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没想到 苹果被比亚迪卡了脖子
有外媒报道,苹果一直在默默推进中的造车项目,在历经核心人员离职的波折后,再次在电池问题上受挫:关于电池供应问题,苹果在和比亚迪、宁德时代谈了几个月之后,最终谈崩了。 苹果要求比亚迪或宁德时代去美国为苹果单独建厂,专门开辟产能,被二者拒绝。 尽管宁德时代否认了这个消息,但苹果因电池问题在造车项目上再遇波折基本坐实。 一直以来,苹果在硬件领域的整合能力无人能及,在产业链中向来比较强势。各路供应商为了拿到苹果订单,对于其提出的要求常常只有迁就和配合的份。因为拿到苹果订单,不止是一笔订单的价值,更意味着实力得到行业认可,信用有了背书。 为何这一次比亚迪这么头铁?底气何在?拒绝的逻辑又是什么? 01 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受宠” 当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分为两种类型: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锂钴镍)电池。 这二者的区别是: 磷酸铁锂成本低、寿命长、安全性好、但能量密度略低; 三元锂电池成本高、能量密度高、但寿命略短、安全性差。 过去几年,中高端车型使用三元锂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它的能量密度高,相同体积之下它的续航更长。 尽管它安全性差、容易自燃,但在普遍的续航焦虑之下,大家还是硬着头皮上。 安全问题怎么办?就只能通过对电芯的各种花式打包、各种散热和阻燃设计来缓解(模组化设计)。 但最后发现,在这样复杂的结构之下,电池包变得异常沉重。按整个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来算的话,比简单结构的磷酸铁锂高不了多少,但成本却高上天了。 所以现在整个行业开始转向,从复杂模组向无模组化(CTP)方向发展。 比亚迪最新推出的纯电动平台E3.0、吉利的SEA浩瀚架构、特斯拉即将投产的4680电池平台都是无模组设计。 无模组之后,整个电池包的体积利用率会提高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50%。这样就在电池包层面增加了能量密度,弥补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较低的短板。 优势得到加强,劣势得到弥补,车企巨头纷纷改用磷酸铁锂电池。 从去年开始,磷酸铁锂的份额就开始持续提升。 今年1-8批推荐目录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铁锂车型占比继续提升,达到39%。从今年7月开始,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每个月都超过三元锂。 特斯拉近期在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对于标准续航版Model 3和Moderl Y,全球范围内都将改用磷酸铁锂电池。 戴姆勒集团CEO康林松也表示,奔驰将从2024和2025年开始在其下一代车型如EQA和EQB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的春天再一次到来了。 而且可以确定,这并不是昙花一现。 在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成熟之前,大概率都是以磷酸铁锂为主导。因为三元锂的安全性差是天生的,后期改良的空间不大。而固态电池的成熟时间(能大规模商用),业内估计大约需要5~10年。 基于理性选择,苹果自然会首选磷酸铁锂。 02 难以绕过中国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有这么几家巨头: 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紧接着是韩国的LG化学和日本松下,第四名是比亚迪。 关键是LG化学、松下以及三星等日韩企业全都主打三元锂,它们的磷酸铁锂技术是弱项。而比亚迪专攻磷酸铁锂,宁德时代则是两种通吃,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电池包开发的核心技术悉数掌握。 而且中国拥有从锂矿开发到基础材料加工、电池材料制造、电芯封装的全产业链,产能稳定、供货有保障。 例如电解液行业,中国不仅控制了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且出现了天赐、新宙邦等一众明星公司。磷酸铁锂产业链的上游材料大部分产能已被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一扫而光。 处于最上游的矿藏资源,全球现查明的锂矿资源总量约6200万吨,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掌握了一半。 相比之下,海外的磷酸铁锂产业链不健全,成本高、供货不稳,大型车企不会去冒这个险。 有消息称苹果被比亚迪拒绝后又去找松下谈,但据10月25日路透社东京的报道,松下“没有为电动汽车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计划”。 所以,在磷酸铁锂回潮的风口上,苹果恐怕难以绕过中国。 03 中国公司不再“言听计从” 苹果的一个核心诉求就是去美国建厂,为它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开辟专门的产能。 但比亚迪为什么不愿去美国建电池厂(比亚迪原本在加利福尼亚有一家大巴装配厂)? 第一个原因,或许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 苹果现在用订单做诱饵要求比亚迪扩大产能、建设新工厂,但一旦建成之后,主导权就落在苹果手里了。苹果如果不再给你那么多订单,甚至把你踢出供应链,巨额投资很可能就打水漂了。 而且上游供应链不完善,产业工人成本高昂,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则是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担心无法预料的政治风险。 电动汽车已经被美国视为战略产业,拜登上台之后定下的一个小目标是:至2030年前,美国电动车总销量占汽车总销量要达到40%~50%。未来,作为电动车关键技术的动力电池,谁能保证不会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 在美国建厂,就相当于自己的技术和生产工艺都置身于美国的监督之下,难免会“身不由己”。 不管是基于成本收益的商业逻辑,还是基于政治风险的逻辑,富士康、华为、台积电,都算是前车之鉴。 三年前,富士康计划斥资100亿美元,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百亿液晶面板厂”,誓言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被特朗普称赞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当时的破土仪式上,特朗普、郭台铭和一众当地政府官员手持金铲,春风满面,然而时至今日,这工厂却是这样一番模样: 一片空架子,裸露着水泥地和管道,像极了烂尾楼盘。 对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来讲,自己掌握着核心技术,有足够的客户群,干嘛还要听别人的摆布呢? 04 苹果汽车已落下风 回望苹果的造车运动,时日已久却波折不断。 早在2008年乔布斯就曾想过要进军造车领域,到2017年一份苹果内部的商业报告才正式透露出造车消息。 起初,它并不打算涉及整车制造,而是希望像手机一样实行“自主研发+代工厂”的模式。苹果曾找到宝马、戴姆勒等头部车企为其代工,但都纷纷拒绝了苹果。戴姆勒给出的理由是: “不希望成为苹果的富士康,同时为自己培养一个劲敌。” 后来又找到日产、比亚迪和迈凯轮,同样被拒。 无奈之下,苹果开始加强自身团队,从其它车企大量挖人:据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苹果公司特殊项目组总计有1200多人,其中170人来自福特,300多人来自特斯拉,110多人来自汽车相关的民营研究机构。 尽管如此,苹果造车还是落了下风。核心原因不外乎起步晚、技术储备不足,对汽车的“制造”不够重视。 如果在电池问题上久拖不决,恐怕其造车进程会再次延误。
华为HDC2021的手语翻译火了 为什么她可以如此心灵手巧?
