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光大银行数据资产价值超千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以光大银行为研究对象,计算出该行目前的数据资产价值超过千亿元。”瞭望智库与光大银行8月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估值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以光大银行为例,完成了对其首次数据资产价值计算。 尽管数据已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热门资产,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定义、确权、估值及交易流转,仍是难题。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表示,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前提,能充分保障数据流通各参与方的权益;数据定价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保障数据在市场的参与下逐步趋于公允价格;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通过逐步完善的交易机制,实现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 银行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估值和定价?“数据资产价值的计算方法,就像我们解一道应用题,使用最朴素的、都能理解的方法,就是先确定‘算什么’,再知道‘怎么算’,最后采集数据、代入公式得到最终的价值。”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史晨阳如是总结。 数据资产怎么估值 据了解,《白皮书》以光大银行为研究对象,针对17个估值对象确定了17个数学计算公式,结合111个计算参数,明确出198个计算指标及口径。最终,采集了198个指标数据,计算出光大银行目前的数据资产价值超过千亿元。 具体来看,《白皮书》首先将银行数据资产分为原始类、过程类和应用类,共17个估值对象。其中,原始类包括内部采集类数据资产和外部获取类数据资产两个估值对象,过程类数据资产作为一个估值对象,应用类包括统计支持类数据资产一个估值对象,和收益提升类数据资产的三大类,共13个估值对象。 估值方法来看,因为数据资产目前有货币度量估值方式和非货币度量估值方式,考虑到普适性、数据资产特征、业务收益对应性等因素,对于这17个估值对象,《白皮书》采用货币度量估值方式中的成本法和收益法来估值(如图)。 其中,收益提升类数据资产是指在业务开展环节中,输出业务洞察,直接赋能产生业务收益的数据资产,包括模型、数据产品等。算法模型便是一种典型的收益提升类数据资产,业务应用前景范围广,业务支持与决策方式多,被认为是银行最广泛、最重要的收益提升类数据资产类型。 以银行业常用算法模型类数据资产为例,根据其与业务价值产生关联程度,可分为直接收益模型和全领域通用模型两大类型。直接收益模型包含能直接支持营销、运营和风险管理三大领域的收入增加或损失减少的模型,其输出价值可以根据细分业务领域收益情况直接进行估值。全领域通用模型主要指输出结果可以被跨领域、跨条线、跨部门使用,或作为面向高层业务决策算法模型输入的的一类模型,其输出价值体现在上层直接收益模型中,具体来说,如下图,直接收益类模型可分为3大类,其中“通用营销模型”、“通用运营模型”、“通用风险模型”并称为“分领域通用模型”,作为一个估值对象。 以其中的营销类模型为例,《白皮书》提到,在大数据营销类模型应用之前,银行业务人员主要通过地毯式营销将相关产品推荐给一类客群。这种粗放式营销,一方面会导致有限的营销资源被过度分散,另一方面无法有效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购买偏好,导致营销转化率低。 各金融机构逐步开始应用大数据营销类模型,通过预测能力强大的集成算法、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型开发,能有效识别出高营销成功率的客户名单,协助业务人员最大限度的开展精准营销,促进客户购买产品,并最终提升产品销售收入。 因此,大数据营销类模型输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模型应用前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上,可以通过客户人次增量和产品客均收益获得进行对比。营销类模型基于客户和产品的关系可进一步分为促进新客首购产品的交叉营销类模型、促进老客回购产品的向上营销类模型以及通用购买预测模型三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认为,数据要素被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抓手,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能称之为数据资产,只有关乎到国家治理能力,能够成为优化分配和使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关键依据或具备重大商业价值的数据资源才是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的对象。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五方面挑战 构建数据资产估值体系的终极目标,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这其中,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以及数据要素的生产大户和需求大户,是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培育出数据要素市场的垂直领域。不过,从现状来看,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存在五大方面的挑战。 第一,数据确权应更多关注使用权,淡化所有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李连三表示,很多数据的产生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参与主体多、权益关系复杂,从数据所有权视角看,很难界定数据权属,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立法和实践中并没有对数据所有权进行清晰界定,而是侧重于数据合规使用问题。从数据使用视角看,数据涉及产生数据的各利益相关方利益,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治,在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各利益相关方权益,例如,金融机构在推动信贷信息共享中需要征得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等。数据资产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数据合规使用的机制安排,在兼顾各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数据的开放、共享、交互、使用,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谭少慧表示,数据确权是机构面临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在以个人信息作为交易对象的场景中,数据的所有权大概率属于个人;但对于将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处理后的数据,目前仍缺乏相应的确权机制和保护体系。 第二,数据加工处理方式有待升级。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表示,数据资产可以被多维度加工,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数据资产。作为连接数据与应用的桥梁,变量加工体系越来越重要,传统以代码编写为核心的变量加工方式在日益增长的规模化数据处理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一方面,传统变量加工方法通常由科技人员依据业务人员提出的加工需求进行代码编写、测试和验证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极为繁复;另一方面,手工编写的代码不具备跨平台的通用性,数据在不同平台的协同对接过程中,兼容性也较差。 第三,机构、市场的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面临更高要求。