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1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严重 龙头企业积极应对
     四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明显。从10月份的情况来看,大宗商品供需两弱,供应指数跌至去年3月份以来新低,销售指数连月下跌。进入11月份,价格下滑趋势加剧。截至11月18日收盘,反映一揽子商品期货价格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收报189.62点,较上月同期下降17%;从行业指数来看,申万钢铁、煤炭指数相较于9月中旬高点下跌超30%。   业内专家表示,供需、全球流动性、政策等多重因素造成此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公司,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凸显,上市公司需利用好期货工具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从中长期来看,大宗商品市场面临较大调整,工业品价格将继续下行。   大宗商品价格走跌   供需因素成关键   四季度以来,大宗商品的供应端和需求端持续走弱,市场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大宗商品指数显示,10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99.7%,相较于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从供应端来看,10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继续下跌,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99.2%,连续4个月下跌,且跌至2020年3月份以来最低;从需求端来看,10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100.4%,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显示市场旺季不旺,不及预期。   “10月中旬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端逻辑松动后,市场交易需求端出现疲弱。”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需求端,房地产方面,地产调控趋严,施工端投资面临压力;流动性方面,由于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预计未来几个月社融数据将小幅改善。房地产投资疲弱影响当前国内大宗商品需求。”   “四季度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主要受供需因素影响。”方正中期期货研究员魏朝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应方面,煤、天然气等能源紧张状况显著好转,相关化工品价格随成本回落;需求方面,国际订单季节性下滑,国内房地产领域受调控影响显著偏弱,对大宗商品需求不及预期。   “国内房地产等行业的数据表现持续走弱,下游终端需求大幅下滑,引发部分工业品库存持续累积,抑制了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金信期货投资咨询部经理姚兴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国内大宗商品稳价保供政策、全球流动性转向等因素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全球流动性转向是造成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深层次原因。”大有期货宏观研究员李昕恬对记者表示,市场普遍预期年内美联储将启动“缩表”,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现,受到超量流动性托底而价格走高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会顺势回落。   姚兴航表示,美联储缩减购债预期强烈,全球主要经济体前期因为疫情而出台的货币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利空影响。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龙头企业优势凸显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截至11月18日收盘,申万钢铁指数、建材指数最近60日下跌10%,煤炭指数最近20日跌幅接近20%。有色金属指数虽未出现明显降幅,但也呈现下跌趋势,最近20日下跌超3%。目前来看,钢铁、煤炭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调,截至昨日收盘,较9月中旬的年内高点回调均超30%。   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正密切关注商品价格,以采取应对措施。   记者发现,在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两个平台上,有多位投资者就“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话题进行了询问。对此,相关上市公司进行了回复。方正电机称,公司原材料中近期下跌较为明显的是铝,铜和稀土磁材仍处于高位震荡态势,公司会密切关注其走势,并采取合理的采购策略。龙马环卫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带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但传导并非同比例同时间。公司会积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与原材料厂家保持密切沟通。   关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产业链的影响,李昕恬对记者表示,在工业类原材料中长期的价格下行趋势中,利润将由上游企业转导到产业链中下游,给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减压减负。“对于上市公司及投资者来说,需要注意股市与大宗商品价格周期的联动问题。”   姚兴航表示,对于涉及大宗商品的相关行业来说,价格下跌或将使市场再次淘汰一些低效率高成本的产能,对行业内龙头企业形成利好。“另外,投资者需要关注上市公司成本端与产品端价格的变化,以评估企业利润的变动。”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专业能力。魏朝明认为,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要灵活利用期货工具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   对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业内专家预测,中长期来看,工业品价格将进一步延续下跌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除了少数基本面向好的品种外,大宗商品价格不乐观,导致商品下跌的因素依然在延续或发酵,并未见到反转的迹象。”姚兴航表示,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难以提升,而且或将因疫情扰动而受到反复冲击;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趋势形成利空因素;对于工业品来说,原油有高位回落迹象,成本端的下滑对价格造成利空影响。   李昕恬表示,“从工业品角度来看,中长期商品价格处于下行周期。从宏观流动性来看,11月份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紧,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大概落后流动性一、两个季度,会呈现出震荡下行的趋势。”   他进一步表示,从商品角度来看,随着需求增速放缓和供给端产能扩张,加上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工业品大趋势会从偏紧向平衡逐渐过渡,高价格、高利润的大宗商品承压下行,利润向中下游转移。   本报记者 邢 萌 孟 珂 责编:海闻
