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互联网失去豁免权
文 | 阑夕 我一度有些怀念那个大佬们异口同声的喊着互联网到了「下半场」的时候,他们觉得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再也不会有新的种子破土而出,强者恒强的剧本更是提前付梓,乌镇饭局觥筹交错,新贵齐聚谈笑风生,每一个人都无比确定的知道自己的势力范围,也精准到毫厘之间站好了自己该站的队。 其实也并没有过去多少年,或者说很难划出一道清晰的分界线,来将此前和此后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在宏大叙事的记录光谱里,厚重的历史感被折叠成书页,以令人应接不暇的速度翻篇,就像菲茨杰拉德描述盖茨比之死——「他一定会感悟到他已经失去了旧日的那个温暖的世界」——再愚钝的互联网公司也该明白了,那种仗着新物种的身份而享有免于监管的宽容将不再是理所应当的了。 游戏规则一经改写,从市值到定位,从融资到上市,从GR到PR,所有地方都需要被彻底的重估一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尺度里,秩序将高于竞争,责任会平衡增长,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拉锯,也要重新回归。 至于当代年轻人的闷爽当然是溢于言表的,资本家遭受敲打的转折,在任何时期都是喜闻乐见的桥段,从「上班摸鱼、带薪拉屎」式的消极抵抗,到「你不体面,有人帮你体面」式的外力介入,事实证明,调教资本主义这件事情,还是得请资深和专业的来。 于是就有了年轻人们兴奋的在弹幕里打出:「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 「资本家」这么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的旧词 搜索热度近年来水涨船高 在字节跳动向员工投票调研是否取消大小周的新闻底下,有人发出了一个注定无法得到回答的质问:为什么明明公然违反「劳动法」的制度,你们讨论的却是是要继续还是保留? 换句话说,哪怕是互联网大厂里的高薪员工,也逐渐厌倦了增长至上主义的叙事模板,当挣钱不再是保障生活品质的唯一要素,那么本来很多天经地义的逻辑,也都值得再问一次「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外卖配送时间能够要求到精确到秒的程度,比如为什么「996」的透支加班可以常态化的运转,比如淘宝的链接在微信里为什么怎么就是无法直接打开,这些质疑曾被长久的掩埋在毋须多言的环境里,这环境崇尚胜利与成功,如同犒赏斗兽场里浴血搏杀的勇士那样犒赏衣冠楚楚上台敲钟的赢家,然后用股价和名利堵住不符合商业准则的怀疑。 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 在宏观趋势里分辨有效信号时,有这么一句话经常被人提及——「我们总是容易高估短期的变化,同时低估长期的影响」——那么,在依然承认这一轮的治理行动并不在于惩罚目的之后,互联网产业的市场模式会被倒入一个什么形状的容器里重新浇灌,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里又要把努力保持低调的马云老师请出来了。 马云在很多次的演讲里,把互联网的未来比作是「水电煤」一般的存在,在如此进行类比的时候,无论是台上的他还是台下的听众,可能都不曾意识到这么一种修辞其实多么不妥。 但这也称不上是他一个人的草率,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热衷于同样的叙事路径:应用层的产品竞争已经结束了,下一个阶段的挑战将是如何成功的扮演基础设施。 什么是基础设施?简而言之,就是资源的分配者,而不再是价值的创造者,你可以做一款应用,但是你的应用必须跑在我的生态系统里,用着我的服务和算力,倘若离开了平台,你就什么都不是。 中国的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百度字节无一例外——都在布局所谓的「小程序」,也就是追求一站式的流量循环,滴水不漏的把用户留在自家池子里。相比过去的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就造就着「孤岛化」的产品格局,而「小程序」这种发明,更是连孤岛都舍弃了,直接通过寄生系统取而代之。 「小程序」也许确实方便易用,但它对于巨头的真实价值在于能够接管用户的生活数据,并及时洞察潜在的竞争对手出现——拼多多最早就是因为在微信里的分享次数增长过快而被腾讯注意到并投资的——然后用钱去把风险砸掉,把对手变成友军。你当然可以说,这和往日大公司见一个抄一个要文明多了,但是由此造成的畸形影响,其实相当深远。 像是猫眼电影或是同城旅游这样的应用,来自「小程序」的流量占比已经超过了80%,它们对于平台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数据层面的共享细节,都不算让人放心,而这种和微信的深度捆绑,甚至还要比在手机里预装应用的做法更加难以摆脱。 在腾讯平均七天投资一家游戏公司的报道底下,有腾讯的同学不无委屈的诉苦,认为媒体指责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垄断是张口就来的复读,因为每当「原神」、「万国觉醒」、「摩尔庄园」这样的现象级游戏爆红之日,还是这些媒体在替腾讯反思为何错过。 「我们要是真垄断了,又怎么会有这些漏网之鱼呢?」她在这句话的末尾,加上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然而事实是,包括盛大(盛趣)、完美世界、巨人网络在内,愈来愈多的昔日竞争者,都在争先恐后的将游戏交给腾讯代理发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接入微信和手Q两大流量入口。 这就是分配的力量,并不是说腾讯就不能去代理发行其他厂商的游戏,而是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质是去竞争化的,最终催生出了本应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急着投怀送抱的奇异现象。 电商行业备受诟病的「二选一」,也带有相似的原罪,令商家感到巨大压力的,是来自平台挥舞着分配权力的威逼利诱,而非真正基于服务品质的选择困难,先把市场扭曲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再说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样的逻辑已经站不住脚了。 的确,腾讯是错过了「原神」,阿里也没能遏制拼多多的崛起,这既说明了在互联网行业形成实质垄断的难度太高,也凸显出了身为挑战者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或是积累: 「原神」的开发商米哈游是因为前作的现金流足够稳定,才有多次拒绝腾讯投资入股的底气——「毕竟不缺钱」——而拼多多则是彻底倒向腾讯,交出了除老板黄峥之外的第二大股权,才得以在阿里染指不到的微信生态里发起奇袭。 不能因为地板裂缝里长出来的树木葱绿茂盛,就看不到在肥沃的土壤上铺满大理石的畸形。 2021年,中美两国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分道扬镳 根据Bloomberg的统计,以今年2月的高点为始,中国的互联网上市公司(包括美股和港股)累计已经蒸发了超过8000亿美元的市值,这象征着资本市场对于监管落地的预期回调,也为这些年来巨头们超额攫取的规模体格做了一次量化处理。 不该你拿的,你得吐出来。 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背后,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能在多个细分垂直行业形成极高集中度的现实,乃至复现了洛克菲勒在一百多年前的未竟之业,当腾讯和阿里的市值尚且追不上Facebook和亚马逊之前,它们所在的行业却早就把CR8指数推到了70%以上。 消灭竞争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向下渗透,只恨手不够长,连柴米油盐的生意都想「重构对齐全链整合」,以致于在海外同行发射火箭探索太空的时候被拿来虚空打靶,真的不冤。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迷恋「水电煤」的定位,是因为这有着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的某种合法性,现代经济学认为,供水、电力和煤气这样的资源市场,由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存在,由单一企业来提供服务的社会成本是最低的。 简单来说,就是倘若一座城市有几十家供水公司同时经营,那么势必从房屋建筑开始,就要考虑在墙体里放下几十根来自不同自来水厂的水管,这会推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所以不如由政府来承担这种基础设施的运作和维护。 只是互联网公司只看到了作为基础设施的垄断合法性,却有意无意的省略掉了基础设施同时具有强烈公共属性的特征,这可不是简单标榜自己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就能糊弄过去的事情,往严重了说,它是现行的股东有限责任制没有办法兼容的选择,也和利润有着天然冲突。 美国镀金时代的「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在被问道会不会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开通一条铁路线的时候,说出了一句次日登上各大媒体头版头条的回答:「该死的公众!」 后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在美国联邦国会得到通过,大亨们的帝国被拆得七零八落,少数尚存远见的赶紧转型慈善家,捐学校修医院,在历史上留了一个不坏的名声,更多的则带着怨恨进了坟墓,财富亦被子孙挥霍殆尽。 不过,尽管拆分的声音也在当今的社交媒体上不绝于耳,但这其实是一个几乎没有操作空间的选项,不仅是肢解互联网公司没有先例,还有数据这种东西和传统的资源不同,很难按照物理范围进行切割。 很多人觉得拆分商业巨头才能解气,作为情绪发泄倒也不无来由,只是现实世界的运行原理往往和怨恨中的不同,拆分作为惩罚手段可能不太适用于互联网产业,或者说,互联网公司甚至都在主动拆分业务,把集团控股战略执行到底,无论是腾讯、阿里还是京东,都已经在不断的拆分公司,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让拆分出来的项目独立上市,券商资本亦是乐见其成。 最可行的方案将是分级监管,无论是以用户规模还是市场估值进行划分,不同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受到不同细则的监管措施,换句话说,越是靠近基础设施级别的公司,就越是需要承担与之分量相称的社会义务。 这种监管最终会体现在合规成本层面,在大多数行业,监管属于固定成本,体量越小的公司,合规成本的运营反而占比越高,而体量越大的公司,反而容易解决监管,从某种意义来说,被互联网公司钻到的空子,正是这一点。 胡润中国的2020年报告 中国市值排名Top 10的民营企业里 互联网公司占有7席 在这些动辄掌管数亿用户生活行踪的平台身上,再用一家零售商或是工厂的监管标准去要求它们,是远远不够的,一家石油公司无论多么强大,它也不知道一名在加油站消费的顾客喜欢什么口味的辣条,但是凭借SDK的接入,任何一个App都有机会比你还要了解你。 所以才有人说,赛博朋克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潮流逐渐失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的向内发展已经超出了小说家们的想象,从群山里彻夜不休的矿场,到刷脸才能取卫生纸的公厕,不需要光怪陆离的软件渲染,我们的世界早就被染上了那层不真实的色调。 是时候让这一切慢下来了。 1986年,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刊发了周为民教授起草的报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为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前面那八个字,也出现在了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里面。 现在头来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定调,既在体制层面与「大锅饭」这种极端平均主义进行了切割,也拉开了中国经济一路狂奔的序幕,拥有财富也不再是不可告人的肮脏秘密。 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按剧本发生的。 林毅夫在2007年的时候和周为民一起参加了「21世纪」北京圆桌论坛,他讲了一个在经济增长的趋势下穷人的收入速度增长会比富人更高的理论模型: 「穷人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劳动力,我国这个阶段劳动力相对多,相对便宜,资本相对稀缺,相对贵,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生产区段,多发展这样的产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在国内国际市场当中,会有最大的竞争力,同时会创造最多的就业机会。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创造的利润和经济剩余越多,资本的回报会最高,经济剩余用来作为积累的会最多,资本积累的速度会最快,资本就会从相对稀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稀缺,工资的增长就会快于资本的增长。」 道理好像都对,可惜就是事与愿违,至少,西南财大在搞了那个和统计局的数字大相径庭的基尼系数之后,也并没有多大的后果,贫富差距这件事情固然有它的敏感性,终究还是要面对的。 这口源于结构性的锅当然不应该只由互联网公司来背,然而它们在汲取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却又在增进公共福祉方面所做甚少,就像林毅夫在十几年前相信劳动力将会变得比资本更加稀缺的原因时并没有预料到互联网公司可以在双边市场里收取名为流量的「铸币税」,让大家都为它打工。 资本的流动性创造了更多的造富机会,而劳动力的流动性却使自己失去了议价权,你觉得今天可以跑美团,不开心了随时可走,明天又可以去饿了么,这样很灵活很自由,殊不知正是如此机制,让你完全决定不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当各种「当日达」「准点达」这样的效率得到满足之后,相应的收益却没有被公平的分配到丈量土地实现效率的人身上,这和我们在过去许多年发现的许多问题具有极高的重复性,修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建设城市的无法留下,消费上不去债务下不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苦味道却始终挥之不散。 在高增长的时代里,很多行业拥有着免于停下来自审的权利,仿佛这会致命性的耽误经济走向强盛之路,造成破坏的治理可以无限期的向后拖延,于是,一批批的巨兽拔地而起,在以皮屑滋养土地的同时,也挡住了太多的阳光。 也是时候拿走这份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的豁免权了,用投行喜欢的一个词来说,一个新的周期已经来了,与周期相悖的玩家,都会痛不欲生。 可以参考次贷危机之后 针对银行业的监管法案页数5年翻了5倍 事实上,这轮监管浪潮是一个全球而非单一国家的趋势,从GDPR的提出开始,人类对于科技产业的看法就变了,它不再是一个领先于世界的比特式概念,而是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原子共生。 前A16Z合伙人Ben Evens在不久前也发了一份名为「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的报告,劝告他的同事们要调整估值公式:「每一波技术革新都会改变世界,然后受到监管,从铁路到工业食品,再到船舶、飞机、银行……现在轮到互联网了。」 没错,就是这样。
