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比特斯拉还能打?德国人给这些中国车的分数还挺高
脖子哥知道大家喜欢看外国人评中国车,这不,兄弟们喜欢看的又来了。 最近呢,德国的“汽车之家” 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汇总了一下近年来他们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测评。 脖子哥看了一眼,发现他们对比亚迪啊蔚来啊这些车的评价都还不错,打分甚至比特斯拉还高。 你可别小瞧这个ADAC,他们不仅是“欧洲最大汽车俱乐部”,他们有自己的碰撞测试、出行服务、道路救援、保险金融等业务。相当于中保研+某车帝+救援机构... 德国不少留子应该见过他们家的直升机。 而他们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时还叫德国摩托车驾驶者联盟,1911年改为全德汽车俱乐部,还获得了普鲁士皇室的支持,允许ADAC将普鲁士鹰作为标志。 如果有买过儿童座椅的兄弟们可能知道,有些产品会标榜有“ADAC认证”。为啥?就因为他们的测试标准比欧标还严格一些,就比如欧标测试是在50km/h下的正面碰撞,ADAC就是64km/h,还加了个侧面碰撞。 其实啊,十多年前ADAC就测过国产车,而当时中国车的表现是这样的... A柱直接折断,安全气囊完美避开驾驶员头部,车门严重变形,工程师撬了老半天才打开车门...好在后面的“小朋友”坐在安全座椅里,成功存活... 眼尖的朋友已经认出来了,这就是华晨的中华尊驰...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拿着E-NCAP 5星成绩的中国车们又杀回来啦。看看这次,ADAC是如何评价的吧。注意哈,这里是数字越小评价越高。 大多数中国车,比如蔚来、比亚迪、名爵等都是“gut”(good)。 我们挨个看哈。 首先是比亚迪的Atto 3(元 Plus)。ADAC觉得这款车动力不错,设计好看,空间也还行,能耗19.7度每百公里。就是快充效率也不快和操控精细度有待提高,悬挂较软侧倾明显,转向精准度也一般,雨天加速容易打滑... 不儿,这对一款家用车也太苛刻了吧...等等,它在德国37990欧(约31万人民币)起售?那我觉得这个点评情有可原。该车最终得分2.1分。 而起售价32990欧(27万人民币)的海豚拿到了2.3分,ADAC对它的评价跟元基本一致,车内的实体按键他们挺喜欢的,就是希望能多加点。 接下来是两款重磅级产品,Seal和Seal U,对应的是国内的海豹和宋PLUS EV。 ADAC对海豹的评价很高,称其为Tesla-Jäger(特斯拉猎手)。悬架调校比特斯拉舒适,兼顾运动和家用,转向反馈适中。整车抓地力也很足,即使在雨天弹射起步也不会失控。内部空间宽敞,内饰用料好且工艺精良。隔音效果也很不错。 至于缺点,ADAC认为它的电耗有点高,每百公里21度电,再就是车机难用...最终得分2.0分。 (与此同时Model 3得分2.1) 跟上面的海豹不同,ADAC对宋PLUS EV评价中等,41900欧(34.8万人民币)起售,标配就有电动座椅、全景天窗等,内饰被夸有“高级感”,但操控方面转向不足、侧倾明显。 最终得分2.3分。不过ADAC认为其整车6年15万公里的质保值得考虑。 接下来是咱正米字旗血统的MG 4,售价42640欧(35万人民币)起。ADAC认为MG 4外观具有攻击性,再就是敏锐的底盘调校与精准的刹车系统提供了令人信赖的驾驶体验。 内部空间方面,ADAC认为前排空间也尚可,后排也可以让一米八的大汉舒适坐下...脖子哥只能说,你们德国人真能忍啊。 缺点方面,舒适性方面略显不足,胎侧偏低、悬挂偏硬,对驾驶舒适性造成一定影响。再就是空调不太精准,要么过冷要么过热...最终得分2.2分 嘿嘿,接下来就是脖子哥我的ET5T登场了,这车可是这一众中国车里评分最好的了。 ET5T在德国的买断价格为59500欧(49.5万人民币),ADAC对它外观非常满意,柔和流畅的圆润曲面配合狭长大灯和紧致尾部,说是有点像奥迪A7。 对于车内空间,ADAC的评价是“充满品味、采用高品质材料、工艺精湛且带有舒适氛围的休息室”。嘿嘿俺也这么认为的。 驾驶感受方面,也可算是对了ADAC的口味,加速平顺,踏板调校细腻,在避障表现中也稳定。就是舒适模式下方向轻盈但缺乏路感。 ADAC认为该车不足在于,没有前备箱,储物空间的不足,而内部后排空间也有点小。最后就是2024年,蔚来在德国仅有9座换电站,不太能满足需求...最终得分1.9分。 还有一款就是刚上市不久的萤火虫,虽然 ADAC 还没有打分,但是评价极高,没有不满,眼里全是老欧人对crossover的喜爱,大赞外形设计、内部空间和驾驶感受,颜值即正义。 比萤火虫稍大的Smart #1和Smart #3均获得了1.9分。外观流畅,底盘稳定操作体验好,之前ESP未能在紧急避让时精准介入,而导致转向过度的问题也得到了修复。 最后是刚登陆欧洲不久的小鹏G6,ADAC认为其虽然外形平淡,但舒适配置很好,47600欧的起售价就有电动座椅、高保真音响等。 后排空间极为宽敞,2米大汉也能舒适就坐。 其动态表现稳健但不出众,在避障测试里表现灵活稳定,但是悬架偏硬,ADAC还发现G6通过减速带和粗糙路面时车身震动感明显,内部伴有金属鸣响和振动。 其转向反馈比较轻巧,但是回力大,用咱们的话来说就是转向贼,但开车费劲。最终获得2.0分。 这圈看下来,脖子哥觉得ADAC这些评价都挺中肯的,既有严谨的数据测量,也有实际的体验,比较贴近他们的使用场景。 只是德国人测出来的能耗都相当离谱啊,比如海豚能跑出19度,除了萤火虫外,其他车基本都是十七八度往上的... 他们测试标注是WLTP工况+跑高速,最后得出计入充电损耗的实际能耗。额,你的这个高速不会是“不限速高速”吧... 不过从上面这些评价大伙也能看出来,德国人对于一辆好车的评价跟国内还是有点差别,说白了都是常年开车攒出来的实用主义偏好。 一是特较真操控,变道、超车得指哪打哪,过弯侧倾得小才踏实,悬挂不能太硬但也不能太软。 二是对湿滑路面的 “突然加速” 特别敏感,毕竟德国多雨多雾,路面常年潮乎乎的,雨天一脚电门下去不打滑、不跑偏,在他们眼里比啥花里胡哨的配置都重要,这其实就是对 “安全” 最实在的要求。 三是高速能耗,跑起来能耗掉得快不快、续航扛不扛造、充电快不快,也是电车好坏的标准。害,谁让他们有不限速高速呢。。。 毕竟就连Model 3都被他们跑出了19.5的能耗... 最后就是对质保很关心。德国车自己的质保咱就不说了,主要是德国人怕中国车退市以后就没保障了。所以大多数中国车企还是跟本地经销商合作,以打消这方面顾虑... 好了,这次德国人看中国车就到这里吧,脖子哥感觉现在自己都快会德语了... 撰文:Clem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 美编: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 TopSpeedGermany AutoAddictionMedia Die Geschichte des ADAC Smart #1 and #3 Get ESP Update After Failed Handling Tests BYD Atto 3 im Test: Der Elektro-Volkswagen aus China BYD Seal U im Test : Wo das Elektro-SUV noch schwächelt Nio ET5 im Test: So mischt Nio die Elektro-Mittelklasse auf BYD Seal im ADAC Test: Reicht es mit Blade-Akku zum Tesla-Jäger? Firefly: Wie Nio mit seiner Preiswert-Marke punkten will Die besten Elektroautos aller Fahrzeugklassen im ADAC Test Audi won the legal battle against Nio, and ES8 will rename EL8 in Europe Chinesische Autos im Test: Wie gut BYD, MG, Nio und Co. wirklich sind Chinese electric vehicles: Drag or driver for global markets? 2024 (Full Year) Germany: Best-Selling Electric Cars by Brand and Model German (premium) customer acceptance of Chinese OEMs
