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全球5G市场预测:今年收入将达1238亿元,大中华区世界第一
编译 | 健恩 编辑 | 高歌 智东西8月9日消息,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预测,称2021年全球5G网络基础设施收入与去年相比将增长39%,达到1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8亿元)。其中,大中华区将以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0亿元)的收入保持全球第一。到2024年,全球一线城市的5G覆盖率将达到60%。 Gartner高级首席研究分析师Michael Porowski说:“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刺激了人们对超高速宽带连接的需求,以支持在家工作和对高带宽应用程序如流媒体视频、在线游戏等应用的需求。” 在Gartner预测的无线基础设施的细分市场中,5G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全球对传统无线网络的投资都在缩减,随着通信服务提供商更加重视5G小基站,对于非5G的小基站的支出将会下降。 从地区来看,北美通信服务提供商的5G收入将从2020年的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亿元);西欧的5G收入将从2020年的7.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增加到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 大中华区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5G收入将由去年的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亿元)增长到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90亿元)。 另外,Gartner还预测,到2024年全球一线城市的5G覆盖率将达到60%。“随着消费者返回办公室,他们将继续升级或切换到千兆光纤到户服务,因为高速的网络连接已经成为远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存在。”Michael Porowski说。 客户对高速网络的需求还将推动全球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市场的增长。10Gbit/s对称无源光网络(XGS-PON)技术能够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服务,但是价格相对高昂。随着该技术与其他技术价格差异不断缩小,通信服务提供商将更多的投资XGS-PON,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Gartner预测到2025年,会有60%的一级通信服务提供商会大规模采用XGS-PON技术,为住宅和企业用户提供高宽带服务。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人们不得不居家学习和办公,这令人们对更高质量和速度的网络有了更高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5G网络的铺设。随着人们对高速度和低延迟的网络需求高涨,5G正在面临高速增长期。 2021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中国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显然中国在5G的推广和应用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把电影拍短,会更容易吗?
2010 年 7 月 24 日,坐落在全球 190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举起了手里的 DV、相机,记录下自己平凡而又特殊一天中的琐事。 ▲《浮生一日》海报。图片来自:IMDb 随后,他们把这些视频送给了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再经由执行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的构想与处理之后,催生出了《浮生一日(Life in a day)》的纪录片。 这 4500 小时的素材,并没有经过演绎和艺术创作,而是依据时间线挑选、拼接,再配上 BGM。 ▲《浮生一日》片段。 本以为这如此单调的处理方式会枯燥无味,毕竟从单个片段来说,它再普通不过,没有任何电影工业的痕迹,没有特别的光影、质感或者构图。 ▲《浮生一日》片段。 但如同排比句式的《浮生一日》,却迸发出了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力量。原本普通平凡的时刻,聚在一起,就变成了五花八门,五光十色,璀璨多姿。 时隔十年,2020 年 7 月 25 日,坐落在全球的 192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再一次做了相同的事。只是,这次三十几万小时的素材,更多的是来自智能手机。 ▲《浮生一日 2020》海报。图片来自:IMDb 而 2020 版的《浮生一日》还未上映就直接入选圣丹斯电影节。 很多人说第二部《浮生一日》的手法少了几分细腻,且充斥着 vlog 式的镜头,缺少了故事感。但这部由所有人共同创作的「电影」本来就是当下的流行媒介内容,智能手机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到了创造的过程之中。 ▲ 《浮生一日 2020》片段。 传媒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一个时代最有意义的内容并不是媒介讯息,而是特定媒介时代所使用的工具,以及由这种工具所焕发的新的可能性。十年前后的《浮生一日》就是由智能手机普及所带来创作创新的一个好例子。 其实,不仅是《浮生一日》这个耳熟能详的项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手机电影」逐步走向前台,而电影与大众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去年,vivo 与 FIRST 青年电影展就对「手机电影」做过相应的探索,推出了超短片大赛,鼓励人人参与和表达。 而今年,秉持「人人都是创作者」的实践理念,vivo 再度与 FIRST 青年电影展携手开启了第二届超短片大赛,更深入地探索影像的实验性表达和视听语言的审美边界。 为什么只有 5 分钟? 导演贾樟柯曾说:「短片是电影最初的形态,电影史本身就开端于短片,90 分钟的长片则是电影商业化后的产物。」 诸如克里斯托弗·诺兰、詹姆斯·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斯坦利·库布里克、大卫·林奇、罗曼·波兰斯基等导演在成名之前都有着十分惊艳的短片作品。 ▲ 1997 年诺兰所拍的短片《蚁岭(Doodlebug)》。 而这些导演之后拍摄的 90 分钟、120 分钟长片之中,也掺杂了许多在短片中尝试的手法。像是诺兰在《盗梦空间》就「借鉴」了自己 1997 年拍摄的《蚁岭(Doodlebug)》,二者有着十分相似的嵌套叙事结构。 可以说短片一直都是创作者逐步靠近电影艺术的可靠途径之一。更别说在短视频爆发的当下,大部分人的观影方式正在逐步改变。 2020 年 vivo 联合 FIRST 青年电影展设立超短片单元也是基于如此大方向上的考量。而对于 vivo 一个手机厂商来说,持续关注超短片大赛,一是顺应移动影像文化崛起的潮流,二是专业的影像竞赛会反哺 vivo 影像技术,也符合在影像长赛道的战略布局。 超短片的体量,尤其是 FIRST 限定的 5 分钟时长,相对于 90 分钟的长片来说,它门槛更低、成本低,很适合电影创作者进行实践与晋升。 同时,5 分钟的长度或许也可能是个「骗局」,如果你想创新,做实验,或者想要讲好一个故事,那这 300 秒的每一帧都很重要,对短片的内容需要很精准的拿捏。 ▲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年度超短片」获奖导演 – 刘宽。 获得 2021「年度超短片」的导演刘宽表示「5 分钟是一个看上去很轻的体量,但是它其实是很重的,因为它需要你更精确、更多地思考」。 「5 分钟」这是超短片竞赛单元的唯一限制,对内容,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拍摄器材等等均无要求。这 5 分钟更接近的是一种「形式」,而本意是鼓励创作者在影像语言上的创新探索。 2021 年的超短片大赛获得了不同背景和专业圈层的青睐,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关注点,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运用带来了更多不同的视角,有水下的《水鬼》,有 vlog 题材的《个命虚拟》等等。 同时参赛者也不仅限以现实叙事呈现,而出现了定格动画、木偶、拼接、建模等等新形式,如《火锅》、《捉迷藏》等。 相对于上届,入围超短片的内容呈现更为灵活,更富创意,话题也更符合当下的时代议题。从这里来说,vivo 与 FIRST 所发起的超短片形态更为明确,它们就是在当下不断的探索影像新的创作语言。 这届超短片有什么特别? FIRST 青年电影展运营总监高一天分享了一个数据,「今年超短片单元用手机拍摄的影片是 52%,去年的数据是 21%,有挺大幅度的上升」。 ▲ FIRST 青年电影展运营总监 – 高一天。 手机参与拍摄超短片的过半比例,以及相较上届数据的大幅增长,一是得益于智能手机影像技术的进步,二是智能手机的体积优势,给拍摄的角度、题材选择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其实,不论是影片创作还是偏人文的照片采集,拉近与拍摄人物的距离,降低器材的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在人文街拍题材中,更多的专业摄影师会选择「旁轴」而非传统的单反,也是降低器材的瞩目度。 ▲ vivo X60 Pro+。 在拍摄《如果可以》时,刘宽导演就充分的感受到了手机作为记录工具带来的便利性。她在访谈中提到了一种「权力关系」,传统的影像器材会放大拍摄者的「权力」,造成一种不平等。 ▲《如果可以》片段。 「但是当我用他生活中常见的手机去拍摄他送快递的过程,就消解了我们之间的权力关系」,在取材上,手机帮了她一个小忙。 其实不仅是消除「权力」、「压力」,比专业器材更小的手机也弱化了存在感。在《如果可以》中有快递中转站、快递员宿舍的画面,也是利用了手机较为「隐蔽」的特点,「如果我们拿摄像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刘宽强调到。 ▲《火锅》中的长镜头。 而在《火锅》的拍摄现场,应照宜导演把手机放在冰箱里,抓到了「冰箱打派」的镜头,甚至让演员背着自拍杆,独自走在上海街头,采集到了一条长镜头。 王久良导演的《水鬼》,全程的水下拍摄,也是利用了手机便携好操作的一个特性。 而反过来说,vivo 的产品也从中获益良多。上一届是 vivo 首次与 FIRST 合作,也可以说首次面对了各类的创作者,经过沟通理解与思考,最终把一些需求在 X60 系列上实现了。 ▲ 在 vivo X60 Pro+ 的视频模式下,可选标准 HDR 或 HDR 10+。 最直观的就是视频创作的「专业模式」,在此模式中,vivo X60 系列可以快速而干脆的对焦。另外,也给 vivo X60 系列提供了两种 HDR 功能,一是 HDR 10+,另一个是 SDR 到 HDR 的扩展,去提升「视频的整个宽度和色彩表现力」。 上一届的需求,到 X60 系列上的技术落地,也恰好反应在本届 vivo 邀约短片之中。像是全程水下取景的《水鬼》,在水下这种复杂光效下,能够很好的还原出色彩。需要不断跟快递员快速移动的《如果可以》,以及被绑在自拍杆上得到独特长镜头的《火锅》,则是 X60 系列出色的防抖效果的体现。 ▲ vivo 影像产品总监 – 李卓。 而经过这届超短片大赛,与创作者团队和超短片导演的交流,vivo 相应也收集了许多面向不同领域的需求,比如色彩管理、更专业的权限管理等等。 对于这些需求,vivo 影像产品总监李卓表示「有一些功能可能在下一款产品里大家就能看到」。 vivo 联合 FIRST 青年电影展,开设超短片竞赛单元,为青年创作者的影像表达提供了一个聚合平台,面向大众视野,与之一同探索新形式的影像表达。同时,不断地与专业领域碰撞,也反哺了 vivo 在影像力上的技术。 手机电影以后会是主流吗? 「只要有形成影像的工具,就可以成为媒介本身,而不是像我们传统上理解的那样必须要用专业设备去拍摄」,艺术家曹斐分享了本届 vivo VISION+ 超短片大赛中所看到的影像趋势。 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的崛起,无疑改变了当下人们的一些观影习惯,而影像表达语言,或者说电影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拓展。 「现在新的影像表达是传统的延续」,以往来说,我们选择表达,可能是通过文字、照片,而如今互联网进步之后,可能会通过短视频来展示自己的内心。 ▲ 图片来自:unsplash 扩展到电影上,以往这是个极为小众的群体,专业的设备、器材以及高昂的成本让人望而却步。而在「人人都是创作者」的当下,影像的记录反而比文字、照片更能准确的表达和描述。自然来说,手机影像逐步成为一个趋势。 而手机便携、体积的优势,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反过来也丰富了影像语言更多的可能性。 就如同曹斐所说,「现在很多电影节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单元,有无人机视角,有监控器视角,甚至云拍摄等等形式」。面对很多创新,各地的电影节其实也在不断地吸收和创新,「电影本身的语义已经被扩展了」。 而在 vivo VISION+ 超短片单元之中,除了手机拍摄,也出现了用监控器拍摄,从而创作出来的《让我们相爱吧》。这些映衬了 vivo 联合 FIRST 青年电影展推出超短片大赛,从而探寻移动影像创作表达边界的初衷。 影像(器材)发展过程中,只有智能手机是集采集、编辑、加工、分享于一体的设备,地位颇为特殊。如此自由的设备属性,让创作者的创造力打开,不再被器材的局限性左右。同时,产品影像力的提升,让手机电影融合了专业性和便捷性。 ▲ 图片来自:unsplash 手机电影其实是对新媒介工具进行的实验,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现在谁也没有答案。vivo 与 FIRST 青年电影展一起以超短片的形式进行探索,并非是想要把手机电影变成主流,而是契合了大众在新时代下的表达态度和欲望。 「电影」的概念一直被定义,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器材下,它有着相当灵活的呈现方式。而现在手机创作、手机电影就是在探索电影在新时代下的边界,同时,也在不断的做实验。 5 分钟的超短片,它更为灵活,无需像长片一样投入过多的资源。恰逢智能手机移动影像技术的爆发,可以让创作者无忧无虑的在 300 秒内肆意想象,用新的形式、新的视角、新的镜头语言来表达自我。 就像《浮生一日》一般,仅有一个 5 分钟的片段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涟漪」,但当数千部 5 分钟的短片、片段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就会表达出当下的移动影像发展,为「电影」带来的新定义。 而 vivo 在此探索的过程中,展现出移动影像的更多可能的同时,也会不断从创作的过程中当中吸取需求,转化为自身产品的专业影像力,持续在影像长赛道上蓄力,更是符合了 vivo 长期主义的战略布局。 对于 vivo 手机用户,或者所有手机用户来说,vivo 与 FIRST 青年电影展不断推向大众视野的超短片,更是一种激励。鼓励用户去用当下的影像语言来呈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内心生活。
在飞机上用蓝牙耳机 会威胁飞行安全吗?
