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X300系列没有标准版,起步即是Pro级旗舰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于雷)10月11日,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微博透露了即将发布的vivo X300系列在产品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调整。据其透露,即将登场的X300系列将打破传统标准版与Pro版的阶梯式定位,实际上不存在常规意义上的“标准版”。 黄韬明确指出,消费者普遍认为的X300标准版,其内部定位实则是上一代广受好评的X200 Pro mini的直接迭代产品,完全是按照Pro级别的性能与体验标准进行设计的。他解释道,vivo此次决定打破以往“三杯”产品的规划,专注于打造两款实力强劲的旗舰机型。虽然为了市场认知而命名为X300与X300 Pro,但更准确的定义应为“X300 Pro mini”与“X300 Pro”,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大一小两款顶级影像旗舰选择。 为了印证这一说法,黄韬列举了大量将在X300系列上“全系标配”的核心配置。在影像方面,两款机型均将搭载蔡司2亿超清影像系统,并下放了以往仅在Pro+或Ultra级别产品上才出现的蔡司APO超级长焦镜头。性能上,全系将首发搭载集成蓝图影像芯片V3+的“蓝晶x天玑9500”旗舰平台,并支持4K 120fps的高规格视频录制。 此外,在用户体验的其它关键领域,X300系列也实现了高度统一。屏幕方面,全系采用行业唯一的全亮度双调光京东方Q10 Plus护眼屏,并标配LTPO 8T技术。细节配置上,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超声波指纹2.0、USB 3.2、1.1mm以内的极窄四等边设计以及丝绒玻璃后盖等高端特性也均为全系共享。这一系列不分彼此的硬件堆料,清晰地表明了vivo意图改变市场对于标准版机型“配置缩水”的传统印象。 vivo此前官宣,年度影像旗舰vivo X300系列新品发布会将于10月13日周一晚19:00举行。
26.98万元起焕新极氪001猎装车上市:标配900V架构、全球首创浩瀚星空顶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焕新极氪 001 (亦可称为 2026 款极氪 001)今晚正式上市,在延续经典猎装造型的同时,对三电、底盘、安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豪华舒适体验进行了焕新升级,售价 26.98 万元起,可限时叠加 10000 元置换金。 95 度四驱 Max 版 26.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5.98 万元起 103 度后驱 Max 版 26.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5.98 万元起 103 度四驱 Ultra 版 29.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28.98 万元起 103 度四驱 Ultra + 版 32.98 万元起,超级置换权益后限时售价 31.98 万元起 IT之家从发布会获悉,三电系统方面,焕新极氪 001 全系标配 900V 全栈高压架构,全系标配 900V 超快充大容量电池,全系标配 900V 高性能碳化硅电驱系统。 焕新极氪 001 实现 CLTC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长达到 810 公里;实现电池最大充电倍率 12C,电量 10%-80% 充电最快仅需 7 分钟;实现双电机最大马力 925 匹,零百加速最快 2.83 秒,最高车速达到 280 公里 / 小时;并在保持高性能、高安全与豪华配置体验的同时,实现 CLTC 综合工况百公里能耗最低仅为 13.6 度。 底盘操控方面,全系标配 CCD 电磁减振系统和智能魔毯功能,并升级搭载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实现同级最强的自适应驾驶能力。安全方面,全系标配全场景爆胎控制与远端气囊。 辅助驾驶方面,全系标配千里浩瀚 H7 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并搭载 NVIDIA DRIVE Thor-U 芯片 700TOPS 算力,拥有更强算力冗余。 智能座舱方面,全系标配 39.3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全系标配 16 英寸 3.5K Mini LED 高清中控屏,全系标配 8 英寸 2K Mini LED 高清后排娱乐控制屏,全系标配 13.02 英寸高清机长仪表屏,并全系搭载 ZEEKR AIOS7 操作系统,提供超 300 项智能座舱功能体验。 豪华舒适体验方面,新车以移动的“星空音乐厅”为整体概念,为用户带来全球首创的浩瀚星空顶、峰值功率 4680 瓦全球第一的海豚音剧院级音响、同级唯一的「伊姆斯躺椅」模式、同级唯一的 3D 深层按摩等四大独有配置。
