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洪灾中的“救援神器”!无人机、救生机器人、动力舟桥···
在台风肆虐、暴雨侵袭的7月,河南防汛救灾仍在进行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3军”、“平凡英雄”犹如天降神兵,企业慷慨捐赠、民众奉献爱心,共同铸成救援后盾。 而在防汛救灾体系中,人力之外,无人机、户外电源、水面救生机器人、动力舟桥等黑科技也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救灾行动中,成为新时代的救援神器。 根据浙江天气发布的微博,预计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省北部沿海靠近,最大可能于今天(25日)下午在舟山沿海登陆(登陆时为台风级),也有可能穿过舟山群岛进入杭州湾后于半夜前后在嘉兴到上海一带沿海登陆。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救援神器在河南大显神通后,接下来,也将在浙江继续发挥作用。 翼龙-2H无人机:提供应急通信保障 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导致部分地区通信中断。 7月20日晚20时,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无人机接灾情探测任务,翼龙待命。 7月21日,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派翼龙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跨区域长途飞行近1200公里,历时4.5个小时抵达巩义市,18时21分进入米河镇通信中断区,利用翼龙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搭载的移动公网基站,实现了约50平方公里范围长时稳定的连续移动信号覆盖。 截止20时,空中基站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产生流量1089.89M,单次最大接入用户648个,为灾区居民及时报告灾情、报送平安恢复了移动公网信号,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 据了解,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是由航空工业旗下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翼龙-2无人机系统基础上,针对灾害探查、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投送等任务研制的大型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系统。 该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保障系统组成,并搭载光电探测吊舱、合成孔径雷达、航拍CCD相机、应急通信保障吊舱、应急投送舱等设备。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针对灾区 “三断”情况,通过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 据最新消息,翼龙-2H完成米河镇任务后于22日返回贵州安顺,后在获得前线应急管理部救援需求后,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再次从安顺起飞。其于7月22日13:36起飞,预计飞行4个半小时,抵达郑州市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医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网络保障。 天枢-A8系留无人机:提供照明、值守等应急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受翼龙无人机滞空时间限制,这次公网恢复时间只有五小时,引起了公众关心。据最新消息,我国具备24小时滞空能力的新型系留无人机天枢-A8目前已经接力翼龙投入河南灾区抢险中,为灾区提供包括照明、值守等应急保障工作。 灾情发生后,洪涝导致生活用水处理站的蓄水池受到影响,郑州部分居民楼里出现断水情况。郑州市自来水厂需要通过反复排水的方式,连夜不间断清洗水池,电力照明系统不稳定问题直接影响抢修进程。 7月22日晚,接到郑州市自来水厂的求助信息,系留无人机方案提供商卓翼智能立即响应,组织天枢-A8系留无人机连夜赶往河南省郑州市,经过调试于23日晚展开空中作业。清洗过程中,天枢-A8系留无人机配合新兴际华应急车辆,提供持续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滞空作业,能够实现较大范围视频不间断安全监控值守、2000~3000平方米晚间照明应急保障,保证附近居民用水安全。 据了解,天枢-A8系留无人机是国内目前50-300米高空唯一平台型产品,能够搭载各种载荷并提供持续性作业,最高可实现在300米高空不间断稳定悬停,续航能力超24小时,可搭载视频监控、照明、通讯等功能。 大疆无人机:探测现场、运送物资 无人机厂商大疆创新于2020年发起了“大疆应急救援联盟”,在此次河南防汛救灾行动中,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一家名为河南大域无疆的合作代理商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7月21日凌晨,微博出现一条消息:“大灾当前,河南大域无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飞手以及无人机等无偿支援相关机构使用,需要直接联系。”并附上了联系方式。 河南大域无疆员工尹磊告诉界面新闻,在此次救灾行动,无人机能迅速提供现场的三维地图给指挥救援中心,据此合理安排救援车辆的进场,或是预估整体维修好的时间。 无人机的载重能运输怎样的物资?他举例说,现在无人机的抛投能力最大可以达到30公斤,可以抛投一些救生圈、钢索等等,河水非常湍急的时候,人无法前往,无人机可以带着钢索飞到对岸,让对面固定钢索,再连接绳索让人到安全的地方。 据大疆应急救援联盟介绍,截至7月22日中午12点,已有15家联盟成员前往郑州参与救援,由应急管理局统一调配。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遥控施救 7月21日,云洲智能调拨118台“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于凌晨2时送往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助力郑州开展救助工作。 珠海云洲智能公司主营水面机器人,即无人船艇,业务涉及环境监测、海洋调查、安防救援、无人航运、科技文旅等领域。例如,云洲智能产品曾用于南极科考锚地水深测量,也曾参与过2020年江西抗洪救灾。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专门应用于泳池、水库、河流、海滩、游艇、轮渡等场景中的落水救援。其主要解决了水上救援的一大痛点--即溺水者过度恐慌挣扎,导致施救者因经验不足或体力不支而发生额外伤亡。 据了解,海豚1号自重13公斤,可随意抛投;空载速度3米/秒,载人(80KG)速度1.5米/秒;拖拽力大,可承重150公斤,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枪式遥控最远可实现500米超远距离控制。 遇到险情时,只需将救生机器人抛掷水面,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全过程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只要在岸边或船上遥控施救。 动力舟桥:搭建救援通道 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在此次河南防汛救灾中,出动救援“航母”,参与了受困群众的紧急转移工作。 截至23日上午11点,中国安能的2台套应急动力舟桥、冲锋舟等装备正在河南新乡市卫辉市顿坊店乡牛场村,对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被困的多个村的村民进行紧急转移,目前已转移1000余人,救援仍在紧张进行中。 据介绍,该应急动力舟桥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 该舟桥曾参与过多次灾害救援,主要有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多个河中舟和两个岸边舟连在一起,形成带式浮桥,保障履带载 60吨或轮式轴压力 13 吨以下的荷载通过江河。另外一种是将若干河中舟和岸边舟拼接组合,作为漕渡门桥使用,起到渡船的作用。 此次新乡救援,救援人员将3个河中舟、1个岸边舟拼在一起,组成漕渡门桥,共搭设2台,每台展开后长 40 米,宽 8米,车行道宽 5 米,总承载力可达到 65 吨。 龙吸水:治理城市内涝 中国安能集团还在此次河南防汛救灾中,出动了“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参与到了京广隧道救援行动中。 据了解,“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是城市排水的重要装备,由于其工作范围大、流量大、机动灵活的特点,一直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隧道、无电源地区排水及消防应急供水防汛救灾,特别是在防汛救灾过程中,其优秀的排水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排除特殊区域的洪涝。 “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有子母式、垂直式、斜插式等多种大功率排水车,其中远程控制子母式“龙吸水”每小时最大可排3000方积水,并且可将积水排到2公里之外的地方,是治理城市内涝的神器。此外,该车还能通过200米的遥控控制实现高速排水,在抢险救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EcoFlow正浩户外电源:提供应急电力支援 持续的极端强降雨导致郑州多地道路、地铁被淹,人员被困,城市内涝积水导致大面积停水停电,网络上不断有求救信息发出,包括郑大一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职工医院、永宜养老院和一些特护家庭等均在寻求应急发电设备。 7月20日晚, EcoFlow正浩在得知郑州灾情和急需应急电力支援后,在当地经销商、用户、越野车队、救援力量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组建了一支应急电力支援队伍,21日一早便将户外电源送至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职工医院、永宜养老院和一些特护家庭等急需供电的地方,以解燃眉之急。 据了解,目前EcoFlow正浩向市场推出了两条户外电源产品线,分别为睿RIVER系列和德DELTA系列,同时还推出了太阳能电板和模块化加电包等配件。 其中,一个基础款的睿RIVER电源的容量为288Wh,重量为5kg,由于搭载了EcoFlow正浩自主研发的X-Boost智能逆变技术,其最高可支持1800W以下80%设备的运转。而通过加电包升级为睿RIVER Max后,其电源容量翻了一倍达到了576Wh,而重量仅增加了2.2kg。 德DELTA系列则更加注重恶劣环境下的用电,其同系列三款产品中,最大的德DELTA Max容量达到2016Wh,同样搭载了智能逆变技术。 “风云”、“高分”系列气象卫星:监测灾区天气 河南暴雨灾情发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卫星观测资料。正处于在轨测试阶段的风云四号B星按照“边测试、边应用、边服务”的原则,于7月21日10:30紧急启动了快速成像仪高频次连续观测模式,将视野对准河南省上空,实时监测当地雨势、雨情变化,为实时天气形势研判、后续灾情评估提供高技术天基观测支持。 另据据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官方公众号“中国高分观测”报道,截至7月21日,高分三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已经对灾区进行监测,其中高分卫星已经安排卫星成像2次,获取灾区有效数据3景,共享历史数据3景,第一时间将数据提供给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水利部信息中心等8家单位。后续,高分卫星将继续为洪涝监测和灾后评估提供强有力支持。 砂石打包机:减轻肩挑背扛‘肉搏式’的抢险压力 据红网报道,7月23日,全国首批用于抗洪抢险的砂石打包机在岳阳县中洲大提三江村堤段进行演练。该砂石打包机一小时能装900袋,相当于30个人力的工作量。 据了解,此台砂石打包机由湖南消防总队和三一重工共同研发,是全国首批用于抗洪抢险的砂石打包机。据三一重工工程师张晓宁介绍,由于采用车载式模块化箱,除了快速、高效等特点,它还能实现快速转场,确保第一时间抵达抢险现场。 犹记得1998年,长江遭遇特大洪水-长江特大洪水。 那一年,为保护长江大堤,数万人民子弟兵依靠人海战术,用坚强的身躯挡住洪水猛兽。靠着人力搬运一袋一袋防洪沙袋补上决堤口!在通讯瘫痪的情况下,划着橡皮艇搜救百姓,排除内涝,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科技赋能下,雨来越多的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防汛救灾“战场”,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 除此之外,各种应用程序也在那方寸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为灾区群众提供着暖心服务。此次防汛救灾中,“河南暴雨积水地图”提供避灾信息,各类互助通道紧急上线,“城市大脑”快速启动,“救命文档”让普通人凝聚成合力…… 岁月静好,我们享受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便利。而在风雨侵袭的危难关头,科技更是大显身手,与防洪战士共筑“铜墙铁壁”。 防汛救灾仍在进行,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技术支援、科技赋能。
奥运金牌是不是“纯金”的?为什么冠军都爱用牙咬?看完彻底被颠覆
领奖后的金牌获得者 大多数爱用牙咬金牌, 尤其是拍照时, 很少看到银牌和铜牌的获得者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冠军们喜欢用牙咬金牌, 难道是检验金牌的成色? 金牌到底是不是纯金的? 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第一个比赛日,有9个体育代表团收获了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枚金牌1枚铜牌稳居金牌和奖牌第一位。 细心的人们也许看到一个场景,获得女子重剑金牌的孙一文颁奖后轻咬金牌,事实上领奖后的金牌获得者大多数爱用牙咬金牌,为什么冠军们喜欢用牙咬金牌? 其实这个疑问不仅存于我们中国观众心中,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疑问。到底为什么冠军们会有这个举动,猜测最多的是说冠军们想这是检测金牌的成色,因为过去海盗或商人为了检验金币的真伪,就会用牙去咬,因为黄金是软金属,用牙咬会留下痕迹。 然而,运动会尤其是奥运会金牌并不是纯金打造,更多是合金即93%是银,6%为铜,只有1%是金,牙咬后根本留不下痕迹,所以这个猜测显然站不住脚。 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金牌最初确实是用纯金制造,比如1904年、1908年和1912年的奥运会金牌就是纯金的。按理说那时人们对金币的概念更深刻,然而从影像和运动员们的记忆来看,并没有人在奥运会上去咬金牌,也印证了咬金牌不是为了检测黄金成色。 因为牙咬金牌这个动作更多出现在运动员拍照时,因此有说法是这主要是摄影师出于拍摄需要让运动员做的,有点类似说“茄子”的意思,也就是说牙咬金牌的创意是来自于摄影师。 国际奥利匹克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大卫在2012年曾表示,“(这个动作)它已经成为了摄影师们的一种迷恋。我认为摄影师们拍下奥运冠军咬奖牌的动作,是因为他们已经将其视为标志性动作。我不觉得运动员们自己会去做这种事。” 用牙咬金牌也许有为了拍照考虑因素,但有看法相左者反驳:如今的冠军咬金牌更多是展示一种情感,对金牌的渴望在经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反应。 德国雪橇运动员大卫·梅勒非常认同咬金牌的情感说,他应该也最有发言权。作为一名出色的雪橇运动员,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并没有获得金牌,而是拿到一枚银牌。 对于这个成绩他非常开心,在接受媒体坦言自己不止一次用牙去咬银牌,“颁奖后至少咬了不下20次,完全与拍照无关,因为这是自己的成果。”有意思的是,他在收获第四个世锦赛冠军时,因为咬金牌用力过猛,直接把犬齿咬碎了,“我并没有觉得疼,只是感觉牙断了,然后我迅速合上嘴,不能让人看到牙没了。” 用牙咬金牌追溯起来最早出现在1984年奥运会的游泳比赛颁奖,获得金牌的美国运动员面对摄影师提出的做一个特别动作时,出于好玩就将自己手中的金牌放在口中,并使劲儿咬了一口,然后这个动作从被个别运动员模仿到如今成为一个大众化动作,以至于网球选手如纳达尔大满贯夺冠硕大的奖杯都去咬。
火星上的甲烷从哪里来 科学家用算法给出了答案
火星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存在,一直都是科学家们想要求证的疑点。 自好奇号登陆火星以来,似乎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全无生命特征,火星有过6次甲烷“呼吸”被探测到。但是呼吸点在哪里却一直没有头绪。 近期科研人员顺着风建了模,将这个困扰已久的甲烷气体来源问题,着手解决。 甲烷排放点的锁定 自“好奇号”2012年登陆火星盖尔陨石坑以来,通过可调制激光光谱仪测定附近环境甲烷含量。 期间捕捉到6次甲烷浓度峰值,对比正常约0.41 ppbv(part per billion volume 按体积计算的十亿分之一)的背景浓度,几次浓度峰值可达到10 ppbv。但是对于这几次高浓度甲烷气体来源,一直没有明确定论。 △ 6次甲烷峰值检测坐标与火星日间时刻记录 将检测到的峰值数据,和微量气体轨道卫星检测到的大气甲烷含量数据进行对比,没有得出有效结果。这可能是因为,由于昼夜差异,微量气体卫星没能成功捕获到大气层甲烷信息;也有可能火星大气层中没有甲烷,而探测器刚好位于地面甲烷来源中心附近。 为了锁定甲烷源头,加州理工的研究人员利用甲烷气体粒子数据建模,采用拉格朗日逆向分析,将数据处理成离散数据包。结合探测期间风速和风向数据,三维示踪,缩小了可能存在甲烷排放点的地面范围。 通过对6次甲烷峰值的数据分析,找出了6处最有可能的甲烷源头区域。最近一个位置距离“好奇号”西南偏西几十英里。 △ 以峰值1和峰值2数据为例,分析甲烷源头与好奇号方位关系 “数据表明,在西北部的陨石坑底,位于好奇号西南偏西方向,有一个活跃的甲烷排放点”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描述到,“我们为好奇号选择的着陆点,刚好位于甲烷活动位置附近,这件事大概得益于巧合” “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准确的甲烷降解数据,用于完善计算模型,源头可能位于盖尔陨石坑外部更远距离。” △ 俯瞰好奇号 对结果的预测 参照地球气体环境,甲烷最常由微生物产生,很有可能是证明生命活动的有力证据。因此火星上甲烷的产生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火星生命体发掘的关键路标。 甲烷的可检测寿命只有330年,之后会被阳光完全分解掉。这意味着现在甲烷仍然被不断产生,并被补充到环境中,同时,这个现象也排除了天体带来的外源甲烷可能性。人类的探索目标就是找出产生它的物质。 研究人员提到,甲烷的产生不一定在浅层地表,或许好奇号可以达到准确方位,但是以现有条件无法准确触及甲烷源头。 甲烷的产生也不能排除非生物过程这一可能。即便和生物过程不相关,甲烷的活动也与液态水的存在息息相关,而液态水也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因素。 对火星的其他探索 甲烷气体活动可能作为地下水体运动的指示现象,或需要液态水参与化学反应的产物,结合火星液态水痕迹的证据,可以对火星历史研究提供大量信息。 除了提到的对甲烷含量的检测,探测器对陨石坑中土壤岩石样品的分析测定,以及对地质环境的数据收集等,也取得了各种重大发现。这些分析数据,都为火星上水的存在历史提供了信息基础。 水存在的证据 好奇号采集火星表面土壤,并以835摄氏度高温对土壤样品加热,测定出火星土壤含有1.5%-3%的结合水。 水域存在过的证据 盖尔陨石坑边缘岩壁,以及坑内夏普山山麓,都存在流水冲刷侵蚀的痕迹。根据已经聚合成砾岩的碎石大小和形状估算,河流速度约0.9米/秒。 对夏普山低岩层采集研究,得到的数据表明,夏普山是由湖泊沉积物沉淀风化形成的。 盖尔陨石坑内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有盐水湖的存在。 通过对湖底泥岩层的成分分析,富含粘土矿物质地层变成富含氧化铁泥岩地层(呈现出红褐色),得到高盐水渗透导致粘土矿物层改变的结论,是气候变化湖泊干涸的证据,证明了火星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燥的过程。
