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币圈”6亿美元惊天盗窃案后续 黑客开始退款
周二,Poly Network宣布遭黑客入侵,30多分钟内价值超6.1亿美元的资产被洗劫一空,包括3.02亿枚USDT、5.5万枚ETH、2000枚比特币等若干类代币。6.1亿美元的规模,意味着这是币圈史上最大的黑客盗窃案件之一。 Poly Network自称是全球领先的“轻量级”异构链跨链互操作协议。跨链互操作协议是一种去中心化金融协议(DeFi),在币安智能链、以太坊和 Polygon区块链上运行,可用于流动性挖矿。本次事件,黑客是通过Poly Network协议漏洞进行攻击。 不过盗窃事件迎来转机:黑客开始退款。黑客向Poly Network发送了一条嵌入在加密货币交易的信息,说他们“准备归还”资金。Poly Network回应说,希望黑客把钱送到三个加密货币地址。 媒体称,截至周三伦敦时间中午,已经有超过480万美元的资金返还到上述地址。不过虽然退还了部分不义之财,黑客开始寻求捐款。 对于黑客开始退款,金融博客Zerohedge援引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的首席科学家Tom Robinson称:“这表明,由于区块链的透明度和区块链分析技术的使用,即使能偷走加密资产,洗钱和套现也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黑客认为最安全的选择是归还被盗资产。” 事实上,黑客在攻击之后,确实做了大量赃款转移的尝试。先是在链上转账留言里,向全世界询问如何使用以太坊上的匿名转账平台Tornado.cash进行混币。纪录显示,Poly在推特上宣布黑客入侵大约一小时后,黑客试图通过以太坊地址将包括USDT在内的资产转移到流动资金池Curve Finance中,不过该交易被拒绝。Tether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将黑客地址列入黑名单,冻结了该地址中的USDT。不过黑客仍设法将一些USDC转移到了Curve Finance的流动资金池中,这也意味着将几乎无法寻回这些USDC。 安全公司SlowMist的研究人员在推文中说,公司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黑客的邮箱、IP和设备指纹,并正在追踪与黑客有关的可能身份线索。这次黑客袭击事件很可能是一次长期计划、有组织和有准备的攻击。 跨链开发商O3实验室认为,黑客可能是一个“白帽子”,希望引起人们对安全缺陷的关注。这不是第一次有黑客归还被盗的币。 整体来看,DeFi攻击事件在增加。据区块律动,2020年全年DeFi攻击事件共发生60余起,损失总和约为2.5亿美元,本次Poly Network一场攻击就超过了2020年整年两倍有余。 币圈最著名的盗窃事件还要属当年“门头沟事件(MT.Gox)”,其丢失的比特币至今都不知去向。MT.Gox是位于日本东京的的一家比特币交易所,早在2010年就开始开展比特币交易业务,由于其参与早,竞争对手少,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其交易量更是占据了全球的80%之多。2014年2月,MT.Gox宣称,丢了大约75万个属于客户的比特币,以及10 万个平台自己的比特币。MT.Gox交易所因此宣布关闭并申请破产。 周三,加密货币走势稳健,比特币和以太币均小幅上涨。据Coinmarketcap数据,比特币最近24小时上涨2.9%,位于4.6万美元上方;以太币上涨4%,位于3200美元上方。
当我们谈论加密艺术时 我们在谈什么?
加密艺术 去年,美国大选前,加密艺术领域炙手可热的艺术家Beeple,在线上绘制了一幅只有1秒的艺术短片NFT“CROSSROAD”,该短片上有一个超级大号的、躺在路边草丛里的特朗普。这个动态艺术品被设定了一个“开关机制”:一旦他赢得了选举,这个躺着的特朗普就会戴着皇冠在火里奔跑;否则,作品中的特朗普则是被遗忘且沮丧的。 2020年11月初,当拜登赢得了美国大选之后,当初以6.6万美元的“廉价”拍得这幅画的年轻小伙,用660万美金的百倍高价,成功将其出售。这可谓是给NFT艺术界——即加密数字艺术领域带来轰动性影响的一笔拍卖。 倒地特朗普@腾讯新闻 那么,究竟什么是加密数字艺术?为何它会与实物艺术品一样,具有艺术价值、流通价值和收藏价值? 日前,在链得得、钛媒体集团、CryptoC发起主办的第一届“赛博北京·数字艺术节”上,NFT企业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等人,为这个领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加密艺术的唯一性、版权保护特性与高流通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原子排布的不同,我们永远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物品——无论是打印的纸张、批量生产的同规格装饰品,又或者是长相相似的双胞胎…… 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唯一的。 而一旦唯一的内容同时被赋予一定的IP价值,其价格就会因为稀缺性而高涨。在价值规律之下,一幅毕加索、达利、丢勒的名画,可能动辄拍卖价几百上千万美元。 然而,在以往的互联网虚拟世界,二进制排列的图片、文字或者音乐,能够轻而易举地被复制。这种内容的普遍性,也使从前的数字艺术一直未曾进入收藏家们的视野。 在本次加密数字展上,雷兔科技创始人知县在《艺术之外,NFT 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主题演讲中提到,加密艺术作品和普通数字内容的不同点在于,NFT(Non-fungible token)的扩展性第一次解决了数字世界中获得数据的唯一性问题,无论其内容是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NFT都可以用密码学证明藏家对其的所有权,也可以对它进行交易。 这种唯一性来自其背后的底层技术架构——区块链。 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区块链是借由密码学串接并保护内容的串连文字记录(又称区块)。每一个区块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加密散列、相应时间戳记以及交易资料,这样的设计使得区块内容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 换言之,在钛媒体编辑看来,一种更为通俗的理解方式是,与普通jpeg、MP4文件不同,加密艺术具有无法复制的数字签名,或者说是独一无二又无法擦除的水印,能够确保艺术品的所有权和它的真伪属性。 正因为加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叠加了其稀缺性的特点,对于藏家而言,它有着审美和投资的双重价值,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此同时,NFT艺术在买卖时具有可溯源性,因此,对于NFT艺术家来说,这也是维护他们作品知识产权的一个绝佳途径。从前,摄影记者、图库网站艰辛的维权,终于可以在区块链时代找到解决的通途。 加密艺术对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在于加密艺术版税。 举个例子,当一位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设置成100虚拟货币,并且向买家展示其90%作为艺术费用,而10%作为版权费,那么以后买家每一笔的买卖都要向艺术家缴纳10%的费用,相当于版税费。第一位买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定的版税费,比如2%,成为以后每一位买家需要付出的成本,以此类推。 NFT艺术交易过程@金色财经 不过,当艺术作品的价格随着流通水涨船高,其链上的版税也会有相应机制的下调,来维持一定的市场秩序。 但可以肯定的是,比起从前绘画作品一次性交易为创作者带来的收益的有限性,加密艺术市场的版税和便捷的流通性,可以让艺术家更容易凭借自己的才华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早期的藏家也相当于获得了更多的“股权”。 从19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穷困潦倒时烧画作取暖的毕加索,成日食不果腹、在路边沿街叫卖的梵高,除了绘画外被迫以修榻榻米为生的歌川国芳……如果这些卓越的艺术家生活在当下,便可以在生前就“站着把钱挣了”,不必在生命的多半年岁里卑躬屈膝。 加密艺术兴起的原因:审美之变、权力扁平化与社群共创性 如果说唯一性是加密艺术具有可收藏价值的底层技术逻辑,那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加密艺术之所以有其生命力,还有审美潮流之变、鉴赏权力结构扁平化和社区共创性的特点。 在数字艺术节上,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在题为《加密艺术收藏逻辑》中提到,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国内外经历了藏二代甚至藏三代的历史代际变迁,他们80、90后的子女不愿意承袭一成不变的、父辈的品位,急于建构自己的审美体系,这就倒逼了艺术家们去创造新的艺术,也就构成了数字艺术崛起的背景。” 在此之前,或许是类似于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又或者是Banksy的涂鸦,也曾带来新艺术的浪潮。但经过了这一阵风暴之后,艺术审美难免像流行服饰一样,在疲劳过后进入新的周期,年轻人又重新把目光聚焦在古典肖像画上——这是因为放眼世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真正耳目一新的作品。 直到,互联网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进入大众视野,此时的年轻人,终于在新的媒介中发现了艺术更广阔的可能性:动态的、沉浸式的、可设置互动机制的……它在价值观、媒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范式,也自然而然受到了二三十岁藏家的追捧。 曹寅还提到,加密艺术品兴起的第二个原因,是藏家对收藏权力结构变化的迫切需求——打破由画廊、美院、知名艺术媒体和大藏家构成的主流艺术品鉴力量,从而组建由大量网友构成的新审美话语权。 不同于时事通讯、普通商品购物与社交媒体早已深切绑定的内容露出与营销关系,在此之前,互联网的扁平化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传统的收藏领域。 兴许是因为艺术品鉴赏有着普通商品难以逾越的鉴定高山,因此,在大众社群中,很难大批涌现出像普通电商领域这样的KOL。 然而,正因为加密艺术社群中的藏家们——至少截至今日,都是数字艺术品鉴的弄潮儿,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却也并不只是一小撮在行业中有着垄断地位的专家,他们聚集在一起,就可以解构曾经线下金字塔型的艺术市场,重建自己的审美话语权。 随着未来这些加密艺术品相对走向大众化,这些新的意见领袖,就可以成为新一代加密艺术的风向标。 除了从纯粹的艺术藏家角度看加密艺术之外,NFT艺术社群对于艺术共创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据本次艺术展的策展人、去中心化组织CrptoC的创始人唐晗介绍,艺术节期间的许多画作,都是由数人共同完成的,很多艺术家通过加密技术创作了一个原作品,或者说母本,然后他会邀请非常多的观众和藏家加入到这件作品的创作里来。 也就是说,在加密艺术空间里,创作者与参观者之间打破了身份的界限,大量的作品都变成了集众多智慧为一体的创意。与此同时,加密艺术社群背后的加密技术,又为艺术家彼此之间的共创协议提供了版权保障。不仅如此,艺术品的版权机制,又可以为其中每一位创作者带来可持续的收入。在这种激励中,加密艺术社群就会不断地壮大。 简而言之,在一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全球的科技、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最近这二十年间,从电商到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更是改变了大众消费、传媒、教育等行业的变革。 然而,在此前,艺术圈以美术馆、画廊为价值尺度的艺术体系,却在互联网浪潮中屹立不倒。这种落后于时代的行业机制,必定会在创作者生存举步维艰的情形之下,引发一个爆发式的变革。加密数字艺术,或许就是这场变革。
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皮衣是假的厨房是假的 连他自己都是假的
梦晨 明敏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英伟达今年4月份那场发布会,你曾看出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你品,你细品: 刚刚,在计算机图形学顶会SIGGRAPH 2021上,英伟达通过一部纪录片自曝:那场发布会内藏玄机~ 你看到了老黄,但也没完全看到。因为,这是一场当面“造假”的发布会。 画面中老黄的厨房、标志性的皮衣,甚至他的表情、动作、头发……全都是合成出来的。 这是一场开在元宇宙里的发布会,发表演讲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数字人替身。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黄老板真给自己找了个替身。 没错,全世界都被黄仁勋骗了! 整整三个多月谁也没发现。 而且不光他自己,大到厨房的家具抽屉: 小到厨房里摆放的金属罐、甚至是老黄的乐高小人,都是被渲染出来的: 知道真相的我就如同导演李安: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到底怎么造假的? 数字人想要以假乱真,一定要做到细节丰富。 因为人脑专门有一套系统用于识别同类,有一点不对劲之处都会在几毫秒之内引起警觉。 所以要造假的老黄,得到摄影棚里拍上几千张各种角度的照片,通过一套3D扫描,把他脸上的每道褶子都采集成数据。 为了让效果更逼真,他那件拉风的皮衣还得单独拍。 用得到的数据对老黄做3D建模,为了方便后期编辑,先要把他的头发薅光! 具体到手指的细节,也需要非常仔细地调整: 建模完成好,下一步是让老黄动起来。 不过这里就不需要费时费力地进行手工操作了,AI已经能够胜任。 就像这样,用上最新的Audio2Face模型,AI可以随着语音播放自动调整模型的面部动作表情。 动作是没问题了,但是皮肤材质看起来还是不够好,和发布会上的效果没法比。 这就需要另一个AI,用一张老黄的照片就能匹配上动作合成到动画里去。 身体动作就不用老黄自己采集了,而是找来专业的动作捕捉演员,毕竟CEO肯定时间有限。 这样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是渲染。 看看这个自研的Omniverse RTX渲染器: 就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实时光线追踪,移动视角,调整光线都立刻完成更新。 这背后具体用了多少块显卡英伟达倒是没具体说,总之是多GPU+云计算才能搞定。 这场虚拟发布会,总共有34个3D美术师和15个软件研究人员参与。 他们一共做了21个版本的数字老黄,从中选出最像的那个,做出了这场精彩的发布会。 还真是把全世界都骗过了。 英伟达“造假”有多强 上面这些“造假”的效果,背后都来自于一个名为Omniverse的平台。 没错,英伟达研发的计算机图形学(CG)技术太多,多到已经能整合成一个平台了。 从CG到优化技术,从工具包到引擎,Omniverse都有提供。 光看Omniverse所承载的CG技术,其实远不止这次发布会用到的“造假”效果,它从渲染、材质,到光影、照明(光追、路径追踪等)都有涉及,还会不断更新相关技术。 原本只是一纸论文的技术,可能不久后就被英伟达放到了Omniverse上,不少都是与AI相关的技术: 例如,缺损像素修补、插帧,已经被用到老照片和古早视频的修复中;还有基于GAN生成超分辨率图像、直接把2D照片渲染成3D场景,都已经能直接在平台上使用…… Omniverse上的渲染技术,究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据英伟达表示,平台现在可以实时实现电影级别的画质渲染。 以渲染中非常重要的光源模拟为例,我们都知道,真实世界的光源多种多样,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各种光照下的景物。 传统的计算机渲染,至少需要将光源迭代30+次,才能达到逼真到毛发的效果,即使用最先进的机器渲染,每一帧也基本都需要几十秒。 用上Neural Radiance Cache等技术后,结合RTX GPU硬件和Omniverse平台,光源渲染直接就能实时进行。 例如,这次GTC大会上对于主机的渲染,就采用了Omniverse平台的技术: 除此之外,包括LOD自动生成等技术也能用AI节约计算量,同时保证足够好的渲染效果。 不止是“以假乱真”的渲染效果,Omniverse还能完成更多意想不到的AI技术。 英伟达利用数字人实时渲染技术,在Omniverse中就能构建更逼真的、更符合物理定律的人类模型。 例如,帮助车辆、自主机器、机器人等更好地识别,真实的人类是什么样的,从而更好地设计工厂(图中为数字人): 这是英伟达在Omniverse上更新了另一项数字孪生技术(Issac Digital Twin),将机器人AI放到虚拟环境中训练完成后,可以直接部署到真实环境中。 目前,宝马已经用英伟达的数字孪生技术,对数字工厂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效率直接拉高30%。 看看这个渲染的速度: 具体渲染效果来看,连光照和细节都能被模拟出来。 不止是宝马工厂,包括机器人仿真、自驾车仿真在内的一系列技术,也会用到Omniverse平台。 例如,自动驾驶和工厂的AI检测可能存在行人误判,将街头、公告张贴的人脸图片识别为行人,导致事故发生。将逼真的数字人和渲染等技术结合后,就能在仿真环境训练下模拟行人,让AI学会判断图片和真人的区别。 从效果到效率,英伟达都直接刷新了人们对“元宇宙”的认知。 重新定义「元宇宙」 号称“永远实时在线”的Omniverse,是英伟达打造元宇宙的关键。 它不仅能跨平台支持所有用户的物理渲染、模拟和仿真,还能让创作者、审核者在任何地方,只通过软件应用就在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中进行合作。 毕竟,Omniverse本身就构建于通用场景描述 (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简称USD)之上。 这是一种开源3D场景数据标准和文件格式,USD之于Omniverse就相当于HTML之于互联网。 USD由皮克斯开发,现在成了英伟达、皮克斯和苹果共同推广的行业标准。USD注重非破坏性便捷和跨软件协作,是x86、arm平台以及各种软件都程能够统一到Omniverse平台上的基础。 目前,全球已经有500多家公司的专业人士上手使用了Omniverse。这其中包括美国航天航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它做山火模拟)、曾荣获艾美奖的《南方公园》工作室等知名企业。 国内央视的《飞向月球》太空纪录片,也同样有用到Omniverse,尤其是里面的数字人: 从Omniverse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情况来看,英伟达这一次更新也真的是诚意满满。 “将数百万新用户带入元宇宙世界”,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首先,Omniverse这一次集成了Blender和Adobe来实现大规模扩展。 Blender是全球领先的开源3D动画工具,他们将在Blender 3.0版本加入USD支持,使用户能够在Blender中直接访问Omniverse制作流程,这无疑会让创作者们的效率直线up。 Adobe就不用多介绍了,家喻户晓。 现在,他们正在和英伟达合作开发一个为Omniverse提供Substance Material支持的 Substance 3D插件。 使用这个插件,可以让用户在Omniverse中直接调整Substance 3D中的素材。 这能为用户在改稿过程中,节省导出、重新上传的时间。 与此同时,英伟达还发布了一个人工智能3D建模扩展:GANverse3D–Image2Car。 它可以让AI进行3D建模变得更加容易。 只需通过一张汽车照片,GANverse3D就能建立出一个虚拟的3D模型。 这无疑让3D画师们创建场景变得更轻松了。 其次,在硬件上,NVIDIA RTX和GeForce RTX系列都支持Omniverse。 这不,英伟达同时还发布了小巧、节能的RTX A2000,它适用于各种标准和小型工作站,可以说是专为创作者的日常工作而设计。 英伟达放言称,A2000将会成为数百万设计师进入元宇宙的门户。 去年12月发布公测版以来,已经有超过5万名个人创作者下载了Omniverse。 而Omniverse的生态系统也在持续壮大,Adobe、Autodesk、Bentley Systems等多家软件公司都已加入Omniverse的生态圈。 现在,Nvidia Omniverse企业版的访问名额已经“开抢”了,华硕、BOXX Technologies、戴尔、惠普、联想、必恩威和超微等平台上都能使用。 不知道以后英伟达的发布会还能不能当真(手动狗头)。 反正老黄的假脸是一脸真诚~ One More Thing 回到4月那场发布会。我们在英伟达自曝纪录片中,隐约读出另一个事实,当时的老黄是真真假假,虚实交替的。 那么,哪一段是真?哪一段是假? 作为找茬八级团队,怎么能这么轻易就给人骗过去?于是,我们重新去回看了一遍4月份那场发布会。 果不其然,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注意内搭衣服领口和皮衣) 这是老黄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出现时候的样子。看上去问题不大是吧?OK,接着往下看: 这是刚刚那张图4分钟之后,老黄的样子。注意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请注意,他身上忽然间变成了另外一件皮衣,里面穿的也从Polo衫变成了圆领T恤。 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看,你会发现他厨房有些物品的放置也变了。 还有个最直观的区别:老黄本人,还有他背后的厨房,怎么好像分辨率突然提上去了(不是我网络问题啊)? 高到脑门上的抬头纹都多了几条。 这还没完。 到发布会后半段,老黄穿着同一件皮衣,可是里面的衣服又换回了Polo衫 。 过了一会,他摇身一变,把皮衣和Polo衫全换了。 好家伙,你搁这玩排列组合呢? 真搞不懂,老黄来来回回在这换装,是图个啥。除非这是英伟达故意的。 于是,我们拿着放大镜去看了视频,终于注意到,这段老黄手上的动作,有明显的不自然。而且画面也是糊的。 懂了:) 总之,一段视频骗了全世界3个月,不得不说,黄老板真是又高又硬。 赝品是个好东西! 原标题: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三个多月都没人发觉!皮衣是假的厨房是假的,连他自己都是假的
