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重新开放前夕 巴黎圣母院向公众展示工匠修复工艺
  距离法国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还有大约两个半月的时间。当地时间9月20日至22日,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举办了一个活动,向公众展示工匠修复这座大教堂时用到的工艺。    当地时间9月20日至22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变成一个临时的露天展厅,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的各类工匠展示着自己的手艺,并与观众进行交流。   游客:通过参观,我发现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师们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工作。他们展示了各种技术和工艺,在我的认知里这些已基本消失了。   石匠负责重新雕刻巴黎圣母院的石像,除了那些被大火烧毁的,部分因时间推移被风化侵蚀的石像,也会被重新制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修复团队修复师 穆勒:本次修复很全面,涉及几乎每一件雕像作品。   负责修复大教堂画作的画师们也在现场作画,这幅画作曾嵌在巴黎圣母院耳堂十字交叉处的顶端。   法国巴黎圣母院修复团队修复师 费伯:这幅画在大火中被毁了,到了无法抢修的地步,完全消失了,但多亏我们找到了一些照片,才能够尽可能地重现这幅画作。   参与修复大教堂木质结构的木匠,则用斧子、凿子、刨子等工具开展工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修复团队修复师 米莱:建筑师要求我们用中世纪的工艺,重建大教堂的木质框架,使用这些工具而不是机器,我们能更加精细地加工木材。   2019年4月,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部分建筑被摧毁。经过几年的修复,这座历史建筑将于12月8日重新开放。法新社报道称,整个修复工作耗资7亿欧元。
第21届东博会“战略新兴”新展区揭开“面纱” 科技新品集中首秀
  原标题:第21届东博会“战略新兴”新展区揭开“面纱”   科技新品 集中首秀   老友面、螺蛳粉……满载广西各种瓜果美食的新能源汽车,停放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展区中间。   “南宁一号”卫星模型。   新时代壮美广西展区。   “UFO”造型的智航载人碟形飞行器。   电鹰速递无人机。   无人机智能巡检。   智能观光机器人。   首次设置战略新兴专题,新增数字技术展区、东盟高新产品展区……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将于9月24日在南宁拉开帷幕。昨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外一派繁忙,运输车陆续往馆内运送展品,参展商布展忙不停,大多数展区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据悉,本届东博会将迎来多个“首次”,不少展区和活动均为首次增设。   多个“首次”展现战略新兴   今年是东博会步入“镶钻成冠”新阶段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本届东博会展览内容不断创新,有多个“首次”。例如:除南宁主展区外,首次在桂林设置旅游展区,展览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首次设置战略新兴专题,新增数字技术展区、东盟高新产品展区、面向东盟的时尚精品展区等;首次举办澳大利亚企业广西行、侨商侨领广西行等活动。   据了解,本届东博会新增的战略新兴专题,将集中展示绿色低碳、数字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环保、新质生产力等新兴领域前沿成果及应用。   昨日,记者来到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探展看到,新增战略新兴专题分布在不同的展厅。B1展厅、D1展厅、D8和D9展厅、E区展厅等均设有新增战略新兴专题。此外,B1展厅新增中国企业“走出去”展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展区;B2展厅则新增新时代壮美广西展区。   在新时代壮美广西展区,记者看到了于2022年8月24日成功发射、首个以南宁命名的卫星——“南宁一号”卫星模型,还有一辆漂亮的新能源汽车,装满广西的各种瓜果美食,停放在展区中间,引人注目。   多款硬核装备延续“科技感”   从新能源汽车到文旅康养,从跨境电商到数字交通……每年东博会都有“重量级”科技成果集中亮相。本届东博会的先进技术专题展区以科技创新为主旋律,集中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先进制造业中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   此外,本届东博会将新增东盟高新产品展区,展示东盟国家在绿色经济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延续东博会的“科技感”。   智能观光机器人、智航载人飞碟飞行器、电鹰速递无人机……记者在位于B2展厅的先进技术展区和D8展厅的数字技术展区看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硬核“黑科技”展品已就位,静待开展。   看,一架白色小飞机稳稳地停在D8展厅的数字技术展区里,这是无人机智能巡检。智航载人飞碟飞行器独特的“UFO”造型颇为吸引眼球。据了解,这个飞碟可水陆两栖飞行,在观光旅游、物流运输和救援中均有巨大潜力。   泰国等6个东盟国家包馆展览   昨日,位于B2的“魅力之城”展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作为本届东博会主题国,马来西亚精心准备,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搭建主舞台,已在收尾阶段。在D区二层展区,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商品展馆,展品也陆续进场。   本届东博会,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包馆,东盟国家展览规模在国内上千个国际展会中保持最高。   据了解,为服务东盟企业,本届东博会还继续开通南宁往返东盟重点城市的直航包机,展馆内也将增加更多穿梭电瓶车,安排更多志愿者提供便民服务。(南宁晚报 记者赵金玲/文 宋延康/图)
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有何区别?疫苗的保护效力如何?丨时令节气与健康
  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三价流感疫苗和四价流感疫苗中的“价”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适应接种人群有哪些?   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大家应当高度关注流感预防,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流感对健康的不良影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根据疫苗覆盖的病毒型别,有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这里的“价”是指疫苗中所涵盖的病毒型别和亚型的数量。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当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它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儿童、老年人,还有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6月龄及以上人群可接种三价或四价灭活疫苗,三价减毒活疫苗适用于3到17岁人群的接种。虽然不同流感疫苗的制备工艺有所区别,但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接种实践证明,目前上市使用的流感疫苗都是安全的,且提供的保护效果相近,大家可以根据接种单位提供的流感疫苗种类,自愿接种其中的一种流感疫苗。   接种了流感、肺炎、新冠等疫苗后,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保护效力如何?接种疫苗后若再次感染,可以继续接种疫苗吗?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传染病优先选择的措施。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疾病风险,如降低感染风险、重症及死亡的风险。此外,还可以避免合并感染所引发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和并发症。从研究数据来看,接种流感疫苗能够将流感的发病和住院风险减少一半以上,学校是人群相对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流感病毒的传播。