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华为P50核心供应商曝光 大面积实现国产替代
文|AI财经社 吴迪 编辑|赵艳秋 P50是国产化最高的手机? 华为昨晚最新发布的P50系列采用了华为麒麟、高通骁龙两套主芯片方案。由于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已无法制造,华为为了延续手机业务再次加强与高通合作。 除主芯片之外,华为P50核心供应商也被曝光。从业内流传的消息来看,华为P50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国产化替代,但华为官方未回应。 来源ittbank 从名单来看,P50的核心供应商包括了像显示屏供应商京东方,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声学零部件供应商瑞声科技,指纹识别汇顶科技,射频器件卓胜微,以及比亚迪、信维诺、蓝思科技等20多家国内企业。 AI财经社发现,名单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之前就是华为披露过的供应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寻求国产化替代的决心没有改变。 不久前,华为海思自研的首款OLED屏幕显示驱动芯片正式试产。OLED 屏幕驱动芯片一直都被韩国企业垄断,华为这颗自研屏幕驱动芯片的试产,也可以说是为了打破长期严重依赖外国企业的被动局面。 作为智能手机成本最高的部件,OLED屏幕国内厂商的话语权也非常有限。以京东方、维信诺为代表的国产屏幕厂商与华为的合作,华为自研的驱动芯片配合国产的高端OLED屏幕,可能打开一个全新开端。P50系列上就采用了上述两家国产的类钻石排列屏幕。 实际上,从2019年的华为Mate30开始,华为国内供应链厂商占比就变得越来越高。 2020年4月,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称,当时华为手机已经完全实现了对美国器件的全面替代。“中国企业能力越来越强,很多东西都可以自己搞定,也给国内厂家更多的机会。” 在去年曝光的华为P40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同样出现大比例国产企业的身影。举例来说,P40系列多款型号的摄像头模组部件来自舜宇光学、欧菲光、立景、丘钛科技、水晶光电等,屏幕方面同样有一定比例来自京东方。 投资布局提速 最近两年,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开始重视芯片研发,重视半导体投资和产业链布局。小米不仅重启了自研芯片部门,在半导体的投资布局也没有懈怠,小米半导体企业投资数量接近60家。 华为同样在加大该领域的资金投入。有统计显示,华为通过旗下哈勃投资已经投了30多家半导体领域的相关企业,覆盖EDA软件、半导体材料、射频芯片、光刻机等相关多个关键领域,几乎涉及芯片全产业链。 2019年成立以来,华为哈勃一路投资提速,并加大涉猎范围和投资力度。截至7月上旬,华为哈勃共投资了18家设计公司、8家材料公司、5家软件公司、3家零部件公司、2家设备公司、1家测试公司、1家IDM(整合元件制造商)。 除华为、小米等硬件厂商外,互联网大厂们也纷纷加入进来。近日,腾讯进军芯片领域,虽然目前仅针对特定领域而非通用芯片,但释放出了对于国产半导体的积极信号。 “腾讯系”的美团近期也通过投资形式参与芯片领域,其产业基金投资了一家上海半导体公司“智砹芯半导体科技”。 另一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早于2018年就成立了半导体公司,近日又被曝光关联企业海南云峰基金入股“聚力成半导”,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含半导体科技、新能源科技、电子技术开发服务等。
对标华为P50!荣耀magic 3曝光:全系挖孔屏+66W快充
昨晚,华为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影像旗舰P50系列,延期许久终于带来了一款令人满意的旗舰作品,虽然在5G方面略有遗憾,但是性能、拍照、系统等各方面依然是业内顶级。 作为华为曾经的子公司,荣耀品牌在独立之后一直宣称将推出对标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的产品,已经预热许久的荣耀magic 3将作为华为P50的对手之一登场。 今天上午,知名爆料博主数码闲聊站就带来了关于荣耀magic 3的最新消息,此前曾传闻该系列拥有两款机型,分别为magic 3和magic 3 Pro,他透露这两款机型将全系标配挖孔屏方案,此前传闻的屏下摄像头将会缺席。 结合此前传闻和曝光的真机来看,荣耀Magic 3可能会全系采用双挖孔的屏幕,其中标配版采用双挖孔的直面屏幕,而荣耀Magic 3 Pro则为双曲面屏幕,但是Pro版本会带来更强的配置,可能会引入3D结构光方案,支持更高级别的人脸识别。 除了屏幕之外,爆料者还表示荣耀Magic 3将会全系配备66W的有线快充,这与此前传闻的100W快充略出入,毕竟在荣耀50系列上已经配备过100W快充,且体验更好,因此这则消息的真实性有待确认。 至于核心配置方面,荣耀Magic 3将搭载骁龙888 Plus,这也是全球首款官宣搭载该处理器的新机,同时还拥有12GB超大内存规格。
华为推出P50 并不是要卖手机
作者|Odin Asgard 头图|华为 “因为这两年多,美国的四轮制裁,限制我们的 5G 手机,现在只能用 4G。” 当华为消费者业务 BG 的 CEO 余承东说出上面这一句话,我们也终于知道这一天还是来了:华为手机不得不失去其赖以自豪的 5G 技术。 华为的 5G 技术,与苹果的 iOS、或是三星的屏幕一样,在科技界均属于标杆性的存在。但没想到刚刚推出的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 P50 系列,无疑 P50 的性能依旧强横,但即使再强大也好,也仍然只是一台 4G 手机。 但这台仅有 4G 版本的华为 P40,可能不仅只是一台“手机”。 强大的影像算法 P 系列是华为的影像旗舰手机,自华为在 2018 年推出 P20 开始,几乎成为每年安卓手机阵营里的影像手机标杆。因此,尽管华为 P50 推出时间推迟了 4 个月,但我们在这次 P50 的发布会里,见到的仍然是一台相当具竞争力的旗舰手机。 继苹果在 iPhone 11 的发布会里,提出“计算机摄影” (Compututional Photography) 理念之后;这次华为在 P50 的发布会里,进一步提出计算光学(XD Optics)理念。它通过“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克服手机在光学上的限制,在光学成像端能复原原始图像信息;当一般手机仅能还原 60% 左右的细节之时,华为 P50 却能保留了81%的图像信息。 此外,华为也为 P50 系列引入新的 XD Fusion Pro 图像引擎。相比 P40 Pro 来说,P50 在环境光谱分辨率提升 50%、平均色相准确度提高 20%,色彩校准精细度更是上一代的 5 倍。与此同时,华为更采用全新超级滤光系统,两颗原色摄像头协同工作;相比 P40 Pro 来说,P50 Pro 的主摄进光量提升了103%,而全新的超动态范围技术,使动态范围捕获能力提升28%。 可是,尽管这次华为 P50 的影像实力如此强横,但 P50 系列却没有了以往最高等级的 P50 Pro+ 版本。另一方面,虽然先前一直有传华为将与徕卡终止合作,而 P50 将会是两者最后一次合作。最终 P50 一如预期地仍然加入了徕卡的商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华为无论在发布会里、又或是在官网的资料里,绝口不提徕卡镜头。 谜一般的相机硬件 但更重要的是,上述的各种摄影参数,很可能会让不少一般读者看得雾里看花。因为很多手机品牌在其手机发布会里,一般会更直观地宣传自己摄像镜头硬件有多好、感光元件有多大等等。 华为去年在 P40 上高调宣传其感光元件规格,但今年在 P50 上却绝口不提。图片来源:华为。 事实上,华为在去年推出 P40 的时候,也卖力宣传手机采用了更高阶的感光元件(上图)。