电子行业分析师内部资料!一文看尽芯片等六大板块干货|智东西内参
电子行业可以被细分为消费电子、半导体、面板、LED、PCB和被动元器件等,在我国制造业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行业转型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关键阶段,我国的电子行业迎来了十分重要的机遇期。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天风证券的报告《行业首席联盟培训》,揭秘电子行业六大产业链发展情况和行业周期。 原标题: 《行业首席联盟培训》 作者: 潘暕 等 一、六大产业链:国产替代是主旋律 1、消费电子 以苹果为代表的相关的产业链是消费电子最重要的环节, 苹果07年发布第一台手机,截至2020年已经经历过2G-5G 三代通讯迭代周期以及7代ID的创新。 除了07年第一款新机外,08-16年每两年进行一次ID创新,自17年开始创新周期从2年延长到3年,20年中框从圆角改为垂直角开启了新一轮的ID创新。 ▲苹果2020年迎来通讯+ID创新周期 目前苹果目前有约10亿左右的存量用户,为苹果每年的销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华为事件的发生导致空出来的高端机型的份额有望被主流品牌如苹果瓜分,为苹果销量提供了一定的弹性,同时,苹果有望在21年取消手机的接口,进行外观ID大创新,多因素拉动下21年苹果销量有望超2.3亿部。 苹果的其他硬件表现也较为出色, AirPods:17-20年出货量为1500、3500、6000、7220万,yoy+150%、71%、+20%,预计21年、22年预期出货6800/6900万台,yoy-6%、-1%,中长期来看AirPods销量将持平或者略有下降。 20年第六代iWatch新增血氧检测、睡眠追踪、洗手检测等新功能,此外,支持eSIM独立号码,续航能力提升至一天半,手表将会复制TWS耳机的成长路径,维持年15%左右的增长,预计21、22年出货5170、5950万。 根据SA预测,2020、2021年华为销量将为1.93、0.59亿部,yoy-20%、-69%。华为退出的市场份额我们判断高端的主要由苹果、三星等瓜分,中低端机型部分利好小米、OV等品牌。叠加疫情恢复、递延需求释放、5G换机等因素,2021年三星、小米、有望出货3.1、2.2亿台。 ▲主要厂商历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亿台) ▲2020年苹果、华为、三星、小米营收/净利润对比(亿美元) ▲苹果2005-2020年营业收入/净利润(亿美元)及净利率(%) ▲苹果产业链主要玩家 2、半导体 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分为材料和设备。 材料2020年全球553亿美元市场空间,我国自给率低; 设备:2020年全球689亿美元市场空间,市场集中,前五占比66%。 ▲我国设备&材料企业 ▲半导体产业链公司 基于产业风险、投资规模和开发需要,半导体产业分工体系发生重大转变,出现了设计、制造、封装等精细化产业分工趋向,形成了 IDM Fabless 和 Foundry 3种经营模式。集成器件制造(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IDM) 模式,指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的企业,如英特尔、三星等。Fabless 即垂直分工模式,半导体公司只负责设计,没有 Fab( 工厂) ,如 ARM、NVIDIA、高通、华为等; 所谓 Foundry,即代工厂,只负责代工,只有Fab,不承担设计任务,如台积电等。 面对互联网时代、智能化时代日趋复杂的分工体系,曾经的“磨合型”“模块化”的解释逻辑难以有效揭示半导体产业内部的复杂分工和演化体系。特别是对于已经投入广泛应用的智能时代———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时代的到来,要求半导体产业既需要基于“磨合型”的长期技术积累,又需要“模块化”的破坏性创新。将“磨合型”“模块化”加以综合延伸,才可能形成进一步专业化、精细化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格局。 ▲2020年国际IDM、垂直分工市场情况 2020年,中国大陆晶圆线8吋和12吋前道设备零部件(parts)采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国产化率超过10%的有Quartz成品、Shower head、Edge ring等少数几类,其余的国产化程度都比较低,特别是Valve、Gauge、O-ring等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8-12吋晶圆设备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及自给率情况 目前我国半导体材料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欧美日韩台等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硅片全球市场前六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达90%以上,光刻胶全球市场前五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达80%以上,高纯试剂全球市场前六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达80%以上,CMP材料全球市场前七大公司市场份额达90%。国内大部分产品自给率较低,基本不足30%,并且大部分是技术壁垒较低的封装材料,在晶圆制造材料方面国产化比例更低,主要依赖于进口。 ▲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现状 3、面板 面板产业包括玻璃基板、液晶、滤光片、偏光片、背光模组、化学品等。 2021年上半年,全球LCD TV面板供应维持紧张。需求端,“宅经济”余热持续,拉动全球LCD TV面板需求保持强劲态势。供应端,IC等材料短缺限制了面板的有效供应。 (1)价格方面,2020年面板价格触底反弹,20.5-21.5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涨幅70%-150%。 (2)2021年上半年全球LCD TV面板出货量为131.5M,同比增长3.8%,出货面积同比增长11.4%。 (3)供需环境的不平衡和面板厂策略的调整,推动面板价格持续上涨。LCD TV面板厂商进入了高利润的运营周期。京东方21H1归母净利润预计125亿元-127亿元,yoy+1001%-1018%;TCL科技21H1净利预计增长超700%。 (4)中长期看,LCD面板行业”两强“格局已确立,全球TV大尺寸面板京东方+TCL华星双寡头终局,中尺寸领域话语权持续提升,同时韩国三星和LGD韩外产能持续退出,海外份额大幅降,行业有望持续保持超额利润。 ▲全球面板产业链主要玩家 4、LED 供给侧改革,供需关系缓和,国内外照明订单回暖,叠加新基建带来照明与显示新的需求增长。对于国内较为细致的产业链分工,照明集中度持续提升,同时,LED芯片与封装在LED下游应用的多元布局将是重要发展方向。2021年Mini LED迎来市场化重要一年,下游应用多点开花,电视、平板、NB、车载、VR均有突破,产业链各环节公司迎来回报期。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之后,海外供给端出出现产能缺口,同时,由于国内疫情恢复控制较好,工厂开工率快速恢复,海外订单流入。 海外疫情,工厂停摆,不仅是带来了国内供应商的短暂替代机会,而是优秀供应商对外输出替代的大好机会。 ▲LED产业链主要玩家 5、PCB PCB是消费电子、通讯、汽车电子等下游领域的重要基础,相关企业主要靠扩产+结构调整实现增长,下游分散,需求导向。PCB有FPC、HDI、IC载板等子领域。 FPC是以挠性FCCL为基础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重量轻、厚度薄、体积小、可折叠、线路密度高等优势的PCB,符合电子产品及其元器件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可分为单层FPC、双层FPC、多层FPC和刚绕结合印刷电路板。 全球19年FPC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CAGR逐步在放缓,中国18-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0%,远高于全球。 ▲全球FPC产值规模 ▲中国FPC产值规模(亿元) ▲FPC产业链 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板,即高密度互连板,是使用微盲埋孔技术的一种线路分布密度比较高的电路板。是含内层线路及外层线路,再利用钻孔,以及孔内金属化的制程,来使得各层线路之内部之间实现连结功能。 2019年全球PCB产值规模约为613亿美元,HDI占比15%,产值90亿美元。 ▲HDI分类 IC载板,又称封装基板,主要用以承载IC,内部布有线路用以导通芯片与电路板之间讯号,其他功能有:保护电路及专线、设计散热途径、建立零组件模块化标准等。与其他PCB相比,IC载板具有高密度、高精度、高脚数、高性能、小型化、薄型化等特点。封装基板客户主要分为OAST/IDM(OAST专业封测代工厂商如日月光和IDM垂直整合厂商如英特尔)。 ▲IC载板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 ▲IC载板产业链 6、被动元器件 被动元器件包括MLCC、晶振、电容、电感等。 ▲被动器件产业链 MLCC下游2019年后进入新的需求景气周期,主要驱动力是电动车为代表的汽车电子需求和5G产业链增长需求。供给端机遇:日本份额超过50%,国产化率低于5%,进口替代空间很大。 2019年中美贸易战后,MLCC大陆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进口替代。 ▲全球MLCC下游分布 晶振和mlcc行业下游结构类似:消费电子,ito,汽车电子等;供给端相近:日本主导50%左右; Tws、5G、汽车等需求旺盛,供需紧张,结构性产品涨价; ▲石英元件产值 二、电子行业周期分析 1、产品创新周期 消费电子五年一个周期: 1994-1999年台式机;1999-2004年功能手机;2004-2009年液晶电视和笔记本电脑;2009-2013年智能手机爆发期;2013-2017年智能手机整合期;2017-2021年TWS;2021年AIOT时代。 以10年的维度来看,电子企业的投资离不开大周期的驱动。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科技行业的周期可以分为商用PC,个人PC(笔记本),手机,智能手机(iPhone以后),每一个周期的特征均表现为,单体价值200美元(一开始在1000美元以上)逐渐成为上亿级别年出货的商品,也就是在主流消费人群中占据60%以上的渗透率。 现在, AIoT进入发展“加速段”:智能化技术配套已成熟,未来十年快速成长。AIoT即智能物联网,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加上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并收集的海量数据存储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加强人与物品的交互体验以实现万物智联化。 2021年为中国AIoT应用成熟需求快速融合的阶段,叠加2020年疫情催化智能类产品快速放量,成为快速发展的元年;预计未来十年各应用持续普及,为国内AIoT发展的黄金十年。 ▲中国AloT产业发展:2021年进入成长期,未来十年将持续加速 国内AIoT龙头连接设备量环比快速上升,大量AIoT应用场景快速落地。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设备数量为例,2020年Q3/2020年/2021年Q1已连接的设备数分别达到2.89/3.25/3.51亿台,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达到39%。 此外包含华为、涂鸦智能等公司预计设备量达到亿级别;2020年涂鸦智能赋能设备数量达到2.04亿;2021年搭载鸿蒙的设备至少3亿台;受到疫情影响下带动防疫+居家的双重需求,包含体温监控、无人配送、智能家居、轨迹追踪等各类建立在AIoT技术上的应用,助推大量AIoT场景快速落地。 AIoT驱动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0亿人民币。根据Ericsson统计,传感器与芯片生产商在AIoT产业链中,价值量占比约为10%;按照2021年全球AIoT 市场规模3740亿美元计算,预计半导体价值量达到374亿美元,约为2500亿人民币。 AIoT的发展与半导体产业高度相关,无论从底层设备、联网层、应用端均仰赖于半导体技术才能实现,相对的半导体产业也受惠于AIoT成长持续增长。半导体是促进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健康、智能医疗、智能工控、智能城市等各种领域的落地与兴起。 ▲2022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达4820亿美元,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达28.65%(亿美元) AIoT家居类市场增长最快,商业类市场规模最大,汽车类尚具发展潜力。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球连网的设备数量达到 220 亿台,预计到2025年将有386亿台设备联网,到2030年将达到500亿台。其中企业物联网是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智能家居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主要在于产品持续迭代使用户体验快速提升,叠加消费升级带动智能家居设备量快速增长。 智能音箱作为AIoT交互入口持续渗透,驱动功能类的大/小智能家电(照明、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空冰洗等)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2亿台,同比下降1.9%,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景气度;2021年因为疫情递延的需求,加上后疫情时代在家中的时间拉长,使得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全年出货量接近2.6亿台,同比增长26.7%;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亿台;其中智能家电、家庭安全监控、智能照明将保持较高出货量增速。 AIoT技术成熟提升用户体验,智能家电开启新一轮需求增长。2021年智能家电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明显提升。根据Statista数据预测,2021年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年复合增长率16.5% ,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96.3亿美元。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大家电市场规模达到3289亿美元,以智能家电250亿市场规模进行测算,目前的占比不到8%;此外相较于全球家电市场3%的行业增速来看,智能家电快速增长,其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2021年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超250亿美元,未来3年复合增速达16%(亿美元) 安防多年来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智能安防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安全管理水平。以安防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在安防中应用广泛。鉴于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视频监控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根据Omdia的估计,2019年中国智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为106亿美金,约占全球市场的48%,而这一数字在2024年将达到167亿美金,复合年增长率达9.5%。另一方面,安防智能化将迎来快速增长,Omdia估计2019年AI摄像头出货量渗透率占IPC的10%,而2024年将达到63%。 中国行业级别的安防摄像头,智能化渗透率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随着“十三五”计划“雪亮工程”的推进,行业级摄像头存量将继续上升。截止2019年,全国一、二、三类摄像头存量规模达23000万个,而其中不足1%为智能摄像头,考虑安防摄像头的更新周期为3~5年,未来几年内智能摄像机的替代更新将成为安防行业在一线城市的主要增长点。 国内家用消费级IPC市场,仍处于起步与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消费级摄像头存量约为2500万个。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加强,居民家庭对于安防问题越来越重视,未来消费级摄像头也将成为智能安防的重要增长点。Strategy Analytics在《2019年智能家居监控摄像头市场预测和分析》中指出,2019年全球智能家居摄像头消费额将达到80亿美元,至2023年该数字将逼近130亿美元。随着5G、Wifi-6技术的普及,搭载无线连接的家用摄像机使用将更加灵活;同时随着AI技术发展,人脸识别等功能也在家用摄像头得到应用。 视频监控摄像机中,ISP是重要的图像处理模块,IPC是重要的SOC芯片。ISP主要功能是处理图像传感器收集的图像,使图像得以复原和增强,经过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进行显示或存储压缩;因此视频监控摄像机的成像质量主要是由ISP控制,ISP内建模块包含主控制器、图像处理部件、内外部接口等。IPC是在ISP的基础商集成更多模块,在芯片单位面积下具备较高的算力与功能模块;IPC通常集成CPU、ISP、视音频编码、网络接口、安全加密等模块。 ▲2019-2020年中国智能视频监控市场(单位:十亿美金)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建设,智能商业显示市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中国商显市场自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633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商显市场整体规模出现了短暂的下降,预计2021年开始国内商显市场将重新保持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预计2024年将达到1106亿元。 商用交互平板受到疫情推动加速普及。一方面疫情使远程办公成为常态化,加速了国内视频会议的普及;另一方面商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双向操作、更大屏幕、更高清晰度的特点能够满足智慧办公的需求。考虑到目前在国内云视频会议、 智能会议等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渗透率还很低,市场潜力较大,在未来的智能化商业生态中,商用会议平板可以凭借其智能交互、集成一体化等优势在相关硬件设备中占据重要位置。AVC预测到2024年国内商用平板出货量将达到114.5万台。 商业显示核心芯片为SOC。商业显示主要功能为人机交互,因此主控SOC中需要具备影音处理的智能模块,拓展在人脸识别,监控,视频会议等方面的应用。随着智慧商显的应用不断衍生,包含交通、媒体、教育等场景都会有相应的需求;随着商业显示智能化的发展,更注重在人机交互的使用,主控SOC将会成为技术迭代的重点。 ▲中国大陆商显市场整体规模(亿元) 智慧座舱中多媒体娱乐系统属于标配且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智慧座舱主要是以驾驶员、乘客为出发点,用于提升驾乘体验,包含娱乐系统、操控系统、交互系统等;操控系统主要是与驾驶员驾车相关的场景包含方向盘、驾驶辅助等;随着车载娱乐系统功能越来越复杂,处理和显示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硬件解决方案中SoC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控显示屏全球2020年出货量达到7380万片,是车载屏幕中主要的应用。预计载2021年第一季度整体车载屏幕出货量同比增长20.4%,且二季度需求将会延续,出货量同比增长54.3%。 随着车载娱乐系统功能增加,SoC性能要求大幅度提升。车载中控娱乐系统通常会集成非常多的功能,包含听音乐、导航、视频娱乐、交互等,因此对于主控SoC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电子半导体作为拉动整个半导体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必然会给模拟IC行业带来强劲的推动发展。在最近的五年内,汽车半导体市场都会是最强势攀升的芯片终端应用市场。 IC Insights在2018年公布的汽车IC市场预测显示,到2021年,汽车IC市场将会增长到436亿美元,2017年到2021年之间的复合成长率(CAGR)为12.5%,大大高于2016年预测的5.4%复合成长率,在IC细分市场中增长率最高,工业半导体以8.1%增速位列第二。 ▲ 2017-2021年IC细分市场增速(%) 2、产能扩张周期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将在整个2021持续并在2022年第二季度恢复至正常水平。 本轮半导体行业缺货涨价,并非仅有库存周期推动,而是下游5G、AIOT、汽车电子等的大量需求快速增长,所以半导体市场将迎来长达 5-10 年的需求周期。 2020年是我国晶圆制造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球销售规模达到2560.1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率19.1%,占比我国集成电路的比重28.93%。 ▲SIA预计中国大陆2030年半导体产能占全球21% 2020年底国内已投产27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合计月产能103万片,较2019年增长15%,已投产的26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合计月产能117万片,较2019年增长17%。6英寸及以下月产能380万片,增长15%。 ▲我国芯片制造业销售规模 一季度制造产能紧缺,未来5年持续扩产,彰显成长性。涨价+UTR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一季度半导体制造板块毛利率环比提升。中芯华虹扩产趋势明确,晶圆代工成为中美博弈焦点,未来5年有望持续扩产。大陆晶圆代工供需缺口大,战略性看多本土晶圆代工资产。 全球晶圆代工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达53%,连续三年提高。随着半导体景气度持续上行,产能紧缺促使半导体制造厂商加大资本开支投入力度,加速扩产,全球半导体制造板块开启扩产周期。根据Omdia的数据,全球晶圆代工资本开支在2021年资本开支有望达到354.8亿美元,而收入预计为667.4亿美元,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达到53%,该比例连续三年提高。 看好缺货涨价在2Q21度的持续性,2021下半年预计旺季很旺。从供需格局的角度,考虑到晶圆代工产能扩建周期多为6个月以上,去年底新添置的瓶颈设备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投产,下半年又遇传统旺季,以当前的能见度,预计二季度产能紧缺将持续,下半年预计旺季很旺。 ▲全球晶圆代工资本开支及收入(十亿美元) 3、产业替代周期 日本电子产业产值十年减半,品牌向元器件萎缩已成定局,元器件出口减弱。2013年日本电子产业贸易收支亏损,产值仅为11万亿日元,不到2000年峰值26万亿日元的一半。从电子产业的布局角度看,日本本土企业从终端设备向元器件缩小战局。电子产业总体贸易逆差仅7000亿日元,主要因为元器件的贸易收支的盈余达到2.9万亿日元。元器件在电子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是生产6成,出口达到8成。但是2008年以后元器件的出口也开始减少,这也是2013年日本电子产业的贸易收支终于亏损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苹果供应链国产化逐年加深。 中国大陆/中国中国台湾供应商2017-2019年分别为20/42家、31/45家、41/46家,占比分别为10.0%/21.0%、15.5%/ 22.5%、20.5%/23.0%,2019年中国大陆香港中国台湾三地供应商占比合计达到43.5%。 在苹果核心供应商中,中国厂商数目也在逐步增多:从2015年30家(合计33家)增长到2019年52家(合计59家)。 ▲2017-2019年各地区苹果供应商数目(单位:个) ▲ 2019年各地区苹果供应商占比 伴随着产业链的转移,中国内资完成了产值以及产权的产业链转移,全球百强中内资企业占比提高、中国PCB贸易实现顺差,意味着内资企业在全球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内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发展空间仍大。 中国作为全球PCB行业的最大生产国,占全球PCB总产值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8.1%上升至2018年的52.4%,美洲、欧洲和日本的产值占比大幅下滑,中国大陆和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韩国、中国台湾)等地PCB行业发展较快。 未来5年亚洲将继续主导全球PCB市场的发展,而中国的核心地位更加稳固,中国大陆地区PCB行业将保持4.9%的复合增长率,至2024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417.7亿美元。 每年由N.T.Information(NTI)发布的世界顶级印制电路板(PCB)制造商排行榜登载于PCD&F网站。据统计,2019年中国大陆企业入榜数在增加,相信再过几年将占50%以上。当然,中国大陆企业产值总量所占比例不高,而与上年相比也在增长。 伴随着产业链的转移,中国内资完成了产值以及产权的产业链转移,全球百强中内资企业占比提高、中国PCB贸易实现顺差,意味着内资企业在全球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内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发展空间仍大。 中国内资PCB产品处于中低端,据 NTI 的统计,世界排名前十的厂商中数量最多的为台资企业,而大陆 PCB 厂商总数虽多,但规模小、集中度较低。 高端配套设施国产率低: Prismark 统计的中国 PCB 市场产值刚好占全球的 50%,但大陆内资企业在全球的占有率仅达到 15.6%,说明外资(合资)在华的厂商占据着大陆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国作为 PCB 第一大国,PCB 的原料铜箔和覆铜板仍然处于“逆差”状态,每年净进口金额在 10 亿美元以上,说明高端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4、 技术创新周期 OLED渗透率持续提升:(1)智能手机市场仍是应用主流,据群智咨询测算,2019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4.7亿片,yoy+8%,渗透率约27%,同时预计2020年其渗透率有望达到39%;(2) 刚性AMOLED凭借其FOD(屏下指纹)技术优势市场需求旺盛,出货量yoy+9.0%;柔性AMOLED下游需求稳步提升,出货量yoy+6.2%。未来在技术结构上OLED和Asi LCD对LTPS和Oxide LCD形成明显挤压。 折叠屏加速成熟化:DSCC预计,2020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增长454%,达310万块,三星占主导地位。三星、华为、柔宇科技、摩托罗拉的折叠屏手机已量产开售,TCL、OPPO推出新式卷轴屏手机概念机,柔性屏幕良率&铰链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加速折叠屏手机成熟,2021年迎来密集上市潮。 ▲ 2018-2027年各技术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占比情况 毫米波(24GHz-100GHz)频段重要性增加,iPhone 13系列毫米波手机的出货量占比预计超50%。从频谱资源来看,毫米波可开发/待开发频谱资源更丰富,从传输特性来看,毫米波具有高带宽、低时延,能够更好地满足5G对于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差异化应用等需求。随着5G发展深入,毫米波重要性逐渐凸显。 iPhone毫米波天线设计提升,预计可支持更多毫米波频段数。iPhone 12 5G毫米波天线有侧边5G毫米波AiP模组,以及刘海屏位置的毫米波陶瓷天线;iPhone 13取消了刘海屏处的毫米波陶瓷天线,侧边AiP模组变为中框5G天线接口,背板处增加1个SiP天线模组。相关设计有望提升毫米波频段的通信质量,支持更多的毫米波频段。 “对讲机”功能被称为离网无线电服务(Off-Grid Radio Service),简称OGRS。 OGRS允许人们通过 900MHz 无线电频谱向其他 iPhone 发送短信,这些无线电频谱通常用于公用事业和制造业的调度员,允许手机像对讲机一样用于文本。 在极端的环境中,即该地界没有基站也没有其他无线网络的前提下,iPhone可使用离网无线电服务(OGRS)完成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信以请求救援,将大大提高救援成功率。 HMD显示屏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同时产生 30,000 至 50,000 尼特范围内的亮度、10% 的占空比、120° 的 FOV、4,000ppi 分辨率和注视点渲染能力。 Micro Oled凭借其低功耗(比 LCD 功耗小 20%)+工作温度宽+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等优势逐渐成为VR/AR显示屏的主流选择。 Micro OLED技术是OLED显示技术的升级,不同于OLED显示技术通过低温多晶硅为材料进行驱动,Micro OLED显示技术则是以单晶硅基片为材料进行驱动。 Mini & Micro LED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源。预计在2021-2024年,LED产业的主要成长动能主要来自Mini及Micro LED的新兴应用,未来将成为仅次于一般照明的第二大应用市场,市场规模将达42亿美元 CAGR 高达317%。 ▲全球LED封装应用产值预估 Mini LED背光利用数量极多的超小尺寸的LED灯组实现背光效果,并通过精细的区域调光,全方位提升LCD的显示画质,实现超高对比度和超宽色域,缩小与AMOLED的画质差距。Mini LED将以HDR、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应用为诉求,适合应用于手机、电视、车用面板电竞笔记型计算机VR/AR可穿戴设备等产品上。目前PM Mini LED技术已相当成熟、AM Mini LED也已于群创、TCL等大厂实现量产。 RGB Mini LED使显示屏点间距进一步缩小成为可能,能够大幅提升终端产品的视觉效果,并减小视距,能够进一步取代原有的LCD户内显示屏市场。另一方面,RGB Mini LED搭配柔性基板的使用,也能够实现曲面的高画质显示效果,加上其自发光的性,在一些特殊造型需求(如汽车显示)方面有极为广阔的市场。 5、 政策刺激周期 政策优惠范围扩大到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从芯片设计到封装、设备、材料都涵盖其中。对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28nm且经营期在 15 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首次推出 10 年免征所得税政策,从第一年开始连续 10 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并且从政策上鼓励和倡导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合作,对“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均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明确把集成电路列入“一级学科”,并对产教融合企业提出明确税收优惠。 ▲产业相关政策 智东西认为,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各国科技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电子元器件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我国电子行业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国内很多核心器件和高端通用芯片长期需要依赖进口。但是,从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电子行业向我国转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大周期下,电子行业国产自主可控的步伐势不可挡。
暴雨/夜间/人群密集难倒视频分析?三篇CVPR2021论文攻克这些难题
作者 | 杨畅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7月25日消息,近日,由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 College)副教授Robby Tan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2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上发表了三项研究,介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高录制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视频的分析准确度。 这三项研究分别优化了解决降雨因素、夜间因素和人群密集环境因素这3种视频分析中较常见问题的方法,均可用于改善监控设备、自动驾驶汽车、视频游戏和体育节目转播等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应用性能。 第一项研究介绍科研人员利用帧对齐和深度估计等方法,实现同时处理雨天录制视频中雨水条纹和雨幕效果这两种主要影响视频清晰度的问题。 该论文题目为《具有传输深度一致性的自对齐视频去降雨影响(Self-Aligned Video Deraining with Transmission-Depth Consistency)》,发表在202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会议时间6月19至6月25日)上。 论文地址: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CVPR2021/papers/Yan_Self-Aligned_Video_ Deraining_With_Transmission Depth_Consistency_CVPR_2021_paper.pdf 第二项研究是研究人员通过训练半监督网络来增加视频动态范围和抑制光效应,更彻底地解决了夜间视频清晰度问题。 该论文题目为《通过增加动态范围和抑制灯光效果来增强夜间能见度(Nighttime Visibility Enhancement by Increasing the Dynamic Range and Suppression of Light Effects)》,发表在202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 论文地址: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CVPR2021/papers/Sharma_Nighttime_Visibility_Enhancement_by_ Increasing_the_Dynamic_Range_and_Suppression_CVPR_2021_paper.pdf 第三项研究同样也是处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不是雨天和夜间这种自然环境因素,而是视频中出现人群密集这种社会场景因素影响。研究人员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方法,提高了估计视频中3D人体姿态准确度,进而提升了视频处理效果。 该论文题目为《基于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网络的单目三维多人姿态估计(Monocular 3D Multi-Person Pose Estimation by Integrating Top-Down and Bottom-Up Networks)》,发表在2021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上。 