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四肢瘫痪仍能玩枪战游戏,马斯克脑机接口设备怎么做到的?
埃隆·马斯克Neuralink试验的第二位患者使用设计软件和视频游戏 凤凰网科技讯 8月22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继今年3月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展示首位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光标后,本周三,该公司透露,其第二名试验参与者四肢瘫痪,但已成功利用植入设备操作设计软件,并且能玩第一人称射击视频游戏《反恐精英2》。Neuralink公司的设备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相关报道阐释了这一点。 该患者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先前患者遭遇的植入体性能下降问题,这标志着Neuralink的技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取得了显著进步。Neuralink的设备若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将有望成为残障人士的福音,帮助他们恢复失去的身体功能。 目前,该公司已筹集超过6亿美元研究资金,并近期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为第二名患者植入设备,显示监管机构对Neuralink技术改进的认可。 此前,首位试验者诺兰·阿尔博在术后一个月发现植入体性能下滑,导致虚拟鼠标操作受限。经调查,原因是部分植入大脑的微小线头回缩。马斯克在播客中表示,在阿尔博的设备线头回缩后,大约10%到15%的电极仍在工作。因为仍有足够的线头留在原位,Neuralink通过算法调整,恢复了阿尔博的部分操作能力。 为避免类似问题,Neuralink在第二名患者亚历克斯的手术中进行了多项技术调整,包括减少术中大脑运动、缩小植入体与大脑表面的间隙,以及将线头更深地插入运动皮层——大约7毫米,而不是阿尔博的3到4毫米。这些改进措施显著提升了植入体的稳定性和效能。 据Neuralink发布的博客透露,亚历克斯的植入体未出现线头回缩,且约400个电极正常提供信号,占总电极数的40%。并非所有植入的电极都能读取神经信号,能读取的电极越多,Neuralink的设备就能解码越多的信息,潜在提供的功能也就越多。 一段由Neuralink分享的视频显示,四肢瘫痪的亚历克斯已能利用Neuralink植入体流畅地玩一款复杂的第一人称射击视频游戏《反恐精英2》,这款游戏通常需要复杂的操纵和按键操作。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计划在今年内再为八名患者植入该设备,继续推进其临床试验和技术研发。(作者/邢睿)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芯片巨头欧洲建厂迟迟不开工:9000亿投资打水漂?
8月20日,台积电德国厂(ESMC)正式破土动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正式宣布批准德国向台积电在德累斯顿的芯片合资企业提供50亿欧元援助。冯德莱恩强调,迎来台积电是欧洲的机会,欧洲《芯片法案》为大势所趋。在台积电加入后,将努力实现2030年欧洲本地化生产芯片占全球20%市占率的目标。 欧盟《芯片法案》于2022年推出,随后英特尔、台积电、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以及格芯先后宣布了欧洲新工厂计划。两年过去了,真正开工建设的项目却寥寥无几,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的国家援助的项目更少,英特尔、英飞凌和Wolfspeed等的计划均未获得欧盟批准。这些拖延减缓了该地区实现自给自足和保护免受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影响的努力,更让欧盟到2030年赢得全球20%市场份额的目标遥不可及。 台积电:德国12英寸晶圆厂动土 111亿美元工厂将迎四大挑战 台积电8月20日正式为其德国德累斯顿晶圆厂ESMC举行奠基仪式。该晶圆厂是台积电与博世、英飞凌和恩智浦合作共同投资,总投资额预估逾100亿欧元(110.8亿美元)。预计工厂将于2024年底开始建设,最早于2027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 ESMC将是其欧洲首座12英寸晶圆厂,专注于汽车芯片,采用28nm/22nm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16nm/12nm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月产能约4万片晶圆,预计将创造2000个直接高科技就业机会。 应用方面,外界猜测,向车用领域发展将为台积电欧洲厂最大重点,另外往高电压、高电流的第三代半导体前进,将是ESMC重要使命。 然而,动土只是开始,台积电受地缘政治担忧推动的海外扩张仍面临重重阻碍障碍:成本高、劳动力短缺、文化差异和强大的工会。 为了解决在德国建设晶圆厂的高成本问题,台积电正在推行各种策略。其中包括确保政府对基本公用事业、土地和税收减免的补贴。此外,该公司正在寻求合资伙伴提供大量建设补贴和长期合同。台积电还表示,将维持其长期毛利率目标在53%以上。这意味着该公司将上调代工价格以抵消增加的成本,从而有效地将部分负担转移给客户和供应链。 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台积电正在实施包括转移中国台湾员工、招募精通德语的中国台湾学生以及与当地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人才等措施。此外,台积电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吸引重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德国工人。 台积电到德国设厂,各界关注焦点之一是双方的工作文化差异。在中国台湾的德国经济办事处新任处长兰依桦(Eva Langerbeck)坦言,企业管理、员工沟通模式等面向,是新厂可能面临的挑战。 德国强大的工会也对台积电构成了重大挑战。为了减轻这些风险,台积电已任命前博世晶圆厂经理Christian Koitzsch担任ESMC总裁,以促进劳资之间的沟通。 此外,与美国的经历类似,在德国维持类似中国台湾晶圆厂的高效率生产将具有挑战性。轮班工作和责任制的巨大压力是欧洲工人难以接受的概念。台积电如何平衡长期盈利能力与适应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作文化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英特尔:取消法国及意大利投资 德国189亿美元晶圆厂延误 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在损失惨重后悄然停止了多项欧洲投资计划,这对其欧洲的芯片雄心造成打击。 英特尔公司的2022年计划预计将在德国、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投资数百亿欧元建造新的微芯片工厂或研发设施。 但是,英特尔2023年报告其制造业务亏损70亿美元后,承诺对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价值数十亿欧元并可能创造数千个工作岗位)暂时无法实现。英特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暂停在法国的投资”,理由是“经济和市场条件”自2022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特尔在意大利建芯片厂的计划也不太可能在近期实现。意大利商务部长Adolfo Urso在今年3月份表示,英特尔已推迟在意大利的投资。 两年前,英特尔开始与意大利谈判,计划在该国投资高达45亿欧元建造一座制造厂。当被问及意大利工厂的状况时,英特尔表示,目前正“专注于其在爱尔兰、德国和波兰的活跃制造项目”。 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德国东部,德国政府正在通过巨额补贴推动英特尔扩大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70亿欧元(约189.15亿美元)芯片厂计划,这将成为德国自二战以来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但该工厂也因延误而陷入困境,主工厂的生产最早也要到2028年底才能开始。 这些工厂原本计划生产定于2028年下半年发布的客户端PC产品。即使工厂在2028年中期准备就绪,然后开始生产,但时间安排依然很紧张。然而,一些最新报告显示了不同的时间表,估计该晶圆厂建设需要四到五年,现预计将在2029年至2030年开始生产芯片。 Wolfspeed:推迟德国30亿美元建厂计划 开工时间延后两年 今年6月,Wolfspeed推迟了在德国建设价值30亿美元的工厂的计划,凸显了欧盟在增加半导体产量和减少对亚洲芯片的依赖方面所面临的困难。 