反对取消大小周 因为我拥有的东西不多
作者 | 列弗特 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了,但并没有出现集体欢呼的场面。 有人说,这说明过去这么多年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消退了,写代码、编程序正在变成一个普通的高薪职业。 对这种看法我是赞同的,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互联网也不例外。 早在5年前,王兴就认为互联网进入了所谓的”下半场“。在这之前,先是PC用户群体的快速增长,然后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直接的结果是计算机变成了”宇宙机“,computer science成了几乎所有高考生的plan A。 伴随这场从拓展增量到争夺存量的战略转变拉开序幕的,是让众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倒下的资本寒冬和VC机构抱怨的良好投资标的稀缺,这看似矛盾的叠加态就像70年代美国人面临的“大滞胀”。 在这互联网的”下半场“,好的项目有多缺呢?看看当时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生意就明白了。 用ofo创始人戴威的话说,他们火到融资都不需要BP。想分一杯羹的投资人排起了长队,就像今天ofo等着退押金的用户一样。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风险投资则处于冰河期,各地的创业孵化器不断传出倒闭消息,很多这周还在运转的创业公司,下周创始人就回老家种地了。 互联网行业这种乏善可陈的局面,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现在,并且在可预料的未来似乎都没有改善的希望。 这不,几个月前几家互联网巨头还因为惦记老百姓的几捆白菜、几斤水果被人民日报点了名。 难怪有人感叹,互联网英雄主义的时代落幕了。 这听起来多少带点伤感了,不过我倒不至于有这样的感慨,多新鲜啊,这世上哪有不落的太阳和不朽的荣光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作为一个普通人,从来都不是英雄,所以相较于英雄主义,我可能更怀念人民万岁的时代。 壹 所以咱还是聊聊普通人的事儿。 在宣布取消大小周之前,字节跳动新任CEO梁汝波在例行OpenDay上公布了一项调研结果:字节公司内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这也使得当时取消大小周在字节内部成为悬而未决的议题。 也就是说,明确支持取消大小周的员工占了绝对少数。 看到这消息的时候,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颇为意外,这跟他们过去几年在网上冲浪感受到的民意完全靠不上啊。 如果有人就提前开个盘的话,估计又是妥妥的赌狗末日了。 毕竟过去两三年,你要是在网上不叨叨两句内卷骂骂996,那基本说明你没有参与到广大无产阶级内惩工贼、外斗资本家的伟大斗争中来。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知乎上之前有个叫李建秋的KOL,就互联网大厂的996现状发表了一点偏离主流意见的看法。 然后就有个“如何评价李建秋关于大公司996的看法?”的问题,下面累积了上千个回答,基本上全是反驳他的。 舆论与现实的上述差异,并不是又一个“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例子。 网上旗帜鲜明地批判996的字节员工,在参与调研的时候也一定义无反顾地投了反对票。 关键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他们后来沦为了少数?为什么大多数始终保持了沉默? 对此,我们可以尝试把它简单的总结为: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跟字节跳动一样不愿放弃加班的普通人,在中国还有很多。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还远远比不上互联网的程序员。 之前网上流传着一份富士康深圳农华的招工海报,根据海报上的说明,富士康流水线上一名典型的操作工,前三个月试用期的基本工资只有2300,第四个月转正后调整为2650。 这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刚刚能够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基本上在富士康上班的工人都严重依赖加班费,由于时薪较高,他们甚至希望能多加班。 最终,加班费在整个工资结构中的占比通常超过50%。一个在富士康到手薪资相对靠前的普通工人,每个月的加班强度不会低于典型的996社畜。 而人物杂志在去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外卖骑手 困在系统里》的社会调查文章,其中描述了在系统算法下,外卖骑手受到派送时间不合理、规划路线含逆行、超时高额罚款等多重问题的困扰。 尤其是平台算法的不断精进,相同距离的规定送达时间不断缩短,外卖骑手的更短的送餐时长,又被作为大数据的一部分给反馈给算法,最终导致外卖骑手被束缚在了不断加速的数据怪圈中。 该文章一出便刷爆了社交网络,两家外卖平台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推出了允许顾客多等几分钟的功能。 那么现在一年过去了,外卖骑手面临的困境有明显的改善吗? 贰 这场外卖舆论,或许引起了人们对算法涉及的技术伦理的关注,也或许激起了许多人对外卖骑手的同情,并在无形之中化解了几个差评。 但归根结底,今天的外卖骑手依然面临着,去年就饱受批评的约束。 他们仍然需要抄近路,仍然面临超时的高额罚款,也仍然会在等电梯的时候踢几脚整几句国粹。 与算法相关的技术伦理问题,并不是不需要被关注,也不是批评普通人对骑手的同情是廉价的,这些东西都在实实在在地推动社会向好,但本质上它们都没有解决最初所希望解决的那个问题。 不平衡与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问题。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外卖骑手这样的工作依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干,那只能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职位并不明显优于它。 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提供充分的优质职位供给,那其它的做法或许可以治标,但一定不能治本。这是社会问题,需要平台和所有人去共同努力改善。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里面有句话:因为我很贫穷,所以我拥有一切。 不知道有多少北漂的人,曾经想趁早高峰人最多的时候,在西二旗把这句话大声地喊出来,不过到最后都始终没有真正积聚起这么做的勇气。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人物,干了很多别人人想干但没干的事,也干了很多别人不想干或者觉得不该干的事。 我们这代年轻人跟他们那代beat generation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不是指我们也是”垮掉的“(他们也并没有垮掉),只是说我们面临的困境、内心的纠结与反抗跟他们颇具相似性。 当然,也许他们当年比我们活得轻松点。 最初看到”好心的旅行家“发表的躺平宣言时,我觉得他就是中国的凯鲁亚克,他的话充满了哲学意味和先锋气质:“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之前环球时报出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是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 文章提到,“与其说它是一种严肃的人生哲学,不如说它是年轻人面临奋斗困境时释放情绪的一个工具,是那些年轻人自嘲和彼此安慰及鼓励的网上话语纽带“。 这大体是没错的。李萍在富士康流水线上拧螺丝,张华骑着电瓶车送外卖,而你可能在后厂村写代码。 大伙不一定都有光明的前途,但都干着自己该干的事。大伙在网络上可能口嫌体正直,在生活里却还是唯唯诺诺。 我们这代年轻人在未来或许依旧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观,但我们依旧相信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垮掉的一代喊着“要Z爱,不要作战”口号,却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 我们也同样会创造或者说经历我们的历史。而对于996和取消大小周的争议,凯鲁亚克的那句 “因为我很贫穷”。 更合适的下半句应该是“所以我拥有的东西不多”。
祖龙娱乐布局新战略 加速释放发展潜力
  近日,Newzoo公布了《2021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报告中预测2021年手机游戏市场将创造907亿美元的消费支出,由此可见当代人对于“游戏”产品消费意愿强烈。当前,“Z”时代成为与消费相关的讨论热词之一,消费新势力的崛起,让各家游戏厂商开始关注行业需求的新变化。   面对变化多样且复杂的市场局势,游戏企业应如何应对?近日,国内领先的游戏研发企业祖龙娱乐发布全新战略规划,将进一步通过多品类、精品化和全球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为自身突围竞争白热化的游戏行业开辟了新航道。   探寻多品类可能性拓宽行业赛道   当今社会逐渐进入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时期,与大众文化娱乐紧密相关的游戏行业更是呈现出多品类发展的趋势,由此引出的女性向游戏市场争夺战更是为人津津乐道。   《Project I》项目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女性向游戏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向游戏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19亿人民币增长至2019年的52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速在20%以上,显著快于行业平均增速。因此,女性向题材正在逐渐扩张市场份额。   并且,资本已经嗅到了新兴游戏品类的商业价值,多家以女性向产品见长的厂商纷纷获得资本加持。对传统游戏企业来说,打造多元化多品类的游戏产品,拓宽行业赛道多品类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   星球大世界探索手游《诺亚之心》   在产品多元化方面,祖龙娱乐极有发言权。MMORPG一直以来都是祖龙娱乐最为擅长的领域,随着行业发展和环境变化,祖龙娱乐也在积极探索如SLG、开放世界等游戏领域,并已经推出SLG手游《鸿图之下》,开放大世界MMORPG手游《诺亚之心》即将开启首测。同时可以看到,祖龙娱乐也在积极布局女性向、SLG、射击类等游戏产品。通过多品类发展保持竞争优势,延拓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   精品游戏成行业竞争胜负手   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游戏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移动互联进入存量竞争的下半场,游戏行业亦如是。随着近年来各类游戏用户圈层日渐细分和多样,让游戏行业越发重视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这同时也给游戏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精细化细分市场下打造精品化游戏成为了新时代的课题。   多家券商给与祖龙娱乐买入或增持评级   2021年以来,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安信证券、新时代证券、国元国际等多家券商给予祖龙娱乐(9990.HK)买入或增持评级,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提出,移动游戏行业正处于跨世代演变的关键时期,拥有较高研发壁垒的公司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而祖龙娱乐在游戏引擎等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构建了较强的护城河。新时代证券指出,祖龙娱乐贯彻精品化战略,强大研发团队为业绩增长保驾护航。   今年4月,祖龙娱乐连续两日获腾讯增持。期间腾讯以大宗交易方式两次增持合共3,262.04万股,占股本总额的4%,每股作价均为13.96港元,涉资约4.5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腾讯持股量增至16.88%。可以看出,祖龙娱乐的长期发展潜力持续受到资本方面的认可。在存量竞争的今天,连获增持实属不易。   据投行Drake Star Partners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游戏行业的投融资宣布和完成的交易超过635笔,交易额飙升至600亿美元,刷新历史记录。2021年仅仅过去一半,用于游戏收购、投资和公开发行的资金相较于2020年,几乎翻了一番,游戏行业投融资市场异常火爆。资本强势进入,或将催生游戏行业新一轮洗牌。   中信建投指出,腾讯高额增持凸显公司长期价值。明年祖龙娱乐海外大IP合作产品将全球上线,预计将为公司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   祖龙娱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青   全球化布局稳步提升商业价值   2020年,祖龙娱乐海外发行为自身带来人民币约7.9亿元营收,占总收益的65%左右,祖龙娱乐的全球化战略收获阶段性成果。其中,自主发行为祖龙娱乐业绩提供足够保障。   祖龙娱乐深知游戏产业链条中发行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在布局全球市场的当下。据了解,祖龙娱乐已着手布局全球游戏自主发行,目前已覆盖中国、欧美、日韩、东南亚等核心地区,并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发行策略,并由此收获了诸多成绩。   MMORPG手游《龙族幻想》、SLG手游《鸿图之下》覆盖全球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祖龙娱乐旗下MMORPG手游《龙族幻想》在欧美和东南亚应用市场中多个榜单的下载排行均名列前茅,此外《龙族幻想》荣获2020年GooglePlay印尼及泰国地区最佳对战游戏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能够触达目标用户、且收获良好成绩与祖龙娱乐精准的发行策略有很大关系。可以预见,随着祖龙娱乐实现自主发行的进一步升级,达成内容生产至终端发行的有机结合,将取得更好的成绩。   国产游戏出海,除了让世界见证中国游戏行业发展之外,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改变固有思路,为文化传承提供新载体成为重中之重。   SLG手游《鸿图之下》海外成绩   祖龙娱乐以游戏为载体,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三国为题材的SLG手游《鸿图之下》就是祖龙娱乐传承中国文化的关键所在。《鸿图之下》以真实的三国历史为背景,通过PBR渲染、全局光照、四季环境等技术手段为玩家还原一个群雄逐鹿、征战沙场的三国世界。   祖龙娱乐将秉承“文化”和“创新”这两个最关键的发展核心,在发展迅猛的数字文化领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发展商业的同时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持续向国内外市场输出具备中国文化烙印的精品游戏作品,为游戏产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目前游戏行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游戏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聚焦发展自身硬实力、紧跟行业趋势,将成为突破游戏行业发展桎梏的重点,从祖龙娱乐的新战略可以看到祖龙娱乐不断开拓创新,焕发出持续的青春活力。