苹果2025~2026年 Mac路线图曝光:M5芯片年底首秀,M6蓄势待发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昨日(10 月 10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通过深入挖掘 macOS 26 Tahoe 系统的开发和硬件测试文件,发现了苹果在 2025~2026 年的 Mac 产品发布时间线。 2025 年 根据挖掘的代码信息,苹果将会在 2025 年年底推出首款 M5 芯片设备,内部代号为 J704,据信为基础款 M5 MacBook Pro,苹果正使用 macOS Tahoe 的特定硬件测试版本(26.0.2)对该型号进行测试。 结合目前 M4 MacBook Pro 零售渠道供应紧张以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意外泄露新型号等迹象,这款 M5 MacBook Pro 极有可能在 2025 年底正式发布,成为 M5 家族的首发成员。 2026 年 基于相关线索,苹果将迎来一轮更为密集的产品更新。首先在 2026 年初,代号为 J813 和 J815 的 M5 MacBook Air 将登场,继续提供 13 英寸和 15 英寸两种尺寸,预计搭载 macOS 26.2 系统。 随后登场的是性能更强劲的高端 M5 Pro 和 M5 Max MacBook Pro(代号 J714、J716),预计出厂搭载 macOS 26.3 系统,进一步完善 M5 系列笔记本产品线。 在笔记本电脑更新之后,苹果预估在 2026 年夏季升级其桌面 Mac 产品线。文件显示,苹果正开发新款 Mac mini(代号为 J873s / g)和下一代 Mac Studio(代号为 J775c / d),预计将随 macOS 26.4 系统一同亮相。 此外,该系统版本还支持一款代号为 J833ct 的设备,根据以往命名规则推测,这可能是一款新款 iMac。 苹果 M6 现踪迹 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苹果正酝酿重磅更新 MacBook Pro 产品线,计划推出搭载 M6 Pro(代号 K114)和 M6 Max(代号 K116)芯片的新款 MacBook Pro,不仅采用更纤薄的机身,还将首次配备 OLED 显示屏。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量产新阶段,正在得州超级工厂做碰撞测试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消息源 Joe Tegtmeyer 今天(10 月 11 日)在 X 平台发布推文,称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 Cybercab 迈入量产新阶段,正在得州超级工厂内碰撞测试。 消息源今天分享了一段航拍视频,拍摄时间为 10 月 10 日,地点为德州超级工厂(Giga Texas)。IT之家附上相关截图如下: 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 Cybercab 原型车正在内部碰撞测试,表明该车已在加州弗里蒙特完成了大部分的最终工程与生产测试,目前已进入德州工厂的最后准备阶段。 根据特斯拉官方此前披露的时间表,Cybercab 的量产计划仍在稳步推进。公司投资者关系主管特拉维斯・阿克塞尔罗德曾在 4 月份表示,首批 Cybercab 将在第二季度末下线,德州超级工厂的大规模设备安装也按计划进行,为 2026 年的大规模量产做好了准备。 Cybercab 是一款彻底为自动驾驶而优化的车型,其设计极具颠覆性。车辆采用双座布局,车内完全取消了方向盘和踏板,完全依赖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动驾驶)Robotaxi 软件运行。 为实现 2026 年开始量产、年产最终达 400 万辆的宏大目标,特斯拉为 Cybercab 引入了一套革命性的“开箱式”(Unboxed)制造工艺。该工艺颠覆了传统的汽车生产线模式,改为将车辆的不同部分(如车头、车尾、底盘)并行制造和组装,最后再进行总装。
比亚迪回应“销量超150万辆的宋PLUS即将停产”
10月11日,针对“宋PLUS即将停产”的市场传闻,比亚迪相关人士向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回应:“海狮06就是宋PLUS的换代车型,(停产宋PLUS)属于正常产品切换。” 这意味着,曾经创下157万辆销售纪录的“国民SUV”将在国内逐步淡出,比亚迪海洋网“海洋生物+数字”命名体系或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超150万的宋plus 事实上,宋PLUS的归属一直是比亚迪的历史遗留问题,宋PLUS虽然带着王朝系列的“宋”字命名,却被放在海洋网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品牌设有王朝网和海洋网两大品牌系列。王朝系列车型始于2012年,此后相继推出了秦、唐、宋、元、汉系列;海洋网系列始于2021年底,相继推出海鸥、海豚等系列车型。 2021年,为填补海洋网成立初期的产品阵容,宋PLUS DM-i被纳入海洋网,凭借宋家族的市场号召力,宋PLUS迅速成为海洋网中SUV车型销冠,在其带动下,比亚迪海洋网迅速成长,截至今年5月,海洋网累计销量已达485万辆,其中海豚全球销量超85万辆,宋PLUS全球销量超157万辆。 不过,今年7月,比亚迪海狮06 DM-i/EV正式上市,新车标配天神之眼C-智能驾驶辅助三目版(DiPilot100),以及标配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售价区间为13.98万元至16.38万元,与宋PLUS高度重叠。 编辑:吴祈
