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苹果园里说丰年 十国外籍专家走进延安看振兴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记者 张雨晨):10月15日,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法国、墨西哥、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土耳其、巴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10国的外籍专家来到延安市马文昌家庭农场果园,看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 10国外籍专家深入考察宝塔区山地苹果   “非常壮观的景象,这意味着丰收的季节到了。”金秋时节的苹果园内,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苹果压弯了枝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保加利亚籍专家巴维尔看到后感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保加利亚籍专家巴维尔被延安苹果吸引 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 外籍专家体验采摘苹果   陕西在全国范围内独占鳌头,无论是苹果的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位列第一。特别是陕北的山地环境为苹果生长及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美国也以苹果闻名,但是我感觉种植在这片山地上的苹果更红、更大、更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籍专家罗伯特说道。在众多苹果中,要数山地苹果最甜。如何让宝塔山地苹果提质增产、脱颖而出?罗伯特提出疑惑。   果园负责人马文昌介绍,2016年果园创立后,他带头与村民们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的技术革新之中,不断探索“陕北旱塬山地苹果密植高效简化栽培技术”(即“苹果3332技术模式”),让延安山地苹果走向更远的地方。 果园负责人马文昌(左)为外籍专家介绍苹果情况   在马文昌的带领下,村民们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方式,转而采用这一高效、精细化的栽培技术。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密植布局,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结合先进的灌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苹果树的生长速度与果品质量。同时,“苹果3332技术模式”还注重简化栽培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村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苹果生产管理。   此外,除了传统的采摘销售模式外,该地通过打造采摘园、认养一棵苹果树活动、“小冷库+电商”,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和果农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   “目前我们带动当地村民16户,种植苹果450亩,大家的生活也像苹果一样,越过越红火!”马文昌说道。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在延安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春风正吹拂着每一个角落。从洼地到山地,苹果越种越好,果农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恰逢丰收季,苹果是甜的,秋风是甜的,果农们的心里也是甜的。
江苏:打开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原标题:提升站位 新质赋能 锻造品牌 打开江苏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金山景区   9月21日,由中国旅游协会指导、江苏省旅游协会主办、镇江市旅游协会承办的“2024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专题会议”在镇江举行。会议聚焦“创新文旅消费 赋能新质发展”主题,落实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200余位来自全国旅游界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行业大咖深入研讨旅游发展新趋势、新现象,助力江苏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在“水韵江苏”徐徐展开。   提升站位,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拥有深厚的文化根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壮美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水韵十足,文旅市场消费活跃度高,旅游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江苏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旅客9.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万亿元,分别增长81.2%和45.7%,入境过夜游客145万人次,增长198.9%。   “今年以来,打造世界级景区成为许多地方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江苏在建设世界级景区方面理应‘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说,世界级景区是旅游业金字塔的塔尖,对于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典型意义。他对江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四个”世界性要求:世界级资源——资源一流,气候一流,环境一流;世界级产品——交通成体系,设施丰富,文化有特色,生活享受,服务到位;世界性影响——多年积累,品牌形成,复游率高;世界性市场——市场范围广阔,区域相对集中,中高端客人成为主流等。   江苏如何建设世界级景区?王志发建议:一是争取头牌,以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遗产地打头,创造新格局,发力文化休闲、城市度假;二是创造头牌,将江苏全省纳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计划;三是国际化发展,全面推进。   多年来,镇江多向发力打造世界级景区,取得良好成效。专题会议上,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这里有风骨天成的理想远方;“三山一渡”驰名中外,“城市山林”独具魅力,“洞天福地”闻名遐迩,江河交汇、雄秀兼备的自然禀赋,成就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这里有唐风宋韵的诗意文章,“一片冰心”是芙蓉楼里的真挚,“春风又绿”是西津渡旁的惆怅,“气吞万里”是北固亭上的豪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座诗意之城的最美风景;这里有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2023年初,镇江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聚力做优六大产品体系(古城街巷、文心研学、生态康养、休闲乡村、亲子乐园、夜间文旅),全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新质赋能,创新文旅融合好产品   “‘新质’是当前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省旅游协会会长张卫国说,新质生产力日益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领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借助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有效推动旅游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和旅游业发展的革命性变革,成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场景化讲好故事、沉浸式体验生活、数字化展示非遗……腾讯旅游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个个场景,在包括江苏在内的许多地方广泛运用。