【金融观察】刘延辉:加强保险行业新型智库建设 推动行业智库更上层楼
刘延辉/文  智库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予以印发,指出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放眼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科学方面,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也包含社会科学,智库组织的战略研究能力、政策研究能力等,自然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已进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从行业层面看,银保监会成立以来,银保监管融合已经从“物理合并”走向“化学融合”,因而,监管部门和行业都面临内外部环境的许多新变化以及国家与社会的许多新要求,肩负着许多新使命,亟需学术智库进一步发挥功能作用。 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行业智库也有了较大发展,但距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国家与社会的要求与期待还有较大差距,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笔者以为,行业新型智库建设和研究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更多进展: 一是在推动监管理论创新方面有更多成果。“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监管能力,在银保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监管理论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银保监管融合发展过程中相关课题的研究,同时关注交叉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为银保监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夯实行业发展的思想根基和学术理论基础。 二是在提高研究水平、服务行业创新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与国外一流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其研究质量与思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不够。行业需要创新发展需要智库提供智力支持,需要智库组织在制定发展规划、技术标准、数据交流与共享、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等方面有所作为,也需要智库组织在必要时发声,解疑释惑,恰当引导舆论,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持客观立场具有全局视野的高水平智库组织。许多智库组织因其所属单位、资金来源等种种原因,难以摆脱资本干预和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色彩,对其成果的客观、中立立场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具有全局视野和持客观中立立场、侧重于从第三方视角开展研究的高水平智库是全行业、国家与社会亟需的,加强这方面智库的建设,从在策上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有利于提升智库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也有利于更好地融通政产学研,打通壁垒,形成合力。 四是加强智库间必要的协调与统筹。加强智库建设,不仅表现为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当前,行业智库组织的数量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总体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状态,较为分散,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统筹,难以形成合力,在沟通交流、数据和成果共享等方面更处于较低水平。在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问题凸显,应加强学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及体系性,因而加强智库间的协调与统筹,尤为必要。 五是在服务对外开放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智库组织作为非官方机构,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行业智库通过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与研讨、建立合作机制等多种方式,在国际金融领域更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对于我们宣传政策主张、占领金融竞争的制高点及取得话语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强行业新型智库建设,在以上几个方面取得更多更大成绩,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行业学会等学术类组织因其天然属性,有望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应予以重视,开展研讨,凝聚共识,创造条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共同推动行业新型智库建设工作更上层楼。 (作者系中国保险学会研究二部负责人)
张坤二季度调仓路线浮出水面 坦言未来预期回报下降或难以避免(表)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沁 7月20日凌晨,“公募一哥”张坤掌舵的4只基金公布了二季报。这位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明星基金经理,二季度调仓情况如何,对未来市场走势和投资怎么看? 今年第二季度,上述4只基金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中,3只为正,1只为负;跑赢与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各为两只。 从规模看,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总规模在二季度末达到1344.78亿元,略高于一季度末的1331.09亿元。 总体来看,在张坤所管理的4只产品中,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和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收益均为负,不过二者在净值增长率与利润方面表现不错;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实现收益与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但未能跑赢其业绩比较基准;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基金(QDII)表现不佳,不仅在收益和利润方面实现亏损,更是远远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在行业配置方面,整体看,张坤二季度降低了基金对计算机、消费、食品饮料的行业配置,增强了电子、医药、银行、地产的行业配置;在易方达中小盘中增加了计算机的行业配置。个股方面,4只基金都延续了“长期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选择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的标准。 整体仓位略降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在二季度实现收益-8.44亿元,利润为53.8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3.0144元,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94%,跑赢同期1.87%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具体来看,该基金股票仓位略微下降,对结构进行了调整。行业配置方面,其降低了计算机、增强电子行业的配置。 持仓方面,该基金减持了五粮液、贵州茅台、美团-W;增持香港交易所、腾讯控股,大幅增持洋河股份、泸州老窖;招商银行A股和H股、海康威视持股数保持不变;爱尔眼科新进入前十大重仓股,而平安银行消失在十大重仓股的行列。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二季度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前十股票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二季度已实现收益-0.12亿元,利润为11.2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1.4786元,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62%,远超同期1.87%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具体来看,该基金的股票仓位略有下降,对结构进行了调整。行业配置方面,其降低了计算机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对医药、银行等行业的配置。 持仓方面,该基金减持了海康威视、五粮液、美团-W;增持泸州老窖、洋河股份、香港交易所、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新增爱尔眼科、平安银行,华兰生物和锦欣生殖则从十大重仓股中消失。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二季度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前十股票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在二季度的收益为42.91亿元,利润为8.0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8.0823元,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2.51%,跑输同期7.89%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该基金在二季度股票仓位有所下降,降低了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对计算机等行业的配置。 持仓方面,该基金十大重仓股票未作改变,只是调整了仓位。其具体减持了通策医疗、贵州茅台、天坛生物、美年健康、五粮液、百润股份、苏泊尔;增持了恒生电子、华兰生物;中炬高新持股数未作改变。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二季度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前十股票 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基金(QDII)在二季度实现收益-4.30亿,利润为-3.16亿。截至报告期末,基金份额净值为1.345元,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79%,跑输同期1.51%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该基金在二季度股票仓位略微下降,降低了消费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银行、地产等行业的配置。张坤在二季报中对亏损原因进行了解释,他表示:二季度,教培企业受政策预期影响,股价跌幅较大,对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我反思长期投资框架中的一些假设,希望能够将其进一步完善。 在具体持仓方面,张坤增持了美团-W、腾讯控股、招商银行、香港交易所、阿里巴巴-SW、京东集团-SW;新进了邮储银行、中国海外发展,唯品会和锦欣生殖亦出现在十大重仓股的队列中;好未来、新东方-S、京东(美股)、阿里巴巴(美股)被剔除出十大重仓股。 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基金二季度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前十股票及存托凭证 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或难以避免 张坤在季报中总结,二季度,虽然偶有疫情,但国内的企业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同时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全球来看,随着疫苗的接种,各国的企业经营活动也开始缓慢恢复。A股市场方面,二季度分化较为明显,新能源、汽车、电子、医药等行业表现较好,而农林牧渔、房地产、家电等行业表现相对落后。 疫情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放松,全球股市都有了显著上涨。对于一些市场公认长期有成长空间行业(科技、医药、消费、新能源)中的优质公司,除了业绩增长的驱动,估值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面对越来越高的市盈率水平,对企业的估值方法也越来越多采用远期(如2025年甚至2030年)市值贴现回当年,似乎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回报率水平。 无疑,这样的环境对投资人判断正确率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公司,在各种假设都兑现的情况下,可能未来5年能赚取贴现率或者比贴现率略高的收益率水平,但是一旦错误,可能就要面临30%甚至50%的股价下跌。 在一个流动性宽裕、资本焦虑地寻找高回报率领域的环境下,未来几年,不少行业面临的竞争程度恐怕比过去5年更为激烈。回首自己以往的判断,发现有不少错误。我认为,对于未来5年行业竞争格局的判断难度恐怕只增不减。综合来看,如果正确,可能只获得一个平庸的回报率,但一旦错误,却面临不小的损失。在这样的赔率分布下,对于投资来说显然是高难度动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在热门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试图获得更高的概率确信度,要么在不那么拥挤的行业,稍微牺牲一些概率,承担多一点不确定性,获得更佳的赔率回报。我经常这样审视组合,如果股市暂停,5年后恢复交易,每个企业能带来多少的预期复合收益率,从目前的判断来看,未来几年预期回报率下降可能是难以避免的。
