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美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建议对国务卿布林肯提起藐视国会指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当地时间9月24日,美国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建议对国务卿布林肯提起藐视国会的指控。   该委员会以26票赞成、2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建议众议院对布林肯提起藐视国会指控的报告,因为布林肯未能遵守传票要求,24日上午未出席关于阿富汗撤军问题的听证会。   布林肯本周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他曾于22日致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迈克尔·麦考尔说,他曾试图与委员会商量出席作证的时间,并提供了替代证人。   按照美国的藐视国会法案规定,允许众议院或参议院对不遵守传票的证人提交刑事起诉建议。最终,由美国司法部决定是否提起刑事指控。目前尚不清楚全体众议员何时会就该委员会的建议进行投票。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时,承诺2021年5月前美国从阿富汗全面撤军。拜登2021年1月上台后,美国政府同年8月30日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的任务,美国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美国撤军前,发生在喀布尔机场外的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大量阿富汗平民以及至少13名美军人员死亡。特朗普多次批评拜登任内对从阿富汗撤军问题处理混乱,国会内的共和党人也对此发起调查。(央视记者 许骁)
时政微观察丨圆飞天揽月之梦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六号任务取得的成就,寄望航天战线的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此前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都亲切会见了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慰问,对中国探月工程提出殷切期望。   飞天揽月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梦想、融入血脉的浪漫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引领中国探月工程步履坚实、阔步向前。   嫦娥三号任务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总书记肯定道:“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总书记点赞:“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嫦娥五号采集1731克月球正面样品返回地球。总书记强调,嫦娥五号任务“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千百年来,我们望月抒怀,看到的只是月亮的正面。对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是“秘境中的秘境”。   今年5月3日17时27分,海南文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探测器向月球飞驰而去。探测器稳稳落月,玄武岩“织就”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挖土”后在月球表面留下的“中”字……一幕幕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6月25日下午,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湛蓝的天幕之下,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缓缓降落——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背样品到家了。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月背采样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嫦娥六号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总书记高度评价:“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提出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在此次接见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探月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和无数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动力。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后,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合影。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探月工程一路走来,从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等科技大家,到胡浩、李东、张玉花等航天骨干,一代代航天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共同托举探月梦、航天梦。以地球摇篮为起点,中国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自立自强、勇毅前行,中国航天事业将不断创造新辉煌,中国人的飞天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iPhone 16拆解报告:更容易维修,但苹果又有新套路
在今年秋季新品特别活动上,苹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介绍iPhone 16系列新加入的相机控制按钮,这也成为本代iPhone在外观设计上最大的亮点之一。 但开售后,多数用户都表达了对这颗新按键的不理解。对此,雷科技在首发评测中也已做了详尽的解读,欢迎查阅。 外观部分没有新意,这也不是苹果第一次让大伙儿感到失望。但这一代iPhone真就没有变化了吗?其实也不是。专业维修机构iFixit近日公开了iPhone 16的拆解报告,其中关于这款机型的易拆程度,该机构给出了7分,与满分10分相当接近。 (图源:iFixit) iFixit甚至认为,iPhone 16就是近几代iPhone里,最便于拆解、维修、安装的一款机型。但令人意外的是,苹果官网悄悄地提高了iPhone 16系列的维修价格。 一边是更易维修,一边是昂贵的官方维修费用,苹果在这代iPhone上到底干了什么? 破天荒!iPhone 16变得更加好修了 在iPhone 14系列上,苹果启用了全新的机身架构设计,使背板玻璃可以完整地取下来,不再需要维修人员暴力拆卸,这种快拆方案也取得了一致好评。而iFixit给这个方案的易修程度打了3分,满分依然是10分。 iPhone 16系列四款机型今年的内部设计都各有不同,其中标准版iPhone 16取得易修程度最高分,这意味着它成为了当前最好修的一款iPhone。 iPhone 16沿用了此前好评如潮的三层架构,即正面屏幕、背板玻璃与中框均为独立部分,维修时可以选择从正面打开,也可选择从背板玻璃入手。这样的好处在于,假如用户仅仅是损坏了背板玻璃,那么只需从后面拆卸、安装即可,减少整机损坏的风险。 (图源:iFixit) 当然,这也不全是iPhone 16获得高分的理由。这一代iPhone选择了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在电池粘合剂上,苹果采用了独立加密芯片,当有电流通过时,它可以脱粘,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取下电池。 iFixit提到,当我们使用9V的交流电刺激苹果为快拆设计预留的芯片时,电流会使粘合剂脱粘,只需使用吸盘轻轻向上提便可取出电池。这个设计在iPhone 16、iPhone 16 Plus上都有采用,而沿用了L型软包电池的iPhone 16 Pro Max以及全新钢壳电池的iPhone 16 Pro则暂无使用。 (图源:iFixit) 不过,相较于iPhone 16 Pro Max的L型软包电池,新加入钢壳设计的iPhone 16 Pro的电池要更易拆卸,且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都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6系列的相机控制按钮并不支持独立维修,假如这颗按钮出现损坏,只能进行整机返场维修。iPhone 16系列的机主们,可能要考虑购买AppleCare+或者更加注意这颗按钮的保护。 (图源:雷科技摄制) 事实上,iFixit拉高iPhone 16的易修程度分数,主要还是给予苹果的官方维修指南不俗的评价。该机构认为苹果的官方维修指南相当全面,利好普通维修者,这才让iPhone 16的易修程度分数远高于前代。 避免用户自行维修,苹果又有新套路 手机维修一直是售后服务的老大难问题,多数厂商都希望降低维修难度的同时降低维修价格,减少相应的服务支出。但苹果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在消费者最敏感的电池更换服务上,iPhone 16、iPhone 16 Plus的维修价格依然是809元一次,并没有因为易修设计的加入,而降低价格。至于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更是离谱地涨到了969元,比前代贵出150元。 至于前面提到过的相机控制按钮损坏,目前在苹果官方的维修项目里并不支持独立维修,只能归类到「其他」项目里。假如要进行「其他」项目的维修,那么iPhone 16 Pro Max进行一次维修的价格就要6099元。作为对比,iPhone 15 Pro Max的「其他」维修为5699元。 (图源:Apple) 不得不说,iPhone的维修价格年年见涨,几乎让人「修不起」了。以iPhone 16 Pro Max的一次整机维修价格为例,我们可以买到一台小米14 Ultra 12GB+256GB版本,还能找零100元。 为何越来越好修的iPhone,维修价格却越来越高呢? 一方面,苹果希望多数用户都能主动购买AppleCare+计划。AppleCare+计划的价格大致从1199元到1599元之间,假如选择了这个计划,一年即可享受两次免费更换电池的优惠,而其他损坏的维修价格也大幅降低。 据纽约时报的一份市场报告披露,苹果AppleCare+计划大约每年能够实现90亿美元的营收,这几乎占到苹果服务项目营收的一半。 (图源:Apple) 另一方面,苹果在iPhone 16/Plus用上新型粘合剂、在iPhone 16 Pro上选择钢壳电池,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应对欧盟的最新法案。该法案提到所有在售的消费电子产品必须提供可拆卸电池的设计。 当然,即便是「可拆卸」,苹果也并不希望用户或非授权的维修机构能自行修理。在iOS 18.1里,苹果加入了官方零部件认证,只要是进行过维修的iPhone,都会在该选项里显示维修来源。 这样一来,AppleCare+计划这门大生意,又能继续创收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iPhone平替维修将成历史? 对于没有选购AppleCare+计划的用户而言,最平价的维修方案往往是需求第三方机构,或是自行维修。随着iPhone的易修程度越发简单,很多消费者可能也会认为自修的性价比会变得越来越高。 前面提到,苹果在最新的系统版本里加入零部件认证,能够准确显示每个零部件的来源,以及维修时间。在此之前,苹果已经针对显示屏、摄像头等重要零部件的非官方认证作出限制,而最新版本则是更加严格。 (图源:微博) 其实这和欧盟法案也有关系,部分媒体认为,苹果可能会率先在欧洲市场开放官方电池销售业务,让消费者能够自行购买零部件和工具,进行维修更换。如此一来,便能顺利绕开法案中提到的「消费电子产品必须支持可更换电池」条例。 而支持消费者自行更换电池,可能需要面对的风险主要还是零部件的来源,假如继续纵容通过移植电芯的方式绕开官方认证,那么苹果可能会承受更大的法律责任。为了「既要又要」,这可能是苹果的下下策。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选购iPhone时到底要不要加入AppleCare+计划呢?个人认为,AppleCare+更像是一个保险,假如我们选购的是iPhone 16系列,那么加入这个计划还是有机会可以省下不少钱的。当然,如果你使用手机时向来都比较小心,那么也没必要花这个钱。
