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与AI“联姻”,5G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不少人对5G有着类似的理解:5G比4G多1G,电影下载秒成、视频点播流畅……在最新出版的《电信科学》上,一篇名为《通信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十年》的刊首文章向人们展示了完全不同的5G通信应用前景:未来的通信网络是可以高度自治的。通过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5G通信可以实现“三自”,即参数自配置,性能自优化,故障自“治愈”。5月4日,论文共同作者之一、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信行业正在走向5G,马上要走向6G,光是看视频快点、信号好一些,那不是5G。什么才是真正的5G?为什么5G网络要与人工智能“联姻”?有了人工智能才能突破这些瓶颈“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个紧迫的事。”论文共同作者之一、工信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最关切的是5G耗能问题。一个5G基站与一个4G基站相比,在半载情况下,前者是后者能耗的3.5—4倍。“5G产生的价值如果还不够付电费,那将成为5G广泛落地的瓶颈。”韦乐平说,人工智能的优化能力或许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需要相关部门、企业等机构有紧迫感地去挖掘、去规范、去推进。除了数据极限、能耗瓶颈,庞大网络的管理问题也急需人工智能出手。“4G通信网络系统巨大无比,网络种类也很繁杂,到现在也没数清到底有多少个网络。所以,仅是把这些网络管理起来就很难了,更别说还要进行有机融合、协同提升。”韦乐平说,5G的情况更为复杂,就更不可能用人工的方式来管理如此复杂的资源。所以非常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提出预警、给出预判,大大提高5G网络的管理效率。过去10年它们曾“戴着镣铐跳舞”早在十几年前,通信行业就已经看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潜在价值。“一开始,一些国外运营商对于在3G阶段就实现通信网络的自组织、自优化、自“治愈”信心十足,希望在3G阶段就能够部分实现网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论文共同作者之一、亚信科技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欧阳晔博士回忆道,2008年,业内就开始第一次对自组织网络进行国际标准层面的定义。按理说,在随后的10年,自组织网络理当迎来上升发展期,但事实并非如此。“过去的10年,美国及部分欧洲电信运营商独立或混合部署了一些自优化网络(SON)系统,试图把人工智能融入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维护、优化中,但是整体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欧阳晔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G、3G网络本身,包括其生态、软硬件、设备接口等,并不是按照智能化的理念来建设的,网元本身在标准化构建阶段就不支持人工智能,网络的接口和信令体系等难以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对接。这就像请个名医来治病,但病人本身对打针吃药等治疗方式都不接受。3G网络宛如一块“铁板”,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变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直到5G的出现,这种情况才迎来了转折。张亚勤解释:“5G有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协议层,互联网与通信网真正地实现了融合。所以很多我们在计算机领域的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可以更容易地在5G网络中实现。”因此,在我国进行5G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人工智能融入的问题,给人工智能融入留接口。为此,论文编写者呼吁通信行业建设者进一步开放网络标准化接口,给予人工智能对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管理运维系统、业务支撑系统等全面赋能、注智的机会,将5G与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组合”,进一步释放潜力。智慧“神经元”在案头工作中萌生时间拨回2017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的服务和系统第二工作组开始研究5G核心网的智能化网元。他们定义了一种具有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的网元:一个通信网络的节点可以收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形成独特的个人画像,通过画像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决策层。这是移动通信从1G到5G以来第一次在核心网络架构里定义标准化,并要求部署网络人工智能网元。“5G的智能化是从标准化起步的,这是通信领域的特点,因为所谓通信,必须要连得通,才能传递信息。而标准化是避免‘鸡同鸭讲’的前提。”欧阳晔说。另一方面,有了“灵魂”的网元,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在5G网络中的落脚点。通过网元,人工智能的能力被“注射”到5G网络里,5G网络里的节点也会慢慢具有不同的智能化功能,网元将可以全面、实时地参与核心网控制面的决策控制。此后,网络智能化的新部件不断丰富起来。2017年6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启动了人工智能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课题研究。2018年2月,开放无线接入网络联盟成立,开启移动信息人工智能框架的“安卓版”。2020年6月,中国移动联合亚信科技首次在3GPP R17标准中正式引入联邦学习概念,形成联邦学习在5G领域的第一个全球国际标准。“5G网络智能化方面,中国运营商与厂商处于第一阵营。”欧阳晔表示,当前在5G通信网络智能化的关键标准组织里(包括3GPP、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等),中国厂商的参与度非常高,与国际上更多厂商一起共同推动5G走向智能化。2023年移动通信网或将实现初步智能化“我们预计,到2023年移动通信网络将实现初步网络智能化,初步建成网络人工智能的网元。”欧阳晔告诉记者,达到这一步,通信人工智能将达到L2级别(初级智能自治网络)。从2023年到2027年,通信网络将向着L3甚至L4级别演进,那时的智能网络能做更高级的事情,比如“抓小偷”。韦乐平举了一个传输网智能场景。“光纤被切断,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次。现在一根光纤承担8T的容量,一旦切断,危害非常大。但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进行预警。”韦乐平说,光纤在被切断前必然会先受力,一旦受力,敏感的人工智能就能提前知道信号有所异常,甚至精确定位。针对到2028年能否实现5G智能网络的完全自治,相关专家的态度相对保守。“2027年、2028年很有可能出台6G国际行业标准的第一个版本,这个关键节点决定了人工智能在向6G演进的过程中能不能继续扮演一个核心的角色,如果在5G的尝试失败了,它的重要性和地位也会变低。”欧阳晔说。在张亚勤看来,在万物皆数据的数据3.0时代,一个学不会自治的网络难堪大用。5G或6G通信网络能否在下一个10年实现完美的高度自治尚未可知,但“无人化”的梦想却贯穿于每一个醉心于人工智能的科研工作者和产业工作者心中。(原标题:与AI“联姻”,5G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倒牛奶”揭开畸形选秀内幕 巨亏中的爱奇艺何去何从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曾靠着爆款网综网剧“出圈”的爱奇艺这次却踩了“红线”。近日,粉丝为投票大量购买乳饮品并倾倒的“倒牛奶”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爱奇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被责令暂停录制。经此事件,深陷亏损的爱奇艺还能依靠选秀综艺走多远,盈利之困又将如何解决?“倒牛奶”事件持续发酵大妈们将大量饮品瓶一一拆开,随后直接倒入沟渠中……近日,这样一则“倒牛奶”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也揭开了选秀市场上的畸形一幕。这些被白白倒掉的乳饮品为爱奇艺选秀节目的粉丝为打榜投票所购买。具体而言,粉丝购买部分节目赞助商乳饮品后,需扫描饮品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选秀节目选手投票,但大量开盖后的饮品难以处理,因而引发了“倒牛奶,留瓶盖”的浪费现象。5月4日,根据网络视听节目相关管理规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3》后续节目录制。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公告中表示,针对群众举报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3》存在的相关问题,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高度重视并第一时间约谈了爱奇艺相关负责人,要求该平台严格落实广电行政部门有关管理规定,切实履行网络视听平台主体责任,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随后,节目组回应称,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将严格落实有关管理规定,从即日起暂停该节目录制,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积极承担媒体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节目管理制度,认真核查并整改存在的问题,力求更加严格细致地把握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事件仍在不断发酵。5月6日深夜,爱奇艺发布声明,就“倒奶事件”致歉,原定5月8日的成团之夜停止录制和直播,节目组继续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并从即刻起关闭《青春有你3》所有助力通道。“作为一档综艺节目,首先必须要保证价值观导向正确,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的热爱。在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价值观导向和社会责任,忽视了节目应有的合理规则,忽视了节目缺陷可能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我们为此负全部的责任。”节目组如是表示。赞助商蒙牛也被卷入其中,5月7日,蒙牛旗下的真果粒官方微博发文致歉并公布退货方案。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其中再次提到“严厉打击引发粉丝非理性应援等行为”,包括规范明星及其背后机构、官方粉丝团的网上行为,严厉打击网络暴力,引发网络粉丝群体非理性发声、应援等的行为。整治网站平台热点排行乱象问题,规范平台管理规则,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选秀为何走向失控白花花的乳饮品成桶倒,这样的投票模式让节目制作方之一爱奇艺成为众矢之的。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专家丁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爱奇艺设计的一个看似简单的竞争规则,却没有考虑到过程是否合规,也没有对过程进行监管,不仅没有带来正向的社会价值,还引发了“倒牛奶,留瓶盖”的浪费现象。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甫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事表明,处于寡头地位的平台企业的价值导向、利益链条和盈利机制等问题需要深刻反思,这不仅会引起监管部门的问责,而且可能引发整个行业监管规则的改革,改变企业在前期进行巨额补贴、建立行业壁垒,在后期凭借市场势力获取超额垄断利润、阻碍行业发展的情况。从2018年起,《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获得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捧红了蔡徐坤、孟美岐等一批年轻偶像。但偶像们最终成团则往往依赖于粉丝们的打榜、应援、投票,而相关机制则完全由节目平台、投资方、赞助商制定,为了让支持的偶像们顺利出道,粉丝们往往一掷千金,甚至不惜通过贷款等手段集资。随着粉丝们的疯狂“氪金”,集资数额也不断上升。2018年,腾讯视频打造的选秀节目《创造101》决赛中当天集资额就超过了4000万元;2019年,《青春有你》第一名李汶翰的整体公开集资数额接近400万元;《青春有你2》集资总额超过8900万元……而从投票机制上看,选秀节目投票机制往往与赞助商产品售卖相结合。节目面向粉丝开通品牌助力通道,粉丝购买相应产品即可为喜欢的选手投票。以今年的《青春有你3》为例,粉丝需要购买蒙牛真果粒高端缤纷果粒系列箱装产品,微信扫描箱内奖卡上的二维码,或购买花果轻乳系列瓶装产品,扫描瓶盖内二维码。在蒙牛天猫旗舰店可看到,真果粒高端缤纷果粒系列每箱售价是54元,花果轻乳系列每箱售价是69.9元。在产品评论区,几乎也是清一色的粉丝“控评”,在评论中为自己的“爱豆”拉票。“我已经为我支持的偶像花了几千元了。”一名参与过投票的粉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除了为偶像助力,粉丝们还会成立后援会,在社交媒体上为偶像控评。据我所知,很多‘大粉’们集资额几乎都上万元,我听说之前后援会管理层已经拿到决赛直播入场券了,但现在节目停了,无法成团,钱也退不回来,不知道怎么处理了”。实际上,“花钱买投票”这一行为早已被相关部门明令禁止。去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围绕网络综艺节目提出94条具有较强实操性的标准。比如,不得在选秀及偶像养成类节目中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刻意引导、鼓励网民采取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为选手投票、助力;不得有未成年人参与选秀类节目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现在一些综艺节目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存在过于突出人物个性、过度包装、立人设等问题,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尺度很难把握,这都与当下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这次的事件明显就是粉丝行为超过了爱奇艺所能控制的范围,也超过了正常追星的底线。爱奇艺如何走出盈利之困近年来,长视频平台频频在网剧、网综等网生内容上“秀肌肉”,爱奇艺也不例外,《青春有你》系列选秀节目、《隐秘的角落》等自制网剧等爆款频出。虽然背靠爆款综艺和精品剧集收获了用户和市场的关注,但爱奇艺仍然难逃亏损的“魔咒”。去年全年,爱奇艺总营收为297亿元,同比增加2%;净亏损为70亿元,同比收窄32.04%。分季度来看,去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其业绩全部处于净亏损状态,各季度单季净亏损额分别约为29亿元、14亿元、12亿元、15亿元。从2015年到2019年,爱奇艺每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5.8亿元、30.8亿元、37.4亿元、90.6亿元、102.8亿元,合计亏损近290亿元。算上去年数据,其净亏损近360亿元。在小屏当道、短视频流行的当下,长视频平台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爱奇艺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盈利之道。从去年11月13日起,爱奇艺对黄金VIP会员服务订阅费用进行了调整,多端价格统一定价,月卡从19.8元涨至25元,季卡从58元涨至68元,年卡从198元涨至248元,但此举也让爱奇艺会员总数由截至去年第二季度末的1.05亿下降至截至第四季度末的1.007亿。南宁师范大学新传学院副教授梁颖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事件给爱奇艺带来的影响更多是同合作方在经济层面的沟通协调。监管部门及时叫停、划下红线,反而有利于平台及时调整和规避问题,更有利于在下一个爆款内容中推出更成熟的合作模式。目前爱奇艺更多要考虑如何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产品。TMT(科技、媒体、通信)行业观察者张书乐也表示,网综是爱奇艺近年来在长视频方面的突破口,未来也会用其达成更多收益点,特别是在广告收益外,走衍生品路线来进行“带货”。但真正要走出盈利之困,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节目类型和盈利场景,只靠网综、网剧难以脱困。