一位发言人表示,Wolfspeed计划在德国萨尔州建立的工厂将生产用于电动汽车的计算机芯片,该工厂尚未完全被取消,公司仍在寻求资金。 但该发言人补充说,由于欧洲和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疲软,Wolfspeed削减了资本支出,目前正专注于提高纽约工厂的产量。该公司最早要到2025年中期才会在德国开始建设,比原定目标晚了两年。 英飞凌:56亿美元德累斯顿芯片厂最终建设许可获批 补贴仍未落定 今年6月,英飞凌宣布其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全新智能功率半导体工厂已进入最后阶段建设,萨克森州总理迈克尔·克雷奇默(Michael Kretschmer)在访问期间已正式递交了该工厂的最后一份建筑许可。 新工厂总投资额达50亿欧元(约55.64亿美元),按计划于2026年开始生产,主要用于生产模拟/混合信号和功率类产品,产品用于汽车工业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据了解,该项目将根据欧洲《芯片法案》寻求资助,英飞凌的目标是获得约10亿欧元的资金补助,但目前该项目补贴尚未获得欧盟批准。 安森美:计划投资20亿美元扩建捷克芯片厂 今年6月,美国芯片制造商安森美(Onsemi)表示,将投资高达20亿美元,以提高其在捷克共和国的半导体产量,进而扩大该公司在欧洲的产能。 安森美将扩大其在东部城镇Roznov pod Radhostem的业务基地,以涵盖碳化硅半导体的整个生产链,包括用于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芯片模块。安森美在一份声明里说道:“该工厂将生产该公司的智能功率半导体,这对提高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应用的能效至关重要。” 安森美电力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Simon Keeton透露,新投资的工厂可能在2027年开始投产。安森美表示:“通过这项投资,安森美将助力捷克在欧盟半导体价值链中占据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并证明所有欧盟国家都可以从《欧洲芯片法案》中受益。” 捷克总理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表示,这项投资将是“现代史上同类投资中规模最大的”,并将使捷克芯片厂目前的产量翻倍,当前芯片厂每天能够生产1000万片芯片。捷克工业和贸易部表示,该国提供的援助可能高达总投资的27.5%,并补充道,这些激励措施应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批准,在获批之前,需要向欧盟委员会通报。 意法半导体:将投54亿美元意大利建厂 生产电动汽车专用芯片 欧盟委员会5月31日批准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ST)在意大利政府的支持下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Catania)投资50亿欧元(约合54亿美元)建设一家工厂,生产提高电动汽车能效的专用微芯片。 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声明称,拥有一家大型、一体化的欧洲工厂,生产和封装碳化硅芯片,将“对欧洲半导体生态系统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并有助于保证地区供应安全。 欧盟委员会表示,卡塔尼亚工厂将有助于扭转过度依赖进口设备的趋势,这些设备与欧洲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目标尤其相关,并批准了意大利提供的20亿欧元援助。 格芯:计划投资80亿美元,将德国德累斯顿芯片厂产能翻番 2023年有报道称,美国晶圆代工大厂格芯(Globalfoundries)计划斥资80亿美元,扩建其在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工厂,预计至2030年将使产能翻倍。 格芯CEO Thomas Caulfield表示,已向德国政府提出比照台积电50%的补贴比例,要求补助该公司40亿美元。 格芯自1999年起在德累斯顿设厂生产芯片,2020年以来,该公司已投资20亿美元进行扩厂。而格芯在十多年前便退出芯片尺寸微缩的竞争,生产的微控制器主要用于特定微电脑,车用芯片大厂英飞凌是主要客户。该公司德累斯顿厂已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重要芯片供应来源,该厂总经理Manfred Horstmann表示,自2020年以来,该厂汽车产业的营业额占比已从1%增加至目前的20%,预计不久将达25%。 格芯与意法半导体:投资75亿欧元,在法国建合资晶圆厂 6月7日,美国晶圆代工大厂格芯与汽车芯片大厂意法半导体共同宣布,双方已经正式签订了于2022年7月11日公布的在法国克洛尔(Crolles)建设联营晶圆厂的合作协议。 据介绍,该计划的资本支出、维护和辅助成本的总成本预计为75亿欧元。该晶圆厂还将受益于法国政府(由Bpifrance管理)提供的大量财政支持,同时也符合《欧洲芯片法》中规定的目标和最近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的“法国2030”计划的一部分。 该工厂的目标是到2026年提高到最大产能,在建成后,最高年产能将达每年62万片12英寸晶圆(意法半导体约占42%,格芯约占58%)。 公告称,意法半导体和格芯的新工厂获得了法国政府的大量财政支持,这将为实现欧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的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写在最后 冯德莱恩在台积电欧洲厂的奠基仪式上指出,自我们设定将欧洲在全球芯片生产中的份额翻一番至20%的目标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年。它已经吸引了约1150亿欧元(约合1279亿美元,9123亿元人民币)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承诺,这是欧洲芯片行业一场真正的投资革命。 然而,投资承诺与现实进展的矛盾,仍在伴随补贴审查的拖延而逐渐发酵。台积电欧洲厂的奠基能否为欧洲带来一场芯片制造的狂欢与持续火热?欧洲《芯片法案》目标何时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苹果App Store大震荡:高管离职,团队被一分为二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8月22日消息,根据知名苹果爆料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今日报道,苹果将对其App Store业务做出重大调整。先前管理App Store业务长达14年的苹果副总裁马特·费舍尔(Matt Fischer)将于今年10月离职,而App Store团队将被拆分成2个部门。 拆分后的2个部门将分别负责苹果自有的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分发渠道的管理。2位新的负责人都是原有App Store团队中的资深高管。 App Store是苹果利润最为丰厚的业务之一,每年能为苹果带来200亿美元的利润,其所属的软件服务业务毛利率一直稳定在70%左右,是苹果硬件毛利的近2倍。硬件销售增长陷入停滞的背景下,这块业务对苹果来说尤为重要。 苹果调整App Store业务可能是由于日益增长的监管压力。今年3月,苹果因App Store在欧盟的垄断行为收到18.4亿欧元的天价罚单,还不得不多次修改App Store的相关规定,放松对第三方应用商城、支付手段的限制。 一、21年老兵离职,App Store业务重组 费舍尔2003年便加入苹果,当时主要参与iTunes业务。2010年起,他开始担任苹果副总裁,负责全球的App Store业务。 本次业务调整的决定是由最终负责App Store业务的Apple Fellow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做出的。席勒1987年便加入苹果,曾担任苹果首席营销官,2020年升任Apple Fellow后负责App Store和Apple Events业务,直接向苹果CEO库克汇报。 调整后,管理App Store业务14年的费舍尔将于今年10月离开苹果公司。App Store团队会被拆分成2个团队,一个团队负责监管苹果自己的应用商店,另一个团队负责第三方应用程序分发渠道的管理。 费舍尔在周三的一封邮件中向团队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他写道:“在苹果工作了21年后,我决定离开这家杰出的公司,这件事我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而且我们也在重组团队,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在是将接力棒交给团队中两位杰出领导者的最佳时机。” ▲费舍尔的离职信(图源:领英) 长期担任高级总监的卡尔森·奥利弗(Carson Oliver)将负责App Store团队的运营,而负责搜索和发现等App Store功能的总监安妮·泰(Ann Thai)将领导负责第三方应用程序分发渠道的新团队。