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未解之谜!40年前一女子被完全冻僵却幸存下来,几小时就神奇恢复了健康
早在1980年的一个新年前夜,在明尼苏达州,一位名叫沃利·纳尔逊(Wally Nelson)的男子无意中发现了他朋友的尸体,尸体就躺在离他家门口几米远的雪地里。 这具女尸正是19岁的琼·希利亚德(Jean Hilliard),归家的途中倒在雪地之中。她只穿了一件冬天的外套,戴着手套,脚上穿着牛仔靴,在零下30摄氏度(零下22华氏度)的夜晚向她的朋友寻求帮助。 在某个时刻,她绊了一跤,失去了知觉。希莉亚德的身体在寒冷中躺了6个小时,体温逐渐流失,让她“冻得像固体”。 据尼尔森回忆,他当时抓住了这位朋友的衣领,把她推到门廊上:“我以为她已经死了。冻得比木板还僵,但我看到她鼻子里冒出几个泡泡。” 如果不是尼尔森的及时反应,希利亚德可能只是每年因体温过低而死亡的数千人中的一个。而如今,她的故事已经成为医学知识和科学好奇的一部分——人在这样的低温下生存下来,这实在非常罕见。 意识到极端低温并不一定是生命的终结,这成为了治疗本身的基础。在受控条件下,降低体温可以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饥渴。 在医疗环境中,或在其他地方的罕见情况下,冰冷的身体可以在整个死亡过程中暂停足够长的时间,以应对低脉冲,至少在一段时间内。 希利亚德的情况下,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体温过低的极端状态——她当时的体温仅为27摄氏度,比正常人整整低10摄氏度。她显然被冻住了——脸色苍白,眼睛坚硬,皮肤太硬连皮下注射针也无法刺穿。 用治疗她的医生乔治·萨瑟(George Sather)的话来说,“她的身体很冷,完全是固体的,就像一块从深度冷冻中取出的肉。” 然而,仅仅几个小时后,在加热垫的作用下,希利亚德的身体就恢复了健康。到了中午,她就会说话了,除了一些麻木、起水泡的脚趾,她很快就出院了,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丝毫没有受到这场冰雪之灾的影响。 与许多物质不同,水作为固体时比作为液体时所占的体积要大。这种膨胀对于处于寒冷中的人体组织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们的液体有膨胀到人体这个“容器”破裂的危险。 即使是一些散落的冰晶在错误的地方开花,也会用它们的针状碎片刺穿细胞膜,使四肢变成死皮肤和肌肉的黑色斑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冻伤”。 一些动物进化出了一些巧妙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在零度以下条件下急剧膨胀的冰晶带来的危险。例如,被称为南极黑鳍冰鱼的深海鱼类会产生糖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防冻剂。 树蛙通过让体内充满葡萄糖,将细胞内的物质转化为糖浆,从而抵御冰冻和脱水。在它们的细胞外,水可以自由地变成固体,用冰包裹着组织,使它们看起来就像青蛙形状的冰块一样坚固。 除了外部观察,没有更多的证据,因此很难确定希利亚德的身体是如何经受住冰冻的。她体内的化学成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据报道,虽然希拉德的核心体温很低,但仍远高于冰点。比喻的“冷到骨子里”和字面上的“血管里的凝固水”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事实上,希利亚德的身体感觉很结实,这是严重体温过低的常见症状,因为肌肉僵硬增加到如此程度,甚至可以类似于尸僵,即发生在尸体上的僵硬。 她的身体表面冰冷而苍白,甚至她的眼睛也显得呆滞而“坚实”,这也许也不足为奇。身体会关闭皮肤下的血管通道,以保持器官的功能,以至于身体看起来苍白,摸起来非常冷。 研究人员推测,希利亚德的“冰冻”身体是典型的。如果真说什么是令人震惊的话,还是在承受这种极端状态变化的能力上,确实是奇怪的独特之处。然而,毫无疑问,她是幸运的。 未来,我们对人体所能达到的生存极限和惊人表现了解得越多,就可能越少依靠运气在未来拯救像她这样的生命,而更多地依靠医学进步和快速反应。
揭秘光刻胶产业!中国增速冠绝全球,十年打造国产替代黄金机遇|智东西内参
光刻胶的性能决定了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进而决定了芯片的运行速度、功耗等关键参数,是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最关键的材料。 根据 SEMI 对于半导体光刻胶市场的统计,2015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13 亿美元,至 2020年已经达到了 21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20%;在此之中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从 2015 年的 1.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3.5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为40%。中国晶圆代工厂近年来飞速发展直接造就了全球,特别是中国光刻胶市场的高速发展。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国盛证券的报告《光刻胶 – 光刻环节核心,厚积薄发,国产替代》,揭秘光刻胶的市场现状和国产替代进程。 《光刻胶 – 光刻环节核心,厚积薄发,国产替代》 作者: 郑震湘 等 一、 光刻胶:芯片核心材料 光刻胶由树脂,感光剂,溶剂,光引发剂等组成的混合液态感光材料。原理是利用光化学反应,经光刻工艺将所需要的微细图形转移到加工衬底上,来达到在晶圆上刻蚀出需的图形的目的。 从光刻胶的发展历程看,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光刻技术经历了紫外全谱(300-340nm),G 线(436nm),I 线(365nm),深紫外(Deep Ultraviolet,DUV,248nm 和 193nm),以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极紫外(EUV,13.5nm)光刻,电子束光刻等六个阶段,随着光刻技术发展,各曝光波长的光刻胶组分(成膜树脂、感光剂和添加剂等)也随之变化。 ▲光刻技术及光刻材料的发展 根据反应机理和显影原理,可以将光刻胶分为正性光刻胶和负性光刻胶。正性光刻胶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光罩)相同,负性光刻胶显影时形成的图形与掩膜版相反。根据感光树脂的化学结构,光刻胶可分为光聚合型,光分解型和光交联型。根据应用领域,光刻胶可以分为 PCB 光刻胶、面板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 ▲光刻胶分类 ▲正性及负性光刻胶的反应原理 从光刻胶全球市场来看,根据 Cision 的统计,2019 年约有 91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且至2022 年预计将达到 105 亿美元,实现复合增长 5%。而其中半导体、LCD、PCB 这三类主要的应用场景分别占据了市场空间的 24.10%、26.6%、及 24.5%,分别对应 2019年的市场规模 22 亿美元、24 亿美元、及 22 亿美元。 ▲2019-2022 全球光刻胶产业市场规模(亿美元) ▲全球光刻胶应用份额占比 Cision 同时也统计了中国光刻胶市场的规模,在 2019 年约为 88 亿元人民币,至 2022年预计将达到 117 亿元人民币,实现复合增长 15%。如若我们根据全球光刻胶的应用场景分布来看,在中国大陆所需要的半导体、LCD、及 PCB 的市场需求分别将达到 21、23、22 亿元人民币。 ▲2019-2022 中国光刻胶产业市场规模(亿元) 同时参考 SEMI 对于全球光刻胶市场的统计来看:2015 年约有 13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至 2020 年全球光刻胶(不包含 EUV 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约 21 亿美元,从 2019 年至 2020 年增速超过 20%。 ▲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不含 EUV 光刻胶,亿美元) 再看到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在 2015 年光刻胶市场约为 1.3 亿美元,而至 2020 年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整体已经增长至约 3.5 亿美元,且 2019 年至 2020 年中国市场的增速约为 40%, 远超全球光刻胶市场的增速。 ▲中国半导体光刻胶市场规模(不含 EUV 光刻胶,亿美元) 二、 制程提升+晶圆扩产,光刻胶价量齐升 从半导体材料来看,至 2020 年全球市场规模在 539.0 亿美元,较 2019 年同比增长 2.2%。从长期维度来看半导体材料的市场一直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而同步波动。虽然半导体芯片存在较大的价格波动,但是作为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半导体材料整体并无巨幅波动,且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此外看到当前半导体市场由于 5G 时代到来,进而推动下游电子设备硅含量的大增,带来的半导体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各个晶圆厂商的扩产规划。而芯片的制造更是离不开最上游的材料环节,因此我们有望看到全球以及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的飞速增长。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销售额 在全球半导体材料的需求格局之中,中国大陆从 2011 年的 10%的需求占比,至 2019年已经达到占据全球需求总量的 16.7%,仅次于中国台湾(21.7%)及韩国(16.9%),位列全球第二。随着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大陆不断新建的代工产能,我们有望看到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增速将会持续超越全球,荣登第一。 ▲全球各区域半导体材料需求占比 ▲2021 年 SEMI 预期半导体材料市场按地域分布 在 2019 年期间,整个半导体材料 521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之中,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占据了约 63%,达到了 328 亿元。晶圆制造材料的持续增长也是源自于当前制造工艺不断升级带来的对于材料的更大的消耗所致。 ▲封装及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美元) 半导体晶圆制造过程繁琐且复杂,对于的材料大类的设计也超过了 9 种。其中光刻胶占比约为 5.3%,光刻胶辅助材料 6.9%,合计占整体晶圆制造环节材料成本的 12.2%。 ▲半导体原材料分布情况 根据智研产业研究院,和 Cision 的统计,中国及全球 IC 用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5 亿人民币、25 亿美金,整体体量并不大。但是随着中国及全球的晶圆产能持续扩张,以及集成电路制程的不断提升,因此中国 IC 光刻胶市场有望向着 100 亿人民币规模发展,而全球 IC 光刻胶的市场规模有望向着超过 50 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发展。 此外不仅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提升,看到全球 12 寸晶圆的产能的增长情况,根据 SEMI 在2020 年 10 月的《300mm Fab Outlook to 2024》报告所述,在 2019 年全球 12 寸晶圆的产能超过 540 万片/月,至 2024 年之时,全球 12 寸晶圆产能将会超过 720 万片/月。 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在 2020 年至 2024 年将持续提高 8 寸晶圆厂产能,预计增加95 万片/月,复合增速将达到 17%,至 2024 年将会达到 660 万片/月的最高历史记录。而这其中,中国占据大多数产能,在 2021 年已经达到了 18%,在未来的产能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有望占比持续提高。 ▲全球各地区 200mm 晶圆厂数量(座) ▲全球各地区 200mm 晶圆厂产能(千片/月) ▲全球 200mm 晶圆厂综合产能增长情况 从全球角度我们看到了晶圆产能无论是 8 寸或者 12 寸均处于高速增长的趋势之中,再聚焦至中国大陆的晶圆产能增长情况来看,更是呈现了较全球产能增长更高的增速,这也将给国产半导体材料带来更大替代契机以及可渗透空间。 中国晶圆代工厂商在未来的扩产规划将会十分巨大,8 寸的产能将在未来实现从当前 74 万片/月增长至 135 万片/月,12 寸产能将从当前 38.9 万片/月增长至 145.4 万片/月,分别将实现 82%及 274%的增长,将会直接带动半导体的材料需求之外,从产能的扩张的结构来看,12 寸晶圆的增速将会远超过 8 寸晶圆,并且未来中国的产能制程结构将会逐步升级,带动更大的半导体材料用量的弹性增长。 从 Logic 芯片的角度来看,看到台积电从 20Q1 开始至 21Q1 的各制程占收入之比,可以看到在 28nm 及其以上的制程收入占比从 45%降低至 37%,其中 5nm 制程从 0%提升至 14%(20Q4 达到 20%) 由此可见整体芯片制程不断的向更先进制程的方向发展,而其中将会带动各类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材料的使用量不断地提升。 ▲台积电从 20Q1 至 21Q1 各制程节点占收入比重 根据 IC 光刻胶所能使用到的制程节点来看,可以看到随着制程的逐步增长,所用的IC 级光刻胶品种将会逐步发生变化,并且随之带来的 IC 光刻胶的价值量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单位价值量:ArF>KrF>I>G)。 ▲IC 光刻胶分类 ▲全球四大类光刻胶占比情况(不含其它类光刻胶) ▲中国四大类光刻胶占比情况(不含其它类光刻胶) 对于国产替代环境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可以看到中国内资厂商将迎来一个国产替代的机会窗口。除此之外,在未来随着产品在新晶圆产线上的稳定使用,有望将加速在老产线上的替代,实现对于国产晶圆产线的全面替代。 ▲国产半导体材料厂商应对国产替代环境变化对比 三、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光刻胶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1)集成电路半导体;2)面板;3)PCB。从全球的格局上来看此三类光刻胶分别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均约 25%,但是反观中国光刻胶产业链,中国半导体光刻胶的占比仅有 2%,LCD 仅为 3%,而最为简单 PCB 光刻胶占比高达 94%。 ▲中国光刻胶厂商生产结构情况 从上图可得中国光刻胶自产光刻胶整体平均仍然处于较为低端的位置,而其中半导体及面板光刻胶虽然有一定的占比,但是也同样处于低于行业技术水平的位置,而纵观全球无论是 PCB、面板、及半导体的光刻胶供应格局,均还是以海外及中国台湾供应商为主其中日本占据了绝对龙头。 