随便“偷脸” App过度索权 新规为个人信息保护划出底线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也迫在眉睫。从人脸识别被滥用到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数据,如何有效抑制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已被相关部门提上议程。近日,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国标)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相继发布,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偷脸”乱象将被整治人脸识别是近年来被热议的话题,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应遵循哪些管理规定、如何防止滥采或泄露、收集人脸信息后如何储存和处理等问题层出不穷。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上海科勒卫浴、宝马等商家被发现在门店中装有特别为人脸识别使用的摄像头,用于消费者管理。而顾客进店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采集了人脸数据,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将严重威胁个人的财产、隐私安全。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国标规定了人脸识别数据的基本安全要求、安全处理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覆盖了收集、储存、使用、委托处理、共享等全流程。首先,国标中提到了开展人脸验证或人脸辨识时应满足的要求,例如原则上不应使用人脸识别方式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应提供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主体的知情同意权、不应用于除身份识别之外的其他目的等。此外,国标还对进行人脸识别的开发商提出了技术资质门槛,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数据安全防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能力,以防范人脸识别被“活照片”等非法破解。在收集方面,主体收集人脸识别数据时,应向数据主体告知收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收集目的、数据类型和数量、处理方式、存储时间等,并征得数据主体明示同意;在储存时,数据主体明示停止使用功能、服务,或撤回授权时应删除人脸识别数据或进行匿名化处理,不应存储人脸图像,经数据主体单独书面授权同意的除外;在使用时,应在完成验证或辨识后立即删除人脸图像,生成可更新、不可逆、不可链接的人脸特征;同时不应公开披露人脸识别数据,原则上不应共享、转让人脸识别数据。业内人士认为,国标传递了对人脸识别进行“强监管”的鲜明信号。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人脸特征信息的泄露,会给社会对主体确认识别带来混乱,可能引致由身份伪造和盗用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同时,也将个人隐私完全置于高度暴露之下,给社交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危害。“欧盟此前已经严格限制人脸识别及其他高风险的人工智能应用,国标的出台也是与国际环境的一种匹配与接轨”。王娟进一步补充道,对企业来说,如果获得了人脸数据,不仅要有能力保护数据,也要尊重用户意愿及时删除数据。国标实际上是向企业再一次发出信号,告知企业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这也对企业来说提出了更多要求。为App过度索权划出“红线”除了被泄露的人脸信息,手机App存在的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统筹指导,工信部会同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起草,共计20条。在适用范围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的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在监管主体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了App个人信息保护的联合工作机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健全完善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督管理联合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知情同意”“最小必要”两项重要原则。“知情同意”规定,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由用户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作出自愿、明确的意思表示,并明确了“六项应当”要求。“最小必要”规定,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并提出了“六项不得”要求。征求意见稿对App治理的全链条、全主体、全流程予以规范,规定了App开发运营者、App分发平台、App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和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在App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具体义务。除此之外,文件还细化了违规处置流程和具体措施,其中特别提出,对未按要求完成整改或反复出现问题、采取技术对抗等违规情节严重的App,将对其进行直接下架;且下架后的App在40个工作日内不得通过任何渠道再次上架的管理要求。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投诉举报、监督检查、处置措施、风险提示四方面规范要求。赛迪顾问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学超对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了“六项应当”如何做和“六项不得”做什么的具体要求,细化了App开发运营者和管理者从事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边界和权限、底线和“红线”,能够有效规范互联网企业对App个人信息的处理活动,为用户信息和权益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的亮点在于明确了“知情同意”“最小必要”两项重要原则、规范关键环节主体责任义务、细化违规处置流程和具体措施。由于文件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处理流程和措施,操作性强,所以应该可以有效遏制个人信息过度收集。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副主任、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对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是以“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为方法论,以“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保护原则为纲领,以App开发运营者、App分发平台、App第三方服务提供者、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以及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五类监管对象为重点,以标准制定、自律评估、投诉举报以及处置措施作为监管抓手,纵深推进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工作,向违法违规处理App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深化精准监管的政策行为。陈端还表示,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专项整治和长效治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从“局部监管、突出问题”转为“全流程、全链条、全主体”监管,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体现了网络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法治化,对未来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具有导向上的引领作用。个人信息安全受国家各部门重视如今,互联网数据生态治理在数字化时代已成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程,记者梳理发现,国家各部门已经连续出台多条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优化网络环境。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启动2020年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工信部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纵深推进,截至2020年12月,四部门已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App,下架120款整改不到位及拒不整改的App。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专章方式,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定义、保护原则、法律责任、主体权利、信息处理等问题作出规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需单独向用户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用户的明示同意;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原则上不应存储原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除此之外,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从立法的角度对数字时代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规制,有效回应了实践中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平衡了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利用与流转、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多方面利益。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瞄准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过度索权问题。胡麒牧表示,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件来看,监管导向已经不仅仅是对微观主体权益的维护了,个人信息安全实际上已经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由于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群体信息安全事件,所以监管层未来会从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的角度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数据时代企业应担起更多责任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的监管,在大量用户数据反哺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也应承担起更多责任。姚学超表示,一方面用户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仍存在利用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杀熟”、基于数据诱导用户冲动消费、通过数据垄断限制商业竞争等数据滥用问题。因此,如何平衡合理保护个人信息和合法合规采集、应用数据之间的关系成为数字时代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巨头,除了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商业变现,更应该利用数据要素进行科技创新,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如利用数据优化算法、算力等技术能力、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姚学超补充道。胡麒牧也表示,数据已成为生产要素,所以互联网平台作为数据的使用者,在利用数据创造价值的同时要爱护数据的产生者。维护良好的数据安全生态,既有利于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做强,也有利于消费者体验的提升,这是关系到互联网平台切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以更大的自觉性主动作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否则无论是从行业监管的角度还是从用户用脚投票的角度,损害个人信息安全的平台都将会被市场淘汰。陈端表示,近期对互联网企业的整肃力度加大,涵盖了信息采集、市场垄断、内容监管、资本扩张等方面,对互联网企业而言,需要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政策底层逻辑和价值导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把自身技术能力和积累优势与国家战略导向更好地结合起来。