西湖大学技术团队发布极致轻薄AR眼镜,双目重量仅5.4克
全彩AR眼镜目前重量还比较重,不便于佩戴,经西湖大学技术孵化,AR眼镜轻便化、多功能的“中国方案”成为现实。AR是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简称,AR眼镜可以让佩戴者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叠加虚拟景象,并通过传感和计算实现虚实融合与虚实互动。 西湖大学团队研发的碳化硅AR眼镜。西湖大学供图 9月24日上午,西湖大学国强讲席教授、副校长以及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仇旻在浙江省科协大楼的科学咖啡馆展示了一副超轻薄的碳化硅AR眼镜,实现了单片全彩显示、无彩虹纹、镜片极轻(2.7克)、极薄(0.55毫米),双目重量仅5.4克。 碳化硅AR眼镜发布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图 这不仅是该眼镜的首次亮相,更是“极致轻薄无彩虹纹碳化硅AR衍射光波导”这项科技成果的全球首发,其可以把光学影像“投射”在透明镜片上,在看到电子影像的同时,也不会屏蔽真实世界。 西湖大学仇旻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深耕于微纳光学领域,在微纳光子学理论、微纳加工与制造、仪器装备等科研方向硕果颇丰。依托多年的科研积累,也为了解决产业需求,仇旻教授团队的杜凯凯博士与团队中志同道合的同事们成立了慕德微纳(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AR衍射光波导、衍射光学元件、超构光学器件等产品的研发。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微纳工艺特别是光波导模板加工方面积累了大量工艺的能力,实现了国内高端纳米压印模板从零到一的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AR产业链的空白。为了进一步改善AR衍射光波导的性能和佩戴体验,团队打破常规,将微纳光学技术实力与完美的材料性质相结合,把这款极致轻薄的碳化硅AR眼镜打造出来,并走出实验室,走向公众视野。 碳化硅AR眼镜发布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图 仇旻在现场介绍,比起传统的AR眼镜,碳化硅材料的AR眼镜有“戴着不重、点亮不烫、熄灭不挡、视界不窄”的优点。传统的AR眼镜为了实现全彩色显示,通常需要使用多层高折射率玻璃来传导光线,这导致镜片厚重且不舒适。然而,得益于碳化硅材料的超高折射率,只需单层波导就能完成全彩显示任务。这种材料不仅使AR眼镜变得极其轻巧,还通过一种超薄封装工艺进一步压缩了整体体积,让人佩戴起来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传统AR衍射光波导眼镜中,投影光机和传感、计算单元产生的热量堆积会使设备进入过热保护,因此只能显示小面积画面。有别于传统的镜腿散热方法,碳化硅AR眼镜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质,通过特殊设计,创新性地将镜片用于散热,大幅提高了散热效率,AR衍射光波导眼镜全彩全画幅显示不再是奢望。传统高折射率玻璃由于材料限制,单片能够提供的最大全彩色视场角不超过40度,而单层碳化硅波导理论上能够支持80度的全彩成像。此外,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的AR眼镜还可以解决环境光穿过波导表面时会产生彩虹纹的问题。 “全新的波导架构、全新的材料体系、全新的散热路径,碳化硅成为AR眼镜的新选择。” 仇旻表示,碳化硅材料和衍射光波导技术在实现AR眼镜极致轻薄的基础上,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加工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项前沿科技带来的便利。
官宣!中国将在月球上建无线网!正在研究能不能种菜
“嫦娥八号要考虑通讯的能力,在月球上肯定会有无线网、能源” ‍国家航天局今天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最快将在2026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按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将发射嫦娥八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在2035年前后,我国要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关锋指出,嫦娥八号要考虑通讯的能力,在月球上肯定会有无线网、能源,至于能不能种菜,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嫦娥八号有可能会搞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番外 小行星采样返回,天问二号计划明年发射 国家航天局今天(9月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最快将在2026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除了探月工程相关任务稳步推进,我国深空探测的多项计划也在同步开展。据介绍,天问二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完成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围绕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我国将按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表示,会在明年发射天问二号,就是对小行星的探测和采样返回;在2028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通过两次发射,要进行火星的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要发射这个天问四号对木星进行探测。还将深入论证重型运载火箭,还有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系统。 卞志刚告诉记者,在加快推进深空探测任务的同时,我国还将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太空“朋友圈”持续扩容。 卞志刚指出,现在的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包括以后小行星、火星采样返回的这些样本,都会组织中国的科学家和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共同研究。我们的国际合作层次越来越高,方式是越来越多样,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参与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工作。 热点推荐 ● 新质生产力招商项目专场签约活动举行 ●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任上被查! ● 16.6℃!泉州一夜入秋?新一波冷空气在路上……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石伟琴 二审:肖国敬 三审:黄凌燕 👇 月球也要有wifi啦!你希望在月球上种什么菜呢?评论区来聊聊~
掀桌子?美国打压升级,拟封杀中国汽车软硬件
撰文 / 刘宝华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赵昊然 来源 / 彭博社、路透社等 彭博社、路透社消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美国商务部9月23日提议禁止中国软件和硬件在美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 拜登政府对中国公司收集美国司机和基础设施数据,以及外国可能操纵连接到互联网和导航系统的车辆表示严重关切。 消息源透露,拟议的法规将禁止从中国进口和销售带有关键通信或自动驾驶系统软件或硬件的车辆。此举是美国对中国汽车、软件和零部件持续限制的重大升级。上周,拜登政府锁定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大幅关税上调,包括对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以及对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的新一轮关税上调。 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5月份表示,中国软件或硬件在美国联网汽车中的风险很大。她说:“理论上,如果你有几百万辆汽车在路上行驶,而软件被禁用,你可以想象最灾难性的结果。” 拜登(Joe Biden)总统今年2月下令调查中国汽车进口是否对联网汽车技术构成国家安全风险,以及是否应禁止在美国道路上的所有车辆上使用来自中国的软件和硬件。 美国商务部计划提议对软件的禁令在2027年生效,对硬件的禁令在2029年1月或2030年生效。这些禁令将包括具有某些蓝牙、卫星和无线联网功能的车辆,以及可以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运行的高度自动驾驶车辆。 一个由美国两党议员组成的团体曾对中国汽车和科技公司在美国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时收集和处理敏感数据表示担忧。 消息人士称,禁令针对的是所有被拜登政府定义为“受关注外国实体”的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六国。