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2012年以来最低的第二季度销量
根据 Counterpoint 的月度市场数据 Market Pulse 显示,2021 年二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环比下降 13% 至 7500 万部。该季度的销量也同比下降了 6%,表明市场比去年更为疲软。去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疫情严重打击。2021 年第二季度的销量为 2012 年以来季度最低。 IT之家了解到,2021 年第二季度,vivo 引领市场,占据了 23% 的份额,其次是 OPPO(21%)和小米(17%)。小米是中国增长最快的 OEM(同比增长 70%),其次是苹果(43%)和 OPPO(37%)。 研究分析师 MengmengZhang 在评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时说:“由于华为留下的空白不能被其他 OEM 厂商立即填补,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需求仍然比较疲软。华为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强大的品牌,许多用户仍然保留他们手中的华为设备,而不是转向其他厂商。此外,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相当成熟,需求主要是换机需求。在 618 电商节期间促销活动的推动下,6 月份市场销量从 4 月和 5 月的下滑中反弹。” 高级研究分析师 EthanQi 在评论主要供应商的表现时说:“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后,市场经历了一次洗牌。曾经的市场领导者华为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二季度的 32% 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 10%。vivo 和 OPPO 则分别以 23% 和 21% 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其次是小米和苹果。所有领先的 OEM 厂商都受益于华为的下滑,扩张了他们的市场份额。realme 也继续其在中国保持了增长势头,首次突破了 100 万部的销量”。 小米是本季度增长最快的 OEM。由于小米加速了线下扩张,在低线城市和县城开设了更多实体门店,小米二季度同比增长高达 70%,小米还通过小米 11 Ultra 和小米 11 Pro 渗透高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Counterpoint 预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在第三季度再次经历进一步洗牌,并随着荣耀的快速复苏,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荣耀在恢复与供应商合作关系,并确保组件供应后,其销量已经开始改善。荣耀市场份额在 6 月份为 8.4%,而 1 月份为 5.1%。
小米工程师谈MIX 4:CUP全面屏起初研发经费1个亿
IT之家 8月11日消息 小米MIX 4手机于8月10日正式发布。这款手机是小米首次采用CUP全面屏技术,将前置摄像头放置于AMOLED屏幕下方,实现了隐藏的效果。具体来看,该技术的实现是将屏幕的像素尺寸变小,同时重新设计电路布局、使用透明引线,来保证进光量充足。 今日小米公司发布了一段采访视频,多位工程师亲自讲述小米 MIX 4 CUP 全面屏技术开发过程。 小米工程师表示,这一个小点的面积仅为 0.2 平方厘米,消耗了工程师们无数精力和时间,和天文数字的投入(5 亿元)。整整两年,小米的工程师都在不停地失败。 小米工程师吴仓志表示,尽管研发过程很艰苦,但是同样十分刺激,因为一上来经费就是一个亿。起初不太敢花,怕出不来成绩。但是后续用完经费后,果然没出成绩,小米工程师非常愧疚地找老板汇报。雷军沉默了 30 秒,随后又给了一个亿。 除此之外,小米工程师还表示,“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还要再往前走走。”工程师们做出过很多很棒的设计,只不过在研发 CUP 全面屏的过程中,又走了些弯路。吴仓志表示,MIX 系列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不计预算,追求完美。 IT之家了解到,小米工程师魏旭解释称,雷总说过一句话:“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其实意思是:没有刻意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次的小米 MIX 4,不刻意。 在采访人员问小米工程师,这么多年的付出和投入是否值得,他们均回答称值得。小米张雷表示,MIX 不是一个精明的选择,但它是梦想的选择。
历史首次!华为P50 Pro屏幕霸榜全球第一:超过三星顶级屏
前两天,全球著名的权威评测机构DxOMark新增了华为P50 Pro的拍照评测,并更新了排行榜,该机以144分的超高分问鼎第一,成为全球影像王者。 今天,DxOMark又上线了华为P50 Pro的屏幕评测结果(快科技天梯已同步更新),其中显示该机总分为93分,超过了三星最强旗舰S21 Ultra的屏幕效果,成为全球第一,这也是华为的屏幕首次获得如此高分,超越三星。 据悉,华为P50 Pro采用了一块6.6寸柔性OLED显示屏,120Hz刷新率,1440Hz高频PWM调光,分辨率2700 x 1228,消息称其屏幕来自国产面板商京东方。 根据评测来看,DxOMark认为华为P50 Pro的屏幕由四大优点,分别为:亮度适合观看HDR10视频、低光和室内条件下易读性都很好、触控流畅准确、设备几乎无闪烁。 同时,虽然此次P50 Pro的屏幕拿到了排名第一的宝座,但是依然有一些缺点存在,DxOMark则分别列出了四点:默认亮度对于在户外获得舒适的易读性来说略低、在大部分测试场景中可见轻微的黄色/绿色色偏、观看HDR10视频内容时暗色调内容缺乏细节、有时候视频游戏开始时有明显掉帧。 易读性方面,P50 Pro只要不是在最高亮度的环境下都非常出色且亮度调节顺畅且迅速,没有明显梯度,但环境光线上升时,设备反应有点慢,而在有角度看屏幕时会损失亮度和对比度,显示效果稍微下降。 色彩表现方面,P50 Pro在sRGB(标准)色彩下展现了高保真的效果,对于对于图像的还原度与更加出色,只是在防蓝光模式下有些轻微黄色色偏,整体与领头羊三星相差无几。 在视频显示和动态情况下,P50 Pro也比前代有明显提升,对HDR10显示的效果尤为出色,反应力十足,将进度条推后或提前后,视频能马上恢复继续,带来了很好的用户体验。 触控方面,P50 Pro的表现更加出色,角落和边缘容易操作,打游戏时设备很流畅,浏览网页时也很流畅,但在图库程序中翻看照片时却有明显的梯度,相比目前此项最好的一加 9 Pro只差了一分。 DxOMark通过综合评测给出了结论称:华为P50 Pro是我们智能手机屏幕基准名副其实的新冠军。这是一台表现均衡的设备,仅有的几个不足也因所有属性的优秀表现可以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P50 Pro此次在屏幕效果上登顶全球第一,不仅证明了这款手机的出色配置,也显示除了国产面板的进步巨大,相信未来国产屏幕还会继续带给我们惊喜,值得期待。
2021款iPhone新增三个相机卖点 为专业用户量身打造
据外媒报道,即将发布的 2021 款 iPhone 将推出一系列为专业用户量身定制的新相机功能。 据知情人士透露,新款 iPhone 在相机方面的改进,将包括增加一个视频版本的人像模式(背景虚化), 增加高质量 ProRes 格式的视频录制功能,以及一个可以改善照片色彩的 AI 滤镜的系统。 这些相机上的改进,现在被外媒认为是 iPhone 13 (命名暂定)系列最大卖点之一。 早在2016年,苹果就在 iPhone 7 Plus 中添加过人像模式。该功能可以使人物清晰对焦,同时对人物之后的背景进行模糊化处理。 对于新款 iPhone,苹果计划将同样的技术添加到视频中,并在内部命名为电影视频(Cinematic video)功能。和静态照片一样,iPhone 的景深传感器将创造出这种效果,并允许用户在拍摄后改变其模糊的程度。 除了人像模式拍摄以外,新加入的 ProRes 录制功能还将使 iPhone 用户能够以更高质量的视频格式捕捉画面,从而让剪辑师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由性。 据悉,ProRes 格式一般由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员使用,通常不面向大众市场使用,部分原因是其文件较大。与去年推出的 ProRAW 功能类似,今年新增的 ProRes 格式视频录制功能可能也是价格较高的 Pro 型号所独有。 此外,苹果还计划在即将推出的 iPhone 上,为摄影师设计一款更先进的照片滤镜系统,它可以让用户更好地控制图片中的颜色和高光,并选择不同色系来搭配照片的风格。 这一功能与 2013 年在 iPhone 相机中使用的标准滤镜不同,它使用人工智能对照片中的物体和人进行精确的修改,而不是对整个照片使用单一的滤镜。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iPhone 的发布会被推迟到了 10 月份。今年,随着苹果公司将员工重返办公室的时间推迟了几周,下一款 iPhone 的发布时间也变得不确定了。
雷军的造车“米家军”:潜伏十年 下注38家公司
作者 | Juice 编辑 | 漠影 昨晚,雷军发表了一场超过了三个小时的演讲,将小米成立10年来的困难和成绩都做了一次梳理,也让人了解到了小米光环下更多的故事。但在激情讲了三个小时后,雷军并没有提一句关于造车的事情。 不过,作为雷军“这辈子最后一次创业的项目”,小米汽车项目的进展也仍值得大家关注。 虽然小米汽车至少还要3年才能出来,但是雷军和小米可一点没闲着,就像车东西之前的文章《小米造车百天,雷军干了五件大事!》中写的那样,雷军一直在为小米汽车做准备。 今年宣布造车之后,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频频传出,一口气投资了四家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也展示了小米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看重,目前小米造车团队对外招聘的也大多都是自动驾驶的技术人才。 就在最近,小米还分别向长城汽车孵化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进行了注资,还战略投资了国内头部的锂矿供应商赣锋锂业,短短的4个月时间,小米已经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领域进行了布局。而这两个领域已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了。 ▲小米在汽车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但这并不是小米首次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了,在小米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雷军就瞄上了汽车领域,投资了一部分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公司,而在小米成立之后,小米也投资了很多汽车行业的公司。 其中最知名的两笔莫过于投资蔚来和小鹏,这两家企业已经稳居新造车第一梯队了。此外,小米早在2017年就在进行一些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去年还对车联网企业进行了投资。 车东西曾提出李斌出行教父的行业论断(参见文章《出行教父李斌和他的隐秘帝国》),现在来看,雷军应该是另一位出行和造车领域“教父”级的人物,随着小米造车的推进,越来越让行业不能忽视。 总的来看,雷军和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也涉及了行业的各个环节,大有在汽车领域复制小米生态链的做法。 