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推动家庭消费升级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远方)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就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出4方面15项意见。要求到2022年底,数字家庭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基本健全,基础条件较好的省(区、市)至少有一个城市或市辖区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生活服务模式。智能家居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新宠”。图为参观者在第35届深圳国际家具展上体验床垫睡眠系统。CNSPHOTO提供明确构建标准体系 解决产品兼容问题据了解,数字家庭也叫智能家居,是以人生活居住和活动的住房为载体,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实现家居互通,便于业主获取日常信息以及获得更加智能便利的家庭生活服务。从2013年起,电视盒子、智能路由器、智能开关等智能硬件一时大热,家电制造商也开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产品,随后,海尔、美的、阿里、小米等厂商均布局智能家居系统平台,而房地产、家装企业也跃跃欲试,逐渐参与到智慧家庭行业前端。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配置率较上年增加15.1%,达到84.2%。智能家居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新宠”。天眼查专业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我国智能家居相关企业快速增长,年度注册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2019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最多,有近4万家,年增速达到37%。其次是2020年,新增3.1万家相关企业。随着相关企业的增多,在竞争与发展中不断推动智能家居产品的开发与升级,但同时也出现了各品牌各自为战的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设备厂商之间并没有开放协议,导致产品之间彼此孤立、无法互通,难以形成真正的智能家居,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如何解决产品兼容性差的情况,成为未来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课题。为此,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构建比较完备的数字家庭标准体系;新建全装修住宅和社区配套设施,全面具备通信连接能力,拥有必要的智能产品;既有住宅和社区配套设施,拥有一定的智能产品,数字化改造初见成效;初步形成房地产开发、产品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有序发展的数字家庭产业生态;健康、教育、娱乐、医疗、健身、智慧广电及其他数字家庭生活服务系统较为完善。”强化工程设施建设 行业步入“快车道”意见提出,满足居民获得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满足居民线上获得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获得建筑设施维修、家政、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以及自然灾害预警提醒、教育、餐饮外卖、养老助残、医疗咨询、预约诊疗、居家办公、快递收寄、电子商城、房屋租赁、交通出行、旅游住宿、影音娱乐、健身指导等服务;满足居民线上申办政务服务的需求,包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业、医疗健康、住房保障、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政务服务事项进家庭,充分利用智能家居产品,联动当地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一屏办”“指尖办”“电视办”。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强化智能产品在住宅中的设置。对新建全装修住宅,鼓励设置健康、舒适、节能类智能家居产品;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并对门窗、遮阳、照明等传统家居建材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对新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明确要求设置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保障消防通道畅通,提升社区安防水平;养老设施应配置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智能产品,提升社区适老化水平;鼓励建设智能停车、智能快递柜、智能充电桩、智慧停车、智能健身、智能灯杆、智能垃圾箱等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鼓励既有社区参照新建社区设置基本智能产品,并对养老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2020中国智能家居生态发展白皮书》提出,当前互联网、地产、装修、定制家居等阵营全线参与智能家居,平台与设备赛道愈加丰满,B/C端功能应用、渠道开拓、项目落地与场景应用逐步成熟,海量终端用户将推动智能家居市场步入上升快车道。加大标准体系供给 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意见要求,加强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家庭系统基础平台与新型智慧城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物业管理、智慧社区信息系统以及社会化专业服务等平台的对接,开放信息接口,在遵循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保障居民更加安全便利地获得政务、社会和产品智能化服务。在信息安全方面,推进智能家居产品跨企业互联互通和质量保障,规范智能家居系统平台架构、网络接口、组网要求、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家居设备产品、用户、数据跨企业跨终端互联互通,打破不同企业智能家居产品连接壁垒。同时,强化网络和数字安全保障,保障数字家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确保收集、产生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遵守密码应用规定,形成安全可控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意见强调,开展数字家庭标准体系研究,完善智能家居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营服务等标准,制定综合信息箱等设施配置标准。具体而言,完善智能产品、数字家庭场景、智能家居,以及广播电视、通信与数据技术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等标准,优先制定安全与隐私保护、设备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等关键标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鼓励制定快速适应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团体标准,加大标准供给。工信部表示,为推动数字家庭建设快速发展,在做好数字家庭相关政策文件落地实施的同时,将加快数字家庭产业重点标准制定及推广应用,加快研究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产品及服务标准;持续推动数字家庭典型业务试点示范,继续开展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鼓励数字家庭的硬件、软件、内容、应用、服务平台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生态系统的资源整合,打造推动行业发展的生态体系环境。
智能电动汽车迎来爆发性增长
在安全员的监控下完全放手,汽车跟车、并线、转弯、避让行人,自如穿行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道路上……日前,一则名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的视频刷屏。4月17日晚,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HuaweiInside)版,在2021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开幕前上市。华为的助力,让极狐上市仅4天就收获了上千份订单。不只是极狐,今年上海车展上,几乎所有外资品牌、中国品牌车企都推出了量产智能电动汽车,极氪、岚图、智己、恒驰、高合、R汽车等20余个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更是带着今明两年上市的主力车型登场。华为、大疆、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科技等近百家芯片、雷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领军企业,也纷纷推出量产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届上海车展上,智能电动汽车第一次不再是概念,而是一款款可感知的量产产品。用户接受,技术成熟智能电动汽车迎来爆发性增长“按这个势头,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00万辆,甚至站上250万辆的台阶,都是有可能的。”在上海车展现场,不止一位业内专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示乐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3.3万辆,同比增长3.1倍。“一季度的良好数据,说明我国电动汽车已经初步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岚图汽车科技公司首席品牌官雷新说,这为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下半年交付的岚图FREE增程式电动SUV,赶上了好时候”。雷新说的“好时候”,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售价20万元以上智能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一季度,蔚来、小鹏、理想三大品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23%、487%和334.4%,蔚来更是率先跨越了累计生产10万辆大关。“这是市场蓝海,空间很大。”谈起市场前景,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更为乐观。“售价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中国每年的销量有五六百万辆,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车,许多将逐步被智能电动汽车替代。”当然,决定演进速度的除了市场接受度,还有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的成熟度。“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400TOPS以上算力芯片等,过去大多是概念,如今已全部量产。”在花了大半天时间仔细参观零部件展区之后,东风小康执行董事刘昌东感叹,以智能语音交互、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技术,已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标配。“到2022年底,全球至少有30款车型会前装激光雷达,其中中国品牌占据了一半以上。”深圳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小波说,这一进程比之前的预计提前了3年。而伴随着市场扩容,激光雷达价格也会快速下降至单颗500美元以下甚至更低。本届上海车展上,镭神智能发布了车规级128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大疆正式推出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业务覆盖智能驾驶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速腾聚创则与斑马智行、AutoX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力高级别自动驾驶平台。小鹏与极狐的激光雷达全球首发前装量产之争,更助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落地。市场热捧,企业看好新一轮造车热潮正在到来,众多企业跨界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仅仅2分12秒,200个限量预售席位就全部售罄……4月19日,上汽与张江高科等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发布了首款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L7的预售车型价格。尽管每辆40.88万元的定价并不低,而且量产交付要等到明年一季度,但是,智己L7凭借其由12颗高清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2颗超声波雷达组成的领先视觉感知解决方案,以及智能车载摄像系统等“黑科技”,还是受到了用户追捧。像智己汽车一样吸引用户关注的,还有吉利旗下全新智能纯电品牌极氪。基于吉利自主开发的浩瀚智能进化架构,通过整合旗下研发资源,极氪在品牌发布当年就实现首款车型量产交付,足见吉利对智能电动汽车的高度重视。而全球首款采用7纳米制程的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基于跨视觉融合算法平台的全新“骨骼识别”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的极充技术等,更是让极氪品牌一发布就成为市场热点。“新兴技术要素进入汽车行业以及能源使用方式的变化,正在催生汽车朝新技术方向的变化,同时会催生新汽车、新品牌。”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说,长安汽车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1500亿元,打造三大纯电平台,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顺应智能电动化趋势的也少不了外资品牌。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EQ带来了3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说,“梅赛德斯—奔驰积极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到2021年底,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4款EQ纯电车型,其中3款实现本土生产。”下决心跨界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还有消费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甚至地产大企业。3月30日,小米宣布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全资方式打造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此前,吉利与百度合资打造集度汽车,计划5年投资500亿元;吉利与富士康合资探索汽车代工新模式;宣称“不造车、聚焦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华为,以“HuaweiInside”的方式分别与北汽、长安、广汽联合打造三个子品牌,并在自己的品牌旗舰店里销售小康股份智能电动汽车SF5。“政策支持、行业迭代、用户接受,这三大因素更加坚定了大家踊跃加入这个行业的决心和信心。”集度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一平说,当前最富挑战也最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的变革,是人车交互的智能化和自动驾驶的量产化,这是集度汽车关注的焦点。依托百度9年来在人工智能能力、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和积累,集度希望能推动汽车智能化的普及,让用户享受科技的红利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取长补短,跨界融合造车模式迎来了巨大变化已先期投入400亿元、与15位世界顶级造型设计师合作一次性开发9款车型,计划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先后量产上市其中6款,3个生产基地正启动试生产调试,自主研发的先进动力电池即将量产……本届上海车展上,携旗下恒驰品牌9款新车同台亮相的恒大汽车,以其独特的造车模式给业界带来不小冲击。更让业界感兴趣的,是恒驰的“数字空间、车家合一”设想。恒大汽车常务副总裁何妙玲解释说,“汽车正在成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所谓车家合一,就是充分挖掘恒大地产现有的资源优势,打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与智能物业,为用户创造智慧充电、无人自动泊车等创新应用场景。”智己和极氪则不约而同拿出4.9%股份权益回馈用户,将小米、蔚来基于“以用户为中心”创新的粉丝经济、用户运营推向了一个全新维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一定要尊重用户的数据隐私和数据权益,这是我们推出用户数据权益计划的初衷。”智己汽车首席执行官蒋峻说,智己汽车购车用户的日常行驶数据以及品牌共创数据,都可以转化为水晶(积分)和原石,进而分享企业4.9%的股权收益。极氪则将4.9%的股份权益拿来支持共创,鼓励用户参与到极氪的发展中。除了在拓展使用场景、强化用户运营领域的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跨界造车企业对前沿技术的大胆尝试,也给传统车企及其旗下孕育的新品牌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搭载1550纳米、探测距离超过500米激光雷达,最高可达1000TOPS的超强算力芯片,可精准探测140米外可乐罐的4D成像雷达,智能驾驶方案,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明年量产的上汽R品牌全新智能电动车ES33,在技术的拓展上丝毫不亚于跨界造车企业。“我们不只要做高科技的单优生,更要同时坚持自身规模、品质、安全的既有优势,做双优生。”杨晓东说,当前年轻消费者关注的“黑科技”,就像是一条斜率很高、指数型上升的曲线,而传统车企占优的规模、品质、安全,就像是一条微微上扬的直线,“谁能最早到达二者的交会点,谁就可能在智能电动汽车竞争中胜出。”(原标题:智能电动汽车闪亮登场)