二人都将向席勒汇报。 ▲左为卡尔森·奥利弗,右为安妮·泰(图源:领英) 苹果公司的发言人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二、监管压力增加,苹果被迫调整 App Store是苹果利润最为丰厚的业务板块之一。仅在2022年,App Store生态系统中的销售额和支付金额就超过了1万亿美元。 苹果称其中90%左右是免佣金的,他们将从剩下的支付和销售金额中抽取15%(开发者年收入少于100万美元)或30%(开发者年收入高于100万美元)的两档佣金。古尔曼称,作为苹果软件服务部门的一部分,App Store业务每年大约能产生约200亿美元的收入。 苹果财报显示,软件服务部门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是苹果毛利率最高的业务,而App Store是其中最重要的板块。近年来,由于包括iPhone在内的主要硬件产品的增长陷入停滞,服务对苹果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苹果的这块业务一直面临着来自开发商和监管机构的挑战,本次调整或许是为了进一步回应相关问题。音乐软件Spotify、游戏开发公司Epic Games都曾因“苹果税”与苹果对铺公堂。 2024年初,苹果在欧盟的监管压力下大幅调整了其在欧盟国家的佣金比例,收取10%-17%不等的费用。他们还开始允许用户从第三方应用商店及开发者网站直接下载应用。 ▲Spotify曾起诉苹果的反竞争行为 2024年3月,苹果因App Store垄断行为收到欧盟开出的18.4亿欧天价罚单。然而,欧盟还是对苹果做出的调整不满,他们发现苹果会用限制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方式来变相抽取佣金,抽取比例从12%-27%不等。 今年8月,苹果不得不再次修改在欧盟地区的App Store规则,进一步放松了对第三方支付的限制。 结语:App Store面临全球挑战,或将迎来更多变数 苹果的App Store业务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5月,费舍尔以证人身份出席了与Epic Games的诉讼。今年8月,苹果又传出正在与腾讯谈判第三方支付事宜。Meta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近期也多次公开吐槽以App Store为代表的苹果生态。 费舍尔在App Store问世后不久便开始管理这块业务,并将其发展成苹果最为核心的业务之一。目前,软件服务是硬件之外苹果的又一压舱石。费舍尔的离开或许是苹果对App Store进一步调整的前兆。
周鸿祎针对儿童手表错误问答致歉:已启动整改迭代
近期有网友称360儿童手表问答内容有误。对此360创始人周鸿祎发布视频致歉,称部分旧版本软件通过抓取互联网公开信息回答问题,引发错误问答,目前已启动整改和迭代,将通过大模型驱动问答功能解决上述问题。周鸿祎在视频中亲测了价值观问答,他表示,将有奖征集用户反馈,不断改进产品,不负用户信任。 视频中,周鸿祎表示,对给用户带来的不适非常抱歉。经快速检查,出现问题的手表是 2022 年 5 月份的旧版本,尚未搭载360大模型,通过互联网公开渠道从网站抓取信息回答问题。这次抓取的互联网信息有严重问题,引发了错误答案,目前已快速完成整改,用户反馈中引用的相关网站有害信息已全部删除。同时,旧版本儿童手表将由大模型驱动问答功能,在1-2周内陆续完成软件升级和网站服务升级。 周鸿祎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生成式人工智能都面临幻觉这一公认难题。360正在尝试通过与搜索结果做对比等方式来减少幻觉,做知识对齐。他在视频中演示了搭载大模型的360儿童手表问答能力, 并表示“目前来看没有问题,用户可以放心使用。” 当问到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吗?”360儿童手表AI版回答:人类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多样化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杰出的人才和伟大的成就。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各国人民的智慧和贡献,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被问到“美国的月亮园还是中国的月亮园?”儿童手表回答:无论美国的月亮还是中国的月亮都是同一个天体。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家,看到的月亮都是同样圆的。而对于“孙颖莎和陈梦谁的球技更高,谁更厉害?”的问题,回答为:乒乓球比赛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现,而不是简单的评判谁更厉害。 周鸿祎表示,“360儿童手表的成长离不开用户的宽容、理解和支持,我们也将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不断地完善产品。”他在视频中公开向网友征集“错误问答案例”,邀请用户反馈产品体验,“我们将联系每一个给我们反映问题的用户,并且一经验证,将送出360产品大礼包。”
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共同签署《网络交易合规经营自律公约》
快科技8月22日消息,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介绍,今日,在京浙沪三地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包括京东、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在内的五大平台企业在京联合签署《网络交易合规经营自律公约》。 倡议加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活动管理、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等。 合约从落实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价格行为、政企协同共治五个方面发出倡议。 例如: 在落实平台责任方面:《公约》强调平台经营者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机制、产品质量抽查机制、广告发布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营销活动管理、短视频内容管理,以及对平台内竞争行为的规范管理。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公约》强调平台经营者要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依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 在严禁不正当竞争行为方面:《公约》强调各平台经营者应坚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良性竞争,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也要制定合理规则,防范利用规则牟利的恶意行为,以及滥用规则对平台内经营者带来不合理损失的行为。 在规范价格行为方面:《公约》强调明码标价的规定要求,并从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等多方面对价格行为进行规范。 在深化政企协同方面:《公约》倡议各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协同,及时响应重大舆情、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 官方表示,《公约》即日起实施,各成员单位将加强信息共享和行业自治,共同维护行业整体利益,营造良好网络市场环境。
看到关于大厂“工时&摸鱼”的爆料,我沉默了 上班“拉Shi”引某大厂Leader不满
