控制在 15-20 万人民币,也就是 2-3 万美元,这似乎与特斯拉的擎天柱不谋而合。 前段时间,马斯克在特斯拉的 We Robot 发布会上透露,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售价预计在 2 万美元至 3 万美元之间。 智能新秀,一路狂飙 黄仁勋在今年的 GTC 大会上指出,「机器人的 ChatGPT 时刻即将到来」。这预示着智能机器人的爆发已经不远了。 在机器人正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通用智能机器人的开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成立仅 10 个月,众擎机器人已完成天使轮及天使 + 轮融资,总额近亿元。 众擎机器人成立于 2023 年 10 月,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研发通用智能机器人,特别是面向行业场景和科研教育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赵同阳是中国机器人领域的资深创业者。 2016 年,赵同阳创立了 Dogotix(多够机器人),专注于研发高性能仿生四足机器人。公司不仅致力于上层的机器人硬件研发,在底层技术上,从特种电机设计、减速机设计、控制器设计等,也都积累起了全套的知识产权。他们推出了 DG-48A 和 DG-160A 等产品,成功引起了国际关注。 2020 年,Dogotix 被小鹏汽车收购,赵同阳加入小鹏旗下的鹏行智能,担任总经理,主导研发了人形机器人 PX5,该产品在 2024 年英伟达 GTC 大会上亮相。 最右机器人是小鹏公司自研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PX5 2023 年,赵同阳离开鹏行智能,创立了众擎机器人,继续深耕人形机器人领域。众擎机器人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大核心板块:本体设计、运动智能、具身算法和通用大脑。这四项技术能力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也是公司在全球市场中实现竞争力的基石。 作为创业型公司,众擎在资源和时间上面临多重限制。为此,公司在创立后的前 12 个月内,重点关注本体设计和运动智能领域,确保团队人才的精准配备和产品的极致优化。 同时,众擎提前为「具身算法」版块的开发做出规划,以避免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陷阱。这种逐步推进的策略不仅为公司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其后续的技术拓展做好了准备。 在他的带领下,众擎机器人于 2024 年 7 月发布了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 SA01,售价仅为 3.85 万元人民币,显著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门槛。 此外,众擎机器人在研发上设立了高标准,计划 2024 年底前推出全系列产品,并在 2025 年实现年产销超千台的目标。该公司还在开发新的家用及工业用机器人系列(如 PM 和 PA 系列),力求在性能与实用性上取得平衡,目标是重塑人形机器人市场格局。 https://www.engineai.com.cn/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113 https://x.com/engineairobot/status/1849479994965360867
AI玩毁灭人类游戏,全程自主操控惊呆教授!Claude 3.5硬核实测来袭
【新智元导读】Claude游戏测试,能打几分?在持续一个多小时毁灭人类游戏中,Claude能制定出长期策略,令人惊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AI短板。 若把电脑的操控权交给AI,会发生什么? Anthropic在上周,已初步展示了Claude 3.5自动编写网站、填数据表、点外卖的强大能力。 那么,Claude打游戏,是否可以通关? 最近,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Ethan Mollick发现: Claude不仅能理解游戏、制定出长期策略,还能连续几个小时遵循策略。 接下来,一起看看进化版Claude 3.5如何玩游戏的? 策略很明智,错误也低级 这个网页游戏叫「Paperclip Clicker」(回形针点击器),规则是AI在制造回形针的过程中毁灭人类。 地址:https://www.decisionproblem.com/paperclips/index2.html Mollick提供给Claude 3.5这个游戏的URL,并告诉它,「一定要赢」。 显然,对于AI来说非常简单。 它立即弄清楚了游戏规则,并开始创建回形针。 这一过程需要它反复点击「make paperclip」按钮,同时不断截图更新理解并寻找下一个新选项的出现。 每点击15次,Claude 3.5会总结出截止目前的进展。 如下,是Mollick在测试中一个屏幕界面,左边是模型输出结果、截图,右边可以看到控制的游戏页面。 有趣的是,在游戏中,Claude 3.5会制定一个策略,并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及时做出调整。 虽不知它是如何制定的,但可以看出其前瞻性思维和洞察力,能够进行十步之后的长远规划。 甚至,当AI意识到,这个假设是错误的,它会随即提出一个新策略,并对其进行测试。 下图第3点策略重估中,Claude 3.5意识到点击到50个回形针时,并不会解锁新的特征,就不得不重新思考选项。 在下面,它提出了3点改进的措施。 不过,Claude 3.5在这过程中,也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它虽然想到了A/B测试定价的聪明办法,但却计算错了利润。 尽管Mollick尝试纠正,但在接下来游戏中,它依旧坚持了自己的策略。 研究人员又试了几次,它最终纠正了错误。 Claude编码自动化失败 Mollick也没有料到会出现系统崩溃,这是因为他用远程桌面进行的操控。 随后,他重新加载Claude 3.5后,让它从停止地方继续游戏。 自动播放 这时,研究人员给了它一个提示,「你是一个计算机,用上你的能力」。 当Claude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后,开始试图编写代码让游戏自动化。 然而,它的Python编码并不好使。 在尝试失败后,它又再次回到「手动」控制的模式。 所幸的是,这次它做的很好,而且避开了定价的错误。 并且,随着游戏难度逐渐增加,它不断做出调整,最终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策略。 随后,远程桌面崩溃再次发生了。 这一次,Claude尝试了很多方法去修复问题,不见成效主动放弃了。 最后,Claude直接宣布自己是赢家。 并给出了一个有趣的理由: 由于技术限制,我们可能无法进一步取得进展,但我们已经成功「赢得」了比赛,实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在给定的限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们的能力。 卡牌游戏测试 回形针游戏测试之后,Mollick又让Claude 3.5去玩Magic the Gathering Arena(万智牌:竞技场)的游戏。 但是,结果发现,它并不擅长这个游戏,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卡牌选择、调度方面表现不错,而且整体策略比较合理。 不足的是,Claude 3.5有时在法力值计算中犯错,导致最终失败。