在观看今天的内容前,先请大家回答一个常识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乘坐飞机时,手机需要处于关机或飞行模式状态,以免增加机场地面基站工作量、降低干扰飞机定位系统的可能。 但同样有干扰通信可能的蓝牙耳机,比如 AirPods 到底在飞机上能用吗? 答案是,能用。 不过无论是线控还是蓝牙耳机,都需要在起飞与降落阶段摘下,在飞机平稳飞行时才可使用。 从头说起:使用手机会干扰飞机飞行么? 先把结论放在最前面: 并不确认使用手机是否会对飞机飞行产生影响。 我国民航条例的制定主要参考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相关规定,而 FAA 主要是担心在飞机上使用 800MHz 频率的手机会对地面通信网络产生影响,所以禁止了手机的使用。 ▲飞行到 10000 英尺(3048 米)后,才可以打开手机,图片来自:faa.gov 而多家航空公司的多年实验,进行了大量验证,一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影响飞行通信。甚至在美国有不少航空公司以「可以在飞机上玩手机」为噱头,吸引乘客选择它们的航班。 2003 年,NASA 两个不同的研究表明,乘客的电子设备可能产生干扰,降低关键航电系统的安全系数,但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目前也没有一名乘客的电子设备造成空难的实例。 ▲Unsafe At Any Airspeed? 图片来自:IEEE Spectrum (March 2006). 不过安全无小事,再加上航空环境的复杂性,即使有一丝风险,也要做好万全准备,所以乘坐飞机时不能使用手机便成为了一条飞行条例。 而且,所有乘客都有义务遵循民航部门的规章制度,乘坐飞机不是「疑罪从无」的学术问题,千万不要因此而违反航空条例。 2018 年 1 月 18 日,海航、东航等航班相继开放使用手机,旅客和家人可以在飞机上视频通话,这是几十年以来,航空领域用最安全的方式,不断验证的结果。 如今乘坐飞机,不用关闭手机,只用开启飞行模式。不论是听歌观影,还是拍摄云端美景,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当然也可以使用蓝牙耳机。 开始求证:在飞机上可以使用蓝牙耳机么? 同样把结论放在最前面: 除了起飞与降落时,无论是 AirPods 等蓝牙耳机,还是其他型号的线控耳机,都可以随意使用。 在飞机上使用蓝牙耳机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步:第一,蓝牙耳机能否带上飞机,第二:蓝牙耳机能否在飞机上使用。 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官网的航旅指南中(具体以乘坐航空公司规定为准),对随身携带行李有以下要求: 重量与体积:总重量不能超过 5 公斤,物品体积不得超过 20x40x50 厘米,并仅可携带一件行李。 可携带物品限制:电子设备自带电池的额定容量值不能超过 100Wh;充电宝最多携带 2 个,额定容量同样不能超过 100Wh(160Wh 内需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才能携带)。 不可携带物品:打火机、火柴、刀具、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以及各类液体等不能通过安全检查的物品都严禁携带。 ▲ 部分携带行李内容,图片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航旅指南 在所有规范中,并没有与任何与蓝牙耳机相关的内容,蓝牙耳机的电池容量,也远达不到额定容量值 100Wh。所以蓝牙耳机肯定是可以带上飞机并且使用的,那为什么空乘人员一定要让我在起飞时摘下耳机呢? 其实这个行为与飞机安全无关, 是为了你的个人安全。 飞机起飞后的 3 分钟和飞机着陆前的 7 分钟被称为「客机黑色 10 分钟」(也有起飞时 6 分钟和着陆前 7 分钟的 13 分钟说法),飞行员要在近地高度完成一系列复杂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机场、天气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段时间里,很容易发生飞行事故。 如果在起飞和着陆时发生事故,旅客需要在最快时间内听从乘务员的指引秩序离机,佩戴耳机很有可能听不到广播,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要知道,危险之中,1 秒就可能会决定你的生死,所以在起飞降落时,一定要听从乘务人员指导摘下耳机(无论是线控耳机还是蓝牙耳机);在飞行到平稳阶段后可佩戴。 课后提高:戴耳机可以缓解压耳么? 在求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说法:佩戴耳机可以缓解起飞时的压耳感,这是真的么? 同样先告诉大家答案: 假的。 在飞机起飞、降落时,因为舱内气压变化,会造成耳朵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从而引起鼓膜内降或者外凸,和戴耳机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可以做吞咽动作,或者捏住鼻、闭紧嘴巴,用力呼气来消除压耳症状。 ▲图片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总结一下,在飞机上使用耳机,有以下几点建议: 1.起飞和降落阶段,一定不要使用任何耳机; 2.飞行过程中,可以先调低耳机音量,再逐步增大之合适音量; 3.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后,可开启蓝牙连接 AirPods 等蓝牙耳机使用; 4.使用一段时间耳机后,建议休息几分钟再继续使用; 5.在落地前,如佩戴着飞机上配备的耳机,需收纳到前座背后的袋子中,以免影响紧急逃离。 最后再次强调,安全无小事。虽然在学术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任何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影响航电系统的能力。但作为乘客,遵守航空条例,这才是最优选择。
LV做了手游,还打算把价值千万美金的NFT卡片免费送
昨天是 LV 创始人路易威登的生日,看到这个消息后,登入 App Store 搜索:Louis the game,你就可以获得一款免费的游戏,这或许就是你的第一件 LV。 而且这款游戏上线之后,在网上引起了很高的讨论度。在发布仅仅一天之后,就冲上了 App Store 休闲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 不过网友对这款游戏的讨论也比较两极分化,一些网友觉得作为一款免费的游戏,它的画面和音乐做的都可圈可点,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太大了,一个小游戏竟然要 2.5G。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玩家在吐槽,这款游戏做的也太像光遇了。。。 不过吧,很多下载这款游戏的玩家,并不是冲着游戏来的,而是眼馋这款游戏里赠送的 30 张 NFT 卡牌。 可别小看了这几张小卡片,要知道这些卡片可是 LV 花大价钱找艺术家 Mike Winkelmann 设计制作的。 这位艺术家的 NFT 作品 ——《 第一个 5000 天 》曾经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 7000 万美金的高价。 所以如果你有幸获得了这款 LV 游戏里的 NFT 卡片,那就跟中了彩票也差不多了。 而这些卡片就藏着这款小游戏的 6 个关卡中,大家需要操控 Vivienn 前往 6 个不同风格的关卡,收集里面藏的 200 根生日蜡烛。 每收集到一根蜡烛,玩家就可以获得一个和 LV 相关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上讲述了一个 LV 的小故事。 并且整个游戏的每一处都充斥着 LV 的的品牌元素,游戏的主角 Vivienne,就是 LV 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 这个太阳花造型,叶子上印着花花绿绿印花的小人,在 LV 的官网上一个 “ 普普通通 ” 的玩偶,就能卖到 17300 人民币。 还不是谁都能买得到的,可能还需要你配个几万块钱的货才能有资格购买。。。 但是,在游戏里免费送个大家,还提供了很多不同的搭配! 除了游戏主角,就连操控的手柄,那也是 LV 经典花纹的形状。 并且每个关卡的结束点,就是一只 LV 标志性的大号旅行箱,打开这个箱子后才能通往下一关,并且获得一件 LV 相关的配饰。 玩过一次之后,你就会发现,整个游戏充斥着奢侈品 “ 腐朽 ” 的金钱味,和 LV 毫不掩饰的品牌植入。 不过吧,作为一款免费送给大家玩的游戏,人家做些品牌植入,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这款游戏除了画面和配乐是能够给及格分数的,在操作手感和玩法上只能用:这毕竟是一款 LV 做的游戏来安慰自己了。 游戏的跳跃是没有按钮显示的,游戏整个物理引擎操作起来的手感,软绵绵的,大概跟十年前的手机游戏差不多。 剧情方面就更别提了,游戏一共 6 张地图,而玩家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在这 6 张地图上尽可能多的寻找蜡烛。 这整整 300 根蜡烛藏在各种犄角旮旯,所以如果你方向感不好的话,基本玩个一会就会转的晕头晕转向。 再加上这反人类的操作手感,玩起来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估计要不是为了那 30 张 NFT 限定的黄金明信片,能够完整通关 6 个关卡的玩家都是少数。 如果你是冲着了解 LV 的品牌文化,以及体验一下拥有 LV 的满足感,那我觉得你可以玩个一两关体验一下。 如果你是冲着想玩游戏而下载的,那估计会让你非常失望。。。 其实这次的 LV 手游不过是 LV 官网发布的 200 周年庆典的一小部分罢了。 除了这个小游戏,LV 官网也都为这次活动做足了宣传。 并且网站上的特效,还做的非常优秀。显然,对于一个 200 年的品牌,把自己的故事讲好绝对是拿手好戏。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LV 做这样一款免费玩的手游,再加上天价的 NFT 卡片做嘘头,绝对是出圈的。 并且从语言的支持上也体验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它只有英语和中文两种官方支持的语言。 作为一个奢侈品牌,如何贩卖故事;如何把品牌溢价让更多的人接受。这显然是更值得被他们关注的。 而且这也不是 LV 第一次进入游戏市场了。相信有不少英雄联盟玩家知道,2019 年 LV 联名了英雄联盟的全球总决赛,为英雄定制了皮肤。 并且那一年的奖杯都是 LV 定制的,简直逼格拉满了。 游戏 + 奢侈品这个看似违和的跨界组合,对于打开年轻人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奢侈品牌,绝对是一剂猛药。 而 LV 敏锐的嗅觉也嗅到了这一点,所以赶着路易威登老爷子 200 年的生日,又推出了一款免费的手游。 无论游戏质量如何,你说它抄袭也好;操作手感很差也罢,人家根本不在乎。 当大家热火朝天的在网上讨论这个游戏的时候,LV 已经成功了。
担心iPhone被飞马间谍软件监控?这个方法可以检测
凤凰网科技讯 8月9日消息,近日,一家以色列软件监控公司被曝向一些国家售卖了一款名为“飞马”的手机间谍软件,该软件号称能够攻破各类手机操作系统,就连号称最安全的苹果系统,也未能幸免。如果您在意iPhone或iPad是否感染了飞马间谍软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查您的手机。 需要明确的是,大部分消费者的iPhone或iPad被飞马间谍软件感染的几率很低,苹果也声称最新的iOS 14.7.1系统中修复了漏洞。 首先将iPhone连接到PC,并在Mac或PC上下载名为iMazing应用程序。(非广告)安装后选择免费试用。 首先需要备份iPhone上的数据。 安装并运行iMazing后,将iPhone通过数据线连接到电脑。随后向下滚动iMazing右侧的操作选项,找到Detect Spyware并点击。 打开一个新窗口后,引导完成整个过程。该工具的工作原理是创建设备的本地备份(因此您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存储空间用于备份),然后分析该备份。iMazing 建议在您单击每个屏幕时保留所有默认设置。完成基本配置后,需要接受该工具的许可,然后单击“开始分析”按钮。 该过程开始后,请确保iPhone保持于电脑的连接状态。经测试在备份后5分钟左右能完成对间谍软件的分析。分析完成后,如果iPhone没有显示任何感染迹象,就会提示0个警告。也可以选择查看验机报告。 如果iMazing应用程序显示设备有感染迹象怎么办 这可能是误报,这时可将报告上传给iMazing(单击“显示报告”直接转到文件)发送给其客户支持团队,然后他们将进一步分析。
美国无理制裁华为后,又来打压荣耀,荣耀能否扛住压力?