但这次华为却完全没有再提及相机硬件参数,反而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解说华为的影像调校算法和软件。 这是否代表华为 P50 系列并没有用上好的感光元件?看来并不是。在发布会之前,就有不少传闻指 P50 将会搭载索尼最新推出的 IMX707 感光元件,这个元件与 P40 一样,拥有 1/1.28 英寸超大底,支持 1250 万像素的四合一输出。而 P50 Pro 将升级为四摄组合,主摄搭载的 IMX800,拥有1/1.18英寸超大底的它,是索尼史上最大的手机感光元件。 诚然,这些感光元件并没有在限制清单之内,所以华为要采购这些元件,理应不太困难。况且官方参数与传闻也大致脗合,可见 P50 所采用的感光元件,应该还是相当有卖点。但尽管如此,华为并没有在任何宣传活动里提及这些硬件上的卖点。 要知道摄影界向来有着“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名言,只要华为把大底感光元件的参数抖一抖,用户就能直观地知道,P50 系列的拍摄能力有多棒。可是,他们明明有很好的硬件却不宣传,反而绕了个大圈去宣传自己的软件、算法和调校,原因是什么? Odin 相信,华为目前很可能更重视宣传那些自己能掌控的技术细节(例如软件和人工智能算法),相对地冷待这些通过采购和合作等难以完全掌控的硬件。 事实上自华为遭受限制以来,他们的发展方向就不断向软件倾斜,积极发展云计算、鸿蒙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方案;而这次华为推出 P50,也可能因此变得更重视软件和算法。 没有 5G 的 P50 诚然,华为的 P50 虽然拥有相当强横的影像实力,但更多人关注的,其实还是他们最终失去 5G 一事。由于中国很早就大力推广 5G 手机,目前市场上的高端手机,几乎全部也有 5G 加持;但 P50 没有了 5G,很可能会对销量构成影响。毕竟据全天候科技采访了部分分析师的意见,大多认为 P50 没有了 5G,就不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可。 但笔者认为 P50 缺少了 5G 固然是个问题,但可能并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Odin 先前就曾提过,目前一般用户买 5G 手机,仅仅只是为了“几年后可能要用上”而已;但在目前而言,用户根本就对 5G 根本毫无感觉。事实上,2019 年 iPhone 11 在没有 5G 的情况下依旧大卖,就证明了 5G 不一定是手机能不能大卖的必要因素。相反,Odin 相信华为在品牌效应加持下,仍然会有不少国内用户,愿意购买只有 4G 的手机。 不过,华为这回只能卖 4G 手机,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华为各个业务板块的营收(2010年 ~2020 年)(百万人民币) 笔者在《华为绝不倒下?》一文就曾提到,5G 禁令对华为来说是个相当恶心的存在:如果华为要继续在国内力推 4G 手机?不但减慢了 5G 在中国的普及率、伤害运营商的 5G 业务、进而伤害华为自家的 5G 基站业务,还会伤害高度依赖 5G 发展的云计算业务。 毕竟众所周知,华为是中国国内最积极推动 5G 普及化的企业,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之一。但现在要让他们力推 4G 手机,那根本就是要用自己那不断萎缩的手机业务,去打自己仍然在高速发展的基站和企业业务。换言之,P50 卖得不好,对华为不利;但卖得太好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所以,P50 系列的销量到底有多好,可能根本取决于到底华为是否真的想让 P50 大卖。 换言之,尽管 Odin 相信只要 P50 要大卖其实不一定十分困难;但 P50 这样的 4G 手机业务,对于华为来说根本就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既然如此,为什么华为在如此两难的困局下,仍然勉力开售 4G 手机?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卖的不是手机,而是软件 首先,华为受到限制一事,其实对全球科技产业也带来不少伤害,否则高通和英特尔等芯片厂商,也不会积极申请为华为供货的许可。因此,华为其实对于解除限制一事,仍然抱着一定的希望;毕竟目前华为所受到的限制,相比去年来说已有一定的放宽。所以早前已有消息指出,华为正在加大游说力度,期待能进一步放宽限制,盘活华为手机的业务。 另一方面,华为一直也在做两手准备。先前就有消息指出,华为正在推动所谓的“塔山计划”,借此建立一条不受限制的芯片供应链。虽然这并不一定就能生产出具竞争力的芯片,但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来治。事实上,更由于华为在未来难以取得足够强大的芯片,他们更不得不将整个品牌宣传重点,由硬件转移至软件,并通过突显出色的软件和算法,继续塑造华为的技术流形象。 但更重要的是,华为必须通过推出手机,来维持鸿蒙 OS 生态的活力。 上次 Odin 就已提过,国产手机厂商赚取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手机背后的互联网生态。余承东去年也曾表示,去年华为在相关的生态系统中,赚得高达 50 亿美元(约 328 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净利润更是相当高。与此同时,近年华为也在力推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车等物联网应用,如果华为的物联网生态能成功确立,那将能成为华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在。 但贯穿华为手机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也正是鸿蒙 OS。因此,华为要维持手机以及物联网的生态,以此作为另一个营收增长点,就要先维持着鸿蒙 OS 的生态。但如果华为不再继续推出新款高端手机,那些依附在华为手机上的各种生态,也将无以为继。 所以,华为再不愿意也好,也要推出让他们相当难堪的 4G 手机。 图片来源:华为。 在华为 P50 的发布会里还有一个细节,证明华为不惜一切,也要支持鸿蒙 OS。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他们将会在明年开始向旧款华为手机提供鸿蒙 OS 的支持,最远更能支持至 2016 年推出的 Mate 9;这种做法在国产手机阵营当中,可谓绝无仅有。更有意思的是,华为更宣布会为这些旧款机型提供升级服务(上图),这几乎是在智能手机的历史里,从未发生过的怪事。 华为居然为了给这些年代久远的旧手机续命,借此提高华为手机的保有率,增加鸿蒙 OS 的普及性。更不要说勉强推出一台 4G 手机,继续为鸿蒙 OS 打造生态了。 可以喜爱、可以讨厌,但难以忽视 每当有华为的新闻上线,大家总会在留言区里见到有人吹捧华为,也有人咒骂华为。诚然,华为是一家相当具争议性的科技公司,有不少人很喜欢他们,也有不少人很讨厌他们,甚至恨死了他们。 但无论喜欢华为也好、恨透华为也好,大家唯一无法做到的就是无视华为、忽略华为的存在。 2020 年,被外媒视为最可靠苹果分析师、天风证券的郭明錤曾表示,华为手机对零部件规格要求与单价较高,没有华为手机,在供应链侧的手机相机、HDI、存储与5G芯片技术升级趋势,将会因而放缓。 2016 年华为开始崛起,把小米逼在墙脚往死里揍,当时雷军痛定思痛,最终决定“补课”。没有华为这样的对手,估计小米也可能只会继续高举性价比大旗。 2018 年华为开始冲击高端市场,把挤满牙膏的 iPhone XS Max 打得满地找牙,在 2019 年第一季度录得低迷的业绩,也因为如此,后来苹果 CEO 库克也不得不承认:苹果在智能手机行业的最大竞争对手,其中一个就是华为。也因为如此,苹果后来才推出更有诚意的 iPhone 11 和 iPhone 12,也变得更重视大中华地区市场。 可见华为手机的出现,的确推动着整个手机产业的发展。 华为手机,欢迎回来。
特斯拉中国再降价 中美为何采取双重价格策略?