宇树终于坐不住了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2025年开始,具身智能的热度从未掉下来。而当2025年刚过半,一家刚在年初登上春晚舞台的机器人公司,便率先启动了上市进程。 继一周前智元机器人传出拟21亿元收购一家A股上市公司后,宇树终于也坐不住了。据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宇树科技已于2025年7月7日签署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并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这意味着该公司很有可能计划冲向A股。 根据《关于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先生,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 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另外,据该报告显示,辅导机构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机器人明星公司如今估值已超百亿元人民币。此前有媒体消息称,宇树科技已于近期完成C 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尽管具身智能赛道在中国的热度还不超过一年时间,但像宇树科技这样超百亿元估值的公司还不止一家。 上周,智元和宇树共同中标中移(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2亿元。其中,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最终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这笔超亿元的大单也打破了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中标金额纪录。而与宇树一同中标的智元机器人,如今的估值就已经达到150亿元。 不过,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便采取ToB和ToC市场兼顾的策略。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 年宇树机器狗年销量高达 2.37 万台,约占全球市场 69.75% 的份额,”并占领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而在ToC市场方面,宇树机器人更是炙手可热。自从登上了春晚舞台,宇树机器人Unitree 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从2025年开始上线后便迅速售罄,尤其是 G1 机型以 9.9 万元开启预售,黄牛价竟炒到 88 万元。 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透露了近期的盈利数据,他表示,“宇树的年度营收已经达到‘十来亿元’,员工规模大概有1000人。”然而,关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并无官方的报告来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宇树科技已连续五年盈利。 今年,有媒体对宇树科技的招投标项目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宇树科技与中国政府及高校达成的合同数量至少90份,总金额逾3900万元人民币,其中超半数收入来自2024年。而对此数据,虎嗅向宇树科技官方求证,截至发稿,宇树方面暂无回应。 而在融资方面,宇树科技自 2016 年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背后集结了众多实力不凡的投资方。其中国资方面背景包括深创投、中网投等;产业方面背景包括美团龙珠、海克斯康、吉利汽车;除此之外,就在2025上半年,腾讯、阿里、蚂蚁集团、中国移动、小米等巨头也纷纷入局。 然而,在宇树的融资的最早期阶段,却并没有太多人看好。原因很简单,王兴兴的背景并不符合国内投资人的预期。通常情况下,投资人选择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团队,学历背景是最为看中的一项,其次是技术背景和产业背景等等,再加上具身智能又是一项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因此,对于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来说,他并没什么优势。 所以在最早期阶段,宇树拿到的第一笔融资,甚至都不来自机构,而是尹方鸣的200万元个人投资,占股 20%,这也算是宇树的种子轮融资。不过这笔资金在其创业起步阶段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后来,到2020年8月,尹方鸣拿着5倍收益的“回报”退出股东行列。 然而,到了2017年,也就是宇树科技成立的第二年,该公司依然没有成为投资机构的主流选择。那一年,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攒聚,召集了投资界里的各方大佬,包括雷军、王兴、周源、宿华,希望帮助宇树科技完成一笔正式的融资。只可惜,这场聚会结束后,只有张鹏投资了宇树。 直到2020年初,宇树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大众视野。2019年末,红杉中国投资了宇树科技的Pre-A轮,彼时宇树科技的定位还是一家高运动性能机器人制造商,因为当时具身智能的概念还并未在国内兴起。 后来,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才加入到宇树科技的股东行列。 在2024年上海大学开学典礼上,王兴兴坦诚地讲起了自己上学时的经历,他说,我小的时候极其内向,“从小记事起,我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和焦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够聪明,我是不是能力不行,永远比不上别人。”但从几岁开始,王兴兴就对科技极度痴狂。 为了做机器人,王兴兴甚至在硕士期间主动申请了延毕。“我带着我以延期毕业为代价的作品参加了上海的一个创业比赛,幸运地拿了总分二等奖,获得了八万块钱的奖金,这算是我自己赚的第一桶金。”他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王兴兴在上海大学的演讲时间是2024年秋季,但直到宇树科技登上春晚后,这一演讲才被人翻出。有不少人评价说,是他对机器人的极度痴迷才把王兴兴推到了聚光灯下。
iPhone下载App慢得要死,到底是因为啥?