专家: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传递反“台独”强有力信号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刘欢、王承昊)中美元首视频会晤日前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多位权威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晤涉台内容十分清楚,中美双方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反“台独”的强有力信号。   受访专家表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不支持“台独”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再重申的立场。美方应始终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以免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受到损害。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说,近一段时期,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在于民进党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台海地区可能出现冲突的担忧。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传递出明确清晰的反“台独”信号,有效回应了各方疑虑与关切。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外交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海东指出,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只有这个政治基础有了保障,中美关系合作总体前景才有保障,才能灵活处理不同领域议题。   美方一些人最近在台湾问题上不断采取错误言行,企图混淆、虚化一个中国政策。对此,中国政府多次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受访专家认为,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和内容,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法理上,都是非常明确的,集中体现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联大2758号决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国际协议和文件中,不容篡改、不容歪曲,更不容否定。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所说,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纯粹是美国内一些势力炮制出来的,都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背道而驰,实质是将美国的国内法凌驾于国际义务之上,是非法、无效的。   李海东分析说,通过此次会晤,中方又一次向美方清晰有力表达,台湾的未来除了与大陆实现统一,没有其他前途可言。中方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在处理台湾问题上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正确选择大势大利、摒弃短视小利,推动中美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连日来,民进党当局对大陆媒体关于中美元首会晤的报道说三道四,炒作美方“对台承诺”,鼓噪所谓“四个坚持”。对此,专家受访指出,试图靠外部势力谋“独”绝无可能得逞,民进党当局执迷不悟只会遭致沉重打击。   李海东说,美国总统拜登谈及台湾问题时的表态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清晰信号,即“台独”不被接受。这彻底打破了民进党当局认为美国会为“台独”背书的幻想。众所周知,美国打“台湾牌”目的是遏制中国发展,但他们始终清楚,支持“台独”意味着将面临极具破坏性的严重后果,他们不会为了“台独”而牺牲美国整体利益。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说,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大搞谋“独”挑衅活动,这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制止“台独”倾向的发展,阻断美台勾连,就是在维护台海和平,就是在管控风险,以防止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全局性破坏。   王英津表示,“台独”行径只会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更多紧张动荡,给岛内民众带来更多灾祸。大陆方面已多次表明,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也绝不给“台独”留下任何生存空间。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句话,相信美方一些人和民进党当局都能听得懂。 责编:海闻
华泰保险变身外资?内资股东28亿元退出,“安达系”持股将过半
文|《财经天下》周刊 倪毓平 编辑|孙月 华泰保险的股东或将发生变化。近日,股东人福医药、天风天睿、国网英大均有意转让或出售手中持有的华泰保险股份。交易若获批通过,“安达系”将合计持有华泰保险股份超过50%,成为控股方。而华泰保险也将“变身”为外资保险集团。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公告) 3位股东拟退出,“安达系”持股将超50% 11月20日,人福医药发布出售资产的公告。公告显示,人福医药拟向Chubb INA Holdings Inc.(下称"安达北美洲")转让持有的华泰保险2.5247%股份,转让价格为10.255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华泰保险股份。 巧合的是,转让股权的并不只有人福医药。同一天,天风证券也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天风天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风天睿”)与安达北美洲保险控股公司(Chubb INA Holdings Inc.)(下称"安达北美洲")签订了关于转让天风天睿持有的华泰保险4.45%股权的《股份转让协议》,转让价格为人民币18.075亿元。 也就是说,人福医药、天风天睿均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安达北美洲。后者以合计28.33亿元的价格受让华泰保险6.9747%股权。 公开信息显示,华泰保险成立于1996年8月,注册资本约为40.21亿元。2011年8月,其获批变更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而《财经天下》周刊发现,此次交易中的受让方,安达北美洲本就是华泰保险的股东之一,其目前持股比例为5.8293%。在华泰保险持股5%以上的7位股东中,排序第六位。而一旦上述交易完成,安达北美洲持有股份或将增至12.804%,跃居第二大股东。 据悉,安达北美洲是一家保险集团公司,注册地为美国特拉华州,在全球各地持有诸多保险和再保险公司。 而值得注意的是,华泰保险股东中,安达天平再保险有限公司、安达百慕大保险公司和安达美国保险公司分别持股25.9576%、10.931%、4.3952%。 上述三家公司与安达北美洲同属于“安达系”,存在关联关系。若交易成功,“安达系”持股合计将超过50%,形成对华泰保险的控制。华泰保险或也将由此转为外资保险集团。 (图片来源:上海联合交易所公告) 此外,国网英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网英大”)也在10月26日通过上海联合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华泰保险股份。根据公告,国网英大将持有的2.57亿股股份全部出售,约占总股本的6.3918%,转让价格为30.85亿元。 股权多次遭质押 此次公告中,人福医药指出,本次交易标的为公司持有的华泰保险 2.5247%股份。目前公司将该标的股份质押用以贷款约 3.783 亿元,除此以外,该标的股份处于完整状态,其上没有设定任何其他权利负担,不存在任何第三方追索、诉讼、查封、冻结或任何限制转让的情形。 事实上,并非只有人福医药,在华泰保险的发展中,股份已遭到多次质押或出质。去年一年中,华泰保险多次发布关于君正化工、人福医药、当代砾石、龙净实业等股东解质或质押的信息。其中,去年11月和12月,当代砾石分别向厦门银行、五矿国际信托质押持有的华泰保险股权,用于质押贷款担保和债务质押担保。担保期限分别不超过12个月和24个月。业内人士表示,华泰保险股东较多,股权较为分散,或是其股权频频遭到质押的原因。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电动化战略提速,宝马BMW i4 领跑下一个十年 | 2021广州车展