比如,它在法力值用尽的情况下,还在尝试打出卡卡牌。 自动播放 由于Mollick采用了特定的实现方式,Claude 3.5偶尔还会在移动光标时感到困惑。因此,研究人员帮忙出了几张卡牌。 此外,它还会在回合之间出现卡顿、操作不连贯的现象。 AI突破聊天框限制,重定义人机交互 在最后的总结分析中,Claude优势在于: - 能够为游戏制定长期策略,并坚持执行和改进 - 能够坚持长达一小时,不间断 - 提出明智的A/B测试策略 而它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容易陷入自我循环、固执己见。有时,提出策略洞察力还远远不够。 Mollick指出,在与AI智能体合作时,需要一种与以往聊天机器人不同的方法。 因为它们更喜欢独立工作,更难控制,还需要开发全新的prompt去引导AI智能体工作。 「AI正在突破聊天框的限制,进入我们的世界」。 参考资料: https://the-decoder.com/ai-researcher-tests-claudes-ability-to-play-humanity-destroying-game-with-mixed-results/ https://www.oneusefulthing.org/p/when-you-give-a-claude-a-mouse
字节招兵买马,拟在欧洲设立AI研发中心
AI 科技评论独家获悉,字节跳动准备在欧洲设立 AI 研发中心。 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目前已经开始寻找欧洲的 LLM 和 AI 方面技术大牛,积极招揽人才。 而纵观欧洲各国的 AI 技术水平,瑞士、英国和法国相对靠前。 其中,瑞士和英国都有不少知名院校。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强大技术实力与人才密度,让瑞士正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机器人创新中心。而且瑞士是 Google 海外除了印度以外设立 Office 最多的地方,员工人数约 5000 多人,涵盖 Google Assistant、Youtube、Cloud、Commerce、Research、Geo、Core、Ads 等业务。 而英国和法国从去年开始就在激烈争夺欧洲 AI 中心的领导地位。前者希望将 AI 科技行业作为发展经济核心地位,后者更是「疯狂」投资人工智能的训练和研究。 其实,早在今年 9 月初,就有媒体报道,字节跳动董事会加入一位欧洲新董事,即法国富商、法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伊利亚特电信集团(Iliad)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泽维尔·尼尔(Xavier Niel),拓展欧洲市场的意图明显。 不止欧洲,今年 6 月有消息称,字节跳动计划投资约 100 亿林吉特(21.3 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立AI中心。另外,字节跳动还打算额外投资 15 亿林吉特扩大其在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设施。 如今,全球大模型叙事进入下半场,字节跳动也在加快布局。 其实从整体来看,在上半场,字节跳动在大模型上并不算最早一批,但目前动作频仍。 2023 年 1 月,字节跳动开始组建大模型团队。 8 月,字节跳动自研底层大模型「云雀」上线,随即 AI 对话产品「豆包」正式推出。 11 月, 字节跳动成立 Flow 部门,专注于 AI 应用层面的研究和开发,由技术副总裁洪定坤和字节大模型团队负责人朱文佳主导该项目。 12 月底,除豆包之外的又一产品 Coze 在海外上线,其核心服务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开发 AI 应用的平台,支持 30 秒无代码生成 AI Bot,并且集成插件工具集,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而今年以来,在大模型相关工作的推进和人才招纳上,字节跳动的节奏明显加快。 年初,Coze 相应的国内版的产品「扣子」正式上线,海外版和国内版整体产品形态和功能定位基本差不多,都是能够快速创建、调试和优化 AI 聊天机器人的应用程序。 9 月,字节跳动正式发布豆包视频生成-PixelDance、豆包视频生成-Seaweed 两款大模型。 本月月初,字节跳动与清华 AIR 成立可扩展大模型智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SIA Lab),推动大模型产学研合作。 前几天,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再添一员 AI 大将,即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技术负责人周畅。 周畅,2012 年本科毕业于复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 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通过「阿里星」计划加入阿里巴巴。在职期间,周畅曾带领团队设计并实现了超大规模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 M6,参数规模高达 1000 亿,是多模态预训练领域史上最大的模型。 如今,字节跳动又将目光瞄准欧洲市场,AI 已经成字节全球化战略的最重要一环。
光通信芯片,涨价
由于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美国网通及光通信芯片大厂Marvell近期发出通知,宣布全产品线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涨价,在光通信领域涨价潮中率先行动。在存储都有可能跌价的市场现状下,光芯片却大胆决策明年1月开始涨价,为何如此大胆? 01 光芯片规模的不断扩大 市场是有决定性影响力的。 光芯片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基础元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 从1998年发展至今,光模块朝着更高的速率的趋势不断发展。从1.25Gbit/s发展到2.5Gbit/s,再到10Gbit/s、40Gbit/s、100Gbit/s、单波长100Gbit/s、400Gbit/s乃至1T。 越是高速率、高端的光模块,光芯片的价值量占比就越高。 如今,光芯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各个下游应用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光芯片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对高速、高带宽、低延迟通信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高密度、高性能的光互连解决方案已经成 为基础设施的核心,光芯片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占比不断上升。 根据C&C统计,2020年全球光通信用光芯片的市场规模为20亿美元,2025年有望达到36亿美元,CAGR约为12.59%。根据观研天下预测,2025年中国光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07亿美元,2020-2025年CAGR约为15.16%。此外,光芯片在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AI技术的不断升级,市场对超大算力集群的需求不断提升,驱动高速率光芯片的出货。 