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iPhone远程引爆谣言被辟谣:iPhone 16 Pro钢壳电池拆解揭秘
近日,有关苹果iPhone被远程引爆的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担忧。然而,这一说法很快被多家权威媒体和官方渠道辟谣。同时,随着iPhone 16 Pro的发布,其独特的钢壳电池设计也引发了公众的好奇和关注。 该谣言的源头是黎巴嫩近期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在黎巴嫩多地发生寻呼机和对讲机爆炸后,网络上迅速流传出一段据称苹果手机也被远程引爆的视频。然而,这段视频实际上是被自媒体账号断章取义地裁剪自10多年前美国一个民间科技爱好者的账号。当时,该博主使用高压脉冲发生器对包括第一代苹果手机在内的多种电子设备进行了破坏试验,而非真正的远程引爆。 与谣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Phone 16 Pro在电池设计上的创新与安全性。有博主对iPhone 16 Pro进行了拆机,发现其电池采用了钢制外壳,这一设计在行业内尚属少见。钢壳电池相比传统的铝塑膜软包电池,具有更高的表面硬度和更好的电芯保护程度,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散热改善效果。 拆解过程中,博主发现电池保护板位置设有泄压阀,这一设计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此外,iPhone 16 Pro的电池重量比上代重了7.1g,容量达到了3582mAh,相比上代增加了308mAh。制造商为国产惠州德赛电池,采用ATL电芯。内部电芯基本填满整个空间,能量密度达到了764Wh/L,比上一代有显著提升。 (9023321)
小米SU7智驾总里程超1000km为何无法开启城市NOA?官方回应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今日小米汽车发布了小米 SU7 答网友问(第六十九集),回答了一些关于 1.3.0 版本升级的问题,以及高性能制动系统的问题。 IT之家附具体内容如下: 01、1.3.0 版本升级了哪些智能驾驶功能? 1.3.0 版本优化了「小路通行」功能,升级后车辆具备对周围环境精细建模能力,尽可能还原真实路况路情;车辆在博弈过程中能够恰当拿捏尺度,实现跨线避让、车道内避让、借道避让、超车变道等驾驶行为,保证安全基础上绕行更灵活、自然。 优化了纵向功能,即进行了速度优化,应对逆向车辆、行人、三轮车,及车辆横穿、并行、加塞等场景,能更柔和、稳定减速和避让。 优化了路口限速逻辑,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优化了路口场景下的选道逻辑,减少方向盘摆动以及驶入逆向车道频次,路口通过更拟人。 优化了左右转通行,轨迹更合理、路口通行更流畅。 02、升级到 1.3.0 之后,在哪里可以查询智驾里程? 小米 SU7 升级到 1.3.0、且小米汽车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安卓系统 1.6.0 / iOS 系统 1.6.2)后,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我的-智驾专区”进行「智驾数据」查询,查阅您所绑定车辆的智驾总里程、智驾行车数据、行车功能里程占比、行车功能时长占比、智驾泊车数据在内的多维度数据信息,并可一键生成海报进行分享。 03、为什么 App 显示的智驾总里程数超过 1000km 仍无法开启城市 NOA?如何才能获得城市 NOA 功能? 智驾里程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我的-智驾专区”进行所绑定车辆的「智驾数据」查询。 城市 NOA 功能解锁情况可通过“智驾学堂-领航辅助全域篇功能教学”进行查询,该处所显示的智驾里程为个人账号的安全智驾里程。 考虑到多位驾驶员共同使用同一台车的情况,出于安全考量,需要驾驶员个人的小米汽车 App 账号安全智驾里程达到 1000km,并完成智驾学堂学习后,才可开启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04、新更新的机械库位泊车如何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机械库位和普通车位相比,泊车难度更大。核心挑战来自于机械库位内槽的宽度可能只有 2.05 米,单边的调整余地只有 0.05 米。其次来自于库位口前的工字钢立柱。工字钢立柱是机械库位口前的固定支撑,泊车时,工字钢与车身的距离很近,在后视镜折叠的情况下,只有不到 10cm 左右的空间供车主微调。这意味着,车辆自动泊入的精度要求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机械库位泊车使用方法: 首先,当车辆车速低于 15km/h 时,中控屏上会显示泊车入口,在屏幕上点击智能泊车按键,进入智能泊车辅助功能。请注意,如车辆搭载主动尾翼,请您在体验功能前降下尾翼,避免因尾翼遮挡摄像头视野导致泊车失败。 当系统发现车位时,泊车界面内车位将以蓝色高亮状态显示,并文字提示“如需泊入,请先踩住刹车”,避免因提前松开刹车导致的溜车或者剐蹭事故。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在中控屏上点击或确认想要泊入的车位后,在中控屏点击开始泊入按键,当系统提示“开始泊车了,请注意周边环境安全”后,方可松开制动踏板和方向盘,系统即可帮助您将车辆泊入车位。 待车辆泊入车位后,车辆自动挂入 P 挡开启驻车制动,泊车完成,同时中控屏将提醒泊车完成并自动退出泊车界面。 机械车位由于空间极窄,泊入难度较高,使用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小米 SU7 Pro 和小米 SU7 Max 版本车辆在泊入开始前,要留意尾翼是否降下,否则会因为尾翼遮挡摄像头视野而导致泊车失败。 泊入过程中,需要您密切观察周围障碍物,切勿依赖系统功能。如有潜在风险,请您及时通过刹车等方式接管,保障车辆安全,避免车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或车辆间剐蹭事故。需要您密切关注的障碍物包括不限于:细小的柱子、金属链条、托板边缘。 机械车位泊入后,需要注意车辆在托板上有溜车风险,并确保托板升起后车头与顶部横梁无碰撞风险。 05、1.3.0 更新的“能耗显示分类”具体有什么用? 近日推送的 1.3.0 版本新增了「驻车能耗」统计,可查看“本次驻车”及“自充电后”的驻车电耗数据,即提供挂 P 挡情况下所有能耗分析,使能耗透明化。 我们发现电车用户对于电耗关注度很高,且存在很多疑问,比如:“车停了一晚上,为什么会掉电?”,“驻车状态下,电掉到了哪里?”。诸如上述问题,用户现在都可以通过“行程与能耗-驻车能耗”页面进行「能耗项」查看,包含车内活动、哨兵模式、温度预设、远程车控、车载冰箱、车辆待机、对外放电等诸多常用功能能耗一览无遗。 因为涉及全车所有零件的电耗统计,这是一次难度很大的功能开发。比如用户频繁通过「小米汽车 App」唤醒车辆、查看车辆状态也会耗电等细节也在统计范围内。可查看能耗显示的同时,也会针对能耗也提供优化建议,为用户带来更实用的功能体验。 06、Xiaomi Hyper OS 1.3.0 推出的「能量回收增强」功能,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 「能量回收增强」功能仅限在「大师模式」下手动开启,日常工况下小米 SU7 Max 最大制动减速度可达 0.36g,当此功能开启后,即使发生在紧急制动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触发时,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仍可继续工作,并提供 0.2g 制动能量回收减速度,使得车辆在激烈驾驶工况时也能充分利用电机回收制动能量,大幅降低制动系统的负担,进而延后制动热衰退现象的发生。 此次推出的「能量回收增强」功能,配合此前小米汽车推出的高性能制动套装(包含低金属制动片和高沸点制动液),使得小米 SU7 在软硬件双重能力加持后,极限驾驶下的制动抗热衰能力大幅提升。 07、「能量回收增强」功能开启后,动能回收增大会不会导致电池过热? 不会。首先,小米 SU7 Max 动能回收开到最大时充电功率远小于正常充电时的峰值功率,且能量回收增强功能是刹车时的瞬时状态,不会长时间持续运行。 08、高性能制动系统的效果如何?升级后小米 SU7 制动表现如何? 高性能制动系统支持更高的工作温度,更耐高温、制动抗热衰能力更强,且能够适度增大制动力、增强制动脚感,更适合进阶驾驶体验; 高性能制动片采用了低金属配方,相比原装制动片的 NAO(无石棉有机物)配方,最大摩擦系数增加至 0.45,最佳工作温度可达 400℃,抗热衰退能力更强;高沸点制动液通过配方的调整,干沸点可达 320°C,同样适用于更激烈的非日常驾驶工况; 小米 SU7 定位城市高性能轿车,拥有极致的性能和驾控表现,为专业驾驶提供优秀基础,但任何极限驾驶均超出了原厂标定范围。若用户确定更换高性能制动系统,建议在尝试激烈驾驶前,充分了解产品性能边界,并掌握专业的驾驶知识,确保人车安全,切勿在车辆原厂状态下,贸然挑战极端的驾驶工况。 09、日常城市内驾驶,原厂刹车换高性能套装会有提升么? 高性能套装专为有极限驾驶需求的性能爱好者打造,能够大幅度提升车辆在极限制动环境下的抗热衰能力,但在日常工况下,会带来一定的噪音、粉尘以及脚感变化等,影响舒适性。 小米 SU7 在日常城市工况下,用户无需升级高性能制动系统,原厂制动可以在日常行驶中,提供更好的静音及制动舒适性。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按需所选,切勿盲目升级。 特别提示,无论是高性能制动硬件套装、还是升级后的「能量回收增强」软件功能,都仅适用于封闭干燥路面的激烈驾驶场景。