由硬及软的华为,需要被重新理解。 10 月 22 日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1(Together)在东莞松山湖正式开幕,华为在主题演讲中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多终端、跨OS、全场景的华为移动核心服务能力 HMS Core 6,与开发者共建共享共赢 HMS 新生态。但它不仅仅属于开发者,还可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软件基础技术离我们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 HMS Core(华为移动核心服务)是华为软硬件开放能力的合集,它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供应用调用各项开放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作为HMS 生态组成的重要部分,HMS Core 连接开发者与用户,在赋能开发者高效开发,应用创新的同时,提升用户体验。 如果以盖房子来比较,华为在此提供了砖、瓦、混凝土、钢筋、卡车、玻璃等等建筑材料和工具,至于是盖成乡间木屋,还是郊区别墅亦或是市中心百货大楼,则由开发者来决定。 虽然 HDC2021 是主要面向开发者的大会,但也有不少出圈的新闻,比如那位伴随大会直播的手语翻译,和之前我们在电视台左下角看到的真人翻译不同,这次华为派出的翻译却是一位「数字人」,「她」真正做到了心灵手巧,心灵是源自「机器翻译算法」,手巧则来自「多模态数字人生成算法」。 这位手语翻译并不仅仅是华为最新技术的展示,还是能够普惠到众多开发者的基础技术,只要开发者愿意,就可以和华为一样,在自己的应用里面也安排一位类似的手语翻译。 这位手语翻译,就是刚刚发布不久的 HMS Core 6 当中一个重要能力的具体体现。 到了 2021 年,HMS Core 6 早已经跳脱出了为手机应用开发的局限,那么局限之外,它的舞台还能拓展到哪里? HMS Core 6 能帮开发者做什么? 明白 HMS Core 6 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琢磨,它能干什么?手语翻译是本次 HMS Core 6 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实际上它背后的技术叫做 SignPal Kit,既然后面有个 Kit(工具套装),那么就意味着开发者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情。简言之,手语服务(SignPal Kit)提供手语生成能力,可以将文本实时翻译为流畅、自然且符合听障群体表达习惯的手语动作数据,帮助构建信息无障碍创新应用。 比想象中更严重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 4.66 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几乎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因此,帮助这些人也能轻松使用电子产品,实现信息无障碍几乎是各大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 SignPal Kit 是授人以渔的工具,但完成它其实并不简单,先华为完成了自研预训练语言大模型、机器翻译算法、多模态数字人动作生成算法,同时携手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融合手语语言学专家知识,实现连贯、自然手语身体姿态,手势动作和表情的生成。 目前它已有 10000 多个词汇量,准确率也超过了 90%,并且开发者还可以自定义 3D 人物形象,表达出自然流畅,符合人类习惯的手部动作、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 3D 建模能力(3D Modeling Kit)则是 HMS Core 6 另外一个重要更新,其实 3D 建模能力并不算新,但这次不同之处在于,仅需普通 RGB 相机,通过手机便可高效生成 3D 模型。 其中的关键是降低了「门槛」,前几年在不少科技展会上,我已经见过不少 3D 扫描和建模设备,它们无不笨重且昂贵,但如今仅仅靠一部普通的智能手机,加上这个 3D Modeling Kit,就能够支持物体背景分割,重建出的模型没有背景,边缘更清晰干净。 这个能力最容易理解的场景应该就是购物应用,现在想看一件商品的全貌,要么是配上八九张图片,要么是拍一段视频,现在生成一个 3D 模型就能够立体展示商品了。当然这个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购物场景,很多游戏道具的建模往往也基于现实物品再进行重绘,3D Modeling Kit 自然也可以方便游戏开发者。 HMS Core 6 利好游戏开发者的新能力还有几个:AR 环境光照跟踪、Computer Graphics Kit(图形计算 kit)和 Scene kit(图形引擎)。 如果说,3D 建模能力是让真实的更真实,那这几个新能力就是让虚拟的也能真实起来。在 AR 体验中要实现沉浸感,就需要虚拟物体与真实物体的视觉一致性,不然就会让人出戏。华为 AR 环境光照跟踪则率先实现了厘米级的虚实融合能力,它能估算环境光照情况,结合渲染引擎,能够让 AR 虚拟出来的物体和真实物体有一样的光影效果。 Computer Graphics Kit(图形计算 kit)则首次在移动端实现了动态光雾效果;Scene kit(图形引擎)首次在移动在移动设备上应用了光线追踪技术,模拟真实世界的光线反射折射效果,之前开发者头疼的场景,比如湖面倒影,镜面反射都能模拟出来。 同时, Scene kit(图形引擎)提供的真实感还包括 3D 模型碰撞、坠落和旋转的效果,还可以提供泛光、景深、运动模糊等后处理特效,总之,很多时候,图形问题其实是物理问题,物理问题最后,又是数学问题。 在华为 P50 系列发布会上,有一个提升信号的技术叫做 AI 异构通信技术,作为华为一直以来的技术领先区域,这个技术也随着 HMS Core 6 一起开放给所有开发者,帮助用户获得高速稳定的网络体验,这个体验涵盖了 WiFi 和移动网络。 举个例子,我的游戏要更新了,更新包有 2G,如果没有接入 AI 异构通信技术里面的 Network Kit,在 4G 网络下可能要下十几分钟,但是有了 Network Kit,通过多线程下载,智能分片算法,就能加快下载速度,通过透明压缩技术,就可以减少下载数据量,二者叠加,最后可能几分钟就下载好了。而且进入到游戏之后,这个技术也能发挥作用,让游戏网络延迟降低不少,只要自己的手跟得上脑子,那手机响应就能跟得上手。 HMS Core 6 作为一次大更新,其新能力多种多样,靠一篇文章肯定难以涵盖,但前面讲了那么多,其实方向只有一个:用实际能力,帮助开发者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音频编辑 Kit 能将音频不同组成部分渲染到指定的空间方位,实现最新的空间音频效果;Petal Maps Platform 车道级引导功能可以让导航更精准更人性化;安全芯片模组及模组可信管理服务可以帮助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让交易安全快速...... 