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轻20克,强一整代:中国AI眼镜如何用一年打破Meta的潮流神话?
一年反超Meta!下一张中国科技名片,正在全球爆红。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漠影 9月18日,马克·扎克伯格在其年度盛会Meta Connect大会上戴着最新款AI眼镜小跑进场,一口气发布三款AI眼镜,却遭遇现场演示“翻车”不断:AI答非所问、腕带操控失灵,让观众大跌眼镜。 ▲扎克伯格在演示新款AI眼镜 几乎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中国杭州科技企业Rokid乐奇,不仅在国内首发大卖,更在美国纽约、新加坡举办海外发布会,并迅速登顶Kickstarter消费数码榜首,5天狂卖4万台。 两者隔空对决的,正是首款带屏AI眼镜。这场看似巧合的时空交错,实则是中美AI智能眼镜赛道竞争格局逆转的缩影。 ▲带屏AI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左)与Rokid乐奇眼镜(右) 曾经被视为行业“假想敌”的Meta,在本次推出带屏AI眼镜Ray-Ban Display之后,如今却被海内外网友评价“赶不上快速迭代的中国创企”。短短一年间,攻守易形。 中国创业公司公司,以深耕AR领域十余年的“小而美”的Rokid乐奇为例,正凭借硬核的产品力,完成从对标到反超的关键一跃。 继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之后,AI眼镜,正成为又一张中国走向全球的创新名片。 01. 轻49克,强一整代 中美AI眼镜隔空对决 Meta Connect大会无疑是XR领域的年度盛会。今年,扎克伯格重磅推出了被其称为“史上最强”的首款带屏AI眼镜——Ray-Ban Display。 这款产品首次搭载了单眼彩色显示,配合肌电信号控制的Neural Band神经腕带,试图以“双手揣兜也能操控”的交互方式惊艳全场。然而,现场演示故障频发,而发布内容也被不少产业人士评价“似乎打不过国产AI眼镜”。 ▲Ray-Ban Display产品图 就在前后脚,来自中国的Rokid乐奇眼镜则交出了一份硬核的市场成绩单:正式发售5天,全渠道销量突破40000台;9月产能迅速排满,一镜难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款产品不仅在国内热销,更通过美国纽约发布会、Kickstarter众筹14天突破200万美元等海外动作,成功打入美国、新加坡等主流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吸引力。 ▲Rokid乐奇眼镜使用场景图 这场隔空对决,核心是产品力的直接较量。将双方旗舰产品Rokid乐奇眼镜与Meta Ray-Ban Display对比,差异立现: 1. 显示技术: Rokid乐奇采用“双目显示”,为用户提供更完整、更沉浸的视觉体验;而Meta则仅为“单目显示”,信息呈现的广度和自然度稍逊一筹。 2. 重量与佩戴: Rokid乐奇将包括显示、摄像头、音频在内的全套功能集成于仅49克的镜体中,佩戴轻盈无感;Meta Ray-Ban Display则因加入显示模块重量达到69克,对日常佩戴的舒适性提出更大挑战。 3. 功能完备性: Rokid乐奇内置了从实时翻译、提词器、导航、AI识图到“看一下支付”等丰富功能,并支持实时导航,是一个功能较完备的AI助手。Meta则严重依赖外置的Neural Band腕带来实现复杂交互,功能完整性和便捷性受限。 4. 价格与市场: Rokid乐奇国内售价3299元人民币,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了高端功能。Meta Ray-Ban Display搭配腕带售价799美元(约合人民币5675元),价格门槛高出近一倍。 这场正面PK,已非单一产品的胜负,而是中国AI硬件产业链整体崛起的缩影。 从早期的“百镜大战”到如今头部品牌在与国际巨头的较量中显现优势,中国AI眼镜产业正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在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上开始领跑,变为“全球消费级爆款的制造者”。 02. 从对标到反超 全球AI眼镜格局在一年内被改写 诚然,Rokid乐奇只是一家小而美的创业公司。但如果把Rokid乐奇与Meta放在一起,回望过去几年的发展时间线,我们会更加对中国AI眼镜的追赶速度感到惊叹。 2021-2023年:Meta试水,Rokid乐奇蓄力。 Meta与雷朋达成合作,先后推出Ray-Ban Stories和强化AI功能的Ray-Ban Meta,主打时尚与基础AI交互,不带显示,后者销量突破200万台,初步教育了市场。 此时,Rokid正专注于AR技术积累和产品定义,为厚积薄发做准备。 2024-2025年:Rokid乐奇发布即领先,Meta仓促应战。 2024年11月,Rokid乐奇首发带显示的AI眼镜——Rokid乐奇眼镜,凭借双目显示、49克超轻重量和全面的AI功能,迅速树立了带屏AI眼镜的新标杆。 而Meta在2024年9月仅展示了一款成本高达1万美元、不对外发售的Orion概念机。面对竞争压力,Meta将原计划2027-2028年量产的带屏眼镜提前至2025年9月发布,但产品形态(如重量、单目显示)显得不够成熟。 2025年9月:分水岭确立。Rokid乐奇眼镜完成大货正式发售,并基于用户反馈持续优化软件体验。而Meta的首款带屏眼镜则被现场演示意外“揭短”,显示出其在技术稳定性和产品成熟度上仍需时日打磨。 ▲Rokid乐奇眼镜使用场景图 短短一年时间,Rokid完成了从追随到领跑的转身。这一进程清晰地揭示了两家品牌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Meta策略:潮流驱动。 Meta擅长通过品牌联名(雷朋、Oakley)和频繁更新ID来保持品牌热度和时尚属性,但在核心AI功能和硬件体验上迭代不及预期。其策略更像是“科技潮牌”。 Rokid乐奇策略:产品驱动。 Rokid乐奇是中国智能硬件创业公司的典型代表,更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快速迭代和体验优化。例如,其翻译功能支持89种语言、响应时间小于1秒并支持双向显示;提词器可无级调节显示位置和大小;与高德地图深度合作的导航智能体实现了抬头可见的AR导航;从鼻托设计到音频模式、夜景HDR、支付方式等,逐一解决用户痛点。 当然,潮流属性并非Rokid的短板。其经典的黑色镜框设计兼顾了普适性,并且与知名眼镜品牌BOLON眼镜(暴龙)的战略合作早已布局,预示着其在潮流领域的补强只是时间问题。 但归根结底,在智能眼镜发展的当前阶段,可靠、好用、解决实际痛点的产品力,远比潮流联名更能赢得用户的长期信赖。 03. AR技术沉淀与产业链生态支撑: Rokid乐奇的反超逻辑 一家员工数百人的中国创业公司能够与国际巨头掰手腕,并非一日之功。其背后是长达十余年对AR赛道的技术深耕所形成的深厚壁垒。 与资源雄厚的科技大厂不同,Rokid乐奇则是一家“小而美”的创业公司,这意味着其要更加专注,将有限资源集中于关键技术的突破上。从早期一体式AR眼镜到自研全栈XR操作系统YodaOS,再到攻克衍射光波导等核心技术,Rokid积累了完整的技术栈。 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死磕,使得其能将显示、音频、摄像头、AI助手等复杂功能集成于49克的极致轻量机身内,被业界评价为“螺蛳壳里做道场”。 中国强大的大模型生态也为Rokid乐奇提供了助力。 Rokid乐奇眼镜兼容通义千问、DeepSeek、豆包等国内领先的大模型,使其能快速实现AI功能的适配与优化,形成了软硬件协同优势。 反观Meta,尽管自有Llama模型,但小扎在本次Meta Connect大会上一次也没提Llama。