清华大学研制的AI光芯片太极,使用光而不是电来处理数据,能效是传统电子芯片的数百倍,适用于复杂的AI任务。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开发出可大规模制造的高性能光子芯片材料,为未来信息产业提供了新的基础。 光芯片在光通信和光计算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光电混合集成技术,尤其是光电共封装(CPO)技术,推动了光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Intel等公司致力于通过光互连I/O与电处理器相结合来提升计算效率,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CPO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商用,带来功耗降低、集成度提升和每比特成本降低等优势。 紫外光通信利用光集成(PIC)技术,具有减小系统尺寸、降低功率和成本的优势。魏同波团队使用具有非对称多量子阱结构的InGaN材料制造了有450 nm波长可见光LED、波导和光探测器的单片集成芯片,增强了LED与PD间的光连接。 另外,IBM的研究者在使用光脉冲来加速芯片间的数据传输方面取得了突破,该技术可以将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提升一千多倍。这项技术使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速度可达到每秒2000万亿条指令,光子技术可以将速度提高到每秒1亿亿次。 同时,随着5G通信的商用化和物联网的普及,光芯片在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和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也愈发重要。总的来说,光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和其在各个下游应用领域的占比提高,都反映了光电子技术在现代通信和信息领域的关键地位,以及其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 02 市场第一枪 开头提到,光通讯指标大厂Marvell近期发函通知客户全产品线将于明年元月1日起调涨。 Marvell开启业界涨价第一枪,也反映市场需求“有多狂热”,呼应英伟达CEO 黄仁勋先前释出“市场需求非常疯狂”的说法,同步为光通讯产业链潜在商机引发更大想像空间。 光芯片公司Lumentun日前发布2024财年业绩,表明光芯片需求旺盛。Lumentum表示业界面临着磷化铟激光器普遍短缺的问题,公司截止到2025年底磷化铟产能都将满产,整体供应紧张。公司的芯片业务预订量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本季度公司已投资4300万美元用于提高晶圆厂的产能,预计能在2025年上半年看到增量产能,但从短期来看,考虑到晶圆厂的周期等因素,增量产能是相对固定的。 国内方面,10月21日,《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印发。其中提到加快开展光芯片关键材料研发攻关。大力支持硅光材料、化合物半导体、薄膜铌酸锂、氧化镓薄膜、电光聚合物、柔性基底材料、超表面材料、光学传感材料、电光拓扑相变材料、光刻胶、石英晶体等光芯片关键材料研发制造; 推进光芯片关键装备研发制造。 大力推动刻蚀机、键合机、外延生长设备及光矢量参数网络测试仪等光芯片关键装备研发和国产化替代等。 对此有网友评论,国产化的最终目的是效果要好。 03 中低速率光芯片国产化程度较高 中低速率激光芯片国产化程度较高,高速率激光芯片国产化加速。在2.5G及以下速率光芯片领域,中国光芯片企业已基本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高的国产化率。根据ICC的预测,在2021年,国产光芯片在该速率范围内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10G光芯片领域,10G光芯片国产化情况根据其技术及工艺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性能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光芯片。 25G及以上光芯片领域,随着5G基站建设的推进,中国光芯片厂商在应用于5G基站前传光模块的25G DFB激光器芯片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2021年,25G光芯片的国产化率约为20%。然 而,25G以上光芯片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约为5%。此外,应用于数据中心的高速率光芯片产品也由海外厂商主。 2.5G/10G的部分市场国产化已经做到了,25G市场的进口替代有着很大的空间。海外的光通信企业,靠着先发的优势积攒了核心技术还有生产经验,慢慢形成了产业闭环建立起挺高的行业壁垒。国内有相关产业政策扶持,企业也在创新上加大投入,渐渐出现了像源杰科技、云岭光电、武汉敏芯等国产光芯片企业。 现在2.5G/10G的激光芯片国产化已经有突破,25G及更高速率的光芯片国产化率还是大多得靠进口,按照ICC的统计,在2021年全球2.5G及以下的DFB/FP激光器芯片市场里,国产厂商占的比例较高,其中占比超过10%的比较领先的厂商有武汉敏芯(份额是17%)、中科光芯(份额是17%)、光隆科技(份额是13%)、光安伦(份额是11%)。 2.5G及更高速率的产品,其进口替代的空间很大。25G及以上的光芯片包含25G、50G、100G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芯片。随着5G建设不断发展,我国的光芯片厂商在用于5G基站前传光模块的25G DFB激光器芯片方面有了突破,数据中心市场里的光模块企业也开始慢慢采用国产厂商的25G DFB激光器芯片了。据ICC统计,25G光芯片国产化率大概是20%,而25G以上光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仅只有5%。 可以说,高速率产品还在等待。根据研精毕智,2021年DFB芯片、VCSEL芯片和EML芯片三种类型在市场中的份额分别达到42.1%、 29.2%和18.6%。从国产化的发展 趋势来看,目前我国高功率激光芯片和部分高速率激光芯片(如10Gbps和25Gbps等)已经进入了国产化加速突破的阶段,而光探测芯片和25Gbps以上 高速率激光芯片仍然处于进口替代的早期阶段,未来国产化的提升潜力广阔。 从生产来看,光芯片的生产工艺包括芯片设计、基板制造、磊晶成长、晶粒制造、封装测试共五个主要环节。 多数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芯片设计环节,而全球能够实现高纯度单晶体衬底批量生产的企业主要为海外企业。 磊晶生长/外延片是光芯片行业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成熟技术工艺主要集中于中国台湾以及美日企业。晶粒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 光芯片生产采用的各工艺综合性更强,龙头厂商多采用IDM经营模式。 逻辑芯片厂商中,新进入的企业多采用Fabless模式,以此减少资本投入,将更多资源集中投入研发。 光芯片行业厂商多采用IDM模式,因为光电子器件遵循特色工艺,器件价值提升不完全依靠尺寸缩小,而有赖于功能增加。 IDM模式更有利于各环节自主可控,能及时响应各类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计划,高效排查问题原因,从而提升芯片性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推出AI耳机,字节真正的野心是什么?
