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河北石家庄市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全面启动
记者从石家庄市政府获悉,从现在起至12月31日,石家庄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全面加强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各环节监管,严查严打违法违规销售劣质散煤行为,确保劣质散煤管控取得扎实成效。行动中,全市将禁止销售民用散煤,严格控制工业散煤销售网点数量,深度清理整顿现有工业散煤经营网点;严格销售环节监管,“禁燃区”和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的区域,一律取消散煤销售网点;依法查处劣质散煤销售和无照经营网点,严厉打击销售劣质散煤违法违规行为,全市散煤销售网点煤质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加强运输通道管理,煤炭运输车辆通行运煤专用通道线路比例达到90%。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散煤行为,燃煤使用单位煤质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坚决取缔外来煤洗选,保障洁净煤兜底保供。加强散煤网点监管,加大市场主体准入监管力度,从严管控新增散煤销售网点,凡不符合散煤经营网点布局规划的,一律不批准设立。对无照违法经营散煤的网点,严厉打击,坚决依法予以取缔。督促散煤、型煤经营销售网点切实履责,坚决杜绝违法违规采购、销售劣质散煤行为发生。严密开展散煤清查。各县(市、区)开展散煤入户清查行动,对农村居民储煤情况进行细致排查,建立健全排查台账和整改台账,9月底前完成入户排查工作;对农村居民已储存的散煤,根据本地区实际采取回收、置换等措施。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建立燃煤使用单位主体台账、监管台账及“煤炭质量检验报告”专管档案,加大对燃煤使用单位散煤质量监管力度。严格燃煤质量抽检、燃煤储存管理,严格劣质煤处置环节管理。处置点符合交通便捷、防护安全、数量和布局合理、场地面积满足需求等条件。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查扣、没收的劣质散煤一律交由当地发改部门,依法妥善处理。
重磅丨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附解读)
9月1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消息,为做好2020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对《方案》出台背景、起草过程、总体思路等相关事项进行解读。《方案》明确了“以收定补、新老划段、有序建设、平稳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生物质发电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围绕“补贴资金申报”、“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两项主要任务,一方面坚持“稳”,今年补贴资金安排仍沿用现有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坚持“进”,坚定改革方向,持续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政策,明确市场预期,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提质增效。以下为通知原文《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发改能源〔2020〕14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为做好2020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建设运行管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  政  部国 家 能 源 局2020年9月11日以下为解读原文《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出台背景、起草过程、总体思路等相关事项解读如下。一、《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生物质发电建设规模持续增加,项目建设运行保持较高水平,技术及装备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对各地加快处理农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健康发展,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以下简称4号文),明确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补贴项目装机规模。为做好2020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合理安排2020年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贴资金,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方案。二、《方案》起草过程为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有序建设、平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研究制定了《方案》。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分地方、企业、协会和媒体等3个层面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了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主要生物质发电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和媒体的意见建议,其中,参会企业涵盖了农林、垃圾和沼气发电产业,既有中央企业、地方国企,也有民营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覆盖了东、中、西部;行业协会包括多个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协会;参会媒体既有行业媒体,也有大众媒体。同时,结合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听取采纳了有关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三、《方案》的总体思路《方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及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关于“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以收定补、新老划段、有序建设、平稳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生物质发电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围绕“补贴资金申报”、“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两项主要任务,一方面坚持“稳”,今年补贴资金安排仍沿用现有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坚持“进”,坚定改革方向,持续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政策,明确市场预期,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提质增效。四、项目申报的条件、程序和纳入补贴规则项目申报补贴须符合4个条件:一是项目须纳入生物质发电国家、省级专项规划。二是项目须为2020年1月20日(含)以后全部机组并网的当年新增项目,其中,2020年1月20日前部分机组并网,在2020年1月20日后实现全部机组并网的项目也属于本次申报范围。三是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要求,配套建设高效治污设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在城市已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四是申报情况必须属实,不能出现弄虚作假、违规掺烧等情况,并提交信用承诺书。工作程序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地方组织申报、审核和公示;二是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统一复核;三是按规则进行汇总;四是公布补贴名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9月份,各省(区、市)一揽子组织8月底前全部机组并网、符合申报条件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申报,并对项目信息进行审核、公示。9月25日(含)前,各省(区、市)将公示后通过审核的项目信息上报。上报时,各省(区、市)应提供省级专项规划及列入专项规划的项目清单。有关电网企业配合做好申报工作,按要求出具项目全部机组并网时间证明,并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如9月份申报纳入补贴的项目所需补贴资金总额未达到15亿元,地方可于10月15日(含)前组织9月全部机组并网且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申报。以后每个月15日(含)前填报上月新增并网且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信息。当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所需补贴总额达到15亿元额度后不再组织当年申报,信息系统补贴申报窗口将关闭。纳入当年补贴项目规则:申报项目按其全部机组并网时间先后次序排序,并网时间早者优先,根据《方案》中的补贴额度测算规则对入选项目所需补贴额度进行测算并累加,直至入选项目所需补贴总额达到今年15亿元额度为止。未能纳入2020年中央补贴规模的2020年并网项目,结转至次年依序纳入。五、建立生物质发电补贴申报信用承诺制度为营造生物质发电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申报补贴项目的合法利益,防止项目运行中出现违规掺烧化石燃料、骗取补贴等违法违规行为,最大限度保证补贴资金合理使用,《方案》引入了信用承诺制度,申报单位需承诺项目不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建设运行合法合规。违背承诺的,自愿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同时,承诺信息、践诺信息将纳入信用记录,进行归集应用。六、加强投资监测预警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为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案》提出通过建立监测预警制度,综合评估行业发展情况,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建设,理性投资。一方面,对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规模进行年度预警;另一方面,对需补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按月发布项目并网信息。行业发展年度预警,依据各省农林生物质资源总量、资源分布、利用方式、项目布局等条件,科学测算合理发展规模,并根据各省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与年度合理规模比较情况发布监测预警,对不同颜色等级地区实现分类管理。发展规模接近合理规模的黄色预警地区要把握好发展建设节奏;达到或超过合理规模的红色预警地区,要严格控制、管理建设规模。补贴项目投资建设月度监测,针对需补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和中央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按月发布项目并网信息,新增项目补贴额度累计达到今年15亿元中央补贴资金总额后,地方不再新核准需中央补贴的项目。为及时掌握全国生物质发电项目核准、建设情况,各省(区、市)需组织生物质发电企业按监测要求,及时报送项目核准、建设、开工等信息。七、推动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机制为保障和支持生物质发电发展,做好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4号文等文件要求,《方案》对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机制明确提出有关要求。关于项目竞争性配置。按照4号文提出的“通过竞争性方式配置新增项目。在年度补贴资金总额确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市场化配置机制”的要求,并充分考虑政策平稳过渡,《方案》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同时,为促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充分发挥环境治理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等方面的作用,确保补贴资金科学高效使用,在建项目应在合理工期内建成投产。关于补贴资金中央地方分担。为加大对生物质发电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享受政策支持,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在现有中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方案》明确,自2021年起,新纳入补贴范围的项目(包括2020年已并网但未纳入当年补贴规模的项目及2021年起新并网纳入补贴规模的项目)补贴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更好的支持和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地区差异化地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具体分担办法将在2021年建设方案中明确。八、落实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生物质能利用对促进农林废弃物和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支持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案》明确,一方面要立足于多样化用能需求,不断拓展生物质能利用渠道,坚持宜气则气、宜热则热、宜电则电,鼓励加快生物质能非电领域应用,提升项目经济性和产品附加值,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补贴依赖。另一方面,不断落实生物质发电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生物质发电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地方政府统筹各类资金,对生物质发电相关的“收、储、运、处理”环节予以支持和补偿。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区、市),探索生物质发电项目市场化运营试点,逐步形成生物质发电市场化运营模式。
美国Sunfolding推出空气动力型光伏追踪支架