1颗芯,30万人,大国重器“北斗”26年的逆袭征途
作者:汝晴 编辑:Lina 芯片,国之命脉。 这一枚小小的方块,竟卡住了我国无数尖端行业的咽喉,成了科技巨头们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1年,36氪重磅推出《芯征程》系列产业观察。本系列将对半导体产业上下游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研究,包括不断突破摩尔定律极限的制造巨头、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以及芯片设计企业。希望我们的内容能够为饱受“缺芯”困扰的中国产业界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1989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从此打开了“天眼”。 一年后,海湾战争打响,还未完全建成的GPS系统向世界展示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恐怖实力——为攻击部队提供精确定位,帮助美军精确掌握自身位置、记录敌方位置,快速绘制战场态势图精准打击敌军。 这一仗更让世界认识到,卫星导航系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建设一个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至关重要。 2020年6月,“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入轨。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系统具备全球导航定位的能力。 北斗系统是一套时空战略基础设施,通讯系统的授时、交通工具和智能设备的导航定位都依赖于它。其应用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必须要自主可控才可靠。 而芯片作为北斗系统的灵魂与心脏,它的自主可控更是北斗人不断奋斗突破的结果。 01 有机无“芯” 1989年,北京的一处不足30平米的临时机房内,“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陈芳允首次用两颗卫星演示了“卫星定位系统”,证明了其1983年提出的大胆构想——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覆盖中国区域,实现定位、定时,并兼具通信功能是可以实现的。 而这正是日后“北斗一号”系统的雏形。 5年后的1994年12月,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工程(“北斗一号”)获得国家批准,开始分三个阶段建设北斗系统。2000年,我国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北斗一号”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我国的授时(指天文台用无线电信号报告最精确的时间)、信息发送等功能由原先的GPS转变成北斗传输。 “北斗一号”是一个试验之作,初步证明了我国具备自建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能力,解决了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无问题。但其不足也十分明显,该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主动式定位,民用普及度也十分有限。 这一阶段,北斗导航终端设备使用的芯片几乎没有国产芯片的身影。 当时,西方国家在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都对中国实施严酷的技术封锁,“北斗一号”的建设,让北斗系统建设者们也意识到了国内在导航卫星技术和经验方面的不足。 而更为紧要的危机也在此时酝酿。 导航卫星需要拥有对应的频段才能上天工作。一旦频率被卫星占用,其他卫星就不能再使用,然而优质的频段就像是“黄金地产”稀缺有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负责分配频率资源)的规则,频率资源遵循“先用先得”和“逾期作废”的原则,有效期以申请日期开始计算,只有7年。 2000年,中国和欧盟前后脚提出次优频率的申请。欧盟在1999年提出了建设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计划。 最终,中欧两方在ITU框架下拓展了1164MHz~1215MHz、1260MHz~1300MHz的导航卫星频段。于是,北斗的第一道时间锁降下,要使用这些频段,中国必须在2007年4月18日零点之前成功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播发信号,而且还必须比欧盟更快。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单对比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任务正式启动。 压力来到“北斗二号”建设团队身上,当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负责“北斗二号”卫星研发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他们需要在3年时间内,并行完成包括3颗初样星和1颗试验正样星的研制工作。 不仅是时间紧任务重,北斗系统还是一个多星组网系统,必须要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才能保证其效力的发挥,其研制工作还有诸多挑战:一是保证稳定连续的发射和长时间的运行,二是整个北斗导航星座系统的任何一个小部件都要保证零缺陷,零质量问题;三是缺乏系统性工程经验的研制队伍必须要成功攻关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所需要采用的许多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 吃苦和持之以恒成为了团队攻克困难的法宝。 在北斗二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慧的记忆中,通宵达旦的工作,从细微异常之处找寻故障对于研发团队而言都是常事。“可是当时大家全都忘了什么是难,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不断地提出想法、不断地去验证、不断地去推翻,这样不断地往前一点一点地推进。那段时间真的是用‘激情燃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加班绝对是常态。到了晚上,我们‘导航’办公室的灯光总是特别亮。” 曾有一次,团队在研发中发现了故障,但故障数据只有几秒。为了从这几秒数据中找出故障的位置和原因,北斗团队成员连续干了一周,白天向专家和同行汇报,晚上继续通宵查找问题,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最终在地面复现了问题。 随着一项项难题被攻克,团队争分夺秒地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工作。时间不等人,所有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为节省时间,又大干3天体力活,搬设备、扛机柜、布电缆,没有丝毫停歇,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 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院士、总设计师、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都一起排班,共同应对次次险情和种种考验。发射场的环境也让不少队员因为水土不服而拉肚子、发烧,北斗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甚至晕倒了3次,但无人离开自己的岗位…… 终于,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压哨发射升空,我国进入“北斗二号”时代。 与作为试验系统的“北斗一号”不同。完成组网之后,“北斗二号”可在覆盖亚太地区定位精度能达到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据专家介绍,其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 “北斗二号”筑基,北斗应用产业也逐步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以2007年为分水岭,北斗终端芯片产业也有了新发展和新突破,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意识觉醒,开始了北斗终端芯片的自主国产的征程。 北斗卫星图 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网 02 北斗企业齐上阵,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对于北斗导航终端来说,最关键是两个“芯”:一是射频芯片,二是基带芯片。其中,射频芯片,就是负责接收天上的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波形信号,并将其放大变成数字信号;而基带芯片的作用就是读出位置以及时间信息。 直到2008年2月,我国首颗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领航一号”面世,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这颗芯片于2006年起开始研制,由复控华龙和复旦微电子合作完成。这种芯片不仅完全实现了国产化,而且性能和造价明显优于国外产品。国产芯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北斗导航系统模块的价格。复控华龙公司市场总监杨泓曾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原来模块的造价要2万元,则可以降到1000元以内。此外,“领航一号”的体积大大缩小,功耗大大降低。 2008年3月,西安华迅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多星座、全频点导航射频芯片,芯片全面覆盖GPS(L1-L5)、北斗(B1-B3)、 伽利略(E1-E6)、GLONASS导航系统的所有频点,并且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环境下对低功耗、抗干扰要求非常严格的手机应用。 零的突破虽然实现,但国产芯片仍然示微。美国GPS系统早在1994年就搭建完成,提供全球民用服务,在2007年前,中国导航终端使用的绝大部分芯片都是美国GPS芯片,GPS系统也占据了我国导航产业市场95%以上的份额。我国北斗民用芯片路线基本都以“北斗+GPS导航”的多频路线逐步替代GPS芯片。 一批北斗芯片人冲到了芯片研发的一线。 北斗芯片将发展历程 韩绍伟就是其中一员。这位前美国SiRF公司副总裁,在2008年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与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有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了中国导航卫星芯片的空白和芯片本身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后,两人又分别经历了两次会谈,并与负责我国北斗产业化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沟通后,他们把聚焦点放到了通过新设立一家公司,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开发高端导航定位芯片。 2009年初,韩绍伟接受周儒欣和国家北斗产业化主要领导的邀请,毅然从美国回国创业。与北斗星通共同成立了专业从事自主芯片研发设计的子公司和芯星通,韩绍伟担任总裁,正式开始从事以北斗为核心的高集成度芯片设计和高精度GNSS核心产品开发。 北斗星通成立于2000年,主要业务是就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2004年公司取得了首个“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理服务资质,2007年正式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此后,一大批国内外从事卫星导航产业的人才纷纷追随他加入和芯星通。一年后,在2010年ICG(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五届大会上,韩绍伟提出了“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和“第三代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理念”,把不同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统一在一个空间框架和时间框架中,将全球已有的GNSS系统视为一个统一的系统。 这一理念此后贯穿了和芯星通整个SoC芯片设计和研发中。 2010年9月25日,和芯星通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制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创的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高性能SoC芯片「NebulasTM」,这颗芯片采用90纳米低功耗工艺,内置200+MHz处理器和192个逻辑通道,支持当前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全部频率,还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高精度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如测量测绘、地震及灾害预测、精密仪器控制、精确制导等。 当时,国内企业推出的产品一般应用于低精度领域。此外,中国企业推出的产品即使能支持美国、欧洲、俄罗斯的多系统,也不能同时支持同一系统的不同频率。而NebulasTM打破这两项“常规”。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对这颗芯片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项目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在世界上表现了北斗强国的梦想”! 北斗产业链上的部分公司 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芯片产业的发展始终与应用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的市场规模几乎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悉,2006年底,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终端持有量已超过1600万套,2007年的车辆应用终端增加近3000万台。估计“十一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的总产值将达到350亿元,导航运营服务产值超过75亿元,形成一个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的新兴技术产业领域。 尽管有多家公司已经在北斗终端芯片方面实现了突破,但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斗芯片的自主研发依旧十分受限,仍没有形成规模,竞争力较弱。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下拨的研发经费近90%都用于北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仅有10%左右用于芯片研发;另一方面“北斗二号”系统在2007年到2012年期间,一直处于快速部署阶段,北斗产业民用市场始终未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再加之,国外芯片的长时间垄断对国内市场的挤压,早一批的北斗芯片公司日子并不好过,步履为艰。 美国GPS早在1994年就开全球范围内民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GPS导航产业链已经成型且具备全球影响力。彼时,完全掌据导航芯片组设计技术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包括美国的SiRF、Motolora、Trimble,欧洲的Philips、Mitel以及日本的NEC、SONY等公司。其中,SiRF技术公司是最早专作导航芯片组生意的公司,稳居龙头地位。 尽管国内已经有芯片企业形成突破,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导航设备公司都是直接购买国外公司生产的OEM板进行二次开发( GPS定位算法等核心技术由进口OEM板的相关模块完成)。同样OEM开发板市场也是被美国厂商垄断。 这其中既有我国企业在技术上客观差距,也与美国并不公开GPS导航的顶层算法和星座参数有关。北斗系统的建设给我国导航芯片的发展创造了创新条件。 步入22纳米消费电子时代,迎来发展小高峰 随着“北斗二号”一步步走向完善,转机和小高潮随之而来。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颗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北斗导航芯片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机遇——消费电子。 彼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等智能设备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初期。北斗导航芯片的消费级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夕。越来越多公司朝着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集成度、更高定位精度、更高性价比的方向,在不同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步。 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的扩大无疑给北斗产业,给北斗芯片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2013年,国家颁布《促进信息消费——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化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国北斗芯片事业。北斗芯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小高峰。2013年,东莞泰斗微电子发布了采用55纳米工艺,集成了射频、基带与闪存的“三合一”SiP单芯片的北斗2/GPS双模基带芯片TD1020。该芯片不仅可以用于以车载、电力、金融、通信等为代表的行业应用领域,也可进一步更广泛地应用于以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和可佩戴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 2014年,中兴通讯采用泰斗微电子TD1020的北斗、GPS导航三防智能手机G601U完成了第一批商用机的量产,这意味着北斗芯片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 也是在2014年,韩绍伟在武汉成立了梦芯科技,开始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的研发。经过近一年"007"加班模式,梦芯科技研发出了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相当于在1/5一角钱硬币大小的硅体上,实现近千万的运算和存储单元,可广泛用于北斗导航和消费类导航,并能智能跟踪。这颗芯片获得了“2016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4年1月,西安华迅也推出了采用40纳米工艺技术的四代高性能北斗/GPS导航芯片,集北斗/GPS+Wifi+Bluetooth+FM为一体的Soc芯片。 