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旧金山发生一系列针对华裔商户罪案 嫌犯被控仇恨犯罪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8月16日,美国旧金山地检官博彻思(Chesa Boudin)宣布,对巴雷托(Derik Barreto)提起33项指控,包括仇恨犯罪指控,涉及20家主要由华裔拥有的商户的27起独立事件。地检官办公室声称,发生在今年4月至8月之间的一系列罪行是出于种族动机。嫌犯巴雷托于8月16日下午受审。 博彻思说:“我们绝对不会容忍旧金山的暴力或仇恨。华裔商家应该能够经营而不必担心遭到故意破坏、入室盗窃或骚扰的种族歧视。我们与旧金山的亚太裔与太平洋岛民(AAPI)社区站在一起,反对仇恨,并将竭尽全力确保每个人都感到安全。” 旧金山地检官办公室指控巴雷托犯有以下罪名:27项故意破坏重罪、4项二级重罪、1项持有盗窃工具轻罪、1项持有隐藏武器轻罪、仇恨犯罪强化伴随31项罪名。 据介绍,所有27项故意破坏指控均源于今年4月至8月期间发生的事件,据称巴雷托骑着踏板车并打碎20家独立商店的窗户。地检官办公室还根据五起不同事件指控五项二级入室盗窃罪,指巴雷托在从这些商铺破窗户进入后拿走现金和其他物品。地检官办公室根据巴雷托向警方作出的陈述,指控31项仇恨犯罪强化措施,这表明他故意针对他认为是华裔人士所有的商户作案,并且他的动机是针对受害者的种族和国籍。 地检官博彻思一再谴责针对亚太裔太平洋岛民社区的令人不安的犯罪趋势。他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针对该社区的仇恨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急剧上升,令人深感担忧。“我们不会容忍,我们将竭尽全力阻止它。” 旧金山地检官办公室鼓励可能目睹或经历过仇恨犯罪的人,拨打该办公室仇恨犯罪热线,举报罪案,将罪犯绳之以法。(吴卓明) 责编:安再尔江•艾合买提
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陆娅楠)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和国内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实施宏观政策,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经济增长水平符合预期,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工业、服务业稳步增长。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8%,均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5%,均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9.4个百分点。前7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1%,分别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4.7%。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6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6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新动能壮大成长。7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2.7%、42.3%、41.3%,新产品增势不减;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7%、14.8%、14.3%,消费升级增势喜人。 据介绍,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加快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1年08月17日   第 01 版) 责编:胡敏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确诊病例42例,其中本土病例6例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8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6例(云南15例,广东9例,上海7例,广西2例,山东1例,四川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6例(江苏3例,湖北3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735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62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794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18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8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928例(其中重症病例6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790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4472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5196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4471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6例(境外输入15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95例(境外输入393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796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36例(出院11750例,死亡21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63例(出院57例),台湾地区15862例(出院13178例,死亡821例)。 责编:胡敏
香港社会各界及舆论:“民阵”垮台民心所向 除恶务尽铲除“祸根”
  新华社香港8月16日电(记者刘明洋)反中乱港非法组织“民间人权阵线”(简称“民阵”)15日宣布解散。香港社会各界及主流舆论认为,祸港多年的“民阵”垮台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彰显香港国安法的强力震慑作用,香港由乱及治再向前迈出一大步。但解散不是逃避追责的挡箭牌,除恶务尽,香港警方须彻查这个非法组织的累累恶行,彻底铲除乱港“祸根”。   香港民建联、工联会、新民党、自由党、新界乡议局等多个政团及法定组织发表声明表示,“民阵”解散完全是咎由自取,其反中乱港恶行罄竹难书,必须警惕“民阵”借解散逃避应负的法律责任,全力支持警方严正执法,彻底调查“民阵”涉嫌违法问题,绝不能姑息。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香港友好协进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新界社团联会、九龙西区各界协会等多个社会团体发表声明认为,祸港多年的“民阵”垮台是人心所望,彰显出香港国安法对反中乱港组织的强力震慑。“民阵”自2002年“成立”至今一直是没有依法注册的非法组织,其过往违法问题不能一笔勾销,要依法严惩反中乱港顽固分子。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吴良好指出,“民阵”是反中乱港势力的核心组织,其乱港恶行令香港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警方须依法追查其资金用途、成员所涉违法活动、与境外势力勾结情况等非法勾当,将违法者绳之以法。   香港律师会理事黄巧欣强调,“民阵”这个所谓“团体”一直未经注册,无任何法律基础收取款项及捐款,也没有向公众交代相关情况及款项去向,有可能触犯洗黑钱的相关法律条例。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副主席丁煌指出,“民阵”以非法团体的身份多次召集未经批准的游行或集会,直接导致“修例风波”期间“黑暴”事件反复出现,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依然不知悔改。一旦被依法追究,将会数罪并罚。   香港义工联盟主席谭锦球指出,“民阵”长期呼应国际反华势力反中乱港,是破坏“一国两制”事业、损害香港法治根基的毒素和祸根,必须彻底肃清、连根拔起,对其违法恶行必须认真清算。   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指出,“民阵”宣布解散,一个反中乱港的“煽暴大台”终于倒台,香港由乱及治步伐再迈进一大步。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民阵”就是非法“怪胎”,非法运作,更非法筹款。这是一个撕裂社会、勾连外力、煽暴煽乱、挑战国家主权安全的极端政治组织,对香港祸害至深。除恶务尽,市民坚定支持警方严格执法,全力铲除乱港“祸根”与“毒瘤”。   《文汇报》发表社评指出,“民阵”这个彻头彻尾的非法组织,是反中乱港的主要祸源之一。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最后一刻,它仍不忘自我美化、掩饰罪行,企图继续误导公众,煽动对抗情绪,充分暴露其死心不息反中乱港的邪恶本质和险恶居心,无奈解散只为逃避罪责,伺机卷土重来。   《香港商报》的时评认为,解散不是免罪的护身符,有不法之举必受到法律惩罚。长期从事反中乱港活动的“教协”“民阵”等组织相继解散,也显示香港国安法利剑显威,香港社会正逐步拨乱反正。 责编:海闻
自主创新,中国水电有“创新密码”
