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用时不到1小时!双足机器人完成户外5千米慢跑,外形酷似鸵鸟
编译 | 李慧楠 编辑 | 江心白 智东西7月28日消息,据外媒TechCruch报道,今日,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组宣布,双足机器人卡西(Cassie)完成初期5千米的慢跑,用时为53分3秒。该团队还称卡西的耐力很强,在没有系绳且只充一次电的前提下,利用算法程序来维持跑步时的平衡。 在5千米的跑步中,实验组也遭遇了一些挫折。首先,在卡西两次摔倒后约有6分半钟的复位,其中一次是因为电脑过热,另一次则是因为卡西被要求以过高的速度通过一个转弯。经过重置和故障排除后,卡西最终成功完成此次跑步。 卡西是机器人学教授乔纳森·赫斯特(Jonathan Hurst)的指导下研制的,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为期16个月、价值100万美元的资助。赫斯特教授说道,行走机器人总有一天会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景象,它就像汽车一样,而且不会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目前的限制因素是科学技术和人类对于腿部运动理解程度,不过俄勒冈州立大学实验组的研究已经有了多重突破。 一位实验组的博士生Jeremy Dao谈道,卡西是一台非常高效的机器人,他们采用了顶级的硬件设备来设计和制造它,由此让卡西功能更加完善。据悉,今年五月份,实验组已经演示了卡西已经可以熟练地上下楼梯。 实验组另外一名成员也介绍道,卡西是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在户外地形上跑步的双足机器人。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卡西跑步、跳绳和上下楼梯等技能。同时该算法让卡西在跑步时,通过调动膝盖关节来保持直立。 作为敏捷机器人,卡西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鸵鸟。它的出现超越了商业应用研究,更多程序操作可以使卡西应用于搜索救援,比如地震、水灾、矿难等,也可以应用在医疗方面,比如骨骼替代、假肢安装等。在物流运送方面,提供有效的运输从而降低消费成本等。未来,卡西的研究也将更加完善,并开发出更多新的功能。 结语:AI正为机器人增加更多拟人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人工智能相关产业作为发展重心。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比如将服务机器人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技术等。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好。 双足机器人卡西成功完成5千米的慢跑,虽然短期不能超越人类奔跑速度,但也预示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会不断前进。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被用于服务人们的生活。
惠而浦中国进入格兰仕时代!四大品牌矩阵新品齐发
文|漠影 智东西2021年7月28日合肥报道,今天,格兰仕集团进行了收购惠而浦中国之后的一次重要发布,对格兰仕集团和惠而浦中国品牌进行全面升级,并发布了覆盖冰洗、厨房电器、生活小家电在内的多款新品。 这距离今年5月,格兰仕集团对外公布完成对惠而浦中国的收购才刚刚过去两个多月,让外界感受到了格兰仕速度和合肥速度;惠而浦这一美国家电百年老店的中国业务也真正开始进入格兰仕时代。 整体看,在完成收购惠而浦中国之后,格兰仕集团重新布局了旗下品牌序列和产品品类侧重。其中,惠而浦聚焦冰洗产品,采用双品牌策略,包含惠而浦和帝度两个品牌;格兰仕则聚焦生活电器产品,同样采用双品牌策略,包含格兰仕和全新推出的易厨品牌。 完成品牌的全新布局之后,产品侧重、套系化打造也做了重新部署。 一、惠而浦中国总裁梁惠强:家电行业两大发展机遇 合肥市是国内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制造中心,拥有中国家电之都的标签,惠而浦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正是坐落于此。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惠而浦中国董事长梁昭贤在致辞中说,过去几天和格兰仕集团、惠而浦集团、惠而浦高层连开了三天会,取得了很多共识、为惠而浦中国的发展制定了很多远景和目标。今天做这个发布,一是宣布全新的品牌矩阵,二是希望不破不立,让企业重新出发,用工匠精神再创辉煌。 ▲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惠而浦中国董事长梁昭贤 惠而浦中国总裁梁惠强在演讲中简要回顾了惠而浦的品牌发展历程,创新为百年惠而浦赋予持久的生命力,110年来,惠而浦始终专注技术、研发和高品质。 1911年惠而浦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纽绞式洗衣机、1949年惠而浦发明第一台对开门冰箱、1969年惠而浦为阿波罗11号定制太空厨房,之后业务发展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5月份,格兰仕和惠而浦中国走到了一起。 ▲惠而浦中国总裁梁惠强 梁惠强称,惠而浦中国要顺势而为、乘风破浪;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现在是中国制造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刻。 他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机遇:1、用户对中国制造的热情空前高涨。2、消费升级已经是大趋势,家电产品正从满足使用,到满足品质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惠而浦中国和格兰仕基于20年的合作基础走到了一起。 二、双品牌战略:惠而浦+帝度 梁惠强称要用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全球市场的信任,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务。 随后宣布了惠而浦中国双品牌升级战略,整体思路是为不同圈层、需求的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惠而浦定位为满足用户享受型消费的国际高端品牌。惠而浦的用户是热爱生活并有更高品质追求的群体,之所以选择惠而浦,是因为能带来超越期待的产品。 帝度品牌的用户特点则是,属于悠享自在生活的一类人,“颜控、享自由、敢突破”,这几个关键词是这个人群的特点。和过往几代消费者不同,更感性,接受更潮流的外观设计,接受提前消费,属于新消费人群。 因而喊出了“帝度家电,自在生活”的口号,希望每一位用户成为新消费的主宰者。为这些新消费人群打造冰箱和洗衣机产品。 三、聚焦三件事,坚持长期主义 梁惠强对这次大会的主题“而今迈步从头越”做了诠释,他说,之所以选这句诗做主题,既代表着一种重新出发的态度,也是代表着格兰仕集团和惠而浦中国合作之后,向内外部宣告大刀阔斧改革的一种态度。 提到作为格兰仕中国团队新“班长”,带领8000人团队锐意革新的这80多天。梁惠强核心聚焦在三件事: 1)、品牌聚焦。2、回归产品,让好产品说话。3、对惠而浦中国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提出更宏伟、远大的要求,改变过去相对散漫的工作方式,大刀阔斧提升运营效率。 其中他特别强调的是,要让惠而浦中国为自己重新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绝对不会出现战略摇摆的情况。惠而浦会专注在冰箱、洗衣机,依托冰洗的存量优势,同时开拓整体厨房、微蒸烤产品,帝度则专注冰洗两个产品线。 格兰仕则更多聚焦于生活电器,白色家电以惠而浦为主,两个品牌同时发力厨房电器。格兰仕的产业链优势会全面体现在惠而浦的产品上。 最后他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长期主义”,坚信做500强不如做500年。专注于能真正做好的事,用心把每一个产品做好,不追求短期的收益和利润。 四、12字营销战略深入解读 惠而浦中国销售副总裁辛家宁随后对惠而浦中国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核心可归纳为12个字:双品牌、多品类、全渠道、全方位。 这是适用于当前投资和房产发展事放缓,家电行业也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策略。具体到惠而浦和帝度两个品牌,惠而浦定位国际高端、面向质享中产,侧重场景展示等方式;帝度品牌则面向乐活颜控,悠享青年,将通过全渠道覆盖。 具体到产品线,惠而浦产品涵盖了冰箱产矩阵,从3千元到3万元价位均有覆盖,还有洗衣机产品矩阵,洗碗机产品矩阵,这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品类,以及烟灶产品矩阵。帝度品牌产品则包含了洗衣机产品矩阵、冰箱产品矩阵。 产品定位强调的是“全球化、套系化、场景化”这九个字,场景化涉及厨房、客厅、浴室、阳台等。 渠道策略则包含了“细分渠道、打造爆款、稳定价格、重视前置”等几个具体策略,深挖传统渠道、电商渠道、工程渠道、新渠道(社交电商、内容电商、设计师等)。 渠道的打造方面,则着重强调四个“赋能”,包括品牌推广赋能、终端赋能、促销推广赋能、以及服务赋能,据称目前有签约服务网点1708家,要把服务打造为惠而浦中国最核心的竞争力。 五、双品牌多款新品亮相 厘清品牌、产品线的侧重和策略之后,格兰仕集团和惠而浦中国的多位产品线负责人,带来了不少压箱硬核新产品。 惠而浦中国冰洗产品总经理单泠璇带来了欧洲进口的惠而浦FreshCare+洗烘产品,包括拥有羊毛绿标认证的新逸系列洗烘一体洗衣机及全球首台775mm高度的15套大容量Aurora欧诺娜W11系列洗碗机,具备多重功能于一体的丰味系列集成灶,可以玩转中式爆炒的燃炽系列燃气灶,具备智能自清洁,吸力持久强劲的逸动近吸系列吸油烟机等一系列新品。 ▲惠而浦洗烘新品 DIQUA帝度品牌则推出了洗衣机和冰箱新品,包括推出专为中国用户定制的人性化15°斜式滚筒洗衣机“倾新”和“爱美丽Pro”系列两组高端洗衣机。 “倾新”系列斜式滚筒洗烘一体洗衣机以其15度倾斜角的工业设计为特色,使用相对靠上的开口设计,方便用户取拿衣物。帝度爱美丽系列滚筒洗衣机,采用了边到边的舱门设计,还具备特渍洗方案,面对“火锅、口红、咖啡、红酒”等留下的特殊污渍,通过专门的程序设定用以清洁。 ▲帝度“爱美丽”系列新品 惠而浦中国厨电产品总监郑忻带来了厨电产品的新品,覆盖吸油烟机、燃气灶、微蒸烤一体机、洗碗机。比如油烟机的挥手智控,加热自清洁是特色。 微蒸烤产品内置有44道智能菜谱程序。洗碗机则通过聚流增压直喷技术,使用26个喷水口,而且具备15套大容量,锅碗瓢盆可以一起洗,产品获得了国标能效、水效一级认证。 六、推出全新品牌易厨 营销策略策略上,格兰仕品牌同样遵循双品牌、多品类、全渠道、全方位的战略。只是这里的品牌是指格兰仕品牌和全新推出的品牌:易厨EATCHU。格兰仕定位民族品牌,易厨则定位国潮品牌,核心用户为追求时尚新潮的Z时代人群。 易厨品牌的产品强调好看、好用、好玩,用户原意为乐趣买单。在产品定位上,则会通过价格段来区分产品和线上、线下渠道价格。 ▲格兰仕和易厨双品牌战略 产品会覆盖微蒸烤套系,这也是格兰仕的冠军产品品类,还有生活电器、厨房电器套系、空冰洗套系。 格兰仕、易厨、惠而浦、帝度,四大品牌还将在品牌资源、产品资源、渠道自由、供应链资源形成共享。 ▲格兰仕智能扫拖一体机 现场,格兰仕品牌的几款新品也依次亮相,包括可以7分钟做好三人营养餐的微波炉新品,微烤烘炸一体,首台拥有空气炸功能的微波炉。还有RL大厨系列微蒸烤一体机,微蒸烤三合一。以及格兰仕3D感知智能扫拖一体机,装有DTOF激光雷达。厨房电器新品则包含了泛集成式品质厨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公爵系列嵌入式微蒸烤产品。 结语:惠而浦中国与历史进程中的中国制造 格兰仕集团和惠而浦中国今天的这场大会内容很丰富,既有对企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改革决心,也有产品和品牌的全面部署,在这些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制造真正影响世界的体现。 格兰仕创办43年,惠而浦历史超百年,在21实际,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供应全球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家正进入深刻影响从产业链到品牌经营的新阶段,就像惠而浦中国总裁梁惠强在会后接受智东西等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以后只有高端品牌和非高端品牌,不会有中国品牌和外资品牌这样的认知差别,希望进入格兰仕时代的惠而浦中国在中国市场焕发生机。
真薛定谔外孙创业!这家量子创企融资近30亿人民币,微软参投