一项议案的出现,敲响了荣耀的警钟。 近日,美国14名议员要求商务部将荣耀公司列入政府的经济黑名单。这些议员认为,尽管早年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无法购买零部件或技术,但荣耀被剥离,就是为了让华为躲避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以获得赖以生存的半导体芯片和软件。 另一边,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声称,该部门赞赏“这些国会议员的观点”。他还宣称,该部门“正在不断审查现有信息,以确定实体清单中可能增加的内容”。 荣耀过去12个月份的月度销量和市场份额变化图 来源:Counterpoint 8月6日,市调机构Counterpoint发布了荣耀中国市场月度销量和市场份额报告。报告显示,自去年独立以来,荣耀经历了触底反弹、全面复苏等阶段,目前市场份额整体回升,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 Counterpoint预计,在2000-4000元人民币及以上价格段的细分市场中,OPPO、vivo、小米和荣耀在内的OEM市场份额竞争将更为激烈,2021年下半年总体竞争格局将会再次洗牌。 与此同时,荣耀仍在积极探索高端市场。华为的P和Mate系列继续维持低出货量,因此OEM厂商在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目前,市场中还没有出现公认的“华为继承者”,独立运营后的荣耀也正逐渐夺回其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 可任谁都没有想到,在华为经受美国的四轮制裁之后,荣耀也将面临被打压的风险。 美国无理制裁,荣耀能否过关? 美国的这项议案如鲠在喉,随时都有生效的风险。不难想到,如果荣耀也被列入实体清单,或将成为下一个华为,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那么,华为的现状,或许就是荣耀的未来。 不妨将目光放到不久前华为的新品发布会上,万众瞩目的p50,居然不支持5G。要知道,5G的概念由华为最先提出,如今却因美国的第四轮制裁,被迫退回4G,何其讽刺,又何其悲壮。 美国一直都在网络高科技研究方面,对中国实施“卡脖子”政策,妄图将中企扼杀在摇篮之中。5G的提出是一项创举,也为华为引来“制裁之灾”。 2019年5月,美国对华为实施第一轮制裁,华为无法使用美本土技术相关元器件,同时华为无法再使用谷歌GMS服务,使得华为只能内缩。 2020年5月,美国对华为实施第二轮制裁,使得华为无法使用包含美技术的半导体相关元器件,麒麟芯片转瞬间面临“生死之危”。 2020年8月,美国对华为实施第三轮制裁,华为智能手机业务进入“无芯可造、无芯可买”的存亡之境。 危机层层递进,美国招招封喉,华为艰难保下手机业务,市场份额跌出前五。回顾这段“制裁史”,不难发现,不论华为有多么强大的业务能力,只要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美国轻易打压。 日前,华为公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业绩,总收入为3204亿元人民币符合预期,相较2020年收入缩水千亿。没有芯片的日子里,华为过得很艰难。 而美国芯片断供的制裁,对于专注手机业务的荣耀来说,也是致命的。 脱离华为,荣耀走上荣耀之路 2020年11月17日,华为官方发声明称,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由深圳智信以及30多家供应链共同来接盘。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藕断丝也不要连”。 此举被视为华为的“壮士断腕”,荣耀的自救行为。 彼时,华为已经已被列入实体清单,受到美国的全方位打压。2020年9月15日开始,美国全面对华为“麒麟”芯片断供,包括台积电、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将断供芯片给华为。华为自身难保,更遑论荣耀。 重压之下,剥离荣耀成了当时最好的选择。 2020年10月8日,著名“苹果爆料一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在《华为面对美国禁令对策之预测与潜在影响分析》报告中预测了荣耀的剥离。 《华为面对美国禁令对策之预测与潜在影响分析》报告节选 他认为,华为剥离荣耀业务,一方面可以保下荣耀手机,荣耀不受禁令限制,可以采购相应零部件和芯片,供应链不会断。而荣耀手机的存活,于中国电子业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荣耀将迎来新生。离开华为体系,荣耀可以发展高端机型,成为与华为比肩的独立手机品牌。 在正式出售前,荣耀得到了华为的不少帮助,就像临行前的孩子,行李被母亲塞得鼓鼓囊囊。 首先是核心管理层大换血,多位华为管理层调到荣耀。华为老将万飙出任新荣耀董事长;荣耀总裁赵明成为新公司的CEO;原华为产品线副总裁方飞出任新荣耀产品线总裁;原华为中国区零售管理部长杨健出任新荣耀零售管理总裁。 与此同时,更是有超过6000以上的华为供应链员工加入了新的荣耀,有传言称华为员工“削尖了脑袋”想往荣耀跑。 离开华为之后,荣耀开始积极地与众多美系供应商进行沟通,以推动手机业务的正常发展。先是获得了荣耀V40系列使用的联发科芯片,后来又获得了荣耀50系列使用的高通芯片。 如今,荣耀几乎与所有的供应链伙伴已经全面恢复供应关系,其中有AMD、英特尔、美光、三星、高通、微软、联发科等等,目前荣耀已经和1000多家供应商重新签署了供应协议。 荣耀带着全新的使命踏上“荣耀之路”,而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
小米MIX 4/三星 Z Fold3将至 下半年旗舰新机你更期待哪一款?
IT之家 8月9日消息 小米将于8月10日晚举办发布会,正式发布包括小米MIX4 在内的一系列新品。同时,雷军还将进行演讲,内容比较多,预计在3个小时左右。在11日-12日,还会有三星Galaxy Z Fold3/Flip3、荣耀Magic3接连发布。此外,苹果iPhone 13/Pro、谷歌Pixel 6/Pro也将在晚些时候到来。这些旗舰机型将各具特色,行业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之间的差异化更加明显,大家更期待哪一款呢? 一、小米 MIX 4 关于 MIX 4 新机,目前已经确认手机会采用“真”全面屏设计,配备屏下前摄技术。有消息称这款手机屏分辨率为 2340×1080,刷新率 120Hz,采用类钻石像素排列,相比其它方案的屏下摄像头技术隐蔽性更好。此外,MIX 4 有望首发高通骁龙 888 Plus 处理器,大核主频接近 3.0GHz。 小米 MIX 4 除了屏下前摄技术,另一个亮点便是支持 UWB 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进准定位设备的空间位置,有望大大提高智能家居、IoT 设备使用的便利性。之前苹果还利用这项技术制造了 AirTag 追踪器,小米未来也有希望推出同类产品。 根据此前曝光的渲染图,小米 MIX 4 外观上与前几代产品有了很大不同,为了放下大尺寸摄像头,模组,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手机背面的美感。目前尚未证实下图中手机外观的真实性,还需要等待发布会才能揭晓。 二、三星 Galaxy Z Fold3/Flip3 在 8 月 11 日,三星将发布年度重磅新品 Galaxy Z Fold3/Flip3 两款折叠屏新机。根据此前爆料消息,这两款手机预计将搭载高通骁龙 888 SoC,升级为康宁大猩猩 Victus UTG 超薄玻璃,带来更好的抗划能力。由于有消息称三星将取消 Note 系列,S Pen 手写笔功能将转移至 Z 系列机型。三星 Galaxy Z Fold3 已经通过了美国 FCC 认证,确认将支持 S Pen 手写笔。这一功能的应用,预计将大大扩展折叠屏手机的应用范围,使其无限接近电脑。 三星 Galaxy Z Fold3 有望配备屏下前摄技术,像素预计为 400 万像素,这款折叠屏手机的显示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有望成为首款配备屏下前摄的折叠屏手机。 三星 Galaxy Z Flip3 的亮点不多,其在配置方面比较保守,相比上一代机型仅将后置副屏增大到了 1.9 英寸。 三、荣耀 Magic3/Pro 在今年 6 月举办的荣耀 50 系列手机发布会上,荣耀 CEO 赵明公布了该品牌未来的产品线计划。荣耀手机将会有 Magic 系列、数字系列、X 系列以及 Play 系列四大主线,其中 Magic 系列定位旗舰,目的是为了展现“极致科技”。 即将发布的荣耀 Magic3/Pro 手机,与小米 MIX 4 一样,将搭载高通骁龙 888 Plus 旗舰处理器。这款手机除了旗舰级别的性能,还会支持高阶防水,保证耐用度。两款机型将采用双挖孔全面屏的方案,屏幕分辨率预计为 2K 分辨率,Magic3 Pro 机型将采用曲面屏设计。 根据预热海报,荣耀 Magic3 的后置摄像头模组预计将采用类似华为 Mate 40 系列的圆环形设计,不同的是圆环中央有着黑色凸起,预计为超大底主摄像头。 除了这一点,官方还表示荣耀 Magic3 将采用超高导热系数全新石墨烯和 3D 纳米微晶工艺,同时广泛使用 AI 人工智能技术,在音质、相机、隐私、手机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高通骁龙 888 Plus 处理器最大的提升,便是 AI 运算方面。荣耀新旗舰预计会充分发挥这款处理器的 AI 潜能。 四、苹果 iPhone 13/Pro 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苹果 iPhone 13/Pro 系列手机有望在今年 9 月末如期而至。目前已有众多消息报道称,新款 iPhone 的芯片、屏幕生产以及组装情况一切正常,有媒体表示苹果首批将生产超过 9000 万部 iPhone 13 系列新机。 iPhone 13/Pro 系列有何值得期待? 1、高刷屏 有外媒报道称,苹果 iPhone 13 Pro 机型有望首次搭载高刷新率屏幕。如今安卓智能手机从 1000 元及价位起已经普及了 90Hz 及以上高刷新率屏幕,带来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同时有助于减少眼部疲劳。苹果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一向比较谨慎,iPhone 13 Pro 预计会采用三星制造的 AMOLED 屏幕,实现 120Hz 的刷新率,支持可变刷新率,而其它机型预计不会配备高刷屏。 这种关键配置的差异化操作是否会引起消费者不满,从而影响手机销量?根据统计数据,2021 年以来,全球销量最高的 iPhone 12 机型不是价格更低的标准版,而是 iPhone 12 Pro 系列。这一结果也给了苹果信心,用户也可以期待高刷屏在 iOS 系统上的效果。 2、更窄的刘海 苹果于 iPhone X 手机首次引入 3D 结构光技术,通过发射不可见的激光点阵,进行人脸识别解锁,同时在 iPhone X 手机上取消了 Touch ID 指纹识别功能。这一技术已经迭代了多年,根据此前爆料,iPhone 13/Pro 系列有望缩小刘海部分,带来更大的显示面积。 3、升级的摄像头模组 苹果 iPhone 13/Pro 系列的保护壳、机模此前多次被曝光,最大的变化是全系手机摄像头模组的增大,甚至将占据手机一半的宽度。目前尚不清楚新手机摄像头的具体规格,不过可以期待 iPhone 12 Pro Max 手机,CMOS 防抖技术的下放。 除此之外,该系列新机还将搭载全新的 A15 Bionic,有望首发采用台积电 N5P 5nm 制程工艺制造,带来更高的频率,提升性能/功耗比。 五、谷歌 Pixel 6/Pro 该系列手机的外观是最大的亮点便是三色拼色的造型,以及凸起的贯穿式摄像头模组。这种设计极具辨识度,同时便于设计师在配色方面自由发挥。 8 月 3 日,谷歌官宣 Pixel 6/Pro 手机将使用谷歌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名为“Google Tensor”(谷歌张量)。这款芯片由谷歌和三星共同研发,采用 ARM 芯片架构。这一芯片最大的特点便是集成了 AI 运算专用单元,能够显著改进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处理、翻译等功能,允许在手机上进行复杂的运算,而不必将数据发送到云端。 参数方面,谷歌 Pixel 6 配备 6.4 英寸 FHD+ 显示屏,刷新率为 90Hz,而 Pixel 6 Pro 将配备 6.7 英寸 QHD+ 面板,刷新率为 120Hz。两款手机都拥有后置三摄,其中 Pixel 6 Pro 拥有一个 4 倍变焦的长焦镜头。
法国总统紧急换手机!手机竟成“监控器”
