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用上百万豪车星空顶!焕新极氪001内饰公布:质感同阶无敌
快科技10月4日消息,焕新版极氪001已开启预售,并将于本月11日上市,今日上午,官方展示了该车的内饰信息。 这套座舱被称作“星空音乐厅”,配有“流光和鸣”全景环绕氛围灯,覆盖范围从中控台延伸至门板,在车门储物槽、音响乃至杯架处甚至都有灯光点缀。 新车配有“海豚音”剧院级音响,峰值功率达4680W,打破车载音响功率的传统上限,舱内29个高保真扬声器,包括8个头枕音响与8个座椅振子,拥有7.1.4.8全景声布局与40个独立通道,媲美百人级专业剧院。 座椅支持3D深层按摩,右后排还提供了“伊姆斯躺椅”模式,可令腿托几乎与坐垫平齐,并通过折叠前排座椅获得较好的舒适性。 注:“伊姆斯躺椅”由Charles和Ray Eames夫妇于1956年设计,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家居设计之一,其采用15度后仰设计,可与分体式腿托一同使用,号称“椅中爱马仕”。 不仅如此,新车配备“浩瀚星空顶”,还可通过后排空调出风口区域的控制屏来调整样式,譬如呈现出某个星座的图案,而这往往是百万级豪车才有的配置。 作为年度新款车型,焕新极氪001的整体造型与现款保持一致,提供牵引装置选装配置,且牵引拖车钩能够收缩回尾部内。 配备闭式双腔空气悬架,最大离地间隙206mm,拥有85mm最大调节行程;匹配CCD电磁减震系统,能够实现毫秒级响应,兼顾操控与舒适;智能魔毯功能实时探测路面情况,智能预调节悬架。 辅助驾驶方面,新车配备千里浩瀚H7方案,标配700TOPS算力的Thor-U芯片和激光雷达,拥有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实现车位到车位的领航。 新车的动力系统全面升级,全系车型采用全栈900V高压架构,车辆峰值功率680kW,最高车速280km/h,零百加速最快2.83秒,CLTC续航最长810km。 车辆搭载兆瓦闪充技术,支持12C最大充电倍率,7分钟即可将电池从10%充至80%,充电速度比肩加油。
库克65岁在即,苹果硬件主管John Ternus成CEO最大热门接班人选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在今天最新一期的 Power On 时事通讯节目中,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再次探讨了苹果 CEO 接班人的问题。 随着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即将离任,苹果高层正处于十年来最大规模人事更迭的边缘。古尔曼表示,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纳斯(John Ternus)正逐渐走到走向聚光灯下,在苹果内部呼声最高。 威廉姆斯曾被视为库克最可能的继任者,但他已经宣布将于年内卸任。除 Williams 外,其他多位苹果高管也处于变动边缘。 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的去留长期存在不确定性,其团队在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并推出 Siri 升级版的过程中表现不佳。尽管他至今未离职,但已失去大部分职权。 据称,苹果内部一度考虑让 Vision Pro 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接替 Giannandrea,但目前更可能从外部引入新一代 AI 领导者。古尔曼表示,苹果已接触过 Meta 的一位高管作为潜在人选。 此外,苹果硬件技术团队长期负责人约翰・斯鲁吉(Johny Srouji)同样面临职务变动。该部门每年主导 A 系列与 M 系列芯片研发,近期还推出首款自研蜂窝调制解调器及 Wi-Fi 与蓝牙芯片。 若 Srouji 离任,苹果内部认为最可能的接任者为负责调制解调器团队的陈宗健(Zongjian Chen)与主导 AP 处理器开发的斯里・桑塔纳姆(Sri Santhanam)。 与此同时,负责环境与社会事务的副总裁丽莎・杰克逊(Lisa Jackson)也在考虑退休。这位前美国环保署负责人于 2013 年加入苹果,主管环保相关事务,后职责扩展至政府关系、无障碍功能与社会倡议。作为 Obama 政府时期的民主党成员,杰克逊在特朗普第二届任期内保持低调,其下属目前负责与特朗普及其内阁的大部分联络。 当然,苹果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仍是库克本人。他将在下月年满 65 岁,未来若卸任 CEO,可能会转任董事会主席,延续与亚马逊 Jeff Bezos、微软 Bill Gates 等类似的路径。考虑到他在外部和内部仍保持积极行程,公司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他短期内不会完全淡出。 古尔曼表示,日常运营接任者目前已成为苹果核心议题。