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在元宇宙时代抢抓发展机遇,人人都需有云展系统
近期,元宇宙的概念引爆全球社交媒体,成为科技圈和资本圈大热的话题。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社交、内容、游戏、办公、营销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从技术底层角度看,在虚实融合的3D空间呈现出元宇宙是关键。通过三维立体展示所有空间,可以改善在线社交中只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进行互动的局限性。 元宇宙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它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据记者了解,全球首家数字孪生获客平台——云展动力,以实景克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依托,通过实景三维扫描生成数字信息,在线上互联网云端重现整个企业。 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王照云表示,企业可以在云展系统中进行数字复刻,在3D展厅中进行展示,将公司企业从内到外完整呈现在客户眼前,了解企业成立年限,股东构成,企业年报,品牌知名度等,实现资源共享,全方位展示公司雄厚实力,塑造品牌魅力。这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全球客户在线就能参观企业、逛展厅,有工厂的企业还可以展示自身产线,工序来料、生产技术、质检水准等,能大大增强客户的购买信心,促进订单完成,增加客户留存。对产品的展示可以打破二维格局,通过实景三维技术立体展示产品720度观看产品,不止一点一面,让客户全方位了解细节。 除此之外,“云简介、云官网、云视频、云相册、云同事、云动态”等板块树立品牌形象,完成企业推广彰显企业文化和专业人才,让客户深入了解企业。“云荣誉、云工商、云投资、云伙伴”多方位呈现企业资本,从内到外了解企业全貌;企业架构,合作伙伴,企业投资尽收眼底;知根知底,打消客户顾虑,充满合作信心。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所有企业都必须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拥有一个云展系统才能立足于市场。数字化转型,只把线下产品、业务“搬运”到线上来,依旧无法解决企业获客难这一痛点,要获得活跃的客户互动,则需依靠专业的数字孪生系统。数字孪生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趋势。在数字经济及数字贸易的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数字孪生可以助力企业融入数字化潮流,不断发展,让企业在贸易中更加占据主动地位,从而引领需求的变化。 不得不说,及时发现市场风向变化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策略,才是在这贸易浪潮中活下来的根本原则,而云展系统,恰好是最适合的工具。
走向“买全球、卖全球”,让贸易插上数字化翅膀
数字化“浪潮”奔涌而至,正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概念、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同时,数字化、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加速融合,数字产业也正开始大规模的赋能和改造传统产业。传统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也逐步走上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从以货易货到现金交易,再到电子商务,贸易形态也随着数字技术的渗透不断革新。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数字贸易各业态发展,线上教育、社区团购、线上直播、在线办公、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等“逆势增长”,贸易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在2020年服贸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贸易数字化进程。” 如今,疫情又加速了贸易数字化进程。 2021年4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提出了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其中六大重点工程强调了数字化贸易与会展项目的发展。以云上广交会为例,2020年4月15日,第129届广交会在“云端”拉开帷幕。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拼产品、拼技术到拼线上转型,约2.6万家参展企业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式“踏云出海”,凭“新”拓商机,借助“云端”,广交会成为畅通双循环、内外贸并进的重要平台。 “以前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里,没有那么大动力推动转型升级。如今国家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广交会为平台和起点,我们的业务进入了另外一个天地。”参加云上广交会的一个展商说道。 时下,数字化贸易已经进入再一个新的阶段。在积极拥抱数字化的道路上,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一马当先,研发了全球首家数字孪生精准获客平台——“云展动力”,推出了云展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面向全球客户的展示窗口,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把企业办公室、工厂、展厅、产品等复刻到线上进行3D展示,打破时空限制,让全球客户在线就能看到企业实景,720度漫游数字展厅。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印刷、宣传、营销等成本,还省了很多人力物力。疫情期间,业务员和客户都不便于线下沟通,也有很多采购商无法从海外过来参观工厂,通过云展系统的展示,为企业获客以及采购商采购商品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企业开拓了云上商机。 数字贸易为核心的数字全球化时代加速到来。“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技术蓬勃兴起、数字经济顺势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王照云说道。现在,所有企业的营销都向“买全球、卖全球”趋势发展,唯有通过数字化展示平台,向全球客户展示企业,让贸易插上数字化翅膀,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实现自我繁衍引担忧 科研人员:完全封装在实验室