其在硬件与AI的深度融合与敏捷迭代上,似乎并未展现出预期的高效率。 此外,中国强大的智能硬件供应链和高效的研发体系,为Rokid乐奇等企业提供了快速将技术转化为成熟产品的沃土。而Meta虽起步早,但在供应链管理和研发效率上可能受制于其全球架构,导致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周期较长,容易错失市场窗口。 正是有自身AR技术积淀、AI生态及产业链支持,围绕Rokid乐奇眼镜的权威认可也接踵而至。 海外知名科技博主在评测中称Rokid乐奇带来了“未来已在眼前”、“AI+AR全球化时刻来临”的体验。 ▲海外知名科技博主体验Rokid乐奇眼镜 海外权威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在其最新的报告中,已将Rokid乐奇列为全球AR市场四大主要玩家之一。 ▲Yole Group报告将Rokid乐奇列为全球AR市场四大主要玩家之一 04. 结语:继无人机、机器人后 AI眼镜成中国科创新名片 回顾无人机、机器人赛道,中国厂商已经在全球市场证明了自己。而今,智能眼镜正成为下一个“中国科技名片”。 Meta在资本、品牌、生态上的优势不可小觑,但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它更像是被迫“加速”的追赶者。而Rokid乐奇,一家本土创业公司,则凭借十余年的技术沉淀、供应链效率和对用户体验的打磨,在一年时间内实现了从追随到反超,在国际巨头的优势领域打开局面,这是中国科创精神的充分体现。 未来,随着苹果、三星等科技翘楚的入局,这一赛道还将愈发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Rokid乐奇眼镜已经率先证明:在AI+AR融合的下一代计算平台上,中国厂商完全有能力引领潮流。 AI智能眼镜,正在成为继无人机、机器人之后,中国科创走向全球的新标志。
英特尔想造一种很新的 AIPC
这两年提起英特尔,总是坏消息多,好消息少。但最近一个月,事情起了变化—— 先是英伟达宣布投资英特尔 50 亿美元,并计划推出集成 RTX GPU 的 X86 SoC 产品,这让英特尔总算能缓口气,股价也来到了近一年的新高。 而更实质性的好消息是,英特尔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处理器——首个 Intel 18A(约为 1.8nm 制程工艺)的计算平台 Panther Lake 终于展露真容。 在刚刚结束的英特尔 Tech Tour (ITT 2025) 活动上,爱范儿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英特尔晶圆工厂,看到了首批搭载 Panther Lake 的工程机。 英特尔这次没有让人失望。 Panther Lake 来了:更快、更强、更省电 英特尔作为半导体工业 IDM 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代表,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销售等环节于一体,因此保持先进的制程对英特尔来说就尤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 Intel 18A 制程工艺的 Panther Lake 被寄予厚望——因为英特尔亟需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先进的,而自己的工厂也具备先进制程的制造能力。 ▲ Panther Lake 主板开发板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Panther Lake 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兼具 Lunar Lake 在低功耗方面的出色表现,和 Arrow Lake 的强劲性能: 相同功耗下,CPU 单线程性能提升 10% 以上(对比 Lunar Lake) 相同功耗下,CPU 多线程性能提升超过50%(对比 Lunar Lake & Arrow Lake) 待机功耗降低 30% (对比 Arrow Lake) GPU 整体性能提升超过50% (对比 Lunar Lake & Arrow Lake) 相同算力面积下,NPU 性能提升 40% (对比 Lunar Lake) 支持最高 96GB 的 LPDDR5 内存和 128GB 的 DDR5 内存 配备更好的图像处理单元 IPU 7.5 有着更先进的连接性(支持 Wi-Fi 7 R2、蓝牙 6 以及雷雳 4、雷雳 5) 支持更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 具体来讲,Panther Lake 将会有三个规格的产品推出,分别对应: 8 核 + 4 Xe³-core,面向主流价位的轻薄本 16 核 + 4 Xe³-core,面向搭载独显的游戏本 16 核 + 12 Xe³-core,面向旗舰级的高性能轻薄本 ▲ 三种不同规格的 Panther Lake 芯片 这次 Panther Lake 的 E 核采用了 DarkMont 的新架构,尤其大幅强化了 LPE 核的性能,使其能够参与到日常负载当中,配合 8MB L3 缓存和 Memory-Side Cache 架构,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性能。 而新的 Xe³ GPU 和 XeSS 多帧合成技术,则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强的英特尔核显,最多搭载 12 核 Xe³ GPU 的 Panther Lake 处理器,算力高达 120 TOPS,配合 XeSS 的帧生成技术,可以有媲美中端独立显卡的游戏表现——用轻薄本跑 120 帧的《三角洲行动》,不再是痴人说梦。 ▲ Panther Lake 核显高帧数运行 3A FPS 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Panther Lake 也为 AI 的应用场景做足了准备。 新的 NPU 5 单位面积的性能提升超过 40%,总算力达到 50 TOPS,并且支持 FP8 的精度——这意味着,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推理性能可以大幅提升,而功耗显著降低,配合更大的带宽升级,本地大模型也能有相当不错的可用性。 可以说,Panther Lake 满足了我们对于一个「先进」 X86 平台的所有想象——能打游戏,也能跑 AI,功耗能低得下去,性能也提得上来。 ▲ Panther Lake 开发机,可以看到不同的尺寸规格差异 英特尔想造一种很新的 AIPC 在 2025 年之前,几乎所有 PC 厂商谈到 AI 时,都是在既有架构上塞进一个 NPU,然后再把微软 Copilot 的落地体验包装为「AI PC」。 但如今的英特尔不想这么干。 与上一代平台相比,Panther Lake 算是真正贯彻了 XPU 的理念—— CPU、GPU、NPU、IPU 是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的,因此,Panther Lake 总算力达到了 180 TOPS,而且可以将最多 86% 的内存调给显存,这意味着在 AI 能力方面,Panther Lake 较之前有长足的进步,作为 AIPC 能做的事情也变多了,英特尔称之为 Agentic AI。 所谓「Agentic AI」,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音助手或者问答机器人。它背后的逻辑是:AI 从最初的感知世界(识别、检测、语音理解),再到增强(去噪、分割、画质提升),接着生成(文本、图像、代码输出),如今,已经走到了能够推理、规划和执行的阶段。 