那么,小米究竟在汽车领域做了哪些投资布局,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宣布造车前后的投资布局是否有明显的偏向呢?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车东西全面的梳理了小米在汽车和出行领域的投资布局,试图还原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 一、10年前入局出行领域,累计投资近40家 就在2011年,小米刚成立的时候,雷军就开始关注一些手机之外的行业了,而汽车行业正是他那个时候关注的领域之一。 ▲小米在出行领域的投资布局 在2011年7月11日的时候,雷军以个人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了一家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木仓科技,这家企业最知名的产品就是很多考驾照的用户都会使用的驾考宝典。 也正是在这家企业之后,雷军和小米就开始了汽车领域的投资,陆续投资了人人车、蔚来汽车、Momenta、智行者、货拉拉、小鹏汽车等企业。 在这十年间,小米至少投资了38家出行相关的企业,共参与了57轮次的融资。 从具体分类上来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整车制造及产业链、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汽车后市场服务和出行领域这四个方面。 而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小米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并非全部以小米的名义进行投资。车东西在仔细研究了小米的投资之后发现小米的投资主要分为五个主体机构来进行投资,分别是雷军本人、小米集团、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和小米长江产业资金。 小米集团在这四个投资主体中分量最高,直接代表了小米集团的战略布局,这十年来,小米集团分别投资了小鹏汽车、禾赛科技、DeepMotion和蜂巢能源,这些企业基本上都跟小米造车密切相关。 ▲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 从投资数量上来看,雷军和许达来共同创办的顺为资本直接出手最多,顺为资本直接投资的企业达到了23家,基本上占了小米系投资的大部分,此外顺为资本直接参与的融资达到了38轮次。 可以说,在小米的投资布局中,顺为资本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个投资主体。 小米科技主要是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来打理,共参与投资了12家企业,除了早期的汽车后市场之外,小米科技投资的企业主要跟小米本身的业务有一点的关联性。 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加速对外投资,目前主要投资一些比较核心的领域如传感器和芯片等。 ▲小米长江基金投资纵目科技 经过10年的发展,小米在出行市场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投资布局,这对于小米未来的造车项目都将会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 二、决定造车后,投资风格和目标大转折 跟其他的资本机构不同,小米在投资人的身份之外,也选择了下场造车,从观众变成了参赛选手。所以从这点来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造车前和造车后。 在今年的3月30日,小米集团的一则公告确认了小米将要参与造车的事实,而3月30日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看看小米都做了哪些方面的投资布局。 从2011年首次投资木仓科技开始,雷军和小米关注汽车领域已经超过了10年。在造车之前,小米对于汽车领域的关注主要有两个特征:多且杂。 ▲小米宣布造车前在出行领域的投资情况 2011年7月11日至2021年3月30日,小米一共在汽车和出行领域投资了30家公司,直接参与了49轮次融资。在汽车四化星期之前,小米对于汽车市场并没有太多的思考,投资主要停留在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企业,比如好快省汽车服务、搜车吧、弼马温养车网、开思汽配、车车车险等。 而2014~2015年比较火热的二手车交易平台,小米旗下的顺为资本也投资了一个头部企业人人车。此外,一些两轮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企业也受到了小米的青睐。 虽然彼时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并没有完整的方案,但是雷军也注意到了电动汽车这个新物种,曾去美国拜访了特斯拉和马斯克,并且还参与了蔚来的汽车的A轮融资,成为蔚来汽车的初始股东之一。 ▲雷军拜访马斯克 之后小米还重仓了小鹏汽车,参与了小鹏汽车的两轮融资,在2019年小鹏汽车最为艰难的时候,小米集团出资的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帮助小鹏汽车最终走出寒冬。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雷军对于汽车市场的思考开始逐步明确,投资的倾向也更加明显,集中投资了一些自动驾驶公司。而在去年,小米则投资了博泰车联网和比亚迪半导体,对汽车市场的投资更加聚焦。 而在对外宣布了下场造车之后,小米彻底放弃了之前的海投模式,开始更加专注于一些核心的产业链公司进行投资。 ▲小米宣布造车后在出行领域的投资情况 这四个月的时间内分别对纵目科技、禾赛科技、DeepMotion和几何伙伴进行了投资,这四家公司都是自动驾驶公司,要么专注于核心传感器的开发,要么是专注于整套自动驾驶方案的研发。 最近几天,小米还陆续投资了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分别涉及了动力电池制造和上游产业链。 可以看到,与之前相比,小米的投资方向明显明确了许多,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在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无疑是汽车的核心命脉。 三、投资虽广,但少有重仓 虽然小米在汽车领域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投资方向,近段时间的投资也非常明确,但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小米的投资并不算深入。 从小米前期的投资布局上来看,多数投资主要集中在天使轮和前几轮的融资,更多的是为了孵化企业。 而在后续很多投资中,小米主要参与的也是只参与A轮和B轮,之后就停止了投资,当然这样做可能跟企业的报价有关,但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小米并没有深度参与这些企业的发展,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财务投资。 一般来说,企业如果在一个方向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多会采取战略投资的方式,除了财务支持之外,还会考虑被投公司和自己公司业务的结合。 从小米的投资布局来看,只有对Truebil、优电科技、博泰车联网和赣锋锂电这四家公司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这其中Truebil是一家印度的二手车交易平台,短时间对小米的汽车业务帮助并不大;优电科技则主要是对电动车的残值进行评估,也很难在现阶段对小米的汽车业务产生帮助。 赣锋锂电则是一家动力电池的上游企业,跟整车之间还差一个电池企业,对小米的汽车项目产生的影响也并不能算大。 对小米的汽车项目来说,唯一能够直接产生作用的就是对博泰车联网的投资。博泰车联网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车联网公司,其打造的擎Mobile随身车联网是一种手机映射投屏方案,可以将手机上的所有应用都投至车机屏幕上使用,并且支持语音交互。 这套方案能够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乘车体验,同时也能通过手机上车机变得更加智能。在2019年11月,小米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王川就开始接触博泰方面,这也最终促成了小米对于博泰车联网的投资。 ▲擎Mobile随身车联网 跟博泰车联网的合作,能够使小米完善自己的IoT设备门类,正式将汽车纳入自己的IoT万物互联业务中。 对于未来的汽车行业中,智能座舱也是车企一个重要的竞争方向,小米跟博泰建立合作后,小米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可以置入博泰的车机系统中,甚至小米的MIUI也存在直接上车的可能。 这对于小米庞大的粉丝团体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 但这对于立志要打造一款智能电动汽车的小米来说,还远远不够,在后续的投资中,小米还需要和更多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进一步弥补自己的技术短板。 四、“米家军”能打开小米造车的任督二脉吗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个重磅玩家,小米在投资方面的动作非常多,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打法。 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家居/IoT的趋势,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历经五年的发展,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主要由小米+投资+米家品牌+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这一套组合拳构成,涉及投资、产品模式、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 小米生态链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依托投资+小米模式,围绕家居/IoT形成一个创业公司矩阵,即小米“集团军”。这正暗合小米生态的“竹林理论”,通过小米的模式和打法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一群“米家军”,以此构建小米的护城河。 事实也证明了,小米这套打法非常成功,现在华为也开始走类似的道路了。 在汽车领域,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小米完全复制自己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打法,来形成自己的汽车生态链企业。但从现在的投资情况来看,小米在汽车方面还远未形成自己的独特打法。 ▲今年3月30日,小米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与其他的玩家相比,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也不够清晰。 目前华为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在进行广泛的投资。 华为哈勃的投资主要几乎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如山东天岳、裕太微电子、深思考、好达电子等企业,但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跟汽车有着一定的关联,裕太微电子的公司介绍里直接写着车载核心通讯芯片研发商。 