大众中国回应裁员传闻: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众中国也要降本增效了。 9月23日,有市场消息称,大众中国计划进行分阶段裁员,预计集团层面将裁减数百名当地员工。 对此,大众中国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所有旗下品牌中启动绩效计划,以在充满挑战的行业态势中保持成功。集团设定了清晰的目标:至2026年将效率提升20%。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其他所有的部门一样,积极参与并支持全球的绩效计划,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水平、强化中国区各品牌及部门间的协同以及加强项目的本土化。 大众方面表示,在此背景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在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大众这个传统燃油车巨头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正计划在德国裁员3万人,以寻求在欧洲汽车市场中变得更具竞争力。其中,裁员幅度最大的将是研发部门,预计1.3万名研发人员中将有最多6000人被裁员。 此前,大众汽车甚至作出历史性决策,考虑关闭德国本土两家工厂。 当地时间9月2日,大众汽车表示,正考虑关闭德国的一家汽车工厂和一家零部件工厂以削减成本。据悉,这将是大众汽车历史上首次关闭德国工厂,意味着其将放弃在2029年之前不裁员的承诺。 最新财报显示,大众汽车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833.4亿欧元,同比增长4.1%;营业利润为54.6亿欧元,同比减少2.4%;全球销量为224.4万辆,同比下滑3.8%。 大众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北美地区和南美地区的销售业绩增长几乎可以抵消其他地区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下滑尤为显著。 在中国市场上,大众已经失去霸主地位。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4.5万辆,同比下滑7.4%,原因则是“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从占比来看,中国市场占全球总销量比例为30.9%,在巅峰时期,中国一直贡献着大众全球四成的市场份额。 此外,大众也失去了多年以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霸主地位,比亚迪上半年销售了超160万辆汽车,超过大众汽车,成为销量冠军,就全年预期来看,这一形势难以扭转。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中的失意与其电气化转型过慢有关。但事实上,在合资车企中,大众被认为是转型最快的,旗下ID系列销量近两年一路走高,但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车这一领域有着更大的先发优势。 现在,大众汽车集团正在通过加强本土合作来弥补短板。 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官方宣布,将通过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全面参与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 其中,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大众汽车集团则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奥迪则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共同开发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比亚迪第二代宋Pro DM-i上市:搭载第五代DM技术,11.28万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 9月23日,第二代宋Pro DM-i焕新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1.28万元-14.28万元。新车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79L,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400km。 第二代宋Pro DM-i配备8.8英寸嵌入式全液晶仪表、BYD-Heart水晶挡把。提供玄武黑、远山青、雪域白、时光灰四款配色。 第二代宋Pro DM-i的长、宽、高分别是4,735毫米、1,860毫米、1,710毫米,轴距2,712毫米。 此外,整车密封系统进行了优化,前风挡及前车窗均采用双层夹胶隔音玻璃,隔音降噪效果更好。新车主、副驾座椅分别实现八向、四向电动调节。前排座椅有三档通风加热功能,还具备带遮阳帘的1.2平方米感触式广角全景天窗。后排座椅支持4:6分割放倒,全部放倒与后备厢齐平,后备厢容积高达407L,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1430L。全车遍布30处储物空间,手机、水杯等都能有序放置。 除50W风冷式手机无线快充,大幅提升充电效率。VTOL移动电站最大放电容量为3.3kW,可同时为电烤架、投影仪、照明灯供电。提供18kW直流快充接口,从30%-80%仅需34分钟。手机NFC车钥匙支持苹果和安卓,适配六百余款设备。 同时,第二代宋Pro DM-i搭载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能力,实现智能领航、智能限速控制、自动紧急制动、开门预警等。新车搭载DiLink智能座舱,全场景智能语音、3D全景透明影像,融合车外多维视角呈现3D视界。 第二代宋Pro DM-i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400公里。同时,新车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79L,是比亚迪油耗最低的SUV,也是A级SUV最低。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来了 阿维塔11、12迎来OTA
[汽车之家 资讯] 9月23日,我们从官方获悉,阿维塔11(参数|询价)、12车型将迎来AVATR.OS 4.0.0版本OTA升级,并将陆续全量推送,华为乾崑智驾升级ADS 3.0,全面升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具体信息如下: 车辆将升级全新ADS 3.0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City NCA)。新增城区智驾领航辅助路边启动功能、ADS App地图页面智驾服务面板、临时变道应急车道或非机动车道避让成排锥桶功能、道路施工场景文言提示、ADS APP行程总结页面支持智驾数据显示、路面颠簸场景自动降速、离车泊入功能、泊车姿势调整功能、泊车辅助机械车位泊车功能、循迹倒车功能、园区代客泊车功能、对向车辆和骑行人/同向斜穿目标的前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时也可以触发一定减速度的减速制动功能、侧向防碰撞功能支持跨虚线借道避障。优化提升SR界面前向目标显示距离范围、智驾减速平顺性、密集车流换道成功率、窄车位下后视镜不展开逻辑。 智能座舱方面,新增鸿蒙4超级桌面/多屏联动/华为分享功能、车机端小塔魔盒App、数字商城App塔智GO、远端屏娱乐区显示卡片和时光模式、HALO屏自定义功能、休憩模式背景音乐开关、休憩模式与零重力模式时副驾驶座椅头枕联动、洗车模式后视镜折叠可选、宠物模式且支持HALO屏动画联动。此外,车辆还将新增定时通风功能、优化音响均衡器、新增车辆预约充电不成功手机App提醒。(编译/汽车之家 姚宇)