在这诸多能力当中,有一些是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比如信号和网速问题;而有一些则是面向未来跨平台跨设备的,比如超低门槛的 3D 建模能力,AR 环境光照跟踪等等;还有些兼具二者也有公益性质,比如手语服务和数字人技术。 如果以数字孪生的视角来看,HMS Core 6 甚至都可以套用到「元宇宙」的概念中去。 之前,我们就写过《 元宇宙需要「基建狂魔」》,记录了不少在这个概念初期为元宇宙做基础建设的厂商们,比如 Unity、英伟达、Epic 等等。我们的核心观点就是,如果谈 30 年后元宇宙的切实体验,那抱歉现在给不了。如果谈一谈通往其愿景路上某一个很小的实现条件,那技术人员很可能就能给一个可行的方案。最终很多条件逐渐达成的时候,那里元宇宙体验也不远了。 这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路途。 但是,有时候聚沙,聚着聚着,最后还是一盘散沙。这就需要各种开发工具,将一粒粒沙子,有效地聚在一起,最终成型。 元宇宙不缺概念,不缺愿景,但缺算力、缺高速低延迟网络,缺平台,缺内容,可以这么说,HMS Core 6 中的低门槛 3D 建模,实时手语直播+数字人、AR 环境光照跟踪、移动设备光追技术、Petal Maps 这些技术,无不可以为元宇宙这个概念贡献未来内容,成为基础的能力。 未来太远,HMS Core 6 有何现实意义? 很多人有一个基本的误解,就是元宇宙约等于虚拟现实,这个虚拟的空间和现实世界关系不大。 但其实,在技术专家看来,在它的具体实现过程中,纯粹的虚拟空间只是其中一部分;与物理世界的有机结合,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 CPS 赛博物理系统,或者数字孪生,能够更加精确的表达技术走势和技术以人为本的初心。 归根结底,物理空间的一切对象,包括对象的属性、行为和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经过数字化建模映射到赛博空间,使得物理空间成为赛博空间内可被计算的对象。但是更重要的是,赛博空间内的计算结果还需要映射回物理空间,从而起到加强人类现实世界能力的作用。 因此,如果我们不谈未来概念,只谈互联网技术的一个核心发展逻辑,其实就是「使得物理空间成为赛博空间内可被计算的对象,加强人类现实世界能力」。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覆盖的区域。比如手机动画,从最开始的线性动画,到现在符合人们直觉感受,符合真实世界物理规律的非线性动画,就是进步的例证。 那么,从平面 2D,到立体 3D 的模型,可以提升购物应用的体验;AR 环境光照跟踪和移动设备光追技术则有助于创造更棒的移动游戏体验,让手游不再只是搓屏幕... 而实时手语直播+数字人则具有两种意义上的普惠性: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体会科技发展的成果,帮助开发者服务好这一人群。HDC2021 上心灵手巧的手语翻译,可以存在于每一部手机当中。 如果说「使得物理空间成为赛博空间内可被计算的对象,加强人类现实世界能力」这句话太宏大的话,那么手语直播+数字人技术,就是这句话的恰当例证。华为 HMS Core、开发者和用户一起,以微小但重要的路口,进入到了这个宏大的命题当中。 当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HMS 的生态也便初有模样。 截至当前,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数量超 510 万,全球集成 HMS Core 的应用超过 17.3 万个。在 Web 应用、快应用,以及 Android、HarmonyOS 等的应用和服务上,在手机、平板、智慧屏、智能手表及车机上,都有 HMS Core 的身影。 这一次 HMS Core 6 一共在 Graphics、Media、AI、App Services、System (图形、媒体内容、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和系统)五大领域进一步开放了创新能力与特性,全新推出 9 个 Kit。和 HarmonyOS 的快速奔跑类似,现在的 HMS Core 总共覆盖了七大领域,69 个 Kit,给开发者群体提供了丰富的助力,当然,这些能力最终服务的还是大众用户。 如最开始所言,HMS Core 提供砖、瓦、混凝土、钢筋、卡车、玻璃等等建筑材料和工具,帮助开发者盖房子,但其实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HMS Core 6 推出的能力,或许可以帮助开发者修路了,做精装修了,做景观设计了,那么 HMS 生态的想象力,也就不局限于一栋栋房子的集合,而是可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甚至是一个更精彩纷呈的宇宙。
张文宏呼吁全世界打疫苗后要这样做:太让人无奈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0月30日在出席第三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时表示,未来全国和全世界都接种疫苗后,人们还是应该尽量减少聚集,在室内拥挤的地方尽量戴口罩,加强通风。 张文宏表示,新冠肺炎传播性极强,需要做更多预防性的工作。“这个疾病不是医生所能够单独搞定的,我们一定需要普通民众的配合。最近国内很多地方出现了散发病例,我要呼吁大家,新冠病毒非常隐蔽,如果我们经过了有病例的地区,回来以后要第一时间做核酸检测。” 张文宏指出,快速检测病毒是我们赢得抗疫胜利非常重要的法宝,因为病毒传播速度太快,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就可以及时中断它的传播。但是如果发现得晚,我们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积极地进行检测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如果一旦有发烧这样的症状,我们要及时地到就近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或者核酸检测点进行排查。这是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病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张文宏说。 未来疫苗全面普及之后,是否还需要戴口罩呢?张文宏表示,未来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他还是主张大家在密集的地方拥挤度尽量不要太高,并在室内拥挤的地方,尽量能够戴口罩,室内能够经常通风。 他强调,包括戴口罩在内的一些防疫的基本环节,“哪怕将来在中国我们都接种过疫苗,全世界都接种过疫苗,我们还是呼吁大家能够采取。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病毒的传播速度就会大幅度地降低。”
Facebook的“元宇宙”不过是一部宣传片?