编译 | 高歌 编辑 | Panken 芯东西7月28日消息,昨日,美国光量子计算创企PsiQuantum宣布,已完成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24亿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国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领投,微软M12风险投资基金等跟投。 今年5月,PsiQuantum宣布和格芯合作推出了Q1量子系统,双方正在生产量子计算机部件和芯片。PsiQuantum官网显示,本轮4.5亿美元融资将用来建造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商业可行性的量子计算机。这或许将加快PsiQuantum宣称的首台商业量子计算机生产进度。 到目前为止,PsiQuantum已经筹集了6.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21亿元)的资金,在量子计算创企中名列前茅。 ▲PsiQuantum成立至今的重要节点(来源:PsiQuantum) 一、4名英国学者联合创办,薛定谔外孙为首席架构师 PsiQuantum由Jeremy O’Brien、Terry Rudolph、Pete Shadbolt和Mark Thompson 4位英国高校学者于2016年创建,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公司创立后,上述4人在PsiQuantum分别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架构师、首席战略官和首席技术官职位。 ▲PsiQuantum首席执行官Jeremy O’Brien(左一)、首席架构师Terry Rudolph(左二)、首席战略官Pete Shadbolt(左三)和首席技术官Mark Thompson(左四) 2001年,Jeremy O’Brien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了量子技术的PhD(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作为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访问过北海道大学、昆士兰大学、大阪大学、悉尼大学、斯坦福大学和NTT(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等多家高校、企业。从2006年开始,Jeremy O’Brien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工作了12年,是该校量子光学中心的主任兼物理与电气工程教授。 Terry Rudolph此前曾在贝尔实验室进行了2年的研究;2003年,他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任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他也是量子领域PBR定理的发现者之一,该发现曾被誉为自贝尔定理以来量子理论基础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此外,他还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的外孙。 Pete Shadbolt 2014年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了光量子计算博士学位,此后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同年,他被Jeremy O’Brien推荐获得了英国研究委员会颁发的EPSRC Rising Star奖。 Mark Thompson则是PsiQuantum的首席技术官,曾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Mark Thompson在剑桥大学留校工作了2年;2009年他又在日本东芝担任研发工程师一职。从2008年至今,Mark Thompson在布里斯托大学担任量子光子学教授。 二、和格芯合作推出Q1量子计算芯片,扩展路径已出现 和谷歌、IBM采用的超导路线不同,PsiQuantum计划使用硅光子芯片搭建量子计算机。该公司通过标准的半导体工艺将光子电路集成到芯片上,然后使用光子电路来操纵光量子,以实现可容错、纠错的量子计算。 今年1月,PsiQuantum发布了基于融合的量子计算模型(fusion-based quantum computing),该模型可以容忍光子损失对量子计算的影响,达到容错量子计算。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101.09310 5月,PsiQuantum与美国晶圆厂商格芯合作,共同完成了“基于硅光子的集成量子系统(silicon photonics-based quantum system)”的研发。该量子系统被称为Q1系统,而PsiQuantum和格芯正在生产光量子探测器等系统组件和Q1量子芯片。 当前,PsiQuantum和格芯一起将超导光子探测器引入了300mm晶圆产线,这也意味着量子设备的生产将具备规模化、可扩展的特性,使PsiQuantum看到了实现百万量子比特规模的可行路径。 PsiQuantum称,Q1集成了电子控制、光学I/O、封装等技术,晶体管数量超过7.5亿个。在研发过程中,PsiQuantum也拥有了大量专利,覆盖了从新型材料、光子操作、设备、光学、低温系统等众多领域。 ▲PsiQuantum Q1芯片(来源:PsiQuantum) 三、硅光子路线获投资者认可,微软赞扬PsiQuantum工程计划 针对本轮融资,Jeremy O’Brien提到量子计算是迄今为止最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而他坚信,硅光子学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机,并达到百万量子比特规模的唯一途径。本次4.5亿美元的融资也证明了他们对于这一路线的笃信和重视。 BlackRock董事总经理Tony Kim对这一说法表达了赞同,他认为,硅光子与量子计算架构的结合是最可能实现的方法。而商业化的通用量子计算机将有潜力解决气候、医疗保健和能源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M12董事总经理Samir Kumar也分享了微软投资PsiQuantum的原因。他谈道,PsiQuantum的雄心和其稳健、严格、循序渐进的工程计划相匹配,而微软和PsiQuantum也在量子计算机的实用规模上有着相同的认知,即商用化的容错量子计算机必须达到百万量子比特规模。 结语:商业化落地是关键,PsiQuantum技术路线获资本青睐 当前,量子计算已经是最具潜力的新兴技术,IBM、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加入了这一领域。除了这些科技巨头,量子计算创企也是这一新兴赛道的重要玩家,加拿大Xanadu、D-Wave、美国PsiQuantum,以及中国本源量子、玻色量子等都有着独特的量子计算路线。 虽然当前量子计算行业百家争鸣,但是从量子规模来看,整个行业距离商业化落地仍有一定距离。谁能够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吃到技术红利,谁就能够占得先机。而本次融资后,PsiQuantum累计获得6.65亿美元融资,侧面证明其技术路线可行性较高,具有落地潜力。
刘海屏拜拜了!iPhone14或将支持屏下指纹
从目前的已知消息显示,苹果将会在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iPhone 13系列新机,但遗憾的是该机并没有将困扰用户多年的刘海移除,而是通过优化内部的堆叠,将刘海区域的面积缩小。 据悉,苹果多年来一直未曾向刘海下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至今未能找到可有效替代Face ID且足够安全的解锁方式,目前来看Face ID的3D结构光依然是安全性最高的解锁方式之一。 但这个局面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了,根据相关报道显示,苹果有一项新的技术专利被曝光,其中正是一种在屏幕下方安放传感器的方法。 该专利指出,iPhone可以通过在将光学成像阵列放置于屏幕下方之后,其可定向接收透过屏幕传来的光线(与屏幕发光的方向正好相反),而这个光学成像阵列可以适用于任何的成像、感测、或数据聚合等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光、结构光、指纹、面容等生物特征。 也就是说,配备这项技术的iPhone,将有望实现屏下的指纹识别,以及屏下Face ID面容识别,甚至是屏下的虹膜识别等各种生物识别方式,而这一技术也将使得iPhone有希望完全抹除刘海区域,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效果,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鉴于目前iPhone 13系列已经要进入量产阶段,其设计已经最终定型,将无缘搭载此项技术,而明年的iPhone 14应该即将进入研发周期,有望成为首款搭载这项技术的机型。 因此,iPhone 14也将有希望成为历史上首款支持屏下指纹、屏下Face ID的苹果手机,值得期待。
手机屏下摄像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
自 2019 年以来,小米 OV 等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发布屏下摄像方案,开启对全面屏形态的探索。 然而,方案有了,量产却迟迟难以落地。 不曾想,在一众手机厂商冒泡之后,凭借 2020 年 9 月发布的 Axon 20,中兴成为第一个量产屏下摄像方案的手机厂商,让业界颇为惊奇。 时隔三百多天,2021 年 7 月 27 日,中兴发布了新一代屏下摄像手机「中兴 Axon30 5G」。 中兴 Axon30 发布,2198 元起 发布会一开场,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中兴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首先介绍了中兴最新的发展动态,主要包括: 2021 Q1,中兴消费者业务同比增长了 60%; 终端产品全球累计发货超 5 亿台; 国内市场建成 3000 家线下零售阵地。 倪飞表示,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在于屏幕和影像,而这也是中兴大力发展屏下摄像的重要因素——在最新发布的中兴 Axon30 上,充分凸显了这一亮点。 据中兴通讯副总裁、中兴终端 Axon 产品总经理张雷介绍,其屏下摄像头显示区域精细度由原来的 200PPI 升级为 400PPI,多驱 ACE(Array circuit enhanced)电路排布效率提升50%,使屏幕两个区域过渡更自然。 另外,通过搭载独立的 UDC Pro 屏显芯片,使得 Axon30 屏下前摄区域与其它区域具备显示一致性。同时,通过应用 7 层高透材料、玻璃基板以及结合灵透算法 2.0 配备的 AI 画质增强、智能去雾化、抗炫光干扰功能,进一步提升手机拍摄效果。 除了着重介绍的屏下摄像区块,其它主要配置也在随后一一公开: 屏幕方面,搭载 6.92 英寸 AMOLED 显示屏,100% 覆盖 DCI-P3 色域,10bit 色深。 性能方面,搭载骁龙 870G。 影像方面,后置采用以 6400 万像素 IMX682 为主摄的四摄方案——屏下前摄分辨率为 1600 万像素。 其它方面,中兴 Axon 30 5G 最高配为 12GB 内存及 256GB 闪存,结合自研内存融合技术,可将部分空闲存储空间用作最多达 8GB 的扩展运行内存,VC 液冷散热、4200mAh 大电池、55W 快充、多功能 NFC 等产品特征也都没有缺席。 售价方面,中兴 Axon 30 依据内存和存储空间的不同提供了四个版本,最低配置 6G+128G 版售价 2198 元,最高配置 12G+256G 版售价 3098 元。 “屏下摄像”开启竞赛模式 整场发布会下来,毋庸置疑,“屏下摄像”是中兴 Axon30 的最大亮点。 事实上,不止是中兴,包括小米 OV 在内的其它手机厂商也在尝试采用“屏下摄像”方案。 所谓屏下摄像头技术,其实就是将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放置在屏幕下方,避免前置摄像头的存在对手机正面的全面屏设计产生阻碍;其基本原理与屏下指纹相似。 但不同的是,屏下摄像的实现要比屏下指纹难得多,屏下指纹只是为了从图像中获取相应的纹理信息,没有成像需求,对画质要求较低;屏下摄像则不然。 张雷在发布会上指出,要实现屏下摄像,需要突破两方面难点——一是显示与透明难以平衡;二是屏下摄像难以呈现优秀的拍照效果。 张雷表示,在智能手机屏幕上,像素密度越大显示效果越好,但同时对光线也会造成遮挡,导致透光性弱。相反,隐藏在屏幕下方的摄像头则需要更多光纤进入、屏幕透明性要好才能呈现良好的拍摄效果。 不难看出,要实现屏下摄像,除了在摄像头上下功夫,屏幕同样是突破技术瓶颈的重点。 