从空中俯瞰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下游全景。  谢 雷摄 白鹤滩水电站右岸主厂房。  张 勇摄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坝面。  谢 雷摄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技术设备厂房内景。  张 禾摄 1910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只因几名外国工程师的缺席便被迫停工;如今,中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已先后跃居世界第一。百余年光阴已逝,中国水电为何能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 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交出的答卷。 从三峡水电站到乌东德水电站,中国水电经历了“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在开发利用、运行管理、效益发挥等方面均实现了全方位的跨越。“中国的水电项目在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我相信,中国水电也将在创新方面继续引领世界标准。”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主席迈克尔·罗杰斯称赞道。 7月28日下午3时,伴随着白鹤滩8号机组转轮顺利通过验收,全球第二大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的16台机组转轮加工制造正式宣告完成。以此为契机,本报记者对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团队进行了采访,探秘中国水电的“创新密码”。 没有发现一条温度裂缝 “我在三峡工程工作过,现在又经历了白鹤滩,一辈子能参加两个世界级水电工程,我感到非常自豪。”在壁立千仞的狭深河谷间,热风夹带着水雾缓缓升腾,站在白鹤滩混凝土双曲拱坝上,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何炜感慨万千。 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2012年7月,正值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全面开发金沙江下游4个梯级水电站,受公司派遣,何炜来到白鹤滩投身工程筹建。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和云南省昭通市境内,作为“老一辈”建设者,9年的现场锤炼,早已令何炜对白鹤滩建设的各类“疑难病症”烂熟于心。少为人知的是,刚到坝区时,复杂的地质条件曾让他连续几个月都辗转反侧。 河谷地带,两岸空间有限,必须通过开挖地下洞室布置引水发电设备。摆在建设团队面前的首道难题,便是世界水电站建设史中都格外少见的地质现象——玄武岩柱状节理。 “这其实是发育玄武岩中的一种原生张性破裂结构,从形状上看就像薯条一样,开挖后则容易产生松弛、崩落等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介绍说。 啃下硬骨头,得下硬功夫。为找到最佳解决路径,建设团队彻夜探讨施工方案,组织考察各种隧道工程,大范围搜寻可借鉴的技术,最终决定按照“开挖一层、分析一层、预测一层、验收一层”的工作程序,动态优化施工方案,以保障洞室群整体稳定。 尽管已是倍加小心,但突如其来的岩爆问题还是让建设团队捏了一把汗。2019年5月1日,大坝右岸部分洞段出现岩爆,表面有开裂掉块现象,白鹤滩施工被迫陷于停滞。 容不得丝毫犹豫,何炜与同事们立即在洞室内部增设了大量监测仪器,迅速组建由国内多名岩石力学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结合监测数据深入研究岩体变化机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开启。 “抢险加固涉及很多技术问题,不能蛮干。”何炜告诉记者,初次变形稳定后,团队第一时间现场勘察,科学判断、果断决策,争分夺秒开展应急加固工作,历时半年时间,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水电建设业内,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大坝建设需要浇筑大量混凝土,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量,使得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上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任由混凝土热胀冷缩,难免会产生裂缝。”工程建设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明伦解释道。 超级工程,催生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为了从源头上攻克“无坝不裂”难关,白鹤滩水电站首次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与常规使用的中热水泥相比,低热水泥水化热量低、后期强度高,具有高抗裂、高耐久性、耐冲磨性等特点。 事实上,低热水泥的应用绝非是突发奇想,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工程实践。早在三峡三期工程中,低热水泥混凝土便得到局部应用。但由于其彼时刚研制出来,质量尚不稳定,暂且无法全坝浇筑。 2013年,在三峡集团的安排下,孙明伦开始负责低热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工作,为白鹤滩全坝应用低热水泥进行全面研究。编制研究大纲、分析反应机理、总结生产经验……创造性进行多轮低热水泥考核性生产后,水泥各项性能终于达到工程要求。 从2017年4月12日开始,至2021年5月31日,1500多个日夜的奋战下,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白鹤滩大坝浇筑到顶,总方量达803万立方米。“目前,我们的白鹤滩大坝已经全部浇筑完成,没有发现一条温度裂缝。”孙明伦骄傲地说。 大坝“耳聪目明” 最大坝高289米、地下洞室总长217公里,白鹤滩水电站可谓名副其实的“大块头”。然而,“大块头”一样拥有“大智慧”,诸多智能建造技术贯穿于白鹤滩的全生命建设周期,助力其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 正午时分,白鹤滩坝顶仓面闪动着一群橙色身影,工程师们正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精细调整传感器角度,验证采集数据,计算设计参数……“你们这群高才生顶着大太阳弄的啥哦,我是一点儿都看不懂,就感觉很高级呢。”旁边的工人师傅不断打趣道。 殊不知,工人口中的“高级货”,正是白鹤滩智能建造的“关键一环”——大坝施工进度仿真系统。 从三峡工程开始,到后来的溪洛渡水电站,施工仿真技术在减少安全隐患、实现精准管控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300米级特高拱坝,白鹤滩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以往的仿真技术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面对工程建设管控的全新挑战,中国电建成都院数字工程团队勇挑重担,努力搜寻“解题”新思路。 为了使超大体量混凝土浇筑进度仿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场实际情况,身为技术负责人的王飞一头扎进工地现场。无论是方案设计,还是收集一线需求,他都是亲力亲为;无数个深夜里,他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仿真测试。“研发出能代表当今最先进技术的仿真系统,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王飞告诉记者。 在他的带领下,数字工程团队集思广益、紧密联动,反复演算优化,最终造就出集“建模-编译-计算-分析-出图”为一体的施工全过程进度仿真系统。“这套系统既可以模拟出混凝土的浇筑场景,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王飞介绍称,这对提高缆机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满足各阶段度汛及蓄水目标奠定了基础。 智能建造,也为白鹤滩水电站添设了一双双“慧眼”,帮助其掌握“身体状态”。 据了解,白鹤滩坝体内埋设有上万个监测传感器,可采集温度、应力状态等数据,实时监控运输车、缆机、振捣机等设备的运转。截至目前,监测传感器已累计采集3470万条温度数据,质量、安全、施工进度等数据突破10亿条,真正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和预警。“就好像一个人身体不适,自己就能抽血化验,并开出治病药方。”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陈文夫形象地比喻道。 在白鹤滩,智能设计无处不在。在白鹤滩技术管理部副主任周孟夏看来,其手机中安装的智能通水成套装备和移动实时诊断控制系统便是他最亲密的“工作伙伴”。 “混凝土比人还要娇贵。”周孟夏告诉记者,由于混凝土往往升温速度过快,这就需要借助冷却通水来控制整个温度变化过程。“以前,大坝通水系统全靠人工操控,按照规范要求至少每4个小时就要对所有仓号进行一次测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大坝温度情况掌握也比较滞后。” 如今,智能通水系统通过温度传感仪器,可实时感知混凝土状态,通过智能调节通水流量、温度和时间,在线个性化进行温度调控,实现对坝体温度的全过程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有了智能通水系统后,点点手机,所有参数全都一目了然,工程师只需要按时检查系统即可,非常方便。”何炜说。 虽然智能温控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但周孟夏指出,从溪洛渡大坝到白鹤滩大坝,这实现了从自动温控到智能温控的转变,是智能化发展的一大步,也是近年来水电行业加快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布局的可贵成果。 勇攀“水电珠峰” 在白鹤滩水电站6项位列世界第一的技术指标中,百万机组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世界上首批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仅实现了单机容量的巨大飞跃,其背后的国产化技术标签还撑起了“中国创造”的底气。 实际上,生产制造100万千瓦机组,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论证、自我革新与不断实践的过程。 1996年,因三峡电站左岸建设需要,中国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首次引进了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中国企业东方电机和哈尔滨电机分别与中标公司合作完成了机组的设计制造。虽然国内企业承担了不少的供货任务,但由于精加工能力有欠缺,更多的还是在给外国企业“打工”。“5000元一吨的高强钢,人家卖我们7000元,也只能咬着牙买下来。”何炜回忆称。 技术落后,就要受制于人。为了破解发展困局,中国水电开始了一条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赶超之路。 东方电机白鹤滩项目现场总代表王笑君表示,企业通过参与三峡水电站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研制,短短几年间就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30多年的差距;之后参与溪洛渡水电站77万千瓦发电机组研制,生产技术也取得质的提高。如今,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发电机组顺利投运,意味着中国已经带领世界水电装备制造进入“无人区”,并向着“水电珠峰”发起冲击。 然而,攀登“水电珠峰”,怎会是一片坦途?“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实则是海量的设计图纸、试验结果与计算报告共同积累而成的。 “在白鹤滩之前,国内已建机组的最大单机容量是85万千瓦,制造100万千瓦机组,研制难度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成倍的差距。”