30秒快读 1 在未来的元宇宙中,你可以完成很多不敢想象的事情——就像拥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一般,随时随地捏一个自己,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造。扎克伯格从起居室的沙发起身,无数奇妙的片段开始在他身后显现。 2 在Facebook昨天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为Meta,“我们将以元宇宙为先,而不是以Facebook为先。”他随即说道。 3 Facebook早已入场,2016年收购Oculus后,他开始布局VR。正如更名后的Facebook看似“all in”元宇宙,却更像一场“面子工程”,此次发布更多实际成果都落在VR领域。 刺激投资者的是股价,但刺激公众的是扎克伯格对元宇宙的未来设想,那么基于现在的硬件设备,到底哪些设想已经可以实现,不再只是一部宣传片? 01 在起居室里欣赏星河 通过VR头显设备,你可以选择在屋子里观看夜晚的星空和一场日落,或者可以和三五好友身临其境地观看一场线上演唱会,VR代表的虚拟现实可以带一个人去到任何地方。 Oculus旗下的quest系列是VR设备领域久负盛名的产品。2016年,Oculus公司被Facebook收购后,在后者的资源倾斜与资金支持下大力发展VR硬件设备,并在2019年推出该系列第一款产品。而Oculus quest 2则在去年10月发售,一下就占据了VR一体机的头把交椅。 Oculus quest 2 高端玩家都在期待quest 3什么时候到来。在此次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并未透露quest pro或是quest 3相关信息,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想入手一部VR头显,quest 2仍是最好选择。 硬件上,quest 2选用了专为VR设计的骁龙XR2处理器,这是一款包含VR头显优化功能的高端芯片。与初代quest的1440×1600(230万像素)相比,quest 2有着高达1832×1920(350万像素)的单眼分辨率,采用LCD显示屏后,quest 2几乎能避免VR设备广为诟病的“纱窗效应”。 在外形上,Oculus的设计也更加适合佩戴者,不仅选用了柔性头带,在抓住脑袋的同时减轻紧绷感,还配备Elite头带、电池板Elite头带两个额外头带供选择。 在“星河”之外,还有无数个充满冒险的独特世界等你去探秘——扎克伯格透露,亚利桑那阳光开发商VertigoGames与游戏厂商DeepSilver合作,将在quest 2平台上推出5个全新游戏,有名的PC VR作品《剑与魔法》也将于今年年底推出,而经典的《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quest 2版本也正处在开发之中。 02 贴近现实的虚拟社交 尽管没等到下一代quest产品,但越来越多振奋人心的内容也可以在quest2上享受到。 在Connect发布会上,几项硬件之外的“黑科技”同样引人注目,例如Horizon开发的VR内容Horizon Home,扎克伯格透露该功能将进行升级,更新后将有机会和朋友一起玩游戏、欣赏全景视频,还可以自己改造空间。 在VR设备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中,你将不再被迫“独处”,无数惊人的风景可以一键邀请朋友来观看。你不用再羡慕凡尔赛文学里的“去巴黎喂鸽子”,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有钱有闲,去南极喂企鹅也能与你共享,这应该是小扎被困在疫情中的突发奇想吧。 一款正在开发中的高端VR/AR头显Project Cambria也带来更多想象,在扎克伯格口中,这并非quest系列设备,而是一个兼容quest生态但定位更为高端的产品。 预告片中出现的Project Cambria 在Connect大会预告视频中,一个虚拟形象即时跟随真人做出各类表情,做到眼球追踪和即时模拟面部表情,让虚拟形象可以表现出佩戴者更真实的感受。 这代表着,即使佩戴着VR头显,你的微表情也可以通过传感被网络世界的友人看到。当人们在网络上分享一个笑话,只需看着对方的笑脸就能得到回应,而不是通过emoij或文字表达心情。 Project Cambria的表情模拟 值得注意的是,该设备还可以将高清全彩影像通过摄像头送到眼前,让佩戴者佩戴设备期间也能看到周边环境。不难看出,这款设备比起纯粹的VR眼镜,更注重结合式的MR(混合现实)。 另一方面,趋向精细的视觉保真级别光学器件、传感器,使得Project Cambria呈现为短焦距头显,从而减轻厚度,在外形上更加轻便。Facebook称,该设备将使得物理世界中的物体更具深度和透视感。 目前该项目仍处在研发中,Facebook承诺将在明年发布更多细节。 03 让元宇宙重新定义现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麻烦”也能通过AR设备解决,比如,你会不会经常忘记东西放在哪儿?会不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晕头转向?会不会因为电子设备太多而手忙脚乱? 相比前面介绍的头显设备,Project Aria在外形上看起来简单得多——这是一款AR眼镜。使用者可以在各类物品上贴上可识别的标记,从而去定位、识别物品的位置。 它看起来就像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但只要你戴上它,便可看到眼前的世界仿佛发生了重构。Project Aria配置的传感器可以捕捉到佩戴者看到的图像及听到的声音,而通过识别佩戴者的眼球转动及位置信息,还可分析佩戴者自身对环境的偏好。除此之外,通过这款眼镜在现实中构建3D的实时地图也是可能的。 Project Aria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设备更偏向研究,类似于一个AR眼镜研究型项目,设备更多计算能力用于加密、存储信息,并传送给Facebook的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AR在现实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课题。 这意味着,这款AR眼镜不会面向消费市场,但在它身上展现的功能或将随着Facebook的AR产品来到消费者面前。 扎克伯格在Connect大会上提到的Project Nazare或许更早到来,它是第一款AR全体验眼镜,生态丰富、体验完整,无疑在AR的应用上走得更远。事实上,这也是迄今为止Facebook第一副面向消费者市场的AR眼镜。 通过这款眼镜,佩戴者可以连通到Whatsapp,在一个虚拟的界面同朋友聊天,并邀请朋友一同游玩游戏,而朋友则以虚拟的AR形象出现在面前,不用再一边看手机一边浏览电脑,所有的电子界面都可以展现在眼镜呈现的AR虚拟界面中,迫不及待一起开黑! 此外,还有一款佩戴在手腕上的设备同Project Nazare一同放出预告,这款形状类似手表的设备通过手腕肌肉的EMG肌电图输入,从而将运动神经讯号转化为数字命令,通过细致的手势控制AR眼镜,例如只通过手势模仿写字,便可在聊天窗口输入文字并发送。 Project Nazare 关于这款眼镜,扎克伯格表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下正在取得良好进展。”他向听众暗示,尽管需要容纳全息显示器、投影仪、电池、收音机、定制的硅片、摄像头、扬声器等硬件,但这款终将面世的AR眼镜最终将被“打磨”到5mm厚度左右。 扎克伯格带来的想象如此美好,但实际上除去quest2 VR一体机之外,大多数场景还都是美好的想象,这些即将在几年内接踵而至的场景,会是“元宇宙”的第一步吗? 作者/IT时报见习记者 崔鹏志 编辑/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北交所10件基本业务规则及细则正式亮相 11月15日起施行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10月30日晚,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正式发布上市与审核4件基本业务规则及6件配套细则和指引。 北交所通报显示,4件基本业务规则分别是《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上市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再融资审核规则》)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试行)》(以下简称《重组审核规则》)。 6件配套细则和指引分别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管理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优先股业务细则》《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细则》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号——独立董事》。 通报显示,上述业务规则自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 据了解,在前期在基本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北交所通过邮件、信函、热线电话、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接收和听取社会各界、市场各方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其中的合理意见,对相关业务规则予以修改完善。 公开发行并上市方面,总体平移精选层关于盈利能力、成长性、市场认可度、研发能力等晋层标准作为上市条件,保持包容性和精准性。