历任腾讯旅游网首席运营官、美国AECOM公司助理董事、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的任国才说,江苏文旅产业呈现外向型、市场化,充满了创新活力,“这里的人们特别富有创造性,懂得研究市场,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业态、产品、项目和场景,以满足市场需求。”   任国才说,近年来,镇江文旅产业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受,结合当地特色,为游客提供更适配、更走心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文旅消费新需求、新期待,打造文旅融合新载体、文旅消费新空间、文旅发展新动能的新图景。   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产业,镇江文旅集团打好“旅游+”牌,积极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镇江文旅集团总经理蒋云峰介绍,金山景区内1400平方米的特色商业街,通过与4家头部地方国企合作,成为网红打卡点,营收同比增幅超过50%;金山湖水上游、长江干线游以及北固山夜游等,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消费场景;镇江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推出永安路美食街特色游、上香祈福游等更多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场景式消费体验,打造特色项目,提升消费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多新鲜和惊喜……   锻造品牌,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旅游品牌体现了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的认同度,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和唯一性,对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作用巨大。”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说,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江苏理当在打造旅游品牌方面走在前列探新路,引领行业立新功,不断提高江苏旅游品牌的满意度和美誉度,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让世界看到更多的江苏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传统。   “南京中山陵、苏州拙政园、无锡灵山大佛、常州恐龙园、镇江西津渡……江苏众多旅游景点闻名海内外,作为旅游大省,江苏在旅游品牌打造方面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魏小安说,要做好“三个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打破区划局限,谋求更大发展格局;政策一体化,进一步放大上海龙头效应;市场一体化,形成大市场等。   “镇江虽然在大山大川上比不过其他城市,但是具有小而美、小而精的特点。”魏小安认为,镇江可在休闲旅游方面多发力,围绕长江、大运河等历史人文资源开发场景化项目等。比如镇江西津渡在整体打造夜游的过程中,不仅加入独具特色的演绎和体验活动,还将产品、场景与服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旅游品牌矩阵。   打造旅游品牌,无锡拈花湾景区将“‘好好生活’——简单、健康、快乐”的整体理念贯穿其中。景区总经理朱唯丹表示,多年来,拈花湾景区始终致力于用“产品+场景+服务”的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主题景区,以多元化的产品融合为游客带去沉浸式旅游体验,“今年上半年,我们做了‘不慌不忙 好好生活’节,让更多年轻客人来到景区后,获得具有松弛感的旅游体验。”(新华日报 作者 程跃 杨越 辛正)
环广西世巡赛南宁最佳观赛点在哪里?良堤路沿线、青山东门等地可观看精彩赛况
       2023环广西世巡赛,选手在青秀山路段奋力角逐。(资料图)    南宁晚报记者黄维业 摄   环广西世巡赛昨日在防城港鸣枪开赛。作为本届赛事的压轴赛段,南宁城市赛段将于10月20日展开,分别决出男子赛和女子赛的冠军。届时,南宁城市赛段将向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精彩赛况?赛道两旁哪里是最佳观赛点?   在环广西世巡赛的6个赛段中,南宁城市赛段最具看点、最有特色。赛段以绕圈赛形式展开,以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为起终点,围绕邕江两岸沿线和青秀山风景区形成一条单圈27.3公里的赛道。参赛车手需要骑行5圈。竞赛过程中,车手们既要穿行于都市风情浓郁的道路,感受南宁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也将飞驰于青山绿水间,领略南宁生态建设之美,感受南宁的活力和魅力。   南宁城市赛段也是极具挑战性的赛段,赛道既有平路高速路段也有坡道骑行路段,考验车手们的综合能力。按照规划,南宁城市赛段有两个途中冲刺点,分别设在发车后的52.4公里和107公里处,分别处于第二圈和第四圈。此外,还有3个二级爬坡点,分别在5.9公里、60.5公里和115.1公里处。难度较大的路段位于青秀山风景区内,那里有一段坡长1.4公里、平均坡度11.7%的陡坡,车手们需要5次爬坡,每一次都将是不小的考验。预计平路大体重车手将在这里掉队,在第五赛段获得优势的总成绩车手们也不可掉以轻心。考虑到第五圈通过青秀山坡顶后,距离比赛终点还有20公里的平路,青秀山风景区爬坡中进攻的车手,在纯平路中将很难守住优势,比赛的争冠局势更倾向于中等规模的集团冲刺。   了解了南宁城市赛段的赛道特点,最佳观赛点也就不难寻找。昨日,记者从南宁体育部门获悉,在良堤路沿线、铜鼓岭路(青山东门)、青环灵龟路口、万达茂(新邕滨堤路口)、荔滨大道江边沿线、五象大桥北掉头处等地将可看到较为精彩的赛况,前往观赛市民请文明、有序观赛。(南宁晚报 记者林显威)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
  2024年10月14日,中越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共同宣布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投入正式运营。2024年10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越南高平省人民委员会联合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举行正式运营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经中越双方共同努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于2023年9月15日开始试运营。中越双方游客通过预约组团、固定线路、限时跨境、限量跨境、团进团出的模式跨境游览,截至2024年10月10日,合作区共接待中越跨境旅行团1232个、游客17991人次。 中越德天(板约)跨国瀑布 供图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合作区投入正式运营后,相关职能部门将对游客跨境游览模式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数从每方每天限量500人提升至1000人,并根据单日跨境游客数量进行动态调整;合作区开放时间由原来的北京时间10:00—17:00调整为9:00—18:00,每个旅游团在对方一侧游览时间由5个小时延长至6个小时;实现出入境、户政、交警“一窗通办”服务;简化对游客携带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申报程序;对越方预约整团出入的旅客实施“三免”(免采指纹、免盖验讫章、免填外国人入境卡)便利措施,对中国游客实施“人工+快捷”双通关模式和免盖验讫章通关便利,服务保障水平达到新高度。   启动仪式上的天琴演奏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合作区的正式运营,对中越两国乃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旅游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将对持续巩固中越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 林姗婷)