目前行业内主流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是在屏幕摄像头上方的 OLED 屏幕区域采用高透光率材料,从而做到在兼顾显示效果的同时实现高透光率。 基于此,研发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的主力多是 OLED 屏幕厂商。就在去年,国内的维信诺就宣布实现了可量产屏下摄像解决方案,另外华星光电、三星等厂商也都在进行屏下摄像方案的研发工作。 不仅如此,手机厂商也在积极探索屏下摄像解决方案。早在 2019 年,OPPO 小米就相继公布其屏下摄像方案,vivo 在去年也曾推出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 vivo APEX 2020 概念机,但迟迟未能实现量产。 从行业动态来看,在屏下摄像手机的尝试上,中兴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 2020 年 9 月发布的 Axon 20 就采用了屏下设想方案,成为业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屏下摄像方案手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 Axon 20 在屏幕点亮时能够看到一个方形印记,存在一定的瑕疵。而此次通过屏幕和摄像模块调优之后的表现效果如何,还需等待后续实际使用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长期从事智能手机行业的高级管理层告诉雷锋网,他认为目前屏下摄像头还是高端机的尝试,成本很高,适合少数对挖孔和水滴屏不感冒的高端用户。 实际上,在中兴之后,有越来越多手机厂商着手推出带有自家屏下摄像技术的智能手机。根据爆料消息,即将发布的三星 Galaxy Fold 3、小米 MIX 4、荣耀 Magic 3 都有可能采用屏下摄像方案。 一场竞争好戏,正待开场。 智能手机市场比拼的维度,也将增多一环。正如倪飞在发布会中所言—— 屏下摄像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了。
Q2国内手机市场排名公布:vivo第一、荣耀重进前五
市场调研公司IDC今天发布了2021年Q2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报告,vivo公司位列国内第一,荣耀重新进入国内前五。 根据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810万台,同比下降11.0%。2021年上半年国内整体市场出货量1.64亿台,同比增幅6.5%。 IDC表示,上半年市场的增长驱动力完全来自于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同期更好的市场环境,而随着二季度原有重磅产品缺席,现有产品也未能完全激发大多数用户的换机需求,导致市场关注度下降,春节旺季结束后终端流速持续低于预期,众头部厂商不得不在第二季度放缓了出货节奏。 IDC称,从市场格局来看,前五大厂商中,排名前四位的厂商同比去年均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旧无法弥补整体大盘包含华为在内的其他厂商的大幅下滑。 这一方面体现出硬件和功能逐步同质化的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正在加速下降;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智能手机长期作为“人手一部” 的“刚需”产品,其品牌拉力、社交装饰属性所占的权重正在持续提升。 具体的厂商排名方面,vivo出货量1860万台,位列国内第一,市场份额23.8%。 OPPO出货量1650万台,位列第二,市场份额21.1%。 小米位列第三,出货量1304万台,份额17.2%。 苹果位列第四,出货量860万台,份额10.9%。 荣耀在彻底独立运营后,这次进入了前五,出货量690万台,份额8.9%。 PS:五大品牌占了国内市场64%的份额,前面已经没了华为的身影,市场也寂寞多了,华为让出的空间也无法被其他厂商完全填补。
谷歌罕见摆臭脸 只因苹果一句话
雷科技数码3C组 2004年,索尼、飞利浦半导体、诺基亚共同研发出了近场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也就是现在智能手机里的NFC功能。作为功能机时代的霸主,诺基亚是最早将这项技术引入到手机的厂商。而谷歌和苹果是后来才跟进了该技术。 不可否认的是,苹果是最晚应用这项技术的厂商。2014年,苹果推出了旗下首款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iPhone 6,当时,苹果对NFC做了一定的限制,iPhone的NFC功能只能用于Apple Pay。 直到2019年iOS 13发布后,苹果才开放了iPhone的NFC标签读写功能,可搭配快捷指令完成自动化操作。 不过,苹果依旧不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和服务在iPhone上使用NFC功能,因此备受争议。近日,澳大利亚议会要求苹果对iPhone上的NFC问题进行说明,苹果表示,iPhone上NFC功能之所以不支持HCE主机卡模拟,是因为不想像安卓手机一样失去安全性。 由于谷歌开放了NFC权限,所以只能选择以软件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安全性会普遍偏低。而苹果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之间进行了高度集成,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集成方案,相较于安卓手机,iPhone上的NFC安全性会更高。 目前,谷歌已经否认了安卓手机上的NFC功能安全性较差的说法。与此同时,谷歌表示,Google Play用户体验与Apple Pay相同。也就是说,安卓手机上的NFC功能安全性很好。 iPhone上的NFC真有这么安全? 苹果声称iPhone上的NFC功能安全性比安卓手机更好,真是这样吗?虽然苹果并未对iPhone上的NFC作出详细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从之前外媒拆解图大致推测出苹果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章开头有讲到,从iPhone 6开始,苹果正式引入NFC功能。当时,根据iFixit对iPhone 6的拆解图,我们不难看出该机搭载的是型号为NXP-65V10的NFC芯片。 这里简单科普一个知识点,NXP(恩智浦)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公司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除苹果外,NXP也为其他手机厂商提供NFC芯片方案,例如三星。根据当时报道,iPhone 6上的这枚NFC芯片是NXP专门为苹果设计的型号,但是无法求证这枚芯片是否额外装有安全性的元件。 回顾历代iPhone拆机,我们可以发现,从iPhone 6~iPhone 12,几乎每代机型都采用的是恩智浦的NFC芯片方案,例如iPhone 7 Plus搭载的是PN67V,iPhone 8 Plus搭载的80V18等。此前,外媒Techinsights表示,iPhone 8 Plus的NFC芯片与三星Galaxy S8系列手机中PN80T几乎相同,单从表面看不出两者有何区别。 ▲iFixit对iPhone 12的拆解图 不过,Techinsights曾深入分析过三星Galaxy S8系列的PN80T NFC芯片,经X光照射后发现,PN80T内置eFlash安全元件。这也就意味着手机只要采用恩智浦的NFC芯片方案,那么其内部都有配备安全元件。 就目前来看,iPhone上的NFC芯片与安卓表面没有太大区别,至于芯片内部构造是否一致暂时还无法确认,所以iPhone上的NFC在安全性方面,是否真的比安卓手机强,这还真不好判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安卓手机上的NFC芯片也装有相关安全元件,其安全性不一定就比iPhone差。 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如果iPhone上的NFC芯片安全性更高,那为什么苹果没有自信向第三方应用开放相关权限呢? 当然,硬件只是一方面,软件算法上的加密同样可以提升NFC的安全性。以iPhone上的锁屏密码为例,官方文档显示,苹果使用了256位AES加密方法对iPhone数据进行了加密。想要破解这种加密方法,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当年FBI都无法破解罪犯的iPhone,更别说普通黑客了。 目前,苹果没有对外公布是否对iPhone上的NFC进行了加密处理,如果有,那么苹果的说法或许是真的,如果没有,那么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缺乏说服力。 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是幌子? NFC本身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以带有闪付标志的银联卡为例,卡内的信息是可以通过读卡工具进行读取的,这些信息可能包括消费者姓名、消费记录、身份证号等。当不法分子获取到用户的银行卡后,意味着你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漏,同时银行卡可能被他人盗刷。 从苹果官方文档可以看出,NFC控制器和安全元件基本上都是服务于Apple Pay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用户使用Apple Pay支付时,支付信息会被安全元件加密,然后再发送到苹果服务器。 其实,苹果不允许向第三方应用授权iPhone上的NFC权限,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只是次要的,其主要目的是想维护自家支付工具的优势地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截至2020年底,微信支付以11.51亿年度活跃用户,居全球首位;而在苹果手机中,Apple Pay用户迎来迅速增长,以4.41亿用户位列第三。 从Apple Pay年度活跃用户迅速得到增长来看,正因为苹果对NFC进行了限制,银行只能找苹果合作,而不能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来访问iPhone上的NFC,所以,在限制NFC上,苹果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苹果声称不想像安卓一样牺牲NFC的安全性,其实只是一个借口罢了,苹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Apple Play来垄断移动支付市场,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总结 就目前来看,安卓手机上的NFC也有安全元件,这个并非苹果独占。而且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它们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恩智浦的NFC方案。既然是同一家供应商,再加上苹果也没有对外宣布参与了NFC芯片研发的消息,所以,苹果声称iPhone的NFC芯片比安卓更安全,应该只是建立在半开放式NFC和完全开放式NFC的基础之上。 单以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iPhone与安卓上的NFC,在安全性方面的主要区别无非就是前者多了一个限制条件,不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访问iPhone上的NFC罢了,其余还真看不出有何区别。 其实,苹果不应该强制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NFC本身的应用场景还是挺泛化的,确实可以为用户带来很多便利,例如外出忘记带门禁卡,手机上的NFC帮你开门;想要傻瓜式连接配件,手机上的NFC帮你搞定,这些都是NFC的实用价值。虽然苹果限制NFC确实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但是最起码应该在系统内部设置一个NFC权限开关,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判断是否给予某些第三方应用的权限。 虽然苹果确实在iOS设置中增加了NFC开关,但是用户仍旧不能读写门禁卡,以及授权给第三方应用程序。对于用户而言,他们真正想要的只是NFC带来的便捷功能,阉割版的NFC只会让他们逐渐对苹果失去耐心。 200出头的智能设备应该长什么样?很多人会回答手环,咕咚的回答却是一只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咕咚F4从F3的方屏进化成了圆屏,颜值更高。除了常规的心率监测、睡眠监测,它还支持体温监测,后疫情时代更放心。信息提醒、天气推送、防水等常规功能都没有缺席,续航时间还长达10天,这不比某米香?