工程建设部工程师陈浩说,机身上每一个孔的布置、每一个叶片的角度都大有讲究,任何一个看似寻常的部件背后都蕴含着惊人的计算量。 转子是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机部分的“心脏”,也是机组中制造难题最多的部件,直接影响机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转子高4.1米,组装完能有1955吨,转动起来需要承受相当于30万辆小轿车同时加速产生的力。”陈浩说道,“我们的额定转速是111转,但在极限试验中,即使达到额定转速的151%,转子也可保证完好无损。” 在降低损耗、控制污染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机组轴承性能、冷却效果,也是巨型机组制造的难题之一。对此,白鹤滩专门采用了低损耗轴承技术,降低推力总损耗25%以上,全部满足高可靠性、高效、清洁环保等各项要求。 研发难,安装制造也并非易事。以转轮焊接为例,所需的马氏体不锈钢材料需预加热,工人因此要穿着厚重的防烫服,趴在异常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操作。“普通人站在旁边可能就受不了,而我们的工人师傅在里面作业,手能像机械臂一样稳,保证整条焊缝没有任何缺陷。”陈浩说。 创新精神与大国工匠精神的紧密结合,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精品百万机组。高度超过50米的发电机组,一台的重量约等于一艘驱逐舰,但转动起来的整体摆幅却不超过一根头发丝,即便在机组的机架盖板上立硬币也不会倒。 “白鹤滩百万千瓦国产化机组的应用,将进一步稳固中国水电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中国水电更好更快‘走出去’,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撑。”何炜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刘乐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17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荣耀
16城市齐吹绿色货运配送集结号
国际商报讯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印发通报,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名单出炉。其中包括16个城市,分别为天津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鄂尔多斯市、苏州市、厦门市、安阳市、襄阳市、十堰市、长沙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泸州市、兰州市、银川市。 自2018年以来,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商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经过两年多时间创建,根据验收工作有关安排,经技术组暗访、专家组实地验收、向社会公示等程序,确定16个城市达到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预期目标。 通报指出,此次认定的示范城市要再接再厉,持续深化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城市货运配送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面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发现,此次入围的城市覆盖范围广,囊括了东中西各个区域,既有东部沿海和发达城市,如天津市、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也有兰州市、银川市、鄂尔多斯市等西部城市,可谓吹响了全国绿色货运配送发展的集结号。 作为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之一,天津市的入选并非偶然。近年来,依托《天津市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0年)》,该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植政策。3年来,天津完善城配基础设施,推动城配车辆规范发展,规划布局三级绿色货运配送节点网络,选取4个一级货运枢纽、8个二级公共配送中心、293个三级末端共同配送站作为绿色货运配送节点。 入选首批示范城市,无疑将为天津发展绿色货运再添一把柴。据悉,下一步,天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行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加强智库建设、完善平台功能、做好宣传引导,发挥“资源整合+结对共建+一平台多节点”的模式优势,推动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苏州市是江苏省唯一上榜的城市。2018年,苏州市入选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入选的城市。3年多来,该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物流配送服务为目标,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的“苏式配送”服务体系,形成了有机衔接、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协同配套的“8+20+200+”的“圈层式”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三级节点网络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苏州市共认定了44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企业,其新能源配送车辆保有量达5700余台:中心城区大型超市、卖场、连锁店等采用共同(夜间、集中)配送比例达85.4%;相较于示范期初,城市配送车辆利用效率提高21%,城市配送成本下降12.6%;新能源配送车辆数增长了近20倍,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营运车辆数量占全部新增和更新城市配送营运车辆数量的58.2%,车辆单位周转量能耗降低19.2%。 过去两年多来,通过创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石家庄市已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绿色高效发展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新道路。石家庄市整合各类末端配送节点239个,落实重点配送企业新能源配送车地方补贴108万元,落实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奖补资金3694余万元,设置市区大型商业设施(综合体、商场、超市、市场)配送专用停车区域及泊位755个。截至目前,市城区注册新能源配送车2067余辆,示范期内新增765辆。 (孟 妮) 责编:叶壮
农业农村部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农业农村部16日透露,未来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协同,通过财政、金融、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解决众多农村问题的前提。近期,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及各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乡村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聚焦重点产业和资源要素,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乡村振兴产业新格局。自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门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37.54亿元,支持建设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同时,农业农村部协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出台支农专项再贷款、生猪贷款贴息、降低担保费率等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措施,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增加涉农投放。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均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对口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对种子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等。中国人民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牵头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 此外,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还出台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等政策,加快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代种业、现代种养业等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并研究制定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意见,指导各地细化政策,强化对社会资本的服务和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说,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支持农村构建起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地,通过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多渠道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将进一步推动财政投入稳定增加,积极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落实重大补贴改革政策,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粮食工程、大豆振兴计划、奶业振兴行动、畜禽种业振兴行动、现代种业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设。(记者 李志勇) 责编:叶壮