近日,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实现自我繁殖的消息引发关注。 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央视报道,画面中的就是由科研人员共同研制出的可自我繁殖活体机器人,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也不是一种动物,而是鲜活的、可被编程的有机体。 据了解,美国科学家团队去年通过提取非洲爪蛙的干细胞,创造出史上首个活体机器人Xenobots。如今,他们惊奇地发现它能够进行自我繁殖了,而且是以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 Xenobots最初是一个由大约3000个细胞组成的球体,可以繁殖,但会很快消亡。为了使其繁殖更高效,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测试了数十亿种体型,最终将Xenobots母体确定为“C形”,外观酷似80年代的电子游戏《吃豆人》。 母体会在培养皿中找到微小的干细胞,并将数百个干细胞聚集在它的“嘴里”,几天后,这“一团”干细胞就会变成新的活体机器人,并重复这种繁殖行为。 美国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约希·邦加德表示,“活体”机器人是一种很简单的圆形颗粒,9个形似吃豆人的“活体”机器人在培养皿中互动时,他们会不自主地用“嘴”把周围的细胞堆积在一起。 收集的新细胞越堆越多,细胞堆就形成了体型更大、生命力更强且移动更快的子代“活体”机器人,子代“活体”机器人产生的后代能力更强。 这样的新发现也引发了人们对机器取代人类的广泛担忧。但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机器人被完全封装在实验室中,且可生物降解,简单处理即可消灭。 未来,这一成果有望被应用在搜索污染源或手术等领域。
我国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月球水之谜有望被解开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而嫦娥五号任务更是为人类取回了21世纪的第一批月球样品。 据媒体报道,近日,国科研团队发表在《自然-天文》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 报道中指出,得益于嫦娥四号巡视器月球车“玉兔二号”装备的全景相机和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仪,能够让科研人员获取超高分辨率的月表影像与高光谱数据。 而在月表巡视的过程中,“玉兔二号”发现了一个小的新鲜撞击坑,并在第9月昼的时候对这个撞击坑进行详细的光谱探测。 研究结果表明,撞击坑中心的疑似“残留物”与坑壁及坑外月壤、岩石碎块的光谱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可能是小型碳质陨石撞击后形成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并且其形成年龄应该距今一百万年以内。 此外,研究还指出,撞击输运过程被认为是月球表面水及永久阴影区水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而碳质小行星是小天体中相对比较富含水及挥发分的一类,在撞击过程中其携带的水可能有部分得以保留在月表。 因此,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或仍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未来,利用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测光谱数据,将有可能在月表更多地方发现类似的撞击残留物分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月球水的来源与分布的认识。
中欧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和“火星快车” 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圆满成功
IT之家 12月1日消息,中国探月工程官方今日宣布: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试验前,双方向各自探测器上行指令做好试验准备。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号”向“火星快车”发送测试数据,通信距离约 4000 千米,通信时长 10 分钟。 “火星快车”接收数据后转发给欧空局所属深空测控站,测控站接收后发送给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ESOC 再转发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由中方技术团队解译后,判读数据的正确性。试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祝融号”和“火星快车”中继通信示意图 受重量和体积约束,火星车直接对地通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大量数据传输需求,因此需要将数据发送给距离较近的火星轨道器,由通信能力更强的轨道器转发给地面接收系统,这个过程称作中继通信。 一般情况下,在建立中继通信前,轨道器会先向火星车发送一个“发起”信号,随后火星车回复“确认”信号,然后双方建立稳定的双向中继通信链路,就像朋友打电话需先拨通电话一样。但麻烦的是“火星快车”发射频率与“祝融号”接收频率不匹配,不能通过“拨通电话”的方式建立通信链路。 不过好在,“祝融号”发射频率与“火星快车”接收频率匹配,因此双方需要事先约定好通信时间,由“祝融号”直接发送数据,“火星快车”进行“盲收”,有点类似于微信的通信方式。 “火星快车”轨道器具备“盲收”功能,但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没有机会实际使用该功能。欧空局表示,此次试验是“火星快车”在轨验证“盲收”模式的很好机会。 根据数据判读分析结果,双方任务团队确认“祝融号”和“火星快车”配置的中继通信设备接口匹配,符合国际标准,传输数据内容完整正确,试验取得成功。 后续,双方将在本阶段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数据中继通信合作。 IT之家了解到,“祝融号”火星车目前在火星表面工作 196 个火星日,累计行驶 1297 米,获取巡视探测原始科学数据约 10GB,能源充足、状态良好。 (原标题:天问一号 & 火星快车,中欧火星探测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圆满成功
太空碎片再度逼近国际空间站!NASA迫停重要任务