同年,上海北伽导航发布了采用40纳米 CMOS 射频基带一体化SoC北斗导航芯片,可以满足大众应用终端对导航芯片“体积小、更小、功耗低、更低”的要求,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导航等设备中。 从0.35微米到55纳米再到40纳米,只用了7年,中国公司就完成了北斗芯片制程的进步飞跃。 2016年,北斗星通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的投资。2017年,北斗星通首发了28纳米北斗芯片「Firebird」。三年后,2020年5月北斗星通对外宣布开发22纳米高精度车规级定位芯片Nebulas-IV和22纳米超低功耗双频双核定位芯片Firebird-II。 据了解,Firebird-II 主要针对的目标市场是车载前装市场,支持双频;Nebulas-IV针对新型高精度市场;量产时间预计在明年四季度到2022年1季度。 我国北斗终端芯片即将进入22纳米时代。更小的纳米数往往代表更为先进的制造和设计工艺。22纳米也意味着在单一的北斗芯片上可以集成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外围接口等,其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强、功耗更低、尺寸也更小,可以更好的与各行业应用融合,应用范围也会更广。 国内北斗芯片主要厂商及其产品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快速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各类政策鼓励北斗系统的民用落地。比如,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自2013年1月1日起,各示范省份在用的特定类型车辆应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自 2013年6月1日起,所有新进入示范省份运输市场的特定类型车辆,在车辆出厂前应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凡未按规定安装或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的车辆,不予核发或审验道路运输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专项通知,重点支持北斗兼容型导航终端及其核心组件开发应用。 各类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加快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应用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也鼓励了芯片企业。 此外,芯片研究20余年的研发积累、海外芯片人才归国、资本的加入都为导航芯片的一次次突破打下了基础。而芯片产业链的发展更为北斗芯片的快速迭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台积电、英特尔、中芯国际等晶圆厂不断突破向前突破制程,已经逐步精进到7纳米都能稳定量产的水平。北斗芯片所使用的22纳米以下的制程工艺则更是成熟、稳定,产能能够得到保证且成本相对较低。这些从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北斗芯片企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芯片的价格也在十年间快速下降,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曹红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芯从几千块降到了几百块,共享单车使用的芯片现在已经降到几块钱。 截止到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中国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也提到,最关键的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 这些芯片及模块大多应用于基于智能定位的室内外位置融合服务、高精度位移测量服务、智能交通、医疗救助、煤矿安全生产、重要设施安全监测、消费电子、无人机、车载导航等领域。 2015-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各细分市场总市值(单位:亿元) 03 “北斗三号”:100%全国产 北斗终端芯片逐步实现了全面自主研发,并且在性能、制程等多方面走在了全球领先的地位。而北斗卫星上使用的核心芯片同样也要实现100%自主可控。 事实上,在北斗系统开发早期,科研人员对于进口产品始终存在着某种依赖,但随着北斗工程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科研人员也渐渐发现国外的某些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北斗卫星的技术要求,重要部件实现国产化已经势在必行。 2015年7月27日,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入轨,这是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100%使用了国产「宇航CPU」芯片,也是首次成体系地、批量使用国产芯片的中国卫星。 宇航CPU是卫星的核心芯片,任务是接收地面指令、处理载荷数据、管理控制姿态等,相当于卫星的大脑。 但这颗只有拇指甲盖大小宇航CPU背后凝聚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10年的心血。 1994年,772所在北京丰台成立,主要从事宇航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模块的研制生产与销售。此后5年,772所逐步理清宇航级芯片的技术路线,开始攻克抗辐射的难题,确立抗辐射设计加固技术;2003年,772所负责研发的第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天。两年后,772所接到了新的任务需求——研发宇航级CPU芯片。 772所的CPU征程也随之开始。 在研发初期,以赵元富为核心的772所研发团队就意识到仿制的CPU产品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决心将目标锁定在自主研发国际新一代宇航用CPU上 。经过近两年的潜心试验和研究,772所又将第二批七、八款芯片随星送上了太空,在其稳定运行三年后,国产芯片在太空中的表现进一步获得各方认可。 772所的宇航级产品 来源:772所官网 2011年,772所研制的国产空间用CPU随试验卫星升空,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枚32位空间用CPU,是卫星最核心的元器件。 也是在这一年,2011年,772所承担起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近40款国产化电路的研发和生产任务。为此,772所紧急成立了“北斗导航卫星工程元器件国产化项目团队”,实行“两总”管理,成立专项型号办公室,任命总指挥和总师等序列。 这近40款电路相当于卫星的“大脑”和“神经”,要万无一失地应用在新一代“北斗”上,压力巨大。在数千个日夜的加班加点中,772所完成了这个任务,其中最重要的CPU产品在不少性能已赶上了国际领先水平,不仅速度更快、接口类型更多、可变性更强,也能够适合卫星不同功能组件的要求。 “在某些抗辐射指标上,我们应该比国外的一些产品还更有优势。”赵元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太空中环境复杂,恶劣辐射环境可能导致星上电路性能甚至整个电路失效,这样“致命”打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宇航用芯片要具有抗辐射等特殊性能,这对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772所已经将抗辐射芯片的技术思路建设成为可以实际应用的平台——抗辐射设计加固技术平台,在此技术平台的基础上,772所已研制成功200多种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并出口到德国和俄罗斯。在抗辐射技术领域772所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 600余篇 ,取得各类专利200多项 。 宇航级CPU一直是芯片中的“钻石皇冠”,芯片史上最贵的芯片产品,几乎都是宇航级芯片,此前美国赛灵思公司的宇航级FPGA芯片,以单价500万人民币一颗的价格高居榜首。但最近也有市场消息称这一“宝座”已经易主北斗卫星,北斗三号总设计师林宝军公开表示,北斗卫星的航天CPU,一块板子的价格是900万人民币,并且比以往还便宜几倍。 除了宇航CPU 100%自主研发,2015年7月发射的“北斗二号”的数据总线电路、转换器、存储器等芯片也均为国产货,整星的芯片国产化率达到98%。 到了2017年11月首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实现了100%全国产。其中包括自主研制的抗辐照四核CPU芯片SoC2012,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SpaceOS2,与目前国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相当。 提及北斗卫星芯片,龙芯也是其中的主力军,在2015年的北斗双星之上就搭载了龙芯 1E 和龙芯 1F,负责进行常规运算,数据采集、开关控制、通讯等处理功能。 龙芯芯片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提供 北斗三号总师林宝军也在媒体活动中谈到龙芯的重要作用。他提到:“北斗三号在天上要实现星间链路、轨道运算、运行管理、波速指向和路由等功能,需要很大的运算量。原来我们用的是欧洲sc80c32芯片,为了满足上述功能,需要用好多块芯片合起来。国产的龙芯,一片是它运算能力的十倍,所以我们下决心用。另外,在天上工作时,sc80c32芯片大概一周会出现一次计算错误,但龙芯累计寿命已经30年了,出错率是零。基本上可以说,一块龙芯是十块欧洲芯片的能力。所以说,国产不等于不好,国产不等于不可靠。” 不仅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过硬的质管体系同样是保障国产芯片得以支撑北斗卫星运行的关键。 1984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成立了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宇航元器件质量保证的专业机构,为上千万只航天元器件提供质量保证。对于国产芯片,他们保有一种近乎苛刻的“基因筛查”技术:将芯片开帽后,用放大镜寻找芯片瑕疵。 对于内部缺陷的查找,对容易出问题的一个点会进行250倍的放大,再到750倍、2200倍、20000倍的放大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孔洞、裂纹。 任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造成芯片短路,也正是这种极致严格的要求助力了芯片国产化的提升。 04 未来:芯片先行、应用为王 26年来,全国400多家单位,30多万科技人员先后参与北斗系统建设,先后攻克了包括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在内的16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500多种元器件和重要部件国产化研制上实现了突破,最终实现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率。 从覆盖全国到服务亚太地区再到覆盖全球,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具备在全球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能力。北斗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北斗定位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提到,随着北斗导航技术与地基增强技术、5G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机理模型等新技术群落的融合,北斗系统已经在智慧城市、穿戴设备、智能制造、车联网、自动驾驶、公共基础设施自动化监测、智慧农业、电网安全维护等方面取得应用,并将继续扩大在这些领域的渗透。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1%,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2.11%,增速略高于去年。 2021年5月26日,在中国南昌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透露,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年均增长达20%以上。预估到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北斗系统三大应用市场 来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正所谓“天上建好,地面用好”,北斗终端芯片正是这些所有应用的基石。 资本已经嗅到了北斗芯片的增长潜力。2021年5月,北斗定位芯片设计公司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10亿元B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CPE源峰、云锋基金、中船资本、TCL资本、江铃汽车、鼎晖、招银国际、启迪、中航产投等,此前华大北斗还完成3轮融资,投资方中不乏业内头部基金和汽车企业。此外,还有武汉导航院、睦星科技等多家公司获得融资。 北斗终端芯片以应用需求为核心,已经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 高精度、低能耗、融合。在智能驾驶、无人机、农机、测绘、CORS等领域,一般需要稳定、连续的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而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则强调功耗的降低。 同时,北斗定位、导航功能与5G、AI、ADAS、Satcom等具有强位置服务要求的技术和应用融合是刚需,这也就意味着北斗芯片也需要在系统和算法层面实现多技术融合发展。北斗芯片也已经做到了射频、基带、算法一体化,现在也在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融合。 融合也是指“北斗+GPS+GLONASS +Galileo”等多导航系统的融合,如此可收到更多的卫星,从而选择更优的星参与解算。 来源:网络 2. 进阶的制程工艺前提下,维持性价比。在相同的尺寸下,要实现功耗的降低、性能的提升、更强大的算法应用,就需要更先进的工艺,但当工艺提升,其成本也会提高很多。相对而言,北斗定位芯片是轻量级芯片,运算量不会无限提升,用户更重视的性价比,北斗芯片取消在性能提升和成本增加之间找到平衡点。 目前,22纳米北斗芯片已是国内外行业最高专用芯片工艺,但仍未全面量产,因而北斗芯片的进一步发展还需待22纳米工艺经市场检验后待定。 此外,北斗芯片的发展还与北斗卫星系统的增强息息相关。根据规划,作为定位导航的基础设施,目前北斗的服务由北斗二号系统和北斗三号系统共同提供,2020年后,将平稳过渡到以北斗三号系统为主提供。下一步的计划是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这也就意味着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也将一步步提升,这也将促使北斗相关芯片、相关核心设备进一步提高性能,提高北斗终端小型化和电池续航能力,逐步开发出比现在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给北斗芯片发展带来不断的推动力。
时隔五年,“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再被转有何意?
集微网消息,8月8日,华为心声社区转发了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2016年签发的邮件《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及评论。 图片来源:心声社区 以下为该文章的部分内容: 作者泥瓦客以前曾在美国硅谷工作,和世界上最顶尖的软件工程师和计算机领域的牛人一起共事过,也先后带领过不同的团队交付了一些业界领先的企业级软件产品。几年前进入华为,和几个做企业业务的产品线有些合作,在此过程中感到华为公司在软件产业的差距还比较大;和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产品相比,在易用性、贴近用户和产品快速迭代等方面也落后不少。我们在软件研发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们的IT软件产品质量比较低下、开发效率低、产品交付周期漫长,很是让人痛心。 一、组织 1、架构设计SE与开发分离,一些架构师与专家基本不懂开发 一般各个产品线都会设有架构设计部,主要成员也会以各个层次的SE为主。这些SE也都曾是程序员,但通常因为长期脱离开发部门,主要精力都放在会议、胶片和文档的编写上,以致编程的能力基本丢失,新技术学习的机会也有限。例如一个移动开发的SE,自己对怎么在Android、iOS上进行开发一点儿都不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好真正的架构简直是空谈。在硅谷成功的公司里,好的架构设计师一般是融入在产品团队中的,随时都能上手编程,而且编程能力非常强。 二、流程 1、IPD流程不太适合需要快速迭代的软件 公司引入的IPD产品开发交付流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时代在发展,技术在演进,IPD流程更适合偏硬件的产品开发,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开发交付的周期较为漫长。从基层员工的角度,IPD流程节点的很多环节,如为完成CLINT减少Warning的数字、DTS值减少等僵化的指标,实际上反而可能会加大产品的风险,降低产品质量。 三、环境 1、没有时间抬头看路 开发员工长期在上述流程、组织问题和客户支持的压力下加班加点,几乎没有时间“抬头看路”,只会用一些比较老旧的技术,也不太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走了不少弯路,消耗了更多的资源。 互联网时代,MOOC提供了大量实时、实用、先进的网上课程(包括免费的和收费的),如Coursera、Udemy、Pluralsight、Stanford Online、edX、YouTube相应的Channel等,想要学的课程几乎什么都有。 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思想、方法、工具等层出不穷,例如Java语言是2000年左右在企业软件领域崛起的,几乎成为很多平台、服务端软件的必选,但随着大规模分布式架构、云计算的兴起,它的短板,如内存管理/GC不可控性、多线程或是异步对IO的控制效率,过度依赖较为重载的OOP等问题,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灾难性问题。Google内部渐渐把它们有些后台软件都迁移到了他们自己发明的更为先进的Go语言环境下。 Dropbox更是两年前开始使用了比Go还先进的Rust语言,无缝迁移了90%以上的云存储平台。试问,我司有几个人用过甚至是听说过这些语言?我们的研发员工如果不去不断地提升,怎么可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怎么能开发出质量好的产品? 四、工具 1、研发办公环境 在硅谷先进的软件公司里,MacBook Pro/Air是标准配置,方便携带,随时随地编程。很多软件及移动开发调试都在家里、公司、食堂随时可以进行,包括编程、编译、Review和提交;数据库、各种Library、工具和Docker等都可以在本地的OSX/Linux环境下运行。需要的话,也随时可以跟公司内部服务器通过命令行互联,进行文件、代码的传输和测试。 笔者在硅谷工作时认识一个美国小伙子,他基本都是深夜在家里写代码,白天几乎看不到人,但效率和质量都很高。而我们的大部分研发人员,都被局限在公司内部拥挤嘈杂的敏捷岛,用着桌面云进行着低效开发。 管报、微信、心声社区网友评论摘录: 1、整体观点还是同意的,部分点比如网络权限、开发流程、工具等现在很多部门已经优化了,跟互联网公司也差距不大了,不过管理团队臃肿与问责机制的严苛,跨部门沟通成本高,安全红线与IPD流程的繁琐确实仍是相对严重的问题。不过随着公司整体对IT化的思考,应该会越来越好,部分部门有可能在2-5年内赶上业界主流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效率。 2、很多研发的同学都抱怨过,聪明的人都去做管理了。根源还是研发团队的作战方式。一个项目需要那么多人,必然需要有管理,就有所谓的管理者,管的人越多,管理者做技术的时间越少。要转变开发的模式,班长的战争。如果都是一个个的小团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所谓的技术管理者了。 3、这些问题其实5,6年前我们内部早已经发现,如今从一个外界来的专家身上也提出了。 因为以前我们的人员、组织快速膨胀,其中最难的问题:骨干员工都提拔去当官、当专家、专家不碰代码的情况确实存在。随着这两年我们的人员、组织逐渐稳定、任职上的牵引,让骨干员工深耕一线开发岗位,核心骨干负责架构代码、核心模块代码、产品的设计正在成为现实,只要坚持下去,研发扁平化组织我们也会实现。(校对/七七)
传理想要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 蔚小理决战挪威?