特斯拉中国又降价了。 7月30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即日起,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15000元人民币,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00元人民币(此为补贴后起售价)。特斯拉方面表示,此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今年以来,特斯拉推出了价格更低的Model Y标准续航版,售价276000元人民币。此次进一步下调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售价,表明特斯拉在中国与美国价格策略的不同趋势。 根据媒体追踪的数据,特斯拉今年已经将美国低价版的Model 3和Model Y版本车型的价格提高了大约十几次,特斯拉将此归咎于原材料供应链成本的增加。特斯拉还宣布通过取消雷达传感器等成本高昂的零部件来提高美国市场的利润率。 特斯拉在第二季度公布了创新高的汽车交付量,北美地区的涨价也推动了特斯拉的季度利润创下历史新高。第二季度,特斯拉盈利首次突破10亿美元。 特斯拉今年在美国至少六次提高了Model Y长续航版本的价格,这款车型目前在美国的售价为53990美元。不过与美国提高价格保持利润率不同,特斯拉在中国近期始终保持价格稳定,并希望增加在中国的销量。 在中国,特斯拉今年仅提高了一次Model Y和Model 3车型的价格。中国特斯拉Model Y标准版目前标价为276000元人民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中国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44%,美国的占比仅为17%。 但特斯拉目前仍然处于占领市场的阶段,并面临着来自中国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以及产品召回和数据监管等多方面的压力。 根据研究机构GLJ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在中国,特斯拉第二季度在纯电动车市场的份额从一年前的18%下滑至11%。而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特斯拉仍占据美国纯电动车市场近70%的份额,尽管这一比例低于去年同期的81%。 限制特斯拉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本土新兴品牌的崛起和价格方面的激烈竞争。在中国,特斯拉面临来自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等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在美国,特斯拉的品牌更强大,其主要竞争对手是福特和通用汽车等传统汽车制造商,而传统厂商的销售占比仅占电动汽车的一小部分。 长期跟踪特斯拉的Loup Ventures分析师Gene Munster援引了一项数据,称特斯拉的成本是中国制造电动车平均成本的3倍左右,这意味着特斯拉电动车的价格势必显著高于中国本土电动车。 而通过降价措施,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的热情。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美国和欧洲的车主相比,中国特斯拉车主再次购买特斯拉电动车的比例较低。 另一方面,随着特斯拉在关键电池等零部件方面中国本土化率的提升,也能更好地控制成本。业内人士称,美国和中国的电池价格以及汽车制造成本存在很大差异。 特斯拉从2019年底起在上海工厂开始生产Model 3电动车,并增加了更便宜的本土零部件组件的采购,包括采购来自中国宁德时代和LG中国工厂的电池。 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有助于降低成本,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将对特斯拉产生持久影响。Munster预测,未来十年,特斯拉在中国的价格将低于美国等全球其他市场的价格。这也将推动上海超级工厂成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
中国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与安全仿真中心项目开建 预计2022年底投入使用
IT之家 7月30日消息 据中新社报道,7月29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合川区天顶汽车城共同举办了“国家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与安全仿真中心项目开工仪式”。 据悉,国家自动驾驶场景测试与安全仿真中心占地600余亩,将对标国际先进自动驾驶测评技术,以成为国际一流的自动驾驶危险复杂场景测试基地和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场景识别缺陷分析平台为建设目标。 安全仿真中心的建设将引领我国自动驾驶场景构建与测试技术研究,为政府安全监管、行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项目预计于2022年底投入运营使用。 IT之家了解到,重庆市合川区委书记李应兰、区长徐万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副院长巫小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等领导参加了本次开工仪式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以及长安汽车、长安福特、理想汽车、蔚来汽车、上汽通用、比亚迪汽车、宇通客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华为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推进工作组宣布,在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开放自动驾驶高速测试场景,允许首批获取高速公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开展试点测试。
夯实数字化转型算能基石 构建洛阳银行核心云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新正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改变和重塑着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根据“十四五”规划,国家将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对具有天然数字基因的银行业来讲,势必更加积极的拥抱金融科技并通过金融科技赋能,迎接互联网化、移动化、开源化等新兴技术的挑战,驱动传统金融领域IT系统升级转型,加速应用场景快速落地业务及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   新格局新征程机遇和调整并存   洛阳银行作为河南省百强企业,总部坐落于“牡丹之都”洛阳,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覆盖洛阳全市、辐射河南全省、面向全国的服务网络及健全的产品体系。洛阳银行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为己任,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努力打造自身的经营特色和发展优势,连续多年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连续多年被洛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地方经济先进单位”、“金融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紧跟“十四五”规划,洛阳银行坚持科技引领创新,以科技引领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聚焦,致力于打造有创新活力的数字银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移动互联网及新兴应用的推广普及,数字经济孕育出庞大的新应用和新服务。海量新兴业务模式带来业务增长机会的同时,也给银行的核心IT业务系统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面对业务规模和体量的极速增长,银行核心IT系统既需要保持其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又要能够满足新兴应用对核心系统的敏捷、弹性和可靠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具体到洛阳银行,业务的高速增长使得运行在传统核心系统的应用负载越来越重,传统核心升级势在必行。因此,如何同时满足传统核心应用和新兴数字化金融原生应用的需求,保障业务7*24不间断运行,成为洛阳银行建设高可靠的核心IT系统的核心诉求。   浪潮K1 Power助力洛阳银行打造核心云   尽管新应用和新服务对架构需求日益多元化,但其对核心数据的高安全、高性能、高稳定及数据强一致性等需求并没有改变。尤其在数字原生业务下的数据的重要性极速蹿升,也提出了与传统核心数据一样的“三高一强”的要求,也使得企业级客户的核心架构和应用呈现多元化的场景,新增的关键业务系统通过搭建在先进硬件上的容器和微服务,实现在安全稳定高可用的基础上对业务创新的灵活支撑。   基于此,洛阳银行选择了全新浪潮K1 Power服务器升级其核心业务系统,并基于浪潮K1 Power服务器,采用行业标准成熟度高、开放性强的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技术,建立多等级资源池,形成资源弹性供给、灵活调度的私有云平台,将同城两个双活数据中心四台K1 Power服务器云化,承载多个关键交易类业务数据库运行。   银行核心系统,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洛阳银行核心系统基于成熟的Power高可用架构和PowerVM最佳实践搭建,采用了全冗余架构,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包括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及网络资源在内的生产系统资源池框架采用了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一键式分钟级部署,将系统安装部署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10分钟。而通过PowerVC实现了资源池管理,快速、灵活、自动化的IT资源交付模式能够实时响应不同的业务场景需求。通过Power资源池全面实现了数据库及高等级应用服务器的云化部署,使得生产率提升了60%,而运营成本则降低了1/3。   