紧急情况下,新任首席运营官萨比赫・汗和零售主管迪尔德丽・奥布莱恩可暂代职责;但硬件工程主管 Ternus 仍是最可能的人选。他去年其已被视为最可能继任者,如今这一预期进一步强化。 对此,古尔曼给出了三大因素支撑其判断:首先,苹果内部可选高管有限。50 岁的 Ternus 与库克接任 CEO 时同龄,若进展顺利可执掌公司十年以上,而其他潜在人选均难达到此年限。 其次,苹果更需要技术专家而非销售或运营人才。库克任内公司产品线与收入大幅扩张,iPhone 17 也获市场认可,但混合现实、生成式 AI、智能家居与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领域进展迟缓。董事会可能因此倾向于产品工程负责人,尽管 Ternus 并不以“冒险大规模投资”著称。 第三,Ternus 表现突出。他具个人魅力,深受苹果粉丝认可,并获库克信任,被赋予产品路线图、功能与战略等关键决策权,影响力完全超越硬件工程主管传统职责。 近期,其公众曝光度显著增加:他主持发布多年来苹果首款重大改版机型 iPhone Air,并在多场访谈中占据核心位置。 实际上,早在 2021 年升任高级副总裁前,他已频繁亮相 Mac 与 iPad 发布会。IT之家注意到,上月 iPhone 17 系列发售时,Ternus 更在伦敦苹果门店亲自迎接顾客,而这一角色此前曾由库克担任。 尽管库克仍活跃于内外事务(近期结束覆盖肯塔基、纽约、底特律、英国与日本的数周行程),但公司内部普遍认为特尔努斯终将接任 CEO。
LeCun不想再忍了!亲口承认要辞职
我惊! 图灵奖得主、AI三巨头之一的LeCun在Meta待得是如坐针毡。 Yann LeCun已经直接跟同事表示,自己可能会辞去FAIR首席科学家的职务。 LeCun可是FAIR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这么多年一直驻扎FAIR,起着学术研究和前瞻洞悉的引领作用。 知情人士透露,这不是LeCun的一时冲动,而是LeCun对Meta近几个月在AI部门组织调整等骚操作不满,长久积压,情绪终于爆发了。 △ 图片由ChatGPT生成 一个月前Meta内部开始施行的策略,大概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即日起,FAIR若是要对外发表论文,必须先经过TBD实验室的额外审核。 如果审核发现论文价值大,论文就先不往外发,论文作者还得帮助论文成果在Meta产品中落地,才能继续自己的日常研究工作。 对于Meta来说,这是一次“对齐公司战略”的制度微调;但对LeCun及FAIR团队而言,这几乎是对学术自由、研究自主性的正面挑衅。 而且这不是一次孤立的骚操作。 准确来说,最近几个月,Meta内部一系列混乱、缺乏透明度的AI战略重组,都让LeCun非常不满。 过去几个月,FAIR和LeCun接连遭遇打击 Yann LeCun之所以起了退意,和Meta内部朝令夕改,组织神经日渐紧绷不无相关。 换句话说,在过去几个月,FAIR乃至他个人接连遭遇了三重打击。 第一拳,是Meta内部AI战略方向的剧烈震荡。 自从Llama 3折戟,Meta就在就在大刀阔斧重组自己的AI布局。 把分散的研究资源重新整合,重新规划、重新产出,这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执行过程中,战略频繁摇摆,架构调整不断——单说今年,短短6个月内,Meta就对内部AI部门进行了4次重组。 △ Meta最新AI组织架构 为AI打工的人们,可能回家睡一觉再睁眼,就被划给了新的部门,新的领导,新的任务。 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利于研究的持续推进,LeCun很生气。 第二重打击,则是在过去的多次组织调整里,LeCun被默默降职了。 今年7月,Meta任命OpenAI前高级研究员赵晟佳为MSL超级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这一任命几乎等同于将LeCun从内部AI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降级。 尽管Meta对外声称“LeCun 的职务未变”“研究仍是核心支柱”,但在组织权力结构上,LeCun的分量已与昔日有了明显不同。 第三拳结结实实打在了FAIR和LeCun的初心上—— 8月底开始,FAIR在发表研究成果之前必须接受TBD的额外审核。 哪怕是LeCun想发论文,都得看亚历山大王和他的团队同不同意。 此举目的是减少外部分享、增加内部贡献,但过去12年里,FAIR的定位都是一个开放、协作且注重基础科学探索的AI研究实验室。 现在,“开放”这一扇门被小扎啪地关上了,不怪LeCun气不过。 不过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终Meta允许LeCun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并发表成果(不知道是否能挽回LeCun的心)。 Meta内部不满的不只LeCun 愤懑的不只有LeCun。 在额外审核规定施行之后,整个FAIR团队普遍陷入了失望,这无异于限制了他们的自由;Meta今年还极力敦促FAIR要对公司产品做出贡献。 