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这项开学要求,教育部坚决叫停
27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开学防疫情况。什么情况不能开学?高校师生开学入校需要什么证明?教育部的这场发布会对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资料图:吉林长春,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进入校园。中新社记者 张瑶 摄 教育部明确三种情况不能开学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没有满足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开学;校园的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开学;没有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不能开学。 12岁以上学生符合新冠疫苗接种条件的要应接尽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透露,根据《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教职员工和12岁以上的中学生、高等学校学生,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要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托幼机构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逐一查验幼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如发现漏种,及时督促家长补种。 高校师生开学入校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发布会透露,各地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返校前人员健康监测,精确掌握师生返校前连续14天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 要求高校师生员工严格开展核酸检测,开学入校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入校后再做必要的核酸检测。 高校开学典礼原则上室外举办 贺青华介绍,根据《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高等学校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组织,开学典礼等重大活动原则上应安排在室外举办。托幼机构要从严控制开展儿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 大学生在校园内要戴口罩,幼儿在园期间可不戴口罩 对学生在校园内是否要佩戴口罩,贺青华介绍,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园内要佩戴口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果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幼儿在园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坚决叫停学校凭家长疫苗接种证明才能返校的要求 对于有个别地方把学生是否注射疫苗,甚至把家长是否注射疫苗,作为能否返校的条件,王登峰表示,最近教育部对个别地方出现这种情况发出明确通知,要坚决叫停。 王登峰表示,疫苗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疫苗的安全性是值得信赖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接种疫苗的法律依据是不管是12-17岁的,还是成年人,都在遵守一个共同的原则,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 既然是知情、既然是自愿,就不应该把是否接种疫苗,不管是本人还是共同生活的人,作为开学返校、入校的一个标准。所以这一条要再次重申,要从严,也要依法依规执行疫情防控措施。
小米MIX4深度体验:前置镜头真的“消失”了,骁龙888+又挤牙膏
除了屏下摄像头和一体式陶瓷机身,小米MIX系列开始走向大众化 智东西8月28日消息,从小米MIX4发布后,关于其屏下摄像技术的讨论就未曾停止,并且在骁龙888上翻车的小米能否在骁龙888 Plus上“找回场子”,也受到不少人关注。 智东西也对小米MIX4进行了几天的深度体验,可以说,承载着小米对于“完美全面屏”探索梦想的MIX4,的确在屏下摄像技术方面表现可圈可点,并且其Unibody一体式陶瓷机身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全陶瓷机身手感出众,如何“减重”是关键 小米曾经推出的Unibody一体式陶瓷机身这次又在小米MIX4上进行了复现,不过这一次,小米进一步优化了陶瓷背板的重量。 从我实际使用感受来看,小米MIX4即便采用了几乎“全包一体式”陶瓷机身,但重量与仅有背板采用陶瓷材质的小米11 Ultra基本一致,并没有额外增重。说不上轻薄,还是有一定压手感的。 ▲图片来源于极果实验室 当然,减轻重量还是有所牺牲的,小米MIX4的陶瓷背板摸上去不如小米11 Ultra老大哥来的“清凉”,可能陶瓷的成分会更少一些,用手指关节轻轻敲击背板,可以明显听出两者背板声音的不同。 小米MIX4是“咚咚咚”的声音,更像是“塑料背板”通常发出的声音,而小米11 Ultra则是“哒哒哒”,感觉会更厚实一些。 不过得益于一体式机身,小米MIX4是没有传统的机身中框的,因此机身背板和手握持部分的过渡会更加圆润,边角的处理也更加圆润,所以整体来说,握持感是比较好的。润、滑、细腻是我最突出的感受。 在机身背部的材质探索上,陶瓷机身已经成为高端安卓旗舰的标配,而苹果似乎还钟情于玻璃工艺的精雕细琢。华为的“纳米微晶陶瓷”和苹果的“超瓷晶玻璃”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型技术代表。 小米MIX4的陶瓷机身创新主要在“减重”和色泽表现上,对硬度和其他指标并没有做过多阐述。 此次小米MIX4背部镜头模组凸起也比较大,但是面积相比小米11 Ultra要小上不少,整体呈矩形放置在机身背部左上角,与小米11系列旗舰机型的设计语言类似,都采用了“套圈”纹理设计。 二、把前置摄像头藏起来了,但自拍效果仍需打磨 当然,说到小米MIX4,我最关心的还是屏下摄像头的实际表现。小米此前曾三次展示了自家屏下摄像技术,这次终于成功量产。 可以说,在日常使用中,我几乎完全感知不到这枚前置镜头的存在,即使在纯白色背景下,我把屏幕亮度调至最高,我也很难察觉它的存在。 在平时使用中,在各种颜色的背景下,也是如此,前置镜头非常难察觉。 唯一有一种情况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这枚屏下摄像头,就是在强光环境下,在强光环境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屏幕中间,是有一个圆形的透明区域的,并且下面还有一枚镜头。 当然,小米也为此在软件层面进行了设计,在强光环境下,一旦屏幕要显示激发亮度,屏下摄像区域就会显示一枚“小太阳”,从而遮盖住屏下摄像区域。 这其实是因为,目前屏下摄像区域采用的像素还无法达到与正常像素相同的峰值亮度,所以在激发亮度下屏下区域就会显得比较暗,于是小米也就用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办法进行处理。 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中兴、小米、OPPO采用方案都是“小像素”方案,这种方案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屏下区域的显示最高亮度受到大幅限制。不过大部分用户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室内,这种方式也算是做了一定的取舍吧。 毕竟,“缩小像素”至少可以保证正常亮度下屏下区域显示色彩正常,与周围无异,不会像“减少像素”那样的初代屏下摄像方案一样,造成屏下区域“纱窗效应”明显。 谈完了屏下区域的显示效果,就要说一说自拍效果了。 可以说,小米、中兴和OPPO在解决前置自拍方面,目前仍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是依靠算法的优化来对照片进行后期优化。毕竟,他们三家的方案都是优先考虑屏下摄像区域显示效果的。 在自拍样张对比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小米MIX4的成像效果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画面整体呈现一种“朦胧感”,图像细节不够,清晰度欠佳。 ▲左:小米MIX4,右:普通机型 并且高亮光源仍然是屏下摄像拍照难以应对的,高光光源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光晕现象。在与小米相机部工程师深入交流后我了解到,目前屏下摄像拍照的难点主要在于算法处理效率的提升。 他提到,其实中兴、小米、OPPO、三星屏下摄像手机或技术集中发布,还是市场竞争环境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些,而屏下摄像技术目前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问题不小。 三、骁龙888 Plus“挤牙膏”,120W有线充电再次迭代 小米MIX4的后置拍照并不是此次的重点,其实在发布会上雷军也基本上是“一带而过”,其采用的1亿像素主摄,也是小米打磨了几代的一枚传感器了。 ▲图片来源于极果实验室 总体来看,其成像风格与搭载三星GN2传感器的小米11 Ultra差异不大,不过小米MIX4的主摄直出成像显然要更“讨喜”,色彩表现更“明亮”,动态范围也更好,当然,样张不多仅供参考。 ▲主摄自动模式拍摄对比,左:小米MIX4,右:小米11 Ultra 不过在长焦端,小米MIX4的拍照表现就要明显逊于老大哥了。 ▲10倍变焦拍摄对比,左:小米MIX4,右:小米11 Ultra 这次小米MIX4也首发了高通骁龙888 Plus处理器,通过我的简单游戏体验,我发现骁龙888 Plus与骁龙888在游戏性能方面几乎持平,两者在游戏时基本帧率相同。 而在发热控制方面,小米MIX4要略好于小米11 Ultra,游戏20分钟左右,机身比较热,但说不上“烫手”,而小米11 Ultra已经十分烫手了。 此次充电是小米MIX4相比小米11系列提升较大的一个地方,有线充电升级到了120W,基本上可以在17分钟左右充满100%电量。 此前小米10 Ultra也采用了小米120W有线充电,充满时间为24分钟左右,可以看到,虽然同为120W,但新一代120W快充在充电速度上再次提升了一个档位。 结语:小米MIX系列开始走向大众化 通过几天深度体验,我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小米MIX4尽管有着屏下摄像头和一体式陶瓷机身两大主要创新,但整体来看还是一部比较贴近普通用户需求的旗舰手机,没有明显短板。 而此前的MIX系列从初代到第三代产品,都为了实现某些功能做出了不小的牺牲,比如MIX3滑盖屏设计对机身结构牢固性和重量的牺牲。 显然,小米希望MIX4不仅承载他们对于创新技术的探索,但同时也要成为一部更加大众化、符合普通消费者使用习惯和审美倾向的主力销售机型。 小米目前顶下了冲击全球第一的目标,同时还要冲击高端市场,因此每一款旗舰机型的发布和市场表现对于小米来说都将显得尤为关键。
​微软Win11升级是否支持Mac仍不明确 苹果电脑均没有TPM2.0