如今,手机几乎成为了每个人日常生活、工作的标配。与此同时,手机背后的安全问题也开始被大家关注。 最近,一家以色列软件监控公司被曝向一些国家售卖了一款名为“飞马”的手机间谍软件,该软件能够攻破各类手机操作系统,就连号称最安全的苹果系统,也未能幸免。 01 “飞马”入侵 手机竟成“监控器”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近日,苹果手机被曝“存在安全隐患”上了微博热搜。据报道,这款名为“飞马”的软件,一旦侵入手机系统,就可以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取短信、照片、电子邮件,对通话进行录音,远程开启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对数据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就连一向强调“数据安全”的苹果系统也未能幸免,一时间,舆论哗然。 对此,不少用户要求苹果公司就该安全漏洞给出解决办法。苹果官方表示:“飞马”不会袭击普通用户,苹果也将继续升级保护用户。但对于系统安全问题的讨论并未平息。 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有超过五万个号码在被“飞马”监视的列表中,名单涵盖了50多个国家的手机用户。 据华盛顿邮报披露,这五万个手机名单中,有至少14位重量级人物,其中包括:法国总统马克龙、伊拉克总统萨利赫、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摩洛哥首相奥斯曼尼。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因此事,紧急更换了手机和电话号码。 02 苹果系统曾多次被曝漏洞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飞马”事件让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一向以数据安全为卖点的苹果公司,对此居然表现得束手无策,这与苹果公司此前一直宣传的营销方向背道而驰。 事实上,“飞马”事件并非苹果首次出现的安全事件。早在2019年,国外一名安全研究人员,就发现了苹果系统的一个漏洞,黑客可以借此深度访问苹果设备,并且该漏洞无法通过软件更新进行修复。无独有偶,谷歌旗下的一支安全研究团队曾发现,苹果手机存在14个安全漏洞,其中一个漏洞可以非法截获用户通过端对端发送和接收的加密文本消息,同时也可以获取用户收发的信息。目前,这些漏洞均已被修复。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位网友,无意间发现苹果设备可在未接通视频的情况下,清楚地听见对方的声音。网友发现这个漏洞后,尝试了多种途径通知苹果公司,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应。直到一个星期后,苹果公司才采取应对措施,关闭了视频群聊的功能。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标榜注重用户的“数据安全”,并以此作为系统在市场上的竞争点。 事实上,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一直是各大操作系统努力的方向。今年五月,谷歌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安卓12系统,重点提升了数据安全保护功能。 谷歌核心系统高级副总裁 珍•菲茨帕特里克:为了保障用户安全,我们打造的所有产品均以安全为前提,目前最常见的安全漏洞仍然是密码问题。我们的最终使命就是打造一个无需密码的未来。 在竞争激烈的操作系统市场中,数据安全一直是各大厂商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营销学教授 马宝龙:系统安全成为了当下满足市场需求、赢得用户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从企业的商业伦理来说,它也必须要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03 全球操作系统的前世今生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一直以来,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占据着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曾经红极一时的诺基亚塞班系统却早已跌落神坛。那么,全球操作系统的格局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近段时间出现的华为鸿蒙系统,是否能够打破目前两家独大的状况呢? 目前,全球操作系统在PC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和苹果占主要位置。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苹果系统和谷歌公司开发的安卓系统则瓜分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 在移动端操作系统领域,诺基亚旗下的塞班系统曾是全球霸主。遗憾的是,塞班系统的辉煌并没能延续,它随着诺基亚手机的跌下神坛而落下帷幕。 软件开发公司Tmax Soft也曾尝试发展操作系统。2005年出现了一款自主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但遗憾的是,这款系统后续并没有发展起来。7月29日,华为首款搭载鸿蒙系统的旗舰机华为P50系列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中,华为还宣布了另一则好消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务董事 余承东:截至7月29日,已经有超过4000万用户升级了鸿蒙OS2.0,平均每秒就有8个用户升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华为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面对鸿蒙系统如此猛烈的发展势头,华为将此前年底达到3亿台设备升级的目标提高到了4亿台。 鸿蒙操作系统的诞生,不仅是为了应对其他系统的挑战,更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鸿蒙操作系统的核心新特性,就是为不同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更便捷、直观的入口,省去繁多的连接环节,成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控制系统等各类产品与系统的指挥中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鸿蒙操作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移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步。它面向万物互联,鸿蒙2.0标志着中国把“开源”作为发展模式。也给我们一个信心,我们有一些企业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创造一个新的社区,为建成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编辑|何小桃 肖勇 校对|段炼
三星探索可移动相机模块 可动态调整光圈和焦距
IT之家 8 月 9 日消息 相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智能手机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高端智能手机都配备了由广角、超广角和长焦相机镜头组成的三合一相机系统,我们在手机上可以期待哪些新的镜头技术? 去年,三星电子注册了一项带有移动摄像头传感器的 Galaxy 智能手机的专利,这家韩国制造商似乎在探索在智能手机中实施移动相机系统的可能性,以获得更多的摄影可能性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2020 年 10 月,三星电机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提交了一项关于“相机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实用专利。这份长达 19 页的文件于 2021 年 8 月 5 日发布,之后还被录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库,以便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该专利技术。 文件中提到了一个具有可移动结构的三星相机,涉及到设备背面的三摄像头,使用了广角、超广角和长焦镜头,也可以增加额外的摄像头。 广角镜头放置在中间,超广角和长焦镜头被放置在主摄像头的左右两边,每个镜头都有不同的视场角(FoV)。 默认情况下,三个摄像头是挨着放的。根据拍摄情况,用户可以将中间的镜头向下移动(通过触摸屏),同时其他两个摄像头会向两侧移动,从而形成一个三角形。 随着相机之间距离的变化,光圈也会被调整。在三角形设置中,相机的光圈最小,即开口很小,这需要一个高光圈数(f/)。 哪种光圈是合适的,取决于不同情况。对于人像摄影,通常使用大光圈,以创造一个模糊的背景。对于城市或风景摄影来说,希望整个画面都能聚焦,所以通常使用小光圈。 因此,这是一个可移动的相机,有一个可变的光圈和一个可变的 FoV。由于这个系统,景深可以被非常准确地设置。此外,还可以拍摄高质量的变焦照片。 这并不是三星第一次开发具有可变光圈的 Galaxy 相机。三星 Galaxy S9 和 Galaxy S10 都有一个可变光圈的广角摄像头。然而,在这个新的相机系统的帮助下,所有三个相机都将有一个可变光圈。此外,FoV 也将是可变的。 如果三星想在未来应用这项技术,无疑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最终结果,这是因为它是该公司的零部件部门三星电子机械公司的一项全新专利。 三星并不是唯一一家开发可移动相机的制造商。一年前,LetsGoDigital 报道了一款具有可移动相机设置的小米智能手机。
每秒8人升级鸿蒙系统 华为HarmonyOS用户已超5000万
IT之家 8月9日消息 今年7月29日的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华为HarmonyOS 2.0 用户已超4000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录,平均每秒就有 8 个用户升级。 据央视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华为鸿蒙系统的升级用户,已经超过5000 万。 IT之家了解到,目前全球操作系统在 PC 操作系统领域中微软和苹果仍占主要位置,而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则撒苹果和谷歌瓜分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 央视援引业内人士观点表示,现在开发新操作系统的关键,主要是建立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能否进入良性循环,是一个操作系统能否真正拥有市场生命力的核心因素。 他认为,面对鸿蒙系统如此猛烈的发展势头,华为将此前年底达到 3 亿台设备升级的目标提高到了 4 亿台。鸿蒙操作系统的诞生,不仅是为了应对其他系统的挑战,更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 今年 7 月 9 日,华为方面表示鸿蒙系统的升级人数已经到达了 3000 万,一个月新增两千万人,这是非常难得的。 据介绍,华为 HarmonyOS 2 支持上百款机型的升级,在不久的将来,华为 Mate 9、P10 等机型也将陆续开放升级。 IT之家了解到,华为新一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HarmonyOS 2 升级开启仅一周,升级用户数破千万;历时一个多月,升级用户数突破 3000 万。
只造手机不过瘾!富士康加速推进电动车项目
图注:富士康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作为富士康合作伙伴的电动车制造商Fisker近日宣布,将推出全新电动车型。市场认为此举进一步推进了富士康的电动车计划,使得其推进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就在上周四(当地时间8月5日)富士康还宣布,其将斥资9000万美元收购一家芯片供应商,而收购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苹果手机,是“造车”。 图注:Fisker 据报道,Fisker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其由亨里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和妻子共同创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加州南部。在Fisker公司成立之前,亨里克·菲斯科在2007年创立了Fisker汽车公司(Fisker Automotive),该公司出产过Fisker Karma电动车。今年5月,富士康宣布与Fisker签署合作协议将合作开发、生产一款全新电动汽车。双方的牵手被认为是富士康打造其雄心勃勃的电动车计划的开始。 富士康加快其电动车制造计划的背景很简单,就是为了弥补旗舰业务——消费者电子产品发展,即苹果手机的制造和组装放缓所产生的业绩缺口。富士康已经明确将电动汽车作为其增长战略的关键核心。与此同时,鉴于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以及电动汽车使用芯片数量远超传统车型,富士康为确保芯片供应稳定,不得不多次收购芯片供应商和相关企业。就在上周的收购案中,富士康“豪掷”25.2亿元新台币,收购内容包括生产场地及设备,但并不包括员工调动。据报道,上周的收购交易预计将在今年底前完成。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芯片工厂未来将聚焦于碳化硅半导体的生产,其可以承受高电压并且具有出色的散热性。刘扬伟表示,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碳化硅半导体的需求将有所增长。 对于全新电动车型的研发进展,Fisker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亨里克·菲斯科在上周表示,两家公司在设计领域合作行动进展很快,“我们推进合作的速度已经加快,年底之前或将下线部分新车型的原型车。”目前两家公司已经深入到工程和技术细节领域的合作,其中就包括合作申请一项后备厢开启新方式的专利以及其他创新技术。亨里克·菲斯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Fisker与富士康合作的推进速度比预期更快。他向记者说到:“我们与富士康开展了紧密且一致的合作。我想说的是这是一次非常独特的企业合作,两家企业都投资了该项目,我们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富士康来为Fisker造车。我们推进合作的速度已经加快,年底之前或将下线部分新车型的原型车。” 目前,两家公司已经明确这款电动新车型将适用于“都市生活”。 据了解,富士康与Fisker的“造车”计划被称其内部为“PEAR项目”(该名称没有正式发布),该项目的车型将以Fisker品牌为主,在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市场销售。全新车预计到2023年底将启动在美国的预生产,而在2024年内扩大产量。亨里克·菲斯科并未说明新车在美国的具体生产地点。他在近期参观了富士康位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工厂,强调指出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厂。亨里克·菲斯科还表示新车生产地点的最终决定权在富士康手上,他希望该车能够在允许汽车向客户直销的州内进行,而威斯康辛州现行法律禁止汽车直销模式。(编译/良弼)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宁德时代为什么急着推出钠离子电池?