一些FAIR成员难以接受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已经连夜买了站票跳槽了。 事实上,Meta内部的不满情绪正在叠加。 在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另一种更隐性的张力裂变正在发生—— 过去几个月,Meta以“重金挖人”掀起腥风血雨,从OpenAI、Google DeepMind等网罗来一大批顶尖研究员。 外界传闻,新入职的研究人员普遍拿到的是数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级别的薪酬包;他们在TBD Lab所享受的资源和自主权也显著高于原有团队成员。 这加剧了团队的不稳定性,Avi Verma、Ethan Knight等多位顶级研究人员已经迅速辞职。 Rishabh Agarwal就是这波离职的Meta原员工之一。他承认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不得不痛下决心。 但如果让旧员工活水到TBD Lab去,有的人也不太乐意。 抛开与新员工的薪资水平差异不讲,资金和精力都集中在TBD Lab身上,导致工作环境过于紧张。 还有三位知情人士透露,TBD Lab的研究人员必须每周五天在Meta总部坐班——通常来说,Meta的其它AI研究人员每周只需要去办公室3次即可。 就像Meta一位前研究员描述的那样,Meta内部AI部门现在整个风气就是“抢地盘、抢项目、窃取成果”,一整个就是妥妥的“转移性癌症”,破坏性十足,情况难以控制,又不断污染其它部门。 总而言之,有毒。 出乎意料的是,矛盾不仅仅存在于TBD Lab和FAIR之间。 Meta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部门Reality Labs的一些员工对内部AI部门也颇有微词。 Meta有个独立聊天App叫Meta AI,此前由首席产品官Chris Cox领导的团队负责,现在也归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管了。 最开始,它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控制Meta地智能眼镜,最近,Meta计划在该App上添加推送AI生成短视频的功能。 Reality Labs有位员工在在内部论坛发了个帖子来评价它: 我这辈子都不会想要这个功能! One More Thing 上周,Meta AI还是如期上线了推送AI生成视频流的功能,取名为“Vibes”。 尴尬的是,它和功能高度相似的Sora 2撞期了! 结果你们也看到了,Vibes非但没能成为话题爆款,反而被Sora 2压着打。 截至目前,Meta AI在iOS免费应用排行榜上仅位列第97名,而Sora 2则高居第3。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Meta新增了这个功能…… 呜呼哀哉。
溢价16倍,泡泡玛特开始造下一个LABUBU了
摘要: 下一个LABUBU?泡泡玛特新晋顶流星星人未售先爆,盲盒价格飙到1499元引发疯抢。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王佩薇 编辑|董雨晴 今年国庆,泡泡玛特最忙的IP不再是LABUBU,在上海、北京、成都多地,泡泡玛特旗下IP星星人展出了多个快闪店与主题展,势要拿下这一波国庆假期高峰流量。泡泡玛特位于北京朝阳的乐园内,也搭建了新的星星人舞台。 一切都在泡泡玛特的计划之中。 就在国庆前的9月29日晚10点,其新品“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盲盒正式发售,官方平台瞬间售罄,二手市场同样掀起抢购热潮。 数据显示,隐藏款“小熊饼干”挂件官方价仅59元,二级市场价飙至929元溢价16倍,整盒成交价从354元上涨至1499元,溢价4.2倍。成交热度TOP3分别为“香草脆”、“抹茶酥”、“咸曲奇”,溢价均超过3.6倍,热度最低的“甜奶油”溢价也达到了3.3倍。得物APP上超3000人点击“想要”。作为对比,超迷你版LABUBU系列,单个盲盒成交价从59元上涨至249元,溢价也仅有4.2倍。这意味着,短期内星星人在二手市场的炒作热度,已经超越了LABUBU。 “星星人很火,算是目前比拉布布只差一点点的IP。”有泡泡玛特门店导购向凤凰网科技表示,来线下门店咨询星星人IP的顾客一直很多,最近来咨询的顾客明显变更多了,昨天(9月29日)还针对新系列发行做了线上专场,足见其市场狂热程度。 身穿睡衣、表情呆萌,透明星空脑壳的小孩形象从治愈系新星摇身一变成为潮玩顶流,星星人究竟有什么魔法? 签约仅1年,成长最快IP出现了 星星人被泡泡玛特评价为“成长最快的新锐IP”并非偶然。2020年从绘本角色起步,星星人可谓是经过泡泡玛特长期打磨,最终在情感积累与精准定位的作用下最终爆发。 追溯诞生之初,星星人的治愈属性就为其埋下了情感连接的种子。在2020年,插画师大欣与阿力以“黑暗中诞生的星辰”为核心理念,在绘本《梦之岛》中创造了星星人形象——这个有着透明星空脑袋、红扑扑脸蛋的“星使”,负责传递人们梦中的思念,核心设计传递“Stars can't shine withoutdarkness”的治愈力量。