钛媒体11月20日消息,在2021年广州车展上,宝马集团带来了创新BMW iX、创新BMW i4和新BMW iX3三款新车领衔的丰富阵容。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看到,宝马展示出集团向电动化、数字化、可持续的未来出行迈进的坚定姿态。 在BBA三家老牌德系汽车集团中,宝马对电动化的转型非常之早。在十年前,宝马就已经在开发电动化相关技术,并且i8、i3等车型都极具前瞻性。 创新BMW i4——树立电动驾驶乐趣新标杆 创新BMW i4正式迎来了国内首发亮相,此前新车曾在2021慕尼黑国际车展中全球首发亮相。根据规划,创新BMW i4或将于2022年正式在中国市场上市。 宝马经典的轿跑美学设计在创新BMW i4上清晰地突显出来,车身长4,785毫米、宽1,852毫米、高1,455毫米、轴距为2,856毫米,前后宽轮为1,589毫米/1,606毫米。 外观设计上,车辆正面采用独特的半封闭进气格栅,集成了前置摄像头、超声波与雷达传感器。纤细的智能激光大灯带来现代气息,最远照射距离可达500米。 优化的智能轻量化设计与车身刚性也为全新车型的精确操控及长续航做出了贡献。车身和底盘多处采用了铝质材料,整体减轻了车辆重量,提升了对路面反馈的敏锐度。 热成型钢材和铝合金为车舱提供了高承载力的支撑结构,前悬支架与高压电池的壳体连接,结合后悬特殊的支柱组件,提升了车辆的车身刚度。 并且,创新BMW i4的风阻系数可低至0.24。前扰流板、后视镜、隐藏式车门把手、车顶后沿的鳍状设计、表面平滑的车底都标志着空气动力学的优化。 专为新车型设计的空气动力学轮毂使用了铝质组件,结合了轻质结构和优化的空气导向,进一步提升了续航里程。 内饰方面,创新BMW i4采用一体式悬浮曲面屏集成了14.9英寸的触控显示屏和12.3英寸的数字仪表盘,并面向驾驶员微微倾斜。另外,运动座椅与带多功能按钮的运动型方向盘突出了车辆运动气息。 为了满足年轻用户对数字化的追求,创新BMW i4 应用了最新的BMW iDrive、BMW操作系统8.0、一体式悬浮曲面屏、经过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 升级的BMW智能个人助理采用全新可视化形象,以不同大小和亮度的呼吸式光球,塑造全新的情感化表达方式。丰富的第三方应用让用户能够畅享数字生活的便利,例如微信车载版、腾讯小场景与Apple CarPlay。 借助BMW操作系统8.0,用户可以通过远程软件升级对车辆功能进行扩展和更新,最快只需20分钟即可完成升级。 性能方面,创新BMW i4搭载第五代eDrive电驱技术,配合先进的底盘技术、智能轻量化设计以及优异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塑就了极致的运动性能。新车型将提供BMW i4 eDrive40和BMW i4 M50两款车型。 其中,BMW i4 M50最高可产出400 千瓦 / 544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峰值扭矩高达795牛米,零到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在CLTC标准下续航里程560公里,百公里电耗14.7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BMW i4 M50是宝马旗下首款M品牌的纯电车型,其通过BMW M的专属调校与测试,BMW i4 M50将M特有的底盘技术与电驱技术相结合。配备了全电动四轮驱动系统,智能分配驱动力。量身定制的自适应M悬架、特别调校的弹簧与减震器、可变运动型转向系统、额外的车身加强部件及M制动系统等技术使车辆秉承了宝马M品牌的操控和运动基因。 而BMW i4 eDrive40最高可产出250千瓦 / 34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峰值扭矩高达430牛米,零到百公里加速仅需5.7秒,在CLTC标准下续航里程625公里,百公里电耗16.4千瓦时。 宝马集团第五代eDrive电驱技术助力实现了创新BMW i4的出色续航。此外,其也配备自适应的制动能量回收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续航里程与驾驶舒适性。驾驶员可以根据具体驾驶习惯和交通状况,在高、中、低三个制动能量回收级别中选择。 进入电动化转型的第二阶段 如今,宝马将进入电动化时代的下一个十年,本次展示的创新BMW iX、创新BMW i4 和新BMW iX3等车型,标志着宝马集团全面推动电动化战略和产品线扩张,进入电动化转型的第二阶段。 据官方表示,未来,宝马集团将继续快速推进电动产品攻势,到2023年,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提供约13款纯电动车型,纯电动车型将覆盖几乎目前BMW品牌进入的每个细分市场。 到2025年,宝马将进入电动化发展全新阶段,并推出 “新世代”车型系列 (DIE NEUE KLASSE);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有望占据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的一半;到2030年初,MINI全系车型将实现纯电动化。 作为宝马集团电动化战略最新成果,创新BMW iX、创新BMW i4和新BMW iX3集中体现了宝马集团在可持续领域积累的多年经验。以BMW iX为例,应用了水力发电,开发和生产中不再使用稀土材料,再生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电池阴极材料中原料钴的比例已可降至 10%以下。 针对减碳方面,宝马也设定了高标准严要求的透明目标:到2030年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目前车辆在制造过程中平均使用了近30%的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材料,未来宝马集团计划将其逐步提高至50%。
名创优品净利大增背后:国内业务增速放缓,潮玩业务竞争加剧
文|《财经天下》周刊 张梦依 编辑|陆佳 11月18日,名创优品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名创优品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了80%。 尽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纷纷创下新高,但《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为名创优品贡献绝大部分收入的国内业务增长正在放缓。同时,随着疫情反复,靠加盟开店维持业绩增长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要打个问号。另外,伴随着以KKV为代表的精品集合店兴起,名创优品在国内市场也将面临着重重压力和挑战。 从财报可以看出,名创优品业绩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海外业务拉动,而国内业务的增速正在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名创优品的国内收入较一季度的17.78亿元环比增长了9.67%,而三季度仅较二季度增长了4.1%。单季度业绩放缓的趋势十分明显。另外,2021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名创优品的国内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4.8%、43%、18%。 名创优品在财报中表示,国内业务产生收入能够增长,主要是靠平均门店数量同比增长15.6%,带动了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同比增长,而TOP TOY品牌也贡献了一部分国内业务的收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名创优品增长的国内门店多是第三方商店,而非直营店,甚至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的直营店还减少了一家。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名创优品赚钱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收取加盟费和销售分成,而非单纯的直营店单店收入。 因而,在加盟模式主导下,一旦开店速度变慢,名创优品收入的增长就会陷入瓶颈。而开店过于密集,又会加剧加盟商之间的内卷竞争,影响单店收入。 加上新冠疫情在一定区域中存在反复,致使名创优品线下门店的客流量也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名创优品想要通过快速拓店的方式推动收入增长,有一定难度。 此外,主打消费体验感的名创优品,也面临着来自KKV等精品集合店的挑战,随着新玩家们的势力壮大,Z世代新零售消费这门生意也并不容易。像KKV等精品集合店通常具有较大购物空间,设计感也较强,能够引发消费者主动打卡、拍照,在年轻化和社交话题度上,都走在时代前沿。 并且不少精品店还会售卖盲盒、公仔、潮玩玩具,比如2020年才诞生的X11潮玩集合店,如今已经被网友称为“第二个泡泡玛特”,和名创优品旗下独立潮玩品牌TOP TOY形成竞争。 近年来,名创优品大力发展潮玩TOP TOY业务,还将其视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据悉,2020年12月18日,TOP TOY全球首店在广州正佳广场亮相,定位为亚洲潮玩集合店。到了今年,TOP TOY继续在线下大规模开店,今年9月末时,TOP TOY线下门店总数已经增长到了72家,据TOP TOY创始人、CEO孙元文透露,今年公司要将门店开到所有的省会城市,数量扩大到100家。 但目前TOP TOY的外采IP占比高达七成,还十分依赖与HelloKitty、漫威、迪士尼、DC、火影忍者联名的IP来支撑销量。其自有IP尚未对消费者形成强烈吸引力。 除此之外,名创优品也多次被质疑抄袭、侵权等问题,今年4月8日,一则“名创优品被设计师举报抄袭”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四川成都设计师“李棟00”声称,自己2020年设计的图案被名创优品用在了一款帽子上,而该图案版权属于他本人,从未授权给任何品牌。最后名创优品与这位设计师达成和解并予以赔偿。企查查也显示,目前名创优品的司法案件共有66条,其中,设计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的就有16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主要采用代工模式,名创优品的产品还屡屡传出质量问题,让公司深陷口碑危机。 2020年时,广州市市场监督局抽查发现,名创优品生产的一款一次性口罩中,口罩带连接处存在质量问题。也是在同一年,上海监管部门抽查发现,名创优品卖的儿童苹果碗三聚氰胺迁移量超标,长期被儿童摄入体内可能引发结石、肾衰竭。此外,名创优品店内的一款指甲油,三氯甲烷的抽检结果超标1400多倍。
可视化工具显示俄罗斯反卫星导弹试验产生的大量碎片云