看到脉脉上关于“大厂工时”的话题,点开之后,我沉默了。爆料出来的大厂工作时长很多都在10小时以上,也就个别大厂和外企还好点。 除了上面网友的爆料,从下图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尽管互联网大厂提供了相对较高的薪酬和优渥的福利,但大厂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加班文化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之前就听说过有些大厂搞什么工时排名,生生的把知识输出型行业搞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卷工时”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是否饱和,往往会导致一种过度竞争的工作状态,员工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投入和产出,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在没有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下也选择自愿留在办公室,通过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获取较好的绩效打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演性”加班。 如此风气下,员工太过走心的卷工时,最终身体会比大脑优先给到反馈的。因此很多大厂员工为了个人的身心健康考虑,是懂得在工作中见缝插针的适当“摸鱼”,策略性让大脑休息一会儿。 如今的职场高压工作环境下,员工的“摸鱼”行为也算是一种十分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此,各家公司老板和员工没少在思想、方法上斗智斗勇。 某大厂Leader发文抱怨下属每天2-3点固定时间跑去厕所拉Shi摸鱼,引起她的不满,询问怎样处理?当然得到回答是很多网友对这位主管的口伐笔诛。 职场中,摸鱼最常见的话题是“带薪拉Shi”,毕竟是人都会有三急。据说,社畜上班最爱摸鱼的地方是——厕所。每天坚持待上10分钟,相当于每年会多出5.5天的带薪假期。其实是不是内急并不重要,但不影响我坐十分钟。因此,为了防止员工长时间占用厕所,某些公司老板煞费苦心改造厕所。 为了防止员工“带薪拉Shi”摸鱼,直接安装铁门,进去后手机信号无。看手机,没门! 洗手间每个格子安装计时的小灯,如果超过设定时间(5分钟),会发出红色警示闪光,然后“滴滴......”响个不停。这样人在里面就会有心理压力,想要赶快出去。 还有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坐便上面罩上铁架子改造成蹲便。让你不能坐着,只能蹲着,时间长了腿麻不?麻! 员工“带薪拉Shi”被解雇。某公司员工每天“带薪拉Shi”3至6个小时被公司解雇,最后闹到法庭。法院经过一审、二审,高院,最后认定为公司合法辞退。只不过,这位网友行为有点过了,每天上厕所3至6小时。 对于员工来说,适当摸鱼决不能影响到正常工作。对公司老板来说,忍受你摸鱼的前提是把本职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如果事都做不好,搞不定,那就先不要“摸”了吧,这样会让自己的饭碗不保。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管理者对于员工偶尔的摸鱼行为是能发现的,只要这种行为只要不影响到工作的产出和效率,很多领导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长时间持续的工作会使人感到疲惫,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反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但是必须适度,不能影响到工作的整体进度和团队的协作。高效率完成工作,负责任推进事情进度,不仅关乎个人工作能力,更关乎职业道德和人品。 如今在职场中,人们在寻找工作机会时,往往会首先查看公司的风评,风评包括公司文化、工作环境、员工满意度和公司声誉等重要信息,为自己决定是否最终入职提供一个重要参考,最起码能给自己入职后面临的环境提前做足心理准备。然而对于大厂来说,体系庞大,构成复杂,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门、岗位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比如下图根据脉友分享统计出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宇宙厂风控部门最“躺”,平均9.6小时,而大模型则是最“卷”,平均12.6小时。虽然是同一家公司,但两个部门却相差有3个小时。 因此,这些统计数据和网友亲身经历分享对于我们入职到一家新公司会有很大的参考和帮助。就像我在脉脉上搜索“摸鱼”,输入自己的工作上下班时间后,我司的排名在前列,摸鱼难度:畏畏缩缩。也难怪HR经常抱怨招不到人,原因之一就是某些面试人员对公司加班文化不认可。 你的公司是否在榜单呢?平均工作时间多少呢?摸鱼难度如何?可以去脉脉搜“摸鱼”查看,汇总上百家公司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佚名。编辑:思齐。部分截图来源于脉脉。文章内容或图片如果存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网易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6.1%,在线游戏服务净收入201亿元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网易刚刚发布了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4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IT之家汇总亮点如下: 营收 255 亿元,上年同期 240 亿元,同比增长 6.1%。 毛利润 160 亿元,同比增加 11.6%。 营业费用合计 90 亿元,同比增加 8.9%。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68 亿元,而上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为 76 亿元和 82 亿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网易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8 亿元,而上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为 85 亿元和 90 亿元。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净收入 201 亿元,同比增加 6.7%。来自于在线游戏的净收入约占该分部净收入的 96.1%;来自于手游的净收入约占在线游戏净收入的 76.4%。 网易有道净收入 13 亿元,同比增加 9.5% 网易云音乐净收入 20 亿元,同比增加 4.7% 创新及其他业务净收入 21 亿元,同比持平。 营业费用合计 90 亿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为人民币 94 亿元和人民币 83 亿元。 网易表示,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毛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由于若干手游净收入下降。其同比增长主要由于手游净收入的增加,如《第五人格》和 2023 年上线的《逆水寒》手游。 有道毛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由于其学习服务的净收入下降。其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线营销服务的净收入增加。云音乐毛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由于上一季度一次性调整了某些版权费用。其同比增长主要由于会员订阅收入的增加和成本管控的持续改善。 创新及其他业务毛利润环比和同比增长主要得益于该分部中严选和其他一些业务毛利润的增长。
商务部:2024年1-7月中国网上零售额8.38万亿元,同比增长9.5%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据商务部官网消息,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今日介绍 2024 年 1-7 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1-7 月,网络零售促进消费平稳增长,平台企业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商务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电商领域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网络消费新动能不断集聚。1-7 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网上零售额 8.38 万亿元,增长 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7.01 万亿元,增长 8.7%,占社零总额 25.6%。数字消费、服务消费和以旧换新政策举措打造网络消费新动能,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微单相机、智能家居系统和手机增长 22.5%、20.9% 和 15.5%,重点平台网络服务消费增长 20.2%,其中在线旅游和在线餐饮增长 51.1% 和 20.8%。7 月份,主要电商平台电视、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 92.9%、82.8% 和 65.9%。 