华为哈勃的投资并不像小米这样广泛撒网,而是切实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投资布局,死盯半导体这一条赛道,从半导体领域进一步切入到汽车领域。 由李斌、高瓴资本以及红杉资本共同出资成立的蔚来资本也是在汽车领域广泛布局的企业。蔚来资本所投资的企业主要分为新能源、新材料、电动力系统、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这几类。 ▲蔚来创始人李斌 跟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相比,蔚来资本的投资项目更完整,基本上包含了智能汽车所需要的方方面面。 不过,跟这些企业相比,小米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明确在汽车领域的投资情况,而且随着小米造车的深入进行,小米在汽车产业链的投资上也势必会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结语:小米在汽车上能否复制生态链打法? 对于汽车领域的思考,雷军可能从2011年就开始了,但在那段时间,小米还在消费电子领域进行厮杀,在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的末端,在一些后市场发力。 从2015年开始,国内汽车四化开始快速展开,小米的投资也开始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包含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甚至也参与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投资。 在投资了一段时间后,小米终于宣布下场造车,在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方面,开始更多的为自己的汽车生产而服务。 但跟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优秀的产业链相比,小米在汽车方面的投资布局看上去广泛且不深入,对很多企业的投资都仅仅停留在财务投资方面。 不过,小米毕竟宣布造车也在不过四个月,就像车东西之前的文章《小米造车百天,雷军干了五件大事!》中写的那样,雷军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闲着,也一直在思考小米汽车的终极形态。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雷军肯定并不会满足于现在,随着他对小米汽车的思考加深,未来可能会选择投资更多的企业,也建立起小米汽车的生态链护城河。
谁说我不会回收?特斯拉实力打脸:电池100%回收 实现零填埋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之际,电池回收问题往往成为反电动汽车团体老生常谈的一个关键话题。特斯拉最近在《2020年影响报告》(2020 Impact Report)中驳斥这一观点时表示,该公司报废电池可100%回收,彻底实现零填埋。 根据报告,特斯拉已经建立一个内部生态系统,回收来自各环节的废弃电池并重新投入生产。该公司目前回收的电池大多来自研发和质量控制环节,来自消费环节的回收电池数量极少,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出租车这类使用频率极高的车辆上,部署在特斯拉汽车以及Powerwall上的电池性能依然强劲,尚未进入回收过程。 事实上,特斯拉的业务建立在电池创新的基础上,从最初的Roadster到今年推出的Model S Plaid,电池技术显然是一个关键因素,为该公司在可持续交通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随着电池回收研发力度的加强,特斯拉正在寻求最终实现闭环系统。因此,在电池生产场所建立回收设施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特斯拉进一步强调,一旦电池回收达到规模,该公司可能会进一步提升产能。 特斯拉表示,该公司多年来一直与第三方电池回收商合作,以确保其电池不会进入填埋程序。该公司已经意识到建立内部回收能力的重要性,现场回收让特斯拉距离材料生产循环的闭环控制又迈近一步,可以让原材料直接输送到其镍和钴等供应商。该设打破了电池大规模回收的创新周期,为特斯拉通过运营学习快速改进现有设计,并对研发产品进行流程测试创造了条件。 特斯拉的电池回收工作基本证实其柏林和德克萨斯州Gigafactory不仅将拥有自己的电池生产基地,还将具备专门的电池回收设施,电池回收系统越完善意味着其运营成本效益也会越高。对此,特斯拉表示,自行生产电池实际上也表明该公司在电池回收上处于最有力的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关键电池材料。随着柏林-勃兰登堡Gigafactory和德克萨斯Gigafactory启动内部电池生产,全球生产废料预计将大幅增加。该公司计划为每家Gigafactory量身定制回收解决方案,从而将有价值的材料重新引入生产环节。 特斯拉在报告中指出,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安全高效、低成本且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回收工艺。就经济角度而言预计将产生长期的成本显著节省,因为与大规模电池材料回收和回收相关的成本将远远低于电池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新能源汽车带动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创新高 美国市场将成另一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一抹亮色。 10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谈2021年1-7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外贸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外贸新业态持续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出口增长。1-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2.5%,增速创历史同期新高,拉高整体出口增速0.6个百分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出海仍处于起步阶段。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由乘用车出口拉动,客车等细分领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需求相对疲软。在出口方向上,由于印度、孟加拉国等国新冠肺炎疫情复燃,我国新能源汽车对南亚市场出口相对放缓,欧洲成主要出口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出口的“主力军”是在我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全面打开海外市场尚需时日。“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想打破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他称。 专家: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对外出口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分别为1678768辆、448141辆和21236辆。 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欧洲市场,对欧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万台,西欧、北欧、中欧等细分市场均表现优异。 从细分汽车品牌来看,乘联会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 月,特斯拉中国出口24347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4407辆,比亚迪出口781辆,奇瑞汽车出口120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崔东树认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较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较高,汽车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上述因素拉动了我国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 “此前,我国汽车出口表现稍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将出口市场定在了巴西、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汽车市场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干扰较大。目前,一些车企强化出海战略,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进入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崔东树进一步表示。 海通证券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李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市场之所以能拉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蓬勃发展;其二,欧美传统汽车品牌(如BBA品牌)及传统汽车产业链(如博世集团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型困难,这给了外来品牌进入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会。 市场研究机构EV sales的数据表示,目前欧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8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盟纯电动汽车新车注册量在其新车总注册量中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升至7.5%。 李轩认为,传统汽车市场长时间被欧美日韩品牌占领,这些品牌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构建了一定程度的壁垒,但在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明显被既有利益链拖累。 “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初具规模,度过了生存考验,也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欧美等国家与地区对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政策日趋明朗,这意味着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李轩表示。 