近日,俄罗斯成功完成一项反卫星试验。不过,与此同时产生的一些卫星碎片似乎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上面的宇航员采取了紧急避难措施。 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推迟了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的一项太空行走任务,其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太空碎片的威胁。 报道中指出,NASA原计划于本周二进行一项太空行走任务,届时,宇航员托马斯·马什本(Thomas Marshburn)和凯拉·巴伦(Kayla Barron)将穿宇航服,出舱花费六个半小时,更换一个有故障的天线系统。 不过,就在太空行走任务的前一天,接到了国际空间站的“碎片通知”。由于不能准确评估这些太空碎片对可能给宇航员带来的风险,决定推迟计11月30日进行的太空行走任务。 NASA并未透露更多有关“碎片通知”的详情,也不知道此次的太空碎片是否与俄方此前反卫星试验中的卫星碎片有关。 不过,这并非首次太空碎片影响国际空间站的安全。多年来,由于旧航天器解体、废弃的卫星相互碰撞、各国试验反卫星导弹等,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数量一直在增加。 根据欧洲航天局的数据,在过去二十年中,平均每年发生12起太空垃圾影响国际空间站安全的事件。而太空垃圾不仅影响国际空间站安全,也扰乱多个国家的发射任务。
爱奇艺发VR一体机新品,高通XR2、6DoF加持,售价打入2千内
作者 | 徐珊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12月1日消息,刚刚爱奇艺发布了奇遇VR一体机系列新品奇遇Dream,售价为1999元。同时,爱奇艺CEO熊文宣布将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爱奇艺旗下从事VR硬件开发的公司,更名为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 奇遇Dream搭载了高通骁龙XR2芯片,拥有2.5K的屏幕分辨率、8G+128G的内存以及采用了自研的“追光”6DOF VR交互系统。并且,奇遇Dream采用了新的头戴方式,减轻了VR头显的重量和长期佩戴的不适感。 “奇遇Dream是行业首款搭载VR旗舰级处理器——高通XR2芯片且价格在两千元以内的6DoF VR一体机。我们希望用户可以通过奇遇Dream,打开通向VR的道路,感受VR的魅力。”爱奇艺CEO熊文讲道。 一、入局VR行业五年,“爱奇艺”更名为“梦想绽放” 爱奇艺CEO熊文谈到,过去五年,爱奇艺带来了全球首个4K屏VR一体机,还建立了完整的算法、软件、硬件研发能力和内容体系。目前,爱奇艺奇遇系列的月用户活跃度超过80%,用户使用的时长能达到一个小时以上。 ▲爱奇艺CEO熊文 “2021年是行业到目前为至最好的一年,十年后来看,2021年不过是VR行业蹒跚学步的开端。”爱奇艺CEO熊文介绍道。他讲到,2021年,Quest 2超过千万台,就如同2008年,iPhone的销量超过千万台一样,可能将给VR产业带来新的变化。 熊文认为,Quest 2 的成功也同样是VR游戏的成功。元宇宙让VR设备从一款游戏机转换成下一代计算平台。VR将成为元宇宙的入口,元宇宙也为VR赋予了新的价值意义。 “元宇宙就是梦想绽放。” 他提到,其中梦是指效果最好而成本最低的娱乐,但是属于不可控制、无法分享等因素。而元宇宙将拥有更多的属性,让人们可以拥有第二人生。 “我相信‘第二人生’是人的基本而普遍的需求。同时,元宇宙被广泛认可后,我们要将相信变成一个信念”。为了更凸显公司的业务属性,爱奇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熊文提到此次是公司名称改动,但是爱奇艺奇遇等产品名不变。 此外,爱奇艺还推出奇遇超级产品经理计划,奇遇超级产品经理可以对奇遇VR产品和内容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并且可以率先体验爱奇艺的新内容。 二、打造定制化VR服务,奇遇Dream VR OS拥有四大特色 “每一次交互的升级,都会给计算机带来全新的升级。”爱奇艺的技术负责人史明说到在交互方面,尤其是6DoF手柄上,爱奇艺通过在算法、工程和硬件上都有一定技术积累。尤其是在算法上,“追光”手柄系统采用了多视几何、传感器融合等算法,提升硬件的交互效果。 ▲爱奇艺的技术负责人史明 爱奇艺还采用了Video See Through和重定位算法,可以快速为用户建立电子围栏和场景重定位,并且用户在某个环境中建立围栏之后,后期算法会自动识别这个环境,建立围栏。并且,奇遇Dream还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识别9种VR视频格式,匹配正确的播放格式,为用户带来更佳的播放体验。 不仅如此,史明从功能上和性能上介绍了奇遇Dream的VR OS系统,该系统拥有定制VR服务、交互系统、全局显示框架以及2D应用支持四大特色。其中,全局的显示框架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在电子围栏的安全范围之内,保证用户的安全。 在性能上,爱奇艺通过MTP优化延迟,任务调度优化和异构计算均衡等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提供不同等级的功耗模式,从而延长设备使用的时长。 在开发者支持方面,爱奇艺提供VR SDK 平台和性能分析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推出自己的产品。 三、精准定位家长群体,爱奇艺明年将上线百款VR游戏 据爱奇艺内容负责人孙峰介绍,奇遇的主要用户人群为30岁左右的潮流男女和孩子小学以上的家庭。为什么是30岁以上,他解释道,“因为30岁以下的人更愿意出去玩,而30岁以上的用户更愿意在家里短短的时间里享受一下快乐。” 同时,他提到用户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VR,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增强孩子的知识储备。“这两个群体是我们实现出圈的主力军。” 目前,爱奇艺主要的游戏方向是为全家人带来快乐和轻松的游戏。针对不同的产品需求,爱奇艺为男生带来了《亚利桑那阳光》等射击和RPG类的游戏;为女生带来了音乐类和运动类的游戏,比如说《SPORTS VR》,可以通过VR来锻炼;还为孩子推出了益智和休闲类的游戏,像是《奇遇派对》、《Fujii》等。 ▲爱奇艺内容负责人孙峰 孙峰还介绍到,在游戏的上线标准,爱奇艺主要以引入高品质的游戏、不盲目追求游戏数量和不浪费用户的时间为三大衡量标准。因此,爱奇艺采用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评分机制和评审流程。 爱奇艺同样上线了玩家社区,以社区的方式帮助用户快速解决问题,并且,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新游戏以及相关游戏的攻略,玩家还可以参与游戏制作以及游戏厂商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 目前,爱奇艺的用户日均游戏时长37分钟,周人均活跃天数为3天,月活占比达到86%。孙峰讲到2022年爱奇艺将会重新上线100款高质量游戏,每个月保持3-5款游戏更新节奏。 面对开发者,爱奇艺还推出了“哥伦布计划”。目前,爱奇艺对国内以及国外开发者扶持补贴金额已经完成数千万元。并且,爱奇艺将挖掘国内优质团队,并给予支持,像是《乐动未来:音计划》、《VR找茬》、《元世界》等游戏,爱奇艺从技术层面、版权层面、和资金层面都做了相应的扶持计划。 结语:奇遇Dream会成为国内的“Quest 2”吗? 爱奇艺此次带来的奇遇Dream,率先降低国内VR头显硬件市场的价格。此外,爱奇艺通过在技术研发、内容生态上的多重布局,保证了自己的软硬一体生态优势。并且,爱奇艺还通过重新设计产品的形态,降低了头显的重量和改变了VR产品的头戴设计。 价格难题始终是目前国内VR硬件销量上的一大关卡。爱奇艺此次通过降低价格以及多种体验活动,希望让更多的国内用户体验VR的魅力。这次,奇遇Dream会成为国内的“Quest 2”吗?