亮点频频 首条民营控股高铁项目开始静态验收
8月15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始静态验收,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建设迎来关键节点、取得重要进展。 杭绍台铁路是国家沿海铁路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全长约266.9公里。杭绍台铁路是我国首批8个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条民营控股的高速铁路,民营资本占51%,被认为是民营资本控股中国高铁的破冰示范。 2013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 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全国首批8个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示范项目,杭绍台铁路位列其中。2017年9月11日,浙江省政府与复星集团牵头的民营联合体正式签署《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投资合同》。 “杭绍台铁路项目投融资方式在国内是首创,在交易结构、股权设置、回报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创新,对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杭绍台铁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培荣介绍,通过与多方的深度合作,有力破解民营控股高铁项目的融资难题,使项目建设资金得到保障,开创了我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杭绍台模式”。相关经验已在多个高铁PPP项目中推广实践,起到了“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和台州中心站房为全线设计建设的亮点。 “椒江特大桥是国内首座双向四线高速铁路斜拉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四线高速铁路连续钢桁斜拉桥。”中国铁建铁五院杭绍台铁路设计技术负责人李亮说,椒江特大桥全长5.3公里,为四线高速双桁斜拉桥,主桥桥跨长达480米,从桥梁设计、施工难度两方面刷新了高铁建设之最。 “椒江特大桥建设地点紧邻椒江出海口,日间主航道航运往来频繁,同时椒江水文条件复杂,潮汐频繁、潮差流速极大;设计中需兼顾四线、宽桁、大跨、高速等特点,最终选择采用主跨480米来‘一跨’跨越航迹线,同时满足通航、防洪、受力及景观需要。”李亮说,钢桁梁采用曲线成桥线型,梁体线型与轨道线型极为匹配,在优化线间距的同时,既节省了引桥投资,又减少了建设规模。 杭绍台铁路最大站房工程台州中心站则是我国首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站城融合”模式站房。 “集山水站城融合、交通立体综合、功能空间复合、中转高效聚合、绿色生态集合‘五位一体’的现代化高铁站房。”李亮说,这一全新设计为城市打造一扇“时空之门”。 台州中心站以“山海台州·丝路浪涌”为设计理念,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站房以台州特有的山海景观为原型,以柔和的曲面交织变化象征连绵不断的山水意境,犹如山水交汇,和谐共融。“作为我国高铁站房建设中首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站城融合’模式站房,台州中心站将成为连接台州与发达经济区的门户,将台州和长三角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李亮说。 据悉,杭绍台项目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运作,由政府方授权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移交等工作,运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全部项目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方。项目合作期限34年,其中建设期4年、运营期30年。(记者 矫阳) 责编:叶壮
银行理财吸引超6000万投资者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其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序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高达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今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1.75个百分点和23.90个百分点。 从发行和收益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产品2.55万只,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 个人投资者达6114万人 “银行理财仍是百姓投资理财的主要选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6137.73万个,较年初增长47.45%,同比增长137.71%,其中个人投资者达6114.09万人,较年初增加1965.99万人;机构投资者23.64万家,较年初增加9.26万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三年,也是银行理财规范转型的收官之年。目前,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平稳推进,理财业务已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占比高达79.03%,同比提高23.90个百分点。 与净值化转型相对应,银行理财市场的存量资产处置也在稳步推进,其中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2021年6月末,存续余额仅为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从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看,开放式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均不断提高。2021年上半年,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8.60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总金额的93.90%,募集资金同比增长10.09%,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3.86个百分点。 至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其突出特点是封闭期限进一步拉长。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的加权平均期限整体呈上升态势,以6月为例,其期限为281天,较2020年12月增长13.13%,同比增长39.99%。 “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从侧面说明理财产品满足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不断深入,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将不复存在,对此,投资者应及时转变投资理念,提高对投资风险的研判能力以及对理财机构的选择能力。 “下一步,要从提升国民金融能力的高度出发,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决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的有机统一,推动银行理财健康、可持续发展。”董希淼说。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作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最大参与者,银行理财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能力也在持续提升,更加主动地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较好地实现了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 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认购绿色债券等方式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塑造、完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投资体系,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新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18只,累计募集资金超100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全市场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4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0%,同比增长超2.14倍。 此前,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已在北京正式发布中证工银理财“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以及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前者聚焦于高碳减排与深度低碳板块超过30个细分领域的股债资产,后者主要投向绿色债券、符合绿色金融主题方向的权益类资产。 此外,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投向绿色债券超800只,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9%,同比增长26.46%,为我国绿色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实现财务回报投资目标的同时,兼具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多层目标。 “接下来,银行理财要继续服务好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财资金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之下,应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董希淼说,特别是,要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优化理财产品投资组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同时,金融管理部门也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企业信息披露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助力绿色资产管理发展。 