中小银行APP违规收集信息频被通报 亟待加强数据治理能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7月19日,工信部披露《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1年第6批,总第15批)》,在此次通报中,大连银行手机银行APP、锦州银行的“锦商之家”APP,以及马上消费金融的“安逸花”APP等三款银行业机构手机应用软件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 今年4月,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南粤银行、上海拍拍贷的APP应用也曾因为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而被工信部通报。 在此之前,还有多家中小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因个人信息收集、管理方面的问题被监管点名。 在全社会领域,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信息隐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再三强调互联网平台金融的“持牌化”管理。但是,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依然面临着科技人才短缺、外部数据依赖过度、数据治理不完善等方面的困境。 中小银行产品同质化 中小银行的APP产品频频因信息收集问题被监管点名,背后原因或值得深思。 一位曾在国有大行工作的城商行科技部门人士表示,小型银行在数据合规意识、产品研发规范、技术实施细节等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主观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 今年3月份,九江银行因一张“彩礼贷”海报引起舆论批评,随后也被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批评。在这背后,是传统银行的客户被大型互联网平台的虹吸效应不断吸走变成了“线上流量”,区域性银行如何突破,打造零售场景,合理获客留客,也带给行业更多思考。 在近期毕马威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中指出,过去几年,为了应对零售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区域性银行普遍以“产品”为单元组织零售业务,这种管理架构虽然在短期内对于提升产品专业性和市场响应速度有积极影响,但很难统筹客户“储投贷信”综合金融需求,无法体现以客户为中心。 优秀的基层营销能力同样是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基础条件,毕马威在上述报告中建议,从人员能力提升、数字化赋能、营销模式升级等多方面提升基层营销能力。如某领先银行通过数字热力图提升网格化营销的有效性,基于APP采集的客户信息、线下商圈公开信息和商户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消费时段、消费地点、消费者特征、商户特征及同业竞争对手分析。 而本月初央行要求的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数据“断直连”,带给中小银行的压力或将更大。 今年4月,亿联银行副行长杨德明在一次行业活动讲话中提出了消金产品、小微信贷产品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他认为,在信贷的6个要素如额度、期限、利率、担保方式、用途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未来金融机构如何跟金融科技公司能够联合开发出存款汇一体的带有交叉销售性质的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对于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很好的机遇。 规范助贷后或迎新机遇 2021年7月7日,部分平台机构收到央行征信管理局的邮件,要求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图进一步完善整改方案。 据一位金融科技公司人士透露,7月7日央行的邮件要求整改的环节即主要针对助贷机构的获客初筛环节,要求平台机构和资金方强化此过程中对央行数据报送的完整和详细程度。 据此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助贷业务创新与监管研究报告》,在助贷业务中,贷前、贷中、贷后均有助贷机构的直接参与,助贷机构在获客与初筛、电子面签、贷后管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目前,市场中助贷业务的收费普遍采用的是资金方收取全部费用,再将服务费和返息部分返还给助贷机构或者增信机构。今年4月,美股上市公司信也科技表示,正在全面转向助贷分润业务模式。此前,360数科也已宣布正在不断提升其“轻资本”助贷模式的业务比重。 接受了这种合作模式后,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共同目标将被紧密捆绑:尽快且尽可能多的实现利润,同时要控制好不良。 在此种模式下,助贷平台实际上会在内部首先做一道风控筛选,用自己的信用评价逻辑将用户匹配到合适的资金方,用一些无法过关的数据“滥竽充数”,损害的将是双方的共同收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对记者表示,在一些合作关系中,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连人行征信查询也交由平台进行,对平台输送的客户仅做形式上的最终审核。在上述情况下,银行实际上外包了核心风控环节,数字化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升,只会越来越依赖平台。“断直连”后,其影响之一可能是鉴于平台作用的弱化(很难再直接把控客户质量),原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收费模式可能面临较大变化,如果潜在收益明显降低,可能进一步降低平台参与助贷、联合贷的意愿,从而改变市场生态。 即是说,在用户数据“直连”的情况下,数据质量也与商业收入隐性的挂钩。那么,“断直连”后,金融机构无法直接核验平台传输给征信机构的原始数据,放贷收入、不良资产需要自负其责。 那么,银行做好准备了吗? 蓝象智联创始人兼CEO徐敏认为,“断直连”后,互联网数据通过征信机构成为全行业都可以采用的标准征信产品,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补充到银行整体客户画像中。不同银行的这部分能力差距缩小后,银行就要开始比拼通过更多样化的社会化数据(如运营商、政府或其他类型的数据)来在风控和营销方面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外部多样化社会数据的补充也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获得更多类型数据时,同时也要兼顾用户的隐私保护,隐私计算和联邦学习技术可以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促进数据价值在金融场景的释放。
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变 多家银行推行基金销售改革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银行越来越认识到从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的重要性。 独立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如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等机构的出现逐渐蚕食银行基金代销的份额,为了与互联网平台看齐,重新赢得年轻客群的“芳心”,也促使银行在基金代销上做出改革,做出重点布局C类份额、降费率的做法。 近期,多家银行在基金销售上都有了新的改革措施。 “低费率有望激活价格敏感型或者一线短线客户。”一位渠道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银行基金代销改革 7月15日,平安银行推出基金销售改革措施,一方面,线上将全面主推前端不收费的C类基金份额,有近1600只基金实现0申购费;另一方面,大部分非首发、非定制的A类份额,包括定投产品,将推出1折申购费模式,覆盖超过3000只基金。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也于同天在推出财富开放平台之时推出了差异化公募基金费率体系。自2020年起,招商银行已陆续推出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申购费率一折,并将摩羯智投、基金简易组合等服务涉及的基金产品申购费率也调整为一折。此外,自2021年以来,招行上线前端不收费的C类基金份额基金已近千只。 “低费率有望激活价格敏感型或者一线短线客户。”一位渠道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同一个基金设置A、C两类不同的基金份额,相比收取认/申购费(一般为1.2%~1.5%)的权益型基金A类份额,C类在购买阶段不收取费用,只在持有期间收取销售管理服务费(0.5%~0.8%)。 上述渠道人士表示,长期持有例如能持有半年以上的肯定A类份额划算,因为管理费是根据它前一天的净值来算的,如果是赚钱能力强的基金,中间的管理费每天都在增长,如果它长得快的话,净值每一天都会增加,那么长期下来用户要扣的管理费就会超过A类了。 更早前,也有银行开始调降代销基金产品费率。今年5月,建设银行与中金公司两大巨头首次合作尝试“财富管家计划”,此计划是中金作为管理人发行产品,建行作为渠道向自家客户销售,对客户实施零费率,豁免投资者的管理费和申赎费,充分让利,待产品实现业绩收入后,再在后端实现报酬提成,银行分享权益市场发展带来的超额收入。而微众银行早就也悄然间将所有的A类和C类基金份额申购费率调整为了0。 此外还有一些银行券商机构通过基金销售折扣活动尝试“降费”。2020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交通银行等渠道均推出“理财节”类活动进行费率打折,恒泰、德邦及中金财富证券等也纷纷推出0.1折费率活动。 互联网年轻客群是银行推行改革想要拿下的重点人群,这群人往往是独立第三方销售平台比如蚂蚁基金、天天基金网等基金销售平台抢夺最厉害的客群,这些平台以基金A类份额1折申购费,C类份额(免申购费)吸引着年轻人。 对于其他第三方销售平台,记者了解到,例如腾讯理财通上C类基金份额申购费也为0,部分A类基金份额申购费率为1折即0.15%,若使用微信零钱或零钱通限时买入将享受0元申购费。支付宝大部分A类基金份额申购费也是1折即0.15%,部分为0.1%,C类基金份额申购费为0。天天基金APP在基金申购费方面,与支付宝类似,A类基金份额申购费也是1折即0.15%,C类基金份额申购费为0。 “独立第三方销售平台逐渐蚕食银行的份额,也促使银行改变经营方式和理念,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开始着眼通过陪伴式服务增强粘性获取收益。”一位华南银行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 也正如平安私人银行总裁李明在解释“平安银行为何对公募基金代销政策进行调整”时表示,“平安银行线上重点布局C类份额,并与互联网平台看齐,是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基民获得感的重要举措。平安银行将客户盈利放在第一位,客户才会信任我们,才愿意在我们的平台上面跟我们一起成长。” 招行财富平台部总经理张东亦表示,推行差异化的费率体系最本质的出发点还是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这也有利于招行服务更多客户及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让招行的大财富管理之路越走越宽。“招行是具有买方服务思维和买方服务能力的,我们持续锻造综合服务能力,从单一产品到组合配置,从短期产品到长期产品。我们希望转型步伐更快一些,能够走在前面,引领市场。”张东说。 7 月15 日,招行发布财富开放平台,并启动“初心计划”。招商银行向基金、保险、理财等资管机构开放自己的客户,同时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在平台上向资管机构提供营销、客户经营、数据的赋能服务。初心计划通过“财富管理价值观、资产配置方法论、数字化工具和模式、赋能型数字化财富中台”,体系化升级招行财富管理能力。截至最新,平台已有50 余家机构入驻。平安此前也推出银基开放平台,招行和平安财富管理的战略升级举措,也意味着银行从以往的销售导向,转向客户服务为导向。 对于建设银行与中金公司打造的“财富管家计划”来说,产品销售只是起点,售后陪伴才是重点。而“售后陪伴”,是产品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变的重要一步。“财富管家计划”的做法是:中金资管部大类资产配置团队将与建行建立月度分享机制,交流市场投资策略及市场观点。同时,定期为持有“财富管家计划”产品的投资人举办市场观点讲座的活动,试图建立管理人、代销机构和客户三方的长期信任关系,加深与客户的黏着度,提升客户购买产品的持有体验。 据了解,降低基于交易产生的费用是财富管理领域的大趋势。从国际顶尖财富管理机构的情况看,基于交易产生的收入占比是逐年下降的,而基于客户资产规模增加带来的收费占比是逐年上升的,也就是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而带来的收费模式的转变。
Valve入局PC掌机市场 Steam Deck能像Switch一样火起来么?