有时想在一个成熟拥挤的市场里获得关注的最佳方式,就是彻底打破常规开拓自己的一片新生态。美国的太阳能跟踪支架创业公司Sunfolding选择和贯彻的就是这个概念。在光伏跟踪支架这方面,Sunfolding公司成功地避开了现有的单轴跟踪技术,转而研发了一种由空气驱动的太阳能跟踪器,这为公司带来了3200万美元的融资以及日益壮大的项目储备。该公司的旗舰产品T29光伏跟踪支架,并没有使用传统的电机驱动,而是由两个由东向西排列的柔性气囊被装在一个金属外壳的构造里。在一天之中,气囊被充气然后作用于上面的组件,随着光照倾斜类似的角度从而追踪日光。这种解决方案不仅显著减少了系统零件,还减轻了系统重量。提高了原材料分配、维护和安装方面的效率,最重要的,可以允许在一些原本无法使用的土地上安装光伏体系。Sunfolding公司对T29产品背后的空气动力驱动技术信心十足,甚至在近日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其中概述了那些空气动力技术尚未被发掘的潜力。安装方便“因为我们真的简化了很多流程,所以在施工方面我们有很多优势。” Sunfolding营销副总裁格温.罗斯(Gwen Rose)说。“我们其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价值在于,采用了三个独特的零部件和两种螺栓类型,所以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工具,同时有一定的重复性建设步骤,从而使得整个过程更加简单。我们(单个支架)基本上有一个支柱,同时一个执行器—既可以承担扭矩电动机、轴承和变速箱的功能,同时也是组件的支撑。这个支架是统一的可复制的。”除了提高安装的简单性之外,罗斯还看到了Sunfolding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之一,即可以在更多的地形上安装此类解决方案。罗斯说:“显然目前在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上,我们的产品有机会满足项目的需求。与我们交流过的大多数公司都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要在更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上开发光伏项目,那么就意味着成本会更高。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得不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这就是Sunfolding系统设计的第二个方面发挥作用的地方:安装灵活性。“因为我们有这种灵活性强的光伏跟踪器,我们在山上开发项目,或者更进一步,在公路边上开发项目而且还不需要花费更多成本。这是Sunfolding的核心价值之一:灵活的光伏追踪器可以在零成本增加的基础上完成极具挑战性的地形设计。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向。只需要你把项目地点给我们看,我们就可以提供设计方案,最终获得与其他任何追踪支架一样多的发电容量,甚至更多。”这种简单、灵活的系统不是出于好奇或偶然,而是随着太阳能市场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罗斯说:“我们已经没有大而平坦的土地(进行光伏开发)了。”Sunfolding的发展前景该公司计划利用B轮融资,扩大其在美国的产能和项目容量,同时增加对供应商(包括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的批量采购能力。额外的融资还将支持Sunfolding公司团队的发展,以便运作更多的光伏项目。Sunfolding目前的项目容量一般在10-40MW之间。该公司表示20MW左右的项目是最佳容量。罗斯表示,“这确实是我们一直最关注的:扩大产能,扩充客户体验团队,并在10- 40MW范围的项目上执行得足够好。等我吗把这些步骤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考虑更大的公用事业规模的项目。”全球光伏跟踪支架趋势伍德麦肯兹估计,2019年全球追踪器市场增长了20%。从市场来看,增长最快的市场是美国,占全球出货量的50%,以墨西哥、巴西和智利引领的拉丁美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根据其竞争对手IHS Markit预测,随着跟踪技术在大约三分之一的地面安装项目中使用,在2019-23年期间跟踪系统的部署将超过150GW。
正式启动!2021中国成都太阳能光伏及储能展与您共享天府商机!
光伏+储能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近年来也开展了多项试点。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数据,全球储能系统2025 年市场规模将从2018 年3400 亿美元增长到50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加储能,将是储能电池建设的主要动力。截止到2019 年底,我国与光伏配套的储能项目累计达290.4 MW,占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的18%。展会作为企业品牌展示和招商宣传的重要渠道,蛰伏大半年,逐渐回归正轨。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重要展贸平台,2021中国西部(成都)国际太阳能光伏及储能技术设备展招展招商工作正式启动,助力企业寻找行业发展新风向,大力开拓疫后新市场!本届展会由广东省太阳能协会、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于2021年3月7-9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展览面积预计30000㎡,届时将吸引国内外企业400家,超过36000人次达到现场洽谈采购,寻找商机。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涌动使国际化成为内陆城市区域经济突围的时代机遇,而新经济也将成为内陆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也是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区,西部省份在储能应用方面在全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西部地区多数省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园区和配套的产业基地应势而起,这些都为储能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基础。为进一步开拓西部地区,助力企业走进西部大市场,此次展会以行业的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为依托,以新产品发布、新技术演示、新服务模式推广为目的,促进参展企业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和产品交易,打造资源高效对接的品牌盛会。届时,光伏生产技术及研究设备、光伏生产设备、太阳能光伏应用产品、光热发电系统、储能技术、配套设备及储能材料、储能用户及配套服务类、动力电池及BMS管理系统等各个领域的产品,将同台竞艳、各显其能,呈现给采购商、观众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此外,同期将举办“‘风光储充’多能互补西部发展高峰论坛”,并邀请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级负责人到会,行业精英的交流碰撞,专家的前瞻发言,将为广大光伏储能从业者拨开云雾、认清航向,共同实现行业发展的新突破。2020,因为一场疫情,我们放缓了前进的脚步。2021,相聚成都,我们将百倍发力,为您打造一场专属于光伏与储能的西部盛会,3月7-9日,与您不见不散!
拟牵手华为打造光伏芯片?这家企业开始批量供货市场
作为国内最大的逆变器出货商,华为于2010年开启光伏事业,2013年底推出逆变器产品,2014年引领行业组串应用,2015年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第一,持续领先至2019年。据了解,A股上市公司中,华为产业链概念股众多,在光伏业务方面,铂科新材、协鑫集成等与华为有合作,其中铂科新材的合金软磁材料应用于华为的光伏逆变器。大豪科技近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投资的兴感半导体公司(主要产品为电流传感器芯片)已进入华为供应商审核范围。 当下,随着光伏组件高度集成化,新器件的工艺提升,逆变器厂家研发技术的进步,光伏逆变器的单体模块功率越做越大,功率密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电流传感器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兴感半导体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芯片设计、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成功地开发出全球领先的高精度快响应一体化电流传感器芯片,与英飞凌,TI,Allegro, AKM 等一流半导体公司处于同一的起跑线上,目前产品种类覆盖从0A到1000A被测电流,隔离电压3到5000V的全系列电流传感器。典型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拓扑包含了直流输入环节(组串输入汇流),直流升压环节(Boost MPPT线路),直流逆变交流环节(DC/AC 线路),以及交流输出环节(漏电流检测),电流检测在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电流传感器是其中的核心检测元件。进入2020年三季度,光伏产业需求仍然乐观。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已经相当完整,参与其中的厂家众多,而华为已成为下游产业链最大的逆变器出货商,其中的电流传感器是逆变器中的核心检测元件。资料显示,大豪科技去年投资的兴感半导体主要产品为电流传感器芯片、电流隔离器芯片,主要应用于工控、军工、汽车电子、白色家电等行业,产品已经在光伏、焊接、工业控制以及轨道交通企业中开始小批量使用。如上海沪工、上海广为等焊接行业知名企业在新项目上已批量应用兴感半导体的芯片产品;白色家电领域方面,老板电器的烟机项目上兴感半导体芯片产品已测试通过,将获正式批量使用。目前,华为光伏行业产品在进口芯片替代方面与兴感半导体进行洽谈。展望后市,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竞价、平价项目有序开展,政策的按时出台给予了行业信心及市场空间,2020年年中起整个光伏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扩大。业内指出,三季度国内需求仍然乐观,拥有户用、特高压、平价等项目支撑,四季度平价与竞价项目共振,需求有望超预期。海外市场前期价格下降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未来有望进一步凸显。
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成因找到了!4大原因、3大污染源(附国新办吹风会全文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9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介绍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现场)京津冀秋冬重污染成因找到了!4大原因、3大污染源国新办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耗时3年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秋冬季重污染有四个主要成因,相互叠加造成了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研究发现,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是京津冀区域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最大,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原因1: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的50%以上,是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赵英民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就是常说的“2+26”城市,高度聚集重化工产业,区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方式,导致了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量倍数不一样。除了二氧化硫以外,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出80%-150%。另外,秋冬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由于取暖的原因,比平时额外增加大约30%的排放量。赵英民表示,总体来说,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应该是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攻关项目在“2+26”城市布设了109个采样点,采集了5.8万多个样品,在线测定了49万条化学组分数据。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也就是贡献最大的三个方面,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行业。原因2: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高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高,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PM2.5一部分是直接排放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排放到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二次转化,在空气中形成细颗粒物,我们把这部分PM2.5叫二次转化的PM2.5。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一次组分占比明显下降,由空气中污染物转化成颗粒物的二次组分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以来,二次组分占比逐渐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从40%上升到50%左右,在重污染期间,颗粒物组分以二次污染物为主,比例能达到60%甚至更高。区域内氮氧化物和VOC的浓度高,会在大气中发生快速的光化学反应,导致大气氧化性总体处于高位,这是促使空气中气体污染物转成二次PM2.5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北京市的大气氧化性比伦敦、东京等城市大约要高出2-3倍。这么一个高氧化性,也导致了区域重污染期间二次转化速率升高3-5倍。大气氧化性一方面是推动气态污染物转成PM2.5,同时也会在夏天推动臭氧形成。因此控制大气氧化性,是下一步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的交叉点和关键点,有“一石双鸟”的效果。原因3:不利气象条件致区域环境容量降低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区域环境容量大幅降低,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因此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弱风区”,同时在这个区域的上空,对流层有一个“暖盖”的结构。大气扩散条件“先天不足”,这主要是相对其他地方而言,本身这个地方的扩散条件就差,因此导致环境容量较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区域环境容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另外,环境容量还呈现季度和月度差异,这个大家好理解,夏天为什么空气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空气扩散条件好。另外就是每个月、每年也因为气象因素的变化有不同。总体而言,秋冬季比春夏季环境容量平均要小30%左右,1月份的环境容量大概是7月份环境容量的一半。因此,一旦近地面的风速小于2米/秒,逆温导致的边界层高度降到500米以下,相对湿度高于60%,大气环境容量就会进一步减少50%-70%,因此极易诱发重污染天气。第一个因素是排放多。同时由于这个区域西边北边都是山,环境容量先天不足,冬天又比夏天容量减少一半,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重污染。原因4:三个传输通道致污染区域传输研究发现,区域传输对PM2.5影响显著,各城市平均贡献率大约是20%-30%,重污染期间进一步增加到了35%-50%。赵英民介绍,大气污染治理开始阶段,往往因为本地排放比较多,本地源对本地的环境质量影响比重是比较大的。随着污染治理的深入,本地源占比逐步减少,外来输入逐步增加。攻关项目对2013年以来近百次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重污染期间,区域传输对北京市PM2.5的平均贡献率大概是45%左右,个别过程可以达到70%。污染物在区域主要有三个传输通道,这也是这次攻关项目经过研究观测得出的结论。一个通道是西南通道,也就是河南北部-邯郸、石家庄-保定-北京一线,这个通道传输频率最高,输送强度最大,重污染过程平均的贡献率约20%,个别重污染过程可以达到40%。第二个通道是东南通道,就是山东中部-沧州-廊坊-天津中南部沿线。第三个通道是偏东的通道,也就是唐山-天津北部-北京这条线。全文实录丨国新办举行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汇报,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科技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先生。