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刘作虎:所有想要用手机替代电脑的想法都是愚蠢的
快科技2月17日消息,OPPO宣布Find N5全球首发全新OPPO办公助手,新品会在2月20日正式发布。 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表示,聊到大屏折叠机,高效处理文档或者说办公一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毕竟物理扩大的屏幕面积给了产品功能太多想象空间,大屏和办公几乎被用等号连接在了一起。 我之前和产品经理讨论过,所有想要用手机完全替代电脑的想法都是愚蠢的,传统的折叠机厂商经常陷入一个功能悖论——要借助手机赋予用户PC级生产力,在日常工作中,用户一定是选择自己最趁手、最信赖、最熟悉的生产力工具,电脑毫无疑问是第一选择。 给手机强行赋予所谓的PC能力,本身就是把一个专业严肃的场景,复杂化甚至是娱乐化,那OPPO的办公功能或者说我们的高效到底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OPPO Find N5上,我们会首发全新的OPPO办公助手,它总会在你需要时,用更智慧的分屏、更全能的AI、更融合的系统,把你从本来就不该耗时守候的等待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小事不用回公司,休假不用带电脑”。 根据官方预热信息,Find N5将带来系统级远控电脑,在折叠屏上你就能远程控制Mac电脑,而且Find N5提供了触控板,可以像操作Mac电脑那样方便,让折叠屏的办公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微信 DeepSeek 的王炸组合,最重要的不是 AI
国运级 AI 国民级应用 微信和 DeepSeek 的结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此迅速的大踏步,在微信不常见。 因此昨天 APPSO 主编李超凡昨天的一句评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仅各大官媒纷纷引用,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国运级 AI + 国民级应用 ,真正的王炸组合。 微信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里程碑产品,在这两年兴起的 AI 浪潮中,微信很少会被纳入讨论,但微信也在悄悄进行一些尝试,在接入 DeepSeek 之前,微信已经尝试将 AI 智能折叠在搜索框里。 张小龙曾在 2019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表示,希望通过产品分析他的价值观。 虽然近年张小龙已经几乎没有公开发声,但据 APPSO 和多位微信员工交流中得知,即便是微信很小的功能改动,张小龙依然会亲自审核。 因此我们相信,这次微信接入 DeepSeek 一定程度上依然能反映微信和张小龙的产品价值观。这背后有不少问题值得聊聊。 用社交重塑 AI,而非 AI 改造社交 业界一直在寻找大模型的 PMF 「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以至于涌现各种 AI +xx,所有事情似乎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次。 这未必是唯一正确的路径,微信告诉 APPSO ,搜索场景接入大模型,是为了提升搜索的智能化和精准度,如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分析和处理复杂的查询内容等,根据用户需求在搜索场景中接入了包括混元、DeepSeek在内的大模型。 我们认为拥有中国最大关系链条的微信,是在用社交重塑 AI 的落地场景。 APPSO 在实测提到,用户无需跳出微信,即可完成「提问-获取答案-社交分享」全流程,满足即时性需求(如旅行攻略、工作资料查询后直接分享给好友)。 这对微信内容生态是一个很大利好,可以大大激活历史内容,2000 多万公众号的旧文可以通过 AI 搜索推荐重新在社交链中流通,甚至开启公众号生态的第二春。 公众号这个中文互联网生态优质内容最为集中的平台,对近 14 亿用户来说无需学习就能享受 AI 的红利,这可能覆盖面最大的科技普惠。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微信需要 DeepSeek,而是 DeepSeek 需要微信。 没有 DeepSeek,微信还是国民级应用。微信接入 DeepSeek后,DeepSeek 就产生了质变,真就可以畅想国运级 AI 的蓝图。 张小龙把微信的源动力总结为两点: 1. 做成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性产品。 2. 帮助创造者体现价值。 没有过时。 AI 时代的连接一切 目前微信接入 DeepSeek 的合作其实还比较浅层,未来如果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与微信内容的结合,AI 搜索将不再只是工具,而是连接用户与生态的「神经中枢」。 微信可能进化成「场景化 AGI」,例如搜索「季度财报模板」直接跳转腾讯文档智能生成,基于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小店等模块还能孕育出大量的可能。 微信独有的「数据-服务-社交」闭环能力,让 AI 有可能同时调用: 公众号专业内容(文献检索) 小程序服务接口(酒店预订) 视频号场景化展示(产品测评) 社群关系链(裂变传播) 这与张小龙的「系统思维」很相似,技术必须服务于生态整体,而非割裂为独立功能。微信目标是做一个连接世界的工具,从而自发生长出一个系统。 这是微信「连接一切」愿景在 AI 时代的延续 。 AI 杀手级应用可能不是 AI native 去年包括 AI 六小龙在内的大模型公司创始人,但凡接受采访都有极大概率被问到同一个问题:AI 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什么时候来? 因为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验证了在 C 端的商业模式,哪怕是 DeepSeek 豆包 kimi 月活也只是几千万,智谱 、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有很多一部分营收还是来自 B 端。 但「超级入口+超强模型」的王炸组合,可能开辟一种新的模式。 当价格战从单纯让利转向系统性成本优化,更低的推理成本和亿级的用户群,能让更多个体和企业低成本入场快速试错,一人公司或许会变得更加普遍。 以前 AI 是工具箱里的锤子,现在它变成了建造整座房子的脚手架。 这大量 C 端场景的功能被 AI 产品化后,AI 杀手级应用可能就会诞生,这些应用可能不是因为 AI 而诞生,并非 AI native,但却能创造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但那时应用的概念也不存在。 