文|尚闻多 编辑|郑怀舟 来源 | 36氪财经(ID:Caijing36Kr) 封面来源 | IC photo 4日,钠离子电池板块仍在一片“狂欢”中。 内卷风已经刮进了电池战场,比拼技术线已经成为了各大厂商的根基之战。 技术线是真正的实力竞赛,一旦颠覆性技术出现,过去的技术则可能一文不值。LG化学研发的四元锂电池、 比亚迪 的刀片电池等曾让宁德时代压力倍增,而如今宁德时代仿佛在用这短短的十分钟扭转“战局”,甚至是改变历史。 钠离子电池,并非是一个新鲜技术,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一技术研究就已开启。而宁德时代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布局者,去年9月 中科海钠 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就已量产,当时电芯产能可达30万只/月,为全球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 相较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在成本、安全性、体积等方面具有优势,钠离子电池能否让宁德时代不再“焦虑”? 杀手锏or兴奋剂 踩上了高密度红利风口,宁德时代的成功要归功于三元锂电池。 但如今宁德时代的骄傲——三元锂电池正在被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追赶。2021年6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7.8GWh,占总产量51.2%;三元锂电池产量7.4GWh,占总产量48.4%,时隔三年来,这是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连续第二个月超越三元锂电池。 从装车量上看,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正在提速追赶。2021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2.5GWh,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30.15GWh,同比增长139%,约占总装车量的57.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2.22GWh,同比增长368.5%,约占总装车量的42.3%。 产量反超、装机量提速的背后,磷酸铁锂正成为各大车企的宠儿、 大众 、 特斯拉 、苹果都曾示好磷酸铁锂电池。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10的车型中,特斯拉Model 3、宏光MINI、奇瑞eQ、比亚迪汉EV等4款车型搭载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而近日小鹏汽车也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P7、G3车型。 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排行榜 数据来源:乘联会,36氪整理 磷酸铁锂的价格相对三元锂来说能够低20%左右,据Bloomberg NEF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市场三元锂电芯的价格已经下探至平均102美元/kWh,而LFP电芯则低至80美元/kWh,而这对于中低端车型是重要的考量。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一直是两大技术路线,去年3月刀片电池问世并量产让磷酸铁锂成为了暴风眼,这一次是比亚迪的翻身仗。就连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在今年4月表示,未来3至4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占比,三元锂电池产能则会逐渐减少。 只有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新技术才能刺激市场神经,钠离子电池则是宁德时代的杀手锏,我国仅拥有世界锂资源储量的5.93%,80%的锂依靠进口,而钠并不受资源和地域限制。 实际上,锂电池的储量很难同时支撑起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两大产业发展。钠离子电池成本也具有巨大优势,目前以锂为原料的碳酸锂价格已上涨至9万元每吨,而以钠为原料的氯化钠价格每吨只要几千元。因此不含钴与锂的钠离子电池成本将比锂电池低30%到40%。 从上述两点来看,钠离子电池的确具有必要性,但是否能够对锂电池造成冲击,特别是当前车企较为倚重的磷酸铁锂技术线? 钠离子电池的最大硬伤是能量密度低,宁德时代发布的钠离子能量密度也与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差距甚远,因此, 中科海纳 官网中,应用场景也多为储能电站、低速新能源车、两轮车等领域。 换而言之,现阶段完全应用在新能源车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宁德时代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还是离不开锂,在其自主研发的AB电池解决方案中,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按一定比例混搭。 光大证券表示钠离子电池的出现是现有锂电池技术的补充,钠离子电池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与磷酸铁锂基本相当, 未来锂电、钠电将是互补格局。 三款电池对比,钠离子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相近,数据来源:公开数据,36氪整理 由此可见,钠离子电池暂不会全面取代锂电池。宁德时代也给自己了一个时间点,2023年形成钠离子电池的基本产业链。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锂离子电池类似,钠电池产业链的变化主要是集中在中游电池厂的技术能力和上游正负极,而上述供应链的布局仍需要时间。 “焦虑”的老大 钠离子电池乘用车应用落地仍有一段距离,资本市场上锂电池的狂欢远未停歇,但宁德时代祭出钠离子则给自己增添了一大筹码。 如今宁德时代已成为国内外市占率皆第一的动力电池龙头公司,上半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4.1 GWh,再度摘得第一。宁德时代在锂行业已经拥有绝对话语权,但锂电池的产业布局并仍没有打通全产业链。 宁德时代比亚迪月装机市占率(%)宁德时代一枝独秀,图表来源:申港证券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宁德时代对产业链的布局都集中在成本占比高达30%的正极上,其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供应商较多,相较此其在钴镍矿等三元材料方面(镍钻锰酸锂、镍钻铝酸锂)上布局较少,而镍钻锰酸锂凭借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成为新能源电动车主要材料之一。 宁德时代上游供应连布局,图表来源:华泰证券 锂电池上游供应链的布局还没有完全充分,而供应链价格的上涨也让宁德时代们感到“焦虑”,那么钠离子的推出既可以为锂电池上游价格高涨敲警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宁德时代战略技术层面的护城河。 无论是钠离子电池,还是AB电池解决方案,降低成本是真正的目的。而 光大证券 观点显示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与磷酸铁锂差别不大,或许宁德时代并不想单纯延续竞争对手们的老路,而成本的想象空间才是诱惑。 宁德时代急需一个“新故事”,让市场正视谁才是行业龙头。如今不仅是劲旅比亚迪的咄咄相逼,各大车企的入局更是增加了这场战事的难度。 在影响市场需求风向的同时,车企也在培养自己的上游供应链。大众投资国轩高科、B轮百亿融资的 蜂巢能源 、 奔驰 入股 孚能科技 、特斯拉选定LG化学为独家电池供应商等,或许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增加除宁德之外的备选项。二线厂商与海外对手正在蠢蠢欲动,即便今日的宁德时代也并非高枕无忧。 部分二线厂商技术现状,磷酸铁锂为主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GGII、动力电池联盟、华安证券,36氪整理 有趣的是,宁德时代装机量的暴涨,主要得益于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及理想ONE、欧拉 黑猫 等电动车型销量的强劲增长。一方面是磷酸铁锂为主的低端入门车型,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仍然受到市场肯定。 另一方面特斯拉成为了宁德时代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如今的特斯拉同时左拥右抱着来自中、日、韩的三 家动力 电池供应商。特斯拉的赛马战略,让LG与宁德两大巨头更为焦灼,宁德时代上半年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34.1GWh,超过LG能源28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两成,差距并不算大。 宁德时代装机客户结构(左:2020 年,右:2021 年 1-5 月),图表来源:东吴证券 特斯拉之于宁德时代更重要的是开拓海外疆土,与LG能源相反,借助特斯拉宁德时代希望能够进军欧美。而欧洲是不容忽视的一棋,可以说这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欧洲乘用车的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占比约为15%,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从全球角度看,2020年LG能源的最大客户是特斯拉(23%)、 雷诺 (18%)、现代(14%)、 奥迪 (10%),其余客户份额均小于6%。宁德时代的国际朋友圈也在扩大,除了特斯拉,如今宁德时代已经进入 宝马 、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本田等国外厂商的供应链。 无论是面对国内竞争格局,还是海外对手的死守,今天的宁德时代更多的是在未雨绸缪,以更好地迎来下一轮竞争,未来将会是各大技术线百花齐放的时代,而科技革命往往蕴藏在偶发事件中。
新造车第二梯队的生死时速 活下去就是胜利
©深响原创 · 作者|张嘉豪 新造车的世界最近十分热闹。 特斯拉又挥起了价格镰刀,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下调1.5万元人民币,直接冲击补贴后售价22.9万元的小鹏P7;三剑客“蔚小理”又排队想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钟,小鹏汽车7月已成功完成双重上市,理想汽车宣布将于8月12日登陆港股,而3月份就已有动作的蔚来,也有希望今年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 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光芒之下,国内新能源赛道上的第二梯队也没有“闲着”。 一方面依旧是接连不断的破产、出局、炒作。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拜腾汽车,在去年被央视曝出“烧光84亿造不出量产车”后,于7月12日正式被申请破产重组,造车终究成为了一句空谈;吴亦凡被刑拘后的第四天,哪吒汽车市场部微信群聊截图传出,其试图借吴亦凡营销的行为直接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另一方面,第二梯队新势力的市场表现越来越不容忽视。哪吒汽车7月交付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011台,直直向着蔚来7931辆的交付规模逼近。 讨论新造车的文章里常引用一位投资人的判断,称新势力的梯队已在2018年成型,后继者如果没有雄厚资本或传统车厂的大力支持,迟早变炮灰。但三年过去,故事显然已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除了蔚来、理想、小鹏之外,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们依旧在执着求生、奋力追赶。 它们并非毫无机会。 01 值得期待的成绩 新造车七月份的交付成绩单已经出炉,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首先是,“蔚小理”依旧领跑,但其内部的排名序次却发生了变化。改款后的理想ONE卖得风生水起,实现了单月8589辆的交付成绩,而小鹏则以8040辆的成绩首次超越蔚来(7931辆)。 第二梯队有些品牌让人惊喜: 零跑汽车7月份新车交付量为4404台,同比增长666%。今年1-7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订单量为28055辆。 哪吒汽车7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000台,达到6011台,交付量同比增长392%,创历史新高。2021年1-7月交付量累计达27115台,六个月的交付量持续创新纪录。 但也有品牌相对落寞。从前与王兴打赌能进新势力Top3的威马,现在已更多被归类在第二梯队中了,自2020年12月起,威马已经连续七个月没有公布交付量的数据。 威马创始人沈晖在7月份的年中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威马前几个月处于上市静默期,所以没有正式公布销量数据,目前威马汽车月销量已稳定在3000辆以上,且前5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所以威马“并没有掉队”。 掉不掉队还得是数字说了算。据乘联会数据,威马汽车今年6月销售新车4007辆,同比增长127.1%;累计销量方面,威马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5665辆。身后的零跑汽车7月交付量已达4404台,哪吒汽车则首次突破6000台,威马无论是交付成绩还是增速,似乎都无法证明其“没有掉队”。 威马创始人沈晖 头部梯队朝着单月破万的交付成绩迈进,第二梯队奋力追赶,同时各个梯队之间的次位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样的市场成绩背后,是一场关于产品、品牌、技术、资本等因素的多维度竞争。 产品:低端市场撑起销量 产品方面,第二梯队主要瞄准的都是低端市场。 “蔚小理”都未布局1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这一市场完全是属于第二梯队的天地。比如零跑,其主力车型为售价在5.98-9.98万的T03。在7月份交付的4404台新车中,T03占了4283台,环比增长14%。此外,哪吒也有十万元以内的车型哪吒N01、哪吒V。 当然,在这一价格区间,领跑、哪吒们的主要对手可不是造车新势力,而是同样扎根底端市场的传统自主车企。国民神车五菱MINI EV在7月份的终端累计销量为30706辆,连续11个月蝉联中国新能源车销冠,这一成绩新势力们无人能及。 零跑 T03 15万左右的新能源车也是第二梯队的主要布局方向。哪吒汽车旗下有改版后进军15万元-18万元价格区间的哪吒U Pro,威马旗下有售价14.98万元的EX5-Z、今年4月上市的16.9万的“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W6。零跑汽车也即将推出售价15.98万-19.98万元的SUV车型C11,公司CEO朱江明透露该车型可稳固其在造车新势力中的地位。 此外,从低端市场切入的第二梯队们,几乎都有着向高端市场迈进的野心。高性能轿跑哪吒S预计售价25万元以内,预计于2022年底上市,对标小鹏P7、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威马旗下的纯电SUV EX 6售价也达到了27.99万元。 靠低端起家、向高端冲击,这似乎是中国车企的惯性,也是第二梯队在特斯拉与“蔚小理”封锁下求生的秘诀,但同时这也是第二梯队发展中需要突破的桎梏。 品牌:自下而上的竞争 低端市场撑起了第二梯队的交付规模,但却不容易锻造第二梯队的品牌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力最强的还是特斯拉,其先通过Model S这样的豪华车型打进高端市场,强化品牌认知,再通过Model 3、Model Y将品牌推向大众。叠加上马斯克自带的名人效应,特斯拉取得的效果十分明显:2020年10月,彭博社曾经针对约5000名特斯拉车主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尽管品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4591名Model 3车主中,近99%的Model 3车主表示他们会向朋友或家人推荐特斯拉。 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新造车头部势力在一开始就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李斌曾说,蔚来的定位跟一般中国汽车公司不一样,中国大部分公司都是选择从下往上慢慢去做,蔚来则是一上来就进军主流高端市场。目前,蔚来、理想、小鹏也确实都是靠中高端车型打天下。 想要“自下而上”的第二梯队,在品牌力上或许天然存在不足。背靠安防赛道巨头大华的零跑强调安全性和自研芯片、360投资的哪吒强调作为移动终端的汽车背后的网络空间安全,而与百度有过合作的威马则主要强调自动驾驶技术。名目虽多,但似乎都没能把品牌认知点推向大众。 去年9月,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张勇曾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哪吒汽车在产品和技术上和头部新势力的差距并不大,主要的差距在于营销和品牌。“我们现在的品牌知名度、热度跟我们的市场地位,跟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实力不匹配。产品力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的短处是渠道数量不够,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不够。我们已经认识到这种问题,但也觉得这个事急不得。” 单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值得期待的或许还有极狐和恒大汽车。 极狐是在头部之外主要进攻中高端市场的又一品牌,旗下在售阿尔法S和阿尔法T基础款售价均在24万以上,其中合作款车型阿尔法S华为HI版售价更是达到了38.89万元。瞄准中高端市场的背后,是华为在自动驾驶层面的支持,这也是极狐品牌重要的品牌认知点。 2017年9月,极狐汽车宣布将与华为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是首款搭载华为鸿蒙OS系统,以及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ADS系统的量产车型,拥有400TOPS算力芯片、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和13个超声波雷达。 极狐汽车发布的7月销量数据显示,7月份极狐汽车共交付新车525台,环比增长90%,再次刷新今年月度销量新纪录。自上市以来,极狐汽车已经实现连续4个月环比正增长。不过,虽然销量在增长,但目前极狐与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和“蔚小理”在交付成绩上的差距还是相当大,能否帮助真正对中高端市场形成冲击还是要看极狐接下来的销量。 