但其中有能力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仅中国一国,所以禁令实质上是针对中国。 一个代表通用汽车、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现代汽车等主要汽车制造商的贸易组织警告说,改变硬件和软件需要时间。汽车制造商指出,他们的系统“经过了广泛的预生产工程、测试和验证过程,一般来说,不能轻易地与不同供应商系统切换。” 美国商务部拒绝置评。目前进口到美国的中国制造的轻型汽车相对较少。 据政府网站报道,9月19日,白宫批准了上述规定的最终提案,旨在确保美国网联汽车供应链的安全。该规定将适用于美国道路上的所有车辆,但不适用于农业或采矿车辆。在最终出台正式规定之前,将开放为期30天的公众咨询平台。 拜登指出,大多数汽车都像车轮上的智能手机一样相互连接,与手机、导航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制造这些汽车的公司相连。 路透社评价,此举是美国对中国汽车、软件和零部件持续限制的重大升级。今年2月,拜登宣布将对中国制造的网联汽车展开调查。9月13日,美国政府又刚刚敲定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新加征301关税的实施细则,包括把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00%等,大部分将于本月27日生效。 8月4日,路透社曾援引知情人士首次披露上述拟议法规的部分细节。例如,该法规将禁止在美国L3级及以上(美国自动驾驶分为L1到L5共5个等级,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上使用中国软件,以及在美国道路上测试中国公司生产的自动驾驶汽车。 这项法规还计划禁止搭载中国研发的先进无线通信功能模块的车辆在美国上路。根据该提案,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将需要核实,他们的网联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软件都不是在中国等“受关注外国实体”开发的。 中国是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位,但中国主流车企对美国市场的布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总量为7.48万辆,占总出口量仅1.4%;新能源乘用车为1.86万辆,占比仅0.4%。 汽车智能化发展已经是产业趋势,美国道路上几乎所有较新的车辆都属智能网联车辆,这让所有汽车制造商都有可能中招。韩国媒体此前报道称,韩国整车业界担心,最近上市的大部分车辆可能稍有不慎就进入限制范围。 有韩国车企人员对《韩民族日报》表示:“网联汽车是一个大概念,有很多功能,如果技术和零部件不能使用中国产品,就意味着连螺栓等小零件也无法使用中国产品,大部分车辆都会受到限制。” 韩国政府和业界4月底已向美国政府提交了意见书。意见书表示,理解美方为应对安全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网联汽车供应链调查范围较广,存在诸多潜在不确定性,管制措施实行时间等都将对韩国汽车生产业界造成巨大压力。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也强调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复杂性,并建议美国商务部对此进行充分调查研究。 美国《底特律新闻》援引咨询企业盖德豪斯洞察公司工作人员的话称:“如果你想停止进口中国制造的汽车,那就这么做吧,不要编造借口……这只是政治。”
美国内华达州充电基建杂乱无章,“电车续航没300公里多不敢开远程”
【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在汽车电动化席卷全球市场之际,从汽车工业发源地德国,到美国西部腹地内华达州,对充电基建落后的担忧蔓延开来。 据美国《内华达独立报》9月22日报道,该州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绵延起伏的公路、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曾孕育了狂野的西部牛仔文化,如今却陷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瓶颈。在内华达州,州际公路沿线连每隔50英里(约80.5千米)设一座充电站的联邦最低标准都达不到,排在西部州充电桩数量倒数之列,“充电难”让该州车主怨声载道。 报道称,内华达州公用事业公司NV Energy、内华达州交通部、联邦和私营部门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不统一、不连贯,堪称“大杂烩”,充电站建设进度缓慢,现有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充电位置不便。该州居民还因此产生里程焦虑,即使买了电动汽车,长途还是选燃油车。 如果行驶在该州美国95号公路上,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得达到200英里(约322千米),才能放心启程。 2024年9月18日,内华达州戈尔德菲尔德的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内华达独立报》 充电基建计划混乱,进度严重滞后 据美国能源部网站数据,目前,内华达州共有2165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在该州609座充电站,且集中在城市地区,大量位于农村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无站可充。 截至2023年,内华达州注册的轻型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有4.7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1.06万辆,油电混合汽车有6.96万辆,与该州216.93万辆汽油车和8.58万辆柴油车相比仍不算多。 绿色圆点为美国内华达州电动汽车充电站位置。 美国能源部网站 但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在内华达州,平均每78辆电车仅有一个充电站。在西部州中,充电桩数量比内华达州少的寥寥,只有怀俄明州、爱达荷州和新墨西哥州。 《内华达独立报》称,在某种程度上,内华达州充电设施短缺由该州政府、联邦政府以及私营部门的建设计划混乱造成。 2021年,内华达州公用事业公司NV Energy宣布了一项价值1亿美元的项目,计划在2022-2024年期间快速扩大电动汽车充电站服务范围,以刺激该州经济。该项目计划建造120座充电站、部署近2000个充电桩,结果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不仅2023年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支出不到380万美元,同年新充电桩更是一台都没安上。NV Energy发言人告诉《内华达独立报》,这个为期三年的项目只剩下三个月时间,目前只完成了3座充电站的建设,还有14座正在设计或建设中,远远低于120座充电站的目标。 NV Energy发言人称,该公司将继续通过电动化计划开展工作,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和组织,以满足项目和州立法的要求。不过,这位发言人承认,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如充电站,“还需要时间”。 2011年8月28日,内华达州温多弗附近的沙漠公路。 视觉中国 另一边,联邦层面,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2022年开始向各州拨款,用于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华达州在5年内(到2027年)可获得3800万美元联邦资金。 但到目前为止,内华达州交通部还没建出一个使用联邦政府拨款的充电站,该部门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初开始建设,计划建设38-45座充电站。 此外,内华达州能源办公室、NV Energy和一个农村电力合作社2015年联合发起了“内华达州电气化高速公路计划”(Nevada Electric Highway program),寻求合作伙伴在该州公路沿线建造更多充电站,但目前只建设了40余座。 内华达州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保罗·博登基兴称,虽然内华达州的计划似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过去8年里,由于缺乏一个连贯的计划,某种程度上导致州、城镇、联邦、公用事业公司和私营企业的计划大乱炖,“这无疑是我们的重大挫折”。 内华达州环保组织“内华达保护联盟”(Nevada Conservation League)副主任克里斯蒂 · 卡布雷拉-乔治森(Christi Cabrera-Georgeson)表示,NV Energy和内华达州交通部都有责任利用好资金,抓住机遇,“及时、有计划、透明地为公众服务”。 内华达州车主有里程焦虑,跑长途担心无法充电 内华达州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博登基兴5年前购入了自己第一辆电动汽车,他将电车通勤形容为自己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但坦言出远门的首选仍是燃油车,因为驾驶电动汽车穿越该州的困难,令人望而却步。 “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改造升级,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广袤的州。”博登基兴抱怨内华达州充电设施的乱象:有的充电站电缆被切断,有的充电站被燃油车占位,成了停车场。 2022年12月9日,内华达州瑟奇莱特以南的美国95号高速公路。 《内华达独立报》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指导方针,州际公路沿线至少每隔50英里须有一座充电站,这样才被视为拥有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然而,内华达州交通部可持续和新兴交通分局负责人坎迪·沃利(Kandee Worley)坦言,在内华达州部分地区,这种要求“不可能实现”。“内华达州有大量的农村地区。在一些地区,我们无法满足50英里(的要求)。” 最直观的例子是,在连接内华达州伊利和拉斯维加斯的美国93号公路上,一段长达250英里(约402千米)的路段内没有一处充电设施。光建设该路段的充电基础设施,成本就要数百万美元,更不用说建造站点数量达标的充电网络了。 另一个问题是,内华达州目前还没有一份官方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完整清单,只有大致的充电地图。《内华达独立报》指出,造成这一混乱局面的原因是大多数现有充电站都由私营企业或设备制造商建造,他们没被要求绘制自己的分布图。 这加剧了该州“充电难”的问题,一旦车主在某个地区移动设备信号不佳,就举步维艰,可能费劲找到的是一座无法正常运营的充电站。 2024年9月16日,内华达州戈尔德菲尔德一个停止使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内华达独立报》 内华达州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博登基兴感慨:“电动汽车充电站依然是我们的痛处。”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美国部分地区陷入了这种焦虑,欧洲的汽车电动化进程也面临着基建落后的阻力。 即将于本月底离任的德国戴姆勒卡车公司(Daimler Truck)首席执行官马丁·道姆(Martin Daum)表示,充电网络的建设是欧洲电动卡车发展的最大瓶颈,“鉴于电网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政府现在就应当采取行动。”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强调,缺乏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是欧洲发展电动商用车的主要障碍,她呼吁德国和欧盟在基建上发动攻势。