外籍专家在延安黄陵追溯中华文明的“绿色底蕴”
  历经千年风雨,这株与中华文明同龄的老君柏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每一圈年轮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枝叶都是生生不息的传承。10月14日,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10位外籍专家走进延安市黄陵县,探访千年古柏名木,追溯中华文明的“绿色底蕴”。 外籍专家们在七星柏前合影留念   步入古道,两侧参天的千年古柏静静地伫立着,仿佛是时间的守护者,讲述着千年的文明与传承。“一棵树竟然能活几千年,我以为听错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国籍专家苏瑾萱在参观时感叹道。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树龄在5000年以上的5株古树均在陕西,而黄陵县就有三株。工作人员介绍道,为更好地保护古树,黄陵县针对5000年以上特级古柏,成立工作专班,编制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和《重点古树保护复壮项目实施方案》。“除了日常的养护和监测诊断,在保护古树的过程中,我们更为重视古树的生命轨迹,遵循其自然生长规律,我们关心古树、保护古树,但是不能因为这种偏爱而影响古树‘自由伸展’。”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副研究员李小军说道。 工作人员为外籍专家们介绍龙头柏   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据统计,陕西省目前拥有超过72.7万株古树名木,其中散生1.1万余棵、古树群271个。为更好地保护这些自然与文化的瑰宝,陕西省按照“分级、分类、全面、系统、可持续”的原则,制定《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保护管理体系,探索并创新出科学高效的防护措施,将这份宝贵的绿色遗产真正保护好、传承好。 外籍专家们触摸“老君柏”,感受历史印记   “中国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能力,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强大生命力。能够让一棵树历经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这不仅是自然生命力的奇迹,更是中国文明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籍专家罗伯特说道。 南门沟水库的“老君柏”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还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古柏再次成为“绿色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何以生生不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这些“绿色文物”也将焕发新的生机。(文 陈丹)
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四站)在西安开赛
  人民网西安10月14日电(记者贾凯璐)10月14日,由中国跆拳道协会、陕西省体育局主办的2024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四站)在陕西省体育馆拉开战幕。   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第四站)在西安开赛。人民网记者 白鸽摄   本次比赛为期4天,来自全国36支代表队的764人参加比赛,包括男子-54公斤级、男子-58公斤级、男子-63公斤级、男子-68公斤级、男子-74公斤级、男子-87公斤级、女子-57公斤级、女子-67公斤级、男子+80公斤级、女子-53公斤级、女子+67公斤级、女子-49公斤级、女子-62公斤级、男子-80公斤级、女子-46公斤级和女子-73公斤级共16个级别。   参赛选手激烈对战中。人民网记者 孙挺摄   赛事遵循最新《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竞赛规则(竞技)》,采用三局优胜制竞赛形式,赛制为单败淘汰制。首个比赛日进行4个级别的较量,分别是男子-63公斤级、男子-87公斤级、女子-57公斤级、女子-67公斤级。   2024年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共有四站,是运动员争取全国跆拳道锦标系列赛总决赛参赛资格的关键积分赛事之一。据悉,本次赛事,东道主陕西队派出了32名选手参赛。   观众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人民网记者 白鸽摄   今年以来,陕西提出“坚持以发展壮大赛事经济为创新点,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以赛事聚人气,以赛事促旅游,以赛事扩消费,以赛事做宣传,高规格的赛事也是陕西大展拳脚的大好机遇。
十国外籍专家探秘黄帝陵:五千年古柏见证中华文明传承历史
  深秋时节,黄帝陵内晨雾弥漫、香火不绝。在参天的古树下绕陵而行,已然看不见远处的山,但拾级而上,中华文明的根脉却愈加清晰。   10月14日,在位于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陵内,一派祥和而庄重的氛围笼罩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10位外籍专家在中国民族人文初祖的陵寝,试图解开中华文明传承5000年而不绝的秘密。 十国外籍专家在黄帝陵内参访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佐证,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寻找中华民族的源头,解密中华文明何以绵延千年,外籍专家们登上桥山,穿过古柏林,到达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走进轩辕庙,在存活五千多年的黄帝手植柏下感受古柏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黄帝陵内,古柏参天   在黄帝陵的古柏群中,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有3000多株,这些古柏与中华文明一同生长,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国籍专家苏瑾萱感叹,“一棵树竟然能活几千年,我还以为听错了。” 黄帝陵园内已有5000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   轩辕庙里,五千年树龄的“黄帝手植柏”依然挺拔苍翠,矗立在陵园内,静静地诉说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生生不息的传承故事。千百年来,古柏没有随着风雨消逝,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保护下,流传至今。   “我无法想象,一棵树能够存活五千多年,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保护古树的能力,也象征着中华文明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国籍专家罗伯特说。 轩辕庙内树龄超过2000年的汉武挂甲柏   站在树龄超过2000年的“汉武挂甲柏”下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国籍专家弗雷迪久久注视着树干上的纹理,他说道:“这些树干上的纹理太迷人了,当你真正站在古柏下的时候,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要去保护古树,这不仅仅是在保护生态和环境,也是在保护中国人民的根,这样的千年古柏,是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者。”   只要记得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就永远不会迷失。中华民族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记得文明的源头,保护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牢牢凝聚在一起,延续了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