荣耀60系列发布!首秀高通骁龙778G,2699元起
作者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2月1日晚间消息,刚刚,荣耀发布了荣耀60系列手机,采用流光四曲屏设计,全球首个搭载高通骁龙778G+,荣耀60标准版起售价格为2699元,荣耀60 Pro起售价格价格为3699元。 荣耀总裁赵明在开场时表示,荣耀系列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此前发布的荣耀50系列在7月份实现了2000-4000价位段销量第一。 除荣耀60系列之外,今天荣耀还发布了荣耀手环6和荣耀智慧屏X2,智能手环支持全天候血氧监测。 荣耀60系列将于12月10日开始发售。 一、流光四曲面屏设计,转角圆润握持舒适 荣耀60系列采用流光四曲屏设计,左右弧面81度,上下弧面52度,转角圆润。 屏幕正中央有一颗挖孔自拍摄像头,开孔面积减少14%,顶部黑边减少18%,听筒视觉高度降低15%,侧面黑边减少43%,这样的设计会使得荣耀60系列屏占比更高。 这块屏幕为6.78英寸的柔性OLED屏,支持1920Hz的高频PWM调光,屏幕刷新率为120Hz。 荣耀60系列背面延续荣耀50系列的双镜双环设计理念,镜头盖也采用微弧玻璃,与曲面背壳相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60系列设计理念定位年轻市场,有4款配色,分别为幻境星空、朱丽叶、墨玉青、亮黑色,其幻境星空色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不同效果。 荣耀60采用前后对称的58度双曲面设计。 二、主打Vlog拍摄,识别5种手势 荣耀50系列的多镜录像功能超100万用户使用,荣耀60系列延续其Vlog拍摄功能,荣耀将继续打Vlog生产力工具。 此次,荣耀60系列搭载后置1亿像素超清主摄,配备一颗5000万像素的超广角主摄,120度视野,支持广角和2.5mm微距二合一。 荣耀60系列配备5000万AI超感知主摄像头,支持双通路视频流架构,在记录影像的同时,可以识别用户手势。 其次,摄像头支持手势控制Vlog拍摄,支持5种识别手势,分别为举手表示开始拍摄、举手挥动表示单双镜头切换、举手翻转表示、举手握拳表示画中画切换、举手ok表示拍摄结束。赵明表示,该设计可以让用户解放双手。 荣耀60系列后置镜头配备1亿像素主摄、5000万像素超清广角主摄、5000万像素微距镜头。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60系列还配备前后高清4K高清视频续录,支持3 MIC定向收音,支持TWS耳机收音功能。 其次,前置的5000万像素主摄具备人像美颜功能、广角人像。 三、搭载智慧内存引擎、智能充电 荣耀60系列搭载了高通骁龙778G+芯片,2.5GHz超大核。赵明表示,经过1小时游戏测试,荣耀60系列可支持120帧刷新率,平均为118帧。 荣耀60系列引入全新的智慧内存引擎,实现2GB扩展效果。 其次,荣耀60系列在GPU Turbo X技术加持下,触控精度提高了7倍,其亚像素级触控达到1/8像素。 荣耀60 Pro还支持立体声双扬声器,可以进行智能声场扩展。 荣耀60系列支持66w智慧超级快充,配备4800mAh电池,较上一代续航能力提升25%。 在智能节电领域,荣耀60系列引入系统级功耗优化,采用低功耗充电系统,让待机充电功耗降低37.5%,平时功耗下降4%,可以进行智能省电处理。 荣耀笔记本电脑充电器也可支持荣耀手机最高66W快充。 荣耀60系列配备智能充电模式,通过AI学习手机充电习惯。 荣耀60系列还可以使用荣耀Magic 3中的航班智能卡片功能,以及地铁智能卡片新功能,将在南京、深圳试行。其次还有个人事务中心,包括会议、日程提醒等功能。 结语:设计理念定位年轻化,变身Vlog生产力工具 此次,荣耀又将“T台走秀”搬上发布会,并延续Vlog拍摄的生产力应用功能,荣耀手机价格在2000元到4000元之间,并且在颜色设计方面多次创新,此次荣耀60系列的幻境星空色,在不同灯光下呈现不同的效果。 多个设计理念表现了荣耀定位年轻化,抓住年轻市场的决心。荣耀试图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继续实现奋进,逐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星环科技IPO获受理!三年亏近5亿,募资近20亿搞大数据
作者 | 程茜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12月1日消息,昨日晚间,知名大数据公司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环科技)IPO在科创板获受理。 根据招股书,星环科技成立于2013年6月5日,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及服务,已形成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开发智能分析工具的软件产品矩阵。 星环科技的CEO孙元浩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大数据公司不应该盲从美国的大数据技术路线,要坚持解决中国市场的问题。“现在,当我们回看过去的产品并做比较时,会发现我们已经领先于美国产品,所以坚持自主创新,不盲从别人的技术很重要。” 今年3月,星环科技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分析型数据库产品的相关产品,通过国际标准测试组织的TPC-DS认证,这也是该基准测试2006年发布以来,全球首个通过官方审计的软件厂商。 星环科技此次发行募集资金19.61亿元,用于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建设项目、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软件研发项目,围绕公司现有业务布局。 ▲星环科技募集资金项目 天眼查的公开数据显示,星环科技此前共经历10轮融资,其中在2019年获5亿元人民币D2轮融资,参与本轮投资的包括知名投资机构金石投资、中金资本、渤海中盛和国家级的产业投资基金。 一、营收复合增长51.59%,三年亏超5亿 根据招股书,在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的营业收入增长稳定,专注于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SQL编译技术、数据云技术等基础软件领域的研发。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1.13亿元、1.74亿元、2.60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1.59%。截止2021年6月,星环科技今年前6个月营收为8255.6万元。星环科技的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于主营业务,也就是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收入、解决方案与定制化服务收入、软硬一体产品与服务收入。 ▲星环科技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开支变化 近年来国内大数据市场规模整体增长较快,2015-2019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 31.9%。