论文地址: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CVPR2021/papers/Cheng_Monocular_3D_Multi-Person_Pose_Estimation_by_Integrating_Top-Down_and_Bottom-Up_CVPR_2021_paper.pdf 一、计算机视觉分析易受环境影响 计算机视觉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自动监控系统、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护理和社交距离工具等领域。 用户需要准确可靠的视觉信息,才能充分利用视频分析应用程序优势,但是视频数据质量通常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拍摄时在下雨或处于夜间环境,以及视频图像中存在人群(一个场景中有多个重叠的人的图像)这三种较常见情况。这三种场景在实际中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混合出现。 具体来说,下雨降低视频能见度的原因包括雨水流下产生的条纹和雨水积聚(或称雨幕效果)。 雨水条纹部分会遮挡背景外观,导致视频图像场景看起来模糊。雨水积聚就像出现雾一样,会冲淡场景颜色,降低视频整体对比度并产生遮蔽效果。这两者都会降低场景能见度,因此,要获得更好的视频背景场景视觉信息,人们就需要去除视频中雨水条纹和雨水积聚问题。 而晚上拍摄的视频存在的问题,跟在雨中拍摄的视频存在的问题有差异。 夜晚拍摄会受到光照变化和多个人造光源影响,夜间视频图像不仅存在低光区域,还有辉光灯、眩光灯和泛光灯照射区域,这会严重降低图像可见度。因此,通过提高低光区域强度来增强夜间图像可见性,同时抑制夜间光效应(辉光、眩光)是一项重要任务。 除了下雨和夜间等因素影响,当场景中出现很多人对于视频分析来讲也是一大挑战。 由于其对现实世界应用很重要,基于单目(单个相机拍摄的视频)的3D人体姿态估计技术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但是,这个技术存在挑战,就是当场景中存在多个人时,人多会产生遮挡,导致人体检测错误以及人体关节分组识别不可靠。 为了解决视频分析中遇到的这些影响准确性的环境因素问题,Robby Tan和来自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腾讯游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一起进行了三项研究,分别提高雨天视频、夜间视频和有人群密集场景视频处理准确性。 二、研究一:帧对齐和深度估计消除视频中雨水影响 针对雨天录制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先用合成降雨视频(带有地面实况)和真实降雨视频(没有地面实况)来训练对齐网络,然后研究人员使用基于特征的对齐网络去对齐几个连续的输入帧。最后,对齐网络根据相邻帧的对齐特征,删除每一帧中的雨条纹。 处理雨幕问题,研究人员使用了积累网络,利用从视频中获得的深度线索,结合去除雨水条纹的图像,最终输出无雨水影响的图像。 ▲消除下雨环境影响的图像处理流程 从效果上来看三种方法都相较于之前方法有所改进。与现有专注于去除雨水条纹方法不同,新方法可以同时去除雨水条纹和雨幕效果。 ▲从上到下,第一张图时输入(现有方法),中间图显示去除雨痕的中间输出,第三张是使用研究团队新方法去除雨水痕迹和雨幕效果的最终输出 三、研究二:半监督网络被用于优化夜间图像 处理夜间视频目标是,通过同时增加动态范围(以处理低光和过度曝光区域)和抑制光效应(辉光、眩光等)来提高其可见性。 研究人员提出一个半监督网络,使用配对图像(高动态范围成像的地面实况)来训练半监督网络以增加动态范围,并使用未配对的图像(没有地面实况)来训练半监督网络以抑制灯光效果,得到两种训练网络。 具体操作是研究人员首先使用线性化网络估计输入夜间图像的逆条件随机场(CRF),获得线性化图像后,将其分解为低频(光场,LF,包含辉光、眩光效果)和高频(同态滤波,HF,包含噪声、纹理等效果)特征图。光场特征图和同态滤波特征图使用训练得到的两个网络来,分别抑制光效应和去除噪声。最后将处理过的光场特征图和同态滤波特征图融合并输出。 ▲消除夜间环境影响的图像处理流程 夜间视频图像新技术同样解决了以前方法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夜间图像以及视频中因为眩光不能被忽视时对于视频清晰度的影响。 ▲上面四张图是研究人员采用新方法,抑制光效并产生增强能见度;下面三张图是现有方法,无法处理的光学效果(如眩光),还错误增强了它 四、研究三:结合两种3D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实现更可靠输出 而针对3D人体姿态估计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结合两种现有方法(即自顶向下方法和自底向上方法)来估计视频中的3D人体姿态。 自顶向下网络被用来估计每个检测到的边界框内的人体关节,生成联合热图(heatmap)反馈到自底向上网络,自底向上网络同样也进行估计生成图像。最后研究人员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网络输出的3D估计姿态输入到集成网络中,以获得给定图像序列的最终3D姿态估计图像。 ▲3D人体姿态估计改进流程 3D 人体姿态新方法则可以产生更可靠的姿态估计,并更稳健地处理个体之间距离(或尺度变化)。 ▲从上到下,第一张是输入图;第二张是采取自顶向下方法,受人际遮挡影响;第三张是自底向上方法,对尺寸(3D)变化很敏感;第四张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新方法 结语:避免物理环境干扰,是计算机视觉热点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应用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不止是下雨、夜晚或者出现人群等情况,比如白天光线过强、摄像头处于逆光角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处理效果。有时视频中只会有一种环境因素影响分析准确性,有时会混合出现多种,这种情况下针对每个因素都需要分别研究最优方法,最后才能分因素逐步优化视频分析结果。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最广泛的技术方向之一,如何减少物理环境对计算机视觉应用方面影响仍是持续性热点话题。
Intel称7nm工艺Meteor Lake处理器Q3试产 首次用上多芯片架构
2021年对Intel来说异常重要,今年该公司的制程工艺终于走上正轨,现在已经传来多个喜讯——10nm成本大降45%,产能也超过了14nm,成为新的主力,7nm工艺进展良好,2023年随着Meteor Lake首发。 Meteor Lake是Intel下下下代酷睿处理器,按照规划应该是14代酷睿,中间隔着10nm工艺的12代酷睿Alder Lake、13代酷睿Raptor Lake,后两者使用的是LGA1700插槽,Meteor Lake传闻是LGA1800插槽。 虽然7nm工艺跟最初宣布的进度相比也延期了至少1年,不过这一次的进展不错,Meteor Lake处理器今年5月份的时候已经完成芯片的“Tape-in”。Tape-in在Tape-Out(流片)前,大概是IP模块完成设计验证阶段。 设计完成之后,下一步就要准备流片、验证了,Intel人员提到Q3季度7nm的Meteor Lake处理器就会在第一条7nm生产线上试产(意味着最晚不过2个月时间),当然这还是很早期的工程样品,具体情况还没有什么信息。 7nm工艺会是Intel的一次翻身仗,虽然2023年量产的时候友商已经有5nm、3nm工艺了,但是Intel的7nm工艺晶体管密度达到了1.8亿晶体管每平方毫米,技术水平追上台积电的5nm、三星3nm工艺。 对于Meteor Lake处理器,除了7nm工艺之外,这次还会用上Foveros 3D封装技术,里面会集成不同工艺的IP核心,这也是Intel首次在主流桌面处理器用上多芯片封装技术,以前的胶水多核只是简单的2D封装,现在是3D封装多芯片结构了。
三星99英寸Micro LED电视延期发货 原因是良率不足
IT之家 7 月 24 日消息 根据外媒 TheElec 消息,三星电子宣布推迟交付 99 英寸版 Micro LED 电视。该系列产品还包含 88 英寸以及 110 英寸版本,其中 110 英寸版交付正常,需求量也最大。但是 99 英寸以及更小尺寸电视的制造均遇到了困难。 Micro LED 背光电视的像素尺寸在 1~10 微米左右,相比目前的 OLED 体积大大缩小,同时最大亮度要高很多,能效也更高。尽管三星官方表示,推迟发货的原因是 110 英寸款需求量过大,但是知情人士透露,还有另外的原因。 一般来说,99 英寸版 Micro LED 电视的成本应低于 110 英寸版本,但是实际上小尺寸也带来了像素密度的提升,从而导致良率更低。一旦一整块面板的某一个像素有缺陷,维修成本也更加高昂。这就导致了小尺寸电视的收益率反而不足 110 英寸,无法保证供货充足。 IT之家了解到,目前三星电视每年的出货量约为 5000 万台,其中最新的 Micro LED 电视出货占比不足 0.001%(500 台)。外媒表示,三星正在使用红、绿、蓝 LED 芯片组合转移技术,用于 Micro LED 面板的生产,这样能够提供良率。此外,三星还在考虑一次转移 6 颗 LED 发光单元,组成一个芯片单元,然后转移到基板上。 除了三星之外,韩国 LG 目前在销售 88 英寸 OLED 电视,该产品售价约合 26.41 万元人民币。
关联方照料生意的天地环保冲刺IPO 此前慷慨分红近8亿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2017年9月,曾由于关联交易问题而冲刺主板失败的天达环保被注入到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环保”)中。 在进行后续系列资产腾挪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集团”)旗下的天地环保在今年3月披露申报稿冲刺科创板。据上交所网站状态显示,7月14日,天地环保已回复交易所二轮问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注入天达环保后的天地环保似乎并未吸取前次教训。 根据招股书显示,天地环保业务仍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报告期内,天地环保不仅营收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关联公司,同时在整体营收占比近四成的固废处理业务原材料也由关联公司供应。由交易公允性和必要性所生发出的业务独立性问题也成为了监管两轮问询的重点。 记者联系天地环保,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获得回复。 关联方照料生意 大量应收帐款产生 公开资料显示,天地环保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业务及固废处理业务,是浙能集团旗下的环保综合治理企业。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为长广集团,间接控股股东为浙能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 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天地环保营业收入分别为14.80亿元、22.68亿元、21.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4.63亿元、5.07亿元;2018年至2019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4.79%、53.2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1.42%、84.25%。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招股书显示,天地环保业务中有相当比例来自大股东旗下公司。报告期内,其与浙能集团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企业之间的关联销售交易占营收的比例分别高达 48.64%、42.71%、24.13%、17.21%。 同时,天地环保向关联方采购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金额分别为2.47亿元、2.43亿元、2.30亿元和1.3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25.97%、28.38%、17.84%和10.56%。这意味着天地环保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双向采购。 天地环保方面表示,关联交易占比较高,主要系公司为浙能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环保综合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以来主要为浙能集团燃煤电厂提供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以及固废处理服务。而公司固废处理业务的原材料粉煤灰主要采购自浙能电力各电厂,浙能电力各电厂亦依靠公司的固废无害化处理服务以保障安全生产和环保合规。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部分来自关联方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关联方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21亿元、7.22亿元,7.12亿元、5.49亿元。而另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84亿元、7.94亿元、10.18亿元和7.62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4.58%、38.17%、39.24%和20.31%。这说明天地环保当前的应收款主要来自关联方,大量资金沉淀其中。 与关联方签10年期合同 重走被否老路? 此外,根据披露,公司向关联方采购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的金额分别为4187.57万元、4597.73万元、1.05亿元和7151.04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分别为 99.24%、98.03%、99.21%和98.87%。 根据公司模式,天地环保从电厂取得发电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后进行综合利用,生产水泥掺合剂、混凝土添加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9月,发行人固废处理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3.52%、61.99%、62.52%和66.09%,除2020年1-9月数字外,各个年度毛利率比同行公司平均值基本高出10%。 对此,天地环保解释原因为“公司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以总包模式的长期固定价格取得固体废弃物,后续生产加工为固废处理产品以市场化价格对外销售,该模式保证了主要原材料供应稳定与采购成本,同时承担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因此毛利率较高。 在解释与公司业务模式较为接近的高迪股份毛利率差异时,天地环保也认为部分原因源自承包合同时间。公司表示,高迪股份与其主要供应商华电的承包合同仅签订三年,而公司粉煤灰采购价格在十年合同期内保持稳定。而天地环保上述十年合同的稳定取得源于关联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天地环保体内资产天达环保彼时IPO被否的重要原因。 根据披露,天达环保IPO被否决的原因为“你公司并未能结合固体废弃物市场价格、从非关联方电厂取得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价格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同行业公司的比较分析,充分、合理说明你公司从关联电厂取得固体废弃物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也未能充分、合理说明未来你公司从关联电厂取得固体废弃物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机制的合理性及相关业务的可持性”。 上述疑问也成为了本次天地环保上市的拦路虎,在监管的两轮问询中,皆涉及从关联电厂取得固体废弃物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以及签订10年长期固定价格合同的合理性及公允性。 在天地环保看来,取得固体废弃物关联交易价格公允。 据披露,在浙江省外,浙能电力持股50%的某燃煤电厂固废处理业务系与无关联方第三方当地某建材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其粉煤灰处置相关设施设备由燃煤电厂投资,粉煤灰销售价格约为36元/吨,但相应的灰场管理等由专业公司负责并收取管理费,剔除该等成本影响后实际销售价格接近30元/吨。 而根据最新合同,天地环保向浙能电力各电厂采购粉煤灰的价格为20元/吨,加上公司投资的与电厂相关的固废处置设备设施的年折旧及检修、维护成本9.9元/吨左右(含税),相当于平均采购价格为30元/吨。 然而向关联方购买粉煤灰价格为何要加上9.9元/吨的维护成本呢,根据披露,该成本因素与天地环保与众不同的模式有关。 根据天地环保自身调研的说法,大部分燃煤电厂的固废处置相关设备设施均是由燃煤电厂投资,而非由固废处置专业公司投资。但浙能电力各电厂的固废处置相关设备设施是由公司投资。 因此,按照天地环保的算法,采购价格应该加上公司投资的与电厂相关的固废处置设备设施的年折旧及检修、维护成本。加上上述成本后,目前20元向关联方采购价格便价格公允。 一位浙江私募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撇开与一般电厂设备投资模式差异这一疑问,天地环保为了取得订单和收入从而对固废设备进行投资,但计算到了购买成本上,这一点是存在疑问的。 公司不差钱 仍上市募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地环保并不差钱。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天地环保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25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拟募集资金16.00亿元,其中6.89亿元用于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95亿元用于智慧环保综合诊断数据平台建设项目,7985.23万元用于固废仓储基地建设项目,6.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财务数据来看,欲募资16亿元的天地环保也并不差钱。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9月,天地环保账上躺着20亿现金。据披露,公司货币资金为20.31亿元。 之所以有如此多现金,原因在于绿能基金于2020年5月对天地环保增资近9.5亿元,此外,公司的船舶脱硫业务和大气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整体回款较好所致。 此前天地环保进行了大比例现金分红。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1-9月,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2.49亿元、4.24亿元和4.54亿元。而报告期内,天地环保的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85亿元、1.25亿元、2.23亿元、1.23亿元。报告期内,天地环保的分红总额达到了 7.56亿元,占到净利润的59.48%。不知在如此慷慨分红和账上充足现金的情况下,天地环保为何还要上市募资?