如果在学生群体中大规模地开展流感疫苗的集中接种,可以使流感的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降低90%;如果有基础性疾病且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也包括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预防侵袭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的效果可达到50%到8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也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重复接种。适龄人群尽量在10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种;如果在10月底前没有及时接种,后续也要尽早接种。请大家记住,接种比不接种好,早接种比晚接种好。接种前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接种前需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询问,做好健康状况询查、接种禁忌核查,避免在发热或一些疾病的发作期接种疫苗。特别提示已感染流感的患者或有流感症状的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尽量不参加聚集活动,注意休息,必要时居家休养至症状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文字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   编辑:穆薪宇   本文配图来源于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在武汉遇见那达慕 多彩非遗绽放文化活力
比赛现场。黄宣摄   9月21日,秋意盎然的武汉黄陂木兰草原迎来那达慕大会。这项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走出内蒙古,让湖北人民近距离感受蒙古族文化魅力。   那达慕,这个源自蒙古语的词汇,意为“游戏”或“娱乐”,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包括了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2006年,那达慕大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日上午,木兰草原景区内,177名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参赛选手及演员踏着整齐的步伐以传统服饰亮相,用歌舞传达了蒙古族的历史故事和生活情感。随着表演的深入,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现场载歌载舞。黄宣摄   “豪迈的蒙古族风情,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特地带着孩子赶到木兰草原的武汉市民王先生难掩喜悦之情。   赛马比赛作为大会的重头戏之一,聚集了众多骑手和马匹,比赛中每一次冲刺都激起了观众的热情。搏克比赛则展示了选手们的力量与技巧,每一次对抗都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挑战。而射箭比赛则考验了选手们的精准度和冷静,每一箭的射出都凝聚了他们对目标的专注和追求。   那达慕拥有千年历史,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首次进入内陆地区,为何选择湖北武汉? 赛马比赛。黄宣摄   锡林浩特市骏驰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敖日其楞表示,木兰草原场地开阔、植被茂密,非常适合举办那达慕大会。 演员入场。黄宣摄   据悉,本届那达慕围绕“武锡真情·遇见那达慕”主题,摔跤、赛马、射箭,作为那达慕大会上的传统明星项目,在木兰草原那达慕上同样将“原版上演”。三天时间里,除了那达慕传统活动,还有民族服装超模盛典、锡林郭勒羊品鉴、锡林郭勒奶酪品鉴、草原旅拍等10余种形式各异的主题活动。   “希望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到武汉,让各民族都能欢聚一堂,加强交流互动。”活动现场,不少武汉市民拿出手机,和蒙古族演员、选手合影留念。(记者 周倩文)
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丝路故事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一带一路”主题电影《长安·长安》中国首映礼在西安举行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柳洪华):在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光耀进行之时,9月22日,首部中国和伊朗合拍的“一带一路”主题电影《长安·长安》在西安举行中国首映礼。国家一级导演张忠,主演曹骏、阿丽玛,陕西省政协委员、制片人史佳,出品人胡蝶,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伊朗制片人何飞等主创人员悉数到场,与观众见面并分享创作历程。伊朗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电影《长安·长安》监制、编剧纳基斯·阿贝耶发来祝贺视频。 电影《长安·长安》中国首映礼启动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范九伦,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陕西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朱若蕻,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陕西省委外办副主任高进孝,陕西省委台办主任姚金川,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唐宝云,陕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玉娥,陕西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鲍永能,陕西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运林,陕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交通警察总队)局长(总队长)马步理,民革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崔彬,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刘朋,陕西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丁丽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视北方节目总监夏清,国际在线编委、战略发展中心总监陈刚,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采编中心主任龚仕建,陕西省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剑,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军练,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王珍,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刘新锋,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毅,西安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刚,西安市对外友协专职副会长张勇,西安市临潼区委副书记侯兵利,西安市雁塔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吴艳玲,西安市雁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华,西安市新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郜义,西安市灞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学智,西安市阎良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钱振龙,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陕西省人大代表沈璐,陕西省政协委员李和平、吕鹏程、李晓敏、李霞、肖冰、田青青、张弛、杨晨、李加武等领导嘉宾出席首映礼。   参加首映礼的还有来自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国铁路西安局、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交控集团、长安航空、西安演艺集团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观影团。 