凤凰网科技讯 8月12日消息,据知情媒体称,理想汽车正考虑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作为其进军全球市场的垫脚石。并计划在2022年推出全尺寸SUV。 凤凰网科技就此事询问理想汽车,截止发稿,理想方面尚未回应。 理想汽车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沈亚楠此前表示,“我们要成为全球市场的赢家,而不仅仅是参与者。”沈亚楠还表示,“要在海外赢得市场份额,必须开发合适的产品来吸引有品味的客户,满足客户不同的要求。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团队,我们正在精心制定计划,以找到一个成功的模式。” 理想One 理想汽车今日登陆港交所,目前总市值为1984亿元人民币。此次上市在港募得资金118亿港元,成为继小鹏之后第二家实现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据报道,沈亚楠在香港上市采访中表示,内部在研讨回归A股可能性。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根据官方公布的新车计划,2022年理想汽车将会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理想汽车表示,2023年起,理想汽车每年将会至少推出两款采用高压纯电动技术的车型。 2022年起,所有新车型均将标配自研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软、硬件,并且将持续优化自动驾驶系统。 小鹏和蔚来都已布局挪威业务 虽然北欧总人口仅为2700万,但不少国内新能源车企均以北欧地区作为其出口的立足点。有专家曾表示,“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所有电动汽车公司都应该密切关注,只有在全球所有主要电动汽车市场都有强大影响力的公司才能被贴上国际巨头的标签。” 蔚来换电站 7月7日,蔚来NIO Power正式进入海外市场,首批换电站和超充桩已发运挪威,预计8月初抵达。按照规划,今年9月,家充桩和超充桩将正式交付给挪威用户,首批4座换电站也将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蔚来汽车 7月20日,首批用于用户交付的智能电动旗舰SUV蔚来ES8量产车,在上海外高桥港口正式发运挪威。据悉,ES8已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EWVTA),并已于合肥工厂量产下线。 小鹏G3 今年2月,第二批209辆小鹏G3由广州新沙港发运挪威。据了解,销往挪威的小鹏G3 NEDC续航里程为520公里,电池组容量为66.5kWh。 如果传闻属实,与蔚来小鹏整车出口模式相比,理想直接在欧洲设厂生产汽车并在当地销售的做法,倒与特斯拉如出一辙。 挪威已成新能源汽车厂商必争之地,理想进军后,蔚小理正式齐聚于此。作为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国产造车新势力能否在特斯拉和欧洲汽车大厂的家门口占领一席之地,我们拭目以待。(作者/王晓斌)
奥迪发布了一辆“变形金刚” 这就是e-tron的未来?
奥迪 RS 3,轴距 2628mm,妥妥的 A 级轿车。 2.5T 直列五缸引擎所爆发出来的 400 马力与其小巧车身严重不符,加上短轴距带来的易操控的特性,这种动力澎湃,指哪打哪的感觉令人着迷。 奥迪 RS 3 奥迪 S8L,轴距 3128mm,标准的 D 级行政轿车。 车身动态平缓,乘坐舒适是它最大的特点,柔软的悬挂可以为你过滤掉所有细碎震动,在「万物波澜不惊」中享受轴距带来的空间红利。 奥迪 S8L 不同的轴距造就了这两辆车不同的风格,如同《老友记》里的菲比与乌苏拉,虽然都由丽莎·库卓扮演,但性格却截然相反。 而这次,奥迪想把「鱼」和「熊掌」都给你。 01 这是一辆 GT,又不是一辆 GT 8 月 10 日,奥迪发布全新概念车奥迪 skysphere。这是一款电动双门敞篷跑车,车身修长、造型凌厉。 该车的高度仅为 1.23 米,低趴的造型与夸张的宽体令整车呈「俯冲」姿态。前方的一体式格栅嵌有可发光的菱形纹路与奥迪 Logo,左右辅以细长但「凶狠」的大灯组,视觉效果出众。 沿着低矮的车身来到后方,同样布满菱形纹路的 LED 尾灯横贯车位,与前脸遥相呼应。 在尾灯的上方,你可以发现奥迪为 skysphere 的车尾覆盖了一块大面积玻璃。但与其他中后置引擎跑车不同,位于玻璃之下的不是引擎,而是两个旅行包。 充满未来感的外观只不过是 skysphere 的一个小小加分项,真正的重头戏,还得是开头提到的「鱼」和「熊掌」。 按下模式切换按键,随着 LED 灯组的闪烁变幻,你会发现整辆车在慢慢缩短。 变化过程中,前半部分车身整体后缩,侧裙慢慢隐入后轮拱内,待到「变形」完成后,原本 A 柱下方的饰板也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车辆内部同样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油门和刹车踏板的弹出,仪表盘与中控台也慢慢向驾驶员靠拢,最后,方向盘从下方徐徐升起、展开。 skysphere 从一辆大型 GT 变成了一辆豪华跑车。 没错,skysphere 拥有 GT 和 Sports 两种模式,它兼具 GT 车型的舒适体验与豪华跑车的激进态度。 奥迪官方称,从 GT 模式变为 Sports 模式,skysphere 的轴距缩短了 25 厘米,你不仅能从外观上看出区别,其中不同更是能在驾驶体验中体现。 在 Sports 模式下,位于后桥的电机能够输出 632 马力,零百加速时间为 4.0s。 另外,奥迪提到,其电池模块主要位于座舱后方,整车约 60%的重量分配在后轴上,且支持后轮转向,因此,skysphere 将拥有不错的车身动态表现。 倘若你疲于驾驶,大可一键将 skysphere 切换回 GT 模式。 在 GT 模式下,车身将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并且回收方向盘与踏板,把你的注意力从「驾驶体验」拉回到「乘坐体验」上。 为了让 skysphere 拥有行政级轿车一般的乘坐体验,奥迪为其配备了旗下最新的自适应空气悬挂。 该悬挂拥有三个独立气室,在车辆进行加/减速,亦或是过弯时,可以关闭部分气室,以此来降低车辆的俯仰或侧倾程度,提升乘坐体验。 那么,谁来开车呢? 根据奥迪的说法,skysphere 这款概念车将支持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在 GT 模式下,你可以将全部的驾驶任务交由它来完成。 02 谁说汽车设计中心一定会有车 目前,我们只能在官方的宣传视频中看到这辆奥迪 skysphere,但在后天,也就是 8 月 13 日,这辆概念车将会在著名的圆石滩高尔夫球场迎来首秀。 而这辆概念车的诞生之地,正是位于圆石滩东南方向的马里布。 盖尔·布赞(Gael Buzyn)是马里布奥迪设计中心的主管,奥迪 skysphere 正是由其团队设计完成。 在发布会中,盖尔表示 skysphere 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奥迪的经典车型——霍希 853,该车曾在 2009 年的圆石滩优雅大展中获奖。 霍希 853 不过,盖尔从这辆经典车型中获得的灵感仅限于尺寸与修长的引擎仓。与霍希 853 不同,skysphere 挡风玻璃前主要为电驱部件与用于可变轴距的机械部件。 有意思的是,充满未来感的不只是这辆 skysphere,这所位于热情加州的奥迪设计中心也同样值得一说。 与你想象中的汽车设计中心不同,整个奥迪设计中心,一辆车都没有。 盖尔在发布会中提到,整个 skysphere 概念车的设计工作都通过虚拟现实来完成。 03 All in e-tron 今年 4 月,一汽-大众奥迪 e-tron 正式上市,「All in e-tron」的电动化战略也同时发布。 e-tron 的诞生,不仅是奥迪品牌发展的风向标,更是一家百年车企对用户的承诺。 7 月,奥迪宣布「零排放计划」,计划在 2025 年之前停止开发内燃机,并于 2026 年后停止推出全新的燃油车型,到 2033 年,在除中国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停止销售燃油车。 作为大众汽车的旗下品牌,奥迪正在跟随大众奔向电动化。 奥迪表示,除了今天发布的 skysphere 概念车,他们还会在 2022 年推出 urbansphere。再加上此前推出的 grandsphere,可以看出奥迪对于电动汽车的驾乘体验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对于汽车的电动化,盖尔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电气化、数字化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赋予我们无限机遇,去创造现今普通敞篷跑车无法比拟的未来体验。” 「All in e-tron」还没到,但也不远了。
一个古董“QQ头像” 怎么卖到4500万?
2035 年,你会用脑机接口接入由全球科技巨头联合打造的元宇宙「天堂岛」,在刚供完第二期的虚拟商品房里,饶有兴味看着最流行的全息鉴宝影片《拍宝》。 AI 主持人王刚的全息卡通形象站在你面前,介绍下一件宝物。 「接下来这件宝物,是出自互联网混沌期(2022 年)的艺术家 Qin3% 之手,《马斯克的微笑》! 《马斯克的微笑》是用古代的 GIF 技术制作的 NFT,用 256 位色还原了马斯克登上月球的喜悦瞬间,整件藏品动中有静,经研究马斯克教的学者鉴定,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对未来的幻想听起来很荒诞,但与飞行汽车相比,一个由加密算法构成的虚拟世界也许更接近真实的未来。 「这个世界疯掉了」 一年前如果你和朋友聊天提到 NFT,大家可能会以为你是个科技盲,还会好心地纠正你:「坐地铁用的那个叫 NFC,不是 NFT。」 一年后,NFT 彻底冲破加密货币的小圈子,跻身进入科技公司、快消品牌的 PPT 热词榜 TOP10。 引爆这场「看不起、看不懂、赶不上」数字浪潮的导火线,就是这幅画。 这幅画的作家 Beeple 是知名的数字艺术家,从 2006 年开始,Beeple 每天都会完成一幅插画发布到社交网络上,这个「Everyday」计划一直到现在都未尝断更。 Beeple 将前 5000 天的作品拼接在了一起,制作了这一幅「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通过佳士得拍卖行进行拍卖。 这是这间拥有 250 年历史的拍卖行第一次拍卖数字化的非实物作品,而拍卖价格也是一出道即巅峰—— 6934 万美元(约 4.5 亿人民币),是目前在世艺术家中第三昂贵的作品。 「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与前两幅作品不同,数千万美元得到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画,而是一个带数字证书的 JPG 图片,大小约为 304.38MB。 翻译: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真金白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个字符在网络上流动,听起来就非常赛博朋克,NFT 艺术市场的疯狂,连 Beeple 自己都看不懂。 这些 NFT 可以在 Opensea 等交易市场上自由交易,走进这些交易市场就像走进了一个亚次元文化艺术馆,你看不懂它们的艺术,更看不懂它们的价格。 这些看起来像是 QQ 头像的 8 位像素图叫做 CryptoPunk,是目前自由市场里名气最大的收藏品之一。 CryptoPunk 是一个系列作品名,每个 CryptoPunk 都是由算法生成的 24X24 像素图像,一共有 10000 个,其性别、外观、穿着甚至物种都是由算法随机组合生成,具有唯一性。 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体现在价格上——越帅气、越离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前 12 名只有一个人类,其他都是外星人、僵尸和猿人 这是 CryptoPunk 中卖得最贵的 12 个图片,其中榜首的编号 #7804 售价达到了 757 万美元。如果你成为这万分之一,最便宜的一个 CryptoPunk 也要价 15 万美金。 根据 DappRadar 统计的数据,目前 CryptoPunk 系列的总价值已经超过了 6.8 亿美元。 Jay-Z 认为这个 CryptoPunk 就是他本人 和「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一样,当你用大把的钞票换成加密货币,购得一个 CryptoPunk,那么你将得到这张图片的数字所有权,这时候你就可以……将它用作为你的 Twitter、微博、微信头像。 你拥有了这张图片,它永远属于你,如果你愿意,它就是你在这个由 0 和 1 组成的互联网世界里的化身(Avatar)。 买一个头像,还是租一个? 2017 年 6 月发布的 CryptoPunk 是第一批以太区块链 NFT,由美国的 Larva Labs 开发。 在发行之初他们将数量定在了 10000 个(6039 个雄性和 3840 个雌性),由于 CryptoPunk 的生成基于区块链技术,CryptoPunk 有了有别于其他网络图片的数字稀缺性——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且绝无仅有。 「拥有一张图片」,这个概念对当时的互联网来说还是太过于超前,在 NFT 出现之前,虚拟世界里最接近这个概念的只有数字版权。 你可以复制无数张 #7804 的照片,也可以将它发给你的朋友,这些看起来和 #7804 一样的照片保存在你的磁盘里,但你不曾拥有它,你只是在使用它,甚至有可能你的行为是侵权的。 在认同 NFT 产权价值的数字收藏家看来,如果你想要使用一个 NFT,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买下来据为己有,其次是租用它。 正在出租的「头牌」 如果你很喜欢 CryptoPunk 的图像,但是又负担不起它昂贵的价格,而且不想背负「盗窃」的骂名,你可以试试 CryptoPunk.Rent 的租用 NFT 服务。 CryptoPunk.Rent 可以让用户以少得多的价格获得一个 CryptoPunk 的短期使用权(最多 99 天),在租赁期内,你可以尽情使用这个朋克头在网络上冲浪,彰显个性。 除了 CryptoPunk,其他的 NFT 也可以通过这个概念「租赁」出去。 每件 NFT 都标明了租金和押金 reNFT 平台是首个提出租赁 NFT 概念的交易平台,在 reNFT 网站上你可以很简单的租借或者出租一个 NFT,选择好租用的时间,支付一定数额的押金和租金, 便可以实现虚拟资产的转移。 然而,这种租赁服务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由于每笔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记账,租出去 NFT 的都是切实归属于租客,如果在租赁期这个 NFT 价值大涨,甚至超过押金的数额,要是租客不归还,没人能帮你找回你心爱的数字藏品。 这意味着,在享受去中心化带来的便利同时,你也要承担它的风险。 有唯一性的证书、可交易甚至可租赁,虚拟的 NFT 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实质性意义,不过这一切的讨论,都基于一个事先拟定的事实前提:认同数字藏品的所有权。 如果你坚持要将一张「#7804 的复制品」设为你的头像,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人来找你的麻烦。 懂行的人也许知道你不是这张价值不菲的图片之主,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也是 NFT 需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拥有了,然后呢? 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构建一个 Metaverse(元宇宙)来让人放置这些昂贵的收藏品,在此之前,NFT 还很难建立起一个被大众认同的价值共识,它有点像 16 世纪狂热的荷兰人眼里的郁金香,美丽、诱人而脆弱。 NFT 让数字艺术品泛滥? 加密货币的爆发催生了一群隐形的「在线富豪」,他们和现实中的富豪一样有投资和理财的需求,只不过他们用的是一串串的字符码。 NFT 的数字稀缺性让很多人意识到数字艺术品的收藏意义,数字艺术品迎来了一次爆发。 CryptoPunk 的成功让很多「艺术家」看到了 NFT 财富密码:个性、随机性和唯一性。 例如 Bored Ape Yacht Club(无聊猿游艇俱乐部)是 CryptoPunk 之后较为成功的系列 NFT 作品。 价格单位:以太坊 同样是采用了限定 10000 只、每只随机外观的概念制作,目前这样一只个性「猿」在二级市场的售价也达到上万甚至数十万美元。 不过,随着这些当红的 NFT 的市场价值暴涨,NFT 想讲的「数字艺术」故事开始变味。 稀缺性就是价值吗? CrtptoPunk 和 BAYC 的成功模式被越来越多人模仿,出现了很多雷同的作品,在视觉呈现和命名上对前者的模仿毫不避忌,与其说是艺术品,不如说是按照成功模式打造的商品。 NFT 让收藏艺术品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照片、视频制作成 NFT,但这也模糊了艺术的边界。 什么样的 NFT 才能被称之为艺术品?用哪种货币体系决定一件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将 NFT 作为一个稳定的艺术品投资以取代现实的金融投资,显然一切都还为期太早。
科技早报 | 蔚来汽车Q2净亏6.6亿元 三星发布屏下摄像折叠机Z Fold3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2日消息,昨夜今晨,科技圈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以下是要闻回顾: 先关注财报季: 蔚来汽车第二季度净亏损6.6亿元 交付2.2万辆汽车 蔚来汽车CEO李斌 蔚来汽车公司(NYSE: NIO)今天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蔚来汽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84.48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合13.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归属于蔚来汽车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6.593亿元(约合1.021亿美元),同比收窄45.4%。雅虎财经汇总的数据显示,蔚来汽车第二季度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摊薄亏损均好于分析师一致预期,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不到1%。 贝壳找房第二季度净利润11.16亿元 同比减少逾60% 贝壳找房(NYSE:BEKE)今日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显示,贝壳找房第二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242亿元(约合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01亿元相比增长20%;净利润为人民币11.16亿元(约合1.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39亿元减少60.4%。 eBay第二季度净利润2.94亿美元 同比下降57% eBay今天发布了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eBay第二季度净营收为26.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3.37亿美元增长14%;来自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2.9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89亿美元下降57%。 再看手机市场: 三星发布折叠屏新机Galaxy Z Fold3/Z Flip3 尝鲜价8599起 Galaxy Z Fold3和Z Flip3 在昨晚举行的三星Unpacked新品发布会中,三星一共发布了Galaxy Fold3/Flip 3两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Watch 4系列、Galaxy Buds 2无线耳机共四款产品。三星Galaxy Z Fold3 5G搭载7.6英寸(直角)沉浸式屏下摄像折叠屏,是三星首次支持S Pen大屏书写的可折叠屏幕,配备高通骁龙888移动平台,内置了一块额定容量4400mAh的电池,尝鲜价格15999元。不同于Galaxy Z Fold3,Flip3并没有延续其屏下前摄技术,而是搭载了一颗f/2.4、平均像素密度1.22 μm的1000万像素挖孔设计传感器,搭载了一块6.7英寸支持FHD+分辨率的AMOLED内折屏,支持120Hz屏幕刷新率,以及一块1.9英寸的外屏,尝鲜价格8599元。(中关村在线) 美两党议员推出法案 限制苹果、谷歌应用商店支配力 三位跨党派美国参议员在周三推出了“开放应用市场法案”(Open App Markets Act),将限制他们认为运用了太大市场支配力的企业应用商店,包括苹果和谷歌。该法案将禁止大型应用商店要求应用提供商使用他们的支付系统,禁止惩罚通过另一应用商店或支付系统提供不同价格或条件的应用。苹果回应称,其应用商店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和创新引擎,现在支撑着全美50个州的逾210万个工作岗位。