在手机和平板的应用商店下载安装 App ,应该是差友们再熟悉不过的操作之一了,各大厂商都有官方的商店,安卓党也可以自己四处搜刮 APK 安装包去折腾。 相对来讲,iPhone和iPad用户就没那么自由了,不过好在那些常用的软件,基本上都能在果果的App Store找到。 除非你是个喜欢折腾和搞机的人,那么App Store已经可以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了。 可是很多iPhone用户在下载 App 的时候却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不是哥们儿,凭啥我在官方商店下载软件的速度这么慢啊,只能对着那个圆圈干瞪眼。。。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小红书上面吐槽苹果App Store下载龟速的帖子并不少,大伙也慷慨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什么改DNS 、重启、开加速器等等。 作为一个苹果安卓双持党用户,托尼自己也经常听到同事抱怨iPhone的App Store下载速度慢得离谱,明明是最基础的功能,为啥却这么拉胯? 于是乎,托尼决定和编辑部同事们一起研究一下这到底是咋回事儿,而在做了一大堆测试之后,我在这里可以省流告诉大家一个很反直觉的结论: App Store下载速度慢,还真不一定是苹果的问题,网上说的方法也完全不对,都是运气和心理作用。 这背后的原因有点复杂,但我们能肯定的是,至少跟苹果和联通没有配合好有关系。 至于为啥,大伙看完这篇文章和我们做的测试就知道了。 其实测试的方法并不难,简单来讲就是在App Store下载软件时进行抓包,看看下载过程中iPhone连接的是哪个省份的苹果App Store分流服务器,也就是CDN节点(相当于把网站的资源内容存放在距离你更近的服务器)。 如果在使用任一运营商的过程中,出现了服务器IP跑到十万八千里的程度,同时下载速度很慢,肯定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当然,网上很流行的修改DNS的方式我们也试了,可以直接省流告诉大家:几乎没用。 接下来和大家聊一下我们的测试流程,我们会分别使用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的网络去下载国区App Store的微博和美团外卖,然后下载美区App Store的Google Gemini和Threads ,每个App均反复下载 5 次。 等三大运营商测试全都跑完后,如果其中有一个测试结果是异常的,会按照网上的教程把默认DNS更改成网友推荐的“8.8.8.8”或者“114.114.114.114”再进行一轮测试,来确认网上说的方法是否可行。 首先登场的是中国移动,讲真移动还是很稳,我们尝试下载了5次微博App,来来回回只访问了两台App Store服务器,分别位于江苏移动和浙江温州移动的机房,都在江浙沪这一块儿,也都是中国移动自己的资源。 而美团外卖下载5次的过程中分别选择了3个App Store服务器,从IP定位看依然是江浙沪地区的移动机房。 基础的没难倒中国移动,所以接下来我们上了点强度,退出了iPhone里的国区ID,切换到美区App Store ,看看这次连接的下载服务器走向如何。 嗯...结果还是没太大变化 —— 分别下载5次Google Gemini和Threads之后,除了江浙沪IP之外,也只是多了一个福建厦门的移动IP,确实远了点,但不多,就在浙江隔壁。而且下载速度也很快。 到这里,不仅是正在看文章的你们,就连托尼自己也觉得这个测试可能测不出啥结果的时候,轮到联通闪亮登场了... 当我们换成联通的网络环境下载微博的时候,App Store居然请求了足足32次... 不仅请求次数多到离谱,下载速度也和网友们说的一致,慢到让人等不下去了。 后来一看连接到的App Store分流服务器信息,好家伙,联通居然直接给我们干到湖南长沙的联通机房去了... 不仅是微博,美团外卖也同样在下载5次的情况下,只会连接到一个湖南长沙的IP,真的挺离谱的,有种江浙沪没通网的感觉。 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我切换到美区,那么能连接到苹果在浙江的分流服务器吗? 答案是不仅不会,甚至所有IP都会跑到山东 济南或者淄博... 好了,这下山东是宇宙中心的事情彻底说不清了。 不过抛开玩笑,托尼是真的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国区和美区下了这么多遍App,居然一个江浙沪的IP都没有... 当然,我们也尝试了修改DNS看看有没有改善,具体的测试数据我们放到后面,先给大家看看电信的测试结果。 结果电信居然比移动还稳,它是唯一一个能做到连续下5遍国区App,IP都能锁死在江浙沪的。 美区的测试结果甚至要更好,连浙江省都没出... 其实到这里,测试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在相同设备但是不同网络环境的情况下,并在App Store下载完全相同的App,只有联通的IP会到处乱跑。 而且别说浙江省内了,连江浙沪这一块儿都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所以在我们的测试环境下“iPhone加联通,约等于失踪”,这句话不仅对5G信号有效,也对App Store的下载有效。 当然,到这里还有一个大家在文章开头就已经知道的结局,修改DNS的实际作用并不大,托尼这里也把测试截图和数据整理给大家。 托尼这里修改了两次DNS,并且每修改一次都会重新下载5遍国区和美区的App,和前面的流程是一样的。 结果国区下载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照样给你跑到山东下载美团外卖。 美区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要么留在杭州本地,要么直接跑到天津津南区,这个IP分配的完全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而为了让测试数据更多,除了8.8.8.8这个DNS,我们还修改了另一个相当经典的114.114.114.114,但是结果反而更乱了... 我在杭州下个美团外卖,可以给你干到湖南、天津和山东,但就是不给你浙江本地的IP... 所以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就像开头跟大家省流的说法那样: 苹果App Store下载速度很慢,是因为联通和苹果之间没有合作好,并且修改DNS也几乎不会改善这个问题。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联通和苹果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之前,在意App Store下载体验的iPhone用户,可以考虑绕开联通这个选项了... 那么伴随着这个白忙活之后令人失望的消息,本期节目也即将结束了。 不过至于山东的iPhone联通用户嘛,要么你们下载速度挺快,要么你们分配到的IP是浙江,咱们双向奔赴了... 撰文:百威 编辑:米罗 美编:萱萱 & 三狗 图片、资料来源: App Store 小红书
选举遭历史性惨败 党内逼宫 日本执政联盟岌岌可危
  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未获参议院过半席位。这是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   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政府未来命运将如何?   自民党麻生派“逼宫” 首相或下台   面对此次国会参议院选举的历史性惨败,自民党内要求石破首相下台的声浪持续高涨。    总台记者获悉,自民党内由最高顾问、前首相麻生太郎领导的麻生派议员已紧急召开会议研判局势。麻生太郎已向身边人士明确表示“不会允许石破茂继续执政”,展现出了明显的“逼宫”态势。   自民党成员透露,支持石破继续执政的势力和反对势力正在相互争斗。   △日本公明党总部   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20日晚间在东京电视台节目中,就参议院选举的艰难选情表示“在计票工作仍在进行之际,现阶段不宜谈论责任承担问题”,未明确提及自身去留。针对在野党主张的消费税减税政策,他强调“消费税是社会保障的重要财源”,再次表明了谨慎立场。   森山裕进一步表示,“考虑到国际局势、美国关税措施及相应的经济状况,可以明确的是当前绝不能出现政治真空期”。   分析人士指出,不排除日本首相换人的可能性。因为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都失去了多数席位,就会造成政府在国会提交的每一项法案都要被迫向反对党让步的局面。这样一来,石破茂在压力下辞职,自民党选举新总裁的剧本就有可能再次上演。   石破茂:将继续执政   △日本首相石破茂7月20日在自民党总部答记者问   在日本广播协会20日晚播出的参议院选举特别节目中,石破茂表示:“必须清醒认识到对国家肩负的责任,以及作为国会第一大党的使命,我将继续履行职责。”   多家日本媒体解读,这表明石破茂有意继续担任首相。   “三党执政”还是“在野联合”?   按照《日本时报》此前分析,此次选举后,如果执政联盟在参议院议席不足半数但石破茂继续担任首相,这种情况下,石破有可能选择再吸纳一个政党加入执政联盟,通过“三党执政联盟”的形式,维持在参议院的多数席位。   还有分析指出,自公两党在国会失去多数议席后,在野党可能组成联盟,取代自公执政联盟上台执政。不过,目前来看,在野党之间分歧依然明显,在野势力“联合组阁”的可能性尚不大。   本次参议院选举中,一个新动向值得关注。在竞选期间,日本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势头强劲。该党主张“日本人优先”,排外色彩强烈,在保守派和一些年轻人中积聚人气。   参政党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获得1个议席,首次进入国会,在去年众议院选举中获得3个议席。《朝日新闻》此前预测,如果该党通过此次选举成为日本政坛“关键少数”,日本政治或将进一步保守化和右倾化。   选民:更倾向换在野党上台   截至20日晚,日本时事通讯社当天实施的参议院选举出口调查显示,关于选民期待的选后政权形态,“在野党主导的政权更迭”以24.3%的支持率居首,而“自公执政联盟延续”仅获18.4%支持,选择“自公联盟吸纳国民民主党”的受访者占9.6%,位列第三。   日本民众对执政联盟早已不满。   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以改善民生作为招牌政策,但在民众最关注的物价问题上却收效甚微。日本厚生劳动省本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5月实际工资连续第5个月减少,且跌幅为近两年最大。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已经降至20.8%,较上月下跌6.2个百分点,是其执政以来的最低值;而不支持率则升至55%,较上月增加了6.6个百分点。