理财公司异军突起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理财公司也作为一项配套制度产物而登场,目前已成为理财市场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截至2021年6月末,理财公司已筹建28家,其中21家已正式开业,较去年同期增加8家,产品存续规模10.01万亿元,占理财市场比例达38.80%。 在已开业的21家理财公司中,按控股股东类型区分,共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6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6家、农村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1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2家。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从法律关系上看,银行理财属于直接融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银行并不承担投融资风险。但在此前的“保本理财”时期,银行理财更像是间接融资,常与存款混淆,导致本应分散的投资风险反而集中在银行体系内,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管层要求银行的理财业务与信贷、自营交易、证券投行等业务分离,通过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机构运行,这便是理财子公司。 《报告》认为,理财公司的异军突起使得我国理财市场主体得以进一步丰富,为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不同类型的理财公司在产品结构、投资资产等方面呈现不同特点。 从产品的存续情况看,截至2021年6月末,在理财公司存续的10.01万亿元产品中,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最大,达5.42万亿元,占比54.15%;其次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规模3.52万亿元,占比35.16%。 从产品的发行和募集情况看,2021年上半年,新发行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产品1513只;其次是城商行理财子公司932只,以及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750只。 “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将严格落实监管部门要求,充分利用‘资管新规’过渡期收官的关键时期,持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财业务转型,规范理财业务发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上述负责人说,该中心将继续完善理财信息披露平台,支持、引导理财产品发行机构通过行业统一渠道披露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产品查询途径,提升银行理财市场的透明度。(记者 郭子源) 责编:叶壮
合肥高新区上半年申报国家级高企840家
科技日报讯 记者日前在合肥高新区采访时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实现GDP618.3亿元,增长19.3%,经济总量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的目标,在市政府考核的15项重点经济指标中,合肥高新区有9项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合肥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4.8%,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近3倍。 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生产总值达6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9%,两年平均增长20.7%;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2.9%。 合肥高新区经贸贸易局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合肥高新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领跑计划”6大维度107项任务,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家。同时,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840家,同比增长58%,并新增芯碁微装、工大高科两家上市企业,占全省四分之一、合肥市一半。其中,生物产业在智飞龙科马带动下,产值同比增长近3倍,拉动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约35个百分点。 “除了产业,在绿色发展领域,大力推进污染防治,率先发布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明确了六大任务措施。”该负责人表示,合肥高新区启动建设“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力现代化示范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强化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幅提升区域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上半年的成绩单来之不易。面对疫情的不断反复和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变数,我们严格开展疫情防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好缺工、用地、融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政策兑现等问题。”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表示,对有技术有市场、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合肥高新区将采取管委会领导分产业重点包保的办法,及时解决好这些重点企业发展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记者吴长锋) 责编:叶壮
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和国内疫情、汛情等多重冲击,我国有效实施宏观政策,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8%,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7月份,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从累计来看,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 生产稳定发展。农业形势总体稳定,夏粮实现丰收,增产2.1%,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丰收有较好基础。工业持续增长,前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不断发展,前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6.5%。 需求继续增长。投资平稳增长,前7月投资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市场销售保持增长,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较快增长,前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10.6%。 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前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822万人,全国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均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创新发展韧性增强。前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4.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产品、新业态迅速增长,前7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新发展格局构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继续深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在改善。”付凌晖表示。同时也要看到,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生产制约因素增加,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下一阶段,仍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快改革创新,推进转型升级。 加大保供稳价力度 今年以来,由于经济持续恢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压力加大。5月份、6月份、7月份PPI同比分别上涨9%、8.8%、9%。“价格涨势在趋稳,说明在面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压力下,国内保供稳价不断发力,价格开始走稳。”付凌晖表示。 付凌晖指出,PPI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7月份,PPI当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但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保持较低水平。二是上游行业价格涨幅比较高。采掘业、原材料业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业涨幅。 