下面,先请赵英民先生作介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焦非 摄)赵英民: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一起交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借此机会,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的有关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大气污染等突出问题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要加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和治理科技攻关。2017年4月26号,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会同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中科院、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集中优秀科研团队,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集中攻坚,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攻关项目自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组织295家科研单位、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组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形成多部门协作、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集中攻关模式;向区域“2+26”城市派出了28个“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推动形成了“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新型科研工作机制;建成数据共享与管理平台,打破数字共享难题。经过3年的努力,攻关项目在成因机理、影响评估、预测预报、决策支撑、精准治理方面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形成了广泛的科学共识,精准识别了区域污染排放特征和重点问题,提出了深化大气污染工作防治的方案建议。攻关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全面支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和秋冬季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推动助力了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攻关项目于今年7月通过验收。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的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做好攻关项目成果宣传应用,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人才、平台、数据等资源,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臭氧复合污染控制科技攻关,支撑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区域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从而推动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寿小丽:下面请大家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经过三年的研究,请问取得了哪些具体的研究成果?成效如何?谢谢。赵英民:这个攻关项目我们采取了集中攻关和驻点跟踪研究相结合的组织方式,经过三年的努力,2900多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奋战,应该说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突破和研究成果。主要有这么六个方面:一是通过大规模的科学观测和实验研究,采取多技术融合方式,从污染物的排放、化学转化、气象条件、污染传输等四个方面,弄清了区域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来源,并且形成了广泛的科学共识。二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完备的区域PM2.5综合源解析的方法体系,形成了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的动态解析能力。三是建立了区域和城市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摸清了区域污染物排放现状,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精准识别了区域“2+26”城市和重点行业的关键问题,形成了重点行业和城市关键问题识别与精准治理的技术体系。四是建立了“预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应急—跟踪评估”全过程的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提出差异化的应急管控技术方案,全面支撑区域应急联动和差异化管控,有力支撑了应急减排效益最大化。五是建立了以PM2.5目标浓度为约束的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算法,开发了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持平台,提出了区域中长期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六是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健康效益。攻关项目坚持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应该说我们很多的科研成果都是在第一线产生,同时第一时间在基层,在“2+26”城市的污染防治第一线得到了及时的应用,因此效果还是非常明显,整个项目极大提升了我们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当然,效果也很明显,今天外面的蓝天白云,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们就感同身受。攻关项目有力支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与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0%,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4天。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同时攻关项目还极大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绿色发展。去年“2+26”城市GDP达到了14.2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7.2%,可以说一方面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一方面经济在继续快速发展,从环境的角度也体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实现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谢谢。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人民日报记者:通过攻关项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主要成因是什么?主要来源有哪些?谢谢。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坦率地说,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次攻关项目核心任务也是要说清这个问题。为了全面搞清楚区域重污染成因,攻关项目设计了相互印证的综合观测、实验分析和数字模拟相结合的闭合研究技术体系,建成国内最大的区域空天地一体的综合立体观测网,实时跟踪重污染过程发生、发展、传输和消散,动态掌握污染大气当中的组分变化情况和污染来源,从污染物排放情况、化学转化、气象条件变化、污染传输四个方面,全面阐明了区域秋冬季重污染的成因。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发生:一是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的50%以上,是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26”城市,高度聚集重化工产业,区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货运方式,导致了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不同的污染物排放量倍数不一样。除了二氧化硫以外,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超出了环境容量的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超出80%-150%。另外,秋冬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由于取暖的原因,比平时额外增加大约30%的排放量。总体来说,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应该是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攻关项目在“2+26”城市布设了109个采样点,采集了5.8万多个样品,在线测定了49万条化学组分数据。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也就是贡献最大的三个方面,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工业源中,钢铁焦化行业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水泥行业。二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高,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大家知道,PM2.5一部分是直接排放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排放到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通过二次转化,在空气中形成细颗粒物,我们把这部分PM2.5叫二次转化的PM2.5。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深入,一次组分占比明显下降,由空气中污染物转化成颗粒物的二次组分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以来,二次组分占比逐渐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从40%上升到50%左右,在重污染期间,颗粒物组分以二次污染物为主,比例能达到60%甚至更高。区域内氮氧化物和VOC的浓度高,会在大气中发生快速的光化学反应,导致大气氧化性总体处于高位,这是促使空气中气体污染物转成二次PM2.5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北京市的大气氧化性比伦敦、东京等城市大约要高出2-3倍。这么一个高氧化性,也导致了区域重污染期间二次转化速率升高3-5倍。大气氧化性一方面是推动气态污染物转成PM2.5,同时也会在夏天推动臭氧形成。因此控制大气氧化性,是下一步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的交叉点和关键点,有“一石双鸟”的效果。三是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区域环境容量大幅降低,这是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因此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弱风区”,同时在这个区域的上空,对流层有一个“暖盖”的结构。大气扩散条件“先天不足”,这主要是相对其他地方而言,本身这个地方的扩散条件就差,因此导致环境容量较小。受气候变化的影响,2000年以来,区域环境容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另外,环境容量还呈现季度和月度差异,这个大家好理解,夏天为什么空气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空气扩散条件好。另外就是每个月、每年也因为气象因素的变化有不同。总体而言,秋冬季比春夏季环境容量平均要小30%左右,1月份的环境容量大概是7月份环境容量的一半。因此,一旦近地面的风速小于2米/秒,逆温导致的边界层高度降到500米以下,相对湿度高于60%,大气环境容量就会进一步减少50%-70%,因此极易诱发重污染天气。第一个因素是排放多。同时由于这个区域西边北边都是山,环境容量先天不足,冬天又比夏天容量减少一半,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重污染。四是区域传输对PM2.5影响显著,各城市平均贡献率大约是20%-30%,重污染期间进一步增加到了35%-50%。大气污染治理开始阶段,往往因为本地排放比较多,本地源对本地的环境质量影响比重是比较大的。随着污染治理的深入,本地源占比逐步减少,外来输入逐步增加。攻关项目对2013年以来近百次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表明,重污染期间,区域传输对北京市PM2.5的平均贡献率大概是45%左右,个别过程可以达到70%,污染物在区域主要有三个传输通道,这也是这次攻关项目经过研究观测得出的结论。一个通道是西南通道,也就是河南北部-邯郸、-石家庄-保定-北京一线,这个通道传输频率最高,输送强度最大,重污染过程平均的贡献率约20%,个别重污染过程可以达到40%。第二个通道是东南通道,就是山东中部-沧州-廊坊-天津中南部沿线。第三个通道是偏东的通道,也就是唐山-天津北部-北京这条线。这是这次研究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成因得出的四个主要原因。这四个原因相互叠加,造成了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当然,我们治理更多的还是要针对人为排放,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样的话,即便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也不会再发生重污染天气。谢谢。路透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路透社记者:请问在新冠疫情和“六稳”“六保”的背景下,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否还会要求企业进行错峰生产?今年冬季清洁供暖将改造多少煤改气用户?对于补贴期已经满的用户将有什么措施?谢谢。赵英民:的确,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疫后经济社会复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应该坚定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疫后的经济复苏,中国高度重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想这方面相关的媒体已经有很多的报道,我就不展开了。针对今年秋冬季的情况,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刚才说了,攻关项目发现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由于刚才说到的四个成因,重点区域90%以上的重污染天都集中在秋冬季,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因此秋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攻关项目的发现,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特别是不断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近年来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能力、水平和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第一是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三年的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了32.7%,平均重污染天由37.4天下降到14.1天,下降了62%,应该说下降比例还是非常之大。