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超牛机器人停车场:不用排长队找车位 费用减半车位翻倍
编译 | 王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7月21日消息,想象一下,当你开着车从长长的车库坡道驶下,然后需要在停的满满当当的一排排车中找到一个空闲的停车位,还要将车完美地停进去,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个挑战。然而这个问题在西雅图得到了解决。 据美国西雅图时报报道,西雅图一座名为Spire的公寓楼安装了一个全自动机器人停车系统。居民只需将汽车停至车库入口,然后轻轻地刷一下钥匙卡,停车系统就可以利用机器人将居民的车停到地下车库。当居民需要用车时,系统也会自动地将车送到居民面前,省去居民在车库找车的时间。同时,这个停车系统还可以自动为电动汽车充电。 该停车系统由美国半自动/全自动停车系统供应商Parkworks所设计和安装,其单位容量约为标准车库的两倍,并且居民所需要支付的停车费仅为普通车库的一半。另外,得益于机器人停车的使用,整栋建筑的能源消耗也被大幅缩减。 ▲机器人自动运输中的汽车 一、机器人车库容量更大,停车费更便宜 1853年西雅图的规划者将城市的街道划分成互相冲突的网格,那时他们一定想象不到未来的土地大亨需要利用机器人在地下储存车辆。Spire解决了西雅图的祖先留下来的这个难题。 居住在Spire的居民只需要将汽车停在三部电梯中的任意一部,然后轻点钥匙卡,汽车底下的红色小车就会将汽车抬高,然后电梯像活板门一样下降。当汽车降入车库,它就会被传送到另一台小车上,然后将其移动到相应的停车位。轨道上的多辆小车在地下2层至9层的266个车位上运送汽车。 ▲即将被送往地下车库的汽车 “它的密度大约是标准停车场的两倍。” ParkWorks项目经理Indigo Johnson说。ParkWorks没有透露该项目的成本,但是据Spire项目的开发商的CEO Paul Menzies说,住在这里的居民每月只需多支付120美元的费用,这仅是普通车库费用的一半。 美国国家停车协会的专家顾问Yair Goldberg称,美国大约有100个自动车库,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和自动停车系统的完善,这个数字应该会增加。他还说道,如果一些路边的停车位可以被零售商店或住宅取代,不论在任何地方这都将是很好的投资回报。 Yair Goldberg举例说,他所工作的公司在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市以500万美元的价格装配了一个机器人车库,将车库从10层减少到4层,这给32个住房单元腾出了空间。 Spire所在的Denny路已经陷入拥堵的困境,但是停车需求预计将继续扩大。开发人员帮助Spire改变了他们的原始结构设计,让所有的汽车都进入到了地下,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半都堆在地面上。 ▲Spire公寓所处的街区 二、机器人停车让大楼更节能,让居民更方便 大楼的开发商称,与将车开到停车位相比,电动机器人能够减少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由于车库内废气较少,地下不需要换气扇,车库的建造过程也会产生相对较少的碳排放。另外车库没有行人,也可以减少照明。存放和取回一辆车大约只需要1千瓦时的电力。” Indigo Johnson说。 ParkWorks的副总裁Sam Neff还谈道:“当居民把车停下后,明亮的下客区比晚上穿过传统车库更安全,礼宾人员将在附近提供帮助。当居民想要开车时,系统会在3分钟内完成对车辆的检索,每小时可以处理60辆汽车,车主可以在视频监视器上看到整个过程。” Spire大楼将于8月中旬开放,据Paul Menzies估计,那时将有15%的居民拥有电动汽车。为了给这些电动汽车充电,车库里设置了充电桩。ParkWorks将把十几个机械臂和电源线固定在较低的楼层,用于夜间充电。司机可以将一个手电筒形状的适配器插入他们的汽车,这样充电臂就可以检测到它们,并为其充电。 ▲车库的下客区 三、推广机器人停车重点在于后期维护 华盛顿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Yinhai Wang预测,随着土地成本的上升,机器人停车将在西雅图蓬勃发展。他说某些城市,例如上海,已经在使用自动停车来解决像Spire所处的这样奇形怪状的地段的停车问题。 Yinhai Wang极其看好机器人停车的未来,他认为,除了可能会出现故障,机器人停车系统没有任何缺点。“就像任何其他电梯或自动扶梯,甚至封闭式停车场一样,它需要维护。”他说。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2015年左右,一系列自动停车系统故障毁坏了汽车,司机不得不将汽车停在别的地方,从那以后美国的这类公司注意到了维护的重要性。 结语:机器人停车将大幅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了各大城市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城市停车位不足,然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规划大面积的停车位又谈何容易。 机器人车库与传统车库相比,单位容量是其两倍,同时得益于其自动化的管理,车位利用率还将大幅提高,这将有效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另外,机器人车库的推广,也能为城市节省更多的建设空间,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为城市带来更多收益。
研究称对金钱的担忧促使父母减少与孩子的交谈 从而加剧“词汇差距”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对金钱的担忧促使父母减少与孩子的交谈,从而加剧了“词汇差距”(word gap)。三十年前,儿童发展研究人员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到了幼儿园时,在家里听到的词汇比他们更富裕的同龄人少了数千万个。这种“词汇差距”过去和现在都与学习成绩方面的社会经济差异有关。 虽然长期以来育儿方面的缺陷一直被指责为造成“词汇差距”的原因,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研究暗示了育儿发生的经济背景——换句话说,就是贫富差距。 本月发表在《发展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第一个证据,表明父母在经历财务困境时可能会减少与孩子的交谈。 "我们对父母思考或经历财务困境时会发生什么感兴趣,并发现有证据表明这种压力可能会抑制他们对孩子的讲话,"研究的高级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Mahesh Srinivasan说。 Srinivasan补充说:“我们的结果表明,如果不解决更广泛的收入不平等问题,育儿培训可能不足以缩小学业成绩差距。” 该研究的初步结果使人相信,联邦美国救援计划的儿童税收抵免和其他对贫困家庭的补充现金支付等削减贫困的政府计划在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好处。 Srinivasan说:“现有的消除词汇差距的干预措施往往侧重于改善父母的技能。但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如通过直接的现金转移,也可以大大改变他们与孩子的交往方式。” 他们是如何进行这项研究的 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试图观察在父母被要求描述他们最近经历过的财务困境的时间后,父母将如何与他们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3岁的孩子)互动。而对照组的父母则被要求描述最近的其他活动。 在研究中的84位家长中,在实验室观察期间,那些描述自己财务困境经历的实验组家长比那些反映其他形式的困境(如没有足够的水果)的家长或没有被要求回忆资源不安全经历的家长对他们的3岁孩子说话更少。 第二个实验使用了通过LENA技术收集的现有数据,即儿童佩戴的微型 "谈话计步器",记录他们的对话并计算他们听到和说出的词汇。 正如研究人员所预测的那样,分析显示,父母在月末与他们的孩子进行了较少的轮流谈话,这个时间通常与父母等待工资或其他收入来源时的资金紧张相吻合。 “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父母在一个月的不同时间的录音,我们基本上可以把父母作为他们自己的对照,”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生Monica Ellwood-Lowe 说。“这使我们能够真正确定当他们更有可能或更少可能遇到财务压力时,他们的语言模式的差异,与他们自己的任何个人特征无关。” 20世纪90年代初,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 Betty Hart 和 Todd Risley追踪了42个家庭的言语互动,以研究儿童头三年的早期语言发展,从而创造了 “词汇差距”这一术语。每天,研究人员在每个家庭中记录一个小时的对话,然后计算孩子们在这些记录时间内听到的所有词汇。 研究结果在他们1995年出版的《美国幼童日常经历中的有意义的差异》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并在2003年的一篇后续文章《早期的灾难:3岁之前的3000万词汇差距》。 虽然有些人质疑Hart 和Risley的方法,但他们的基本发现已被多次复制,促使人们呼吁采取各种方法来缩小这种差距。Srinivasan和他的研究团队进入了这个领域。 Srinivasan说:"令我们震惊的是,在有关词汇差距的对话中,缺少的是贫穷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困难经历本身可能会影响父母的语言。 他说,初步研究结果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设,但也要求更深入地研究金钱忧虑和父母与子女的言语接触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父母在经济上有困难的孩子注定会有较小的词汇量,” Ellwood-Lowe说。"这里的启示其实只是确保父母拥有他们所需的资源的重要性。" "如果你担心今晚要把食物放在桌子上,或为医疗账单凑钱,或在你被赶出你的社区后想办法让你的孩子在哪里上学,你可能不太可能在你们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时向你的孩子讲述天空的颜色,"该研究得出结论。
贝佐斯用捐款两亿美元回应被请愿禁止其返回地球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于北京时间7月20日搭乘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进行太空旅行,完成了他五岁时所萌生的梦想。并在返回地球数小时后,宣布了一项名为“勇气与文明奖”的新慈善计划。 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升空 被嫌弃的贝佐斯 此前,超过13.8万人签署了口头请愿书,提议禁止贝佐斯返回地球。签署这份请愿书的大多是“无产阶级”,他们在请愿书所附的声明中写道,“亿万富翁不应该存在于地球上,如果他们决定走向太空,那他们则应该留在那里。” 请愿书虽然具有玩笑的性质,但此行为背后公众的情绪似乎是真实的——人们对日益扩大的财富不平等越来越愤怒,这意味着亿万富翁们囤积财富的行为愈发为大众所不能忍受。 民众请愿贝佐斯支持慈善事业 贝佐斯的“反击” 返回地球数小时后,杰夫·贝佐斯向政治评论员范·琼斯 (Van Jones) 以及环球旅行厨师何塞·安德烈斯 (José Andrés) 捐赠了2亿美元。这是一项名为“勇气与文明奖”的新慈善计划,该奖项允许获奖者将1亿美元直接用于他们所选择的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贝佐斯一行人降落瞬间 贝佐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奖项将表彰那些志向远大、勇于寻求解决方案并始终遵守道德行事的领导人。获赠者亦可以将钱捐给自己的慈善机构或与其他慈善组织分享财富,而“不涉及官僚主义”。 贝佐斯补充说,他于1994年创办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巨头公司亚马逊是其主要的财富来源。除此之外,他还是蓝色起源的创始人,该航天公司创造了新谢泼德航天器,正是该航天器于7月20日将贝佐斯和其他三人送入外太空。 蓝色起源创始人 贝佐斯 展望新慈善计划 安德烈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个奖项本身无法供养世界,但却令我们的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他表示,该奖项使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能够“超越下一次飓风” (世界中央厨房在 2017年遭受飓风玛丽亚袭击后,为波多黎各等地的人们提供了餐点)以实现更大的目标,例如将全球粮食援助翻一番,帮助30亿人能够用干净的炉灶做饭。 降落成功后 贝佐斯出仓瞬间 琼斯没有直接提及他将把钱捐到哪里,但他谈到了消灭贫困、污染和建设“价值900亿美元监狱产业”的机会。他还似乎回应了公众对贝佐斯和其他太空大亨的批评(公众批评其在地球仍存在着重大问题之时,却花费数十亿美元进入太空):“当你看到有人上天堂时,不要为此生气,而应高兴,因为有天堂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你们。” 琼斯称,贝佐斯已经“为当今人类的梦想揭开了天花板”。 新谢泼德号火箭推进器回收 上周,贝佐斯访问了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并承诺捐赠2亿美元。去年,他承诺通过新成立的贝佐斯地球基金捐赠100亿美元以应对气候变化。到目前为止,贝佐斯已经捐赠了7.91亿美元。他的第一个大型慈善计划于2018年启动,当时他宣布成立“第一天基金”Day One Fund,以支持现有的非营利组织帮助无家可归的家庭,并在低收入社区创建一个非营利的幼儿园网络(此目标受到争议)。贝佐斯同时也是突破能源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二十多名亿万富翁支持者之一。(突破能源基金是一家由比尔盖茨领导的投资工具,已经筹集了20亿美元用于资助绿色能源初创公司。) 贝佐斯称,“这是一个蓝色星球,这是一场心灵奇遇——如果你曾经从太空看地球,那么它会改变你。它改变了你与这个星球、与人类的关系。” (作者刘越/王晓斌)
一人独立操控10架无人机成为现实,大规模无人机管控或迎新突破