谷歌不予置评,但其发言人引用公司能够此前声明称,Android设备经常预装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应用商店,应用销售商可以不通过Google Play提供下载。 其他要闻: 小马智行推迟了通过SPAC赴美上市的计划 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小马智行推迟了通过SPAC赴美上市的计划,估值120亿美元。(同花顺财经) 特斯拉欧洲超级工厂延误 马斯克突访德国会见政府领导 马斯克会见勃兰登堡州政府领导 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部长约尔格·施泰因巴赫(Joerg Steinbach)周三在Twitter上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当日晚间会见了勃兰登堡州政府领导。特斯拉目前正在勃兰登堡州建设欧洲超级工厂,耗资58亿欧元(约合69亿美元),但进展不顺。施泰因巴赫称,会面非常轻松,他们在相互信任的气氛中讨论了剩余任务,感谢马斯克的造访。此前公开飞行数据显示,马斯克的私人飞机在周三晚些时候抵达德国。目前,特斯拉在柏林附近建造新超级工厂的计划进展不顺,因环保阻力和繁文缛节而延误。 B站5亿元参与中国电信A股IPO战略配售 据港交所公告披露,B站参与了中国电信A股IPO战略配售。根据配股协议,B站本次认购金额约为人民币5亿元。今年3月份,中国电信发布公告宣布将回归A股。据招股书披露,此次上市拟募集资金总额约542亿(全额行使本次A股发行的超额配售选择权情况下)。中国电信此次募资,将主要投向5G产业互联网建设项目、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及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同时根据公告信息,B站还与中国电信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IDC和云服务、用户增长等领域开展合作。(金融界) 加密货币盗窃案黑客返还2.6亿美元:想玩玩 不图钱 黑客盗窃加密货币 区块链研究者周三称,史上最大加密货币盗窃案之一背后的黑客已经返还了2.6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占其6.1亿美元盗窃金额的逾三分之一。区块链网站Poly Network周二表示,黑客利用了其系统中的一个漏洞,偷走了数千枚数字代币,包括以太坊等,总计价值约6.1亿美元。一位声称实施了这次入侵的人士称,这么做是为了“好玩”,想在其他人利用这一漏洞前曝光这个漏洞,返还加密货币是计划中的事,“我对钱不感兴趣”。 爱驰汽车研究2021年赴美国上市 融资3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爱驰汽车正在研究最早可能今年赴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知情人士称,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正与承销商研究此事,筹资规模可能约为3亿美元。爱驰汽车代表不予置评。(金融界) 武汉市商务局:正积极对接推进小米汽车项目落户武汉 近日,武汉市商务局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渠道回应市民提问时表示,武汉市招商部门前期已与小米公司进行了交流,目前正在与该公司积极对接和推进小米汽车项目落户武汉。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也在微博上表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正式立项。由此,小米正式宣布进军造车领域。(澎湃新闻) 软银中国资本回应软银集团“暂停投资中国的决定” 软银中国资本对于日本软银集团做的“暂停投资中国的决定”进行了回应。软银中国资本(SBCVC)称,有注意到相关的媒体报道,对于日本软银集团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我们不予置评,软银中国资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中国投资优秀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但这一回应随后却被删除。(券商中国) 亚马逊在肯塔基州启用价值15亿美元的航空枢纽 亚马逊周三在肯塔基州北部启用价值15亿美元的航空枢纽,这将有助于更快交付商品和更好控制其物流网络。这是亚马逊航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亚马逊航空是该公司新兴的航空货运部门,于2016年启动,其航线由几家签约的航空公司运营。(cnBeta)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起诉融资平台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7月底,李笛(化名)去了南方某地的一家融资平台,这次他去不像以前那样,蹲坐在融资平台的办公室里,等着要本金,要利息。 李笛是一家金融机构的部门负责人,一直从事地方政府投融资业务。他此次前去是给融资平台送了一份起诉函,也就是告诉融资平台,再不还钱,就走法律流程了。 此时的李笛也颇为无奈,“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环境没有改善,这样做也没什么意义,但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已经起诉了,另外还了解到一些同行业在走起诉流程,为了合规尽责,保证一直有催收行为,以免被投资人质疑不作为。” 在他看来,到了起诉这一步,投资人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毕竟到期已经两年多了。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起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步,而且对于李笛等管理人来说,也不愿意到这一步,这意味着和融资平台撕破脸了。“没办法,不起诉的话,投资人会给监管部门写信,管理人和合规部门也都没办法,只能走这一步了。归根到底,还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环境变了,融资收紧,没钱,没有办法。” 起诉 7月底,南方某个城市的机场,刚下飞机的李笛内心早已麻木了,这个城市的景色非常美,但是对于里地来说,这个机场已经来了数十次,每次来都无功而返,要么一分钱要不到,要么给百八十万元的打发了他。而这家融资平台欠了他数亿元,据他了解,这家平台负债百亿元以上。 刚出机场的李笛内心已经在想该如何自证清白,在投资人面前,告诉他们已经将能做的和该做的都做了,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在面临的困难很大。 当天,和李笛一起去融资平台的还有他的几位投资人,而这些投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 在此之前,李笛的同事和投资人沟通,准备起诉融资平台,“投资的人态度是无所谓,这是你们(金融机构)的事情。” 而更让他为难的是,在起诉之前,投资人就问李笛以及他的同事,其他的金融机构都起诉了,你们为什么不起诉? “但是,起诉之后吧,投资人又担心融资平台不还钱了。我们给予的先不起诉的建议,投资人又不听。”李笛为什么给予不起诉的建议?他告诉记者,起诉是恶性循环,起诉后,平台丧失融资能力,等于除非地方政府救助,不然一点增量资金都没了。 可惜的是,投资人并没有听取李笛的建议。 当李笛和投资人来到融资平台的时候,该平台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领导、融资平台的董事长、财政局、金融局的负责人已经在等候他和投资人的到来。 交流过程很简单,投资人诉苦一个小时,地方政府回复十分钟。全程,李笛都保持缄默,对于这些人,在这几年里,他都已经见了太多的次数了,该说的话早都说完了。 “我们都不容易,我们都是退休的老同志,你们在不还钱,我们退休的养老钱都没了。担心融资平台会赖账,希望领导主持公道。” 李笛觉得,全国各地的融资平台回复是不是都模板化了。几乎都是一样的。融资平台领导回复统一都是:“都理解,政策的变化太快,我们也很受伤,正在积极筹措资金,需要时间来解决,希望投资人多给些时间。” 地方政府领导回复几乎都是:“平台公司都是帮地方政府做的事情,地方政府也认,我们也在积极协调,但是需要时间。” 听完这些话的李笛,微微一笑,这些年他都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每次来的时候也是这一套。 本来投资人还想用起诉来威胁地方政府的,结果一开始就被地方政府破了功,地方政府领导直言,“已经有金融机构起诉我们了,但是我们没还钱,利息也不付了,你们要是也这样,也就一个对待方式。” 此时的李笛,感觉投资人有些被吓住了。 其实,李笛和他同事还发现,有个投资人在悄悄的录音。“或许是怕地方政府领导将来不认账吧。” 李笛一直觉得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关键是投资人不信任,一直认为李笛是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伙的,因为一直没有还钱。 这些投资人都是当天来,当天就走了。而李笛认为,投资人来就两个目的,一个是对地方政府来表达下不满,另一个就是看看李笛有没有忽悠他们。 原因 对于李笛这样的管理人来说,起诉融资平台是最不愿意的一步。但是他也能理解投资人,他认为投资人已经等不了,觉得金融机构的人不作为,也有些理性的投资人觉得只能等平台融资改善,慢慢还钱,还有些投资人因为急需钱,就会带来各种变化。 李笛的这个项目,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欠了两年多,本金没有偿还,利息也没付清,其投资人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让融资平台还钱,比如给上级部门的领导写信。写了信之后,上级政府会让下级政府或者融资平台给予答复。 当时这家融资平台所在地的政府领导还咨询李笛,该如何回答上级政府的问询?还问如何安抚投资人,就不会写信了。 李笛的回答简单干脆,“还钱”。 然后,对面电话就没有声音了,原来听完他答复的地方政府领导直接把电话挂掉了。 李笛也知道,实际上这种起诉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特别恶劣,在诉讼以后,该平台再去融资会变的更加困难。因为诉讼意味着公开违约,而一般金融机构在签订融资合同的时候会有交叉违约条款,意思就是只要对一家金融机构违约,其他金融机构就可以进入提前还款程序。不起诉的时候,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装聋作哑,毕竟环境不好,这样的话,融资平台还可以去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再融资,或多或少增加流动性,偿还本息,起诉之后,这条路也断了。 送达起诉书,而这只是开始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要走法律流程。 对于李笛来说,这只是他催收的中间一步而已,从拖欠到现在,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去催收一次,每一次他也知道要不会钱来,但是这是他的工作,现在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这样持续下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黄生:中小市值上市企业面临四大“陷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30年来,中国股市发展迅猛,上市公司多达4300家,融资超过16万亿元,奔腾又躁动的年轻股市,带给中国企业一个巨大的红利期。 Wind统计数据显示,30年来我国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累计融资规模达15.99万亿元,其中包括3.64万亿元的IPO募资、9.47万亿元增发募资、0.64万亿元配股、0.89万亿元优先股、0.96万亿元可转债以及0.38万亿元可交换债。 尽管如此,当下A股资本市场中小市值的企业上市后面临无人问津,股价不高、流动性低、市值也无法提振的尴尬局面。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黄生认为,这和整个市场生态有关。信息是金融的底层逻辑,但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围绕着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产生了市场生态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信息中介、流动性、机构投资者、工具型基金等,它们的特性和演变规律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基本格局。 分析师难青睐 具体来看,第一,需要从信息中介证券分析师和机构调研的喜好分析。企业除了靠自身的信息披露来降低信息不对称,不少时候也需要依靠信息中介,即: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研究上市公司,分析企业决策、行为及其带来的结果。分析师报告的面世,可以让关于企业的这些信息释放到市场上,从而产生更多的交易需求。而证券公司很大一部分盈利来自于交易佣金,通过推动交易量上涨获得收益。 那如何让证券公司利益最大化呢?大体量的公司可以带来更大的交易量,同时,大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需求更多,自然也倾向与对本公司和所在行业更了解的证券公司合作。因此,分析师自然而然的会倾向于跟踪大体量公司。 除此之外,分析师也更愿意跟踪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因为市场上对这些企业的分析更有需求,分析师的报告更有用武之地。 黄生直言,如果把股市比作地球,一边是阳光普照,另一边则黯淡无光。 低市值(低于中位数市值,约50亿)公司中,近2/3无分析师跟踪研究;但市值最高的1/4公司,平均每个公司却有23个分析师跟踪。总体而言,在2018年和2019年,差不多有40%的公司没有任何一个分析师进行跟踪。   再来看创业板,数据表明,在2009年时所有的公司都有分析师跟踪,并发表分析报告。但十年后,只有60%的公司被跟踪。主板的情况也大抵如此。科创板因创立时间短,还有待观察,但可从创业板的发展情况管窥一斑。 与分析师跟踪起类似信息中介作用的是机构自身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但机构调研的资源分配也呈现同样的特点, 2020年的数据显示,市值小于50亿的企业中,仅28%的企业获得机构调研,调研中平均会有22个机构参与;但如果市值接近1000亿时,则有超过一半的概率获机构调研,平均将近200家机构参与。 黄生认为,一面是正向循环,分析师跟踪、机构调研→信息在市场上流转→股票流动性增加→估值增长→更多分析师跟踪、机构关注。   他表示,而对于A股市场上的另一半而言,则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分析师跟踪或机构调研→市场上缺少新信息→交易流动性低→股价上不去→估值提不起来→分析师、机构更不感兴趣→交易量再缩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企业尽管非常努力,但是股价上不去,而另一些企业的努力从股价上很快得到反馈,因为关于企业努力的信息被市场获知、从而带来交易。 而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分析师和机构的增长速度,争抢分析师和机构注意力资源的情况加剧。但无论是分析师还是机构投资者,其注意力资源又都呈集中态势。 流动性低 中小市值企业面临的第二个现实问题是二级市场“流动性低”。 黄生表示,按上面的分析,影响市值的另一大因素是股票的流动性。从交易量来看,市值排在前25%的公司,日均交易量占比超过60%,而市值较小的公司交易量低。 有一个明显的结论是,市场喜新厌旧。在企业刚上市时,其股票流动性非常充裕。随着时间的变化,流动性显著下滑,而且越热门的板块,趋势越明显。在注册制制度下,趋势会进一步加剧。 从换手率来看,以创业板为例,2009年的日均换手率为18%,但这个数字只维持了1年,到2010年降到8%,之后长期维持在4%左右,而主板的日均换手率更低,仅为2%。 一般来说,数据显示,在传统审核制下上市的企业,其换手率在上市四、五年后就趋于平庸、逐步稳定下来,而在新近注册制下上市的企业,其换手率下降之快以月份计,他统称其为企业流动性之“七年之痒”。 黄生认为,对上市公司而言,面临着如何吸引和留住投资者的注意力,提振公司流动性等问题。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 机构作为信息制造者,它的交易行为带有“信息量”。对上市公司而言,都希望有更多的机构持股,尤其青睐那些战略投资持股比例高、持股时间长的机构投资者。   尽管机构在过去十年不断壮大,但显而易见,他们并不会把所有资金平均分配给所有的上市公司。 那到底分配给谁了呢?一半以上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小于38%。其中市值最大的25%公司,其中位数机构持股比例接近60%,而市值最低的25%公司,该比例仅为11%。 那么作为新崛起的公募偏股基金与指数基金ETF,比如双创50ETF和科创50ETF,会让更多公司受益吗?这些工具型的基金帮助股民一键购买一揽子股票,是否能帮助上市公司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 黄生认为,情况同样不利,双创/科创指数基金里的成分股通常是市值较大、流动性好、成长性高的公司。一般只有排名前50或者前100的这些公司,才能获得这些指数基金的青睐。 再来看公募基金。仅40%的公司公募基金持股合计超过1%。同时,公募基金的投资者结构还是以散户为主,散户的持股比例超过了50%。换言之,股民变成了基民,但其投资心态并没有发生改变,当公募基金净值一下跌,基民们就会很恐慌,就想赎回。 这反过来会影响公募基金的选股原则。为了避免被赎回,降低短期业绩压力,公募基金经理会选择短期内业绩表现就出众的公司,即,市值大、有确定成长性的公司。这意味着公募基金和指数基金ETF并没有给中小市值公司带来机构投资增加的福音。 也就是说,工具型基金的崛起并不能改变中小市值公司的资本、市场生态面貌和环境。 黄生表示,如此,中小市值公司面临的资本市场生态画像就出来了:投资者结构中以散户为主,股票流动性逐渐下滑,信息不对称严重,其企业经营状况信息不能有效地在股价上得到反馈,市值提升慢。 中小市值占总市值比例持续降低 黄生表示,在A股市场,尽管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有所增加,但不幸的是,市值排在最后1000名的上市公司市值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已经从10%降到了3%,这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尾部。 这是否意味着市值排名较低的上市公司很难做大,也就是常说的中小市值“陷阱”?   黄生认为,对中小市值企业而言,IPO的敲钟时刻就应该马上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避免“上市即顶点”,持续获得市场注意力资源与资金支持?具体来说,一方面当然以扎实的技术、先进的商业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护城河为本,但另一方面也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在满足市场和监管要求的合规披露外,还要在合法合规条件下做好主动披露,利用战略发布会、投资者/信息中介/媒体见面会、业绩说明会、乃至交易所创设的与投资者沟通平台,切实帮助市场更好理解公司策略和可持续竞争力。技术型或模式创新型企业更要与投资者和信息中介机构一起,把企业估值模型中的各种假设条件理顺、赋以合理的逻辑。企业决策者要深刻认识到,投资者关系处理才是“市值管理”的重要内容,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不能简单推给董秘或CFO,尤其在企业经营策略或财务状况发生重大改变时,市场更希望能与创始人或决策者直接沟通。 第二,如何进一步利用上市公司地位,获得更多资本,加大产业运作,做大做强?上市只是企业为进一步发展走出去的第一步,而非终点。理想的状况是,企业有一系列发展规划,但碍于作为非上市公司,因资金或资源缺失而无法实现规划中的发展,从而去上市。上市后应该利用上市带来的各种优势资源,要么推动内部技术和效率的提升,要么以战略合作、合资或者投资(CVC)的方式实现外延扩展。例如,以各种方式沿着产业链的扩展等。对一些已上市公司来讲,也并非高枕无忧。在注册制下壳公司的价值地位不复以往,退市会更常态化,监管也在不断加强,甚至还有外部“野蛮人”(通过敌意方式获取企业控制权)在那虎视眈眈。 展望未来的资本市场,黄生预测,在注册制的红利期下,上市公司的数量短期内会持续上升。但随着A股市场生态的变化,上市公司价值分化也在加速,整合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因此,上市公司数量会在上升后减少,产业未来会更集聚。但整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产业和资本良性互动后,资本市场会有和目前同等数量的上市公司,但那时的上市公司将有完全不同量级的实力。而非上市公司也同样保有随时上市的选择与实力。