我想买蔚来 我的腰说:不行
“腰与蔚来不可兼得。” 这几乎是蔚来车主最近吐槽最多的一句话。 最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显示,蔚来被大量车主投诉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车型包括蔚来ES6、ES8和EC6。有车主称,蔚来座椅中线与方向盘没有对正,开车需要侧坐等等。 投诉原因是,蔚来座椅被普遍反映偏硬,不够舒适,座椅整体呈现微“C”字型结构,头枕下压,坐垫前端上扬,导致人员乘坐受力不均,使其腰部与脊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蔚来的粉丝社群还因此更名为“座椅发声总群”、“蔚你折腰”。 “自从买了蔚来ES6以后,经常出现腰疼的情况,越后面越严重,现在基本上天天腰酸背痛腿麻。”有车主表示。在凤凰网科技的微博评论区,有留言调侃这是腰突的“福音”,一句“谢谢,已经不凸了,甚至凹了”的自嘲评论被顶到了高赞。 因此,许多车主呼吁蔚来召回“前凸后翘塑形座椅”,但蔚来否认该情况是设计缺陷,而是在4月底开始处理此事时,先收座椅舒适体验问卷,接着组织座椅舒适性体验提升线上讨论会。 7月18日,蔚来在合肥举行了座椅舒适体验个性化方案沟通会,表示将其纳入不同车主乘坐个性化需求差异的范畴。 矢口否认产品存在缺陷,又在事发之后将座椅作为收费项目——想要调整座盆角度,想要调整主驾坐垫和头枕,想要坐更软的坐垫,来,先付钱。 尽管蔚来的车主们一向把李斌当作偶像,但这一回,伤的是自己的腰,再厚的“粉丝滤镜”也失了灵。 01 “海底捞”式服务不管用了? 实在要说蔚来比其他造车新势力做的更成功的一点就是,“海底捞”式服务。可以这么说,不少车主在考虑买蔚来的时候,都是奔着蔚来的售后服务去的。 在早期,新能源车圈的售后服务一直不怎么受车主待见,一句话概括,就是“坏了修不了,能修却修不起”。这也是新能源车刚开始难以被大众接受的原因之一。 直到2017年,蔚来豪掷8000万人民币包下五棵松会场和周围部分场地,请来当红乐队Imagine Dragons,办了那一场堪称奢华的“NioDay发布会”,让蔚来贴着“太有钱”的标签走进了大众视野。 随后,无论是活跃度奇高的蔚来APP,抑或是专为会员打造的“蔚来中心”,蔚来汽车搭建了一整套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没出现过的服务体系,也使得蔚来APP也成为汽车圈极少见的“出圈”APP。 据媒体报道,一位蔚来车主曾笑称,车一出现故障,相比特斯拉车主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蔚来车主只需用手指点两下手机就有人来解决。 做好了服务,但没做好产品。 有媒体报道,车主黄先生称,自从买了蔚来ES6以后,坐在前高后低的座椅上就找不到舒服的坐姿。再加上长时间的开车,导致自己腰肌损伤。受腰伤的不只黄先生,据了解,目前蔚来维权群的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截自蔚来APP 对此,蔚来坚决不承认,表示:这不是设计缺陷,并且此次调整需要收费。蔚来座椅设计偏运动取向,但有些用户有更多舒适性需求,需制定个性化方案。如果全套升级,车主需要支付2800~3000元的费用。 以蔚来ES8为例,座盆角度调整:200元;主驾坐垫调整:200元:座椅调软:主驾500/副驾500/二排1000;头枕调整:主驾200/副驾200;全套升级下来,蔚来ES8为2800元。蔚来ES6和蔚来EC6均为3000元。 蔚来还表示,除了现金外,车主也可用蔚来APP的积分兑换。绕来绕去,蔚来终究把座椅也做成了收费项目。 看似公开、透明、躬身听取车主意见,但要知道,在事发之前,甚至车辆出厂之前,蔚来都没有意识到座椅的问题,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偏运动取向”不适合所有人,也没有在购买之初就让车主有选择座椅的权利,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蔚来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不周,这一番回复更像是在“嘴硬”。 解决方案姗姗来迟,亡羊补牢,还要剩下的羊自掏腰包修围栏,算盘很是精明。 02 当车圈变成粉圈 目前,知乎上“为什么蔚来的车主信仰度都这么高?”一共有317个回答。 请注意,这个提问用的是“信仰”,而非“喜爱”。 大部分回答都保持了同样的态度:蔚来并不完美,小毛病并不少,但是这些毛病不影响驾驶。而且,反馈在蔚来APP和微信群里的问题,立刻有人跟进解决。 “我承认它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它真的是一直在对用户好的企业。” “京蔚军”(蔚来的粉丝名)们字里行间满溢着对蔚来的喜爱,甚至无异于饭圈女孩对“哥哥”的追捧——疫情期间,蔚来超六成订单来自老车主推荐,今年年初,还有号称深圳车主自费包机到成都参加NIO DAY的视频传出。 一位蔚来车友会成员发布在蔚来App里的动态显示,车友会内部曾经发起过老车主接新车主到交付中心提车的活动,目前已服务过150名新车友。 图源蔚来App 在外人眼里,蔚来粉丝极力捍卫蔚来和李斌,信念坚不可摧。 在车圈,蔚来的粉丝崇拜李斌,牛屋(NIO HOUSE)里常有“京蔚军”聚会,被戏称为“蔚来教”。特斯拉的忠粉叫“特粉”,不少车主冲着马斯克的名头就入手了特斯拉,此外,理想和小鹏也有自己忠诚的拥趸。 比饭圈女孩更疯狂的,是车圈大哥。对于“粉圈”经营,李斌更是其中翘楚。 2019年末,一篇《蔚来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迅速让李斌出了圈,也是那一年,李斌与全国各地车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线下交流沟通、开用户见面会只是最基础的,甚至连车主的生日、婚礼等活动他也会积极参加,宛如车主的亲密老友。 面对蔚来APP里的吐槽和批评,李斌也并未觉得失了面子,常常现身解答。因为这样,李斌还曾被媒体调侃是每天在社区里布道、解经和主持圣礼的“牧师”。 蔚来还在线上搞过几期慢直播,包括看璀璨银河,看雪山日落。没有主播,没有城市的繁杂,设备对准了北斗七星,配上安静的bgm,在“一起看银河”的氛围下,没缘由的就让人觉得浪漫,没缘由的就让人觉得和车友们、和蔚来拉近了距离。 服务细节到位,线下、线上互动频繁,直接催生了用户对蔚来的“信仰”,从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转变成了车圈“idol”标杆。 李斌也曾说,“谁拯救了蔚来?是用户拯救了蔚来。”确实,是用户拯救了蔚来。 在2019年李斌开始频繁活跃之后,蔚来有了起色。2019年10月,蔚来ES6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X,成为纯电豪华SUV销量榜全球第一。蔚来Q4财报显示,蔚来交付新车创下历史新高:8224辆。其中,超过一半是老用户带来的。 然而,拯救了蔚来的老车主们,为idol买了单,却意外伤了腰。 尽管能买得起定位高端的蔚来的车主,并不差这3000元的升级费用,但从蔚来对待“蔚你折腰”的态度来看,似乎认为责任并不在己,仅仅事后找补时提出了“贴心”的升级服务。 03 造难以实现的“梦” 江海身边的不少同事都买了蔚来,在同事们或刻意、或不经意的安利下,江海也对蔚来产生了滤镜。他在今年1月预订了最新款EC6,两个多月后提车——在同事们的言辞里,他无端地对蔚来的服务产生了好感。 虽然车内机器人NOMI有点“笨”,座椅也不太舒服,但江海对新车还算满意,比如夏天可以提前在蔚来APP上打开空调这样的小细节,还是比传统燃油车更加舒适。 直到7月22日这一天,江海出了事故,他的EC6与一辆尼桑撞了,对面定价十几万的尼桑不过是一些刮伤,自己43万的蔚来直接钣金凹进去了。江海有些无奈地告诉锌财经:“蔚来质量太差了!” 图片来源受访者江海 “硬碰硬”根本不行,在这次事故之后江海内心感叹:还好事故不算大。 实际上,在事故频发之前,各家新能源汽车的粉丝包容心都非常惊人。特斯拉车展维权事件后,不少“特粉”不仅没有加入声讨大军,还为特斯拉员工点了奶茶以示关心,甚至还贴心地注明了“少冰”、“三分糖”、“七分甜”。 新能源汽车似乎为车主造一场梦,一场“品牌是车主最好的朋友,车辆是车主最亲密的搭档”的梦。但这个“梦”能成真吗? 蔚来一向主打极致服务,“用户企业”的概念还被写进了招股书里,卖的高端概念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面子心理,但从“蔚你折腰”一事来看,似乎并没有从产品质量上真正匹配上“高端服务”。 在首席人物官近期的报道里,一位车主曾经信任了蔚来官方所说的“没有焦虑”和全国一共1524根超充桩、接入超38000根第三方充电桩的数据,信任了那位笑容甜美的销售口中的“我们蔚来是可以开出北京,到全国旅行的,因为所有的高速路服务区都铺设了充电桩,也可以随时换电。” 李斌 直到自己从北京出发开往北戴河、却比开燃油车的朋友晚到一小时,在高速的几个服务区分别遭遇了充电桩是坏的,淋着暴雨操作充电,空余充电桩被摩托车占领、被大树挡住倒车角度等一系列“离谱”事件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只是根“韭菜”,并不比曾经被群嘲的特斯拉车主优越多少。 理想也曾落入“对不起老车主”的舆论漩涡。 如果点开李想2021款理想ONE的相关微博,就能观察到评论几乎都是车主的投诉。主要原因是,有不少车主刚提2020款车没多久,只涨了1万元的2021款就发布了,而配置却有更大升级。但不少车主在购买之前询问销售时,得到了新款今年内不会上市的保证。 面对一片质疑声,李想表示,下半年理想汽车将为老车主提供四项付费升级方案,包括第一排和第二排座椅升级、带有电子儿童锁的电吸门升级、运动型中网升级、自动防眩目无边框内后视镜。 这一套付费升级的操作,似乎与蔚来颇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理想,还是蔚来,或者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敢第一波掏腰包购车的车主,相当于在为创始人的人格魅力买单,为企业和新事物的不确定性买单。他们自发安利和科普为新车企初步打造了品牌,努力把早期深陷亏损危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拉出来——他们和这些新能源品牌的缔造者们一样,希望这个共同的“孩子”顺利长大,能被更多人喜爱。 但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消耗粉丝热情之余,还附送自主付费升级“扎心套餐”。让车圈大哥死心塌地本不易,望品牌们且行且珍惜。
回顾华为P系列发展历程 浅谈华为P50究竟有多强