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致辞   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致辞时指出,《长安·长安》秉承丝路精神,展现了古今长安的深厚底蕴和不同国家的文化民俗,是多元文化展现、多国联合拍摄的诚意之作,不仅有着深刻的故事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影片的首映以及未来的公映将成为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丝路故事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也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文交流,文化交融,人心相通,为陕西打造丝路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凝聚更多人心和共识,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陕西省委外事办副主任高进孝致辞   陕西省委外事办副主任高进孝致辞时表示,推动人文交流是外事工作的重要内容,《长安·长安》围绕“一带一路”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影像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示范。“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现代化建设中重现着千年丝绸之路的荣光和故事。相信每个人看到影片故事的时候,都会看到自己心中的长安。”高进孝说。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致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致辞时说,电影《长安·长安》聚焦“一带一路”这一宏伟倡议,开创了“一带一路”题材电影的全新领域。影片饱含国际化元素,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提升了影片的国际影响力,还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在叙事结构上,影片通过多次闪回和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方式,使得情感共鸣更加强烈,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性。希望电影《长安·长安》能够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和行动,促进国际间的友谊与交流,也让新时代电影工作者更具使命感和责任感。 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新锋致辞   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新锋致辞时表示,西安市文联作为推动西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始终致力于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推动西安与世界文明的交流。《长安·长安》这样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在西安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诞生,并向世界展示西安的独特魅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辉煌成就。这部电影不仅是多国电影人智慧与才华的结晶,更是各国人民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生动写照。 电影《长安·长安》出品人胡蝶介绍影片创作背景   电影《长安·长安》出品人胡蝶介绍影片创作背景,她说:“《长安·长安》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我们集结了一支由来自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顶尖电影制作团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深入挖掘了人类情感的普遍价值,向世界传递‘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连接未来的桥梁’的信息。” 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介绍影片创作过程   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介绍影片创作过程时说:“《长安•长安》可能与大家曾看过的类型片不同,我们的编剧是伊朗著名导演纳基斯·阿贝耶,她从新的视角创作了剧本,而我在拍摄中也利用多时空来解构这个故事,相信观众会有不同的观影体验。” 主创人员接受媒体采访   随后,主创团队集体亮相,并与现场媒体、观众互动,回答关心的问题。《长安•长安》男主角曹骏说:“我所饰演的桑加尔,他祖辈与古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身上就有着不同文化的融合。后来他因为婚姻和事业,往返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更深切体会到文化的融合。”   《长安•长安》伊朗制片人何飞说:“我从学中文开始就立志于做伊朗和中国的桥梁。影视作品的合作能够促进两个国家的关系,伊朗的电影非常有名,比如把伊朗的元素、电影技术带到中国电影中,也把中国的故事带到伊朗。”   《长安•长安》艺术顾问、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谈到影片的艺术特点时说:“电影集合了几个国家的主创,用伊朗人的视角解读长安、解读丝路,比如用秦腔戏曲《白蛇传》推进故事。同时,影片导演也在探索多时空讲述这个故事。” 陕西省政协委员、制片人史佳致答谢词   最后,陕西省政协委员、《长安•长安》制片人史佳致答谢词,他表示,感谢有幸生活在一个叫“长安”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让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个平台;感谢出席首映礼的领导嘉宾,在工作和事业转型中的帮助;感谢电影主创共同精诚合作 用实际行动来创作好一部好作品。        随后,范九伦、夏蒙、朱若蕻、姚金川、唐宝云、王玉娥、鲍永能、王运林、夏清,以及主创团队西尔扎提·牙合甫、曹骏、阿丽玛共同启动首映装置。 集体合影 伊朗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电影《长安·长安》监制、编剧纳基斯·阿贝耶发来祝贺视频 电影《长安·长安》官方海报   据了解,《长安•长安》由伊朗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纳基斯·阿贝耶监制、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执导,曹骏、阿丽玛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陈思思特别主演,陕西省政协委员史佳担任制片人,胡蝶、余婷担任出品人,陈汗(中国香港)担任编剧顾问,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担任艺术顾问,肖鹏担任总顾问,伊朗知名剪辑师伊马德·霍大巴贺氏、知名声音指导哈沙亚尔·巴巴伊扎德、知名作曲帕亚姆·阿扎迪等联袂在伊朗完成后期制作,是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电影人合力打造,也是中国和伊朗首次合作的一部“一带一路”主题电影。该片由国际在线联合西安港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蝴蝶效应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沉香”“托肯”来了 电影《长安·长安》主创团队与长安大学学子共话长安故事