Valve 深夜扔下一枚小「炸弹」,推出了一款名为 Steam Deck 的游戏掌机。 从名字就能猜出 Steam 数字平台内丰富的游戏资源,会是 Steam Deck 的优势之一。 除了游戏资源外,Steam Deck 还可连接相应的扩展坞来投放到大屏上,因而有了二合一设备的特性。 Steam Deck 的底座接口很全面,但 Valve 并未公布价格。图片来自:Steam 丰富的游戏资源,加上多变的适用场景,似乎也是 Switch 的两大优势,这么看来 Steam Deck 是准备抢任天堂掌机的市场了? 01 Steam Deck 只是 Valve 的「玩票」? 粗看起来,Steam Deck 的确与 Switch 有着几分相似,但却有着很多不同。 先从算力上来看,Steam Deck 内置了 AMD 定制 APU(Zen2 + RDNA 2 架构),总浮点算力约为 2TFlops,而初代 PS4 算力为 1.8TFlops,而 Switch 约在 0.5TFlops。 在交互上,Steam Deck 配备了一块 7 英寸 1280×800 分辨率的可触控 LCD 屏幕。并且机身配备了十字按键、ABXY、两组肩键,四个功能按键等十分丰富的按键组合。 更为重要的是,Steam Deck 还内置了蓝牙 5.0,用于连接手柄、耳机或者其他配件。 其他规格参考表格,在此就不赘述。 在发布 Steam Deck 后,IGN 采访了相关开发者,并且释出了更多的信息。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受到市场的欢迎,Valve 希望能够在未来对 Steam Deck 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进行不断迭代。」 如此来说,Steam Deck 与其他 Valve 曾经的硬件类似,有种「投石问路」的意味。Steam Deck 后续的发展,可能也要基于市场的反馈。 从这个节点来说,Steam Deck 更像是个「玩票」性质的产品,后续的升级会基于销量来考量,走一步算一步的思路,并未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出来,这个想法很 V 社。 回过头来,仅从配置来看,Steam Deck 处处都打在了 Switch 的痛处,甚至可以喊出吊打也不为过。 任天堂 Switch OLED 版. 但仔细想来,市场从来不是以性能优劣来分胜负,而是销量。而对于任天堂的 Switch 来说,用「性能没赢过,销量没输过」足以概括。 任天堂最大的优势和卖点就是独占的一手游戏,以及这些游戏都是以 Swith 为载体呈现,体验足够一致,且设备寿命足够的长(新更新的 OLED 版本用的依旧是 X1 芯片)。 而到了 Steam Deck 这里,所依托的 Steam 中的游戏多是基于 PC 平台,兼容性、性能表现、视觉呈现效果等体验,以及后续能否跑得起新作都要打个问号。 另外,Steam Deck 669g 的自重也会是一大「劝退」因素,而一台 Switch 的重量大概在 398g。 不过自重这个问题还是取决于游戏体验的好坏,体验足够优秀,随身带 600g 的 Steam Deck 也不会觉得有负担,反之即使是 200g 也会是累赘。 Valve 的创始人加布・纽维尔(Gabe Newell,aka G 胖)接受 IGN 的采访。图片来自:IGN 在 IGN 的采访中,Valve 的创始人加布・纽维尔(Gabe Newell,aka G 胖)表示 Steam Deck 采用了一个「很激进」的定价策略(丐版只比 Switch 高 50 美元),无疑就是想通过一个低价来获得更多的用户,和很好的市场反馈。 不得不说,不到 400 美元的 Steam Deck 的确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能否把 Valve 有点玩票性质的掌机做成系列,可能还是要看后续游戏体验的「实战」。不过,相对于其他掌机来说,Steam Deck 的赢面要大一些。 02 Steam Deck 更像是 PC 掌机 不论是定价,还是掌机形态,以及二合一的使用场景,Steam Deck 都与 Switch 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只是在软件和系统以及生态上,Valve 秉持着开放的态度。Steam Deck 预装着基于 Arch 内核的 SteamOS 3.0,它专门为手持形态而优化,操作起来更符合掌机。 这套系统支持 Proton 兼容层,开发者们无需单独适配,能够很好的兼容 Steam 平台上的游戏。(理论上,可以 100% 的支持。) 摇杆下放有单独设计的触控板。 另外,Valve 也表示 Steam Deck 会对玩家们开放权限,可以自己装个 Windows 11 进去,变成一个完整形态的 PC 掌机。 如此一来,Steam Deck 就有了无限想象空间。可以装 Steam、Epic,甚至可以跑个 Switch 的模拟器。 Valve 产品设计师格雷格・库默(Greg Coomer)告诉 IGN,如果 Steam Deck 取得成功,Valve 会考虑未来与其他硬件厂商一同研发制造基于 SteamOS 的新掌机。 「这会是 PC 领域的一个新兴品类」,同时也会是新的机遇。 兜来兜去,Steam Deck 更像是早期的 Android,一切开放不封闭,早期降价让利获客,与大家一起把 PC 掌机市场做起来,体量大了,Steam 平台自然也会有了新的机会。 这就是相对于其他 PC 掌机,Steam Deck 的赢面,也是 Valve 进军 PC 掌机市场的原因。 03 PC 掌机市场越来越活跃了 在 Valve 入局之前,PC 掌机市场就已经添了许多新丁,AYA、壹号本、GPD 等厂商都发布了新品。 掌机们的参数规格对比(表中 GDP 应为 GPD). 图片来自:videocardz 虽然形态配置价格各异,但大多是用的 Intel 和 AMD 的处理器配上相应的核显,运行 Windows 系统,这几乎与普通的笔记本电脑配置类似。 PC 掌机的井喷,一方面是需求 ,另一方面是技术。 谁不愿意在小小的掌机上,随时随地的能正常的畅玩大作?以及现在的游戏大作不再局限于主机之上,而是向跨平台发展。 外星人推出的 Concept UFO PC 概念掌机。图片来自:cnet 由此,PC 掌机可能成为一款兼容并包的设备,更别说它还可以随身移动,也可以放在底座中成为游戏主机的形态,很多厂商前赴后继。 但此前多是「概念机」和「原型机」,并未量产上市,究其根本还是技术达不到要求,便携体积下的性能孱弱。如今随着 Intel、AMD 处理器、核显性能的提升,让 PC 掌机们重新杀回市场。 壹号本 OnexPlayer 掌机游戏性能参考。图片来自:壹号本 只是,AYA、壹号本、GPD 这些纯靠硬件利润维持的产品,前景并不太明朗。 虽然性能堪用,但为了游戏可玩度,不少的 PC 掌机还是妥协了屏幕素质(一水儿的 7 英寸 720p)。但达到 2K 分辨率的壹号本,价格则直冲到了 6000 元档位,难以下手。 AYA Neo PC 掌机. 另外,这些产品在系统上用的只是传统的 Windows 界面,并不太适合掌机的操控形态,这方面的体验要稍差一点。 以及,新一代的 PC 掌机们陆续上市,同价位下的配置规格其实差不多,加上系统、生态没有特色,很容易走到价格战这一步,并不利于这个新品类的良性发展。 也可反向输出的 PC 掌机. 回到 Steam Deck 这里,虽然在 IGN 的采访中,Valve 有点走走看的意味,但模式上选择的是硬件换用户,服务来赚钱,这种与游戏主机厂商相类似的盈利方式。 实际上,Valve 还是希望 Steam Deck 能够给热起来的 PC 掌机市场带来点不同的东西,以及把市场做大的愿望。 如此,无论是 Steam 平台还是其他靠硬件利润的 PC 掌机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利好。逐渐活跃的 PC 掌机市场,逐步从小众走向大众了。
2999元!红米K50Pro真机疑似被曝,首发骁龙875处理器
如今的红米已经掌握国内中低端机领域的话语权,也是线上用户选择最多的手机品牌,同时又是众多友商无法轻易忽视的对手。最近一段时间,卢伟冰也在积极布局线下,目前又一款神秘旗舰浮出水面,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在春节前与我们正式见面,它就是红米K50 Pro。 按照惯例,红米K50系列应该是红米K50标准版、红米K50至尊版还有出货的主力红米K50Pro。无独有偶,近日有数码博主爆料称,2999元有戏!红米K50Pro真机疑似被曝,首发骁龙875处理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从疑似真机图来看,红米K50 Pro采用一块屏占比还不错的居中挖孔全面屏,没有用上传说中的屏下摄像头难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不过最终如果能够把120HZ高刷新率和380HZ触控采样率都安排上的话,那么流畅度应该也挺稳妥的。当然,目前很多人还喜欢直面屏幕,K50标准版就是一个不错的补充项。 反观红米K50 Pro的背部,它一改之前的圆形摄像头排列方式,而是采矩阵对称的布局,上部分是主摄,下部分集成副摄,Redmi的Logo平行形成一条直线排列,目前可知有黑色、白色。 拍照仍然是重点。据了解,红米K50 Pro会从上一代的6400万像素升级到1亿像素主摄,更大的光圈可以获得更多的进光量,保证裁切也能够得到不错的照片解析力,并且辅以800万像素超广角+500万像素微距镜头,通过提升算法还有硬件的驱动让相机的水平得到提升,相信魔法换天、流光相机等模组也会一应俱全的。 性能方面,红米K50 Pro不出意外应该是搭载基于5纳米制程工艺的骁龙888+处理器,这颗芯片可以视为骁龙888“满血版”,主要升级A78超大核能力,针对性适配主流游戏,最终达到提升帧率稳定性的效果。当然,红米K50 Pro更强的性能必定会产生更大的功耗,它有4500毫安电池和120W有线闪充、5000毫安电池和67W有线快充,两种方案可以选择。 综上所述,现在的红米对于冲击高端市场表现出挺强的信心,如果最终K50 Pro能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继续深入打磨用户看重的元素,最终坚持良心定价的话,那么2999元起步价还是非常有希望的。那么,你期待红米K50 Pro吗?