连上脑机接口后,瘫痪的他们已经可以靠意念玩游戏、拿水杯、说话……
当地时间9月17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Blindsight(盲视)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突破性设备认定”。 如果一种医疗设备对严重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至关重要,FDA可能会授予设备此类认定,目的是加快该设备的开发和审查。|X@elonmusk 早在今年1月,马斯克就在社交平台X上宣布了Blindsight项目。它旨在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帮助视障者恢复视力。今年3月份的时候,植入物已经在盲猴身上发挥作用。 一部分视障患者是由于眼睛或视神经受损失去了正常视力,但他们大脑的视觉皮层是完好的。如果将脑机接口设备植入到大脑的视觉皮层中,在电刺激的帮助下,视觉信息便可以绕过受损的眼睛或视神经直接传递给大脑,这类患者便有希望“看见”。 马斯克3月份说:分辨率一开始会很低,就像早期的任天堂显卡一样,但最终可能会超过正常的人类视觉。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靠盲视这样的皮质植入物不太可能超过人类正常视力。丨X@elonmusk 盲视是脑机接口将外界信息传输到大脑的其中一种应用,目前脑机接口还可以将触觉等信息传入大脑。在输出大脑信息、用思想控制设备方面,脑机接口已经可以做到移动光标、轮椅或假肢,以及发声说话等。 脑机接口连接人脑的这一端,可分为非侵入、侵入和半侵入三类。其中,盲视等项目采用的侵入性接口需要打开颅骨,将皮层内微电极植入人脑,是三类中信号质量最好的。下面是这类脑机接口的一些新近突破。 瘫痪10年用机械臂喝水,假手也有触感 通过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BCIs)控制机械臂,帮助瘫痪者完成日常动作,是研究者最先尝试实现的功能之一。 2012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将脑机接口与机械臂相连,让一位因卒中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恢复了部分手部功能,第一次实现自己用“手”喝水。 接下来的研究不断提高脑机接口控制的精细程度,增加机械臂可活动部位和运动方向,但做出的动作始终不如人类的快速和准确。部分原因是,健全人拿取物体时依赖触觉,如果手部丧失感觉,仅靠视觉判断,拿起杯子这种简单动作也会变得缓慢笨拙。 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于是,研究者为机械臂使用者提供了触觉反馈,并将结果发布在2021年的《科学》。 研究参与者是一位28岁男性,因颈部脊髓损伤而四肢瘫痪10年。研究者为他植入了2个有88个电极的微电极阵列,位于大脑运动皮层控制手臂和手的位置,用来测量并分析他想要做出什么动作。大脑神经元发出的信息,解码后传递至机械臂,控制机械臂做出抓握等动作。 另外2个有32个电极的微电极阵列,被植入到引起手掌和手指感觉的大脑感觉皮层。机械臂手中的传感器接收到压力信号后,通过脑机接口将信号传导到参与者大脑,引起手触摸到物体的感觉。 双向脑机接口示意图。A:参与者通过大脑皮质内BCI实时控制机械臂,控制包含5个维度(深蓝色箭头);B:4个微电极阵列被植入大脑左半球。运动皮层阵列(浅蓝色)记录人控制假肢的神经活动,感觉皮层阵列(红色)传递刺激信号,唤起手部感觉,两个方向上的信号同时传导;C:机械手电极的扭矩测量,彩色方块代表感知手部刺激的电极和位置;D和E:感觉和运动信号处理;F和G:两种测试任务的俯视图。|Kenzie Green 参与者分别在有和没有触觉反馈的条件下,做了9种拿取物体的测试,共108次。没有触觉反馈的时候,测试总得分为17分,仅一次测试获得满分3分;有触觉反馈的时候,总分21分,满分15次。添加触觉反馈,将成功完成测试的时间减少了51.2%,中位数时间从20.9秒减少到10.2秒。速度提高主要来自尝试抓起物体的时间缩短,因为没有触觉反馈时,参与者需要花更多时间把手放在确保能抓稳物体的位置上。 目前,控制机械臂的脑机接口,已经可以帮助四肢瘫痪者完成一些日常动作,并且通过提供一定的触觉反馈提高了动作速度。未来的研究,还将继续探索如何让思想对设备的控制更精细,以及设备如何更有效地为大脑提供反馈,最终使人对外部设备的控制能力尽量接近对人体的控制。 四肢瘫痪者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抓取物品。左图为开启触觉反馈,移动物体速度较快;右图为关闭触觉反馈,仅依靠视觉,抓稳耗时较长。|参考文献[11] 另外一种帮助瘫痪者的脑机接口不指挥机械臂,而是用功能性电刺激指挥患者自己的肢体。2014年,一名53岁的脊髓损伤男性加入BrainGate2临床试验,于大脑运动皮层手臂区域植入2个微电极阵列,右侧手臂植入36个电极。微电极阵列记录到神经活动后,活动被解码为命令,通过肌肉内的电极刺激手臂肌肉收缩,并控制手臂支架。 脑机接口和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开启之前,患者只能做出轻微的肘部抽动,完全无法移动手部。开启后,患者可以自愿进行肩、肘和手部关节运动,比如抓住咖啡杯并将其送到嘴边(植入后463天),以及自己吃饭(植入后717天)。 无论是通过机械臂还是自己的手臂,恢复失去的手部功能,为瘫痪患者提供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可能性,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和功能性电刺激系统,伸出手臂接住咖啡杯并送到嘴边,最后松开咖啡杯。|参考文献[10] Neuralink,让瘫痪患者用意念玩起电脑 在科技领域,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一直备受关注。Neuralink的植入设备侵入性强,它会将非常细小的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组织中,以尽可能接近目标神经元、捕捉到更准确的电信号。 目前,已经有两位参与者植入了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设备。 第一位参与者叫诺兰·阿博(Noland Arbaugh),他于2024年1月接受了植入手术。诺兰2016年在一场游泳事故中受伤,导致四肢瘫痪,生活也从此改变。 诺兰接受的是Neuralink的N1植入物,也称为“链接”(the Link)。该设备有1024个电极,分布在64根导线上。为了将这些柔软的导线顺利插入受试者的大脑,Neuralink还开发了一种手术机器人。 N1植入物、N1充电器、Neuralink应用程序和R1手术机器人交互图丨Neuralink 在Link的辅助下,手术后诺兰很快便可以用意念控制鼠标光标,浏览互联网、看直播、和朋友一起玩在线电脑游戏等,并且这一切都可以躺着进行。手术前,诺兰想使用电脑要利用“口杆(mouth stick)”这种辅助设备,它需要护理人员帮忙安装,并且诺兰只能站立着用嘴操作,不仅妨碍正常说话,时间长了还会有肌肉疲劳、压疮等不适。 在首次研究会议中,诺兰就打破了人类脑机接口光标控制的世界纪录,达到4.6BPS,随后更是达到了8.0BPS。BPS又叫每秒比特数,是光标控制速度和准确性的标准度量。BPS越高,表示光标控制越好。 不过,诺兰在使用Link一个月后遇到了植入物功能大幅下降的问题,原因是85%的电极线缩回或移位。尽管通过调整算法恢复了部分功能,但这表明该项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Neuralink第二位参与者是Alex,脊髓受伤之前他曾是一名汽车技术员,主要负责修理各种类型的车辆和大型机械。 2024年7月,Alex通过手术植入了Link。考虑到诺兰遇到的情况,为了降低电极线后续回缩的可能性,Neuralink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脑部运动以及缩小植入物与大脑表面之间的间隙等。 根据8月公布的最新进展,从Link连接到电脑的那一刻起,不到5分钟,Alex就能用意念控制光标移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他在Webgrid任务(一款用来测试计算机控制精确度的游戏)中表现出的速度和准确度,就超越了以往使用其他辅助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在第一天,他就打破了之前使用非Neuralink设备脑机接口进行光标控制的世界纪录。 除此之外,目前Alex还解锁了两项新技能,能力得到了拓展。 首先,喜欢制作的他在Link的辅助下,首次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Fusion 360,为他的Link充电器设计了一个定制支架,并通过3D打印技术将其变为现实。 Alex在Link的帮助下,用意念控制电脑绘图。丨Neuralink 其次,在玩《反恐精英2》(CS2)这类射击游戏时,他能够同时进行移动和瞄准操作。脊髓受伤后,他玩射击游戏要依赖一种叫做Quadstik的设备。这是一种“嘴控”操作设备,上面安装有吸气式压力传感器、用于点击的唇位传感器,但该设备的问题是只有一个操纵杆,无法让玩家同时移动和瞄准,比如从移动切换到瞄准时,需要先松开操纵杆、然后吹吸另一根管子,这很影响体验感。有了Link之后, Alex能够将Link与Quadstick结合使用,同时移动和瞄准,从而解锁更流畅、更直观的游戏体验。 Neuralink公司表示,他们将继续与Alex合作,探索和扩展他的技能范围,以期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难以发声的“渐冻症”患者重新说话 除了通过大脑皮层活动控制鼠标,脑机接口还可以把大脑中想说的句子转化为语音,代替不能发音的患者说话。 凯西·哈勒尔(Casey Harrell)在40岁时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症状,之后5年里,他逐渐四肢瘫痪并出现严重的构音障碍,说话时音量低、发音不清楚。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曾患这种疾病,它又被称为“渐冻症”。 一般人无法听懂哈勒尔说的话,最熟悉他的人平均每分钟能听懂6.8个词,他使用头部控制的鼠标每分钟可输入6.3个词。他觉得失去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痛苦,尤其是与他女儿的沟通。 2023年7月,哈勒尔在临床试验BrainGate2中接受了脑机接口手术。医生把他的头骨打开5x5厘米,将4个微电极阵列插入大脑皮层1.5毫米。每个微电极阵列大小为3.2x3.2毫米,排列着64个电极,植入位置是大脑的左侧中央前回,也就是术前医生通过MRI识别的他控制发音的部位。