同时,落实注册制试点要求,明确了交易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的衔接分工,组建上市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把关作用。发行承销制度保留询价、直接定价等多样化发行定价方式;同时对余股配售进行优化调整,由“按时间优先”调整为“按申购数量优先,数量相同的时间优先”,缓解投资者集中申购压力;强化报价行为监管,维护发行市场秩序。 上市公司融资并购方面,《再融资审核规则》《重组审核规则》及相关细则明确了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的审核程序与自律监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构建了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并行的多元化融资工具体系。在发行机制上明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需由证券公司保荐承销,明确了主承销商在发行定价、发售过程中的责任,同时引入了竞价发行机制;设立并购重组委员会,提高重组审核的专业性和透明度。 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市场针对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融资并购业务规则提出的意见建议主要是规则细化、适用方面的问题,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在后续相关配套细则、指引和指南中予以明确。 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方面,制度要求与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接轨,不再实行主办券商制度,由保荐机构履行规定期限的持续督导;同时充分考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公司自治和市场约束。 相较于征求意见稿,《上市规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调整: 一是明确上市负面清单中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的影响期要求,即申报前36个月内未按规定披露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的,不得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 二是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适当延长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发行上市和再融资的持续督导期延长至3年和2年。 三是保持制度延续性,明确新三板挂牌期间依法实施的股权激励可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继续实施,限售、行权等安排保持不变。 四是为防止公司通过披露不可信的财务报告规避财务类强制退市,在保持财务类退市指标总体不交叉适用的前提下,对审计报告类型适当从严要求。 北交所表示,下一步将按照证监会的领导部署,扎实推进发行审核、市场组织、技术准备等方面工作,全力落实好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各项任务。
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为香港奋斗奉献的坚定理想
国旗飘扬、国歌嘹亮……今年开学季,香港越来越多的校园出现可喜变化,青少年学生释放出心中的爱国热情。前不久,《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在香港刊宪生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学和幼儿园发出通告,从明年1月1日起,香港所有的中小学必须在每个上课日、元旦日、香港特区成立纪念日和国庆日升挂国旗,必须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升国旗、奏国歌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旨在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国家观念、加强国民身份认同,厚植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精神。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在心里埋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来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为香港奋斗奉献的坚定理想。 在香港的历史上,爱国爱港的深情从未停止涌动激荡。抗美援朝期间,香港爱国人士突破“全面禁运”为新中国运来大量物资;1991年,华东地区水灾,有港人捐资150万港元,只在登记表上写下“无名氏”三字;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香港各界10天募捐善款近20亿港元……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绝大部分香港同胞是爱国爱港的,但令人痛心的是,香港在回归前甚至回归后,都没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们惊讶地发现,2000年起,中国历史科曾长时间不再是香港学校的必修科,一些香港青年在模糊了历史根脉、淡忘了历史兴替的课程框架里长大,一些在港英时代成长起来的教师本身没有经历过爱国教育和中国历史教育,对历史和国情了解肤浅,甚至有一些负面认知和偏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落实《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尊重我们的国家,尊重作为我们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国旗及国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 如今,在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的保驾护航下,香港特区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香港教育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香港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升国旗、奏国歌,香港全方位提升国民教育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清理“毒教材”“毒教师”;“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取代原有的“通识教育科”,新课程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大主题,涵盖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并逐步推广至全港其他学校…… 可以看出,从校内到校外、从教材到课程、从教师到学生,香港教育正开启新篇章。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社会、学校、老师、家庭要同向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张 烁)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31日   第 06 版) 责编:夏丽娟
外交部回应美发布新冠病毒溯源报告:谎言重复一千遍仍然是谎言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美发布新冠病毒溯源问题解密版报告答记者问。 问:10月29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了新冠病毒溯源问题解密版报告,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在美国情报部门8月发布这份所谓溯源问题解密版报告摘要时,中方就表明了坚决反对的态度。谎言重复一千遍仍然是谎言。这份报告无论发布多少遍、炮制多少版本,也改变不了其彻头彻尾的政治报告和虚假报告的性质,毫无科学性和可信度。 新冠病毒溯源是一个严肃复杂的科学问题,应该也只能由全球科学家合作开展研究。动用情报部门搞溯源,本身就是将溯源问题政治化的铁证。美国情报部门劣迹斑斑,造假、欺骗伎俩世人皆知。 近期,80多个国家已经以致函世卫组织总干事、发表声明或照会等方式,明确表明了反对溯源问题政治化,维护中国—世卫组织联合研究报告的立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政党、社会组织和智库向世卫组织秘书处提交反对溯源政治化的联合声明。这是国际社会的正义声音。 但美方置国际公义于不顾,仍执迷于政治操弄和情报溯源,这只能进一步损害全球溯源科学合作,进一步破坏国际抗疫合作,带来更多的生命损失。 美国现在应该做的是,停止对外甩锅推责,把精力放在国内抗疫和全球合作上来。停止政治操弄,为全球科学家开展溯源合作创造条件。停止攻击抹黑中国,回应国际社会合理关切,接受世卫专家访问,并开放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以及生物实验基地。 来源:外交部网站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中国国民党通过新政纲 表明坚持反对“台独”