刷手机成瘾,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应该是多数人的现状和困扰: 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拿起手机关闭闹钟,打开社交聊天软件看下有无错过信息;收藏夹变成仓库,存储大量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却很少再次翻看。 大多碎片化时间用来刷各种信息流,让大脑疯狂涉猎知识,而无法深度阅读;当失去手机没有网络时,你会无比焦虑而没有安全感。 种种症状在医学中称之为“信息成瘾”,简单来说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浏览信息、看视频,可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一些信息。 人对信息的吸收每天呈平方数在增长,但思维模式与认知却与此不成正比,为什么? 大脑有三分之一结构属于行为强化系统,反复做一件平行认知内的事,不但容易让脑系统过度兴奋,同时还会使自己的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以至于造成低效的死循环。 那“信息成瘾”有什么危害呢? 最典型特征为精力分散造成的莫名的焦虑,急功近利;做事渴望得到结果而不注重过程,长此已久还有拖延,创造力、思辨力下降的可能。 怎么办?很多人会想到卸载APP,取关一切无用的媒体信息,限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坚持自我反思。 可过不了多久,因为工作及社交的种种因素,你不得不又把软件下载回来,最终回到以前。 改变重要的不是“阻断”,而是先认知,后“调解”,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带你认识信息成瘾的形成及改变方式,通过高认知去驱动新行为迭代旧模式,走向正循环。 一、为什么总是上瘾? 什么是成瘾?资料记载它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它包含“心理与生理”两大方面,后者多数与前者有巨大关系。 生活中的成瘾包含“正负两面性”,负面现象有喝酒、抽烟、赌博、打游戏等,正面有钓鱼、学习、体育运动等,想成瘾,得先“了解瘾”。 那什么是瘾? 进一步来说,瘾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我知道某个行为会有不好的影响,但也难以停止,像是产生了一种依赖。“瘾”到底怎样影响了大脑呢? 瘾上来时你会变一个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非常想把这件小小愿望给完成,满足下“内心需求”。 譬如: 在你没有遇到麻辣小龙虾前,你过得好好的,但在某次餐桌上不经意的回眸,酿成现在每月都要去餐厅看它几次,真讨厌。 那这一切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呢? 其实是大脑的奖赏系统(reward system)路径出现了问题,它的老家在大脑中央偏下脑门位置,主要负责刺激人的“工作效率”,确保几百亿神经元每天士气满满。 但它任务很重,需要兼职管理很多部门,譬如“理性决策部”,决定你今天出行、喜好、事情能不能干等;但除此外还有感性部门,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需要经过它,同时肢体语言部门也不放过它。 虽然业务较多但它从不偷懒,一环接一环有序进行,但它也有弱点,最怕两个东西称之为“多巴胺”“乙酰胆碱”,它就像你工作中的高级领导人,前者唱红脸,后者唱黑脸。 举个例子: 你有份报告找领导签字,想通融走后门的就是“多巴胺”,说句好话可能就签了,它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它与愉悦这种情绪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但乙酰胆碱就不行,它是教育的一面,兼并着大脑正直的角色,会严格审判这份报告是否符合标准。 瘾怎么来的? 你当下的每个行为都在向“成瘾”靠近,不过是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均衡而已。 譬如喝酒,从口腔、食管到胃肠粘膜,酒精会附在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在3~4个小时的消化中你以为它呆一会儿就走吗? 想多了,它常常鱼龙混珠地刺激几亿神经元,误以为喝酒就是一种“任务”,同时酒精还会刺激中枢系统,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分泌更多快乐因子。 什么场景会喝酒?高兴、悲伤大起大落时,这段时刻随着与外界朋友的畅聊,大脑也是放松状态。 多巴胺会造成一种误区“越喝越越快乐”,如同做某件容易的事,越做越想做;每喝一杯就是巩固,久而久之这种“体验”,就会被深深的形成“神经元集群固定回路”。 什么是神经元集群固定回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直到酩酊大醉的某天你开始思考,这酒以后坚决不能喝,要控制住自己,要么就少喝。这时即使大脑管理层决定不再喝了,但也很难改变“行为模式”,所以瘾逐渐形成。 瘾在脑中不是开关,更像一种规则的建设,即使心中很多时候决定这事不能再干,它也会驱动你去做,为什么? 因为克制背后是另外一种“心智强化”,越不想,它越来,反之会让瘾背后的神经元集群回路更加牢固。 这背后的现象还会形成“脱敏反应”,如抽烟分泌的尼古丁对多巴胺的刺激,健身带来肌肉感的迷恋上瘾等。 什么是脱敏反应? 当大脑受到新刺激多巴胺急剧增加时,直到通过某种行为满足,它才会下降,在此基础上一旦有类似刺激出现,大脑就会告诉你,它能满足你,然后就形成下个瘾的循环。 举个例子: 很多人一天中碎片化时间时,似乎在从一个APP去往下个APP的路上,刷会儿微博跳到微信,从微信跳到社群,从社群到头条,从头条跳到百度从不停歇,直到有重要任务打断它才中断,试想下,你是否经历过? 除此以外,瘾还有戏精功能,生活中有些人是工作狂,除必要休息外做起事情无法停歇;这是因为这种人对自身要求比较苛刻,他们认为完美的外表和地位才能赢得尊重。 为赢得赞许,经常强迫自身做出某些行为来满足人们的期望,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表演上瘾”。 “表演上瘾者始终忙着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不停地忙碌,他们才觉得生活有意义”,但从实际产生而言并未代表效率很高。 按照互联网说法,若说“多巴胺”“乙酰胆碱”是前端,那“神经元集群”的连接就是“中台”。 不管是什么“瘾”的形成,背后都是大脑接受外界信息后处理方式形成的习惯特征,这一切最小单元是“神经元的链接”,链接如同APP的数据库一样。 二、瘾的最小单元是链接 什么是链接?我把它总结为“端到端的形成”。按照神经生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两个层面,分别为“神经元的数量”与“单个神经元的链接数”。 一个人的创造力与上瘾的形成核心在于“神经元突触”,什么意思? 人大脑有几百亿神经元,它们都是通过突触(synapse)链接在一起,如同数据库一样。 你接受的每条视觉,听觉,感知所带来的信息,都是由不同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然后电信号再传输给另一条神经元,中间的节点就是“突触”,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突触有什么特征 它好比中转站,作用在于激活下个神经元所发出信号,从而完成一条信息到另一条的传递。 你的任何想法,碎片知识在脑中都是一个小信号,就像人常说的搭建知识结构,突触就是“结构的支点”。 支点熟练度对应则是突触结构是否强大,比如记忆的形成就可以理解为“突触的形成与链接”,突触越效率记忆越牢固,动作也就越熟练;厉害的大脑,脑触点呈现网状且脉络清晰。 说到这里,那是不是我们涉猎知识越多,突触就越多,人就越聪明呢?并不是,这和神经元可塑性有巨大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长出的新神经元细胞”和“新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突触方式”。 举个例子: 同样的两个人都拥有几百亿神经元,前者经过大量用脑方式的正确训练,那它突触激活数量就远比后者高,在智商上就有明显差距。 因此日常或工作中想要比别人学习更多,来促进大脑发育接受更多知识,重要的是从上述两者下手,那怎么做呢?让神经元产生新突触建立新的网络链接。 它就像高铁一样,你要修设新的轨道,要大脑去做新鲜事,接受新信息刺激才能形成“突触”,否者都是在旧网络结构下重复回路。 当然,人接受信息的神经元发出信号,也有强弱之分,有些一次就形成新路径,有些则不能。 两者差距在于是否分泌足够的“多巴胺”来刺激奖赏系统,那些立刻就能得到反馈的东西你会持续做,而长期的就难以坚持一样。 这样来看,你每天所有思考或行为,要么是在强化已有神经元链接形成的突触,要么在创造新的突触。 当某个行为习惯大量的重复它就会变得成熟高效,也意味着你在持续强化,当接受某个新理念或行为,又意味着新的突触在形成。 举个例子: 儿时你刚学骑自行车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学会,过程很艰难,这就是大脑在训练神经元突触的节点,指导行为来完成某项动作,当一旦学成,以后不用太重思考即可灵活操作。 在比如学习英语,前期需花费大量时间来记语法、单词、表达,而掌握方法后加上刻意练习,你会发现后续增加大脑知识库的密度就可以。 若要换个角度理解,那些固化思维的人,往往是不能接受新知识,改变神经元突触,最后造成保守,原地踏步。 突触还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随着大脑存储知识的增加,会形成结网模式,即通过事情A可以推演B,由B又能链接C。 网状型突触结构 这种网状性突触犹如一只拥有几百只脚的章鱼,它最大的能力是可以同时与另外几百只章鱼沟通,握手,甚至打招呼。 那么站在高级物种人的角度来说,大脑最强的能力就是由一个信息可以引出多个知识点。 譬如我说:“你今天吃饭了吗”,它能延伸出中午、下午、还是晚上,和谁,吃的什么,几个人等。 背后某个神经元可以激活额外一组触点背后的神经元,形成连锁反应,这也是创造力的核心。 很多人创造能力下降是因为他只走少数几条路,这少数的几条越走越好走,然后就过度依赖这些路,而忽略大脑的路口还可以链接更多其他可能性,因此学习的核心是走旧路的同时也要探索新路线。 最后把所有的路进行串联形成结网,这样在需要时,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不同答案,反之对于复杂问题,也很快就能找到最优解。 再譬如: 丹尼尔·卡内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人的大脑有系统一(理性)与系统二(感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关联状,人用理性来处理工作,感性来处理人际关系。 实际上这些概念都是同一回事,当我阅读完后脑中会形成无数知识点,而这所有概念又被几个底层逻辑所串联,每当我写不同文章,处理复杂问题等各种场景时,自身大脑的神经元链接网络就会打成一片。 而打造这一片网络的关键点,就在于我经常大范围阅读后,进行思考,梳理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如同爱因斯坦所述,并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只是比常人花更多时间去思考问题,不断换角度去论证问题,这种有效方式最能打造创造力和多元思考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驱动人形成某些习惯最有力的培养方法,可以拆成三个步骤: 1. 涉猎新知识; 2. 培养有效突触点; 3. 打造一片触点的链接。 这一切反过来看,对于成瘾也是同样,大脑通过感知接受外界信息,传递给神经元,链接让彼此成为突触,加上多巴胺分泌造成奖赏系统持续强化,于是你逐渐着迷。 三、怎么改变成瘾? 不管玩手机,抽烟,还是喝酒,看到这里你对负面成瘾也拥有基础认知,因此市面所述依靠意志力的改变几乎注定失败的。 因为上瘾的根源在于塑造新系统,新神经元突触的行为,它在于“心态”与“行动”两个方面,意志力无法帮你改变认知的痛苦,也无法重构自身。 我经常说改变的本质在于“设计新的模式”,然后小步快跑,加速迭代;我以戒掉手机刷信息成瘾举例,常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重构自身对上瘾的认知 每个成瘾背后,都是未满足的渴望,只有知道自己知道,才能去克制行动,上述我已讲述上瘾的本质不是因为“某些物质,行为”具有成瘾性。 而是因为上瘾者接受外界某个指令后得到“奖励感”,以至于重复强化神经元,最终突触变得越成熟,越高效,而阻止了新神经元的“突触”。 这是内置在本性中,因此若不去主动打破这些本能,意味着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戒掉上瘾的行为,所以要先明白是什么行为令你上瘾,并持续强化奖赏系统。 譬如: 刷微信社群时,看到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聊天?一次两次后就情不自禁总想看一下?生怕错过。刷短视频看到漂亮小姐姐?就总想再看看? 至于不断进入循环陷阱,造成疯狂的涉猎,疯狂的渴望。 这些才是根源,让你在路上,咖啡厅等人时,每个碎片化时间都不想失去每一条精彩内容,你也因此而变得不在有耐心的去深度阅读,刷了半天,也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明白自身上瘾行为的复杂原因后,用新行为来替代原有的上瘾模式,刺激神经元突触再生,这叫意识决定行动,去创造新回路。 重构行为,用好习惯替代它 讲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心理学家韦格纳做了个有趣实验,他找到一群年轻人把他们安排到空旷的屋子中,要求这些人不准想白熊,一旦想到白熊就摇动自身旁边的铃铛。 起初只有几位,最后所有铃铛都响不停,韦格纳换种方法,他告诉实验者想红色的汽车或许会有帮助,于是铃铛响的次数减少一半。 所以,你可以采用思维替换的方法,当碎片化时间拿出手机想要看时,思考下我有无重要的事情,若无,我能否用另外一种行为来替换,譬如身边随时带本书,没事翻阅几次。 这种方法对于戒烟的人来说也行之有效,先把烟换成尼古丁口香糖,过段时间将口香糖换成饮料,小吃等依次迭代。 重构的核心在于改变“神经元突触”的结网模式,如,若你打过网球当拿起球拍或一想到打球时,相关的整片神经元网络会被激活,所有与之相关的动作会自动并快速的在你脑中浮现。 并且是一个浮现完随即带出下个动作,这意味着突触结构的网更大,选择权更多,犹如饭后一根烟,风度又翩翩这句话,能不能还有更多正向押韵语录呢? 物理戒除(远离成瘾的环境) 某些角度而言,环境是成瘾最大的赋能者,不同“瘾”所对环境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更糟糕的网络有助于提高网络游戏成瘾者戒除游戏的概率,更慢的手机有助于降低社交网络成瘾者使用手机的时间,因此想要降低对手机信息成瘾的依赖,依靠“物理手段”也不是不可以。 但现实中人手机网络都已经处于4G普及时代,非常快,怎么办? 其一,卸载; 其二,替代。 针对于“游戏”“短视频APP”狠下心不用,可有可无的直接卸载;但有些需要学习的渠道不行,于是智远采用的方式为替代。 譬如为保证自身每天掌握信息的高质量,我把一些质量不高,附带情绪价值过重的公众号主动取关,做减法,找权威而准确的媒体作为订阅。 保持好奇,训练深度阅读与交流 很多人做事是没有目的的,仅仅是因为好奇,但这种好奇往往会把自己带到更远的地方。 大脑所用神经元突触思考呈旧模式,无法根深蒂固的对行为改变,智远认为,要给每次好奇的出发设定目的。 譬如我不断了解新生事物,是想用新知识来冲刷原有体系和观念,这就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坚持下去到某个时刻回头发现,你已经在原固定心智模式中走出很远。 训练深度阅读是“难而正确之事”,它并非仅阅读那样简单,这里有个很好的方法: 找个安静的环境让自身进入心流,先从最容易适应的难度开始,循环渐进,譬如若开始你没耐心看长文,就没必要强迫一定要看完。 慢下来先看部分,试着边看边记录,把它输出为自身体系,享受深度背后的思考。 所以不断挑战正向新高度时,你的自我价值感与循环模式也发生一系列改变,有时欲望会推着你前行。 与人交流去感受外界不同的声音,也是种改变负面成瘾的方式,接受过多线上无用信息倒不如约朋友二三,彼此切磋工作以及生活感悟。 如果你想驱动自己变得更好,把上瘾走向正向,设定个目标尝试从上述四个维度出发,加以训练,相信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总结一下: 人的新习惯形成有三部分构成,分别为: 线索(任何能促使行为的东西);惯例(行为本身),奖励(训练大脑在将来重复该习惯的回报)。 而克服负面上瘾的最佳方法是,在改变日常惯例的同时保留线索与奖励。 即只用分心之事来改变原有行为,培养新的神经元突触点和网状型结构。 希望你能逃离任何一种负面“成瘾”的心智增长,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永远在路上。 行动上不断迭代,心态上静待花开,你的理性可以战胜自身的“冲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