编译 | 贞逸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7月2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 (UC3M) 与13个国际组织合作创建了一个名为“LABYRINTH”的新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改善无人机机群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无人机操作的自动化,这样操作员就可以从一个独立的地面站点,控制最多10架无人机的小型机队。” LABYRINTH 协调员兼 UC3M 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员 Luis E. Moreno 说。“ 在该项目中,当操作员发出任务指令(例如,监控特定区域的交通),系统会自动把这个任务转换成一系列的路线,每一架无人机都必须遵循,必要时自动计算替代路线。” ▲无人机 一、新算法防止无人机机群碰撞 研究人员已经制定了一个提升无人机操作的自动化的初步策略,用于在三维环境中规划路线和防止无人机群发生碰撞。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首先设计了一个模拟城市环境的3D模型,在那里他们建立了起飞和降落区域。然后,他们测试了一种新规划算法(planning algorithm),该算法负责为一系列无人机计算最优的流动路线。最后,他们实施了不同的措施(对无人机进行多项飞行参数设定,例如在不同的高度飞行,距离控制等),来避免无人机相撞。 LABYRINTH 项目的研究人员正在U-Space的框架内开发这些技术,U-Space是由SESAR(Single European Sky ATM Research)倡议的一种新的欧洲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这一新框架旨在将 120 米以下的低空无人机飞行,安全有效地整合到欧洲领空(飞行)管理中。 ▲SESAR 空中管制员使用ATM(空中交通管理)来安全管理商用飞机的交通。 同样,开发一个无人驾驶交通管理(UTM)系统,允许无人机与其他无人机和飞机共享空域是势在必行的,”Francisco Valera解释说,他是参与该项目的另一位科学家,也是UC3M的网络和通信服务的成员。 空中管制员使用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来管理商用飞机的空中交通安全。“开发(能够)允许多架无人机和商用飞机共享空域的无人交通管理 (Unmanned Traffic Management,UTM) 系统是有必要的。”另一位成员弗朗西斯科·瓦莱拉 (Francisco Valera) 解释说。 二、无人机管理得当能帮助交通运输的发展 无人机有多种应用场景,例如配送和运输货物、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监控或飞往紧急情况下难以到达的地方。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一直都在质疑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这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甚至在某些公共区域使用无人机可能是非法的。据估计,到2035年,欧洲将有大约40万架无人机。因此在这方面最大的挑战,将是在城市和其他高度拥堵的地区进行无人机飞行(规划)的管理。 研究人员认为LABYRINTH 项目能适应于在西班牙多项具体场景的应用。例如,西班牙交通总局在进行交通管理的时候,能够使用无人机来分析车速、测量车辆之间的距离和识别车牌。西班牙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所(INTA)打算用无人机在机场检查航班轨迹或用无人机进行驱鸟。 结语:大规模无人机管控成无人机商业落地关键 LABYRINTH 项目能改善无人机群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这可以用来改善公路、火车、海运和航空运输状况,使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和高效。 无人机的发展能够为社会带来许多便利,但仍面临无人机飞行管控等问题。LABYRINTH项目如果能成功完成无人机操作的自动化,或许可以让无人机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
获英特尔连投!加拿大创企再融1.25亿美元,AI芯片算力达502TOPS
编译 | 高歌 编辑 | 心缘 芯东西7月21日消息,昨天,加拿大人工智能(AI)芯片创企Untether AI宣布,获得了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的超额认购资金。本次融资由美国投资机构Tracker Capital领投、美国芯片厂商英特尔下属风险投资公司英特尔资本(Intel Capital)共同牵头完成,Untether AI原有的投资者也全部参与到了本轮投资中。 Untether AI称,本次融资资金将会用来增强其软件产品,并部署下一代高性能AI推理加速芯片。此外,其员工数量也计划在未来9个月内增加一倍,达到150人左右。 根据官网信息,Untether AI成立近3年以来,已完成3次融资,金额分别为1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12万元)、2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及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29万元元)。加上本次融资,Untether AI的融资金额总数将达到1.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7亿元)。英特尔则是该公司的长期投资者。 一、创始团队均为技术出身,涉及软件、半导体行业 Untether AI成立于2018年,其创始人为Martin Snelgrove、Darrick Wiebe及Raymond Chik,当前3人在公司中分别担任首席技术官、技术营销主管以及顾问职位。 Martin Snelgrove为多伦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此前曾在多伦多大学和卡尔顿大学从事学术研发工作,对数字、信号处理和混合信号处理产品的商业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Martin Snelgrove目前获得了36项专利,并发表了100多篇参考出版物。 Darrick Wiebe在软件方面较为精通,Untether AI官网介绍他是一位“软件狂热者”,其产品曾被用于军事和数据中心等领域。此前,Darrick Wiebe创办过LightMesh和XN Logic两家图形数据库创企。 Raymond Chik也在多伦多大学获得了自己的电气与计算工程博士学位,他也是多伦多IEEE(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固态电路分会的创始主席。Raymond Chik曾连续创办过数家半导体创企,涉及ASIC、模拟/混合信号IP设计和图像传感器等领域。 ▲Untether AI首席技术官Martin Snelgrove(左一)、技术营销主管Darrick Wiebe(左二)、顾问Raymond Chik(右一) 二、芯片制程16nm,算力达502TOPS 据悉,Untether AI的产品主要为imAIgine软件开发套件(SDK)、runAI200 AI芯片和基于runAI200 AI芯片的tsunAImi加速卡。 具体来说,runAI200芯片采用16nm制程,主要负责AI推理加速。其存内计算架构较为独特,可以提供502TOPS算力,能效比达8TOPS/W。Untether AI首席执行官Arun Iyengar提到相比传统的AI芯片,runAI200效率更高,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带来的能量损失,将更多的能量应用在AI处理上。 tsunAImi加速卡则由4个runAI200 AI芯片构成,算力达2POPS。tsunAImi加速卡每秒的吞吐量可以达到8万帧,是当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3倍。 imAIgine软件开发套件则可以通过量化、优化、物理分配和多芯片分区等提高产品性能。该套件还提供了可视化工具包、模拟器和API等。 ▲Untether AI产品:tsunAImi加速卡(左一)、runAI200芯片(左二)、imAIgine软件开发套件(右一) 三、Tracker Capital高级顾问加入董事会,称Untether AI方案有“革命性” 在本次融资后,Tracker Capital的高级顾问Shaygan Kheradpir将加入Untether AI的董事会。 Untether AI首席执行官Arun Iyengar称,Tracker Capital的经验和跨部门关系将会加快Untether AI在电信、技术、金融服务、零售和国防等高价值市场中的布局参与。 针对这笔融资Kheradpir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Untether AI为AI推理加速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方法,其芯片能效可以提供云、边缘计算和嵌入式设备所需的计算密度和灵活性。 英特尔是Untether AI的长期投资者,其首席战略官Saf Yeboah-Amankwah补充道,Untether AI拥有一流的管理团队,并推出了出色的产品,“已准备好在AI推理加速领域实现增长”。 结语:低能耗AI芯片或受资本青睐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升级,AI推理芯片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在速度、能耗、安全、硬件成本等属性上满足不同的垂直场景需求。 Untether AI通过存内计算架构,减少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损耗的能量,使其能效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符合很多场景的需求。此前,已有一些AI芯片创企主打能效比优势,获得了融资机会。Untether AI的原有投资者本次也都参与了融资,侧面体现出资本对于低能耗AI推理芯片前景的看好。
工业机器人巨头ABB收购ASTI,拟将亚洲AMR中心设在上海工厂
编译 | 王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7月21日消息,本周二,瑞士电力及自动化技术厂商ABB宣布收购西班牙机器人制造商ASTI Mobile Robotics Group,旨在将其机器人业务拓展到传统汽车业务以外的领域。 ABB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其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之一,而ASTI是欧洲最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提供商之一。 ▲正在进行汽车装配的ABB机器人 一、收购ASTI,ABB将成唯一提供完整自动化产品组合公司 本周二ABB宣布收购ASTI,协议于7月19日签署,但是双方未透露交易细节,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夏季中旬完成。 ASTI主要生产AMR,其机器人可以在工厂车间里以高达2m/s的速度移动,且无需遵循预先安装好的轨道。另外,ASTI的机器人还可以拖拽和移动箱子,有效载荷高达2000公斤。据了解,ASTI目前拥有300名员工,自2015年以来,其销售额每年增长30%,今年其目标销售额约为5000万美元。 这次收购将丰富ABB的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使其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完整的自动化产品组合的公司,其自动化产品将包括AMR、机器人及机器自动化解决方案。 谈到收购ASTI的动机时,ABB机器人与技术总裁Sami Atiya说道:“AMR是完美形态的、灵活的机器人,他们正在使未来工厂变成现实。ASTI拥有行业领先的产品组合、全面的软件套件和跨领域的深厚领域专业知识,是我们的完美选择。” ASTI首席执行官Veronica Pascual Boe也说道:“ABB的愿景非常适合我们,利用ABB的全球市场准入,将扩大我们的全球客户服务和合作伙伴网络。” ▲ABB工厂内使用的ASTI生产的机器人 二、ABB将在上海建厂,欲跑赢市场增速 交易完成后,ABB会将ASTI位于西班牙布尔戈斯的总部作为ABB的AMR业务总部,其核心功能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项目价值链管理。ABB还将大幅扩大AMR业务总部的产能,以支持计划在欧洲和美洲的销售扩张。 另外,ABB计划将AMR销售和服务支持扩展到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为此它还要把它在上海建立的新的机器人工厂打造成亚洲AMR中心,包括完整的价值链管理和产品制造,该工厂将于2022年开工。 Sami Atiya说:“我们的目标是超越市场增长速度。”据统计,全球AMR市场每年增长约20%,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Sami Atiya还称ABB可能会在机器人领域进行进一步收购。 结语:收购ASTI,ABB将完善产业布局 随着产业升级的速度加快,仓储、物流、零售等各个领域都不断地引入机器人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AMR随之成为这些领域的宠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工业机器人巨头”ABB收购ASTI之后,将进一步拓宽其机器人业务的客户群体,完善其产业布局。ASTI被ABB收购后,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支持,为其带来更加强劲的增长动力。
真我GT大师探索版体验:2899元起的骁龙870旗舰,大师造