在光刻胶领域相对较为容易的 PCB 光刻胶,中国均有厂商在各个领域实现了突破,但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整理,全球的主要 PCB 供应商还是以日本为主导; ▲全球 PCB 光刻胶主要生产企业 整体来看,全球光刻胶行业主要被 JSR、东京应化、罗门哈斯、信越化学、及富士合理占据,前五大家占据了全球光刻胶领域的 86%;如若聚焦到全球半导体用光刻胶领域,前六大家(主要以日本为主)实现了对于市场的 87%的占据。 ▲全球光刻胶市占率情况 对于光刻胶中的 KrF、ArF、i 线、g 线,其市占率情况如下,仍然是全球几大龙头形成了寡头垄断之势,而中国供应商尚未登榜。 ▲2019 年 krf 光刻胶市场占比 ▲2019 年 arf 光刻胶市场占比 ▲2019 年 g/i 线光刻胶市场占比 而半导体国产光刻胶的发展速度远远慢于其他产业,原因在于: 1. 光刻胶的验证周期长。光刻胶批量测试的过程需要占用晶圆厂机台的产线时间,在产能紧张的时期测试时间将会被延长。测试的过程需要与光刻机、掩膜版及半导体制程中的许多工艺步骤配合,付出成本极高。通常面板光刻胶验证周期为 1-2 年,半导体光刻胶为 2-3 年。但验证过之后便会形成长期供应关系,甚至在未来会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研发。 2. 原材料成膜树脂具有专利壁垒。树脂的合成难度高,通常光刻胶厂商在合成一种树脂后会申请相应的专利,目前树脂结构上的专利主要被日本公司占据。 3. 光刻胶产品品类多,配方需要满足差异化需求。根据产品需求来调配适合的树脂来满足差异化需求对于光刻胶企业是一大难点,也是光刻胶制造商最核心的技术。 4. 材料替代的挑战。所有性能必须与晶圆产线上的 Baseline 一致,不能比其差,但在某些领域也不能比 Baseline 好。 ▲IC 集成度与光刻技术发展历程 在外资供应商统治了全球光刻胶行业的基础下,中国内资厂商耗费十多年的时间,在当前已经实现了各大类(除 EUV)光刻胶的突破,实现了厚积薄发的现状,而其中的代表公司分别有:彤程新材、上海新阳、徐州博康、晶瑞股份等等。 ▲中国内资光刻胶公司当前产品突破及未来规划情况梳理 随着中国半导体光刻胶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部分产品种类上对于海外领先者们的替代;此外,随着中国晶圆厂不断扩产新线,我们有望看到中国光刻胶企业产品加速导入新产线,从过去的 Baseline 规则的追逐者向着 Baseline 制定者的身份转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内实现成长的巨大动力。 智东西认为,光刻胶行业作为半导体、平板显示器和PCB制造环节中的关键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光刻胶技术已有突破性进展。在国家出台相关利好政策的背景下,中国光刻胶制造商在光刻胶研发技术上积极性革新,当前中国光刻胶的研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制造工艺技术和配方工艺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光刻胶行业正加速发展。未来,随着中国光刻胶企业对光刻胶的研发投入持续上升,光刻胶企业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中国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光刻胶市场的垄断格局,国产光刻胶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跑分破百万!骁龙898规格曝光:三星4nm工艺、3.09GHz超大核心
前段时间,高通在发布骁龙888 Plus芯片的同时,也意外暴露了下一代旗舰芯片的产品规划,官方透露搭载“sm8450”的终端产品有望会在年底正式亮相。 此前,有消息称高通会将新一代平台改回原有型号,以“骁龙895”命名,但是近期却有一些消息证实,新平台将定名为“骁龙898”。 今早,知名爆料博主@i冰宇宙带来了关于该芯片的最新爆料,他透露骁龙898将配备三丛集CPU的设计,其中超大核心频率达3.09GHz,大核心频率为2.4GHz,小核心频率为1.8GHz。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3.09GHz的大核心照此前消息,将采用全新一代的Cortex-X2设计,对应的会带来全新的性能、能耗表现。 工艺方面,消息称骁龙898前期会采用三星的4nm工艺打造,在明年下半年将会引入台积电的4nm工艺,不过排出高通到时候会直接推出骁龙898+芯片的意图,以此来转换台积电工艺。 根据之前曾曝光过的GeekBench 5数据显示,骁龙898的单核跑分为1250左右、多核4000左右,相比骁龙888再次带来大幅升级,安兔兔跑分可能将首次突破百万。 按照以往惯例,骁龙898或许会由小米下一代数字系列旗舰“小米12”首发,该机作为小米12周年旗舰产品,同时也是以12为名,将有很大可能会在12月份正式发布。 这也就是说,我们很有可能会在今年结束之前就用上骁龙898的产品,将是一款刷新安卓阵营性能记录的芯片,非常令人期待。
Anker推出Apex12-in-1雷电4扩展坞:含120W电源 1974元
IT之家 8 月 1 日消息 近日国内厂商 Anker 安克推出了一款 Apex 12 合 1 雷电四扩展坞。该产品采用全金属外壳,配备 HDMI、Type-C、USB-A 等众多接口,并支持 8K/30Hz 视频传输,目前已经上架亚马逊网站。 这款产品详细型号为 A83971A1,顶部具有纵向条纹。扩展坞长 7.34cm,重约 449g,标配 120W 电源适配器,便于为笔记本供电。 以下为扩展坞具备的接口列表: 1×DC 电源输入 2×HDMI 2.0 接口 2× Thunderbolt 雷电 4(分别为输入/输出) 1×USB-C 3.2 Gen2(10Gbps,支持 PD 快充) 1×3.5mm 耳机孔,支持线控 1×RJ-45 千兆网口 2×USB-A 3.2 Gen2(10Gbps) 2×USB-A 2.0 接口(480Mbps) 1× SD 卡读卡器 这款产品兼容任何雷电 4 接口的笔记本电脑,但不支持苹果 M1 芯片笔记本、雷电 3 接口笔记本。雷电 4 接口速率可达 40Gbps,通过此扩展坞可以串联多个雷电 4 设备。 视频输出方面,Anker 此款扩展坞的 HDMI 2.0 接口最高可以输出 4K/60Hz 视频,同时雷电四输出端口最高可以输出 8K/30Hz 或 4K/120Hz 视频,并且最多可以串联三块屏幕,均能够实现 4K/60Hz。 供电方面,该产品通过全功能雷电 4 接口,可以实现最大 90W PD 快充输出,满足笔记本供电需求。此外,USB Type-C 接口同样支持最大 20W PD 快充,可以为手机等设备进行充电。 IT之家了解到,由于雷电 4 芯片发热比较大,因此 Anker Apex 12-in-1 扩展坞内部覆盖有大面积散热片,拥有 5 层散热设计,结合全金属外壳可以保证芯片不会过热。 Anker 此款雷电 4 扩展坞标配 120W 电源、1.2 米电源线、0.7 米雷电 4 数据线,售价 299.99 美元,约合 1938 元人民币。
卷无可卷的手机厂商 开始拼屏下摄像头了
屏下摄像头的概念热了两年,到现在真正实现量产的还是只有一家。 7月27日,中兴手机发布了第二代的屏下摄像头手机Axon 30。这款机型吸取了上一代的教训,在技术、芯片、像素等几方面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成像效果相比上一代有了相应的提升。 但很快,屏下摄像头的比拼将不会那么孤独。有消息称,接下来OPPO、小米、三星。荣耀都会有搭载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机型推出,包括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3等。 在此之前,屏下摄像头一直是褒贬不一的创新方向。一方面,前置摄像头的存在确实造成了一定遮挡的问题,不管学习、玩游戏、导航还是看视频,全面屏肯定是更舒适的体验。 但某种程度上说,全面屏或许并不是一个感知力很强的卖点——要忽略前置摄像头的遮挡不难,但为了所谓的全面屏体验,却需要去牺牲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对于厂商来说,还需要为了这个小小的区域,去堆更多的料,产生更高的成本。 在此之前,手机厂商尝试过很多种的全面屏折中方案。比如水滴屏、刘海屏、挖孔屏等等,或者各种“自欺欺人”式的升降式摄像头,以及调整屏占比的方式让屏更接近于 “全面”。