手术持续了5个小时,哈勒尔在术后第3天出院。 a:4个微电极阵列(以黑色方块表示)植入位置示意图;b:脑机接口工作图。256个电极从中央前回检测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没有麦克风采集声音。当哈勒尔尝试说话时,机器学习技术每80毫秒将神经活动解码为一个英语基本音节,通过一系列语言模型,音节被组合成单词,显示在屏幕上,单词再组成句子。句子结束时,文本转语音软件读出句子,尽力还原他患病前的声音。丨参考文献[5] 术后第一次使用脑机接口时,哈勒尔先进行了30分钟的校准,方法是复述包含50个词汇的指定句子。然后,他尝试用这些词随意造句,脑机接口读取大脑向肌肉发送的命令,转化为单词显示在屏幕上并读出来,单词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9.6%。第二次使用时,词汇库扩充到125000个单词,训练1.4个小时后准确率为90.2%。 经过进一步校准,脑机接口在术后8.4个月内,单词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7.5%,速度为每分钟31.6个单词,大约是正常人说话速度的一半。这远远超过了哈勒尔发音说话或者使用头控鼠标的沟通效率,准确率也超过了普通人使用手机语音识别单词(准确率约为95%)。他每天通过脑机接口跟家人聊天、参加工作会议、发邮件和上网,他的家人和朋友认为系统发出的声音很像他本人的。 a:哈勒尔正在使用脑机接口的照片;b:第二次使用脑机接口时,他对女儿说的话;c:使用脑机接口的累计时间;d:解码准确性。丨参考文献[5] 在之前的研究中,脑机接口需要在约半月的时间里,经过近20小时的校准,才能达到74.5%~76.2%的单词识别准确率,并且需要频繁重新校准。 这项研究将微电极数量增加了一倍,并改进了语言模型,使哈勒尔快速准确地恢复了沟通能力,展示了脑机接口将大脑活动精确解码为语言的潜力。 之后,进一步研究将继续尝试提高脑机接口识别单词的准确率,并扩大适用疾病的范围,如纳入更常见的卒中,帮助人们重返生活和社会。 哈勒尔第二次使用脑机接口的片段,他正在对女儿说话。第一次的数据被研究排除,因为他看到想说的词显示在屏幕上时高兴地哭了,研究团队暂停了评估,让他和家人庆祝这个时刻。|参考文献[5] 从脑电图的发现,到如今能够实现基本的神经信号解码与设备控制,脑机接口已经从科幻走向了现实。前景广阔的脑机接口技术,不仅能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自主性,未来或许也能帮助健全人士实现“想象中的场景”。当然在实现愿景的路上,挑战也并存着,比如技术层面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脑机接口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减少潜在风险,伦理和法律上要考虑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脑机接口都是目前最“振奋人心”的技术之一,它可能会重塑我们对大脑和意识的理解,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也可能因它而彻底改变。 参考资料 1.https://neuralink.com/blog/prime-study-progress-update/ 2.https://neuralink.com/blog/prime-study-progress-update-user-experience/ 3.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neuralinks-first-user-describes-life-with-elon-musks-brain-chip/ 4.https://neuralink.com/blog/prime-study-progress-update-second-participant/ 5.Card NS, Wairagkar M, Iacobacci C, Hou X, Singer-Clark T, Willett FR, Kunz EM, Fan C, Nia MV, Deo DR, Srinivasan A, Choi EY, Glasser MF, Hochberg LR, Henderson JM, Shahlaie K, Brandman DM, Stavisky SD. An accurate and rapidly calibrating speech neuroprosthesis. N Engl J Med. 2024;391(7):609-618. 6.https://www.als.org/blog/advances-brain-computer-interface-technology-help-one-man-find-his-voice 7.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752202239744102646 8.https://twitter.com/elonmusk/status/1770817187285995939 9.Ione Fine et al, A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modeling the neural and perceptual effects of human visual cortical stimulation, from pulse trains to percepts, Scientific Reports (2024). DOI: 10.1038/s41598-024-65337-1 10.Ajiboye AB, Willett FR, Young DR, Memberg WD, Murphy BA, Miller JP, Walter BL, Sweet JA, Hoyen HA, Keith MW, Peckham PH, Simeral JD, Donoghue JP, Hochberg LR, Kirsch RF. Restoration of reaching and grasping movements through brain-controlled muscle stimulation in a person with tetraplegia: a proof-of-concept demonstration. Lancet. 2017;389(10081):1821-1830. 11.Flesher SN, Downey JE, Weiss JM, Hughes CL, Herrera AJ, Tyler-Kabara EC, Boninger ML, Collinger JL, Gaunt RA.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that evokes tactile sensations improves robotic arm control. Science. 2021;372(6544):831-836. 作者:代天医、黎小球 编辑:Odette 封面图来源:UC Regents
“中国版英伟达”解散风波,400人原地失业,欠薪数千万元|风暴眼
凤凰网科技《风暴眼》出品 作者|徐珍 编辑|董雨晴 上半年离职之后,汪群原以为不会再与自己的前司产生联系,直到不久前,他注意到了网上流传出了前司大规模裁员、近乎解散的消息。 这家公司是成立于2020年的重庆高性能GPGPU(通用图像处理单元)设计企业“象帝先”,一度是头顶“中国版英伟达”“小巨人”“独角兽”等光环的明星选手。 图|来源于网络 正因如此,汪群多少感到意外。他给关系好的前同事发去消息:“真的?”对方回他:“跟新闻说的一样。”伴以一个捂脸的表情。 随消息一同流传网络的,还有两张图片,一张是象帝先的内部裁员公示,称已经简化离职程序;另一张则是象帝先辟谣解散的公告,称“正全力寻找外部投资机会”。 图|来源于网络 但据多位员工透露,虽然如今象帝先对员工的解释口径是公司“暂时休眠”了,但休眠持续多久、能不能“醒”,均为未知。而这对数百名员工而言不啻晴天霹雳。 400余名员工一朝失业 靴子是在8月底的一天落地的。 象帝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志敏,8月30日下午出现在了线上召开的全员沟通会上,他讲道由于遭到股东起诉,公司资金被冻结,只能与员工解约,按照N+1给予补偿。 图|象帝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唐志敏(来源于网络) 但是相关补偿具体发放时间,公司并未通过公开口径公布。 凤凰网科技从多个独立信源处得知,2023年末,象帝先员工规模达到了巅峰的800余人,但从今年开始员工人数不断减少,在本次风波爆发前还剩下400余人。 “但有薪资纠纷的超过这个数字,保守估计有600人,粗略估计欠薪总额在4000-5000万元之间。”象帝先前员工徐东透露。 “按时间顺序,5月份公司裁掉了100~200人,承诺9月30日给赔偿,大概率会违约;还有7月10日到8月30日期间主动离职的同事,还没拿到这段时间的工资,以及更早产生的两个月欠薪(彼时象帝先工资仅发放2万以下部分,2万以上记为欠薪);最后才是这次解散风波涉及到的400多名员工,本来就被拖欠了两个月工资,再加上N+1补偿。”他讲道。 本次面临裁员的400余名员工,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据知情人士透露,象帝先给出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中写明,要求员工自愿放弃之前承诺的年终奖,“但如果不签,就拿不到离职证明,就算面试拿到offer也无法正常办理入职。” 徐东本人则是7月主动离职、被欠薪的一员,尚未收到的部分工资本来协商由象帝先在8月初支付,至今已延期了一个多月。 但对于徐东代表的前员工能否拿回欠薪,一位知情人士分析情形并不乐观:“最近象帝先账面资金仅剩下1500万元左右,但人均月工资成本就要五六万元,账面拉不平;唯一庆幸的是,他们之前一直对内讲员工持股平台和运营主体做好了风险隔离,所以持股平台的钱估计不会冻结。” 而据其了解:“由于看好象帝先的上市前景,之前曾经有员工花费了100万元买入公司的原始股。但到目前为止,象帝先还没提给员工退股的事,也没给其他解决方案。” 图|象帝先曾经的宣传 国产高性能通用GPU引领者 欠薪并非唯一的问题。一家象帝先供应商的员工称,象帝先至今还拖欠了该公司一笔款项,“他们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给我们回款就更难了,我们能做的也很有限”。 150亿估值独角兽被5亿“豪赌”拖垮? 按照创始人唐志敏的内部解释,公司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境地,直接原因是股东的起诉。这背后隐含的内容是,象帝先曾与股东签订对赌协议,承诺B轮融资规模要达到5亿元。由于目标未达成,股东发起了这次诉讼。 对于曾经在资本场上一往无前的象帝先而言,这个情节中所蕴含的反差效果无须多言。 2020年9月,象帝先正式在重庆注册成立。公司创始人唐志敏有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等头衔,并早在1999-2004年,唐志敏曾就任于中科院“高性能通用CPU芯片研制”课题组,带队研发出了有“中国第一颗完全知识产权通用CPU”之称的龙芯1号、2号芯片。 在产业界,他同样拥有众望所归的名声。2002年,我国第一个自主可控CPU研发及产业化企业“北京神州龙芯集成”成立,唐志敏此后曾经就任该公司总经理。 2014年中科系CPU企业“海光信息”成立,唐志敏成为创始人之一,此后其一手促成了海光信息与GPU国际大厂AMD达成合作。2022年,海光信息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继龙芯之后的国产CPU第二股。 此外象帝先还成立于国产通用GPU行业的爆发期。2020年前后不少项目纷纷成立,如燧原科技(2018年)、壁仞科技(2019年)、沐曦集成(2020年)等GPU项目均在同一时间段内落成。 