不仅如此,洛阳银行所有的分支机构都通过两条专线接入两个不同的数据中心,两个数据中心都对外发布业务,对于互联网用户和营业网点用户对应的两类业务均实现了双数据中心负载均衡,从最外端接入的交换机到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等,实现了所有业务请求都能够在同城双数据中心之间的全方位真正双活。   洛阳银行所有系统应用运行在两个数据中心独立的私有云平台,每套应用的应用节点按需部署在两个的数据中心,通过负载均衡设备的LTM技术对两个数据中心的应用请求分配负载,负载均衡设备还会对后端应用节点进行实时探测,当某个节点或者某个设备故障时,则将请求转发到正常的服务节点。2020年,洛阳银行应当地监管部门要求,在业务高峰期进行了生产系统的切换演练。在用户无任何感知的情况下,将业务从生产中心切换至灾备中心。   分布式部署使系统灵活可扩展,随着业务的线性增加,可通过在不同数据中心扩展应用节点增加吞吐量以提升可靠性。任意数据中心故障、任意应用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正常业务处理。通过一个集群承载多个业务核心,在节约硬件投资成本的同时,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在发生故障时,快速的切换速度极大地减少了业务中断时间。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实现跨平台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维成本。   洛阳银行以核心云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全方位的双活体系。网络是双活数据中心的基础,利用负载均衡和域名解析系统,根据算法和数据中心出口状态判断,将流量引导至符合策略、服务正常的数据中心,实现流量的自动负载,使所有业务请求都能够在两个数据中心无缝切换,最终实现网络负载的均衡分发和业务系统访问的高可用性。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将两个数据中心两台存储设备合为一个统一的逻辑设备,共同承载业务访问。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两台存储也互为备份,当一台存储出现故障后,访问请求可自动切换到另一台设备上运行,真正实现了实时双读双写。同时采用SAN网络仲裁磁盘和IP网络仲裁两种方式,有效避免存储双活的“脑裂”风险。数据库双活方面采用了Oracle Extend RAC技术,两个数据中心数据库使用Active-Active模式运行,当一个中心的数据库出现故障后,访问请求自动切换至另一中心数据库节点运行,在提升数据库整体处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两个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在应用处理层面也实现了完全双活冗余,通过负载均衡和服务器集群技术,将多台应用服务器关联在一起,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共同处理业务请求,当其中一台应用服务器出现故障后,健康检查机制会自动将访问发送到正常的服务器节点运行,有效提升了业务连续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平滑扩展。   目前洛阳银行正在进行容器云平台建设,打造敏捷IT运行的同时实现应用的标准化,开发、测试、生产环境一致性,保证统一的应用运行状态,实现应用标准化和环境一致性。通过弹性伸缩能力提升应用高可用,保障应用运行的稳定性。容器云平台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和平台基础组件的支持能力,能更好地支持业务应用研发部署,使业务应用研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应用的研发,从而加快研发速度,提高业务快速迭代开发的能力。   科技引领创新洛阳银行抢占数字经济先机   新兴数字化金融原生应用方兴未艾,产品及业务日渐丰富且迭代速度不断加快。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急需成熟的IT架构、敏捷的交付流程和技术风险保障机制支撑,缩短新业务、新产品从研发到投产的时间,快速响应细分市场客户需求,持续提升产品服务体验,保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   此外,洛阳银行还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沉淀和创新,积极引入新平台、新技术加强开发度量和质量管理,持续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未来,洛阳银行将携手浪潮商用机器,基于全新发布的浪潮K1 Power系列服务器,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容器云及大数据分析等开源场景进行创新实践。(洛阳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清溪)
经观头条 | 站上A股投资逻辑新起点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李沁 A股短期调整旨在寻找笃定的中长期健康增长?行业监管意在长远,如果不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去深刻体会当前这一阶段投资逻辑,你也许会一时恍惚: 有人观望,有人撤退,还有人增仓⋯⋯尽管经历大幅盘整的A股两天蒸发了4.3万亿,但迷失中仍有看多后市、伺机增持的机构。 从破防,到反攻,A股和港股市场经历了惊魂一周。先是7月26日、27日两大市场各指数全线下跌,板块持续跳水,接下来是7月28日、29日的复苏上涨和7月30日的低迷。 华东一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说,“最近这段时间,我会对相对敏感的行业保持观察,对于因这一波错杀进一步凸显价值的新能源、光伏等行业,予以更多的关注。” “7月初,我们本来比较看空,感觉市场会调整;但降准落地后,我们又重新审视——认为在通胀与稳增长之间,后者是决策重点;因此目前又看多A股。”7月27日,一位投资机构负责人赵楚鹏告诉经济观察报。 赵楚鹏并不讳言,他当前的投资策略是做多中证500。之所以看多中证500,其逻辑是,该指数里的科技类如半导体芯片,包括军工股等外资不会买,波动不大,相对安全。这期间,有人感叹:中证500股票有点“神”——权重跌它不跌,创业板跌它还不跌。 中证500成分股中,业绩向好的公司之占比逾八成,高于整体A股之比。“相对于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业绩驱动力更强。”赵楚鹏说。 而来自成熟市场的外资素有“聪明的钱”之称。数据显示,北向资金7月26日、27日净流出175亿,市场情绪亦变得不安。但“外资后来没有再跑,7月29日入场扫货42.28亿。”这天,市场强力反攻,创业板暴涨5.32%,深证成指、上证指数涨幅分别为3.04%、1.49%;这或昭示,虽然政策短期上冲击了信心,但利好行业长期发展。 让赵楚鹏有些郁闷的是,大跌前一天即7月26日,其所在机构还在增持;但好在,之后29日的市场反弹令其获益颇丰。“毕竟,外资占比不大,其也无法左右市场;我们对A股依然信心不减;只不过,投资逻辑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起大落,到底发生了什么?市场冲击波背后或是变局当中共识的形成。 望正资本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有不同的主旋律,而这些都会在股票市场得到充分体现。据上海证券研报分析,目前这轮北上资金的流入减缓和市场对美联储的货币紧缩预期不确定性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对互联网寡头的反垄断监管和降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的一系列举措,让市场对相关行业盈利模式和估值体系重新考量。 7月28日晚,新华社刊发《中国股市热点观察》一文指出,行业监管政策有利中国长远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 破局抑或重塑?无论是市场走势还是资金流向,刚刚过去的几天可谓大开大合。在新发展阶段里,投资主线风向亦渐趋明朗。何谓A股新逻辑?即投资符合过去几年树立的经济治理新机制价值诉求的资产,关注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把握住结构性行情。 价值重估时刻 7月26日,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经历“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跌破3500点,跌幅为2.34%;深证成指和创业板分别下跌2.65%和2.84%,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28.02亿,医美、白酒、食品饮料、医疗等板块大跌;港股市场上,教育板块和科技板块重挫,恒生指数下跌4.13%,报收26192.32点,创出年内新低。 突如其来的大幅下跌,让投资者们惊愕;亦有手握重金的投资机构加班紧急开会,讨论自身投资的影响及应对之道。 27日,两地市场再次遭遇大跌行情。上证指数失守3400大关,其与深证成指在盘中一度击破年线,北向资金净流出近42亿;恒生指数跌幅达4.22%,险守25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下挫7.97%,创出其推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下跌触及6.52,为4月19日以来首次。 面对连续下行的市场环境,多位机构人士认为,此轮A股市场表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国际关系方面的不确定性、7月份以来监管政策频出、热门板块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流动性不再宽裕等等。“和前几次大跌比较,这次调整主要是投资者对政策担心而产生的‘危机’,并非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告诉经济观察报,因此,当务之急是稳定投资者信心,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监管和市场有效沟通。 7月28日晚间,富时中国A50、恒生指数期货、中概股等悉数大涨。 新华社当晚刊发《中国股市热点观察》一文。文中表示,无论是针对平台经济还是校外培训机构,这些监管政策,都是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维护网络数据安全和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举措,并非是针对相关行业的限制和打压,而是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 29日,诸如新华社发文、美联储继续鸽、央行逆回购投放200亿等多重信息之下,A股强势反弹,创业板指收涨5.32%,报3459.72,收盘点位史上首次高于沪指。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42.28亿。 管中窥豹,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可以从资金的流向中,看出些许端倪: 历经两日暴跌,28日,A股基本企稳。