欧洲“电池一哥”Northvolt宣布全球裁员20%,以应对融资危机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瑞典电池制造商 Northvolt AB 宣布,将全球裁员 20%,并暂停其位于瑞典北部的主要工厂的扩建计划,以应对融资危机,因为电动汽车需求放缓。 此次裁员计划涉及 1600 个职位,是该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宣布的战略审查的一部分,该公司正在与贷款银行和投资者谈判新的融资协议。今年 1 月,Northvolt 获得了 50 亿美元的绿色贷款,使其整体债务和股权投资超过 130 亿美元,该公司试图建立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然而今年以来,Northvolt 在扩大业务规模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电动汽车需求放缓和来自中国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以及一系列健康和安全问题,使该公司的业务变得更加紧张。 裁员将分布在 Northvolt 的 Skelleftea 工厂(1000 个职位)、Vasteras 工厂(400 个职位)和斯德哥尔摩(200 个职位)。该公司表示,所有裁员均需与工会进行谈判。 Northvolt 首席执行官 Peter Carlsson 表示:“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在应对汽车市场和更广泛的工业环境逆风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Northvolt 是一家瑞典电池制造商,成立于 2016 年,是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新能源公司,由大众集团、高盛、西门子创办。今年 7 月,Northvolt 公布了 2023 财年的业绩,数据显示,Northvolt 营收增加至 1.28 亿美元,亏损金额却从 2.84 亿美元扩大至 11.67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82.31 亿元人民币)。
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将人类基因组写入“5D”记忆水晶,可实现永久存储
IT之家 9 月 23 日消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 Peter Kazansky 领导的研究团队,借助 Helixworks Technologies 的技术,成功将整个人类基因组激光刻录到一块“5D”记忆水晶上。这项突破标志着从 1996 年开始的透明存储介质激光刻录研究的突破,这种“5D”记忆水晶可以在一块 5 英寸见方的晶体上存储高达 360TB 的数据,并且由于材料的高耐用性,理论上可以无限期保存数据,不会出现数据损坏的问题。 据IT之家了解,5D 记忆水晶实际上是由二氧化硅玻璃制成,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认为是最耐用的数据存储材料。其可以承受宇宙辐射、每平方厘米高达 10 吨的压力,甚至 1000 摄氏度的高温。研究团队相信,使用这种存储介质来写入人类基因组,可以为人类提供“一个在数千年、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后从灭绝中恢复的蓝图”,因为其具有极高的耐用性和存储密度。 当然,目前还没有克隆人类或仅从人类基因组重建人类所需的生物技术,甚至这种技术可能永远不会出现。但这种存储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仍然具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如果我们希望将当前数字时代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存给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5D”中的“D”指的是自由度。官方称,这些水晶实际上是基于现有的 3D 光学存储技术,并增加了“双折射”特性,使得每个微小的数据存储“坑”可以存储 8 位 / 一个完整的字节的数据,而不是每个坑只存储一位。这被认为是在预期的三个空间自由度之上增加了两个额外的自由度,因此被称为“5D”。
小米要求印度撤回反垄断报告:包含商业机密
小米印度门店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3日,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集团已要求印度反垄断机构撤回其报告,理由是里面包含公司的商业机密。此前,该报告发现小米与沃尔玛旗下电商平台Flipkart违反了竞争法。 如果印度竞争委员会(CCI)撤回其报告,这可能会导致其自2021年开始的反垄断调查向后推迟。今年8月份,该委员会罕见地撤回了一份关于苹果公司的反垄断报告,原因是苹果同样投诉报告披露了公司的商业机密。 知情人士称,小米在提交给印度竞争委员会的申请中表示,关于Flipkart的调查报告包含了小米的敏感商业数据,这些数据在与案件相关方分享时本应该被涂黑。小米对Flipkart报告的一个担忧是,报告中包含了按手机型号分类的销售数据,这属于敏感信息。 路透社在本月中旬报道称,印度竞争委员会在标注日期为8月9日的报告中称,亚马逊和Flipkart偏袒特定卖家,优先销售某些商品,并与三星、小米、vivo、联想等公司勾结,在其网站上排他性发布手机,违反了反垄断法。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三星和小米是印度两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总共占据了近36%的市场份额,vivo份额为19%。 印度竞争委员会并没有公开这份调查报告,只是与案件相关方分享了这一报告。如果印度竞争委员会撤回报告,这需要相关方归还报告,然后对报告进行进一步审查以删减内容。 知情人士称,小米并不担心针对亚马逊的报告数据,尽管该报告指出这两家公司在网上销售方面存在勾结,违反了反垄断法。小米希望印度竞争委员会要求各方归还报告并销毁所有副本,以便进一步删减敏感信息,然后重新共享这些报告。 此前,印度竞争委员会曾撤回了针对苹果的反垄断报告,该报告发现苹果利用了其在iOS应用商店市场的支配地位。不过,苹果否认存在任何不当行为。 截至发稿,小米、Flipkart以及印度竞争委员会尚未置评。(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外卖卖iPhone,不止拼“手速”
每逢一线品牌发布新款手机,成百上千渴望第一时间入手的粉丝在线下零售店外排起长龙,一度是手机圈的“名场面”。但过去几年,这样的场景愈发少见了。 9月20日,最新一代iPhone正式开售。字母榜(ID: wujicaijing)现场看到,北京三里屯、上海南京东路等地的苹果零售店人头攒动,约有数百人排队,人气虽然称得上旺盛,但与多年前的火爆难以相提并论。 在iPhone刚刚进入中国那几年,一遇到新品上市,许多狂热“果粉”提前一天前往苹果零售店,再加上“黄牛”雇人排队的推波助澜,现场往往多达数千人,甚至曾导致苹果不得不关闭门店、暂停营业。 如今,苹果零售店依然熙熙攘攘,但热度比前几年下滑不少。这里面有手机厂商调整售卖方式的因素:消费者需要网上下单、门店取货,现场排队并不能确保买到;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希望“尝鲜”新款iPhone的消费者,转向了即时零售平台。 在iPhone 16正式发售后,不少人在抖音等平台上晒出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抢购的经验。 抖音用户“teng快快”称,“iPhone 16拿到首发还得是美团,官网刷半小时挤不进”。另一位用户“阿郝数码”则表示,又抢了一台iPhone 16,本以为饿了么是小众赛道,九点还有库存。 早在2020年,美团与苹果达成合作,大批Apple授权门店入驻美团闪购,方便消费者在iPhone 12发售后第一时间入手;如今,以最快速度将新款手机送到消费者手中,已成为美团闪购、饿了么、京东秒送、抖音小时达等即时零售平台的“保留项目”之一。 品牌、商家和消费者均对这一新消费方式青睐有加。通过大幅加快配送速度,品牌与商家能够第一时间满足核心用户的消费需求,在尽可能减少订单流失的同时,放大新品曝光度和传播声量;消费者则可以享受比传统电商更快的送货上门,也无需忍受长时间的线下排队和“黄牛”骚扰。 消费者通过骑手小哥购买iPhone等3C数码产品,推动整个即时零售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区域发展大数据分析报告》,2025年国内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23年将超过3万亿元。 面对飞速膨胀的市场规模,即时零售平台各显其能,渴望切分更大蛋糕。 在行业竞争的第一阶段,“快”是所有玩家能力比拼的关键,新款手机“X分钟送达”逐渐成为行业标准。经过多年打磨后,美团闪购等平台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线上线下快速履约能力,集体迈过“快”的门槛。 如今,即时零售的“快”深入人心,不同平台的配送时效差距越来越小,甚至需要以分钟来考量。怎样继续向用户提供耳目一新的消费体验,是各大即时零售平台的共同课题;而加码即时零售的品牌和商家,也渴望在快速送达之外,通过即时零售平台找到生意增量。如何在高时效性的基础上,在供需两侧玩出新意,正成为即时零售平台的下一个竞争焦点。 “第一次点这么贵的外卖!坐等配送!我也是能用上首发的人了!” 近日,小红书用户“宁仔nico”花费近9000元,从即时零售平台上购买了一部iPhone 16 Pro,上午10点下单,下午2点多就送到了。 愿意花费数千元“点外卖”的用户,大都是品牌的忠实拥趸。