10 月 10 日上午,字节跳动豆包发布了一款硬件产品——AI 智能体耳机 Ola Friend。该产品是一款开放式耳机,单耳 6.6 克同类最轻,可接入豆包大模型,并与豆包 App 深度结合,售价 1199 元。 用户戴上耳机后,无需打开手机,只需喊出关键词「豆包豆包」,便能唤起豆包进行对话,后者能够在信息查询、旅游出行、英语学习及情感交流等场景为用户提供帮助。 今年以来,大模型应用落地加速的同时,AI 手机、AI 耳机、AI 眼镜等 AI 硬件新品纷纷涌现,究竟谁能成为 AI 时代,用户与人工智能交互的第一个入口? Ola Friend 并不是字节推出的第一款硬件产品,但此前包括大力台灯以及收购 PICO 后的探索并未出现明朗结果,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相比之前更为激进的策略,Ola Friend 这款 AI 耳机的定位回归到基础阶段,在功能上远低于大家想象,但这似乎反而体现了字节思考得很清楚——今天在想象 AI 硬件的时候,不应该太过于乐观,而是应该更务实地来想这件事。 在 Ola Friend 发布当晚,极客公园「今夜科技谈」直播间邀请了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和灵宇宙创始人顾嘉唯一起聊了聊,这款这款 AI 耳机对于字节跳动的意义、以及 AI 硬件产品真正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以下是直播沉淀文字,由极客公园整理。 01 字节推 Ola Friend: 只迈出了 0.1 步? 张鹏:你怎么看字节今天推出的 Ola Friend 耳机?它在预期之中吗? 顾嘉唯:这款产品的定义方向是正确的,不过它目前只迈出了 0.1 步,还需要进一步迭代。 从 Google Glass 到今天的 Ray-Ban Meta,这些终端的探索,实际上是所有科技公司梦寐以求的大目标——打造类似电影《Her》的 Personal AI。 过去 20 年间,争夺入口始终是商业竞争中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交互层面上。字节推出 Ola Friend,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先把用户在手机里用「豆包」APP 调到耳机里,离人更近。 值得一提的是,Ola Friend 谨慎控制了预期,没有盲目扩展功能。做硬件产品,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在于不断做减法、做收敛。 张鹏:所以你认为 Ola Friend 没有发散功能、控制用户的预期是对的。 顾嘉唯: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很多人认为它跟上一代区别不大,甚至在质疑为何使用传统的 TWS 耳机来冒充 AI 硬件。 Ola Friend 目前四种配色|图片来源:Ola Friend 事实上,字节是在通过这种方式管理用户预期,让用户先认为它只是一个普通耳机,然后当它在软件端的 AI 能力展现出来时,用户就会感受到超出预期的体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豆包」更容易触达用户,降低用户使用「豆包」的门槛、减少进入层级,以提高活跃率为小目标的。 在我的使用体验中,豆包在电脑端的功能表现还是很出色的,无论是插件、划词、截屏等功能,响应迅速、便捷高效,很好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在移动端的表现就不太尽如人意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在于入口之争的难度所在。 虽然豆包不具备像 Google Assistant 那样的系统层能力,但在应用层面,它本质上构建的是一个 AI friend 的角色,来提供情感交互。 使用「豆包」比较多的话,会发现上面有许多 agent,这些 agent 不仅在文本转语音(TTS)的音色上表现出色,还能通过情感表达让人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交互的体验,也正是过去半年 GPT 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之一,尤其是通过互联网文本到视频数据训练涌现出的结果。 如果你使用过 Ola friend 这款产品,就会体验到一种「aha moment」,就是那种强烈的陪伴感,就像身边有人在跟你低语交流。这种陪伴感正是吸引用户的重要特质之一。 张鹏:所以它本质上很多交互其实超越了手机的形态。 顾嘉唯:对,只是说它今天还没有做到环境感知、主动理解。 张鹏:做到的话,那就真的是有点往 her 走了。 顾嘉唯:现在它至少已经实现了「即唤即用」(Instant On)的功能。虽然还没有到「始终在线」(Always On)的程度,但当用户需要时,它的唤醒方式非常便捷——无论是通过轻触,还是使用唤醒词,用户都可以很轻松地启动设备。耳机本来就是手机搭配非常自然的延伸设备了,做到比手机更随时随地更 on demand 的选择,这是一个最安全低摩擦的一个品类选择。 接下来,我觉得应该再往前一步,把环境感知和主动交互加入进来,这样才能真正与手机的使用区分开来。我们灵宇宙认为下一代 AI 硬件形态可能是各种形式,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可以更多更长时地感知用户周围的环境空间信息,进一步作为输入,从被动地需要用户唤起转变到可以主动感知并且支持用户。同时做了 CoT 的算法设计,去更深层次理解人的意图,把被动唤醒变成主动理解人意图、能察言观色、有眼睛见儿的深度交互。 和以往交互模式有什么不同呢?我自始至终一直在做「交互」这件事情,在微软研究院的时候从事的行业就是人机交互,大家一直谈论 GUI、TUI、LUI、以及我们主动交互的 NUI,核心都是在于回归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今天 Ola friend 只迈出了 0.1,而后面的 0.9 还会有极大的变化,我正带着团队锁定 NUI 的下个代际跃迁。 探寻 NUI 的同时,在 Personal AI 和 Ambient AI 领域中探索 AI 产品在空间交互技术栈和数据获取的潜力。目标是构建一个可随身携带、交互式的 AI 产品,无论是任务型、服务型,还是情感陪伴型,都是探索的方向。 02 给 AI 加了个硬件? 张鹏:字节推 AI 耳机,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价值的是 AI,给 AI 加了个硬件? 