从各个角度而言,这都曾是一个集齐资本兴趣标签的明星项目。爱企查信息显示,2020、2021、2022年,象帝先保持着一年一次的融资步伐,2023年则完成了C、C+两轮融资。其中,引起股东诉讼的B轮融资规模为4.36亿元人民币。 从股东阵容来看,象帝先引入了雅瑞资本、乾瞻投资、承光私募、前海扬子江基金、千山资本、水木春锦等。 在此期间,象帝先还曾逐渐拓展规模,在北京、上海、成都、苏州等地设立分公司等。 只是没想到在如此快的时间里,风光过境,留下残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市场信息,象帝先4年合计融资约25亿元,公司估值为约150亿人民币。 图|象帝先从2020年成立至今 先后进行了五轮融资 在素有“吞金兽”之称的芯片研发行业中,这一规模算不上突出。 作为对比,同为GPU企业的燧原科技仅2023年9月完成的D轮融资,规模就达到了20亿元。 当GPU神话走到尾声 除了融资规模较小外,象帝先还未构建起健康的盈利模式,也成为拖垮公司的原因之一。 资深半导体业内人士吴梦飞分析道,除去芯片创业项目本身素有回报周期长、前期投入巨大的特点之外,“虽然曾经喊出要做中国英伟达、 立足GPGPU的口号,但象帝先的目标市场主打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而客户回款周期极长是信创市场的特点之一,平衡不好的话,资金本不充沛的创企就被‘拖’死了”。 国内GPU主要应用市场可细分为英伟达所代表的通用计算(AI训练及推理、高性能计算)、图形显示(辅助设计、游戏、虚拟化等),以及对国产化替代和安全可控有较高需求的信创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象帝先目前共有两款芯片产品,其中天钧一号在2022年9月发布、2023年6月量产,天钧二号在2023年9月正式发布。在天钧一号的发布会上,唐志敏曾讲道:“象帝先立志要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强盛提供安全可靠的高性能核心计算引擎。” 在拥抱过口号与理想之后,现实的残酷终于呈现在了象帝先面前。而在如今竞争激烈的GPU市场中,象帝先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 “其实,象帝先并不是第一家倒下的GPU公司”,吴梦飞向凤凰网科技回忆,“类似的情节也曾发生在砺算科技身上。” 砺算科技成立于2021年8月,产品构思是基于自研架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GPU产品,在2022年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融资规模达3亿元。 但进入2023年开始,由于无法撬动新投资、运营成本高昂等种种原因,砺算科技开始上演欠薪、裁员等种种情节,一度进入休眠期。 吴梦飞告诉凤凰网科技,彼时砺算科技“把能裁的人都裁光了,保留了一个小团队,停发工资18个月”。而留下的人中,“除了创始人这种核心团队,还有一些买了原始股的员工,投资方的人,都是被套牢了的”。 这种“蛰伏”“休眠”的状态持续到今年,砺算科技终于等来了“救命钱”。8月20日,上市公司东芯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自有资金2亿元向国产GPU厂商砺算科技增资,认购其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换取砺算科技37.88%的股权。 不过,考虑到偿还欠款、投入研发与流片所需金额之巨,砺算科技未来面临的压力还不小。 刚刚过去的9月17日,中秋节当天,象帝先的微信公众号时隔16天再次更新——上次更新9月1日还是发布公司解散的澄清公告。 图|象帝先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司解散的澄清公告 这一次,象帝先发布的是一张庆祝中秋的海报,写到“愿大家家兴百和,月圆人安乐无忧”。 一位前员工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安乐无忧”四个字,现在看来有点荒诞。 (应受访者要求,汪群、徐东、吴梦飞为化名)
文脉华章丨走近青铜国宝 跟着总书记探寻文明密码
  文物不言,何以中国。   2024年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走进展厅听取当地周秦时期历史文化介绍,仔细察看何尊、逨盘等珍贵青铜器,了解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情况。   镜头定格这样一个画面:参观“宅兹中国”单元时,总书记在一件国宝级青铜器前驻足凝视,仔细观察。   2024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总书记眼前的这件青铜器便是“镇院之宝”——何尊,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之一。尊内底铸有铭文122字,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迄今为止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上“中国”二字的内涵不断演变、发展、扩充,不仅仅是地理概念的标注,更逐渐成为中华文明日新月异的见证。   除何尊、逨盘、秦公镈外,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还拥有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等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00余件。   一件件“国宝重器”,如一部部“青铜史书”,记录着泱泱中华灿烂辉煌的“文明密码”。   “总书记考察时,我非常荣幸地担任讲解员。我主要向总书记介绍了馆内的‘青铜器之乡’‘宅兹中国’‘周礼之邦’‘秦肇之路’四个单元。”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讲解员滕晓华说,我们的每一次讲解,都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出的何尊铭文拓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携手”何尊,让世界了解“何以中国”。   2020年4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2年7月,总书记亲自批准建设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何尊在此展出。2023年6月2日,一场以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命名的专题展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展出。这天下午,总书记走进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并不时询问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中国考古博物馆内的宅兹中国专题展。总台央视记者 许永松 摄   在中国—中亚峰会上,“何尊”纪念品还被选定为礼品之一,赠送给中亚国家元首。   藏礼于器,以器述史。历经岁月洗礼,新时代下,这些辉煌灿烂的周秦历史和青铜文明正通过数字化、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活起来”,无声述说着古老的文明智慧。   “我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何尊进行清洗去锈、缓蚀处理、修复等保护,为深入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表示,通过材料科学、化学分析、无损检测等,对文物的病害进行精准诊断,可延长青铜器的寿命和稳定性。   宁亚莹介绍,当前我们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加强青铜器保护、研究和利用。同时建立数字化展示平台,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明星文物“何尊”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总书记始终心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一次次追溯文明源流,将目光投向“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   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总书记自信地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在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总书记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在总书记的引领推动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   知所从来,方明所向。   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从最早的“中国”迈向“日新”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小杨哥连续3个月未进带货前10 一天掉粉超20万 30天掉粉200万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李信臻) 9月18日,近日,网红“疯狂小杨哥”在直播间宣传售卖的“香港美诚月饼”,被曝在香港地区没有门店,因此大量网友称其涉嫌虚假宣传。加上之前被曝的梅菜扣肉事件以及旗下女主播沫沫失联事件,小杨哥被指“负面缠身”。17日,安徽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对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直播带货中涉嫌“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已立案调查。 据蝉妈妈平台数据统计,“疯狂小杨哥”账号一天掉粉21.5万。此前媒体报道,最近30天该账号已经掉粉218万。数据显示,疯狂小杨哥达人带货月(8月)榜排名第13位,已经跌出前10。最近30天疯狂小杨哥共直播4场,场均观看2,095万人次,场均销售额在5000万-7000万。 据了解,今年2月,小杨哥个人账号曾跌出了短视频直播达人带货榜前20名。面对质疑,小杨哥在直播时解释道,2月份仅直播带货1场,“不进前20很正常。”然而,在抖音直播3月达人带货榜TOP20中,疯狂小杨哥仍未在榜单内。 据蝉妈妈数据显示,在5月抖音带货达人榜中,疯狂小杨哥再次重回带货榜前十,以2.35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九。而其6、7月排名分别是第24位和第15位,加上8月份的排名第13位,疯狂小杨哥账号已连续三个月未进带货榜单前十。
美媒:加沙冲突可能无法在拜登总统任期前结束