大厂哪天发工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文 | AI财经社 周享玥 编辑 | 游勇 7月中旬,一则“公司20号发上月工资被起诉”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深圳一家制造企业因为20号发上个月工资被员工起诉,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企业败诉,赔偿员工5.4万元,理由是拖欠工资。 这是一则让不少网友感到意外的新闻,晚几天发工资还可以把老板告上法庭,关键是还胜诉了。 在打工人的世界里,工资永远是讨论的重点,钱必然是越早拿到越让人欢喜,甚至一度有人将发工资的时间对公司进行简单分级:“好公司5号发工资,中等公司10号发,次等公司20号发工资。” 工资发得早与发得晚背后,有哪些考量?而一向以高薪高福利著称的互联网大厂和南方的制造业工厂,在对待发薪这件事情上,又有何不同? 两个迥异的世界 在大型互联网和科技公司里,发薪水从来不是一个需要操心的话题。 “新浪都是当月28号发上月16号到这个月15号的工资,遇到法定节假日或周末则会提前发”,曾在新浪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陈其告诉AI财经社。 但发工资这件事儿,并不仅仅靠财务人员就能完成。据他介绍,在16号到28号的十余天内,仅从员工方面来说,就需要谨记三个节点——“16号登陆系统提考勤,20号上报报销预算,23号左右正式提报销”,否则将无法赶上审批时间,影响考勤和报销结果,进而影响最终的工资结算。 新浪算发得比较晚的。“腾讯一般是5号发上月工资,如遇节假日会提前发”,一位腾讯员工告诉AI财经社。这就意味着,在同样一个月工作周期的情况下,腾讯员工相较新浪员工,可以提前约8天拿到工资。 无独有偶,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同样选择在每月5号发放上月工资的还有小米、网易等互联网公司,而快手、美团则会分别在每月1号、每月第7个工作日,发放上月工资。 字节跳动、蚂蚁集团、滴滴和爱奇艺等企业都是月底发放当月工资。“我们一般是每月最后一天发本月工资,实习生则是月中15号发上月工资,如果有节假日则提前发”,一位字节跳动员工向AI财经社透露,字节跳动的办事效率一向比较高,比如员工报销只要审批通过,钱立马就会到账,并不需要集中到月底或者每周的某一天处理。 甚至有部分企业选择提前发放。据AI财经社了解,搜狐一般在每月20号发放当月工资,如有请事假或早退等情况则下个月再扣回,优酷和知乎则分别选在了每月的21号和25号发放当月工资。知乎干脆在25号就能提前发整月的工资,这意味着,除了考勤可以由系统及时记录反馈,员工的绩效、提成和一些奖惩并不能在当月的工资上反应。 “知乎的绩效都是按照半年考核、年度考核,与月工资无关,如果有加班,会有加班费,但加班费一般可以提前录入。”一位知乎的员工向AI财经社透露,大家每个月的薪资都相对固定,考勤、绩效和提成都会在下一个月的工资中体现。 这种薪资发放体系是建立在员工稳定且可控的基础之上。但在南方不少制造企业里,人员流动性高,延迟发放工资,一是留出了充分的结算时间,另外也给离职员工更大的离职成本。 在深圳,工厂流水线“压工资”的情况非常普遍,从几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深圳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大量的民营企业存在,也使得劳资关系更为复杂。所以,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出台地方性工资保障法规的城市。在2019年上半年,深圳还认定了31家拖欠工资的“黑名单”企业。 而据AI财经社了解,深圳的企业也大多是每月15号左右才会发放上个月的工资,比如华为、OPPO和vivo的发薪日都是15号,这也是深圳官方规定的最晚发薪日期。 一位曾在比亚迪做口罩的员工对AI财经社透露,他所在的部门是22号发上个月的工资,但比亚迪的苹果事业部则提前了10天,为每月的12号。这种做法或许与苹果对代工方的要求有关。比如苹果最大的代工方富士康的发薪日是每月7号,而深圳绝大多数外资企业都是这个时间发放上个月的薪水。 发薪日背后的秘密 “其实都一样,你得看它的薪资周期是什么样的,一般情况下,都会留出5-10天进行薪资核算”,一位互联网大厂的HR告诉AI财经社。而这5-10天的时间,一般需要核对完成请假、绩效、五险一金、报税等内容,核对完以后,还需要走流程以及通过邮件等环节,一一确认。 另一位HR总监赵宇则解释称,大厂的绩效评价、考勤、工资等都有算法支撑,所以能够迅速反应,相比之下,小公司一切靠表,需要进行薪资核算的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除了财务核算上需要时间,赵宇透露,部分企业还会出于企业风险防范的目的,将发薪日期后延一段时间。 “你要是经历过HR的工作,就会发现什么类型的同事都有,所以风险防范是需要的,尤其是规避离职员工可能带来的问题。”赵宇告诉AI财经社。对于公司来说,这部分拉长出来的时间,可以帮助公司掌握离职交接的主动权,做到不留后帐和避免员工“拿钱走人”的情况。 当然,选择拉长薪资发放日期,也不排除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以及赚取理财收益或银行利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工资尚未发放前,公司对这笔资金的运用仍然具有较大的灵活度。一位深圳的程序员对AI财经社透露,他们在合同里规定的发薪日是15号,但经常拖到20号,“反正是老板一句话,啥时候发就发。” 事实上,《劳动法》里并没有规定发放工资的时间。 但深圳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其中包括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及其支付周期、支付日等内容(第九条)。若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在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支付工资的,可以延长五日;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长五日以上的,应当征得本单位工会或者员工本人书面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第十二条)。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告诉AI财经社,“在司法实践中,出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如果地方性的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讲,在一个工作周期后超过一个月不发工资,就会被认为是拖欠工资。” 不过,在他看来,单纯因为发工资晚了几天进入仲裁和诉讼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企业跟员工之间都会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因为周转、财务、银行等问题晚几天,只要员工接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夏海龙解释称,如果合同里有明确规定不能超过次月的某一天,延迟一天发,严格来讲也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利去主张权利。前述大厂HR也表示,劳动合同里如果写明了发放日期,但现实中晚发了,在达到一定情况后,就可能要赔偿加付一定赔偿金。 如今,深圳也在打算放宽工资支付时间的限制。今年5月27日,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深圳当地一度建议修改《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修改为“最长不得超过二十日”,但这一建议尚未落实。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其、赵宇均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作为曾经的国民级理财产品,余额宝为啥凉了?
文 | AI财经社 杨谭 编辑 | 宋函 自余额宝诞生之后,整个互联网掀起了一阵理财狂潮,它激发了无数人躺着赚钱的梦想。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成立,半年内,规模突破1000亿元,三年内,资金突破1.4万亿元,直逼四大银行存款。 然而,近年来,余额宝收益却一直在下降,7日年化收益率也一度跌破2%,背后持有的多只货币基金中,某些单个基金甚至只有1.9%。 最近,曾经作为其王牌的天弘余额宝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也显示,其规模再次缩减,已降至7808亿元,降幅达到19.7%。天弘余额宝3年缩减了9000亿元,创五年来新低。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用户表示,他们早已放弃了余额宝。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国民级理财产品就衰落了。 曾经横空出世,半年突破1000亿元 作为一家一度亏损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之所以能走出泥潭,靠的正是在当年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 2011年6月,天弘基金新任总经理周晓明上任,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业失败了两次。他发现,在传统交易时代,基金产品代销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远,必须在模式上进行创新,要能够打破屏障,直面客户。 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面对他的,是当时天弘基金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的局面。AI财经社了解到,从2004年成立至2013年的9年里,天弘基金除2007年和2009年盈利外,其余7年均为亏损状况。 用行业人士的话说,那时的天弘,一边面临着银行理财产品的追逐,一边面临着被整个基金行业排挤的局面。 周晓明想要重新谋得生存,并立稳脚跟,就必须要做些大动作来改革。2013年,周晓明得以有与马云合作的机会,天弘基金迎来转机,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推出余额宝。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推出。余额宝的模式极其简单,蚂蚁金服在支付宝后台开设余额宝接口,用余额宝的沉淀资金购买唯一一种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再以略高银行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散户资金。 谁也没有想到,在当时理财知识还并未普及的情况下,余额宝迅速火了。在当年的11月就突破了1000亿元的规模,也就是说,用了半年时间,就做到接近一个中小银行。两年内,余额宝资产规模就达到7000亿元,不到3年突破1万亿元。 余额宝诞生以后,其投资回报率一度达到6%以上,并长期保持在4%-5%左右,是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15倍,甚至高于很多银行的三年期定存收益率,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理财热潮。“余额宝在当年之所以收益高,主要是因为当时货币政策收紧的时候,他所投资的产品,比如同业存款等的收益率上升,然后带动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上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AI财经社分析道。 2014年,余额宝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1.85亿。并且,在2015年前后,余额宝几乎秒杀市场上其他货币类产品,无论是收益还是规模,均可以算作国民级别。 余额宝背后的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也一跃成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三年时间里,其资产规模迅速突破了一万亿元。此后在周晓明的推动下,中国货币基金产品从此告别了银行销售的时代,走上了一条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 最高近2万亿,直逼四大银行存款 余额宝的大获成功,让腾讯的马化腾也很眼红,于是他下令腾讯也要模仿余额宝。当时,腾讯给微信开了一个非常小的流量口子,以微信支付为切口,零钱和零钱通为资金沉淀池,果然,腾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1000亿元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余额宝背后的基金也仅天弘基金一家,几乎是100%的集中度,用苏宁金融研究院一位高级研究员对AI财经社说的话:“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首例。” 然而,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2018年,因为天弘基金承载有限,满足不了客户的增长,余额宝开始扩充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 一时间,背后的货币基金公司发展至13家,规模更是一飞冲天。在当年,余额宝系基金总规模达到1.98万亿元,超过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甚至直逼四大银行存款。这就好比,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在余额宝里存了1500元,余额宝彻底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余额宝超强的“带货”能力不亚于如今的直播主播,致使基金公司的规模普遍迅速扩大。在当时的新基金中,有6只基金的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其中,诺安天天宝A接入余额宝前,规模只有0.52亿份,2018年三季度末增长到107.35亿份,规模环比增长超了205倍。 余额宝最顶峰时期,背后接入了13只基金,除天弘基金之外,还有中欧滚钱宝、博时现金收益等新基金。如今,余额宝背后的基金更多,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余额宝包括的单个基金产品已经达28只,包括中欧滚钱宝、博时现金收益、景顺长城、诺安天天宝、广发天天利等。 十年前,普通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货币基金产品,路径繁琐是极大的阻碍,而余额宝的推出,极大简化了购买路径,伴随着随用随取的便捷形式,加之曾一度高达6%收益率的诱惑,让习惯用手机支付的年轻人纷纷把自己的工资、零钱都转入了进去。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银行相比,余额宝一直有着易于操作且流动性高的优势,从而吸引了无数理财用户。 “余额宝里的钱可直接用于消费、支付和转账,而且不收取手续费。”一位余额宝用户告诉AI财经社说,“按以前7天期利率4%算,10000元放在余额宝一年的利息能达到近400元,与一年银行定存只有300多元相比,我还是愿意都把钱转到余额宝。” “而且,余额宝的开通条件也非常简单。只要年满18岁,就可以通过支付宝设置的实名认证使用余额宝。”他补充道。 3年极速衰退,收益率创出新低 然而,余额宝的神话并没有维持太久。最近的三年里,余额宝规模一再缩减,已降至1.4万亿元。天弘余额宝更是缩减超半,仅剩7800亿元,创五年来新低。 根据天弘余额宝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截至今年6月30日,天弘余额宝总规模为7808.09亿元。而早在今年4月,这个数字还是9724.15亿元,下降幅度达到了19.7%。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天弘余额宝规模就已经下降过一次,达2184.01亿元,幅度达到18%。 也就是说,半年里,天弘余额宝规模下降超过4000亿元。和2018年高峰时期的1.689万亿相比,目前的规模已经缩水了一多半,约为53%。 关于规模缩减的原因,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自2018年以来,支付宝和天弘方面选择采取分流等方式降低了天弘余额宝的规模。也就是说,支付宝不再只考虑天弘货币基金一家,还会选择更多家。为此,AI财经社致电蚂蚁集团,对方表示,具体情况请以支付宝及余额宝相关公告为准。 究其原因,多名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余额宝规模下降,一是为了合规的考量,二是因为收益的下降。 “如今,余额宝不再只绑定一款货币基金的产品,而是多个货币基金的整合,是为了合规进行的改变。”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AI财经社分析。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AI财经社表示,余额宝规模的下降,与蚂蚁集团的主动压降有关。因为超大规模的货币基金,一旦出现异常事件,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据《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保持足够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潜在的赎回要求。 此前,余额宝推出的“限购”策略,也是为了防范这一风险。2018年2月,天弘基金调整了余额宝服务规则,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只能申购一定的数量,以保持其长期稳健运行。 最重要的是,余额宝收益率也不断下降,去年疫情期间,其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某只基金最低时仅有1.4%。 尽管今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初,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还能维持2.3%,而后逐渐回落。今年6月30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2.093%,5月份的时候一度跌到过2.05%。 关于余额宝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影响,比如利率、费率、规模等,当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货币基金所持有的短期债券利率低迷,就会导致余额宝预期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还来自于余额宝的自身风险,大家不再愿意把钱放进余额宝。 “我早就放弃余额宝了,还不如把钱存银行,还没有风险。”一位用户这样说。 谁来代替余额宝? 货币基金整体失宠似乎已经成为今年的趋势。AI财经社了解到,除天弘余额宝外,此前排在第二名的易方达易理财货币A的规模在第二季度也降至2326.5亿元,下滑近17亿元。 此外,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是一路走低。据Wind同期数据显示,去年四月,667只传统货基中仅有13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了3%,低于2%的基金数量达到335只,也有像国泰金鹰等这样的产品惊现0.4%的收益率。 AI财经社查阅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日前,492只货币基金中,只有3只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分别是太平日日金,嘉合和鑫元安鑫宝。收益在2%以下的有200只,低于1%的也有很多。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货币收益率不断降低,规模也开始缩减,许多用户开始选择银行的现金类理财产品。 于百程表示,在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其中有一条是要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未来,像余额宝这样现象级的产品很难再有。 那么,未来谁会代替余额宝呢? 今年以来,在货币类和固收类产品规模下降的同时,公募权益类产品表现抢眼,吸引了更多资金。所谓“权益类产品”,一般指的是公司股票或投资公司股票的基金类产品。 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全部实现盈利的144家基金公司,其中权益产品较多的头部公司纷纷跻身盈利榜前列。如易方达、华夏和汇添富排名前三,分别盈利656.80亿元、599.69亿元和505.84亿元。此外,盈利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共有25家,合计盈利超过6400亿元,占全行业盈利的74.52%,头部化趋势明显。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千亿元级别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达到37家,合计规模占到全行业的近八成。总规模也不断创新高,继4月的22.51万亿元之后,二季度总规模突破了2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连天弘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在二季度中,也因非货币资产带来较为明显的盈利,致使二季度盈利额增至138.74亿元。而就在一季度,贡献较大的还是货币资产为主,盈利为53.78亿元。 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天弘未来也会考虑更多产品创新,向非货类方向做更多尝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目前,房地产面临较大程度上的调控,从发展来看,长期资金的选择方向,权益类的产品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东京奥运会开幕,中国企业如何掘金?