李健以金融业为举例称,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内部各个业务条线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对业务的重要性也有差异;另一方面,数据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中,呈现零散式分布,横向纵向割裂,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对客户数据配置水平比不一致,加大了后续数据整合和应用的难度。如何规范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数据治理举措来实现数据的可见、可管、可用,如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优良数据资产,都面临着更高要求。 第四,数据资产的估值方法还不够科学、客观。由于数据资产的概念不清晰,且现行的会计评估与计量方法难以有效满足数据资产估值的实际需求,导致其未能被有效确认与计量。部分企业已经确认的数据资产只能以专利的形式记录在无形资产条目上,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未实现数据要素与知识、管理等其他要素的有效区分。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潘润红认为,由于数据确权和估值缺乏相应依据,造成了两大困境:一是金融机构按照审慎管理的原则,不愿、不想、不能共享;二是由于缺乏针对金融数据的评估体系、可信流通体系,进而无法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第五,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仍然突出。潘润红表示,尽管监管部门连续出手,但数据的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隐私泄露问题仍时有发生,数据黑产仍然猖獗。同时,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大数据杀熟等数据垄断现象也亟需警惕。
评级业变天!央行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强制评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债市评级行业迎来一系列重磅监管措施。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21〕第11号),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第一,试点期间,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暂时停止适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本公告未说明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与交易的其他要求,继续按照《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本公告自8月11日起实施。 据记者查询,2008年4月15日起施行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由在中国境内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   如今,13年过去中国债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2018年以来,债市违约频发,评级“符号失真”是债券圈诟病的痛点。2020年,部分AAA评级企业突发违约,“AAA评级”在债市投资者多年投资逻辑的信仰里趋于崩塌。 对于11号公告的影响,一位评级行业人士认为,该通知意味着非金融企业在发债时主体评级也强制取消了。此前3月份,央行取消了发行环节的债项评级强制披露,仅保留企业主体评级披露要求。 据记者了解,此前,3月26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实施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有关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为促进评级行业和债券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引导评级机构更多从投资人角度出发揭示风险。交易商协会要求,发行人在前期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申报环节取消信用评级报告要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发行环节取消债项评级强制披露,仅保留企业主体评级披露要求,将企业评级选择权交予市场决定。 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修订版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对于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删除了办法原“第十九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委托具有从事证业务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调整了普通投资者可参与认购交易的公募债券相关要求,删除了评级为AAA的规定。 监管的一系列动作意味着公司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均不再要求强制债项评级与主体评级。 上述评级行业人士表示,以前银行间市场是部分取消强制性评级,现在是全部取消。这是证券法与刚刚五部委发文的必然要求,也和证监会监管的交易所债券市场保持一致性。 上述评级行业人士称,参考海外经验,只要评级符号给的靠谱,取消强制评级并不会降低评级的需求,反而会增加评级的需求。因为评级符号给的靠谱,获得AAA、AA+、AA的企业数量降低,级别重心显著下移,发行人是需要评级符号,也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参考美国市场并没有强制评级制度,但八九成债券均有债券符号,而且大多数企业有两三家评级机构给的评级符号。 对于评级业未来的发展,上述评级行业人士也表示,没有意义的虚高性评级,如果不是强制评级,不评也罢。评级业还是要靠市场化机制倒逼,不能吃牌照饭,否则永远不可能有高质量发展。中国境内的评级重心,预计是BBB+级到A级左右。很少有企业能到AA+级及以上。未来,预计国内的评级符号越来越靠谱。 此前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曾表示,取消强制评级后,评级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监管部门取消强制外部评级后,短期内部分债券的评级业务将明显萎缩,特别是大型央企、大型金融机构、龙头工商企业等优质客户有可能将不再进行债项评级,评级行业的整体收入将下滑,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同时,一批国际大型评级机构和国内金融科技巨头正在涌入我国评级行业。评级行业可能将出现一轮并购重组,评级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会重塑;另外,评级机构的业务将更趋多元化。随着强制评级制度的取消,我国评级行业将延长评级行业产业链,增加高水平的符合投资人需求的评级产品与服务。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也曾表示,取消强制评级,将推动评级行业发展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短期来看,部分投资者认可度高发行主体或出于节约成本考虑而选择无评级发行,相对于强制评级市场环境下,评级业务或受到一定冲击。但从更长远来看,信用评级已经日益成为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债券市场风险释放市场化、常态化,市场对高质量的评级服务需求将只增不减。在“市场驱动”模式下,由于是否评级将由发行人自行决定,而发行人的评级需求又将取决于其债务工具的投资者。投资者是否认可受评对象的评级结果反过来会影响发行人对评级机构的选择,由此逐步建立起行业“声誉机制”,形成基于评级质量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评级机构不断审视评级理念、方法、体系,不断改善评级质量,更好地发挥风险揭示及定价功能,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黄金赛道均衡配置,中银鑫新消费成长基金将重点布局这四大板块