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 崔东树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有望继续增长,欧美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白宫5日称,美国总统拜登将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希望到2030年,美国50%的新车销售将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 崔东树表示,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市场,除欧洲地区外,美国市场将成为另外一个增长点。如果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能够在这一绿色浪潮中找准自身地位,有望进一步突破国际市场。 不过,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金额均有所增长,但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的市占率仍有所不足。 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为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沃尔沃、雷诺、标致、起亚、奥迪和现代,上述十大品牌总共市占率约为七成。在美国市场,特斯拉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大领先优势,市占率约占五成。 杨成玉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美市占率不高的原因在于:首先,欧美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环保标准严苛,部分品牌较难取得准入许可证;其次,欧美对汽车电池的进口管制严格;再次,欧美消费者更为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我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在欧美地区知名度较低。 “同时,其他因素也制约了新能源产品的出口。比如,汽车电池体积小、附加值高且运输时效性强,本来非常适合通过铁路运输,但这并非我国电池厂商运输方式的首选。”他称。 杨成玉表示,打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束缚,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产能合作。比如,近期远景科技在法国建立超级电池工厂,向雷诺提供动力电池;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开始量产电池。相比以往大规模赴欧收购,这种方式有利于更深地嵌入产业链中,有利于中欧优势互补。 原标题:新能源汽车带动我国汽车出口增速创新高,专家:现阶段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的最佳契机
大手笔!大众斥资10亿美元加速数字化转型和AI系统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汽车制造商正经历供应链挑战,工厂效率的重要性进一步被凸显出来,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已成为各大厂商研究的方向之一。大众汽车拟斥资10亿美元,在美国和墨西哥工厂推出“数字化转型计划”,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优化机器和系统的运行,并削减制造流程能耗。 大众汽车表示,该公司正努力将基于云的工业软件、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所有工厂运营,其位于在底特律的人工智能中心已经开发出一种有助于管理查塔努加工厂进度的人工智能工具,旨在减少主管平衡培训水平和员工休假等投入的时间。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所有电动汽车组装和大规模汽车组装业务的生产绩效将提高30%。 大众美国公司首席运营官约翰·德·尼森(Johan de Nysschen)表示,该计划代表一项“雄心勃勃的数字化转型”,旨在提高大众工厂的生产率、互联性和可持续性。这项计划指的是大众基于云的IT平台“工业云”,该公司希望通过共享数据连接、实时反馈和工业机械软件应用程序来提高全球制造绩效。该公司旗下约21家全球工厂和13家全球供应商已经加入这个全球性IT平台。 大众表示,作为工业云的一部分,智能输送机电机监控应用有望减少停产时间,并支持“预测性维护”技术。带有“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摄像头将用于发动机部件的质量检查。(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比特币近期强势反弹 10万美元的呼声再次出现
智通财经APP获悉,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比特币正在上演一场绝地反弹,近期从低点上涨了50%以上,更有乐观者给出天价目标价。 在之前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中,有预测称这种加密货币即将重返2万美元低点。而现在,市场再次出现的声音是,呼吁比特币继续上涨至历史高点甚至更高。 据了解,比特币已经连续四周上涨,正朝着在第二个月继续上涨的方向前进。总体而言,这是自2月份以来最快的21天期涨幅。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为45,780美元/枚,下跌0.44%。 加密基金提供商CoinShares的首席战略官Meltem Demirors在电话采访中表示:“它正在卷土重来。尽管有新的监管审查,但许多投资者认为这是积极的消息,是一种积极的催化剂,因为它消除了很多困惑或一些不确定性。我认为,这也表明,加密社区不再是金融领域的某个神秘角落。” 尽管全球监管机构承诺将对比特币采取更严厉的打击措施,但它仍在反对声中不断上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Gary Gensler上周称这一金融领域为“狂野的西部”。他还表示在制定监管框架时,不会在保护投资者的问题上有任何妥协。 策略分析师们暂时将这些担忧抛在一边,转而提出不断飙升的目标价格。 知名分析师Mike McGlone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表示:“它仍有足够的空间达到以前的高点。如果它只是跟随以太坊的表现,它也将达到10万美元。”他指的是比特币在第二代代币性能方面的追赶。 来自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Tom Lee也认为,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10万美元。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研究主管建议投资者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则:如果比特币超过了过去200天的平均价格(一种长期趋势指标),那么就是买入的时候了。而最近几天,比特币跨越了这一重要价位。“随着比特币突破200D大关,我们认为比特币将实现强劲反弹,”Le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周一,国会基础设施法案中对加密货币条款的更改在参议院受阻,参议院表示坚持对虚拟货币进行更为广泛的监督。来自区块链协会的 Kristin Smith表示,她对加密货币在基础设施法案辩论中的进展感到惊讶,她原以为会发生相反的情况。 “人们在国会看到了加密社区和加密行业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我认为,最终能够制定正确的政策,我们应该对此抱有信心。”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CIBC私人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David Donabedian则表示,将基本面发展与比特币的任何变动挂钩都将是一个“错误”。 Donabedian表示:“推动这一趋势的是市场动能和资金流动,以及市场总体上的风险偏好,并不是基于任何基本面的因素。”他认为:“虽然最近从低点上涨了50%,但从4月到6月,它也下跌近50%。面对这样的波动,我认为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来评估它的价值。” 但观看了国会上关于加密资产辩论的币圈粉丝们认为,这代表着政府对该行业的认可。在推特上,一些人推断加密社区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牵制参议员,而另一些人则对加密货币的走势感到兴奋,并重申它将无限期地继续上涨。
压力测试:比特币的价格归零之后
编译 | 豆豆 编辑 | G3007 最近比特币宇宙的扩张令人惊叹。仅在一年前,CoinMarketcap网站上列出的货币有约6000种,现在则有11145种。它们的总市值已从3300亿美元暴涨到1.6万亿美元,约等于加拿大的名义GDP。装有比特币的钱包超过了1亿个,是2018年时的三倍。 比特币持有者们更有经验,也更有钱了。机构的比特币交易量占比已达63%,而2017年时仅为10%。以Anthony Scaramucci运营的对冲基金SkyBridge Capital为例,其于去年11月有35亿美元基金分散投资于加密货币。今年1月,该机构又发行了一只5亿美元的比特币基金,其2600名客户包括富人和主权基金,投资头寸正在增长。比特币现在占其主要基金产品价值的9%,专项投资基金价值已达7亿美元。 然而,市场发展也未能平抑由加密货币市场自身特点决定的剧烈波动。比特币价格从4月的6.4万美元跌到5月的3万美元,7月29日最低到2.9万美元后,现在价格在4万美元附近徘徊。每次价格下探都会引发人们对于比特币最低能到多少的讨论。加密货币崩盘似乎会带来巨大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于那些把比特币看成金融未来的死忠粉们。量化交易商已在交易量中占据较大份额,在比特币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时,将会自动触发买入交易。无论怎样,为了切实把握加密世界和主流市场日益增长的联系,让我们假设比特币的价格一路跌倒了零。 比特币价格的崩溃可能由系统内的冲击引发,例如技术失败,或针对大型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严重入侵;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如监管者的压制,或者央行加息等导致的“资产价格全面上涨”突然终结。 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人Allianz的Mohamed El-Erian指出,有三类加密货币投资者:一是认为比特币有朝一日将取代政府发行货币的“原教旨主义者”;二是认为随着更多人投资比特币,价值会上涨的“战略家”;三是想要赌一把的“投机者”。如果市场崩溃,第一类群体会深感沮丧,但不太可能清仓;第三类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离。为了避免严重混乱,必须要劝说第二类投资者留下,但这在价格归零时很难做到。 比特币价格暴跌将刺破加密经济。通过竞争验证交易并获取新币的比特币矿工将缺乏坚守的动力,切断验证流程和比特币供给。投资者也许会卖出其他加密货币。数据公司Chainalysis的Philip Gradwell指出,最近的市场波动显示,其他数字货币会跟随比特币的走势。 这将导致大量财富灰飞烟灭。长期持有者相对于较低买入价格的亏损较小,但会损失大量浮盈。对于近一年内买入的投资者来说,购买均价为3.7万美元,相对损失最大。这包括了大多数涉足加密货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共同基金和一些公司。 