第二是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因为环境质量改善的后面是大量扎实具体的环境治理工程和任务。我简单点一个题,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基本完成了整治,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城市建成区内的燃煤锅炉目前已经基本淘汰,燃煤电厂也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还有汾渭平原累计完成了农村散煤治理1800多万户。“公转铁”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京津冀铁路货运量去年同比增长了26.2%。同时大力推动新能源车,2015年-2019年,中国城市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从11.63万辆增长到了40.97万辆,公交车占比从20.7%增长到了59.1%,保有量已经占到全球第一,年节油量超过了160多万吨,环境效益还是非常大的。第三是重污染天气应对更加精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重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使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我们针对精准科学防控,也是基于攻关项目的成果之一,对39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精准的绩效分级,简单说就是对39个行业的企业,根据他的环境绩效分成了A、B、C三档,A类企业在重污染天气的情况下可以少减排或不减排;B类就是要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减排;C类可能就要更多的减排。通过差异化管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也就是实现了通过环境管理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应该说效果还是非常明显,也得到了企业的欢迎。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个秋冬季,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个秋冬季,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生态环境部将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蓝天保卫战的重点任务,服务“六稳”“六保”,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以减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为核心,持续推进重点区域秋冬季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抓好已经出台的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巩固已取得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不搞层层加码,落实部门、地方责任,确保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谢谢。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中国日报记者:刚刚在分析重污染成因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大气环境容量这个词,请问可否介绍一下大气环境质量是什么?如果京津冀和周边地区要实现消除重污染、蓝天白云常在的话,按照大气环境容量这个概念,我们还需要削减多少污染物?我们的攻关项目研究提出了什么相应的治理策略?谢谢。赵英民:这个问题请柴主任来回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焦非 摄)柴发合:谢谢提问。刚才赵部长在说到大气重污染成因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50%,是重污染发生的根本原因。这是通过攻关研究出的一个成果。环境容量这个词也不是一个新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就开始研究环境容量,并且也建立了环境容量的概念。但是那时候我们主要针对二氧化硫等一次污染物,它的排放和环境质量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是比较直接的。但是对PM2.5来说,大气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就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环境容量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在确保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或者生态环境不遭受损害的前提下,人为能排放多少污染物。对PM2.5来说,它的来源既有一次的,也有二次的,并且是一对多的关系,不是像二氧化硫一对一的关系。所以要把它的环境容量算出来是非常难的。通过我们的攻关,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难点,我们在攻关中充分考虑了PM2.5受大气物理过程包括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区域之间相互的影响,也包括它复杂的二次生成化学机制的影响,我们基于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研发了以PM2.5浓度目标为约束的多污染物环境容量算法。这是对环境容量计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发展。环境容量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来阐述现在大气重污染的形成原因。二是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给出定量的减排要求或者减排策略。刚才赵部长已经把大气环境容量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以及季度和月份的变化,环境容量的动态性已经给大家做了介绍,我就不重复了。我个人认为,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确实是资源非常有限,一是我们处在太行山东侧、燕山山脉南侧,正好形成了半封闭的地形,使污染物到了这个区域,水平输送不畅,垂直扩散也受到抑制,所以环境容量资源非常有限,部长刚才说了“先天不足”。确确实实,这几年的污染主要是排放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近些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空气质量在改善,重污染天数在持续减少。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几个污染天。从这方面来说,当前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特别是不利的气象条件没有“脱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源、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这个区域仍然比较大。秋冬季一旦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还会发生一些重污染的过程,大家可能还是要有思想准备。我们攻关项目做了一个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我们要彻底消除重污染,要实现蓝天白云常在,“2+26”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就需要在2016年的基础上消减40%-75%,各种污染物的削减量不一样,各个城市的削减量也有差别。攻关项目也根据未来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和实现蓝天常驻的目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治理对策,我简单给大家归纳一下,一共有五条:一是要继续控制秋冬季PM2.5污染为核心做好防治工作,同时要开展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促进“2+26”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在整个区域来说,要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为重点,实施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三是要加强传输通道城市污染管控,适当扩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范围,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四是要以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重点,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五是以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为导向,着力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时间关系,我就简单介绍这么多,谢谢。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强调,要根据京津冀及周边污染成因加强精准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我们能否预判一下污染防治的形势如何?有哪些具体措施来落实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要求?谢谢。赵英民:刚才我说了,今年是收官之年,从目前的数据看,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无论是重点区域还是全国,已经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三五”和蓝天保卫战下达的任务;优良天数比率我们正在努力,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不发生极端的气象条件,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针对今年秋冬季的工作,刚才我已经简单回应了,我们已经做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今年秋冬季的核心仍然是应对和预防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同时,今年是收官之年,要全面按照“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完成好相关的污染治理任务,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谢谢。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刘健 摄)香港紫荆杂志记者:刚才赵部长在开场白中提到,攻关项目建立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机制,向“2+26”城市派出了28个专家工作组,请问这些工作组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攻关项目向“2+26”城市派驻专家工作组,实施“一市一策”的驻点跟踪研究机制,这是这次大气攻关项目的一个创新。主要是要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要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我们经常遇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有成果出来了,但是到实际场景中应用还差“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要帮助各个城市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解决方案,这还是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把专家们派下去,接近问题的一线,可以帮助地方针对每一个城市自己不同的区位特点、产业特点、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治理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各城市治理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三是要帮助各个城市解决大气污染的科技人才短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2017年开始,攻关项目启动以来,生态环境部向“2+26”城市派驻了28个专家组,协助各个城市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问题识别—目标提出—减排分析—方案提出—评估优化”的技术体系,帮助城市编制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组织开展PM2.5精细化的来源解析,摸清楚各个城市的污染现状,精准识别不同城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提出符合当地污染特征、产业和能源结构的大气污染防治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科学精准指导地方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二是协助各城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推动建设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指挥平台,提升差异化、精细化的管控能力。三是带动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的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科研基础能力建设等,建立健全长效决策科技支撑机制。“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充分发挥了“送科技解难题、把脉问诊开药方”的作用,三年来共向地方政府提供了各类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2800多份,受到了各城市的肯定和欢迎。目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部落实中央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的重要举措,从2018年开始,我们把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广到了汾渭平原11个城市,还有长江经济带沿线的58个城市。谢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提问(刘健 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想请问一下现在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生态环境部又是如何来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的?谢谢。赵英民: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也是我们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我们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在加速释放,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目前的环保产业,我觉得有三个特点:一是环保产业的规模在逐步发展壮大。