华为 P系列在手机拍照领域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在整个品牌中P系列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用硬核实力树立了影像新标杆。本月29日,华为将携全新P系列机型P50与大家见面,虽然迟到了一个季度但好在没缺席。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华为P1-P40系列,都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绩,而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打磨积累,即将到来的P50系列还能不能成为手机影像界的天花板。 华为Ascend P1 2012年4月18日华为第一款Ascend P系列机型在北京发布命名P1,零售价为2999。 当年最吸引人的点不是它优秀的拍照能力,而是轻薄便携;7.69毫米的机身与110克的重量,拥有圆润的边角,这让它的握感十分顺滑。Ascend P1搭载了一块960×540像素的4.3英寸AMOLED的屏幕。 Ascend P1作为开山之作,奠定了这一系列的基础。不过彼时的华为还没有意识到未来的P系列将会成为专注影像与时尚的产品,更不知道他将会成为手机摄影界的翘楚。 华为Ascend P2 2013年2月24日华为在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上发布Ascend P2。 Ascend P2正面采用了4.7英寸IPS高清屏幕,采用了当时最新的In-cell技术,将整块触摸屏集成到LCD上,为了延续上一代的轻薄质感,8.4毫米的机身厚度与122克的重量也成了其最大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Ascend P2搭载了华为第一代自研芯片海思K3V2,这款耗时两年研发的四核芯片,主频为1.5GHz的芯片被首次搭载到智能手机中;并支持LTE Cat4、NFC等当时颇为先进的功能;正是从这一代K3V2华为正式开启了自研芯片的大门。 除此之外,华为Ascend P2还是P系列首款预装EMUI的产品,P系列追求时尚的设计定位也是从这一代正式立了起来。 华为Ascend P6 2013年6月18日华为Ascend P6上市,与Ascend P2发布时间相隔不到四个月,但P6精湛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Ascend P6使用的美弧设计,整部手机的线条以直线开头,以弧线结尾,用曲线融入优雅,将弧度与直线相结合,握持手感出奇的好,机身厚度仅为6.18mm,就像一张折叠的纸,这应该属于当时最轻薄的智能手机。 Ascend P6搭载了华为最新一代的海思K3V2E,不仅提升了游戏兼容性,还缓解了发热问题,2GB的运存与8GB内存也是当年的主流搭配方案,最大支持32G拓展内存,在当时完美的解决了内存焦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Ascend P6配备了拥有5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拍照自带美颜功能,凭借着高颜值与摄像能力实力圈粉。 华为Ascend P7 2014年5月7日在巴黎发布了当年旗舰机型华为Ascend P7。 Ascend P7正面采用了一块5英寸的1080P高清屏幕(1920×1080像素);整体采用双面玻璃与金属边框的外壳,这样的设计即便是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升级屏幕只是一方面,前置摄像头也由500万像素提升到了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更是达到了1300万像素,不仅能呈现更加清晰的图片还能拥有更好的画质。 Ascend P7搭载了海思Kirin 910T四核处理器,性能与当年的骁龙600不分伯仲;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自家芯片与高通芯片硬刚。 华为P8系列 2015年4月华为最新旗舰P8系列在伦敦发布,售价2888元起。 华为P系列一贯追求的轻薄依然没有被舍弃;6.4mm的机身厚度与144g的机身重量,哪怕是放到今天,能与之相比较的机型也是寥寥无几;如此超薄的机身却有着5.2英寸的屏幕,屏占比高达78.3%,分辨率达到了1080P,搭配上2.9mm的窄边框带来的视觉感十分震撼。 P8全系包括P8、P8 Max以及P8青春版,将同一产品通过高低不同的配置改变其定位,以P8为例低配版与高配版最大的区别在于搭载的处理器不同,分别是麒麟930与950,不同的配置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售价。 从这代P8开始单一机型的战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满足更多用户对手机不同的需求。 华为P9系列 2016年4月6日华为全新P系列旗舰在伦敦发布,命名P9。 华为P9系列为了进一步提升拍照能力首次与徕卡合作,主打拍照的它此次配备了后置1200万黑白像素+1200万彩色像素双摄像头,成了国内首个使用后置双摄模组的厂商之一。全新的后置指纹识别模块也是本次提升的重点,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获得更丰富的功能体验。 华为P9系列首次搭载了海思麒麟955八核处理器,主频提升到了2.5GHz,处理能力直线攀升,将发热、卡顿失帧等问题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作为旗舰级芯片也着实给华为P9增添不少的色彩。 从这一代P9开始,通过轻薄时尚的设计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此国产旗舰机阵营中又多了一个强大的队友。 华为P10系列 2017年2月26日在巴塞罗那发布了P10 & P10 Plus,当年它被称为史上最美华为手机。 华为P10系列使用了独特的“钻石切割”设计,一体成型的铝合金背板,圆润的机身,磨砂材质涂层,让握感更加细腻;同时在5.1英寸的屏幕下方单独挖孔设计了指纹识别传感器,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变得更加美观,黑色面板视觉上隐藏掉了正面开孔,黑边也变得更加狭窄,营造出了极度舒适的视觉效果。 为华为P10配备的后置摄像头采用1200万+2000万像素徕卡双镜,能以每秒30帧的速度拍摄2160p的运动画面。前置摄像头为800万像素,可以根据画面人物数量自动切换单人自拍与广角群拍;在拥有了强大拍摄能力的同时它所搭载的麒麟960处理器也是高性能,低能耗的代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充也成了各个品牌的主要卖点,华为P系列首次搭载的Super Charge技术更是让充电时间大幅减短。华为P10再一次将颜值与性能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华为P20系列 2018年3月27日在巴黎华为P20系列正式发布,分别带来了P20与P20 Pro两款机型。 华为P20系列最惊艳的设计莫过于P20 Pro的相机模组了,三枚摄像头分别为800万像素光学变焦镜头,4000万像素彩色镜头与2000万像素黑白镜头;之所以说它能征服整个手机拍摄领域主要是以下几点;像素、感光度、对焦速度、还有它1/1.7英寸超大COMS图像传感器和f/1.8光圈,在通常情况下图像传感器的大小是在1/2.55英寸到1/2.9英寸之间,尺寸大了一倍不止,不难看出P20 Pro后置三摄夜间的拍摄能力可以与专业相机媲美。 华为P20搭载了麒麟970处理器,它使用2.36GHz(大四核)与1.8GHz(小四核)的布局形式,作为一款三年前的产品如今还能适配最新发布的鸿蒙OS系统,足以看出这块芯片的性能多么强悍了。 P20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从双摄到三摄的每一次升级都是跨越;它极致的夜间摄像表现也宣告了华为P系列摄像时代正式到来。 华为P30系列 2019年3月26日华为P30与P30 Pro在法国巴黎正式发布。 华为P30 Pro因在业界首次配备了5倍潜望式变焦摄像头而一炮而红,4000万像素的主摄搭配超感光传感器、2000万像素的超大广角,结合高达50倍数字变焦的潜望式上焦镜头以及TOF深感镜头,能用手机将月亮清晰的呈现在画面中。 华为P30在屏幕方面6.1英寸的水滴屏设计,拥有了更高的屏占比,首次搭载磁悬发声屏技术,手机屏幕即为听筒带来的全新体验。创新的屏内指纹识别功能,极大程度的提升了手机的美观度与安全保障。 华为P30系列凭借卓越的性能,众多的黑科技的不错的颜值实力圈粉,再次提升了产品定位。 华为P40系列 2020年3月26日全球线上发布全新华为P系列旗舰--P40、P40 Pro、P40 Pro+。 在屏幕方面P40 pro与P40 pro+系列全部使用了四曲面屏,屏占比与可视面积同级别很难找到对手,首次配备了90Hz高刷新率,6.1英寸的OLED屏幕分辨率为2340×1080,P40 Pro与 P40 Pro+使用了6.58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达到了2640×1200。 华为P系列手机每次发布都会登顶DxOMark榜单头名,P40系列也不例外,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50倍数字变焦,P40 Pro+所搭载的五摄更是配备100倍双目长焦,10倍多反射潜望式长焦结构;新加入4000万像素超感光电影镜头。不论是拍照与视频的处理同级机型很难与他抗衡。 P40系列再度革新手机的影像系统,让多倍变焦功能成了标准配置,奠定了P系列在手机影像界的地位。 华为P50系列 华为P50系列将于本月29日发布,可能会命名P50、P50 Pro、P50 Pro+。 华为P50系列屏幕方面将很可能舍去以往的双挖孔形式改用居中单挖孔,屏占比进一步提升,而首次搭载在P系列的120Hz的高刷新率屏幕也将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 除此之外从目前曝光的信息来看,本次P50系列将会为三款新机搭配不同的处理器,高通骁龙888、麒麟9000E与麒麟9000,麒麟9000 5G芯片的存量可能会成为影响售价的最大因素。 华为P50系列最新的影像系统还将采用五摄模组,身背面的五颗摄像头将分布在两个椭圆形模块中,更具辨识度;据爆料称,P50系列将搭载索尼有史以来最大底CMOS IMX800,传感器达到1/1.18英寸,对影像能力进行再次升级。 华为P50系列势必会再次刷新智能手机行业对影像的认知,也将引领P系列迈向更高的领域。 纵观华为P系列的整体历程,从主打轻薄机身到影像拍照,一次又一次在探索中成长,每一次对P系列的打磨,对影像领域都是一次创新,随着华为P50系列发布时间一天天临近,这次它还能不能在影像领域上再次超越自己,29号晚来ZOL我们一起看看P50系列都会带来什么惊喜吧!