在电影世界里,大师 (Master) 是自带稀缺属性的,而且他们大多出现在以武侠世界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里。 每年上映的武打片、动作片千千万,但在豆瓣搜一下敢在片名用上 Master 一词,并直接指代大师之意的电影 (Master 还有教授的意思),总归是少见的。 而在现实世界里,大师同样稀缺,但在各行各业都能找到标杆和代表,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发光发热,引领技术和设计风潮。 三年前 realme 作为新生代横空出世,刚出道便选择与设计大师深泽直人合作推出设计联名产品,大大缩短了自己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成名路径。 ▲ realme X 大师版 今天 realme 再发新机,继续与大师深泽直人联姻,推出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 拿起它,去远游 这次联名设计的灵感来源于 Muji 行李箱,设计重点主要体现在后盖素皮的起伏格栅图案上。这也是业内首次出现的立体 3D 素皮工艺,以此打造出的凹凸有致手感。 ▲ 行李箱灰配色 在宣传片中,深泽直人表示他想让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也有旅行的感觉,便想到把手机后盖设计成旅行箱的样子。 把大师探索版攥在手里,细看之下或许能让人从后盖图案联想到行李箱,但能不能再进一步让人想起旅途中的经历或感受,就见仁见智了。 话说回来,realme 是个很擅长在素皮材质上作文章的品牌,之前的真我 GT 曙光配色版也是在整片素皮后盖的基础上,拼接上长条的 AG 玻璃做点缀,这样设计不仅缓和了大块亮黄色素皮的刺激感受,也更添触感层次。 另外,我手上这台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雪山配色(下文简称大师探索版),其后盖材质则是 AG 玻璃,通过 6 道油墨印刷,营造出既不输亮面玻璃的光滑手感,也不易沾染油污和指纹,配上纯白的配色,显得格外静谧。 镜头突起区域不大,仅占后盖整体面积的 10% 左右,不喧宾夺主,旋转机身时还能隐约看到从主摄中心辐射出的放射光纹。 三摄系统的排列,镜头大小一致,最靠近底部的两块黑色椭圆开孔其实是光线色温感应器,用于测量环境光色温,调节白平衡。 从背盖过渡到正面,中间隔着经过喷砂工艺处理的金属中框,组成了三明治结构。 ▲ 雪山版机身重量为 185 克 大屏高刷已成标配 大师探索版的正面用了一块 6.56 英寸的三星 AMOLED 曲面屏,曲度稍大,在初期上手阶段,我经常会在游戏中误触,但后续系统更新修复了,侧面几乎不响应触控操作,从而杜绝了曲面屏导致的误触情况。 这块三星屏的分辨率为 2400×1080,显示刷新率为 120Hz,游戏模式下的触控报点率则为 480Hz,它在大部分常用软件里都能以 120Hz 刷新率呈现屏幕里的内容,系统原生软件也均适配高刷。 只有在极个别如哔哩哔哩、微信读书等 App 中,这台手机的刷新频率才会降至 60Hz,无伤大雅,毕竟 B 站里的绝大多数视频帧率,最高也只有 60FPS,阅读类应用也用不上如此高的刷新率。 大师探索版在前后双环境光传感器的加持下,对用户所处周围的光线有了更全面的感知,在 10240 级亮度下实现智能调节,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譬如我在较暗的房间里走出户外时,即便已经打开了亮度自动调节,但屏幕仍然维持着较暗的亮度,很影响观感,好在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不多,而且随着系统更新应该就能迎刃而解。 另外大师探索版还拥有超画质引擎和 HDR10+ 认证,可将 SDR 视频转换成 HDR 视频,增强画面的明暗对比,提升饱和度,实现一眼可辨的画质提升效果。 整体而言,这块屏幕的素质可圈可点,配合 realme UI 较高饱和的整体视觉设计取向,使用者看着喜欢用着不累,日常用起来是一个蛮大的加分项。 熟悉的配方带来熟悉的体验 硬件方面,大师探索版这次选了高通骁龙 870 芯片作为它的「动力源」,由 1 颗 3.2GHz 超大核、3 颗 2.4GHz 大核和 4 颗 1.8GHz 小核构成,骁龙 X55 基带加持,5G 下行速率最高可达 7Gbps,确保手机能在 5G 高速网络下应对各种任务。 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问一个问题:骁龙 870 性能够吗?其实应对大部分软件和游戏都管够,包括我常玩的「和平精英」。 大师探索版开启 GT 模式后,在「HDR 高清画质 + 极限帧率」的情况下,能让画面帧率保持在 60FPS 流畅运行,这表现可不比市面上许多游戏手机差,不过目前该机型尚未开放 90FPS 帧率模式,竞技玩家仍需再等等。 我根据此前使用 Reno6 Pro+ 的经历,乐观估计下个月内就能在大师探索版上以 90FPS 模式吃鸡了。 当面对另一款高要求游戏「原神」,大师探索版的表现又如何呢? 打开原神,以「中画质 + 60FPS」模式跑起来,这对手机硬件考验还是蛮大的,我们可以从帧率走势上看出大师探索版对原神的驯服程度还不算成熟,它极力想把帧率稳定在 60FPS 上下,但偶尔还是会掉到 40FPS,甚至出现一些瞬间的卡顿。 不过好在其实游戏过程中,我们实际对 30FPS 以上的帧率跳动感知上可以忍受,还是可以玩下去的,如果想要得到更加丝滑的体验,或许把画质再降低一档会有所帮助。 realme UI 系统整体使用下来,给我的感受也还算不错,从 UI 设计到设置界面的陈列顺序,都不难看出它是从 ColorOS 基础上进化而来,用惯了 OPPO 手机的用户,转至这部手机上并不会感到不适,甚至很快就能用得顺手。 在机身发热控制方面,realme 也下了功夫,大师探索版采用业界成熟的 VC 液冷散热,总散热面积超过 12387.4 平方毫米,运行一些大型任务例如拍照、游戏时,镜头模组旁位置会感到明显热度,但不致烫手,更不会因为发热而强退游戏。 我手上这台顶配大师探索版拥有 12G 的运行内存,除此之外支持最高 7GB 的拓展运存空间,相当于从存储空间「借来」一部分作为缓存,可以在后台挂载更多的应用,留存时间也更长。 我们作为消费者,算是基本告别以往内存日常告急的状况了,我在多任务界面里点开前几天打开的应用,仍是上次退出时的界面,多日未见仍可即开即用的感觉真不错。 这一次,玩影像 目前看下来,大师探索版确实没有明显短板,而它敢自称大师的优势,在于影像部分。 后摄模组采用了经典的三摄设计,一颗 5000 万像素主摄,Find X3 同款索尼 IMX766 传感器,支持 OIS 光学防抖,F/1.88 光圈,平时最常用的镜头便是它。 副摄是一枚 16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索尼 IMX481 传感器,F/2.2 光圈,123° 摄入角度,取景范围还是蛮大的,拍摄宏大的风光照片或聚会时的大合照,都能派上用场,也算常用。 最后是这颗 200 万像素的微距镜头,F/2.4 光圈,光线充足条件下还是能拍出不错的成片。 ▲ 主摄一倍 ▲ 主摄一倍 ▲ 主摄五倍变焦 ▲ 逆光下,广角边缘紫边情况略重 ▲ 主摄一倍 HDR 开 ▲ 主摄一倍 ▲ 街头模式 不过在拍摄时需注意光线入射角,因为它最近可以与被摄物体保持 4 公分的距离,一不小心就把手机的影子给拍画面里,影响观感。 ▲ 微距 ▲ 夜景模式 另外在骁龙 870 次旗舰芯片的加持下,大师探索版有了更大的影像处理空间,它支持三 ISP,多焦段镜头间切换自如,所以在其独有的街头摄影模式下,舍弃了常规的滚轮调节设计,而是用四个定焦代替,切换焦距「短平快」,让抓拍更快。 realme 还与知名模拟胶片软件「NOMO CAM」,共创出一款街拍滤镜,有着浓烈的柯达胶片风格,味很足。即拍即出片,成功率颇高,大有成为新一代「扫街小卡片机」的势头。 我个人较常使用的是 2 倍变焦(街头模式中的 50mm 焦距),虽然细节可能会有一些损耗,却能让你与被摄主体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对人或动物的侵犯感,取景范围变小,背景也更显干净。 ▲ 以上三张均为街拍滤镜实拍样张,后两张傍晚所摄 大师探索版还首度加入了移轴、星空模式,让手机摄影玩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三枚镜头的成像素质都算不错,第一眼讨喜的感觉,放大看细节一般,但也没有明显加锐或涂抹的后期痕迹,还算自然。 总得来说,在体验大师探索版期间,我渐渐养成了随手拍照的习惯,甚至开始觉得用手机扫街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这是我对这部手机最大的感受。 或许当我们按快门的次数越来越多,之后开始会在按下快门时融入更多个人的想法,到那时我们也能成为街拍大师吧。 小结 大师探索版内置 4500mAh 双电芯电池,与主流旗舰产品看齐,所以它的日常续航表现也与同类产品非常接近。我在早上十点把它充满电,拔电重启后正常使用,直至晚上十点半回到家,剩余 32% 的电量。 查看设置中的耗电报告可以发现,在近 4 小时的亮屏时间里,我挂着微信,看了 B 站视频,玩了和平精英,还能做到 13 小时后剩余三分之一的电量。相信换成更重度的任务强度,也能得到理想的表现。 搭配随机附赠的 65W SuperDart 智慧闪充头,能在 30 分钟内把电量耗尽的大师探索版充至 93%,不过当它在电量到达 90% 后,就会进入 VFC 涓流缓慢加电的状态,最终充满总用时 43 分钟。 真我 GT 大师探索版将外观交由大师设计,独特外在下潜藏着硬核的性能和影像实力,最后用隐藏在系统各个角落的本土化设计,给予用户好的日常体验,它没有明显短板,是一部适合过日子的平平无奇好手机。 再看看它 2899 元的起售价就会发现,这个「大师」还挺亲民。
瘦死的诺基亚 比OPPO大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燃财经出品 作者 | 赵晨希 2013年,对于诺基亚和华为来说,都是很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早在1982年就生产出第一台移动电话的诺基亚,宣布将手机业务打包出售给微软,此后,诺基亚基本告别了to C的业务,专注于to B的业务,也就是通信设备领域。做to B业务的公司,媒体基本不关注,因此,关于诺基亚的消息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年,起家于通信设备的华为,将荣耀独立,作为华为旗下的一个子品牌。虽然2003年,华为就已经成立了手机业务部,但直到2011年,华为才开始推出自有品牌手机。此后,华为开始发力to C的业务,随着消费者业务越做越好,华为也逐渐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几年后,诺基亚与华为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进入5G时代后,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近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布了5G 700M无线网主设备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华为、中兴等5厂商中标。其中,华为所占份额约为60%,中兴所占份额约为31%,诺基亚所占份额约为4%,大唐移动所占份额约为3%,爱立信所占份额约为2%。这是诺基亚在5G通讯设备上的第一次中标。 2020年3月,据中移动采购与照标网所示,在中移动2020年5G二期无线网设备集中采购公告公示中,诺基亚为0中标。相比之下,华为、中兴、爱立信、中国信科( 大唐 )分别以57.25%、28.68%、11.45%、2.62%的份额中标。 据路透社报道,不仅是中国移动,在2020年的几轮5G竞标项目中,诺基亚都没有赢得中国三大运营商( 移动、电信、联通 )的任何一个5G无线电合同。 3月底,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致信中国联通称,竞标失利是因为“友商在已知绝大多数移动省公司根据其历史表现,不愿意接受其提供5G服务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价跳水,造成了我们的被动局面。” 换言之,诺基亚认为竞争对手们低价竞标,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竞标败北。随后,不少媒体纷纷报道,诺基亚退出了中国5G无线市场。 燃财经就此事向诺基亚官方人士核实,对方以“目前时间节点敏感,正在下一阶段的5G招标中”为由,未予置评。 而多位中国移动员工告诉燃财经,5G时代,诺基亚在中国很少中标了,运营商也很少采用诺基亚的设备,以至于对诺基亚没有太深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燃财经表示,诺基亚只是在核心网领域有极少份额,在无线网、承载网几乎没有份额。 “归根结底,是诺基亚产品路线图与国内采集商节奏、步调不一致,并且初期5G技术路线选择有误。包括技术误判、产品无竞争力,不重视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该业内人士补充。 一位接近诺基亚的人士认为,诺基亚错失中国市场有两方面原因,一来,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华为、中兴海外市场受困,国内也会把较少的份额分给外资厂商,二来,在2.6G频段时,诺基亚没有太重视中国市场。 电信分析师项立刚告诉燃财经,中国5G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中国5G基站数量达到了91.6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此外,我国5G网络用户数量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量的89%。 失去中国市场,对于诺基亚的影响很大,据了解,2018年以来,诺基亚已裁员1.1万人。今年年初,诺基亚再次宣布在未来两年内裁员5千至1万人,腾出约7.15亿美元用于研发投资,瘦身后的诺基亚将在全球拥有8万至8.5万员工。 燃财经查询各类在线招聘APP后发现,诺基亚贝尔在中国地区依然在正常招聘各类研发人员,包括射频软件、通信研发、5G软件测试工程师、亚太区贸易合规经理等岗位。 2020年9月,Pekka Lundmark( 佩卡·隆德马克 )正式接任诺基亚总裁、首席执行官,其上任后,承认“与3G、4G相比,诺基亚在中国5G市场的份额很小,原因不在于不积极参与,而在于诺基亚产品竞争力不够”,并对诺基亚5G路线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淘汰性价比不高的FPGA芯片。 据项立刚介绍,一般来说,中国市场会给国外的品牌预留10-15%的市场份额。但这属于诺基亚还是爱立信,就看它们的产品竞争力了。 无论是手机业务,还是通信设备,看起来,诺基亚都已经失去了话语权,但是,作为一家从1981年开始,就将业务聚焦在移动通信业务上的老牌公司,其手里掌握的各项专利,依然对行业有很强的制约力。 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知识产权许可的主要市场,由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起步较晚,很大一部分2G、3G、4G标准必要专利( SEP )集中在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欧美企业手中。而在5G标准必要专利上,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才迎头赶上。据介绍,30多年来,诺基亚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1300亿欧元,拥有约2万个专利族,其中超过3500个专利族被认定对5G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称,诺基亚拥有的手机专利太多了,不止国内厂商,苹果也绕不过去。 近日,有消息称,诺基亚在英国、法国、印度等国家地区对OPPO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据称,诺基亚和OPPO之间的授权协议在今年6月到期,诺基亚试图更新协议以覆盖5G应用,但遭到了OPPO的拒绝。据《中国经营报》报道,OPPO方面称,诺基亚主张极为不合理的许可费,并试图通过诉讼使OPPO在许可谈判中做出让步。 据了解,近几年,专利许可费用已经成为诺基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根据诺基亚2020年的财报显示,其专利费收入达14.02亿欧元。 而专利诉讼就是创收的方式之一。