市场情绪有所缓解。陆股通北向资金回流80亿,A50股指期货连跌三天后,亦转涨3%。 据中信证券分析,当周前三个交易日连续调整,期间700多股的跌幅超10%,而7月29日则大幅反弹,上演了久违的百股涨停行情。此背景下,外资流向大幅波动。7月26、27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而近两个交易日则又转向净流入,累计规模达120多亿元。据其分析,大跌期间外资进行了较大比例的调仓换股,如大幅增持高景气度行业,而对传统的金融、地产行业减持较多。 尽管市场在调整,但外资却仍旧处于净买入状态,7月至今已逆市净买入42.86亿元,连续净买入月份已达10个。“外资在用真金白银表明,其还是一如既往地看好A股。” 不过,虽然市场29日全线大涨,但整个7月份来看还是处于震荡调整阶段。截至目前,7月份A股主要指数涨幅均为负,即使表现最强的创业板指数也下跌了0.50%。 周五(7月30日)收市后,本月上证50指数跌10.46%创66个月最大月跌幅;上证跌5.4%,创26个月最大月跌幅;沪深300跌出近三年、33个月最大月跌幅7.9%。 而离岸外汇市场上,据吸引子科技观察,继27日人民币贬值情绪跳升之后,次日继续上升,中短期跨境利差已自7月初开始倒挂,并于近一周加剧,显示外资流出的情绪趋势并未结束。 据上海证券分析,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仍保持中性立场。国内重磅行业政策落地后,北上资金仍会抄底结构性机会。7月28日单日北上资金买入金额达到900亿元,为2021年以来第二大单日买入金额,卖出819亿元,呈现“大开大合”的态势。买入金额前三位的行业为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但长期看,A股市场继续扩大开放,未来北上资金仍将保持净流入的趋势。 换言之,市场逻辑重构时刻,短期看,囿于各种内外负面因素的影响,趋利的资本仍会观望;长期而言,人民币资产仍备受资本的青睐。 正如,毕马威《2021年第二季度的风投脉博报告》显示,亚太区在第二季度的风险投资数目和金额分别为1998宗和380亿美元。区内十大交易分布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新加坡和韩国,其中中国占风险投资总额逾半以上。第二季度区内退出活动急增,其中中国的退出总额更创下十个季度以来新高。 毕马威方面认为,近日的监管变化亦更进一步吸引风险投资者关注在中国专门发展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及物流业务的二三线科技公司,为这些公司带来不少机遇。“长远而言,中国新的反竞争法将有助促进公平竞争,并为其他平台参与者提供更多空间进入市场以鼓励竞争和创新,加强中国企业在本地以至全球的竞争力。”毕马威中国香港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指出。 7月29日,道富环球市场公布的2021年7月份《道富投资者信心指数》显示,该指数由6月份经修订后的96.6点上升4.0点至100.6点。这一上升主要是受北美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跃升9.3点至105.1点所推动。同时,欧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小幅上涨1.8点至92.8点。而亚洲地区投资者信心指数继续下滑,较6月下跌4.8点至87.0点。 现在,“从境内到境外的交易部门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监管机构下一步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及市场的估值是否已经反映了潜在风险。”云核变量董事总经理刘夏说。 A股新逻辑 而变局之下,国际关系、产业链布局、金融货币体系等均在或将发生改变;过往价值体系建立起来的估值、投资逻辑可能也会生变。 譬如,以互联网类公司为例,其资本逻辑是用大量资金筑成早期的企业护城河,以抢占市场,而有了市场绝对优势之后,再进行各种的变现。其商业模式可以长期亏损,只要能垄断市场。教育科技类公司也是同理,通过前期低成本的大量获客占领市场。 有人形象比喻:过去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相当于一张高息债附加一个看涨期权;因此备受追捧。 再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7月27日收盘,腾讯的市盈率逼近20倍,如果再跌,腾讯的PE就跌到1字头了。 表面上看,似乎企业也好,资本市场也罢,均未对近期一系列变化做好准备。但并非没有洞悉宏观趋势的先行者,如一季度就已经清仓教育股的高瓴资本。当行业的目标与资本的目标相悖,且同时发生时,那么,资本化的行业可能就会受到冲击。 就此,几年前就出台了相关试点政策警示风险,但或未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部分机构采取减持、清仓教育股的操作;但大多数的投资者或许对此尚未有所反应,“几乎跌懵了!” 一位股权投资者张央感叹:“这两三年做股权投资的‘坑’太多了!今年上市了的有一大半儿上市之后股价都在跌,然后还有好多都已经自动撤回IPO申请不上了。”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在基本消除贫困之后,中国在下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浙江作为示范区,在近期发布行动纲领时强调,“共同富裕”并非“绝对平均”,关键之处在于,政府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中产阶级收入提高。 邢自强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但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显著转变,下半年有三大挑战:托底经济增长,防范信用风险,维护投资信心。 挑战之一是呵护市场信心,亟需厘清监管框架、加大交流沟通:自去年底至今,中国对数字经济、教育、房地产开展新一轮监管风暴,符合过去几年树立的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三大准绳,即国家安全、产业自主、社会公平,方向是明确的。但由于框架尚处于转变之中,难免存在资讯和交流的不对称性,让市场有些措手不及,海外从媒体到商界也存在疑虑,充斥了一些一边倒的片面解读。 诚如,新华社发文表态,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依然坚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依然稳固。 某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负责人、荷马金融顾问宋卫国告诉经济观察报,一方面,市场投资随着政府的关注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政府致力构建更加公平的一种社会;过去野蛮生长的网络科技类盈利颇丰;相信此类型的公司也需要重塑与转型。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平政策之转变旨在希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这种转变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像制造业、产业自主等均需技术创新。 机构亦普遍认为,未来A股结构性行情将保持不变,看好顺应政策趋势科技板块。泰达宏利基金表示,科技兴国的国家战略下,国家积极攻克卡脖子领域,投资者加仓半导体等电子板块。星石投资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一方面,国内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撑着A股市场长期向好。另一方面,从资金增量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也趋势向好。向后看,A股市场或将迎来长期的资金流入。 而这也是A股新逻辑之起点,即投资符合三大准绳“国家安全、产业自主、社会公平”价值诉求的资产,关注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中国未来的大牛股在哪些方向?我认为概率最高的两个赛道:基础材料(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光学)和种业(生物基因),事关全球统治力的产业制高点(产业安全、能源安全、农业安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表示。 财信证券研报判断下半年:A股市场上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大,并存在结构性行情。建议重点关注具备业绩确定性的高景气、高成长赛道,以及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板块,把握住结构性行情。 其建议配置五个方向:碳中和主题。现今中国正全力推进“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可关注新能源、环保等。新经济主题。高端技术制造业可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国产替代加速、行业快速增长的芯片半导体、计算机软件、高端智能制造等。消费复苏主题。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恢复,消费持续大概率继续复苏。下半年地产竣工也将继续回暖,可关注消费、家电板块等。生物医药主题。医药属于具备长期价值的行业,并且在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之前,还存在着短期机会,同样值得关注。通胀主题。大宗商品方面,全球流动性充裕加上需求向好,对相关资产的量价形成有利支撑,建议关注有色、稀土的机会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楚鹏、张央为化名)