根据测算,去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大约是1.78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11.3%,远高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其中环境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大约是1.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这个增长速度更快。2019年列入统计的11229家企业,环保产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9864亿元,同比增长13.5%,从业人员数量近70万人。二是环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我们国家环保产业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缩小,一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产品和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调查,去年3535家重点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达到了158亿元。三是环境服务模式在不断创新。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服务、环境金融等服务业态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的模式、PPP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的开放模式等,在环境治理领域得到了创新和应用。针对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我们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资金引导。二是完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拓宽环保产业的市场。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财税、价格、金融、贸易等优惠扶持政策,积极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环境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环境服务的水平。五是夯实工作基础,推进环保产业的统计、调查、政策评估工作,及时掌握环保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谢谢。香港中评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香港中评社记者:正如您刚刚所提到的,最近两年我们的确感觉到北京的蓝天明显变多了。请问在提高首都北京空气质量方面,都采取了哪些科技手段?这些科技手段又实现了什么样的效果?谢谢。赵英民:“2+26”城市区域具有半封闭地形、环境容量小的特点,北京地处“2+26”区域的最北端,也是区域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差的城市,因此北京近年来空气质量的环境明显改善,客观讲,首先北京市自身持续不断努力,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有区域其他城市联防联控的贡献。在这其中,科技支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先进技术和手段在“2+26”各城市的广泛应用,对整个区域的精准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当然,在科技支撑方面,北京市也是走在了区域乃至全国的前面。说到具体的科技手段,刚才我大概介绍了,也是我们攻关项目的主要产出。我简单点一下。一是关于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体系方面,运用了新一代高时空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垂直监测、大气组分观测、在线监测、走航监测等新技术手段,构建了涵盖乡镇(街道)PM2.5和TSP高密度的监测网,全方位助力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这里面有大量的新技术。二是创新建立了大气PM2.5综合源解析技术,实现了大气PM2.5精细化的来源解析,支撑精准治理。三是创新污染源排放监管技术,实现精准执法,运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精细化管控技术,建立了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平台;集成卫星遥感、地面PM2.5高密度监测网和污染源点位等数据,开展网格布点,进行“点穴式执法”。四是预测预报技术显著提升,实现了精准预警。建立了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目前整个区域重污染过程的预报准确率接近了100%,也就是说对重污染过程,我们不会跑掉的,只要有,就会及时预测出来,向公众预警。污染的级别准确率现在已经接近了80%,不说十拿九稳,十拿八稳,到底是轻度污染还是中度污染还是重度污染,准确率达到了80%。预报的时长由提前7天拓展到了提前10天,早一天就能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依法实施重污染天气应对争取时间,更加从容,同时也进一步减少对经济社会的扰动,同时还可以精准防控和削减重污染天气的污染程度。为准确识别污染过程、启动污染应急措施提供了关键的科技支撑。五是包括超低排放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制造和污染治理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升级和高效治污相统一,这方面有很多的技术,比如说区域内火电厂超低排放,目前超低排放装机机组容量已经达到了80%,火电超低排放技术我们是世界领先的。目前,超低排放技术正在由火电行业推广应用到钢铁以及其他行业。另外,低氮燃烧改造大幅度降低氮氧化物。此外,像新能源车、柴油车治理等,都是高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在污染末端治理,更多的是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技术,才使得我前面给大家介绍的整个区域,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实现了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但同时环境质量快速的改善。谢谢。寿小丽:今天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赵部长,谢谢柴主任,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中国计划在2030年建造完成空间太阳能发电站
身处当今现代化的时代之中,我们日常的生活以及生产都需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功能的发挥除了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之外,还要依赖于能源的供应,而且随着技术的升级,人们想要维持更加文明的社会,就需要更多的能源物质予以支撑。然而世界上的能源总量在不断减少,像煤炭之类的能源物质还会给地球环境带来一定的损害。为此很多专家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最大限度的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其中有专家提出,通过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甚至将改变能源的格局,而我国计划在2030年建造完成我国的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届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呢?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是早在1968年,一位美国的科学家提出的一项太阳能利用方案,按照他的描述,所谓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就是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上搭建一个由太阳能电池组成的矩阵。当然这个矩阵的规模是相当大的,通过这些太阳能电池来吸收更多的阳光,之后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传输到地球之上,通过天线之类的设备予以接受,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这一方案听来复杂,但是确实是具有可行性的,为此多年来很多国家的专家都在对此进行研究,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根据我国专家介绍,通过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能够实现二十四小时的发电,最大限度的减少天气环境因素的干扰。拿普通的地面太阳能发电来说,不仅要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而且夜晚无法继续发电,而且太阳能穿过厚厚的臭氧层,其能量也被吸收到了一半,而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能够在更近的距离手机太阳能,避免途中的浪费。如此一来,身处地球的各个角落都能够享受到太阳能发电的成果,这将大大缓解我国一些贫困山区的用电压力。
清洁供暖,大势所趋!河北尚义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尚义县政府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首都“两区”建设进程,切实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的政治之责、发展之责、民生之责。 清洁供暖,大势所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尚义县政府围绕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净土”四大行动。紧抓全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县机遇,启动县城13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电供暖,取缔燃煤锅炉31台,完成4283户农村“双代”工程;投资3335万元,下大力推进洁净煤取暖,2.3万户农村居民实现清洁温暖过冬。有报告估算,2021年我国清洁供热的市场将达到万亿元!河北省住建厅印发的《河北省城镇供热“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全省县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清洁供热率达到95%以上。而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宋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全国,目前每年新增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有1亿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洁供暖。如果全部实施的话,每年可新增节约标准煤6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6万亩,可以说这种方式既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百姓还可以少花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尚义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打造“风光无限秀美尚义”,抓源头、重整治、建制度,守住蓝天碧水,建好绿色家园,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良性互动。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省、市要求,尚义县充分发挥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优势,抢抓全市风电供暖试点县机遇,强力推进煤改电建设进程,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及规划新增建筑全部采用清洁供热。其实2017年伊始,尚义县政府就与中电科能开始尝试推动本县的电供暖工程,利用电力等清洁能源,开展清洁能源电供暖项目。既能促进京津冀地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纳,促进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又能极大减少一次能源的利用,扩大清洁能源在居民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面,缓解京津冀地区雾霾压力。在2020年尚义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县城电供暖,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及配网建设工程,实现电供暖150万平方米,同步实施燃煤锅炉淘汰取缔工作。深化散煤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安全清洁供暖,加强宣传引导和安全防护,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清洁过冬。据悉,尚义县县城清洁能源集中供热项目预计今年10月中旬建设完成,届时全县将实现电供暖的全覆盖,成为北方乃至全国首个实现冬季供暖零排放的城市。
绿色能源助发展!法国政府300亿欧元扶持,刺激经济复苏
法国日前宣布1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以从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破坏中恢复经济。作为经济复苏计划(FranceRelance)的一部分,政府已为绿色能源部门拨款300亿欧元。1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总投资额是法国年度预算的三分之一,重点将放在交通,建筑,农业和电力等部门的能源革新上,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发展。(图源:NEWS)根据公告,政府将投资20亿欧元以扩大绿色氢能行业,从而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笔资金将用于协助公司执行与氢能解决方案相关的项目,并建立氢能行业。作为恢复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将投资40亿欧元以资助公共建筑的能源系统升级,从而减少该国的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未来两年,法国还将投资约20亿欧元,用于该国私人建筑的能源系统升级。政府公告表示,将为工业部门的脱碳拨款12亿欧元,工业占该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近20%。该投资将用于支持行业,以增加其在碳排放量更少的设备上的投资。除此之外,政府还将为国内绿色基础设施和交通项目提供12亿欧元资金,用于开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交通项目和公共交通服务。法国的数据与统计研究在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该国在2020年上半年增加了379兆瓦的太阳能容量。这些新装置主要是集中在该国南部,截止2020年6月,法国的累计安装总量达到10.3GW。