彼时它仅是小众绘本角色,却凭借软萌造型和治愈系美学积累了首批粉丝。 与泡泡玛特的缘起是在2023年的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上,星星人首次以潮玩形象亮相,几平方米的展位吸引了首批“潮玩粉”关注——泡泡玛特从“不起眼却温暖”的小孩形象身上捕捉到了星星人契合大众情绪需求的潜力。 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泡泡玛特与大欣签约,推出首款“我们都是星星人系列”盲盒,脏兮兮、读信、哭泣等生活化造型精准击中用户情绪,上线即售罄,当年收入便突破亿元,标志着星星人正式转型为潮玩IP。 2025年也成为星星人的“爆发年”,背后蕴藏的是情绪经济和盲盒经济的强大共振力。艾瑞咨询《2025中国情感消费白皮书》显示,78%的Z世代愿为“情绪共鸣”支付20%以上溢价,而星星人的治愈设定恰好击中了现代社会的情绪痛点。“很多粉丝说星星人看起来总是‘有点懵但很努力’,”大欣分享道,“这正是现代人的精神写照——在迷茫中坚持,于笨拙处认真”。 随后泡泡玛特进一步运用盲盒经济的产品机制让这种情感连接转化为持续消费,为星星人系列手办设置了1:12的常规隐藏款概率、1:72的毛绒挂件隐藏款概率。8月星星人“好梦气象局系列”发售时,就曾因抢购人数过多导致平台崩溃,隐藏款“好运天天来”溢价近10倍,印证了这套机制的威力。 截至2025年上半年,星星人IP营收已达3.9亿元,成为泡泡玛特增长最快的新锐IP,其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情感共鸣+成瘾机制”的商业逻辑。 效仿LABUBU,持续给星星人加资源 从泡泡玛特对于星星人IP的全方位、矩形型投入和助力中,能够感受到对其格外重视的程度。 在核心盲盒品类上,泡泡玛特先后推出“我们都是星星人”、“来自星星的礼物”、“好梦气象局”等系列,覆盖生活场景、节日祝福等多元主题,同时通过隐藏款概率设计制造稀缺性。衍生品也延伸至手机壳、香薰蜡烛、金属钥匙扣、马克杯等10余类,兼顾实用与收藏属性,复刻的正是拉布布“盲盒引流+衍生品变现”的成功模式。 还于2025年6月推出39元“随心配”系列,作为星星人IP首次下沉至低价消费市场的尝试,以低价降低入门门槛,形成“大众引流+高端收藏”的产品梯队。 除此以外,泡泡玛特为构建星星人的用户黏性,将全场景运营也贯穿始终。线上端,推出了专属主题曲《星星人之歌》,成为继LABUBU之后第二个拥有“音乐表达”的IP角色,希望能推动其达到和LABUBU之歌的洗脑歌词和旋律一样渗透用户日常场景的效果。 另外泡泡玛特还通过“IP集群效应”为星星人嫁接明星IP资源。2025年9月推出的万圣节“WHYSOSERIOUS”系列搪胶挂件中,星星人首次与泡泡玛特旗下MOLLY、DIMOO等明星IP同台亮相,而这些IP此前已积累大量粉丝用户,这种“搭车式联动”让星星人间接共享成熟IP的流量池。 长成LABUBU还早 不过尽管泡泡玛特在为星星人IP完成全方位式持续助力,到目前为止,官方在星星人IP内容和故事方面的产出尚且处在开拓阶段。 8月19日,泡泡玛特交出了史上最强半年报,公司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净利润超2024全年。IP方面,2025上半年共有13个IP收入过亿。其中热门IP LABUBU所在的THEMONSTERS系列实现营收48.1亿元,占比34.7%,是星星人IP的12倍更多。 很显然的是,虽然从9月29日溢价14.7倍的“小熊饼干”来看,这个诞生五年的“星使”已点亮了希望之光,但要真正接棒拉布布,还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持续的创新。 有不少黄牛反馈,此次星星人走红轨迹几乎与LABUBU一致,但后者也在供应端持续放量之后,二级市场随即迎来持续降温。星星人的早期种子粉丝群体,也担心星星人过度消耗后,影响粉丝群体的后续体验。 截至发稿,星星人系列炒得最火的隐藏款“小熊饼干”挂件,在得物平台售价已跌至459元,较最高点时已经腰斩,溢价回落为7倍。 “IP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持续运营IP,要长期培养与经营IP”,在此前的采访中,泡泡玛特CEO王宁曾表示。 待市场热潮渐退,流量和消费者的注意力会再次转向下一个IP。将爆火转化为长红,延伸IP价值始终是泡泡玛特亟需解答的命题。
中国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实现机器人廊道巡检全覆盖