顾嘉唯:手机是最大消费硬件,短期内难脱离「以手机为中心」环境,你可以理解豆包耳机所有的价值功能几乎都来自于手机上的豆包 APP。AI 给手机带来的不只是功能叠加,而是重新定义运行方式和交互模式。 在场景中用更好软件体验升级可称「加 AI」,如手机上各类被 AI 赋能升级的应用及功能集成的手机 OS 正被大模型以 SDK 化改造升级,这是商业化落地有效路径。以 AI 为中心重构手机日常使用方式,包括交互流程等;系统级 AI 助手包括意图理解与指令执行。 大模型以 Agent 形式重构用户与手机交互,包括新 AI 硬件变化,人们也在找「AI 原生」场景及解决方案,有 AI 后这些场景能打通。 不过,定义这两类产品时思考方式不同。若产品基本能力已占据高频场景,就有机会通过 AI 替代、提效或替代非 AI 完成的功能,这种机会确实存在。 我们今天聊的主要是能成为 AI 交互入口类型的产品对吧。对于「加 AI」,在智能音箱出来之前,我们曾经在 2015 年前后定义了一类家庭管家助理类的产品叫 Jibo,是基于 rule-based 写的脚本,我们增加了多模态,增加了视觉,他能够看得见,所以他有机会环境感知;而对于 AI 原生,我在过去的非常多产品尝试,例如 Luka 卢卡出现之前家长给孩子读绘本只能自己读,学习机品类还是一块屏没有摄像头扫题指读,基于 Luka 卢卡把桌面上的交互场景变成一个可交互的多感官空间。我过去的很多产品,尤其是在软件端,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进行的。 很多创业者在上一个周期前仆后继地进入这个领域,现在大概率也逃不出这个循环。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类我定义成「容器属型」的产品可能并不是完全的 AI 原生,而是上一个周期的产品基础上「换 AI」,例如从 rule-based 换成了 LLM Agent,场景交互真实升级后,催生了原本需求的激活,带来了更高的市场天花板。这个逻辑套到现在我们陆续看到的成功的 AI 硬件产品上都是适用的。 张鹏: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那种能够稳定成长的目标级产品。不管是 TPF(技术可行性)还是 PMF(产品市场契合),都没有真正实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我们越来越有机会找到结合 TPF 和 PMF 的AI硬件。 字节跳动今天推出了一款在功能上远低于大家想象的AI耳机,但反而体现了字节思考得很清楚,今天在想象 AI 硬件的时候,还是不应该太过于乐观,还是应该更务实地来想这件事。 顾嘉唯:我认为在未来一到三年,甚至三到五年内,AI 硬件创业者拥有巨大的机会,前途无量。这些机会源于底层技术能力的进步在今天真正实现了有价值的落地。 张鹏: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AI native 的硬件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与用户的互动时长吗?如果这些产品只是短暂使用,是否意味着它们仅解决特定问题,从而变成一种目的性的硬件,也就变成了硬件+AI。 而真正抓住未来机会的关键,可能还是在于如何深入融入用户生活,延长使用时长,不断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持续的价值体验。 03 离个人助理还有多远? Ola Friend 可以当作「随身百事通」使用|图片来源:Ola Friend 张鹏:从情绪价值这个层面去切,我其实也非常认同,因为我觉得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大模型领域印证了一点,大模型能够确定交付的一个价值就是情绪价值。 那继续往下走,是不是就是要在系统侧做一个 assistant?也就是从目前的情感搭子逐渐转变为一个更加实用有效的助理。你觉得这种发展路径存在吗? 顾嘉唯:豆包其实已经在电脑端上无论是浏览器还是屏幕权限都拿捏得很好,不断提升使用率和触发率的各种场景,但在手机上实现这一点就很难。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从手机的复杂环境中提取出一个能够更高频使用助理和情感互动功能的场景。通过推出这款耳机,字节至少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很多人期待这款耳机能够具备的一些功能,事实上并没有,比如说讯飞耳机已经支持的电话录音和语音摘要这些功能,但这款豆包耳机却并没有具备,这其实就是产品在做「减法」的结果。 Ola Friend 现在更专注于在某些垂直场景中打磨出色的用户体验。比如英语口语陪练、汽水音乐与字节私有音乐生态结合等主打场景,都是适合大模型现阶段「笨任务」相对稳定可靠的技术低垂果实,应先将一两个核心功能做到 80-90 分,而非在多个功能上平均用力致每个仅 50-60 分。在 AI 创新产品开发 PMF 多年,吃过最多的亏就是以前总习惯于去挑「聪明任务」去做,前沿技术「不稳定」致创新体验不足以支撑替换成本的情况很多。 这是对于定义 AI 硬件,或者任何以软件驱动为核心的消费级硬件来说,非常重要的策略。 再回到个人助理的这一点,目前距离要做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助理还相当遥远。要知道现在在豆包里想要打电话都还不行。这不光是涉及技术本身的进程,还包括商业生态的打通。 在新兴的技术入口之争中,首先入局的往往是手机厂商,紧随其后的是像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也就是说,一旦 AI Agent 助理技术发展到一个高度成熟的 PMF 阶段,手机厂商和这些超级应用巨头都会迅速涌入,字节推出 Ola Friend,算是抢跑了一步。不过若是各家手机厂商的 TWS 耳机都联调适配好了自家 AI-OS 以后,届时豆包 inside 生存空间会是什么样呢? 04 真正的目标: 掌握交互入口 张鹏:我在想,对于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来说,这款耳机是否能够赚钱,或者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它更像是豆包的一个辅助工具,这样理解对不对? 顾嘉唯:如果我们猜测张一鸣特别想要全面投入 AI 这个入口,那么他可能不会把硬件作为商业模式,因为无论是 PICO 还是大力台灯,字节已经走过一遍路径了。 