从2011年开始,诺基亚就先后对苹果公司、HTC、三星等公司发起了专利侵权诉讼,结果都赢了,也获得了赔偿。 国内厂商,OPPO并不是第一个被告的公司,早在2016年,诺基亚就向华为发起了共4起诉讼。2019年,诺基亚又起诉联想,直至2021年4月,双方才达成和解。 “专利是国际化的拦路虎,也是国内厂商必须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说,专利绕不开,诺基亚就绕不开。2017年,小米在全力国际化之前,就和诺基亚签署了一份多年有效的专利许可协议,其中包括将在移动网络的标准必要专利方面实现交叉授权。此次交易还包括小米收购部分诺基亚专利资产。 根据财报,诺基亚2020年的净销售额为219亿欧元。而市场估计,OPPO的营收在400亿美元左右,体量远远超过了诺基亚。但诺基亚有专利在手,OPPO也不得不伏低做小。 曾是手机霸主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不过,最开始是一家木浆工厂。1960年,诺基亚成立了电信部,大力发展通信业务,后来广为人知的诺基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起步的。 1979年,诺基亚与彩电厂商Salora合资成立无线电话公司Mobira Oy。几年后,推出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网络系统,即北欧移动电话网络,在当时可以连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1981年,诺基亚收购移动电话公司Mobira后,才真正意义上进入手机市场,1982年,诺基亚推出第一台移动电话,重量达10公斤,是个只能放在汽车中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 1984年,诺基亚推出便携式电话,重达5公斤。三年后,诺基亚推出第一款手持移动电话,重量约800克,价格5456美元。一系列电话产品帮助诺基亚在手机市场奠定了早期用户基础。 1992年,约玛·奥利拉执掌诺基亚,他坚信,未来是属于通讯的时代,他提出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将90%的资金和人力都投入到移动通讯器材和多媒体技术的研发上。随着GSM的通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诺基亚意识到手机一定要方便用户携带,并开始了小型化。 此后,诺基亚手机不断推陈出新,从1011型号只能拨打90分钟电话,存储99个电话联系人,到9000 Communicator型号,不仅拨打电话,还可以提供文字、表格功能,允许用户收发电子邮件、传真、浏览网页。 1998年,预装贪食蛇游戏的诺基亚6100系列一举售出4100万部,诺基亚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 而诺基亚在中国市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在华办事处。对于经历过功能机时代的人,特别是70后、80后,诺基亚就是共同的记忆点。 数码产品资深粉李亚仁还记得十四年前,在父母一千元预算的支持下,买的第一部手机诺基亚3110c。拥有第一部手机后,李亚仁和班上其他男生一样,整日沉迷于收发短信,拨打声讯电话。这部黑白屏幕,没有任何高科技产品的非智能手机,却伴随李亚仁走过了整个高中生涯。 大学毕业后,李亚仁的手机也该换代、升级了。“实习后,我用攒下的工资买了一部诺基亚智能手机5230,塞班s60V5系统,能够使用QQ。”李亚仁形容当时买下手机的感觉,“用过非智能手机,再用诺基亚第一款触屏手机,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李亚仁承认,当时夹杂着对诺基亚国际大厂的崇拜心理,并且,诺基亚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当时可以选择的手机品牌并不多,买诺基亚成为“唯一项”。如今,李亚仁对诺基亚的感情只剩下了情怀、念旧。“诺基亚5230储存了我和女朋友的很多照片和聊天记录,对我而言,意义特殊。” 诺基亚辉煌时,地位远超过今天的苹果。2007年Q4,诺基亚占有全球手机市场份额50.9%。在中国市场,诺基亚也曾一家独大,最高占据近半数份额,诺基亚几乎成为人手一部的“街机”。 不过,随着3G的商用,尤其是,苹果手机诞生,在全球手机市场刮起了智能手机的“龙卷风”时,诺基亚却逐渐掉队了。在周围人和市场潮流的驱动下,李亚仁也把功能机换代成智能手机。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摸到iPhone 4,简直惊为天人,太震撼了。当时觉得iPhone 4超越其他手机好几个次元,手机能做到这么好看和精致。操作系统也十分流畅,而我的那部诺基亚5230电阻屏还需要用指甲戳。”李亚仁回忆道。 2007年之前,诺基亚都是手机市场上的“顶流”。2007年,诺基亚因充电短路过热召回4600万台手机电池,一年后,诺基亚业务利润暴跌,当年Q4跌幅高达69%。 与此同时,因易碎、无键盘而被诺基亚瞧不上的苹果手机销量猛增330%,三星、HTC、LG、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放弃塞班系统,投奔成立不久的安卓( Android )手机阵营。2009年成为诺基亚手机的分水岭,此后几年,诺基亚手机份额如“自由落体”般下坠。 来源 / Statista调研公司 燃财经截图 iPhone的推出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手机不再只是打电话、发短信的代名词,人们更愿意为苹果封闭的生态系统、触控屏买单。诺基亚也意识到市场的变化趋势,推出功能按键结合触控屏的诺基亚7710,面向移动互联网,推出Ovi商店,收购数字地图Navteq。但这些变化与iOS、Android每年的更新、升级相比,依然缓慢。塞班系统的魔力消退,彻底过时。 2011年,诺基亚与微软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诺基亚转而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与微软结盟并未拯救诺基亚,诺基亚亏损不断,持续裁员。2013年,诺基亚宣布将手机业务以72亿美元打包售卖给微软。 “两只火鸡结盟成不了一只雄鹰。”2016年,玩不转智能手机的微软,转手就把诺基亚卖给了富士康富智康和芬兰HMD Global,如今,市面上还能看到的诺基亚手机,均由HMD生产。 也曾是通信设备大厂 诺基亚放弃手机业务,淡出C端用户视野后,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B端市场,也就是通信网络设备,这个领域虽然听起来不如手机业务“性感”,盈利能力却不容小视。 据《连线》报道,2013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的前一年,诺基亚净营收143亿美元。而2015年,诺基亚剥离手机业务之后,通信网络设备业务为诺基亚带来超140亿美元的净营收。 2016年,诺基亚在通信设备领域,还有很强的话语权。一位创业者回忆,在广州的一个竞标评审大会上,某运营商集结了众多国内拔尖的大数据管理公司展开PK,胜出者将成为这家运营商的供应商。这场PK的起因源于该运营商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原有传统Oracle架构已无法高效低成本的处理现有数据规模。这场强者如林的大会上,不乏诺基亚、华为、星环这样的大企业和明星创业公司。 这位创业者说,诺基亚是个强势的合作伙伴,在审核供应商时有100多条审核条例。“在合作前,我们接受了诺基亚一系列的审查,从财务到技术,事无巨细。能成为诺基亚的供应商,最终依靠的还是技术服务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的通信设备业务,由多家通信企业整合而来。 2010年,合资成立的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并购了摩托罗拉的无线业务,此后,诺基亚开始加速通信业务的转型,先后收购了整个阿尔卡特朗讯,三分之一个西门子、摩托罗拉。但这些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全球有头有脸的通信巨头厂商。 而华为在中国异军突起,在2013年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厂商。一系列”大鱼吃小鱼“并购后,2016年,诺基亚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厂商。 不过,在5G时代到来后,诺基亚的优势开始消失。一直以来,爱立信与诺基亚市场份额不相上下,业务类型相似,70%业务来自于向欧洲、美国市场的运营商销售电信设备。2016年前后,受全球4G部署减少、无线接入网络市场接近饱和等因素的影响,两家设备商营收持续低迷,增长乏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在4G市场红利将尽,通信网络技术向5G切换时,两家设备商都面临”改善盈利能力“的业务转型。 “通信设备市场在不同阶段,客户需求、市场变化不同。比如,很早以前华为只给运营商提供服务,现在需要面向云厂商、终端厂商,还有行业用户提供5G技术。设备商需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调整业务方向。”电信分析师刘启诚告诉燃财经。 爱立信、诺基亚通过裁员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又通过对研发持续投入,为运营商降低TCO( 总拥有成本 )。全球调研机构Gartner曾认为,爱立信的5G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处于领导地位,包括动态频谱共享 ( DSS ) 和上行链路增强技术的改进,无线接入网( RAN )设备仅通过软件升级,即可更新到5G NR( 新空口 ),比竞争对手部署5G网络更灵活、更快速。2020年,爱立信重新回到全球第二,诺基亚退回第三。 “我们要做5G市场的老大。”一位诺基亚中国区员工曾对燃财经如是说。可惜的是,诺基亚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2013年,诺基亚经历一系列合并、收购之后,员工多达9.8万,成了一个部门臃肿、协同性差的庞大组织。同时,也因为收购,直接导致诺基亚在集成阿尔卡特朗讯的技术时,错误押注5G路线,造成设备制造成本增高,与竞争对手相比,诺基亚5G设备无价格优势,削弱了业务部门的盈利水平。 尽管,诺基亚在转型过程中提出虚拟无线电接入网络( vRAN ) 、云RAN、开放RAN几种不同路线,有别于其他通信设备厂商。但Gartner认为,诺基亚的5G产品和服务,包括性能、响应能力、产品质量、软件稳定性、错误修复服务、进度等都不如竞争对手。 “诺基亚合并好几家公司,合并后还需要转型,这些都需要过程。”刘启诚说。 专利才是王牌 多位行业人士向燃财经表示,”诺基亚会回归中国市场。“ 从5G设备市场份额分配规律上看,通信行业资深从业者老解认为,国内市场,会照顾国内厂商,但又需要给外商一定份额,所以,诺基亚肯定会回来。 而诺基亚的优势在于,“跟华为比,它是欧洲公司,和爱立信比,它又有央企合资公司背景。”老解说。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7月18日,中移动公布5G 700M基站采集结果显示,除了华为以中标60%份额成为最大赢家,诺基亚获得4%正式回归中国市场,爱立信获得份额最小,为2%。 截至目前,诺基亚在全球共获得166个5G商业合同,而爱立信则获得143个。据外媒披露,诺基亚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为美国四大运营商、日本三大运营商、韩国三大运营商提供5G网络技术的电信设备商。诺基亚在4G领域拥有350多个客户,前63个客户占全球无线接入网络业务的三分之二。诺基亚也是唯一一家涵盖5G网络全元素,包括无线电、核心网、云、管理、自动化等端到端产品组合的设备商。 一方面,诺基亚趁华为业务受困,稳固美国、欧洲市场,抓紧回归中国市场。 2019年起,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等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先后三次对华为进行封锁。涉及操作系统、芯片代工、第三方芯片厂商供货等多个环节,对华为终端业务影响至深。与此同时,华为运营商业务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北美市场大门至今对华为紧闭,欧洲市场“半开半闭”。 比如,据BBC报道,迫于美国压力,英国政府推动从5G网络中,彻底清除华为等”高风险供应商“设备,在2020年底后,禁止购买新的华为5G设备,并在2027年之前清除所有华为5G设备套件。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家则态度较为中立,没有明确以法律形式禁止华为。 “华为、中兴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受到一些限制,这些市场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在诺基亚和爱立信中间选择,所以,事实上对诺基亚、爱立信发展还是比较有利的。”项立刚说。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好的营收,诺基亚对专利积累不深的手机厂商重拾专利大棒。 2020年,诺基亚全年营收258.07亿美元。尽管国内手机厂商OPPO、vivo未公开营收数据,但从手机年出货量预估,或与小米营收相近。2020年,小米总营收379.38亿美元。 尽管诺基亚的营收逊于手机厂商OPPO、vivo、小米,但从全球5G专利排名上来看,IPlytics统计数据显示,诺基亚在5G必要专利方面排名仅次于三星。原则上,只要诺基亚不放弃这块营收,手机厂商们绕不开诺基亚。 “OPPO、vivo、小米等厂商与诺基亚没有办法专利交叉授权,专利授权也有授权周期,主要看通信企业是否向手机厂商要。比如,华为即便有很多专利积累,以前也没有和手机厂商要专利费。”通信行业分析师黄海峰说。 来源 / IPLytics 燃财经截图 当然,和高通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不同,包括诺基亚、爱立信、华为等通信厂商,专利授权营收仅占据总营收较小份额,2020年,诺基亚专利营收占总营收6%,爱立信仅有4%。但这笔钱,都是利润。 对于诺基亚来说,2021年依然是艰难的一年。 “从全球5G市场来看,诺基亚技术水平与爱立信相比略差一些,与华为相比也有一定距离。”项立刚说。 印度《经济时报》预测,受到缺席中国无线网络市场,全球货币“反周期”,以及竞争对手设备价格低等因素影响,将进一步导致诺基亚在2021年市场份额、设备销量下降。通常情况下,诺基亚在北美地区的设备价格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中国厂商的竞争,诺基亚设备价格是欧洲市场价格的三倍“,一位海外业内人士向燃财经透露,一旦在北美市场出现出货量下降,价格下调,市场份额减少,也将导致诺基亚在电信市场举步维艰。 老解表示,诺基亚的问题主要是和阿尔卡特的合并没做好,包括5G研发的整合等等,所以竞争力受到影响。刘启诚说,“通信巨头北电、摩托罗拉因为转型慢了,跟不上市场发展需求,都死掉了。现在摆在诺基亚面前的是同样的问题。”
华为P50:如果我是骁龙芯 你还爱我吗?