IT之家 10 月 4 日消息,中国三峡集团今日发文,世界第四、中国第三大水电站 —— 溪洛渡水电站已实现机器人廊道巡检业务全覆盖,意味着三峡集团对 285.5 米级高坝运行状态的感知和监控更加全面、准确、快速。 IT之家注:溪洛渡水电站地处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河段,总装机容量 1386 万千瓦,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 该电站拥有超大规模地下洞室群,大坝廊道巡检总长超 5 公里,水垫塘廊道巡检总长超 3 公里,其中水垫塘廊道呈网状结构,且存在 45 度爬坡,对廊道运维巡检人员体力、耐力要求较高。 针对人工巡检的局限性和结构损伤的隐蔽性,溪洛渡电厂于 2021 年起,启动水垫塘及大坝廊道无人化巡检、多源感知、健康诊断、综合评价等多方面关键技术研究。电厂借助巡检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成功研制并投入 4 个轨道式机器人、3 个履带式机器人、1 个四足机器人,实现水垫塘及大坝廊道无死角、立体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结构安全感知。 智能机器人进入水电巡检领域,极大提高了水电巡检自动化程度。“原来巡检一次廊道,至少需要投入 2 名员工,用时 2 天才能完成。如今,整个电站廊道巡检业务全部由机器人替代,运维人员仅需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即可实时查看机器人的位置、状态、巡检数据等,快速完成常规、加密、专项等多条线路的巡检任务。”溪洛渡电厂生产管理部水工(金结设备管理)主任侯春尧介绍。 具有自主充电功能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还可实现 24 小时不间歇巡检,巡检精度达到毫米级,比人眼观察更精准,巡检标准明显提高。如在廊道巡检中,机器人能精准捕捉到人眼无法发现的裂缝宽度毫米级别的变化,并在巡检报告中及时体现。 ▲ 四足式巡检机器人 四足巡检机器人则是首次应用于大型水电站水垫塘廊道巡检工作。它采用仿生设计,搭载了激光雷达、检测作业和自主导航等先进单元,行进速度最快可达 3 米 / 秒,一次巡检可覆盖 3 公里范围廊道。“四足巡检机器人采用行业先进的激光与视觉融合的 SLAM 导航技术,可以在无网络覆盖的廊道内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且不受光线变化影响自主规划巡检路线。”侯春尧说。 随着机器人廊道巡检业务的全覆盖,智能机器人在溪洛渡水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实施应用已初具规模。 ▲ 履带式巡检机器人工作
OpenAI AI社交野心显现:ChatGPT代码泄露内置私信功能,未来可直接与好友聊天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科技媒体 bleepingcomputer 昨日(10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 OpenAI 正推动 ChatGPT 向社交平台转型,正在测试内置“私信”(Direct Messages)功能,并配套开发用户名与个人资料系统,支持用户之间直接交流。 该媒体认为该功能如果落地,那么将彻底改变 ChatGPT 的产品定位,从一个单纯的大型语言模型交互工具,转变为一个具备社交属性的 AI 平台,让其不再局限于人机对话,而是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拓展。 AI 研究员 @oncescuradu 在 ChatGPT 安卓测试版(版本 1.2025.273 beta)应用代码中发现,OpenAI 公司正内部测试“私信”功能。IT之家附上相关截图如下: 为了支撑该功能,OpenAI 正在同步开发一套完善的配套系统,包括支持用户自定义的“用户名”以及可上传头像的个人资料页面。这意味着用户未来将拥有专属的身份标识,并能够像使用其他社交应用一样,搜索并联系平台上的其他用户。 代码信息显示,这项全新的私信功能及其相关聊天室的内部开发代号为“Calpico”。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社交功能最早出现在 OpenAI 的文生视频模型 Sora 2 的 iOS 应用中,该应用包含一个类似社交媒体的信息流。 除了核心的私信功能外,泄露的代码还揭示了更多旨在提升社交体验的细节。未来的 ChatGPT 将包含更丰富的通知功能,例如当有新成员加入或离开群聊时,系统会发出提醒。同时,当用户收到来自其他用户或 ChatGPT 本身发送的消息时,也会收到相应的推送通知。
ARM CEO锐评英特尔:因错失良机而“受罚”,追赶台积电非常困难