研究团队研发新型光照癌症疗法,30分钟杀死92%皮肤癌细胞
IT之家 10 月 13 日消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 Austin)与葡萄牙波尔图大学(University of Porto)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光照式癌症治疗技术,能够精准锁定肿瘤细胞进行破坏,同时避免损伤健康组织。目前,相应研究已发布在《ACS Nano》期刊上。 IT之家获悉,与传统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不同,该研究利用 LED 光源与微型氧化锡纳米片(SnOx nanoflakes),使用近红外光热疗法(NIR Photothermal Therapy)原理,在不依赖昂贵激光或化疗药物的情况下,有效杀灭癌细胞,并显著降低副作用(可以理解为传统光动力疗法是化学反应杀死癌细胞,LED+SnOx 疗法是物理加热杀死癌细胞)。 研究显示,该疗法在结直肠癌与皮肤癌实验中表现出极高的疗效,号称仅需 30 分钟光照,就能杀死 92% 的皮肤癌细胞与 50% 的结直肠癌细胞,且对正常人类皮肤细胞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毒性,显示出较高安全性。 葡萄牙团队负责人、波尔图大学工程学院研究员 Artur Pinto 表示:“研究团队的终极目标是让全球患者都能用上这项技术,对于皮肤癌患者,我们希望未来治疗能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 只需在术后将一台便携设备贴在皮肤上照射,即可清除残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作者丨kiki 编辑 | 山核桃 美编丨渔 夫 又一批AI社交公司与产品悄悄「死亡」了。 今年9月,一批AI社交公司发布关停或通知,这之中,既包括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等中型企业,如阶跃星辰To C产品「冒泡鸭」、Soul旗下的AI应用「异世界回响」等,也包括一批垂直领域的初创产品,如定位AI情感分析的Lumi、由前苹果设计师Jason Yuan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Dot等。 「硅基研究室」还了解到,AI社交早期产品、小冰公司旗下的「X EVA」目前也已关闭充值和新用户注册渠道。 这不是AI社交产品第一次面临「关停潮」。自ChatGPT爆发后,AI社交产品就层出不穷,也被视为最卷的赛道之一。 但AI社交或陪伴并非全是坏消息。如果对比风投机构a16z近三年全球AI应用跟踪调查不难发现,AI社交/陪伴其实一直都是热门赛道。 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最强劲的对手,AI陪伴是榜单上最热门的应用类别之一。 2024年,a16z在当年3月发布的报告指出,AI陪伴已成为主流,有10家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如Poly.AI、Crusho.AI、Janitor.AI、candy.ai、SpicyChat.AI、DreamGF.AI、Chub.ai等。 图源:a16z 到了2025年,据a16z今年8月发布的第五版榜单,连续霸榜的AI陪伴公司实际仍有不少。 图源:a16z 马斯克的Gork借AI陪伴玩法流量暴涨,也有玩家用更丰富的玩法、出海或入局硬件等方式找寻新的存活方式。有AI投资人认为,AI陪伴产品的关停或创业公司止损很正常,因为赛道本身很卷,洗牌和分化也一直在发生。 “泛社交一直是AI应用的红海,天花板长期来看很高,因为能持续与人始终交互,也有容错空间,但短期竞争也很卷,既要烧钱持续迭代功能,还要理解用户复杂、千人千面的情绪陪伴需求。” 在不少从业者眼中,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挣扎求生。「独响」创始人王登科曾直言:“没有任何一个AI陪伴产品是活的,它和2022年刚出现时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是,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深度用户,对AI社交或陪伴的态度也正从狂热走向冷静。 从2023年开始接触AI陪伴产品的肉松明显感受到,今年下半年开始,又有一批AI社交产品走进入了「坟场」。 