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大数据软件的采购投入,星环科技的业务增长也得益于行业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星环科技的净亏损额为1.39亿元、2.11亿元、1.84亿元、1.48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并未弥补亏损余额为3.20亿元。 ▲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 星环科技的研发费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0.76亿元、1.092亿元、1.095亿元、0.5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89%、62.66%、42.11%及71.56%。星环科技表示,其主要产品及服务均以自研为主,少量非核心研发内容需要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进行开发。 虽然星环科技的营业收入正在逐年上升,但其规模还相对较小,其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还没有形成突出的规模效应。此外,大数据领域具有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等特点,星环科技在研发投入和产品商业化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星环科技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对比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星环科技的综合毛利分别为0.70亿元、1.06亿元、1.51亿元、0.50亿元,毛利率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持续走高。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1.61%、60.69%、58.02%及60.17%,毛利率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且波动较小。 ▲星环科技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对比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星环科技的综合毛利率略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收入结构不同所导致,不存在重大差异。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其他收益主要由政府补助构成。报告期内,星环科技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1021.67万元、1762.52万元、1810.13万元及725.98万元。 综合来看,星环科技由于行业性质的影响,其营业收入因地区和季节分布而有所不同。 ▲星环科技不同销售地区营收占比 从销售地区来看,星环科技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等境内经济发达地区。 ▲星环科技不同季度营收占比 其次,星环科技的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星环科技的客户主要集中于金融、政府、电信、能源与石化等行业,通常每年上半年时启动项目,在年末验收。因此,公司产品交付及验收较多集中在下半年。 二、软件营收占八成,解决方案增长快 在信息时代,数据作为跟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样的生产要素,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逐渐推进,重要地位愈发凸显。并且原始数据通常存在质量差、价值密度低等问题,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通,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再推动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星环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层、中间层的基础软件和技术服务,助力其他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星环科技的产品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定位 根据招股书,星环科技的主营业务划分为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应用与解决方案、软硬一体产品及服务三大类,其中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较高,增速较快,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其收入占比均超70%,这也是星环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 ▲星环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00亿元、1.55亿元、2.06亿元及0.65亿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3.78%,占相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01%、89.00%、79.18%及79.19%。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公司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的毛利额分别为6559.93万元、9979.22万元、13653.31万元及4607.02万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27%,毛利率分别为65.88%、64.35%、66.33%及70.47%,高于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整体趋势稳中有升。 ▲星环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 星环科技的软件产品与技术服务包含软件产品授权业务、软件产品授权及配套业务、技术服务业务,这三项业务前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43.11%、25.48%和 100.03%,均呈现较快的增长速度。 ▲星环科技的产品及服务演变 星环科技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从2019年开始提供,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6.79万元、3037.60万元及1225.31万元,占相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22%、11.68%及14.84%,该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收入规模整体较小但增速较高。 