“史上最内卷”的万亿赛道
锂电池热得发烫。 除了宁德时代破1.2万亿的市值,2月红杉高瓴等顶级机构纷纷参与比亚迪定增的消息,二线锂电池厂商的融资历程更加说明问题。 两三年前,它们不被投资人看好。一FA告诉投中网:“估值低,但投得人少。” 比如“常州两兄弟”中航锂电和蜂巢能源,它们是仍未上市的锂电池企业中产能最大的两家。前者是老兵,成立于2007年,背靠航空工业集团,有国资背景。后者是新秀,成立于2016年,2018年从长城汽车独立分拆,有产业背景。 尽管出身条件不错,但当初并不被资本追捧。蜂巢能源2018年的那轮融资中,支持它的只有产业方长城汽车。中航锂电的境遇类似,2019年融资,它只获得了由常州地方支持的金坛投资的资金。 而去年四季度以来,局面扭转,甚至投资人想投投不进去。“投资人想挤,公司压根不见。”FA说。 能入局的是一众知名机构和产业资本。去年12月,中航锂电Pre-A轮融资超60亿。背后站着红杉资本、外号“并购女王”刘晓丹成立的晨壹基金、小米产业基金等等。普通机构已经没有机会了。 并且就在这短短半年时间,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又翻了3倍甚至更多。知情人士透露,中航锂电上一轮投后估值约为150亿,而目前其正在进行新一轮百亿融资,投前估值500亿。500亿是什么概念?这已经超过了A股80%上市公司的市值。 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完成一轮30亿元以上的融资,得到了IDG等一线机构的支持。目前,其仍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规模为40~50亿。它的估值已从去年底的一百多亿变为300多亿。热度丝毫不减。 但陡然升高的估值和未来收入变化关系不大。知情人士透露,中航锂电年收入为30亿左右。FA预估,今年中航锂电的收入不会有太大增长,“因为产能是满的”。 目前地方也在大力支持锂电池厂商扩产。比如6月底,中航锂电曾在一篇宣传稿中这样自夸:“中航锂电5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是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成立以来,投资金额最大、推进速度最快的百亿级项目,从对接到落地,仅68天,并且实现当天签约,当天项目公司注册成立,从正式签约到开工,仅31天,再次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中航锂电速度’。” 重点就是其中的两个“最”:投资金额最大,推进速度最快。百亿级项目半年落地即可称非常快。而68天是2个月零8天。这说明了什么?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无疑,锂电池投资的大风刮得更猛烈了。 但热归热,锂电池投资热有些奇怪。 “捡漏式”投资 最顶尖的风投与热门行业最头部的项目绑定,这原本是常态。但从投资项目来看,风投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进军锂电池更像是在一级市场“捡漏”。 和正在追赶先进制程并受制于人的芯片产业不同,中国的锂电池产业更为成熟,在国外有足够的竞争力。去年全球动力电池(锂电池的一种,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等)装机量前十的公司中,中国公司至少占了4家,其中第一名也被中国公司占据。 但不论是国内一线、二线还是三线锂电池厂商,大多数已经上市。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去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松下、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孚能科技。其中LG化学、松下为外资企业,未上市的为中航锂电和瑞浦能源。 而上文也提到了,中航锂电、蜂巢能源是仍未上市的锂电池厂商中产能最大的两家。去年,中航锂电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全球第五,客户包含广汽、长安汽车等。蜂巢能源全国排名第,全球第七,客户为长城汽车等车企。新冒头的瑞浦能源则背靠锂矿集团青山,是青山的下属新设企业。 剩下的标的太少,留给投资人的机会不多了。 投资机构也频频在二级市场出手。去年7月,高瓴百亿重仓宁德时代,参与定增后,高瓴在宁德时代持股2%,成为宁德时代第9大股东。今年2月,高瓴斥资2亿美元参与比亚迪定增,红杉中国也以大额资金参与。 场面十分热闹。 这不是第一次热 这也不是锂电池第一次被资本簇拥。锂电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热发生在2016年~2018年,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时期。 这期间标志性事件很多,如2016年,马云拜访宁德时代曾毓群,云锋基金获得10亿元投资额度。2018年,仅次于宁德时代出货量的孚能科技融资10亿美元,创下电池行业融资纪录。同年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一的公司上市,市值超7百亿。从市盈率来看这市值也足够高,2018年宁德时代的净利润不到36亿。这是上一次投资热的巅峰。 这两次热对比来看也很明显,和如今资本追捧二线锂电池厂商不同,上一次他们支持的是一线锂电池厂商。 其实原本锂电池行业也并非风险投资机构眼中的好生意。 锂电池行业是重资产运作。第一,投入资金成本高。如2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三个电池项目,拟投资不超过290亿。“没有50亿、100亿是没办法扩产的”。FA表示。第二,投入的时间成本也高。“投入两年,你才有收入。” 这两点即决定了投资的单笔投资金额高,投资周期长。再加上过去人民币基金周期短,只有5年,因此VC投资锂电池的风险高。 这也是一门艰难的生意。 卖动力电池属于ToB的业务,且高度国际化,同时还对大客户具有强依赖性。进入全球供应链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全球车企只有二十多个大品牌,且以国外品牌为主。目前国内排名靠前的锂电池厂商都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积累。 同时行业内存在持续竞争。既有有技术路线的较量,比如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之争。2016年以前,走磷酸铁锂路线的比亚迪是动力电池行业龙头,2017年,坚持三元锂路线的宁德时代成为了第一。还有价格之争,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容忽视。 并且一旦被踢出车企供应链,今天的一线也许就是明天的三线。比如孚能科技,2018年其出货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后因客户变更的原因,目前其出货量已跌出前十。 另外,尽管造动力电池投入高、艰难、产出却很低。 有的二线锂电池厂商,辛苦耕耘了二十多年,一年收入不到70亿,净利润不到2亿。 有的干脆做起了投资,比如投资电子烟。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总部地处广东惠州,动力电池业务在我国排名第七。目前其主营业务动力电池一年的收益和投资电子烟的收入相差无几。 亿纬锂能为电子烟企业思摩尔国际第二大股东,截止今年二季度,仍在思摩尔国际持股31.87%。2019年和2020年,亿纬锂能分别获得8.2亿、7.8亿投资收益,而同期全年净利润分别为15.22亿、16.52亿,其投资电子烟的所得贡献了一半净利润。 因此锂电池行业赚辛苦钱的性质也决定了,一般情况下,行业天花板很难突破人们的想象。 但该上市还是要上市的。2015年是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重要分水岭,中国超越日本、韩国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中国锂电池行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弯道超车。除了当时已上市的比亚迪,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一线锂电池厂商也到了走向资本市场窗口期。 锂电池行业上一次投资热潮就这样开启了。 春天才刚刚开始 2018年又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公司上市,这标志着中国锂电池行业格局已定。并且FA表示,“当时也以为是天花板了”。随后的2019年,锂电池投资热潮明显开始冷却。如上文提到的,二线锂电池厂商不被看好。 投资人常把一句俗话挂在嘴边:“行业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汤,第三第四名洗洗睡。”同时,那时动力电池需求仍未爆发。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增长率从2018年的56.88%变为9.3%。市场对下游的电动车市场也有疑虑,对应蔚来、小鹏、理想经历艰难时刻。投资人决策犹豫可以想见。 去年以来,情况又有变化,锂电池行业开始沸腾。股市的狂欢令投资锂电池变得有利可图,即便是喝汤,很有可能喝到的也是一口浓汤。 宁德时代的股价大家已有目共睹。自2020年开始,它的股价从110元左右一路飙涨至超550元,中途市值从破8千亿、破万亿、再到现在的1.3万亿,已经超过中国所有车企市值的总和,超过招商银行。 二线锂电池厂商的市值也达到了千亿级。比如目前亿纬锂能的市值超2千亿。 有的企业市盈率超过350倍。国轩高科去年净利润为1.5亿,市值超6百亿。 甚至未盈利的公司市值也超过了350亿。孚能科技去年7月上市。去年12月,股价最高曾达到46元,目前股价为35元左右。 这与动力电池出货量增加、收入增长有关。比如宁德时代近三年的出货量为24.9 GWh、32.5 GWh、35.4GWh。去年,其营业总收入超500亿,同比增长近10%。 二线锂电池厂商的出货量增长更为明显。比如中航锂电今年1季度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已经与2019年全年的出货量基本持平,分别为1.41 GWh 、1.49 GWh。 新希望摆在了投资人面前。 未来动力电池供应缺口大,甚至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需求缺口约为18%;2025年,这一缺口将达到40%左右。这也意味着,二三线锂电池厂商也将获得更多的订单,或将获得更高的收益。 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有万亿级的形容。该行业也有将加速发展的态势。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预计未来四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这意味着,锂电池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最内卷的硬科技赛道 而如果要问当下热门的硬科技赛道哪个最内卷,一定也非锂电池莫属。 回看投资锂电池行业的回报,存在一道鸿沟。 有的机构在十几年前下注但并未赚到大钱。2008年,创业板开板前夕,也是消费电子的时代。深圳本土人民币基金达晨投资亿纬锂能。2009年亿纬锂能上市时,它的股价不超过3元。而从去年到现在,它的股价已经从25元左右涨至破百元,市值破2千亿,达晨完美错过。 有的人赚得盆体满钵。投中网6月曾统计,参与过宁德时代融资的20余家投资机构,在这一个项目上获利总计可超过1000亿元。比亚迪天使投资人夏佐全,一笔投资回报5万倍,投资30万,回报近200亿。 这就好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芯片投资也类似,比如十几年前有人在投资人大会上说,投什么产业都赚钱,就是投芯片不赚钱。而去年,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时,市值破6千亿。投芯片也变得很赚钱。 但目前VC投芯片的热情比锂电池高得多。 有投资人形容同行投芯片的架势像开着坦克进场。去年半导体行业投资额也创造了历史,根据云岫资本统计,这一数字超过1400亿,有史以来半导体投资额最大。并且就在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300亿。 很多机构看好芯片行业国产替代的机会。比如两年融资120亿的壁仞科技被寄予了成为“中国英伟达”的厚望。 也有许多人看好自动驾驶行业。公开数据显示,去年,自动驾驶披露融资总额超430亿元,同比增长超1.3倍。这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但标的太少,不少投资人已经主动放弃了锂电池赛道。多位硬科技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锂电池没什么项目可看了。” 即使现在对“捡漏”感兴趣的投资人,大部分也望而却步。这不是一个谁都能玩得动的游戏,不仅考验撬动资源的能力,也需要足够多的资金。而现在的情况的是,“100家机构中,80%都嫌贵。”FA表示。 未来,如果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在电池领域花大力气并进行资本化运作,这也只会是极少数投资人的机会。 虽然锂电池行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但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已经结束。
网红抽脂感染去世,珀莱雅澄清:涉事医院曾采购不超2万元化妆品
7月19日晚间,针对近日“网红抽脂感染去世,涉事医院股权关联珀莱雅”一事,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珀莱雅”)在上交所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 在公告中,珀莱雅称,公司董事、总经理方玉友于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11月26日期间担任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颜医疗”)董事长,其任职系个人行为。方玉友已于2018年10月辞去华颜医疗董事长职务,并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华颜医疗已于2018年11月2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董事辞职满12个月后,华颜医疗不再是公司的关联方。 另外,公司与华颜医疗系租赁关系,除华颜医疗曾向公司采购化妆品不超过2万元以外,公司与华颜医疗无任何关联关系,无任何业务往来。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目前未在华颜医疗担任董事、监事、高管等职务。公司子公司某董事,担任华颜医疗董事职务系个人行为。 公司持股小于 0.1%的某自然人股东,担任华颜医疗监事职务系个人行为;公司持股小于 3%的某自然人股东间接持有华颜医疗 3.4%股份,系个人财务投资行为。公司未投资任何医美机构。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目前未在任何医美机构担任董事、监事、高管等职务。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网红小冉于5月2日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进行吸脂填充手术。术后,小冉感觉身体不适,并于5月4日凌晨五点独自拨打120急救电话送院治疗。 5月4日,早上6点34分,小冉家属及好友接到杭州绿城心血管病医院ICU医生通知,医生表示小冉身体情况不容乐观,抽脂手术后造成严重器官衰竭。 5月5日,小冉家属决定把小冉送往浙江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但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小冉腹部及胸部出现大面积皮肤溃烂和浮肿,只能通过药物和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体征。两个月后,小冉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于7月13日抢救无效死亡。
淘特为何能出淘?