2021年下半年已过去一个月,A股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去年大火的消费、医药板块折戟沉沙,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板块则强势飘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全指消费成为今年以来下跌幅度最大的中证一级行业指数,跌幅达20.99%,全指可选也下跌了9.15%;仅在7月间,全指医药就下跌了10.76%。而全指材料、全指能源、全指工业和全指信息同期涨幅居前,全指材料甚至上涨了27.75%。不少投资者面对快速轮动的节奏难以抉择,前期回调的行业是否已经到了抄底的时候?大涨的板块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中银基金基金经理黄珺建议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上市满10年且年化涨幅前50的A股中,属于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这三大申万一级行业的公司占比较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30日,中证全指一级行业指数中,过去十年间涨幅翻番的仅有全指消费、全指医药和全指信息;细化到二级行业,医疗保健、半导体、食品、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制药生物同期涨幅均超一倍。 “消费与成长赛道是历史上的长牛赛道,当前依然竞争力突出。”黄珺表示,我国国民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变化,内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七大产业主线,多与扩大内需、强化科技创新有关。尤其在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消费行业与科技创新等成长行业的界限日益模糊,譬如医疗健康、家用百货、汽车、教育等传统大类消费行业,往往能联动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智能电子等等成长行业,契合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资本市场中最令人瞩目的投资富矿之一。 由黄珺担任拟任基金经理的新基金——中银鑫新消费成长混合型基金,将专注耕耘消费与成长两大黄金赛道,优先考虑日常消费、科技创新、制造升级三大领域,着重布局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碳中和、后5G相关行业。黄珺是稳健型的长跑选手,不盲目追逐热点,不强调择时,偏好逆向投资,行业配置相对均衡。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市场中少有的可把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组合管理策略有机结合的基金经理,在控制组合波动回撤风险的前提下,力求取得超越业绩基准的稳健收益,这在当前的震荡市中尤其难能可贵。 展望后市,黄珺认为,我国已步入流动性相对宽松的低利率时代,资管新规落地、“房住不炒”的管控、注册制推行以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有望促使更多长线资金流入A股,夯实中长期慢牛行情的基础。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A股估值相对较为合理,依然没有大幅偏离近10年估值的中位数。黄珺表示,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目前正是布局权益类产品的好时机;下半年的结构性机会或将增多,但投资难度也在加大,建议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间接参与市场。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金投资有可能出现亏损,在少数极端情况下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详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具体产品情况,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谁的狂欢?盐湖股份恢复上市首日涨幅306%,1950亿市值是起点还是终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暂停上市15个月后,昔日的“钾肥龙头”盐湖股份(000792.SZ)8月10日恢复上市。 盐湖股份暂停上市前收盘价8.84元,今日收报35.9元/股,暴涨306%,换手率达到14.46%。 股价的暴涨也让这家曾经暂停上市的公司市值一度跨过2000亿大关,也让5.7万股东来度过了惊喜又刺激的一天。 对于后市而言,1950亿市值是盐湖股份的起点还是终点呢? 从暂停上市到首日暴涨  今日,盐湖股份开盘大涨388.12%,随后因股价涨幅过大而触发第一次临时停牌。第一次停牌前股价43.15元/股,总市值2344亿元。 复牌之后,盐湖股份股价持续走低,午盘依旧没能停止跌势,下午13:27分,深交所再次发布公告称,因盐湖股份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下跌达到或超过10%,所以决定对公司实施临时停牌,将于14时27分04秒复牌。 截至收盘,盐湖股份收涨306%,报价35.9元/股。全天爆量成交近300亿元,总市值为1950亿元。 8月9日晚,盐湖股份(原*ST盐湖)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1年8月10日起恢复上市,公司股票恢复上市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公司股票自恢复上市次一交易日(即2021年8月11日)起,日涨跌幅限制为10%。 此前多家券商对盐湖股份重新上市给出估值预测,中信证券估计公司总市值1800亿元,对应目标价33.00元。中信建投预计公司恢复上市后目标市值在2100亿元-2400亿元。银河证券认为公司估值预计在1300-2000亿元区间。今天刚一开盘,盐湖股份已超过大多数券商的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注意到盐湖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多家银行的身影,国家开发银行持股4.02亿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持股3.47亿股、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持股3.27亿股、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持股2.833亿股、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持股2.08亿股。 在盐湖股份2019年开始的重整过程中,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后来按照13.1元/股的价格全部转股。前十大股东中的众多国有银行身影大多是由于此前盐湖股份的债转股重整计划而造成。 截至发稿,众多国有银行手中的盐湖股份股权账面价值为转股时的2.7倍。 虽然盐湖股份重整旗鼓再出发,但回溯*ST盐湖的过往经历,仍令投资者难忘。2017年*ST盐湖出现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2017年和2018年合计亏损76.55亿元。2019年4月,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由“盐湖股份”变更为“*ST盐湖”。同年8月,因无法偿还439万元到期债务,*ST盐湖被债权人格尔木泰山实业有限公司申请重整,9月,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ST盐湖破产重整一案。2020年5月20日,公司股票暂停上市。 回顾总结过去发生债务问题到后来被暂停上市的原因,盐湖股份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偏离预期的教训十分深刻。盐湖股份由于有资源基础、资金条件、发展愿望和技术经济可行,持续多年高投入的综合利用项目,由于内部准备不足与跨越发展等主观原因;外部要素环境煤、气、运、税、电及钾肥等产品价格拉低与经济运行等突出矛盾;金融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大气候及内外三期叠加的深刻影响,严重背离了预期。 1950亿市值是起点还是终点? 令5.7万投资者关心的是,首日暴涨306%后,盐湖股份股价上涨是否可持续,1950亿市值是起点还是终点? 据记者了解,此次,盐湖股份能够重新上市的重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公司由亏损转向了盈利。盐湖股份相关人士8月6日向经济观察网记者透露,停牌一年多的*ST盐湖在去年就已经恢复了盈利能力。 根据盐湖股份财报,其2020年实现营收140.1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04.45%。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1.19亿元。