  原标题: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 莫高义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沈晓明刘思扬致辞   10月15日, 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开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李健 摄影报道   15日,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出席并作主旨演讲,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致辞。   与会嘉宾聚焦“新使命 新机制 新变革”主题,共话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良策,共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举措。大家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高度,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现代传播规律,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任务。这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革新,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在系统性变革上谋良策、动真格、求实效。   与会嘉宾表示,要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加快构建数智融合传播矩阵,大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断健全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本届大会设立了“推动全媒体生产 促进全媒体传播”内容创新论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国际传播论坛、“共筑数字时代的新媒体责任”社会责任论坛、“融合创新 智慧传播”技术应用论坛、“媒体融合赋能社会治理”媒体+论坛、“文博新生态 数智新表达”数字文博论坛等6场平行论坛,同时安排了“文化和科技融合 催生文化新业态”马栏山时间文创活动、“科文相融 新智相生”2024中国新媒体技术展等4场主题活动。   大会现场启动了“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融创精品案例征集展示活动、“我的工作室”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2024中国新媒体联合公益行动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专题报道活动,集中呈现媒体融合发展等成果。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刘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胡劲军、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副主任张建林,省领导吴桂英、杨浩东、张迎春、秦国文、周海兵、王俊寿出席。   本届大会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网站平台、新闻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1000余人参会,港澳台地区和加纳、越南等国的媒体代表首次应邀参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燕娟)
四川2800万亩水稻、2200万亩春玉米收割已至尾声 秋粮再满仓
9月18日,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夕阳下“开镰”迎丰收。 宋加乐 摄 9月22日,达州市大竹县朝阳乡木鱼村,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晾晒玉米。邓良奎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10月12日,德阳广汉市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随着最后一台收割机入库完成检修,今年廖成勇的“丰收战”画上圆满句号。过去一个多月,这名“90后”新农人组织合作社8台收割机,前往德阳、绵阳、南充、遂宁等地,为1万多户农户收割了20万亩水稻。   目前,四川2800万亩水稻、2200万亩春玉米收割已至尾声。继2023年四川秋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创新高后,今年占据四川全年粮食产量八成以上的秋粮再度满仓。   全力以赴拼单产   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   对德阳罗江区金山镇海兰稻果香家庭农场负责人罗中海来说,今年秋收意义重大。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测产中,他种植的水稻实现最高亩产801.4公斤,创下罗江区水稻高产新纪录。“今年我种了2500亩水稻,相比去年亩产提高了约10%。”罗中海说。   单产提升,是今年四川粮食生产的关键词。在耕地面积提升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四川将目光聚焦到单产水平提升上,提出重点挖掘单位地块产量潜力,充盈“天府粮仓”。   2023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5公斤,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高于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但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基敏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比江苏低60公斤左右,单产水平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今年四川将提升单产水平列为全省粮食生产首要任务,同时首次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推动115个县(市、区)建设1000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片,力争全省粮食单产再提高3公斤。   建设行动效果如何?今年粮食生产的“第一战”小春生产已给出答案。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小春,全省粮食亩产增加2.9公斤,产量达93亿斤,同比增幅达到2.7%,为冲刺全年粮食产量目标奠定了基础。   秋粮生产同样表现亮眼。“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要求各地通过科技支撑,优化匹配资源要素,转变管理方式,助力产量提升。在新品种新技术护航下,尽管今年秋粮先后经历连续降雨和高温极端天气,但表现依然优异。其中,在泸州市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200亩百亩超高产攻关片中稻平均亩产782.21公斤,超过目标产量30多公斤;在自贡市荣县双石镇黄家村,玉米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589.2公斤,较去年高出30多公斤。   机械种粮挑大梁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9%   10月,达州市宣汉县峰城镇,玉米早已归仓。