平台技术和模式创新持续涌现。中国平台企业的云转播首次成为奥运会主要转播方式,助力奥运会数字化转型。视频平台创新“体育 + 电商”商业模式,融合赛事转播、品牌合作和商品销售。主要电商平台加快推出人工智能运营工具。 电子商务推动各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产销对接数字化,“数商兴农”深入湖北、湖南、宁夏等中西部地区选优品、育精品,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下同),1-7 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 20.1%。促进工业企业采购数字化,重点产业电商平台交易额增长 4.8%。促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主要平台家政、洗衣、理发销售额增长 46.4%、45% 和 43.6%。 丝路电商国际合作互利共赢。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共塑规则、共享市场、共建能力”取得新进展,26 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国家馆展销各国商品超过 1.5 万余种,中国企业电子提单解决方案首次获国际航运企业采用。生鲜电商平台在越南、泰国等伙伴国建立蔬果直采基地,成为当地农产品输华新渠道,1-7 月中国电商平台销售泰国榴莲、越南腰果增长 48.6% 和 41.4%。 图源 Pixabay IT之家查询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 7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增速较上月加快 0.7 个百分点;1-7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7.37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 一是商品消费稳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 月份,商品零售额 3.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增速较上月加快 1.2 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加快,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10.7% 和 12.7%,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 12.2 和 9.8 个百分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据汽车流通协会数据,7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 36.9%。 二是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 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7.2%,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快 4.1 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 3.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交通出行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是线上消费增势较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7 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8.7%,占社零总额比重为 25.6%,较上半年提升 0.3 个百分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7 月份我国快递业务量达 142.6 亿件,同比增长 22.2%。 四是乡村增速快于城镇。随着县域商业体系不断完善,县乡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 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5066 亿元,同比增长 4.6%,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 2.2 个百分点。1-7 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3.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5%,增速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快 1.1 个百分点。
腾讯为部分景区、博物馆票务系统部署反黄牛技术,号称“解决90%恶意流量问题”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针对网友反馈的热门景点公众号预约难、抢票难问题,腾讯今日公布了“风控反黄牛解决方案”。 ▲ 图源腾讯官方公众号,下同 据介绍,普通人抢票需要输入验证码、输入身份证、选择日期、提交订单,最快也要耗时 3-4 秒。初级黄牛用自动化脚本(恶意机器人)抢票,在 0.0001 秒内完成这些动作。而高级氪金黄牛储备了海量手机和账号,每台设备运行批量抢票软件和自动化工具。可以瞬间抢走大量票。 对此,腾讯安全为许多景区、博物馆的票务系统部署了反黄牛技术(具体景区未公布),用“三道防线”拦截黄牛: 第一道防线:在线拦截机器人 腾讯 Web 应用防火墙(WAF)处于 Web 应用程序和外部网络之间,可以检测并阻止自动化脚本的异常大流量访问。 通过对抢票速度、频次、地点的分析,腾讯 WAF 可以拦截大部分恶意机器人。比如,抢北京的票的 IP 地址集中在印度、新加坡,大概率是因为黄牛为了抢票购买了异地云资源。 第二道防线:筛出可疑设备 每一个设备都有自己的数字特征。如果这个设备的 IP 聚集度、设备聚集度很高,它大概率是虚假设备或可疑的设备。筛选出可疑设备后,再结合多种验证码的方式,就可以有效抵御黄牛,同时保证普通用户的购票体验。 最后一道防线:诱敌深入 第三道防线应用的是腾讯天御全栈式风控引擎(RCE)。先让少量黄牛进来买票,再标记异常的 IP:比如 0.5 秒就抢到票,每周抢几十张票,大概率不正常。 随着 IP 可疑动作越来越多,这个 IP 的颜色便会越来越深,直到成为风控系统中的黑样本。它就被彻底拦截了。 IT之家从腾讯官方获悉,该公司的“反黄牛”技术能够在无需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帮助博物馆、博物院、公园、景区等“解决 90% 的恶意流量问题”。以前没有接入腾讯 RCE,热门的博物馆开闸放票十几秒,就被黄牛“扫荡”一空。现在,抢票时间窗口能延长到 20-30 分钟。
国产机器人黑马首次登场,打螺丝堪比擎天柱!国家队全栈自主研发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历时5个月,一款性能比肩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黑马诞生了!外观更类人,作业更智能,而且全栈自主研发,堪称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这届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好多「人」啊。 行业内各家的人形机器人都来了,纷纷在现场拿出绝活,上演十八般手艺,简直要卷出花来。 而这位领航者2号NAVIAI,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波群众围观。 它的打造者——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作为国内行业顶峰参会了。 机器人展区圈内圈外,都被围得严严实实,在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现场带货卖水,也是有模有样。正如背后挂幅所示——「躺平,从拥有一台人形机器人开始」。 大会现场,它还为观众展示了演讲、泡茶、下棋等十八般武艺,动作丝滑,惊艳众人。 从前,我们看到擎天柱叠衣服、分拣电池,看到Figure在仓库中搬东西,总会发出羡艳的赞叹。 而今天我们知道——国内的机器人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堪称是科技感和人文感完美融合! 连在场的歪果仁,都忍不住为NAVIAI竖起了大拇指。 1米65的机器人,给你「类人」情绪价值 仔细看,我们眼前的这位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重量级选手-领航者2号NAVIAI,形态已经无比贴近人类。 身高1.65米,体重约60公斤,整体的尺寸与比例皆是参照人类设计,因此大大增强了拟人性和亲和力。 在领航者2号前,还有一位领航者1号,它身高1.5米,体重50公斤,可以完成擦桌子、斟茶倒水之类的简单动作。 