“十四五”煤电行业如何找准定位?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行业专家建议:推进煤电机组延寿,加速煤电灵活性改造。“十四五”做好煤电存量优化具备战略价值。“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电机组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合理控制煤电规模,优化煤电结构布局;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延寿工作,防控煤电投资收益风险;深入开展对标工作,不断提升电力行业管理水平,努力开创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如是说。“十四五”煤电行业面临高质量发展需求,如何处理存量和增量、技术与经济等多重挑战?在严控煤电规模大背景下,如何对规模巨大的存量机组进行优化?在由主体性电源向基础性电源转变的当口,煤电应如何找准定位?推进煤电机组延寿,存量煤电资产处置探索可行出路“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煤电机组利用小时同比降低133小时,严重影响煤电企业经营收入和经济效益。”于崇德在谈到煤电企业经营状况时透露,当前煤电企业正承受着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主要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持续大面积亏损,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煤电企业比上年同期又有所增加,部分企业濒临资金链断裂,有的企业甚至破产清算。他认为,“十四五”电源发展规划中,应统筹协调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关系,煤电产业应坚持“控制增量、用好存量、优化布局”的原则。其中,“用好存量”即对寿命到期或即将到期的3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进行延寿评估,对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达到要求的煤电机组可适度延寿10-15年,“这样既替代了新增规模,又节省了大量煤电投资,还降低了投资收益风险,成为存量火电资产处置的一条可行出路。”实际上,煤电机组延寿已有成功先例。今年初,国电长源电力旗下国电汉川第一发电有限公司1、2号机组(30万千瓦)经国家能源局华中监管局准予,两台机组可延续运行10年。另外,华能山东黄台发电厂现役的上世纪80、90年代投产的30万千瓦机组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审核,也已取得延寿10年的许可。根据梳理,今年以来,已有约10台煤电机组获得超期服役延续运行批复,延寿时间在3-11年不等。“这些获批延寿的机组打‘加时赛’,既能起到‘止疼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存量火电机组的财务状况,也能通过盘活现有资产,避免新建长周期、重资产煤电机组而带来的投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认为,在煤电由电量型电源转向电力型电源的背景下,让能效指标达标、健康状况良好、安全环保性能得到保证的机组实现延寿运行,是优化煤电资产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向。火电后超低排放时代开启,科技创新需求迫在眉睫煤电机组延寿为优化煤电存量资产探索了一条新路,其背后潜藏着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在目前严控煤电规模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煤电存量优化?2019年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数据。中电联电力评价咨询院副院长蔡义清:“从火电机组能效水平对标结果可以看出三点,一是煤电机构持续优化,单机6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达到44.7%,比‘十二五’末提高了7.9个百分点。二是煤电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三是燃煤机组可靠性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非计划停运次数明显减少。”“‘十四五’时期,火电环保工作将进入后超低排放时代。”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法华总结称。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多轮设备改造。截至2019年底,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容量8.9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5%以上,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对大气环境改善做出巨大贡献。他表示,下一阶段煤电行业的环保治理重点,包括:推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使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已实施改造的煤电机组确保运行稳定;加强无组织排放治理,加速推进“公转铁”,对料场进行全封闭,建设一批“花园式”火电厂;加强码头岸电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氮氧化物排放等。“放眼‘十四五’,煤电行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叶勇健表示,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深度调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加速,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势所趋,煤电行业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渴求将异常迫切。叶勇健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煤电技术将向高效、清洁、灵活、低碳和智能方向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技术、灵活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IGF发电技术、煤与可再生能源进行耦合发电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将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其中,AUSC、燃煤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多燃料耦合发电、灵活发电等技术路线,因具有高效、绿色、灵活、经济的特点,技术成熟度较高,有望在2030年前后成为煤电新建机组和现有机组改造升级的主流技术。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兴起,智能电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电厂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来自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公司的高世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称,传统火电厂开展精细化经济运行遭遇诸多难点,数字技术可为火电厂精细化管理提供“新引擎”。2019年,该公司以60万千瓦机组作为试点开发建设了“智运优系统”,将高级统计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火电运行管理中,实现了火电厂运行经验数字转型、存储、继承和应用,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火电运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灵活性电源成稀缺资源,煤电灵活性改造需提速“面对‘十四五’电力规划期,行业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新常态、能源结构转型,更有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回流和产业链结构重塑,这给电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在谈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电力发展新特征时如此感叹。他预测,电力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国电力需求还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对电网系统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推进,我国电源结构加速清洁化、低碳化,煤电占电源容量比重逐步降低,新能源装机的占比不断增加,这对电网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是一大挑战。“由此,灵活性电源将成为稀缺性资源。”叶春认为,目前我国灵活性调节电源比重偏低,按照2025年我国电力总装机达到28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装机分别为3.8亿、4.0亿千瓦的规模,灵活性电源缺口非常大。于崇德对此说法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解释道:“在目前各类储能技术经济性差,抽水蓄能、燃气机组等调节性电源容量不足的前提下,煤电通过灵活性改造,成为目前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的主力军。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度严重滞后。截至2019年底,全国完成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5775万千瓦,仅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27%。”他建议,进一步完善辅助服务补偿政策,保障煤电灵活性改造项目取得合理收益,鼓励煤电企业积极参与灵活性改造。同时,因地制宜,有序安排30万级、60万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项目,合理把握改造容量和节奏,既满足系统调节需求,又防止灵活性改造过剩。“新时期火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电力、调峰调频能力的基础性电源转变,对火电灵活性改造和参与深度调峰提出迫切要求。但深度调峰给火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严峻挑战。”大唐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首席专家蒋寻寒介绍道。例如,能耗指标在50%负荷以内运行,需要一些特殊操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风险;随着机组负荷下降,火电机组能耗大幅增加,对火电机组的节能要求更高。对此,在东方电气集团从事多年产品技术研发的文圆圆深有感触:“目前,东方电气已根据用户灵活性调峰目标和运行需求,提供针对性、一体化、一厂一策的技术解决方案,对机炉电进行改进、完善、优化。”她表示,灵活性改造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机组寿命产生影响,对机组设备性能、系统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合理的深度调峰和灵活运行技术,将成为全行业的追求。
煤改电设备有哪些?解析常见的4种采暖设备优缺点
煤改电设备有哪些?“煤改电”工程里,可选的清洁取暖设备有哪些呢?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呢?我家应该用什么设备比较好?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煤改电”设备有四种,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四种设备各自的优缺点。相信看完本文之后,您会对“煤改电”有更深入的了解。一、蓄热式取暖器。这是一种利用晚上低电价时,完成电、热能量转换并贮存,然后在白天高电价时,将贮存的热量释放出来,为家庭取暖的设备。从工作原理上来看,蓄热式取暖器使用时非常安全、环保、节能,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蓄热式取暖器晚上的贮热太少,无法满足24小时采暖需求,经常一到晚上五、六点钟时,蓄热式取暖器就会因为热量耗电而重新插电。因此,蓄热式取暖器仅适合白天没人在家,或在家时间少的家庭。二、水源热泵。热泵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水源热泵就是指吸取水井里的热能,为屋内进行采暖的设备。水源热泵使用不仅采暖效果好,而且十分省电。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安装比较麻烦,必须要打井;二是使用时可能对地下水的水质造成污染,不够环保。三、空气能热泵。空气能热泵是指吸收空气里的热能,为室内进行采暖的设备。空气能热泵的优点非常多,比如安全、环保、节能、舒适、稳定等。空气能热泵最大的缺点,就是初装比较贵,但如果房子比较大、家庭人口比较多的话,使用空气能热泵还是极为划算的。根据纽恩泰空气能实地统计,北京房山80平米农家小院使用空气能热泵采暖,一个月仅需300-400元电费。四、空气能暖风机。空气能暖风机和空气能热泵类似,都是一种空气能产品,拥有空气能热泵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唯一不同的是,空气能暖风机不能像热泵那样给全屋采暖,只能给单个房间采暖,因此它体积更小、安装更简单、费用(初装费和采暖费)也更低。同样根据纽恩泰空气能实地统计,在室外温度为-4摄氏度、外墙240mm未保温的情况下,给20平米房间采暖,一天只要10度电。以上,就是“煤改电”的四种主要采暖设备,大家如果想买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按需购买安装。
电源适配器接口规格标准都有哪些?
电源适配器的输出插头有好几种,大小不同,也就是直径不同,比如查到笔记本上的插头就比较粗,而查到手机上的就很细,这个有没有什么标准可查?电源适配器接品规格是有标准的,每个规格的DC座、插头都有标准的额定电压与电流。也就是最大电流与绝缘电压。只要大于你的实际电压电流即可。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那么可能会氧化、发热等。还有接触电阻、绝缘电阻、拔插力等等这些倒是次要。一般分为2种:分内外径的,外径2.5MM的,“普通口”外径1.7MM的,“小口”还有外径3.0MM的。不同品牌的是不一样的。2.5mm是最常见的了。一般比较多的就直径3.5的,也有一些是专利,所以会在大小,PIN长短上做一些文章!一般来讲市面上使用的液晶显示器大都是内置电源适配器的,电源线都是标准的D型口,还有一些老式他们有用的是笔记本一样的外置电源适配器,接口大小一般是电源的功率而有不同。并行接口,简称并口,也就是LPT接口,是采用并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并口的数据传输率比串口快8倍,标准并口的数据传输率为1Mbps,一般用来连接打印机、扫描仪等。串行接口,简称串口,也就是COM接口,是采用串行通信协议的扩展接口。一般用来连接鼠标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摄像头和写字板等设备。
天合&通威签订战略协议!共建光伏产业链新时代
9月10日,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在西部光伏产业高峰论坛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两家公司将通过专业化发展和深度合作,共建光伏产业链。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垂直一体化发展存在一定风险,未来仍将以电池、组件业务为核心,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上游环节,会与行业内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利用双方优势,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走上新的高度。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此深表赞同。他指出,分工合作可以让行业生态更好发展,让彼此利益最大化。从全球领先的企业经验来看,产品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着力点相对更聚焦,利人利己,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此前,智新咨询预测,光伏行业经过此前的产业链波动,会寻求建立新的产业合作机制:步入平价后,光伏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以固定上网电价倒推产业链价格的历史已经是过去式。随着光伏度电成本在绝大多数国家比火电更低,这部分利润空间,究竟是让利给终端客户,还是由产业链吸收以及被产业链哪个环节哪个企业吸收,都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未来更多的光伏企业会积极的寻求在产业链中的优势竞争地位,或许在2021年又将形成新的产业链平衡。
回顾 | 8月清洁能源政策小盘点!