暂时歇了一口气,玉米种植大户苏中华算了一下今年的产量:480亩玉米,平均亩产800公斤,“非常满意。”   “像我们这样的种粮大户,全程采用机械化种植,与人工种植相比优势突出。”苏中华介绍,仅在播种环节,一套玉米旋耕施肥播种机,1个小时就能完成17亩至19亩的播种、施肥任务。相比人工,机械播种一亩地就能省500元成本。   推广机械化种植,是四川进行的一项重要行动。近年来,四川加大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率,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种粮效率。   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加快凝练薄弱环节农机装备需求、搭建农机装备创新平台、提高农机服务能力、推进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等9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1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   今年,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天府良机”行动省级赋能措施》,针对性支持科研创新、农机企业发展、农机装备产业园区建设等。   与此同时,四川还连续数年推进“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农田“适宜耕作、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截至去年,四川共新建和改造近6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在各项行动措施助推下,目前四川农机总动力已突破5000万千瓦,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升,达到69%,相比2020年分别提升5.8%、6个百分点。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40亩左右。”眉山市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仁寿县腾赢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琨介绍,由于土地平整、水渠畅通、产业大道环绕,水稻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同时通过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等精细化管理,今年水稻收成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10%至15%。   机械化率提升也不断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8万个,承担着全省四分之一耕地从种到收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农机合作社年作业服务较“十二五”末增长34%以上。   晚秋生产早布局   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1100万亩   随着秋粮收获结束,各地晚秋生产陆续启动。晚秋生产是四川粮食生产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四川生产条件一年三熟不足、两熟有余,合理利用晚秋温光资源,是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   今年四川粮食生产遭遇持续降雨和高温,部分区域粮食产量受到影响,晚秋生产则是“遇灾补歉”的重要措施。“今年,四川按照‘稳面、增产、提质、增效’总体思路,扩大再生稻,突出秋洋芋,主攻秋红薯,扩种秋大豆,稳定发展秋杂粮。”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计划发展晚秋粮食作物面积1100万亩,其中再生稻是四川晚秋生产的“重头戏”,今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积达到574万亩,比去年增加34万亩。   “今年,我们逐步提高中央财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再生稻生产发展的比例,加大省级粮食生产项目资金整合。同时,将再生稻生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不断激发各地发展再生稻的工作积极性。”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粮大市达州是再生稻蓄留的重点区域,眼下全市再生稻陆续收割。“今年,我们在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实收实测,最高亩产达388.9公斤,在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亩产又创新高,加上头季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中稻—再生稻两季实现了‘吨粮田’。”达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唐艳萍说。今年,达州市蓄留再生稻30多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130公斤左右,总产量4万吨。
小鹏汇天启动全球化征程 “陆地航母”计划明年中东首飞
  当地时间10月14日,全球瞩目的海湾信息技术展览会(GITEX)在迪拜世界贸易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展会,阿联酋电信特别邀请中国高科技企业小鹏汇天,参与这一年度科技盛会,这也是继2022年进行海外公开首飞后,小鹏汇天再一次登陆迪拜与GITEX,而这一次,其带来的则是具有科技感和前瞻性的产品——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 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GITEX现场展示飞行模式   开幕巡馆环节,迪拜民航局主席、阿联酋航空主席谢赫·艾哈迈德·本·赛义德·阿勒·马克图姆亲王在巡馆第一站亲身参观和体验一体式飞行汽车,当看到飞行汽车通过折叠变形系统,展开机臂切换到飞行模式时,亲王更是赞叹不已,表示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并期待飞行汽车早日在迪拜飞起来。 迪拜民航局主席、阿联酋航空主席谢赫·艾哈迈德·本·赛义德·阿勒·马克图姆亲王参观一体式飞行汽车   同一天,阿联酋联邦最高委员会成员、哈伊马角酋长谢赫萨欧德·本·萨格尔·卡希米邀请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到阿联酋第四大酋长国哈伊马角的王宫参观并会谈。萨欧德酋长表示,他很喜欢小鹏汇天的各代产品,今年也是阿中建交40年,哈伊马角希望大力发展低空飞行,期待小鹏汇天可以在哈伊马角布局飞行汽车产业链、应用场景和未来海外销售。赵德力表示,阿联酋是一个包容开放、多元创新的国家,中东市场也非常具有竞争力,计划明年把即将量产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带到中东首飞,未来计划进入中东市场。 阿联酋联邦最高委员会成员、哈伊马角酋长谢赫萨欧德·本·萨格尔·卡希米与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会晤并座谈交流   小鹏汇天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再度登陆迪拜GITEX   小鹏汇天本届GITEX所在的展区,以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和智慧城市创新应用为主题,展示未来交通技术的广阔前景,而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则是其中亮眼的存在。在陆行模式下,它的机臂、旋翼等飞行系统可完全折叠收纳进车体内;通过折叠变形系统,可以打开机臂切换到飞行模式,在条件允许的环境下实现垂直起降,飞越拥堵、障碍、河流等,满足人们短距离低空出行的需求。此外,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还采用了可折叠方向盘、透明仪表盘、驾驶舱透明底盘等前瞻“黑科技”,智能座舱可以在陆行模式与飞行模式之间自由切换,适用于未来城市3D立体交通。 