AI 分身 在灰测的讨论中,一些用户提到微信是否会用朋友圈和聊天记录作为 AI 语料,甚至用 DS 做一个 AI 好友放在聊天列表里。 虽然微信回应明确,AI 搜索仅整合公众号及互联网其他公开信息,不会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隐私信息,但我却萌生出一个念头——我们或许能拥有一个 AI 分身账号。 现在数字主播已经能零失误播新闻,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数字分身。 尼葛洛庞帝曾说,「信息 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微信事实上已经形成一个线上的中国社会。 抛开数据隐私等合规问题,微信是最有可能塑造一个 AI 数字分身的,毕竟这里汇聚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大量数字资产。 如果微信推出一个 AI 分身 ID,微信不再只是社交工具,而会进化为「意识工具」,成为用户数字人格的载体,这也是「让产品成为器官延伸」更终极的形态。 「ID 即人」是微信的底层逻辑,但将 ID 从符号系统升级为意识系统。AI 分身或将重新定义社交的本质——从信息传递升维为意识共振。 对六小龙们的影响 从春节前夕至今,中国AI领域六小龙(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零一万物)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直接的。 今天 MiniMax 和阶跃星辰已经开始陆续接入 DeepSeek ,其他家可能也正在准备或内部讨论中。 除了 DeepSeek 崛起,六小龙还必须应对大厂的夹击。除了腾讯微信意外的快速跟进,字节 CEO 梁汝波在内部大会中反思要快速跟进,提出 2025 年三大发展重点: 追求 「智能」 上限。 探索新的交互。 加强规模效应。 不过这几家大模型公司背后多少都有大厂的身影,说不定下一个王炸组合就会在他们之中诞生。 今年这些大模型创业公司,很有可能会加快放弃通用赛道,转向「垂直场景深挖、技术长板极致化、生态位卡位」的生存策略。 2025 年最剧烈的洗牌将发生在两个行业, AI 和新能源。
卢伟冰:Ultra用户见证了小米冲击高端 非常感谢!
快科技2月17日消息,今天卢伟冰发文表示:“很多米粉都是多代Ultra产品的使用者,也是小米产品持续进步的建议者和鞭策者,也一路见证了小米高端化探索的过程,非常感谢他们”。 最新一代的小米15 Ultra将于月底亮相,作为第三代徕卡影像旗舰,该机的综合体验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影像方面,将做到引领行业。 按照目前的爆料,小米15 Ultra依然配备了顶级的徕卡四摄,而且这次着重升级了长焦镜头,拥有两颗长焦镜头,一颗是5000万像素79mm中焦,一颗是2亿像素100mm潜望长焦。 其中,2亿像素潜望长焦型号是三星HP9,这是行业内最强悍的长焦传感器,它拥有1/1.4英寸的大底,甚至比很多手机的主摄都要强。 通过先进的4x4像素合并技术,HP9能够在低光环境下输出清晰明亮的1200万像素照片,单像素大小可达2.24μm,成片效果大幅提升,这点从雷军晒出的实拍图中已经能看出端倪。 这次主摄则依然是行业最强传感器——1/0.98英寸YT900,此外还配备有5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 核心配置上,小米15 Ultra采用2K全等深四微曲屏幕,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电池超6000mAh,支持卫星通信。 售价方面,这款新品的价格预计不会低于6499元。 雷军此前在直播中表示,小米15 Ultra是小米定位最高端的手机系列之一,我们上一代小米14 Ultra定价6499元,这一年来研发成本,器件成本越来越高,从盈亏角度上来说,一定需要涨价。
蔚来:造谣发布乐道不实内容账号已固定证据并提起诉讼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王可伊) 2月17日,蔚来法务部今日发布声明称,已于16日晚收到举报线索,反映网络账号“尹哥普及新能源”以“爆个大料”这种耸人听闻的方式,造谣散布关于乐道品牌的严重失实内容。官方现已固定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调取该涉嫌侵权网络账号的身份主体信息。并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予以调查。 蔚来官方表示,2025年以来,乐道L60交付量已稳居成交均价20-30万元纯电SUV市场前三。 图源 微博 春节过后,蔚来公司对发布不实消息、造谣抹黑蔚来品牌的网络账号,开始进行重点处理。 2月8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在直播间透露,今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天蔚来就宣布了近期对几十个造谣抹黑账号都采取了法律手段,以后还会继续做。在直播间他还向参与者喊话:水军是个产业,很多人参与,与其做这一行,不如给蔚来法务部提供线索,蔚来肯定会答谢,肯定比做水军赚得多。 2月9日,蔚来法务部在微博发布“公开征集黑公关和水军线索的声明”称:将对提供者给予人民币1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2月14日,蔚来法务部在微博发布“关于打击黑公关和水军等维权行动进展的说明”称:现已收到近两千封邮件,正在集中梳理,并将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其中涉嫌犯罪的将移交相关部门,并公布关于网络账号“老七”造谣的调查结果。
加强与华为合作 岚图全品类车型将搭载乾崑智驾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李治钦)2月17日,岚图汽车与华为在东莞华为松山湖基地联合宣布深化智能化合作,岚图全系车型(MPV、SUV、轿车)将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ADS 3.0),并于2025年内全面落地。此外,岚图计划于2月19日发布岚图梦想家新版型。 在华为松山湖基地的公开演示中,搭载华为ADS 3.0系统的岚图梦想家展示了“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自动驾驶能力。该车在无人接管状态下,完成了地下车库召唤、园区复杂路况行驶及跨楼层泊车等操作。华为ADS 3.0系统无需依赖高精地图或固定路线记忆,首次进入陌生停车场即可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技术,实时构建三维语义地图并规划路径。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传统智驾方案常将行车与泊车场景割裂,而此次合作实现了从感知到执行的系统协同。岚图自研智能底盘与华为智驾系统联动,通过空气悬架与电磁减震技术,优化了制动平顺性。例如,在红灯刹停测试中,车内水杯水面波动幅度较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透露,双方此次合作聚焦技术整合,岚图的ESSA电动架构与华为智驾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毫秒级数据互通,以提升复杂路况下的驾驶安全与体验。 岚图梦想家作为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的MPV,其新版型将于近期发布。岚图计划通过全系车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从功能普及向体验优化过渡。