随着一声官宣,华为 P50 系列发布会的时间终于敲定:7 月 29 日 19 点 30 分。 按照往年的节奏,华为 P 系列新机在三月或者四月就与我们见面了。一款新品让人多等上三个月,这种事情很少发生在华为身上,而跳票的原因大家或许都心中有数。 沉寂了一个春天又一个夏天,华为 P50 最终会以怎么样的面貌登台亮相呢? 01 麒麟与骁龙,5G 与 4G 不知有多少人购买华为手机,是冲着机子里那颗麒麟芯片。5nm 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比 A14 更高、大幅提升的 GPU 性能,促成了麒麟 9000 这枚史上最强的麒麟芯片。华为的粉丝们或许都在翘首以盼,最新的旗舰机型华为 P50,能够继续搭载麒麟 9000 处理器。 华为的特殊处境,可能会让这一愿望成为奢望。根据界面新闻的消息,华为 P50 可能将搭载高通骁龙 888 系列芯片。考虑到制裁原因,麒麟 9000 芯片在生产受限的情况下,已被应用于华为 Mate 40 系列、Mate X2 折叠屏手机、MatePad Pro 12.9 英寸等机型上,若再坚持用在华为 P50 上,恐怕要比 Mate 40 系列还要一机难求。 不过用上搭载麒麟 9000 的华为 P50 也并非绝无可能。有数码博主曾透露,华为 P50 系列中的 P50 标准版、P50 Pro 将会率先亮相,P50 Pro+ 还未有消息;搭载麒麟处理器的华为 P50 Pro 将于 8 月率先上市,后期换成高通骁龙处理器;华为 P50 标准版将于 9 月上市,搭载高通骁龙处理器。 这一消息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自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受到阻挠开始,有关华为手机的爆料也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除了处理器,网络制程方面,华为 P50 也多了一些疑问。多位数码博主表示,由于 5G 相关的供应受到限制,华为 P50 4G 版将会成为主推之选。 已公开的入网信息显示,华为 P50 目前已入网备案的版本均为 4G 版,华为 P50 5G 版本何时到来,供货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 好在,作为旗舰定位的新机,华为若搭载骁龙 888 系列处理器芯片,性能方面仍可以位居第一梯队。华为的技术团队能否通过调校,为今年的骁龙 888 带来稳定的性能表现,也是值得期待的,毕竟麒麟 9000 已经能激进到能堆满 24 个 Mali-G78 GPU 核心了。 02 依然豪华的影像系统 主打影像性能的 P 系列,向来是华为手机相机实力的展示场。处理器与网络受到制约,华为 P50 系列主打的影像性能就要承担更多的期望了。 先看配置,华为 P50 后置摄像头采用后置双圆环的设计,高端型号将搭载徕卡四摄,爆料称其配备 1/1.18 英寸大底传感器。 在官方发布的宣传片上也可以看得到,华为 P50 的高端型号预计将搭载 f/1.8 光圈的镜头,等效焦段 18-125mm,支持 5 倍光学变焦。 不过华为 P50 的相机系统也在面临一些变化,比如徕卡的“变心”。夏普 R6 的发布,似乎在预示着华为与徕卡已不再是独家合作关系。这并不让人意外,华为手机正在不断丢失市场份额,徕卡势必要改变模式,弥补智能手机合作与认证方面的损失。 夏普 R6 好在,华为自身已经积累了过硬的相机调校能力。余承东曾表示,新机将发布一项业界首创的全新移动影像技术。 从 2018 年的华为 P20 系列开始,华为一度实现了 DXOMark 手机相机榜单的连庄,引发了国内手机厂商的相机军备竞赛。如今 DXOMark 相机头名已经易主,华为若要再度超越堆料猛烈的小米,必须拿出过硬的本事才行了。 03 不一样的面孔 华为 P50 系列预计会保持三机型的阵容,分为华为 P50、P50 Pro、P50 Pro+。但它们的面孔与以往不太一样。 华为 P50 外观方面,华为 P50 系列告别了“药丸”挖孔,采取了今年较为普遍的中置单打孔设计。华为 P50 标准版搭载 6.3 英寸直屏,P50 Pro 搭载 6.6 英寸双曲面屏,最顶级的型号 P50 Pro+ 预计会采用四曲面屏幕。 华为 P50 Pro 在屏幕面板的供应商方面,华为 P50 的“国产化”程度也会大大提高。根据爆料,华为 P50 标准版将采用维信诺直屏方案,P50 Pro 的屏幕则可能来自京东方与维信诺两家,顶配的 Pro+ 版本预计会配备京东方最新的类钻排列显示屏。 04 变“芯”的翅膀 总的来说,华为 P50 依然有着我们熟悉的华为味道,只不过在内里,已经和以往大不相同。 首先是麒麟 9000 处理器可能遭到替换。麒麟 9000 承载着华为海思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在制程、性能以及网络制式上均无愧于旗舰定位。尤其是在一直为人诟病的 GPU 性能方面,麒麟 9000 堪称后来居上,和高通旗舰骁龙 888 掰手腕亦可不落下风。如果你曾体验过早年海思 K3 系列的游戏表现,或许更能体验到这一进步的来之不易。 数据来自 AnandTech 其次是 5G 版本受到阻碍。华为曾在一年多以前的麒麟 990 5G 芯片上,更早一步将 5G Modem 集成到了旗舰级 SoC 上,为 5G 时代的性能与功耗带来了更好的平衡。若此次华为 P50 的 5G 版本有限,只能主推 4G 版本,无疑是一大憾事。 多重因素带来的影响已然显现。华为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跌出了世界前三,一路跌到前五开外的“其他厂商”里面。三星、苹果等老对手在高端市场少了一个对手,小米、OPPO、vivo 等厂商,也在快速填补华为缺席后的市场空白。 麒麟芯片 和 5G 网络,这两个华为手机引以为傲的特性如今都受到了限制,华为的粉丝们是否还能如往常那般喜欢这台华为 P50 呢? 就产品本身而言,我们可以“给”出很多理由说服自己,去选择这款变了芯的华为 P50,比如骁龙 888 同为性能旗舰,5G 网络徒增功耗 4G 网络日常够用。 又或者,见识过夏普与徕卡的联手之后,我们猛然发现,华为与徕卡的联手可能更胜一筹。 往大了说,还有战未来的鸿蒙系统 HarmonyOS,以及华为硬件产品、智能家居体系的协同能力,这些都是华为的特色。 现在,华为已经打出了“万象新生”的口号,或许我们会在不久后的发布会上见到更多的答案。毕竟,产品最重要的说服力,需要华为来呈现。
电动车涉水,真比燃油车安全吗
文 | AI财经社 王欣 张汤 编辑 | 冒诗阳 连日来,巨大的降雨突袭河南等地。从7月21日开始雨带北移,河北省中南部也受到特大暴雨袭击,邯郸桥梁被冲毁,石家庄、保定等地部分道路一片汪洋。由于积水严重,大量汽车被迫涉水甚至被淹没。 但与燃油车涉水后不同,部分网友将小鹏、特斯拉等品牌电动车在水中穿行的视频放上互联网,不少电动车用户上传自己的行车视频,声称自己“一下雨就开电动车乘风破浪”。 对此,品牌方也并未放弃传播机会。一位小鹏汽车销售人员向AI财经社展示了一个郑州车主在暴雨中“潜航模式”视频,视频显示当其他车辆都在积水路面龟行甚至漂浮时,小鹏汽车还能够保持一定速度正常行驶。 “郑州客户给我们发过来一个视频,大概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潜航模式’了。因为电动车本身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都有防尘防水级别,小鹏的级别是IP68,也就是说,车辆在水下1米的位置时,48小时之内是不会进水的。”上述小鹏汽车销售人员表示。 不只是小鹏,就在暴雨来临前一天,为了向外界展示其电池涉水密闭性能,沃尔沃在拆车实验室中把XC40纯电动整车完全浸入水中12小时,经过浸泡后,车辆仍可从水下正常遥控驶出,电池电控电机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涉水能力真的这么强悍吗?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经“泡”? 郑州暴雨后,上万辆车被泡在水里动弹不得。但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却在朋友圈发出视频:一辆白色的小鹏P7正穿过汪洋般的水面,转弯前进,最终驶上浅水区。视频中,两旁的私家车和公交车已经被冲得东倒西歪。 电动车涉水性能是否比燃油车更好?多位专家告诉AI财经社,由于构造不同,电动车整体而言的确比燃油车更经得起涉水、泡水。 “何小鹏的意思很清楚:电动车没有进排气管,发动机不会进水。”北京一所高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汽车实验室主任孙阳表示:燃油车涉水时,如果水通过进气管进入气缸,而车仍在发动,活塞无法压缩水,最后活塞连杆会弯曲,即“顶缸”,造成整个发动机报废。 AI财经社了解到,一般而言燃油车可涉水高度以不超过车轮的2/3为宜,一定要行驶通过,也不应超过进气口,以保证发动机等部件不进水。这也是人们常说汽车泡水后不要打火的原因。对燃油车来说,进排气口的高度就是能涉水的高度。 而电动车涉水要考虑的是电子元件的防水性。简单来说,电动车有高压和低压两套系统。高压系统有国家强制标准,基本可以泡水,但低压系统很少能抵御泡水。 “对纯电动车来说,电压到60V以上的部分都要求有防护,三大件(电机驱动器、整车控制器、电池系统)的外壳是有气密性的,并不容易出问题。”汽车电子资深工程师王诩表示。 在三大件中,人们最担心漏电的是动力电池。据AI财经社查询,根据GB4208\IEC\EN60529标准,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防尘防水等级建议不低于IP67,其中“6”代表完全防止灰尘进入,“7”代表常温常压之下,在深度为1米的水中浸泡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中汽研动力电池专家张若告诉AI财经社,“无论什么厂的动力电池,都要符合IP67标准。” 动力电池实际是整车中最不怕水泡的部分,理论上短时间的液体浸泡、喷溅不会对动力电池产生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动力电池甚至已经达到IP68标准,即在1.5米深的水里浸泡不少于30分钟。据AI财经社了解,宁德时代在测试动力电池时,符合IP67标准的电池会在1米水深浸泡12小时,符合IP68标准的电池会浸泡24小时。 当电动车泡在水里时,不会向周围漏电也是由动力电池保护的。孙阳表示,好一点的动力电池都会有“绝缘检测”功能,一旦发现电路漏电,就会自动断电。因此即使在泡水电动车周围,也不用担心被电到。 但低压部分反而成了电动车的软肋。电动车里会有电压为12V的低压电气系统,用于启动汽车、控制车门和车灯等。对于这部分,“输电线路往往是暴露在外的,如果泡在深水里会有故障的风险。”王诩表示,汽车在设计时通常只经过淋雨实验,不会经过泡水实验,对这部分电路没有高等级的防水要求。 但对于大部分家用车来说,无疑是电动车更有涉水优势。“电动车驶过轮子高度的积水是没问题的,只要不长时间停留。”孙阳说,但对于燃油车,涉水深度以进出气口高度为限,通常离地不过20-30厘米。 实际场景下,限制因素多 图/视觉中国 然而,即便电动车在结构上更经“泡”,实际应用场景下仍需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问题是暴雨到来,你也不知道你的车泡了多久泡了多深。”一位电动车车主向AI财经社表示,水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大量泥沙等成分,比实验室的情况复杂得多。 一位做密封方面工作的工程师透露,IP67防水是在静态下进行的。如果车辆在较深的积水中行驶,半轴油封很容易发生失效,这时候水会进入变速箱。对于当前大部分采用油冷电机结构的动力总成,都有相当大的绝缘风险,比如某销量第一的纯电动汽车,电机就是油冷且与齿轮箱没有分隔。从这点来看,也尽量不要涉深水,防止绝缘失效造成车辆无法行驶,被困深水中。 事实上,从这次河南的水灾来看,部分车辆被泡的时间和深度远远已经超过IP67的要求,不止是动力电池系统,包括机舱、内饰等内部零件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汽车电子领域资深工程师朱玉龙告诉AI财经社,就算是不需要排气系统的电动车,泡水对整车的密封性依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对整车来说,这部分能不能泡水,完全是由汽车设计决定的。”王诩介绍说,要做到整车防水,需要将连接器、接插件做好防水,技术要求和成本都不高,“但问题是有没有这个市场需求。”他表示,部分越野车可能会涉水,需要整车防水性能,但除此以外,整车厂可能出于成本和售价考虑而弱化防水性能。 此外,相较于燃油车,电动车一旦在泡水后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燃油车遇水其实不会有安全问题,顶多就是发动机浸水,如果强行行驶会报废,电动汽车在完好的状态下能涉水更深,安全问题主要出在如果电池的密封出问题,进水了很容易起火。”朱玉龙告诉AI财经社,电动汽车涉水看深度,主要看有没有密封问题,会不会有12V的电子电气连接短路。但是泡水时间久了,把电池密封泡坏了,电池就报废了。 事实上,往年大雨之下,曾出现过电动汽车起火的案例,例如2018年广州纯电动汽车由于大雨下浸水而起火,2016年南京电动大巴起火,2019年杭州某新能源汽车电池进水起火。 对于电池起火原因,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一篇论文中认为,“如果泡在水中,由于水中杂质较多,一旦电池进水,内部很容易烧蚀。”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出厂后密封性会随着颠簸而逐渐降低。不过有相关工程师表示,动力电池防水性能是所有电动汽车出厂检查的必备环节,如果无法达到标准,车辆是无法上市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暴雨中可以给车充电吗?原则上是可以的,电池的充电口是绝缘的,并带有排水设计,插上充电枪后充电口处于密闭状态。但是在室外充电时,应采取避雨措施,避免充电桩手柄的水流入插口。 车企营销激进,专家建议谨慎操作 图/视觉中国 事实上,防水性能已成为车企宣传自家电动车产品的重要噱头。 7月19日沃尔沃发布的纯电汽车XC40,就以在1.7米水中泡了12小时仍能正常使用作为宣传视频。