在现场的 demo 中,我们看到搭载 Panther Lake 的 PC 可以跑一个 30B 的Qwen 大模型,与此同时还能腾挪出足够多的内存,来容纳较长的上下文,从而实现一系列的复杂操作: 当用户输入一句话——比如「帮我为英特尔生成一份紫色主题的 AIPC 市场分析 PPT」——PC 内部的智能体会分析任务,自动调用专门的 SlidesMaker Agent(现场演示的是来自中国珠海的 ChatPPT),通过 ChatPPT 工具在云端生成文档后,在浏览器里打开预览。整个过程中,用户并不需要逐步操作,而是让 PC 像一个真正的代理人一样完成任务。 这就对上下文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 Panther Lake 重点攻克的一项能力。 我们在现场还见到一个关于 AI 编程的演示:「生成一个飞船射击小球的游戏」—— 在默认情况下,PC 只能调用有限的显存来写代码,这样写出来的代码质量自然也就一般,虽然能把游戏的框架搭出来,但飞船只能执行直线射击的动作,而小球都是同一个尺寸一动不动的。 但由于 Panther Lake 能够轻易地将内存转换为显存,因此当为大模型分配足够多的显存时,同一套提示词写出来的代码质量也大有不同——这次,飞船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律移动并射击,而小球也有了大小不一的尺寸,且具备一定的行动逻辑,整个游戏马上就活灵活现了起来。 显然,英特尔也注意到,光有强劲的算力能够跑一个大尺寸模型,但缺乏足够多的内存容纳充足的上下文时,AIPC 并不能带来很好的体验。 只有两两结合,找到一个算力与内存的平衡点,才能相得益彰。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 Panther Lake 在交通、医疗甚至具身智能方面,相比无法更换内存、空有 NPU 算力的 Lunar Lake,能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 由 Panther Lake 驱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在爱范儿看来,英特尔实际上是在造一种「很新的 AIPC」,这不只是又一次性能迭代,而是一种角色转变。 在 XPU 的加持下,AIPC 具备更好的泛用性能,很多情况下不再只是用户驱动的工具,而是逐渐具备了主动解决问题、协作执行任务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这是继图形加速、联网化之后,PC 平台的又一次身份升级。 未来,当用户面对设备时,输入的可能不再是操作指令,而是一种意图;而 PC 响应的,也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整套被执行过的流程。 对英特尔而言,这正是它想象中的 AIPC 时代。 要有先进制程,也要能先进制造 作为 Panther Lake 的实机首秀,展现出来的结果还是令人期待的,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英特尔先进制程制造能力。 在过去几年里,英特尔一直在吃制程落后的亏,由于自家的晶圆厂没法满足工艺需求,部分芯片还需要友商代工——这显然不是什么好现象。 好在,在 2nm 制程的关键节点,英特尔追上来了。 ▲ Intel 18A 晶圆 在 ITT 2025 上,英特尔再次强调,亚利桑那州的 Fab 52 工厂将在 2025 年进入 Intel 18A 制程的高产阶段(High-Volume Manufacturing,HVM),而俄勒冈的工厂也将于 2026 年投入大规模量产——这是全球首个在量产阶段同时采用 RibbonFET 晶体管和 PowerVia 背面供电两项技术的制程节点。 RibbonFET 解决了晶体管继续缩小时面临的漏电流问题;PowerVia 则改变了 60 年来电源线和信号线混在芯片正面的设计。相比 Intel 3 制程,Intel 18A 的能耗比上最高提升 15%,密度提升 30%。 伴随 18A 制程进入 HVM 而来的,是首批基于这一先进制程的产品:面向 PC 市场的 Panther Lake,以及面向数据中心的 Clearwater Forest。它们计划在 2025 年末量产,Panther Lake 预计 2026 年初进入市场,Clearwater Forest 则计划在 2026 年推出。 在封装方面,英特尔则展现出世界级的领先—— Panther Lake 采用 Foveros 技术(已量产 6 年,出货约 1 亿颗),而 Clearwater Forest 采用更先进的方案:EMIB(约 45 微米 pitch)+ Foveros Direct(约 9 微米铜对铜混合键合,相当于把两个比发丝还要细几十倍的元器件对齐)。Clearwater Forest 将是首批采用 Foveros Direct 技术的产品之一。 为了保证良率,英特尔也在 18A 制程上用上了 Known Good Die(已知良品)测试流程—— Panther Lake 和 Clearwater Forest 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在 chiplet 和异构集成大行其道的今天,在 die 级别完成测试,筛选出良品后再封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并提升良率。 对 Intel Foundry 代工业务来说,Intel 18A 不光是扳回产品口碑的豪赌,也是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展示。从逻辑工艺到先进封装,英特尔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 ▲ 英特尔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 根据英特尔透露的信息,当前 18A 的良率水平与上一代重大工艺转变时的 Meteor Lake 相当,可以说是对产能爬坡相当有信心了。 Intel 18A 倘若能顺利落成,英特尔赖以为生的 IDM 模式,也就能再转起来了。 ▲ Intel 18A 的生产设备 尽管英特尔背靠着 AIPC 的大旗,仍不容有失——实际上,以芯片设计见长的 AMD、苹果、高通、英伟达,都会在 2026 年推出自己的芯片,而台积电、三星等晶圆厂的 2nm 制程产品也蓄势待发。 AI 席卷的算力狂潮仍在继续,并摧枯拉朽般地改变一切。 对于英特尔来说,最大的好消息是,先进制程已然准备就绪,先进制造的能力也已经就位。在 AI 浪潮的新一轮起跑线上,我开始期待英特尔能跑出个好成绩。
荣耀Magic8系列搭载首款自进化AI智能体,10月15日发布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荣耀手机今日官宣,主题为“开新局・见未来”的荣耀 Magic8 系列暨MagicOS 10 发布会定档 10 月 15 日举行,号称“打造行业最强夜景长焦,定义最强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 根据荣耀手机官方最新预热,荣耀 Magic8 系列搭载首款自进化 AI 智能体,支持自主学习,持续进化,可实现 3000+ 用机场景自动执行。 行业最强通用智能体 行业最强 VLA 大模型 行业最全多模态 + 执行能力 行业最强端侧 VLM 模型 MagicOS月度迭代 此外,荣耀 Magic8 系列手机的自进化 YOYO 智能体可一键搞定打卡美食“选店 → 找团购 → 收藏打卡 → 餐后点评”的全流程。 IT之家整理荣耀 Magic8 Pro 手机已公布 / 曝光配置信息如下(实际信息以官方最终发布内容为准): 芯片:骁龙 8 Elite Gen5 处理器 | 自研射频增强芯片 | 自研能效增强芯片 运行:提供 16GB+1TB 规格版本(支持 16GB 智慧运存) 型号:BKQ-AN90 屏幕:等深四曲屏 通信:提供北斗卫星短信版本 安全:唯一双 3D 解锁方案(3D ToF 人脸识别 + 3D 超声波指纹) 影像:5000 万像素 1/1.3" 超大底主摄 + 5000 万像素超广角 + 2 亿像素 1/1.4 英寸大底 CMOS 传感器潜望镜 | 高规格 CIPA 防抖 | AiMAGE 影像 | 大王影像 电池:荣耀青海湖电池 | 容量 7000mAh 以上 充电:支持 120W 有线快充 | 支持无线充电 系统:预装MagicOS 10.0 智能:搭载首款自进化 AI 智能体 | 支持自主学习、持续进化 | 可实现 3000+ 用机场景自动执行 设计:提供黑 / 白 / 金 / 青四种配色 | 家族式“方圆宇宙”设计