二季度财报亮眼 但特斯拉为什么开始“省钱”了?
“个人和职业痛苦中,有三分之二来自特斯拉。” 前段时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这样表示。此话一出,业内及外界并没有过多意外,此前特斯拉不仅遭遇了维权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影响,同时还受到了芯片及电池方面的产能限制。 不过,在昨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一改此前的“痛苦”,表示:“之后可能不会出席季度盈利会议,除非有重要的事需要我说。” 前后巨大反差背后,无非是一份亮眼的财报数据作为支撑。 昨日,特斯拉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实现营收为119.58亿美元(折合约为775.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98%。净利润方面,特斯拉实现了11.42亿美元(折合约为74.01亿人民币),同比更是增长了998%。 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情况,截图自财报 有这样的增长,与特斯拉旗下车型的交付量脱不开关系。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生产了20.6万辆电动汽车,实现交付了20.1万辆,交付量同比增长了121%。 营收和净利润数据优秀。不过从这份财报中,也可以看出特斯拉正在“省钱”。 一向在研发和销售经营费用上高额投入的特斯拉,在二季度却削减了这两方面的开支。节流的背后,是特斯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环比正在下降。 而“省钱”的目的,或是为了这之后负担起更大的工程任务的同时,不会陷入三年前为了车型量产和工厂建设,烧钱后负债的困境之中。 “省钱”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特斯拉所拥有碳积分和数字货币,为其所贡献的收入正在减少。前者二季度所贡献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后者更是使特斯拉在账面上亏损了上千万美元。 目前,特斯拉开始寻找更多的收入来源。一边加速推进旗下动力电池项目的量产,另一边通过上线自动驾驶软件付费业务,并且通过推出订阅服务来扩大软件的使用率。 那么,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尤其是众多车企都在布局电池和自动驾驶的现状下,特斯拉能否通过这些新的渠道获得可观的收入? 01 卖车大赚,却开始省钱 二季度财报,特斯拉不出意外地继续保持着好成绩。 营业收入方面,虽然在今年一季度遭遇了环比下滑的短暂颓势后,二季度很快实现了回正。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实现总营收为119.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8%,环比也增长了15% 。 净利润的表现同样可观。据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1.42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增长率达到了三位数,分别为998%和160.7%。 二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再创新高。 虽然今年4月特斯拉在国内遭遇了车主维权等负面舆情,导致了当月销量有所下滑。连线出行曾在《特斯拉4月销量大跌,却与“刹车门”无关?》一文中进行过详细论述。 但事实证明,该月国内市场销量的下滑并未影响到特斯拉二季度整体的表现。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总共交付了201304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199409辆Model 3/Y 和1895辆Model S/X。 上一季度,特斯拉总共交付了184877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182847辆Model 3/Y和2030辆Model S/X,二季度总销量环比一季度增长了8.9%,再次创下了季度销量记录。 特斯拉2021年Q1和Q2电动汽车销量情况,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与销量一同增长的,还有毛利率。 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整体毛利率为24.1%,同比于上一季度增长了13.1%。毛利率的继续增长也并不意外,因为特斯拉相比于小鹏、蔚来等国内新能源车企,在自动驾驶硬件方面弃用成本高昂的激光雷达,甚至将唯一的雷达也卸掉了,降低了整车的成本。 然而,在这样的高增长下,特斯拉却开始“省钱”了。 特斯拉自登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其对研发方面的持续高投入是业内熟知的情况。据财报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向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分别为2.79亿美元、3.66亿美元、5.22亿美元和6.66亿美元。 但到了二季度,特斯拉对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却下降为5.76亿美元,环比上一季度下滑了13.5%。 2020Q2-2021Q2特斯拉研发费用投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除了减少研发投入,特斯拉还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方面进行了资金缩减。 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二季度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方面投入了9.73亿美元,环比于上一季度的10.56亿美元,下滑了7.9%。与研发费用相同的是,特斯拉此前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方面同样是高额投入。 自去年二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的投入分别为6.61亿美元、8.88亿美元、9.69亿美元和10.56亿美元。正是有了此前这样的资金投入,才让特斯拉目前的销量覆盖了国内29个省市下的167个市。 特斯拉“省钱”的背后,其现金储备较为充裕,但这几个季度处于环比下滑的状态。 从特斯拉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特斯拉二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2.29亿美元,同比虽然增长了88%,但环比上一季度的171.41亿美元,却下滑了5.3%。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该指标的首次下滑。 早在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一指标就已下滑,环比去年四季度的193.84亿美元,下滑了11.6%。虽然二季度下滑幅度是有所收窄的,但并没有改变下滑趋势。 2020Q2-2021Q2特斯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指标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特斯拉此前的“烧钱”备受业内关注。 2018年特斯拉Q1财报发布后,彭博社曾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特斯拉烧钱的情况“几乎每分钟,特斯拉就要花掉约6500美元。”彼时特斯拉手中拥有34亿美元,需要解决Model 3的量产和上海工厂的兴建。 现在特斯拉手中的现金虽然比三年前多了许多,但它依然处于急需资金的状况——一边需要保证旗下电动皮卡Cybertruck和电动卡车Semi等产品的量产,另一边需要兼顾柏林工厂的投产,以便来增加产能。 同时,除了卖车外,特斯拉此前的其他两个收入“现金牛”正在衰落,这也促使特斯拉未雨绸缪,省钱度日。 02 正在衰落的收入“现金牛” 如果要问有哪个人会以一家车企为背书来支持数字货币,那么只能是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 今年2月,特斯拉官方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文件,在文件中特斯拉表示已在今年1月以15亿美元来购入比特币,并表示可能会继续在更广泛的加密货币领域投资。 特斯拉宣布投资比特币部分文件,图源路透社 很快,马斯克也在推特上表达了对此交易的看法,在他看来“特斯拉对比特币以15亿美元押注是一笔‘足够冒险’的投资。” 此外,任职特斯拉CFO的Zach Kirkhorn也曾表示“马斯克和我正在寻找一个地方,来放暂时不用的现金,试图从中换取回报,同时也要保持流动性。比特币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话音刚落,在当月21日比特币价格正式突破57000美元/枚,截至当日晚间,比特币价格已来到57422美元/枚。彼时,如果按照特斯拉买入比特币时的价格与当日的价格来计算,其对于比特币投资的浮盈(即未抛售所持资产,计算的账面盈利收入)约为13.7亿美元。 鉴于当时特斯拉未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报,但如果按照2020年特斯拉全年7.21亿美元净利润来对比,特斯拉对于比特币投资的浮盈已超过去年特斯拉一年的净利润。 两个月后,通过特斯拉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公众也了解到特斯拉真的依靠比特币挣钱了。 4月26日,特斯拉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除了表现亮眼的成绩之外,特斯拉还在财报中写明了比特币的获利收入。据特斯拉表示,通过出售了2.72亿美元的比特币,为特斯拉换来了1.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亿元)的收入。 除了比特币收入之外,特斯拉还有另一个“生意”存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促进减少碳排放,一些国家随之推出了一些政策规定,比如要求车企如果要生产传统汽车,就需要碳积分来换取排放许可,而要获得碳积分,就必须在市场上售卖电动汽车。 以特斯拉为例,在国内市场中每售出一辆电动汽车就可以获得5个碳积分,而对于一些传统车企并不生产电动汽车,所以要想获得碳积分,就只能向这些新能源车企来购买碳积分。 反观特斯拉,因为并不做传统汽车的生意,手中的碳积分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变现的“黄金牛”。 但鲜为人知的人,这一生意特斯拉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据彭博社统计,自2011年开始截至到2018年,特斯拉已在卖碳积分上面获得累计收入已超过42亿美元(折合约为273.42亿人民币)。 再到了今年一季度,根据特斯拉财报显示,特斯拉通过售卖碳积分实现了5.18亿美元的收入。 一边是投资比特币来赚取回报,另一边是通过售卖碳积分来换取收益。“这样两部分的收入,逐渐成了特斯拉非常依赖的资金来源,同时依靠其来实现季度盈利和增加资金收入的目标。”一位投资人士曾这样对路透社表示。 然而,这样两个“现金牛”到了今年二季度,却开始衰落。 据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售卖碳积分的收入仅为3.54亿元,环比上一季度下滑了31.7%,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向特斯拉购买碳积分的车企都开始做电动汽车了。 2020Q2-2021Q2特斯拉售卖碳积分收入情况,数据来源于财报,连线出行制图 以菲亚特汽车为例,已经在今年1月与标志雪铁龙集团(PSA)合并,并引入了后者的电动汽车业务,就此也不再找特斯拉来购买碳积分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比特币投资上,特斯拉也遭遇“滑铁卢”,从财报披露的数据可知,二季度特斯拉账面已有了2300万美元的亏损,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自4月开始的比特币价格下跌。 在业内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再加上比特币的不稳定因素,特斯拉想要依靠投资比特币和售卖碳积分来获得稳定的收入,并不是长久之计。 03 新业务钱景如何? 目前,特斯拉开始寻找更多的现金流来源。 首先选中的就是动力电池业务。