2020年8月3日,恒大汽车在上海、广州同步举办的新车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旗下恒驰新能源从A级到D级的6款车型,还表示将同步研发14款车型,覆盖顶级型、超豪华型、豪华型、尊享型、舒适型、经典型等所有档次及轿车、SUV、MPV等全系列车型。 当然,对至今还未实现量产的恒大汽车,空谈“品牌”也没太大意义。2018年以来在新造车赛道上投入的350亿人民币坐镇,恒大汽车目前最紧要的目标,还是兑现年底实现量产交付的承诺。 许家印“督战”恒驰冬测 技术:三年赶超特斯拉? 新造车赛道上,技术一直是玩家们持续投入的重点领域,而自动驾驶技术又是重中之重。无论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都在积极布局。 哪吒汽车宣布将投入20亿元用于智能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还与商汤科技、创时智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7月29日,地平线高性能大算力整车智能平台战略发布会上,哪吒汽车也成为了地平线最新的意向合作伙伴。 威马也即将推出W6,这款新车型被其创始人兼CEO沈晖称为“20万级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沈晖曾表示,自动驾驶执行的算法,百分之百是主机厂自己要干的。 威马W6 零跑也有动作。7月中旬,零跑汽车在新车发布会上宣布了“零跑2.0”战略,表示将在 2025 年底前推出 8 款车型、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在智能化领域三年内超越特斯拉”。当然,交付成绩刚有些起色、销量的增长靠得还是十万以下的T03的零跑,在这个时候喊出“三年内超越特斯拉”,引起的更多只是嘘声。 为了实现这个难度颇大的目标,零跑汽车也宣布了一系列动作:在2023年底投产激光雷达方案,2024年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团队扩大至100人以上;实现包括AI芯片、硬件等在内的生产重点全部自研。 客观来看,作为第二梯队中着重强调技术研发的零跑,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差距也依旧明显。 拿零跑自2018年就推出的自研芯片“凌芯 01”举例子。负责自动驾驶的“凌芯 01”的算力为4.2TOPS,然而直接被拿来做对比的特斯拉,目前搭载的是单颗算力达72TOPS的HW3.0自动驾驶芯片。同行里,华为自研SoC算力达到400TOPS,另外一款国产芯片地平线征程3算力也达到了10TOPS。这样一比,4.2TOPS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再加上芯片自研周期长的特性,“3年超越特斯拉”可能只是一句口号。 这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新造车第二梯队在技术层面面临的问题:知道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研发上的落后却是事实。 看一下头部势力的情况就不难确认这一点。以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XPILOT著称的小鹏已经走在最前列。小鹏港股上市的招股书中显示,“截止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最新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3.0是目前市场上所售汽车中已采用的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一”。 而并不以自动驾驶技术见长的理想,也在招股书中表示“自2022年起,我们的所有新车型将标配自主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兼容的必要硬件,且我们将利用我们自研的全栈软件开发能力继续优化我们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如果顺利,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22年将成为理想汽车的标配,小鹏和蔚来应该也不会落后。第二梯队中,恐怕也只有与百度Apollo有过合作的威马能和头部势力来抗衡。至于其他车企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像上面提到的零跑“凌芯 01”,其4.2TOPS只能部分满足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运算要求,而头部们已经要在明年标配L4级别的硬件了。 新造车的核心技术十分复杂,除了自动驾驶技术之外,充电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生产技术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环节,各家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不过,谁都知道技术重要,谁都渴望取得技术突破。但是,技术研发的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没有钱,什么都没办法进行下去。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资本。 资本:没钱就没有未来 资本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都已在美股上市的“蔚小理”今年扎堆登陆港股,最想要的也是资本二字。小鹏的招股书中显示,此次在香港募集到的约140亿港元中,将有45%投入到技术层面的研发中去。 45%的数字说明了技术的重要性,但是140亿港元才是更重要的——不管多么想投入技术研发,必须先拿到这140亿港元。 资金方面,没有一家完成上市的第二梯队,情况就显得惨淡了些。天眼查数据显示: 零跑汽车自成立以来一共融资8次。除去2016年和2017年未披露金额的两次,共融资163.6亿元。最近一次融资是在7月14日的Pre-IPO轮,杭州政府注资超45亿元; 哪吒汽车所属的合众新能源汽车公司,成立以来共获得了7轮融资。除去2019年和2020年未披露金额的两次,共融资112.5亿元。最近一次融资是在4月26日的D轮融资,奇虎360领投约30亿元; 威马汽车自成立以来一共融资9次。除去未披露金额的5次,累计融资约260亿元; 爱驰汽车自成立以来共融资6次,累计融资额超过80亿元。其中有超过70亿元的资金是在创立的一年之内拿到的; 天际汽车成立以来共融资8次,累计融资额超过95亿元;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蔚来、小鹏和理想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数额分别为327.8亿元、223.1亿元和213.6亿元,这还没有算上它们登陆港股募集到的资金。 提高产能要钱、研发技术要钱、做营销开门店要钱,总之处处都需要钱。本来就落后对手,现在手中的钱又少,第二梯队玩家们也只好在上市方面加紧准备。正如爱驰汽车CEO付强所言,“在资金储备量上,爱驰与头部造车新势力相比,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公募市场的融资渠道还没有打开……而未来汽车行业的变化会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本的驱动,拓宽融资渠道是无法回避的。” 但是,第二梯队的上市之路并不那么容易。威马早在今年年初就传出要成为科创板新造车第一股,可直到现在也没能成功登陆科创板;哪吒汽车大概率也无法实现2021年科创板IPO的目标,不过张勇表示,接下来会继续推进原有上市计划,同时也会考虑寻找更多的上市渠道;零跑汽车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请,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创板上市,不过等待着它的也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总之,除了技术层面的落后之外,资金上第二梯队和头部的差距也不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第二梯队将要缴械投降。交付量取得增长、近期完成新的融资、积极推进上市计划,第二梯队们并没有放弃的意思。事实上,新造车世界还没有到格局完全确定的时候,现在存活下来的都还有机会,只要不要重蹈已经放弃造车的企业的覆辙。 02 “活下去” 异常火热的新造车赛道势必将成就一批企业,但更多的将是被淘汰的玩家。 新近成为“炮灰”的一家企业是拜腾汽车。7月12日,这家在今年年初刚传出得到富士康2亿美元投资的车企,还未迎来复活的机遇,就被申请破产重组。 拜腾曾是最被寄予厚望的车企之一。其创始人、CEO戴雷曾担任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以及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原董事长毕福康曾在宝马工作20年,被誉为宝马i8之父。在2018年的CES上,拜腾公布了首款车型BYTON Concept,横贯中控台的50英寸大屏曾引发了市场无限的想象,只是这款车或许只能永远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除了名头比较响的拜腾之外,已经放弃造车的还有赛麟、博郡。 赛麟汽车同样有着华丽的背景,在创始之初一度被人们看好。其创始人Steve Saleen是美国传奇赛车手,而将其引入中国的王晓麟同样有着传奇的职业生涯:他是美国律师行凯威莱德二百多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合伙人及亚洲事务主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融合了赛车手基因和律师严谨思维的车企,在2020年6月被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查封公告。创始人王晓麟也因“机票取消”而滞留美国,赛麟汽车的溃败已成定局。 2016年成立的博郡汽车也在去年宣布暂时放弃造车。2020年6月13日,创始人黄希鸣以一封公开信回应了公司现状:“博郡汽车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形成成果和产品,积极对外合作,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并力争带领博郡汽车走出困境。” 博郡创始人黄希鸣 还有一家车企因受制于资金短缺及其他各方因素,目前整车项目处于停滞状态,这就是奇点汽车。奇点汽车与蔚来、小鹏同为国内最早一批的造车新势力,曾“计划2017年底实现小批量量产,2018年实现量产上市”,甚至比同一时间还在孵化产品的“蔚小理”起步更早。可是直到现在,奇点汽车还停留在PPT造车的阶段。 这些已经放弃造车或者处于停滞状态的车企,加上威马、哪吒、零跑、极狐、爱驰、天际等品牌,基本就是除了“蔚小理”之外,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情况。 总体来看,它们失败或落后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前文提到的资金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面临着经营效率、团队协作、思维方式、对发展趋势预见不足等种种挑战。 比如拜腾极度不合理的经营效率,据36氪报道,2018年,拜腾300余人规模的北美办公室仅零食采购费就用掉了700多万美元。 再比如传统造车思路与新造车之间的差异性。爱驰前CEO谷峰在2018年曾一度认为,“目前一些企业,动不动融100亿、200亿元,造车不需要那么多钱。汽车不是用钱堆出来的,造车企业不会死在资金上,而是死在产品上。”爱驰现任CEO付也坦言自己在思维方式上,与有着互联网思维和二次创业经历的“蔚小理”创始人存在差距:“事实上,传统汽车行业出来的人没有一个会卖车的。虽然我之前长期‘战斗’在营销一线,但我是在指挥部坐镇,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不在一线是不清楚的。” 但是,尽管面临着上面提到的种种挑战,又有一些企业黯然离场带来的压力,新造车的比赛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坦诚地说,“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说自己已经拿到了先手”。蔚来创始人李斌也讲到:“我们都坐在牌桌边,都正在资格赛里面,还没有到淘汰赛,还没上牌桌”。的确,蔚来、理想和小鹏都还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亏损仍然是它们财报的主旋律,大洋彼岸的特斯拉也依然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风光背后,头部势力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梯队并非没有机会。不过,正像哪吒张勇所说:“到2025年,活下去仍然是哪吒汽车的目标。” 先活下去,交付量提上去,然后再考虑赶超的事。毕竟,博郡、赛麟、拜腾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想在新造车的世界中迎头赶上,威马、哪吒、零跑们的机会有多大,风险恐怕也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一个好赛道 但目前不是一个好的投资
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比亚迪屡创新高,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频登上涨幅榜榜首,风光无两,概念相关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均超过50%(见图1),气势如虹。是什么原因让资金如此青睐?未来还有上车的机会吗?本文将探讨新能源车的发展前景和投资逻辑。 新能源车的核心驱动力 “碳中和”是全球的政治正确。当前全球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恶劣天气引发了水灾、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针对“碳排放”的激烈争论频频出现在全球性的会议论坛上,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世界主要大国纷纷公布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经济体,也面临着不小的国际压力。而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新能源将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能源车转型早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2020年10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规划了新能源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到2025年,新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20%左右;到2030年,新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40%左右;到2035年,实现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占50%。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挖掘全国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未来的15年中,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将会势不可挡。2021年将成为实至名归的新能源车元年。 新能源车市场呈现出“供给创造需求”的特征。政策端的大力扶持将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并弱化传统车对其的竞争。从需求端来看(见图2),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0.6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2.3%,年复合增长率为38.7%。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为1289万辆,与2019年同期相比仅增长4.6%,年复合增长率为2.3%。也就是说,与2019年同期相比,汽车整体的销量小幅增长,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出现了井喷,接近翻番,这反映出了新能车对传统车辆的快速替代效应。 国内新能源车不断渗透。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18-2020年三年的平台期后,今年上半年,新能车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至9.4%。我们做个简单的测算,中汽协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这样的估计已经比较温和,根据新能源车的未来发展路线图,若届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20%,新能车总销量将达到600万辆,以2020年的销量为基数,新能源车销量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4.4%的持续高增速水平。 全球竞争格局下的中国希望 中国在传统燃油车方面起步较晚,仍处于追赶阶段,且差距依然明显。但中国在新能源车转型方面先发制人,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在2020年之前,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居于领先地位,2019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全球市占率为53.6%,排第二的欧洲占比是25%。但到了2020年,中国的市占率降为41%,欧洲占比为42.7%,中国的市场份额被挤占得非常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但随着欧洲政策的大力扶持,全球的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了中欧对峙的局面。拜登上台以后,也一改特朗普时期的压制政策,重新启动了对新能源车产业的扶持,但目前竞争力还不强。欧洲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欧洲在传统汽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目前以BBA、大众等为代表的车企均转型布局新能源,且以高端为主,能够在品牌、品质方面快速吸引消费者,中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的定位主要在于中低端产品,在高端领域并未形成优势。二,从2019年起,中国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开始退坡,与此同时,欧洲纷纷提高了新能车的补贴支持,供给驱动格局下,政策剪刀差使得中欧市场份额此消彼长。 但整体来看,全球新能源车产业正处于腾飞阶段,市场空间非常广阔。2021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156%,需求非常强劲。据IEA测算,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00万辆,对应年复合增速在38%左右。