在软硬一体产品及服务领域,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及2021年1-6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56.47万元、1529.74万元、2376.40万元及492.77万元,占相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1.99%、8.78%、9.14%及5.97%。 软硬一体产品及服务主要指将该公司自研的软件产品预装到其定制的服务器中,形成软硬一体方式再进行交付的产品。该领域收入规模整体较小且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 三、研发占比超70%,累计授权267项软件著作权 大数据行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行业产品更新和技术迭代速度较快。较强的研发投入力度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关键。因此,星环科技为了保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投入进行产品和技术研发。 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6月研发费用率平均水平分别为39.82%、33.70%、31.68%及39.20%。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其他公司。 ▲星环科技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星环科技的研发人员共计25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7.22%,拥有4名核心技术人员,均曾在英特尔担任软件工程师。 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牵头承担了包括工信部《2020年新兴平台软件项目-大数据平台软件》、上海市《全栈型云平台产品研发及生态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 此外,星环科技在多个行业的数据分析场景中对部分关键信息系统实现了国产替代,替代的对象包括传统关系型数据库Oracle、IBM DB2、Teradata,以及搜索引擎Elastic Search、大数据平台Cloudera Data Platform、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AS等多家国外主流厂商产品。 截至今年6月30日,星环科技已获授权境内专利 75 项(其中发明专利 72 项)及境外专利 6 项,以及累计授权267项软件著作权。 四、直销渠道并重,南方电网、邮政是客户 目前,星环科技已建立了一套以重点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地区的营销网络,其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渠道销售两种模式。截至2021年6月末,星环科技已累计超过1000家终端用户。 ▲星环科技直销和渠道销售占比情况 随着该公司在所处细分市场的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其直销模式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较快,从2018年的39.37%增长至2020年的51.92%。虽然渠道销售收入占比与直销模式差距较小,但增速仍低于直销模式。2018年至2020年,渠道销售的占比分别为60.63%、59.58%、48.08%。 ▲星环科技不同行业营收占比 报告期内,星环科技营业收入主要分布在金融、政府、能源、电信、交通等领域,来源与金融行业的收入保持增长趋势,也是该公司产品应用的重要领域。 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存在一定的变动,该公司将其归因于产品性质的影响,其产品或服务通常按照一次性永久授权许可方式销售,客户采购频率并非按期连续采购,同时也不存在特别依赖的客户。 ▲星环科技前五大客户情况 星环科技采购的主要是外采服务以及软硬一体产品相关服务器等外采材料。 与主要客户一致,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的供应商也有变动,星环科技表示,因市场各类型供应商较多,并且需要按照客户要求及时调整供应商采购策略,同时也不存在特别依赖的供应商。 ▲星环科技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五、董事长控股12.32%,曾任职英特尔 星环科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孙元浩,直接持有12.32%的股份,在报告期内持续为星环科技第一大股东。范磊、吕程、佘晖和赞星投资中心为一致行动人,分别持有星环科技6.6959%、1.6769%、0.9594%、8.3167%的股份。 ▲星环科技前十名股东及其持股情况 赞星投资中心为员工持股平台。其他直接持有星环科技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有林芝利创、产业基金、范磊,分别为11.6876%、7.4557%、6.6959%。 根据招股书,星环科技的国有股情况为,产业基金持有7.4557%的股份,深创投持有2.0398%的股份。 星环科技共有9名董事,其中包含3名独立董事,分别为黄宜华、马冬明、邬健敏。 孙元浩出生于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英特尔数据中心软件部亚太区CTO。现任星环科技的董事长、总经理,是星环科技第一大股东。 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商、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多项荣誉。 ▲星环科技CEO孙元浩(图片来源为新华网) 截至2021年6月30日,星环科技共有9家控股子公司,其中6家境内全资子公司为北京星环、南京星环、河南星环等,1家境内控股子公司济南星环,2家境外全资子公司新加坡星环和加拿大星环,另外作为举办人投资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星环技术发展促进中心。 ▲星环科技股权结构 结语:数字化大潮下,国产大数据商迎机遇 大量企业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虽然国外大数据公司已经在国内市场获得了一定占有率,但部分企业出于数据安全问题等考虑,更多地选择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 星环科技的主要产品及服务均以自研为主,其专注研发技术的投入也获得了认可。星环科技的CEO孙元浩曾表示,总体来讲,从技术和产业的应用状态和生态来看的话,整个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了。
寻找人工智能先锋!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评选启动