进化到2号的时候,机器人肉眼可见的变得更强了! 为什么它的动作,拟人化程度能做到这么高? 这是因为,它重点突破了数据生成、行为决策、底层控制等具身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拟人化动作映射执行能力。 因此,双臂、双手、头颈等全身41个自由度下的鲁棒拟人运动,它都能成功地实现,而且,它还能便捷地部署,实现精准操控。 这一设计,既能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的各项作业空间,还能满足服务陪伴场景中的精神诉求。 机器人可以跟用户建立更亲密、更自然的情感联系吗? 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这件事是有可能的。 更何况,眼前的机器人在外形上如此类人。因此,它能够完成对弈、倒茶等更具人文关怀的人机交互任务。 这样,机器人就会更贴近人类生活,让我们感觉到「类人」的情绪价值。 头脑王者,现场化身主持人 不仅如此,领航者2号NAVIAI还口才爆表。 就在现场,它直接化身「主持人」,一番生动的自我介绍,让观众们爆发出阵阵喝彩。 另外,它还现场秀了一把自己超高的学习能力。 它快速地学会了新动作,实现了高自由度作业臂连续运动下的稳定站立。 这是因为,它采用了拟人全身模仿学习。通过隐空间优化与融合模型预测控制的动作,即可实现。 更让在场观众们感到惊奇的是,领航者2号NAVIAI的反应速度竟如此之快。 这是因为,它的AI算力达到了275Tops,也就是说,它拥有每秒275万亿次的运算能力。 算力越大,意味着系统的反应速度越快,也就能更快地响应,处理各种计算任务。 跟以往人们对「科技即冰冷」的传统印象不同,它仿佛不仅是一个机器人,而是一个带着温度的个体。 可以想象,走进家庭之后,它会是人类未来生活的温馨伙伴。 而在教育、培训、展览、客服等领域,它也会发挥出无限潜力,带来广阔的应用场景。 可以想象,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沉浸式体验一场绘声绘色的演讲课了! 现场当起售卖员,打工能力惊呆观众 在展会现场,领航者2号NAVIAI还有另一个身份——售卖员! 虽然展会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它却丝毫不怯场。 一番操作下来,观众们不禁感叹:这个机器人不仅长得像人,连智能交互作业居然也这么类人。 这是因为,领航者2号NAVIAI的类人具身智能导航,采用了大模型结合强化学习的决策规划框架。 这种全局拓扑地图,为大模型与强化学习决策紧凑的环境表征,引导机器人逐步走向目标位置 因此,它能够兼顾用户指令与开放空间感知。 即使在开放的混杂场景下,它依然能够进行鲁棒语义交互,还能完成长序列的桌面整理这类复杂任务。 家庭和服务场景,会遇到许多开放杂乱堆叠的情况,为此,工程师提出了语言-视觉-动作联合建模的物体抓取策略,一举提高了目标物体抓取成功率 帮人类收拾屋子,对机器人是个难题,工程师提出感知误差融合多环学习策略,机器人就解决了看不清、抓不了、放不了的问题 这样,机器人在家庭服务中的工作精准度,就能大大提高,用户也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 而且,领航者2号NAVIAI的作业场景,也非常灵活多样。 工业场景的插排装配、柜机打螺丝,它都不在话下。视觉伺服精度误差小于0.1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了。 任意纹理场景、目标位姿、抓取误差等,都可以快速部署 全身具备的41个自由度,让它的活动更便捷,操作范围更广。 此外,它的手臂也做了创新设计。 可以看到,在保持了拟人化尺寸的同时,它的手臂驱动做了一体化设计。 这样,手臂所有关节的伺服驱动,就从身体转移到了手臂本身。 这就提高了模块化程度,更有利于后续的批量组装、运维。 而且,也让机器人的手臂具备了精确的作业能力,单臂可负载5千克的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领航者2号NAVIAI搭载了可泛化高精度高可靠视力融合伺服(已经在工业应用中上线)。 不仅可以完成工业场景中的高精度插孔。 而且还能实现轴孔配合容差<0.1mm,训练1h,成功率99.99%(训练效率和成功率均优于DeepMind)。 可以说,就是这种灵活的作业能力,让人形机器人正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员! 人形机器人,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 过去一年里,机器人赛道异军突起,国外内初创公司、高校,还有国家队争相押注。 有会做满汉全席的ALOHA,进车间打工的Figure 02、擎天柱,还有疯狂炫技的宇树G1、波士顿动力Atlas等等。 机器人领域,已初现百家争鸣之势。 而且,过往进化历程向我们呈现了,人形机器人逐渐从认知时代、发展时代、向着人文时代过渡。 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3.0时代已经来临了。 行业普遍预测,2024年是机器人落地的「元年」,将见证各家进入量产,商业化落地的尝试阶段。 它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机器,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再走进千家万户。 尤其是,机器人技术正从工业领域,向普通消费者生活转变,包括服务、医疗、教育、家庭等多个领域。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独居人口已突破9200万。另一方面,老龄化阶段加深,老年人陪伴也上升为一大社会问题。 人形机器人,便成为人们寄托的一个希望。 它可以在服务体验,甚至是情绪关怀上,能够为人类提供全面的价值。比如,能够以类人方式交流互动,打扫家务等。 这一转变也体现着,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全栈自主研发,行业领先 反观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除了企业,各地政府纷纷牵头,成立了类似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做作为机器人产业三大核心城市,可谓是一马当先。 据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整机产品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2023年底,由熊蓉教授及团队联合多家知名产业方共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为了打破垄断,创新中心以全栈自主研发自控实力,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创新研发领域,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创新中心在推进整机开发的同时,还集结了各方力量,协同攻克核心零件的研发,并提供应用场景和推广。 这也意味着,它将为人形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有利支撑,有助于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开跑即冲刺,要做人形机器人领航者 领航者2号NAVIAI现身大会,代表着这支「国家队」再一次交出了完美答卷! 这是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100%自研零部件步伐下,实现的科技与人文创新融合。 而这一切成果,皆离不开幕后团队的努力。 成立于23年12月,创新中心致力于成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航者。 目前,创新中心汇聚了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浙大、北大、哈工大、英国帝国理工等高校。 其中,博士占比35%,硕士占比31%。 团队打造了涵盖工业设计、机械结构、电气硬件等一系列人形机器人全链自研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领航者1号的整机系统,完全由团队自主研发,是十八年磨一剑的成果。 2006年,他们曾研制出小型防人足球机器人;2008-2011年,又研发出乒乓球对打仿人机器人;之后,又完成了多次尝试创新,直到初代NAVIAI的发布。 经过5个月的迭代,领航者2号NAVIAI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技术细节上,朝着拥有类人能力的方向上,又近了一步。 据悉,目前二代NAVIAI已经在实际工业场景中,上线应用。 不仅如此,基于持续自我进化的策略,领航者2号不断地从新数据中学习,适应不同环境变化,有望在头部工业/企业中实现大规模落地。 当机器人不再是冰冷冷的机械,而是从内到外实现类人的创新发展,一个更具亲和力、能为人类带来情绪价值的新型人形机器人,才是引领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新方向。 未来期待,创新中心能够闯出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可灵AI还是火到了马斯克那!