免费观看还能赚钱 片多多能俘获下沉市场用户的心吗?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视频界的“拼多多”来了。近日,腾讯推出长视频App“片多多”,目前已在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上线。与其他视频平台不同,用户可在片多多上免费观看长视频,视频累计观看一定时长后,还可兑换金币提现。在长视频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片多多能“杀”出一条路吗?看一小时视频赚0.2元中国商报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看到,片多多的口号为“精彩影视看不停”,开发者为腾讯。信息显示,片多多为用户提供了几万部经典影视作品,包括《还珠格格》《乡村爱情》《康熙王朝》《三国演义》等,全部内容均可观看。与其他视频平台相比,片多多的主界面十分简洁,用户打开App后会自动播放视频内容,通过上划和下划可更换不同的影片。在左上角“我的”一栏可以查看观看历史并进行设置,通过“找片”一栏可以搜索用户感兴趣的影视内容,分类包括抗日战争剧、感情生活剧、怀旧古装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腾讯视频中很多需开通VIP才能看的电视剧,在片多多内均为免费,例如《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但在片源方面,片多多仍然与主流视频网站有差距,近年来较火的影视剧和电影资源都无法搜索到。正如片多多在宣传中所提到的,目前其所有的视频内容不仅免费、无广告,还可以通过累计观看时长获得金币并提现。用户可以在主界面右上角可以查看所拥有的金币数量,每看剧1小时可以得到3600金币,18000金币可兑换现金1元,最低提现门槛为0.3元。以此计算,用户每看剧一小时可获得现金0.2元。目标不是盈利通过游戏化的设计,用做任务得现金的方式提高用户留存时间是拼多多等App的常用手段,而现在这一“风潮”也延伸到了视频行业。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在爱奇艺视频极速版中,也有看视频领现金的玩法。爱奇艺极速版新用户最高可领56元红包,在下方“赚钱”一栏中,用户可以通过完成签到、看视频、邀请好友、分享视频等任务获取金币,每10000金币可兑换现金1元。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趣头条都有类似的兑换模式。因此,有观点认为,片多多也可以看作腾讯视频的极速版。易观分析互娱行业分析师于艳娣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腾讯推出片多多是为了扩大用户池,进一步扩大腾讯生态流量。“平台内容主要针对下沉市场以及中老年用户市场,这类群体本身就不是消费核心群体,所以盈利不是目的,聚合流量才是。”于艳娣表示。近年来,短视频市场飞速发展,而长视频则面临用户增长乏力、长期亏损等困境。《Quest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数据显示,用户短视频使用时长已达在线视频三倍以上,挤占了用户所剩不多的娱乐时间,广告商开始在长视频平台降低广告投放力度,长视频平台迫切需要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抢夺下沉市场由此可见,片多多并不属于大众化的视频平台,这也从侧面显示出腾讯布局下沉市场的野心。培养用户付费习惯多年,国内主要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量已经进入“破亿时代”,高增长之后,付费会员的增速也开始放缓。国泰君安研报显示,头部长视频平台付费会员超1亿人后,增长有所放缓,同时其会员付费率增速在达到20%至25%后也有所放缓。长视频平台中付费率最高的为腾讯视频,但该平台的会员增速也在付费率超过25%后开始放缓。2016-2020年,爱奇艺每年的订阅会员数分别为3020万名、5080万名、8740万名、10690万名、10170万名,会员增长率分别为182.24%、68.21%、72.05%、22.31%、-4.86%。在亏损压力下,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纷纷采取调价策略,会员费也应声上涨,这更加剧了流失付费会员的风险。自宣布会员费用提价以来,爱奇艺会员总数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呈现出下滑趋势,由2020年二季度末的1.05亿,下降至四季度末的1.007亿。腾讯视频付费会员增速也有所放缓。财报显示,2020年四季度,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量环比增长仅为2.5%,而三季度,付费会员的环比增长还是5.3%。在此背景下,拓展下沉市场用户成为了长视频平台的当务之急。过去的一年,移动互联网下沉速度进一步加快。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0月,下沉用户已经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大盘的58%(6.69亿),但是,下沉用户月度人均使用时长只有140.1小时,00后、70后是下沉市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人群。从目前来看,赚取现金红包的方式是抢占下沉市场的利器。主打免费牌的片多多能俘获下沉市场用户的心吗?它能否成为腾讯打开下沉市场的又一把“钥匙”?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6城市试点!智慧的城与智能的车如何协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相关负责人认为,智慧城市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础底座”,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切入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不仅能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型感知体系、服务高级别自动驾驶快速落地,还对解决群众出行体验、服务城市智慧交通管理、赋能治理“城市病”有重要作用。在位于广州的无人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一位负责人向记者演示,未来,无论是街道上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暴雨天的水坑,还是施工段临时加放的锥桶,自动驾驶汽车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与城市大脑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为城市交通管理者提供更丰富、实时的路况信息。记者在长沙市采访了解到,在智慧公交方面,长沙对全市2072辆公交车进行了智能化、网联化渗透改造,并接入智能网联云平台监管。开放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载人测试里程超过35万公里。聚焦5G+自动驾驶场景落地,在长沙市核心商区、产业园区、交通及物流枢纽地区推进5G+无人车新零售、5G+智慧港口自动驾驶、5G+无人机等垂直应用场景落地……按照通知要求,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落实资金等保障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试点城市正在基建和功能整合、数据运营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探索。记者了解到,在支持单车智能继续迭代完善的基础上,北京市将重点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以北京经开区全域为核心开展建设,到2022年,将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发布全球首支自动驾驶连续5小时无接管路测视频,测试环境包括商业区、工厂区、办公区、住宅区等,而测试的地点就位于上海嘉定。据悉,上海嘉定正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域的全域开放,将以规划建设智能化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基于5G和C-V2X的整体车用无线通信网络等为重点方向,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上海将继续建设国内领先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积极推进风险等级齐备、测试场景完善的开放道路测试环境建设,探索开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测试场景。推进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支撑自动驾驶汽车在复杂路况下的适应能力。”上海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蔡军说。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张武说,下一步,长沙计划突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加速融合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逐步完成重点车辆、路测设备、云端平台的智能化、网联化改造,加快形成智慧交通长沙版集成解决方案,构建公众出行一体化体系,打造长沙智慧城市交通大脑,在城市智慧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在法律法规、道路测试、道路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再突破。围绕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无锡市将发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和其他龙头企业的能力,构建源自无锡的车联网标准体系,实现技术方案的统一,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形成国内领先的相关标准规范,并加速向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延伸,在市容市貌、道路养护、智慧停车等领域形成可执行、可推广的经验和标准。与此同时,试点城市开展协同发展,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革新,降低企业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地使用费,设置一些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测试区和测试道路等。此外,还要加强道路建设及维护的规范化、作业网联化,保障道路安全。“此前,由于一些部门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理解不统一,处于独立探索阶段,缺少统筹规划。”广汽集团负责人说,现在两部委确定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相信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5G连接未来,智慧赋能城市。未来,“智慧的路”“聪明的车”“聪明的城”带给你的生活体验,可能比你的想象更美好。(原标题:6城市试点!智慧的城与智能的车如何协同?)
互联网医疗如何守住隐私边界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网上问诊、在线就医、无接触式购药等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始逐渐显现出问题和短板。如何更好保护患者隐私权、让行业走得更稳成为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100家互联网医院,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50%以上,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CNSPHOTO提供政策扶持 行业迅猛发展如今,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服务。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61亿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人们对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平台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新的机遇。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发文提到互联网诊疗,并将其界定为消费新业态;要求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大力推进新业态,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和监管。结合两次文件的整体内容看,新业态的定义意味着互联网医院不仅仅是一项便民服务。相比起2018年的定调政策,两个文件更加肯定了互联网诊疗服务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更强的产业发展意义。对于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讲到了要规范‘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从政策层面鼓励支持‘互联网+医疗’。在探索的过程中仍然还有一些政策需要完善。前不久,我们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实际上就是希望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围绕着老百姓、满足老百姓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利用好‘互联网+’的手段来服务,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隐私泄露 瓶颈尚待突破互联网医疗火热发展的背后,行业仍有诸多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并鼓励各地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处方流转。有业内专家指出,处方流转不等于处方外流,纳入医保的前提是医疗机构要有电子处方流转能力,而哪些药、哪些病可以在线上报销以及异地就医如何结算等细则还需进一步明确。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相关平台和医疗机构积累了大量患者基本信息、化验结果、电子处方等数据。由于这些数据比其他常规性数据使用价值更高,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又相对落后,使得互联网医疗领域成为个人隐私泄露重灾区。去年4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20余款App存在涉嫌隐私不合规行为。发布信息显示,这些App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未向用户明示申请的全部隐私权限、未说明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据悉,部分包括大型医学网站在内的医疗App获取隐私信息的范围惊人,包括允许程序输入电话号码、允许程序获得用户当前精确的位置信息用来定位、允许程序访问摄像头拍照或录像等多项个人隐私权限。形成合力 守住隐私边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有行业专家表示,保障个人医疗健康信息和隐私的安全,同时也是在保护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知识产权。要切实建立起可靠的保障,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重视。首先,在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或医院线上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共同提升医疗健康信息采集者、管理者、应用者以及患者本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并完善责任可追溯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从理念和机制上加以重视。其次,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商、医院以及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供应商应该从技术层面提升信息安全能力,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攻防、分级保护以及基于访问控制的保护策略等技术手段,在相关合作方之间,也要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确立技术提供方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最后,对医疗健康信息的保护和妥善利用并不相悖,针对医学研究所需的大量数据,可以通过合理的机制进行数据脱敏,促进和规范对医疗健康数据的合理利用途径。而在守住个人隐私边界方面,首先应加快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条例,使个人信息电子化数据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力保障。同时,研究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和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其次,应加强对相关数据访问者的权限控制和访问后的行为追溯,对访问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并研究制定医疗数据安全相关条例。在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也应同步提高平台软硬件技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形成保护隐私数据的合力。(袁芳)