电影《长安·长安》主创团队在长安大学路演 摄影 吴明玲   “这部电影不仅描绘了一段跨国恋情,还展现了丝绸之路连接下的西安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深厚友谊。”长安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观影结束后说道。9月22日,电影《长安·长安》的主创团队,包括制片人史佳、导演张忠、主演曹骏、阿丽玛,外方制片人何飞等齐聚长安大学,与现场数百名学生共同分享了影片背后的创作故事与心路历程。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努尔向主演阿丽玛提问 摄影 吴明玲   在互动环节,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努尔给主演阿丽玛送了一个搓衣板,并用中文说道:“在哈萨克文化中,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阿丽玛在我的阿勒泰里面饰演的拖肯一直想让丈夫买一个搓衣板来证明丈夫对自己的爱,但是她一直没有等到,今天在《长安·长安》里我看见了她扮演的阿雅娜,展现了女性救赎的力量,让我们看见了她的努力,我送她搓衣板就是希望她未来的演艺生涯一帆风顺,一直快乐、幸福。”阿丽玛听后非常感动,她说道:“托肯和阿雅娜都是向内索求的女性,‘她们’都帮助我,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我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像阿雅娜一样坚韧。” 演员曹骏分享电影拍摄感受 摄影 吴明玲   活动中,长安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请主创团队分享拍摄中的趣事,主演曹骏说道:“电影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不管是城墙,还是大唐不夜城,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再次来到西安,桑加尔和阿雅娜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眼前,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每每想起这些拍摄经历我都觉得很愉快。” 演员阿丽玛分享感受 摄影 吴明玲   “在对角色内心的把握上,我觉得比较考验我的地方是阿雅娜患上了抑郁症,我为了找那个抑郁的感觉做了很多努力,也是希望能真实地还原角色当时的内心世界。”在谈及对角色的塑造时阿丽玛说道。 电影《长安·长安》主创人员与学生们合照 摄影 吴明玲   在学生们热情的掌声中,互动环节接近了尾声,主创团队和学生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见面会虽然结束了,但《长安·长安》的故事,也如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继续在学生们心中回响,托肯在这里得到了“搓衣板”,阿雅娜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学生们也在寻找坚持自我的勇气。
在“长安”遇见“长安” 电影《长安·长安》全国高校点映礼暨主创见面活动举办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张雨晨):9月22日,电影《长安·长安》全国高校点映礼暨主创见面活动在长安大学举办,剧组部分主创人员亲临现场,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共同分享“长安故事”的点点滴滴。 主创分享环节 摄影 吴明玲   活动现场,随着影片的播放,观众仿佛跟随着由阿拉木图开往西安的“长安号”列车,穿越时间与空间,走进了《长安·长安》所呈现的文化艺术世界。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制作,赢得了一致好评。观影结束后,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以表达对影片的认可和感动。 陕西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影《长安·长安》制片人史佳发言 摄影 吴明玲   在主创分享环节,陕西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影《长安·长安》制片人史佳,深情讲述了自己与长安大学的深厚情缘, 以及为“一带一路”十周年精心打造这部影片的初衷与愿景。他提到,影片中率先“开通”的阿拉木图–西安旅游专列,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生动实践的缩影,寓意着文化交流、区域合作、和平友好以及旅游合作的新篇章。 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 摄影 吴明玲   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导演张忠,则从专业角度介绍了影片的艺术特色。他强调,《长安·长安》不仅是一部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五通”成就的主旋律影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它鼓励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寻找自我、探索未来。 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的艺术顾问西尔扎提·牙合甫发言 摄影 吴明玲 伊朗制片人何飞发言 摄影 吴明玲   此外,中国国家一级导演、电影《长安·长安》的艺术顾问西尔扎提·牙合甫、伊朗制片人何飞等也相继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他们纷纷表示,这部电影是中伊两国电影人首次合作的结晶,承载着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寄托了对未来更多合作的美好期待。 演员曹骏与学生互动 摄影 吴明玲 演员阿丽玛与学生互动 摄影 吴明玲   在随后的主创互动提问环节,电影主演曹骏、阿丽玛更是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热情、真挚地分享了自己在影片中的表演心得和幕后故事。活动现场准备了30张观影券及30份电影周边作为礼物,赠送给积极参与互动的观众。现场气氛热烈,笑声与掌声不断。   据悉,同日下午,电影《长安·长安》中国首映礼在西安举行。该电影由伊朗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纳基斯·阿贝耶监制、编剧,张忠执导,曹骏、阿丽玛领衔主演,陈思思特别主演,陕西省政协委员史佳担任制片人,胡蝶、余婷担任出品人,西尔扎提·牙合甫担任艺术顾问;是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电影人合力打造,也是中国和伊朗首次合作的一部“一带一路”主题电影。该片由国际在线联合西安港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蝴蝶效应娱乐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思考,电影《长安·长安》成功入围第十一届丝绸之路电影节,成为用电影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生动实践。
守护地球印记 ——贵州严格保护地质遗迹呵护自然之美
梵净山旅游景区拍摄的霞光红云景观。 李鹤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双河洞溶洞景观。罗星汉 摄 (贵州图片库发) 小七孔风景区。龙建睿 摄 (贵州图片库发)   贵州是全世界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地质遗迹分布广阔、种类齐全。   特别是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仅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点就达50处,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记载着丰富的地球历史印记。   近年来,贵州已初步建立了遍及全省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对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地质遗迹资源显现巨大综合效益。   探索与发现   说起地质公园,必然得提到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球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地质现象,对研究地球演化、生命起源、地理环境变迁、矿产资源勘探和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拥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遗迹。比如,梵净山的蘑菇石,是典型的孤峰地质奇观;“洞中之王”织金洞,是典型的溶洞地质奇观;荔波茂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奇观;赤水丹霞,是典型的丹霞地质奇观;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瀑布奇观。   通过积极探索与发现,目前,贵州先后创建各类地质公园12个。   这些地质遗迹都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因而必须受到严格保护。地质遗迹还与其他自然要素共同组成了生态安全屏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位于贵州北部的双河洞,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之一。自1988年以来,双河洞已历经22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连通长度刷新至409.9公里,纵深刷新至912米,位居世界第三长洞、亚洲第一长洞。   据了解,双河洞第23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已于9月20日启动。