卫星追踪器一直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以弄清俄罗斯在周一早些时候摧毁自己的一颗卫星时究竟产生了多少危险的碎片--他们所描绘的画面看起来很暗淡。对俄罗斯的反卫星导弹试验的多种视觉模拟显示了广泛的碎片云,这可能会在几年内威胁到其他在轨物体。 本周初,俄罗斯发射了一枚导弹,摧毁了该国的 Kosmos 1408卫星,这是一个大型航天器,在地球上空大约300英里处绕行。据美国国务院称,该卫星的解体至少产生了1500块可追踪的碎片,以及数千块无法追踪的小碎片。所有这些碎片仍在低地球轨道上,以每小时数千英里的速度移动,对任何可能穿过它们的物体构成威胁。最初,这甚至包括国际空间站,由于卫星的碎片云几次经过国际空间站,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被迫在他们的航天器里躲避。 要完全了解情况有多糟,还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但卫星追踪器对反卫星试验的早期可视化工具显示,卫星解体后留下了大量的空间碎片痕迹。这些碎片在轨道上看起来像一条点状的蛇,伸展开来,移动的方向与 Kosmos 1408卫星曾经围绕地球移动的方向大致相同。而且,有一件事是可视化人员所同意的:这条“碎片蛇”不会很快消失。美国私人太空追踪公司LeoLabs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在未来几年到几十年里, Kosmos 1408的碎片将对(低地球轨道)上的大多数卫星有一些潜在的碰撞风险。” 由欧盟太空监视和跟踪(SST)网络和太空软件公司AGI制作的两张可视化图片揭示了当俄罗斯导弹拦截 Kosmos 1408时,在撞击的第一时间可能发生了什么。它们都显示了碎片云是如何瞬间增长并扩散到整个空间的。AGI的模拟还显示了碎片云与国际空间站相交的距离有多近,验证了美国宇航局的担忧和该机构让宇航员就地避难的决定。 南安普顿大学专门研究空间碎片的工程教授Hugh Lewis创建的另一个可视化工具,显示了 Kosmos 1408的碎片在太空中扩散的程度。 Lewis解释说,当俄罗斯的导弹击中该卫星时,所产生的每一块碎片都得到了一点踢力,将它们送到更高和更低的高度。每一块都在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这取决于其轨道的高度。 “即使它们是一起开始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在较大的轨道上的碎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绕行地球,而在较小的轨道上的碎片则需要更少的时间来绕行地球,” Lewis告诉The Verge。“因此,低轨道上的卫星似乎比高轨道上的卫星提前移动。而这就是将它拉长的原因。” Lewis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碎片云将继续变形。低轨道上的碎片将更快地落到地球上并离开轨道,而高轨道上的碎片将在太空中停留更长时间。 目前, Lewis的可视化工具依赖于基于我们认为这些碎片可能在哪里的模拟,考虑到Kosmos 1408的大小和导弹撞击卫星的物理学原理。然而,随着来自测试的真实世界的数据不断涌现,该可视化将变得更加真实。美国太空司令部负责追踪太空中的物体,但它还没有向公众提供任何来自反卫星试验的轨迹。 研究人员追踪这种物质的最大希望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混合--从地面的雷达站到光学望远镜。然而,即使是最先进的追踪器也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知道所有东西的位置。 同时,LeoLabs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它已经计算出测试中近300个碎片的路径,很可能是破裂后的最大碎片。该公司指出,低轨道上的物体应该在未来五年内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烧毁。然而,较高轨道的碎片可能会在轨道上停留几十年。而随着所有这些卫星碎片在轨道上的时间衰减,它们将继续对空间站和其他卫星构成风险。只需与快速移动的碎片发生一次碰撞,就有可能打掉一颗正在运行的卫星。 “这不会是一个短期的问题,”Lewis说。“它将至少在这个十年和下一个十年影响空间运作。”
在遭遇俄罗斯反卫星试验碎片事件后 ISS运行现已恢复正常
NASA和美国太空司令部继续监测着俄罗斯反卫星试验最近产生的碎片云。目前,国际空间站(ISS)和机组成员是安全的,并已恢复正常运作。碎片带来的最大风险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来自空间站的遥测数据表明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问题。 美东部时间今天凌晨1点20分左右,从空间站中心延伸出来的径向舱门--包括Kibo、Columbus、永久多功能舱、Bigelow可扩展活动舱和Quest联合气闸--都重新开放。 事件发生后,机组成员被唤醒,被告知有碎片并被要求根据空间站的安全避难所程序关闭特定的舱门。美国和俄罗斯部分之间的舱门最初也被关闭,但后来在高风险期过后被打开。在这段时间里,乘员们的日常任务被调整以适应舱口的关闭。在关闭舱门后,乘员们随后进入他们的联盟号和载人龙飞船,从东部时间凌晨2点到4点,约两个小时。期间没有进行避免碎片的操作。 空间碎片由空间指挥部跟踪,会合分析由美国宇航局执行,对碎片云和个别会合威胁(如碎片规避机动)有缓解措施。如果轨道碎片撞击空间站并导致漏气,机组人员将关闭受影响模块的舱门。如果乘员没有时间关闭受影响的舱室,他们将进入各自的航天器,如果有必要,将从空间站解锁,返回地球。 刚刚产生的这个碎片云增加了空间站的风险。对可识别的碎片总数的编目工作正在进行。一旦碎片云被驱散、物品被跟踪和编目,NASA将收到对空间站潜在会合威胁的通知并在必要时进行机动。此外,NASA将继续进行目视检查和审查遥测数据以确保飞行器的健康。 各小组正在评估进行各种任务活动的风险水平。对发射、太空行走和其他活动的任何改变都将根据需要进行更新。
沃尔沃纯电 C40 中国首秀:巨头转型,开启电气化时代新攻势
如火如荼的广州车展沃尔沃展台,即便有国民女神高圆圆和「最美沃尔沃」全新沃尔沃纯电 C40 的同场亮相,也不能转移大家对于沃尔沃 IPO 的关注。10 月 29 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隶属于纳斯达克集团)正式挂牌上市,敲响了开市钟声。 2010 年 3 月,吉利控股下大赌注,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原本这是一场不被外界看好的收购,但是沃尔沃汽车在吉利控股管理下的这十年间,却不断地创造奇迹。 从 2010 年的全球年销量 33 万,到 2020 年的 66 万,10 年间翻了个番,沃尔沃真实地迎来了业绩大爆发,其中中国大陆市场总销量 166,300 辆,同比增长 7.6%,再创历史新高,收获全球市场有史以来单一市场的最高销量。 沃尔沃汽车的百年发展史,本身就是一场不断革新,不断创造,不断告别旧世界,迎接新世界的历程。 众所周知,沃尔沃的中期目标是 2030 年全面转型成为纯电豪华车企。而根据本次招股书信息显示,此次的 IPO 募集的 23 亿美元资金中,70% 将用于电动化转型,包括在工厂中添置大型压铸机以生产一体成型的车身,新增电驱动和内置电池的生产线等。 实际上,早在 2017 年,沃尔沃汽车就在全行业提出了全面电气化战略。如今,沃尔沃就已经实现了全系产品的电气化,所有车系都带有轻混,插混和纯电在内的多种动力选择。 而在未来几年,沃尔沃将以每年一款纯电产品的节奏,逐步充实品牌的纯电产品序列,到 2025 年,实现纯电产品占比 50% 的目标。 今年是沃尔沃汽车电气化全面加速的一年,作为收官之作 C40 RECHARGE 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 大气的宽体车身、灵动的溜背设计、与新纪元接轨的线条,与新世代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完美契合。内饰上,灵感来自于阿比斯库国家公园的独特地形地貌的半透明背光三维内饰板,也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 3D 立体效果。 C40 RECHARGE 的另一大亮点是内饰精心选择了可持续的再生材料,首次导入的沃尔沃 100%-Leather Free 理念,采用优质科技环保材质,相较于传统的皮质用料,具备更低挥发,更低气味的特性。 它的亮相,正是沃尔沃汽车致敬年轻精神,致敬新世界的最好体现。 如果把时钟拨回两年前,没有人会预想到,今天的世界竟然会面临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各种全新的潮流和趋势扑面而来,而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全新的传播方式,新颖的商业模式,都让这些潮流与趋势如虎添翼。 「ALL IN!这是沃尔沃的态度和决心。面对新世界,我们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在 C40 RECHARGE 发布会上,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如此说道。 无论是成功 IPO,还是广州车展上全新沃尔沃纯电 C40 的亮相,肉眼可见的,沃尔沃在品牌、研发体系、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规划,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市场都有着清晰的判断,也正在遵循着自己的节奏,扎实地稳步前进中。
与严重的COVID-19病例有关的基因变异可以影响免疫细胞?