荣耀罗巍称不是很看好独立做红枫、丹霞之类的,觉得必要性不大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罗巍昨日发文介绍了摄影比较重要的传感器技术,他表示,传感器特性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像素特性是 FWC,读出噪声。前者决定动态范围,后者决定噪声水平。所以大小不重要,这两指标很关键。 传感器附属特性读出带宽,功耗是第二重要的,这个决定了很多特性是否能做。全局快门是未来比较重要的好特性,重点是如何比较低成本在小 sensor 上实现。值得一提的是,罗巍还称不是很看好独立做一个红枫,丹霞之类的。觉得必要性不大,要做会做一个 Hybrid 的传感器,比如和广角前置之类合一。 罗巍表示,传感器最好的是能够一个像素感三种光。他透露未来有机会用其他技术实现一个像素感三种光,要辅助 AI 的解串绕算法。到那个时候传感器的感光技术就到天花板了。这个发展路途中,会有很多中间技术,荣耀的会很快和大家见面。 荣耀 Magic8 Pro 手机的影像配置已曝光:主摄采用 23mm 焦距、f/1.6 光圈,长焦为 85mm 焦距、f/2.6 光圈,具备等效 3.7X 光学变焦特性,配有 2 亿像素 1/1.4 英寸大底 CMOS 传感器潜望镜,做了高质量 10X 混合变焦、高规格 CIPA 防抖。 IT之家整理荣耀 Magic8 Pro 手机已公布 / 曝光配置信息如下(实际信息以官方最终发布内容为准): 芯片:骁龙 8 Elite Gen5 处理器 | 自研射频增强芯片 | 自研能效增强芯片 运行:提供 16GB+1TB 规格版本(支持 16GB 智慧运存) 屏幕:等深四曲屏 通信:提供北斗卫星短信版本 安全:唯一双 3D 解锁方案(3D ToF 人脸识别 + 3D 超声波指纹) 影像:5000 万像素 1/1.3" 超大底主摄 + 5000 万像素超广角 + 2 亿像素 1/1.4 英寸大底 CMOS 传感器潜望镜 | 高规格 CIPA 防抖 | AiMAGE 影像 | 大王影像 电池:荣耀青海湖电池 | 容量 7000mAh 以上 充电:支持 120W 有线快充 | 支持无线充电 系统:预装MagicOS 10.0 设计:提供黑 / 白 / 金 / 青四种配色
手机能跑的3B推理模型开源,比Qwen 3-4B还快,超长上下文不降速
作者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10月9日报道,昨日,以色列AI创企AI21 Labs开源轻量级推理模型Jamba Reasoning 3B。该模型有30亿个参数,可在包括手机、电脑在内的多种设备端运行,性能超过Qwen3-4B、Gemma 3-4B等业界顶尖模型。 Jamba Reasoning 3B开源截图 Hugging Face地址: http://huggingface.co/ai21labs/AI21-Jamba-Reasoning-3B A21称,Jamba Reasoning 3B基于其新的SSM-Transformer架构构建,上下文窗口长度为256K个token,能够处理高达1M token,与DeepSeek、谷歌、Llama和微软等竞争对手相比效率提升了2-5倍,在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成绩。 Jamba Reasoning 3B在人类最后测试等测评中超Qwen 3-4B等模型 其将Jamba Reasoning 3B的优势总结为三点: 1、智能性能不下降:由于采用了混合SSM-Transformer架构,Jamba Reasoning 3B比纯Transformer模型更高效。 大多数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在上下文长度超过32K个token时性能会显著下降,而Jamba Reasoning 3B能够处理更长的上下文长度,包括高达100万个token。这使得它在高级智能体系统或多模态应用中非常有用,因为长上下文理解对输出质量至关重要。 Jamba Reasoning 3B的性能虽上下文增长损耗小 2、领先的智能:Jamba Reasoning 3B的表现优于DeepSeek、谷歌、Meta和微软的其他设备端模型。 它在指令跟踪任务(IFBench)和常识性知识(MMLU-Pro和Humanity’s Last Exam)方面尤为出色,这使得Jamba Reasoning 3B成为一款高效且智能的模型,可用于高级智能体工作流程或设备端RAG应用。 这些成果源于训练后流程,A21将RLVR、SFT、DPO和GRPO等对齐训练技术与自主研发的专有方法相结合,以确保模型质量。 Jamba Reasoning 3B测评超阿里、谷歌等模型 3、专为设备安全使用而构建:此模型获得Apache 2.0许可,可直接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或手机上,并使用用户自己的文件在设备上进行定制,以实现完全安全的应用程序,即使断网它们也可以继续运行。 Jamba Reasoning 3B的混合SSM-Transformer架构成功利用了比原始Transformer架构小8倍的键值缓存 (KV),即使在上下文增长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低的内存占用。 在M3 MacBook Pro上,它每秒可以生成40个token,上下文长度为32K,这一成绩优于Qwen3-4B、DeepSeek Distill Qwen 1.5B、Gemma 3-4B等模型,使其成为高级智能体应用程序中的精简组件。 在M3 MacBook Pro上每秒可以生成40个token 该模型目前支持的语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荷兰语、德语、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 结语:轻量模型加速迭代,开辟智能体落地新路径 随着企业将AI融入运营,基于云端的大型语言模型暴露出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A21援引研究报告称,40%-70%的AI任务可以通过小型语言模型处理,通过智能路由将成本降低10-30倍。 像Jamba Reasoning 3B这样的设备端轻量模型能够实现经济高效的异构计算分配,在本地处理简单任务,同时保留云端资源用于复杂推理。这为制造业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实时应用提供了低延迟,为远程操作提供了离线恢复能力,并增强了数据隐私保护,有望开启了一个去中心化的AI时代。