AI财经社了解到,沃尔沃的电池封装也是IP67。此外,理想、蔚来品牌主销产品搭载的动力电池防水等级均为IP67。相比之下,威马EX5、小鹏P7、小鹏iG3、江淮iC5和五菱宏光EVmini则声称动力电池可以达到IP68防护级别,可以做到“无限期沉浸在指定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 然而,与一些新能源车企的自信不同,更多业内人士建议保守。 AI财经社发现,对于自家产品的涉水性能,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经发推说,短时间“开船”可以,但他也强调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这么做。因为特斯拉遇水后,主要依靠车轮持续旋转产生推力。 此外,保险公司和4S店也建议车主小心驾驶,避免车辆涉水受损。就在河南暴雨成灾时,河南省网信办、郑州市委网信办发布30秒科普视频,针对暴雨天新能源汽车能否涉水问题时称,提醒广大车主“新能源汽车是车,尽量不要当船开”。 “虽然电池有密封,但线路插头可能会进水,车辆会报故障。”一位北汽新能源4S店售后人员告诉AI财经社,电动车涉水、泡水,仍然建议车主谨慎操作,选择理赔,“上次一个客户的电动车泡水,动力电池没出现太大问题,就换了整车线束和一个插头就要6000块。” 此外,AI财经社了解到,车险中涉水的赔付范围主要为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动力电池一旦出问题,并不在范围内。这背后,目前国内针对电动汽车单独的保险条款仍不完善,依然套用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框架,因此成本更高的动力电池一旦出问题,往往难以赔付。 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介绍称,在往年的案例中,多数电动车泡水后一旦出问题,最后的结果都是报废,这主要是由于电池成本过高导致的。 “电动汽车在水里行驶严格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此前,熟悉新能源动力系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建议,“厂家会有一些指导意见,最好是到4S店去维护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浸泡的问题需要大家重视,去4S店再维护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25年后 一群脱口秀演员在音频里复刻了实话实说
01 喜脉 大学毕业,工作了一个月,周奇墨决定辞职。 为了投身艺术吗? 不,他只是要考研。 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每天以食堂为中心摄入各种粗茶淡饭,勤勤恳恳复习了大半年,英语词汇量得到了400%的增长。 在如此努力之后,周奇墨,落榜了。 听完周奇墨的讲述,坐在边上的郝雨表示,自己当年的经历非常相似。 18年前,创作了那首风靡全国校园的《大学生自习室》后,郝雨跃升中国初代说唱歌手。 然而,才华投生错了时代,比从来没有过才华,更让人忧伤。 在国内大众普遍不知道说唱歌手是啥的20年前,在家人的压力下,郝雨一遍遍劝自己,当歌手就饿死了。 “真的,我特别理解奇墨,当时我也在北京租了个小房子,晚上去酒吧演出挣点钱,白天就复习。当时就是焦虑,万一考不上可咋整,跟周奇墨似的,就怕自己考不上,当歌手肯定就饿死了,破釜沉舟了都。” “然后,就考上了。” 现场一阵爆笑。 这段对话出自一档叫《谐星聊天会》的播客,当期主题是“生活中的脱序脱轨”。 三位来自单立人喜剧的脱口秀演员作为主持人,引导话题,台下的几十位观众都可以发言,分享自己的脱序脱轨经历。 观众中有一半是通过在微博上围绕当期主题投稿,稿件被选中即可来现场参加录制。另外一半观众,则经历了“秒空”的抢票大战。 他们大多是脱口秀爱好者,或者干脆是单立人的铁杆粉丝。 这一期录制现场,有人分享了毕业后去非洲工作的经历;有人讲述考研期间视网膜脱落,治疗期间连上厕所都不能用力;有人类学者疫情期间去道观体验生活;也有失业后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每天假装去上班,度过了比上班还累的失业生活。 每个站起来的人似乎都在说,你看,我也活成过一个笑话。 直到一位中年女士站起来,“我现在的情况是胃癌晚期”。 “其实那个观众想尽量展示一些开阔的生命观,但当时我就觉得,这期节目完了”,那场的主持人表示。 本来热闹的现场,在这段发言之后,再无欢脱的氛围。 场子冷了。 后期的剪辑中,节目制作人吕东思虑再三,还是剪掉了这段发言。 《谐星聊天会》的初衷,是找到意义对面站立的荒谬,用喜剧帮大家卸掉一些沉重。 可生活中总有一些什么,是喜剧也无能为力的。 那期冷了场的“脱序脱轨”,后半段只能以演员们读观众来信的形式,完成了录制。 意外的是,这期制作团队不看好的节目,却成了70多期节目中收听量最高的前三名之一,全网收听量80万,这样的数字在播客圈里并不多见。 节目如人生一般讽刺,不知道哪句话、哪个桥段就搭到了听众的“喜脉”上。 当年考上研究生后,郝雨又考上了体制内的公务员。业余时间在线下说说脱口秀,他爱上脱口秀的时间,早于国内很多一线脱口秀演员,但限于公职,他也只能偶尔说说。 如果没有这些顺利的学业和仕途,他也许是中国最top的说唱歌手,或者是光芒更闪的脱口秀演员。 在“脱序脱轨”的开场,他说“现在想想,当时要是真没考上(研究生),没准人生轨迹就改变了,就跟张杰签一家公司了。真的,冥冥之中没准哪条轨道就接上了,无从判断好坏。” 02 二十年前的实话实说 这档由单立人制作出品的播客节目《谐星聊天会》,上线一年多,单期收听量达到64万,节目订阅数达到14.8万,每更新一期都会占到喜马拉雅、小宇宙、蜻蜓等平台播客热门榜的前几位。 几个主持人,除了郝雨和周奇墨,还有曾经供职于锤子科技的六兽,至今仍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兼职喜剧演员毛冬、以及单立人喜剧的创始人石老板。 聊的话题,从童年美食到中年算命,从教育焦虑到养老规划。 奔赴现场的人中,有律师、公务员、作家、科研工作者、淘宝店主、音乐人、艺人经纪,以及最频繁出现的,来自各大厂的互联网人。 为了能来到现场参加录制,有人写了上千字的稿子参加投稿,有人飞了四个小时来北京。 有人带着女友,也有人在这儿找到了女朋友。 一个退休的大爷在被孩子带来参加过一次现场录制后,有些激动,“我想起了二十几年前的实话实说”。 不同于只有演员在台上讲段子的脱口秀表演,在《谐星聊天会》观众也会分享自己的经历,大家在一个喜剧的屋檐下,互换生活中的哭笑不得。 如果你还不能get到什么是《谐星聊天会》,可以听一小段。 有女生在这里吐槽情人节,男朋友送了自己一包散装的徐福记巧克力。男友就在现场,当场表示不服,这跟那些齁贵齁贵的大牌巧克力有多大区别,为啥明知火坑还要往里跳。 一个海淀妈妈,在孩子考试前复习的半年,曾情绪失控到从孩子肩上咬下一块肉,“我不知道这个会不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一向温和的主持人六兽忽然尖细了声音,“还给孩子留下什么心理阴影?先看看自己吧”。 有人说自己考试前用易经八卦,看了半天迎面而来的公交车都是几路,以此起卦,推演出考试能不能通过。遭到主持人的吐槽,“有这时间为啥不多看两道题呢”。 那个失业了,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假装去上班的姑娘,每天都去家旁边的书店泡着,“之前上班的时候,每天都会路过这个书店,那时候就想,要是能天天来看书多好啊。现在看了一个礼拜的书了,发现自己是真的不爱看书”。 一期吐槽直男消费的节目上,一个女孩指着旁边的男朋友,“我男朋友是程序猿,996已经消磨掉他所有的消费欲望了。两年前我们认识的时候,我送给他四条内裤,现在他有三条内裤,因为一条在上个月磨出了一个大洞”。 在一期关于养老计划的节目中,一位中年大姐说,儿子18岁上了大学那年,她终于又跟老公单独出去旅游了,“之前所有的精力都在照顾孩子身上,到了旅游景点,我就发现这台阶怎么这么多啊,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03 大厂 一期讨论“斜杠青年”的节目里,主持人让现场的50个观众都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当听到第15个人说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互联网运营”时,郝雨站了起来,“不是,咱们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运营”。 对大厂人来说,在本该躺平的周六,他们爬下了床,从西二旗,从望京,从亦庄赶到东城77文创园。他们是幸运的,更多的人因为抢不到票,只能听着手机里的谐聊播客跟着傻乐。 王磊每周都会准时守在谐聊的抢票界面,如果抢不到,他就会在大家票务流转的群里,继续守望。 王磊毕业八年了,最初在一家小的互联网公司,后来作为联合创始人,跟前领导进行了一场激情满满到无疾而终的创业。创业失败,进入小米当起了产品经理。 在王磊看来大厂是一种氛围,每天要开各种拉齐会、勾兑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不能有太多情绪,不能有太多个人色彩,你得凹出一个职场人设,“13号地铁都有很多人戴着工牌”。 “在谐聊,就不用装了。” 谐聊的现场,有一种天然地对“装”的排斥,大家是平等的,都是来分享各自经历的,如果有人戴着“面具”,带着“光环”在装腔作势,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在现场遇冷或被吐槽。 有人曾因肺结核被迫休学,有人孩子刚出生就被查出先心;有国企人吐槽自己的同事,唯一擅长的工作是每次去KTV,都把领导的歌单烂熟于心;一个姑娘站起来说,自己和男朋友都996,累到没有什么性生活的愿望。 大家更喜欢听到各自真性情的一面,哪怕这一面有些难以启齿。 “就有一次吧我突然有了屁意,然后我就开心地把它放了,这种事我没想到发生在我一个39岁女性的身上,我以为是个屁,然后就。。。这时候我老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就呆若木鸡地看着他说‘老公,我chuasai了’,然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狂笑,因为这事儿有个前情,几年前他有一次生病也拉过裤子,结婚7年半,我们成了chua sai家庭了。” 如果不怕刺激,可以听一下音频。 王磊的女朋友是在谐聊认识的,对方也在大厂工作。录制现场听过两次彼此的发言,后来王磊在粉丝群里,认出了对方的头像。 “能在谐聊的现场遇到,就总觉得是一种调性的契合”。 04 站在知识付费的对面 在第一次关于《谐星聊天会》的策划会上,单立人喜剧的创始人石老板提出了一个原则,“想教别人点儿什么的那种音频太多了,我们就做一个,让大家没有任何负担的播客节目。如果你能在我们这儿学到点儿啥,就算我们输了。” 节目火了之后,想要在内容上有所合作的金主纷至沓来,希望能围绕自己的品牌定制软广,都被制作团队一一回绝。 目前比较深入的一次商业合作,是雀巢冠名的十二期“谐星聊天会巢妈团独播季”。对方并没有将合作的目标局限在软广,而是将这十二期聊的话题,拓展至当下女性相关的“鸡娃”,“生育带来的职场断档”,以及“得是多好的婚姻能让人放弃单身”等等。 令制作团队没想到的是,这十二期节目的收听率竟然没降反升,单期达到了72万,最高一期竟然101万。 在录完那期与“鸡娃”相关的话题后,罗丹想了很长时间,大人们为孩子筹划的,一定是他们未来需要的吗?就像大人为自己筹划的这些,真的是必要的吗? 她还是个单身的姑娘,在字节跳动工作。 这家互联网公司在过去一年,员工数迅速从6万人突破10万人,因为许多员工在地铁上依然佩戴着工牌,在网上被调侃“戴着字节的工牌,是不是能光宗耀祖”。 去听谐星聊天会之前,罗丹几度试图约过字节跳动内部的心理辅导项目,想去跟心理专家聊聊自己的压力。但系统每次都提示她,专家的时间已经被其他同事约满了。 其实最大的压力并不来自于繁忙的工作,而是源于开始思考,“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工作压力吗?我做的这些工作,真的对这家公司是有意义的吗?” 她沿着播客摸到了谐聊的录制现场,但欢乐的现场并没有带走这些漩涡,而是把她卷入了更深处。 “你在大厂工作,社交圈会变得越来越窄,个人的爱好都会变得越来越少。但是在谐聊,忽然见到了平时生活中很多见不到的人,人家做别的工作,没有996,当然也没有赚那么多钱,但是大家都生活得很好啊。回家之后会问自己,年轻人生活的答案,就只有996和大厂吗?” 996和大厂,仿佛时代架在年轻人面前的一块宏大幕布,包裹住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疾呼苦逼,旁观者以为他们要挣脱,但更多的人已经和幕布长成了一个有机体—— 在罗丹供职的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前,公司内部曾进行过一次调研,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赞同取消大小周,理由很赤裸,“取消了大小周,一年要少赚十万元”。 05 卸妆油 在百度做运营的李翔,已经第六次来到谐聊现场。作为喜剧爱好者,之前他会听着郭德纲入睡,现在上班、下班、午休、在家的碎片时间他都会打开谐聊,有些节目反复听了N遍,笑点在下几秒会出现已经了然于心。 不同于罗丹,在谐聊找到了冲破信息茧房,由陌生带来的新奇感。李翔享受的是被同路人簇拥,如同看着《老友记》般的陪伴感。 李翔上学时的专业是植物学,总觉得与植物打交道,会比跟人类压力小得多。 “我也有过喜欢的女孩,但是不太能去开始。我跟世界只谈过两次恋爱,第一次是跟植物,第二次是脱口秀”。 谐聊是他跟人群舒适的距离,大家分享各自的经历,有身在人群中的安全感,却没有任何的社交负担。 许多来谐聊的听众,是带着追爱豆的感受来的。 有人喜欢永远要给喜剧也上个价值的郝雨,有人是周奇墨的铁粉。 某个现场,一个女孩拿过话筒的时候,激动得有些磕巴,对台上的毛冬说,“毛书记,我特别特别喜欢你,我为了能来见你一次,每期都写很长很长的稿子投稿,这期我终于被选中了”。 李翔是石老板的铁粉,后者是单立人喜剧的创始人,曾经放弃金融工作,投身彼时让他一贫如洗的喜剧事业。去年以来,因为要履行一个管理者的职责,已有渐渐淡出演出的趋势。 