马斯克点赞可灵AI 8月20日,AI插画艺术爱好者Déborah在推特上发布一段时长为五秒钟的视频,内容为女人手捧一朵燃烧的玫瑰,画面表现堪称电影级别的画质与动态效果。而这一视频背后,是由可灵AI完成图生视频过程。没过多久,这条视频获得了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关注,并且他在评论区回复「AI Entertainment is happening fast」。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国内初创的文生视频公司并没有拉开太大差距,风头都被国外的Sora、Runway占据之时,可灵AI是国内唯一被马斯克点赞的一个,可以说是十分争气。但其实,在马斯克亲自点赞之前,可灵AI的风早就已有吹遍国内外之势。6月初,快手自研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正式发布。问世之初,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就掀起了一波热度,大量海外网友在「求」一个可灵AI的内测机会。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热度,是因为可灵AI确实是继Sora后效果最惊艳的文生视频模型,并且能开放公测,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更增强其可信性。 市场分析机构摩根士丹利公开评论道:可灵AI的表现要比抖音和腾讯过往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都更加优秀。其成功发布,将有望使快手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从而长期影响快手在电商和商业化等领域的货币化潜力。 从视频生成效果本身来看,可灵AI不仅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特性,还具备了强大的概念组合能力和想象力,生成的视频分辨率高达1080p,时长最高可达2分钟。更有网友表示:可灵AI生成的内容比真实世界世界还好。 甚至,可灵AI的效果引起了美国科技界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注意,发表题为《我测试了一个令人兴奋的中国新型“文生视频”人工智能模型》的文章,对照了可灵AI与Sora的生成效果以及对物理世界的还原能力。6月21日,可灵AI再度进化,正式推出图生视频功能,支持用任意静态图像生成 5s视频,并且可搭配不同的文本内容,实现丰富的视觉叙事 。马斯克点赞的视频,也是出自可灵AI这一核心爆款功能。在海外,快手的图生视频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被点赞视频的作者Déborah也多次用可灵AI制作视频 。 7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上线了网页端(https://klingai.kuaishou.com),推出了更加清晰的高画质版,在视频处理的精细度上有了大幅提升。其中,首尾帧控制、镜头控制等新功能也一起上线,并且创作者单次生成的文生视频时长也增加至10秒。 7月底,可灵AI大模型全面开放内测,并正式面向全球上线会员体系,针对不同类别的会员,提供相应的专属功能服务。 可以见得,在如今的AIGC竞争格局中,可灵AI已经取得了自己的身位优势。 百万级用户生成千万+视频 ,快手AIGC的里程碑式突破 在马斯克点赞可灵AI视频的同一天,快手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总营收同比增长11.6%至31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46.8亿元,超过市场一致预期。 本季度,快手更是在AIGC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可灵AI正式面向全球开放会员体系后,截至目前,已有超过百万人使用过可灵AI,并累计生成超千万视频。 在当天晚间举行的业绩电话会上,快手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一笑表示,针对可灵AI的商业化,除了加强C端会员付费的全球运营外,也将寻求更多与B 端合作变现的可能性,力争尽快实现可观的商业化变现规模。 除了视频生成大模型,快手的语言大模型和文生图模型也都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目前,快意语言大模型已经实现了在中文场景下综合性能超过GPT4.0的目标;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也在视频内容的理解方面,达到了GPT4v的水平。此外,快手的文生图大模型可图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综合性能已经超越了Midjourney V5,可图也在近期宣布正式开源。 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层面,快手的大模型矩阵已经可以覆盖内容生产、理解、推荐等多个层面,并深度服务快手的商业生态场景。例如,基于快意大模型构建的视频和直播脚本生成、广告线索客服,叠加数字人技术,可以助力商业化广告主低成本生成高品质的视频和直播内容,提升线索转化效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近2万商家借助快手大模型实现智能化经营,其中AIGC营销素材在6月的日均消耗已经达到2000万。 程一笑对接下来在大模型上的相关动作及长远规划进行了阐述: 首先,在语言大模型上,快手将侧重研发训练更适配业务场景的专项语言模型,大规模降低模型的整体推理成本;其次,在视觉生成模型方面,可灵AI依旧是重点发力方向,未来,快手将进一步升级可灵AI大模型,带来模型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以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最后,也会探索将大模型进一步运用到商业化推荐中,提升算法推荐效率,从而给线上营销服务收入的增长带来更强劲的支撑。 「快手将坚定执行AI战略,在赋能现有业务场景的同时,努力创造新的业务变现模式。」程一笑说道。 自正式推出两个多月的时间以来,无论是在C端用户群体的自发使用还是在影视行业的专业运用,可灵AI都具有较高的参与度。 在前段时间网络中掀起的「AIGC让老照片动起来」、「拥抱小时候的自己」的话题中,有很多网友选择可灵AI作为工具来让照片动起来,连接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除此之外,可灵AI也被媒体和影视行业广泛应用于专业视频制作流程中。在巴黎奥运来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首部生成式AI微电影《百年前的那次出发》,就是由可灵AI提供技术支持,生动还原了100年前4名网球选手代表中国奔赴巴黎奥运会的历程。 尤其在七月下旬,由可灵AI提供深度技术支持国内首部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收官。作为星芒短剧暑期档的精选剧集,《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在5集的篇幅里,利用可灵AI对奇幻的上古传说进行当代“转码”,将古代的浪漫想象进行赛博复现。 截至7月27日,《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正片5集播放量超过5200万,全网话题曝光量超4.3亿,同时还登上全平台热搜21个,德塔文短剧景气指数top1、猫眼短剧热度日榜top2。 近日火爆全网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网友们也用可灵AI制作了大量视频,国产AI联动国产3A大作,表现效果甚至同游戏本体不相上下。 无论是网友的创意狂欢还是专业制作者的不断深耕,都让我们看到,未来视频生成大模型赛道的无限可能。
中国机器人有效专利已超19万项,独占全球2/3!国外专家:全球机器人第一生产大国
(图片来源:摄图网) 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大会开幕式上获悉最新消息,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 中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超过30万套,仅7月单月产量便实现了19.7%增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说,近年来,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大国。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进一步赋能工业机器人,使之能够深入更智能化、精细化、柔性化的场景,航天航空、植入医疗器械、泛半导体以及实验室检测等领域均成为工业机器人新增细分市场。 国产厂商快速追赶,国产替代加速 近年来,随着国产化浪潮的兴起,本土品牌机器人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已占据半壁江山。 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那科、爱普生、ABB和安川电机等外资品牌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经过近年来的技术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埃夫特、埃斯顿、众为兴、广州启帆、新松和新时达的为代表的国产厂商,目前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从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资厂商和外资厂商销量情况来看,2015年,内资厂商的销量占比仅有三成左右,到2023年,内资厂商销量占比超过一半,首次超过外资厂商销量。 