特斯拉V14终于来了!整合Robotaxi技术 马斯克:FSD有了意识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日前,特斯拉开始向北美用户推送 FSD 14首个版本 v14.1。这也是FSD近一年来首次进行重大更新,整合了特斯拉在 Robotaxi 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中的技术成果和经验。 以下是FSD 14的主要功能更新 1、新增到达选项(Arrival Options):驾驶者可选择目的地停车类型,包括停车场、街边、车道、停车库或路边停靠。 2、系统可识别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紧急车辆并自动避让或靠边停车。 3、实现对封路与临时绕行的实时处理。 4、增加自定义“速度档位”以调整驾驶风格。新增“SLOTH”模式,以更低车速与保守变5、道策略应对复杂路况。 6、改进对固定与动态障碍(如路障、树枝、轮胎碎片)的避让能力。 7、增强FSD在系统异常情况下的稳定运行与恢复能力。 8、新增前摄像头自动清洗系统,可根据车速优化清洗强度,并在车内挡风玻璃有残留影响视野时提醒用户前往服务中心清洁。 9、此外,用户可直接通过中控屏幕或方向盘右侧滚轮启动 FSD Supervised 模式,并在行驶中随时调整“速度档位”和“到达选项”。 事实上,马斯克自年初以来,便多次预告此更新,原定于9月发布,但由于发现“一个漏洞”,推迟至周一深夜开始分发。 目前,部分 HW4车主已陆续收到 FSD v14 推送。首批获得推送的特斯拉车主表示,FSD v14自动泊车性能远超预期,甚至比真人驾驶员还厉害。 而马斯克更是表示:V14版本的FSD,感觉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 另外,特斯拉方面还表示,未来FSD版本将进一步改进“行驶平顺性”和“停车精准度”,并持续优化“到达位置选项”和“停车质量”。
Model Y L首发特斯拉智能音响算法系统,二排扶手箱配中置扬声器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特斯拉 Model Y L 汽车在今年 8 月 19 日正式发布,采用六座布局、全轮驱动、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拥有 751 公里续航里程(CLTC)、4.5 秒百公里加速,售价 33.9 万元起。 特斯拉官方今日发文介绍了 Model Y L 汽车的音响系统。据称,该车首发特斯拉智能音响算法系统,号称给车装上“音乐大脑”,同时二排扶手箱不装冰箱装音响,创新性地在 Model Y L 二排扶手箱下方增加了中置扬声器。 特斯拉官方表示,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不堆砌音响数量、功率,上车听,每首歌都是交响乐。此外,特斯拉“全链条”自研的音响系统 Tesla Audio 能通过 OTA 远程软件升级,持续提升车内音响体验。 据IT之家此前报道,今年 9 月 2 日,Model Y L 正式开启全国首批交付,定位大六座豪华纯电 SUV,对外观细节、内饰配置、乘坐舒适性及空间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该车前两排座椅具备通风功能,全车座椅具备加热功能。二排和三排座椅可独立电动放倒,轴距达到 3040mm,储物空间高达 2539 升;搭载 18 个特斯拉自研高级音响 + 1 个低音炮。 特斯拉还提供了多种金融方案,包括 3 年 0 息,首付 99,900 元起;5 年低息,首付 45,900 元起。此外,经特斯拉车主或准车主引荐下订,还可获得 8000 元车漆选装礼金。三种特享充电权益,价格从 1299 元起。
阿里蔡崇信激辩“白宫AI沙皇”:AI应用中国进展显著,AI没有赢家通吃
智东西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10月9日消息,在All-In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深度分享了他对中美科技竞争、阿里战略转型和AGI等热点议题的最新看法,蔡崇信直言:“AI并非赢家通吃的领域,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开发出最强大的AI模型,而在于能否更快地实现技术落地和应用。” 蔡崇信与被誉为“白宫AI沙皇”的白宫AI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David Sacks展开观点交锋。Sacks强调,美国必须在AI和芯片领域保持领先。而蔡崇信认为:“美国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应用和普及层面,而非仅仅专注于技术研发。” 蔡崇信补充道,中国积极拥抱开源理念,还有不少公司推出了参数规模适中的模型,这种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技术的快速普及。他虽然并未断言中国在模型技术竞赛中已经领先,但称“在实际应用层面,中国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他总结道,AI正在成为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基础要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声称对空气拥有独占权。 谈及阿里,蔡崇信称自己因马云的领导力而加入,深受马云的清晰愿景和识人能力吸引。在阿里26年的发展历程中,蔡崇信见证了中国企业从“自由扩张期”进入“新常态”,认为如今的政策监管环境更具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阿里在过去数年内经历了内部变革。蔡崇信透露,自己回归并担任董事会主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大家,向外界宣传阿里涉足六项不同的业务“太令人困惑了”。 蔡崇信将阿里的战略聚焦在电商与云计算两大核心,并将AI深度整合进各业务环节,这种专注是管好公司的关键。目前,阿里约30%的代码已由AI生成。 对于AI的未来,蔡崇信特别提及了谷歌DeepMind创始人兼CEO Demis Hassabis对AGI在5到10年内可能实现的预测,但蔡崇信本人认为,AGI仍需约20年才能真正到来。 在阿里之外,蔡崇信还有另一重身份:他是NBA球队布鲁克林篮网和WNBA球队纽约自由人队的老板。在访谈中,他也分享了运营球队的生意经以及对体育行业的见解。 近日,2025年NBA中国赛将在澳门举行,这是该赛事时隔6年后的重启,本次参赛的两支球队是菲尼克斯太阳队和布鲁克林篮网队,后者正是蔡崇信旗下NBA球队,同时阿里云也赞助了该赛事。10月9日,NBA中国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了NBA中国与阿里云达成一项多年合作。 All-In 2025峰会于今年9月8日-9月10日在美国举办,由硅谷知名播客All-In发起。今年的峰会上,还有Elon Musk、Demis Hassabis等知名科技产业大咖参与。 以下是蔡崇信在All-In峰会上的访谈实录(球队相关问答调整至文末): 一、阿里成立26年,监管环境已进入新常态 主持人:谈谈阿里巴巴。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马云的故事书里都有记载,但你能带我们回顾下你当时的心态吗?你是如何参与的,你当时在想什么,你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蔡崇信:我被马云的个性迷住了。人们看到的是马云公开的一面,非常富有魅力。但我看到的是,他能够向人们灌输信念。 当我走进他的公寓时,那里大概有12到15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而马云就像是一位比他们大10岁的老师。 他善于沟通,能够描绘出非常清晰的愿景。这正是我真正认同并加入的原因。他的领导能力惊人。 马云本身就是教师出身,受过相关教育,也在浙江大学教过英语。