市场总价值的损失将超过数字资产的总市值。暴跌会使交易所等加密货币公司的私人投资(据数据提供商PitchBook,2010年以来达370亿美元)和加密货币上市公司的价值(约900亿美元)清零。PayPal、Revolut、Visa等支付公司将失去一大块高成长、高收益率的业务,这会拉低它们的估值。微芯片制造商Nvidia等其他受益于加密货币行业繁荣的公司也将遭受影响。总之,第一波打击也许将带来2万亿美元的损失,超过Amazon公司的市值。 这种影响可能会通过一些渠道触及其他加密资产和主流资产。其中一个渠道是杠杆。在涉足比特币资金中,有90%是投在了“永久”掉期等衍生品,也就是永远不会到期的关于未来价格波动的赌注。其中大多数都在未受监管的FTX和Binance等交易所交易,投资者向其借入资金以进一步加大投注。即使是小规模的价格波动也可能触发大量保证金通知,如果无法满足补足保证金要求,交易所将快速将投资者的资产变现,使加密货币价格加速下跌。交易所也将由于债务违约承受大额损失。 为了匆忙满足加密货币(加杠杆衍生品的担保品)补足保证金的要求,炒家们可能被迫清仓传统资产以换取现金。另一种可能是,既然持有的加密货币已经不值什么钱了,他们可能会放弃补充保证金,导致资产被清算。同时,还有其他种类的杠杆,如受监管的交易所乃至银行都借钱给投资者,这些人又拿钱去买了比特币。还有些机构以加密货币为抵押借出了美元。这几种情况下,濒临违约的借款人都可能会清仓其他资产。 由于数十家涉及永久掉期的交易所均未受监管,系统中的杠杆水平很难计算。但据卡内基梅隆大学的Kyle Soska统计,未平仓合约(在任一时点的衍生合约金额总量)已从2020年3月的16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240万亿美元,这能够为市场走向提供参考。由于各种衍生品合约背后的担保品数量未知,难以完美的揭示总杠杆水平,但在过去的市场下行中,从强制清仓的加杠杆头寸规模就能够感受到风险有多大。仅5月18日一天,随着比特币价格暴跌近三分之一,市场中强制清仓的价值就达90亿美元。 第二种传导渠道来自于润滑加密货币交易齿轮的“稳定币”。由于比特币与美元的兑换又慢又贵,想要实现收益和资金再投资的交易商经常以盯住美元或欧元的稳定币交易。这些币(规模最大的包括Tether币和USD币)的价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在一些加密货币平台上已成为主要交易媒介。 有点像货币市场基金,稳定币的发行人会以大量资产做支撑,但其主要持有的资产并非现金。例如,Tether声称,在3月底,其资产50%是商业票据,12%是担保贷款,10%是公司债、基金和稀有金属等。加密货币崩盘会导致稳定币的挤兑,迫使发行人变现资产以应对赎回。7月,评级机构惠誉警告,针对Tether币的突然、大量赎回将“影响短期信用市场的稳定”。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和美联储的官员正密切关注加密货币的风险,尤其是来自于稳定币方面的风险。 加密货币的崩盘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将不止于资产火速变现。这种影响的程度并不明确:虽然越来越多的机构有加密货币风险暴露,但很少会在其中投入大量财富,因此损失将广而不深。关键的是,银行将不受影响,大多数银行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将比特币加入其资产负债表。巴塞尔监管者俱乐部近期建议要求银行只能用自有资本投资比特币,不能借债投资。 但不难想象,可能有更糟糕的结果。低利率环境促使投资者承担更多冒险。加密货币崩盘可能使其削减其他特异类型的资产。近几个月中,比特币与网红股票甚至一般股票的相关性都有所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炒家将网红股的收益投资于加密货币,或将加密货币的收益投资于网红股。 清仓可能会由杠杆率最高的个人、对冲基金等炒家启动,在网红股票、垃圾债券、特殊目的收购工具等高风险领域开始。在投资委员会的问询压力下,有相关风险暴露的投资者将紧跟着卖出,使风险资产流动性更差,也许会引发全面大跌。如果你觉得不太可能,想一想当时个人炒家乱战视频游戏零售商GameStop时,美国主要股票指数标普500一天下跌了2.5%,使得一些对冲基金措手不及。 要使整个市场大乱,除了比特币价格一直跌到零以外,还需要很多事情都同时出错才行。当然,前面的极端情境揭示,杠杆、稳定币和敏感情绪是加密货币下跌(无论大还是小)更广泛传导的主要渠道。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相关性在进一步加强。高盛计划发起了加密货币ETF,Visa发行了以比特币提供客户奖励的借记卡。随着加密货币世界的扩展,市场遭受全面冲击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资本狂砸几十亿 咖啡新势力围剿星巴克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开在了北京国贸。次年,星巴克进入上海,第一家店开在了淮海路。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星巴克在中国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到今天,它一共在中国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排第一。 2019年,在星巴克入华20周年的档口,有个叫瑞幸咖啡的品牌,突然蹦出来说要挑战它。创始人把开店目标,用醒目的大字打在了PPT上,声称年底要在门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要当老大。 很可惜,牛皮吹破了。次年4月,已经上市的瑞幸自曝财务造假,金额22个亿。没把星巴克打倒,自己先翻车了。 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星巴克稳坐铁王座。人们想不到,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再次打破这一格局。 直到今年,一些野心勃勃的风险投资家,盯上了这门生意。 2021年7月,国内咖啡赛道融资空前火热。一些投资基金拿出几十亿资金,在市场上疯狂扫货。仅7月下旬的一周之内,就有3个咖啡品牌获得了融资,金额都以亿计,最大的一笔是5亿元。 巨头们也抵不住诱惑纷纷下场。在过去的三个月,美团、字节跳动、腾讯,先后战略投资咖啡赛道。就连喜茶也在7月投资了一家连锁咖啡馆。 制图 / 深燃 这其中的典型玩家,有Manner、M Stand、Seesaw、SECRE、Algebraist。但是,别被它们的名字骗了,虽然是英文,它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我们不妨统一称它们为——咖啡新势力。 新势力眼里盯着的,是老大哥星巴克。 Seesaw的创始人曾半开玩笑地说过,想要做“中国的精品星巴克”。Manner的投资方今日资本徐新,曾连环发问:“星巴克的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吗?那为什么你一喝咖啡就想到星巴克?”然后她得出结论——因为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所以,要开店。 拿到徐新大佬的资金支持后,Manner就走上了疯狂开店的道路。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在星巴克对面开一家Manner,星巴克的客流会掉30%。 风风火火拿融资,大步流星去开店。沉寂已久的咖啡行业,终于又热闹起来了,星巴克再次成为被围剿的对象。这一次,有了资本的抱团取暖,结局会有所不同吗? 一百种围剿星巴克的姿势 咖啡江湖分两派,一派是速溶,一派是现磨。速溶的标杆是雀巢,国内已经涌现出了三顿半、永璞、隅田川等品牌。现磨的标杆是星巴克,开连锁咖啡馆是标志性动作,Manner、M Stand、Seesaw等品牌是后来者。 先说前段时间在资本圈热得发烫的Manner。这个品牌真正出圈是在今年上半年,因为它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先拿到了美团的投资,然后又拿到了字节跳动的投资。 Manner的定位是平价精品咖啡。第一家店开在上海南阳路的街边,是一个2平米的袖珍小门脸,装修极其简单。与其说是一家咖啡店,倒更像是一个“小档口”。而且,早期的Manner只能外带,因为没地方坐,自带杯子还能减5元。直到现在,Manner也没有做外卖,据说是为了保证咖啡的口感。 来源 / Manner微信公众号 创始人韩玉龙是个咖啡老炮,咖啡豆是精选的,咖啡机也是名牌货,讲究品质。因为成本控制得好,Manner的价格很亲民,不到20块就能喝到一杯好咖啡。 Manner的打法很清晰,不搞花里胡哨的概念,也不讲星巴克那种“第三空间”的故事,面向那些喝过咖啡、喜欢喝咖啡的人群,省掉一切不必要的环节(比如大门店、装修、包装),老老实实做咖啡,主打高性价比。Manner很受上海年轻小白领喜欢,虽然不是网红,但经常要排队。 再说号称拿到了咖啡赛道最大规模B轮融资的M Stand。这个品牌2017年成立,同样是诞生在上海。 M Stand的打法跟Manner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设计和创意,自称是“高端创意咖啡”。比如它的“一店一设计”,每家门店都经过精心设计,装修风格不同。在它的宣传文案里,“设计师”、“审美”、“视觉体验”、“空间美学”是高频词。 来源 / M Stand微信公众号 这跟公司的基因有关。创始人葛冬公开的两段职业履历,是腾讯互联网广告营销项目、时尚杂志《男人装》,负责过MAC王者荣耀联名限定口红项目、巴黎欧莱雅戛纳电影节虚拟明星朋友圈项目,擅长的是品牌营销。 去M Stand的门店,不像是进了一家咖啡馆,更像是在逛一家美术馆,咖啡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当然,咖啡也不便宜,均价约30元。 这个模式其实没有太大新意,内核还是星巴克玩剩下的“第三空间”概念,只不过换了个门面。但M Stand对外标榜,要成为“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星巴克”。 再值得一提的是Seesaw,它在今年7月拿到了喜茶的投资。 Seesaw在2012年成立,创始人曾明确说过“要朝着做中国的精品星巴克的方向努力”。这个品牌的玩法,跟以上两家又有所不同,它打出的概念是“创意咖啡”。 来源 / Seesaw微信公众号 创意咖啡并非新鲜事物,在欧美等成熟咖啡市场早就存在了,通俗点理解其实就是“混搭”。比如以咖啡作为基底,搭配巧克力、水果、植物奶等材料,做成各种口味咖啡。与其说是咖啡,倒不如说是风味饮料。 这套玩法跟新式茶饮有点像,难怪喜茶投资了Seesaw。 除了以上这三个品牌,今年拿到融资、声量较大的咖啡品牌还有SECRE时萃、Algebraist代数学家。 如此密集的融资,过去在咖啡行业很少见。尤其是在相对小众的精品咖啡赛道,过去大多是一些独立咖啡馆,或不成规模的连锁咖啡馆。 但现在,这些精品咖啡品牌,已经不想只是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小众生意。它们将目光放大到整个大众咖啡市场,并开始跟星巴克抢生意。 久谦中台研究员对深燃表示,中国的咖啡重度用户,多半都是由星巴克入门,现在这些咖啡新品牌的用户,跟星巴克有很高的重合度。比如久谦调研发现,Manner用更低的价格捕获了相当一部分传统星巴克的用户,重合用户占到Manner被调研用户的65%。 鱼眼咖啡创始人孙瑜直言,现在中国咖啡消费的最大用户群体实际就是星巴克的用户群体,是一个存量市场。星巴克过去完成了咖啡教育。“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最直接的是要把现有的非常庞大的存量市场吸引过来。” 有一百个咖啡品牌,就可能有一百种围剿姿势。这些品牌用不同的打法,试图从日益壮大的中国咖啡市场中分一杯羹。而这一切变化的开始,来自资本的蜂拥入局。 资本这把火,烧到了谁? 资本需要故事,需要规模,更需要速度。过去,瑞幸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依靠资本快速开店的模式是行得通的。现在,这些咖啡新势力拿到融资后,一个共同的动作是——快速开店。 Manner成立于2015年,前三年总共才开了8家店,全部在上海。一开始是典型的夫妻店,由韩玉龙、陆剑霞夫妇持有公司所有股份,公司自给自足。 