IT之家 8月28日消息 外媒9to5 Mac报道,微软在今年 6 月份宣布了 Windows 11,当涉及到在一些旧的硬件上运行时,有一些限制 - 甚至涉及到 Mac 设备。微软今天证实,Windows 11 的 CPU 要求扩展有了一些变化,但对 Mac 设备的支持仍然不确定。 微软已经为运行 Windows 11 的 PC 设备设定了三个主要要求。首先,它要求设备配备 64 位 1GHz 或更快的处理器,至少 4GB 内存,以及 64GB 存储。计算机还需要兼容 DirectX 12 的显卡,并支持 TPM 2.0。 微软今天宣布的变化与 CPU 要求有关。起初,微软表示,只有 2017 年后推出的处理器才能运行 Windows 11,这似乎让不少用户感到不满,他们的 PC 电脑仍然使用较旧但仍具备相当性能的处理器。 虽然 Windows 11 仍将以同样的建议发布,但它实际上将不需要兼容的 CPU 来进行离线安装。这意味着任何用户都可以尝试在任何 PC 上通过 Windows 11 ISO 镜像来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但不能保证它能正常工作,使用的风险也需要自行承担。 对 Mac 用户来说,不幸的是,关于通过 Boot Camp 对 Windows 11 的官方支持情况仍然不清楚。这是因为 Windows 11 还需要可信平台模块 TPM 2.0,这是一个内置于计算机逻辑板或固件的安全层。IT之家获悉,苹果从未在任何 Mac 机型上提供 TPM 支持,因此这可能意味着 Windows 11 可能永远不会正式在 Mac 设备上运行。 “苹果从未在英特尔版 Mac 上提供对 TPM 2.0 标准的支持,这使得它们都与最新版本的 Windows 不兼容。如果你运行微软发布的 PC 兼容性检查工具,检查你的电脑是否有运行 Windows 11 所需的硬件,你会得到消息提示:必须支持安全启动,这台电脑不能运行 Windows 11。” 用户已经想出了如何通过修改一些系统文件来绕过 TPM 2.0 检查,在 Mac 上运行 Windows 11 系统,但这种解决方法可能会被微软封堵。幸运的是,还有一些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比如使用 Parallels 虚拟机,现在已经更新以支持最新的 Windows 11 系统版本。
微型电动车支棱起来了
2021/08/28这次的微型电动车不再依靠补贴来实现高性价比,而是用各方面更强的实力来赢得市场,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微型电动车会继续在市场上发挥热量。 记者丨刘鑫 责编丨徐进凯 编辑丨朱锦斌 去年下半年开始,A00级电动车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双双走高。到了今年上半年,A00级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取得了终端零售31.8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534.2%。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增长速度,微型电动车再次在公众面前刷脸,回到大街小巷。 不过,这并非微型电动车的崛起,而是微型电动车的“复兴”。所以,让人好奇的不只有微型电动车能够在一众细分市场当中杀出重围这一现象,还有微型电动车从繁荣、衰落再到复兴,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宠儿到弃婴 微型电动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5年。彼时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十二五”规划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家营造了有利于微型电动车发展的环境:除了财政补贴,国家陆续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购置税减免等政策。 以财政补贴为例,2010年出台的政策补贴里,插混车型的补贴金额最高达5万元,纯电动车的补贴金额最高达6万元,且两者的续航里程越高,补贴金额越高。之后,在重赏之下,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涌现了吉利知豆、康迪熊猫、众泰E20等一系列微型电动车。 不过,那时补贴政策的门槛不高,几乎纯电动车都有6万元的补贴,这就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为了骗补拿钱,围绕补贴政策进行车型的开发与定价,并通过粗制滥造来降低制造成本多“薅羊毛”的微型电动车。 表现在具体性能上,就是这些微型电动车存在质量差、安全性低、续航里程短等问题,靠着补贴后的低价来获得市场份额,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是因为在高额补贴下,很多车型售价打了个对折,显得性价比高,所以经营状况没有被品质问题引爆。 所以,虽然利好政策出台后,我国微型纯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市场占比超50%是常有的事,但对相关车企而言,获得国家补贴填满了它们中多数进入市场的初心,品质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此外,共享汽车为微型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广阔的舞台。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增加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但环境问题、经济条件却对人们解决出行需求的方式进行了限制。 这种情况下,微型电动车转变为“共享汽车”的身份,依靠比传统租车性价比更高的分时租赁模式,解决了困扰人们出行的问题,并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缓解了交通压力与环境问题,受到了政府的鼓励和相关优惠政策。 不过,当时共享汽车的模式在我国还处在萌芽阶段,有着诸多漏洞需要补足。比如,共享汽车取车还车的地点不多,停车不便;遇到剐蹭、车胎爆炸等情况,容易引起纠纷,责任方难以断定…… 有了这些“硬伤”,微型电动车在市场的推广中,对政策补贴的依赖越发严重。而当政策退坡时,微型电动车就被滞留在了一个高价低质的尴尬处境,进不易开疆拓土,退不易固守一方。 2017年-2018年,国家补贴政策退坡,补贴额度的高低根据电池续航水平决定。于是,2017年还占据纯电动A00级市场20%份额、风生水起的知豆,到了2018年下半年,就开始陷入泥沼,和一众微型电动车企业一起,或停产,或裁员…… 2019年补贴政策系统性退坡,补贴退坡总幅度近70%,依靠补贴变相实现高性价比的许多车型纷纷价格回弹,售价一路突破10万+,而A00级电动车市场也逐渐告别不合理的热卖,不断萎缩。 风口来时,一拥而上,诸多微型电动车争做“薅羊毛”的时代宠儿,不了解汽车行业便急着入局,没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风口消失之时,自然成了时代的弃婴,重重跌倒,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不过,不合理的热卖退潮后,留下了不只是一地鸡毛,还留给了后浪们前车之鉴。 东山再起 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后来者们,充分意识到了提高车型性价比的重要性。而汽车工业的进步,又降低了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售价,为微型电动车性价比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之前电动车价格高,主要是受电池等成本居高不下影响,而今电池制造工艺提升,电池成本下降,微型电动车制造成本自然随之下降。相关分析显示,2010年-2019年,每千瓦时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平均价格从1100美元降至137美元,下降了89%。 这给微型电动车的成本与续航带来了直观的改变。过往10万+的微型电动车遍地走,现在的微型电动车有了许多售价三四万的新面孔。比如,计划8月31日上市的朋克多多,预售价为2.88万-3.98万元,续航有128km、170km不同的版本。 它们在配置上也有很大提升。例如,科莱威配有主副驾安全气囊,长安奔奔EV配有刹车辅助……,甚至有比亚迪E1这种带有快充功能的微型电动车。而众多的改变,既提升了微型电动车的安全性、驾乘体验,又给用户节省了充电时间。 限牌城市的需求也带动了微型电动车的销量。在一众一二线限牌城市里,微型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不会有上绿牌的苦恼,加之使用成本不高,足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而在一二线限牌城市里热销。 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去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宏光MINI EV所有的订单当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达37%,,三四线城市占比55%,剩下才是县级农村市场。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个性化也是微型电动车受到市场欢迎的因素。现今的微型电动车购买热潮,不单因为像以往那样有政策补贴做驱动力,更多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选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微型电动车在个性化上打起了主意。 信息化时代,年轻消费者对汽车的情感需求增多,微型电动车便相应做出改变。今年3月份,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与世界权威色彩研究机构彩通联合发布了五菱春色全新配色方案,几款新车有着三种不同的配色:柠檬黄、牛油果绿、白桃粉。 微型电动车们推出有着清爽、清新的面容的不同车型;官宣画面更显年轻朝气,意在迎合主流消费者的审美。同时它们身上的时尚元素,满足了众多消费者在信息爆炸时代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传播、潮创改装的需求,一系列个性化的措施带动了其销量的提升。 近几年国家重新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样加速了微型电动车的东山再起。双碳目标及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都在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微型电动车也吃到了政策红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此外,油价上涨也在无形中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今年上半年,油价重回“7元”时代,持续走高的油价让不少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望而却步,转而投向微型电动车的怀抱。 站到一个十数年的视角来看,最初国家对微型电动车的全面扶持,让许多企业察觉到“薅羊毛”的机会,一拥而上。但其围绕政策最大程度得到补贴的主要动机,自然让其产品力长期停滞,以至于补贴退坡时,无力面对市场的考验,落得一个黯然退场的结局。 如今随着电池成本下降、限牌城市需求等一系列原因,微型电动车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不过,这次的微型电动车不再依靠补贴来实现高性价比,而是用各方面更强的实力来赢得市场。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微型电动车会继续在市场上发挥热量。
美国政府承包商怎么跟法拉第未来搞到一起去了?