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GITEX现场展示   “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年底开启全球预售 明年中东首飞   根据小鹏汇天“三步走”产品战略,首先推出的量产产品是“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计划今年年底启动全球预售,明年在中东进行海外首飞,并尽快实现在中东的推广应用。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产品示意图   “陆地航母”分为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又被称作陆行“母舰”,采用三轴六轮设计,可实现6×6全轮驱动及后轮转向,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越野能力。陆行“母舰”克服前所未有的工程设计难度,打造出全球唯一能装下“飞机”的汽车后备舱,并且仍然能提供宽敞舒适的车内大四座乘坐空间。 超大后备舱,全球唯一能装下“飞机”的汽车   飞行器为六旋翼双涵道的创新构型,机身主体结构和桨叶采用碳纤维材料,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270°全景座舱,为用户提供开阔的飞行视野。 “陆地航母”飞行器   中国低空经济“换道超车” 全球视野探讨未来交通   作为阿联酋最大的电信公司和5G领域的领军企业,e&在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e&与小鹏汇天未来也会在飞行汽车的5G网络、通讯建设等方面有进一步合作讨论。而在GITEX期间,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王谭与Joby、Volocopter及波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一同出席未来交通论坛,共同探讨未来交通的无限可能。   随着中国国家层面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小鹏汇天作为国内低空交通领域的先驱者,正致力于推动中国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通过参与全球顶级科技展览,小鹏汇天不仅展示了中国飞行汽车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在低空交通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的信心,也展示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小鹏汇天将继续努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推动未来交通技术的发展。(资料来源:小鹏汇天)
拓展机遇之路 共享美好未来
外媒代表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参观。李裕锟摄 外媒代表在重庆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欣赏自己制作的拓印作品。周本帅摄 外媒代表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了解城市建设情况。重庆市南岸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外媒代表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外与工作人员合影。李裕锟摄 外媒代表在重庆云阳县张飞庙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留影。李裕锟摄   近日,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来到重庆市,参加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重庆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论坛前夕,近百名外媒代表分4路赴重庆各区县,亲身感受中国推进陆海联通、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外媒代表表示,作为媒体工作者,愿继续讲好中国和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美好故事。   “互利合作拥有广阔前景”   “这里连接了多少个国家、多少个城市?”“从这里出口的主要是哪些种类的货物?”……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看着大屏幕上重庆通往世界各地的物流示意图,外媒代表一边听取重庆在口岸物流、开放通道建设方面的成果介绍,一边了解如何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产的电动汽车是通过这条线路运往埃及的吗?未来出口量是否有望增加?”指着中欧班列(渝新欧)动态微缩火车运输模型,埃及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编委、内阁新闻部主任艾曼·卡迪详细询问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情况。“希望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地促进埃中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走进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满载货物的车辆穿梭往来,繁忙有序。在东盟商品集采城、重庆新发地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等地,陈列区展示的各类商品吸引着外媒代表的注意,大家纷纷拍照留影。   82岁的墨西哥头版俱乐部主席何塞·路易斯·乌里韦曾多次访问中国,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中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与中国的距离,墨中、拉中将分享更多发展利,互利合作拥有广阔前景。”   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尼日利亚国家广播公司新闻部副主任莫蒙希莫·阿迪扎远眺集装箱龙门吊,高举手机,记录下货车繁忙运输的画面。他向记者展示自己拍摄的视频和照片,“重庆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机遇,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我将通过报道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激动人心的变化。”   捷克《我们的真理》报编辑赫莲娜·乔科娃说,通过开放合作,中国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带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当我与非洲同行交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称赞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互利共赢的理念促进了共同发展。”   “中国充满着创新活力”   建立领先的云控基础平台和9个生态共建的网联应用平台,成功接入各类网联车辆超千辆,打造覆盖200余公里城市智能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科技智能的生活场景处处可见。   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中心,无人驾驶小巴、低速无人售卖车、低速无人配送车等多款无人驾驶车辆格外引人注目。坐上无人驾驶小巴,车辆不时根据路况调整速度,并自动选择最优行驶路线,遇到车辆加塞时还会减速避让,大家都感叹“聪明的车”在“智慧的路”上开得稳稳当当。   “车辆行驶很平稳,体验非常好!”埃塞俄比亚新闻从业人员联合会主席、阿哈度广播电视台台长蒂贝布·特费拉说。他期待无人驾驶技术早日引入埃塞俄比亚,为当地民众带来全新的科技出行体验。   在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橙黄色的自动化机械手臂灵活摆动,有节奏地进行组装焊接,智能生产线高效运转。在成品车展示区,酷炫的外形、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大容量储物设计让“长城炮”皮卡成为外媒代表关注的焦点。