拉霍亚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LJI)的新研究显示一系列关键的免疫细胞如何应对SARS-CoV-2。新的研究显示与严重的COVID-19病例有关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我们的免疫细胞。 这项研究由拉霍亚免疫学研究所(LJI)的科学家领导,是首次深入研究COVID-19严重程度与许多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之间的联系。这项工作可以指导开发新的COVID-19疗法以促进免疫细胞功能。 在他们的发现中,研究人员报告说,一种叫做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的细胞类型中的一个基因,是人体先天免疫细胞"第一反应者"团队的一部分,可能是COVID-19疗法的一个潜在目标。 《自然通讯》研究的资深作者、医学博士、LJI教授Pandurangan Vijayanand说:“这项研究突出了人类遗传学发现与疾病有关的新途径的力量。” 科学界已经发现了许多遗传差异,称为多态性,他们称之为“严重的COVID-19风险变体”。这些遗传变体与基因表达有关,似乎影响到病例的严重性。然而,科学家们并不知道哪些免疫细胞受这些风险变体的影响最大。 在新的研究中,Vijayanand和他的同事结合了来自COVID-19宿主遗传计划和LJI开放的免疫细胞表观基因组数据库(DICE)的患者遗传数据,以确定受这些风险变异影响的基因和易感细胞类型。该团队研究了人体关键的保护性和对抗病毒的细胞的13种亚型: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 “有许多不同的免疫细胞类型,它们都为全局贡献了微小的功能,”研究的第一作者、LJI的讲师Benjamin Schmiedel博士说。“我们必须分别研究每一种免疫细胞类型,以弄清免疫系统如何能够对COVID作出反应。” 研究人员确定了遗传变体与基因的几个重要关联。其中有一个风险变异,影响了所研究的13种细胞类型中的12种。21号染色体上的这个严重的COVID-19风险变体与细胞上一种叫做IFNAR2的受体表达减少有关。这种受体是提醒免疫系统注意感染的信号通路的一部分。这种新的关联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不能对SARS-CoV-2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同时,1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风险变体在非经典单核细胞中显示出最强的影响,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它在体内巡逻并发送信号分子以提醒其他免疫细胞注意威胁。该风险变体导致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减少一种名为OAS1的基因的表达。OAS1表达的缺乏可能通过减少通常降解病毒RNA和激活免疫系统抗病毒反应的蛋白质家族的表达而阻碍身体的防御。 Schmiedel说:“非经典型单核细胞是一种罕见的、研究不足的细胞类型。它们只占免疫细胞的百分之二左右。” Schmiedel希望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前评估,以确定这些基因在COVID-19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能够确定这些种类的遗传机制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他说。“我们可以利用外面的信息,将其与我们关于免疫细胞的数据相结合,并找到潜在的治疗目标。”
当手机成为赛博义肢,我们还需要选购哪些周边配件?丨糖纸新鲜事
从睁眼一刻,拿起手机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在闭眼之前,才放下手机宣告与这天告别; 俨然成为了大多现代人的习惯,数码产品不单单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技术,还切切实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息。或许「赛博朋克」与大家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个延伸,无法脱离的一部分,脱离手机的现代人可能连出门买菜都是个大问题。 而作为新式「赛博义肢」,五花八门的周边配件也应运而生,共同构建出功能加强、短板补强、装饰美观等浩瀚的产品线。 在上周的糖纸新鲜事中,我们发起了一个话题讨论 #手机周边配件#,纵使产品归类后大多都是日常能接触到的手机壳、贴膜等,但是在设计与功能性上,确实是被生产商们玩出了花,很多都在满足用户对于功能性与设计感等多维度的需求,如果有更加「破圈」创造性想法的各位,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脑洞,或许,你们的脑洞将会是下一款爆款的出发原点。 让你的手机也换套好衣裳:手机壳 作为使用率、出镜率最高,花样最多的参赛选手,其实也是各大门派各不相同。有的人为了防摔而使用厚实的壳,有的人为了防刮与手感,而使用了超薄硬壳,也有人是因为喜欢某个设计、某个作品,而选择主题手机壳。 丨喵總 金融分析师 📱iPhone 手机壳之不完全横评 起初我只是想要保护手机不被摔坏,后来我发现有些手机壳做得很漂亮,最后我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机壳…… 我对手机壳习惯用两套标准划分:“软硬”、“半包全包”,这样划分简单粗暴又好交流。 🩹「软壳」: 全包的手机壳优点是轻巧、便宜、耐用,可以在四角增加防摔气囊,进一步加强对手机的摔落保护。缺点是不耐划痕和尖锐物,汗液污渍浸染易变黄(黑)。 ▲ 刺绣和浮雕特别有趣,自带增大额头和下巴技能! ▲ 最朴素的克莱因蓝,背后增加了一片金属“海苔”,能悬浮、能支撑、能拍抖音运镜。 🧺「硬壳」: 基于硬壳材质特性,大多以半包居多,全包手机壳则是软硬结合(边框部分软材料)。 优点是款式新颖多元,质地手感丰富,耐用、耐摔落、耐尖锐物。缺点是价格较贵,拆装便捷性较差,整体偏重。 ▲ 毛绒绒的棋盘格,在冬天特别温暖,但是不耐脏! ▲ “致敬”某 R 的包包,半包很方便按键,多了个卡包蛮方便,挂绳也能当个穿搭单品。 本人其实喜欢软硬结合的壳多一些,以 ABS 或者 TPU 做底,在表面覆盖皮革、织物、玻璃、刺绣甚至金属,一是方便搭配衣服,二是怕老“盘”同一个难免给盘秃噜囖,哈哈哈🥴🥴🥴 下图左边是撞色边框和半透背板,全包结实又轻巧。右边是大多厂商自带的免费清水壳,四角加厚耐磕碰,容易变黄。 本期分享到此为止~瑞思拜~ 意外之客,外出游玩好伴侣:自拍杆 除了以拍摄 vlog 等视频为主业的 up 主外,我想大多日常坐班的小伙伴应该也不会随身带着一根自拍杆上班吧。 毕竟自拍杆是解决出行拍摄的功能性问题而产生的产品,有与没有,好用与不好用,多一根自拍杆,去旅游时候的合照终于可以做「不求人」了。 阜東王其 展会策划 晴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有幸赶在这一波疫情前出了一趟门,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祖国大好河山,这次一个人旅行拍摄没有带相机轻装上阵,全靠 iPhone 12 Pro 手机随手拍,而最佳搭档是集自拍杆、三脚架、稳定器和桌面云台功能的浩瀚小 Q 稳拍杆。 我使用得最多的就是浩瀚小 Q 稳拍杆的遥控器自拍功能,在川西的公路上、在漂亮的观景台中架好手机稳拍杆,摆好造型按下遥控器,就能从容成片。不必繁琐的设置定时,也无须社死的声控或是成功率不高的手势、笑脸抓拍。 浩瀚小 Q 稳拍杆支持手机App蓝牙联动功能,连接蓝牙后可以直接控制手机内置的相机,另外浩瀚厂家也开发了名为 Hohem Joy 的 app,内置了数款教程和参考视频。 还有希区柯克,盗梦空间、梦幻旋转、全景环拍、移动延时摄影等效果,Moment 一键成片,可以快速拍出大片级的视觉享受。 解决电量焦虑,它能给我安心感:充电宝 每当手机电量低于 50% ,我已经心里发痒,而当弹窗显示电量告急 20% 时,我已经心里发慌。这时候的我心里记只有一个念头:充电,马上,我就要。重度手机依赖症的我已经不能接受「手机即将关机」的焦虑感,所以每当出行,我都会优先考虑出行时间与是否需要带上充电宝。 杜斯 网络管理员 【我用过的所有充电宝】所有图片为手机拍摄。 话说我用充电宝也是够厉害的,用坏了好些个。 最早是这个现在已经非常稀有的诺基亚充电宝,造型和材质还带着塞班时代的那味儿,不过质感今天来看还是挺出众的。 用这款充电宝的时候,我记得我当时我用的是 iPhone 6 Plus,那时候还没有开始手机摄影,平时主要因为打游戏比较耗电,所以这款的电量刚刚好。苹果配诺基亚,的奇怪的组合。 后来逐渐开始养成手机拍摄的习惯,感觉相机 app 比玩游戏还要费电,那时候除了那块诺基亚的充电宝,还配了这块更大的,曾经在烈日下拍到手机过热警告,给手机降温自己却顾不得擦汗,还好充电宝还算是经得起考验,没有爆炸。 后来在一些手机摄影平台拿了一些奖,其中还有这个将我的获奖照片印在上的奖品,它也是一个充电宝,容量不大,我也不常带在身边,我用的还是前面那款容量更大的,不过这款我会一直留在身边,即便它已经没有电了。 上面这个又大质量又差,没用几次就坏了,最气愤的是去重庆玩想拍洪崖洞的夜景手机拍到没电后,这个充电宝坏了,临时去买了一块。 这就是那块旅游景点临时买的充电宝。拍摄时间紧迫,来不及还价,硬是被旅游景点给宰了一顿。应该是正品台电吧,质量还行,但是查了一下网上,多付了大几十块。 在陪我走过春夏秋冬,给我的数码生活充能后,它们大多已经完成使命。 提升桌面生活幸福感的神器:快充头 当同时使用的多台数码设备,考虑充电效率、频次等情景,会越发感觉占据了桌面生活中的更多思绪。例如身边的一位小伙伴,基本是两台手机、一台 MacBook,还有 iPad 、Nintendo Switch、耳机等种种设备堆积在桌面,每台设备都在嗷嗷待哺,桌面的排插也基本在满额运作,这时候,一个可多充的快速充电器,可真是刚需。 数码Geek 数码达人 在一块抛光布卖到了 145 的今天,想着给新手机买一个快充头,我直接傻眼,要么就是祖传的 20W 快充卖到 149,剩余的就是新增的 67W、96W 和 140W 居然分别卖到了 400 到 700 不等,这仅仅只是一个电源适配器。 所以我认为这些配件周边,在官网买这些真的太贵啦,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这样不如选择一些平替品牌。 