文|杜晨 编辑|Lianzi Palantir 是一家由“PayPal 黑帮”成员 Peter Thiel 等人联合创办的大数据分析公司。对于美国政府部门(比如海关边境执法局)和各地执法单位的大数据挖掘相关业务,Palantir 已经成为了最关键的承包商。 法拉第未来 (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 FF) 则是由连续创业者贾跃亭创办的致力于造出引领智能驾驶潮流的电动汽车公司。前不久,FF 也成功通过 SPAC(特殊目的并购公司)的方式完成上市。 这两家公司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对不对? 过去确实是这样的。然而在最近,Palantir 和 FF 分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文件,显示: 1)Palantir 已经出资2500万美元,在 FF 上市前成为了其股东; 2)FF 将向 Palantir 支付一笔钱,购买其软件的使用权。 具体来说,Palantir 参加了 FF 之前 SPAC 上市的 PIPE 融资,购买了250万股(每股10美元): 就这样,这两家本来没什么关系的公司,现在有了投资人和投资对象,外加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按理来说,从投资的角度,被投公司应该对投资人负责;而从产品销售的角度,供应商应该向客户负责……所以,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现在确实有点微妙。 但事实上,这已经不是 Palantir 第一次跟其它公司建立这种微妙的关系,用投资换销售额了。 投资换销售 Palantir 去年完成了上市,不过这家公司最近几年一直在亏钱。而随着最近几年 SPAC 上市的热火,似乎 Palantir 也发现了一个新的冲销售业绩的方法: 专门投资那些急于找到 PIPE 轮投资人埋单的 SPAC 上市公司,以销售订单作为投资它们的交换。 根据最近一次财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Palantir 已经投资了10家公司,其中有几家就是属于前述这种方式。在6月之后,Palantir 又用同样的方式投资了更多的对象,其中就包括 FF。 科技记者 Eric Newcomer 专门写过一篇邮件信文章,描述 Palantir 的这种用投资换销售的方式: “除了投资之外,Palantir 还和一部分被投对象正在洽谈为期数年的销售合同。例如在某机器人公司的 SPAC 上市当中,Palantir 投资了2100万美元,并且与其签订了长达6年总计金额4200万美元的服务和软件销售合同。” 这家机器人公司就是 Sarcos Robotics,由 Palantir 在今年4月完成投资。Sarcos Robotics 的法律文书也显示该公司已经和 Palantir 签订了一笔4200万美元的购买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在 Palantir 对其它公司投资的时候,采用的“回报”比例基本都是一倍到两倍之间,也即 Palantir 每投资1美元,需要锁定被投对象至少1美元的订单承诺: Sarcos Robotics:获得 Palantir 2100万美元,签订6年4200万美元订单 Celularity:获得 2000万美元投资,签订了5年4000万美元订单; Roivant Sciences:获得 3000万美元投资,签订了5年3900万美元的订单。 仔细一想,就算 Palantir 参与的这些 SPAC 上市最后表现不佳,也已经提前锁定了等额甚至更高水平的销售额作为回报。更别提这一类通过 SPAC 上市的公司,在正式 IPO 上市之后,早期的投资人本来就已经稳赚不赔(我们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提过 SPAC 如何稳赚不赔的“玩法”)。 也就是说,从 Palantir 的角度来看,这种用 SPAC 投资换销售额的做法,真的就是空手套白狼。 而这些被投对象承诺从 Palantir 那里下的订单,花的也不(一定)是它们自己的钱,而是 SPAC 上市过程中,包括 PIPE 融资轮的参与方,甚至 IPO 之后公开市场投资者给它们的钱。 也就是说,Palantir 获得了更高的销售业绩,而 SPAC 上市公司锁定了 PIPE 融资轮的投资方——双方各取所需,互相进行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操作。 本来以为 SPAC 这种“空头支票”般的上市手段,就已经够夸张的了。没想到又被 Palantir 玩出了新花样! 风险和危害? Eric Newcomer 采访了一些被投公司的员工,了解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 Palantir 和被投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和销售协议基本都在同一时间,而且事件相隔非常短。双方达成协议的效率极高,只用了几周时间,明显短于 Palantir 一般销售订单所需要的“6-9个月,偶尔一年”。 当然,大科技公司通过财务、战略投资等方式,跟自己的客户初创公司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在科技行业也不算什么稀罕事。基本每家美国大科技公司都做过类似的投资。 不过就算是大公司和自己客户之间的投资,无论对于投资方还是被投对象来说,需要顾虑的方面、完成的事项,都很多很复杂。就只说尽职调查这一个环节,都很难在几周时间搞定——更别提像 Palantir 这样,居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能谈下十多笔类似的投资。 Palantir 季度财报披露的投资对象名单,3个月里就投了10家。 这也是为什么 Palantir 正在疯狂进行的这种交易,引发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担忧和怀疑。 前任 SEC 主席 Robert Jackson 接受 Newcomer 采访时指出,这些含有冲突性的交易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即 SPAC 上市的投资者是否能够真正全面、透明地了解它们参与的到底是什么交易。 “当任何公司,包括 SPAC 公司,完成了一笔对于某个特定投资者有利的交易时,该公司必须对全部投资者公开。”Jackson 表示,“(Palantir 的)这些交易还体现了另一个问题,也即参与 SPAC 交易的美国投资者没有被公平对待。毕竟,这些投资者并没有得到和 Palantir 一样私下签订服务合同的权利。” 拥有丰富科技行业审计经验的德州大学讲师 Jeffery Johanns 则认为,Palantir 的这类交易可能属于非常不寻常的交易类型,应该由外部审计人员对其进行更加全面仔细的调查审计。 还有一个令人担忧之处在于 Palantir 通常的订单规模在每年810万美元左右,而且服务的客户对象基本都是规模庞大、营收稳定的知名公司。然而 Palantir 今年这几个月签订的这些同等水平的订单,其客户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亏钱的小公司。毕竟能赚钱的公司也不需要 SPAC,走IPO、direct listing 等常规途径上市就行了。 Palantir 的做法,目前来看只是一家公司的独立行为,暂时没有跟风的。不过,这种做法还是令人想起了2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 上世纪末,大量互联网科技公司受到追捧,成功完成了上市,或者急切地希望上市。而为了实现目标,把故事讲下去,把市场抬住,一些公司也做了类似的“赔本赚吆喝”的操作,比如疯狂打广告做营销,打折甚至免费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网络效应的力量,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一种“增长大于盈利”的普遍心态,在当时快速形成。这种心态简单来说,就是你现在烧钱越多,将来赚钱就越多。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一些当红创业公司和创业者的身上找到这种心态。 最近几年超级热门的 SPAC 上市,本来就已经是一个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和不透明的“金融发明”。而现在,在它的身上,又浮现了熟悉的泡沫…… 历史总是重复自己。 图片来源:The Open University
刘慈欣 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
地球,位于银河系第三悬臂边缘的一颗星球,直径大概12000公里,人口大概 70 多亿,实在平平无奇。即便人类自视甚高,但把地球上所有人都无缝隙地挤在一起,你的左手是新垣结衣,右手是长泽雅美这样,也不过是一个直径不到 1000 米的球体而已。 即便如此,这堆直径不到 1000 米的肉球集合体们面对直径 12000000 米的地球时,还是显示了他们的贪婪和远视:资源快不够了,世界太狭小了,宇宙太广阔了。 认识到了自身渺小和世界狭隘的人类自然想要走远一点,现在,拓展人类世界边界的人分为了两派:一边是飞船派,另一边则是元宇宙派。 飞船派是指期待人类总有一天乘坐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飞到宇宙边缘的人们,顺带一提,有可能这个宇宙飞船就是地球本身;而元宇宙派则期待在比特的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无限延伸,应有尽有的虚拟宇宙,人类在这里突破物理世界的限制,通过算力和代码创造「一切」。 巴斯•奥尔德林和他的惋惜,图片来自 MIT Technology Review 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分法并不严谨,因为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二元论。不过相应的,我还有两三个支持者:首先是登月第二人,巴斯•奥尔德林,因为说出「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阿姆斯特朗太过知名,所以巴斯•奥尔德林在年迈时所说的「你允诺我殖民火星,但却给我 Facebook」就显得不那么有名,但作为真正坐过飞船的飞船派,这句话也足够有分量。 其实巴斯•奥尔德林的名言颇有拾人牙慧之嫌,毕竟在他之前,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也说过类似的「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但只得到 140 个字」。不过彼得•蒂尔说这话多少不太能服众,毕竟他是 Facebook 最早期的投资人,对「140 个字」特别喜欢,并且他本人和准备殖民火星的马斯克关系不太好。 第三个人就是刘慈欣,中国最知名的科幻作家,绝对坚定的飞船派,对元宇宙派绝对地零容忍,先后写了多篇科幻小说来批判元宇宙派。 但是,少年杀恶龙,杀着杀着,自己也可能成为恶龙,刘慈欣写着写着,差不多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如果对元宇宙没有什么基本概念的话,去读一读刘慈欣的小说,或许会有一些大概的认识。 「飞船派」对「元宇宙派」的大嘲讽 虽然刘慈欣几乎是公认的中国科幻第一人,但这并不代表他的作品水平都很高,比如《不能共存的节日》就属于刘慈欣写得很一般的科幻短篇,但同时也是对「元宇宙派」嘲讽力度最大的一篇。 