激烈竞争下,中国市占率虽有所下降,但随着政策扶持的回归,仍能享受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红利,国内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一,随着全球新能车市场的不断扩容,中国车企可以充分挖掘海内外中低端车型的市场需求,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8万辆,同比增长约300%,新能源汽车掀起了出海狂潮,风光无限。 二,政策扶持下,国内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国产化、本土化优势有利于打造民族品牌,中国有望率先完成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的良性发展的转变。 三,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随着国内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新能车产品已经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在此背景下,智能化有望进一步提升驾驶和乘坐体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以中国的造成新势力小鹏汽车为例,其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布局,并且推出了软件收费模式,在今年一季度已经确认了8000万元的软件收入。这一套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特斯拉已经驾轻就熟,特斯拉的软件毛利率高达70-80%,成为盈利的重要来源。这可以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加大盈利能力,挖深护城河的重要方向。 新能源车产业链及其困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见表4),积累了多年技术开发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且我国国内市场庞大,稀土、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丰富,这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是,我国仍有不少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比如,在动力电池方面,虽然宁德时代的电池已连续四年全球装机量第一,但电池的容量、安全性、使用寿命等仍需加大研发。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分为两类: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相对成熟,成本更低,也更安全,但面临着天然的缺陷:续航能力差,且在低温环境下电池容量会更低。而三元锂电池正好相反,造价较高,电池容量大,但不喜高温,安全性较差。国内大型车企如比亚迪,大部分车型采用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磷酸铁锂电池;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档电动车或插电混动汽车,主要采用三元锂电池。总体来讲,三元锂电池更符合当前新能源车的需求,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海外厂商。国内凭借政策支持异军突起的宁德时代,依靠研发的三元锂电池,成为了特斯拉、小鹏、蔚来等的主要供应商,宁德时代近期推出的钠离子电池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 而在电驱系统方面,我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目前电机效率达到97%的高品质电机,主要还是由欧、美、日的供应商提供,国内大多数主机厂无法生产。 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大件,总成本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二(见图5),且成本较为刚性,短时间内难有突破,这也使得同级别的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相比没有价格优势。 除此之外,中国的新能源车还面临着诸多“卡脖子”问题。最为众人所知的就是芯片,现在汽车的核心芯片主要依赖于进口,而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新冠疫情中断全球供应链,导致全球半导体产能紧张。汽车芯片的供给没有自主控制权,国产替代变得刻不容缓。以功率半导体为例,我国汽车功率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在中高端MOSFET及IGBT器件市场上,90%依赖进口,市场基本被欧美和日本厂商垄断。面对随时可能被卡脖子的环节,我国需要大力扶持汽车芯片的研发,鼓励国产替代。 “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好赛道,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共识。但随着政策扶持的不断推出,市场关注度也不断提高,相应股票价格水涨船高,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经高达165,而在2019年年底,估值才仅仅是29倍。这样的高估值也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简单估算来看,未来5年,新能源车产业盈利的复合增速需要达到27%,且在股价不涨的情况下,才能将估值消化至50倍左右。这是一个明显的好赛道,目前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投资。
雷诺吉利拟组建合资公司?雷诺:“消息不准确”
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法国汽车巨头雷诺正在与中国汽车厂商展开从电池到电动汽车的全面合作,并将中国的造车技术带到全球市场。 据路透社报道,吉利和雷诺拟组建一家专注于混合动力生产的合资公司,可能由吉利控股,并将在未来开发纯电动汽车。新合资企业有望参考吉利2019年与戴姆勒成立的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就是利用合作伙伴的全球销售网络在中国制造并销售基于吉利技术的智能品牌电动汽车。 不过有关合资公司的计划,雷诺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应称“消息不准确”,但没有透露进一步细节。 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周一宣布,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的平台技术、供应链和制造设施,在中国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同时基于领克的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在韩国开发适合韩国市场的车型。但并未提及关于合资公司的细节。 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新宣布谅解备忘录,还只是雷诺重新进军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一系列动作。 由于销售不佳,去年雷诺退出与东风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此次与吉利的合作,是雷诺重新进军中国市场的最大战略举措,也是前大众高管苏伟铭担任雷诺中国首席执行官以来的首个重大合作项目。 目前市场尚不清楚雷诺和吉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如何影响雷诺-日产联盟。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日产进入吉利的供应链,它可能会受益,但现在评估影响还为时过早。 从电池到电动汽车,法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全面拥抱中国技术。今年6月,远景科技集团旗下动力电池公司远景动力宣布在雷诺位于法国“电力城”的所在地杜埃建立一个年产能为24GWh的超级工厂,计划5年内向雷诺提供40GWh至120GWh的动力电池。 雷诺集团希望能够在2025年完成全新的电动车市场的布局,并进入移动出行领域的高端价值链。 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Lucas de Meo)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了全新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德·梅奥表示:“我们将从一家科技赋能的汽车公司,转变成一家汽车赋能的科技公司。” 德·梅奥上任以来,开始大刀阔斧的成本削减计划,并计划重新布局和升级中国市场的商用车和新能源领域。雷诺上周公布财报时称,目前已完成18亿欧元成本削减计划,其中包含2021年上半年实现的6亿欧元,有望提前一年完成20亿欧元的固定成本削减目标。 最新的财报显示,雷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3.57亿欧元,同比上涨26.8%;净利润同比转正至3.68亿欧元,流动资金达到167亿欧元。
比特币能源劫:从萨尔瓦多到“犹豫”的马斯克
萨尔瓦多,一个地处南、北美洲和经济两极世界交汇处的沿海小国,会成为因比特币而扭转乾坤的那一环么? 编者按:5 月,出于对「比特币开采中化石燃料的使用迅速增加」的担忧,马斯克曾提出特斯拉暂停接受加密货币支付,加速比特币的价格大跌。今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和美国对比特币实行强监管政策,比特币从年内高点接近 6.5 万美元猛跌 41%,为其十多年历史上第四大季度降幅。 而马斯克在前不久的一次会议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比特币开采转向可再生能源,比特币应声回涨 30%。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因「挖矿」而需要大量能源的加密货币,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上月,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中美洲小国萨尔瓦多,正式将比特币定为国家发币,这里会成为加密货币的「新麦加」吗? 最近半年多的时间,比特币的牛市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财富自由」的晨鼓声借此闯入诸多人心中,玩家入局、交易猛涨,比特币给市场创造了一个「神话」。 然而,当初涨得有多猛,现在跌得就有多惨。在过去几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流行的加密货币在波动的交易中贬值了一半以上,之后涨势与跌势并起,但整体仍旧打破了比特币的高价值神话。 「币圈一日,股市一年」成了最生动的写照。 Photo by Nick Chong on Unsplash 这一情况与当下迅速收紧的监管政策和马斯克的「个人喜恶」不无关系。但一个更重要的焦点在于,国内比特币政策收紧之后,加密货币挖矿将搬至何处?萨尔瓦多一个国家对比特币的支持是不够的,市场还在期待着比特币重回巅峰。 因此,面对国内愈发趋紧的监管政策,很多矿工都在寻找可以重新启动机器的地方。有国外媒体报道指出,北美、欧洲、中亚各地将接纳这些迁徙的「挖矿工厂」,并提前进行了布局。 前加密货币交易所 Gemini 的安全工程师 Brandon Arvanaghi 对此表示,「我们有像德克萨斯州的 Greg Abbott 这样的州长在推动采矿业,这将成为美国一个真正的产业。」同时,该人士用难以置信来形容这一发展趋势。 此外,哈萨克斯坦也可能成为比特币挖矿的聚集地。该国的煤矿提供了廉价而丰富的能源供应,这将有助于哈萨克斯坦对相关建筑的态度更加宽松,对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建造物理设施的矿工来说是个好兆头。 据 CNBC 报道,随着国内对比特币挖矿业的打击,全球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比特币算力流失。据称,受此影响,更少的人挖矿意味着每天解决的区块更少,以往完成一个区块大约需要 10 分钟,但如今比特币网络已一度减慢到 14 到 19 分钟的区块时间。 元宇宙资本创始人陶荣祺在接受本文采访时提到:「在代表未来的 Metaverse 世界里,计算机是基础设施,与『定价权』息息相关的『算力』则是像现实世界中石油一样的重要资源。而挖矿,则是可以直接影响「算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虽然算力和比特币价格在不断下跌,但一些业内人士称这也将带来了更高的利润,使用新一代挖矿设备的矿工受益最大。 比特币作为法币 更让业内震惊的是,位于中美洲的、以农业为主的萨尔瓦多宣布将比特币纳为国家法定货币,成为首个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国家。而在此之前,该国主要以科朗为主要流通货币。有媒体报道指出,受此影响目前大量的比特币 ATM 机被运往萨尔瓦多。 互联网金融机构 Panda Capital|HK 的 Midu Yang 介绍,「在萨尔瓦多,大部分人都没有银行账户,所以比特币才成为一个新事物,被人们接受,这也是总统把比特币作为国家法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萨尔瓦多只有 30% 的人拥有银行卡和账户,比特币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先进和方便。」 萨尔瓦多最著名的冲浪点所在地——El Tunco,这个外国游客聚集的旅游胜地已经普及了比特币设施,就连买一个冰激凌都可以用比特币支付。在这条街上,各种比特币交易机器随处可见,可以买卖及交换比特币。 同时,Midu Yang 也提到,在如 El Tunco 以及萨尔瓦多著名的海滩 El Zonte 这样的地方,比特币交易设施方便且普遍,但萨尔瓦多其他地区的比特币设施普及率却不及首都。毕竟,在萨尔瓦多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现金交易。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马斯克带来「浩劫」 这一情况的发生,都源自于比特币的「带货者」马斯克。 「不想看了,反正已经跌了那么多了,但我也没卖,万一哪天暴富了呢。」周升(化名)是今年新入圈的「炒客」,却没想到没做成暴富的美梦,反而在币圈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心情。即便如此,她还是舍不得卖出。最近这段时间,有太多与周升有着同样心态和遭遇的「币圈人」。 5 月 12 日,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已经暂停了消费者使用比特币购买电动车的政策,主要原因是比特币「挖矿」(通过运行计算机算法的硬件获取新的比特币)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这一天,马斯克的言论让整个虚拟货币市场如临大敌。据媒体报道,当日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市值蒸发了 3000 亿美元。 Photo by David von Diemar on Unsplash 之后,马斯克又表示特斯拉可能会抛售所持有的比特币资产,币圈再次炸锅。虽然马斯克随后澄清,表示公司不会卖出比特币,但其给比特币铺就的下跌轨道已经难以挽回。而在此前,马斯克不仅是加密货币的大力支持者,也是既得利益获得者。特斯拉 SEC 的一份数据显示,该公司购买了价值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第一季度因出售了部分比特币而获得 1.01 亿美元的净利润,占当季总业务的四分之一。 在一系列的风波之后,比特币被监管盯上,虚拟货币的漏洞被逐渐揭开,由此真正进入暴跌时代。 5 月 18 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下称「公告」),明确要打击并限制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业务,要求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等会员单位不得开展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 5 月 21 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特别强调,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此外,由于交易方式等特殊性,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被认为为市场税收漏洞的大门。据介绍,投资者可以亏本出售加密货币,然后利用该损失来减少或取消对获利投资的资本利得税。之后投资者再快速回购他们出售的加密货币,以免错过随后的价格反弹。据 CNBC 报道,加密经济会导致美国出现「税收差距」,即已缴税款和应缴税款之间的差额。白宫估计,未来十年将出现 7 万亿美元的缺口。 而在国内,2020 年以来,随着公安部、央行等多部门对跨境赌博、非法集资的打击,借助比特币等虚拟资产进行洗钱和资金转移的行为也受到密切关注。有些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往往无意识地被迫参与其中,被银行判定为异常交易后,即会触发银行卡冻结,这也是所谓的「冻卡潮」。 「前几年币圈人没有这么杂,所以比较好做,但是这两年鱼龙混杂,有一些诈骗、涉赌甚至涉毒的资金,通过各种伪装想利用虚拟币洗出去,稍有不慎就会中招。」一位币圈资深人士如是说。 这些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和政府对比特币的不认可。 而在 6 月 21 日,一则更重磅的监管政策出现。当天,人民银行就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服务问题,约谈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部分银行和支付机构。据澎湃新闻报道,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介绍,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正常秩序,滋生非法跨境转移资产、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风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随后,支付宝及多家银行发布了封杀比特币的声明,一波更强势的退出潮在国内掀起涟漪。6 月 22 日,比特币中国(BTC China)宣布出售旗下相关资产,完全退出加密货币交易业务。6 月 23 日火币 OTC 大宗交易区被清空…… 影响碳中和大计 值得注意的是,能耗虽然不是主导比特币涨跌的核心,但却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比特币掀起涨价狂潮时,有人说它节能;当比特币上演暴跌行情时,又有人说它耗能超过金矿的开采。 那么,能耗这件事对比特币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比特币能耗问题被抛向市场之后,多个信息来源显示比特币能耗巨大。其中 Digiconomist 的数据,比特币每年会产生 36.95 兆吨的二氧化碳。如今,能耗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比特币一方,整个加密市场因「挖矿」活动引发的能耗和碳排放问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加密货币都存在「挖矿」环节,「矿工」通过计算机获得一串串复杂代码,最后组成比特币这一虚拟货币。