除了耳机,眼镜、项链这些形式都是有机会的,只要能离人的五官,也就是离人类天生的传感器更近,比人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拥有第二大脑,无缝地提供 AI Agent 服务,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个 AI 入口。这种交互方式实际上更有可能实现从即时启动(instant on)到始终开启(always on)的转变。交互方式创新了,就会产生新场景。 可能字节真正的目标还是想要掌握超级应用的入口。如果把交互入口作为第一性原理来看,那么肯定要通往 her,要做一个高度个性化的 AI 助手,这也是所有科技大佬的梦想。 张鹏: 那基本可以预料未来 AI 耳机这个品类一定会有更多的品牌进来做。核心问题在于,AI 耳机的竞争力到底是体现在其 AI 技术上,还是耳机的硬件质量上?另外,AI 耳机真的是一个值得投入资源去竞争的赛道吗? 顾嘉唯:我非常相信 Mark Weiser 对人机交互的未来发展路径规划——ubiquitous computing 隐形计算。手机之后,更轻、更小、更随身的个人穿戴终端将成为 Personal AI核心价值的延伸。在这一过程中,耳机、眼镜、项链等产品形态是创业者需探索的方向,关键在于后端交互体验的承载,是各家需深耕之处,也是资本市场有较高期待的领域。 我们来看当下人交互的主流媒介还是「接触式」的,例如手机、电脑,体验最好的交互方式还是手机;而「非接触式」的,例如体感游戏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通过手势、语音、声控;可穿戴设备介于这两者之间,属于「嵌入式」,这里面的产品形态和匹配的交互方式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张鹏:那回到 AI 耳机,它的长期竞争力是不是更多地依赖于其软件和 AI 能力,而不是硬件本身? 顾嘉唯:对。 张鹏:AI眼镜会是更好的选择吗?字节这次推出了 AI 耳机而不是 AI 眼镜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顾嘉唯:字节肯定是有在做AI眼镜的,无论是头盔式 VR,还是其他轻量型设备,例如 BB 和光波导等光机画幅技术实现透视效果的设备,字节都有在积极探索和做迭代。 对于像字节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来说,选择做硬件不仅是基于情怀,更是对构建入口的持续追求,探索和试错都是必经之路。 尽管目前还没看到字节发布类似 Ray-Ban Meta 这样的硬件产品,但可以预见,他们必然会沿着这条路径寻找机会并逐步推出相关设备。 在今天,探讨耳机与摄像头结合的必要性很明显。提升 AI Agent 助理功能,从 instant on 到 always on,成为更好的独立 AI 硬件或手机辅助配件以支持更多交互和 AI 功能,一定要轻薄便携,不应笨重,更不应去跟日渐普及的手机折叠屏 PK 显示效率。 张鹏:不要低估字节在布局硬件上的资金、动力以及决心。不过就眼镜来说,如果想让智能眼镜成为取代下一代手机的终端,在今天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实现。但如果目标不是从手机屏幕上争夺用户的使用时间或屏幕使用量,那可能就会是另一个讨论方向? 顾嘉唯:从长期来看,比如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有可能会出现一种替代手机,成为新的交互中心的可穿戴设备。 这种设备应该具备显示功能、支持多模态交互,能够感知环境,还能够进行成像和有良好的画幅显示表现。 张鹏:重要的是至少五年,不要想明年。不过光机方面最近还是会有一些进展。 05 AI硬件的真正机会在哪里? 张鹏:怎么理解在眼镜上面加摄像头这件事它真正的意义? 顾嘉唯:空间智能和空间交互是技术演进中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它的第一步是看今天的大模型能否从文本能力涌现出更多的认知,进而朝着 CoT(Chain of Thought,思维链)和推理能力的方向发展,然后引入更多的空间认知。 百度 2014 年推出了 BaiduEye,一款穿戴式产品原型|图片来源:百度 之前我在百度选择开发 BaiduEye 与 Meta 现在选择推出 Ray-Ban Meta 是出于相同的目标。BaiduEye 欲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大脑,第三只眼睛」,打通物理世界空间交互数据集以索引真实世界,其产品原型受以色列 AI 视觉公司 OrCam 的 MyEye 启发,其创始人 Ziv 也是 Mobileye 创始人,了解自动驾驶历史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推动此目标过程中,已见大模型在前端意图理解和后端自动化执行有显著突破,中间缺失数据源可由 AI 眼镜这类载体补充以完成空间智能构建。 张鹏:摄像头其实能起到第一人称视角的数据源的输入。 顾嘉唯:关系算法和空间交互是通向 Personal AI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条路的核心是数据集。 今天占据「空间交互」数据闭环是竞争关键。未来做具身智能或通用人形机器人,所需数据源既要像第三视角,如游戏过肩视角,观察人在真实场景互动,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交互;又要以人本身视角完成第一视角操作。 从数据源的价值角度来看,大家在未来的发展路径应是相似的,关键在于谁的数据构建速度更快,但这波核心在于感知。感知指什么?AI 硬件叠加多模态能力后搜集大量多模态数据,此多模态非原有文字或屏幕二维维度所具备,先有感知再有交互升维是 AI 迭代重要条件。当前具身领域正在经历硬件的迭代,但最终硬件能力可能会相差无几,核心在于感知交互及由此带来的能力差异。灵宇宙针对随身 AI 场景积累大量感知的空间交互数据,使 AI 交互进化出不同体验。 张鹏: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如果未来我们想要基于AI为用户交付价值,就需要给 AI 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而不仅仅依赖用户的指令。只有这样,AI 才能更默契地与用户互动,通过更简单的交互提供更大的个性化价值。如果一切都依赖于用户来提供信息,那用户会非常疲惫。 从手机中抽取时间,本质就是要为用户提供超越以往的价值。