早在去年9月,在特斯拉的“电池日”活动上,马斯克就公布了新电池计划——一款名为“4680”的动力电池,这款电池不仅比市面上的电池尺寸更大,同时还拥有无极耳的设计,连线Insight在《特斯拉新电池计划发布,对谁的威胁最大?》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不过,这款电池在彼时被看做是一款“期货”产品,因为按照马斯克的介绍,这个电池技术要真正量产搭载需要等到两到三年后,也就是2022-2023年。但据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显示,这款电池的量产时间已被大幅度提前。 特斯拉4680电池,图源特斯拉官微 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4680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已在加州Kato工厂完成验证,生产验证也接近尾声阶段。另据知情人向财联社透露,特斯拉计划将会在今年小规模量产搭载4680电池的车型。 而到明年,特斯拉表示将会正式量产4680电池,为此特斯拉正在与其现有供应商合作生产4680电池。按照马斯克的计划,到2022年底4680电池的产能会达到年产100GWh的水平。 如此加速4680电池的量产,一方面无非是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连线出行曾在多篇报道中提到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整车成本的40-50%左右,自产电池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整体毛利率。 另一方面,就是让自产的电池尽早做到外供。 当马斯克在“电池日”上介绍完新电池技术后,顺带做了一个规划“4680电池量产成熟后,特斯拉甚至可以为其他车企提供动力电池”。此话一出,一度被视为特斯拉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威胁。 虽然特斯拉目前还未实现这一外供计划,但在业内看来,随着其对于电池技术的快速优化,再加上越来越多玩家加入新能源造车领域,未来电池业务或许会成为特斯拉的一大副业。 但特斯拉对此并不满足,随即将自动驾驶FSD软件付费业务正式上线。 本月初,众多特斯拉车主所期待的“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FSD)”软件系统正式在美国对外开放,暂时并命名为“FSD beta 9.0”。该软件启用了此前小规模推送的环视视觉算法,通过调用所有摄像头来拟合出道路的3D模型并显示在中控可视化UI中。 FSD beta 9.0向用户开放了城市街道自动驾驶功能,可以实现路口转向、车辆以及障碍物避让等动作。按照特斯拉官方表示,特斯拉车主可支付1万美元,一次性拿下这一软件套餐。 或许为了降低付费门槛,增加该软件的使用量。特斯拉在近日针对该软件又在美国上线了订阅制,基础辅助驾驶用户的订阅价格为199美元/月,EAP(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用户的订阅价格为99美元/月。 特斯拉FSD beta 9.0订阅价格表,图源42车库 此外,还说明了开通FSD需要用户车辆具备HW3.0硬件,如果没有则需要额外花钱升级。 科技分析师基恩·蒙斯特(Gene Munster)近期撰文表示,十年之后,FSD付费业务将会在每年为特斯拉带来的收入将超过1000亿美元,光是这项服务的市场价值就将达到8500亿美元。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也再次重申了对FSD未来的看好,“FSD将是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而且不认为监管层面会构成‘根本性抑制’。” 算盘打得挺好,但想要做到却不容易。 特斯拉在财报中,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再次进行了确认,并表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欧洲市场,成为了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但在国内新能源赛道上,特斯拉的电池外供可能会遭遇阻碍。首先在需求端方面,在特斯拉之后,蔚来、广汽、长城和智己汽车也已发布了各自的新电池计划和量产时间表。 广汽埃安的“弹夹电池”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蔚来、长城和智己的新电池也会在明年相继实现量产。换句话说,当特斯拉未来实现电池外供时,可能许多车企已经用上了自研自产的动力电池。 再看电池供给端,连线出行在《“电池荒”下,动力电池二梯队能抢到宁德时代的蛋糕吗?》一文中对目前的动力电池赛道进行了论述——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加速扩增产能的同时,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二梯队电池厂也在奋力向上突围。 这也意味着,当特斯拉电池外供真正实现的那天,其将会不可避免地与国内众多电池厂商正面肉搏,或许很难抢到优势地位。 除了电池业务之外,在国内这个大市场中,特斯拉的软件付费业务想走通也并不容易。 就在特斯拉宣布上线FSD beta 9.0软件服务后,美国的特斯拉车主兴奋的同时,对于中国车主而言,却无法享受这一软件系统。特斯拉对此,也并未在二季度财报中有过多提及。 这背后的原因大概率在于这一套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未真正得到验证,尤其在国内道路环境中的适用性。美国权威杂志《消费者报告》就曾对这一系统表达了担忧和质疑。 与此同时,随着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极狐汽车和阿里巴巴、上汽合作的智己汽车的之后量产,也会对特斯拉FSD技术产生威胁,毕竟根据此前官方所公布的测评视频中,极狐和智己已可实现城市内道路的无接管自动驾驶。 就目前而言,动力电池和软件付费两大业务能带来多少收入,还需要等到这些业务真正推出后才能看到。 但在业内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除了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兄弟”在大步追赶特斯拉之外,还有更多强力的玩家会对特斯拉产生威胁。再加上国内外频发的事故和之后的维权,已让特斯拉坠落神坛。 正是如此,特斯拉相比于做这些“副业”,更应该在造车主业和售后维护上花更大的功夫,才能让更多车主相信并选择特斯拉。
福特砸1亿美元建电池研发中心!预计明年落成 或将开发固态电池
车东西7月28日消息,当地时间7月27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福特全球电池研发中心Ford Ion Park将在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底特律郊区选址建设。该研发中心将会成为福特电池技术的研发生产基地。 Ford Ion Park占地面积将超过2.5万平方米,配备行业领先的设计、研发设备,可支持200名研发人员同时工作。目前,福特正处于电动化转型阶段,在Ford Ion Park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福特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会搭载自家研发生产的电池包,并会推出更多的纯电车型。 福特公司表示,Ford Ion Park预计将在2022年底建成,届时该研发中心将帮助福特加速自家电池研发进程,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容量更大、价格更实惠的电池。 一、福特建立电池研发中心 将在2022年落成 随着福特首款纯电动汽车Mustang Mach-E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上市销售,并获得消费者认可。福特准备把全球的电动化研发团队进行整合,加速发展电池技术以及设计生产更多的纯电动汽车。 福特声称Ford Ion Park将于2022年底落成,该园区将会通过翻新原有建筑的方式建造,成为一个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的集研发、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最多可容纳2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池工程师、研究员。 密歇根州作为福特公司的大本营,早在2010年,福特公司就开始考虑把密歇根州作为自己的电动汽车生产研发基地。目前,福特公司已经获得密歇根州的战略基金基金会的批准,该州对Ford Ion Park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 密歇根州长表示,福特在密歇根州建立全球电池研发中心,将为该州提供上百个高薪工作岗位,吸引更多来自全球的高级创新人才,将推动密歇根州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福特将会在同样位于密歇根州的工厂组装全新的纯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而且,福特在今年五月重新升级了自己位于底特律的零部件工厂,该工厂将生产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和电动机。 随着Ford Ion Park的落成,密歇根州将会真正成为福特公司的全球电动化中心,在电气化时代为家乡带来更少的碳排放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福特电气化转型不断深化 自研电池价格或下降 福特公司之前宣布将在电动汽车电池的开发和生产投资1.85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而Ford Ion Park的建立占这笔预算的很大的一部分。Ford Ion Park从选址建设到投入使用,前前后后可能花费了1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这1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对于福特在开发电动汽车上的投入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福特承诺到2025年,公司将会投入300亿美元(约合1951.14亿元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生产和公司的电动化转型。 除了Ford Ion Park之外,2020年底,福特斥资1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在密歇根成立了电池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经完成超过150种电池单元的测试与分析。未来,Ford Ion Park将与该实验室合作,共同研发福特下一代锂电池技术以及固态电池技术。 福特的电气化改革可不是“光动嘴不动手”。去年,福特推出了首款纯电动汽车Mustang Mach-E,该车被外媒Car and Driver评为2021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在前不久,美国总统拜登试驾了福特全新F150 Lightning纯电皮卡,该款车将会在明年春天上市。除此之外,纯电全顺也将在今年年底正式进军商用电动汽车市场。 要知道,在福特历史上,燃油版的Mustang、F150以及全顺都是福特品牌的标志性车型。不夸张地说,在全球市场上,它们都是叫好又叫座的车型,福特能为这三款车型推出纯电版本,可见福特电气化转型决心之坚定。 ▲福特纯电车系:Mustang Mach-E(上)、F150 Lightning(中)、纯电全顺(下) 福特已经开始了一场电动化革命,Ford Ion Park的落成将帮助福特加快电池开发速度,为福特自家纯电动车型提供性能强劲和价格实惠的电池,提升自家纯电动车型的产品力和市场上的竞争力。 结语:福特解决电池问题 电动车型将更便宜 目前,福特Mustang Mach-E已经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市场上市销售。中国版本由长安福特生产,全系搭载的是来自比亚迪的NCM811三元锂电池,美国版本则搭载LG电池。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半导体材料持续短缺,就现在的情况看,对于福特而言,投资建设电池研发生产中心将对未来的电动化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未来,福特将会像特斯拉一样,在自家车型上使用自己的电池技术,福特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将会逐渐降低,车辆的终端售价也将会随之降低,将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电动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评价特斯拉“杀人”被免职 苏箐失言违背华为“家规”?