“有没有去我们国家投资建厂的计划?”大家纷纷提问,对于在汽车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充满期待。   在重庆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外媒代表走进智慧大棚,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儿”。印度尼西亚记协主席代表、东盟记联秘书长艾哈迈德·苏里亚维贾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现场体验莲雾、黄瓜采摘。苏里亚维贾说:“数字农业产业园的新技术令人耳目一新。中国充满着创新活力,眼前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就是生动体现。”   “此次重庆之行,我收获很多。”乔科娃表示,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强大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在中国政府鼓励创新政策的带动下,中国各地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密切合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众多科研成果,“中国正迸发强劲的创新动能。”   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之声报》总编辑乌卢格别克·鲁兹马托夫表示,过去10年多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聪明才智和勤奋精神,让国家进一步迈向现代化,人民福祉不断提高。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令人赞叹”   “零碳排”的氢能汽车、“科幻感”十足的飞行汽车……走访中,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的实践,让斯里兰卡—中国记者论坛主席苏德瓦·赫蒂阿拉奇深有感触,“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绿色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人钦佩。我们在走访中观察到,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是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   位于重庆梁平区的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蓝天碧水、绿意盎然。外媒代表边环湖欣赏旖旎风景,边聆听当地湿地建设、生态修复等情况介绍,还参观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双桂湖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令人赞叹。”特费拉说,“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发展成果。”   所罗门广播公司高级记者、主持人伊丽莎白·萨德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对所罗门群岛这样的太平洋岛国而言。重庆把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外,俯瞰两江交汇,外媒代表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眼前的壮丽景色。“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当地为保护环境作出的努力。”阿迪扎表示,“我希望更多人看到中国的成功实践,从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   吉尔吉斯斯坦“KyrTAG”新闻社编辑米尔兰·基兹巴耶夫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传播、借鉴中国经验,加强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刘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福建平潭:最美金沙滩 踏浪逐日落
原标题:“飞阅”中国|平潭:最美金沙滩 踏浪逐日落   10月14日,落日余晖洒满金色沙滩(无人机照片)。   傍晚时分,福建平潭龙王头海洋公园,落日余晖洒满金色海岸,游客在沙滩上徜徉漫步,听风踏浪,尽享海岛黄昏的浪漫风情。   10月18日至20日,主题为“为浪漫而来”、以阿卡贝拉合唱为特色的“2024中国平潭海岛合唱大会”将在大美平潭举行。   新华网 肖和勇 摄   10月14日,游客在龙王头海洋公园沙滩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游客在金色沙滩上游玩(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10月14日傍晚拍摄到的龙王头海洋公园落日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傍晚时分拍摄到的浪花、小船与游客(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傍晚时分,游客乘船冲浪(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傍晚时分的龙王头海洋公园海滩,凉风习习,浪花轻柔,游客流连忘返(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傍晚时分,游客在龙王头海洋公园海滩游玩(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傍晚时分,游客在龙王头海洋公园海滩拍照(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傍晚时分拍摄到的梦幻海滩(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这是日落之后的龙王头海洋公园海滩(10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 肖和勇 摄
科技 智驭未来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即将召开
  10月18日-19日,以“科技 智驭未来”为主题的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即将在芜湖召开。本届大会将展示奇瑞在新能源、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充分彰显奇瑞“以开放包容的技术执着推动汽车行业向上”的技术领先优势、“以世界级技术满足全球用户出行需求”的科技平权理念。此次科技盛宴由科技“日”升级为持续一“周”的全球创新大会,汇聚了上千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全球合作伙伴及用户朋友,共同见证奇瑞现阶段技术创新硕果,深入探讨未来出行生活无限可能,携手为汽车行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即将召开   五大技术领域进阶 十大核心技术突破   成立27年来,“技术立企”不仅是奇瑞立世的“根”,也是造车的“魂”,更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为此,奇瑞一直坚持擦亮“技术奇瑞”的金字招牌,在新能源、智能驾驶领域长期投入、持续创新,同时布局汽车全科技领域,争取让“技术奇瑞”变得“面宽、根深”。本次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现场展品将覆盖奇瑞五大技术领域、未来出行、商用车、精品生态等多种类型,并在外场布置整车展示区、战损车体验区、智能化体验区等多个专区,全方位呈现奇瑞的技术实力。   作为“技术奇瑞”的重要一环,“瑶光2025”前瞻科技战略经过又一年的积累和沉淀,在本届大会上迎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五大技术领域持续进阶和十大核心技术突破。火星架构凭借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将安全、空间、操控性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鲲鹏动力再度突破,此次大会将发布奇瑞的电池品牌,助力奇瑞构建更完整、更强大的新能源技术体系。雄狮智舱则将带来智舱大模型,重新定义“五好”AI座舱的标准,刷新用户的智能出行体验。