变化发生在2018年,今日资本向Manner投了8000万,拿走了40%的股份。接下来,Manner就走上了疯狂扩张的道路,开始走出上海,在北京、深圳、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开店。现在,它的全国门店已经超过200家。 “风投女王”徐新对此的解释是,开店是一个解决方案,因为星巴克就是这么做的。 Seesaw的故事与Manner大同小异。创始人同样是一对夫妇,2012年成立后的5年时间里,一共只开了7家店。2017年6月,Seesaw拿到弘毅资本旗下百福控股的4500万人民币投资。拿完融资后创始人宗心旷说,要在年底之前开20家店。 今年7月又完成一轮融资后,Seesaw方面称,要在今年年底将门店开到100家左右,未来5年之内达到500-1000家。 这些咖啡新势力,手里有了钱之后,开始变得野心勃勃,将开店列为了重要考核目标。如果说早期还是小打小闹的小众生意,那现在它们已经瞄准了大众咖啡市场,这是星巴克的主战场。 现在,星巴克在中国有5135家门店,计划在明年开到6000家。全球33295家星巴克门店,撑起了1400亿美元市值。这为挑战它的玩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 开咖啡馆本来是个慢生意。咖啡行业素有“6亏3平1盈利”的说法,正常情况下,只有10%的咖啡馆能够盈利。然而星巴克不同,星巴克的超额收益来源并非产品,而是租金溢价。就像海底捞一样,星巴克具有很高的品牌溢价权,物业为了吸引入驻,往往会给出很低的租金或很长的免租期。现在的咖啡新势力,显然还不具备这项优势,无法与星巴克的品牌相抗衡。 随着开店加速,还没和星巴克在正面战场相遇,新势力之间先打起来了。 久谦中台数据显示,若Seesaw新店附近100-200米的范围内出现竞品咖啡店(Manner或者Arabica等),Seesaw的单量将会下降。若Seesaw新店周边新开一家Manner,则Manner会抢占Seesaw40%的营业额,一个月之后,Manner会抢占Seesaw15-20%的营业额,后续Seesaw的营业额将趋于稳定。 咖啡店的优质点位,毕竟数量有限。当新品牌开始抢点位,物业躺赢。 一位咖啡行业创业者对深燃说,很多咖啡新品牌,早期开店基本都是给房东打工。咖啡店跟商业地产的合作方式,一是交租金,二是流水分成,二者取高。所以不论咖啡店经营情况如何,物业都是旱涝保收。而这块费用占到咖啡店成本的相当大一部分。 “商业地产招商的人,很清楚哪些品牌是昙花一现的形式,他们也会招这种品牌,钱都被地产赚走了。”她说。 没有资本在背后撑腰,靠自身造血,要在全国范围快速开店几乎不现实。 特滋咖啡创始人刘新颖过去几年在北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开店方式,包括办公楼店、街边店、小区店,甚至档口店,最后发现赚钱很难,因为需要持续做推广,再加上门店租金,成本太高。 “很少有咖啡品牌能够完全靠自己的钱去烧,既能快速开店还能实现自循环。”她告诉深燃。 经过几年的经营,她发现找到精准的咖啡人群、利用复购价值非常重要。于是,她放弃以上这些开店方式,开始跟产业园合作,做园区的咖啡服务配套。园区提供性价比极高的租金模式,特滋专做管理运营。因为开店租金和装修成本降低了,门店财务结构得到了优化。这是在没有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曲线救国的一种策略。 咖啡馆的尽头,是不务正业? 资本和创业者盯上咖啡这门生意,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国的咖啡渗透率很低,相比欧美和日本还有很大爆发空间。 不论是当年的瑞幸,还是现在的这些新势力,都喜欢拿人均咖啡杯量说事,以此论证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前景。 但尴尬的是,中国的咖啡市场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目前更不存在所谓的万亿咖啡市场。 久谦中台研究员表示,中国的咖啡和茶饮市场加起来,去年的规模大概是2000亿元,其中奶茶有1200亿元,咖啡大概只有800亿元,再除去20-30%的餐食和周边产品供应,咖啡饮品的市场规模大概只有500亿元。 “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是不足的,中国的咖啡渗透率大概是7%,大家对于咖啡的理解仅限于奶好不好喝,至于咖啡好不好喝,其实大部分人是感知不到的。”该研究员称。 另外,一个人每天对咖啡因的摄入是有限的,而现在的新式奶茶,也含有咖啡因。从咖啡因守恒的角度,奶茶和咖啡会相互影响。火爆的奶茶,也会抢走一部分咖啡的潜在用户。 所以大部分咖啡品牌,在中国都不会只卖咖啡,最终都会“不务正业”。 就拿星巴克来说,在咖啡之外,星巴克还售卖食品、果汁饮料、周边产品等,其中食品贡献了约两成的营收。对标星巴克的瑞幸,在2019年将门店开到快3000家的时候,开始疯狂推小鹿茶,然后又推出各种休闲零食,并不停向投资人传达“非咖啡SKU收入已经占到很高比重”的信息。 现在的这些咖啡新势力也一样。Seesaw现在就不只是卖咖啡,还开始运营“日咖+夜酒”的模式,卖起酒来。M Stand目前正在生产品牌周边,计划未来以咖啡+简餐+酒吧+潮牌作为主产品矩阵。 事实证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Seesaw创始人宗心旷曾提到的“咖啡馆梦想者”的想象——不加餐,一点点甜品,不用卖豆子、做培训,单靠卖咖啡就能很好地赚钱,终究只能是想象。 鱼眼咖啡创始人孙瑜就说:“2021年在中国做一个咖啡品牌,只卖咖啡,只针对核心的咖啡爱好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窄,又脏又累的一个活,需要通过新的选品吸引更多的用户人群进来。” 现在,不论是Manner,还是M Stand、Seesaw、SECRE时萃,规模都还不大。但随着资本介入,正在加速开店扩张。有行业人士总结道,这些品牌给自身的定位是精品咖啡,但精品咖啡和快速扩张其实是相悖的。 “精品咖啡从来都不是一个规模化的故事,它一直是一个偏小众的东西,然后到中国被资本包装,大家接受的还是外在包装的东西,比如社交属性、门店环境、打卡需求等等。现阶段它们拼的都不是运营能力,还是以概念取胜。”久谦中台研究员说。 要挑战星巴克,或成为中国星巴克,咖啡新势力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题图及文章配图来源于Pexels。
奥运夺冠背后 一场不见硝烟的科技大比武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健儿收获88枚奖牌。在运动员日复一日挥洒汗水的背后,还有教练员们默默的付出与支持。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运动员教练队伍里,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教练员。 文|陈思 本届东京奥运会,哪位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最令你印象深刻? 是拿下中国奥运首金的“比心甜妹”杨倩,还是打破亚洲记录的“飞人”苏炳添,又或者是跳出教科书般“零水花”的14岁小将全红婵? 我们为这些体育健儿拼搏而来的成绩感到自豪,也为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而感动。除了赛场上光芒万丈的运动员们,一直在场边与幕后为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并给予鼓励、安慰的教练员们,也是运动员夺金路上非常重要的存在。 “铁榔头”郎平、“不懂球的胖子”刘国梁等知名教练员,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队员鼓励与专业指导,帮助他们看清场上形势,抓住对方弱点并一举夺冠。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这些真人教练员之外,有一群AI教练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更加精准、细微的技术调整,让他们在细节处战胜对手。 “零水花”金牌背后,有AI一份功劳 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今年东京奥运会的表现可谓光彩夺目,一次又一次几乎零水花的成绩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连解说员都连连发出赞叹:下个饺子都比这水花大。 (14岁小将全红婵震惊世界的一跳 | 来源:互联网) 那么问题来了:起跳、做动作、入水,这一套流程下来不过区区两秒的时间,AI是怎么帮助运动员做出调整的呢? 按照“3D+AI”跳水训练系统研发工程师飞翔的说法:“我们把运动员的关键动作,把他这种持续动作,定格到这种三维空间上面,各种数据的分析,就把一个动作的各种细节给展现出来了。 ” 就比如,这个跳水三米板里面难度最高的3.9的动作5156B: (来源:央视新闻) 过去的训练模式里,真人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的表现,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纠正、调整,告诉运动员应该注意哪些细节。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由于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只能依靠悟性与反复的练习以达到进步的效果。 如今有了AI教练,当运动员做完动作后,系统会给运动员的一连串入水动作建模,用数据标注出运动员做每一个动作时的各项数据,比如起跳高度、入水夹角等等: (来源:央视新闻) 复盘时,教练和运动员就可以根据量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入水的时候是不是要调整角度、往哪里调整、调整多少等等。比起以前“教练靠嘴说,运动员靠脑袋悟”的指导模式,有具体量化指标的训练方法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至于这样的训练有没有效果?相信本届奥运会的一枚枚奖牌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是体育的竞技,更是科技的比武 电影《夺冠》中有这么两个对比的片段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八十年代的女排训练,我们为了战胜对手,能依靠的只有一遍一遍观看对手的比赛录像,用笔记本记录、分析对手的优势、弱点。可当时,美国已经将计算机分析应用在了体育运动上,对我们国家所有的运动员包括教练,都了如指掌。 我们呢?当时全国上下只有中科院才有计算机,而且是很古老的、几个大卡车都装不下的机器,会使用的更是没几个人。 面对美国这样的科技型对手,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苦练,只能靠苦练。 一次次加高排球的拦网,一点点增大运动员训练的强度,为的就是在体能、起跳高度、攻击力度等等方面都超过对方。 这样的训练方式当然有效,也成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力量。可是,这种“土办法”却是无奈之举,因为我们在科技上落后对方,只有苦练才能出成绩。 正如电影中这句台词所说:“未来体育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当电影画面切换到2016年,郎平教练带领新一代女排重新踏上奥运征程,不同于过去的是,在赛场上,我们也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对手进行分析: 这样的对比很难不让人动容,当我们终于在科技领域也走到世界前列时,我们的体育健儿们也可以拥有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训练方式,同时还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当更多黑科技在体育竞技中得到应用,奥运赛场也逐渐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科技竞技的赛场。 