此外,*ST盐湖2021年7月7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0亿-22亿元,同比增长44.69%-59.15%。 对于盐湖股份的上市,天风证券点评表示称,公司拥钾肥年产能500万吨,20年共生产氯化钾551.75万吨。而今年因受海外疫情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钾肥价格迅速上涨,目前公司60%氯化钾最新出厂报价为3270元/吨,国际市场俄罗斯62%白钾报价已升至4200元/吨。虽后期有国储逐步放货可能性,但长周期钾肥价格中枢上行趋势难变,中国钾肥龙头再起航。 海通国际证券表示,一方面,钾肥价格上涨,有望延续高景气。我国钾盐资源严重不足且全球钾盐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导致全球钾肥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产业格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对外依存度为50%。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钾肥价格有所下调,同时海外寡头为控价,降低或退出部分产能,产品价格开始提升。 另一方面,盐湖提锂技术突破,碳酸锂产能释放驱动企业业绩快速增长。2018年,青海省盐湖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碳酸锂自给率由不到30%上升到40%。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成熟,预计到2025年,我国碳酸锂的自给率有望突破60%。2020年公司共生产碳酸锂13602吨,同比增加2300吨。 不过,天风证券也称,盐湖估值众说纷纭,内核是对盐湖资源的再定位。当下市场对如何估值盐湖股份存在严重分歧,相比短期对定价的博弈,更需关注长周期下盐湖资源的再定位。沿着锂盐百倍需求的推演,远期大量绿地项目的开发将边际抬升锂盐生产成本。而锂作为全球关键材料,盐湖资源作为全球锂成本洼地,察尔汗盐湖作为我国最大单体盐湖,盐湖股份所背负的是为我国持续供应大批量、低成本锂资源的战略责任。 尽管如此,盐湖股份恢复上市时也提示称,仍将面临部分风险。具体包括:宏观经济风险、钾肥价格波动风险、环保风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对汇信及其子公司关联方占款管理风险、盐湖能源木里煤矿违规开采赔偿、处罚风险、上市公司存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分红的风险、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
(美国之祸)国际锐评丨“权力的游戏”酿成美国人道主义灾难
针对彭博社日前将美国评为“全球抗疫第一”的荒诞操作,中国三家知名智库9日联合发布一份名为《“美国第一”?!美国抗疫真相》的报告,用严谨的研究、翔实的数据和客观的立场,展现了美国抗疫的真实情况。这不仅令美国“全球抗疫第一”的谎言无所遁形,也让世界看清:无辜的美国人民是如何沦为“权力的游戏”牺牲品。 时至今日,全美感染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已超过3500万,死亡人数超过61万,均为全球最高。美国流行病学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原负责人威廉·福格直斥,“这是一场屠杀”!确实,对美国人而言,这场疫情是天灾,更是人祸——根深蒂固的党派斗争将疫情政治化,让“原本不必死去” 的美国人民失去了生命。 人们不会忘记,在疫情暴发初期,美国时任政府一再忽视疫情警告,试图淡化疫情风险,说什么“新冠病毒和普通流感没什么两样”之类的话来麻痹民众,以图保经济和就业,从而巩固共和党连任的基本盘。在民主党主政的纽约州和加州等地疫情扩散之时,民主党人将大量精力花在“打嘴仗”上,而不是去实际抗疫。此后,从核酸检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到疫苗注射、紧急纾困法案,几乎每一件与疫情相关的举措,都充满了美国两党利益纷争。 “政治内耗”造成美国防疫政策混乱、行动迟缓,以至于疫情在美国暴发六个月后,联邦政府仍未制定统一的国家战略。一个又一个疫情防控窗口期就这样被白白错过,一个又一个美国人生命就在政客们的撕扯中逝去。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疾病研究人员模型分析,如果美国政府 2020 年 3 月 13 日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能够提前两星期,那么到2020年 5 月 3 日,美国有5.4 万人的生命本可得救。但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美国的疫情防控被政治斗争绑架,付出代价的却是无辜民众。 拨开层层迷雾,美国疫情防控的种种失败清晰折射出美式民主制度的失灵。所谓的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三权分立制度,已经沦为美国政客们“权力的游戏”。白宫与国会展开缠斗,美国国会内部参议院和众议院在斗争,司法系统也丧失所谓的“独立性”被卷入两党恶斗中。此外,地方政府不听州政府的、州政府不听联邦政府的。一个“散装”的美国政府,如何能有效协调医疗资源、团结一致抗疫? 《洛杉矶时报》记者道尔·迈克曼纽斯在专栏文章中痛心疾首地批评道,没有全国统一的应对大流行病和恢复经济的策略,50个州各自为政,我们正生活在分裂的美国,“我们正亲眼看着这个联邦被侵蚀”。 如今,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仍在美国大地上蔓延。当地时间9日,全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三天日均增长超过10万例,比过去一周上升了35%。然而,“为斗而斗”的党争丝毫没有收敛。司法沉默、立法对峙和行政无能的“三权分裂”困境,注定了美国现任总统就职演讲中的政治口号“团结”只能是一句口号。 当下的美国,漠视美国人民基本人权的政治操弄仍在继续。它无论如何也配不上“全球抗疫第一”的称号,戴上“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 “全球第一政治撕裂国”等帽子倒再合适不过。(国际锐评评论员) 责编:胡敏
疑点重重!武汉军运会期间 美国反常举动是为何?
今年3月,美国华盛顿调查记者乔治·韦伯在视频社交媒体中指出,参加2019年武汉军运会的美国运动员可能是最初引发新冠疫情的“零号病人”。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将目光转向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同时,不难发现美国运动员的种种反常举动,也亟须美国方面给出明确的回答。 疑问一:美军选手到底得的什么病? 2019年10月,美国派出300多名选手赴武汉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其间,先后有五名美军选手出现发烧、咳嗽和腹泻等传染病症状,被紧急送到武汉著名的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就诊。当时的初步诊断结果是得了疟疾,然而这并不能打消公众的疑惑:目前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疟疾基本已经绝迹,仅有非洲等卫生条件极差的地方才存在疟疾感染的情况。那么,美国军人是如何感染疟疾的呢? 疑问二:美国为何匆忙派军机将5人接回国? 有人质疑,如果仅仅是得了疟疾,在中国完全可以治愈,并不需要回美国治疗;就算想回国治疗,也可以搭乘民用航班,为何要不惜花大价钱派军机来紧急接走? 事实上,就在这5名患病军人被专机接回国两天后,其他参赛的美军选手也返回了美国。为何这5人连两天都不能等呢? 疑问三:为何不公开这5名患病军人的病例报告? 更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这5名患病军人回到美国后却悄无声息,没有了下文。美国方面对外封锁消息,也未向外界公布相关的病例检测报告等。如此大费周章却又不给出合理解释,不免引起外界质疑。 疑问四:美国队为何金牌榜上颗粒无收? 还有一个疑问是,美国此次300多人的参赛队伍中不乏实力强劲的选手,为何最终在金牌上颗粒无收? 作为参加了六届军运会的常客,美国为了备战第七届军运会也算下足了功夫,参赛选手中不乏实力强劲的个体和团队,比如美国女篮号称是美国军体女篮历史上最为强大的队伍之一。然而,美国此次史上第一次在金牌上颗粒无收,排名第35位,出乎众人意料。美国此次“一金不求”的豁达表现,难免让人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 以上种种疑问,都需要美国方面公开相关信息,给国际社会一个正面回答。 责编:秦雅楠