不用扎手指就能测血糖:中国团队无创检测仪即将上市,男女老少胖瘦即来即检
IT之家 2 月 17 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王卫庆教授团队与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及上海近观科技的陈昌研究员团队合作,于 2025 年 2 月 5 日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题为:“Subcutaneous depth-selective spectral imaging with mμSORS enables non-invasive glucose monitoring”的研究论文,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告别扎手指或抽血测血糖等方法的福音。 该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只需将手掌轻轻贴在检测设备上,就能准确测量血糖水平,告别有创血糖检测带来的疼痛和感染潜在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介绍称,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5 亿人,而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2%,糖尿病已成为严峻公共卫生问题。有效且规律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而目前常规的血糖检测方法均需侵入皮肤,可能引起疼痛不适或血液感染等问题,降低了患者长期血糖监测的依从性。近几十年来,无创血糖检测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一直面临着准确性和通用性的巨大挑战,被誉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研究团队通过针对 200 例糖尿病和 30 位正常健康人群的临床研究,共收集 30 多万套由金标准静脉血血糖值所标定的 mμSORS 光谱数据集,并进行血糖预测模型建模及分析,证实 mμSORS 无创血糖检测值与静脉血血糖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 MARD 为 14.6%,无创血糖检测值落在共识误差网格临床可接受区 CEG(A+B)的占比高达 99.4%。更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无需个体校准,即来即检,适用于不同年龄、肤色和肥胖的人群,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很好的通用性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内分泌代谢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王卫庆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瑞金医院医学芯片研究所所长陈昌研究员及近观科技的周琳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瑞金医院的张翼飞主任医师、汪龙主治医师和近观科技的张莉丽博士、邵帅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得到了国家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瑞金医院广慈高能计划等资助。
免疫革命:未来疫苗接种只需一抹,无针无痛无副作用且高效
IT之家 2 月 17 日消息,科技媒体 scitechdaily 昨日(2 月 16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无针疫苗,有望彻底改变疫苗接种方式。 这种疫苗利用一种无害的皮肤细菌,通过局部涂抹即可激发强大的免疫反应,无需注射,也无疼痛和发烧等副作用。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皮肤细菌 ——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能够引发强大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人体对这种细菌的抗体反应非常强烈,类似于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强度和特异性与对病原体的反应相当,并且抗体水平长期维持在较高浓度。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发现表皮葡萄球菌的一种名为 Aap 的蛋白质是触发免疫反应的关键。IT之家援引博文介绍,团队随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破伤风毒素或白喉毒素的基因片段插入到 Aap 蛋白中。这种改造后的细菌就像一个“活体疫苗”,能够在局部应用时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特定毒素的抗体。 在小鼠实验中,涂抹了改造后细菌的小鼠成功抵御了致命剂量的破伤风或白喉毒素。研究人员还尝试了将毒素片段化学结合到 Aap 蛋白表面的方法,同样获得了有效的免疫保护。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未来有望应用于人类临床试验。目前计划先进行猴子实验,如进展顺利,预计两三年内可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病毒、真菌和单细胞寄生虫等病原体。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