|科技引领新经济| ▎ 这届东京奥运会,虽迟但仍吸金。 钛媒体作者丨连线Insight 东京奥运会,原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近20年地理位置上距离中国最近的一届奥运会,中国游客也有望成为本届奥运会海外最大的观赛群体。 但由于疫情,原本定于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延期了一年,直到今晚,东京奥运会将正式开幕。 不同于以往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的人山人海、呐喊声和欢呼声不断,此次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没有观众,与之代替的是往届奥运会观众欢呼声的录音,在开幕式中播放。 奥运会举办了,但疫情仍在影响它的进展。目前,东京新冠病例仍在上升,据东京奥组委公布的信息,7月1日至19日,共有58名奥运相关人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东京奥运会虽“生不逢时”、意外频发,但并不影响奥运会这一超大IP的吸金能力,尤其是海外观众无法现场观看比赛这一规定,将会刺激更多流量导流到线上转播平台。 这将刺激奥运会转播商的收入攀升。以NBC为例,去年3月,其宣布将在东京奥运会的转播中播放广告,广告收入就价值12.5亿美元,因此,NBC环球首席执行官杰夫·谢尔表示,东京奥运会可能是公司历史上最赚钱的奥运会。 中国企业也瞄准这一商机,从转播商、品牌赞助商,到代理商,都没有停止“参与奥运”的步伐,直到奥运会开幕前夕,国内部分公司还在争取与奥运合作的相关机会。 奥运会作为各个品牌讲述故事最好的舞台,它们不想放过一丝“借光”的机会。 01 奥运会转播权,仍是被争夺的“香饽饽” 东京奥运会的推迟举办,给互联网转播商后来者提供了“入场券”。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赛事转播权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自2008年开始,央视会把奥运版权分销给新媒体平台,参与购买转播权的玩家不乏有腾讯、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 至今,奥运会互联网版权之争已经延续了十余年时间,竞争对手也几经更迭,奥运会的转播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在看来,互联网公司在奥运转播商中的权重,在不断提升。 不同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距离开幕前七天央视才对外宣布腾讯为分销里约奥运会新媒体版权的企业,今年东京奥运会的国内转播权早早便“名花有主”。 2021年5月21日,腾讯、快手两大平台相继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官方合作,拿下2020年东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视频点播与短视频权利,正式成为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的持权转播商。 快手与腾讯实则属于后入局者。最先分得2020东京奥运会转播权这块“蛋糕”的互联网平台玩家,是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咪咕,其早在去年12月率先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合作。 至此,东京奥运会包括北京冬奥会的版权格局基本成型:由央视主导,联合中国移动咪咕、腾讯和快手三大网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虽都具备转播权,但具体权限并不相同。其中,咪咕拥有奥运会的直播权益,腾讯和快手并未以更大手笔购买直播权,因此只有视频点播和短视频权益。 三种方式的价格不同,以CNTV售卖伦敦奥运的新媒体转播权为例,其分销方案分为三类:A类包转播价格为5500万元(主要包括直播+点播+央视节目),B类3500万元 (直播加点播),C类为2800万元 (点播)。 付费意愿决定了各家的不同打法。 腾讯虽不是东京奥运会最早入局的转播方,但经验十足。从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开始,腾讯便参与互联网转播相关工作;2013年,腾讯成为中国奥委会唯一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2014年承担冬奥申委官网的建设和日常运维工作;之后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播出权。 可以说,在长视频领域,腾讯视频此次以绝对优势,成为了此次东京奥运会的主要参与方。 除了进行奥运全项目、全场次赛事转播覆盖,腾讯还借用自身多平台与互联网技术优势,打造了多元化奥运内容,比如《赢战东京》《我家有冠军》《百年百冠》等40多档原创视频节目,这都将为腾讯吸引更多的体育用户。 不比腾讯拥有诸多大IP版权运营经验,快手属于首次参与奥运赛事转播的互联网平台,但却开启了“奥运短视频时代”,摸索短视频生态下的奥运体育内容玩法。 据官方消息,在7月23日-8月8日东京奥运期间,快手将通过点播的方式,全程播出奥运会所有比赛,并推出覆盖赛前到整个赛事期的多重创新视频。 与腾讯、快手身为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两届奥运会的转播商不同,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投入重金,一口气拿下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0年欧洲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四届大赛的权益。更重要是,咪咕更是不惜重金直接买下了此次东京奥运会的直播权益。 咪咕能够舍得花如此大手笔,主要原因是其背后有中国移动5G商用技术的支撑,具有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优势。5G网络时代的到来,用户对观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画面高清、流畅、不卡顿极大地提高了观众观看体育赛事的体验。对此,咪咕也表示,在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将打造主演播室+XR演播室,给观众带来较为先进的观赛体验。 为何互联网平台都争抢奥运会转播市场? 奥运会拥有的海量观众,能让转播方获取足够的曝光度和广告费。比如里约奥运期间,腾讯平台的日活跃用户、用户黏性、装机量等方面都出现数倍的增长。 但若成为奥运转播商,购买版权也是一大笔费用。其中,央视持有版权的成本,是影响版权分销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央视总共为2018-2024这四届奥运大赛付出约5.5亿美元的版权成本,约合36亿人民币。 中标成本如此高,争夺下奥运转播权这块大蛋糕,就能为转播方带来收益吗?美国电视转播商NBC认为,对转播方而言,东京奥运会有可能是其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届赛事。因为出于防疫需要,很多国际游客无法来现场观赛,东京奥运门票经济损失惨重,酒店、旅游、交通等行业与大量商机失之交臂,倒逼流量涌到转播平台。 这意味着,对于各大转播商和与奥运会相关的品牌赞助方来说,东京奥运会是一个“出圈”、“曝光”的好机会。尤其是本次奥运会有了短视频平台的加持,或可能制造更多的爆点,各大合作品牌也都能“借风”,间接受益。 02 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 奥运会也是广告主争抢营销资源的“淘金场”。 从东京奥运会官网可以看出,本次奥运会赞助商分为四种级别,分别全球顶级赞助商、金牌合作伙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其中,全球顶级赞助商等级最高,目前共14家,包括可口可乐、英特尔、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 而金牌合作伙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等剩余三个级别均属于日本本土赞助商,共有67家。 如此看来,与本届奥运会直接相关的中国企业赞助商,仅阿里巴巴集团这一家。2017年1月,阿里巴巴进入“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名单,在云计算和电商品类上击败亚马逊,加入奥运TOP合作伙伴行列,赞助期限为十年。 这意味着在2018年至2028年三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中,阿里巴巴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开展市场营销等权利及相关的一整套权益回报。据新京报报道,虽阿里巴巴并未公布具体金额,但外界保守估计这笔赞助费不低于8亿美元。 此前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作为东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曾为此特意制定了一整套营销方案。 彼时,若按照计划,从启动到东京奥运会开幕,各种节奏的营销密集有序,阿里将调配一切资源,“all in” 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阿里的奥运营销计划戛然而止,不过从合作周期的角度来看,东京奥运会延期只是打乱了相关品牌的营销计划,对其之后合作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今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重启奥运营销“加油联盟”计划,奥运营销计划重新全面展开。据官方消息,天猫、淘宝、阿里云、天猫国际、考拉、聚划算等都将以数字化的方式支持和服务东京奥运会。 此外,阿里云和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联手打造的奥林匹克转播云OBS Cloud,会为转播方提供云上解决方案。阿里云还会为今年上线的奥运官网Olympic.com提供云服务。 同样是官方赞助商,东京奥运会最大赞助商丰田汽车,却在开幕式之前“打退堂鼓”,其他几家日本赞助商也已撤销广告活动。 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却在想方设法“参与”这届奥运会。 不少中国企业选择把营销重心放在中国国家队上,通过赞助国内各国家代表队参与东京奥运会。 从事体育行业10余年的国武传媒推广总监戚嘉富对时代周报提到,“空场奥运”对于中国奥运代表队、专项运动队和专项运动员的国内赞助商影响更小。 因此签约中国各大代表队的国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大多集中在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团旗下的韩束品牌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官方合作伙伴;荣耀、泸州老窖均成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赞助商;百度智能云成为中国国家跳水队独家AI技术合作伙伴;vivo成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赞助商,旗下子品牌iQOO是中国国家赛艇队和皮划艇队官方赞助商…… 安踏更是多方出击,不仅赞助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冠军龙服”,还将为举重队、摔跤队、拳击队等10支中国国家队、22个比赛项目提供比赛装备和后勤服务。 此外,安踏还要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工作人员提供包括体育服装、鞋和配件在内的体育装备,可谓无时无刻都在赛场“奋战”。 也有企业“曲线救国”,通过不同的营销策略,花式赞助中国国家队“吃喝用穿”各方面。比如燕之屋成为中国国家击剑队指定燕窝产品,三元极致牛奶宣布牵手中国国家攀岩队,泸州老窖旗下产品成为中国国家队专用庆功酒…… 资深体育咨询专家张庆曾对创业邦表示,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合作伙伴,或者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是中国企业参与东京奥运会最现实的方法。 另外,政策的变化,也让国内企业这次“讲中国奥运故事”的弹性变大了。2019年7月,国际奥委会批准修改的一项关于运动员商业规则的条例。 在新规之下,奥运期间保证官方赞助商(直接与国际奥委会达成赞助合作的品牌方)利益的同时,允许运动员和其他奥运会参与者使用和适度曝光其个人赞助品牌,提高相关赞助商在奥运会曝光品牌的机会。 这意味着,除了官方冠名合作,更多品牌有机会借助运动员或相关组织合作,进入奥运会的曝光场。国内企业的奥运营销之战,也将变得更为激烈。 03 这届京东奥运会,虽迟但仍吸金 即便门票损失惨重,但昨日开幕的东京奥运会仍然吸金。 总体来说,奥林匹克收入来源主要有转播、门票收入、赞助费和特许产品(许可证费)等,其中转播、企业赞助(全球合作伙伴赞助计划)由国际奥委会管理,主办国本土赞助、其他冠名许可项目由主办国奥组委管理。 由于东京已经宣布不接待国外观众,为此东京奥运会的门票收入将大幅缩减。 东京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曾表示,由于多个奥运赛事将空场举行,东京奥运会门票收入将从预计的900亿日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降至数十亿日元(约合5874万元人民币)。 东京奥组委也已表示,东京所有场馆将全部退票,此次奥运会共向普通民众售卖了363万张门票。 但需要注意的是,门票占据奥运会整体收入比例并不大,转播和赞助这两大固定收入才是核心收入来源,分别占整体收入的70%和20%。而这两部分资金,国际奥委会在未举办奥运会之前,便已收入囊中。 据路透社报道,东京奥运会在宣布延期之前,东京奥组委与赞助商签订的合同金额就已经超过33亿美元,是同在亚洲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3倍之多。 虽然目前已有10多家日本赞助商宣布退出此次奥运会,不会在日本国内投放奥运相关广告,但其投入的赞助费用并不会被退还,属于自愿放弃奥运会权益。 至于转播权收入情况,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东京奥运会的转播权费总计在3000亿日元(约合27.3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仅赞助费和转播费两项,东京奥运会就已经吸金60.3亿美金。 奥运会吸金能力,在这一年内依然在延续。 去年至今,有企业陆续寻求与东京奥运会的合作。 今年7月,朝夕光年就拿下东京奥运会唯一官方授权手游《索尼克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 尽管延期让奥运会举办方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也承担了不少损失。但总的来说,延期、空场举办东京奥运会,比直接取消,要好得多。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估算,东京奥运会若正常举办可带来1.81万亿日元(约合170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如停办,该数字自然为零。 奥运会的正常举办也给了赞助商、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服务产业链一个“回血“的机会。 在本次东京奥运会相关赛事使用的各项比赛器材中,约有五六成来自中国供应商。作为奥运会供货商,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带来的品牌曝光机会也是他们看重的。 奥运会在所有体育赛事中处于金字塔顶端,尽管延期了一年,但它的关注度和吸金能力依然强劲。这场赛事也将成为今年夏天最火热的流量池,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本文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张霏,编辑:李信
李佳琦带货的华熙生物 为什么不值得买?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你的“脸”一年要花多少钱? 当“肌白如雪、青春永驻”,成为世人对容貌的一种美好追求后,在巨大的终端需求催生下,与“美”相关的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医美、护肤、美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90后成为我国消费的中坚力量,变美三件套也从曾经的“美甲、染发、种睫毛”更新成了如今的“水光针、肉毒素和玻尿酸”。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消费者对医美(尤其是轻医美)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医美产品正在从奢侈消费向新的刚需消费转变,而这背后也推升了我国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 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正规渠道产生的医美产业规模为1436亿元,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超过20%。 而在这个价值千亿的巨大产业链中,上游品牌商受益于资质、技术上的严苛要求,竞争壁垒最为稳固,是近几年资本市场追逐的主要对象。 2019年,玻尿酸一哥华熙生物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在玻尿酸全产业链布局的身份加持下,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一路狂奔。 截至2021年7月21日,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率按发行价算高达到539.8%。尤其是进入今年后,在A股市场一片狼藉的环境之下,华熙生物年内依然保持了108.3%的超高收益率。 那么,在热闹、喧嚣的行业背景之下,华熙生物到底是如何围绕玻尿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当下资本市场看好华熙生物的核心逻辑又是什么?在PE高达200倍之后,华熙生物的股价是否面临被高估的风险? 带着上述疑问,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以期让投资者明白我们对华熙生物的观点: 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的业务布局是怎样的? 华熙生物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 站在当前时点,华熙生物是否值得关注? 业务概览:玻尿酸原料为基础,积极向下游拓展 回溯华熙的发展史,1999年时在地产界打拼多年的赵燕女士,把目光投向了彼时还是软黄金的玻尿酸。 赵燕通过控股的境外子公司正达科技,与山东生化药品公司、正大福瑞达和美国福瑞达共同出资成立了山东福瑞达(华熙生物前身),致力于玻尿酸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000年,山东福瑞达买断了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的发酵法技术,开创性的实现了国内玻尿酸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华熙生物在玻尿酸酸原料药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原料领域站稳脚跟的华熙生物,开启了向产业链中下游拓展业务的新征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2012年,凭借技术、规模和资质上的优势,华熙生物推出了面向医美终端的产品“润百颜”,此后向骨科、眼科等B2B2C的医疗终端业务衍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2015年医疗终端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37%,成功打破了华熙生物原有业绩的天花板。 2016年以来,华熙进一步向C端的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进军,2018年进行全面战略性调整,加大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建设和产品力投入。 2019年底,华熙生物顶着玻尿酸第一股名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至今,公司形成了以玻尿酸原料药为基础,形成了医美业务(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双轮驱动增长的业务布局。 2021年,国家卫健委批准玻尿酸酸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意味着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 未来,受益于功能性食品原料业务的增量空间,以及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功能性食品终端业务的先发布局,基于其新的业绩增量,有望带动公司进一步打破现有业务规模的天花板。 靠着卖玻尿酸产品,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迅猛。2020年,华熙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39.63%。相比之下,2018、2019两年的收入增速还要更高,分别达到了54.41%和49.28% 图1:近年来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净利润方面,2017年以来也呈现了总体增长的趋势,但增速的波动略大。数据上,2020年华熙实现归母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10.29%。 业绩持续增长,业务结构上的变化亦值得关注,即:玻尿酸原料的收入占比逐年走低,到2020年时已经降到了26.72%;同时,玻尿酸护肤品的地位越来越重,2020年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50%。 图2:华熙生物收入结构的变化,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盈利能力方面,玻尿酸产品无论是原料药还是下游业务的毛利率都很高,因此华熙近年来的销售毛利率都维持在高水平,变化相对不大。 而正是由于高附加值的护肤品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华熙的销售毛利率有小幅提高。具体数据上,2020年华熙的毛利率为81.41%,较2016年提升了4.05pct。 以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玻尿酸原料虽然是华熙所有业务的起点,但在目前护肤品却贡献了半数以上的收入与利润。 对于华熙生物的基本观点之一:玻尿酸是它的第一大标签,即便华熙在玻尿酸原料界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护肤品已然是华熙的第二大标签了。 玻尿酸原料业务:以技术驱动为主导 既然是起点,了解玻尿酸行业一定要从玻尿酸原料药开始。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化学本质是一种大型黏多糖。 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了携带大量水分的能力,是目前公认“地表”最强保湿物质之一。 因此,按其功能可将玻尿酸原料药分为3个等级,即医疗级(骨科、眼科等临床用途,和为人熟知的医美用途,)、化妆品级和食品级,正好对应华熙目前的三大下游业务。 开门见山的说,对于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药,其核心看点主要有二: 1. 自身品类齐全,技术领先,地位斐然; 2. 行业层面,下游需求总体强劲,即便存在结构性分化,强需求下的业绩支撑无需担心。 关于品类齐全,在上文已有提及,对应下游三大类的玻尿酸原料药华熙都有布局。而地位斐然,则主要说的是,在市占率上华熙目前是全球玻尿酸第一大企业。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华熙玻尿酸原料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9%,在收购了东辰生物后,公司总产能420万吨,市占率已经接近50%。 图3: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药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36氪整理 而且在好需求的支撑下,产能的扩张还在延续,华熙的市场地位因此更加稳固。根据调研资料显示,今年6月,天津厂区一期投产,释放产能300万吨,目前华熙的玻尿酸总产能已经超过了700万吨,而且天津厂区二期还有300万吨产能在建。 说到技术领先,玻尿酸原料药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这是玻尿酸原料药最底层的发展逻辑。 在技术取向上,玻尿酸作为一种大型黏多糖物质,低分子量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的玻尿酸较难实现量产。