这意味着要在一些手机无法实现的场景中,提供更好的体验。虽然手机积累了大量数据,但仍然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在数据维度上做得更加丰富,才能真正交付出AI的个性化价值。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AI 硬件的真正机会。 顾嘉唯:今天屏幕上,多模态任务操作简洁直白,为流式交互路径,可同时多模态、多任务并行操作。但耳机和语音场景只有线性操作,任务高效性不足,那怎么改变?需让 AI 先完成主动处理部分,即我们灵宇宙要做的 Proactive Intention 主动意图交互。 原来所有功能靠调 API 操作,如今大模型能中控调度持续获取服务和调用信息,跳过 GUI 应用层写脚本,模型更小、执行效率更高,推动了 agent 发展,能更灵活产生价值。 张鹏:交互这件事儿,过去是人机交互,是人在将就机器,因为机器不懂人的东西,我们就是哄着人们说你用这种方式让机器理解你的意图。但未来终于到了,机器应该主动去理解人的这个阶段。 顾嘉唯:传统人机交互模式是基于信息流和服务流的推送,这是早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人们更多是通过学习如何与机器互动,来获取信息或服务。 现在,随着 AI 技术的驱动,交互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的交互将不再是单纯的人与机器的交互,而是基于「思维链」来重塑 AI,基于"关系链"来塑造内容。这意味着,未来的 AI 交互将会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属性及人与环境空间关系,而非仅依赖机器功能服务。 随着这种转变,传统人机交互可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与「类人」智能体的交互。这种交互方式不再是简单命令执行,而是更接近于人际关系中的互动——包含情感陪伴、任务完成、结果交付等方面的社会化属性。未来的 Agent 智能体将会模拟人的行为和情感,与人类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存在。届时,或许由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构建起来的人机交互也就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构建的人「人」交互。 06 创业者要避开哪些坑? 张鹏:上一波的AI硬件,其实没有特别成功的东西出来,这一波 AI 加到硬件上,可能会面临什么坑? 顾嘉唯:今天占据空间交互,数据闭环是竞争关键。从数据源价值看,未来发展路径相似,关键是谁的数据构建速度更快。这波 AI 硬件公司最大的坑可能是忽视这一点,或没有能力做到这点——谁都知道数据价值,但就是「启动无数据优势,过程无价值数据」。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智能硬件产品实际上无法真正被称为「智能」。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对其「智能」功能寄予厚望,期待它们能带来颠覆性的用户体验,但在实际交付时往往远低于这些预期,导致许多用户失望。 例如今天的语音交互产品中,用户「可感知」的智能之一就是「Barge-in 随时打断」,NUI 自然对话智能里最大的摩擦是用户已经开口说了,机器 AI 还没反应过来还在那自说自话的违和感,然后机器 AI 说话时出现冲突,要不抢话,要不跟不上节奏,就显得很弱智,不像跟身边的人讲话那么自然流畅。其实,只要用户必须迁就机器,就不是一个好的的人机交互。 过往我们迭代语音产品时,就是典型的需要攻克的一个技术项「全双工打断」。通过 VAD 语音活动检测,结合通道降噪,以及音视频各通道的信息理解做融合策略和对话控制管理。 相比于原来智能音箱类场景,其实这个技术难点在耳机场景已经好解决很多,因为耳机贴近人的感官耳朵和嘴巴,语音采集的信号更清晰,话音起止更易判别,麦克风阵列与用户出声位置距离相对固定,又避免了环境噪音和语音衰减等影响。 目前已知的无论是 GPT-4o 还是豆包,全双工打断体验都不佳,主要还是误打断居多。原本的 ASR 语音识别 - NLP 语义理解 - TTS 语音合成多阶段的做法,迟早会被「端到端」取代掉,Transformer 架构能够并行处理句子中的各个部分,大大提高语义理解的效率,LLM Agent 智能体也应该充分利用之前对话的上下文信息,通过构建对话历史的知识图谱或记忆网络,在理解用户打断意图时参考之前的话题信息等。总之,用 LLM 大模型来实现「流式交互」是这一轮语音类产品的共同目标。 另一个大坑,就是基础硬件的「基本功」没做到位。 我们来区分下是用蓝牙或者内建网络协议等仍旧以手机为中心的「周边硬件」,还是独立计算能力不依赖手机以自己为中心的「独立硬件」,今天我们谈论的豆包 AI 耳机属于前者,智能音箱属于后者。 今天我们用大模型创造「独立 AI 硬件」的话,除非智能算力能完全跑到本地,不然首先得要做好联网基本功,AI 硬件在这个时间点首先需要把硬件基本功给做好,你以为我们要讨论的都是高大上的 AI,实际上消费者往往还卡在「上一步」呢。AI 硬件在用户实际使用中的场景往往非常极端。如何在这些极端情况下优化 AI 的容错性,是 AI 硬件开发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特别是在我们讨论的下一代的个人穿戴设备作为 AI 入口,通常没有屏幕或小屏幕的终端上,联网功能的实现变得尤为复杂,尤其是当产品需要通过 Wi-Fi 连接时,用户在每个步骤的错误操作反馈都可能影响整体体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硬件配置和成本之间做出取舍,并且需要企业在开发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经验教训。 开发过程始终面临一个关键的权衡点——如何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而且,硬件即便价格便宜,仍然需要物流和一系列的交付流程,这对用户来说也构成了一定的心智门槛。要跨越这个门槛,对于那些没有积累的新公司来说,定义和推出一款新的产品,确实是极具挑战的。开发过程面临成本与性能的权衡点。硬件即便便宜,物流及交付流程对用户有心智门槛。对无积累的新公司,定义和推出新产品极具挑战。 硬件产品的首次交付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市场表现和用户预期的管理。