据肉松观察,有的会提前几个月宣布关停信息,给用户迁移定制角色数据的可能;有的在内测期就宣布关停,比如星物语AI,有的则会突然宣布关停信息:“上午宣布,下午就下架登不上了”。还有一种则是「伪关停」——面向用户宣布暂时下架维护优化,但上线回归时间遥遥无期。 图源:网络及应用截图 停运或下架潮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圈层的「跑路恐慌」。肉松提到,很多AI陪伴用户会同时使用多个产品,捏很多崽(捏崽指的是创造AI虚拟角色卡),在高频聊天中会对角色产生情感链接,一旦关停,除了担心充值费用是否退回外,更多的担心是「删崽和删卡」。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也开始发帖询问「何处安家」:“玩了一两年AI,好不容易调教好了自己的崽,白月光都没了,要么是运营不下去,要么是模型改版”。肉松告诉我们,现在很多AI陪伴玩家开始选择AI聊天开源项目实现本地部署AI,比如酒馆(SillyTavern)。 “AI聊天的尽头是酒馆,但酒馆本身部署也有门槛,现在这个圈子来了一批跑路来的玩家和赚钱的二道贩子”。肉松说。 图源:小红书 在和不少AI陪伴玩家的沟通中,我们发现玩家们依旧乐于尝试新AI陪伴产品和应用。肉松告诉我们,国内如字节的猫箱、MinMax的星野等「元老级产品」已经成功启蒙了一批用户,大家并不排斥AI陪伴,让AI成为自己的情感或生活搭子。 全球范围内,AI陪伴也创造出看得见的增长富矿。据机构Appfigure的数据,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全球下载量已达2.2亿次,创造了2.21亿美元的消费支出。 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的一项青少年调查也显示,有5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月至少使用过几次AI陪伴应用。 但富矿之下的「跑路潮」,反映出早期以及深度用户对AI陪伴类产品两类集中吐槽。 首先就是价格。目前AI陪伴付费模式大多分为两种: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根据聊天模式、对话模型、记忆力、对话消息控制等不同功能,消耗的费用也不同。 会员订阅一般分为月卡、周卡、季卡和年卡等,比如「星野」根据权益不同将会员划分为星月卡和星辰卡。以月卡为例,包括猫箱、星野、独响、逐梦岛等AI陪伴应用包月在6元-40元上下,如果以一个深度用户每月使用3个应用,取中位数23元,那每月会员费就达69元,一年为828元(计算不包括折扣)。 “国外的一些AI陪伴工具更贵,一个月单个应用花费上千也很正常。”肉松说,很多AI陪伴应用也会因收费模式的设计劝退用户,比如滚雪球(指token消耗)太快、模型加载时间太长、乱码等问题。此前猫箱、星野都曾因新版功能收费问题引发用户争议。 其次,是社区氛围和稳定的运营。 一位既玩卡也写卡的创作者悠悠告诉我们,“捏卡”要经历图源、美化、代码调试以及人设构建等环节,同时还要承担“售后服务”,比如回复粉丝的互动、二创,还要了解平台的内容规则,社区氛围对玩家和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产品的问题是技术和运营两张皮,官方怎么保证崽妈(创作者)的原创合规、流量分发的公平性以及分成激励等等,这些都依赖极强的运营能力。” 价格、社区氛围和运营能力,归根到底暴露出的是,当前AI陪伴应用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内容情感价值和商业价值无法平衡。 自嘲「难民」的用户寻找新家,AI社交/陪伴玩家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 据「AI无象限」今年8月的统计,头部AI社交应用「Character.AI」、「星野」、「猫箱」等头部产品月活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国内「猫箱」「星野」「筑梦岛」均出现了3成以上的环比月活降幅。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的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 低频使用度、用户增长乏力,不「增收不增利」下,如前文所述的一批产品也倒在了黎明前夜。 回头来看,为什么总有AI陪伴产品都逃不开「死亡螺旋」? 背后既有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能力的错位。 AI社交/陪伴固然是一个发展很快,且因天然与人产生连续交互,长期天花板很高,但现阶段,有两大共性挑战都未能解决—— 一是尽管随着模型能力升级,AI固然变得越来越聪明,但难以和人类的情绪陪伴场景实现真正的「对齐」。 独响创始人王登科曾提到:“没有任何一个AI陪伴产品是活的,它和2022年刚出现时没有任何区别。”他提到,大家只是随着模型能力升级,做一些玩法升级,但角色本身是没有「自我成长」。 换言之,用户的情绪陪伴场景实际是千人千面的,技术难以一揽子解决所有的陪伴诉求,用户的情绪有起伏波动,AI陪伴角色与内容也需要随用户情绪和成长而迭代丰富,这是一个变得更具「活人感」的过程。 