6月底到7月初,“淘特”(改名前的淘宝特价版)连续十天排名App Store免费应用榜第一。这在APP工厂字节系不稀奇,但在阿里,霸榜产品并不多见。 除了应用榜,财报数据也证明淘特表现不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淘特年活跃买家为1.5亿,单季度增长5000万。同季度,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用户增加3200万。 随着淘宝天猫在供给侧集中发力,阿里用户增长的重担,已经有相当部分压在了淘特肩上。 淘特在集团的战略地位得以进一步上升。5月,淘特正式更名,去掉了名字中的淘宝字样。据《晚点LatePost》报道,淘特负责人汪海在更名同期升为阿里合伙人。 汪海 淘特得以从下沉市场突围的关键,是走了一条区别于淘宝的差异化路线,这既体现在供给端,同样体现在用户端。去年3月,淘特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次去淘宝化最先为外界感知的就是在产品侧的变化,改版后的淘特绝大部分商品来自产品带和产业基地——淘特最先在供给一层,逐步摆脱了对淘宝的依赖。 对于淘特来说,出淘就是破圈。淘特产品负责人邹衍告诉字母榜(ID:wujicaijing),去年他主动断掉了淘宝向淘特导流的链接,双方最后一次双链互通是在去年双11。“如果我们和用户建立心智的渠道是在淘宝里,他们会永远认为我们只是淘宝的一部分。” 5月在业务层面脱淘后,淘特在组织和对外形象上,进一步去淘宝化。 一位淘特业务人士告诉字母榜,目前淘特有独立的商家体系、后台体系,有自己的CCO、CRO。当然在一些业务层面,淘特还需要集团支持,比如物流业务,负责淘特的菜鸟负责人需要同时向菜鸟总裁万霖和淘特事业部总经理汪海汇报。“现在淘特的配置就是一家创业公司。” A 自立门户并不容易,尤其“母体”还是淘宝这样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商平台。 淘宝特价版最早上线于2018年3月,它曾是阿里进攻下沉市场的主力军,汪海曾指出,淘宝特价版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商品和淘宝其实是一排商品,供给上没有区别。” 换言之,初期的淘宝特价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附淘宝而存在。如果货还是淘宝的那盘货,用户还是淘宝的那拨用户,就很难没能摆脱淘宝附属品的定位。 于是自2018年年底,阿里进攻下沉市场的主力变为拥有独立建制的聚划算;但当初淘宝特价版因与淘宝一盘货而遇到的种种问题,曾归属于天猫多年的聚划算只会遇到更多,于是战旗又转回了淘特手中。 从阿里进攻下沉市场先锋的几番转换,可以明显感知到,阿里给业务在组织上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张勇 上个月,宣布阿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时,张勇就曾在内部信中谈及敏捷组织建设,这是当下阿里正在推进的顶层战略。 “面对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市场,我们的组织必须变得更敏捷。敏捷组织的建设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做起”,张勇指出,“我们必须面向客户需求和产业特质,形成各业务单元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板块治理模式。” 淘特就是阿里内部的经济特区。上述淘特业务人士告诉字母榜,从去年3月淘特进行重大改版起,淘特的组织架构在内网就不对其他业务部门可见了,这在淘系业务中是独一份。 一位淘宝特价版的合作商家此前接受亿邦动力网采访时表示,“经过这么多年各家平台的探索,可以看到,下沉市场就是特别的,所以阿里其实也想清楚了,用特价版业务去占据下沉市场,其实比用原有平台做增量来得更加直接。” 张勇在去年年底就曾明确,“阿里始终将淘宝特价版视作独立的业务来推动。”阿里给淘特的任务不是从淘宝庞大用户群中筛出下沉市场用户,而是去寻找淘宝未曾触达过或主要消费行为不在淘宝发生的用户,为阿里获得新增长。 这正是淘宝特价版要更名淘特的重要原因。由于互联网公司产品命名的习惯,产品的极速版、特价版常被认作主App的其他版本,但淘特不同。 淘特更名显然是要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它不是淘特的某个版本,而是一款主攻下沉市场的新产品。 B “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获客,淘宝老大哥曾帮我们完成了冷启动和原始用户积累,但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对大家都没有好处。”邹衍说,“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是做不成这件事的。” 去淘系外寻找新增,是淘特重新成为阿里下沉先锋队后的第一命题。这里所谓的新增,既包括绝对意义上的淘系新增用户,也指淘宝未能满足的老用户的性价比需求。 新增从哪儿找?淘特的解决方案依旧是阿里始终推崇的商品即流量,这从淘特的产品调整最先从供给侧调整开始便可以见得。 去年3月,原天天特卖下的商家,B2B事业群下的1688商家作为重要商家资源被引入到淘特,淘特有了走与淘宝差异化路线的基础。 拼多多成功崛起,有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借助微信流量实现社交裂变,这是拼多多的用户侧路线。在这一环上,淘特具有先天劣势,当然它同样有淘宝提供的冷启动用户加持。 在商品供给一侧,拼多多同样曾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当淘宝忙着做30元客单价生意时,拼多多杀进了10元以下客单价的空白区域。 这正是淘特要将下沉市场焦点拉回到供给侧的原因。这么多年走下来,拼多多在用户心中已经形成了“低价”心智。而要争取到这群有性价比需求的用户,淘特仅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提供价格更低的同质量商品,二是在价格相同情况下,提供质量更佳的商品。 “同样品类的商品,其它平台可以提供这样的价格,其实我们的商家也可以。如果用户发现我们的商品质量更好,服务更好,套路更少,自然会愿意来我们平台购买。”邹衍说。 梳理淘特近一年的动作,会发现,淘特许多动作都与供给侧相关。上述淘特业务人士告诉字母榜,淘特内部组建了一支千人地面部队以与各地产业带商家保持紧密沟通,以帮助商家在淘特上开店或由淘特作为直营方帮商家销售商品。在今年淘特重点发力的食品生鲜领域,淘特采取的也是用原采地直销的方式供货。 显然,淘特是想要在低价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好货的标签。想要提供比对手价格更低,或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质量更高的商品,一个关键点就是降低中间成本,即供应链能力上。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在瞄准下沉市场的电商比拼供应链的初期阶段,货与货之间的价格差距并不大,让C端用户感知到就更难了。 这时候还有一种提供低价或同价高质商品的战术存在,那就是由平台提供补贴。这既是一种供给侧玩法,同样是一种流量玩法。 今年5月,淘特上线“官方补贴”频道,带有“官方补贴”标识的商品若符合条件将享受“买贵必赔”。淘特正在将平台价格拉到与拼多多同一水平面上,培养起淘特同样“低价”的心智,再用“好货”把用户留下来。 C 有了货的基础,淘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增长节奏。 根据阿里财报披露,2020年12月,淘特月活首次破亿,年度活跃购买用户同样超过1亿;至今年一季度末,淘特月活达1.3亿,年度活跃购买用户达1.5亿。 淘特的增长已经给淘系带来了不少新增,今年一季度,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买家环比增加3200万,增长规模为近两年新高。 邹衍反复强调,流量端的各类拉新方式只是触达用户的手段,淘特看重的是还是用户留存。“如果留存没做到一个水位,我们是不会去做拉新的。疯狂做增长,是没有意义的。淘特今天去做新客,是因为留存水平已经到了一个还可以的水平。” 如果说过去两年,阿里还在犹豫将下沉市场的正印先锋官交给谁,淘特去年四季度的成绩已经说明一切,今年一季度这个决策的正确性再次得到印证。 上述淘特业务人士告诉字母榜,淘特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在加大供应链投入的同时,也开始在消费者端增加投入力度。 “围绕着内需、全球化、高科技这三大战略,公司会持续投入,因为我们看到了巨大增量机会。”今年5月,张勇指出,阿里生态各个业务在国内共有8.9亿用户,在将这些年度购买用户变为月度购买用户、乃至每日购买用户这件事上,以及增加用户购买品类这件事上,有巨大的潜力。 另外,张勇表示,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还有巨大用户增长空间,他提出的用户增长目标是,在新的财年,中国市场年度购买用户达到10亿,寻找新用户,就是阿里接下来会重点投入的领域。 除了在供应链一侧发力,字母榜发现,淘特APP也已经集齐了下沉市场电商平台的常规拉新、促活手段。 淘特首页顶部菜单栏,便设置有“天天领红包”、“砍价0元拿”、“天天赚特币”、“每日领钱”、“下单提现金”等活动,近期各个社交媒体上也不乏淘特通过社交裂变拉新的讨论出现。 相比拼多多,淘特虽然曾有淘宝为其提供原始用户,但始终缺少能实现社交裂变的场所微信的助力,这逼着淘特去其他渠道寻找流量来源。 今年5月,汪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线上渠道层面,不止微信能触达到下沉市场用户,“很多视频内容类网站,在下沉市场已经可以做到与微信100%的重叠率,另外抖音、快手也是很好的投放平台。”至于线下,淘特的策略是通过阿里的买菜业务、快递网络触达用户。 市场可以明显感知到,自今年二季度,淘特在用户端的补贴力度开始加大。 5月底正式更名后,淘特宣布投入10亿补贴,参与618大促。另外,为了从竞争对手手中争夺用户,淘特正在主打的是“规则简单”路线,陆续上线“买返”、“买贵必赔”等活动。 淘特最新的成绩是,自6月底至7月初,连续十日排名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 今年一季度末,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量已达8.238亿,淘宝曾经遇到的增长问题,想必拼多多也将遭遇。这一回合,拼多多成了那个守门人,而用户基数更小的淘特成了踩着风火轮的挑战者。 当然,淘特想要培养起低价好货的用户心智,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现阶段,许多用户对淘特的产品印象仍是模糊的。在采访中,邹衍被多次问到淘特差异化商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2块9包邮的蓝牙耳机可以说明问题吧?” 淘宝不会再回到3块9卖一双日抛鞋的阶段,但淘特需要更多类似2块9包邮蓝牙耳机的爆品,告诉用户,淘特在价廉之上还有物美。
陈龙:“消费”不再只为生存,我们正向“非必需品时代”大迁徙|钛度专栏
▎ 当我们进入越来越不需要担心生存的时代,消费已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变成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一种想象力、一种生活方式。 钛媒体注: 本文刊发于阿里云及钛媒体联合策划的 《云栖战略参考》2021年第一期 。 作者陈龙是罗汉堂总裁、湖畔创研中心教育长。 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 Coase)曾经把企业描述为市场海洋中“有意识的岛屿”,或者延伸理解成海洋中的生物。企业之所以需要关心宏观趋势,是因为这些趋势恰如海洋的潮汐,决定了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辨别潮汐的起伏,就是在寻找正在发生的未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性。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我认为是“低垂果实的时代已经过去”。 过去30年中国GDP和上市公司营收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其中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的起落是高度吻合的,整体而言,企业营收的周期性跳不出宏观经济增长的律动范围;第二,除了波动性,企业发展的速度也受制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上市公司营收的增长率大概是16%,为什么是16%?因为中国名义GDP的增长率大概是15%。也就是说,只有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得快,做企业的才有机会。到2019年,中国的名义GDP的增长率7.8%时,对应的中国上市公司营收的增长率是7.3%。美股市场的规律和道理也类似。 像很多发达经济体一样,中国企业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增长会自然放缓。在这个时代,懂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变得更加重要。 现在最能总结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概念,叫双循环——其中内循环是技术赋能和消费驱动的产业升级,外循环则是全球化。 虽然增长在放缓,但消费仍然有很大的机会,消费升级和数字技术驱动结合的空间有多大?我们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假设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五年和预测差不多,人均收入占GDP份额差不多是稳定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定,储蓄率也会比现在下降一些;同时,现在中国网络消费(不算线下移动支付消费)占社会零售的比例大概是27%,随着数字化的深化,如果这一比例在今后五年间可以增加到35%,那么在今后五年中国的网络消费还有一个大概两万亿美元的增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中国的网络消费在2020年底约11.8万亿人民币,两万亿美元大概相当于十三四万亿人民币的增量,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空间。如果算上线下移动支付消费,增量还会大很多。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正在发生的消费趋势呢?它有三个关键词:非必需品时代、技术驱动和分级的消费升级。 向“非必需品时代”大迁徙 我们正处于一个向非必需品大迁徙的过程。