与普通消费者相比,他们对于价格不太敏感,更看重第一时间拿到新品的“爽感”和社交价值,与配送时间短至十几分钟的即时零售服务高度匹配。 不过,在人们纷纷捂紧腰包、精打细算的消费氛围下,品牌铁粉也会渴望获得更多实惠。在iPhone 16正式开售前,各类省钱攻略已经在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内容社区广为流传,有意入手的消费者纷纷化身“数学家”,反复比较不同购买方式的优惠力度。 即时零售平台注意到了这一消费趋势,纷纷针对重磅新品推出赠品、免息等套餐。 以iPhone 16为例,美团闪购附赠16个月的“神会员”权益,可用于美团生态内的外卖餐饮、美食团购、酒店住宿、休闲玩乐、日用百货等本地消费场景,并提供12期免息;饿了么联合花呗,提供3期、6期和12期免息方案;京东则提供了双11价保、以旧换新补贴等,用户还可以低价购买Apple Care+保修服务。 除了满足消费者的“又快又省”需求,即时零售平台还需要帮助品牌和商家找到新的场景、订单和用户。 在互联网新用户红利消失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泉眼,是所有品牌和商家的难题;而即时零售是为数不多的仍在快速增长的消费场景,有望缓解供给侧普遍存在的流量焦虑。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即时零售的用户整体更加年轻。根据不久前发布的《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手机即时消费的Z世代(1995年后生人)占比接近4成。平台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特征,00后在美团闪购的渗透率高达48%。 同时,年轻人在即时零售平台上具有更强的消费意愿。在传统电商、线下门店等渠道,消费者的年手机换新频率为4%,在即时零售平台为8%,高出一倍;此外,Z时代年轻人的即时消费行为具有连带特征,比如“配件—手机—电脑数码—家电”的接续演进,从而提升即时消费的频次。 不难看出,品牌和商家通过加码即时零售,可以获得比其他场景更高的投入产出比。这也是即时零售平台新的发展方向,即在“快”的基础上,通过向供需两侧提供多元服务,帮助品牌和商家把生意进一步做大。 以美团闪购为例,通过附赠“神会员”,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美团外卖、到店餐饮、酒旅等场景的用户购买iPhone;并通过用户画像分析、教育优惠等运营手法,对这部分用户进行更精准地营销转化和长线销售,从而为品牌和商家带来长期增量。 除了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帮助品牌和商家拓宽新用户来源,也是即时零售平台的目标之一。 以往,即时零售服务为了保证“送得快”,需要让商家和货源尽可能靠近消费者,因而服务场景集中在店铺和消费者密集的一二线城市。今年,各大平台都尝试向更多城市扩张,而这往往意味着重塑供需两侧的运转模型。 据了解,在美团闪购,往年新品预售多限于全国一二线城市门店参与,今年新增支持首批预售的门店数较去年翻倍,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等下沉市场。截至目前,入驻美团闪购的Apple授权专营店已近7000家,相比去年增长近2000家,覆盖全国超2000个县区市。 从即时零售中寻找新增量,不仅被品牌所看重,也是越来越多渠道商家的共识。 渠道商家处于品牌下游,货源和价格均不具优势。在品牌均已完成线上自有渠道布局、借助电商辐射全国后,留给渠道商家的蛋糕主要是看重购物便利性的本地市场。 以往,这类商家主要依赖线下进店客流;随着即时零售的兴起,他们有了接触更多客源的机会。特别是在一些电商配送较慢、品牌自营线下店覆盖较弱的低线市场,当地的渠道商家拥抱即时零售的热情更高,速度更快。 杨涛在云南景洪经营一家Apple授权专营店,迄今已有近十年。在这座旅游城市,杨涛店面的游客与本地顾客的占比可达6:4。对于依赖熟人和口碑的线下门店来说,流动性极强的游客占了一多半,并非好事。 2020年,杨涛通过苹果小程序,第一次试水即时零售;尝到甜头后,第二年他的门店入驻美团闪购,并逐渐加大对这块业务的投入。去年iPhone 15发售后,杨涛门店的新机全部售罄;今年新款iPhone发布后,杨涛的备货更加充足。 目前,杨涛门店的线上销售额中,逾6成来自即时零售。今年以来,他在美团上的销售额同比翻番。9月20日当天,30多位消费者从美团骑手手中拿到新款iPhone,销售额相比去年增加30%左右。 杨涛注意到,使用即时零售服务购买手机的消费者愈发多元。 一些消费者是为了应急,比如在泼水节上弄湿了手机;但更多的人选择从美团闪购等平台购买iPhone,是为了既能享受正品保障和平台优惠,又能在需要时到实体门店寻求帮助。还有一些游客,在门店选好机型,再从线上“点外卖”,以享受平台优惠。 在低线市场,像杨涛这样通过即时零售获取增长的商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大批渠道商家接入即时零售,不少消费者已经学会利用新玩法“薅羊毛”。 胡真真在北京望京的一家Apple授权专营店工作。她注意到,即时零售平台提供的诸多优惠,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平台只要给优惠券,门店线上订单量就明显上涨,平均一天能有40-50单,最多的门店能到70-80单。” 胡真真认为,消费者已经形成即时零售的优惠心智。表现之一是,很多人会来门店看货,选好后在店内打开美团搜索优惠、下单购买;骑手进店取货后,直接从骑手手里取走。 这套巧妙的“高端玩法”,并非一线城市消费者的专属。iPhone 16发售当天上午10点,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位消费者在商家门店下单,仅等待10分钟,就从外卖骑手手中收到了iPhone 16 Pro Max。 除了苹果经销商,主攻其他品牌的商家也在涌入即时零售平台。 根据企业披露的数据,美团闪购除了与7000家Apple授权专营店合作,还引入了全国343座城市的4300多家华为授权体验店和智能生活馆。饿了么早在2022年,就将全国3000多家小米之家揽入怀中;主打家电数码、拥有数百家门店的综合零售商苏宁易购,也是饿了么的合作伙伴之一。 在品牌牢牢掌握传统电商渠道话语权的情况下,渠道商家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在即时零售,能够以相对更低的成本,接触到进店客群之外的新用户,有望突破线下门店的获客瓶颈。相对应的,消费者对于即时零售的“创造性应用”,也让商家有了更多销售场景。 随着供需两侧的不断膨胀,高速增长的即时零售行业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变化之一是,即时零售的使用场景正在从“临时应急”转向“日常刚需”,许多年轻人将其作为线上超市来使用。 根据《即时零售消费电子行业白皮书》,“不用出门”“恶劣天气”等依然是消费者使用即时零售的主要原因;但在其他非亟需场景下,如宅家休闲、聚会礼赠、24小时营业、出差旅行、休闲放松等,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用美团闪购等平台的服务。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愈发注重购物体验,既要省时省力、享受优惠,又无需等待一天以上才能到手。即时零售恰好将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了线下购物和传统电商的天然痛点。 这也意味着,接入即时零售平台的本地商家,需要配置更加丰富的商品SKU,而非只提供应急品类。事实上,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等综合零售商家早已成为即时零售的忠实拥趸,并从中获利匪浅。 另一个变化是,即时零售正在从早期的送花送菜送药,走向覆盖众多品类的“送万物”。 早年间,各条赛道的垂直电商平台依靠自建运力,提供鲜花、药品等特殊品类的快速送货上门服务,成为即时零售的雏形。2020年之后,“外卖送手机”大获成功,让更多品牌和商家意识到即时零售的巨大潜力,品类扩列从此突飞猛进。 如今,打开美团闪购、饿了么等主要即时零售平台,消费者能够买到的商品几乎与传统电商无异。即时零售覆盖的品牌、商家和商品大幅扩充,从最初的生鲜水果、鲜花蔬菜,逐渐拓展至日用百货、3C数码、运动健康等,完成从“送急需”到“送万物”的跃升。 “送万物”的即时零售,除了吸引各个领域的品牌和商家纷至沓来,也让消费者形成了连带消费的习惯。 以手机为例,不少商家注意到,消费者在购买iPhone之后,也会选择手机壳、数据线、耳机等周边,或是iPad、Apple Watch等其他产品。与iPhone相比,这类产品供货充足、通常不需要抢购,但习惯了“顺手买”的消费者,也会从美团闪购等平台入手。 除了供需两端的迭代升级,即时零售行业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更多新玩家跨界而来,希望分一杯羹。 目前,国内即时零售赛道中既有美团闪购、饿了么、京东秒送等耕耘已久的玩家,也有抖音、快手等新面孔,试图从内容场景切入即时消费。此外,永辉、盒马、名创优品等线下连锁品牌也在试水,就连主攻直播带货的东方甄选,也推出了“小时达”。 随着玩家越来越多,即时零售赛道正变得拥挤。其中,主要平台已经迈过了第一道门槛“送得快”;怎样给消费者、品牌和商家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即时零售2.0的比拼焦点。 一些平台已经在进行探索。比如美团闪购将更多低线城市商家揽入平台,并借助赠送“神会员”等,打通与美团本地生活生态的通路;饿了么则找来了花呗,提供更丰富的分期方案;京东则把电商行业的价保玩法搬到了即时零售场景。 在具备“送得快”的基础能力后,各大即时零售平台都在结合自己的长板,围绕供需两侧构建新壁垒。以“X分钟送达”即时零售,正在跳出时效性的单一维度竞争,朝着综合能力比拼的全面竞争演进。