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领导者。老师首先必须善于沟通,其次还要能识别人才。 我认为很多老师都很喜欢做出“这孩子将来会很有出息”的判断,为他们写推荐信,做各种事情。 而且老师们足够谦逊,他们愿意,甚至乐见自己的学生比自己还成功。在创办公司的过程中,你需要能够容纳各种各样比你更聪明的人。这非常重要。 主持人:有一个阶段,我想大概是在2010年代初期。那时中国感觉像是高度自由的资本主义环境,像寒武纪大爆发般地涌现出大量优秀企业家,包括你、马云、马化腾等等。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你能为我们梳理一下这种变化的过程吗?我认为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进入中国生态系统的外国直接投资。请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亲身经历、参与和观察到的这段历程、 蔡崇信:阿里巴巴已经成立26年了。我认为前15年是完全自由市场式的增长,我们内生性地(organically)建立了许多业务。然后我们进入了一个极端竞争的阶段。每个人都想做电子商务。因为如果你拥有线上流量,电子商务是流量变现的最佳方式。 而在今天的市场上,我们有五六个非常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包括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他们也在做电子商务。他们不以电商闻名,但他们是我们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之一。 我们经历了一个极端竞争的时期,然后政府觉得这个行业有点偏离轨道了。竞争过于激烈,还有一些平台表现出垄断行为。于是更多的监管措施出台了,其中一些措施实际上非常好,比如隐私保护和反垄断的相关措施。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种新常态,监管环境更加可预测。我们知道红线在哪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实际上,由于这种可预测性,它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 二、中国是一个和平的国家,重视教育值得美国学习 主持人: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似乎不断向美国人灌输,要将中国视为对美国生死存亡的威胁,认为我们是竞争对手,我们无法合作并共同引领世界走向繁荣。你怎么看? 蔡崇信:我不同意那种世界观。 主持人:我也不相信。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唯一的对话基调非得是我们是死对头。 蔡崇信:我想我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有这样的想法。中国过去20年、25年快速崛起,制造业变得强大,成为出口大国。 由于经济发展,中国也成为了科技大国。而美国的恐惧在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会转化为军事实力,这就变成了国家安全问题。 我理解这一点。但我认为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认为你们需要退一步来思考问题。一方面,你们应该与中国竞争。超大规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互联网公司竞争。 但另一方面,世界上有那么多冲突地区。特朗普总统不是说他自己阻止了七场战争吗?中国没有发动其中任何一场。中国在过去多少年里没有发动过战争?我感觉有三四十年了。 我想中国参加过朝鲜战争,也许还有越南战争,但那是很久以前的历史了。如果你观察中国人民和中国的行为,它是一个非常和平的国家。 中国关心自身的经济发展,关心其公民的福祉。我认为在中美竞争过程中存在很多摩擦,中国感觉美国正试图遏制中国,阻止中国的经济崛起。 主持人:谈到公民福祉,你提到了字节跳动。我想有报道说字节跳动的营收刚刚超过了Meta的营收。字节的核心产品TikTok,在美国和在中国是根本不同的产品。 因为监管和对公民福祉的关注,中国的抖音对内容、筛选和算法方面有严格规定。而在美国,TikTok里充满了猫咪视频和各种各样的无意义内容,尽管现在我注意到TikTok里加入了一个STEM板块。 中国有那种为其公民着想的心力和意愿。我只是好奇,我们美国该如何更多地接纳那种原则?因为这在中美的对立氛围中往往被忽略了。我们应该多做哪些中国在做的事情? 蔡崇信:教育。中国拥有受教育程度极高的人口,和任何一个中国家长交谈,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进入最好的大学。 如果他们想送孩子出国留学,他们的目标是常春藤盟校或斯坦福之类的。中国人是很注重教育的。我认为美国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教师工会的阻碍。但是中国没有教师工会。 三、AI领域并非赢家通吃,中美仍有广阔合作空间 主持人:David,我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是否注定要永远与中国冲突?或者在我们了不起的、充满活力的特朗普总统领导下,存在一条其他的前进道路? David Sacks:美国和中国正处于高科技竞争之中,也在安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原因是中国变得富裕和强大,而美国不容忍匹敌的竞争者。美国想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权力平衡在某种程度上是零和游戏。经济不是,但权力是。美国的历史就是我们想成为第一,我们不喜欢有纯粹的竞争者。这是底线。 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世界各国之间本质上是无政府状态,意味着国家之上没有更高的权威。如果在全球体系中遇到麻烦,你无法拨打911求救。 国家将生存置于所有考虑之上,而在国际体系中生存的方式就是变得强大。国家根据它与下一个最强大国家之间的差距来衡量你的权力。 20年前,中国不被视为威胁,因为它还不富裕和强大,但现在它是了。我认为这导致了华盛顿更加鹰派的氛围。我同意他们的部分观点,因为我认为美国赢得AI竞赛非常重要。我们不希望中国主导AI或芯片领域。 作为美国人,我们希望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希望中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我对此没有任何私人恩怨,也没有恶意。但我希望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在我所处的这个小领域里,这意味着要赢得AI竞赛。 蔡崇信:我可以回应一下吗? 主持人:当然。请讲。 蔡崇信:我理解你作为一名爱国者,希望美国获胜的心情。但就AI领域而言,我并不认为存在所谓的赢得比赛。这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观察模型公司的发展态势,你会发现每周都有新的模型领先,但下一周就会被其他模型超越。另一方面,整个AI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我们从事的电子商务业务具有网络效应的市场模式,但模型开发领域是否也存在这种赢家通吃的特性,我持保留态度。我认为AI并非赢家通吃的领域。 在我看来,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开发出最强大的AI模型,而在于能否更快地实现技术落地和应用。