太空视角定位美国生化实验室,网友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最近,美国一些政客对武汉病毒研究所一味造谣抹黑,声称这里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源地。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生化实验室频繁爆发安全事故,美国政府却拒绝国际社会进行调查。 近日,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与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合作,在海外社交平台推出一条高空“检阅”美国生化实验室的视频,从数十万米外的太空视角,全景扫描美国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生化实验室,引发海外受众强烈关注。目前该视频总浏览量已超过600万次,互动20多万次。 帖文写道:近20年来,美国一直拒绝重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的谈判。这一做法或许正是美国掩盖其秘密的最佳选择。美国在25个国家或地区建造生物实验室,并引发麻疹或其他危险传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猜猜美国在世界建造了多少个生化实验室?200个! 看过这条视频后,一名法国网友倒吸一口凉气:“美国居然在全世界有200多个生化实验室,我还真不知道……” 有的网友则丝毫不奇怪,表示这是美国的“常规操作”。一名叫Michael Yee的网友表示,美国为了规避国际公约,在非洲设有多个非法的生物实验室。 另一位名为Georae Ana的网友则对西方主流媒体发出了“灵魂拷问”:“为什么我们一谈论到美国,就没有问题,没有调查,没有媒体报道?……这不是建造桥梁、基础设施,是建造武器、有毒化学品、销售武器、控制世界媒体。这都是美国制造。” 的确,通过莫须有的调查和个别外媒的虚假报道进行舆论造势,这就是美国诬陷中国的惯用伎俩。一名印度网友也指出:“除了一次又一次的指责,美国无法提供任何证据。”他表示,德特里克堡更值得怀疑,它以 “威胁国家安全 ”为由关闭,与此同时弗吉尼亚州的肺炎病例激增,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评论区里,各国网友呼吁调查美国生物实验室的声音越来越多。 “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不调查美国德特里克堡的生物实验室?” “联合国应该让世卫组织对德特里克堡里的设施进行调查。” “世界应该联合起来对德特里克堡这个病毒工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责编:扈嘉翼
梅西正式亮相大巴黎:和内马尔、姆巴佩一起踢球太难以置信了
梅西出席发布会。 11日下午5时,法甲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为梅西举办了正式加盟的新闻发布会。 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主席纳塞尔表示,他和梅西在10年前就有过接触,梅西的加盟一定会为俱乐部的成绩添砖加瓦——“我们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我们会赢得很多奖杯。” “我们在签约梅西的过程中,遵守了欧足联和法甲的公平竞争法案。我们的谈判是合规合法的。” “希望巴黎能成为梅西和他家人喜欢的城市。” 梅西家人也来到了巴黎。 梅西则表示,几天前告别巴萨,是他人生非常困难的时刻,但收到大巴黎的邀请让他感到很开心。 “加盟巴黎让我很兴奋,我对俱乐部的未来充满热情,我准备好了和新队友一起作战。我们将一起达成目标。” 场外兴奋的巴黎球迷。 随后梅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已经开始恢复性训练,和内马尔、姆巴佩一起踢球太难以置信了。 “我之前情绪有些波动,这样的变动是我之前没有预料的。(签约)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但是我对巴黎俱乐部对我和我家人的接待十分感动。” “希望大家能支持和适应我的转变。虽然我之前在巴萨,但我对大巴黎一直有关注。” 梅西也谈到了欧冠的问题,“欧冠是最棒的奖杯,但足球就是这么难以预测,我将付出自己的全部。” 守候在球场外的球迷。 梅西也提到了内马尔——“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期待和他一起捧起冠军奖杯。我也和球队的两位阿根廷队友有过沟通。” 当有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老东家巴萨时,梅西表示,“不管在哪家俱乐部,我的目标就是赢得胜利。我离开巴萨也有好的一面,他们可以吸收新鲜血液。我会永远保留我的巴萨战袍。” “我非常热爱巴萨,热爱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我也希望能延续和他们的友谊。” 梅西也谈到了自己税后3500万欧元的年薪,“签约过程中,我们各方都完全尊重了财政公平法案。” 最后,梅西表示,“我和我的家庭能很快融入俱乐部,我很开心也很满足。” 在发布会最后,现场高唱起了“梅西、梅西、梅西……” 责编:扈嘉翼
住建部征求意见: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指导各地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问题,我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在2021年8月20日前,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一、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zjbcssjc@mohurd.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公开征求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邮编1008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公开征求意见”字样。 三、将有关意见传真至:010-58934466。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 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严管大拆大建,加强修缮改造,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近期,各地积极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但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继续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些地方出现随意拆除老建筑、征迁居民、砍伐老树、变相抬高房价、提高生活成本,产生新的城市问题。为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 (一)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被鉴定为危房的以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提倡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房屋可以拆除外,其他既有建筑应以保留修缮加固为主,改善设施设备和提高节能水平,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对拟拆除的建筑,应加强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履行报批程序。 (二)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严格控制老城区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原则上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增加建筑面积用于住房成套化改造、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鼓励探索区域规模统筹,加强过密地区功能疏解,积极拓展公共空间、公园绿地,保持适宜密度,提高城市宜居度。 (三)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不大规模、强制性搬迁居民,改变社会人口结构,割断人、地和文化的关系。要尊重居民安置意愿,鼓励以就地安置为主,改善居住条件,保持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同步推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参与城市更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鼓励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做好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长期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二、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持城市记忆 (五)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不随意拆除、迁移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脱管失修、修而不用、随意闲置。