元旦特别节目,每位主播在开年之际给自己写一封信,在现场念出来,听完石老板念的信,李翔回去也给2021年的自己,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在新工作中顺利转正,希望也许能有一个女朋友,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房子,把那套最喜欢的乐高买回家,希望谐星聊天会能越来越好。 信的最后一句,李翔写道,“我会很遗憾,如果有一天,石老板只是成为一个有钱人”。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在文字,影视,短视频,真人秀环绕的今天,旁观别人的时间不要太多,人们为什么愿意每周花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奔赴一场陌生人的现场录制。为什么依然愿意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守在一档播客前,听别人聊天? 25年前,一档把一群普通人组织到一起聊天的节目,由于节目形式新颖,主持风格幽默,红遍大江南北,那档节目叫《实话实说》。 在那个经济打开、社会转轨的时代,所有的命题都很宏大,普通人需要一个渠道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听见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发出的声音。 可是,在有各种渠道可以发声的今天,为什么人们依然需要一个现场版的“实话实说”。 大概是因为一切又不太真实了。 在这个剪辑过度,一切都有台本的时代,做人务必有人设的时代,这样临场的、即兴的,由当事人自己发出的声音,提供了这个内容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最稀缺的奢侈——真实。 喜剧的视角如一瓶卸妆油,在灯光并不明亮的谐聊录制现场,每个人都身在人群,每个人都得以卸掉苦苦维系的光环,或者只是微弱的光晕。 谐聊创造了一个场,把陌生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然后每个人都在原地腾空而起,向下审视那个生活里的自己。 在这个场子里,时间没有了价值,价值没有了意义,意义没有了重量。 李翔喜欢去现场,每次他都会尽量坐在第一排,看着台上的主持人,听着身后的故事。 他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他们认真地听他说话,真诚地给予回应,就像坐在一群老友中间。 但他从不回头看,那些讲话的人长什么样子。每次录制结束,他会低着头,不跟任何人交流,头也不回地离开。 录制现场的灯灭了,马车就变成了南瓜。 几分钟以前那个场还在,几分钟后即便身在现场,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 那两个小时只有倾诉与倾听的录制时间,仿佛只是繁忙人生中的一段脱序脱轨。 可是又有谁能说的清,脱序脱轨的究竟是那两个小时,还是紧锣密鼓周而复始的生活?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 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曾经遥不可及的太空旅行梦想,终于在今年实现。 20日晚21点23分,伴随着巨大的烟尘消散,银色子弹头式的载人舱缓缓打开舱门,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的”梦想实现了。更早几天之前,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抢走了贝索斯“太空旅游第一人”的称号。 超级富豪们都有一个“太空旅行梦”,马斯克也计划在今年9月带领4名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进行一场为期三天的环绕地球之旅。 在美国逐步放开相关政策之后,民间力量的涌入激活了太空的活力,人类对宇宙的疯狂幻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2014年之后,国内对于商业航空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同样引发了不少创业者和资本的关注。 或许,我们真的与太空旅行越来越近了。 三大巨头的平价太空旅行之梦 这次太空旅行之前,虽然有4.1万人曾经签署请愿书“不要让超级富豪贝索斯太空旅行结束重返地球”,但不可否认的是,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和布兰森的维珍银河,以及马斯克的SpaceX,一同将人类平价太空旅行的梦想往现实拉近了一大步。 对于平价太空旅行的追逐,贝索斯和马斯克都曾说过相似的话,即通过火箭的可回收技术制造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更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而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如果未来所有的太空飞船都能够重复飞行多次,那么乘客最终就只需要为燃料和座位买单。“发射火箭要像每天航班一样繁忙,每趟亚轨道运输成本能压缩到100美元/磅。”马斯克说。 近半月前抢走贝索斯“太空旅游第一人”称号的理查德·布兰森,目前在“平价”这一步上走得更远,其旗下的维珍银河同样是致力于亚轨道太空旅行的商业航空公司,维珍银河官网显示预计明年展开商业运营,目前已经售出了大约600张机票,平均每张机票为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62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比起SpaceX和蓝色起源的船票,已经算得上是良心价。比如,蓝色起源的船票竞拍价格为2800万美元,SpaceX的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需要5800万美元,还不包括每晚高达3.5万美元的住宿费。 维珍银河的价格如此便宜,是因为其更像是一张“机票”,乘坐的是一架飞得更高的、能体会到失重感的飞机,而非另外两家的“船票”或者“火箭票”。 在7月11日理查德·布兰森的太空之行中,他所乘坐的的飞行器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被称为新太空船二号的团结号飞机,即理查德·布兰森和同行者乘坐的所谓“船舱”,而另一个则是作为母机的“白骑士二号”飞机。 前半段的飞行升空都是母机“白骑士二号”来提供动力的,简单来说,在前半段中,“船舱”就像导弹一样挂在母机身下,等到达一定高度后,再像导弹一样用自己的动力发射出去,最后到达80多公里高的太空,直到接近卡门线(距离地面100公里,被认为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线)的位置,享受一次失重的快感,最后再滑行降落。 而贝索斯的太空之行则完全由火箭驱动,飞上一定高度后载人舱和火箭分离,载人舱靠惯性到达卡门线,再由降落伞降落。 失重感一致,但两者终究飞行动力的性质不一样,蓝色起源的方式只需花十几分钟,比维珍银河整趟近一个多小时的用时快上不少。 但不管怎么样,在商业前景上,它们都有着巨大价值。 被垂涎的商业航天市场 在二十年前,巨头们已经看到商业航天市场里的机会。 2000年,在亚马逊成立六年之后,贝索斯就成立了蓝色起源,其后是马斯克的SpaceX,成立于2002年,再后面就是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在2004年创立。 纵观时间线,会发现这段时间里有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即2003年小布什政府签署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美国国家航天政策》的出台。这两个文件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主要工作职能从近地空间的火箭发射等业务转向了宇宙深空探测和航天科学研究。 在这之后,NASA通过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等项目,引导、扶持民间商业航空公司,把成熟业务交给民间,自己购买民营的科研和服务,更多的精力和钱花在更尖端的领域。 这把原本由国家政府每年投入巨大却又缺乏竞争的航天行业,撕开了一道大口子,让“鲶鱼”私人资本成功涌入。 这个自美苏冷战时期的太空军备竞赛、冷战结束后逐渐丧失活力的航天领域,终于重新焕发生机。于是美国开始进入商业航天时代。 而据瑞士投资银行UBS估测,未来十年太空旅行市场将达到每年30亿美元的规模。到2030年,全球航天产业年收入有望翻番至8000亿美元。 潜在市场的用户都是净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的高净值用户,让巨头们如何不动心? 只是,商业航天的道路并不好走。 被称为当代钢铁侠的马斯克,其创立的SpaceX总共经历过18次实验失败,实验火箭回收时多次爆炸。而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更是多次付出飞行员受伤死亡的代价,比如2007年研发太空船二号时曾发生爆炸,导致3死3伤,2014年10月,“太空船2号”在测试飞行时发生“严重异常”情况,导致飞船损毁,又有一名飞行员当场死亡。 贝索斯本人甚至也亲历危险时刻,在2003年一次德州考察时,出现了空难,险些丧生。惊险逃生后,贝索斯曾提到当时脑子里想到的只有一句话,“就这么死了,真是太蠢了。” 在维珍银河成立的整整17年间,创始人布兰森就投入了10亿美元资金,而公司的总营收每年不过数百万美元,年年亏损都数亿美元,贝索斯每年都会出售近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用于蓝色起源的发展,而马斯克甚至曾因为SpaceX的资金缺口而濒临破产。 纵然如此,太空商业航天领域依然是巨头们要争夺的,不仅是接近万亿美元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谁拿下了商业航天,谁就可能拿下通往未来一个时代的船票。 以航天产业中的三大应用——通信、导航,遥感为例,5G通信技术的掌握就让华为成为美国制裁的对象,而对宇宙航天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掌握,意味着对智能科技时代基础设施的控制,航天飞行器导航技术可以应用于目前处于风口上的自动驾驶电车,深空探测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城市智能化。 从目前SpaceX已经实现营收的业务来看,航空运输业务、载人航天业务,以及星链计划(卫星互联网络),向地面上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并以此收费,都揭示了巨头争抢商业航天领域背后的野心。 我国的商业航天 国外的商业航天领域战火纷纷,国内也不甘示弱。 早前,我国的航天领域和美国开始引导、扶持民间宇航公司之前一样较为封闭,但自2014年以来,针对商业航天领域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让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了初具雏形的产业体系。 比如被称为商业航天元年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防科工局发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正式提出,要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在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里,正式出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用词。 政策逐步放开,技术人员,互联网企业,民间资本闻风而动。 2016年,猎豹联合创始人徐鸣成立银河航天,主要聚焦低轨宽带5G通信卫星;以星际荣耀在内的6家航天火箭企业,也被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投资持股。去年11月,卫星互联网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将近80亿人民币。 相关资料显示,自2015年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航天产业的政策推出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3764亿元,增长至去年的102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09%。 美国逐步放开政策的原因,与1985年后1988年的十年间航天飞机的发射价格增加了85%至9000万美元不无关系,而对于中国,意义也同样重大,民间力量的涌入激活了太空的活力,能够极大的压缩成本,推进人类探索太空的的进度。 我国的相关政策开放不过数年,创新方向围绕着上游的卫星制造、中游的卫星测控和火箭制造,以及下游的卫星遥感和卫星通信。 不过,产业上下游的成熟度远没有想象得高,商业火箭和卫星制造领域聚集了不少创业者,但在商业载人、深空探测、太空站等业务上依旧薄弱。目前主要的变现模式还是卫星服务业,即通过发射卫星来提供通信、网络等相关服务。 毫无疑问,随着未来国内商业航天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大量的资本进入催生出基础科技的升级和革新,或许中国版的“SpaceX”、“蓝色起源”也会快速的冒出。 就像在2018年科学家们发射一颗低轨卫星后首次链接上卫星“WiFi”后登录微信写下的诗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什么叫“机会基金”?