朱立伦(资料图) 新华社台北10月30日电(记者陈键兴、徐瑞青)中国国民党第21届第1次全代会30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会议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政策纲领中提到,该党将延续过去党章、党纲的基础,坚持反对“台独”,积极推动两岸改善关系。 政纲“总论”部分谈到,当前执政的民进党无能处理两岸关系,频频挑衅,加深台海紧张局势。两岸应搁置争议,促进经贸及民间社会往来,以期建立平等互惠的制度性贸易机制与具备韧性、善意的社会连结,才有机会让两岸重新融冰。 政纲关于具体政策的论述中提到,中国国民党始终坚决反对“台独”,将延续过去党章、党纲内容,包括2005年国共两党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五项愿景,以及马英九执政期间的基本方针,推动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展各项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工作,促使两岸关系重返和平繁荣的康庄大道,共同落实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天下为公”的理想。 政纲提出,通过“两岸论坛”及各类交流平台,增加多元对话机制,保障与促进民间社会往来,积极参与学术、宗教、体育、文化、城市及经贸交流,在互动中增进了解、累积善意,共同为两岸和平与繁荣努力。 政纲还提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反对“文化台独”,重建正确、包容与客观的台湾史观,妥善保存、发扬及创新中华文化,化解“去中国化”逆流。关于经济议题的论述中则提到,改善两岸关系,重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谈判,接续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建立民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两岸企业合作进军新兴国际市场。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开幕致词中表示,该党会延续党章、党纲的规定,加强推动两岸连结与交流。 会议还通过了朱立伦的提议,同意任命黄敏惠、夏立言、连胜文等3人担任国民党副主席。 责编:夏丽娟
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音)
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有效应对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言出必行,努力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关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造成气候变化上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用统一尺度来限制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国际社会要充分肯定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充分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困难和关切。发达国家应该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韧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支持。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推动发起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和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等多边磋商机制,积极协调“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立场,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2011年以来,中国累计安排约12亿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35个国家签署40份合作文件,为近120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约20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回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历程,各国能否将政策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是全球气候治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方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实施,要持之以恒,不要朝令夕改;要重信守诺,不要言而无信。要积极推动各国落实已经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将目标转化为落实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避免把提出目标变成空喊口号。 中国是推动达成《巴黎协定》的重要贡献者,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方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具体举措,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以大国担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71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国给自己设定的时间只有30年。这意味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当前,中国正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赞赏中国为落实《巴黎协定》作出的重大贡献,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行动,为世界重新燃起了真正希望”。 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闫宇航
100名党代表提案建请中国国民党中央成立“反台独小组”
中国国民党30日举行党代会,党主席朱立伦(中右)前往位于台北市议会的台北会场视察,出席党代表高喊加油口号。(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10月31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昨日(30日)主持上任后首次党代会,朱在会中定调“1218公投”主轴及重返执政目标,也擘划结合民间智库成立蓝军大智库,筹组“影子内阁”,2024推出最强候选人,团结赢得胜选。昨天党代会上,有党代表提案建请中央党部成立“反台独小组”,由党主席担任组长,经裁示后送请中常会研处。 受疫情影响,今年中国国民党党代会改为全台分30区视讯联机方式举办,前主席马英九、吴伯雄、吴敦义、江启臣等人亲赴中央党部主场地出席。 备受瞩目的副主席人选昨揭晓,由中国国民党青年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连胜文、嘉义市长黄敏惠、中国国民党“对外关系协会会长”夏立言入列。 据报道,昨天党代会上,中国国民党大陆地区党代表许弘霖等100人提案,建请中央党部成立“反台独工作小组”,中国国民党大陆部响应,将恪守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延续过去党章、党纲,在坚持反对“台独”、维护台湾人民安全与区域和平繁荣等前提下,积极推动两岸改善关系,恢复沟通管道。(中国台湾网 李宁) 责编:夏丽娟
港媒:有人煽动在立法会选举中投白票,廉政公署强调将严正执法打击破坏选举的行为
环球网报道 据香港“东网”报道,香港廉政公署30日发声明称,留意到有人在互联网呼吁市民在即将到来的立法会选举中投白票。廉政公署并提醒市民,任何人在选举期间内借公开活动煽惑另一人不投票或投无效票,即属非法行为,触犯《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第27A条,最高可判处监禁3年及罚款20万港元。廉政公署强调必定会严正执法,打击操控或破坏选举的行为。 香港廉政公署(图片来源:“东网”) 声明称,根据《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公开活动包括向公众作出的任何形式的通讯,以及向公众分发或传播任何材料。《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适用于一切与选举有关的行为,不论该行为是在香港境内或在其他地方作出。 廉政公署强调必定会严正执法,打击操控或破坏选举的行为,并会要求相关社交媒体平台或网站移除违法内容。呼吁市民严守法规,切勿参与不法呼吁或转载相关违法内容,共同维护选举廉洁公平。 据此前报道,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将于12月19日举行,由地方选区选出20名议员、功能界别选出30名议员、选举委员会界别选出40名议员,共选出90名议员。10月30日,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开始,地方直选、功能界别以及新增的选举委员会界别都有获提名人士报名。 责编:夏丽娟