付凌晖表示,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和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总体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经济整体仍在复苏,市场需求在增加。二是主要原材料生产国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供给偏紧,特别是国际航运运力紧张,国际航运价格上涨,也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保持高位。 三是由于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财政刺激力度较大,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 付凌晖认为,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会延续。面对价格上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但由于上游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中下游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下阶段要继续按照中央部署,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下半年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如何看待下半年经济走势?付凌晖认为,受基数影响,今年全年主要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从上半年情况来看,两年平均增速总体上保持加快态势。综合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会继续提升。 从消费来看,下半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的改善,居民消费会继续回暖。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速为12%,比一季度明显加快,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17.4%,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表明居民消费意愿在提高。 从投资来看,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会陆续启动建设。同时,随着经济恢复,制造业投资在持续回暖。前7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两年平均增长3.1%,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企业预期总体稳定,有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长6%,主要贸易增长会保持在较快水平。我国工业生产在全球贸易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全球经贸环境改善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显效、企业效益增加,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有望持续。从物价来看,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工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力比较强、保供稳价措施有力,居民消费价格有望保持温和上涨,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可能性比较大。(熊 丽) 责编:张靖雯
调控持续加码 房地产多项指标增速回落
信贷收紧叠加调控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从价格到成交量,涨幅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商品房市场量价热度持续减弱,7月单月销售量达今年以来最低值,单月均价回归2020年同期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楼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供需两端房价上涨预期减弱,入市更理性、谨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高,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等多项指标增速将继续回落,热点城市楼市有望降温。 7月房价涨幅延续回落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恢复特别是融资条件的改善,部分地区房价上涨比较明显,相关部门加强了市场调节,落实城市的主体责任,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体趋稳。7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延续回落态势。 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或转降。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对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数据进行算术平均,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0.3%,相比6月降低0.1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为0.1%,相比6月降低0.17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已连续2个月回落,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已连续3个月回落,且有所加速。 二线城市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从单月成交数据来看,7月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0373元/平方米,环比小幅回升3个百分点,6、7月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已基本回归2020年同期水平,单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和1.6%,远低于年内前几个月7%以上的同比涨幅。 随着调控深入,房价下调城市明显增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超过1%的仅剩青岛、海口、银川三地,上涨城市数量较6月也减少4个。二手住房方面,有26个城市房价下跌,较二季度的14个、17个、16个大幅度增长。 “7月房价涨幅自今年来首次跌入‘偏冷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潘竑羽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层面调控不断收紧,地方调控政策的频率与强度创下历史之最,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从严,全国房地产市场环比涨幅将进一步走弱。 多个房地产典型指标回落 除房价涨幅有所下调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企到位资金等多项指标增速也出现回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4895亿元,同比增长12.7%,较1至6月的15%下调2.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3980亿元,增长14.9%。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4%,增速加速回落。 房地产销售面积方面,前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01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较前值的27.7%也有所下调。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5%。 “单月销售增速转负,全国楼市进入收缩期。”中信建投地产首席分析师竺劲表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单月销售面积同比减少8.5%,增速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这也是年内首次转负。 对于增速向下的原因,竺劲表示,一方面是下半年的高基数压力,另一方面,行业库存相对较低、上半年房企为降负债加快推盘回笼资金、土拍价格高带动新房市场去化等因素对行业销售提供较大支撑,下半年数据将持续下行。 除上述典型开发、运营的相关数据外,涉房资金也有下滑态势。1至7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2%,国内贷款同比下降4.5%。竺劲表示,7月行业开发资金来源同比增速为-7%,为年内首次转负,较6月下滑11个百分点。他指出,在房地产行业融资新规持续出台的背景下,房企在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受到较大约束,金融机构贷款增速持续下行。同时,销售回款相关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增速在边际回落。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 市场热度的回落与调控持续加码有关。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河南、北京、成都、东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南京、厦门、上海、绍兴、深圳、无锡、武汉、西安、重庆等17个省市7月发布28次房产调控类政策,调控频次高于6月,多数政策为前期调控政策的加强和查缺补漏,其中,上海和深圳针对离婚购房出台了限购政策。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合计房地产调控已经高达352次,房地产政策明显趋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过去多年存在的房地产调控漏洞,最近在明显“打补丁”,这些举措包括住建部约谈、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经营贷、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炒作学区房等。 调控收紧还在继续。8月16日,北京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建商品住房销售行为的通知》指出销售人员“四严禁”,即严禁虚假不实宣传、严禁误导客户处置占有公共部位、严禁宣传周边未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严禁渲染紧张氛围促销。同日,大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的通知》,从新房5年限售、二手房3年限售、严控土地溢价、加强商品住房指导价等八个方面对一二手房市场进行管控。 业内人士表示,在整体资金收紧的环境下,房企对下半年施工及新开工将采取审慎态度,非核心城市非热点地块的开工计划将有所放缓,后续整体新开工规模单月及累计降幅或扩大。张大伟也表示,随着购房者预期的改变,预计四季度大部分城市将进入调整周期。(记者 梁倩) 责编:叶壮