IT之家 10 月 5 日消息,ARM 首席执行官雷内・哈斯(Rene Haas)于当地时间周三在做客 All In Podcast 播客节目时就英特尔与台积电的竞争态势发表了评论。 他指出,英特尔因错失关键机遇已在多个领域“受到了时间的惩罚”,如今要想追赶台积电已经“非常困难”。 哈斯表示,芯片行业需要长期投入与积累,“投资晶圆厂需要很长时间,定义架构和生态系统也需要很长时间。如果错过了一些关键环节,时间会对你造成非常严重的惩罚。” 他认为,英特尔存在两方面关键失误: 移动芯片领域完全缺位 英特尔 00 年代中期未能把握智能手机芯片机遇。其低功耗 Atom 系列 SoC 性能未达苹果要求,导致错失为 iPhone 供货的合作机会。IT之家注意到,前英特尔 CEO 保罗・欧德宁曾公开承认此决策失误。 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布局滞后 哈斯还首次明确指出,英特尔在 EUV 技术应用上落后于台积电: “他们在采用 EUV 的制造上也受到了惩罚。EUV 是制造地球上最小芯片的先进方法。大约十年前,他们没有像台积电那样投入,从而落后了。” 台积电借此构建先进制程优势,目前已经在为苹果、英伟达、AMD 等领先企业提供全球顶尖的晶圆制造服务。 半导体行业竞争特性 哈斯强调,半导体产业具有高门槛特性,晶圆厂建设与架构生态打造均需长期投入。一旦在芯片制造中落后,追赶极其困难,因为整个产业周期会不断加快。若错失数个技术节点,则将遭受“严苛惩罚”。 他强调:“台积电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晶圆厂。领先的公司,包括苹果、英伟达和 AMD,都在台积电生产。” 制造业文化差异困境 哈斯同时指出欧美制造业观念差异:“西方社会尚未将制造业视为高价值职业。在中国台湾地区,进入台积电工作被视为高威望职业;而欧美青年常将制造业视为 ' 蓝领工作 ' 不愿涉足。” 他认为,要建立美国本土的先进制造能力,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的努力,而是涉及多个行业的系统性改革,并需要长期的政策和行政支持。
彭博:苹果外寻AI新帅
IT之家 10 月 6 日消息,彭博社昨日(10 月 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苹果公司正为其人工智能(AI)部门寻找新的负责人,以接替现任主管 John Giannandrea。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此次人事变动的直接起因是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不力,以及公司承诺已久的 Siri 重大升级一再推迟。Giannandrea 于 2025 年 3 月调离 AI 主管岗位,然而数月过去,苹果至今仍未确定该职位的正式继任者。 在 Giannandrea 调离后,苹果曾指派 Apple Vision Pro 负责人 Mike Rockwell 临时接管 Siri 的开发工作。虽然 Rockwell 缺乏专业的 AI 背景,但苹果当时看重的是他的技术专长、成功交付新产品的经验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 根据彭博社“Power On”时事通讯的最新消息,Rockwell 曾被视为有力的继任人选,不过目前来看他正式接任的可能性已大幅降低,彭博社认为,苹果认为要领导其庞大的 AI 项目,深厚的专业背景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报道指出,苹果高管已将目光投向公司外部,希望从 AI 行业中寻找顶尖领袖来填补空缺。其中,来自主要竞争对手 Meta 的一位高级 AI 主管,已成为苹果的重点考虑对象。 苹果之所以将目光投向 Meta,部分原因在于后者近期的组织变动。Meta 近期完成了对其 AI 部门长达数月的重组,并新成立了“超级智能实验室”(Superintelligence Labs)。因此,这次重组可能导致部分人才流出,为苹果招募经验丰富的 AI 专家创造了机会。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关键一步:首次公开其人体试验安全数据论文
IT之家 10 月 5 日消息,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已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交了首个包含其人体试验安全数据的学术论文,介绍了其首批三位受试者的最新情况。 这一消息来自 Neuralink 临床试验点之一 —— 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的首席执行官兼院长 Michael Lawton。Lawton 在纽约西奈山医疗系统主办的脑植入会议间隙透露了相关信息,但拒绝提供更多细节。根据此前披露,Neuralink 目前已在 12 名受试者体内植入设备。 Neuralink 公司迄今已融资超过 1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71.28 亿元人民币),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达 90 亿美元,但至今尚未发表经同行评审的人体试验数据。 Neuralink 总裁 DJ Seo 曾在 9 月表示,公司希望在 2030 年前能够为健康人群植入其脑机接口设备。目前,脑机接口主要用于重症患者实验性地控制计算机。 Lawton 指出,公司“设想为几乎所有可能需要的人提供这一技术”,但距离应用于健康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一直非常谨慎,专注于有残疾的病患。” Neuralink 的目标是到 2031 年每年为 2 万人植入芯片,并实现至少 10 亿美元的年收入。除了帮助患者控制计算机,公司还在研发可恢复视力、从大脑中解码语言以及治疗帕金森病的芯片。