亚马逊云扩大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北京时间7月30日,亚马逊发布了Q2财报,云计算业务本季度收入148亿美元,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8%提至今年的37%。 “亚马逊云业务过去12个月收入总和为527亿美元。在这么大的规模下增长37%还是挺不简单的。”一位中国云计算领域观察人士称,从财报中可以看到,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亚马逊云业务增速从33%下降至2020年4季度28%后,开始快速上升,今年一季度为32%。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以及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拓展,预计亚马逊云业务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据Garnter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亚马逊云科技以40.8%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位居全球第一,微软以19.7%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阿里巴巴和谷歌则分别以9.5%和6.1%的市场份额跻身全球前四。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稳健增长,AWS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扩大。 7月29日,IDC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公有云市场数据显示,季度内IaaS+PaaS市场规模达46.32亿美元(301亿人民币),其中阿里云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40%,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均为11%,中国电信天翼云8%,亚马逊云科技7%。 这个市场格局与与2020年全年数据报告相比变化不大,但天翼云份额收缩0.7个百分点,亚马逊云科技增加1个百分点。 中国公有云市场增速超过全球增速。在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与去年一季度的31.07亿美元相比,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9.08%,保持稳健增长。报告显示,2021Q1中国IaaS市场规模为38.4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56%。据IDC 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报告,全球公有云市场增速为24.1%,与中国市场增速差距明显。 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7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1财年年报显示,2020年,包括PaaS、IaaS和SaaS市场在内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创造了194亿美元的收入。这仅占2020年中国GDP的0.1%,显著低于美国,未来增长空间较大。近年来,该行业经历了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基础设施服务和增值服务。 “全球经济下行,难阻云计算市场持续增长。”7月28日,华为与中国信通院发布《云服务安全治理白皮书》显示,根据国际业界多家机构的调研,未来两三年内云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23年,40%的企业工作负载将部署在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上,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20%。而Fortinet委托CyberSecurity Insider进行的调研显示,目前有33%的组织在云中运行超过50%的工作负荷,在未来12-18个月,这类组织的比例可能升到56%。 上述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云服务市场增幅放缓,但仍超过世界其他地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了55%,达到60亿美元。根据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总支出较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2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超过2亿美元。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增长速度继续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使其成为首要战略重点。推动投资的关键因素包括经济快速增长和新冠疫情大流行后对数字转型的更加重视。 随着我国各行业上云进程不断加快,用户对云网融合的需求日益增强。 7月27日,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表示,2020年我国经济稳步回升,云计算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整体规模达到2091亿元,增速56.6%。云计算发展日益成熟,逐步迈入深水区。从发展历程上看,云计算走过了2006年到2010年的形成期,2010年到2015年的发展期,2015年到2020的应用期,并已经迈入成熟期。 IDC此前报告分析称,中国公有云市场在产品创新、业务模式、行业纵深拓展方面均有不错表现,预计到202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全球占比将从2020年的6.5%提升至10.5%以上。 竞争激烈 “2006年,我们的CEO Andy Jassy带领了一个只有57个人的团队,创立了亚马逊云科技,开创了一个云计算的新时代,重塑了整个IT行业。”7月21日,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在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表示,中国是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始终致力于利用全球优势和资源,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上云重塑和云上创新,并成为中国企业重塑业务、构建业务新格局道路上的伙伴。因此亚马逊云科技明确了“全球优势,植根本地”的中国市场的业务战略。 虽然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市场格局中占有绝对领先优势,但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拔得头筹的仍然是阿里云。Gartner报告显示,全球IaaS云基础设施市场上,亚马逊、微软和阿里云份额位居前三位,在亚太市场上,阿里云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是微软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总和。 “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阿里云去年销售额已经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继续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阿里巴巴集团2021财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12个月,阿里云计算2021财年销售额601.2亿元,同比增长50%,运营亏损为90.5亿元,经调整EBITA为-1.66亿元。阿里云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7.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2.17亿元增长37%,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 当阿里云向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云服务,包括弹性计算、数据库、存储、网络虚拟化、大规模计算、安全、管理和应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平台等服务时,亚马逊云科技也在加快对中国市场的开拓。 张文翊表示,当前,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市场上高度关注汽车、流媒体、生命科学、零售快消、金融服务等领域客户,并高度重视安全和隐私方面的技术提升。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lipsky在2021年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视频讲话中称,希望继续推动中国客户开展数字化转型。 “我们希望能利用这些优势服务好三类客户,首先让中国的客户在西云数据和光环新网运营的中国区域享受到全球领先的云科技和服务;第二,我们也希望让跨国企业在中国区域能够保持全球IT架构和体验的一致性;第三,我们也希望帮助中国的客户通过我们全球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出海,走向世界,这也就是我们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业务战略。”在张文翊看来,无论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还是跨国公司发展国内业务,统一的云技术架构都能加速业务落地,云计算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实际上,近年,华为云、腾讯云也在加快云计算市场的开拓。4月21日,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20》研究报告,云计算IaaS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全球市场规模达到643.9亿美元。2020年,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前二、全球前五。 “随着腾讯云业务的拓展,腾讯云服务承接的服务规模逐年增长,二零二零年服务次数372万次。”腾讯2020年财报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二零二零年的收入同比增长26%至人民币1,281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反映在扩大的用户基础和业务规模推动下,商业支付、理财服务及云服务的收入增长。