不过这些或许都是差强人意的实践,并非真正的全面屏,有些反而还衍生了结构性的问题。 接下来,卷无可卷的手机厂商终于步调一致,屏下摄像头的军备竞赛要开始了。 拦在屏下摄像面前的大山 屏下摄像头的困难是,显示与拍摄存在天然的矛盾。 屏下区域在不拍照的时候需要保持正常显示,而到了拍照的时候,这个区域就需要恢复透明。“你要拍摄越好看像素就要越高,但像素越高透光性就下来了,怎么在中间找到平衡,是很困难的”,中兴通讯副总裁张雷在接受36氪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了这个小小区域的完美,手机厂商以及上游的供应商花费了很多精力,去消解掉这块屏幕对于拍摄效果的影响。 进光量不足的问题用堆料就可以解决。在正常光线的情况下,屏幕的透光率足够,要重点功突破的场景,一个是偏暗的场景,另外一个是背部有点光源或者面光源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拍摄时进光量不足或者不均匀。据张雷介绍,为了增加感光量,中兴这次选择更大像素的前置摄像头,以及比上一代更透明的材质。 这些还不够。进光量充足,经过屏幕也会发生折射,拍摄效果会出现雾化、眩光的情况。而这些很难靠改变硬件去调整,需要厂商动用了各种各样的算法去抵消。 Axon30 还有很多问题是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屏下摄像头机型当中,屏幕被分为常规显示区和屏下显示区,而经过长时间使用/高温环境使用,两个区域屏幕衰减度会出现不一样的衰减速度,这也将导致区域之间的色差明显。张雷表示,中兴此次也和芯片厂家增加了智能像素增强的算法,在不同的温度、使用时长下对两个区域做补偿,保证在色彩、亮度上的一致。 整体来看,目前屏下技术大致是两个方向,中兴的两款手机选择的是直屏的屏下摄像头方案,小米在内的其他厂商则探索的是曲面屏的方案。 后者是更难的方案。柔性曲面屏和直屏的差别在最底层,直屏采用的是基板玻璃,柔性曲面屏需要弯折,用的是PI的基材。PI基材的透光性比基板玻璃更弱,而且会导致照片发黄,画质损失,这意味着采用曲面屏的厂商,后续还需要在此继续做更多关于发黄的算法补偿。 为了达到提高拍摄功能,手机厂商从材料、像素和算法等方面着手改进,这也拉高了整体的成本。 以中兴为例,去年中兴第一款屏下摄像头机型Axon 20售价不过2200元,其中整块屏幕的成本就接近总成本的一半。据36氪了解,今年Axon30的方案整体的成本比去年高得多。这背后当然也叠加了缺芯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为,屏下摄像头的整体的量产还没有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后续如果其他手机厂商应用,早期还会是旗舰手机的专属。 但好消息是,产业链整体的良率已经在提升当中。中兴的方案来自维信诺,张雷表示,去年中兴在做Axon 20的时候,量产过程中就出现了大量问题,良率一开始只有5%,但不到一年的时间良率已经能到90%以上。后续如果主流厂商能把整体的出货量带起来,降低成本是意料之内的。 屏下摄像头的代价 不过,在屏下摄像头在真正达到和普通挖孔屏一样的拍摄效果之前,主流机型应用这种配置也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在手机厂商都在拼拍摄能力的时候,屏下摄像头机型无疑是自断双臂,过滤掉了一部分关注拍照的用户需求。 其次,目前的屏下摄像头只解决了拍照的问题,拍摄还没有完善。相比屏下拍照,屏下拍视频才是难度更大的问题所在。 另外,屏下摄像头的存在在当下也反过来限制了屏幕表现。从去年开始,很多旗舰机型已经上了2K的显示效果,而目前屏下摄像头暂时只能达到1080p的显示,距离挖孔屏的方案的屏幕显示还有一定的追赶距离。如果屏下摄像头会是接下来旗舰手机的卖点之一,那屏幕也是不可缺位的。 现在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也还没有做到真正的“隐身”。以现在量产速度最快的维信诺为例,方案是把屏幕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在需要露出摄像头的部分采用了透明导电层等新型材料,其他部分则是原来的结构。这种拼贴式的结构也制造了一定的“纱窗效应”,在亮度不足的环境还是可以看到一小块方形的变色区域,熄屏的时候下倾斜屏幕也可以看到这片纱窗。就算量产了两代机型的中兴,这一问题也未能完全解决。 这种情况下,屏下的摄像头似乎不是隐身,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vivo和魅族此前提交的专利也是这种拼贴结构的思路。小米此前发布的专利则尝试用像素排布的方式解决问题,屏幕更加一体化,让光线从子像素的间隙区域透过。不过这些设想能不能落地,还要看小米后续的机型应用。 总而言之,在解决好显示功能和拍摄功能之前,屏下摄像头的创新是有代价的。而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屏下摄像或许和折叠屏一样,都还算不上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
CJ 2021现场体验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人美本更美
近日,ChinaJoy 2021正式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E5展馆最具辨识度的展台,雷神展台吸引了众多用户关注。本次雷神在ChinaJoy期间除了带来雷神ZERO笔记本之外,最大亮点莫过于ChinaJoy上发布的雷ZERO大黄蜂联名版游戏本新品。此外,该系列还发布了台式机、机械键盘、鼠标等主机和周边产品,鲜明的大黄蜂标志色构成了本届ChinaJoy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在本届ChinaJoy开展第一天,雷神就正式发布了ZERO大黄蜂联名版的一系列新品,作为雷神游戏的五年老粉,笔者也在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去E5展馆的雷神展台体验了这款新品。 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游戏本采用了系列创新的“启世”设计语言,A面正中设计了非对称的条带装饰,左侧蚀刻有大黄蜂头像,右侧设计有“ZERO”logo。同时在中间的条带以及ZERO logo上采用了菱纹咬花立体工艺,整体设计细节满满,足见雷神对这款产品的重视以及对用户的诚意。 打开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的屏幕,可以看到16英寸16:10的高屏占比显示屏跃然入目,配合2560×1600分辨率,165Hz刷新率,可以带给玩家流畅且极富沉浸感的体验。此外,它的屏幕色域覆盖达到100%sRGB,亮度达到500nits,对比度达到1200:1,并且支持DC调光,响应速度只有5ms,全部是高标准的电竞级规格。 在雷神展台,笔者也与周围关注这款产品的朋友们进行了一些简单交流,发现大家对这款产品的设计、性能体验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还有一位变形金刚铁粉表示,只要这台机器敢开卖,他就绝对第一时间下单。不过对于这位铁粉来说,笔者只能告诉他要等到8月8日才有可能抢到了。 另外不得不说,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的设计真是细节满满。尤其是整个C面的设计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它的键盘手感非常不错,键程控制适中、按键手感偏软、触发迅速,一看就是给游戏玩家量身定制的键盘。另外它的触控板拥有足够大的面积,表面有细腻的磨砂触感,操控精准流畅。 C面也有很多大黄蜂或变形金刚的元素,比如电源键的背光设计成大黄蜂的标志色,再比如触控板右下角设计了完整的大黄蜂头像。而腕托上如涂鸦般的变形金刚元素成为点睛之笔,是我见过的最有心的腕托设计。 性能方面,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最高配置英特尔十一代酷睿i9-11900H处理器以及RTX 3070独立显卡,并且在良好的性能调校和充分的TDP释放下,CPU+GPU性能完全释放,给游戏玩家带来非常流畅的极致体验。 