GPT-6或将比GPT-5强10倍!奥特曼揭秘ChatGPT如何诞生
【新智元导读】奥特曼在一期访谈中,表示ChatGPT从1到10的艰难过程已过去,接下来从10到100可能会容易很多。除此之外,奥特曼也为我们揭秘了ChatGPT是如何诞生的,以及OpenAI的未来愿景等问题。 奥特曼最近接受了Khosla Ventures的访谈,与Sun Microsystems的创始人Vinod Khosla进行了对谈。 本次访谈的主题是:AI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在访谈中,二人探讨了人工智能从聊天机器人到AGI的变革之路、人机交互界面的演变,以及AI如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定义谁来构建、学习与创造。 现在的500强 会在下一个10年洗牌 在本次采访中,奥特曼认为,AI浪潮势不可挡的下一个十年中,如今的世界500强企业会经历一波比以往更迅速而惨烈的大洗牌。 未来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我们正在走向一个任何你想要的软件都可以被即时编写出来的世界——如果你想做什么,你只需在AI聊天机器人里输入点什么,就能得到一个很棒的软件——你不再是去买这家或那家SaaS公司的产品,你只要说「运行」,然后它就发生了。 这感觉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而且离我们不远了。 奥特曼认为,大多数现有公司都无法足够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并将遭受重大损失。 很多工作都不是AI能完全替代的 主持人提问: 我们的观众中有正在构建AI医生、AI治疗师、AI肿瘤学家、AI结构工程师、AI芯片设计师,当然还有AI软件工程师、AI销售、AI营销、AI会计师的创业者,所有这一切今天都在发生。 无论这些公司成功与否,到2035年及以后,在知识领域,有没有AI无法完成至少80%的工作? 奥特曼认为,需要关心他人的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AI教师的能力再强,对学生的激励也比不上一个平庸的人类教师。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与AI共情,人类还是更习惯互相温暖。 奥特曼是这样解释的: 从某种客观意义上说,我从阅读维基百科中学到的东西,比我从任何老师那里学到的都要多。 但是当我想起在我学习过程中的那些关键时刻,都和特定的人有关,他们与我建立了联系,对我产生了兴趣,了解我、关心我,而且我能感觉得到。 是的,其中一些会被与AI的关系所复制,但我认为整件事会比表面上听起来更奇怪、更复杂,也更不均衡。 AI将能够做很多不同的工作,也许是几乎所有工作中的所有部分。 然而,我们会发现,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物程序是很难克服的。 此外,奥特曼也提到,AI创业投资者可能已经可以用现在的模型实现了,适合作为副业。 GPT可能会在明年有颠覆性提升 关于这点,主持人的问题是: 从那时起的五年后,也就是从现在起的18个月后,到2026年底,AI的能力从今天到2026年底会有多大的变化?对比我们从ChatGPT时刻到今天的两年半里看到的变化。 奥特曼的原话如此描述: 我不确定该如何从感觉上衡量这个。 我认为从无到有,到ChatGPT的第一个版本,可能是大多数人会感受到的最大的系统性冲击。 因为它就像是,以前完全没有这个东西,现在有了,当然它不是很好,但从0到1的时刻是件大事。 也许我们现在已经从1走到了10,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感觉是件更大的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感觉并不完全是这样。 也许我们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会从10走到100。 但我认为,每个人都已经接受了AGI将会到来,生活还在继续。 AI什么时候可以 自我主导AI研究 在本次采访中,奥特曼认为,这个过程是渐进的。 举个例子,研究员使用Codex,生成了一部分代码,最终被采纳。 研究员会觉得研究100%都是他自己做的,Codex只是助力工具。 然而如果在AI的助力下,研究员的产出成果达到了原来的10倍,这时候AI在工作中的贡献比例是0%还是90%会更合理呢? Codex不能自主地完成整个工作流程。 这究竟算不算AI主导呢?可能是一笔糊涂账。 主持人也表示,不必去衡量这件事,而应该观察工作新进展的变化速度和加速度。 奥特曼也赞同这个观点: 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每年在研究前沿的进展都会快得多,因为我们有更好的工具。 