武汉将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原标题:定了!武汉将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7月8日,武汉市召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获悉,《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发布,武汉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力、区域辐射力、产业带动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方案》提出:到2027年,改善三级以上航道42公里,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年增长3条以上,武汉港集装箱水水中转占比超过5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首位;船舶交易进场率达到100%;航运集聚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航运服务业规模年均增幅超25%。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关键落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的武汉市“五大核心功能定位”之一,肩负着畅通长江经济带要素循环、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   经过十余年发展,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基础设施能力加快突破、航运航线网络通江达海、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健全,航运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2024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7.63万标箱,占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7%,稳居区域首位。其中,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年出入境船舶超100艘次,同样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硬件方面,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完成,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标准,全港形成9大港区布局,以阳逻港为核心的集装箱港口群年通过能力超过400万标箱。   武汉港开放能级持续跃升,花山、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口岸后,武汉港开放口岸已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在航线开拓上,不仅首创长江中上游至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印尼等近洋直航班轮运输,还推动国际航线对接中欧(武汉)班列,成功构建“江海铁”国际中转新通道。多式联运发展尤为亮眼,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大幅增长44%,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首位,累计开辟多式联运通道超过50条。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方案》,未来三年武汉将重点聚焦四大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布局;培育升级临港产业,拓展保税、跨境电商,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建设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航运服务能级,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交易所,发展精细化航运金融;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完善中长期规划,以更高站位推动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融入国家战略。(记者刘洁)
福建:山海城乡 同心共富
  原标题:山海城乡 同心共富 上杭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   同唱区域协调“山海经”   在三明市三元区,泉州的“产业飞地”——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内,24家远道而来的泉州企业已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   在泉州市洛江区,三明的“科创飞地”——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泉州创新中心落地一年来,已成功打造4个科技产业团队,3个科创项目获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资金支持。   这对“双子星”,跨越山海,隔空闪耀,唱响区域发展协奏曲。   闽在海中,亦在山间。山海兼容的地貌,织就福建锦绣画卷,也加剧区域之间的发展鸿沟。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差异,福建山区与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可谓不大。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便开创山海协作理念与实践。去年来闽考察时,他再次强调要“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山海统筹、强化功能互补”。   这“山海经”高腔亮嗓一唱就是数十年,唱出了山海同心共济的赤诚深情,唱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3年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山海间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对口协作关系,建立福州—南平/宁德、厦门—龙岩、泉州—三明市市对口协作关系,优化32对县级协作关系;   启动建设首批6个“产业飞地”“科创飞地”,23个山海协作产业园年工业总产值超742.6亿元,山海协作重点项目库102个总投资约350亿元的项目加快建设;   沿海8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25个山区县综合医院,26个县(市、区)建立教育帮扶机制,选派252名干部到山区挂职、62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赴山区开展科技专项服务;   ……   向山借力,向海聚力,福建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数据佐证: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最高的厦门市是最低的南平市的2.05倍,差距比2023年缩小0.02,在经济大省中位居第三。   山海携手与共,革命老区一个都不掉队,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   出台实施系列革命老区重大政策、规划,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12个原中央苏区县,上海—三明、广州—龙岩开展对口合作;实现“市通动车、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茶叶、林竹、食用菌等乡村特色产业活力十足……2024年,全省69个老区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万亿元,是10年前的2.26倍。龙岩、三明人均GDP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第二名。   共下城乡融合“一盘棋”   在高速服务区里,可以观赏最新大片,品尝地道美食,体验簪花艺术……在福泉高速上,驿坂服务区经升级改造后,打破了“千区一面”的固有形象,变身充满浓郁闽南风情的多业态商业综合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服务区走透透,乡村游无缝衔接。驿坂服务区后方另有乾坤:增设的涂岭收费站,实现与G324国道连接贯通。来自福州方向的车辆,20分钟内可直达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遍览玉笏朝天公园、虎岩禅寺、黄素石楼等景点。   服务区出入口,开启通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通道。这得益于福建大力推进的“两通工程”:邻县高速通,通过高速公路把相邻的县与县相连,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便捷通,通过在服务区后方增设出入口等方式,提高乡村通达高速公路便捷水平。   从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到首创性推进“两通工程”,“大通道”与“微循环”间,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如果说缩小地区差距,解决的是横向上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则重在纵向上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关键在于以“一盘棋”思维,打破传统二元发展模式,走融合发展之路。   为下好这盘“融合棋”,福建精心谋划,精细布局,精准落子。   城乡空间结构如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二元性如何破解?城乡公共资源如何统筹配置?县域总体经济实力不强的发展难题如何破解?……2024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全面部署城乡融合工作。   顶层设计下,城乡融合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城乡空间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进一步融合,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进一步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进一步覆盖,城乡要素流动通道进一步畅通。   