观典防务冲刺精选层转板第一股,申请科创板上市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精选层转板第一股要来了? 8月11日晚间,精选层挂牌公司观典防务(832317.NQ)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8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申请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转板上市的议案》。公司拟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尚需以获得转板上市同意为生效条件,截至董事会决议公告披露日,终止挂牌事项尚未生效。 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中,精选层是各项政策的核心载体,公开发行、转板上市等关键制度安排使其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精选层公司在挂牌满一年后达到上市标准即可向交易所申请转板上市,无须再通过证监会的核准或注册。 实际上,包括观典防务在内,当前精选层首批的 32 家公司中不少已经满足全部基本条件,而观典防务也是转板上市相关规则出台后,首家正式披露转板上市意向的精选层公司。 观典防务在公告中表示,根据证监会、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规则要求,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转板工作,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已开始转板尽职调查及申报材料准备工作。 受此影响,8月12日公司股价大幅高开19.13%,开盘后继续上探,最高触及18.98元/股,涨近29%。在全天呈现高位震荡走势下,截至当日收盘,观典防务股价报18.22元/股,收涨24.03%。 公开资料显示,观典防务是国内领先的无人机服务提供商,也是国内最早从事无人机禁毒产品研发与服务产业化的企业,主营业务为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无人机系统及智能防务装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在无人机整机、单项技术、行业应用等多方面,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覆盖无人机设计、生产应用与服务等全产业链。 国信证券分析师彭若恒指出,观典防务为首批精选层挂牌企业,在工业级无人机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已经建立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其科技创新属性较强,而财务方面的指标也已较大程度高于上市门槛,是首批转板上市公司的有力候选者。 但彭若恒也提示风险表示,无人机常规整机销售通常存在相对较激烈的行业竞争,而大客户的开发类订单存在单独年份也不确定性,并受到一定的国家政策影响,新客户拓展也存在不确定性;军品项目推进过程不确定性较强。同时,禁毒服务可能在地方层面的拓展速度不及预期,特别是在疫情得影响下,项目具体条款谈判也存在不确定性。 观典防务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在相关工作完成后向交易所进行申报,并在首次披露至提交转板上市申请期间,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监管指引》相关要求每十个交易日披露一次进展公告,相关事项取得重要进展或重大变化时及时披露,并按照全国股转公司股票停复牌有关规定,申请股票于提交转板上市申报材料的次一交易日停牌,并披露相关公告。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按照上交所转板上市办法,观典防务可能在9月递交正式转板上市申请,一切顺利情况下年内可望实现在科创板上市。
工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被判无期徒刑 主动交待受贿1.31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一中院”)在其官方微信公号通报,8月12日上午,上海一中院对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指控被告人顾国明受贿一案公开宣判,对顾国明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受贿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顾国明于2002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先后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行长、党委书记等职务,分管授信审批部、信贷管理部、主持全行工作等。2005年至2019年间,顾国明利用上述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办理融资贷款、项目配资、承揽工程等事项上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共计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1.36亿余元(以下所涉币种相同)。 根据通报,顾国明到案后,除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已经掌握的涉及586.13万元贿赂的犯罪事实外,还主动交代了办案机关未掌握的其他共计受贿1.31亿余元的犯罪事实。本案审理期间,顾国明的受贿违法所得已基本追缴到案。 上海一中院认为:被告人顾国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办理融资贷款、项目配资、承揽工程等事项提供帮助,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他人钱款和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且属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依法应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顾国明具有坦白情节,真诚认罪悔罪,部分受贿犯罪系未遂,且赃款、赃物已基本追缴到案,依法对顾国明从轻处罚,结合本案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2019年12月,工行开展顾国明、谢明(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原副行长,2019年4月接受审查调查,同年10月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案专题教育整改,表示顾国明和谢明案是驻工行纪检监察组联合地方纪委监委查处的工商银行近年来涉案金额最大、最严重、最典型的腐败案件,暴露出的信贷风险防范制度机制失效、关键岗位交流轮岗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 据当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告,经查,顾国明严重违反政治纪律,与他人串供、隐匿财物、销毁证据,对抗组织审查;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违规出入私人会所,违规接受他人为其高尔夫球会员卡充值,违规收受贵重礼品、礼金,无偿借用管理服务对象住房和车辆,违规从事营利性活动,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私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为关系人“量身定做”选拔任用方案;严重违反生活纪律,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顾国明身为中管金融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崩塌,党性修养缺失,毫无敬畏之心,人生观严重扭曲,价值观极度物化,把国家托付管理的金融资源当做交易筹码,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相互利用,甘于被“围猎”,涉嫌受贿犯罪,数额特别巨大,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知止,性质十分严重,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应予严肃处理。
《数据安全法》实施在即 奇安信上半年数据安全产品同比增长率超100%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8月11日,奇安信(688561.SH)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达14.56亿元,同比增长44.54%;净利润亏损同比略有增加,净利润为-9.25亿元,扣除股份支付相关费用,净利润为-7.75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9.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1.50%。半年报显示,考虑到行业季节性收入特征,公司预计随着今年下半年业务的有序开展,营收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上半年,尽管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但受益于国家对网络空间安全行业的重视程度提升,一系列政策利好不断出台,以及政府和企业客户的数字化、智能化及云化转型的加速推进,尤其是《数据安全法》临时实施,企业的安全需求在加速回暖,网络安全行业的景气度逐步提升。 《数据安全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法律规范,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又一重要立法。 “数据安全技术应用是保障企业数据安全的重要支撑。”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20年)》显示,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可靠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更是抵御内外数据安全风险的关键。在传统信息安全设计的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和应用安全的基础之上,覆盖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到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安全保障更为重要。 “报告期内,公司数据安全相关产品整体收入超过2.8亿元,同比增长率超100%。其中,公司推出‘数据不动、程序动’的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创新方案深受政企客户欢迎,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及零信任数据安全增长率均超过60%,电子数据取证收入增长率超过300%。”奇安信半年报显示,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大数据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国家治理能力、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数据是核心生产要素已成为全行业共识。围绕着数据全生命周期以及多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防护已成为客户的重 点建设需求,得益于国内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及立法的快速推进,以及公司多年布局的数据安全相关产品及能力不断落地,使得公司数据安全品类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的数据安全产品包括:零信任数据安全产品、大数据交易沙箱、数据库安全、数据内容加密、源代码安全、APP隐私合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等。 网络安全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共实现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26.0%,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 7月12日,工信部发布《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预测到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并将培育“一批质量品牌、经营效益优势明显的具有网络安全生态引领能力的领航企业初步形成,一批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赛道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迅速成长,网络安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单项冠军企业数量逐步壮大”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这无疑将是网络安全产业的利好。2020年,奇安信已成为国内首家在网络安全行业营业收入迈入40亿大关的网络安全公司。IDC发布的《2020年下半年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下半年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厂商整体收入为9.04亿美元(约合61.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下半年增长24.3%。在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市场,奇安信以10.7%的市场份额,夺得 2020年该细分领域第一名。IDC此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IT安全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在安全分析和威胁情报市场,奇安信获得2020上半年该细分领域第一名。 当前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空间已颇具规模。随着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市场规范性逐步提升,政企客户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稳步增长;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物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其投入将持续增加。网络安全市场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较多参与者,网络安全市场快速增长,市场机遇也带来了较多参与者,竞争相对激烈。同时网络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进 军政企网络安全领域,奇安信在半年报中坦承,仍可能面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首先即是尚未盈利的风险。 网络安全产品及技术研发以及销售和服务网络的搭建完善需要大量投入。上半年,奇安信净利润为-9.25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 30.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22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3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70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35.89%。奇安信认为,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选择了高研发投入且人员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为建设研发平台、布局“新赛道”产品、提升攻防竞争力、建立全国应急响应中心而进行了大量投入。 2021年上半年奇安信研发投入7.7亿元,同比增加40.4%。从2017年到2020年,奇安信研发投入从5.40亿元逐步增至12.28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29%。 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已开始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截至2021年6月30日,奇安信已获得563项网络安全领域的主要发明专利和965项主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840项专利申请正在审核中。在科创版225家上市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奇安信位列第五。半年报显示,奇安信在终端安全、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实战型态势感知等四大类安全产品上齐齐发力。新赛道产品收入占主营产品收入比例超70%,同比增长率近60%。 其次是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奇安信认为,公司未来能否保持持续成长,受到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态势等宏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也取决于公司技术研发,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等因素。 核心竞争力风险则在于公司新产品能否满足未来的行业需求,以及研发创新及相应产品转化进度能否及时投放市场等。 针对于上半年净利润亏损。奇安信认为,公司客户主要来自于政府、公检法司、能源、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军队军工、运营商等领域,受上述最终客户预算管理和集中采购制度等因素影响,该部分用户大多在上半年对全年的投资和采购进行规划,下半年再进行项目招 标、项目验收和项目结算,收入主要集中于四季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又由于公司费用在年度内较为均衡地发生,而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可能造成公司前三季度亏损较大的情况,公司收入和盈利有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考虑到行业季节性收入特征,公司预计随着今年下半年业务的有序开展,营收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MSCI中国指数新增11只A股,斗鱼遭“踢群”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8月12日早间,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其2021年8月的指数季度调整结果,并将于2021年8月3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据了解,此次调整包括MSCI全球标准、MSCI全球小盘、MSCI全球微小盘等主要指数系列的新增、剔除名单。其中,MSCI全球标准指数(MSCI ACWI指数)新增20只个股,包括13只中国股票(含A股、港股及中概股等);剔除7只个股,包括2只中国股票。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在资金流向上,根据指数调整的历史经验来看,被动型资金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于指数的追踪误差,通常会选在最后一天调仓,因此往往会看到权重变动较大个股成交的“异常”放大,特别是在尾盘。相比之下,主动型资金则并不存在这一约束,可以择机选择配置时点。 具体来看,在A股标的调整上,MSCI中国指数新增11只个股,包括中微公司(688012.SH)、金山办公(688111.SH)、石头科技(688169.SH)、万泰生物(603392.SH)、中国宝安(000009.SZ)、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中车(601766.SH)、爱美客(300896.SZ)、沪硅产业-U(688126.SH),斯达半导(603290.SH)、中泰证券(600918.SH),无剔除标的。 若将港美股一并计算,MSCI中国指数此次新增个股还包括中国软件国际(0354.HK)、华宝国际(0336.HK),剔除个股则是久泰邦达能源(2798.HK)和斗鱼(DOYU.O)。消息面上,7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叫停由腾讯主导的虎牙斗鱼合并,截止美东时间8月11日,斗鱼收盘报3.59美元/股,2021年内累计跌幅已达到67.54%。 中信证券研究部数据显示,截止8月6日,2021年初至今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445亿,测算累计净流入2549亿,其中配置型外资净流入2589亿、交易型外资净流出154亿、托管于内资港资机构的资金净流入114亿。 从行业来看,截止8月5日,配置型外资最为青睐的电子设备及新能源以500亿元的流入一骑绝尘,随后的基础化工、计算机、医药行业则以相近的数据分别位列第2至第4,流入均超过200亿元。 实际上,进入8月以来,北向资金回流态势明显,本月8个交易日已合计净买入127.82亿元。根据统计,截至8月6日,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25340亿,其中配置型外资持有19949亿、交易型外资持有4007亿、托管于内资港资机构的资金持有1384亿。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亦在此前的研报中指出,自 2020 年 7 月外资开始加速配置中小市 值 A 股以来,今年7 月是外资首次出现净流出大市值公司的同时加速净流入中小市值公司的情况,其中以沪深 300 成分股为代表的个股在 7 月外资净流出规模为 33 亿元(对比 6 月为+92 亿元),代表中等市值公司的中证 500 成分股净流入 63 亿元(6 月为-0.4 亿元),代表小市值公司的中证 1000 成分股净流入 98 亿元(6 月为+40 亿元)。 除去今日公布指数调整结果的MSCI外,另一国际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的8月季度审核时间安排则将在当地时间8月20日公布,具体调整结果将于9月20日盘前(即9月17日收盘后)生效。