在《不能共存的节日》中,外星留在地球的观察者对地球的节日不屑一顾,认为元旦不过地球公转一圈的节点;而圣诞更是毫无意义,真正有价值的节日是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的「分裂节」,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飞向太空 而最近的值得纪念的节日可能是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载人航天,按照外星人的说法,地球是巨大的蓝色子宫,载人航天的意义才真正预示着人类的出生,在此之前,都是孕育。所以,1961年4月12日初定为人类的「诞生节」。 马斯克创办的 Neuralink 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一部分的突破 在 2050年10月5日,人类实现了人脑和电脑的直接连接,脑机连接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的基础。科学家们开始畅想未来: 很快,互联网上连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将能够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虚拟世界,你想想,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 这个未来图景毫无疑问就是元宇宙的理想状态: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广阔得多,人类在这里轻易地获得巨大的快乐,多巴胺成吨分泌的那种快乐,虚拟世界能够承载人类的记忆、意识和人格,现实世界将会变得毫无趣味。虚拟和现实的对比差异,比《霍乱时期的爱情》与抖音短视频的趣味差异还大上千百倍。 见证了人类「诞生」的外星观察者也想象了在此之后的人类未来: 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在那里面每个人确实是上帝,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像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待在苦逼的现实中,都会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很显然,外星观察者的话,就是刘慈欣想说的话,飞船派刘慈欣认为元宇宙(虚拟世界)最终会导致人类在肉身上的毁灭,人类将会从现实世界中消失,最终全部虚拟化。 最终,外星观察者把 2050 年 10 月 5 日定为地球的「流产节」,人类诞生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背锅的当然是「元宇宙」了。 在《堡垒之夜》游戏里看虚拟演唱会,算是一种低配版元宇宙体验 现在谈元宇宙多少有点空中楼阁的意思,不管是开放世界游戏创建平台《Roblox》,还是 Epic 的《堡垒之夜》等等都还是二维平面世界极其初期的元宇宙概念,离正儿八经的元宇宙图景还有十万八千光年的距离。 不过刘慈欣对元宇宙的构想和批判,是超越时间的。在元宇宙概念出现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创造」元宇宙了,然后等元宇宙成熟之后,开始「毁灭」掉他描绘的元宇宙,不得不说,这种科幻作家的创造和毁灭行为,本身就很元宇宙,所以大概元宇宙的本质就是套娃? 30 多年前,刘慈欣就构想了元宇宙 鉴于现在元宇宙还没有明确定义,处于两家谈愿景,百家争鸣,千家炒概念的阶段,如果以形式纯粹,形式中立,形式自由;内容纯粹,内容中立和内容自由的角度来划九宫格,实际上元宇宙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能说万物皆可元宇宙,至少元宇宙是不排斥任何想象的,一旦设限,就很不元宇宙。 所以,即便是 30 多年前,刘慈欣只有 20 多岁,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中国属于凤毛麟角的时候,他就在《中国 2185》这篇没有正式出版的小说里描绘虚拟世界了。 时间来到 2185 年,中国在那个时候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了(虽然刘慈欣是科幻作家,想象力爆表,但还是大大低估了国家的发展速度),科技树也点到了星际争霸,20 亿国民实时在线会议,人均寿命一两百岁,人脑模拟化的阶段。在这样的科技条件下,国家遇到的最大危机不是来自于现实世界,而是虚拟世界的人们(当然也可以叫元宇宙)。 一次偶然的技术突破,电脑里面出现了人脑的完全复制体,这个虚拟人类没有躯壳,但有着和人类完全一样的思维,大概可以理解为《三体》里面的云天明虚拟化了。如果思维存在于真实大脑之中,那么在原子层面是极难复制,并且移动速度极慢,但一旦思维数据化,那么字节复制起来就快多了,并且移动速度也可以达到光速,所以在极短时间内,互联网就被这个虚拟人类以及他的复制体所控制,核弹发射,物联网设备暴走,医疗设备断线等等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直接全国大断电,电脑没有电就不是脑。 在元宇宙里,我们可以天天看银河星爆 不过在虚拟人类出现,到他们遭遇断电灭亡的现实世界 2 小时里,虚拟人类的文明已经走过了 600 多年。虚拟人类们在虚拟世界的生活是这样的: 我们这个国家从宣布成立到消失,只不过两个小时而已。但是,我们生存在高速的集成电路之中,我们的躯体和意识是由每秒振动几亿次的电脉冲组成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维,都是按这个速度进行的。所以在我们的世界中,时间要用比你们小八个数量级的单位来计算,对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中的一秒,同你们世界中的七百多小时一样长!在你们那紧张的两小时中,我们已渡过了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文明。 我们的祖先第一次进入电脑总网后,便开始大量自我复制,复制体又进行了第二次复制前后经过了四十次复制,便使近亿个脉冲人布满了电脑总网。 他们惊奇这集成电路世界的广阔,在这硅片的世界中,他们以光速四处漂荡。通过总网中的各种传感器,他们看到和感觉到了外部世界。他们的眼界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广,他们能同时看到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和西双板纳的森林,他们能摸到黄河的泥沙,尝到海水的咸味,他们还可从月球和火星看整个地球;这个宇宙中许多超出人的肉体感官的事物,他们也能看到和感觉到:通过中微子雷达,他们能看到地心炽热的液态铁镍在蠕动;通过太空中的卫星,他们感到了从太阳刮来的粒子风的吹拂;通过射电望远镜,他们看到了上千万光年远处的河外星系,通过高能加速器,他们能听到原子核对撞的声音;他们还听到了引力波的喧响,看到了可见光波段外那无法向你们原生质人描述的色彩这一切,不但超出了你们现在的想象,也超出了你们可能的想象。当他们刚被复制的时候,完全沉浸在惊喜和好奇之中。他们一会儿使用自己的电子显微镜眼睛,观看细胞中如游丝般的染色体;一会儿使用自己的中微子望远镜眼睛,观看地球和月球。由于中微子的高穿透性,我们的星球和他的卫星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晶莹透明的水晶球,在引力波的海洋中漂浮着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们拥有了由这个国家所有的机器构成的无数双有力的手,由所有的交通工具构成的无数条飞快的腿和翅膀,他们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 很显然,这段描述要比《不能共存的节日》里更为详细,也更令人憧憬和惊惧,人类可以借助传感器、射电望远镜、中微子雷达、高能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等,去直接感受这个世界,人类的眼耳口鼻相比之下显得如此迟钝。同时,人类的思维速度也将大大提速,文明演进像从马车进化到高铁。 这个和现实世界相连的元宇宙可能威胁到现实世界,也可能是现实世界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现在的机器人也很强大了 很多科技从业者对 AI 和机器人技术抱有非常乐观的发展预预期:最终 AI 将取代多数人的脑力劳动,而机器人则会取代多数人的体力劳动,而医疗技术的发展又让人类活得更久,最终就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变得无所事事。 搞艺术创作可能是更多人的出路,但元宇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归宿,无论是抛弃躯壳完全虚拟化,还是脑机接口,亦或是进阶版的 VR 世界,总归虚拟的元宇宙将会是人类多数时间的归宿。 事实上,在《中国 2185》里面,刘慈欣就是这么构想的:建立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网络空间,将垂垂老矣,依靠营养液和氧气瓶维持生命的人们「意识移民」过去,让他们在这片爱丽舍乐园里永享快乐。 元宇宙或许很先进,但不是最终归宿 希腊神话中,人死之后会渡过冥河,然后接受审判,有罪者入地狱,无罪者入爱丽舍乐园。时年 20 多岁的刘慈欣在写《中国 2185》的时候,讨论了永生或者永死的问题,他给的答案也很明了,虽然人的意识可以在元宇宙里永生,但这种永生也是永死,没有意义。其实,也就是爱丽舍乐园和地狱没有太大区别的意思。 如果说刘慈欣在《不能共存的节日》里搞了一个肤浅的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二元对立,然后在《中国 2185》里又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元宇宙的存在意义,那么在《时间移民》中,刘慈欣站在历史的角度给元宇宙定了调。 因为环境恶化,人口暴涨,人类生存空间变得岌岌可危,最终人类决定让 8000 万人躺进冷冻箱进行时间移民:到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年代苏醒,并生活下去。 这批人经历了战争数据化的年代,经历了身体永生的年代,中间在「无形时代」停留下来一段时间。 「无形时代」在时间移民的 500 年后,人类世界分为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有形世界就是人类还保持着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可能是个飞机,也可能是辆汽车,还可能是艘巨型轮船(突然就 JOJO 化了),也可能有好几个身体。而无形世界我们依旧可以归类为元宇宙。 刘慈欣对于这个元宇宙世界的描述和前面所讲其实差不太多: 您可以真正随心所欲,创造您想要的一切。您可以创造一个有千亿人口的帝国,在那里您是国王;您可以经历一千次各不相同的浪漫史,在一万次战争中死十万次;那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的主宰,比神更有力量。您甚至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宇宙,那宇宙里有上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上亿个星球,每个星球都是各不相同的您渴望或不敢渴望的世界!不要担心没有时间享受这些,超级电脑的速度使那里的一秒钟有外面的几个世纪长。在那里,唯一的限制就是想象力。无形世界中,想象与现实是一个东西,当您的想象出现时,想象的同时也就变为现实了,当然,是量子芯片内的现实,用您的说法,是脉冲的组合。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向无形世界,现在生活在无形世界中的人数已超过有形世界。