而大卓智驾将发布全球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及奇瑞全新的智能发展战略,大会期间还将进行自主旗舰高速NOA、城区NOA、自动泊车实车演示,展现奇瑞灵动安全的智驾新形象。银河生态将生态定义与整车开发全融合,打造奇瑞兼容油、电、混三大架构的乐高生态。   全球高“智”嘉宾天团齐聚 助力产学研一体化   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仅是奇瑞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行业顶尖智慧碰撞交融的交流盛会。本届大会,奇瑞邀请了百余位知名院士、行业专家、高校教授等齐聚,助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搭建产学研的创新合作平台,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其中的高峰论坛涵盖新能源·电池、智能化·AI、双碳技术、未来技术四个主题,围绕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材料、未来交通等议题,共同研讨未来行业趋势。奇瑞也将结合自身的技术创新历程,分别发布对于如何打造极致安全的电池、如何打造智能驾驶系统、碳足迹、技术创新体系的思考。   全球1500万辆车下线 奇瑞邀您见证“中国造”引领“世界潮”   今年1-9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1,752,793辆,同比增速39.9%,是2023年全年销量的93%。自此,奇瑞集团连续成为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燃油车赛道“双增长”,国内、海外赛道“双增长”的汽车企业,且“四赛道”销量全部刷新纪录,迈入“有量又有质”的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奇瑞集团累计全球汽车用户超过1490万,其中海外用户累计突破410万大关,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此次大会期间,奇瑞还将举行全球15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打造一场“跨越五大洲”的下线仪式,27年一路走来,奇瑞用全球技术、全球标准、全球工厂,造全球用户热爱的全球车。凭借强劲的发展态势,奇瑞集团也成功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排行榜第385位。   奇瑞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对技术创新的不懈探索。依托“技术奇瑞”底座,奇瑞坚持“油电协同、优势融合”的产品策略,以技术赋能产品,不断打造令用户满意、激动、自豪的产品。今年以来,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接连推出风云T9、瑞虎8L、星纪元ET、捷途山海T2、iCAR 03等重磅车型,为全球用户带来了多样化、差异化的丰富选择。   未来,奇瑞也将始终坚持长期主义,追求极致创新的技术,深耕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同时保持燃油领先优势,实现向世界级品牌的跃升。技术奇瑞,全球共鉴,2024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敬请期待。(资料来源:奇瑞汽车)
南平建阳探索“以草养茶”生态种植模式 实现绿富共赢
  原标题:建阳区探索“以草养茶”生态种植模式,实现绿富共赢 老茶园的焕新“密码” 林强(左)与张瑞旺在察看本地地被植物生长情况。 刘剑锋 摄   近日,在南平市建阳区回龙乡垅下村天云茶业种植基地内(下称“天云茶业基地”),雨后的茶山薄雾缭绕,别有一番韵味。   建阳区是闽北重要的产茶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建阳全区茶园种植面积9.08万亩。2023年,建阳区茶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天云茶业基地是建阳区知名的茶叶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00余亩。当前,建阳区在该基地试点“以草养茶”生态种植模式,探索打造“生态+”水土保持生态茶园(下称“生态茶园”),让茶叶和本土优良地被植物在茶园内良性共生,实现绿富共赢。   科特派重塑新生态   “这是七星莲,这是过路黄,那叫地菍……”在天云茶业基地,福建省水利厅水土保持试验站正高级农艺师、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林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茶园地表覆盖的草种。   据了解,我省超半数茶山采用的是传统的清园栽培模式,其主要做法是人工清耕除草或喷除草剂。曾经,天云茶业基地同样采用这种模式。但随着“生态”“有机”等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天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瑞旺产生了构建“生态茶园”的想法。   2022年,在多方牵线下,张瑞旺与“福建省茶果园水土保持优势地被植物筛选及其固碳效应研究”项目成功对接。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林强来到天云茶业基地后,从茶园水土流失防治、茶园优势地被植物筛选栽培等方面着手,为构建“生态茶园”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何为“以草养茶”模式?“我们筛选保留本土优势地被植物,利用它们的竞争和适生优势,通过繁育和控杂(草)等措施,形成以本土优势地被植物为主导的地表覆盖模式,实现‘以草抑杂、以草养茶、以草抑(害)虫、以草增(碳)汇’。”林强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林强团队遇到不少挑战。“为了试验的科学性,我们需要对茶园内的所有草类植物进行调查、分类、建档和有针对性的筛选,工作量相当大;在筛选出的地被植物还未完全显示生长优势的时候,如何有效抑制有害杂草,也是棘手的难题。”林强表示。   为解决上述难题,林强团队采用了人工拔除,茶梗、秸秆覆盖等方式,抑制有害杂草生长;日复一日地对茶园内的所有草类植物进行评估、调查,筛选出了最适合茶树生长并具有旺盛生长特征和低矮匍匐特性的本地草种。最终,团队利用筛选出的凹叶景天、过路黄等当地典型优势地被植物进行扩繁。   生态茶产生新效益   “以草养茶”模式的采用,让天云茶业基地尝到了“甜头”。   曾经,由于缺乏地被植物覆盖,天云茶业基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到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如今,茶园里优势地被植物地上部分成簇生长,形成了致密的地表覆盖,既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又能有效防止地表水分漫流和蒸发,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抗旱、保温。”林强说。   困扰茶园已久的病虫害问题,同样迎刃而解。   “优良的地被植物可作为病虫害天敌的栖境植物,能够为茶园主要害虫的天敌提供生长和繁殖环境。一旦有病虫害出现,天敌很快就会出现把它们消灭。”南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省级科技特派员刘梦莹说。   “实施‘以草养茶’模式近两年来,由于杂草生长得到抑制,除草人工成本较之前减少了三分之二;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固碳等方面均表现出色,特别是土壤固土保肥能力的提升,让化肥用量减少一半以上。”张瑞旺说。   好生态造就好品质。“我们种植的茶叶在基本不打农药的情况下,还在耐泡度、清甜度、香气丰富度等方面得到了提升。这几年,公司借助到外地参展的契机,推广生态茶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张瑞旺表示。   “‘以草抑杂、以草养茶、以草抑(害)虫、以草增(碳)汇’,是遵循自然平衡、遵守自然规律的生态种植模式,也是建阳区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希望该模式能让更多茶农受益。”建阳区茶叶发展中心主任傅永兴表示。(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蔡沁妍 江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