对拟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要开展调查评估,梳理评测既有建筑状况,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筑清单,未开展调查评估、未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专项工作的区域,不应实施城市更新。支持在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和权属、不降低消防等安全水平的条件下,加强老厂房等老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 (六)保持老城格局尺度。不破坏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拉直拓宽道路,禁止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居住区、旧厂区、旧商业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合理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肌理。 (七)延续城市特色风貌。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地方特征的现有树木,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不随意改老地名,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保持老城区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古井、古树、古桥等历史遗存,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加强城市生态修复,留白增绿,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三、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 (八)加强统筹谋划。不忽视地方实际和居民意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运动式、盲目实施城市更新。要加强工作统筹,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确定城市更新重点,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建立项目库,明确实施时序,探索适用于存量更新的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完善审批流程和标准规范,拓宽融资渠道,防范债务风险,量力而行、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九)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不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带来的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鼓励推动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政府注重协调各类存量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专业企业参与运营,以长期运营收入平衡改造投入,鼓励现有资源所有者、居民出资参与微改造。支持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鼓励功能混合和用途兼容,推行混合用地类型,采用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 (十)加快补足功能短板。不做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以补短板、惠民生为更新重点,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鼓励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安全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完善城市功能。鼓励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拓展共享办公、公共教室、公共食堂等社区服务,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 (十一)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不重地上轻地下,不过度景观化、亮化,增加城市安全风险。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摸底调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推动地面设施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统一谋划、协同建设。在城市绿化和环境营造中,鼓励近自然、本地化、易维护、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方式,优化竖向空间,加强蓝绿灰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 各地要不断加强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政策,试点探索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对各市(县)工作的监督指导,督促对正在建设和已批待建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再评估,重新完善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方案,对涉及推倒重来、大拆大建的要彻底整改。我部将定期对城市更新行动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责编:赵宽
截至8月1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8例(浙江12例,云南5例,上海4例,四川3例,广东2例,天津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83例(江苏54例,湖北14例,河南7例,湖南5例,云南2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4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49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29例(其中重症病例15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773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00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89例(其中重症病例6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65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08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3590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0808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0例,其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土7例(湖北5例,河南2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9例(境外输入4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4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98例(境外输入39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880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19例(出院11728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7例),台湾地区15798例(出院13103例,死亡814例)。 