美国会保卫台湾?先看看落入陷阱的台积电吧
台湾,最近一段时间成了美国政客“热捧”的对象。 先是拜登放话“保卫台湾”,紧接着,布林肯又扬言要“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 恰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前操弄“台湾议题”阻挠新中国的败笔都还历历在册,美国这会儿又操起了这套“烂把式”,却也不是偶然。 美国给台湾画下的“大饼”背后,已经标注了价码。 表面要送你进联合国,实际上网口已经快收到被视为“护台神山”的台积电脖子上: 眼下,台积电被美国商务部要求,限时向美方提供机密数据。美国还威胁说,如果不照做,美国有很多“办法”,别逼美国走到那一步。 ▲台积电 美国要台积电数据做什么?在调查过程中,一本叫作《芯片陷阱》的书引起了谭主的注意,又是“陷阱”。 台积电会成为美国陷阱的下一个猎物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谭主找到了两个人。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话术,拿到台积电的机密数据,有助于解决美国芯片供应链的问题。看起来,这似乎是个经济问题。 美国的芯片危机,始于美国政府换届之前。早在拜登就职的第二个月,他就要求各部门在100天内,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关键供应链状况进行全面审查。 指令下达前,白宫独独给台湾寄去了一封信。言词极为热切,称十分感谢台湾配合解决芯片短缺问题。 于是,从4月开始,台积电成为白宫半导体峰会的座上宾。随后,拜登更是宣布,将投资52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在美国的生产和研发。 ▲ 拜登政府在白宫举行半导体和供应链韧性首席执行官峰会 100天后,在得出美国的半导体供应主要依赖台湾的结论后,就出现了9月份最近一次半导体峰会上的那一幕:美国商务部长在会上要求台积电等企业提交商业数据,“数据清单”主要包括制程节点、客户情况、库存的详细信息、订单和实际出货量优良率等。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谭主先联系到了资深芯片行业从业者古文俊。他告诉谭主,和盘提交这类数据,风险极高: “一旦泄露客户相关的信息,台积电将可能违反与客户之间的合同规定,从而面临涉嫌违法的风险。” 久居华盛顿的美国政客深谙这样一条规则:“政治意味着牺牲”。“当然,是他人的牺牲。” 美剧《纸牌屋》中的这句台词,放在台湾身上,并非戏言。美国解决供应链问题的方式,是“牺牲”台积电。 古文俊的话,提供给谭主一个新角度。为了完成这一步,美国费了不少心思,“请君入瓮”的圈套,早已设好。 拜登就任后,就有美媒报道,拜登政府会对台湾“加倍下注”。美国屡屡为台湾的“联合国席位”振臂高呼。世界卫生大会前和最近,美国更是表示“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 对你独家关注,处处热捧,美国演绎了一出“对台情深”的“好戏”。即便是在美国仓皇逃离阿富汗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不忘表态,仍将履行对台湾的承诺,安抚台湾不要担心。 ▲ 美军进行阿富汗撤离行动 只是,美国给足了台湾面子,想跟台湾要的里子,可不止这些。 就在美国商务部的“最后通牒”交到台积电手里的同时,作为美国情报机构的美国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也在发布的新报告中点名提到了台积电。 美国情报机构,为何也对台积电感兴趣? 为了弄清美国的真实目的,谭主找到了另一个人。 这一次,古文俊把《芯片陷阱》中的原型,法国人马克·拉叙斯介绍给了谭主。 台积电被索要机密数据的故事,对拉叙斯来说,并不新鲜。 ▲ 法国芯片卡制造商金普斯公司 拉叙斯创立的法国金普斯公司,几乎和台积电同一时期起家。其在芯片卡领域市场份额一度超过了40%,是名副其实的行业佼佼者。 金普斯的起家,靠的是芯片卡的研发生产,每张芯片卡都会存储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最高时,它在全球拥有数十亿的用户,也就意味着数十亿人的数据信息都能通过金普斯的芯片卡读取。 这一先锋性的技术突破,却成了金普斯命运的“祸根”。 90年代中期,正在不断开疆拓土的金普斯亟待更多资金的注入。需要钱的时候,德国著名工业世家匡特家族出现了。 匡特家族不但给金普斯投钱,还将自己注资的一家美国企业的芯片卡业务,以及一家位于美国费城的工厂,转让给了金普斯。金普斯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 匡特家族苏珊娜·克拉腾(右)和她弟弟斯特凡·匡特(左) 好事成双,随后,美国德太投资集团也找上门来,表示自己想要成为金普斯的股东,并且,可以帮助金普斯打开美国市场。对此,作为最大股东的匡特家族,并无异议。 德太投资集团正式注资之后,拉叙斯和他创立的金普斯公司的命运,也就此改写。 拉叙斯很快就察觉到了异样:相比于开拓美国市场,德太投资集团更在意的,是对公司的全面控制,关键,是对芯片卡数据信息的控制。 在德太投资集团的要求下,金普斯实行了总裁轮换制,几年换了四位首席执行官,公司的业务也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拉叙斯为此跟德太投资集团发生了正面的冲突,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公司的大股东德国的匡特家族不顾公司利益,跟美国人站在了一起。 拉叙斯,完全受到了排挤。2002年,拉叙斯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一名新的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曼德尔,被扶持起来。 到此,谜底才被揭开。 曼德尔当初应聘简历中故意隐去的一条经历,是曾服务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更可怕的是,扶植曼德尔的德太投资集团,同样是服务于CIA的投资集团。德太投资集团的创始人叫作庞文德,在CIA里,他以出众的谈判技巧闻名。早些年,他一直为美国服务。 而匡特家族和CIA的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二战结束后,CIA通过一系列运作,帮助匡特家族成员逃脱了战后审判。交换条件,正是为CIA服务。 也是在后来,拉叙斯才知道,自己最初同匡特家族会面时,CIA就盯上了他。 通过匡特家族和德太投资集团的手,引诱、注资、换人,CIA一气呵成地完成了“鸠占鹊巢”,悄无声息地从拉叙斯手中夺走了公司。CIA要的,正是金普斯数十亿用户的芯片卡数据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CIA可以肆无忌惮地监控全球。 和谭主交谈的过程中,拉叙斯对20年前的自己的悲剧作了个总结: “ 此前,美国一直是我的合作伙伴,但当美国人开始意识到金普斯对其具有战略重要性时,美国立刻翻脸变成了敌人。 ” 对于跟金普斯成长于同一时期、当前又饱受美国威胁的台积电来说,上面的故事,不可不谓是一种警示。 就在美国要求台积电交出机密数据的同时,另一条“暗线”也在同步向台积电渗入。经过注资、换人这样类似的操作,现在台积电的董事会里,有三个美国人。其中一位,在这个月刚刚对拜登“保卫台湾”的说辞,表示支持。 在台积电的决策层中,谭主还看到不少美国人的面孔。2019年,一名叫作彼得·克利夫兰的人出任台积电法律部副总裁。这个人,曾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任职11年。 在台积电,美国政治旋转门的齿轮,已经开始悄悄转动。而两家曾经投资台积电,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公司,也值得玩味:一家是美国公司。另外一家,虽然是欧洲公司,但公司总裁曾在二战期间,举家逃往美国,并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他与美国的关系,盘根错节。 讲到这,你会发现,台积电的遭遇,和金普斯似曾相识。美国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台积电,可以琢磨琢磨。 拉叙斯在跟谭主的交流中直言,美国偷走了金普斯。 更让拉叙斯悲哀的是当时法国政府的态度。没有国家在背后撑腰,拉叙斯甚至无法将这个故事,完整讲述。 19年后,拉叙斯在中国出版自传《芯片陷阱》,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说出,美国是自己的敌人。不知道当台积电的负责人看到金普斯的这个下场,作何感想? 美国画下的“大饼”,只是陷阱前的诱饵,踏进去,就会被吃干榨净。对于台湾地区,美国又怎么会手软? 面对美国的套路,有人很清醒。美国借“缺芯”危机,屡屡向台积电施压,要把半导体产业链搬回美国,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公开回应,“台积电赴美建厂是被政治驱动。”“美国不应该想着以一己之力垄断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面对美国政客的“力挺”,有人还在做着白日梦。几天前,美国驻华大使提名人伯恩斯表示,要把台湾变成“敲不开的坚果”,协助台湾提升不对称防卫战力。 只是,哪有敲不开的“坚果”。更何况,这枚“坚果”的果仁——台积电,美国早已垂涎三尺。甚至就连果壳,都想着要榨出油来。 美国两面三刀的本色,早就藏不住了。 舞台上站着的,不过是一群操弄政治议题的小丑。小丑,不仅在美国,有些还在岛内。 当自己当家企业都被美国压榨时,当明眼人都看清美国的本质时,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还在向外部反华势力摇尾乞怜,加紧投靠,多次做出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卑劣行径。 小丑跳得再欢,也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铁的事实。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责编:闫宇航