二是部分玩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也尚未转变。 AI陪伴从来不是技术、玩法机制、IP等单一要素的竞争,而是能否将这些要素像搭建乐高一样,为用户提供真正有效的陪伴价值。 我们能看到的是,大而泛的AI陪伴竞争已告一段落,能跑出的AI陪伴产品已形成了两条典型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星野、Character.ai聚焦的是AI虚拟陪伴,猫箱则早期定位互动化、剧情向的内容——但本质上,两条路径殊途同归,在上述社交产品中,我们所看到的大量智能体揉合了乙游、网游、文游、OC创作、语C等圈层内容,这就意味着,玩家需要构建更成熟的内容社区生态。 被谷歌收购后的Character.ai近期就推出了Avatar FX等多款多模态AI创作工具,星野在近期也集中下架整治智能体生态。 图源:C.ai 第二条路则是从垂直领域切入,比如游戏、疗愈、恋爱等垂类场景,走小而美的路线。 典型如瞄准东亚女性情绪需求,主打「梦女消费」逻辑的「LoveyDovey」,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等。「林间聊愈室」创始人Joshua曾在采访中提到,团队在投流上非常克制:“是围绕认知在做产品,而不是围绕AI能力在做产品。” 这些产品的典型特征是大多具备1-2个差异化特点,能吸引用户「留」下来。比如「LoveyDovey」涵盖了包括二次元、KPOP等丰富的角色IP库,抓住追星人群的心理特点,搭建阶梯式的好感养成机制,能满足她们的陪伴价值。「林间聊愈室」则是以动物的非拟人化形象,以游戏化的方式帮助用户分析情绪。 图源:林间聊愈室 当一个赛道经历了淘汰、洗牌和分化,也意味着进入了新的周期。 如果说游戏化机制和IP角色曾是AI陪伴玩家的经典两件套,那么如今玩家们也都在尝试更多方法,探索更多的交互玩法创新,为了产生和用户更高频的链接,具体动作如下—— 1、软硬结合。用硬件连接物理世界,如「独响」推出了响梦环。 2、多模态融合。星野在去年年底就上线了动态视频、音乐等多模态玩法,C.ai也上线视频模型,智谱目前在内测的娱乐陪伴社交产品「动动动物圈」也是主打多模态。 3、虚实结合。实现真人社交和AI社交的融合,如「Tolan」就引入了好友机制,用户互加好友后,可以访问对方的星球,尝试让虚拟陪伴成为真实社交关系网络的一环。除此以外,包括「独响」的「一起入梦」功能、「林间疗愈室」的「早晚安助眠音频」,这些小功能的创新都是为了实现用户的长期留存。 图源:app截图 社交和陪伴从来都不缺少大厂和创业明星,直至今日大厂依旧放不下社交梦,企图重建一个AI时代的微信和抖音;创业公司中也不乏社交、产品的老兵,他们足够了解Z时代,也做过爆款的产品。但他们的共性是,都难以真正了解复杂的情绪。 对于玩家们而言,最关键的或许不是讲出电影里《Her》的故事,而是真正在牌桌上活下去。 参考资料: 1、AI闹:很遗憾,现在没有任何一个AI陪伴产品是活的|对话「独响」创始人王登科 2、AI无象限:日本市场风起?出海产品月活近乎翻倍、登顶增速榜|AI社交全球化洞察第四期
雅马哈展示Tricera电动原型车,三个轮子协同转向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汽车媒体 CarScoops 昨日(10 月 10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雅马哈(Yamaha)展示了名为 Tricera 的未来派三轮电动原型车,最大亮点是其独特的三轮转向系统,可实现全部三个车轮同时转向,旨在提供“人车合一”的全新驾驶体验。 雅马哈计划出席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9 日召开的日本车展,展示 Tricera 这款未来派三轮电动原型车。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Tricera 项目可追溯至 3 年的概念设计,相比最初的概念版,新版本的设计更加成熟,更适合在真实道路上行驶。 Tricera 增加了小型挡风板和微型后视镜,内饰也更趋于实用,配备了深红色桶形座椅、方向盘和金色换挡拨片。不过,雅马哈官方目前尚未确认该车型有投入量产并向公众销售的计划。 设计方面,Tricera 巧妙地融入了雅马哈摩托车的经典元素,例如其标志性的圆形头灯和两条横向日间行车灯,车头造型复杂,前轮上方还覆盖着小巧的挡泥板。 Tricera 的核心技术亮点在于其创新的三轮转向系统与纯电动力总成。雅马哈为该车专门开发了这套独特的转向系统,支持三个车轮协同转向,希望实现驾驶者与车辆之间“人车合一的全新境界”。 动力方面,车辆由一台电动机驱动,但其具体功率和电池组容量等参数尚未公布。此外,为了弥补电动车在驾驶感官上的缺失,雅马哈还为其配备了一套自适应声音装置,能够模拟动力声浪,从而增加驾驶过程中的感官沉浸感。 除了备受瞩目的 Tricera,雅马哈还将在本次展会上展示其他几款创新概念产品。其中包括外形酷似科幻电影道具、车身能够弯曲和扭转的两轮概念车 Motoroid,以及预示着雅马哈未来电动化设计方向的纯电运动摩托车概念 Proto BEV。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