老早之前我就在绿联买过不少周边配件,包括充电宝、读卡器等等,所以这次花了 200 多买了一个 100W 氮化镓充电器,那是真香! 这个充电头还附赠了一根 Type-C 的编织线,从粗细以及做工来看就非常经用,这不比经常断裂的那些线来的舒服吗? 而且我双十一买的笔记本已经在路上,这款充电头还可以给我的笔记本充电了!(他包含了 3 个 Type-C 和 1 个 USB-A 接口,而且功率不同,可以实现多款产品同时充电还依旧保持较大功率) 而对于需要给 iPhone 等设备充电的小伙伴来说,其实 30W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爱范儿【硬糖计划】打造的「硬糖 30W 快充头」,全新氮化镓架构,仅如糖果大小,还有镶嵌灯效哦~ 需要购买的小伙伴可以点这里哟~ BiuBiuBiu 糖纸用户 「硬糖 30W 迷你快速充电器」糖纸🍬 等待的时候已经知道的很小了,今天拿到手还是有种“哇好小”的惊喜。 整体不是纯白而是米白色,跟复古的设计很搭调;图案的设计,红点的点缀和三角形的灯(迷你反应堆一样)都恰到好处,爱不释手。一点小瑕疵就是底部不均匀的接缝可以做的更好些,瑕不掩瑜,以后出行少不了它。如果以后出配套的复古数据线就更好了。 本来为颜值买单,但充起电也肉眼可见的快了一截,颜值和实力都很耐打。 LESS,BUT BETTER. 这颗“糖”,钢铁侠用了都说好! ▲ 官方注:黄色灯效版本已上架,充电更炫酷~ 最另类的手机配件:充电测试仪 这是我们都没有想到,但确确实实也算是手机周边的产品。大多小伙伴应该也不会特意去买一个「充电测试仪」来测试一下充电头与手机的输出 / 输入功率吧,不过这个像 U 盘一样的小玩意,确实有种「另类」、「小众」而又「美丽」的工业设计感。 Jellt 研究生 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手机周边,POWER Z KM001C 充电测试仪,可以实时显示电压电流和电量,最高可以测试 100W 的 PD 充电协议,算是我在手机上最硬核的一个周边吧!昨天撕了膜,沉迷在了它的颜🤣 手机周边千千万,总有一款配件是你的心头好 有时候,只要换一个新手机壳,便随即换一套好心情。而且快充头、自拍杆、充电宝等,更多是为解决手机原厂配件上功能不足等问题。对于数码设备来说,日常使用的幸福感便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 本期糖纸新鲜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的下一期话题,想邀请旅行爱好者们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让久未出游的小伙伴们,在下一期的糖纸新鲜事中也能饱览那些旅途上的美景和趣事~ 「糖纸新鲜事」—— 分享你的有趣生活 这是爱范儿糖纸团队创建的互动分享栏目,每周我们都会在糖纸社区里发起一个话题,你可以围绕主题分享有趣的产品体验,甚至是生活故事,我们会将这些有趣、好玩的内容进行收录整理,推荐给更多喜欢「吃糖」 的人。 连接热爱,创造不同,你分享的,就是头条。
可能是全世界最慢的社交产品,让杀人犯、诈骗犯「坐牢求爱|大航海家
当一个人进了监狱,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这辈子就这样了。」毕竟接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囚犯们生活没有网络,和亲朋好友都只能在电话里交流。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中生活几年,很容易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别说认识新朋友了。 但偏偏有的产品就是喜欢剑走偏锋,他们想做的就是帮犯人找另一半。 帮杀人犯找另一半,这个网站不是哗众取宠 如果你是犯罪悬疑爱好者,对古今中外的悬疑杀人案都有探究的兴趣,那你很可能听过「蒙特利尔屠夫」、「加拿大食人魔」的杀手名字。这个凶手残忍地肢解了受害者,并将他的尸体寄送到了全球各地,还将整个作案过程的视频上传网络。 国际刑警组织对这个凶手颁布了红色通缉令,在一周内将这个恶意杀人魔逮捕归案,让他被判处终身监禁,25 年内不得假释。然后呢? 然后这个人在监狱完成了恋爱、结婚这一系列的步骤。 ▲ 蒙特利尔屠夫 2015 年,「蒙特利尔屠夫」在加拿大的交友网站上登了一则交友广告,他因此认识了另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男性狱友。只是与他不同的是,作为他另一半的狱友最初是因为持枪抢劫被判刑 6 年的犯人,后期对方因为在监狱中杀人再次被判终身监禁。 2017 年,两个被判终身监禁的杀人犯结婚了。即便没有婚礼,这样的婚姻也获得了大量媒体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个人在认识两年后成婚,但两个人至今都没有见过面甚至独处——因为这都违反了加拿大监狱的要求。听上去似乎还有点「柏拉图式爱恋」的感觉,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靠着信件之间的沟通认定彼此,结为伴侣。 ▲ 蒙特利尔屠夫在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上的介绍 但两个杀人犯在监狱中收获另一半的故事并不能让受害人的家属感到安慰,甚至会让他们觉得更痛苦。帮助犯人交友的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也引来了大量的争议和质疑。 这个网站的创办者本身并不是囚犯,她也没有任何的犯罪经历,她创办这个网站最初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个网站在 2012 年正式上线,创始人 Melissa Fazzina 自掏腰包打造它就是相信它可以赚钱。 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介绍了一个美国笔友网站,我意识到加拿大没有这样的网站,这是个商机……当然没过多久,我就知道从中赚到钱是很难的。只是这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我开始接到囚犯的电话,我开始了解他们。 Fazzina 认为,阅读囚犯的故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下令他们入狱的罪行。在她看来,囚犯不应该被他们过去的故事所定义,善良的好心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认识那些渴望沟通的孤独囚犯,和他们一同寻找友情和爱情。 ▲ 图片来自:《越狱》 创始人亦不承认这个业务收到了负面的反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自己只接到了一个囚犯家人的差评,其他声音都是鼓励。「他们做了什么并不重要。这并不需要由我来判断,我只是坚信救赎的力量。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第二次机会。」 当然,救赎的力量也是有标价的。囚犯必须缴纳 35 美元的年费,才能把自己的照片和个人简介放在这个网站上。由于不能上网,他们只能将信件直接寄给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对方会怎样处理这些内容,他们也无从知晓。 上线一年半不到的时间,这个网站就有了 40 多个犯人加入,他们在这里交友亦或互相交友。创始人有时还会收到将某人资料下架的申请,因为通过这个网站对方已经找到了想找的「朋友」。 ▲ 网站上的个人介绍页面 男多女少是这个囚犯交友网站的特征,最初这个网站的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300:1。在我们写这篇文章时,在网站上交友的女囚已经增加到了 7 个,但依然是男性多于女性。 网站上囚犯的个人介绍也都非常「艺术」,他们热爱雕塑、音乐、绘画、棒球等不同活动。然而就在这些诗意的个人介绍上的一行字,就记录下了他们的罪行——谋杀、强迫他人卖淫、入室抢劫、贩毒…… 这些罪行也不一定是真的,因为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并不会对囚犯提供的真实信息负责。它的主页提醒用户,所有信息未经核实,想交友的用户最好自己 Google 一下,不要给网站上的陌生人汇款也很重要。 ▲ 网站上的提示,这个网站其实很粗糙 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借助社交平台进行「慢社交」的唯一案例。 对这个网站的用户而言,一切的慢社交都可以用一句「现在刑期很长,书信很慢,所以一切变化都惊喜」来形容了。 不是唯一?「监狱红娘」原来还是垂直刚需? 看到这,你会不会在想,或许只有囚犯交友应用中也只有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这一个产品特别,其他大部分产品依旧是普通的社交产品,只是有些囚犯用户而已。 但这不是事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还没有那么普遍的时候,垂直的监狱相亲网站就已经出现了。 1996 年的 INMATE 早早就在为服刑单身人士提供 100% 免费的社交网络;1998 年的 Meet An Inmate 同样是面向囚犯收费的交友平台,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很可能就是它的模仿者;1999 年诞生的 Friends Beyond The Wall 也是一样,会员可以免费获得囚犯的地址,和他们交友,这个网站上的个人页面可能还由囚犯本人的亲友亲自经营。 ▲ Meet An Inmate 除了诞生的早,还有不少产品非常特别。 Women Behind Bars 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网站明显的男多女少不同,这个网站只为女犯提供线上交友服务。