拜登承诺美国将有条件地重返伊核协议
拜登资料图。来源:东方IC 新华社罗马10月30日电(记者李骥志 陈占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领导人30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四国领导人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美国总统拜登“明确承诺”美方将有条件地重返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声明说,拜登“明确承诺”,只要伊朗恢复履约,美国愿重返并全面遵守伊核协议。与会领导人对此表示欢迎,并相信伊核问题相关方能够就恢复和全面遵守伊核协议很快达成共识,从而确保伊朗核计划完全用于和平目的。 声明说,恢复履行伊核协议后,针对伊朗的相关制裁将会解除,这“将有利于伊朗经济增长”,但“只有伊朗做出改变,这一切才有可能”。四国领导人呼吁伊朗“抓住机会,展现诚意”,称这是避免危机升级的唯一可行方法。 本月27日,伊朗副外长巴盖里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欧盟代表举行磋商后说,伊朗同意在11月底前重启伊核谈判。28日,巴盖里应邀访问俄罗斯时表示,新一轮谈判的唯一目标是“解除美国对伊朗的残酷和非法制裁”。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协议。2018年5月,美国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2019年5月以来,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但承诺所采取措施“可逆”。今年4月以来,伊核协议相关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6轮会谈,讨论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由于美伊分歧严重,以及伊朗政府领导层换届,新一轮会谈迟迟没有举行。 责编:夏丽娟
控不住枪的美国 今年超1.7万人死于非自杀性枪支暴力
枪支暴力顽疾困扰美国社会已久,而自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暴发以来,更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在2020年,全美大约有近2万人死于非自杀性枪支暴力,成为“最致命的一年”。而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截至当地时间30日,今年全美死于非自杀性枪支暴力的人数已超过1.7万人。另有预测称,今年可能会超越2020年,成为美国20年来枪支暴力犯罪最严重的一年。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各地的枪击案频繁见诸报端,在冰冷的伤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离去,一个个家庭的破碎。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的统计,截至当地时间30日,全美死于非自杀性枪支暴力的人数已超过1.7万人,此外,美国已发生了586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也就是不含枪手在内的,死亡4人或以上的恶性枪击事件。 越来越多美国未成年人殒命枪支暴力 有预测称,2021年可能会超越2020年,成为美国20年来枪支暴力犯罪最严重的一年。而更令人痛心的是,美国越来越多未成年人成为枪支暴力的受害者。截至30日,美国已有1253名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因枪支暴力死亡,另有3472人因枪支暴力受伤。 新旧伤疤被揭开 美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美国总统拜登曾承认,美国枪支暴力犯罪猖獗的程度已达到“瘟疫”的程度。而值得注意的是,与枪击案频发相伴随的,是美国社会问题的新旧伤疤一一被揭开。近年来,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社会分裂严重,一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心理失落走向极端并最终诉诸暴力。疫情暴发以来,种族冲突加剧,诸多枪击案都有明显的种族主义倾向。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和生存压力也直接造成暴力犯罪激增。美国拥枪自由助长了社会暴力,暴力又助推了枪支生产和销售。美国社会在这一系列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控枪难凸显美国政治治理无力 然而,即使美国国内反对拥枪的声音此起彼伏,多年来美国在控枪问题上依然原地打转。美国枪支制造、买卖和使用已形成庞大产业链,涉及庞大利益,代表这些利益的十余个组织早已渗透到美国政治生活方方面面,美国要想在控枪上有实质动作困难重重。 责编:侯兴川
国家卫健委:10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71例,其中本土病例48例
  南方网讯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10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上海9例,浙江4例,广西3例,内蒙古2例,天津1例,山东1例,河南1例,湖北1例,广东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4例,河南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48例(黑龙江19例,其中黑河市18例、哈尔滨市1例;内蒙古10例,均在阿拉善盟;甘肃9例,其中天水市5例、兰州市4例;山东3例,均在日照市;宁夏3例,均在银川市;云南2例,均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北京1例,在昌平区;江西1例,在上饶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3例,黑龙江1例,宁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24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6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82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5例。累计确诊病例96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22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月3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14例(其中重症病例3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170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7151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25275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2333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其中境外输入21例,本土2例(山东1例,在日照市;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1例(境外输入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9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99例(境外输入35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82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345例(出院12034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7例(出院73例),台湾地区16406例(出院13742例,死亡847例)。 责编:海闻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