肆拾玖坊宣布完成6亿人民币B轮融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淯心 7月30日,肆拾玖坊宣布完成6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CMC资本独家投资。今年4 月,肆拾玖坊刚宣布完成由凯辉基金领投、保乐力加旗下的创享欢聚投资基金跟投的A轮融资。 肆拾玖坊是一家以“中高端酱酒”为核心业务的产业互联网企业。2015年,包括肆拾玖坊创始人兼CEO张传宗在内的49位合伙人联合成立肆拾玖坊。据张传宗此前透露,2020财年肆拾玖坊的终端年销售额达20亿。截至目前,其在全国已经拥有了1500家新零售体验店、2500家新零售经销商,6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6%。 CMC资本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专注于科技、消费、文娱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现管理着三支美元和两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超过300亿人民币。曾投资了快手、哔哩哔哩、爱奇艺、饿了么、完美日记、野兽派、十月稻田、和府捞面等公司。 CMC资本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李伟才表示,CMC资本投资肆拾玖坊不仅仅是看好酱酒品类的增长红利,也看好肆拾玖坊的团队能力、业务模式以及对产品品质的坚持。 张传宗表示,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扩大茅台镇的产能布局,加大酿酒人才的引进和技术团队的梯队培养,进一步巩固人才和产品优势,构建品质管控体系同时,在增加老酒储备、提升数据化应用、深化完善用户体验场景以及品牌建设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同日,中国酒界泰斗梁邦昌出任肆拾玖坊首席技术官;中国白酒工艺大师陈孟强出任肆拾玖坊总工程师。此次肆拾玖坊邀请梁邦昌、陈孟强两位大师加入,这是肆拾玖坊在人才引进和产品品质提升方面的再次布局。 采访中张传宗表示,“酿酒行业是一个经验与科技、传承与创新同样重要的行业,肆拾玖坊绝不会因为追求发展速度而牺牲产品质量,我们希望借助两位专家高超的酿酒与勾调技术及管理经验,加强酒类技艺传承和培养,促进酱酒品质提升,并培养更多白酒业人才,构建更完整的品质管控体系”。
银保监会清理规范信托机构非金融子公司业务 清理期限不得超过“3+1”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市场乱象遭到监管关注。 2021年7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共七条,以“压缩层级、规范业务”为主要思路,加强信托公司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管控,明确清理规范工作安排。 一是压缩层级。自《通知》印发之日起,信托公司不得新增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已设立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不得新增对境内外企业的投资。信托公司可选择保留一家目前从事特定业务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并应当有计划地按照《通知》要求以转让股权等方式清理对相关企业的投资; 二是规范业务。一方面,规范信托公司选择保留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的新增业务,并对其存量业务提出要求。另一方面,明确清理工作完成前,相关企业原则上不得新增业务; 三是明确清理规范工作安排。落实信托公司主体责任,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共同推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于《通知》出台的背景,今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近年来,部分信托公司以固有资产直接或间接设立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这类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与母公司战略协同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部分公司由于经营管理相对薄弱、合规意识相对淡薄,在展业过程中也滋生了市场乱象,累积了风险。如开展监管套利、隐匿风险的通道业务;与母公司之间存在融出资金、转移财产、输送利益等违规关联交易问题等等。基于此,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从压缩层级、规范业务角度出发,整顿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治理市场乱象。 关于《通知》要求信托公司清理对哪些企业的投资?如何规定清理时限安排?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信托公司对以下企业的投资属于《通知》规定的清理范围:一是信托公司按照《通知》规定选择保留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在境内外投资的企业;二是信托公司其余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及其在境内外投资的企业。信托公司对上述企业的投资应当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完成清理,清理期限不得超过3年。上述企业中有存续基金业务的,信托公司可不受前述期限限制,但应当于相关项目清算后1年内完成投资清理。清理确有困难的,信托公司可向属地银保监局提交延长清理期限报告一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6月2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及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管理问题,信托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融出资金、转移财产、输送利益;非金融子公司层级过多,组织架构复杂,超出信托公司管理能力等。 针对《通知》出台的背景,7月30日,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清理非金融子公司主要还是从清理非标、资金池业务角度出发,因为信托公司大量通过非金融子公司开展业务,脱离了监管范围。 此外,针对该《通知》出台的意义,帅国让表示,其一,有利于防范监管套利及防控风险;其二,有利于促进信托业改革和深度转型发展;其三,有利于信托业长久稳健发展。 附:68家信托机构全资、控股大股东参股的主要私募管理人(私募机构不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 1
分布式光伏迎来发展窗口期 东旭蓝天盘中逼近涨停
7月30日,早盘两市探底震荡回升,高景气赛道新能源产业链继续走强,以光伏建筑一体化为风口的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BIPV题材再度发力,林洋能源、正泰电器、中利集团纷纷涨停。新能源环保综合服务商东旭蓝天开盘不久后直线拉升,触及涨停。截至中午收盘,报2.97元/股,涨幅8%,成交额1.33亿元,换手率4.31%,主力资金呈净流入状态。 在国家“双碳”目标、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低耗能、零耗能的绿色建筑分布式光伏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目前建筑行业的碳排放量占全国51.3%,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 6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家能源局拟在全国组织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多省份陆续发布组织开展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试点的文件。 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将传统的屋顶变为光伏屋顶,让光伏本身成为建筑的一部分。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BIPV的光伏装置不仅能提供电能,也可以节约建筑材料,直接起到照明和保温的作用。因此,已布局光伏建筑相关业务,且具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凭借市场先发优势及专业优势率先受益。 资料显示,东旭蓝天自2016年进入光伏发电领域以来,借助光伏政策利好和市场环境,迅速通过开发投资光伏电站、承接EPC工程业务、制造高端光伏组件以及拓展国际业务等方式,实现了光伏产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稳居国内光伏发电领军企业,2018-2020年连续3年上榜“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 目前,东旭蓝天已拥有分布式光伏全场景的优质产品,具备深度覆盖全国的运维能力以及丰富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服务经验。数据显示,公司已建成并网电站规模近1GW,年均发电约14亿度。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26座,累计126MW,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年均发电约1.3亿度。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东旭蓝天进一步加快与中央能源企业的深度合作。2020年9月以来,公司与央企国电投旗下吉电股份以及京能清洁能源北京分公司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快速实现联合开发建设项目落地,为下一步共同发展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电站运维、储能及综合能源项目的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7月16日,东旭蓝天与吉电股份再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项目开发中强化合作。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赵艳军针对下一步合作提出了具体意向,希望双方在风电加光伏常规项目、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氢能、储能、碳排放权交易、光伏组件应用等各方面广泛充分协作,强化优势互补,抢占市场机遇。 投资人士认为,BIPV作为新能源的一个分支题材较新,未来仍存在反复活跃的可能。当前市场有高低切换的迹象,部分资金从高位流出后开始布局低位个股。截至2021年7月29日,东旭蓝天市净率(PB)仅0.34倍,股价处于底部区域且估值偏低,有望迎来一轮低位上涨行情。
白酒股黑色一周:五龙头市值一周蒸发6700亿,股价最惨跌超20%