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亚洲飞人”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成为了站在百米赛跑决赛场上唯一的亚洲人: (苏炳添快到模糊 |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为什么苏炳添在31岁的年纪仍然可以创下这样的惊人纪录,在他的论文里,我们找到了答案。 苏炳添在2019年发表了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里面特别提到了“科学化训练理念”。如下图所示,就是苏炳添在日常训练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苏炳添的教练Randy Huntington是一个典型的“科技教练”,对于高科技设备的应用非常看重。在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与高科技设备的辅助下,苏炳添不论从体能还是训练成绩,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中国乒乓球独占世界鳌头多年,背后不仅是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辛勤努力,更有着高科技手段的支持。 7月29日的乒乓球女单决赛里,普通观众看到的是孙颖莎与伊藤美诚有来有往的拼杀,而远在两千四百多公里外的“浙江大学乒乓球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技术团队,则在比赛的过程中第一时间收集到了伊藤美诚的每一次发球、挥拍、移动等数据,为中国队研究对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而中国乒乓学院与新松机器人联合推出的机器人“Pongbot(庞教练)”,则为锻练中国新一代乒乓力量提供了帮助。它除了能指哪儿打哪儿,还会根据学员的训练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俨然一个专业的乒乓球教练。 (球台左侧机器人为“庞教练”| 来源:互联网) 除运动员外,“黑科技”也应用在了裁判席上。 本届奥运会的东道主日本在赛场上增设了AI记录系统,由欧米伽公司提供的这套系统让原本可能被忽略或误读的动作也可记录下来。以沙滩排球为例,各路传感器和多个每秒250fps拍摄的高速摄像头将记录画面,同时会通过AI计算判定动作以及计算出画面被遮挡时排球的运动轨迹。 另一套由富士通提供的AI计分系统则应用在了体操赛场。据了解,这套系统使用3D激光传感器对运动员姿态进行实时捕捉和建模,76800个记录点乘以每秒30次刷新,保证精度且无需专门的动捕服。 (AI系统对选手进行评分 | 来源:互联网) 可惜的是,再优秀的AI系统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有些比赛分数的评分仍然要依靠人工,这也使得本届奥运会中,某些竞赛项目的评分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过,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暂且按下不表。 从不专业跑鞋到AI教练,换了人间 在结尾的时候,我们认为有必要再致敬一下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932年,正是这个中国人,在海上漂泊了三个星期,到达大洋彼岸的洛杉矶,脚踩着一双并不专业的跑鞋,完成了100米、200米两场比赛,虽然受体力影响,他都没能晋级,但是奥运赛场上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同时,更多有志之士也认识到:奥运会说是体育的竞技,实则是国力的展现。当时羸弱的中国甚至无法为参加奥运会的选手提供完整的后勤保障。 如今,岁月更替,沧海桑田。今日中国的奥运选手已经不用再穿着不专业的跑鞋参赛,也不必再为了超过对手而付出几倍于对手伤痛的代价;我们的运动员可以享受世界顶尖的科学训练方式,也可以配备包含顶级科技的运动装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支持。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22年,中国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届时,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更多专业、实用的技术将覆盖更多场景与环节,为世界展现中国的奥运精神与科技力量,相信中国的奥运健儿们一定可以再创佳绩,带来更加精彩的表现。
互联网的尽头是你们的嘴
撰文 | 佘宗明 「梗的尽头是被玩烂」。 「中国版《雪国列车》钦定女主」李雪琴,如果知道她的那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被玩成这样,没准会来上这么一句。 尽头那么远,预言「尽头」的人却那么自信。 他们的预言家模式,说开启就开启。 马尔克斯说: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他要在咱们这,分分钟能被板砖拍醒:幼稚了,回忆的尽头不就是失忆嘛。 那尽头的尽头是什么? 作为朝阳区野生预言家的我抢答一句:是正熵。 01 我当然是扯淡。可有多少「尽头预言」不是呢? 比如,关于「互联网的尽头」,就有太多种说法。 最开始,「互联网的尽头是电商」。 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流量大道通电商。 电商「铁三角」就不说了,抖音做兴趣电商,快手做社交电商,美团搞「团好货」,滴滴试水自营电商「今日爆款」……虽然谈不上「不想做电商的平台不是Last Winner」,但「电商,离钱近」的道理,都懂。 「人-货-场」,人有了,货可以向供应链要,场可以因己制宜地搭建,「电商的诱惑」谁能抵挡得住? 即便有平台嘴上不说,身体也会很诚实:有流量,就要往电商上引。 到后来,「互联网的尽头是社区团购」。 再造美团或拼多多,已是难上加难,可「高频打低频」的吸引力,终究没法拒绝。 而社区团购,就是个可达到极高用户渗透率的商业切口与市场风口。这样的切口数载难逢,在增量红利触顶的背景下,「以卷攻卷」抢占红海,成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不二选择。 于是,「百团大战」时的圈地场景再度涌现:有的烧钱,有的拼速度……「高复购率+高粘性」的身子,谁见了不馋? 02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卷,卷生一切白热化竞争」。社区团购的战火正烧着,忽然间,大家发现—— 「互联网的尽头」变成了放贷。 「开通借款,送VIP会员」「申请借款,拿现金红包」「秒速到账,随借随还」……各个APP都生怕用户缺钱花,纷纷送上福利,让那些藏在暗处洗劫大学生的「裸贷」团伙恨得牙痒痒。 在来钱的问题上,互联网企业的嗅觉都是开了挂的。 发大财要闷声,太显眼了就容易被盯上。「飞机上帮农民工借网贷」「空姐为结婚要对象借网贷」的广告被怼成筛子,初看箭头对准的是低俗广告,细看瞄准的分明是网贷业务泛化下的负外部性。 之后「互联网的尽头」又变了,变成了「内容」。 燃财经就做了盘点:滴滴装显示屏播放自制节目,钉钉低调上线看看功能,携程推出私域运营产品「星球号」、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战略,BOSS直聘上线内容社区功能「有了」…… 当增长路径从增量用户发掘转向存量用户挖潜,提升用户粘性、留存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办法就摆在那,那就是靠内容。 「内容」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是存量时代的必然。 李慕阳老师说,增量时代营销是海王逻辑,现在正在走向暖男逻辑。「海王」跟「暖男」的一大差别,就是前者对你事先如舔狗、事后忙甩手,把你当工具,用完即弃;后者则对你嘘寒问暖、百般贴心,满足你的内心需求与精神需要,让你「离不开他」。 本质上,二者的分野就是:「海王」不讲天长地久、只讲曾经睡过,「暖男」则会用暖去拴住你的心——他对你所做的,其实就是「输出内容」。 而到了现在,又有人说,「互联网的尽头是元宇宙」。 腾讯投资原生元宇宙概念股Roblox,移动沙盒平台开发商 MetaApp 完成国内元宇宙赛道最大规模的单笔融资(1亿美元C轮融资),Soul自称「元宇宙社交第一股」……尽管很多人还一脸懵,可「元宇宙是互联网的终极形态」的说法早已泛起。 元宇宙太科幻,李安老师那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大概能代言很多人的心声。 03 薛定谔的「互联网尽头」,只表明了一点:对「互联网尽头」的预言,或许真的没有尽头。 预言嘛,追求的未必就是准确性,也可能是「高人幻觉」。 而预言整个互联网的尽头,远比预言某个互联网企业(除了K12行业)的尽头安全多了。 你若非要跟预言者辩驳,「互联网的尽头不是×××」,那就像女生跟你说「我俩就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点」,你却抛出「黎曼几何」一样。 你怎么不去质疑李雪琴「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呢? 「无趣」的帽子,赶紧认领一顶吧。 04 只不过,一会一个「尽头」的,容易让人犯迷糊:你这是哪产的GPS导航系统?我把你当指南用,你却给我整懵圈了。 要我看,互联网当然有尽头。 但套用李雪琴的句式:能一眼看到的尽头都不叫尽头,叫前站。 「信息互联网」走到了瓶颈期,这点自然不假。 人口红利吃尽,反垄断风暴已至,「新经济」光环渐消,样样都是利空。 可终点总归得带点「终极形态」的意味。 如果某部热播连续剧啥都没交代就大结局了,那只能是叫烂尾。 说互联网的尽头是电商、社区团购、高利贷或内容,就有那么些「烂尾」的意思。 这些只能说是互联网企业以扩充边界找到「新故事素材」的尝试,属于过渡形态。 很多互联网企业生长的「根系」都是底层技术和核心模式,电商、社区团购、高利贷或内容不过是「枝干」。 常有新枝冒出来。 进一步讲,互联网尽头处连着的,必定是系统性熵增或熵减、进化或退化。 05 比起动辄预言「互联网尽头」,把物联网视作互联网的进阶版本,还相对靠谱些。 贾布斯一招生态化反,把乐视快化没了,可「船新版本」的AI+IoT已成很多互联网企业布局的重点。 能造车的造车,不造车的也想法设法「为制造业提供数智化赋能平台」。 以AI+IoT平台或基础设施供给者的角色,助益工业4.0,至少离刘润老师提炼商业四种形态——「线段型商业-中心型商业-去中心型商业-全连接型商业」里的全连接图景,要更近一步。 但这就是「互联网尽头」吗? 难说。 06 说起「互联网尽头」,很难不让人想起「文学已死」的调调。 先是说「读者已死」。 后来又说「作者已死」。 「文学已死」作为抽象叙述,当然没问题。 可事实大家也看到了:文学当然没死,只是受众从大众变成分众——这是文学跟时代撞上后必然要经历的情形。 互联网大抵亦如是。 所以,互联网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还不好说。 如果非要说一个,那就是—— 某些人的嘴。 毕竟,他们可以锤死或写死互联网。 ✎作者 | 佘宗明 ✎运营 | 李玩
新型信息消费给美好生活增色