此外,该系列产品全部16GB双通道DDR4 3200MHz内存起步,并且搭载了PCIe 4.0固态硬盘,同时支持双M.2插槽扩展。 为了让硬件性能得到充分释放,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采用了风洞Pro散热架构2.0,拥有12V LCP液晶涡轮风扇,两进四出风口设计,并且可以一键开启高性能模式,使整个机器的状态瞬间达到极致释放。 说实话,经过CJ现场的这次实际体验,我已经被这款特色十足的新品种了草。 除了现场体验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之外,笔者还在现场体验了雷神黑武士4代大黄蜂版游戏主机,大黄蜂联名版键盘/鼠标,以及雷神银翼大黄蜂版电竞显示器,这一套下来真的收获满满。 除了最亮眼的雷神ZERO大黄蜂联名版游戏本之外,现场我还体验了魅影橙版的雷神ZERO游戏本。说实话,在大黄蜂联名版出来之前,笔者最心水的还是魅影橙配色这款,这颜值真是绝了! 现场笔者也看到大家都在使用雷神ZERO体验游戏,真是好不容易才拍到几张机器的图片。另外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有空来ChinaJoy现场,并且来E5展馆雷神展台的话,还可以找到雷神黑武士4代威震天特别版游戏台式机,就是下面这个霸气的家伙。 最后的最后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雷神展台小姐姐这神仙颜值就问还有谁?
iQOO8Pro主要参数已确认:骁龙888P+曲面屏+2K分辨率,价格感人!
说起iQOO小伙伴们应该有所耳闻,作为vivo系近两年主打线上市场的子品牌,凭借着在同价位机型中出色的性能与性价比,iQOO手机销量与市场份额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无独有偶,在近日多方媒体的不断披露之下,关于iQOO即将于8月上旬发布的新一代旗舰iQOO8 Pro也是传来了许多的新消息,从外观到配置再到价格均有所确认。 根据这两天Chinajoy大会流出的真机照片来看,外观方面iQOO8 Pro采取了上半年流行的曲面挖孔屏设计,挖孔区域位于屏幕顶部中端,得益于更窄下巴与左右边框的加持,iQOO8 Pro屏占比十分的可观,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颜值在线,iQOO8 Pro屏幕素质更是行业一流,其不仅采用了三星E5材质,最高亮度达到了1500nit,还支持2K级别的分辨率与120Hz可调节的自适应高刷新率,显示清晰度与动态过渡均有上佳表现,此外这块屏幕还是10bit的原色屏,色彩还原度也很高,不出意外屏幕将是iQOO8 Pro的主打亮点。 配置层面iQOO8 Pro足够强悍,其是首批搭载骁龙888 Plus处理器的机型(主频从骁龙888处理器的2.84GHz提升到了3.0GHz),跑分在90万左右,性能处于安卓阵营的顶级水平,稳定用上两年问题不大,顶配12G+256G存储组合,搭配满血版LPDDR5内存以及UFS3.1的闪存规格,并且配有内存融合技术,流畅度预计是行业的第一梯队,另外颇具卖点的是,iQOO8 Pro将会支持120W功率的有线快充,2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4500毫安左右的电量,速度相当给力。 拍照方面现阶段iQOO8 Pro还没有太多的消息,不过有博主爆料,iQOO8 Pro本次的定位是全能旗舰,按此推算iQOO8 Pro很可能像iQOO5 Pro后置5000万主摄的AI相机组合,主传感器则拥有1/1.3英寸左右的大感光元件,相机参数走在了行业前列,当然超广角、微距、多倍变焦等拍照模式也不会少,实际表现值得期待,此外身为一款高端旗舰,iQOO8 Pro还配备了立体双扬声器、屏下指纹、线性马达等功能,功能性一并不大亮点。 顶级的屏幕+强悍的性能+丰富的功能性,可以说iQOO8 Pro丝毫不负旗舰之名,不少网友也将iQOO8 Pro视为小米MIX4的强劲对手(同样会在8月发布),不过话又说回来,又是顶级的硬件又是丰富的功能性,iQOO8 Pro价格并不便宜,据悉起步价在5500元左右,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些感人的,小伙伴们,对于iQOO8 Pro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看法。
降价还不是国产Model 3的最大“杀器”
记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除非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要报告。” 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用笃定的语气向所有人宣布,之后如果没有重要事宜,其将选择直接退出。 如此傲娇的态度背后,则是这家熬过曾经地狱阶段的美国车企,已经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刚刚过去的Q2,更是再次创造历史新高。 总营收约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8%,归属于普通股东的GAAP净利润约11.4亿美元,接近去年同期的10倍,为公司首次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 其中,报告期内汽车业务收入约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7%。GAAP汽车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5.4%,提升至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至于继续大涨的关键原因,身处中国市场的愈发强势,想必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回头来看,当初在国产Model 3下线仪式上,马斯克的那句“感谢中国政府”,感谢的不仅仅是上海工厂顺利投产,还有这片蕴藏巨大需求与机遇的细分板块,将助力特斯拉驶入新的阶段。 而就在近日,其为了冲击更大的产销目标,再次进行了一次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官降。 1.5万元,并不是全部 北京时间7月30日,特斯拉官方突然宣布,即日起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1.5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此为补贴后起售价),此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回顾此前经历的多轮降价: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发布,售价35.58万元;2019年12月,补贴后价格调整为33.1万元。 2020年1月,价格调整为29.9万元;2020年4月,为满足“30万元”补贴门槛,特斯拉再次将补贴后价格调整为27.155万元;2020年10月,据其官网显示,Model 3升级版补贴后售价24.99万元。 而早在之前的文章就曾提出,其频繁调价的背后,实则也反映出其利润模型的较为固定。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发生变化,或者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触发其价格调整机制。 另外,特斯拉的产品定价还与其工厂产能、销量目标有着很大关系,一旦遭遇产能瓶颈或者销量不及预期,也有可能导致价格的波动。所以本轮仅限中国市场降价,无疑还是反映出特斯拉相关供应链短缺的问题有所缓解,进而触发了调价机制。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展迅速,如锂电池、电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等均已成一定规模,这对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将起到促进作用。”