央视快评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中国探月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后,总书记都亲切接见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接见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嫦娥六号任务成功的重要成果和重大意义,深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非凡的发展历程,对加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接续实施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对于推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器件、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中国探月工程秉持开放精神。“‘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再次彰显了大国领袖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嫦娥六号搭载了来自欧洲航天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嫦娥七号任务已遴选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将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目前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将继续敞开胸怀,深入推进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完善外空治理,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不仅填补了月球背面研究的历史空白,更为我们研究月球早期演化、背面火山活动和撞击历史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辟了新的视角。广大航天战线工作者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要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保持勇攀高峰、探索未知的斗志,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央视评论员)
无奈卖身!雷军看好的良心“医院”,情怀输给了现实
文/ 金错刀频道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最近,一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卖身给了蚂蚁集团旗下公司,有人这样评论道。 它就是 好大夫在线 (以下简称“好大夫”)。 在它成立的18年里,看它所作所为,“高尚”的评价似乎不算太夸张。 好大夫从诞生之日起,创始人王航的目标就是改变国内医疗资源错配、普通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此定下了 不卖药、不开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的“三不原则” 。 好大夫创始人王航 不卖药,平台才不会为了利益多开药,不会重蹈线下医院以药养医的风险。 不碰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的原因也是如此,王航说:“完全没有自己的医院,平台才能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帮他们对接合适的医生和合适的医院。” 哪怕在今天,卖药是互联网医疗唯一跑通的商业模式,然而历经连年亏损、裁员和卖身的好大夫,还是没动摇过“三不原则”。 但在商业世界里,高尚有时却是天真的近义词。 只看病、不卖药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细节打动雷军 王航创办好大夫的动力,源自于一次糟糕的看病体验。 当时是北京最冷的时候,他带着太太做产前检查,早上不到6点钟就从家里起来到医院排队。结果到了7点半开始挂号的时候,到了挂号大厅里,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挂的这个专家今天不出诊…… 王航在一顿吐槽过后,随即把吐槽变成了创业想法: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为什么这些信息在网上就查询不到呢? 2006年,创业想法落地。 起初,为了扩大规模,他找了几个投资人,但他们都对这新事物持观望态度。有过互联网创业经验的王航知道,有牛人背书才能事半功倍,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朋友雷军。 雷军和他聊了十几分钟,认为 “这个行业我不懂,但它前景不错,你们团队也可以” ,就这样成了好大夫的天使投资人。 让雷军做出“你们团队也可以”的结论,据说是由于王航团队做的一件事。 创业初期,王航和团队每天都在跑医院,在医院大厅抄写医生出诊信息,再回来输入电脑、挂到网上。包括患者对医生的评价,也是现场采访得来的。 干体力活,属实无奈。他们本来想用爬虫技术从医院官网抓取内容、做医院的黄页,但无奈许多官网更新还停留在两三年前;想和医院谈合作,小公司又入不了公立医院的法眼。 他们就这样花了近2年的时间“扫院”,慢慢汇集了全国各地医生的信息。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病人甚至可以通过好大夫获得医生的“预约加号”服务。 但好大夫没有着急商业化,而是死守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王航的设想里,好大夫要做成 医疗领域里围绕医生和医院的大众点评网。 所以“三不原则”直接成了公司天条。 “如果家人选一个医生,我希望医生不要因为利益关系而多开药。如果说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科普文章,我希望这不是篇软文,我相信这是所有人期望的医疗服务。”王航认为,好的商业模式不是单纯的追逐利益,一个简单的生意、一个能够被大家信任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为了服务质量,好大夫甚至不惜“得罪”医生。 即便是知名医生,如果出现严重违规行为,也会被关停账号。“之后怎么办呢,只好一级级去道歉,实在不行那就我去道歉。”王航说。 在他看来,好大夫不是要做一个中国医生大全,而是追求让理念一致的医生在一个平台上工作。 略显理想主义的想法,导致好大夫的商业化之路开启得很晚。 直到创业近5年后,他们才开始考虑商业化。 但同时,理想主义拿下了更多投资,好大夫的估值一度高达百亿。 理想主义更是获得了许多医生和患者的信任。 截至目前,好大夫收录了全国10000多家医院超90万名医生的信息,主要业务包括医生问答、预约挂号、健康资讯、医生培训等,累计服务超过8900万名患者。 “自讨苦吃”的好大夫, 现实给了它吃不完的苦 看似有些理想化的好大夫,对于如何赚钱其实有很认真的考虑。 王航在2016年就提出过 互联网医疗行业三步走的概念 。 1.0时代叫做医疗互联网,做的是轻问诊、挂号等医疗周边业务;2.0时代是成立互联网医院,开始进军诊疗环节,也是实现收支平衡的关键;3.0时代他称之为可控费支付体系的建设,即通过会员制、引入保险,为不同收入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他始终相信,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已经开始转变,为医疗服务付费是一个朝阳行业。 然而好大夫至今也没等到这天的到来。 大多数人都愿意为药品付费、为检查和手术付费,但是为知识付费总觉得不值。 所以真正容易赚钱的商业模式,恰恰是好大夫一开始就摒弃的,那就是卖药,做医药电商,或者帮药企做医疗广告,开学术培训会,又或者背靠大型保险集团,有着天然输送的客户。 例如京东健康,仅用3年时间,京东大药房的收入就超过四大药品零售连锁上市企业。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的营收占比最高的现金牛业务,也都是医药电商。 现实证明, “以医疗之名,行卖药之实”才是更切实际的出路。 京东健康前CEO辛利军更是曾在采访中坦言:“在中国做互联网医疗的公司,那些不卖货的都亏钱。” 即便如此,好大夫依旧坚持医药分离,专注于在线问诊和医疗服务。 对此,王航解释说:“医药不分开的后果,线下医院其实已经经历过了。”