美国应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应用和普及层面,而非仅仅专注于技术研发。目前每家科技巨头每年投入约800亿美元进行研发,是很大的一笔投入。 反观中国的发展路径。首先,中国积极拥抱开源理念;其次,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推出了参数规模适中的模型——比如17亿参数和80亿参数的模型,这些更适合移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使用。这种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技术的快速普及。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断言中国在模型技术竞赛中已经领先,但在实际应用层面,中国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中只有8%在业务中应用AI技术,如今这个比例已接近50%。这种应用普及的速度令人瞩目。 AI正在成为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基础要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声称对空气拥有独占权。在医疗、生物等关键领域,AI蕴藏着巨大潜力,这为两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回归阿里后,关键在于专注 主持人:无论自研还是采用现有模型,最关键的问题是,AI对企业运营的实际影响究竟是什么?这会如何改变招聘规模?在哪些层面产生影响?对效率和工作性质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在阿里巴巴内部,AI的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 蔡崇信:AI确实显著提升了我们的运营效率,相应减少了人力需求。我们正在尝试用AI撰写季度财报,甚至考虑在分析师会议上使用AI,观察人们能否分辨差异,然后我们就把整个财务部门裁掉(笑)。 但AI最大的价值在于赋能消费者端应用。我们将AI深度整合到电商、地图和外卖等业务中,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扩大了用户规模,这一影响最终体现在收入增长上。 主持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由AI完成,对劳动力的需求会不会自然地下降呢? 蔡崇信:我们还没有因为AI宣布任何裁员,但我一直在问我们的工程部门负责人,现在有多少代码是由AI编写的。我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取决于你问哪个部门,但我想目前可能达到30%了。 主持人:已经这么高了? 蔡崇信:是的,我对不同部门做了个加权平均,大概是这个数字。 主持人:阿里巴巴是一家庞大的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众多国家。阿里是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又是是如何管理海量员工、多样需求和种种问题的?你是如何应对的? 蔡崇信:专注。我接任董事长之前,其实在逐渐淡出公司的运营,专注于布鲁克林篮网队。大约一年半以前,我回来担任公司董事长。 我做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再说我们的公司涉足六项不同的业务,这太令人困惑了。我们只做两项业务: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其中都包含AI元素,这两项是我们的核心业务。这种专注让我们的团队能够集中精力,并执行公司的决策。 主持人:最后能否简单预测一下球队新赛季的表现? 蔡崇信:您是指整个联盟,还是特指篮网队? 主持人:就谈谈篮网吧。 蔡崇信:我们正处在一个重建周期中。今年夏天我们充分利用了五个首轮选秀权,同时保留了2026年的重要选秀资产。 这样的布局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战略方向,我们将以培养年轻球员为核心,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虽然这意味着需要经历成长的过程,但这正是我们现阶段明确的发展路径。 五、AGI仍需20年才会到来,中国不畏惧超级智能失控 主持人:我想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刚才在上一个小组讨论中谈到,中国在看待自动驾驶这项技术方面有点不同。中国既在进行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但也想确保相关技术不会造成广泛的失业。 中国对自动驾驶的看法究竟如何?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以驾驶为业,他们对此的有什么看法,我了解到武汉有些司机表达了不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如何看待自动驾驶这场不可思议的变革,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蔡崇信:我认为政府是全盘拥抱的。中国政府几周前推出了“人工智能+”政策,到2030年,也就是五年后,他们希望看到AI智能体、设备等在社会中的普及率达到90%。这是政府公开正式声明的,就是全盘投入。 真的没有太多关于AI取代人类工作的讨论。但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就业存在焦虑。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约1000万人。而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也就是16到24岁人口的失业率,包括研究生,是18%。实际上相当高,中国人对此有很多焦虑情绪。 部分原因是经济。尽管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在基础设施、能源获取等方面都相当不错。但目前仍存在一种低迷的情绪,因为中国在过去四五年经历了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平均房价下降了大约30%。这是非常负面的财富效应,而且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David Sacks:中国对AGI有恐惧吗?我说的是对失控的超级智能的恐惧。这是一种普遍的恐惧,还是只是美国才有的担忧? 蔡崇信:政府内部人士对此谈论不多,因为他们相信能更好地控制AGI,也许比美国控制得更好。但确实存在一些挥之不去的担忧。 我刚才听了谷歌DeepMind创始人兼CEO Demis Hassabis的讲话,他对AGI的预测是5到10年,我认为AGI可能还要20年。重点在于“通用”这个词。AI必须能够泛化,并将原理应用到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中。 六、球队是生意也是社会机构,NBA本质是一个产品 主持人:你拥有布鲁克林篮网队(NBA球队)和纽约自由人队(WNBA球队),运营球队一定也不容易吧? 蔡崇信:是的,一点也不容易。任何职业球队既是一门生意,也是一个社会机构(Institution),我们需要让球迷们开心。这之中有一些类似政教分离的元素(Church and State elements),和经营一家新闻机构也没什么区别。 