而从之前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也能获悉,特斯拉已将国产Model 3的进口电机换装成国产电机。 至于本轮降价的另一层原因,必须承认是,由于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车型,以及刚刚上市标准续航版车型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对于国产Model 3的终端需求进行了“分流”。 同时,据乘联会近几个月的单一车型销量数据显示,国产Model 3的表现已经不如过去一年那般强势。所以为了下半年能够贡献足够的产销成绩,再上一个台阶,拓展更多用户群体,同时重新拿回被国产Model Y分流的部分需求,降价成为了眼前最为直接的选择。 况且,从特斯拉Q2财报所展现出的毛利率来看,其依然拥有着十分充沛的空间去进行价格调整。如果要问后续是否还会继续降价?答案是肯定的,22万元甚至20万元以内,都将很有可能,而本轮的1.5万元并不是全部。 那么究竟何时才是购买国产Model 3的最好时机?答案则是现在,因为你永远等不到一辆最便宜的特斯拉,也请不要低估马斯克位于全球推广、普及新能源车型的野心。 长续航版Model 3,卷土重来? “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又降价了,是不是代表着国产长续航版Model 3马上也就要重新回来了?” 就在特斯拉官方宣布1.5万元官降后不久,身边一位意向车主向我发出了上述疑问。而他的关注点,并不在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身上。因为该车型即便继续降价,但目前所具有的实际续航里程,并不能满足其偶尔短途旅行的需求。 反而,此前“下架”的国产长续航版Model 3,在他眼中才是当下最为符合用车场景的产品。 的确,结合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当下23.59万元与国产高性能版Model 33.99万元的售价,之间的空白区域,特斯拉完全有可能让国产长续航版Model 3卷土重来,进行填补。 而后者,看似才是特斯拉除降价外,手中握有的最大“杀器”。 无独有偶,不久前,特斯拉位于其香港官网,悄悄上线了Model 3 长续航版车型,新车售价 35.50万元港币(约合人民币 29.54万元)。新车在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80km,0-100 加速时间为 4.4s,最高时速可达到 233km/h。 从实际参数来看,该车型无疑相比标准续航版更具性价比。所以结合上述种种迹象来看,特斯拉本轮突然降价,确实也存在着为国产长续航版Model 3“让路”的可能性。 虽然不久前,位于上海实际探店的过程中,其官方销售人员表示:“下半年是否会引入国内市场,仍是一个未知数。香港之后所交付的产品,则全部来自于美国工厂,所以现阶段,标准续航版Model Y,仍是特斯拉主推的产品。” 但结合过往经验,终端用户有着较高的呼声,特斯拉本身也有着对于产销目标的更大追求,那么上线一款本就应该存在的“杀器”,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 届时,如果真的预言成真,国产Model 3与国产Model Y,也将会位于中国市场展现出其最为完整的产品序列。而特斯拉也将用6款产品,填满从23万元一直到38万元的售价区间。 看到这里,或许又有人会为蔚来ES6、小鹏P7、比亚迪汉,这些最为直接的竞争车型感到深深的担忧,并笃定的认为面对那家美国车企的攻势,三者没有任何的招架之力。 而我更想在文末反驳道,产品差异化的形成,早已令它们与特斯拉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共存,并主推新能源市场的整体份额,愈发庞大。 与其担心这些已经大踏步进行电动化革新的车企,不如将注意力放置在类似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这些同为竞争关系的传统燃油车身上。 Model 3或者Model Y究竟“收割”的是谁?时间最终会给予答案。
深圳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年底通车列车可自动唤醒
8月1日消息,20号线一期工程是深圳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也是连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和深圳机场的重要轨道交通,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该交轨多列地铁列车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调试,为年底开通运营做准备。 中铁建南方公司深圳地铁20号线项目经理朱伟介绍称,20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现已基本完成,接下来还需要完成消防、卫生评价等一系列的验收工作,预计8月下旬实现项目验收,年底可实现开通运营。线路开通后,市民可乘坐地铁直达国际会展中心。 据了解,该项目长约8.43公里,起于机场T4航站楼(规划)北侧机场北站,终至会议中心站,共设5座车站1个车辆段,其中3座是换乘站,可与地铁11号线、穗莞深城际铁路、在建地铁12号线,以及规划的地铁30号线换乘。远期规划预留延伸到东莞的条件。 官方表示,20号线列车是首列全自动驾驶列车,也是全球首个批量、基于车车通信技术、按照GOA4等级开通运营设计的列车。 20号线列车取消了司机驾驶室,正式开通运营后乘客将可直接看到列车在隧道中的运行情况。 据悉,20号线列车采用了8辆编组、A型铝合金车,该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20km/h,具备自动唤醒、自动发车、精准停车、自动检测等功能,同时还支持障碍物检测、车辆辅助防撞、端墙防撞、脱轨检测等安全保障功能。
自动驾驶汽车出事故谁担责?美国保险公司吵翻了
自动驾驶技术当前虽然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但在特斯拉、沃尔沃、蔚来、小鹏等智能汽车车企,该技术也已开始逐步装车量产。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到来,也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交通事故,算是谁的责任?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美国保险行业的接连争论,例如车辆遭遇碰撞时应该由谁支付赔偿费用、如何设定公平合理的保险费率等等。 报道称,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核心问题在于:事故责任方是否应归为制造商,并因此将费用包含在产品责任险中,还是该由驾驶员承担责任并由个人汽车保险出这笔钱。 美国财产意外险协会(APCIA)负责汽车索赔业务的副总裁罗伯特·帕斯莫尔指出,如果没有司机可供询问,保险公司就需要从车辆上搜集信息,比如事故发生时的车速,以及车载系统什么时候意识到人、车辆或物体与之相撞并作出反应。 承保范围可能因情况而异。对于具备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如果车辆因司机操作错误失控出事,责任当然要由个人承担。 但如果判定车辆存在故障导致事故发生,制造商就会被追究产品质量责任。 他补充说,即使处于全自动驾驶状态的汽车,如果司机没有主动、及时地进行软件更新“打补丁”,事故发生后也可能担责。 美国第三大财险企业利宝互助集团的首席顾问麦克斯·利伯曼表示,险企拥有累计达数十亿英里(1英里约合1.61公里)的驾驶员数据,但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及用户的情况却知之甚少。 金融服务咨询公司LIMRA的发言人凯瑟琳·塞洛克丝说,美国寿险行业也在研究自动驾驶汽车今后对索赔可能产生的影响。 不过,如今这个时间点讨论自动驾驶导致事故的责任划分,还有点为时过早。目前主流装车使用的都为L2或者L2.5级自动驾驶,仍是以人为主导的辅助驾驶技术,出现事故后,自然由驾驶人来负责。 而在实际性能更接近自动驾驶的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保险精算师詹姆斯·林奇表示,估计最快也要到2040年才能正式上市。