在好大夫看来,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如果从药品上赚钱,最终一定会演变成“推动医生多开药”。 在商业化道路上“自讨苦吃”的好大夫,只能在其他地方上多下功夫。 比如根据医生在平台的服务量、服务深度、回复及时性、回复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每年发布“年度好大夫”等榜单,不断加深用户对平台的信任。 再比如紧跟人工智能潮流,推出AI分诊方案。 可是种种动作都敌不过现实 的暴击。 好大夫的副总裁张熙举过一个例子,当时国内一些医疗网站通过向病患推荐私立医院的医生,向医生收费,收入相当可观,“我们不信任这类医院的医生水平,从不触碰,而公立医院的医生都是给医院干活的,又不可能向他们收费。” 致使事与愿违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一些医生对这种建议性而非医疗性的服务提不起兴趣,线上问诊还没有大范围接入医保,等等。 执拗的好大夫做了许多尝试,到头来只是一而再地证明了医疗服务变现效率极其低效这一事实。 渐渐地,投资人失去了耐心。王航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他频繁和好大夫的股东开会,被股东们问什么时候能退出、拿钱? 也是从2022年开始,好大夫走上了裁员道路,还频频传出“卖身”的消息。 甚至连平台数据,都在二手平台上被公开叫卖。 赚不到钱就是原罪,原先的光环再耀眼也注定要消散。 半道崩殂的互联网医疗, 究竟卡在哪里? 实际上,好大夫能撑过18年,最后卖身给大厂,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里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和好大夫一样,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都不太会赚钱,早早黯然收场。 百度医生只坚持了2年就选择关停,腾讯旗下的腾爱医生也只有3年的寿命,有着相同命运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还有数千家。 想象很美好的互联网医疗,究竟是卡在了哪一步? 还是以好大夫为例,在它身上就能看到不少做互联网医疗的坑。 比如理想主义色彩过于浓厚,以至于对很多事情后知后觉。 商业化屡屡受挫的好大夫,直到2020年底才开始探索新业务。包括之前移动互联网浪潮来势汹汹时,好大夫依旧把重心放在了PC端,没有及时拥抱移动互联网。 当他们意识到问题时,却又可能病急乱投医。 好大夫不做医疗广告,严格来说是不做面向患者的广告,但前几年,它突然大打面向大众的广告,扩大知名度。好大夫的广告,出现在客流量大的黄金地段,机场、地铁、写字楼、电梯里。 知情人士透露,好大夫花费了几千万甚至上亿投放广告,但却没有转化为商业效益,只得出“医疗靠广告,并不好使”的结论。 相比以上, 最大的坑是对现实情况的误判。 他们想改变国内医疗资源错配的情况,但中国一 二线城市的医生原本就异常忙碌,很难兼顾平台需求,高端医疗还是难以下沉。 结果变成了三线以下城市的非三甲医院医生,给大城市的年轻人看病,和最初的设想完全相反。 他们想让人们养成线上问诊的习惯,但人们会选择线上医疗,要么是线上买药,要么是自我判断没什么大毛病的时候。 这就造成了互联网医疗的使用场景相对单一的弊端。 最后是 互联网医疗并不能像其他互联网生意那样,轻易地大规模复制和推广。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曾说:“因医疗自身的线下属性叠加中国的公立医疗体系,互联网永远只能在外围打转、无法深入,也就不能开发出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也有类似观点:从医疗到健康是非常长的链条,越偏医疗,管制越多、风险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 到头来互联网医疗的最大作用只是连接病患,作用有限。 颠覆需要反传统,但越是传统行业,有时门槛越是高。 结语: 在好大夫卖身的报道下面,有人评价:“不卖药,只卖知识,死路一条。” 其实卖身不是卖命,一路坎坷的好大夫,在蚂蚁集团旗下说不定能有更好的发展。 退一步说, 就算就此沉沦,好大夫存在的18年也不是没有价值。 在评论区,不少用户都分享了他们用好大夫的故事。 王航也分享过一个故事。某天好大夫突然收到了两颗恐龙蛋,后来得知是一位河南老人送的。之前老人做完手术回到家里,医生通过好大夫的病人管理程序和他远程沟通。该程序会定期提醒老人运动、吃药、检查等等,如果老人没及时做,还有人打电话提醒。 “最后老人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家儿子从来没有这么关心我,所以我们家珍藏的这两个恐龙蛋就转送给你们。”王航说。 能被用户记住甚至回忆,商业上再怎么不如意,也算不上一败涂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 祥燎 | 内容运营 | 博文 | 主编 | 张一弛
“黎以爆发更高烈度冲突的可能性无法排除”
  当地时间22日,黎巴嫩真主党宣布,为回应以色列方面“对黎巴嫩的多次攻击”,真主党当天凌晨向以方发射了包括“法迪-1”和“法迪-2”型导弹在内的“数十枚导弹”。   据媒体报道,真主党先前没有使用过其所说的“法迪-1”和“法迪-2”型导弹,这两型导弹的最大射程分别为80公里和105公里。这是本轮巴以冲突自去年10月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对以色列境内距离最远的一次打击。   △黎巴嫩“广场”电视台网站:黎巴嫩真主党对外发布视频,详细介绍了该组织22日早些时候在对以色列的打击行动中发射的“法迪-1”和“法迪-2”型导弹。   当地时间22日下午,黎巴嫩真主党为20日在以军对贝鲁特南郊的空袭中丧生的两位重要成员阿基勒和瓦赫比举行了葬礼。   黎巴嫩真主党“二号人物”纳伊姆·卡西姆在葬礼上表示,黎巴嫩真主党已进入与以色列战斗的新阶段,这是一场“开放式清算之战”,而真主党已经做好所有准备来应对所有的军事选项。 △《中东报》网站报道截图   以军22日发表声明说,21日至22日凌晨,以军先后空袭了黎巴嫩南部以及利塔尼河以北的400多个黎真主党的目标,摧毁了数千个火箭发射器。据报道,这是自去年10月8日黎以临时边界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对黎巴嫩发动的最大规模空袭。 △《以色列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发表简短声明表示,他决心让以色列北部因安全局势撤离的民众尽快返回,因此在过去几天中,以色列对黎真主党发动了一系列其“无法想象的打击”。   以国防部长加兰特当天在参观以色列空军指挥和控制中心时表示,黎巴嫩真主党“开始对以军发动袭击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以色列将继续对真主党采取行动。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向媒体发表声明,称以军在20日打死了黎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阿基勒,并在之后的几天中,空袭了数百个军事目标,就是为了向真主党发出明确信息——以色列有能力打击任何威胁以色列的人。   △《以色列时报》网站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左)9月18日威胁称,以色列“还有许多以军尚未动用的能力”,并表示该国“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以色列加强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打击,一方面与其自身一贯的安全政策有关,同时也与当前加沙地带的冲突局势有关。   第一,以色列始终将黎巴嫩真主党看作其周边最为主要也是最现实的安全威胁。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的戒备和打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没有间断过。   第二,本轮巴以冲突骤然升级之后,以色列制定的三个主要军事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其周边的安全环境。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对于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以色列周边的主要军事组织进行大规模打击。   第三,目前以色列国内对于加沙战事存在一定的民意分歧。战争已经延宕了将近一年时间,以色列国内希望尽早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地区相关组织达成协议。内塔尼亚胡在这些问题上难以满足民众期待,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彰显其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在内塔尼亚胡看来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另据外媒22日报道,针对以色列近期加大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以及黎巴嫩接连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指责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多维度战争”。   