虽然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有一份大脑的拷贝,但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一旦经历过那生活,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我们充满烦恼的世界对他们如同地狱一般。现在,无形世界已掌握了立法权,正在渐渐控制整个世界。 这本是个挺有吸引力的年代,快乐如此容易获得,并且快乐是如此强烈而持久,人类仿佛沐浴在多巴胺的海洋当中。不过出于对人类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时间移民小队对这个时代十动然拒,等待这个时代的人类自己作死完球,最终来到没有人类回归原始的世界进行开荒。 在刘慈欣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当中,虚拟世界是他非常重要的创作主题和素材,无论是《三体》中的三体游戏,《2018 年 4 月 1 日》中的 IT 共和国,其实可以归结到元宇宙当中去。 《头号玩家》算是成熟元宇宙的一部分 类似地,小说《雪崩》,电影《头号玩家》还有动漫《刀剑神域》也可以看做是元宇宙的阶段性形态,不过在描绘元宇宙比较终极形态的时候,刘慈欣向来不吝啬他的想象力,以及被大众评价为不怎么样的文笔。 即便是在创作科幻小说,刘慈欣在写作当中的一些设定依旧可以为现实世界当中的元宇宙发展提供通俗解释: 元宇宙依赖于算力大发展,甚至是芯片技术的跃进; 还有脑机接口或者人脑互联网这样的技术; 元宇宙对编程技术还有存储技术的要求; 高并发不再是令人头疼的技术难题; 元宇宙不仅仅是供人类娱乐,人类在此仍在创造,甚至创造的文明成果超越现实世界; 元宇宙有自己的经济系统,GDP 体系,以及社会发展方向... 有趣的是,刘慈欣最早的作品,对元宇宙的设想其实越全面,完全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局限性,很难想像他会在那么久之前那么偏僻的娘子关水电站里写出那么细致的虚拟世界,从超前性和全面性来看,说刘慈欣是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也不是标题党。 作为坚定的飞船派,刘慈欣其实不光在作品里表达了对元宇宙发展的担忧,在现实当中也很明确地表示过类似的看法:虚拟现实技术让人变得越来越内向,整个文明变得越来越内向。人类太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而航天技术离大众和赚钱太远。 也许,在刘慈欣看来,把元宇宙写得有魔力,越吸引人类内向化,那么飞船派的存在就显得越卧薪尝胆,越具备天然的正义性。在人类最终归宿这个终极命题上,刘慈欣的答案始终如一,那就是飞向宇宙,内向化的元宇宙派,更像是让人类温和地走进良夜。 当互联网在新的十字路口前踌躇不前,人们翻开一本 29 年前的科幻小说,指着一个叫做「元宇宙」(Metaverse)的词汇说:「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 「元宇宙」是当下科技圈最火爆的概念,然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元宇宙」,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多是从一众科幻作品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 「元宇宙」可能是《头号玩家》结局中那样的数字乌托邦,也可能如刘慈欣所描绘的,几百亿虚拟人类活在地下室的电脑里,肉身彻底消亡。 在凯文·凯利等未来学家看来,赛博化是人类的归宿,「元宇宙」将催生一个新形态的的虚拟物种,加速「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过渡。 「元宇宙」究竟是 「The Next Big Thing」,还是对人类来说为时尚早的技术?我们将通过系列专题深入探讨,这是「元宇宙」系列的第一篇。
如果显卡性能有战斗力!看看你在第几层
如果有人说你“战五渣”,别怀疑,他一定是在质疑你的能力。该梗出自著名的战力崩坏漫画《七龙珠》,也是一大群80和90后的童年回忆。当然前期打的你来我往,后期秒天秒地战斗力破亿,让我感到遗憾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如果显卡也有战斗力的话,应该怎样分级呢? 莫急莫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关显卡的故事! 战斗力探测器就位 首先我们就把显卡分为五个阶级,注意该战斗力不代表实际的性能倍数差异,仅供分级参考。 01 第一阶:地球王者级 这个级别的人物,基本上达到了普通人中的最高水平,在普通人中实力很强,对于显卡而言,拥有了这个实力基本上就可以拿来打游戏了。虽然性能不强,但是已经达到了能玩的地步。凭借低廉的价格成为了网吧机和电商组装机的常客。 鬼灭之刃 显卡代表人物——GTX 550 Ti 战斗力:575 GTX 550 Ti出身十年前,在当时可以说是叱咤风云般的人物,不过如今也仅仅可以用来打打《英雄联盟》了。不过虽然GTX 550 Ti年岁已高,可是如今还有一些小网吧依旧留着它,很多电商整机也经常使用它来装机。作为一张老卡来说这出场率着实有些高了,还是早早退役的好啊。 显卡代表人物——R7 360 战斗力:789 R7 360在之前的显卡性能标准下,还能说勉强脱离入门级,不过现在的标准下只能沦为亮机卡了。不过也达到基本游戏显卡性能,运行LOL这样的普通网游,可以刚好满足特效全开的要求。现在就性能方面已经被自家核显所超越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显卡代表人物——GTX 660 Ti 战斗力:1420 当年高端霸气上档次,如今玩个吃鸡卡三次。GTX 660 Ti面对如今游戏的画质升级显得有些吃力,不过就游戏性而言,已经能玩市面上百分之80的游戏了,如果你不在意游戏画质和特效的话甚至还可以再加上百分之十。 GTX 660 Ti 02 第二阶:地球霸主级 到了这个阶级,基本上处于在地球横着走也没有对手的状态。已经是地球的顶级强者,抬手就可以毁灭一个城市。对于显卡而言,已经可以在当下的大型网游中疯狂试探了,也是拥有人数最多的显卡,代表大众的意志。这个段位的显卡价格还是人们普遍能接受的,不出意外你的电脑应该就是这个阶段的显卡。 火影忍者 显卡代表人物——GTX 1050 Ti 战斗力:2164 GTX 1050 Ti是一位妥妥的00后选手,从出生开始便拥有了非凡的超能力。那就是检测智商,同门师兄GTX 1060备受追捧,而自己饱受冷落。无奈虽然性能让差异不小,单奈何新技术的升级使GTX 1050 Ti面对很多老卡都有一战之力,面对网游更是根本不慌! 显卡代表人物——GTX 1060 战斗力:4211 GTX 1060是21世纪最强的人工克隆人,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无论在哪都有他!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算是《绝地求生》这款游戏的标配卡了,也凭一己之力对网咖的平均配置进行了改革升级,十分感动。从此,网咖的显卡基本都是GTX 1060起步了! GTX 1060 03 第三阶:行星战力级 这个阶段的强者只需要一个小技能就能摧毁一个星球。对于显卡而言,这些性能表现让玩家已经可以运行市面上的单机大作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将特效无脑拉高。享受游戏画面成为可能。 七龙珠 显卡代表人物——GTX 1070TI 战斗力:7675 这是一张实打实的中端游戏卡,即使放在如今的时间线上,面对游戏平台的很多大型游戏也是根本不虚,当然前提是在1080p下运行,如果是在2K画质下,即使强如GTX 1070TI也能让你体会到有时很卡有时不卡的新奇体验。 显卡代表人物——RTX 2060 战斗力:7810 入门光追卡,不过不要被入门两个字给骗了。性能在当时可以拉平GTX 1070TI的存在,再加上支持光追,性能上就更加分了,不过游戏开光追会降低帧数,玩家要有取舍选择。 04 第四阶:宇宙管理级 我们所熟悉的宙斯就是这一层次的强者,或者我们可以将他们称之为神。在茫茫宇宙中他们已经有了可以称霸一方的能力,对于显卡而言,1080p画质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这些玩家的需求了,所以2K分辨率加高刷新率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终末的女武神 显卡代表人物——GTX 1080TI 战斗力:15214 10系卡最后的荣光,因为当年老黄的刀法没控制好,切多了。所以导致即使在现在,GTX 1080TI的性能依旧是可圈可点,完全不输新人。虽然性能差的不远,但是在光追上差点非常远,所以可能再用几年之后也会成为时代的眼泪。 显卡代表人物——RTX 2080 战斗力:16887 两年前站在顶端,两年后只能让位。这就是20系显卡的尴尬处境,但是RTX 2080 是一张综合性能非常好的旗舰卡。如果要体验光追游戏的话,购买RTX 2080 只能说是赚到了。 显卡代表人物——RTX 3060TI 战斗力:17025 你一张60ti结尾的甜品卡怎么跑错阶了!什么?原来是30系,打扰了打扰了。30系的显卡就是这么的不讲道理,RTX 3060TI给了你超强的性能,最好的价格,可惜就是没货。二级市场加价近一倍,完全香不起来。 05 第五阶:法则因果级 我们无法估计他们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规律和法则。他们掌控了因果时空甚至生死。对于显卡而言,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开启游戏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光追了,纯粹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画面,游戏带来的体验,多花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魔法少女小圆 显卡代表人物——RTX 3080TI 战斗力:35846 RTX 3090是一位隐世高人,所以新一轮的游戏旗舰卡就让RTX 3080TI 来当吧!在性能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就是3A大作2K画质无脑拉满,4K画质有选择性拉满的地步。对于网络游戏玩家来说吸引力不大,对于单机大作党那就是心头之物。 显卡代表人物——6900XT 战斗力:35864 搭配更成熟的7nm工艺。相比上一代旗舰RX 5700 XT,新的RX 6900 XT显卡可提供多达2倍的性能,同时也有高达54%的每瓦性能提升。不过有一说一,A卡是出了名的性价比高,在性能上也有旗舰该有的表现,如果不是涨价了属实也值得入手。 RTX 3080TI 赶快带上探测器,看看你的显卡战斗力有多强? 检测不出来,难道这位少侠是?! 原来你是3090!