特斯拉前CTO另立门户:搞旧电池回收 获7亿美元融资
褚万博 发自 副驾寺 风口上的电动车,同时带动上下游供应链方方面面。 包括电池回收。 这不,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斯克的亲密战友Jeffrey Brian Straubel,江湖人称JB Straubel、中文译为施特劳贝尔——搞的旧电池回收项目,刚获7亿美元新投资。 甚至因为是大牛风口创业,如此巨额融资,获得的评价也是——cushy,毫不费力。 新融资进展? 7亿美元巨额融资,施特劳贝尔的旧电池回收项目,怎么这么招人爱? 这个旧电池回收项目,属于施特劳贝尔创立的Redwood Materials——一家专注于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企业。 此前施特劳贝尔的项目一直处于隐身模式,外界知之甚少,直到去年获得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 4000万美元融资后,关于这个项目的细节才浮出水面。 施特劳贝尔表示,这个旧电池回收项目,旨在通过回收提取旧电池——主要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并创建循环供应链将提取出来的原材料重新投入到新电池的生产中去。 以此来解决日益短缺的电池原材料供应问题。 根据施特劳贝尔估计,未来十年内,这个旧电池回收项目有望将电池原材料成本拉低至现在价格的一半。 电池原材料成本拉低一半,这其中蕴藏的盈利空间,非常可观。 这7亿美元,就是冲着这一半的原材料成本来的。 据外媒报道,新一轮7亿美元的投资,由T. Rowe Price 领投,包括来自高盛资产管理公司、Baillie Gifford、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和富达跟投。 对此,施特劳贝尔表示,这个项目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投资设备和技术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 而这7亿美元,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线扩张。 根据Redwood Materials官方透露,其位于卡森市的设施规模扩大到三倍,以提高产能。 Redwood Materials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Redwood Materials创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内华达州。 其主营业务就是开发以电动汽车电池为重点的材料回收的新工艺,通过创建循环供应链来发明可持续材料,进行废物再利用,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披露,Redwood Materials的回收技术能够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95%的镍、钴、铝和石墨,以及超过80%的锂。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运作模式上,Redwood Materials选择与各大电池生产企业合作,形成电池制造的闭环循环供应链。 至于合作的方式,很简单,回收合作企业的废旧电池,加工提炼电池生产原材料,然后把提炼出来的原材料再卖给合作方。 典型B2B的运作方式。 不过,施特劳贝尔也透露,公司正在考虑面向消费者的业务。比如从消费者那里回收废旧电器提取可用材料。 别看今日的Redwood Materials是投资界的香饽饽,其实在2019年以前,关于Redwood Materials,外界知之甚少。 2017年,施特劳贝尔创办Redwood Materials,彼时,作为创始人的施特劳贝尔还在特斯拉担任首席技术官。 很长一段时间里,Redwood Materials都一直是隐身模式,甚至在施特劳贝尔的社交媒体上,也鲜有关于这家公司的消息。 直到2019年,施特劳贝尔从特斯拉离职,专注于Redwood Materials的运营工作。 也就是说,2019年之前,Redwood Materials一直处于散养模式,而散养的孩子一旦认真教育起来,成长潜力将是巨大的。 施特劳贝尔从特斯拉离职后,Redwood Materials正式走出隐身模式,更多的信息也陆续披露。 从成立至今,Redwood Materials与松下以及为日产LEAF生产电池的Envision AESC达成废旧电池回收合作。 Redwood Materials还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帮助亚马逊妥善回收电动车和其他锂离子电池以及来自亚马逊其他部分业务的电子垃圾,并重新使用其组件。 2020年,Redwood Materials完成了总计4000万美元的第一轮融资,投资人包括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 和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同年,Redwood Materials又进行了第二轮融资,总计2亿美元,投资人来自Amazon、 Capricorn、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等。 散养的孩子被认真对待后,像雨后春笋,快速成长。 风口之上的动力电池回收 根据报道,美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大部分美国制造的汽车转变为电动汽车,在2040年完全淘汰燃油车。 而欧洲环保团体运输和环境组织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欧盟引入更加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政策并为充电桩建设提供足够支持,在2035年之前欧洲的新车销售将全部转变为电动汽车。 汽车电气化成为大势所趋,电动车动力电池的需求水涨船高。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数据,锂电池的需求在过去五年迅速增长,2025年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442亿美元增长至944亿美元,电动汽车发展是需求爆发的主要驱动力。 动力电池的需求倒逼各大汽车厂商加大投资动力电池,据法新社报道,德国大众汽车近期已经向瑞典初创企业Northvolt公司投资23亿欧元,并计划新建另外五座动力电池工厂。 新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公司目前正在建造两座动力电池工厂。美国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也计划在柏林新建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预计2030年之前的产能将会达到250千兆瓦时。 电池需求很紧俏,生产电池的原材料尤其是镍、锂等金属,从哪儿来? 大部分时间里,这个答案几乎是唯一的,就是挖矿。 但是这些矿产并不是可再生资源,矿越挖越少,价格越涨越高。 锂、镍、钴等主要金属占据着动力电池大部分成本,原材料价格降不下去,汽车电气化也看不到头。 所以,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成为另一个选择,也是巨大的风口。 不仅施特劳贝尔投入这个赛道,看上这门生意的人,不在少数。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汽车制造商起亚汽车及其电池供应商SK Innovation将合作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 早在2020年3月,这两家公司就已经开始合作利用废旧动力电池,并表示将会通过能量储存系统来合作处理和再利用废旧动力电池,或者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中的金属。 