此次科考汇聚了来自中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家的洞穴科考专家,将在10月7日至24日,开展为期18天的科考。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洞穴探险家、法国洞穴联盟副主席让·波塔西为了探索这片神秘之地,已在此定居23年。   近年来,贵州又不断有松桃红石林、安龙“金字塔”、凯里香炉山等地质奇观进入公众视线,成为网红打卡点。   修复与保护   古生物化石,因时间沉淀而弥足珍贵,却也因岁月洗礼而失去光泽。化石修复师们肩负着“唤醒”沉睡古生物的使命。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化石修复师李刚与关岭古生物的情谊已经持续了16年,目前他已经修复了上百块海百合、菊类等化石。   “修复化石犹如在头发丝上跳舞,”李刚说,“优秀的化石修复师,不仅要有一双妙手,更要有仁心,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每一次修复都慎之又慎。”   修复与保护并行,呵护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贵州一直在行动。   贵州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高台江介绍,早在2008年,贵州就在全国率先将地质公园建设资金纳入省级预算,设立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补助资金。截至2023年,已累计下达补助资金15.9亿元。未来5年,省级财政预算将再补助6亿元。   贵州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公园内共有64个地质遗迹点。   2010年,赤水丹霞成为贵州继荔波喀斯特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申遗成功后,赤水将每年8月2日确定为“赤水丹霞保护日”,10年间各级财政共计拨付1.7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赤水丹霞的保护管理工作。   除了资金支持,多部门协作,实现共建共治,形成保护合力。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456平方公里,共有50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其中世界级重要地质遗迹1处、国家级重要地质遗迹5处。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法院联合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发出《贵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司法保护令》,同时兴义市相关部门共同签署《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保护司法与执法联动机制的意见》,共建兴义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保护“大格局”。   研究与利用   如何正确处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贵州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洪成表示,保护与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对立面,只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地质遗迹不但可以为美丽中国、多彩贵州提供新空间、注入新动能,而且可以实现世代传承、永续利用。   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心,成为贵州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研学成为贵州自然保护地吸引游客的主要亮点之一。2023年,仅兴义地质公园接待游客人数就达到了385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荔波县在做好自然保护地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两大世界级名片,深入挖掘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生态旅游做得风生水起。   2023年,荔波县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人数达2621.74万人次,带动森林旅游综合收入达224.42亿元。   胡洪成表示,贵州良好的生态资源,瑰丽多变的地质奇观都是巨大的生态财富,建设地质公园就是为了高水平地保护好它们,同时也需要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赋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让公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态产品。(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程佩佩)
湖北“引智借脑”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
  原标题: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携手共绘生态画卷 湖北“引智借脑”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 9月21日,第二届双碳法治(武汉)高峰论坛在中碳登大厦举办。 中碳登大厦。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更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   全国碳市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性政策工具,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以来,已连续交出了两个履约周期的“高分答卷”,累计交易量近5亿吨,累计交易额超270亿元,碳市场优化要素配置作用初步显现,成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直以来,湖北积极探索双碳领域的法治研究和实践。2023年9月14日,首届双碳法治(武汉)高峰论坛召开。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建“碳达峰碳中和司法理论与实践基地”,发布了《双碳法治武汉共识》。   2024年9月21日,第二届双碳法治(武汉)高峰论坛在中碳登大厦举办。140余名知名司法专家学者聚焦全国碳市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问题展开交流对话,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汇聚智慧力量。   全国碳市场建设“呼唤”制度供给   碳市场,是一种以碳排放配额为主要交易标的物的新类型市场。近年来,随着“双碳”工作深入推进,我国涉碳纠纷案件类型和数量逐年增多。据最高人民法院披露,2016年到2022年,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涉碳案件近112万件。   全国碳市场履约期间涉讼涉诉有哪些常见问题?如何增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全国碳市场有什么履约要求?几乎每隔几个月,这样的培训都会在中碳登大厦召开。   湖北宏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鑫介绍,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中碳登已建成全国碳交易与碳资源配置的“底层数据库”,共纳入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现阶段我国碳市场法治发展仍呈现出立法供给不足、执法专业性要求高、类案同判难度大的特征,尚不能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的法治保障。   今年5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中碳登参与了起草,并且为相关单位提供了10余场《条例》专题宣讲。   “碳市场、双碳与法治,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为了帮助有关单位和市场主体更好掌握这些问题,每年中碳登都会举办多场专题培训会。”中碳登介绍。   中碳登作为全国碳市场的“碳资产大脑”,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积极对全国碳市场分配方案、市场调节机制等具体政策进行合法合规性论证,系统研究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等重要法律问题,切实服务我国碳市场顶层制度设计。   多方协作共建双碳法治“朋友圈”   围绕双碳法治领域,湖北已产生了不少实践成果。   