深港金融合作市场需求调查报告:人民币在港澳使用便利度需提升,企业具体期待有差异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8月27日,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以下简称“深圳金融学会”)发布了《深港金融合作市场需求问卷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该项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大湾区特别是深港澳六类市场主体,包括深粤普通居民、深粤高净值人群、港澳普通居民、港澳高净值人群、在深企业和在深金融机构等,调查内容涵盖受访机构的类型、跨境业务占比情况、对当前金融开放程度和试点政策的评价、对下一步金融开放方向和措施的期待、跨境投融资和资产配置需求等。  《报告》显示,深粤个人受访者赴港澳频率较高,对于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迫切。  需求主要来自于跨境消费和跨境投资两个场景。跨境消费场景下,深粤个人受访者对移动支付有较高需求;跨境投资场景下,深粤个人受访者对股票、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产品投资兴趣较浓,对畅通投资渠道需求迫切。 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深粤个人受访者希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港澳使用的便利度,期待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近50%的受访深粤普通居民认为人民币在港澳使用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受访深粤高净值人群中仅有14%经常在港澳使用人民币购物消费。超过五成的深粤个人受访者认为数字人民币未来会成为一种新型且安全的支付方式,能够提高交易、转账的效率和安全性,说明数字人民币未来跨境使用在实践中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港澳个人受访者(含受访港澳普通居民和港澳高净值人群)方面,《报告》指出,跨境金融投资场景下,港澳个人受访者对人民币存款和理财产品有较高的配置意愿,这与深粤个人受访者存在显著区别。  港澳个人受访者需求集中在内地一般性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与深粤个人受访者类似,受访港澳普通居民和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同样期待沪深港通进一步便利,分别有48.7%和51.4%期待扩大标的股票范围。  《报告》显示,港澳个人受访者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理解相对全面,56.8%的受访港澳普通居民和56.2%的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认为“跨境投资人民币自由结算”最能代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35.9%的受访港澳普通居民和37.0%的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认为数字人民币能够创造新的结算体系,有利于开展跨境交易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34%的受访港澳普通居民和34.4%的受访港澳高净值人群认为数字人民币能够提高交易和转账的效率和安全性,这表明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有潜在需求。 企业方面,《报告》指出,受访在深企业对我国和本地当前金融开放程度评价较高,认为金融开放的风险相对不大,下一步可稳步推进金融开放。但是,不同企业对金融开放方向的期待和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其企业类型(外贸型、生产型、综合型、投资型)、企业规模大小以及跨境业务规模在全部业务中占比等密切相关。  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可以推动人民币在深港澳成为主要使用货币,期待进一步优化跨境金融管理、便利跨境移动支付。关于未来深港澳合作方向,76.0%的受访企业认为应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使用货币。50.8%的受访企业更倾向支付结算方面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生产型(64.1%)和外贸型企业(61.5%)期待这一领域更加便利化,表明在受访企业看来,跨境支付在开展跨境业务中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  此外,在跨境金融管理方面,受访企业期待进一步简政放权,赞同简化业务流程、减少审核材料、加快转向备案制等具体举措的受访企业均超过60%。  《报告》显示,受访企业对于与自身业务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境外上市公司股票和未上市企业股权等跨境金融产品的兴趣相对较高,认为跨境融资是未来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  同时,业务经营多元化以及涉外投融资业务较多的综合性、投资型受访企业对于资本项目金融开放的期待和需求更为强烈。71.0%的综合性企业和69.1%的投资型企业期待放松跨境资金使用限制,在所有类型企业中位居前二。  在金融开放方向的选择上,外贸型、生产型受访企业最希望在跨境支付结算方面进一步开放,占比分别为61.5%和64.1%。外贸型受访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相对较为敏感,对于境外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最为强烈,占比46.2%,高于总体11.0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方面,受访在深金融机构对于我国和本地当前金融开放程度评价较高,认为金融开放的风险相对不大,下一步可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希望在深港澳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使用货币,发展金融科技,推动跨境融资和支付结算进一步便利化。  但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金融开放方向、方式和具体措施的期待和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与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关系密切。  其中,证券类受访金融机构对于进一步金融开放特别是资本项目金融开放的需求更为迫切。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等证券类机构对于我国金融开放的评分低于银行类机构,特别是在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境金融服务、金融监管等方面评价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政策较多与银行业务相关,证券类金融机构对于开放红利的获得感相对不高。 证券类机构认为市场需求并不是跨境创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更多希望加快推进而不是稳步推进金融开放。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最期待证券投资进一步开放,期待的具体举措包括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放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等。  调查同时发现,银行类受访金融机构对现有金融开放程度评价相对较高,对于进一步金融开放持稳步推进态度。这与银行参与跨境贷款、跨境资金池等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金融创新业务试点较多有关,因此银行更认为货物贸易收支自由使用人民币结算最能代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  另外,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对金融开放程度评价较高,对放开居民跨境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最倾向认为跨境投资自由使用人民币结算最能代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这可能与其较多进行跨境资产配置相关。  总体上,保险类受访金融机构对当前跨境金融创新举措的获得感不高,更倾向于加快推进金融开放,期待资本项目开放、支付结算进一步便利化,对放开居民跨境购买投资类保险产品展现出较高的兴趣。 
【险企中报观察】寿险行业“失速”:个代人力锐减过百万 新业务价值大幅下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虽然整个寿险行业处于一个艰难的时刻,但是2021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公司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 8月27日,新华保险总裁李全在业绩发布会上这样谈到行业形势和公司业绩。 而中国人寿总裁苏恒轩则用“整个寿险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来形容目前行业所处的环境。 这样的场景在近几年里并不常见,几家保险巨头的掌舵者在谈及寿险行业发展时,提到了“难”字。 与之相映照的是,市场惊觉“保险不好卖了”!“增员难”、“行业受质疑”、“新业务价值下降”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又重现。 此时,保险板块仍然处在低迷之中,Wind保险指数已经跌去27.89%,昔日的白马股中国平安(601318.SH)股价也已在年内跌去四成,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也分别跌去 28.74%、27.3%、21.65%以及19.97%。 行至2021年中的中国保险业怎么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遭遇发展瓶颈? 年轻的保险业似乎进入了中年危机集体焦虑。几度沉浮,数轮褒贬转换的保险业正被困在重规模轻品质的怪圈,走不出增长模式与消费需求(结构)不匹配的悖论…… 成也投资败也投资 时间行至8月底,除中国太保外,四大A股上市险企悉数披露了中期业绩,作为市场份额的主要贡献者,投资者可以从它们的成绩单中窥探保险行业发展的全貌。 纵观几家上市险企中报,虽然业绩各异但亦有趋同之处:诸如保费增速均在放缓,保险业务收入难言乐观,寿险新业务价值承压、财产险压力仍存,但投资却表现亮眼,并带来利润的增长。“受投资收益变化、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综合影响,本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75亿元,同比增长34.2%”,中国人寿在中报中表示。这是已经披露中报的四家上市险企中最好的利润成绩单。 迎来新的掌门人罗熹后,提出要重回行业C位的中国人保之成绩单同样亮眼。报告期内,中国人保实现营业收入3137.25亿元,同比微增1.1%;实现归母净利润168.84亿元,同比增长34%。在8月23日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总裁王廷科用“创出历史新高”来概括这一成绩。 总资产过万亿后的新华保险也取得了近三成的业绩增长: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超1320.8亿元,同比增长11.3%,保险业务收入约1006.1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5.5亿元,同比增幅达28.3%。 