而在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回收生意也铆足了劲,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新注册企业超过九千家。 赛道拥挤,竞争相当激烈。 不过,尽管面临着激烈竞争,在如此巨大风口之下,施特劳贝尔也表现的相当乐观。 他表示,Redwood将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的终身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对于当下的巨大投入和还没有看到盈利希望的现状,他说,作为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他经历过一家高科技企业灰头土脸的阶段,现在仍然是这样。 施特劳贝尔坚信,Redwood Materials将会是电动车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赛道上最成功的参与者。 谁是施特劳贝尔? 最后,再介绍一下这位知名的施特劳贝尔 提起施特劳贝尔,最知名的身份还是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马斯克的亲密战友。 电池制造?旧电池回收?新能源?这样的标签在施特劳贝尔身上并不明显。 其实,施特劳贝尔是妥妥的新能源领域专家级别大佬。 施特劳贝尔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拥有能源系统工程的理学士学位和能源工程的理学硕士学位。 同时,他也是斯坦福大学的讲师,曾在2015——2016学年教授大气和新能源项目的集成课。 虽然是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但施特劳贝尔起初并不打算长期从事汽车行业。 不过对于电动车他倒是充满热情,施特劳贝尔曾制造了一辆电动保时捷944,在2000年打破了240V SC/B的世界电动汽车比赛记录。 在特斯拉,施特劳贝尔的工作重心基本也在电池技术方向。 特斯拉的电池单元设计、供应链都是施特劳贝尔直接领导和参与的,而且,他还提出第一个Gigafactory概念。 并且在Model 3的生产方面,施特劳贝尔在研发、团队建设和从原型车到大规模生产和GWh规模的运营扩展方面都发挥了直接作用。 而投身电动车动力电池回收事业,则他的专业以及在特斯拉工作的经历共同发酵产生的契机。 作为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施特劳贝尔算是一路见证了汽车厂商和其他关联行业向电气化过渡的全过程。 现在,他深知这一过程上的关键所在,再创业和关注的方向,也多为能源供应领域。 而在中国,这个赛道,同样也在进入风口期。
武汉工厂项目正式启动 小鹏最快将于年底和海马汽车分手
7月31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其武汉项目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据官方资料显示,小鹏汽车武汉项目,占地约1500亩,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项目规划产能10万辆,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而随着小鹏汽车武汉工厂的到来,也证实了小鹏将于海马汽车“分手”的消息。 当前,小鹏汽车旗下的G3车型,一直由海马汽车郑州工厂代工生产。因代工,小鹏汽车可以缓解在生产和资金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将资源重点放在研发和技术上。 对于海马汽车来说,因为旗下车型销量近些年来一直颓废,为小鹏代工,可以一定程度上将工厂闲置产能利用起来,并且带来额外收益。 另外,海马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16544辆,但是实则为小鹏代工的G3,也将会被算进海马的销量之中。而若刨除掉代工的小鹏G3后,海马汽车的销量只有千辆水平。 海马汽车此前曾表示,海马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生产关系将于今年年底到期。由于目前小鹏汽车已有肇庆工厂,武汉项目也正是启动,预计小鹏汽车合作到期后不会再与海马汽车合作造车。 而没有了小鹏汽车的支持后,海马汽车的发展状况无疑会更受限。未来,海马汽车将会走向何方,市场会给出答案。
保时捷造超科幻电动车!开车就像开飞船,酷炫设计甩超跑10条街
提起保时捷,你会想到什么?“保时捷911”、“保时捷卡宴”,亦或者性能炸裂的纯电跑车“Taycan ”?一直以来,这个品牌以生产高级跑车和SUV闻名世界车坛,旗下的车型多被赋予“高级”、“豪华”等关键词,成为一代经典! 可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保时捷,去年竟然打破自身滤镜,出了一款可爱的“面包车”。 这款名叫“Vision Renndienst”的全新纯电动概念车,类似五菱宏光的小型MPV,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饰装置,都相当科幻,像极了来自未来的车。 作为保时捷家族的一份子,该车灵感来自保时捷曾使用的大众货车,以“航天飞机”为设计理念,整体采用极简风格进行打造,车身线条圆润流畅,未来感十足。 Vision Renndienst与老款大众T1一起展示▲ 再来看细节。新车前脸采用了当下电动车钟爱的“全封闭式”设计,再搭配狭长的灯带,使其更具辨识度。 另外,“隐藏式”门把手也颇具看点,这里还做了黑色装饰,或是为了整体美观或者方便辨认吧。 不过,要说最特别的还属车窗。 新车不走寻常路,搞了一个不对称式的造型,左侧车窗采用异形设计,长度未延伸到后舱;另一侧是一个超大尺寸的传统矩形车窗。保时捷认为,这种设计很人性化,乘客能在光线昏暗的左侧空间休息,在视野开阔的右侧车窗观赏风景。 车尾部分,狭长的贯穿式尾灯与前脸相呼应,此外,超大尺寸的后车窗也是一大亮点。 日前,保时捷官方又放出了Vision Renndienst的一组内饰图,相比外观而言,内饰方面同样展现出了满满的科技感。 首先,颜色搭配高级,大面积黑灰中点缀蓝色,非常抢眼。车辆内饰上,选用了大量的炭纤维材质,运动赛车范儿立马上来了。 再来看汽车中控台,方向盘具有浓烈的保时捷气息,液晶仪表也是保时捷经典五连麦。另外,左右两侧,还增加了两块可视化的屏幕。 一直以来,宽敞的空间和乘坐舒适性,就是MPV车型的特征之一,Vision Renndienst也不例外。 该车内部空间大,一共6个座位,采用1+2+3的布局,整齐排列。三排座椅采用“奥利奥”风格夹心配色,高级有质感。其中,第二排的黑色座椅尤为突出,与彩色安全带形成反差,彰显了该车的科技感。 功能性上,三排座椅各有分工。 第一排驾驶位是中央座椅,让驾驶员能像赛车手一样精准瞄准前方道路。此外,该座椅还可以180°旋转,方便在“自动驾驶模式”状态下,让驾驶员与后排乘客更好交流谈话。 第二排座椅是两个独立座椅,一个靠左一个靠右,中间留出一个宽大的区域,方便乘客更好进入第三排;第三排是“大沙发”设计,安装了浮动头枕,当没有人坐时,驾驶员仍然可以看到后窗外面。 抬头往上看,新车采用了不规则的天窗造型,从驾驶位一直延伸到第三排座椅,这样一来,车内的光线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对于新车的内饰设计方面,首席设计师Michael Mauer表示:“我们想了一下,怎样才能让一个远离经典跑车内饰的乘客舱,仍具有明显的保时捷风格。” 总得来看,在外观和内饰上,Porsche Design确实非常大胆有创意! 至于性能方面,目前保时捷还未公布其参数信息,不过,作为保时捷家族的产品,相信也不会让大家失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款概念车已经曝光,但保时捷并未松口说要将其量产上市。 话说回来,如果这辆车成为保时捷首款量产电动MPV产品,那售价应该也不低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