三大运营商有望会师A股!中国移动启动“回A”
中国移动17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会批准建议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特别授权及相关事宜。公司拟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数量不超过9.65亿股,即不超过人民币股份发行后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4.50%(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人民币股份上市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具体来看,中国移动的公告称,为紧抓拓展信息服务的机遇窗口期,推动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战略落地,推进数智化转型,构建新型数智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公司拟申请A股发行上市。5月17日,董事会批准建议进行人民币股份发行、特别授权及相关事宜,惟需取决并受限于市场情况、股东与股东特别大会的批准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据介绍,公司拟公开发行人民币股份数量不超过964813000股,即不超过人民币股份发行后本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的4.50%(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在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可授权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超额发售不超过人民币股份发行数量(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15%的人民币股份。若公司在人民币股份发行前发生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股票期权行权、回购等事项,则人民币股份发行数量将作相应调整。谈及募集资金用途,中国移动表示,扣除发行费用后,人民币股份发行的募集资金拟用于:5G精品网络建设项目、云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千兆智家建设项目、智慧中台建设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数智生态建设项目。此前,中国移动披露的一季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营运收入198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9.5%;股东应占利润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截至3月31日,公司移动客户总数约9.40亿户,其中5G套餐客户总数为1.89亿户。二级市场方面,中国移动最近一个交易日报收48.8港元/股,涨0.51%,近5日跌2.11%,现总市值9992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电信也已启动“回A”计划。3月17日,中国电信公告称,拟申请A股发行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拟公开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20.93亿股(即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13%)。4月9日,中国电信公告称“回A”获特别股东大会通过。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顺利“回A”,加上已在上交所主板挂牌的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将会师A股。(原标题:三大运营商有望会师A股!中国移动启动“回A”)
5G用户争夺乱象:购物券变信用购
日前,江苏消费者小孙在某家电商城购买家电产品时,被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商城与中国移动有合作,用户进行5G话费套餐升级即可收到1440元的现金抵扣券。这样的活动让人难免有些心动,但在该业务办理完成后,小孙却收到了支付宝的提示信息,称“1699.2元的花呗额度已被冻结”,此后又收到短信称,小孙申请的全网信用购已生成取货码,分期金额1440元,可登录和包支付App“和包贷”查看。为何工作人员原本承诺的升级话费套餐返还优惠券,却最终变成了分期贷?购物券变信用购多用户投诉称“被贷款”“洗衣机柜台的销售人员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移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可以进行话费提档,然后返还千元购物劵,抵扣我们购置洗衣机的价款,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优惠。”对于当时的情况,小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述工作人员在查询了他每月的话费消费情况后,表示小孙可以将5G话费套餐从现有的169元档升级至199元档,即可享受1440元的购物券返还。在上述家电商城里,一位在中国移动柜台工作的营业员为小孙办理了话费套餐升级,该营业员表示,为了让小孙顺利领取到1440元的抵扣券,公司方面将冻结小孙支付宝花呗中1699.2元的额度,冻结期限为2年,并承诺小孙不需自行操作,冻结金额将会每月自动释放71元,在两年内全部释放。但随后收到的几条短信通知,却让小孙感到非常疑惑。中国移动发来的短信称,小孙申请的全网信用购已生成取货码,分期金额1440元,可登录和包支付App“和包贷”查看。“我从未听说过全网信用购,看到‘分期’‘和包贷’等字眼的时候,感觉自己是‘被贷款’了,但在办理过程中对方从未提及信用购、贷款等信息。”小孙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短信记录,据他回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营业员曾拿出告知书让他签字,但仅让他核对确认金额,并未让他仔细阅读告知书中的信息,对于告知书中的其他内容也并未做出解释。“这个不是贷款。”对于购物券返还变身为分期贷款,中国移动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用户每个月71元的还款数额,会在月初从当月话费账户中扣除,用户只需要在月初足额缴纳199元的话费,或至少保证月初时话费账户中留有71元的余额,那么冻结花呗金额的相关业务就对用户没有影响。但小孙并不能接受这种说法。在他看来,一旦用户在月初忘记预缴话费,造成花呗无法顺利扣款,则用户就可能会出现欠款逾期风险,影响个人芝麻信用分、大数据的评估,未来还有可能被上报央行征信系统,留下个人征信污点。小孙的遭遇似乎并非孤例。《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多项涉及中国移动的相关投诉,多位用户表示,中国移动方面以赠送手机、智能音箱等吸引用户升级5G套餐,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对于“被贷款”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邮件的形式向中国移动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中国移动方面尚未做出答复。部分营业员未尽告知义务律师称损害知情权“这就是贷款。”某接近运营商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强调,公司在对营业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会要求营业员告知风险。据该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展示的告知书显示,相关产品属于“分期产品”,如果用户没能按时足额缴纳话费,则可能出现逾期风险。该人士表示,告知书中的口径就是公司培训时要求营业员告知用户的口径。“但最近投诉确实比较多,部分营业员可能为了成功办理业务,弱化了风险提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用户在消费过程中,在不知情或者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金融相关的业务”。芦云表示,运营商营业员在推荐业务时,有义务向消费者充分告知业务性质以及业务风险,运营商方面也有义务向消费者进一步核实其是否被告知风险。如果仅以赠送礼品或返还购物券作为诱饵,在用户办理业务过程中隐瞒一些事情、误导消费者,诱导消费者做出一些有违真实意愿的判断,那么至少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知情权受损的情况下,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也会受到影响。争夺5G用户引发乱象运营商接入征信大势所趋“出现这种情况,本质上是运营商为了争夺5G用户导致的。”上述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投诉多发的原因主要在于营业员急于拉动业绩,导致部分营业员在风险告知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该业内人士指出,其实从贷款返还的形式来看,无论是每月分期贷款的金额还是利息都是由运营商支付的,用户如果能够做到按时缴纳套餐资费,就不会出现逾期的问题。因此运营商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办理信用购业务的用户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不会获取任何收益。运营商补贴的背后,是对高资费5G套餐用户的争夺。该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短期来看,运营商难以通过这项业务获益,但长期来看,在两年的约定期中,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并锁定这部分5G用户的套餐资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携号转网流失用户,同时还能够培养用户消费习惯。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同样表示,运营商推出此类业务的初衷,还是为了发放补贴推广5G业务,运营商锁定花呗额度的原因在于避免用户违约。“其实此类业务在国际上已有先例。我国运营商之所以需要接入花呗,是因为运营商还没能更完善的接入征信系统,不能独立建立用户的信用保障体系。”(原标题:5G用户争夺乱象:优惠购物秒变分期贷 有运营商业务员淡化风险)
智慧餐厅 让吃饭更有趣
  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的某智慧餐厅内,顾客正在取餐。    孙凯芳摄(人民图片)   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一家火锅店启用机器人给顾客送餐。    郝鑫城摄(人民图片)   未来,智慧餐厅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可以探索和挖掘。胡杰说:“尤其是大型餐饮企业,将持续在创新技术方面发力,继续推动创新和新技术方面的投入,优化业务管理系统和智慧餐厅技术,带动整个餐饮业实现提质增效。”在餐厅后厨,机械手臂从成排的架子上端出一盘盘菜品;在就餐大堂,送菜机器人把美味佳肴送到顾客面前……这是不少智慧餐厅的日常画面。近年来,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智慧餐厅日益兴盛,成为餐饮业升级转型的新趋势之一。   前厅后厨科技感爆棚   智慧餐厅“智”在哪里?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海底捞智慧餐厅一探究竟。   透过橱窗,记者看到几台白色的机械手臂在后厨菜品架前有节奏地挥动,据了解,这是一款自动出菜机。“顾客点餐后,电脑系统会通知出菜机,由机械臂实现出菜、上菜的流程,大大减少人工传菜的工作量。”海底捞新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经理胡杰告诉记者,由海底捞自主研发的智慧厨房管理系统是后厨智能设备的大脑。“系统会收集智慧厨房各个环节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实时监控厨房的运行状态、生产状况、库存情况等。比如有菜品快到保质期了,它就能自动识别并提前拿掉,更好地保证菜品质量。”   来到就餐区,顾客能体验到更多智能化服务:四周背景墙上360度环绕投影着蓝天、白云、粉色樱花的画面,科技感十足;桌面下布置了智能地排风系统,煮火锅的蒸汽直接从下方被吸走;餐厅智能配锅机提供“千人千味”服务,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个性化锅底。   海底捞智慧餐厅并非个例。如今,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走向智能化,如四川香天下、广州酒家、新白鹿等都引入智能设备。专家表示,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不断改变着传统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   送餐机器人广受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餐饮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上升。在产业链上游,新松、优地、擎朗智能等一大批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纷纷投入该领域进行研发。   其中,擎朗智能生产的送餐机器人可以实现传菜、空盘回收等任务,还能自主避障。为了更好做到“无接触”,机器人还增加了新功能:菜品送达后,客人无需用手按确定键,机器人便能自主感知并原路返回。例如外婆家餐厅利用智能机器人减少了人员接触,顾客通过二维码进行点餐,之后送餐机器人根据每桌的菜单配送,并附上结账的支付码,就餐全程可以无需人工服务。   根据擎朗智能的数据统计,2台送餐机器人即可满足20至30桌顾客的就餐,有效节省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擎朗智能相关负责人认为,从效率、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随着餐饮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都会越来越依赖无人配送等新技术。   带动餐饮业提质增效   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餐厅相比,智慧餐厅能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比如利用餐盘上的识别码,可以实现对菜品信息的数字化管控,使食品安全可追溯。利用全自动出菜机,可以直接从中央厨房运至店铺的转运箱中抓取菜品,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并阻挡飞虫等异物混入菜品。此外,智慧餐厅的服务也更适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让顾客获得更多元、更有趣的用餐体验。   基于这些优势,餐饮行业智能化已成趋势。《2021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指出,餐饮产业服务正向智慧化发展,并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应用场景,线上线下连接更加紧密。面向产业上游提供服务的企业快速发展,全民冷链需求爆发,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产业上游不断创新。   相关政策也在支持智慧餐厅的发展。近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时指出,要推动实体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发展智慧餐厅等,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的融合。(李贞)