2021年转瞬即逝,在这个“十四五”开局之年,以AI(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彻底偃息,但科技圈已然恢复了蓬勃发展的朝气,AI也更加深入到工业、交通、医疗、金融等各垂类行业与天文、物理、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中,掀起新一股AI引领的数字化风暴。 自2018年「智东西」发起首届「AI生产力创新奖(AI Productive Force Innovation Awards)」评选,现已进入第四年,我们可喜地看到,这几年获得的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的上百个项目和所属公司,很多都在各自领域持续精进,化科技为生产力,助力产业创新和商业升级。 从2017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到今年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前沿领域七大攻关领域之首,AI的战略地位之关键不言而喻,AI+产业融合成未来发展重点。 ▲首届AI生产力评选部分获奖项目 在政策引领及产业需求的驱动下,中国AI市场正稳步增长。据IDC预测,2021年,中国在AI市场的支出规模将达到82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超过160亿美元。 2021年,AI继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手机、门禁、车载、路灯……从个人场景到社区城市,越来越多的设备及服务正成为AI的载体。我们看到计算摄影带来更彪悍的手机拍照性能,语音助手开始变身表情生动的虚拟数字人,无人出租开始商业化试点,AI应用已然无处不在。 在科学界,OpenAI的GPT-3大项目、DeepMind用AlphaFold 2加速蛋白质结构预测只是前奏,2021年,大模型的参数规模接连突破万亿、10万亿,AI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天气预测、基因测序、引力波探测等重大科学问题。 在产业界,“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AI视觉第一股”商汤科技成功闯关港交所,旷视、云从、云天励飞等公司也走到了科创板上市的最后一程。在工厂、矿山、物流等细分工业场景,AI等新兴技术正成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AI+药物发现”成为热门新兴创业方向,医学影像AI系统也开始向规模化部署过渡。如今,工程技术实现能力正成为AI企业拼落地的分水岭。 「智东西」作为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的智能产业媒体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车东西、芯东西正式启动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AI Productive Force Innovation Awards)」评选。AI生产力创新奖旨在聚焦代表中国技术创新的优秀公司,从他们过去一年推出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中,评选出最具创新和产业变革力量的佼佼者,已经成为洞见国内AI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面旗帜。 欢迎在AI芯片、机器视觉、语音智能等领域卓有建树的公司,将2021年你们运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打造、并已在相应行业落地应用的,以技术生产力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体验、重构商业模式,推动该行业升级变革的零组件、模组或软硬件整体技术方案参与评选。 评选安排: 第四届AI生产力创新奖评选我们做了新的迭代,完善了AI技术应用的范畴延展,将IoT与智能家庭调整为IoT与智慧生活,可以容纳包括AI医疗应用等跟大众个人生活更息息相关的场景。最终,评选核心关注落地在通信与移动终端、IoT与智慧城市、IoT与智慧生活、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工业与商业升级五大领域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评选设「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一个奖项,共50名,每个领域十名。 ▲2021 AI生产力奖评选时间和奖项 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采取自主报名、公开征集、推荐邀约的形式参与,由深度洞察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的专业评审团评出。评选四大核心参考维度为: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领先性。2、行业解决方案的应用阶段和规模。3、所解决行业问题的重要性。4、所应用行业的前景和产业规模。 ▲2021 AI生产力奖评选流程 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评选日程安排为,2021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线上征集参选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2022年1月4日~2022年1月10日为评审期,大奖最终会在2022年1月12日对外公布。 ▲往届部分获奖项目 科技强,则中国强!「智东西」秉承专注技术驱动产业创新的理念,让2021年度AI生产力创新奖继续化繁为简,成为见证中国技术创新之路的一面旗帜。
曝苹果iPhone SE 3将在明年Q1发布 A15芯片+5G
IT之家 12月1日消息,据 MacRumors 报道,研究公司 TrendForce 称,苹果计划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发布 iPhone SE 3。如果这个时间框架被证明是准确的,我们可以预计该设备将在明年 3 月底前发布。 正如之前的传言,TrendForce 表示,新的 iPhone SE 3 仍将是一款中端智能手机,并增加对 5G 的支持。 “在产品开发方面,苹果公司坚持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发布第三代 iPhone SE,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发布新系列下的四款机型的计划。第三代 iPhone SE 预计将成为帮助苹果在中端 5G 智能手机的细分市场上确立地位的主要工具。预计其 2022 年的产量将达到 2500-3000 万部。”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此前声称,新的 iPhone SE 将采用与当前机型类似的设计,该机型基于 iPhone 8,拥有 4.7 英寸显示屏,Touch ID 主屏幕按钮,边框更厚。郭明錤说,该设备的关键升级将包括 5G 支持和更快的处理器 —— 日经新闻此前称是 A15 芯片,其 5G 连接将由高通的 X60 调制解调器芯片实现。 也有一些传言说,苹果正在开发更大屏幕的 iPhone SE 版本,但该设备预计要到 2023 年或以后才会发布。 IT之家获悉,最初的 iPhone SE 于 2016 年 3 月发布,于 2018 年 9 月停产。第二代 iPhone SE 于 2020 年 4 月推出并继续销售,64GB 存储空间的定价定为 3299 元,128GB 存储空间的定价为 3799 元。