8月,中电联公布了1-7月份全国电力新增装机情况:总装机5409万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1309万千瓦;对比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位居第二,占比25%。由此可见,光伏的经济性、优越性越来越凸显!那么,火热的8月,还有哪些政策值得关注呢?国家层面清洁能源政策  国家发改委: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公布8月5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明确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3305.06万千瓦。要求有关项目单位抓紧做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开发建设工作,2019年第一批和2020年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须于2020年底前核准(备案)并开工建设,除并网消纳受限原因以外,光伏发电项目须于2021年底前并网。   简评:国家能源局对《通知》作出解读,认为印发实施意义重大,体现在“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进程;有利于提升我国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能源转型、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有利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财政部:继续通过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支持光伏、风电发展8月6日,财政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支持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通过从电价中征收附加的方式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提升,成本下降;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简评: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资金政策,加强财力保障,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相关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交通运输部:鼓励在服务区、边坡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8月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在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应用方面,引导在城市群等重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鼓励在服务区、边坡等公路沿线合理布局光伏发电设施,与市电等并网供电。简评: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将“两新一重”作为重点任务。交通运输是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技术赋能,使传统基础设施融入新要素、具备新功能、呈现新形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国家发改委公布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含光伏等多个产业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二是西部地区新增鼓励类产业,其中涉及太阳能光伏等多个产业。简评:本次修订旨在发挥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强化创新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另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清洁能源消纳被列为重点工作!国家能源局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8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将重点关注跨省跨区主要输电通道利用率和平均负荷率、特高压线路输送清洁能源情况、清洁能源与火电送出比例等。具体包括:主要输电通道利用小时和负荷情况,输电通道检修或降功率期间对交易计划完成的影响,交易组织安排、调度计划编制、实时调度控制、调峰能力挖潜等方面对清洁能源消纳的影响等。简评:该《通知》将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消纳空间,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 “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8月2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侧重于电源基地开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能源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统筹各类电源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积极探索“风光储一体化”,因地制宜开展“风光水储一体化”,稳妥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简评:《指导意见》旨在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更好指导送端电源基地规划开发和源网荷协调互动,对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各类能源互补协调能力,促进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各地清洁能源改造情况山西斥资12亿元实施“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今年山西“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全面开工,较去年提前45天。今年的“煤改电”工程总量接近前三年总规模,涉及省内11个地市、2459个村、31万余户居民,整个工程将于10月底完工,届时山西“煤改电”用户将增至65万余户。简评:山西今年将投资12.1亿元实施“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近31万余户居民的供暖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地区供电基础设施水平也将提升。“煤改电”清洁供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国家实施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十三五”改造任务完成后,将对全省推动调整优化城乡供热能源结构、加快替代燃煤小锅炉、改善空气质量与人居环境起到重要示范作用。黑龙江省加强散煤污染治理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日,省政府印发《黑龙江省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强化散煤流通领域监管,加快治理冬季散煤污染问题,切实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  《方案》明确,黑龙江省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供暖期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哈尔滨市、绥化市、肇州县、肇源县、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散煤污染治理,通过重点时段削峰、重点行业减排、重点区域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区域性散煤污染问题,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简评:加快城乡结合部散煤污染治理,扩大城市散煤污染治理范围,由城市建成区向远郊扩展。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合理规划热源、管网,高效经济推进“煤改电”,稳妥推进“煤改气”,推广使用洁净燃料,确保群众生活、取暖可承受、用得起、效果好。海南:2025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0%8月14日,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海南能源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海南清洁能源岛。到2025年,海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能源结构明显改善,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0%左右;能源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开放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能源治理水平显著改善;海南清洁能源岛初具规模。到2035年,海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更加成熟,能源清洁转型基本实现;低碳化、数字化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更加成熟;现代能源治理体系日趋健全;海南清洁能源岛基本建成。简评:促进以气代柴、以电代柴、以生物质成型燃料代柴,推进生物质发电,推动农业农村用能转变。吸引社会资本结合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发展,公平参与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四川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为我国清洁能源资源大省和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四川省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人表示,四川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将在省级层面积极探索推进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新做法、新经验,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生产智能化,能源消费清洁化,为促进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打造全国能源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简评:四川省高度重视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清洁能源消费大省。“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能够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基本形成以水电和天然气为主体、新能源和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为补充的多能互补格局。河北:禁煤区和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区域取消散煤销售点从近日召开的全省2020年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动员部署会议上获悉,自8月20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在全省开展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会议要求,禁煤区和已完成电代煤、气代煤的区域,一律取消散煤销售网点,控制新增散煤经营企业数量,深度清理整顿现有煤炭经营网点,依法查处劣质散煤销售和无照经营网点,严厉打击销售劣质散煤违法违规行为。到2020年底,生产原煤洗选率、煤炭运输车辆通行运煤专用通道线路比例分别达到90%,全省散煤销售网点煤质抽检覆盖率、燃煤使用单位煤质抽检覆盖率分别达到100%。简评: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涉及链条长、环节多、地域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围绕强化源头整治、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燃煤使用环节监管、严格劣质煤处置管理、加强洁净型煤监管力度,严格实施全方位联防联控工作。全面排查管辖区域的散煤经营网点、型煤生产企业和燃煤用煤单位,做到底数清、状况明、数据准。
士兰微电子推出SD7800SD7881SD7890多系列LED照明驱动产品
在通用照明领域,士兰微电子利用IDM的优势,新品频出,产品在成本和性能上拥有竞争优势,行业内品牌认可度逐年增高。细分系列产品每年都有新品推出或更新迭代,今年也不例外。在高端LED驱动电源领域,士兰微电子推出了全新的SD7800产品,该系列产品采用单级APFC PSR结构拓扑,除了拥有在LED照明行业深受好评的,堪称业内翘楚的SD680X系列产品的诸多优点外,还获得了多项保护功能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可靠性。该系列产品基于下列多项士兰微电子专利进行了强化:省COMP脚及外围补偿网络专利技术,可有效地防潮湿防漏电;内置THD优化专利技术,既省成本又无需调试、可做到极低的THD;输入电压UV和OV保护专利技术,保护点可分别单独设置,防止低压过热和高压过压,提高可靠性;OTP外围可调节专利技术,外围可调到想要的温保点,便捷可靠;在SD7800基础上,士兰微电子还将推出合封MOS系列化产品,它与同行竞品相比,有整体竞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LED面板灯、吸顶灯、路灯等LED照明市场。其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在调光照明领域,士兰微电子推出了隔离调光产品SD7881。该产品成熟稳定,可提供全套方案服务支持,可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主要应用于隔离反激式LED智能调光照明系统。该产品能够提供精确的恒流控制,工作在临界导通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产品可兼容PWM和模拟两种调光方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SD7881全电压宽范围输出调光深度可达业界领先的1%,而且调光全程中无闪烁,不会有音频噪声。SD7881外置MOS,输出功率可达60W。解决方案的次级调光可搭配士兰微电子的三合一控制芯片SD7558A。典型应用图如下图所示:整机DEMO如下图所示:在高P无频闪领域,士兰微电子也推出了单级高P (PF>0.9)无频闪LLC谐振半桥驱动芯片SD7890。该产品采用了三绕组技术控制双极型晶体管(士兰微电子专利技术),拥有自适应的电容模式保护功能,让整机系统更加安全、可靠;采用原边控制模式,精准控制输出电流,恒流精度±5%,输出电流纹波<5%;采用无源PFC+LLC单级,电路结构简单,节省光耦、次级反馈控制以及环路补偿,简化设计,降低成本;适用于45W以下的驱动电源,是高PF无频闪方案的新选择。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 整机demo如下图所示:现在的LED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士兰微电子凭借工艺的先进性及设计的能力,已经站稳了脚跟。在高端LED电源方面,士兰微电子解决了客户的各类性能要求,比如调光深度、THD要求等;在智能方面,士兰微电子为客户和终端提供便利性要求以及人性化体验。士兰微电子将在LED照明领域持续创新,推出更多成本可控,方案选择多样化与灵活化的LED照明产品。  