2011年,做云视频会议的Zoom募到了大概1.45亿美元的资金,大部分来自红杉和投过Salesforce的Emergence Capital。Zoom在2019年4月进行了IPO,上市首日股价飙升了72%,截至上市首日收盘,估值直达160亿美元,是当年最受欢迎的IPO之一。 不过,投了Zoom的Emergence Capital并不满意。因为作为早期GP,2015年他们领投了Zoom 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是Zoom最大的投资方。但是Emergence Capital 2017年没能领投Zoom的D轮,被红杉取而代之。当时Zoom的估值是10亿美元,已经是只体量巨大的独角兽了。 Emergence Capital的创始人倍感遗憾,如果当时有一只能在后期发力的基金,能持续咬住像Zoom这样早期就发现的好项目,他们本可以领投Zoom的D轮,拿出一番傲人的成绩。所以,Emergence Capital去募了它的第一只机会基金。 机会基金是早期GP扩展投资射程的工具 如果说在经济上行期,市场是一股富含养分的上升洋流,机会基金就像寻迹而来的鱼群,借着大势汲取能量,壮大自己。拥有高质量deal source的GP在他们的核心基金之外,用其他基金或者SPV架构募到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这类核心基金之外的资金池,就被叫作机会基金(opportunity fund,也叫opps fund)。 2000-2010年期间,只有几家特定的早期基金(比如USV和SBCVC)因为早期被投公司的迅猛增长,而募集过类似的基金。但在过去的10年里,机会基金渐渐变成了许多早期GP扩展自己投资射程和提升竞争力的常见工具。 机会基金让早期GP能在投资的项目后期起飞时不被甩出获利圈层,同时驾驭不断上升的估值浪潮。简单来说就是,机会基金让早期GP有机会继续在快速增长的项目上获益。如果GP投的一家公司要开始后一轮融资了,而且这轮融资还能加价,GP可以在这家公司估值飙升到无法企及的程度之前,利用pro-rata(同比例跟投)的优势,抓住机会。 John Backus是PROOF.VC(通过pro-rata,帮早期基金做后期策略规划)的联合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他是最早一批看到机会基金潜力的人之一。2004年,John推出了一只规模比较小的机会基金,投了4个公司,退出时拿到了25亿美元的回报。他发现机会基金的J曲线和现金回报率也可以非常漂亮,于是后来募了一期又一期机会基金。 随后,USV进一步完善了机会基金的骨架。Fred Wilson 2011年曾在博客里写道,机会基金对早期GP来说是一个“为核心基金充能,而不是再开辟一个新方向”的契机。10年后的今天,受市场上行的刺激,机会基金也开始急剧升温。 投后期的投资人往前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这意味着规模比较小、早期的基金必须为以后跟投做打算。因此,随着portfolio的成熟,他们在一步步募机会基金。如果市场处于下行趋势,你不会看到那么多机会基金,但是,由于很多公司的业绩如此之好,更多GP可以去找他们的LP说,看看我们的portfolio,该继续大力投投这些公司。 5个原则,8种类型 发展到现在,成为一支机会基金大致要遵循5个原则: 1. 是一种和核心基金稍有不同,但又息息相关的策略。 往往是某个阶段的延展:一个早期GP会募集一个聚焦后期的机会基金,而一个关注成长期 / 后期的GP可能会募集一个早期的机会基金(也可能是一支更偏后期的基金)。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和核心基金的策略完全一致的话,在没得到现有LP认可的情况下,融个一模一样的基金平行投资往往会因为利益冲突,被现有LP质疑。当然了,GP一般都能获得LPAC对该新基金的批准,但具体情况仍然取决于LPA的条款和基金本身的结构。 2. 聚焦于那些“一开始没得到验证”的投资策略。随着市场的发展,GP们证实了有一类特定的机会,只有这个基金的这个策略,能吸引到类似的机会,而且还能让LP获得不错的回报。 举个例子,这类GP往往是这么跟LP讲的:如果我们跟投了和我们特别熟的A公司的B/C/D/E/F轮,我们就能赚到10倍、50倍、100倍的现金回报了。我们还有几个特别熟的公司X、Y和Z,天使轮就投了,跟创始人关系很好,也到了这个阶段了,应该拿出来投掉。 没错,现金回报大家都很爱,但同时LP和GP都得认真考虑考虑,这类策略到底是在这个时间点上的独特宏观/微观机会,还是整个行业生态的转变,可以在更长时间的框架下执行下去。 最终,是这些机会基金的回报表现,决定这类新策略能在现有GP的平台下存活多久。 3. 一般是同一个团队,拿出来AUM的一小部分,做第一支机会基金(也有例外)。 GP团队通常会有一个“精神领袖”,负责敲定新战略,确保所有投资质量达标。 虽然这类机会基金的check size可能比核心策略要大很多,但和单期核心基金相比,GP一般还是会募一个小一点的基金来做。 募投管退成熟之后,GP可能会围绕这个战略正式建立一个新团队,再去募更多资金。 4. 通常情况下,条款和费率要低于核心基金。 机会基金的管理费和carry通常都比较低,因为核心基金就像镶在每个平台“皇冠”上最名贵的宝石一样,大家主要是为这个付钱; 而新策略的话,往往得从核心基金匀一点管理费和carry,去验证那些用在机会基金上的新策略。 5. 绝大多数情况下,核心基金优先。 有新机会,核心基金和机会基金怎么分配资金,一定要在LPA里定义清楚,把场景讲明白。新老LP都需要了解,哪个基金对某种类型的投资有优先权,这样才能比较舒服地放钱进去。 如果机会基金是一个主要用来跟投的工具,那么核心基金可能会新添一个估值限制和投入资金限制,在触发限制的情况下,额外的投资机会就会转移到机会基金里面消化掉。 这些条款大部分取决于GP的判断,不过基本上还是会和LP意见保持一致。 以上都是机会基金的基本架构。十多年以来,机会基金也从让“早期GP扩展自己投资射程”,衍生出了不同的类型。参考VC母基金Top Tier Capital Partners的资料,我们对机会基金做了进一步分类。 1. 精选基金(select fund):为公司现有portfolio的后续投资作后备保障;一般不做领投+定估值的投资行为,而是在往后的轮次中,行使pro-rata权利同比例跟投。这样可以在几支核心基金的储备资金耗尽/不足时,最大化收益。 目前所有机会基金中,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 基本集中在少数公司。 也是一种目前很受LPGP欢迎的投资模式。很多多投资早期的GP会筹集一些精选基金,用来同比例跟投,填补早期基金在明星项目上不得不被稀释的空缺。 2. 成长期基金(growth fund):资金集中在不属于现有portfolio的后期公司;一般会在后期主动出击,领投后期轮次。 虽然成长期投资是许多公司的核心战略,而且表现也很出色——但当早期GP选择去做一个增长期的机会基金的时候,通常背后发生的事情,是GP要投掉那些早期miss掉的,或者是投不进去的案子,现在在成长期,看明白了或者谈妥了,投进去。 3. 集中下注基金(concentration fund):以前我们一般把这种基金叫作“平行基金(parallel fund)”。集中下注基金的理念,是创造一个额外的资本池去对现有基金的明星项目超额下注,同时限制核心基金过度配置几个资产的风险敞口。往往集中下注基金会和核心基金一起投资。 比如,一家公司在A轮基金中获得了一家热门公司30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但这对核心基金来说太多了,所以他们可能会把额外的部分用集中基金投掉。 4. 哨兵基金(scout fund):一种早期的专注于为核心基金投资组合提供交易现金流的基金,一般是从核心基金里面拨一部分出来做。但我们也见过一些GP把这类策略作为一个单独的基金来做。 5. 领导者基金(leaders fund):投资那些非常后期的、财务表现数一数二的公司,可能来自现有portfolio或外部公司。一般目标净回报是2-3倍,预期风险也比较低。 6. 交叉基金(crossover fund):随着公司上市,交叉基金出现在申请IPO前6~9个月进行一轮私人融资(算是pre-IPO)后一段时间,这种模式在生命科学VC非常有吸引力。 7. PIPE基金(PIPE fund):在生命科学VC更常见,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是对上市公司股票的私人投资,这种策略基于GP对上市公司业绩的独特看法。 8. 溢出/新想法基金(overflow /new ideas fund):给那些风险太大或战略有点偏离核心基金的项目拨款。这些策略是对核心风险基金的分配进行分割,GP会对这类基金收取较低的管理费,激励LP和GP一起承担风险。这种基金在VC系统中并不常见,因为GP在portfolio里已经承担了相当大的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8种不同的机会基金的细分类型,可能在一些特定GP的对外PR层面上都不会被拿来说。 这是因为有一些机会基金的定位故意做得比较模糊。GP本身也不能完全确定进入机会基金的项目都有哪些,但对自己的deal flow又有足够的信心,来分配到上述的某种具体类型里面。一般这种基金都会被设计成SMA(Separately Managed Account),情况可能是某个比较大的现有LP想要给某个GP更多钱,但是钱全放到核心基金里面的话,规模又不合适。 机会基金可以降低GP对某几个deal的依赖程度 机会基金的主要优势就在于降低风险,早期基金不用再依赖某几个deal。LPGP都不希望自己的钱被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不会把所有的资金都投给一家公司或者都放在一个核心基金里。 一些在募机会基金的GP可能会希望借此发展壮大公司的团队,招到更多人。而另一些GP则更想保留原来的班底,机会基金还是由原核心基金的团队管理。有些人认为机会基金比SPV更容易管理,因为如果做SPV,在随后的几轮中,需要为每一个公司的每一轮融资量身定制,太麻烦了。 另外,对GP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及时抓住风口。一个专门的机会基金能让GP更好的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很多SPV。机会基金可以省下为多个公司做SPV的麻烦。对于团队规模有限的早期机构来说,SPV可能意味着应接不暇的管理工作,因为GP需要联系许多LP来做SPV。机会基金提供了一个能投资的专门资金池,这在当下创业公司融资迭代速度很高的市场上尤为重要。 我们正踩在一个不寻常的时间点上,此时此刻,大量的机构在飞速地募资。2010年,做机会基金的早期GP并不多,对成长期基金投资整体生态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尤其是和目前主导B轮的大型基金和对冲基金相比。而现在,募一期机会基金更容易了,因为GP现在可以很直接地看出portforlio中哪些公司做得好。 但是,机会基金也不乏一些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当市场的估值整体水平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时,机会基金也将失去发挥的空间。而且,一些机构投资者喜欢的是有丰富经验的GP,不是一个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再加上许多老牌基金都在快速地并购重组,并没有给新基金留下太多的市场,所以机会基金的出场,也让新GP能在狭窄的空间另辟自己的土壤。 还有一点是,大多数创业者更关注怎么种子轮到A轮募资之间的鸿沟跨越,以及能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投资人参与到A轮融资,而不是关心他们目前的投资人怎么拿出钱来,在后期继续保证有pro-rata的权利。 最后,并不是每个GP都需要借助机会基金的力量。机会基金对手里有10亿美元资金的大型风投机构来说意义不大,比如像NEA这样的老牌机构,它们的核心基金已经能覆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所有项目了。 不过,机会基金并不像它名字中的“机会”那样转瞬即逝。它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让GP能在不改变早期战略的情况下,给表现优异的公司投更多的钱,拿更多的回报,从而和LP一起收获更丰厚的果实。 作为机会基金的发源地,美国市场上比较常见的机会基金策略组合是75%的精选基金(select fund)搭配25%的增长基金(growth fund),其中大部分机会基金的钱,会被用作优秀被投公司的后续/跟投投资,还有一部分会参与GP本身核心基金射程之外,但有很大把握和信心的成长期项目。 顺带一提,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前面说的很多新兴的、早期的GP都开始募集target成长期和后期的机会基金。一般来说,现有早期基金的LP会被期待支持这类基金。但这么做了之后,LP的“混合风险敞口”(早期+中晚期)平均来说就往后期走了,这一变化对于回报的影响、GPLP之间的动态关系具体影响会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