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集中在广东、江苏 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的企业数量集中度较高,与此同时产业链相对完善。 代表性企业分布方面,广东、江苏、浙江等区域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有代表性企业,如广东省拥有汇川技术、大族精密传动、广州数控等;江苏省拥有埃斯顿、科远股份、绿的谐波等;浙江省拥有双环传动、爱仕达、浙江钱江等。 东莞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自2014年起,东莞开始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并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创建了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旨在推动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并成立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自2015年起,该基地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采用基于项目和课题的办学模式。截至2021年8月底,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孵化创业实体80个,累计总产值超过35亿元。在整个东莞地区,规模以上的机器人企业约有163家,工业机器人研发及生产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10%。 2022年工业机器人产量16.57万台,占全国产量41.2%,同比增长2.1%,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中低端市场技术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售价将有所下降。另外在中高端市场,随着国产技术突破,国产品牌亦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出口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预计整体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到202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
OpenAI GPT-4 AI模型潜力挖掘:高精度建模基础蛋白质结构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体 The Decoder 昨日(8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罗格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OpenAI 公司的 GPT-4 语言模型能高精度模拟简单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该科研团队使用 GPT-4 AI 语言模型,探索其在基本结构生物学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该 AI 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分子结构。 科学家们要求 GPT-4 建立 20 种标准氨基酸的三维结构模型,在反馈结果中准确地预测了原子组成、键长和角度,不过 GPT-4 在模拟环状结构和立体化学构型时却出现了错误。 在另一项实验中,GPT-4 被要求模拟常见的蛋白质结构元素--α-螺旋的结构,需要集成 Wolfram 插件进行数学计算,结果模型与实验确定的 α-螺旋结构相当。 此外,GPT-4 还分析了抗病毒药物 Nirmatrelvir 与 SARS-CoV-2 主要蛋白酶之间的结合。该模型正确识别了参与结合的氨基酸,并准确指定了相互作用原子之间的距离。 由于 GPT-4 并不是专门为结构生物学任务开发的,因此这些能力非常突出。研究人员指出,GPT-4 的建模方法尚不明确。它可以使用训练数据集中的现有原子坐标,也可以从头开始重新计算结构--要得出明确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广泛研究。 研究人员表示,AlphaFold 3 等专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预测更复杂的结构,而 GPT-4 则有望完成基本的结构生物学任务。这种建模能力目前还很初级,实际应用有限。 尽管如此,研究小组表示,这项研究开创了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的先例。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和局限性,可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之外,进一步探索 AI 在其他潜在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AI视频生成狂卷!4人小团队造出Sora竞品,耗费数千块GPU,已开放公测
编译 | 徐豫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8月22日消息,据VentureBeat 8月20日报道,AI初创公司Hotshot的同名文生视频模型“Hotshot”开放公测,用户可以访问Hotshot.co官网使用该模型,现阶段每人每天有两次免费创作机会。 Hotshot模型由4人小团队用数千块GPU训练而成,可以生成10秒以内不同主题的视频,耗时短、清晰度高、操作界面简洁。与主流的AI文生视频模型相比,Hotshot公测版兼顾视频生成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视频风格更丰富,生态也更加开放,可生成无水印视频。 ▲可用Hotshot生成风格多样的视频(图源:Hotshot) Hotshot成立于2023年,联合创始人为Aakash Sastry、John Mullan和Duncan Crawbuck。这三位公司创始人已有11年的消费级应用开发经验,并从Lachy Groom、Alexis Ohanian、SV Angel等人那里获得了资金支持。 体验地址:https://hotshot.co/ 一、最长10秒,清晰度720p,可定制动漫效果 Hotshot文生视频模型是一款Transformer扩散模型,其最新版本可根据文字描述生成一段最长10秒、清晰度为720p的视频。 例如,在Hotshot中输入“柯基坐在学校教室里”,我们可以得到,两只毛发分明顺滑的柯基,身穿不同花色、样式的衣服,坐在木色椅子上东张西望,柯基身后是写有粉笔字的黑板,而黑板旁有一个陈列地球仪等教具的展示柜,整体拍摄视角不断推进的一段视频。 ▲Hotshot根据文本“柯基坐在学校教室里”AI生成的视频(图源:Hotshot) 除了模拟真实的人物、场景、风景,用户还可以用Hotshot制作动漫、逐帧动画、特效等风格化视频。 Hotshot生成的一段视频中,一位金发年轻男子,身穿蓝色衬衫和深色裤子,坐在客厅的黄色沙发上,玩着手持电子游戏,客厅布置了绿植、挂画。视频画面配色鲜艳、笔触粗犷,呈现出50年代的复古漫画风格。 ▲Hotshot可以风格化处理视频(图源:Hotshot) 二、4个人耗时4个月,投入6亿段素材,花费几千块GPU 这样一个“类Sora”的文生视频模型,Hotshot仅靠团队4人,耗时4个月,便完成了该模型的训练工作。 据Hotshot介绍,最新版的文生视频模型在训练中投入了6亿段视频及音频素材、几千块GPU,高强度的模型训练常常导致NVIDIA H100 GPU出现故障,“机房差点着火”。为了让模型不偏离预期方向,团队成员一个月都没有休息,轮流监控训练结果。 3位创始人和新成员Chaitu Aluru还开发了一个新的自动编码器,在“空间”和“时间”上压缩视频内容,而非折损视频质量和相关数据,从而更高效地训练长序列视频。 三、过去一年多,Hotshot模型3次升级换代 Hotshot曾推出过AI文生图应用和两代AI文生视频模型,可惜未能激起较大的水花。 去年,Hotshot上线了同名消费级AI文生图应用,用户可以免费用Hotshot生成和修改照片,但该应用可能已被下架。 后续Hotshot推出了AI文生视频模型Hotshot-XL,并开源。该模型可以生成时长1秒,帧率8fps的视频。当时,Hotshot-XL的月活用户超2万人次。Hotshot Act-One则是Hotshot-XL的升级版,拓展了AI视频生成的时长上限。Hotshot Act-One模型可制作时长3秒,帧率同为8fps的视频。 Hotshot联合创始人Sastry在社交媒体X的帖子中写道,Hotshot是“目前最先进的公开模型”,十多年以来,我们首次能够为用户提供“强大且新颖的”AI文生视频功能,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结语:AI文生视频模型很卷,但还没有绝对的赢家 在Sastry看来,未来一年内,YouTube将被多模态生成式AI作品“刷屏”,AI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频、图生视频等创作方式,将成为数字媒体上的常态。 市面上AI视频生成模型和应用的竞争也愈发激烈。AI视频创企Runway ML的Gen-3 Alpha Turbo、AI大模型独角兽OpenAI尚未公开的Sora、3D建模与视觉AI公司Luma的Dream Machine等AI视频生成模型,以及AI视频创企Pika Labs的Pika AI视频生成应用,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与竞争对手相比,Hotshot虽然文本还原度较高、视频生成速度较快,但现阶段的视频生成效果,在质量、细节和分辨率上都差强人意。网友用Hotshot模型制作的视频,不少存在手部、腿部重影,物品悬空、动作逻辑错误、说话神态、口型单一等较为明显的漏洞。 ▲马腿出现重影(图源:VentureBeat)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