组件猛涨5毛钱,经销商进入观望状态
“这波产业链涨价是挺猛的, 客户已经产生了观望情绪。”一家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7月底,位于新疆的硅料厂发生安全事故,成为这轮产业链涨价的导火索,而涨价的范围已从上游原料传导至下游组件。面对上游产业链的价格普涨,组件环节的成本也难以支撑,必须通过提价来减轻上游涨价的压力。另外一位组件厂商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组件报价已从本轮上涨之初的每瓦1.3元左右上涨至最高1.8元左右。最为直接与电站建设接触的环节,组件价格的上涨无疑在短期内抑制了光伏新增装机需求,而权威机构也将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期从43.5GW降至41GW。涨价传导至组件环节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同时受到低成本库存等因素影响,在本轮光伏产业链涨价过程中,组件环节并不像硅料或是硅片一样,立刻掀起涨价潮。但是,随着上游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库存的不断消耗,组件环节的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近期组件价格持稳在每瓦1.58~1.62元上下,而这还是基于下游电站端对组件采买持观望态度这一背景。“这一轮涨价的主因还是硅料环节的安全事故,造成停产”上述组件厂商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硅料扩产周期比下游要慢,供应偏紧会维持一年多时间,随着企业复产,四季度硅料价格会到顶峰,明年保持一定的高位。上周的数据显示,虽然单晶硅用料涨幅持续收窄,但成交价格依然维持在高价坚挺水位,市场主流成交价落在每公斤93~96元之间,均价为每公斤94元,硅料企业仍给出较高的报价。影响组件价格的不只硅料一个环节,单晶硅片价格同样保持坚挺,继隆基股份官宣公告最新牌价后,另一头部企业中环股份也随即更新价格,国内G1及M6报价相比隆基低每片0.1元,G1落在每片33.08元之间;M6落在每片3.153.23元之间。除了这些主要的产业链环节,部分辅材的涨价无疑也加剧了组件的成本压力。例如,作为光伏组件重要辅材的光伏玻璃,其价格同样一路爬坡,受涨价因素的影响,部分光伏材料龙头公司上半年业绩走势都较为强劲。数据显示,快速提升的双玻组件比重让原本就供应紧张的玻璃更显短缺,加上玻璃原材料上涨,使得2.0mm玻璃上涨至24元,3.2mm的玻璃价格则由8月的每平方米26元上涨至30元,相比上月上涨15%,在玻璃供应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甚至32~33元的价格也有所耳闻。好的现象是,随着硅料的产能恢复正常,光伏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势头有望得到缓解。业内预期,9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相比8月增加约0.4万吨,另一方面加上海外硅料厂恢复满产供应,预判9月单晶硅用料价格企稳概率大幅提升。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虽然成本压力传导至组件环节,但是不同厂商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大部分组件厂商选择提价缓解成本压力,也仍有一部分厂商选择不涨价甚至降价。关于这一情况背后的原因,组件厂商人士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都囤积了一些库存,如果某家组件厂商库存富余,且希望借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话,就可能采取不涨价策略;此外,如果厂商现金流比较紧张,为了保障现金流稳定性,也可能不涨价。“当然,不随产业链价格变动而变动的组件厂商肯定是少数。”光伏装机或受抑制组件价格上涨影响到了光伏电站开发商或是承建商的建设意愿,特别是在新增项目方面。因为光伏电站建设前,开发商都会根据现金流、补贴、组件成本、资金成本以及固定摊销等得出一个较为稳定的收益测算,组件价格的波动打乱了一些项目的预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组件价格上涨首先冲击的是光伏竞价项目,因为竞价项目既要考虑成本上升问题,也要考虑并网期限问题,部分竞价项目如果不能在今年底之前并网,就可能面临补贴退坡甚至取消的风险。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传导给竞价项目出了个难题。上述组件出货量前五的厂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涨价导致客户有观望情绪,主要会影响到明年的订单排产,已签订单的调整完成后,公司销售团队会重点关注明年的订单和排产。“竞价项目的时间压力大一点,目前跟央企电力集团等客户还在进行磋商。”相比之下,平价项目受影响的程度就小一些,虽然产业链涨价也会在短期内抑制一部分平价项目需求,但平价项目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家央企旗下的光伏电站开发商人士就向记者表示,公司在建项目的组件合同是已经签定好的,并且已经部分供货了,在建项目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公司的新增项目中没有竞价的,都是平价项目,如果有可能的话,公司也会考虑在产业链价格降下来之后再启动建设。”PV InfoLink在最近的分析中指出,中国内需项目将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延迟至明年并网,从而避免为在年底抢装必须采购高价组件的压力。碍于组件涨势对平价项目造成冲击,PV InfoLink下调今年度平价项目总需求至7GW,中国全年需求从原预期的43.5GW降至41GW。虽然今年剩余时间里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可能受到抑制,但在受访的相关企业来看,这样的情况仍是短期现象。“随着技术更新、产能迭代,光伏组件的价格不会出现逆趋势的变化,同时,产业链的涨价也给光伏行业的市场口碑带来了影响。”一家位于江苏的组件厂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最近电站建设受到产业链涨价的影响,但是持续期可能只有两三个月,等价格企稳后问题就不大了。特别是对于大型电站,都会做完整的项目排期计划,短期内只会让需求延迟,并不会消失。事实上,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先后经历了一轮降价及涨价,而每一次的价格变动都可能令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甚至洗牌。上述排名前五组件厂商人士的态度就比较乐观,光伏在由降价逆转涨价后,市场规模没有大幅萎缩,从侧面印证了下游光伏电站盈利已经非常好了,可以承受这么大的涨幅。价格上涨虽然不会持续,但经营能力不强的企业会被淘汰,留给龙头企业的还是一个增长空间很大的市场。
0.15元/度,连补36个月!这里的户用光伏补贴开始申报了
近期,宁波市开始组织全市申报2020年度第一批宁波市家庭屋顶光伏补贴专项资金补助,慈溪市、宁海县等地发改局都发布了相关通知。据了解,2017年宁波市发改委在发布的《宁波市家庭屋顶光伏补贴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通知中明确了宁波市户用光伏的地方补贴政策:1、宁波市家庭屋顶光伏补贴专项资金是指市级财政安排用于促进我市家庭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补贴资金。家庭屋顶光伏项目,是指2020年12月31日前,在宁波大市范围内经备案认可且并网发电的家庭屋顶光伏项目,全市家庭屋顶光伏达到9万户(含新建和既有项目)目标后,后建项目不再享受市级补贴。2、专项资金按市级当年任务计划中新建项目及补助范围内的历年已建成项目发电量进行补助,当年预拨,次年清算。3、家庭屋顶光伏项目按发电量补贴,对经过备案认可且在9万户目标内的并网发电家庭屋顶光伏项目,市财政按0.15元/千瓦时标准给予补贴。其中新建项目补贴时限为并网发电之日起3年,既有并网发电项目自政策执行之日起补助3年(为便于计量,以供电公司36个整抄表月为准)。4、享受补贴的项目包括:1)、利用农村独立住宅屋顶或庭院、新农村集中连片住房、城镇高(多)层住宅小区、公寓、保障性住房、别墅排屋等民居建筑屋顶开展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的项目。2)、利用农村村级组织集体屋顶、城镇社区公共建筑屋顶、20kW以下的农庄商业屋顶开展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的项目。3)、按照集中联户、以村带户等形式建设且纳入光伏小康工程的集中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黑龙江省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10月起实施
近日,黑龙江省住建厅出台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地热能供暖系统技术规程》,该标准是我国首部涵盖水热型地热能、岩土体地热能供暖系统的技术规程,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我省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开展地热能供暖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发现一些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尾水不能有效回灌、部分浅层土壤源热泵项目地下水温度持续下降等问题。为促进地热能供暖系统“取热不取水”,确保地热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省住建厅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该标准。该标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编制制定,编制组借鉴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工程案例,吸纳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地热能供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我省气候、地质条件实际编制。该标准规定了以中深层和浅层地埋管地热能供暖系统为主的适宜形式,对既有地热水供暖系统的改造给出相关要求和技术。为方便各阶段的工程设计,该标准提供了多样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概算指标。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强化了地热能采集系统、运行监测与管理的具体要求。该标准的发布将作为黑龙江省地热能供暖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的依据。促进地热能供暖系统在降低供暖能耗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设备制造、合同能源管理等相关行业的良性发展。
国务院总理: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
9月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汇报,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当天会议听取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成果汇报。李克强说,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问题,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集中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为推进科学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下一步要运用好相关成果,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同时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科研攻关,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总理说。会议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要求:一要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加强精准治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整治、散煤清洁替代和柴油车污染防治,加强农牧业生产中的氨排放治理。针对当前臭氧污染逐渐凸显的情况,进一步深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科研攻关,促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加强重点地区联防联控。二要促进区域内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加快钢铁、焦化、石化、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高大宗货物集疏港铁路运输、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货车使用比例。三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快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双赢。“我们的环保产业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抓住重点领域,鼓励更多企业积极投入攻关,同时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总理说,“这既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增长双赢。”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