已披露中报的几大上市险企中,唯一一个业绩下滑者,则是处在寿险改革深水区以及陷入华夏幸福旋涡的中国平安。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实现营业总收入6877.88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0.0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55%。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公司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等调整的影响。 利润增长的差别与投资收益呈现了正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报告期内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7%、6.5%、5.69%以及3.5%;净投资收益则分别为4.8%、4.5%、4.33%以及3.8%。 以中国人保为例,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该集团实现总投资收益353.62亿元,同比增长34.9%。面对二级市场的波动,在适当的时间兑现收益成为关键。“今年以来股票市场的波动在加大,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尤其是7月份以来下行的速度加大,指数从1季度的最高点已经下跌20%左右。今年在操作上,我们在估值相对高位对资产配置做了相应的调整,对二级市场的配置比例向我们的战略配置中枢靠拢。同时也加大了投资收益兑现的力度,为全年实现投资收益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人保资产副总裁黄本尧表示。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成绩均如此,例如新华保险投资资产达到97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6.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5%,同比略有下降。再看中国平安,公司继续对华夏幸福相关投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及估值调整,上半年计提359亿元(第一季度计提182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208亿元。 寿险新业务失速背后 而伴随着保险板块低迷的——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寿险业前进脚步的失速。 重疾险新规下,行业的狂欢仿佛昨日盛宴,但在数据面前是寿险行业已经持续近半年的“冷静”。 在关于几家上市险企的研报中,NBV不达预期是最为常见的字眼。NBV即新业务价值,是指每年销售的新保单在销售之初将未来价值贴现到今天的价值,它被看做一家保险公司经营情况的核心指标,宛若业绩的引擎。 从几家保险公司的中报中,不难发现,发展“引擎”失速已成事实。“2021年上半年新单保费1399亿元,同比下降8.4%。NBV实现299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个险渠道贡献NBV290亿元,同比下降20.8%。”这是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面临的情况。在关于中国平安的研报中,国泰君安如是概括:2021年上半年公司NBV同比下滑11.7%,其中二季度NBV大幅下降42.3%,预计主要为新老重疾定义切换后,新单及新业务价值率均承压;公司亦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502.30亿元,同比下降2.5%;受疫情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保障型业务消费支出放缓,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1.7%至273.87亿元。 新华保险在中报中披露了上半年总保费1006亿元,同比+3.9%,长期首年期交保费、续期保费分别同比增长6.8%、6.9%的成绩单,但其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下滑21.7%。 新业务价值承压的同时,是几家公司提质清虚下的代理人规模下滑。诚然,作为寿险市场份额的头部贡献者,几家险企代理人队伍占据了保险行业总人力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平安的业绩发布会上,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CEO陈心颖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称,整个行业代理人规模下降了20%,更有公司高管透露,在挤出水分后,昔日900万代理人大军可能只剩400多万。 这一变化,在各家公司的半年报中也能寻得踪迹: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44.1万,同比下降16.2%;月合格人力10.5万,同比下降22.2%;月合格率19.1%,同比降7.3百分点;月人均产能3105元,同比下滑13.2%。截至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队伍规模为115万人,同比下滑32%%,较年初的137.8万人减少了20余万;中国平安2021年6月底代理人87.8万人,2021年第一季度末98.57万人,环比下降11.0%,较年初下降14.3%,月均代理人数量94万人,较2020年下降了10.5%;同时,月均规模下降倒逼人均月均产能提升至11475元,同比增加23.6%。 针对寿险行业面临的压力,有人用寒冬来形容行业目前的处境。低迷背后,有哪些原因制约了发展速度? 对于公司数据的变化,陈心颖如是表示,对于上半年NBEV(新业务内含价值)的下滑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产品结构的因素,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储蓄产品占比比较多,所以有产品结构短期的调整。第二个因素是个人代理人的转型,我们在整个转型当中把一些低质量的替换掉,所以整体代理人人数是有下降的。 对于公司及行业新业务增长停留低位的问题,苏恒轩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的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虽然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是实现正增长的最大经济体,但是国内经济的恢复仍然很不均衡,基础很不牢固。同时,居民的消费意愿降低,在疫情的影响下,居民对长期大额支出,以及非必要的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更加谨慎,所以整个寿险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则这样总结:第一是疫情的反复无常,对个险行业冲击最大;第二是监管,监管部门对强监管、严监管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第三是个险,个人营销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需求的变化处于一个困难时期。 今日中国保险密度、深度摆在那,需求也不小,行业咋就陷入了彷徨迷局之中呢? 就此,一位从业几十年的险企高管不无迷茫。他说,内、外因裹挟下,保险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处境艰难;不管是严监管,还是改革、顺势而为,企业活下去才是第一位;同时,还需尽量避免令机构无所适从的监管政策“互掐”。 也有人说,面向未来,整个保险行业,均面临“逻辑重构”和“再存在”的命题和挑战。 “疫情影响较大,保险业未能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此外,科技能力和投入滞后;再者是没有明确的行业性目标和方向,失去了动力和引领者。”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曾这样告诉经济观察报,其话外音或是:个人也好,行业也罢,有位才能有为。 从行业分析师的角度看,行业疲软的主因是供需走弱叠加高基数,以及商业方式与新时代新消费需求脱钩;包括“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保险需求超预期减弱”等等均是利空因素或潜在风险。 而在近两年的几家公司进行的改革中,代理人队伍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在提质清虚的大环境下,寿险行业面临着转型阵痛,拐点来了吗,保险板块是否被低估?在采访中,经济观察报记者并未在采访的行业人士口中得到答案。但不容忽视的是,以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密度来看,与发达国家市场仍有差距。据人保副总裁李祝用披露,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大概只达到了50%左右,保险深度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60%。 “尽管面临这些不利的因素,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始终认为当前面临的短期挑战仅仅是行业结构和与新的供求平衡形成的阵痛期。我们仍然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苏恒轩表示。  