30天重塑300多位师生虚拟形象 网龙打造在线游戏化毕业赠别仪式
  今年的毕业季和往年不太一样,没有了毕业照、没有了散伙饭,甚至没来得及面对面好好说声再见……为了弥补毕业生的遗憾,网龙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们通力合作,基于设计学院专家老师指导意见,网龙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通过运用拍照贴脸技术、游戏化设计元素,为300多位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毕业生和老师们,举办了一场线上多人实时同步行为的2020届游戏化毕业赠别仪式,用科技带来一场与众不同毕业盛典,在独一份的虚拟世界里“话别离”。 网龙打造多人实时同步的游戏化毕业赠别仪式 2020届毕业生们在线上毕业赠别仪式抛学士帽 网龙运用照片贴脸技术重塑师生虚拟形象,实现云端大合照   熟悉的校门、环形剧场、钟楼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公寓……在虚拟游戏化的世界里,老师和毕业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校园,可以近距离互动,结伴而行,奔跑,跳跃,甚至飞驰。这是网龙运用照片贴脸、3D虚拟场景建设,以及虚拟合影等技术形式,支持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打造的线上虚拟毕业赠别仪式。据悉,从提出需求、策划设计、开发制作到完成成品,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老师同学们和网龙技术团队一起通力配合的成果,用1个月时间,让在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和全学院老师们通过虚拟形象一起走进这场游戏化毕业赠别仪式的校园世界。 网龙技术团队用30天将毕业赠别仪式“搬进”虚拟世界   结合老师和同学们的真人照片,网龙技术团队运用照片贴脸技术,重塑了300多位师生独一无二的虚拟形象,再融合校园大场景的光影效果,让同学们穿着毕业礼服,畅游在虚拟建构的中央美术学院校园中,与老师们相逢在云端赠别仪式。不仅如此,基于多年来深耕互联网游戏领域的创作、设计及技术优势,网龙通过游戏化的设计,让虚拟世界“活”了起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14个教学学科标志变身为3D模型小看台,同学们可以走上看台观礼,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大合唱节目、家长们的赠言等感人的小视频在3D舞台上轮番播放。300多位师生以线上虚拟的形式,相聚在校园广场上,聊天、观礼、合影,还一起在线上抛了学士帽,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让这场线上赠别仪式充满了感动。 网龙技术团队运用照片贴脸技术,重塑300多位师生的虚拟形象   此前,网龙独家提供的AI、VR、3D、云服务等技术,为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毕业季的研究生毕业展、本科生毕业展打造了“云端美院”,虚拟写真的场景模拟,等比例真实还原学生毕业作品,实现了线上展览的酷炫体验。此次,网龙再出手,运用“黑科技”带来了不一样的毕业赠别仪式,以虚拟人物形式参与,实现“云端重返校园”。在2020年的毕业季中,网龙运用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极具仪式感的线上体验,不仅契合了当下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也探索了未来数字技术应用的更多方向。
工业互联网 应用再提速
  在江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砂芯智能化车间,机器人正在制造产品。   华雪根摄(人民视觉)   从2012年首次提出概念,到连续4年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近年来成果斐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工业互联网被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态势和前景看好。   在国家政策和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工业互联网正由理念倡导加速走向落地深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赋能效应显现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总数达到7300万台,工业App突破59万个。   如何评价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成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汇聚能力较高,数据驱动生产方式初步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较好,尤其是在设备上云、研发工具供给及使用、工业模型沉淀等方面表现突出。   在基础设施加速推进的同时,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也在走向实践,产业经济发展增长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78万亿元。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驱动数字经济、规模经济向范围经济转变。”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说,工业互联网平台化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的门槛和成本,个性化定制助力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化协同加速了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化延伸助力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实现了价值跃升。   政策体系完善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上百家,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了50家。这其中,既有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打造的底层技术平台;也有航天云网、海尔等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面向转型发展需求构建的平台;有徐工、TCL等大型制造企业孵化独立运营公司运营的平台;还有各类创新企业依托自身特色打造的平台。   专家表示,随着更具针对性政策举措的落地,工业互联网将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持续深化。   如今,“十四五”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蓝图正徐徐展开。工信部日前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   谢少锋表示,中国将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体系;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平台,发展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性平台,支持建设专业型的平台,打造系统化、多层次的平台体系。   让企业会用善用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对平台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应用有待拓展,企业“不会用、不善用”的问题依然存在。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由于我国工业互联网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目前尚未探索出可行的市场化商业模式,尚未形成有经济效益的良性成长模式,系统化和场景化的规模应用还没有形成,仍有不少企业对“上云”存在顾虑。   让工业互联网惠及更多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供给以及相关企业的投资、建设和推广。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要依托IT(信息技术)与OT(操作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规划法规、标准、标识解析系统、安全监测平台、中小微企业技术支撑服务、核心技术开发、关键设备生产和入网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挥积极作用。(刘 峣)
中小企业“云”上拓新局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重要体现。为此,本报推出“中小企业迈开‘云’步伐”系列报道,密切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重点聚焦服装、食品、外贸、文化创意、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多面呈现中小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开展数字化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新思路、新亮点。   ——编 者   今年1至4月,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3%;4月份,小微企业用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0%……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好转和中央一系列帮扶措施落地,中小企业经营企稳回暖。   从疫情初期的“活下去”到如今的“活得好”,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中小企业跨越发展“痛点”的重要路径。6月1日至30日,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其中数字化赋能成为服务举措之一。专家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将迈过“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关,在拥抱互联网中实现大发展。   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   6月,各大电商打造的购物节接连上演。在被誉为“中国童装之都”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米乐童装源头工厂负责人文文说:“购物节期间,我们要准备足够的童装回馈顾客。”她每天带着50多名工人,设计、打样、生产、直播、卖货……线上线下都是活儿。   跟织里老一代人主营线下批发不同,文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2018年便在快手等平台卖货。文文这样总结自己的线上卖货秘诀:一是做得早,平台给予的扶持多;二是自己设计,产品性价比高;三是短视频内容好,态度真诚。她的店铺每月进行20到25场直播带货活动,每场6到10小时,“作为主播,我要让顾客了解到每一件产品的特色,不忽悠顾客。”文文的快手店铺很快声名鹊起,店铺粉丝达300多万,自营服装占到七成,月成交额3000余万元。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内、在业/存续的中小企业3726.64万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基于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线上业务需要,很多中小企业将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   球鞋品牌“回力”通过选择在年轻人聚集的潮流电商平台首发新品,依托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研发新品或跨界联名款,迅速成为国潮热销品牌;长期为国内多家男装品牌做生产代工的服装企业霞湖世家,从去年5月起在抖音等平台持续更新反映工厂生产的短视频、进行产品的电商直播,目前粉丝量突破250万,并打造出多个自主品牌……   “以前很多中小企业作为代工厂,没有自己的品牌,利润被品牌方摊薄的同时,建立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渠道也较弱,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发展直播、短视频、电商等线上业务,中小企业提升了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换效率,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了自创品牌的底气。”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对记者说。   数字化让中小企业更灵活   “我家整个夏天的凉菜都被它承包了。”随着气温攀升,上海市民陈先生最近爱上了一款梅子花雕熟醉冷泡汁。只需将蔬菜、海鲜等食材洗净煮熟,再泡入其中,一份制作简单、味道鲜美的菜品就上桌了。   冷泡汁火了,作为研发者的上海哇饭饭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姜贤静兴奋不已:此前她研发过醉蟹的调料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没想到改造成冷泡汁后销量大增。   相似的材料,产品市场表现为何如此迥异?姜贤静解释说,这源于公司研发人员与新零售平台盒马通力合作,对产品进行改造。比如,加入整片新鲜的柠檬等水果味型,提升了味觉层次和菜品颜值;在烹调方式上尽量简单;将包装变成奶茶杯,契合年轻人喜好等。   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变迁。积极拥抱互联网,适应新的消费习惯,让食品、制造等行业的中小企业不仅成功改造了自身传统的产品结构类型,经营管理理念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大为提升。   一条柔性化生产线可以随机混线生产11种车型、核心关键智能装备专利占比52%……成立10余年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实现从制造服务商到技术服务商的转变,在汽车虚拟调试技术开发和运用方面走在前列。   在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高温燃烧炉的整个加热过程通过远程炉温实时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监测,燃烧炉工作情况和炉内温度等信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该公司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数字化智慧工厂,解决了以往炉温均匀性、加工工艺参数一致性、过程记录、可追溯性等领域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相较于大企业,数字化赋予了中小企业更大灵活度,也带来了明显的效率提升。   助力中小企业成功转型   “热爱篮球的男孩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收到女友送的篮球!”这是用户小杨在得物平台购买某运动品牌的一款篮球后的留言。   传统购买场景中,篮球的消费主力为男性。但根据得物平台消费大数据分析,年轻人的篮球消费出现了两种新趋势:一是消费场景从传统的竞技、实战扩展为送礼、潮流艺术品消费;二是女性消费者快速上升。运动品牌顽石的研发人员因此扩展了新产品线,融入前卫、大胆的设计风格,把篮球变成可以在室内摆放的艺术品,并推出礼盒装,新产品半年卖出约10万件。顽石相关负责人叶绿野表示,得物平台以消费数据为指引的“新供给”模式,帮助企业打造出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更灵活的商品供应链。   在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同时,仍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感到较为迷茫。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显示,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企业迫切希望借此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但普遍面临“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其中,转型成本过高、自动化程度不足、缺乏信息技术人才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难点。   为推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去年3月,工信部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实现复工复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近日,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不少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也“跑步进场”,探索提供通用性数字化转型工具,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专家建议,中小企业要在观念上接受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用好数字技术工具,创造新的价值空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市场化服务机构因地制宜进行精准服务,助力中小企业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实现提质增效。(彭训文)