城与乡,各美其美。如何尊重个性差异,优化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工,让城市与乡村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   印发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福州机场二期,福莆宁F2、F3线机场段,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福州强省会、厦门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21世纪“海丝名城”等重点区域战略深入推进;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设区市副中心、强县重镇、小县大城关等;按照集聚提升、海岛发展、侨台赓续等9种类型,完成新一轮村庄分类……疏密有致、功能完善的城乡空间体系呼之欲出。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如何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   看都市经济,牵引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闽都创新实验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80多项、厦门科学城核心区汇聚企业和机构超1800家、泉州时空科创基地完成第一代低频时码授时芯片研发;看县域产业,加速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早前发布的2024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梳理明确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看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从“土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全省累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个、农业产业强镇108个以及“一村一品”专业村2532个。   齐奏美好生活“共富曲”   7月1日,光泽县鸾凤镇十里铺村第二家村办企业投产。这条脱骨鸡爪全自动生产线年产量5000吨,产值2.25亿元,可提供240个就业岗位,为村集体增收500万元。   十里铺村曾是有名的“薄弱村”。7年前,村里选择跟着当地龙头企业——圣农集团办工厂。后者提供500万元启动资金,帮助村里购置运输车辆,创办光泽县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承接集团本来由社会力量负责的豆油运输订单。深度参与县域重点产业链后,十里铺村发展蒸蒸日上。村民的子女教育、医疗、养老、改善居住条件四大民生项目费用均由村集体买单。今年春节前,村里还给684名村民每人分红2000元。   以十里铺村为起点,圣农集团将民企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推广到了光泽、政和、浦城等地的更多乡村。去年,集团又瞄准了脱骨鸡爪这一蓝海市场,计划引进1000台自动化设备,落地8个乡镇级脱骨鸡爪厂、10多个村级脱骨鸡爪厂。这些工厂全部投产后将带动4000多人就业、1万多人常住光泽,每年发放工资1.5亿元。   当山与海在协调发展中同频共振,当城与乡在融合发展中双向奔赴,发展的鸿沟逐渐弥合,共同富裕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数据曲线,反映出逐渐缩小的收入差距: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06,比2023年优0.04,比全国平均水平优0.28;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1.72,比2023年优0.01,比全国平均水平优0.07。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八闽山海城乡,一幅幅美好生活图景让统计数据实现了具象化。   在闽中山区,德化县以“小县大城关”发展战略,撬开城镇化大门。目前,德化城镇化率高达87%,县城集中了全县超三分之二劳动力,成为闽中城区人口最为集聚的区域。农民进城了,如何留得住,扎下根?产业是基础。如今,全县9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区周围,确保农民进城能就业、有工资,进城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达70%以上。   在闽南海岛,东山县围绕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海产电商等现代渔业发展提质增效,乡宿、乡游、乡购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去年,东山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7元,同比增长7.4%,连续多年稳居漳州首位。   在闽西革命老区,上杭县探索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对于条件成熟的,稳妥有序推进乡镇撤并;对于体量不大,但受文化、交通等因素影响,尚不具备撤并条件的,建立“乡镇片区联建”机制。当地从客观实际出发,将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生态资源丰富的步云乡整体并入古田镇,促进两地“红绿”资源互补,一体打造“大古田”旅游。(记者 张辉)
南博推出首个原创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
  原标题:南博推出首个原创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观众可亲“绘”《坤舆万国全图》,开启“时空旋涡”——观天揽万象 邂逅“大明风华” “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将于7月10日开放。图为部分游客正在抢鲜体验VR展览。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董家训 摄   没有宇宙飞船,如何遨游太空?没有北斗定位,怎么探索世界的尽头?7月10日,南京博物院全新打造的年度重点项目“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将正式开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近日提前探展,仿佛亲历《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的那刻,直上九重天,感受天外有天的浩瀚无垠,跟随浩荡的大明船队扬帆远航。   头戴AR设备,“穿”进《坤舆万国全图》   戴上AR设备,只见眼前的虚拟世界中,一位“南博工作人员”将南博“镇院之宝”——明代中文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铺展在观众的眼前。伸出手,还能抓住一旁放着的装裱工具,模拟对文物进行修复装裱。   移步换景,意大利人利玛窦与明代学者李之藻正在共同绘制着一张舆图,案头堆放着厚厚的资料。   《坤舆万国全图》彩色摹绘本,绘制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最早、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中文版世界地图。   椭圆形世界地图,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月蚀图等天文图,散布在大洲大洋中的9艘船只和23头动物图……观众正在激动地亲历一步一步绘制出舆图的过程,眼前突然光影流动,身体好似被卷进时空穿梭的通道,竟然穿越进了《坤舆万国全图》。   “展览以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坤舆万国全图》为主IP,通过720°全景沉浸式、4K超清画质、大空间交互的VR数字形式,故事化、视觉化、沉浸式呈现明代历史背景下的水韵江苏、中西交流。”此次展览策展人张小帆介绍,展览通过自由行走的大空间VR系统,让观众无需操作任何设备,仅需佩戴轻便的VR头显,便能在超过百平方米的空间自由探索,实现视觉、听觉和身体感知的完全沉浸,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呈现《坤舆万国全图》中“大明的世界”。   “坐”上大明宝船,“遨游”大西洋   在这场历史、地理、天文、航海和想象齐飞的旅程中,观众仿佛站在《坤舆万国全图》中所绘的九重天上,俯瞰日月星辰,“坐”上大明宝船,“遨游”大西洋。   “天啊,太逼真了,我感觉脚下的船,正随着大西洋的波涛在起伏前行。”一位参加提前探展的观众发出了惊叹。   大明的船队将茶叶、瓷器、丝绢等华夏物产带往海外,又带回香料、宝石等异域珍品,书写了中外贸易的壮丽篇章。   “这些箱子都是能打开的,我打开的箱子里装着满满的瓷器。”   “哇,我打开的箱子里全是银锭!”   “我们以‘一天一夜’为时间线,设计这场舆图之旅。”张小帆介绍,“它不仅是时空穿越,也是思想穿越,我们希望观众看到古人如何想象地球、星空和世界文明。”   165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来到中国,到达南京后用画作记录下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壮观,使其在国际上声名大噪。当时,它被西方人视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美誉。   位于法国凡尔赛宫的特里亚农瓷宫、英国皇家园林中的邱园宝塔等建筑都能看到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影子,安徒生还将其写进了《天国花园》。   当这座璀璨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再现的那一刻,所有的观众都为之震撼。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出现的角色如“狮羊兽”等,并非历史虚构的装饰品,而是基于真实绘图图像的再现,种种细节的精细处理,也展现了南京博物院团队在“历史还原”与“沉浸式设计”两者之间所取得的平衡。   订票观展有彩蛋,可免约当日南博门票   这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通过这一张地图读懂两种文明在400年前中西地理观念的激烈碰撞;也不仅仅是一次体验,更是对“大明”天下观的重塑。   “我们希望观众不仅是看到这张地图,而是能够亲自‘走’进去,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正如南京博物院策展团队所言,在本次展览中,地图不再只是静态的历史图像,而是成为一段可以被亲历的文化旅程。   除了内容构建上的独特性,技术实现层面也体现出先锋性。“我们采用自由漫游的VR系统,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不受拘束的状态下自然完成整个观展体验。”团队技术策展人表示,“设备无需手柄或按钮,只靠自然走动即可完成全部剧情交互。这种全身心沉浸的方式,让观众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震撼,应该是观众对于展览最直观也是最开始的感受,张小帆认为,震撼之后,观众可能会对这个作品或者里面的文物有所了解,有所收获,从而对《坤舆万国全图》这张图产生好奇,从而发现策展团队在展览中所隐藏的更多表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从南博了解到,在体验过程中,策展方设置了观众引导机制与辅助提示,亦配备了适合佩戴近视眼镜的VR设备。亲子观众可共同参与,无需任何技术门槛,适合6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观众参与体验。   目前,该展已开放线上预约通道,购票并完成场次预约,即可免约当日南京博物院参观门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朱彦)
重庆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原标题: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2%,飞行115.7万架次、同比增长67.3%—— 重庆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游客乘坐直升机览江城美景。(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6月28日,2025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竞赛季正式启幕;   6月17日晚,11787架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6月16日,京东物流在重庆发布4条无人机常态化低空配送路线;   4月22日,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建设项目落地梁平;   ……   今年以来,重庆低空经济发展亮点纷呈、势头迅猛。7月8日,来自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委军民融合办的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时长19万小时、同比增长109.2%,飞行115.7万架次、同比增长67.3%。   低空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典型示范场景的打造。今年6月,市发展改革委举办了首批应用场景清单发布活动,发布机会清单42项、能力清单40项,为各类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清晰指引,让更多潜在场景有了转化为现实的路径。   货运物流领域成果显著。京东、邮政、珐斯通航公司等新开通了8条涵盖血液、快递和急救药品的无人机货运物流航线,为紧急物资配送等场景运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巡检领域也因低空技术的融入而焕新。重庆交通开投轨道运营公司运用无人机巡检,实现对140公里轨道安全保护区进行全覆盖,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成本还降低了约30%。   文旅消费领域亮点频出。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举行的“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已拉动消费3.5亿元;今年“五一”假期,武隆区正式开通低空观光游览航线,截至目前,直升机载人观光飞行项目起降300余架次,载客1000余人次。   “四季”低空消费领域培育品牌。今年4月30日,重庆启动第二届低空飞行消费周,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亿元;举办了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青少年无人机竞技盛会——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重庆市赛。目前,市委军民融合办正筹办8月中旬的全国青少年无人机总决赛,预计将吸引超2万名选手来渝参赛、超15万人参与,将带动相关消费20亿元。   “今年以来,重庆市举行的一系列低空经济活动,正深度融入市民生活,激发消费活力,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低空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   “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项目落户梁平,这对重庆推动低空制造业做强做大、打造产业链意义重大。”市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总投资达26亿元,将致力于特种飞行器的研发、生产与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上千架特种飞行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200亿元。   据悉,近年来,梁平区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从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生态、建设应用场景、推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入手。该区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去年以来吸引了一批低空制造、低空服务、低空运营领域的企业和项目落户。   这只是重庆市做强低空制造业,不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在低空制造业“赛道”上,重庆正加速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具体包括:培育宗申航发、驼航科技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航天时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围绕飞行装备、保障装备、服务装备等三大类低空装备,开展产业创新综合体方案制定工作;启动打造“AI+低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布局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   与此同时,重庆市无人机制造企业正通过创新加快产品落地。   今年,宗申航发研制的新款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纳入全市首台(套)目录。目前,该公司已经构建起五大航空动力平台,衍生出20余款发动机及螺旋桨产品,全面覆盖轻型通航及无人机动力需求。2024年,宗申航发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动力需求与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开展技术创新,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七成左右。   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也走在行业前列。去年12月,该公司研发的“黑刺”无人机正式量产下线,机身仅一个巴掌大小,重约50克,却可将卫星导航功能、主动避障功能、超视距数据链等配置集合在一起。截至目前,其订单金额已超2000万元,预计今年底产能将提升至1万台。   此外,驼航科技研发的“驼峰500HS”纵列式重载无人直升机,已经实现全球首发。   拓展“低空+”多元场景   虽然今年以来,重庆市低空经济加速“起飞”,但要让低空经济“有序畅飞”、飞得更远,目前仍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主要表现在:   空域开放碎片化、技术标准缺失,难以满足迅速增加的低空飞行活动需求等问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短板,飞控系统、动力电池、智能感知等关键领域依赖外部技术输入;应用场景商业化有待破题,技术、运营和规则规制不成熟制约着规模化应用等。   为此,重庆市正从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拓展“低空+”多元场景和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全面“加码”、全力“奔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市将全面推动智能网联平台效能跃升,以满足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货运物流、低空消费等场景需要。力争到2030年底,新建起降枢纽、起降场、起降点等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500个以上,形成覆盖市域的低空起降设施网络;服务保障设施实现主城都市区全部覆盖,渝东北、渝东南片区覆盖70%以上。   在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重庆市将建设低空经济领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力争5年内建成3家以上低空经济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发展高端航空器制造,推动相关合作项目落地;持续完善低空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布局航空器补能、维修和回收业务等。   此外,重庆市还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建设低空飞行应用高地,持续推进高楼消防、森林防灭火、低空巡检应用,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山地城市低空场景。力争到2030年底,打造“30分钟应急响应圈”“空中医疗走廊”等全国典型示范场景10余个,开设各类低空航线1000条以上,年飞行量突破1000万架次。(记者 杨永芹)