李子昕认为,不能排除以色列后续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爆发更高烈度的冲突、甚至以军对黎巴嫩开展地面进攻的可能性。   今年6月以来,以黎边境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都在两国边境部署了大量兵力和武器,客观上看,的确存在以黎之间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条件。   同时,现在以色列很明显在主动升级两国之间的紧张态势,有意进一步推动对黎战争达到新高度。如果以军想要彻底有效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组织架构,地面军事行动必不可少。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以色列在地面战场加大对真主党的攻势,至少在黎南部地区让真主党退回到利塔尼河以北的军事行动概率是比较高的。   一旦这种军事行动爆发,将会使地区紧张局势严重升级,本轮巴以冲突也将出现最大规模的外溢,包括人道主义灾难以及难民危机在内的一系列风险都可能被激化,这对于地区的整体稳定极为不利。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次晓宁 赵兵 董晶晶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闫明 江爱民
德国啤酒连年涨价的背后
  当地时间9月21日,为期16天的德国第189届慕尼黑啤酒节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全球最大的年度啤酒文化盛会,今年的慕尼黑啤酒节相比往年多了一层安全隐忧。由于近期德国发生了一系列极端主义袭击事件,慕尼黑政府为确保啤酒节顺利举办加强了安保措施。   不过,更影响人们心情的恐怕还不是安全问题,而是能不能“喝爽”。要知道,今年的啤酒又涨价了。   △法新社:多年的通货膨胀没能对慕尼黑啤酒节网开一面。今年一大杯啤酒(1升)的价格飙升到了15欧元(约合118元人民币)以上,引发了人们的抱怨。   从“引擎”到“拖累”   实际上,慕尼黑政府早在啤酒节开幕两个多月前的7月初就已宣布,今年啤酒节每升啤酒的价格将在去年12.60-14.90欧元的基础上平均上涨3.9%,达到13.60-15.30欧元。   这也意味着慕尼黑啤酒节上的单杯啤酒价格首次突破15欧元大关。 △德新社报道截图   德国啤酒价格的暴涨是近几年才有的事。   由于新冠疫情,慕尼黑啤酒节在2019年过后曾停办了两年,直到2022年才恢复举办。而好不容易盼来这一天的啤酒客们却发现,一杯1升的啤酒已经卖到12.6-13.8欧元,比2019年上届啤酒节时贵了15%。 △美联社报道截图   酒价为何涨得这么厉害?根子就是美国为首的西方挑起了俄乌冲突。   由于跟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能源禁运,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利用天然气生产化肥的企业不得不大幅减产。而啤酒酿造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正是化肥生产的副产品。   二氧化碳不仅能给啤酒等碳酸饮料增加气泡,还是啤酒厂对罐、瓶和桶进行预充以确保啤酒在灌装过程中不会接触空气的必要介质,更有助于延长啤酒保质期。   所以,生产原材料的短缺必然导致啤酒涨价。   △“德国之声”网站:高能源价格导致的二氧化碳短缺重创了食品和饮料行业,啤酒厂受到的冲击最大。   啤酒连年涨价,反映出的是盲目随美起舞给德国造成的巨大反噬恶果。   天然气对于德国之所以利害攸关,是因为它除了用来发电、供暖外,还是制造钢铁、铝材、玻璃、化肥等产品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些产品又是汽车、粮食、啤酒等其他制造行业的原材料。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普遍减产,未来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德国经济继去年萎缩0.3%后仍将面临危机。该研究所对德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已在夏季预测基础上下调0.4个百分点,明年增长预期更是下调了0.6个百分点。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德国经济又占了欧元区整体经济的一大块。   由于能源缺口未能得到有效填补导致能源价格居高不下,曾是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在去年成了唯一没有增长的发达经济体,如今依然是欧元区经济最大的拖累。   最新数据显示,受德国经济形势影响,欧元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继续恶化;与此同时,新订单数量持续下降,企业信心依然不足。 △路透社报道截图   欧洲面临痛苦抉择:要枪炮还是黄油   近日,由欧洲央行前行长、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为欧盟编写的《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提到了欧洲经济面临的几大挑战,其中首要的就是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不再可用。   报告指出,目前欧盟的天然气零售和批发价格是美国的3至5倍,已经成为阻碍欧盟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欧洲竞争力的未来》报告截图   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总法律顾问安娜·德帕拉西奥日前也发文指出,尽管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两年半里对俄罗斯实施了14轮制裁,但口口声声要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的欧盟迄今未能制定出有效的自救方案,常常不得不以高价从第三国进口俄产燃料。这种制裁制度的缺陷已经损害了欧洲经济的安全和竞争力。   文章认为,欧盟未能改变其支离破碎和消极被动的能源架构,因此无法在地缘政治考量和经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   “这不仅侵蚀了欧盟的软实力,还削弱了欧盟通过投资来增强硬实力的能力。”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尽管面临史上最大规模的制裁之一,俄罗斯经济仍在今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了5.4%和4%,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相反,对俄制裁让西方企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随着俄乌冲突的无限期延宕和美国的日益不靠谱,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多国不但成了这场家门口危机的最大输家,而且还不得不在经济低迷的同时疲于应对增加军费和长期“挺乌”的双重挑战。   对此,不仅各国老百姓深感不满,欧洲各国政府也陷入迷茫。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发题为《欧洲面临痛苦抉择:战争还是福利》的文章指出,欧洲在冷战结束后对军费的大幅削减曾为自己省下了约1.8万亿欧元的巨额资金,并将其投在民生项目上,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   但如今,俄乌冲突再次在欧洲引发类似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而同时,美国两党的总统候选人都希望欧洲承担更多安全支出。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虽然欧洲各国承诺增加军费,但却难以获得所需资金。   比如,德国财长林德纳此前曾表示,他希望通过在未来三年冻结相关社会支出来为国防腾挪资金,但这一想法遭到执政联盟其他党派的反对,导致德国2025年国防预算仅比今年增加12亿欧元,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被削减至40亿欧元,仅为今年的一半。   在《华尔街日报》文章看来,德国的情况印证了一个道理:把枪炮换成黄油很容易,但反过来却要困难得多。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记者丨李严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四年后再度IPO,闪送缺钱了?