2022年7月1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碳登合作共建的“双碳法治研究基地”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基地以打造双碳法治高端智库,建设对标双碳领域立法和制度供给需求,集双碳法治研究、司法实践、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研究平台。   自基地成立以来,三方依托助力打造了第一届“双碳法治高峰论坛”,支持重点高校申报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博士学位授权点,为碳市场实务与司法审判、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的双碳法治合作提供新样板。   法治研究方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等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依托基地成立的“中南大双碳法治与经济研究院”于2024年6月正式入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其中,中碳登还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武汉大学联合承接的《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获评最高人民法院优秀课题;聚焦实务持续夯实基础法治研究,撰写了碳排放权司法冻结执行问题报告、全国碳排放配额质押登记问题报告等多篇研究报告,积极推动解决全国碳市场前沿法律问题。   咨政服务方面,充分结合中碳登“内智”与研究基地 “外脑”开展政策法规研究,为主管部门提供碳市场相关制度体系建议、涉碳法律法规研究报告等多份专题报告;司法协作方面,积极与各级司法机关协调联动,探索建立“与三级法院共商双碳法治”“与检察长畅谈公益诉讼如何助力双碳”等“双碳法治+”创新合作模式,初步建成涉碳司法协作“朋友圈”。   “湖北是全国法治人才建设高地之一,多年来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为双碳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说,学校积极回应双碳实施中的法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率先在博士和硕士学位点设置气候法方向,在法律硕士和金融硕士学位点分设双碳法治和碳金融方向,开设碳交易与碳金融等课程,由共建三方联合培养和授课取得良好成效。   认购碳汇成生态环境修复新方式   活动当天,由“双碳法治研究基地”共同发起的《中国双碳法治发展报告(2023—2024)》发布。《报告》透露,认购碳汇成为各地法院在破坏森林资源类犯罪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类案件的新方式。在“两高”2023年发布的涉碳典型案件中,均有关于购买碳汇作为生态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的案例。   认购碳汇,简单来说就是个人或企业为了弥补自身活动(如工业生产、砍伐森林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碳汇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量或支持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项目。   2023年12月,襄阳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在老河口市人民法院监督下,两位被告人武某、杨某在湖北碳市场购买并注销617吨(价值2.78万元)碳配额,用于修复被破坏的野生动物资源。据悉,这是湖北省首例实现“以碳代偿”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的案例。   今年6月,“双碳”司法服务长江基地揭牌;8月,武汉海事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非法捕捞破坏长江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自愿认购100吨林业碳汇,来履行长江生态修复义务。   2021年11月,湖北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实施意见》,为司法服务双碳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同时,省内各地法院也在积极探索滥伐林木案件中使用碳汇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据介绍,湖北审判机关将以此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持续加快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不断提高涉碳案件审判的科技含量和法治水平,为实现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国首台参数跨代升级改造机组实现满负荷试运行
  9月20日19时12分,哈电集团研制的天津国能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530MW机组创新升级及延寿改造项目(以下简称“盘山项目”)1号机组成功实现满负荷试运行。这是继锅炉首次点火、汽轮机冲转定速、发电机一次并网成功后,该项目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 盘山电厂全景图   盘山项目是由哈电集团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申报,并经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实现参数跨代升级的大型改造项目,升级改造后主设备具备延寿30年的能力。作为全球首例同类机组改造项目,该项目应用了哈电集团多项煤电“三改联动”先进技术,具有高参数、深调峰、大抽气、智慧化等特点,也符合清洁低碳、经济高效、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对国内外老旧燃煤机组跨代升级、延寿改造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作为国家电力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哈电集团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切实扛起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努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装备支撑。    盘山项目一号机汽轮机本体图   哈电集团于2017年开始参与盘山项目方案论证工作,并于2022年9月正式签订项目合同。哈电集团国际公司代表集团对项目进行总包管理,锅炉公司、汽轮机公司、电机公司分别负责该项目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本体及附属设备研制工作。项目执行过程中,哈电集团市场部门统筹协调,4家所属企业分工负责,充分利用现场原有条件,结合提高机组效能、延长机组寿命等要求,采用了多项创新升级技术,以优质高效服务推动项目投产达效。   在该项目中,哈电集团锅炉公司通过T型炉膛选型、受热面优化布置、炉内燃烧特性优化、多种耦合汽温调节方式及偏差控制策略、预测控制及远程诊断等专项研究,实现了锅炉“T”型非对称布置,从原有超临界参数跨代升级至超超临界参数,并保留原有俄制锅炉的钢结构及部分辅机设备,改造方式为世界首次,取得了多项创新。   盘山项目汽轮机组采用了哈电集团汽轮机公司研制的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应用了汽轮机公司自主开发的多级小焓降反动式通流、切向蜗壳进汽、红套环密封内缸、预扭动静叶片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和通流效率。改造后,机组供电煤耗降低约45g/kWh,深度调峰能力可达20%THA负荷,单机抽汽供热能力提高2倍以上,极大提升了机组的灵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打造高可靠性、高性能的发电机设备,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创新应用了定子端部一体化固定技术、可调心组装滑移销套结构,转子主绝缘滑移层一体化技术,优化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型挡风板结构,规避定、转子绕组绝缘失效风险,极大提高发电机可靠性,创新应用取向片高磁密短铁心技术、轻量化机座设计和重载可倾轴承技术,完全适应机组灵活性运行,成功实现了可靠性与性能的双提升。   在盘山项目管理服务过程中,哈电集团国际公司秉承“服务国家战略、追求用户成功、履行社会责任”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大型电力工程总承包优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定期梳理识别潜在风险,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并通过细化项目进度实现了工程的“全链条”精益管理,确保各项计划刚性执行,深得用户好评。    盘山改造项目竣工示意图   目前,盘山项目1号机组三大主机系统参数正常,设备运行平稳。下一阶段,哈电集团将按照“科学统筹、动态调整、精准管控”的原则,合理调配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资源,稳步推进后续各项机组调试工作,全力保障机组168小时试运行和项目投产发电。(文/图 王立强)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率先开展人才共享汽车使用推广