7月27日,一则华为智能驾驶“重臣”因言被免职的消息在整个汽车行业流传开来。 一片猜测声中,华为官方在第一时间给出答案。“我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苏箐在参加外部活动谈及自动驾驶技术与安全时,针对特斯拉,发表了不当言论,苏箐已进行了深刻检讨。但鉴于其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公司决定免去苏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苏箐将去战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 与此同时,华为也宣布了由卞红林接任苏箐为新任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华为内部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目前卞红林担任华为消费者BG的CTO兼硬件工程研究部总裁,该职位等级远高于智能汽车产品部部长。“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思路,对内部肯定是有影响的。新任领导更强势,业务也比较强。” 看起来,如今的这一切都是苏箐在为二十天前的发言而付出代价。 7月8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苏箐评价特斯拉近几年的高事故率,“机器进入人类社会和人类共生的时候机器是一定会造成事故率的,讲难听点就是‘杀人’,只是说我们要把它的事故概率降到尽量低。从概率上来说,这就是一件有可能发生的事。”因为“杀人”字眼的出现,立刻引发了争议。 同时,与行业士气高涨不同,苏箐还对L5级自动驾驶泼向一盆冷水,直言“L5作为目前自动驾驶的最高级别,将是一个灯塔,我这辈子估计看不到了。” 在华为ADS量产之际,带队的关键人物被免职,华为智能驾驶业务是否会增添变数?而作为老华为人,苏箐的去向又将如何? 1 华为在担心什么? 临阵换帅历来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激烈竞争,中高层人才稀缺的当下,任何调整都可能关乎着在行业中的进击速度。而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里,华为就匆匆做出任免决定,究竟是在担心什么? 从苏箐的履历来看,他从华为终端公司首席架构师,领导开发华为达芬奇AI芯片架构,到之后出任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带领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ADS团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大牛”。而华为多位内部人士也对其能力颇为认可。 今年上海车展,随着搭载有华为自动驾驶系统ADS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车型的惊艳亮相,苏箐作为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ADS负责人,也开始走向台前,被外界所熟知。 或是出于对技术的了解,在接受媒体采访或公开谈话时,苏箐思维敏捷且总能语出惊人。比如在谈及对Robotaxi的看法时,苏箐表示,“你打死我我也不会去做 Robotaxi,Robotaxi 是一个结果,不应该是商业目标。”在面对华为自动驾驶在国内属于第几梯队的问题时,苏箐则放言,“绝对是第一”。 来源:华为 在一位华为前员工看来,苏箐耿直的言论以及高调的表态总能让人联想到余承东。作为华为高管中的异类,余承东一直以高调敢说的风格闻名于业务,也因此收获了“余大嘴”的绰号。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余承东吹的牛都实现了,但苏箐说话不只是吹牛,还树敌。” 另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目前华为处于内部结构调整阶段,“他在这个时间点出这种事,无疑是给别人递刀子。”而在任正非的60条军规中,他也始终强调,华为管理要“静水潜流,沉静领导,灰色低调、踏实做事,不张扬,不激动。” 在本次由任正非亲自签批署名的任免文件中,他表示,“华为公司尊重产业界每一个参与者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努力与贡献,也希望与产业界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即便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巨大优势,但企业对于全套搭载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仍有不同的看法。 前不久,上汽董事长陈虹就发表“灵魂论”。在他看来,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等于让别人掌握了灵魂,上汽只提供躯体,“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而蔚来CEO李斌以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均有着相类似的观点。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和华为合作的北汽极狐,也不想将命运都交由华为一家。6月,极狐与百度联合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新车基于百度最新一代的共享无人车技术。 这意味着尽管拥有领先的技术,并定位于帮助客户造好车,但在灵魂的掌控问题上,华为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许对于目前的华为来说,低调才是更稳妥的进攻方式。 2 “冲刺交付” 按照官方说法,苏箐将去战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未来汽车日报了解到,华为的战略预备队是类似人力资源池一样的存在,培训周期有几周或几个月不等,在此期间将给员工时间寻找下一个新的赛道。 对于苏箐去留的猜测,一位华为员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此次苏箐直接被免职分配到战略预备队,应该不会意味着升职。“如果是升职肯定会直接升,现在正是华为汽车业务用人之际,不会放到池子里。” 如今摆在眼前的,是华为ADS接下来的发展。苏箐此前曾透露,华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有超过2000人,目前已经有极狐、长安、广汽等车企和华为产生深度合作,“未来还将有一些其他的大厂。” 对于华为来说,量产最为紧迫的是极狐阿尔法 S华为HI版,该车采用了华为全套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根据极狐方面透露,阿尔法S华为HI版的订单已经破千。 来源:极狐 7月,广汽集团表示,广汽埃安将会与华为联合打造豪华高端品牌,其中首款车型AH8将于2023 年推出,此外还有两款基于 AH8 同平台的高端MPV和轿跑。而华为和长安、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首款产品,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前期研发工作,计划2022年量产。 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华为在ADS方面有着不小的量产交付压力,而这也成为卞红林接棒后的首要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卞红林2011年加入华为,此前负责华为终端市场。据上述华为内部员工透露,“可以说,华为终端旗舰机就是卞红林一手带起来的。” 与此同时,随着汽车业务重要性和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2020年,华为提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5月18日,华为内部发文,余承东将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同时继续担任消费者BG CEO。 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领头人,在余承东接管了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后,也加快了华为汽车和消费者业务的整合。这也意味着经历了前期的研发,华为将利用消费者业务庞大市场让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快速落地并变现。
应对芯片荒:特斯拉将采用替代芯片造车 几周便能重写软件!
图源:东方IC 01 特斯拉换备用芯片 几周便能编写新固件 因为持续已久的全球芯片荒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在7月26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能够采用替代芯片,然后在几周内编写好新固件。” 这种方法能够抵消芯片荒对特斯拉量产的影响。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季度里,特斯拉向客户交付了超过20万辆汽车,同时获得了119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11亿美元的利润。 马斯克,图源:网络 马斯克说,特斯拉未来的增长将取决于迅速解决全球半导体短缺的问题。他表示:“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仍相当严重。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我们的增长率将由供应链中最慢的部分决定,其中包括特斯拉汽车所使用的各种芯片。” 有业内人士评价,传统的汽车厂商通常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类似特斯拉这样的调整。“因为传统车企几乎没有内部软件开发人员”。 02 全球芯片荒或持续到明年 全球芯片短缺影响了从汽车到游戏机等各种产品的制造。前不久,全球最大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表示,全球性的芯片短缺将持续到明年。 台积电负责生产全球大多数智能手机处理器。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近的一份报告,它为包括苹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 AMD 在内的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提供芯片,并控制着全球28%的半导体生产能力。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对外宣称,“在2023年,我希望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产能来支持我们的客户。届时,我们将开始看到供应链的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据福布斯的消息,台积电计划同比增加汽车用半导体产量近60% ,较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增加约30%。 03 减产、减配 传统汽车厂商各出奇招 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个感受到全球芯片短缺影响的汽车企业。戴姆勒(Daimler)和宝马(BMW)表示,芯片短缺已迫使它们关闭了一些装配线,这将导致两家公司的产量减少数万辆,另外福特公司关闭了一些 F-150装配线。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对外表示,由于芯片短缺的影响,该公司将放弃部分新款SUV的无线智能手机充电功能。 据了解,涉及到的车型包括7月12日之后生产的2021年雪佛兰Tahoe和Suburban两款车型,2021年GMC Yukon某些型号将不再包括无线充电板。而据科技媒体Verge了解,8月2日后生产的2022别克Enclaves、雪佛兰 Traverses、凯迪拉克xt5和xt6也将受到影响。对于受影响的用户,通用汽车将提供50-75美元不等的折扣。 凯迪拉克xt5,图源:凯迪拉克 另外,还有一些传统汽车厂商用取消功能的方式来应对芯片荒。据Verge整理,日产正在生产一些没有导航系统的汽车,克莱斯勒旗下的RAM皮卡的智能后视镜不再带有盲点监控功能。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正在推出一些更小娱乐屏幕的汽车,同时也取消了某些型号的无线充电。 图源:RAM 芯片短缺的原因有很多,但许多汽车制造商最初因为疫情爆发而降低了2020年的芯片采购量,当2021年汽车销售量迅速反弹时,他们却发现芯片流向了别处。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疫情原因,笔记本电脑和网络摄像头的需求大增,芯片制造商将先进产能调配到了IT行业。传统汽车厂商倾向于使用旧款、体积更大的芯片,在芯片制造商生产优先级被排在后面,所以更易受到芯片短缺的冲击。 今年5月,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接受科技媒体Decoder采访时表示,福特正在考虑直接与芯片制造商达成交易,而不是通过供应商。他认为福特必须转向22纳米或更小、更先进的(芯片) ,更重要的是,福特必须先弄清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芯片,并让芯片制造商为其定制。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