主持人:我们能不能先从WNBA开始谈起?最近Caitlin Clark赛季报销,引发了很多争议和关注。WNBA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联盟是否尽到责任去保护她这位门面球星? 蔡崇信:Caitlin Clark无疑对WNBA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指标都在上升。她刚从大学进入联盟的那个赛季,我们看到收视率、门票销售、赞助收入——几乎所有指标涨到了原来的4倍。她对联盟的经济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主持人:的确无法否认。 蔡崇信:但因为她的特质,她是一名与众不同的球员——是控卫,个子相对小,外界曾质疑她能否适应联盟的身体对抗,但她证明了自己可以。 当然,竞争总是有的,比如她和Angel Reese的对抗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了。有人把它渲染成种族对立,但我认为我们应该超越这些,关注球员本身的技术和天赋。 如今联盟中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学球员,比如Sonia Citron,她现在是年度最佳新秀的热门人选,而且打破了联盟三分命中率纪录。如果你问WNBA到底做对了什么,我认为其实就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融合。 但真正改变的是,在Caitlin Clark出现的赛季之前,观看ESPN的粉丝群体基本上是不看女子篮球的。也许有人关注大学比赛,但肯定不看WNBA。但现在,像你们几位这样的主流体育迷们,都在看WNBA了。 主持人:我对此有个观察,你和我都是老派篮球迷,看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比赛,看过帕特里克·尤因和查尔斯·巴克利。 目前WNBA的身体对抗更激烈,她们更坚韧。而每次詹姆斯起跳被犯规,他就到处假摔。所以也许你可以评论一下詹姆斯,或是NBA这个“产品”。 蔡崇信:NBA的产品很棒。我认为比较男子联盟和女子联盟的身体对抗强度是不公平的。两者都非常具有身体对抗性。 如果你坐在场边,你看到的是身体对抗和运动能力,对吧?但是比赛还有其他的维度。我现在在NBA的“竞赛委员会”(competition committee)任职。每个赛季,委员会都会针对规则进行调整,让NBA这个产品更好。 当我接到电话时,我在想,你们要我和贾森·基德、克里斯·保罗、老K教练一起坐在委员会里?我对篮球的了解能真的比他们更深刻吗? 我对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说,这个委员会应该叫“产品委员会”,因为规则的调整实质上决定了观众看到的比赛“产品”。比如改变三分线位置,这不仅是比赛规则问题,更是“产品设计”问题。 主持人:当你看到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一场比赛扔进43个三分球时,你觉得这是个好产品吗? 蔡崇信:我认为这是个伟大的产品,因为有18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场比赛中扔进43个三分球。
法拉利首款电动车核心技术公布:3万转4电机 总马力超1000匹
快科技10月9日消息,日前,在法拉利资本日上,法拉利揭晓了旗下首款电动车的多项核心技术。 法拉利介绍,新车将会是一台五门车型,目前的暂用名为Elettrica,在意大利语中代表“电”。 动力方面,法拉利电动车前后桥均为双电机设计,总计搭载四台永磁同步电机,电机转速可达30000rpm,前桥电机总功率210kW,后桥总功率620kW,整车马力1134.2Ps。 增压模式下,车辆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2.5秒,最高时速将达到310km/h。 动力电池采用模组化设计,全车共计15个模组,每个模组内包括14块三元锂电芯,电芯供应商为SK on。 电池组最高电压为800V,总容量122kWh,能量密度为195wh/kg,可以提供520km的续航里程和350kW的峰值充电功率。 同时,法拉利电动车还搭载了第三代主动式悬架系统,通过减振器外挂的电机和滚珠丝杠设计,实现对四个悬架行程的主动控制。车辆控制单元每秒200次更新动态参数,使得车辆在遇到坑洼路面时可以主动提升或是降低车轮。 新车方向盘右侧的Manettino旋钮在传统基础上新增了Dry模式,定位介于Wet模式和Sport模式之间,可以适应多种驾驶场景。 同时,车主可以通过拨动右侧拨片,在五个功率扭矩输出级别中进行切换,提供纯电动车型别样的“升档”体验;而左侧拨片则能够在制动过程中模拟层层递进的发动机制动效果。 按照法拉利官方规划,全新电动车会在马拉内罗的法拉利工厂内的E-Building进行生产,2026年上半年亮相。
NTT发布全球首款可编程光子芯片,打破“一设备一功能”铁律
IT之家 10 月 9 日消息,科技媒体 TechPowerUp 今天(10 月 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NTT Research 联合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可编程非线性光子芯片,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项重大突破允许在单一芯片上,实现快速切换多种非线性光学功能,彻底颠覆了传统光子器件“一设备一功能”的设计范式。 该研究成果已于 2025 年 10 月 8 日在线发表于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并将极大地拓展可调谐光源、光计算、量子计算与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边界。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传统上,光子器件遵循“一设备一功能”模式。因此,制造商必须为不同功能设计和生产独立的设备,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还因制造误差导致生产良率降低。 NTT Research 及其合作方开发的这款可编程芯片采用氮化硅作为核心,其非线性特性可通过投射特定的结构化光图案进行动态修改,意味着通过改变光图案,就能在同一物理芯片上快速重构出不同的光学功能,如同为芯片“编程”。 这项技术的商业化潜力巨大。根据市场分析机构 IDTechEx 预测,光子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到 2035 年将增长至超过 50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3564.71 亿元人民币)。NTT 这项新技术有望解决行业面临的多项核心挑战: 首先,通过生产单一的可编程芯片替代多种专用设备,可将研发与生产成本降低数个数量级。 其次,芯片功能可在制造后进行编程修正,能够有效补偿制造瑕疵,从而显著提升大规模光路生产中极为严苛的良率要求。 最后,单设备多功能的设计也减少了光学系统的占用空间与功耗。 该技术在多个高增长市场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在量子计算领域,可编程的量子频率转换器和量子光源将催生更灵活的计算架构与网络能力。 在通信领域,宽范围可调谐光源和任意波形发生器则能增强 5G 及 6G 基础设施的性能。此外,这项技术还可用于先进制造与成像,通过可编程的结构化光源实现更高的精度与适应性,并改进科学仪器与测量设备。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