  当地时间17日,联合国大会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紧急联大)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恢复举行,讨论巴以问题。   针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非法行动”的第十次紧急联大于1997年4月首次召开,历经休会,延续至今。本次会议源于联合国国际法院今年7月就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问题产生的法律后果所提供的咨询意见。   意见认为,以色列对巴领土的占领以及在巴被占领土上建立定居点的行为均违反国际法,必须尽快结束,并且应对巴被占领土上的“所有自然人或法人”所遭受的损害进行赔偿。   据悉,本次会议将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起草的一份与此咨询意见相关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草案要求以色列在该决议通过后的一年内结束其在巴被占领土的非法存在。 联合国官网截图   “虽然我不抱幻想,但仍有必要向美国施压”   外界注意到,无论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还是巴方提交的决议草案,所针对的不仅仅是“作恶首犯”以色列,还有“协助以色列维持其在巴被占领土上的非法存在”并向以色列“提供可能在巴被占领土上使用的武器弹药”的国家。   这个国家指的是谁,不言自明。   实际上,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第十次紧急联大已多次复会,每次复会都是因为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和纵容达到了新高度。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今年5月10日的最近一次复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建议安理会重新“积极审议”巴勒斯坦入联申请。   而那次复会的背景,正是美国4月18日在安理会表决中一票否决了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草案。 联合国官网截图   同样,本次复会的背景仍是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将局势推向进一步失控:在加沙战事仍未缓和的情况下,约旦河西岸大有重演加沙人道惨剧的危险。   这一切的症结,就在于以色列右翼政客为谋求政治私利拒绝实现加沙停火;而其背后的支持者美国在嘴上促和的同时一直在递刀拱火,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了以色列无限期打下去的底气。 美联社:美国政府日前宣布再向以色列出售价值1.6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本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已不止一次就巴以局势举行会议。   多方强调,以色列领导人应该倾听本国人民的强烈呼声,把解救被扣押人员、拯救生命作为最优先的目标,为实现停火做出最大努力。同时,对当事方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也应拿出真诚负责的态度,为平息加沙战火采取切实行动。   在安理会16日举行的巴以问题公开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发言指出,尽管安理会通过了四份决议,国际社会一再发出停火止战呼声,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从未停止。   “如果不是美国一再阻拦,安理会早在冲突爆发之初就可通过决议要求停火。如果不是美国一再袒护,安理会多份决议就不会遭到明目张胆的拒绝。”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呼吁美国施压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他表示,虽然自己对美国政治有足够的了解,知道美国这样做的可能性为零,不会抱有幻想,但“向美国施压仍然是有必要的”。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这种态度为以色列阻挠谈判提供了政治掩护”   来自国际社会各方的类似警告和呼吁已经不计其数,美国却似乎很难被打动。   连美国主流媒体都悲观地认为,指望拜登在明年1月卸任前推动结束加沙冲突是没戏了。   《华盛顿邮报》发文指出,自拜登5月底提出停火建议以来,又有数千名巴勒斯坦平民被杀,同时有更多加沙人在以军驱赶下流离失所。而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断提出的新条件,拜登政府却任由停火谈判一再受挫而无所作为。   文章援引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克里斯·范·霍伦的话指责说,白宫始终没有向以色列施加足够的压力,“这种态度为内塔尼亚胡继续阻挠谈判提供了政治掩护”。   文章认为,总体而言,拜登在结束总统任期之前推动结束加沙冲突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小。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说到17日复会的第十次紧急联大,基本可以预测的是,就算巴方提交的决议草案获得通过,美国也必然会否决。   因为美国在国际法院7月发表咨询意见后就已经表达了不满,声称此项意见“过于宽泛”地认定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是非法行为,将使“解决巴以冲突的努力复杂化”。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联大决议虽无强制执行力,但却能清晰地反映出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的人心向背。   今年5月10日联大特别会议通过的决议在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的同时,还做出特殊安排,决定授予巴勒斯坦更多联合国权利,包括以观察员国身份按字母顺序就座于会员国中并享有直接提案权等。   这也直接导致上周开幕的第79届联大上出现历史性一幕:根据联大赋予的新权利,与会的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不再像以往那样坐在后排,而是像其他会员国代表一样坐到了前排,且面前摆放了“巴勒斯坦国”的桌牌。   正如第78届联大主席弗朗西斯在该届联大上周闭幕前接受采访时所说,巴勒斯坦的入联进程并未终止,“结果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人为制造冻伤实验罪行令人发指 731部队成员论文揭露细节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之际,日本学者、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松野诚也,向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披露了一份名为《陆军高等文官名簿 陆军书记官 陆军技师》的731部队新档案。这份档案是深化日本细菌部队体系研究的重要证据,对于全面揭示日本细菌战罪行具有重要意义。   经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工作人员对这份新档案的初步研究,发现731部队对技师有评价和考核制度。   在这些技师的表格上,标有“优秀”“良好”等红色字样。比如冻伤班班长吉村寿人拥有4个“优秀”、1个“良好”。在此期间,吉村寿人还将在731部队进行冻伤实验的相关内容整理成论文,在日本发表。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研究人员 谭天:这篇论文是731部队的陆军技师吉村寿人写的一篇秘密文章,是关于冻伤的,发表时间是1941年10月26日。   有一个表格写的实验5,是指在各种生活条件下的人的抗冻伤指数,这里把被实验者,分成ABCDE,5个编号,然后统计在各种生活条件下,比如泡凉水、泡温水、绝食两天、绝食三天,使被实验者昼夜不眠,这种情况下他的抗冻伤指数。像这样的通过人体实验获得的数据在整篇论文中随处可见。   据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吉村寿人1938年3月以六等技师身份加入731部队,在进行冻伤研究的同时,还负责关押被实验者的特设监狱管理工作,因此他的身份不仅是研究者,更是731部队核心机密的管理者,并在1942年10月晋升为四等技师。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宫文婧:从吉村寿人这个人来看,在1938年加入731部队到1942年,短短不到4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如此丰硕的业绩,背后却是血淋淋的人体实验。吉村寿人在职业生涯中至少发了将近200篇的医学论文,日本医学界对于731部队这种反人类暴行,人体实验这种行为,有一种默许,这个更反映了这种集团犯罪。
总台记者观察丨伊朗谴责以行径违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准则
  针对此次黎巴嫩多地发生的寻呼机爆炸事件,伊朗外交部方面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发起针对黎巴嫩公民的恐怖袭击。来看总台记者从前方发回的观察报道。   伊朗红新月会已出发赴黎巴嫩救治伤员    总台记者 李健南:当地时间17日,黎巴嫩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随后黎方表示,以色列策划了本次袭击。在袭击发生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通过炸毁黎巴嫩的通信系统,实施针对黎巴嫩公民的恐怖行径,并表示这是以色列进行大规模谋杀的例证。卡纳尼强调,以色列的行径违反了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准则,应该受到国际刑事起诉、审判和处罚。此外,在当天同黎巴嫩外长通电话时,伊朗外长阿拉格希询问了在本次事件中受伤的伊朗驻黎巴嫩大使的治疗情况。他还表示,伊朗愿意向本次事件中的伤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救治。据悉,当地时间18日,伊朗红新月会的救援和治疗小组已经从德黑兰出发前往黎巴嫩,以协助黎巴嫩政府救治本次受伤人员。   网络专家:不排除美国政府介入   总台记者 李健南:针对本次袭击,伊朗各界也广泛关注。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18日援引一名伊朗网络专家的观点称,本次网络攻击有可能超出了以色列的运作能力,应该从中寻找美国政府是否介入的证据。   分析人士:此次爆炸事件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总台记者 李健南:伊朗分析人士纳贾夫表示,以色列的行动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损害黎真主党的信誉并削弱其通信能力。第二是在出现任何可能的军事威胁前,削弱黎真主党的军事和情报能力。他指出,以色列的行动将地区紧张局势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如果黎真主党不能在短时间内对本次袭击作出反应,则以色列或将对其进行更多的军事行动。
淘宝倒逼新风向:一场电商减负运动