酷派COOL 20 Pro发布:搭天玑900配5000万三摄 售1799元起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魏宇旸)12月1日消息,酷派举办2021新品发布会,发布COOL 20 Pro手机,搭载联发科天玑900处理器,配备120Hz高刷屏,并采用5000万像素三摄系统,售价1799元起。 在发布会开始,酷派CEO陈家俊宣布酷派在2021年重回中国市场,将“致敬奋斗”作为酷派的价值主张,并构建了酷派数字化渠道模式,官方表示酷派已开设2800家乡镇授权服务站。 外观方面,酷派COOL 20 Pro采用AG磨砂玻璃后盖,推出薄雾黑、初晴雪、秘海蓝、敦煌鎏金四款配色,并推出星空特别版设计。 酷派COOL 20 Pro正面搭载一块6.58英寸FHD+ 120Hz显示屏,支持DCI-P3色域和2048级调光。COOL 20 Pro还搭载对称式双扬声器,采用1318扬声器单元,支持Dirac沉浸式立体声效果,可自动匹配四种影音模式,并填充低音纳米材料,官方称填充该材料可将低音极限下探80Hz,低频灵敏度提升2db。 性能方面,酷派COOL 20 Pro搭载联发科天玑900处理器,采用6nm制程工艺,支持Wi-Fi 6网络连接;搭载4500mAh电池,支持33W快充。影像方面,酷派COOL 20 Pro搭载5000万像素三摄系统,支持虹软算法。 系统方面,酷派COOL 20 Pro搭载CoolOS 2.0操作系统,支持内存冻结和内存融合技术,最高可扩展至13GB,同时搭载EROFS文件系统,并支持消息盒子和安全模式账户险。此外,COOL 20 Pro还支持90天换机和两年质保政策。 售价方面,酷派COOL 20 Pro 6GB+128GB售价1799元,8GB+128GB售价2099元,将于12月1日20:30开启预售,12月5日0点正式开售。
消息称搭载MIUI 13的小米12系列旗舰手机开始量产 12 Pro最香
IT之家 11月30日消息,此前消息称,小米 12 系列旗舰手机将在 12 月 28 日发布,也将搭载骁龙 8 Gen1 芯片。有消息称小米 12 标准版/Pro 系列手机已经开始量产了。 据微博博主 @数码闲聊站 称,小米 12 系列代号为 l1/l2/l3(a)的三款产品均已经投产,排配最多的是 l3a/l3,l2 次之,l1 还在 npi 试产。 喜欢 2K 高刷大屏 + 百瓦快充 + 5x 超长焦,选小米 12 Pro 高配就好。这也意味着这些新特性不会出现在小米 12 标准版上了。 另外,小米 12 系列手机都在内部测试 MIUI 13 了,内部反馈不错。 高通此前宣布,将于 12 月 1 日、2 日举办骁龙技术峰会,有望发布全新的旗舰 SoC:骁龙 8 Gen1。这款芯片预计采用三星 4nm 制程工艺,依旧采用 1+3+4 核心配置。 IT之家了解到,结合此前多方爆料消息,全新的小米 12 系列将延续高素质屏幕规格,采用微曲面屏,搭载高通下一代顶级旗舰芯片骁龙 8 Gen1 芯片,将采用三丛集 CPU 的设计,其中超大核心频率达 3.09GHz,大核心频率为 2.4GHz,小核心频率为 1.8GHz,安兔兔跑分将首次突破百万。 ▲ 小米 12 Ultra 概念图 在拍照方面小米 12 系列可能会提供两套影像方案,其中一个为 5000 万像素超大底主摄方案,另一个方案则是会搭载 2 亿超高像素主摄,将采用的是三星不久前发布的 ISOCELL HP1 传感器,尺寸为 1/1.22 英寸。 此外,小米 12 系列还可能分别内置 4700mAh 电池和 5000mAh 电池,有望标配 120W 有线快充以及 50W 无线快充。
500多平米的元宇宙虚拟土地卖出250万美元?
上周二,一家加拿大投资公司Tokens.com就在Decentraland平台上购买了价值近 250万美元的虚拟土地。据悉,这笔虚拟土地交易是Decentraland平台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目前元宇宙中最昂贵的一块土地。 这家公司为何购买虚拟土地?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消息,Tokens.com 以总计 618,000 MANA(Decentraland 的游戏资产)购买了 116 块虚拟土地。该公司声称此次收购是迄今为止同类交易中最大的一笔。 Tokens.com 通过虚拟房地产公司 Metaverse Group 购买了土地,该公司为客户提供虚拟土地开发服务。此次购买相当于 6,090 平方英尺的实体土地,折合560+平方米——大约相当于 1.3 个篮球场的大小,平均一平米价格2万多人民币。 购买的地块位于 Decentraland 的时尚街区,将被开发以满足时尚品牌在元宇宙中展示数字商品的的需求。 该公司CEOAndrew Kiguel表示,“我们很高兴通过迄今为止最大的公共元宇宙土地收购来创造历史。这些资产将补充 Metaverse Group 现有的元宇宙虚拟土地投资组合。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子公司成功完成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土地交易,” 就在 10 月中旬,Tokens.com 曾以 168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etaverse Group 50% 的股份。Metaverse Group 还在虚拟世界平台 Cryptovoxels、The Sandbox、Upland 和 Somnium 中出售和出租虚拟土地。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Gucci、Burberry 和 Louis Vuitton 等奢侈品牌巨头通过他们的设计师 NFT 进入了元宇宙。耐克等品牌也宣布将在“Nikeland”发布数字运动鞋。通过Metaverse Group子公司,Tokens.com 希望进一步发展时尚街,并为时尚品牌带来在元宇宙展示新数字商品的新机会。 虚拟土地也许是下一个前沿阵地? Decentraland 基金会内容主管 Sam Hamilton 在一份声明中说:“时尚是元宇宙中下一个增长的巨大领域。” “因此,Metaverse Group 在 Decentraland 时尚区的中心购买土地,做出了如此果断的承诺,是及时的,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过去一个月,元宇宙资产价值大幅上涨,因此目前对元宇宙中的虚拟土地需求强劲。MANA、SAND 等原生数字资产的价值在几周内翻了两番。这些事件的触发因素是 Facebook 宣布更名为 Meta,并专注于 Metaverse 元宇宙。突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虚拟土地。 以 244 万美元收购 Fashion Street Estate 意味着 Decentraland 创下历史新纪录。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土地购买金额是超过 100 万美元的,而这其他虚拟世界也有类似的趋势。例如,在 8 个月前,Somnium Space 中最大的购买量不超过 250 ETH,又比如有人为在 sandbox 的土地支付了353000美元,而Cryptovoxels 中最高的土地销售价格为 267640 美元。 歌手林俊杰也在推特上宣布自己在关注元宇宙的虚拟土地,元宇宙虚拟土地似乎正在以一股新浪潮的姿态在引发更多的关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