舒适健康 场景升级 消费“觉醒”助推家庭用水新赛道
  国际在线消息:4月29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导,中国家电网主办的“舒适沐浴 健康饮水 2021中国家庭全屋用水智享论坛”在北京举行,制造商代表A.O.史密斯、海尔等,与渠道合作伙伴京东家电、战略合作伙伴国际铜业协会、数据支持单位奥维云网等齐聚一堂,带来关于热水器和净水行业、产品、营销等多维度的分享,同时,论坛还邀请了空间设计师达人、抖音护肤达人、内观流瑜伽达人等KOL分享生活中关于家庭用水的相关经验、感悟,以期打通行业、渠道、消费者的新通道,正确引导行业积极向上发展。 舒适沐浴 健康饮水 2021中国家庭全屋用水智享论坛现场   “后疫情”时代 家庭用水进入“私享”空间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消费者购物向线上转移,Z世代、母婴、银发族等等细分群体受到关注,伴随“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国内消费需求也正在加速释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市场销售大幅反弹。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3.7%。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5%。 “舒适沐浴 驱动行业新价值”高端对话   去年疫情严峻期间,不少人在家中度过了比以往更长的时间,对家庭生活环境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处让人最为放松、真实做自己的所在,本该是体现舒适品质生活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发现,家庭生活中包括沐浴、烹饪、饮水等多种需求并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家庭用水需求尤为明显,水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从沐浴、饮水到日常洗漱、洗菜、做饭,每个环节都缺“水”不可,不同的人对用水的核心需求同样不同,婴儿对沐浴水温水质更为苛刻,爱茶人士希望泡出的茶饮更为香浓,热衷厨艺之人对食材泡发的水质水温都有特定需求、爱美人士希望水可以让自己的肌肤更为细腻、健身人士希望有更充裕的水量……同时作为地球最珍贵的资源,环保人士还希望水在提高人类品质生活的同时同样可以被人类善待,针对家庭用水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开始“觉醒”。 “健康饮水 寻找消费端上升空间”高端对话   “从无到有”变化为“从有到优”,从现今家电产品的技术、外观的变化上同样可以洞察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从能洗澡到洗好澡,从水温忽冷忽热到零冷水恒温舒适、从手动调温到智能控制、从体积巨大到小巧纤薄、从外观千篇一律到成为家居艺术品……经历过几次技术迭代的热水器产品正在成为家庭中的“沐浴管家”;同样,净水产品虽然在国内发展历史不长,但是作为保障入口之水品质的家电产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消费者们已经不再仅仅关注水的安全,更是延伸到个性化饮水需求上, 伴随品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家庭用水进入“私享”时代。   “珍稀好水 共创健康水环境”高端对话   在论坛现场,行业、渠道、企业、KOL纷纷表达了自己作为消费者对热水器和净水产品的需求,在热水器产品方面,大家都希望家中的热水器产品可以“水量水温水压更恒定”、“希望水质比较柔软”、“水跟皮肤接触的时候更舒服”、“希望可以有美容水这样的产品”。在水质需求方面,有人认为“无菌、没有有害物质的就是好水”,也有人认为“含有适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水是好水”,还有人认为“针对不同场景满足不同需求的水是好水”。 现场话剧《暂住》   虽然消费者对高端品质生活需求在急速增长,但是仍然有一些消费者没有告别错误的消费理念。此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电热水器专业委员会委托第三方对电商平台上部分低价电热水器产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多款产品不达标,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建议,“消费者面对这种超乎寻常便宜的产品一定要警惕,不要为了省一点钱购买这种产品,往小了说是自己吃亏,容积不够使,洗浴不舒适,大了说是安全问题。”   电器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同样需要引起注意,去年,国家多部委、行业协会、企业积极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这既是拉动内需、发展双循环经济政策的落实,更是消费者消费需求出现变化的必然趋势。   多元化创新发力 引爆家庭用水新赛道   今年以来,家电原材料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受家电行业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变的大趋势影响和去年疫情突袭,热水器和净水行业一直在承压前行。   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电储水热水器零售额60亿元,同比增长27.7%,;燃气热水器零售额62亿元,同比增长70.9%。虽然一季度数据增长显著,但是这是在同比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对比2019年同期水平,电热和燃热大盘规模仍处于下降趋势。净水行业零售额规模41.8亿元,同比提升41.6%,市场增速显著。但若对标常规年份2019年第一季度,零售额规模下降16.7%,说明市场还尚未恢复到常态水平。   去年疫情中,家庭用水中的多款高端家电产品销量不降反增,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线下市场中,5000元以上净水器等中高端家电销量大幅提高。京东家电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热水器中高端销售同比增长超100%。   围绕家庭用水需求的增长新赛道已经出现,热水器、净水机、净饮机、软水机等与家庭用水紧密相关的产品也迎来新一轮机遇,其中,既有标配功能、高配功能不断提升,差异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产品的逐渐出现,还有健康、舒适感的人性化、智能化产品得到市场青睐。   各家企业在产品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也体现了当前家庭用水新赛道的蓬勃发展,从热水器产品来看,从产品功能提升到智慧场景化打造,企业在舒适沐浴上不断升级,A.O.史密斯的“AI-Link全联全控智能物联系统”,海尔的智慧浴室,万和的非视觉AI浴室,林内推出的包括热水、采暖、厨房、净水等领域的全屋健康生活解决方案等各有所长。在产品性能上,A.O.史密斯发布一级静音零冷水燃气热水器,万家乐A3小体积燃气热水器身量仅有传统热水器一半大小,美的新一代电子镁棒实现真正的内胆免清洗,万和颁芙推出净热二合一的跨界创新燃气热水器,能率满足Z世代需求的ART系列新品,庆东纳碧安的“AI智能循环”零冷水燃气热水器……企业在健康、智能、舒适、外观等方向上不断发力。   国际铜业协会亚洲区家电和技术创新项目经理鲍宁认为,“消费者经过长期科学的教育一定会做到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消费选择,从材料端、产品端、制作过程中,从上游到下游的低碳、绿色更环保更高能效的方向,是未来产品发展的主要的趋势。” 舒适沐浴 健康饮水 2021中国家庭全屋用水智享论坛现场热水器产品展示     净水产品的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在净水器基本功能上的进一步技术迭代和提升,针对流量、废水比、第一杯水、噪音、智能等技术不断攻克,例如美的元气系列·椰子净水机的零沉水2.0技术,飞利浦的“全时鲜”技术,均是为了解决净水器长期以来“第一杯水”不能喝的痛点。其次是满足个性化的饮水需求,伴随消费者对家庭用水越来越关注,不同人群对饮水的不同需求也体现出来,A.O.史密斯、美的先后推出集净化和加热于一体的净水机,华帝推出经过母婴级产品认证的净水器,此外还有矿物质水、苏打水、咖啡、各种水温等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在场景化大潮上,净水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与家居家装定制相联合,与热水器等家电产品联动的全场景智慧用水方案等等,赋予家庭更多智慧可能。   无论是热水器、净水企业还是渠道端,都瞄准了家庭用水新赛道,并且希望借此可以打开行业增长新通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家庭用水新赛道下行业未来的发展,各家企业同样有不同的观点和布局。   面对消费群体和消费大环境的变化,场景化是不少企业持续看好的新兴赛道,海尔智家水联网营销总监印权表示,“解决用户场景化的需求,是未来比较大的趋势。”   在林内营销与商品企划部部长薛晓斌看来,“今后是全屋的用水,中央或者热水器整体的方案发展,这是未来的趋势。”   不仅是企业看好未来场景化的前景,渠道端也瞄准这一方向发力,京东家电厨卫业务部卫浴品类总监樊敏表示,“我们也在推进和布局场景化的操作,未来可能会不只是出售一款热水器为主,更多的会整个浴室场景里面的联动,我们也在布局整个智能这方面,跟平台方一起联动推进整个智能方向的布局。”   健康、个性化、智能是诸多企业未来仍然持续看好的细分竞争赛道。   伴随Z世代的崛起,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一新兴消费群体,能率(中国)涉外部部长张燕认为,“现在目标消费群已经转向年轻化,Z世代消费者比较追求自我的个性,希望自己的东西更有自己的特点。”   伴随5G的快速发展,智能也将迎来更多的突破,在庆东纳碧安战略事业部总经理金成甲看来,“AI是必然的趋势,家电、燃气热水器会往这个方向靠拢,另一个趋势是健康。”   针对净水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净水行业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行业专家蔡莹表示,“从国家、特别是地方的政策角度来讲,对饮水安全,饮水质量提高越来越重视,资金的投入会越来越大,所以未来饮水这个市场会无限大。”   下沉市场的发展潜力同样不容忽视,飞利浦水健康全球CMO李军卫认为,“净水十几个点的市场渗透率,还是有非常大增长空间的,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未来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净水器产品,提升生活品质。”   面对家庭用水这一新赛道,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认为,“涉水家电产品尤其是净水、热水器等关乎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该学习水一样的品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将产品做好,同时共同维护好行业,着眼长远利益才有更大发展空间。”(图文/小昭)
人工智能加速改变生产生活
  日前,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魁岐小学二年级学生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成果展览会上通过VR设备体验冬奥滑雪项目。   陈 彬摄(人民图片)   “肺癌早筛车”配备车载低剂量CT机、智能AI辅助读片和5G技术,让被筛者可在车上接受CT检查。图为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放射、胸外、呼吸、肿瘤等科室专家来到安昌分院,为当地居民开展肺癌筛查。   单明铭摄(人民图片)   “刷脸”乘机、无人驾驶汽车主动识别并避让行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中央网信办日前公示的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引发关注。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真正进入落地实践阶段,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   生动场景 触手可及   “刷脸过闸机,真方便。”在深圳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95后”小伙温思敬,提起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乘机体验时不断点赞。由于工作业务繁忙,他经常乘机出差。他说,自从机场实行智慧安检后,人们过安检无需长时间排队。   温思敬提到的智慧安检,源于该机场2019年底上线的“易安检”平台。持有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完成预约后,安检时通过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即可进入智能安检通道。   除了智慧安检,该机场还有许多“智慧应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每天1000多个航班的机位分配,由原来人工分配的4小时缩短为仅需1分钟;通过建设智能运营中心,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7%……该智慧机场项目建设方、华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视频云、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深圳机场建设了近100个智慧化项目,构建起数字化平台生态系统。   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动场景如今触手可及。中央网信办公示的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拟入选名单中,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务工作,人工智能技术正将诸多智能新生活梦想变为现实。   例如,在智能问答方面,南京云问公司研发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帮助企业人工客服减少了超过85%的咨询量;思必驰公司打造的“数字网格员”,2小时内能完成对1万名居民的信息采集。