  8月4日,浙江省金华火车站出站口启用10条自助健康码闸机验证通道。旅客只需刷二代身份证,就会进行“健康码核验+身份证验证+人脸识别+体温检测”,数秒内便可以快速出站。图为旅客们正通过自助健康码闸机验证通道。   李建林摄(人民图片)   可在1秒内识别进出人员健康码信息,并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的智能防疫一体机;助力企业高效开展远程办公的软件;确保防疫物资不断档的即时零售数字化服务平台……近日,工信部公示135个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一批运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脱颖而出。   助力线下商家数字化转型   家住上海的王先生现在已经习惯了登录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平台购买生鲜和电子产品,“下单不到1个小时,骑手就把产品送到家门口,太方便了。”王先生说,第一次使用该平台是去年在入驻该平台的卜蜂莲花超市下单了蔬菜和肉类,不到40分钟就送到,这让他首次体验到即时零售平台带来的便利。   防疫期间,作为传统商超的卜蜂莲花面临线上转型的巨大压力,与能够提供数字化系统的“京东到家”平台合作,成为其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业务部总经理练燕杰介绍,平台通过运用达达海博系统,帮助卜蜂莲花等传统商超提升多渠道管理的自动化、精细化程度,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提升了线上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京东到家”平台业务已覆盖全国超1500个县区市,吸引超过10万家线下门店入驻,年活跃用户数超4600万。   工信部此次公示的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中,像“京东到家”这样借助数字化方案助力线下平台进行线上转型的平台还有很多。例如“盒马鲜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与线下商家在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展开合作;基于直播经济的数字创意营销服务平台“星罗”,能够为线下商家提供全链路服务……   “‘全渠道’是大势所趋,实体零售企业选择和有数字化能力的平台企业合作,有助于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和能力构建,是一种高效互补的方式。”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说。   新发展格局下,新型信息消费势头正劲。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商务部近期宣布,下半年将继续支持鼓励传统商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促进线上线下更广泛、更深入融合。同时,天津、山西、河南等多地明确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消费。随着5G时代到来,新型信息消费将加速发展,不仅能为百姓美好生活创造更多可能,也将大幅提升全社会运转效率。   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道十段社区居民戴淑荣如今纳凉有了新去处:以前的一个大垃圾场,经过不到1个月的改造治理,已变为一片绿地,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新选择。戴淑荣说,能这么快改造完成,多亏了街道“吹哨”。   原来,红桥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帮助发现和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据介绍,该平台以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依托,整合包括党建、城管、公共服务等部门资源,形成社会治理一张网,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业务应用贯通,提升办事质量与效率。   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疫情防控……近年来,各地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一系列社会治理管理平台应运而生。在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当地打造党建引领智慧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引导居民通过“随手拍”功能反映问题,区指挥中心联动各部门解决问题,让群众成为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帮手;在江苏省泰州市、苏州市等地,一套“智慧社区平台”防疫系统在社区疫情上报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大脑”平台已上线核酸检测机构查询、新冠疫苗接种预约、房产摇号、小学初中报名等330余个应用,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字化浪潮正在深刻重塑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深度应用,网络互联、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深化,促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变革,打造与数字社会运行需求和公众服务诉求相适应的公共治理体系已成为必然要求。   信息产品向精细化升级   想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吗?最近,一款能“望诊”的智能中医健康机器人火了。   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机器人头顶的摄像头便开始“观察”用户的面部、舌头,再通过机器人“腹部”分别扫描用户的左右手,2分钟之后,一份专属的健康报告就生成并发送到用户手机上。机器人不仅能看出用户的皮肤状况、体质类型,还能从中医角度提供保健建议。   据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智能中医健康机器人以山西中医药大学望诊大数据为依托,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传统中医望诊中的面诊、舌诊、手诊,帮助用户有针对性地“防未病”,并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先后问世。医疗方面,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利用手机智能显微镜为终端采集设备,进行标本数据扫描。通过大数据比对,系统迅速完成病理细胞识别,自动分配给在线资深医生进行复核诊断,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筛查报告。防疫方面,一款名为优刻得的防疫一体机,通过人脸识别功能,可在1秒内识别进出人员的医保卡、健康码等信息,并对检测对象进行测温、消毒。智能特种机器人方面,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配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拓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巡检等细分领域上的应用……   专家指出,为促进更多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出现,当下应进一步补齐发展短板,重点是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健全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新型信息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彭训文)
富豪倾心做GP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家在主营业务之外,通过私募股权投资,甚至成立创投机构探索更多可能。 启信宝信息显示,8月5日,天津字节跳动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字节跳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由受托管理股权投资企业,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变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7月12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成功取得了基金从业资格证书,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宗庆后表示,未来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大健康快消品高科技领域中。 5月7日,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1亿元,经营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小米科技持股100%。启信宝显示,股权穿透后疑似实控人为雷军,持股77.8%。 惠裕全球家族智库联合华港财富集团发布的《2021中国新经济家族办公室白皮书》显示,新经济财富家族在创业路上,几乎无一不是得到VC/PE的扶持,一路成长并走上IPO敲钟的舞台。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在见识到创投的力量后,又开始反哺机构。 国内造车新势力典型的三剑客: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蔚来汽车的李斌,理想汽车的李想不仅是创业新锐,更是多家创投资本的LP,并在创始人基金的设立上异常果断。如上海宾阖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的发起人为何小鹏和陈锦仪,其中何小鹏持股90%,为最终受益人。通过上海宾阖,何小鹏成为了非凡母基金、亦联资本、晨兴资本、昆仲资本、变量资本等的LP。蔚来资本目前直接及参与管理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出行等 领域投资了一大批公司,代表项目包括首汽约车、嘀嗒出行、Momenta、容百锂电、联赢激光等,目前已有多家投资企业完成上市。 作为新经济巨头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对外投资版图一部分是通过字节跳动旗下公司进行,另一部分则是他自己直接担当LP。字节跳动入股了一家创投机构——黑蚁资本。黑蚁资本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过包括泡泡玛特、简爱酸奶、生鲜传奇、喜茶、很久以前羊肉串等企业。而在字节跳动的对外投资中,有不少是通过旗下公司量子跃动进行的,如互动百科、懒熊火锅、泰洋川禾、机器之心、晓羊教育等。 与宗庆后的同时代企业家相比,娃哈哈创投虽以LP身份参与创业投资11年,但做GP的步伐仍略有迟缓。联想旗下的联想创投、君联资本,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以及新希望旗下厚生投资、平安集团的平安资本等已在创投领域暂获颇丰。 目前活跃在创投领域中的新经济公司系投资机构有腾讯投资、阿里资本、百度风投、顺为资本、龙珠资本等。 “未来5年内,中国将涌现更多成功的新经济企业及新经济财富人群。目前越来越多的成功企业家更注重企业生态,把未来最大的收益率放在人身上,用自己的生态扶持一大批企业。”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创始人范晓曼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通常创始人级别的新经济类家族在公司上市或者股权套现后,会考虑再连续创业或者成立创始人基金,大多数创始人基金成立之后,会继续沿着创始人之前的投资惯性,寻找赛道里其他创始人。这种带有显性创始人标签的投资基金具备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在行业经验与资源等方面具有稀缺优势,也可以从被投企业中寻找合适标的,与其原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