“凉都”变热土|六盘水以“赛事+旅游+产业”激活“清凉经济”
  翻阅六盘水的发展答卷,“凉”字是贯穿始终的命题,更是破题而立的关键答案。   自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已走过了20年;自2013年启动“六盘水马拉松”赛事,至今已跑到了第10年。   行走六盘水,19℃的夏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平均海拔约2500米的乌蒙山脉托起一片片无垠的绿色海洋,“1+2+N”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内激荡着蓝色经济浪潮,时序更迭间,成长图景,徐徐铺展。 2024六盘水马拉松现场。尚宇杰 摄   “六马”领航,赛道绘就转型图景   凉都大道,一条42.195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丈量着运动员的极限,也丈量着六盘水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发展跨度。   时光追溯到2013年夏天。六盘水人民广场的一声枪响,划破了这座工业城市的沉寂。首届六盘水马拉松的脚步声,不仅叩响了“中国凉都”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邀约,更点燃了一座城市转型的激情。   今年是六盘水马拉松十周年,这场以19℃夏天为底色的奔跑,与六盘水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坚持、蜕变与重生的转型篇章——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生态绿都”,从单一资源型城市到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马拉松赛道,成了这座城市最生动的转型注脚。   作为中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六马”以十年坚守,将六盘水的“凉爽”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   赛道化作“绿色经济走廊”,串联起明湖国家湿地公园、梅花山旅游景区等生态明珠,催生“避暑康养+红色研学”黄金线路;   城区构建“健康运动圈”;市中心城区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8.6个,市民跑步人口比例从2013年的2.7%激增至17.9%;   马拉松精神浸润“城市血脉”,矿工后代化身双语志愿者、“三线”子弟肩负急救跑者使命,凤凰山下的脚步、湿地公园里的汗水,无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对活力与健康的全新追求。   拼搏进取、永不止步。六盘水以马拉松为支点,以奔跑的姿态,撬动“春采茶、夏避暑、秋康养、冬滑雪”的全季产业版图,实现体育、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完成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精神涅槃。未来,六盘水将继续以奔跑定义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前行注入不竭动力。 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游客畅游其中。黄庆松 摄   旅居赋能,凉都绽放生态魅力   清晨的水城区野玉海景区薄雾缭绕,广东游客徐先生正坐在民宿露台上品茶。“去年只住了一周,今年提前半个月来‘抢房’。”徐先生笑着指向远处的梯田,“这里凉快得像天然空调,还能体验彝族文化,我们打算住到夏天结束。”   在六盘水,像徐先生这样的“候鸟”游客正逐年增多,这座以19℃夏天闻名的城市,正将凉爽气候转化为旅居经济的核心动能。   在钟山区月照养生谷,成都老人李淑芬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学蜡染,下午参加民歌会,晚上跳篝火舞。”这种深度体验得益于六盘水设计的10余条主题线路,涵盖研学、美食、康养等多元需求,水城农民画、凉都有礼文创等特色产品,更让游客把凉都记忆带回家。2024年,全市旅游人均消费达1030元,“住下来、慢消费”的旅居模式逐渐成形。   从旅游到居住,从避暑转向体验,当六盘水蝉联“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榜首时,其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气候资源不再是靠天吃饭,而是通过系统运营转化为城市品牌。从民宿预订火爆到康养基地“一房难求”,从文化活动引流到产业链延伸,六盘水用实际行动证明: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从不对立。   “候鸟”栖息择凉都,旅居融合绘蓝图。六盘水市紧扣“资源、客源、服务”三大核心要素,以打造特色旅居城市为目标,全方位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通过创新业态融合模式,推出“文旅+体育”“农旅+康养”“桥旅+研学”等特色产品体系,精心绘制贵州避暑旅游的靓丽名片。2024年六盘水接待避暑旅居游客达2.6万人次,恒康颐养公馆等康养机构全年客房入住率超90%,需提前1个月预订。 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尚宇杰 摄   “氢”风劲吹,产业开启绿色新程   今年5月,六盘水迎来一阵“氢”凉之风——   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现场,氢焰从燃烧器喷薄而出的刹那,标志着六盘水在构建氢能全产业链上迈出关键一步。   “挖了几十年煤,没想到黑金子里还能榨出最干净的能源。”看着全国首台商用氢能机车缓缓启动,尾气管只排出清透的水蒸气,当地老矿工王师傅一边感慨一边用手机定格下这幕场景。   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正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先机,锚定氢能产业赛道,积极融入成渝“氢走廊”,走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氢能源为支点撬动绿色经济的新篇章。   为何选择氢能产业?   六盘水以“生态账”和“经济账”的双赢给出答案。以氢能重卡为例,百公里燃料成本220元,低于燃油车的300元;7年综合成本327.8万元,较燃油车节省近40万元;叠加碳交易收益(每吨碳价98元),一辆氢能重卡每年可增收1.2万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六盘水投运的100辆氢能重卡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00吨,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翼齐飞。   面对能源革命的时代浪潮,六盘水的智慧,在于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焦炉煤气制氢成本优势,构建起“制-储-运-用”的完整链条,从氢能机车到氢能公交,从工业应用到民生领域,多元场景示范应用让“绿色动能”触手可及。   如今,“氢”风拂过凉都大地,带来的不仅是尾气管里的一泓清水,更是资源型城市破茧成蝶的发展密码——在这里,“含绿量”与“含金量”同频共振,“高颜值”与“高产值”相得益彰,一幅以氢能为笔的绿色经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马拉松的活力、避暑的清凉与工业的动能在此交汇,六盘水正以“三重叠加”效应打破传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惯性。从地理坐标到文化IP,从煤都标签到产业高地,这座“中国凉都”以“清凉经济”为支点,撬动了体育引流、工业升级、文旅破圈的协同发展新格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定珲)
杨凌“科技根系”深扎乡村振兴沃土
七月八日,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内,工作人员向阿拉伯国家政党政要考察团介绍植物培育模式。陕西日报记者 王志辉 摄   “大家看,这边方方正正‘国字脸’的猕猴桃是‘农大郁香’,那边两头尖尖‘锥形脸’的是‘脆香’。这两个品种在示范园里产量都很高,说明我们的种植技术适用性很好。”7月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杨凌,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负责人高志雄向记者介绍园区猕猴桃种植技术。   过去,种植猕猴桃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难题:提高产量,猕猴桃不好吃;品质提升,产量却下降了。农民辛辛苦苦忙活一整年,利润却不见增长。   怎么办?高志雄说:“想获得更多利润,就不能闭门造车,关键要依靠科技成果转化。”   多年来,围绕科技成果落地,高志雄团队以建设全产业链示范园区为目标,向高校及科研院所取经,引进一批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在园区建设了猕猴桃新优品种实验展示区、良种苗木繁育区、标准化栽培展示区等,致力于向万千“新农人”播撒前沿技术的种子。   “我们平时吃的猕猴桃,有的酒精味明显,有的口感干涩,关键是催熟工艺不成熟。”高志雄介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们研发了增氧控温冷库,通过改变猕猴桃的催熟条件,将猕猴桃纤维软化的同时,把其中的多糖变单糖,使猕猴桃吃起来口感更好,且保质期可达15天,便于果农售卖。”   高志雄介绍:“如今,园区不仅每年培养数百名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人才,还将技术推广到宝鸡、渭南、汉中等地。各地的‘徐香’‘脆香’等品种不仅高产,而且品质高,每亩利润普遍提升5000元。”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的示范作用,让优良种苗得以推广,让先进的农业经验在田野落地生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占德说,“未来,务农将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回报丰厚的职业。今年,园区又招了9名研究生来这里当‘农民’。”