继2020年达达集团赴美IPO,2021年底顺丰同城IPO后,即时配送玩家闪送也要赴美上市了。 「快马财媒」发现,闪送已经在9月13日向SEC提交了F1文件。招股书显示,创始人薛鹏直接持有闪送股份22.7%,同时薛鹏及其家人又通过Snoweagle-s Limited信托持股20.7%,系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6月30日,闪送披露已拥有注册骑手270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时隔四年后,闪送再次启动上市计划。闪送IPO最早可追溯到2020年。时任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公开表示,闪送会在不久后上市,拿下“即时配送第一股”。但同年达达抢先一步IPO。紧随其后的疫情,让即时配送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但也让行业迎来了巨大的泡沫。 如今,即时配送领域已经不同以往,京东、美团等玩家纷纷加码,闪送再度上市不仅要面临达达、顺丰同城的竞争,还要面对京东、美团等玩家的围剿。 从闪送的行业地位、成长性看,闪送要想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和关注,并不容易。 IPO补充“弹药” 成立于2013年的闪送是最早入局即时配送的玩家,通过经纬创投、顺为资本和鼎晖创投的数轮投融资,闪送坐上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但2016年,即时配送行业一轮大规模的整合,改变了闪送的行业地位。这一年,即时配送领域的玩家分成了面向用户的点对点同城速递公司,如闪送、人人快递和UU跑腿等,以及面向企业客户的点我达和达达等。 面向企业的玩家在经历后续的O2O大战后,逐渐被电商、外卖平台整合收并购。其中,达达投入了京东的怀抱,点我达则被阿里收购,专注于为饿了么外卖订单配送提供服务。 闪送则因经营模式差异等原因,并未受到外卖平台、电商平台玩家的青睐。也因为此,闪送错过了高频的外卖即时配送的大发展,但也因此从细分赛道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十多年间的8轮融资,将闪送保驾护航送到了IPO门口。 不过,闪送早在2020年就计划上市,如今过了四年时间,IPO才有了新进展。同时,在2021年完成由顺为资本、SIG海纳亚洲等共同投资的1.25亿美元的D2轮融资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闪送没有再拿到过融资。 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地位,闪送也已经出现了掉队的迹象。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闪送不管是骑手数量还是覆盖区域,都比不过美团配送、达达、蜂鸟极配和顺丰同城等行业玩家,行业渗透率已明显滑落至第二梯队,业绩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 「快马财媒」从招股书发现,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闪送收入分别为30.40亿元、40.03亿元、45.29亿元和22.8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1.8亿元、1.1亿元和1.24亿元。 如此业绩表现背后,是骑手即时配送成本的逐年高企。从2021年至2023年,闪送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奖励分别为27.51亿元、36.14亿元和39.75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0.5%、90.3%和87.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闪送骑手的薪酬和奖励逐年高企,但每单的平均收入却出现了逐年下滑。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每单平均收入分别为19.12元、18.79元、16.71元和16.55元。 在「快马财媒」看来,受制于骑手薪酬和奖励的影响,闪送很难通过扩大规模来削减成本。加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即时配送随着订单量的增加每单的价格越来越低,最终反噬到闪送的业绩表现上。 而且,在2021年拿到1.25亿美元融资后,闪送估值一度高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03亿元)。但在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上,闪送低估值仅为71亿元。也就是说,三年多时间,闪送的估值已接近“腰斩”。如今选择流血上市,闪送需要补充弹药来应对行业的激烈竞争。 被迫卷入价格战 伴随近年来即时零售向全品类、全场景渗透,这一赛道被行业极度看好。《“即时+”2023即时零售发展趋势白皮书》预计,2023到2030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25%,到2030年有望增至3.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零总额的6%。 社零的6个百分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即时配送服务的玩家。除了快递、电商和外卖巨头不断持续加码外,包括滴滴、货拉拉和高德地图等新玩家,也盯上了即时配送这块蛋糕。 新玩家入局,势必引发价格战的升级。 5月16日,京东将原先的京东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整合推出了“京东秒送”服务,宣称最快9分钟实现送货上门。7月3日,淘宝主站位“小时达”新增了一级流量入口,联合商家开设1小时达旗舰店。 价格战打的越猛,耗时越长,对闪送的影响最大。谁能够将烧钱进行到底,不仅考验平台的规模效应,同时更考验玩家们的资金储备。 达达、顺丰同城们背后都有大金主持续投入,有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达达在6年时间内的亏损接近130亿元,顺丰同城也连亏五年,在2023年才刚刚实现了0.51亿元的盈利。反观闪送,不仅没有大金主,近年来还遭遇了增长瓶颈。所以,要想熬过价格战,只能进一步牺牲利润空间。 而且,闪送的同行在登陆资本市场后的表现,也并不算好。达达集团当年以16美元的价格发行上市,最高涨至61.27美元,但如今的股价只有1.18美元,跌幅接近90%,总市值仅剩下3.07亿美元。顺丰同城当年以16.42港元/股登陆资本市场,如今跌至10.94港元/股,跌幅也超过了33%。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