【独家】修武县水务公司融资租赁还款逾期 警惕弱资质城投风险凸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作为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理企业——修武县水务有限公司(下称“修武县水务公司”),正面临债务困境。 8月11日,经济观察网记者独家从一位北方融资租赁机构人士周宇处获悉,目前修武水务融资租赁款发生了逾期。作为后期负责追偿债务的负责人,周宇称其所在的机构已经向当地法院发起了诉讼追偿债务。 据周宇向记者提供的《融资租赁合同》,租赁交易的融资额为4950万元,双方同意租赁物购买价款分两笔支付,第一笔购买价款为148.5万元,第二笔购买价款为4801.5万元。从起租起,共10期,每期租金为6058928.97元,合计6059万元,放款日为2017年12月。 “这个项目最开始是从第2期租金就开始逾期,后来诉讼之后,对方陆续作了还款,目前从第6期租金开始一直没有支付。第6期的到期日是2020年12月。”周宇说。 8月11日,记者向修武水务相关负责人致电。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融资租赁募集资金统一由修武县投资集团进行规划安排处置,后期偿债也是由投资集团负责安排。 融资租赁机构对此产生疑问:修武水务的租赁融资款,为何被修武县投资集团安排处置?资金用到了什么地方?是否涉及违规挪用? 记者从启信宝查询的信息显示,修武水务目前因租赁款发生逾期遭多家租赁机构发起诉讼。 修武县投资集团担保 周宇向记者提供的《融资租赁合同》合同内容显示,此次修武水务是以修武县水务公司管网设备等固定资产通过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经记者了解,售后回租模式是承租人将其所拥有的物品出售给出租人,再从出租人手里将该物品重新租回,此种租赁形式称为回租。采用这种租赁方式可使承租人迅速回收购买物品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修武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处于郑州、新乡、焦作三个城市的中心地带,位于中原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修武水务前身是修武县自来水公司,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修武水务现有水厂一座,供水规模6万立方米/日,城区内供水管网全覆盖。业务范围包括水资源管理,城镇生活饮用水,管道安装,维修等。 上述《融资租赁合同》合同内容显示,修武水务4950万元的融资租赁合同中,保证人为修武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修武县投资集团”)。修武水务为修武县投资集团100%控股企业。 修武县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修武县投资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注册时间为2011年,注册资金100000万元,主要经营对县政府已规划拟进入实施的项目进行投资运作,对全县优良资产进行整合,对县域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公益性项目土地,旅游,矿产,森林等资源进行经营管理。公司职工8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修武县投资集团资产总额291074万元,净资产195889万元,负债9518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营业成本0万元,利润总额-5370万元,上交利税0.1万元。 对于担保人修武县投资集团是否履行担保责任,周宇向记者表示:“修武县投资集团对担保责任是认可的,但是没有履行。” “2019年4月修武水务第一次逾期后,便向发起诉讼,法院也进行了立案。后来,对方支付了当时的逾期租金之后,双方和解,互相签了执行和解,暂时不执行了,但后来对方再次逾期,我们诉讼要求申请恢复执行。”周宇说。 关于逾期原因,周宇表示,修武水务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近年融资出现困难,融资渠道比较少,债务较高,造成资金短缺,当地财政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至今未能缓解。 逾期背后 多家租赁机构发起诉讼 关于逾期的原因,8月11日,记者致电修武水务财务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融资租赁募集资金统一由修武县投资集团进行规划处置,后期资金偿还等均是投资集团在统一安排。目前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同日,记者联系了修武县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向记者解释,2017年以来通过融资租赁募集资金主要通途为用于县城旧房拆迁、棚户区改造安置等项目。之前拆迁的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完工,安置了1800户左右居民。彼时是想通过融资租赁借款先做拆迁项目,准备用棚改项目国开行贷款置换进行偿还,但贷款政策收紧变化了,国开行资金没下来。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补充表示,“疫情+水灾”加剧了债务偿还的压力,目前企业资金非常紧张,而且经济也是不太好,政府也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偿还。 对于后续债务偿还方案,上述负责人称,目前该笔债务也纳入了县政府的隐性债务系统,首先通过出让土地收益方式偿还,其次,通过其他办法筹措资金,积极安排偿还。 据记者了解,周宇所在的融资租赁机构并非首家向修武水务及修武县投资集团发起诉讼的机构。 启信宝数据信息显示,目前修武水务牵涉3条失信被执行信息、5条限制高消费信息,牵涉原因均为融资租赁逾期事件导致。牵涉的租赁机构包括: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南山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青岛城乡建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租赁有限公司。 具体来看,2021年6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发布执行裁定书,内容显示,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经对被修武水务名下银行存款、证券、车辆及不动产等查询,本院轮候冻结被执行人名下部分银行账户;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称,查得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本院已依法将被执行人(修武水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后经申请执行人(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申请,本院屏蔽了被执行人修武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限制高消费措施; 2021年3月9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发布对修武水务的限制高消费令。申请人为青岛城乡建设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23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发布中远海运租赁有限公司与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其他执行裁定书,因被被执行人(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应支付申请执行人(中远海运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租金合计46,750,000元、迟延履行金413,769.18元、逾期未付金额按年利率24%迟延履行金。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称,被执行人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至今未主动履行,也未予报告。本院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2019年9月26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南山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申请冻结被申请人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银行存款36852670.89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等值财产。 弱资质城投风险凸显 监管对于类似修武县投资集团这样的城投机构,承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借款人再融资政策呈现持续收紧的趋势。 一方面,河南省对于省管企业的隐性债务风险也强了监管。2021年8月5日,河南省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加强负债约束管理。要切实转变过度依赖举债做大规模的发展理念,合理安排债务融资规模,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要严控担保规模,累计担保。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累计担保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20%。强化隐性债务管控。要严控资产出表、表外融资等行为,合理使用权益类融资工具。 另一方面,近期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下称“15号文”)。 “15号文”规定,严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向承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借款人新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同时优先化解期限短、利率高和刚性兑付预期强的债务。根据《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应强化合规管理和尽职调查程序,防止以任何形式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文中还要求金融机构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得预期获得地方政府无条件的救助。 在严监管的背景下,2021年以来,类似像修武水务、修武县投资集团弱资质城投机构发生债务还款逾期的现象逐渐增多。 根据天风证券统计,2021年1-6月期间,城投贷款违约仅春华水务一起;非标逾期事件共计28起,涉及城投平台26家(以非发债平台居多),整体高于去年同期。 此外,从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以来,非标逾期情况仍多集中在债务压力较大的偏尾部区域当中。2021年1-6月的28起非标逾期违约事件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内蒙古、河南、陕西、天津6个省市。其中,贵州省共发生15起非标违约事件,新增首次违约主体6家;云南省共发生7起非标逾期,新增首次违约主体5家;其余4个省份非标逾期事件均在1-2起。从行政层级看,区县级平台的非标逾期情况较多,违约主体的行政层级及信用资质整体偏低。 不过,一位城投机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7年开始,监管对于城投平台融资政策整体是趋严的,尤其是今年以来,监管政策频出,但并非“一刀切”形式。调控目的是为了控制新增政府类隐性债务继续增加,部分弱资质城投平台受到了影响。 (应受访者要求,周宇为化名)
锂电专利战争:欧美、日韩围剿,中国换道超车
7月22日,宁德时代再次举起专利重拳,挥向中航锂电。 这并非宁德时代首次起诉对手侵权,早在2020年3月,动力电池制造商塔尔菲、力信、蜂巢都曾是宁德时代的起诉对象。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公告,中航锂电涉嫌侵权的范围覆盖全系产品,且此次涉嫌专利侵权的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 对此,中航锂电当日就在公众号上推送了声明,否认涉嫌侵犯宁德时代知识产权。声明中提到:“中航锂电方面始终将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作为立身之本,面向未来进行全面的研发布局和投入规划。我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都经过专业知识产权团队的全面风险排查,以保障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8月2日,中航锂电再次通过公众号声明,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两件涉诉专利无效申请,并称公司将按法律程序应诉并不惧挑战。 宁德时代方面暂未对此给出新的回应,但对业界和社会来说,这场技术专利对决的背后,更代表着市场、客户、资源等方面的PK,而两家企业的专利纠纷也绝非个例。 事实上,国内锂电企业一路走来,没少处理专利侵权之事。 我国锂电产业起步相对较晚,除了负极外,其他材料的专利布局都或多或少落后于欧美、日韩企业。正极材料方面,美国3M公司和加拿大魁北克水力一直垄断着三元和LFP的专利;电解液、隔膜则被日本企业抢先注册了基础专利。 欧美企业多专攻研发、外包生产,日韩企业则集研发和生产于一身,因此上世纪90年代,第一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是由日本索尼推向市场的,而此后十年,日本几乎垄断了全球锂电池市场。 在这样背景下,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崛起,难免在专利上与欧美、日韩企业狭路相逢,遇上一些专利“麻烦”。 让我们把视野放大,看看锂电池产业链上其他企业遇到过什么样的专利纠纷?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锂电苦专利久矣 关于专利,有个概念很重要,专利丛林法则。 它由美国专利法专家卡尔·夏皮罗提出,具体指“把知识产权叠加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浓密的网络, 企业为了对新技术进行商业化必须突破这个知识产权网络的重围”。 换言之,先发企业利用专利打造出又深又宽的护城河,后发者必须绕过先发者密密麻麻的专利布局,开发出与已有无重叠的全新专利,而当一项专利越基础,后发者绕过难度就越大。 回到锂电产业身上,专利丛林法则成为发达国家压制国内锂电企业崛起的重要手段,在锂电池以及四大关键材料领域,中国企业没少吃专利的苦头。 锂电池可分消费、动力和储能三类,三者电池材料体系既有互通、又有差别,其中动力电池领域在2018年前还是磷酸铁锂的天下,彼时以三元镍钴锰作为正极材料较为少见。 然而制备磷酸铁锂的核心专利,从一开始就不在国内企业手上,基础结构、碳包覆、碳还原这三大核心技术,都被海外机构和企业抢先申请了专利保护。 1997 年德州大学Goodenough 教授申请的磷酸铁锂的基础结构和制备工艺专利,并由此延伸了数十个专利;由于磷酸铁锂本身电导率差,用作电池材料需进行改进,关键手段就在于碳包覆,而这一核心技术在2000年被加拿大魁北克水力公司申请;第三项核心专利碳热还原,也被英国企业Valence公司于2000年申请。 这些公司或机构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注册了专利、申请保护,开始了专利授权工作,任何一家从事磷酸铁锂产品生产并进行销售的企业,需要向他们缴纳昂贵的专利费。 他们也曾在国内申请专利保护,但被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判定无效,得益于此国内磷酸铁锂产业也得到成长、壮大的机会,摆脱了“山寨”、“抄袭”的标签。 但是一切仅限于国内市场,一旦国内企业的磷酸铁锂要出口,就将面对专利诉讼纠纷。 除了磷酸铁锂外,别的锂电材料如三元、隔膜、电解液也遇到了专利困境,三元的困境与铁锂相似,而隔膜和电解液的专利破局难度都更胜一筹。 与正极材料不同的是,在隔膜、电解液领域,中国企业直面的对手是日韩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和生产,这导致国内材料企业成为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以电解液为例,国内企业曾饱受日企的专利攻击,2013年产业媒体高工锂电曾就这一话题,采访过业内人士,并发表了相关专题报道。 电解液专利主要涉及功能、应用和物质,开发难度依次递进。我国电解液企业受限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创新多来自模仿国外,所开发的专利主要围绕在功能和应用层次,比如在配方比例上做调整和改良,在新物质开发方面大幅落后日企。 广州天赐材料技术中心高管李永坤曾表示,物质创新需要企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包括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研发费用投入自不用赘述,更难的是后者。 由于新物质的应用需要较长的检验周期,数码电池要1~2年,而对安全至上的动力电池来说,则需要5~10年。但只有通过无数次实验,材料以及电池厂商才能将完全掌握新物质的正效应和负效应,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两者密切合作,不断调试配方,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非一般中小规模企业能做得起的事。 此外,专利布局也一件非常费劲的事。国外锂电企业多是垄断的巨头企业,拥有百人规模的专业团队来负责专利的检索、破解、申请等,专利布局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比如在电解液组分比例上会把3%~10%范围都申请了,如此一来,后发企业就必须绕过这些比例。 东莞杉杉电解液公司总工程师丁祥欢对此深有感触,旗下团队曾好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自己花很大精力设计了一个结构出来,但是申请专利的时候才得知国外3年或者5年已经申请过了。” “写专利需要的投入很大,前期要检索全国甚至全球在这方面的专利,因为申请专利时一旦有人提出问题,公示期就要延长。”天赐材料技术中心高管李永坤说到: “如果前期检索功夫没做足就容易做无用功,而且有些时候这种情况没办法避免的。国内的专利申请人大部分是技术人员,单打独斗,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做这么全面细致的工作。” 