  为加快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在出行方面的服务保障,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作为人才共享汽车试点先行区域,率先开展人才共享汽车的使用推广。 车辆取还站   近日,康巴什区引进人才郭文杰第一次体验了共享汽车的方便与快捷。郭文杰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用车,便捷简单的操作方式让她感觉到出行方便了不少。 共享汽车体验   “我是今年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康巴什工作的,刚来的时候偶尔会觉得出行不太方便,共享汽车解决了我在公务场景下的出行难题。车辆的取用非常便捷,驾驶起来也很舒适,费用也很便宜。” 线上预约服务   据了解,人才共享汽车的预约方式非常简单,符合条件的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预约用车、站点取车、站点还车、充值缴费、接送站预约等操作,享受便捷智能的线上服务。   为确保人才用车安全,康巴什区还专门设置了车辆专职管理员及车辆驾驶员,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对使用前、使用后的车辆进行全方位管理,采取“一天一监测、两周一清洁、定期一保养”的“三检制”工作模式,及时对车辆充电、保养、续保等内容进行维护,为人才用车带来无忧服务。   除此之外,人才共享汽车有计时租赁、里程租赁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用车需求和规模,配置了商务用车作为延伸服务车辆,可随时为各类人才家庭出行、商务接待提供用车服务。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专属出行模式进行适配。   同时,康巴什区充分考虑人才用车的便利性、服务网点设置,结合充电桩配备情况及各类人才生活圈、工作圈集聚等因素,设置市政府、CBD、鄂尔多斯市人才科创中心、鄂尔多斯市碳中和研究院、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呼能商业广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鄂尔多斯火车站、东胜客运中心站等10个区域为人才出行服务网点,全方位贯穿城区内生产工作、生活服务、基础医疗、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人才用户可根据查询最优位置在以上任意服务网点取车,还车。(文/图 奇越)
黑龙江省喜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原标题:我省喜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水稻开镰。本报记者 张澍摄   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主场活动在哈尔滨市方正县拉开帷幕,全省各地庆祝活动随之接续展开,农民群众纷纷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主场活动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紧紧围绕“报丰收、展丰收、品丰收、助丰收、乐丰收、庆丰收”6个环节生动展开。   活动现场,“报丰收”环节通过展板展示、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三农”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繁荣景象,着重体现全省各地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果,尤其是第四届全省印迹乡村创意设计优秀作品引人注目,黑土优品系列AR冰箱贴、寻味龙江、桦南紫苏、俄式风情、极境寒养等获奖作品广受好评。   “展丰收”环节,注重的是传承与创新。历经两百余年的方正剪纸,凝聚了方正县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成为大家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智能化、现代化国产高端农机装备,则闪耀着创新的光芒,生动体现了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实践和国产农机装备自主研发制造的跨越发展。   “品丰收”环节通过现场品鉴体验的形式,展示了方正县及哈尔滨周边地区特色乡土美食,得莫利炖鱼、方正银鲫、寒地小龙虾……龙江优质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让大家吃得好更吃得香。   活动现场,还有4个直播带货体验式直播间,方正县本地企业以及北大荒农垦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了“助丰收”直播带货,助力销售和推介特色农产品。   此外,主场活动还组织了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乐丰收”和“庆丰收”活动。在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秧歌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丰收的快乐一直在传递,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在增长。   除主场活动以外,丰收节前后黑龙江省还谋划了“黑土优品”营销季、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等28项重点庆祝活动,各地还分别组织了寒地黑米体验行、寒地小龙虾节、紫苏文化节等70余项重点活动。(记者 周静 梁金池)
面塑:指尖轻捻间捏出百态万物
  晾晒“寒燕儿”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师生在内蒙古展览馆参观面塑作品   把“寒燕儿”用线串成串儿进行晾晒   蒸“寒燕儿”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薛籽女和她的面塑作品《老鼠娶亲》   在过去,修建长城地区多苦寒之地,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之地,饮食多体现简单、原汁原味的劳动人民生活本色,由于这些地区土地贫瘠、粮食缺乏,饮食也延伸了人们对粮食的崇拜,尤其是对小麦面制品的崇拜。   劳动人民把简单的面食发展成为一种文化——面塑,而节日、祭拜、婚庆、祭奠等所用的这些特定又简朴的面食,区别于其他工艺复杂的面塑制品,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食品,古往今来也联系着天地自然、器用与人心,是工艺的应用,也是情感的寄托,承载着百姓日用之道、生活之美。   内蒙古西部及与山西交界一带,都有寒食节蒸“寒燕儿”的习俗。 古代没有保存食物的冷藏条件,所以要在寒食节前做一些不易变质的食物。相传,有一个聪明手巧的主妇在寒食节前准备为一家人蒸馍,此时从窗前飞过几只燕子,主妇看到这几只生机勃勃的燕子非常喜爱,于是将一大团面团捏成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燕子形状,蒸熟了留给家人在寒食节吃。后来,大家纷纷效仿这个主妇的做法,在寒食节前蒸这种燕子形状的面食,这就是“寒燕儿”的雏形。   蒸“寒燕儿”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捏,因为“寒燕儿”比较小,一碗面就可以捏几十个,所以,常常是三五个妇女搭伴共同来做,大家坐在农家的土炕上,各显身手,快速地按自己心中所想的样子捏出形态各异的“寒燕儿”。   “寒燕儿”捏好后,马上上笼蒸熟,然后趁热用红绿等各色颜料点缀眼睛及翅膀上的花纹,然后将“寒燕儿”插在早早准备好的沙棘或柳树枝条上,或是用线串成串儿,吊在屋里通风的地方晾干。 如今的“寒燕儿”经过不断传承发扬,在每年的清明节前都会走进校园和社区,让广大少年儿童在手工制作中了解中华民俗文化,推进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及与山西交界处长城一带,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除了祭拜先人,农村地区还有蒸面人儿送亲朋的习俗,且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娃和花卉、瓜果等等。不过,常以娃娃为主,常见的面人儿形状有睡娃娃、爬娃娃、抓髻娃娃、罗汉娃娃,一般是给男孩送罗汉娃娃,给女孩送抓髻娃娃,面鱼、面兔可以送给所有的 12 岁以下儿童,取“欢鱼吉兔”的寓意,而送给长辈的是甜瓜和寿桃,取瓜瓞绵绵、生活富足和健康长寿之意。