责编:张婧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从严从紧落实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彭韵佳、徐鹏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严从紧抓好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病毒变异株陆续出现,国内疫情多点暴发,形势严峻复杂。   通知指出,各地要指定综合能力强、具备重症救治条件、感控管理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在常态化情况下,要将境外输入和本土散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集中收治于定点医院独立区域的独立病房楼,不得与其他疾病患者同时收治于同一区域或同一病房楼。   通知强调,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楼及其所在区域要与医院内其他区域人流、物流、空气流严格物理隔离形成隔离病区,新冠肺炎患者不得与其他疾病患者共用相同的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本地发生聚集性疫情时,要于24小时内整体腾空定点医院,全部用于集中收治和隔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通知要求,加强人员管控,确保实现闭环管理。对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安保、后勤(含餐饮、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等人员)、保洁以及通勤车辆司机等在内的所有人员,在首次进入隔离病区前均应当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并由当地政府安排驻地,实施统一闭环管理。隔离病区工作结束后返回其他病区工作前,应当按照规定做好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责编:海闻
文化和旅游部将建立全国卡拉OK音乐违规曲目清单制度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0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为加强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音乐内容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和旅游部将建立全国卡拉OK音乐违规曲目清单制度。   据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的《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音乐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卡拉OK音乐不得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禁止内容,包括: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等。   据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歌舞娱乐场所歌曲点播系统含有违禁歌曲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全国有近5万家歌舞娱乐场所,执法监管难度较大;同时,歌舞娱乐场所歌曲点播系统基础曲库达10万首以上,歌舞娱乐场所经营者难以识别违规曲目。   因此,规定要求,歌曲点播系统内容提供商不得提供、歌舞娱乐场所不得使用违规曲目清单内的音乐产品。歌曲点播系统内容提供商、歌舞娱乐场所负责歌舞娱乐场所卡拉OK音乐内容自审等工作,从源头对歌舞娱乐场所内容进行有效管控。   全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应当引导行业加强内容自律,提醒歌曲点播系统内容提供商、歌舞娱乐场所及时删除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音乐产品,并协助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发现歌曲点播系统内容提供商向歌舞娱乐场所提供的卡拉OK音乐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可以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警示、制止。   此外,根据规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参照全国卡拉OK音乐违规曲目清单,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检查抽查,发现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应当依法处置。   据悉,本规定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责编:海闻
九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
10日,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近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实施专项行动。《计划》针对我国商贸物流领域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促进区域商贸物流一体化、提升商贸物流标准化水平、发展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等12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商贸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物流成本。 《计划》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立畅通高效、协同共享、标准规范、智能绿色、融合开放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商贸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物流网络更加健全,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快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 《计划》提出,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探索建立商贸物流一体化工作机制,提升区域内城市群、都市圈商贸物流规划、政策、标准和管理协同水平。(记者 王文博) 责编:叶壮
机械工业上半年“成绩单”亮眼
8月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91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展望下半年,需重点关注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形势的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6.4和5.2个百分点。在生产保持平稳的带动下,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行业产能利用水平处于高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49万亿元,同比增长30.85%;实现利润总额8013.2亿元,同比增长41.99%。两项指标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 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3%、20.1%、21.8%、29.4%和19.2%,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8%。 在创新驱动下,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引领与带动着机械行业的恢复与发展。上半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49万亿元,同比增长32.07%,增速比机械工业平均水平高1.