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颜色各异的花卉、翠绿的蔬菜在集装箱内茁壮成长。集装箱外,太阳能板为控温、光照等设施提供电力。   “在这里,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仅需42天,整个生产过程仅需4至5名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维护。”杨凌农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生产技术负责人王芳告诉记者,“农作物播种、分栽、采收各环节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可实现‘种子进去,蔬菜出来’的智能管理。”   “农业要出效益,关键是向科技要生产力。在园区,这样的智慧农业设施还有很多。”杨凌农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猛介绍,园区智慧云控制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计算和分析,可对园区内种植、生产、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决策和控制,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标准化。   园区研发的“棚掌柜”温室大棚智慧控制系统,可精准调控温室作物生长环境,远程监测温室各项环境参数及设备状态,让农民用手机就能控制大棚内温度、科学施肥。   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配备多套成鱼循环水系统,可兼容淡水/海水、冷水/温水等多种养殖模式,通过各类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水温、水质、氧气含量等重要指标,并实现智能决策与精准执行。中心年产无抗生素刺身级高品质水产品30吨至40吨。   ……   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杨凌已成立种业、果业、畜牧业等8个由院士专家领衔的产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全国特别是旱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区域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50%以上,123个动植物品种权实现交易转化。在这里,各个领域的“新农人”正源源不断地将先进种植技术播撒到万千农户的田野。(陕西日报记者 王志辉 李欣泽)
昭陵六骏之拳毛騧百年拓片回国 美籍华人无偿捐赠给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拳毛騧”百年拓片捐赠仪式(左为秦航,右为艾伦赵琼)。 沣东新城供图   7月8日,记者从沣东新城获悉,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唐代石刻昭陵六骏之“拳毛騧(guā)”百年拓片,被美国女神艺术博物馆馆长、美籍华人艾伦赵琼博士捐赠给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昭陵六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石刻艺术精品,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原本分列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祭坛东西两侧。六骏系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曾骑过的战马,名字分别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兄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1914年,“拳毛騧”石刻被盗。赵琼博士收藏的这张百年拓片,据文物专家介绍,是盗贼切割“拳毛騧”石雕之前做的立体绘画拓片,与现在的拓片工序完全不同。盗贼早有预谋,做此拓片,就是为了切割盗运后,将来再复原时以此拓片图像为准。   说起与百年“拳毛騧”拓片相遇的契机,赵琼博士回忆,2002年,这一拓片现身美国费城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作为雕塑艺术家和文学美术史博士的赵琼一眼就认出这件珍贵之物,并一举拍得,使之成为女神艺术博物馆的镇馆藏品之一。此后,曾有十多位中国收藏家、艺术家、企业家向赵琼博士提出高价收购此拓片,但都被她婉拒。她说:“20多年来,我一直想把它无偿送回故乡,让更多国人看到石马‘拳毛騧’百年前未被切割盗运海外时的完整形象,更深了解六骏曲折坎坷的经历。”赵琼博士和博物馆董事们商议后,一致同意无偿捐赠给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是一座以古代石刻为主题的国家三级博物馆,位于沣东新城沣东自贸新天地,馆藏文物400余件,展出从东汉到明清时期100余件馆藏精品,分为佛教文物、陵墓雕刻、其他石刻等三大类。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工艺,部分藏品堪称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我们将精心收藏好这件珍贵拓片,也希望有更多热爱历史、热爱文物的爱好者走进博物馆一睹这些珍贵文物的真容。”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理事长秦航表示。目前,“拳毛騧”百年拓片正在做修复保护工作,后期将对外公开展出。(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武汉将建设游轮母港
  7月8日,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武汉市江岸区将加快建设航运文旅示范区,和文旅头部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搭建“一票游”智慧平台,推出“江景房+剧场+美食+船票”等多种组合的联票套餐,让游客玩得更省心、更舒心。   同时,加强水岸联动,提升文旅鲜活体验。江上,15艘长江游船不断推出新剧目、新场景、新玩法,在知音号的漂移式沉浸体验剧里体验大汉口风情,在长江荣耀号的过桥仪式中感受“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家国情怀。岸上,在黎黄陂路、吉庆街、江汉路3条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策划“白天吃虾・夜晚游江”等联名线路,在咸安坊、保元里推出“码头风云”沉浸式体验剧,实现水、岸景点联动,构建“江上观演+岸上漫游”的独特文旅体验。   建设游轮母港,携手打造一江漫游。深化与长航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的战略协作,加快建设以武汉客运港码头为核心的武汉长江中游游轮母港,使其成为长江干线旅游的重要始发港和目的地港。联动上海、重庆等长江节点城市,精心打造长江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引入全球知名游轮品牌,吸引国际国内游客“坐游轮,来江岸”“游江岸,品长江”。   融合八七会议旧址、横渡长江博物馆、招商局长江历史文化中心等沿江文化场馆的红色基因与精神传承,勾勒长江航运文化的深厚底蕴。高起点谋划建设长江航运文化场馆,系统展示长江航运历史变迁,构建“交通枢纽+文旅服务+文化展示”的融合发展格局。同时推出多语种旅游服务,设立一站式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记者刘洁)
湖北恩施:山水秘境 避暑天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知名避暑胜地。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清凉宜人的高山气候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等优越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夏季避暑特色旅游,精心打造峡谷探险、溶洞探秘、清江漂流及土家风情体验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避暑、度假观光。 7月7日,在恩施州巴东县三里城哨棚顶景区,当地的土家族村民为游客表演“撒叶儿嗬”舞蹈。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巴东县三里城哨棚顶景区,游客在步道观光。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游客欣赏十字江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7月7日拍摄的恩施巴东县绝壁天河景色。新华社发(赵军摄) 7月7日,游客在恩施州建始县黄鹤峰林景区游玩。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县蝴蝶岩景区,游客在游船上拍照。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7日,游客在恩施州建始县黄鹤峰林景区乘坐缆车。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县,游客在清江水语小镇水上运动中心体验水上游玩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军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县,游客在清江水语小镇水上运动中心体验水上运动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县,水上运动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水上飞人”表演。新华社发(宋文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香浓寨旅游驿站,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玩。新华社发(宋文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镇香浓寨旅游驿站,游客在玻璃栈道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顺丕摄) 7月7日,在恩施州建始县蝴蝶岩景区,游客坐船观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顺丕摄)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