财政政策适时发力 地方债发行驶入“高速路”
各地披露的数据显示,本周地方债发行规模料超3700亿元,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专家认为,今年地方债发行高峰料在8月、9月出现,但各地会参考项目实际进度组织发行工作,“扎堆”发行概率有所降低。地方债发行放量将提振年内和明年一季度的基建投资增速。 单周计划发行量创今年以来新高 对于8月地方债发行放量,市场早有预期,但8月1日至15日,地方债发行不足1700亿元,上周甚至不到300亿元,多少有些出乎市场意料,同时也强化了市场对8月后两周地方债发行提速的判断。 虽然发行高峰“姗姗来迟”,但市场判断终于应验。本周,地方债计划发行量明显增加,创下今年以来的单周新高。截至8月16日各地披露的数据显示,本周(8月16日至8月22日),各地计划发行地方债3781.6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755.73亿元,再融资债券1025.92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514.18亿元,专项债券2241.55亿元。截至上周,今年以来地方债单周发行量最多的是5月24日至5月30日当周,为3194.53亿元。 分地区看,本周计划发行新增债券的地区构成较为丰富,包括广东、河南、内蒙古、北京、新疆、贵州、海南、湖北等。其中,从计划发行规模来看,广东、河南、内蒙古分别计划发行新增债券1049.50亿元、560.00亿元、291.61亿元,位居前三。另外,从新增专项债投向来看,本周计划发行的专项债中大部分将投向城市建设、收费公路、社会事业、产业园区建设等,另有270.80亿元明确用于棚户区改造,77.00亿元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 发行高峰期料来临 目前来看,新增债券发行节奏较往年仍有所滞后。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债18833亿元,包含一般债券5287亿元,专项债券13546亿元。而2021年预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700亿元。到目前为止,即便算上8月已披露发行文件正等待发行的地方债来看,今年新增债发行进度也仅50.9%。而2020年1月至7月,各地就发掉了当年新增债务限额的62.5%。 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对于后续地方债的发行节奏,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参考已披露的发行计划,尚未发行的新增债限额可能在9月至12月合理分配。各地会结合当地情况,参考项目实际进度组织发行工作,避免资金闲置,“扎堆”发行的概率有所降低。预计地方债发行高峰出现在8月、9月,规模将分别达到10500亿元、7000亿元,扣除到期债券后,预计净发行规模分别为6500亿元和4500亿元。今年第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也不会太低,净发行规模将接近9月水平。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在合理把握发行进度要求下,9月底发行完前两批额度的可能性较低。中性情景下,假设地方债在10月底之前发行全年额度的近80%,8月和9月月均发行8000亿元左右,四季度可能还需发行近1万亿元。考虑到再融资券发行前置,后5个月地方债净供给或低于新券发行量,可能在2.1万亿元左右。 有望提振基建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债发行放量是财政发力的体现之一,将对基建投资形成一定提振。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表示,地方债发行、财政资金拨付、项目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构成完整传导链条,如果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则前期需要完成从债券发行到项目开工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地方债在8月至12月持续发行,除个别无法开工及高基数月份外,预计将提振今年剩余时间及明年一季度的基建投资。当然,提振程度仍受地方隐性债务防控的影响。 在赵伟看来,地方债放量意味着财政发力,可部分对冲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不过,在提升政策效能的要求下,财政政策将更注重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引导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在对项目质量要求提高、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基建投资回升的程度有限。 从对流动性的影响看,赵伟认为,地方债供给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有限。过往经验显示,当地方债供给对流动性冲击较大时,央行多通过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加大支持,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期,央行也强调要加强对政府债券发行的监测分析。(赵白执南) 责编:张靖雯
政策密集发布 多地自贸区“十四五”发展路线明晰
多个自贸试验区日前公布“十四五”发展规划,追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未来改革发展重点是通过进一步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制度创新等路径,释放更多制度红利,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自成立以来,各自贸试验区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自然成为自贸试验区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实现“五个重要”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建成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形成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关、汇、税、融”制度体系,实现货物、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成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岸离岸两种业务、投资贸易金融物流等集聚融合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浙江近日召开的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提出,今后5年,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重要窗口”示范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压减至30项,首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项。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认为,未来,各自贸试验区要继续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进一步探索放宽货物贸易准入,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进一步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突破,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扩大开放。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日前明确,商务部将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跨境服贸负面清单,通过更大范围的试点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制度创新力度将不断加大 制度创新也成为不少自贸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高频词。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深化与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列出33项制度创新清单,涉及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设粤港澳国际邮轮游艇自由港、推动特色金融平台创新发展等。天津自贸试验区近日召开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推动会提出,编制自贸试验区规划,要突出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特色,以制度创新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发展特色,推出不少目标导向明确的“自选动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这样能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层面,据不完全统计,前18个自贸试验区已在本省份内推广了约1400项制度创新成果。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袁园透露,下一步将推动和支持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特点,围绕特色产业领域开放发展进行制度创新。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历经五次扩围,目前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1个,构建起东中西协调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开放格局。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提出,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重要开放设施及功能区域纳入自贸试验区,扩展发展空间和改革试点承载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完善自贸试验区布局,是在更加宽松的空间下,拓展自贸试验区范围,确保先行先试经验更加全面有效,为未来自贸试验区经验推向全国做好铺垫。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日前表示,将继续推动各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以改革红利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倪铭娅) 责编:张靖雯