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讲,“生产的唯一目的是为消费服务,没有消费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这听起来像一句空话,因为最终来说生产和消费是一致的。但实际上,在人类历史大部分时间里,生产是非常紧缺的,人类生产的产品刚够满足活下来的需求,那是一个必需品的时代,也就是“生产决定消费”的时代。 今天,我们回头看亚当·斯密说的这句话,会发现生产对于消费的驱动力越来越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消费完所有产品就能活下来,我们已经迈入向非必需品迁徙的时代。 经济学家凯恩斯也讨论消费,他说人类有两种消费,一种是不管人家是否在意,我一定要消费,因为得活下来,这就是必需品的消费;第二种消费是非必需品消费,消费的目的没有那么清晰,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让我们自我感觉超过同伴就行。 当我们进入这样一个“不一定要消费”、“消费目的不清晰”的时代,如何理解消费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过去500年中,人类的人均产出一直是很低的。真正的变革是工业革命以后,生产有一个巨大的指数级的提升。 它同时带来的是什么? 收入水平很低的时候,人们需要花费收入的80%才能吃饱,但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只需要花费10%就能吃饱,这是向非必需品迈进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会一直发展,我们的消费会从吃、喝、出行,慢慢向娱乐、旅行、健康、艺术,最后向虚拟的世界发展。 随着需求向非必需品迁徙,精神的虚拟世界变越来越重要。而且因为必需品边界越来越低,所以一定会在新的物品、更高的质量、更个性化的需求上,寻找消费的增量。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经济活动量,也就是GDP的绝大部分,是在虚拟世界里完成的,因为我们只需要花很少的收入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活下来。虚拟经济和现实经济之间的划分会越来越模糊。 这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逻辑的改变——人并不是天生就要消费的,消费这个词在以前是没有的,以前有一个词叫消耗,还有一个词叫浪费,但是很少讲消费。 所以今天我们到了一个“消费”需要被发现的时代。“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是一种想象力,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去寻找,养成消费的习惯。它还需要消费者之间去讨论、去对比,一起印证什么叫消费,什么是美好生活。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非必需品消费:认知消费和时空消费。 第一个角度是认知消费。消费是需要认和知的,需要“知”道消费到底能有什么效果,还需要“认”同它,在情感上发生连接。 比如在西方,最重要的消费季节是圣诞季,这实际是一种认知消费,因为西方人认同12月份圣诞季就应该多消费,就像中国人现在认为“双11”就应该买东西才爽。 乔布斯曾经说过他不看消费者调研,因为“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这其中的道理不是说消费者不重要,而是说消费不是天然就有的,不是在等待着被满足的、简单的、明确的需求——消费需要被发现,这个时代的消费是需要“认”和“知”的,一个聪明的生产者能够发现和培养消费。 第二个角度是时空消费,消费是跟时空相关的。比如星巴克的诞生源自一个“第三时空”的理念,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家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时空。在那里听着舒缓的音乐,喝着咖啡,跟朋友在一起想事情、读书、聊天。这样的消费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氛围里面造出来的,没有这个场景就没有消费。 所以“消费”不是抽象的东西,它需要认知,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小红书创始人瞿芳说小红书要有“烟火味”,要有“人情味”,没有这些氛围,就没有消费的认知冲动。所以,消费是创造出来的。 在这个逻辑之下,你会发现企业的支出其实很大一部分花费在“和消费者达成认知”这件事上。比如有一种“带苦味的糖水”叫可乐。一瓶可乐卖三块钱,饮料本身的成本只有三毛钱,我们买可乐的钱大部分是在支付它的广告费,是“说服费”,是认知。 当数字技术遇到非必需品 这三个消费的概念“非必需品、认知消费、时空消费”和数字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消费的新趋势。 比如直播的兴起。2020年淘宝直播总成交额约5000亿元,整个中国直播市场成交额能达到上万亿元,2021年可能会超过两万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直播增长那么快?“网红”真的重要吗?直播和“网红”是昙花一现,还是有更深的逻辑? 从非必需品变迁的逻辑来看,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直播卖的最好的东西,往往是更需要认和知的东西, 需要消费者去更深地理解信息,需要更多在情感上认同,才能做出消费决策,而且是在群体的气氛下做出的。实时的视频互动能力超越文字和图片,带来了非常直接,有情感、有温度、有内容丰富度的传达。它甚至需要我们喜欢和信任的一个人——所谓的网红——来沟通表达,来组织讨论,帮助确认这是一个好东西。 所以越是需要“认”和“知”的产品,越需要以直播的形式对它赋能、转化。 通过比对增加卖家直播前后消费者下单率数据,可以看到直播让转化率提升了百分之六七十。 而且,直播对没有品牌的中小商家帮助更大。淘宝上很多有趣的东西,知道的人不够多,直播则让认知消费能够更有效地完成。 所以直播不会消失,通过长视频、短视频的方式来推动认知以后会越来越重要。“网红”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专业。西方人把“网红”叫“影响者”(Influencer)。“网红”实际上是个人影响力的数字化,可以帮助认知消费的达成。 除了美妆、服饰这样的行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医疗、法律、理财这样需要认知的行业。同时,企业以前用在广告上的支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转移到直播和“网红”上。 数字技术还带来了数字化消费者社区的崛起。因为用户并不知道自己一定要消费什么东西,这是需要互相说服的。 小红书是一个典型的消费者社区,里面70%以上的内容都是用户自己提供的(UGC)。所以我们叫小红书“国民种草机器”,大家一起在上面讨论、对比,寻找认知中的烟火味:我们是不是要这样子生活?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好的? 和数字消费者社区的崛起相关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消费者决策前移。消费者能够结伴讨论,决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消费决策越来越前移了,能够善用这个力量的企业可以成长的非常快。 完美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母公司逸仙电商2016年成立后,在2017年3月推出完美日记品牌,现在公司已经在美股上市。他们怎么做到的?答案是善用这个时代数字化消费者社区的力量。他们在公号、个人号以及几千个微信群上打造了一个叫“小完子”的形象。小完子提供的是美妆护肤顾问的功能。消费者在社群里讨论怎么让生活更加完美。我们看到在小红书上,完美日记的粉丝数远远超过一些国际品牌。 今天的消费者不只是“消费者”,他们实际上跟生产的关系变得很紧密,变成了“粉丝”,实际上也是品牌的“口碑销售者”。以前有个词叫产销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现在可以叫做“消销者”——既是消费者,也是销售者。这就是所谓的内容决定流量。 对于这个时代的所有企业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好消费者数据。消费者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的电流,没有这个电流企业就很难运转。 比如,影视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怎么让自己的电影不亏钱,很多很好的企业也很难保证票房,今年赚钱明年可能亏钱。这是影视行业的痛点。 即便是鼎鼎大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他创建的梦工厂后来也破产了。 但是中国有一个做影视产品的企业叫“新片场”,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每年出几十部电影,每部电影都赚钱。因为它通过消费者数据知道了每部电影里每个动作的价值是什么,应该怎么设计,还加了游戏元素。用消费者的数据来引导产品设计,小步迭代,正在成为这个时代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的标配。 还有一家企业叫“元气森林”,它的新品多而且成功率比较高。在饮料这个行业成功率高是很难的,元气森林的成功,一方面在于用了很多消费者数据,据此做了很多研发和迭代;另外一方面,它通过数字社区和场景和消费者互动。这两方面做好了,可以省很多广告费,省下来的钱用到研发中去。 用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话讲:“我们是一个用代码组成的公司,整个公司从研发到设计到营销都是由代码决定。”因为这个团队原来是做游戏的,不是做饮料的,他们懂得把更多的钱用来研发产品,所以他们在产品上花的钱是最多的,而不是在渠道上。 消费首先是分级的,才是升级的 分级的消费升级,指的是因为不同的人群收入水平 不同,在向非必需品迁徙过程中,消费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在今天的中国,娱乐健康只占了我们消费的10%出头。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娱乐和健康占了消费的50%。所以在向非必需品迁徙的过程,消费从来都是先分级才升级的,消费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收入水平,在向非必需品迁徙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消费结构和不同的数字化进程,由此形成的错位空间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可能性、机遇和挑战。 例如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今天的消费到底是中产驱动还是下沉驱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消费更重要? 我们会发现在七八年前,新增的网络消费的用户更多的是白领,但是这些年蓝领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很显然大部分新的用户是蓝领用户、下沉用户。在今天做产品,既要考虑新用户来自什么地方,也要考虑他们收入多少。从新增用户的角度来说,下沉的人群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人群。 蓝领对整个GMV贡献度在上升,他们的消费水平是越来越高了,相对来说白领的重要性在下降,下沉人群的崛起变得越来越重要。 还有年龄结构上,我们经常提一个概念:“消费要抓住年轻人”,这当然是对的,但也是不够的。 中国的人口分布是年轻人相对少一些,老人也相对少一些。但数字化的渗透率,显示年轻人群基本上已经百分之百数字化,越年纪大的人数字化渗透率越小。这个错位差告诉我们,实际上将来新增数字化用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是中年人,大叔大妈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几年中新增用户的增长最多的,不是最年轻的人,是相对的中年人和大叔大妈,他们也是消费群体非常重要的来源。 总之,在向非必需品消费迁徙的过程中,“认知消费、时空消费和分级的消费”这些趋势和数字化的结合,构成了企业的危与机。对于企业来说,要知道怎么和消费者一起去“发现消费”,如果我们能够把消费者变成销售者的话,可以省钱做研发,去创新,让企业做得更好。 这是一个VUCAA(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Accelerate)的时代,代表变化、不定、复杂、模糊和加速。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糟糕的时代,但它也是一个最好的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要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比如消费和数字化结合的确定性。 最终的非必需品 还有一项最有意义的非必需品消费,它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消费。 驱使人做非必需品消费的一个核心动力,是不落后于可比人群。我们努力工作,获取更多的收入,买名牌包和名牌车,让自己和别人比感到满足。 但是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择。自古以来,就有贵族和有闲阶层,这些人不工作,用很多时间慢生活,体会无用的灵魂。这个阶层在工业革命之后慢慢消失了。 既然人早已超越了生存的刚需阶段,那么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思路,就是让原来的贵族有闲生活平民化。比如我们可以一年只工作半年,用剩余的时间, 做无用的事情。这个状态,可能恰恰表明我们超越了动物。 古希腊时候的贵族教育,叫自由艺术(LiberalArt),现在这还是西方大学人文学科的名称。古希腊人学习数学、修辞、语法、逻辑、美术、音乐和星相学(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学习自由的艺术,是为了心灵的自由。 设想,如果突然闲下来,我们会做什么?很多人忙碌一生,从不偷闲,但是并没有从小养成什么趣味和爱好,突然闲下来会很茫然。 所以,对于今天越来越不需要担忧生存的企业家和消费者来说,我们当然要抓住经济中的风口。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更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用余生更多的时间,践行自由的艺术,为爱、兴趣和好奇心而生活。这是最终的非必需品消费。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