由于二者具有较强的医疗、医美功能性,再叠加技术溢价,故而附加值极高。 因此,华熙的第一重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的酶切法路径上,可以商业化量产高附加值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玻尿酸。 自主研发的酶切法不仅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而且相比于传统路径,效率更高,反应条件也更温和,污染更低。尤其在杂质控制上,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高于日本和欧洲药典的要求,品质相当出众。 再来看华熙在技术上的的第二重优势,通过细菌发酵制备玻尿酸,相比传统的提取法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再与酶切法配合,质量也更加稳定。 华熙在技术上的第三重优势,则是通过交联技术平台,稳定玻尿酸的分子结构,可以让其产品在体内存留的更久,单次使用的周期更长,尤其在注射等方式上,更具优势。 由于玻尿酸原料药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不仅通过技术优势,表现出了极强的产品力,而且产能上的优势也巩固了它的行业地位。 虽然玻尿酸原料药的增长在近年来总体保持强劲,但是下游需求在结构上的分化依然值得关注。 在格局上,化妆品级与食品级玻尿酸占据主导地位,医用级玻尿酸的占比非常低。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医用级玻尿酸的全球市场份额仅4%。 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不同品类上的占比亦与当下行业的趋势与格局类似,根据2018年的详细数据,化妆品级的占比超过了50%,医用级(滴眼级+注射级)的占比约34%,食品级的占比约11%。 华熙注射级玻尿酸原料药在2018年开始提速,强劲的医美需求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之后再无详细数据披露,但是在医美的好需求下,预计还将保持强势增长,由此构建原料端结构上的优势。 总的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现有产能下,总体增长稳健,2020年该业务的负增长主要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之后,随着收购与自建产能的释放,叠加食品级玻尿酸在国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需求释放,预计该业务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医疗终端业务:医美产品是最大亮点 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也是围绕玻尿酸展开,其主要产品包含了医美用品,和骨科、眼科等临床用品。 在收入贡献上,根据2018年的详细财务数据,医美产品是大头,在医疗终端业务内的收入占比高达78%。而华熙的医美产品则主要包括了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水光针和面膜。 图4: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虽然,骨科、眼科等临床医疗产品的增速颇高,但主要还是低基数的缘故。从总得需求强度来看,临床医疗玻尿酸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在近年来的医美热潮下,华熙的医美产品即便基数已经上来了,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关于医美在国内长期好需求的逻辑无须赘述,在趋势上注射类的轻医美更受欢迎。而在注射类医美的市场结构中,根据新氧数据,2019年时玻尿酸产品的占比高达67%。 增长方面,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24年我国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2020-2024年间的CAGR则高达25%。 因此,华熙的润百颜、润致等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正好站在一条高增长的赛道上,未来几年的业绩似乎无需担心,而注射类玻尿酸产品在定位上的分化却更值得关注。 行业层面,目前高端玻尿酸产品的盈利能力远强于中低端产品。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时,美国艾尔建的高端玻尿酸销售量远不及华熙,但同期销售额却明显高于华熙。 再看华熙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市场定位,润百颜是典型的低端入门级,而润致则是进阶款。 根据目前的行业趋势,相比于低端走量的润百颜,未来业务收入的增长动能,还要看定位更高端润致系列。 在高端化的行业趋势下,未来新出的高端产品都将放在润致品牌下。产品矩阵逐步丰富同时,医疗器械牌照所具有的一定排他性,也是润致品牌发展的关键看点。 其中,润致品牌下的润致娃娃针已于2020年获批上市,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获批的针对面部、额部的水光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牌照优势外,华熙润致娃娃针在产品力上颇为出众,主要在锁水、补水、修复皮肤张力等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在使用周期上也是长效产品,这都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并形成用户黏性。 从行业趋势来看,国产玻尿酸医美产品逐步走向高端是必然过程,华熙通过润致布局中高端品符合历史潮流。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中高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崛起会有一个漫长的征程,离不开长期的学术推广。华熙的润致品牌于2018年推出,相对较新,未来的好预期能否兑现在业绩上,还需要进一步跟踪验证。 总的来看,在过去的几年间,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维持了较高的增速,尤其是2018、2019两年间的收入增速都超过了50%。 2020年,该业务的收入增速骤降至18%,主要也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随着医美需求的保持旺盛,今年该业务预计还将维持高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眼科相关器械、药品的增长会更加明显。因此,华熙的骨科、眼科等临床用玻尿酸产品,预计也将维持高增速,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功能性护肤品:公司营收扩张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我国护肤品市场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点。 一方面,受益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中国护肤品市场整体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19年,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达到2427.5亿元,同比增速14.4%,占整体化妆品市场的比例超过50%。 图5: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Euromonitor,36氪整理 另一方面,受益于新一代消费者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提升,近年来国货购买热情持续高涨,为国产护肤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土。 2019年,国产化妆品品牌CR20的市占率从2012年的8%提升至14%,国产品牌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图6: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华安证券,36氪整理 此外,在新一代消费者消费理念变迁的影响下,化妆品的功效化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功能性护肤品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国内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110 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 625 亿元,10年间的CAGR 高达28.2%。 但对标欧美发达市场,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占化妆品总市场的比重仅为 2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62%,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功能性护肤品仍有着近2倍的成长空间。 在巨大的行业红利推动下,2018年开始,华熙生物加快了在C端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的布局速度。 公司依托细菌发酵技术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以玻尿酸+X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保湿、抗老、修护、舒敏等功效的功能性护肤品,构建起了以夸迪、润百颜、米蓓尔、Bio-MESO肌活等为代表的多品牌矩阵。 目前来看,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多品牌矩阵实现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交叉覆盖,打开企业持续增长的边界。化妆品作为日常消费品,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差异化的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采用单品牌战略,由于品牌覆盖范围过广,很容易造成品牌定位不清的问题,同时单品牌针对的市场空间有限,也容易触碰业务增长的天花板。 而多品牌战略最大的好处则在于:可以通过子品牌有针对性的实现对细分市场受众的有效覆盖,强化品牌定位,加深消费者印象,同时有利于企业拓宽业务增长边界,而子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018年以来,华熙生物战略性投入功能性护肤品终端业务,在原有润百颜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孵化了Bio-MESO肌活、夸迪、米蓓尔3个子品牌。 同时储备了颐宝、润月雅、柯岸等多个子品牌,形成了更多元的品牌矩阵,实现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肤质需求消费者群体的有效覆盖,拓宽了功能性护肤产品的受众广度。 其中,肌活主要定位中低端大众市场,主推针对成分党的肌底液系列;米蓓尔定位中低端敏感肌群体,主推抗敏修复的水乳霜。 润百颜定位中低端分级呵护,主推玻尿酸+活性成分的次抛精华原液;夸迪定位高端熟龄肌市场,主推抗初老的次抛精华和面霜。 而柯岸、润熙禾、佰奥本集、海宝诗等品牌则是华熙生物旗下专门针对男士护肤、母婴护理、高端个护和宠物护理开设的专业品牌。 表1: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受益于多元化品牌矩阵下潜在消费需求的不断激活,2016-2020年,公司功能性护肤板块实现持续高速扩张,2020年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13.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1%,5年复合增速高达83%。 图7: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其次,原料自供和品牌直营形成成本优势,助力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保持较高的毛利率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华熙生物拥有近200个规格的玻尿酸产品。 同时,依托细菌发酵、酶切法等核心技术,也覆盖了玻尿酸衍生物和依克多因、神经酰胺、麦角硫因、糙米发酵滤液等多种生物活性原料,实现了功能性护肤品上游原材料的自供和定制化需求。 表2:基于生物发酵平台衍生的多种生物活性原料成分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在功能性护肤品的总成本中,原料是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占比接近70%。受益于大部分原料的垂直自供,华熙生物不仅更好的保证了产品功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具备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叠加目前大部分功能性护肤品采取的是电商直营为主的销售渠道,因此更有利于公司保持护肤品业务较高的毛利率。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毛利率稳定在80%左右,相比同业的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企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 表3:华熙生物与可比企业护肤品业务的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最后,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基石。近年来,华熙生物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41 亿元,同比增速50.4%。 在超强的研发投入支持下,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1 项(含发明专利 289 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 85 项(含中国发明专利 45 项,国外发明专利 4 项),形成了以细菌发酵技术平台和梯度3D交联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研发体系。 在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下,功能性护肤品从原料、科技技术、生产工艺、配方体系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保证了旗下产品在功效性、安全性、使用体验、便携性等多方面的产品竞争力,助力公司护肤产品与竞品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表4:华熙生物关键技术在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应用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以夸迪5D玻尿酸为例,5D玻尿酸实质上是多种专利的组合,由基础玻尿酸+高分子量玻尿酸+大分子量玻尿酸+中小分子量玻尿酸+寡聚玻尿酸共同组成。 图8:5D玻尿酸图解 资料来源:夸迪天猫官方旗舰店,36氪整理 通过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玻尿酸组合,有效提升透皮吸收率,更好的针对肌肤不同层级实现补水、锁水、保湿、抗老等多重功效。 而5D玻尿酸最关键的技术正是华熙生物自主研发的酶切法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并加以组合。 受益于研发和技术带来的产品力提升,功能性护肤品核心品牌的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青眼数据,米蓓尔品牌整体复购率在30%以上;而据天猫数据,润百颜品牌整体复购率在40%-60%之间。 较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有利于功能护肤品业务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同样也预示着用户的复购有望为未来营销费用的缩减提供空间。 然而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果后期处理不善,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板块的持续发展。 在护肤品业务跨过10亿的营收门槛后,意味着单纯依赖渠道和爆品的战略对公司护肤品业绩扩张的促进作用在持续衰减。 未来如何有效提升品牌溢价,保持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复购是功能性护肤品业绩持续扩张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2020年,华熙生物进入品牌建设元年,通过直播带货、微博话题、IP联名、KOL推荐等多种新型营销手段,不断强化用户品牌认知,抢占消费者心智,助力于品牌力的提升。 受益于品牌营销的推动,功能性护肤板块的增长立竿见影,2020年营收增速高达118%,营收贡献超越原料成为华熙生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意味着营销费用的持续高增,2016-2020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从1亿元扩张至11亿元,CAGR为70%。 其中,用于广告宣传和线上服务推广的费用的CAGR更是高达91%和389%。而受费用增长的拖累,公司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从38%缩减至10%。 展望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预计短期内,公司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大概率仍会持续。 图9:华熙生物营销费用分布和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除此之外,子品牌不够饱满的品牌形象,也是华熙生物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华熙生物在各子品牌上使用的专利技术、核心成分以及品牌定位完全不同,但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看,润百颜、夸迪等子品牌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 这种同质化不仅体现在各品牌都有相当比例的次抛原液产品占比,容易混淆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印象。 而且现阶段子品牌在营销推广、消费者认知上都需要依靠华熙生物的专业资质为背书,子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并未带动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华熙生物自身子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印象出现了偏差,子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定位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问题。 而同质化背后则意味着子品牌之间有可能会出现内部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品牌矩阵的协同发展,对功能性护肤品整体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现阶段华熙生物值不值得买? 从产业逻辑上,无论是对医美的需求,还是对化妆品的需求,亦或是对眼科、骨科器械的需求,都昭示出华熙生物的好前景。 分业务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的关键限制因素是产能,产能决定了增长的上限。因此,当收购+自建产能释放后,业务规模会明显上一个台阶,收入增速亦会出现明显提速。 但是,附加值极高的医用级玻尿酸原料药的占比预计不会大幅提高,预计未来释放的新产能还是以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为主。 同时,当产能大规模释放后,市场竞争亦会加剧,因此会部分负向对冲产能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长。 再看医疗终端,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散去,需求回补是一大利好。另一利多因素,是公司布局的润致系列中高端玻尿酸注射类医美产品,符合行业大势。 所以,结合上述两大利多因素,今年医疗终端业务的收入增速预计会较2020年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国内低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价格战带来的利空也需要关注,华熙入门级的润百颜系列产品能否守住市场份额,是该业务恢复高增长的前提。 对于华熙目前的重中之重,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增长看点主要集中在品类的扩充、多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品牌力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能力。 (1) 品类扩充:目前公司核心产品次抛精华原液收入占整个化妆品收入的60%以上,品类营收集中度较高。 未来在核心产品传播较为充分、复购率较高的基础上,预计公司会不断丰富旗下水乳霜、面膜、眼部精华等品类的拓展。 参考海外功能性护肤品牌企业的战略布局,未来华熙生物有望在品类上呈现出大单品+多个基本款+季节性新品的品类结构,从而带动整体品牌营收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图10: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2) 多品牌协同发展:当前公司主要发力点集中于核心品牌,形成了以润百颜、夸迪为第一梯队,米蓓尔、BM-肌活为第二梯队的品牌布局。 但如前文所述,在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目前仍然储备有包括润月雅、德玛润等多个护肤品品牌,同时也在向周边的个护、母婴、宠物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表5:华熙护肤品的产品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未来在品牌营销的持续刺激下,核心品牌品牌力有望提升,在核心品牌达到一定规模体量后,将发挥对其他品牌的带动作用。 同时,随着核心品牌的不断稳定,公司也会有更多的经验和能力对其他成长性较好的品牌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不断完善公司在功能性护肤和周边领域的品牌布局,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对整体营收产生1+1>2的效果。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认为,未来3-5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业务仍然有望维持高速的扩张趋势。 但由于功能性护肤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未来同比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 估值方面,我们预测未来3年华熙整体和各业务的收入及增速见下表: 表6:华熙生物未来三年盈利预测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基于如上数据,再参考华熙的近年来的净利润水平,以及业务布局方向,我们预测华熙未来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亿元、13.09亿元、17.81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37%、48%、36%。 因此,对应公司未来三年的估值(PE)分别为165x、112x和82x。所以,公司目前超过200倍的估值明显被高估,甚至相当的不理性。 在当下的医美风潮下,医美相关的标的几乎都是估值高位,行业前景好,市场的预期高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估值下的安全边际,投资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