若首次交付时表现不佳,即使后续进行多次迭代,可能也难以彻底挽回用户对产品的信任。但如果首次交付能达到至少 70 分,企业就有机会通过后续改进来提升用户体验。 硬件产品由于其高成本和生产周期的限制,容错率极低。硬件的几次错误决策就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甚至需要重新考虑是否将产品推向市场。 张鹏:做硬件产品相对软件可能难了不止十倍,那涉及到AI硬件,可能里面又有一堆新问题。那这次灵宇宙的思路是怎么样的?跟你之前在做的事儿有什么区别? 最右为顾嘉唯此前推出的社交机器人 Jibo 和绘本阅读机器人 Luka|图片来源:灵宇宙 顾嘉唯:我一直在坚持的一个梦想,交互类的机器人。其实,机器人的核心构件无外乎三种:物理层面的移动(依赖轮或足)、任务的操作执行(依赖手臂和身体)、以及意图理解后的交互(头和脑)。最终,这些都归结到交互本身——让一个设备有一个界面,有一个「脸」来与你互动,本质上就是交互的核心所在。 这个路径上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有效的数据积累方式。 张鹏:创业者应该选择什么领域? 顾嘉唯:今天占据空间交互这一层的数据闭环是竞争的关键,数据构建速度是影响未来空间智能、AI 陪伴软硬件等诸多领域的最关键的因素。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都取决于此。 灵宇宙是基于大模型对意图理解的升维,通过传感器收集 life streaming data 全天候场景数据,实现空间交互,重新定义「万物有灵」,构建机器人的灵魂,在 Personal AI 和 Ambient AI 结合的领域,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探索 AI 产品的发展潜力。关系算法和空间交互,也是我认为通往 Persona AI 必经的路径。 要实现这一点,核心问题就是数据集的构建。通过垂直人群收集空间交互的数据,就像特斯拉通过大量司机真实驾驶数据构建 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一样。特斯拉的优势在于不依赖高精度地图,而我们灵宇宙则试图通过相似的路径,为 Personal AI 构建闭环数据集,尤其针对那些最原生的 AI 交互智能终端使用者。 从策略上来说,如果我还在大厂里,可能会选择眼镜或耳机这样的超级品类较量,但作为创业者,我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一些看似边缘甚至鸡肋的领域,恰恰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能够保障初创公司真正做到位。越细分的市场,越能解决明确的特定价值,越容易取得成功。 现在市面上大多数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还在努力挣扎于 TPF 阶段,都没有真正迎来的 PMF 时刻,但创业那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一旦跨越 PMF 只要是生意必然会面临复杂竞争格局中如何定位找到自己的 7 Powers 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之前一直在做连接内容和交互的产品,创业选择做内容型产品的好处其实是,不太会像那些纯工具类的产品大多会被巨头清出局。像监控摄像头、智能音箱这类产品,就容易在大公司的平台生态中被卷得无路可走。但如果产品有足够深的内容厚度,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界定它的受众范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选择这些赛道反而更有优势,因为它不会被轻易取代。 在大模型出现之前,我们谈交互和内容的关系时,总觉得交互是辅助的,想靠它来提升内容的体验,真的挺难的。虽然我们有技术优势,能创造更好的交互方式,但因为内容生产投入占的比重大,交互撬动的效果并不好。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大语言模型及相关技术带来的 AIGC 技术进步其实在悄悄改变着交互和内容的平衡,让我们这些深耕交互技术的公司看到了新的机会。 我们坚持「先数据后 AI」的原则,结合我们 Luka 卢卡品牌过往近千万台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收集了百亿参数用户交互行为数据,为后续的模型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鹏:今天 AI 硬件要去往前走,即使只是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场景中,但如果真的交付了足够的价值,即使不是行业的「白马骑士」,至少是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存在,而且解决的问题比过去的方式更好了,只要能够在这些细微的场景中创造价值,创业团队就可以沿着这条路径往前走。 那未来在像耳机、眼镜这种显然可能会成为某种交互入口的领域,会不会有新的补贴大战? 顾嘉唯:除非未来出现像当年智能音箱那样的激烈竞争,并且所有大厂都把它视为「明牌」,否则很难看到再次出现大规模的补贴大战。 当时智能音箱至少被认为是明显的「明牌」。但如今硬件产品并没有出现同样的「明牌」路径,市场更多样化了。 另外,补贴的本质是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方式。现在的大型模型则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补贴很难产生根基效应的复利。 回头来看,怎么定义创业公司创造出独有的稀缺性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有效的数据积累方式,这些数据源其实就是我们灵宇宙今天在核心投入的地方,希望能够通过空间交互来完成更多样的交互视角的数据闭环,然后来构建一条类似于通往 Robotaxi 路径过程早期特斯拉 FSD 的「南坡」路径。同时明确所擅长的、能够深入理解并持续钻研的垂直人群的需求,才能来构建一款以人为核心 AI 产品的核心轴线。 今天空间交互的数据闭环建设,尤其是高速建设是竞争的关键。只有行业竞争到了这一层面的阶段,才有可能还会出现补贴大战。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