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前几天,村里的女人们就开始忙乎了,三五个人围坐在炕头捏面人儿,面人儿的五官、头、 躯干、胳膊、腿分别捏好,再用有弹性的粗枳芨连接起来。面人儿的头发和眉毛一般是用墨汁和面,没有墨汁的人家也用锅底黑代替。   讲究的人家还要捏了各式各样的面花搭配面人的衣服。捏好的面人儿有站的、有坐的、也有躺的,神态动作各异,惟妙惟肖。除了娃娃,还有急蹿的兔、威猛的虎、绵善的羊、滑溜溜的鱼儿、蛇盘兔、甜瓜、狮子滚绣球等。每件物品上都注之于情爱,施之于智慧。捏好后上锅,急火蒸出,趁热用红绿颜料着色,便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如今的农历七月十五,内蒙古西部及山西、陕西沿长城一带几个旗县,还会举办面塑比赛和展览,成为当地极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民间面塑艺人互相比试面捏技巧,将民间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再说面圈,在内蒙古西部沿长城地区,面圈又称“面圐圙”,这种古老的面食,雁北和陕北部分地区称面锁,形如一个大大的项圈,上有石榴、佛手、 桃子、十二属相等面塑。十二岁圆锁时,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其他近亲长辈要蒸面圈,并在宴席开始前举行套面圈的仪式,祝福孩子长命百岁,吉祥如意。其实,面圈就相当于盛行于中国各地的长命锁,但这是可以吃的“长命锁”,等给孩子举行完套面圈仪式后,由长辈分发给众亲朋好友食用。   面圈的样式是非常讲究的,孩子平时过生日或满月、百岁岁,小女孩的面圈上是九只石榴加一只手、鱼、兔、一把小面锁,小男孩则是十二属相。内蒙古西部的这些民俗面食虽也传承了山西面食,但在多年的民俗文化发展中,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山西的传统面塑,尤其是晋南一带,颜色绚丽,形状繁杂,更加接近于面塑工艺品,让人看着不忍下口。而内蒙古西部的面塑,形状简洁,颜色也比较素雅,一般只在上面加了红枣或用可食用颜料点上红点,更加适合人们日常食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年月里,白面是个稀罕的吃食,生日面圈、婚宴离娘馍馍和寿宴的寿桃一般是当作庆贺那天中午的主食,所以,就从繁杂艳丽慢慢变得简洁清新且实用了。(文/图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杨彩霞)
衡阳文旅火出圈
     9月21日晚,观众在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拍摄精彩的烟花表演。   9月22日,小朋友展示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吉祥物“火出圈”塑像。   9月20日晚,灯火辉煌的衡阳市东洲岛周边人流如织。   9月20日,游客来到衡阳市石鼓书院,探寻湖湘文化的根脉之美。   9月21日,衡阳市南岳里文旅综合体人气火爆,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9月21日,游客在衡阳市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参观,感受国内首个以火星文化IP为主题的室内场馆。   9月22日,衡阳市珠晖区,游客在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打卡游玩。   9月22日,衡阳市南岳区南岳大庙游人如织。   9月22日,衡阳市南岳区,游客在万寿大鼎景区参观。   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通讯员 曹正平 罗茂盟 文兰 唐兰荣   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涛 胡雪怡   9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衡阳市举行。   本届大会的吉祥物,叫“火出圈”,衡阳文旅真正做到了火出圈。   乘湖南省旅发大会的东风,68个文旅兴城项目亮相,让衡阳焕新登场,成为众多游客旅游愿望单上的必打卡地;名山文化、船山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寿文化纷纷赋能旅游,一大批传统与时尚融合的网红景点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南岳人流不息,苏州湾老街人山人海,保卫里随处可见打卡的游客,酃湖公园成了市民和游客一起city walk的好去处……   一场旅发大会,彻底激活了衡阳的文旅潜力,让过去的老工业基地,变成了一座时尚潮流的城市,这样的变化甚至让衡阳本地人都感到吃惊,纷纷邀请在外的朋友“周末不忙,来趟衡阳”。
德国博主在“老家”推介贵州:“China Travel”第一站,一定是贵州!
  “贵州是我启动2021年视频拍摄计划的第一站。当我第一次到达时,我不仅被这里的人们所吸引,还被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之美所吸引。”9月19日,德国法兰克福,95后Tiktok博主“baozi in China”罗伯特·阿道夫在“多彩贵州有多彩”网络传播专题推介会上,分享着他三年来在贵州的所见所闻——日光倾泻而下的加榜梯田、秋日里热闹非凡的苗族鼓藏节、“村超”“村BA”,还有热情的贵州人。 “德国的包子”——罗伯特·阿道夫正在分享他的贵州日记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对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11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访华15天免签政策。随着中国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China Travel”在全球社交平台掀起热潮。   如果“China Travel”第一站是满眼风光、全域是景的贵州,那一定能打开看中国的视界。   推介会上,贵州这样介绍自己—— 荔波小七孔   看山水——“千瀑之省”“山地公园省”“喀斯特王国”……都是贵州。4个世界自然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世界文化遗产,让贵州成为了集天地造物、自然造化于一身的宝地,堪称“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洞穴探秘、飞拉达、绳降、洞穴露营、野外徒步、洞穴定向、溜索、攀岩、溶洞音乐节和悬崖咖啡等山地极限玩法欢迎每一个喜爱挑战的勇者。 荔波悬崖咖啡。山海计划 供图   看大桥——贵州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起“高速平原”。贵州已建和在建超3万座桥梁几乎囊括了所有桥型,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大山之间,贵州桥梁向云端刷新着世界桥梁高度。站在坝陵河大桥上,一跃而下的蹦极让你感受大桥的刺激;“天空之桥”平塘特大桥上,天空仿佛触手可及;花江特大桥上峡谷风光近在咫尺…… 坝陵河大桥   看文化——古代明朝在此屯军屯田、建城戍边,奇迹般形成悠悠600年“明代历史活化石”;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并开坛讲学;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彪炳史册…… 安顺云山屯。杨爽 摄     看民族——17个世居少数民族千百年和睦相处,形成“文化千岛”“民族生态博物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布依族八音坐唱如天籁之音,苗绣、银饰、蜡染精美绝伦,鼓藏节、火把节、芦笙节等民族节日盛大热烈…… 黔西南州苗族长鼓舞   看发展——过去10多年,贵州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贵州“村BA”“村超”火爆全网。贵州群众正在与世界分享美好生活的幸福与喜悦。 贵州“村超”现场   看科技——因具备独特的气候、地质、能源优势,贵州成为全球聚集苹果、华为、腾讯等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一,崛起了一座“中国数谷”。坐落在贵州平塘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在数字生活中感受科技,在“中国天眼”与宇宙对话。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   观山海,到贵州欣赏山川秀美、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流动的中国水墨画;   沐山风,到贵州感受民风淳朴、多彩风俗,吹散生活的疲惫与阴霾;   浴山泉,到贵州来一场天然温泉度假之旅,在水汽氤氲间美颜、爽身、强体、静心;   品山珍,到贵州品尝酸辣鲜香、垂涎三尺的多彩黔味,感受大山的馈赠和烹饪的智慧;   宿山居,到贵州点缀在山水间的精品民宿和露营基地,与自然为伴、与天地共眠。 “德国的包子”——罗伯特·阿道夫正在分享他在贵州与贵州家人的合影   “在贵州我不仅找到了很多朋友,还在那里找到了家人。”百闻不如一见。走进贵州,或许你也会像罗伯特·阿道夫一样找到“第二故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