在所有线上约会服务中,一个服务应用是否有足够多的女性用户是决定这个服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更为垂直的领域也一样。 由于愿意公开交友的女犯较少,因此每一个女犯的资料信息都成为了 Women Behind Bars 吸引用户付费的关键。这个网站的操作流程更像在「购物」,用户浏览女犯的相关信息,想要立刻获取信息就会将资料添加到购物车,购买后就能查看对应女犯的地址。 整个过程,确实很像在购物,就连这个网站上犯人的照片也比其他的更吸引人。这个网站的运行模式,也会让人觉得更像交易。 ▲ Women Behind Bars 上的照片 另一个特别的则是 Inmate Passions。这不仅是一个约会网站,也是一个在线社交网络。囚犯、前囚犯、囚犯的仰慕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的论坛、小组、照片、私人邮件等形式进行交谈。网站还提供了大量的虚拟礼物满足用户之间的社交需求,唯一盈利的模式就是大量横幅广告。 以上这些服务的相同点是它们基本不能为囚犯和外界提供在线即时的交流方式,这和监狱对于网络的限制有关,这些服务无法解决这种问题。因此,虽然提供了线上服务,但大部分人都只能用一封封信件认识他人,走进彼此。 ▲ Inmate Passions 的横幅广告也是约会软件 只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想要认识监狱里的抢劫犯、强奸犯、杀人犯吗?这可能是一个双面的需求。 一方面监狱里的人太多了,这部分用户越来越多就是「监狱红娘」这类服务出现的重要的原因。提供了最多监狱约会服务线上网站的美国也有着全球最多的监狱人口,200W+ 人同样有着社交的需求。这些用户环境闭塞,没有丰富的选择,提供垂直服务盈利并不难。 另一方面是监狱高墙外的人对于囚犯也有向往。不少臭名昭著的杀人犯都有数量不少的粉丝,这些粉丝会给他们的「偶像」写信、寄照片、表白、求婚。不仅是像查尔斯·曼森这样知名的邪教领袖有这样的待遇,好多恶性犯罪的囚犯都能因为自己的恶行收到陌生人的表白。 ▲ 查尔斯·曼森的年轻妻子也是他的狂热粉丝 《爱杀人犯的女人们》一书的作者 Sheila Isenberg 认为,和囚犯交往结婚可能会帮助一个人迅速成名。在一个需要爆点的社会中,没有比这更好的话题。想要成名的年轻女子会和备受媒体关注的杀人犯结婚,这是成名的快捷方式。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成名,渴望被爱、需要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在 Sheila Isenberg 的调查中,她发现那些乐于接触连环杀人犯的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她们在年幼时遭到了外界的性虐待、心理虐待、情感虐待,这让她们需要安全感和控制感。 没有什么比和一个无法触碰到的人交往更安全的了,你们只能拥有柏拉图的恋爱。在这段关系中,你是主导者,可以随时叫停。你可以选择是否在探监日看望对方,也可以拒绝对方的付费电话,对方没办法控制你。 被爱的感觉也很重要。当你和监狱中的人展开一段关系时,很多在外的人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对方只有你,你就是他的一切。这可能是一种错觉,但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为这种没有希望、没有承诺、没有完满的爱而牺牲一切。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追逐、崇拜,类似的线上服务直到今天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道德压力。但越来越多的罪犯和罪犯追逐者已经证明了,类似的服务是刚需,监狱的高墙两边都有人有社交恋爱的需求。 多年前,「全球最帅罪犯」Jeremy Meeks 靠着一张照片风靡全网,出狱后做模特,和 Topshop 的继承人 Chloe Green 交往的消息让不少人惊呼「还能这样?」今年,一个巴西囚犯靠着手机偷拍监狱生活获得了大量 Tiktok 粉丝一事继续让不少人惊叹「怎能如此?」 ▲「全球最帅罪犯」Jeremy Meeks 监狱本身是互联网「网外之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审美的变化,它也有那么几分钟可能为互联网创造新的话题和红人,引起更多延伸的讨论。 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已经在那了。
用户期待多时!iPhone 14细节曝光:苹果真要自断手臂?
其实对于苹果来说,在iPhone上换上USB-C接口不是难事,就是看他们愿意与否了,当然这也是行业大趋势,毕竟iPad也已经开始尝试这样的转变了。 有消息称,苹果可能会在iPhone 14上使用USB-C接口,据外媒最新报道称,至于苹果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调整,其实现在并不清楚,不过这背后更多的是利益的博弈,那就是苹果愿不愿意放弃几十亿配件营收。 通过自家独立的接口和标准审核,苹果每年以此来赚钱几十亿美元的利润,但是如果放弃了这个标准,那意味着就是自断财路,这样的魄力在库克领导下的苹果,短期应该很难看到。 按照之前消息人士的说法,苹果公司正在考虑为下一款iPhone推出USB-C接口,更具体的消息则是该接口将出现在Pro机型上。这样的调整主要有三点, 1、Lightning接口自2012年以来就一直在用,它使用的是USB 2.0的传输速度,支持4K视频拍摄后,需要更快的传输; 2、苹果希望避免未来因不包含USB-C等通用连接器而导致的法律问题。 美国政府和欧盟都在推动在所有设备中使用USB-C端口,并准备对任何不遵守该标准的科技公司处以罚款; 3、如果iPhone切换到USB-C接口,并且所有智能手机都只有一种类型的充电接口,那肯定会对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Google折叠屏手机胎死腹中 折叠屏注定是属于大玩家的生意?
Pixel Fold 是一台充满着王家卫风格的手机:它像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生只会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 在数码圈里,关于 Google 要进军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传言不绝如缕,而在今年在 Google 宣布要推出更加适配大屏交互的 Android 12L 后,Google 与折叠屏的关系变得更加暧昧。 更适应大屏幕的 Android 12L 并且在上个月 Google 还用三星的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拍摄了一条名为「未来已经展开」的宣传广告,展示 Google 应用在折叠屏手机上有很好的适配性,这引发了人们更多的遐想。 就在人们在猜测这台传言中的 Pixel Fold 是否真的存在时,咨询公司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根据其供应链来源给出了颇具可信度的分析:好消息是,Pixel Fold 真的存在;坏消息是,Google 现在放弃了这个项目。 DSCC 的 CEO Ross Young 在分析报告中称 Google 已经决定不把 Pixel Fold 推向市场,停止向供应链采购折叠屏相关的零件,所以预计在 2022 年上半年之前,这台传闻中的「折叠亲儿子」都不会在市场出现。 根据 DSCC 的这份报告,Google 之所以选择保守,很可能是因为三星的两款折叠屏新品销量都好于预期,折叠屏市场的竞争难度要比预估的更大。 而在由苹果和三星主导的传统智能手机市场,Pixel 手机的声量依然微薄,Google 还面对着许多困难。 所以,与其双线作战,Google 选择将精力更加集中在推广 Pixel 系列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Pixel Fold 传言的落地居然是因为开发项目被取消,即便 Google 愿意相信折叠屏会是未来,但这道通往未来的大门却没有为 Google「展开」。 将 Pixel 折叠后会变得更好吗? Pixel Fold 的外观一直是个迷,目前有关 Pixel Fold 的任何设计细节,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 Google 为折叠屏手机申请的一些设计专利。 例如在 Google 的一份专利里展示了一个与华为 Mate X 初代相似外翻结构设备,展开后机身外侧就是一块大屏。 而另一份专利则是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两块屏幕可以同时展开,获得一个更大视野,此前在华星光电等厂商的展示中我们已经见到过类似的产品。 不过这些设计最终不一定会变成现实,因为这些专利也有可能只是在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占坑,这种专利策略不并少见。 图片来自:@WaqarKhan 结合这些专利和供应消息来看,Pixel Fold 最有可能和 Galaxy Fold3 一样,计划配备横向折叠的 7.6 英寸显示器。 ET News 还报道称三星还计划会向 Google 供应 UTG 超薄玻璃,以及 120Hz 高刷新率的 LTPO 屏幕,配置看齐自家的 Galaxy Fold3。 如果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 Pixel Fold 的硬件配置可以说是处于折叠屏手机的顶尖水平,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台披着 Pixel 外衣的 Galaxy Fold3。 但看齐三星并不一定是件好事——Pixel Fold 硬件成本可能比 Galaxy Fold3 更高,而如果价格和体验拉开太大的差距,消费者为什么不选择产品更成熟的三星呢? 先看看最核心的芯片组。Google 在发布 Pixel 6 系列时,一并推出了其与三星合作打造的首款自研芯片 Tensor。 