文|孙静 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美国黄石公园狼群的故事广为流传。 20世纪20年代,当公园内的灰狼被捕杀殆尽,马鹿迅速繁殖并大量啃食杨柳树苗,导致生态恶化,马鹿也由此陷入饥荒,大量被饿死。70年后狼群回归,黄石公园生态系统趋于稳定,重现生机。 人们从自然中学到一点: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平衡。 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分布在商业世界的一个个「生态系统」,比如正在反思「内卷」价值的电商行业。 过去一年多,为了争夺用户,电商行业的玩家们快把自己活成了无限荡向用户一侧的钟摆,但消费趋势及用户购买习惯的变化、平台规则的密集调整,无形中也拉高了商家的经营成本。被迫加入内卷的商家们有苦难言。 不过最近几个月,行业开始出现反转信号。在淘宝率先回调「仅退款」政策打响第一枪开始,商家的生存状况成为电商行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或许是意识到了商家经营状态对于维持平台生态的重要性,平台的「钟摆」纷纷摆向商家群体,争着为商家「减负」、送温暖。 政策密集出台、扶持五花八门,电商行业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更有序的发展周期吗? 01 淘宝们的「讨好」对象变了 9月12日,淘宝商家登录后台时会收到一条弹窗信息:「退货宝」全新上线。 这项服务面向退换货场景。商家加入后,只要消费者下单购买带有「退货宝」服务标识的商品,申请退换货且最终成功的,消费者将获得退换货最高26元的首重运费的保障。 至于商家,经平台测算,退换货成本至少能降低10%,最高可降30%。有淘宝商家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家店铺之前买运费险是1元/单,开通「退货宝」是0.71元/单;也有商家之前是1.6元/单,开通后变成1.41元/单。 ▲有商家在小红书晒出店铺后台显示的运费变化情况 一名电商运营专家说,在「退货宝」正式上线前,这个消息已经在各个群里炸开了锅,有人担心平台变着花样「割」商家,有人担心会被羊毛党薅得更秃,也有人想要抓住服务上线前期的流量红利。 在他看来,淘宝此举很简单,降低商家售后成本,缓解商家经营压力。 《降噪NoNoise》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信号。过去一年多,电商行业极致内卷的本质,其实是「讨好」消费者。为了争夺消费者心智,各家平台都开始卷极致低价、卷服务体验。 卷价格与服务虽是正途,但如果过度内卷,受伤的还是商家,因为价格力和服务都由商家提供,大部分运营成本也由商家承担。从上线比价系统、取消大促预售,再到推行仅退款、活动期间强制运费险等,消费者下单和退换货体验越来越丝滑,商家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逼仄。 倒不是说消费者与商家的利益是彼此对立的,商品力、供应链效率和服务体验原本就是零售行业的商业本质,只是在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电商平台的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动作有所变形。当「讨好」消费者的规则设计一刀切,甚至有失公正,商家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过去一年多,受宏观经济影响,电商生意本来就不好做。2023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6%;到了2024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降至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25.3%。 消费趋于保守叠加经营规则生变,压力层层传导之下,生态系统的平衡逐渐被打破。而失衡,势必走向新一轮的秩序演化。 这是因为,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平衡好消费者、商家利益,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反之,商家要么离场,要么偷工减料转嫁成本,要么放弃创新,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 淘宝、抖音们显然也意识到了生态良性进化的重要性。率先打响回调第一枪的是淘宝。7月26日,通过对高体验分店铺松绑 「仅退款」等优化措施,淘宝把考验人性的「仅退款」条款装进笼子里,力图在保障消费者体验的同时,降低商家被0元购的风险。 ▲淘宝「仅退款」新规 随后,国内「仅退款」鼻祖——拼多多的态度也微妙起来。今年9月,拼多多开始测试升级商家售后服务体系,支持商家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消费者负向体验订单等进行申诉。 从全局趋势来看,「退货宝」的出现只是仅退款松绑的又一个延续,是电商平台从聚焦低价转而聚焦生态可持续、优化经营环境的动作之一。 一夜间,商家成了被「讨好」对象。 02 为商家「减负」 电商巨头各怀心思 从公开信息来看,继淘宝之后,京东、抖音电商、拼多多都在密集释放给商家「减负」的积极信号。只是各家生态和发展目标不同,「减负」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当前「减负」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按照电商经营成本构成来看,一个商家在平台上至少需要承担开店费用、运营工具费用、平台服务费、流量推广费和售后费用。 据《晚点》此前报道,通常流量推广费在成本中占比最高。所以我们会看到,今年4月淘宝就官宣了针对淘系商家的阿里妈妈「全站推广」,该产品对外承诺ROI确定性交付、全站流量可运营、货品快速拿量。随后,京东不仅升级了京准通旗下「全站营销」产品,还在直播、短视频方面提供流量激励,新商家参与任务并达到激励门槛后,可获得价值5000定额流量券。 ▲京准通 「全站营销」 图源:京麦商家中心 在平台服务费方面,天猫7月宣布取消年费、淘宝直播宣布9月开始免收直播技术服务费一年吹响了平台向商家减佣、免佣的号角。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有政策出台,抖音电商将日用百货品类商家的「佣金」下调至2%;在开店保证金上,拼多多9月5日宣布数百万商家店铺的基础保证金下调50%,从1000元下调到500元。 ▲抖音、拼多多日前都有调整商家政策 平台有意帮商家降低经营成本当然是好事,不过在很多商家看来,开店费和工具费属于固定成本且占比不高,佣金、流量费与GMV呈正相关;相较之下,越来越高的售后成本是更大痛点。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商家将仅退款和运费险并列为「真正的噩梦」。缺少具体限制条款的仅退款政策,让一些买家频钻漏洞,「1400元冰箱因无法安装被申请仅退款」的奇葩案例还曾登上微博热搜。电商退换货率增高带来的运费险金额上升、薅运费险产业泛滥,则让商家的退换货成本水涨船高,尤其是中小商家,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更容易受到冲击。 ▲小红书上部分淘宝商家对退货成本的讨论 综合一些商家在小红书上的反映,女装、童装等都是高运费险品类,折合每单成本要3-4元左右,因为大数据会结合店铺退货率、行业同品类退货率给出一个综合费率区间。有饰品类小商家透露,开店几年,店铺运费险从0.5元/单一路涨至1.4元/单。 至此,淘宝率先对售后服务开刀的用意已经很明显,即通过降低售后成本、解决中小商家最大痛点,以此来增强商家群体的经营信心。 但售后服务同时也是电商变革最复杂的一环,开店、佣金、流量推广都只是商家与平台间的服务交易,售后却涉及平台导向、商家成本和消费者体验三方,且受社会消费情绪变化、平台生态优劣的直接制约,是各方利益最难平衡的地方。 ▲有较真商家记录自己向仅退款买家追索商品的历程 淘宝率先向售后「动刀」,这背后既有市场竞争因素,也与自身基因有关。阿里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商家一直是淘系的基本盘,尤其中小商家,是实现平价和「万能的淘宝」的主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落点,映照到极致内卷的当下,或许没有比为商家营造一个良性的经营环境、提振长久经营信心更为紧迫的事。而淘宝天猫经过20年市场淘洗,商业基础设施、规则制度都更为完善友好,更易于推进这项变革。 ▲淘宝近期惠商降本举措一览 其他电商平台也都在根据自身生态特点进行策略调整。比如拼多多最近释放的信号是扶持优质商家。拼多多当年凭借白牌、产业带资源崛起于五环外,商品品质和品牌商家一直是其生态短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拼多多讨好商家的主线应该是进一步补上商品品质的短板,抓手是流量和补贴。 至于抖音电商生态,目前至少面临两个命题——扩品类以及扩大货架场。目前抖音电商四大重点品类分别是服饰内衣、食品饮料、美妆护肤及母婴用品,平台要寻求更大增长,有必要提高日用品、家电数码等规模较大的品类的渗透率,所以这些垂类商家有望获得额外扶持,日用品商家降佣或许只是一个开端。至于货架场,知名品牌商家、供应链源头大商家有望获得更多政策倾斜。 03 感谢合理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电商平台「讨好」商家的风潮还将持续下去。 站在旁观者角度,电商风向变了,这是好事。 首先是市场竞争走向有序,商家、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在商家群体中,数量最多的还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让中小商家群体获得更多经营确定性,对经济复苏、提振消费都有好处。 在一个健康的电商生态中,消费者获取的「价值」不仅是低价,还有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被激发的消费需求,更公平的购物环境。举个最简单例子,如果「仅退款」一直未改,从未申请过仅退款的优质买家最终会为滥用规则者分担成本——因为商家大概率会把售后成本计入商品价格中。 其次,电商平台在走过互相模仿的弯路后,专注各自生态的差异化价值,电商行业有望更快进入良性发展通道。根据天猫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开店数据,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了60%。 合理的市场竞争带来危机感,进而是反思、变革、复盘和优化,以此激发新的增量。像拼多多此前对「仅退款」从未松口,即便面临商家群体集中抗议时依然态度强硬,但现在,为了生态开始政策调整。 不只是国内电商平台,国外平台亚马逊亦如此。 在国内「仅退款」松绑后,「仅退款」的鼻祖亚马逊也在上周更新了其「退款不退货」解决方案,支持卖家根据业务需求定制退货和退款政策。 ▲亚马逊上周更新的退货政策 在Shein、Temu的竞争压力下,亚马逊今年5月开始在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站为低价服装商品降佣金,其中加拿大站定价低于20加元的服装商品,佣金从17%降到了10%。 我们也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的自我角色定位也在调整,从推出「仅退款」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大家长,逐渐过渡到生态系统的设计者、平衡商家和消费者利益的服务商。 至于成效,就看接下来的双11表现如何了。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