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968.41亿元,同比增长45.07%,增速比机械工业平均水平高3.08个百分点。从比重看,上半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为75.98%,比去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的比重为74.48%,比去年同期提高0.88个百分点。 此外,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机械企业主动作为、抢抓国际市场先机。上半年中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91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出口总额3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40.3%;进口总额1800.6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实现贸易顺差1316亿美元,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汽车整车出口表现突出,上半年出口量超过88万台,同比增长108.49%。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介绍,部分企业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山河智能开发的新型号智能矿用卡车成功打开印尼市场,带动企业智能设备出口总额增长超过90%;中联重科为用户提供产品选型、运输、清关、第三方检验、操作培训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上半年塔机在菲律宾市场占有率大幅跃升。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机械工业积极调整,助力能源消费变革。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1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持平;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上半年的9.4%。发电设备累计生产6172.33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水电和风电机组合计生产3367.06万千瓦,占比54.55%,比重比去年提高5.21个百分点。 展望下半年,陈斌表示,虽然利好于机械工业运行与发展的因素在积累与释放,但也应该看到,下半年机械工业实现平稳运行压力有所增加。重点联系企业专项调查显示,海外市场接续订单压力较大,四成企业在手订单可满足三季度生产,其中两成企业在手订单可满足全年生产。加之疫情波动对项目履约、产成品提货的影响,以及汇率上升的影响,下半年机械工业外贸出口形势存在不确定性。 “2021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下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比上半年明显趋缓,但机械工业全行业完成年度目标信心依旧。预计全年,机械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可达6%左右,外贸进出口有望实现新的突破。”陈斌说。(记者 曲晓丽) 责编:叶壮
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出炉
商务部8月10日消息,商务部等9部门日前印发的《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联盟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扩大业务规模,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连锁商超、城乡配送、综合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服务、冷链物流等领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骨干企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商贸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 《计划》要求,加快提升商贸物流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水平,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商贸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便利居民生活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畅通高效、协同共享、标准规范、智能绿色、融合开放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商贸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物流网络更加健全,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快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 《计划》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其中,在优化商贸物流网络布局方面,《计划》提出,加强商贸物流网络与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及国家物流枢纽衔接,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统筹推进城市商业设施、物流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优化综合物流园区、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空间布局。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商贸服务和物流配送网络。 在促进区域商贸物流一体化方面,《计划》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探索建立商贸物流一体化工作机制,提升区域内城市群、都市圈商贸物流规划、政策、标准和管理协同水平。优化整合区域商贸物流设施布局,加强功能衔接互补,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区域物流资源集中度和商贸物流总体运行效率。 《计划》提出,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商贸物流全场景融合应用,提升商贸物流全流程、全要素资源数字化水平。探索应用标准电子货单。支持传统商贸物流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智能标签、自动导引车(AGV)、自动码垛机、智能分拣、感应货架等系统和装备,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能立体仓库建设。完善末端智能配送设施,推进自助提货柜、智能生鲜柜、智能快件箱(信包箱)等配送设施进社区。 发展商贸物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批发、零售、电商、餐饮、进出口等商贸服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深化合作,优化业务流程和渠道管理,促进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协调发展。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仓配送、门店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支持家电、医药、汽车、大宗商品、再生资源回收等专业化物流发展。 《计划》强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设施用地规划,促进城市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鼓励地方政府合理设置物流用地绩效考核指标,多渠道整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用于商贸物流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加大对中小微商贸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倪铭娅) 责编:张靖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