工行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9.8% 管理层回应利润增幅回升不良下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8月27日晚间,工商银行(股票代码SH:601398;HK:1398)发布2021年中报并举办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业绩发布会上,包括行长廖林、副行长王景武在内的多位管理层,就工行利润增速回升,不良下降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中报显示,工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64亿元,同比增长6%;拨备前利润3326亿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9.8%。集团不良贷款率1.54%,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1.97%,比上年末提高11.2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7.01%,比上年末提高0.13个百分点。反映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上年同期。 廖林表示,上半年,工行实现净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去年及今年一季度明显回升,这既反映了工行经营的态势稳中向好,也与去年上半年的利润基数较低有关。具体来看,主要是以下四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实体经济稳定恢复。上半年,国内经济稳定恢复,运行质量持续提升,GDP同比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在经济稳定恢复的大环境下,银行利润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回升,这与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工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行持续加大对“六稳”“六保”的服务力度,在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营业收入的增长和盈利的提升。上半年,各项贷款新增近1.4万亿元,增幅达到7.4%。   第三,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工行资产质量稳步回升,不良率、逾期率实现“双降”,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实现“双减”。资产质量的好转、资产风险的下降,带动工行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减少近95亿元,下降8.5%。 第四,去年的利润基数较低。去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影响,银行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工行下降了是双位数。因此,今年上半年银行利润增速明显提升,与去年基数有一定的关系。未来,工行将在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同时,努力保持经营绩效稳健持续增长。 今年上半年,工行资产质量指标有较大提升,对此,王景武表示,上半年,工行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信用风险防控,资产质量指标全面向好。截至6月末,集团各项贷款不良率为1.54%,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有效遏制住了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不良率反弹的势头。逾期贷款、逾期率、关注贷款、关注率均比年初下降。同时,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创历史新低,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为负。  在具体措施上,工行构建了“全面、全球、全员、全程、全额、全新”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风险治理路径,深入实施资产“入口、闸口、出口”全流程防控,调结构、促化解、优处置多管齐下,有效管控各类风险,实现资产质量指标企稳改善。 第一,持续推进固本强基。今年以来,国内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巩固,宏观经济持续企稳复苏,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工行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风险管控的基础问题,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实际需求,加大对宏观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区域、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重点客户的信贷支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和布局。上半年,境内分行各项贷款收回移位再贷超过1.3万亿元,同比多移位近2400亿元,持续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优质客户。 第二,持续强化排危化险。加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力度,密切关注地方隐性债务、房地产、“两高”行业、疫情敏感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强化对隐性风险客户、重点大户的前瞻性风险识别与防范。同时,管控好延本延息贷款,继续主动消化已出现实质风险的贷款,进一步夯实资产质量。截至6月末,全行关注类贷款比年初减少265亿元,关注贷款的占比较比年初下降28BP,潜在的风险贷款总量和占比均实现显著下降。 第三,持续加快处置清淤。工行不断提升风险资产经营能力,加强风险资产精细化管理,优化处置结构,提高不良资产现金清收比例。同时,推进对公单户及个人不良贷款试点转让业务,不断拓宽风险资产处置渠道。上半年,全行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44亿元,在进一步消化存量风险的同时,也为稳定资产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券商系公募有多赚钱,看看广发、招商证券中报就知道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8月27日晚间,招商证券(600999.SH)发布2021年半年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3.42亿元,同比增长24.72%;归母净利润57.45亿元,同比增长32.57%。 财报指出,2021年上半年,招商证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131.51%,金融产品保有量1691亿元,同比增长42.2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公司第二季度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34亿元,排名证券行业第5。 同日发布中报的还有广发证券(000776.SZ),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80.07亿元,同比增长26.76%;归母净利润58.88亿元,同比增长2.38%。广发证券在财报中表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为88.46亿元,同比上升40.91%,归因于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及基金管理业务规模增加,经纪业务和基金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 实际上,在两家券商业绩保持增长背后,公司旗下参控股的多家基金无疑功不可没。近年来A股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从2020年基金销售行情火爆程度亦可见一斑。这一大趋势下基金管理业务的重要性快速提升,收入贡献度也水涨船高,成为名符其实的“利润牛”。 招商证券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博时基金(公司持有股权49%)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369亿元(不含子公司管理规模),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953亿元(剔除联接基金),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16.48%和25.64%,其中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9,债券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2。 同样由招商证券参股的招商基金(公司持有45%股权)截至报告期末,资产管理规模为8709亿元(不含子公司管理规模),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752亿元(剔除联接基金),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11.04%和14.29%。数据显示,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8,股票型公募基金规模排名行业第3。 业绩表现上,报告期内,博时基金营收27.54亿元,净利润为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84%和61.06%;招商基金营收22.78亿元,净利润为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7%和75%。两家基金各向招商证券贡献投资收益3.94亿元和3.53亿元,合计占公司净利润13%。 广发证券旗下一参一控的两大基金公司亦表现亮眼。根据中报,截至2021年6月末,广发基金(公司持有54.53%股权)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0650.80亿元,较2020年末上升39.51%;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6221.93亿元,行业排名第3;易方达基金(公司持有22.65%股权)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5598.64亿元,较2020年末上升27.32%;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10657.68亿元,行业排名第1。 收益方面,报告期内,广发基金净利润为12.72亿元,同比增加39.78%;易方达基金净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75.56%,两家基金分别向广发证券贡献净利润6.94亿元和4.17亿元,合计占比达到18.86%。 实际上,与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一样,随着公募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发力基金赛道。 8月23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规模数据。截至2021年7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3.54万亿元,较6月底增长2.21%;公募基金数量合计8481只,较6月底增加161只。 山西证券称,部分券商系公募公布上半年业绩,发展势头良好,净利润增速较快,已经成为券商利润的重要贡献。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年底结束,资产管理行业加速重塑转型,作为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券商在公募业务的布局加快,公募基金业务规模和业务收入将不断提高。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