此外,日企的经营模式多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与欧美3M、魁北克水力等公司专注授权、不涉生产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也致使国内电解液企业成为日企厂商的直接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专利就是商业秘密,想得到对手的专利授权或者购买专利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业内人士透露,日本UBE(宇部兴产)通过追究苹果侵权追踪到ATL(东莞新能源)的电解液侵权,当时ATL的电解液主要由国内两大厂家供应,最终由两家一起支付高达500万美金的和解费用。 不仅是电解液,还有隔膜核心专利也被紧紧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上。国内两家隔膜龙头,星源和恩捷都是从LG、日本帝人手上得到了专利的授权,而星源在美销售隔膜产品还被全球干法隔膜巨头Celegard(如今被日本隔膜巨头旭化成收购)认为是专利侵权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除了负极,海外企业在锂电四大关键材料中三项上,都构筑了专利护城河。在此背景下,国内材料企业缺失核心专利话语权,就算自研成功也不能申请专利保护,只能专注于国内市场,没有授权则不能出海。 二、自研不足,授权来凑 对于先发者布局的专利丛林,后发者破局的办法有三,得到授权、熬过专利保护期,或者更简单粗暴一些,并购持有企业。 并购企业的方式较为直接,然而这对收购方的资金规模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业内更为常见的方式是得到专利授权。 天赐材料曾通过技术许可方式引进了美国Dr. Novis Smith的六氟磷酸锂制造技术,建成了300吨/年的产线,解决了核心原料依赖外购的风险;德方纳米在2019年时拿到瑞士公司LiFePO4+C LICENSING AG磷酸铁锂碳包覆技术及其制作工艺授权,为产品远洋海外,铺平道路;隔膜大王恩捷也与日本帝人协定将后者持有的PVDF系溶剂型涂布材料组成相关专利,以及相分离法涂布生产工艺相关专利,独家授权给恩捷使用。 但反观专利授权方,则轻松拿下整个生产环节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并且这特性被美国3M演绎到极致。 正极三元材料巨头3M就是一家技术授权、生产外包的公司,有着强大的基础研发实力,是最早一批申请三元材料国际专利的公司之一,全球几乎没几家正极材料企业能与之匹敌。 原本3M的三元材料代工生产由湖南瑞翔负责,但2011年后3M停止代工,并将它的客户转移给了比利时Umicore。此后,3M公司就过起了靠专利授权获得高额利润的日子(按照行业通行做法,专利费以材料销量按照一定比例计算),下游客户包括 LG 化学、松下、三星 SDI等电池和材料国际巨头。 这还算是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是,万一专利持有方就是自身的同业竞争对手,怎么办? 国内电解液公司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电解液的核心专利围绕在电解质、溶剂、添加剂三者上,其中添加剂技术壁垒高,国内不少电解液企业的添加剂都要外采。 要是这些专利掌握添加剂厂商手中,那国内电解液企业还可以向后者直接购买,但实际上大量添加剂专利掌握在海外电解液厂家手中,换言之,国内企业需要向竞争对手买材料,那对方可以卖,也可以选择不卖给你。 遇到后者,也不是没招儿,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宏就曾指出:“专利都是具有时效性的(15~20年),短时间内不能找到突破口的话,企业可以先选择等待。” 目前业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是2022年我国磷酸铁锂产品扬帆出海。要知道,磷酸铁锂的基础专利在2017年就过了保护期,其余的碳包覆和碳热还原专利最晚于2022年也到期,届时国内磷酸铁锂海外发展之路便会顺畅很多。 图源:中金点睛 三、换道超车,时机已至 不难发现,欧美日韩企业利用技术先发优势,堆砌起锂离子电池核心专利高墙,试图拦截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发展。 这些外企申请的专利多是基础性专利,是国内企业研发、生产难以绕开的专利,因此欲要打破国外技术专利丛林,国内锂电材料企业还是要靠做大做强基础创新。 除了不断加强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外,还有一种换道超车的方法,那就是做好其他化学体系电池及其材料创新,抢先注册专利。从这一角度看,钠离子电池重要性不言而喻。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和锂离子电池一样,都属于摇椅式电池,电子在电解液中来回穿梭,但两者的材料体系有较大差异,只有隔膜有共同之处。换言之,国内企业可以绕过国外拥有的锂离子电池核心专利优势,在全新领域发力。 图片来源:郑伟伟,邓隽《钠离子电池专利技术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中国和日韩欧美企业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尽管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起源很早,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钠离子的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导致钠离子在正负极嵌入/脱嵌阻力大,对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有所影响,这也成为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然而,作为地壳第六大丰富的元素,金属钠在地球上储量高达2.3%~2.8%,相比之下,锂元素只有0.006%,这一显著特性促使钠离子电池更适合需要大面积铺开的储能,由此才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2010年开始,学界和业界掀起钠离子电池研究热潮,往后几年钠离子电池发展SCI文章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这次中国不仅与欧美日韩同步开始研究,甚至已经反超后者。 根据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世界专利数据库显示,中国企业在钠离子电池专利申请数量远胜过日韩、欧美企业,而锂离子电池专利申请数量前十名还是他们的天下。 数据来源: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绘制:鹿鸣财经 在钠离子电池前十排名中,宁德时代是唯一一家企业,其余6家都是学术科研型院校/机构。数据库显示,宁德时代的钠离子专利持有量排名第八,一共有47条,而在锂离子电池专利排名中,宁德时代仅位列14名,与第一名丰田拥有的专利数量相差近5倍。 在7月29日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上,公司透露自家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kg,而第二代有望达到200Wh/kg,与铁锂电池相当。 此外,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异,将与锂离子电池共同组装成电池包,平衡彼此的优劣势。 除了钠离子电池,还有钾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等等不同电化学体系的电池,在全球新旧能源体系交替过程中,这些电池的使用场景和潜力都无穷大。 尽管过往国内锂电池企业发展受到专利约束,但电化学的世界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潮流之巅。 参考资料: 华安证券《磷酸铁锂,回暖趋势已现,磷酸铁锂春天到》 王朔《储能技术领域发表文章和专利概览综述》 郑伟伟《钠离子电池专利技术分析》 兰凤崇《基于专利分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沈衡 等《锂离子电池隔膜专利分析与发展趋势》 LG、SK、优美科、瑞翔……为啥都向这家企业购买三元材料专利授权?
忙于辟谣的俞敏洪和多地退租的新东方 路在何方?
“家长培训”只是近期关于新东方种种传言中的一则。折射出新东方并不乐观的境况,以及外界对这家老牌教育机构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 文/樊瑞 实习生 巩小凡 编辑/朱弢 近日,一则“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消息上了热搜。一些网友调侃,这代家长好累,小时候作为学生上新东方补习班,长大成为家长还要接受新东方的补课培训,再去给孩子上课。 这只是近期关于新东方种种传言中的一则。折射出新东方并不乐观的境况,以及外界对这家老牌教育企业充满不确定性的预期。 “双减”政策落地后,禁止在周末、法定节假日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学科类培训,严禁资本化运作培训机构等具体举措,对一度火热的教育培训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转型成为这些机构的当务之急。《财经》E法实地探访了解到,多地新东方校区处于停业和退租状态。 虽然新东方很快对传言做出澄清,但这家老牌教培机构如何调整和转型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真问题。 转型“家长培训”? 近日的市场传言源自一则公号推文。 8月6日,公号“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发布《培养全面发展素质人才,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升级启动》一文,该公号的账号主体是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 这篇文章称,国家相关政策紧锣密鼓地发布,让他们意识到素质教育时代真的来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北京新东方成立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专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致力于打造优质的一站式现代化素质教育综合体,培养孩子多元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 优质父母智慧馆的内容介绍 文章称,新东方优质父母智慧馆将为各位家长提供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多维度的知识性内容。 网友质疑,这是在国家禁止进行K12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政策情况下,新东方通过对家长展开学科类培训,通过家长再对孩子进行辅导,破解当下转型困局。 在舆论压力下,该公号接连两天发布辟谣声明。 新东方北京学校在8月12日通过上述公号发布有关“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报道的说明,称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新东方北京学校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与要求,力求更好地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并于8月初成立了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包括优质父母智慧馆在内的六大板块。其中,优质父母智慧馆主要为家长提供各类家庭教育的讲座和课程,帮助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该课程公布之后,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 新东方解释,家庭教育课程并非新东方在此领域的首次探索,早在2008年便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服务。在以往探索基础上,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研发了家庭教育的相关课程,致力于帮助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佳导师。未来新东方北京学校也会在素质教育、家庭教育领域推出更多优质的课程及服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8月13日,“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 再次发布文章称,之前的馆名确实容易被误解,现将“优质父母智慧馆”更名为“家庭教育智慧馆”,并晒出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习惯养成、高效学习五大方面的课程体系。 此外,文章还特地声明,针对家长培训的上述内容都是公益性分享,不收取费用。 相关的信息也引起俞敏洪的关注。8月12日,他在朋友圈回应“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传闻,称新东方从来没有,也绝不打算给家长进行所谓的学科培训。新东方做家庭教育已经十几年,惠及了上千万家长,做过几千场家庭教育讲座,基本都是公益讲课。 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告诉《财经》E法,网上热议的新东方通过培训父母K12课程再由父母培训孩子,更多是一种调侃,“事实上,没有一家培训机构会真的这么做,因为这就是个市场伪需求”。她指出,通过培训父母的形式来实现对孩子的培训,对家长的上课时间和教学能力有较大要求,实际并不可行。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转型之路,业内普遍认可的是素质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郁苗表示,如果新东方再往其他方面转型,要看创始人、高管团队的兴趣、志向和企业基因。 多地停业退租 对“家长培训”进行辟谣,是近期俞敏洪近期的第二次公开发言。7月27日,有网络传言称,新东方优能中学要举办暑期邮轮公海集训。 网传微信截图显示,新东方将开展为期45天的中学暑期集训营。45天中,学生将乘坐歌诗达同款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前去公海,采取封闭化集训方式,全程由20年名师进行高强度集训。该集训营价格高昂,高达219800/人,且仅限4000人。 俞敏洪在朋友圈辟谣怒斥:“你对新东方到底有多恨,才能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并指责造谣者没有人性。 优能中学是新东方针对初高中阶段推出的课程。当日《财经》E法致电优能中学询问是否有公海邮轮学习培训时,对方表示并不知情,称目前只在北京的郊区推出相关封闭训练营,拟在8月中旬开课。新东方相关负责任人也对《财经》E法表示,公海邮轮集训系谣言。 7月26日,新东方公告称,该公司现正考虑采取适当的合规措施,预期该等措施将对与中国义务教育制度学科有关的校外辅导服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近期还有网络传言称,俞敏洪在内部会议中还曾落泪,有人建议新东方转型做托儿所。新东方相关负责人回复《财经》E法时表示该消息并不属实。 在各种传言背后,折射出新东现在并不乐观的境况,以及外界对这家老牌教育企业预期充满不确定性。受“双减”政策影响,目前因正处暑期,尚属政策规定的不能补课时间范围,全国多地新东方校区呈现停止营业、退租的现象。 商丘新东方学校在市中心的中环广场租了整整一层楼,商丘教培从业者孟祥优介绍,商丘新东方学校开业有一年有余,之前节假日满是来补习的孩子和等候的家长,“昨天(8月13日)下午我路过进去看了看,只有些值班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补习的孩子,整层楼空荡荡的”。 其实,不只是商丘。《财经》E法探访北京多个新东方校区,发现都已处于关门或者退租状态。位于北京朝阳区恒安大厦7楼的新东方团结湖校区大门紧密,门口张贴的是封闭式管理的通知,并未恢复线下教学。 ▲ 新东方团结湖校区大门紧闭 在有“补习圣地”之称的北京海淀黄庄,往日熙熙攘攘的银网中心内的各家租户大多空空如也。因聚集新东方、学而思、啄木鸟教育等几十家培训机构,坊间一度有有“北京补习看海淀,海淀补习看银网”之说。 8月13日下午,《财经》E法来到银网中心探访了解到,位于9层和16层的北京新东方银网校区已经在8月初正式办理退租手续。位于9层的新东方的大门,被一把U型锁锁住,门口还张贴着抗击疫情的提示,只有内部的空荡提醒着人们,这家头部机构已经离开。 银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从2021年三四月份疫情开始后,新东方就按照要求停课,现在又遇到“双减”政策的要求,于是在7月底提出退租需求,“已经一年多没开课了,最关键的是政策要求,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新东方在这里办学已有数年时间,共计有近2000平米的教学空间。 据悉,银网中心的新东方员工已迁到位于中关村的新东方总部,两地相距1公里。 ▲ 新东方银网中心已经退租 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银网中心内的所有培训机构都未正常营业,“我们旁边的海淀文化艺术大厦、高思理想大厦也是这样,北京市教委对海淀黄庄这块管理格外严格,‘双减’政策加上近期反弹的疫情,大家都很谨慎”。记者随机进入几个楼层发现,培训机构要么关门,要么仅有几个工作人员值班。 ▲ 银网中心 回忆此前的补习人潮汹涌,对比当下的门可罗雀,一位在银网中心工作多年的人员感慨不已。每年的暑假都是教育培训的旺季,他还记得2019年的暑假,银网中心的三层地下停车场加上地上的停车区都不够用,每天的中午和晚上,对面的知春路都堵的水泄不通,“有几次因为太堵,不停有人摁喇叭,还有人报警,最后警察来协调的”,而现在门口只是零星停着几辆车。 这里再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学生了,一个属于培训机构的时代已经落幕。
比亚迪e平台3.0推出首款车型海豚,续航405km定位城市代步场景 | 一线车讯
此次推出的4款车型 钛媒体8月13日消息,比亚迪海洋车系正式发布。作为该车系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海豚的预售同步开启,共四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9.68万元-12.48万元,海洋车系采用“海洋美学”设计理念,以海洋生物和波浪为主线,全新的比亚迪e平台 3.0也将应用于海洋车系。 内饰方面,海豚配备的12.8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屏占比更大,DiLink 3.0智能网联系统采用全新的UI设计,同时实现了账号体系互通,让手机、车机无缝链接,做到了人-车-社会-生活场景的全面融合,此外该车还具备手机NFC车钥匙和VTOL放电功能。 海豚的轴距达到了2700mm,内部空间可以与很多B级车相当。采用两种面料打造的skin care肤感内饰,同时,新车的百公里能耗进一步降低,达到10.3kW·h。 内饰设计 海豚搭载全球首款深度集成八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综合效率达到89%,其配备的热泵系统制冷/制热的能效更高,配合电池包直热直冷技术,改善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冬季续航里程提升20%。 此外新车还标配“刀片电池”,并采用纯电动车专属的安全车身结构,白车身的高强度钢用量达到了78.2%,关键部位更采用抗拉强度超过1500MPa的热成型钢。在一些细节配置上,海豚标配LED前大灯,还能够提供智能远近光控制功能,确保夜晚最佳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影响。海豚还提供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原厂行车记录仪,省去后期加装的麻烦。 驾驶方面,海豚标配IPB智能集成制动系统,集成十余项主动安全功能,提供CST舒适制动功能与CRBS可协调再生制动功能,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刹车“点头”等不适感,还能够提升动能回收系统的效率,改善车辆续驶里程。 比亚迪e平台3.0 海豚还提供完备的被动安全配置以及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自动跟车、自动车道保持、交通标志识别在内的诸多实用功能,此外,全系还标配手机遥控驾驶功能,可以更好地应对拥挤城市的窄位停车。 快评:作为比亚迪e平台3.0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海豚定位并不是旗舰级,而是主要针对城市代步所开发的偏入门级的电动车型,其最大405km的续航与9.68~12.48万元的售价非常亲民。同时在e平台3.0当中,可以看到比亚迪除了保留电动车驱动结构带来的轴距、空间优势以外,在续航、辅助驾驶功能方面均有所提升。全系搭载刀片电池也说明目前随着弗迪工厂产能攀升,成本正在降低、供应量也会变得愈加充足。 该车的很有性价比的配置与更具科技感的内饰相信会成为吸引年轻人的主要抓手,不过从定价区间来看,其与自家的元Pro、e2均有些重合,潮流设计与更丰富的科技配置也会使得很多用户更倾向于新车型。长期来看,在一款偏入门级的车型上出现了丰富的科技配置,也让比亚迪e平台3.0后续车型更加值得期待。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