所以,无论你称之为AI辅助人类,还是人类辅助AI,或者AI自己做研究,最终效果都会快得多。 不仅仅是算法进程,而是整个供应链,如果AI帮助我们更快地建造数据中心,帮助我们开发新型芯片,包括相当奇特的芯片,速度快得多,我认为这都算在内。 所以,是的,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种进展速度,只要AI能以某种方式帮助其加速,你就认为AI参与了部分研究,那么进展就会快得多得多。 投资者不应寻找另一个OpenAI 而应探索全新领域 在本次采访中,奥特曼坦言,如果他是投资者,他现在不会再花任何时间去思考如何投资到另一个OpenAI,而会把全部精力都用来思考下一代会出现的新领域。 太多资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追逐上一批赢家上,作为新入局者,几乎不可能赚到大钱。 下一个万亿级公司不会是另一个AGI研究所,而更可能是AGI作为新技术存在后被建立起来的新领域。 OpenAI的起步阶段,大多数人想投资的是另一个Facebook或另一个加密货币,而不是AI公司。 对于资本支配者而言,更令人激动的是创造了一套新商业体系,所以应该追逐未来,而不是过去就已经行之有效的东西。 ChatGPT是如何诞生的 在本次采访中,奥特曼表示,科技公司的传统是,先创办产品公司,再建设附属的研究所。 而OpenAI是奥特曼知道的唯一的反例。 OpenAI以研究所起家,后续才创办了产品公司。 最开始,奥特曼并没有想去做产品。 是Scaling Laws的发现,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大量资本的需求,促使奥特曼决定将OpenAI扩展成一家大公司。 大公司需要依赖产品,而此时OpenAI只有GPT-3这个模型。 奥特曼向公司施压,要求搞出一款新产品,但效果并不理想。 Paul Graham的建议影响了奥特曼,让他决定先做一个API。 有了API,相当于把如何利用GPT-3这个难题交给了全世界,集思广益,让大家尽情发动创意,做出足够好的产品。 最终,Jasper利用GPT-3帮助文案写作,迅速成为了唯一的一家GPT-3赛道的独角兽公司。 当时,OpenAI有一个叫做Playground的东西,用户可以在那里测试与GPT-3对话,畅所欲言。 OpenAI发现真的有用户会整天都跟GPT-3对话,发现了其中蕴藏的潜力。 此时,GPT-3.5和RLHF尚未面世。 而OpenAI决定投入在聊天机器人这个方向上了。 OpenAI开始研究如何让用户更容易与模型进行对话,而不需要复杂的Prompt。 有了更好的模型,OpenAI决定推出一个聊天界面。 但与此同时,内部也在担忧,如果只是漫无目的聊天的话,用户会不会无所适从? 除此之外,模型性能不够理想,导致早期的用户留存率很差。 但对于留存下来的用户,他们的使用量随时间增加。 OpenAI甚至因为这些担忧,一度差点中止发布这个聊天界面。 所幸,预览版还是被推出了,用户可以聊任何事情。 奥特曼事后也反思了:哪怕产品用户留存率只有5%,也很不错了,因为默认情况产品留存率会直线下降到零。 OpenAI的未来愿景 「构建一小套产品和一个平台,可以将它与任何其他服务一起使用,成为默认个人AGI」——这是奥特曼对OpenAI的未来愿景。 这个系统会了解你,连接到你,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以传统的聊天界面使用它,可以; 以一种全新方式使用社交产品和娱乐产品,可以; 通过AI Agent和其他工具完成大量工作,可以; 登录其他服务,并把OpenAI提供的智能也带上,可以。 奥特曼希望OpenAI能帮助在未来的新型服务关系中,用AI帮助人类提高生产力、变得更好更快乐、生活更顺畅。 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AI如何避免利益垄断 普惠全人类 主持人提出了一个有点尖锐的核心问题: 「AI应该如何在全球推广,才能避免利益被少数核心圈子垄断,实现更公平、更广泛的使用与收益分配?」 只有少数人懂得这场变革的规模与速度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风险,我们需要对策。 针对这个问题,奥特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让AI的好处更公平传播,最有效的方式是把工具以免费或低成本交到更多人手里;大众有能力快速学会并使用新技术; 重大AI突破的创造者(如治愈癌症、商业化聚变)应当可以获得巨大回报,但成果应以低价让全社会共享(更便宜的治疗、更低的电价)。 过去几百年的技术史证明,技术扩散通常会带来广泛的全球性收益; 可能出现算力极度稀缺、被资本垄断的风险;需要更「民主」的方式来决定稀缺算力用于解决哪些问题。 总结下来,奥特曼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对于有限的计算资源,首要的解决方案是做大蛋糕,制造更多计算资源,并探索出新的分配机制。 他认为,AI更可能会让世界更加平等而不是加剧分化。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