国家统计局:加大保供稳价力度 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在1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回应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相关问题时表示,今年以来,由于经济持续恢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压力加大。下阶段要继续按照中央部署,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0%,涨幅比6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1%,与6月持平;环比上涨0.9%。1-7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7%、7.9%。 具体来看,PPI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7月份,PPI当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有所扩大。但是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3%,保持较低的水平。二是上游行业价格涨幅比较高。采掘业、原材料业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业的涨幅。 付凌晖指出,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会延续。面对价格上涨,国内政府出台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促进价格趋于稳定。但由于上游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对中下游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下阶段要继续按照中央部署,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增加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持物价总体稳定。(班娟娟) 责编:张靖雯
7月份70城房价发布:涨势放缓 楼市调控初步显效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当月,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总体回落。专家表示,2021年以来一系列房地产调控见到了初步效果,特别是二手房价格涨势明显放缓,到7月为止,二手房房价上涨城市数量已连续4个月减少。预计未来房价涨幅有望继续放缓,而商品房降价城市数量将不断增加。 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回落 “房价涨势已从6月的‘稳中趋缓’进一步变为7月的‘全面放缓’。7月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均有所回落,这一情况在今年还是首次出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4%和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个和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0.1%。 各个城市中,一线城市房价涨幅的回落最为明显,新房和二手房价环比涨幅均收窄0.3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跌0.1%,为今年首次出现价格下跌。 究其原因,夏丹表示,房地产调控效果正在进一步显现。一方面,房地产金融监管持续从严。另一方面,多地楼市调控继续加码,如上海强化了限购和房价核验,西安、无锡、绍兴形成二手住房参考价格机制,北京、太原、温州则针对学区房炒作强化管理。 “目前新房价格管控全面发力,热点城市对于预售证的管理更加严格,预示着新房价格涨幅回落的趋势难改。此外,热点城市对二手房的调控还将继续,二手房参考价制度、挂牌审核制度可能全面推行。同时,土地出让新规则有望出台,有望降低地价对房价的拉动。总体判断,今后一段时间一二手房市场将延续回落态势。”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单月销售增速转负 在销售成交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01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商品房销售额106430亿元,同比增长30.7%,增速双双放缓。今年1月至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7.7%和38.9%。 “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及两年平均增速均较上月继续回落,从单月情况来看,二者同比增速分别为-8.5%和-7.1%,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夏丹称,随着去年8月销售基数抬高,预计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将继续下滑,累计增速进一步趋缓。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表示,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将继续从严,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趋势未变。多地上调房贷利率并发布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部分市场热度较高的城市仍有政策加码的可能性。同时,随着多地推迟第二批集中土地出让和土拍规则的调整,土地市场热度将有所回落,进一步带动市场回归理性,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增速料继续放缓。(王舒嫄) 责编:张靖雯
游泳市场发展潜力爆发,游泳人群需求更趋于多样化
近日,东京奥运会游泳比赛收官,中国游泳队在东京收获了3金2银1铜,金牌数超越里约奥运会,并创造历史第三好成绩。由于在集体接力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本届奥运会中国队的夺金人数也创历史之最。 众所周知,游泳作为综合性运动会的金牌大项,一直都是各支代表队的必争之地。中国游泳这些年一直都在向世界最高水平攀爬,更加注重与世界先进训练理念的融合。年轻运动员经过层层选拔之后被送往国外进行集训,通过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训练出来的运动员,整体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游泳运动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之一,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并且还被列入了国家战略,而体育产业也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发展高峰期。 游泳运动主要好处分析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写进十九大报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将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发展高峰期。 游泳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游泳不仅可以避暑,也能增强人体肌肉力量跟肌肉协调能力、柔韧性,更能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因此逐渐成为人们夏天运动的首选。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游泳作为一个全身性的运动项目,还可以很好地活动你的肩臂、胸背等上半身肌群。通过活动全身的肌肉,达到塑形和减肥的效果。研究显示,以较快速度游泳半小时男性能消耗280千卡路里,女性能消耗210千卡路里,以一般速度游泳半小时男性能消耗230千卡路里,女性能消耗170千卡路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游泳场馆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及各省市不断加大游泳馆、体育馆等运动休闲场所的建设。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8万家游泳馆相关企业,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逐步上升,近三年每年注册量均过五千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游泳馆相关企业达4846家,位居全国首位,远远高于第二名的湖南省2385家,山东省的游泳馆相关企业达2142家,位列第三名。 ▲资料来源:2020年 企查查,华经产业研究院共同整理游泳人群需求分析01少儿游泳需求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全国热爱游泳的人群增长飞速,对游泳健身的需求迅速增长。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运动细胞,从小让孩子学习游泳等健身运动。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于运动健身的热爱越来越大,因此从娃娃抓起,少儿游泳需求也日益增长。02救生技能 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项救生技能,游泳是不可替代的。据说在中国,溺水是导致学生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学习游泳也是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03职场人群减压运动 近年来,随着职场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游泳成为人们减压的主要运动。尤其是职场女性人群在“游泳运动“类产品的订单占比超过其它几类人群,天气炎热,游泳也更加成为工作减压的好方式。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联系侵删)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