文 | 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辑 | 孙静 白酒股刚经历了一周黑色股市。 从7月26日大跌到期间起伏,再以7月30日又一次大跌收尾,以白酒五大巨头为例,贵州茅台股价一周累计下跌超11%,五粮液下跌超18%,山西汾酒跌超19%,泸州老窖跌近21%,洋河股份下跌17%。 从五大白酒股最新市值总和38112亿元看,相当于一周累计蒸发市值超670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损失最多,一周市值减少超2700亿元,缩水到2.1万亿元。老二五粮液也蒸发超1900亿元市值,最新市值跌破万亿大关。山西汾酒损失超800亿元,市值跌破4000亿元大关。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则分别蒸发超600亿元、超500亿元,市值都在2500亿元左右。 放大到整个行业,A股酒类板块在本周都经历暴跌。Wind酒类指数累计下跌15.5%,其中白酒指数一周下跌超16%,幅度超过葡萄酒指数和黄酒指数,略低于啤酒指数。 为什么本周白酒股会暴跌?海开源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本周白酒股暴跌,主要是因为受政策影响,很多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场信心不足,另外白酒近几年累积一定的获利盘,所以此时受冲击较大。 伴随股价下跌的,还有整个二季度白酒板块持仓高位的回落。中泰证券认为,这是因为白酒存在估值消化压力、食品高基数下增速放缓,另外天气和疫情反复也引发白酒消费相对疲软,整个行业进入库存去化时期。 在市场信心已然不足的情况下,本周一公布的水井坊的财报数据,成为导火索。 财报显示,水井坊上半年实现营收18.37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有3.77亿元,同比增长266%。看上去业绩还不错,但实际上都是一季度的功劳,二季度业绩滑坡厉害。 尤其是第二季度水井坊净亏损超过4000万元,而一季度为净利润4.19亿元。其中第二季度,水井坊的销售费用就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160%,官方解释是因为广告宣传投入增加。 为何水井坊会转向亏损?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AI财经社,从客观环境说,消费者偏好口味和白酒口味趋势都发生变化,尤其今年酱香型白酒发展很迅猛,甚至一些卖进口啤酒和红酒的企业都布局这块,很多渠道商也重点推销更赚钱的酱香酒,这对浓香型的水井坊来说并不友好。 肖竹青补充说,从内部原因看,现在整个高端白酒主要靠消费者意见领袖圈层去带动,需要高频率互动的营销方式,费用投入很高,这也造成水井坊第二季度亏损。 “现在中高端白酒五巨头已经形成头部阵营,后来者追赶成本巨大,加上全国一线品牌渠道下沉、以及各省级龙头企业依托地方政府支持守住本土市场,都会导致白酒市场竞争白热化和恶性化。”肖竹青透露。 资本市场也用脚投票,水井坊7月26日、27日两度跌停,缓和两天后30日再度跌停,当天以102.24元/股收盘,市值499亿元。
将分7.7亿元资产,“沪市珠宝第一股”莱绅通灵实控人离婚案宣判
7月31日消息,近日,莱绅通灵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莱绅通灵”)在上交所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涉及诉讼进展暨公司控制权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公告。 公告显示,2021年1月6日,莱绅通灵披露《关于实际控制人涉及诉讼的公告》,实际控制人沈东军涉及离婚诉讼。2021年7月30日,公司收到沈东军关于上述案件进展的通知。7月29日,沈东军收到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准予原告马峭与被告沈东军离婚;被告沈东军持有的南京传世美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7.3002%的股权,由原告马峭、被告沈东军各分得18.6501%;被告沈东军持有的莱绅通灵31.16%的公司股权(总股数1.06亿股),由原告马峭、被告沈东军各分得15.58%,即5304.2万股。 沈东军表示,其本人将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提起上诉。 截止本公告日,沈东军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1.0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31.16%;沈东军持股37.30%(不构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南京传世美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42.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18%;马峭女士未持有公司股份。 截止本公告日,该案件一审已判决但判决尚未生效,暂不涉及股份分割及权益变动相关事项;沈东军表示将依法提起上诉,目前尚无法判断案件上诉及后续的进展和结果;沈东军先生提起上诉后,若二审维持原判,则实际控制人将由沈东军变更为马峻。 公司目前日常经营一切正常,公司将根据案件的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资料显示,沈东军与大舅子马峻合伙创业。其岳父马崇仁为地质学专家、著名珠宝专家,被业界尊称“翡翠王”。两年前,莱绅通灵“家族内斗”被曝光,2019年11月,马峭提起离婚诉讼。2020年12月,沈东军曾以公司名义向警方举报马峻涉嫌职务侵占。 莱绅通灵于2016年11月登陆A股,主要从事钻石珠宝首饰的品牌运营管理、产品设计研发及零售。截至7月30日收盘,莱绅通灵报收7.06元/股,总市值为24.04亿元。若按此计算,此次上市公司股权分割涉及总额超7亿元。按照一审判决,马峭将分走一半股权。(文 | AI财经社 赵昊)
7.46亿欧元,亚马逊收到创纪录罚单
作者|竺晶莹 题图|CFP 近日,亚马逊的处境可谓雪上加霜。 在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以后,由于营收净利不如预期,亚马逊股价盘后跌幅超过7%。同时,亚马逊又因违反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被卢森堡数据保护委员会(CNDP)处罚7.46亿欧元(约合8.88亿美元)。 根据亚马逊的证券备案文件披露,卢森堡数据保护委员会在7月16日向亚马逊开出这笔创纪录的罚单,理由是亚马逊在处理用户个人数据时未遵循欧盟法规,并要求亚马逊整改某些商业行为。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要求企业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以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否则将会面临巨额罚款。 由于亚马逊的欧洲总部设在卢森堡,因此该公司在欧洲主要受到CNDP的隐私监管。 但是,亚马逊拒不承认这一“指控”。亚马逊发言人接受BBC采访时表示,公司从未违反数据条例。该发言人进一步公开回应道,这笔罚款毫无根据,亚马逊会在此事上坚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亚马逊发言人对CNBC表示:“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维持他们的信任,是我们的首要准则。没有任何用户的数据被泄露给了第三方。我们坚决反对CNDP的指控,将进一步上诉。关于我们如何向用户投放相关广告这一点,CNPD仅仅是依靠对于欧洲隐私法的主观臆断对我们作出判决,况且就算这项解释成立,罚款金额也远远高出对应标准。” 7.46亿欧元,的确是天价罚款。据FT报道,这刷新了此前谷歌被法国数据保护机构判罚的5000万欧元。WSJ曾估计,在欧洲隐私法之下,亚马逊将被处以超过4.25亿美元罚款,不过实际的数据仍超过预期。 自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2018年生效以来,亚马逊并非唯一违规的巨头。这项条例极为严苛地限制了敏感数据被应用、储存、处理的场景。所以,谷歌、英国航空、 H&M、万豪酒店集团都曾面临欧洲政府关于他们数据违规的处罚,不过罚金普遍在千万欧元级别,而非亿元级别。 事实上,目前还不清楚亚马逊为何被处以天价罚金的具体原因,CNDP也尚未对外披露进一步信息。 不过,天价罚款也显示了欧盟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立法彰显了自身的效力。即使像卢森堡这样对于跨国企业非常包容的国家,也仍旧采取了强硬措施。
骁龙888翻车,小米11Ultra烫得像暖手宝,小米回应正内测均衡模式
撰文/AI财经社 迟文 编辑/游勇 7月30日,小米社区发布公告回应了小米11 Ultra日常使用时的发热问题。小米表示,小米手机的均衡模式已在内部测试阶段,普通用户默认均衡模式,省电基本流畅为主(预计8月开始上线),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智能切换分辨率和刷新率,在对后台应用的管控上更加严格(包括后台联网,大小核调度,同步,唤醒,持锁等)。在保证流畅的同时,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减少异常发热的情况。 公告中称,修复代码会先在开发版中验证,待验证稳定后,会陆续进入稳定版。 今年3月29日,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这款手机搭载了高通骁龙旗舰处理器骁龙888,发布之初还被一些自媒体评为“安卓机皇”。但上市后不久,便引来用户对发热问题的集中吐槽。在小米11 Ultra贴吧里,有用户称“玩游戏根本不敢摸摄像头还有以上部分,能有五六十度,不戴套稳稳的烫起水泡”,“太烫了,随便用用都烫手”,“花那么多钱买个暖手宝,气死个人!”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小米因发热问题而做出回应。在此之前,小米发布MIUI 12之后,就因为体验不佳,被很多用户吐槽,当时吐槽多集中在卡顿、发热、不流畅等问题上。6月,小米产品总监 MIUI体验总负责人金凡在小米社区进行了回应,他总结手机发热主要集中在游戏发热,视频通话发热,视频发热和充电发热四个场景。 至于小米手机发热的原因,金凡表示与四个方面有关,一是因为小米硬件规格高,在性能调度方面比较极致,带来了更高的功耗;二是充电功率的提升,也带来了发热的风险;三是运营商5G SA的应用使得以前的优化手段失效,提升了加热的风险;四是因为是天气变热,手机温度也开始提升。 为应对以上这些问题,金凡表示MIUI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针对游戏场景、非游戏场景加入新技术和模式,其中游戏稳帧技术导入了大部分骁龙888手机,均衡模式和性能模式已经内测,预计性能模式将在8月上线。 发热一直是小米手机的老毛病,但据AI财经社了解,发热问题并不只发生在小米身上,除了MIUI、系统稳定性、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骁龙888也是导致发热的原因之一。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反应OV、魅族、一加等搭载骁龙888的机型在高负载运行下也有发热情况。 但小米与骁龙888的合作更为深远,在发热问题上表现得也更为突出。据悉,小米11系列不仅抢到了该芯片首发,而且量也最大,小米11,小米11 Pro、小米11 Ultra、Redmi K40 Pro(红米,小米子品牌)都搭载了该芯片。5月21日,小米手机官微宣布小米11系列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台,在4000到6000元价位位列第一。MIUI优化后,小米11系列的发热问题能否缓解届时会有答案。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