算法方面,中关村科金公司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在政务服务的引导、填报、预审、支付等全流程的在线办理。科大讯飞公司的自然理解语言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准确识别身份,防范电信诈骗;北京得意音通公司的互联网身份认证服务,目前覆盖了金融、公安、社保、政务等领域……   中国人工智能大发展背后是技术的快速进步。清华大学最近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报告2020》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申请专利量占全球总量的74.7%,成为全球第一。在自然语言理解处理、机器学习算法、芯片技术等技术支撑下,中国10余个人工智能子行业跃升全球前沿。   破解痛点 提升效率   今年1月13日,河北邢台南宫市凤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张CT从线上传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该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海波和团队观看完影像,基本排除了检查对象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并快速向河北发回诊断报告,全过程不到半小时。   能够实现远距离的快速检测,靠的是搭载腾讯觅影系统的车载移动方舱CT机。该系统运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5G+人工智能诊断工具,实现影像及诊断报告跨地域自动传输,提升了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技术,能有效缓解一些地方的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腾讯医疗技术委员会主任钱天翼对记者表示,目前腾讯觅影系统已在全国30多家医院进行验证,并在广东、广西、山东等省份基层医疗系统试点,应用到早期肺癌、肺炎等疾病辅助筛查中,有望让低成本的筛查在社区和基层普及开来。   除了医疗,人工智能还加速改造一些传统生产、办公模式。比如,在完美世界控股集团,企业自主研发的内部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内部数据和引入算法引擎,实现考勤、付款、报销、预算、合同、供应链、资产等业务与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既满足了防疫期间的远程办公需求,也大大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4月初发布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已全面覆盖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提升全局运转效率。专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像水、电一样无所不在,颠覆和变革医疗、金融、运输、制造、服务、体育等各个行业。   大显身手 未来可期   数据采集运动员基本生命体征指标,人工智能快速提供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指挥调度系统平台随后完成伤情预判、响应等级、资源调度的辅助决策……在不久前进行的北京冬奥会“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上,人工智能在现场伤员伤情感知与救援中的有效应用,让人们看到了其在未来大型运动会上大显身手的可能。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领域,中国正加快追赶步伐。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后,科技部有序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截至今年3月末,中国14个市、1个县获批建设试验区;至2023年,试验区数量预计将达20个左右。   据悉,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将着重构建开源算法平台,并在学习推理与决策、图像图形等重点领域进行创新。各省市“十四五”发展目标中,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被重点提及。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4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占比将达到15.6%,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具备了很好基础,但也存在明显短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表示,中国在科研产出、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科技领先实力、人才储备、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业内专家建议,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亟须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是构建完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二是重点布局一批企业级人工智能研究院,三是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生态系统。(彭训文)
老龄化遇上智能化 “移动看家”如何当好“侦察兵”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年龄构成方面,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发展,智能家居服务终端可以很好的辅助老年人安全、方便、高效地实用家居产品,从而使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更好的享受未来生活。   没有基本安全保障,“智慧家庭”也是空谈   伴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大部分人都不得不在外奋斗,即便是与父母住在一起也不能时刻守护在他们身边。然而,身体一年不如一年的老人却是意外频发的高危人群。出门忘记带家里钥匙,被拒之门外;记忆力减退,忘关燃气隐患大;腿脚不方便,碰撞摔倒难避免……这些都是时刻操心的问题。   技术革命推动生活进步,智能家居的出现,平衡了年轻人兼顾事业和家庭责任的压力,也为老人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家居安全绝对是重中之重,没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其他再智能也是空谈!随着现在智能家居系统不断更新进步,智能安防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套完善的智能家居安防报警系统可确保每一个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但传统的家庭安防产品功能单一,缺乏智能性,对人的依赖性比较强。为了让家庭安防智能又高效,中国移动专门打造了“移动看家”家庭安防解决方案,以多形态智能摄像头为载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儿童、老人及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家庭智能安防及亲情看护服务。   全千兆时代的家庭安防:便利性+云存储   目前,“移动看家”累计服务的用户已超2300万。“移动看家”的四大优势是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用户使用的重要原因。   优势一:一站式家庭安防解决方案,移动看家提供的是包含“智能硬件 + 增值服务(云存储、实时告警等) + 安装服务 + 售后服务”的一站式家庭安防解决方案。用户仅需提出需求,中国移动工程师就能提供适合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并提供免费上门入户专业化安装服务,一站式解决家庭宽带、设备安装、设备绑定、业务开通等问题。在质保期内的设备出现问题,以换代修,及时为用户解决问题。   优势二:一个APP搞定所有家庭智能硬件,用户可按需选购已接入移动看家业务的产品,且不限制用户跨品牌选择硬件设备。所有的智能硬件,通过和家亲一个APP就可以完成绑定、查看等所有管控操作。   优势三:云存储服务安全性高、资费低,运营商级别的数据存储安全性值得信赖,资费在同行业比较下具备较强竞争力。   优势四:产品价格门槛低,“移动看家”的产品可以与用户家庭宽带、个人手机话费进行融合。根据各地移动公司的业务开展情况,可以通过月资费形式享受硬件、云存储、装维等一体化服务。   家庭安防产品正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居所安防的智能化已势不可挡。中国移动“移动看家”家庭安防解决方案就像是一个警觉的“侦察兵”,时刻注意着家中的一切动向,尽心尽职的守护着家的安全。为家装上了一双智能的“眼睛”,全天候守护您的家!
这款智能居家好物:满足你100%的洗衣需求
  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我们也不能忘了为自己增添生活的仪式感。添置一些家居好物,购置一台智能家电,都可以让平凡的生活锦上添花。   而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选择一台高品质的洗衣机也能大大提升生活幸福感。选择洗衣机时,往往始于颜值,忠于性能,胜于细节。那么,既好看又好用的洗衣机存在吗?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和干衣机可以给你答案。     细节决定生活品质,深层除菌守护穿衣健康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常态,饭要吃得健康,水要喝得健康,衣服也要“洗”得健康,三星精准洞察到这一趋势,把“健康”这一理念贯穿至产品的设计之中,推出了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和干衣机,助力用户洗衣更健康。   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不仅支持领先的QuickDrive™速净科技和泡泡净2.0洗涤科技,还创新配备了蒸汽除菌功能,滚筒底部可释放高温蒸汽,形成对衣物从表面到纤维的立体渗透,利用巴氏除菌法原理,可祛除附着于衣服上99.99%的细菌。此外,它顶部的高速喷淋设计可以同时清洁门封圈、滚筒和机门,有效清除洗涤残留并防止细菌滋生。   同时,三星智爱·呵护系列干衣机则搭载了卫生除菌功能,在烘干过程中,高温热气能渗透至衣物纤维深处,有效去除99.9%的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菌,烘干后衣物自然清爽。在夏天这个高频洗衣服的季节,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和干衣机无微不至呵护用户穿衣健康,着眼于细节,为大家开启品质生活之旅。     品质提升生活幸福感,AI赋能更懂你的洗衣和干衣需求   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智能床……近年来,在AI技术的强势赋能下,洗衣机和干衣机的智能功能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三星今年重磅推出的智能家电产品,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就采用了全新的AI智能控制面板,可以根据用户日常洗衣习惯进行自定义设置,有效简化洗衣过程,省时又省心。同时,当你连接Samsung Connect智能应用程序后,可以在手机上远程操控洗衣机,并制定洗衣计划或查看洗衣进程,既高效又便捷。   而三星智爱·呵护系列干衣机的AI智能烘干功能,也是贴心之至。它内置了8个智能传感器,不需要实时检查就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优佳烘干,极为实用。这些智能化的设计,赋予了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干衣机高品质的使用感受,在忙碌的夏日生活中帮助大家轻松“减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智能居家好物,超高颜值诠释三星美学主张   对那些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来说,洗衣机和干衣机不仅要好用,赏心悦目的外观也必不可少。除了担当家庭洗衣的必备工具,它还可以成为家居搭配中的一个亮点。   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与干衣机基于“简约·纯粹”的设计理念,将三星家电一贯的高级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一处设计细节,都源于精雕细琢的打磨,极尽所能地让用户感受到工艺设计之美。简约的外观带来简单大气的视觉体验,让产品与家居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于用户而言,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与干衣机超越了洗护的基础需求,而是变身为智能居家好物,表达了三星的生活美学主张。   作为高端家电品牌,三星始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之中,并以创新科技赋能,从用户使用需求出发,以“高品质、高技术、高格调”要求产品性能与外观设计,将更好的产品带给更多的人。这个夏天,如果你也想要感受柴米油盐里的“智爱”生活,就从入手三星智爱·呵护系列洗衣机与干衣机开始吧!
亿联网络云视讯全新升级 开会 So easy
  是不是还在因为组织会议而烦恼?多方会议无法统筹会议秩序而焦虑?   全球架构重大突破,亿联云视讯实现全面升级!系统采用SVC/AVC混合架构模式,有效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可同时支持全球千万用户百万并发1,保障业务无中断,满足跨国会议高效沟通的需求,轻松开启政企多方高并发会议,享受清晰、稳定的视频会议体验,会议更安全、更稳定、更便捷!亿联云视讯V40版本,协作加码,个性化升级,开会so easy!   亿联云视讯自2019年在国内发布,2020年赴海外上市,就被各行各业用于日常在线协同。其安全可靠、全球服务、广泛兼容的特性受到海内外广大用户的关注和支持。   全新上线屏幕共享水印、21种自定义布局、即时会议邀请、DTMF会控、解除静音权限等强大功能,更全面,更智能,也更懂你!   你想怎么开会,它就怎么配合   亿联云视讯全新PC端、APP端的UI设计,使用起来更加清爽,成员列表、聊天窗口,支持独立弹出,去除冗余的侧边操作栏,让画面不再束缚,你将享受全屏会议的沉浸式体验。   更智能的背景音降噪功能和更高清的视频会议画面,让会议中发言人即使在嘈杂的空间里,声音依然清晰真实。全新升级的高清视频解码技术让人像更清晰,画面更通透,视觉更细腻。   强大高效,展示专业风范   支持使用21种布局样式(单演讲者,多演讲者,画廊),可根据不同场景选择画面布局,满足不同行业的定制需求,教学用也好,研讨会用也好,无论谁用都好。   会议组织者,支持设置与会者的批注权限以及改名权限。根据不同需求和会议场景,会议组织者拥有进行批注以及改名的权限控制,极大地保障会议秩序,强大的会控功能使得亿联云视讯在便捷使用中尽显专业风范。   可开启“解除静音需用户同意”功能,避免会议主持人在会议进行中,直接解除用户静音,未经用户同意,造成对用户的困扰。同时避免发生对会议有序进行造成干扰,在会议细节,亿联云视讯处处体现专业,用技术塑造企业风范。   做什么都轻松,开会更easy   可在会议前发起即时会议,点击选择企业联系人或其他终端,即可同步邀请相应企业联系人、其他终端入会。当然,也可选择自主忽略此步骤,说真的,临时可拉齐会议,一步到位,会议效率让人望尘莫及。   针对同企业内的其他成员,无需输入全部号码,可直接使用短号进行拨打,这大大地提升企业内点对点呼叫的沟通效率,带来更便捷轻松的使用体验。   使用SIP/H.323终端入会,将进入全新的视频会议互动大厅,通过可视化的指引和全新的文字语音提示,全新云视讯入会将会带给您不一样的舒畅体验。   以安全有序为己任,高效沟通   在会议进行分享时,可设置屏幕共享水印,无需担心会议内容被其他与会方盗用,保障会议共享数据的安全。对,你没看错。它就是这么强大,安全可靠,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为己任!   在使用SIP/H.323终端入会情况下,在会中,将有更加丰富的DTMF会控功能可提供使用,包括切换布局、解除静音、切换语言、开/闭麦、开/闭摄像头、举手发言、查看成员列表等。   如果作为主持人,还可进行开启/关闭录制、全体禁言、锁定/解锁会议、入会自动静音等其他便捷操作。丰富的会控功能保障了会议安全有序进行,避免了会议其他突发情况干扰会议正常进行。   全新亿联云视讯V40版本,不断升级更新多种功能,出色的视频会议,开会更easy!   未来亿联网络将持续优化升级,为用户提供高清流畅、便捷易用、安全可靠的云端会议体验!   1 基于架构理论及实验室数据检测综合评估得出。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