然而根据一些用户的体验来看,Tensor 并没有 Google 宣传的那么美好,抱怨主要集中在 Pixel 6 系列的功耗大、不稳定、甚至指纹解锁还会慢人一步。 作为初代产品,Tensor 的状况百出应该在情理之中,在受到用户的反馈后,Google 也在积极地修复这些 Bug,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Google 在驾驭这颗自研芯片上缺乏经验。 基于 Tensor 种种不经如「谷」意的表现,如果 Google 贸然将 Tensor 应用在 UX 更复杂的折叠屏上,很难相信 Pixel Fold 的稳定性可以优于已经过三次产品迭代的 Galaxy Fold3。 拍照也许会是 Pixel Fold 能与 Galaxy Fold3 拉开差距的差异点,在 Pixel 6 系列发布时,Google 介绍的动态模糊、魔法消除、肤色矫正等一系列计算摄影功能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根据 9to5Google 在 Google 相机 app 找到的相机代码显示,Pixel Fold 原计划采用的很可能不是 Pixel 6 Pro 上新的三摄模组,而是从 2018 年的 Pixel 3 一直沿用到 Pixel 5 的 IMX363 祖传主摄。 由于折叠屏手机的零件成本很高,手机厂商在相机模组上相比旗舰手机缩水并不难理解,三星等其他厂商也采用的相同的策略。 但将 Pixel Fold 与 Galaxy Fold3 等采用了多摄模组的竞品放在一起对比,纵使 Google 有独家算法优化,也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不稳定的自研芯片、难以平衡的硬件成本,单纯从硬件的角度来看,Google 如果现在推出 Pixel Fold 与 Galaxy Fold 等产品正面交锋,确实不是一个理智的决策。 折叠屏手机,注定是场只属于「大玩家」的游戏。 少数人的玩具,大玩家的游戏 根据调研机构 Canalys 的最新报告,2021 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排名前五依次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 和 vivo,其中除了苹果,其他几个厂商都对折叠屏市场虎视眈眈。 小米在今年年初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 Mix Fold,OPPO 和 vivo 也不时传出一些新动作,积极地为折叠屏布局。 而作为折叠屏市场「头号玩家」的三星更是凭借 Galaxy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刷新了系列的销量记录,仅靠预订量就超过了三星折叠屏手机的总销量。 另一位「老玩家」华为也在最近为 Mate X2 做了一次小升级,推出了素皮版本,还有消息称华为接下来可能会带来一款与 Z Flip 类似的纵向折叠产品。 折叠屏手机市场小众但不冷清,相比起两年前,无论是厂商或是品类都丰富了不少,但无一例外的是,参与的都是大玩家。 图片来自:Counterpoint 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统计预测,2021 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会达到 2020 年的 3 倍,约为 900 万台,其中三星以 88% 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而与整个手机市场动辄十数亿的体量相比,折叠屏市场微乎其微 折叠屏之所以曲高和寡,究其原因还是「贵」。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万起步的售价注定了它与大众消费者无缘,而对于厂商而言,高昂的研发成本也使得零件成本难以压缩,即便是拉高定价,也很难靠其低微的销量盈利。 这是因为,折叠屏相比传统手机,增加了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成本。 韩国咨询机构 CGS-CIMB 发布了一份关于初代 Galaxy Fold 的研究报告,其中估算了 Fold 的原料成本,并与同期的 Galaxy S9+ 和 iPhone XS Max 作比较。 其中 Fold 的屏幕组件成本几乎是 iPhone XS Max 的两倍,机械零件成本也相当高昂(主要是集中在转轴),即便售价比 iPhone XS Max 高 800 美元,两者的利润率才勉强持平。 而在看不见的地方,折叠屏的隐形成本也比传统直屏手机高。3-5 倍的前期研发的实验成本、柔性屏封装更低的良品率、长期试制的时间成本,以及针对多屏交互的 UI 适配,研发折叠屏注定了是场长期投资。 由于屏幕成本占据了折叠屏手机的大头,谁能将屏幕成本控制得更低,谁就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折叠屏看似是一场技术力的竞争,其实更像是大厂商间供应链管控能力的大比拼。 事实上,Galaxy Z Fold3 和 Galaxy Z Flip3 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其相比上一代更低的起售价。 在这方面,拥有屏幕自主生产能力的三星有着天然成本优势,而背靠京东方的华为、背靠维信诺的小米则会更加被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折叠屏更像是手机厂商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成熟过程中自然而然诞生的产物,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像 Google 等小厂商(就手机市场体量而言)不敢贸然入场,或者中途黯然离开。 图片来自:XDA 折叠屏等技术就是智能手机厂商的「超级跑车」——跑得快、卖得不是目的,折叠屏手机的使命,是以未来技术之名将品牌价值上探到更高领域。 随着越来越多大厂的入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折叠屏市场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根据 ET News 的报道,三星计划向更多的厂商供应 UTG 超薄玻璃,The Elec 也猜测接下来的国产折叠屏手机潮中 UTG 玻璃的登场率会越来越高,从而替换掉主流的塑料屏,提高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 当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和价格都逐步追上传统手机,届时再来讨论「折叠是不是显示的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意义。
迈阿密委员会投票决定结束该市的电动滑板车试点项目
迈阿密市委员会已投票决定结束其多年来对共享电动滑板车的试验。该委员会批准了一个“pocket item”(一种最后一刻的立法手段),以结束迈阿密的电动滑板车试点项目。该条例已于当地时间11月18日午夜开始生效。 自2018年以来,迈阿密的居民和游客已经能够使用微出行应用程序来租用无桩电动滑板车。电动滑板车公司必须在当地时间11月19日下午5点之前从街道上取回他们的电动滑板车,否则市政府将扣押它们。 据《 Mass Transit 》杂志报道,"我们正在关闭它,"专员Alex Díaz de la Portilla说。"就是这样。" 电动滑板车无论在哪里部署,通常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其在迈阿密特别容易引起分歧。支持者声称它们有助于减少汽车的使用,并将居民与交通枢纽连接起来。批评者说,它们堵塞了人行道,并造成不熟练的骑手在交通中受伤的危险。 电动滑板车公司对这一投票感到愤怒。Lyft交通、自行车和滑板车政策副总裁Caroline Samponaro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对委员会终止滑板车计划的草率和短视行为感到非常失望,这剥夺了成千上万的迈阿密居民每天使用的安全和受欢迎的交通选择,并使数十名工人在感恩节前的一周失去工作。” Samponaro引用了迈阿密市长Francis Suarez最近在洛杉矶车展上发言时支持共享电动滑板车的言论。她在谈到市长时说:“我们希望他能代表迈阿密的居民和游客站出来,阻止这一行动。” 其他滑板车供应商也发表了意见。Lime政府关系高级主管菲尔-琼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这对我们数以万计的骑行者和我们在迈阿密雇用的几十名工人来说是一种冲击,他们的生计被影响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与迈阿密市合作,为居民和游客提供安全、实惠和可持续的交通选择,我们已经为我们在这里的微型交通项目投资了数百万美元。” 投票结束试点的委员们声称是出于安全考虑。“在比斯坎大道上,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看到孩子们骑着这些滑板车,” Díaz de la Portilla说,他领导了结束该计划的努力,据大众交通报道。“这是一个等待发生的事故。” 其他城市已经用安全作为禁止电动滑板车的借口。纳什维尔在2019年关闭了其电动滑板车试点项目,因为一名醉酒男子在骑滑板车时被一辆汽车撞死。几个月后,纳什维尔的试点被重新启动。 微出行的支持者经常指出,汽车和卡车(而不是滑板车)对道路上的人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当有人在骑滑板车或其他轻型车辆时受伤,往往是因为城市没有做什么来保护他们,比如安装受保护的自行车道,降低速度限制,或促进鼓励步行、骑自行车和滑板车的政策。他们认为,禁止滑板车,只是加强了街道是为汽车而不是为人服务的观念。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