产生这些算力的计算机被称为「矿机」,功率大,耗电量也大。由几台「矿机」组成的机房,则被称为「矿场」。 剑桥大学比特币耗电量指数的最新数据显示,比特币挖矿每年耗电量预计为 133.68 太瓦时(1 太瓦时为 10 亿度电)。这一数字超过了瑞典的耗电量,位居全球各国(地区)耗电量第 27 位。 尤其在加密货币「挖矿」的主要地区,「挖矿」行为所产生的巨大的耗电量给当地带来了严重影响,民怨声时起。以全球十大加密货币「挖矿」地伊朗为例,在用电高峰期,占整个市场 85% 的非法矿场用电功率为 2000 兆瓦,而伊朗当局颁发执照的合法矿场的约为 300 兆瓦。据央视报道,这一情况导致伊朗频繁断电,当地时间 5 月 26 日,伊朗当局下令,要求在未来 4 个月内不得进行加密货币的「挖矿」活动。 区块链分析公司 Elliptic 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 4.5% 的比特币「挖矿」是在伊朗进行的。而这样的「挖矿」规模所需能源相当于每年消费 1000 万桶原油,约等于伊朗原油出口量的 4%。 基于电力的比特币「挖矿」算力在中国市场表现踊跃,业内盛传,币圈算力看比特币,比特币算力看中国,中国算力看煤矿。《中国比特币区块链运行的碳排放量与可持续性的政策评估》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矿池分布中,中国占全球算力的 78.89%。 基于能源优势,内蒙古、新疆等地因此成为「挖矿」的不二选择。作为国内「挖矿」的集中地之一,伊朗断电的问题亦在内蒙古出现。因此,截至 4 月底该地已关停清退 35 家挖矿企业,年节电量可达 52 亿度,折合超 160 万吨标准煤。此外,5 月 19 日,内蒙古发改委也发布公告,设立虚拟货币「挖矿」的举报平台。 在内蒙古之后,四川也开始对比特币矿业进行清理关停。6 月 18 日,四川省发改委、能源局面向各州市人民政府、国网四川省电力企业、省能投集团、中央在川发电企业、省属国有发电企业,发布的《关于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通知》表示,将「打击比特币挖矿行为」,计划于 6 月 20 日前完成甄别清理关停,纳入国家发改委日报监测管理,重点监测其用电情况。 通知还表示,做好全面清理排查。全省立即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疑似项目立即关停,6 月 25 日前完成。严禁以任何名义批复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另外,6 月 9 日,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关于对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并对有关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开展清理整顿。新疆亦推出类似举措,新疆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立即对虚拟货币挖矿行为企业进行停产整顿的通知》,提出从事虚拟「挖矿」的企业须于 6 月 9 日 14 时前全部停产整顿。 新华社近期的一篇调查报道指出,在西部某从事「挖矿」的企业,其年纳税为 25 万元,月度耗电量却高达 2500 度,今年前 4 个月,在纳税仅 9 万元的情况下,月均耗电量则达到了 4500 万度,相当于消耗了 1.5 万吨标煤。当地一位人士指出,这相当于大型乳品企业 10 条液态奶生产线的能耗总量。 在如此大量的能耗之下,「挖矿」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会根据能耗成本进行迁徙。一般会选择在冬天到内蒙古、新疆等地用火电「挖矿」,春天则迁移到川西地区,利用丰水期便宜的水电「挖矿」,与当地的小水电站谈好价格,电价可以低到每度 0.2 元左右。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专家团队及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没有任何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的比特币区块链年能源消耗预计将在 2024 年达到峰值,约为 296.59 太瓦,相应的会产生 1.3050 亿吨碳排放,这在国内 182 个城市和 42 个工业部门中名列前十,约占中国发电排放量的 5.41%,该行业的人均 GDP 最大碳排放量也将达到 10.77 千克/美元。 而此时,马斯克又反悔了。前不久,他表示正在与比特币矿工谈论数字货币的可持续性开采。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在与北美比特币矿工交谈中,他们承诺将公布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此外,这一洽谈还促成了比特币「挖矿」委员会的成立,未来将促进可持续性开采问题的解决。受此消息影响,比特币出现了暂时性的小幅上涨。不过,马斯克此番关于比特币可持续性发展的言论已经难以洗刷其能耗大的本质。 Photo from Unsplash 关于比特币的能源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其流通的重要关注点,让比特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加密货币也成为诸多人士的「共同目标」。一个由加密货币矿工和行业专家(如微策略的迈克尔·塞勒和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自愿组成的组织——比特币采矿委员会 (Bitcoin Mining Council) 近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 年上一季度和当前季度之间可持续能源使用量增加了 52.2%,网络效率提高了 15%,同时预计全球矿业的可持续能源电力结构在 2022 年第二季度已增长到约 56%,使其成为全球最可持续的行业之一。
华为“逼”上煤山
作者:咔 嚓 来源:蓝血研究(lanxueyanjiu) ▲ 邹志磊调研护盾式智能快掘系统 煤矿军团一定要探索出一条5G+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的道路来,真正使5G改变社会成为一个现实。 ——任正非 今年4月,华为悄然成立了一个新的一级部门——“煤矿军团”,跟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BG等在同一个级别,但在华为官网最新的组织机构图中却找不到这个组织。华为为这么细分的行业成立一个一级部门,令人匪夷所思,何况这个部门的领头人级别也非常高,即由华为的高级副总裁、原华为运营商BG总裁邹志磊亲自担任这个煤矿军团的董事长。 今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01 为何成立“煤矿军团” 煤矿军团的成立堪称神速。 2020年12月7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见面,任正非表达了一个意愿,说华为愿意与山西联合建立一个“煤矿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以便通过ICT技术与煤炭开采技术的结合,帮助煤炭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安全、少人无人、高效”的生产模式,也让煤矿工人以后工作可以“穿西装打领带”。 任正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把我们从实体清单拿出去应该是非常困难的,我不是说不可能,但是极其困难,基本上我们不去考虑这个问题。而是踏踏实实把能做的产品与服务做好,让一部分客户相信我们。我们欢迎科学家,养得起天才,现在我们只想自己多努力,努力寻找能生存下来的机会。煤矿就是机会,这么多煤矿将来产生上千亿价值,上千亿可以养活多少人呀。”煤矿也许会成为华为很重要的一个业务增长点。 2月9日,华为与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山西太原揭牌。2021年4月,华为即成立“煤矿军团”这个组织。 ▲ 任正非参加“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即完成内部的人员组建,联合实验室的挂牌,可见,不管是华为还是地方政府,对煤炭行业智能化的实现不是一般的重视。 02 这个组织为什么叫“军团” 华为面向行业市场的一级组织,要么叫BG,如:运营商BG、企业BG、云与计算BG、消费BG,要么称为BU,如: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G。我们一般企业通常以“**部”来命名。华为这个组织却直接用了“军团”二字。 军团是军队的用语,是方面军、集团军级作战部队的统称。 华为虽然喜欢使用军队的一些用语,但这次之所以使用“军团”一词,任正非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什么叫‘军团’?‘军团’的说法来自于Google,我们是向Google学习的。就是把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产品专家、工程专家、销售专家、交付与服务专家全都汇聚在一个部门,缩短了产品进步的周期。把业务实行颗粒化,这是‘军团’模式,煤炭是第一个采用军团模式的。” ▲ 任正非亲自下矿井 2019年任正非曾号召内部向谷歌军团学习,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说:“谷歌军团的编制不大,战斗力极强,要好好向谷歌军团学习。……算法团队直接杀入到项目中去,一线既有算法又有数据,就容易突破。你们组织优秀的博士形成一个谷歌军团,扑上去,就可能把口子撕开。抽象的平台一定要有实践东西检验,多几个具体化的平台,综合起来才会有抽象平台。……别关在深宫大院里面,到战场上去,立功去,说不定你就从少尉升少将了。希望你们的‘谷歌军团’能率先杀出一条血路来”。 Google军团的运作方式鲜为人知,2004年《纽约时报》介绍说,Google存在一个个神秘军团,其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和灵活的组织架构使谷歌得以迅速应对新的产品项目,其特点是小团队优于大团队,形状随时变化,随时可以调整自己,并在整个空间移动。其主要表现为: 1、研究团队嵌入产品工程组织,整个组织结构扁平化。 2、人员跨组调配、协同频密,并呈现出网状结构。 3、基层实现混合编队、复合技能、网状调用。 华为的煤矿军团,其强调短链条运作,即同时要拉通产业基础研究、产品研究、市场交付等职能,快速适应行业需求,以快速推动煤炭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目前整个军团只有二百多人,但要在三五年内帮助全国五千多座煤矿实现数字化转型,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华为希望,煤矿军团坚持被集成战略。华为做好底层,做好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他交给合作伙伴来做,包含销售类、解决方案类、服务类、投融资类、人才类、社会类等各种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能矿山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煤矿行业释放出巨大的价值潜力。 03 为什么先做“煤矿” 华为为什么选择从煤矿入手呢,铺开做整个矿业开发不香吗? 任正非公开表示,华为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矿山中,最主要是帮助煤矿实现智能化。他举例说,目前山西的井下瓦斯预警防爆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要用4根线连接,其中有两根电源线、两根信号线。当华为技术应用到井下以后,瓦斯传感器就不再需要线了,向上传输用无线电,不仅在坑道里可以随意布置,而且可以随着矿机任意前进,不需要因为布线导致矿机的采掘移动进展变慢,从而提高产出能力。 据了解,目前先做煤矿,这是内部的一个刚性要求。为什么呢?华为做事强调一个方法,叫饱和攻击,确定战略以后,就集中力量攻破一个“城墙口”。而矿山开发的“城墙口”就是煤矿。煤矿的场景也是最复杂、挑战也是最大的,如果要求最高的煤矿场景都能做好,那么华为也随之打造出了领先的、经受了严峻场景考研的解决方案,复制应用到其它矿业领域,也会更加容易。 在5G等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世界上多数信息通信公司均没有选择将矿山作为突破口,但华为选择矿山第一个吃螃蟹,其准备用30年的积累来改变这个行业。在矿山开发中,煤矿是最难的,任正非表示,中国现有5300多座煤矿,如果能把这些煤矿做好,在煤矿领域积累的经验,很容易就可以外溢到其它非煤矿山。“如果我们真正实现了这一步,对加拿大、俄罗斯在北冰洋地区的矿山开采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冻土地带的条件极其恶劣,人们不愿意在那里生活,这么丰富的资源在那里睡觉,如果无人方式开采,这些资源都被开采出来,对人类社会将有重大贡献。” ▲ 矿井里情况复杂 煤矿难在哪里? 相比其他类别的矿山,地质条件更为恶劣,容易发生塌方、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工作环境是高温、高湿、高粉尘;采掘的工作面长达200-300米,现场状况极其复杂,不确定性高,危险系数大; 行业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首先是安全架构问题、管理规程问题,背后是人员操作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平台化和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在煤矿智能化进入全面加速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安全、少人无人”,最关键的挑战是以下方面: 第一,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标准指导,各信息系统间无法互联互通,演进困难。 第二,各种生产设备接口不统一,七国八制:IT应用与OT设备制式多样,跨系统集成复杂度高, IT与OT难融合,生产数据上不来或者没有统一格式,海量OT设备数据不能通过IT手段进行分析与建模,严重影响数据价值发挥。 第三,缺少统一的操作系统:需要一个国产、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来实现数据统一格式和接口的定义,打造煤矿设备接入层的统一标准和架构。继而为后续数据共享、应用部署打下坚实的数字底座基础。 第四,数据孤岛:烟囱式的系统建设,独立部署且维护成本高,并严重制约了数据的流通与协同应用。 煤矿行业还有一个很紧迫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下井作业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目前矿工的年龄都普遍高于45岁,而年青人宁愿当快递小哥,即便收入高也不愿意从事这么辛苦又危险的职业。如果我们能帮助这个行业实现远程开采,穿西装打领带在办公室作业,情况就不一样了。 04 煤矿智能化是国家能源战略 煤炭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形式,从2019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占比达 84.7%,其中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长期超过 60%,是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保障,起的是能源供应“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为加快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部、国家煤矿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 煤矿智能综采面工作场景 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研究制定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提出:以人为本,安全高效。坚持把煤矿减人、增安、提效和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作为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促进煤矿安全、质量、效率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句话概括,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安全、少人/无人、高效。 05 挖煤卖煤不见煤 华为高级副总裁、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表示,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这是智能矿山解决方案中薄薄的一层,华为不做挖煤的机器、不做传感器,不做应用软件,只是使能行业智能化。智能矿山的本质应该就是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煤矿所有环节的信息流,实现无人化、智能化、让“挖煤卖煤不见煤”。 华为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思考和理解,提出了“一网一云一平台”总体架构的智能煤矿解决方案。 一张网:包括5G接入网、F5G承载工业环网、Wifi6接入网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华为煤矿军团践行“为行业找技术的使命和初心”,研发了防潮、防尘、防爆、小型化且上下行带宽配比为3:1的无线基站。通过组网优化和创新,井下设备运行控制精度提高到99.99%。利用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高可靠等特性,重点开展井下巡检和安防、无人驾驶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华为协同合作伙伴可实现在井下综采面全景拼接屏技术、井下摄像头“自清洁”技术、井下无线低频传输、风险提前预判技术等各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实现煤矿固定场所无人值守,关键环节机器人替代等场景。助力实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减人60%、单班入井人数减少10%-20%的目标。 一朵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主要使用服务器,虚拟机的现状,华为煤矿军团提出煤矿云架构解决方案的理念。特别是应对虚拟机在扩容、演进能力、数据安全性和智能可升级能力上的挑战,统筹规划一体化的云平台,涵盖集团、矿山以及远端容灾中心,通过云端协同、AI能力提升智能化能力。为煤矿企业的智能化打造面向未来演进的坚实基础。 一平台:则通过数据治理、AI推理、标准化API、大数据应用等系列化工具,打通数据孤岛,打造标准化、集成化的统一数字平台,实现煤矿应用使能、数据共享。 5G、AI、大数据、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是7项重要的ICT使能技术,通过与现代煤炭开拓、采掘、运输、通风、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6类业务的紧密结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监管“智能化”、数据采集“标准化”、监控“数字化”。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基于5G +视频云+AI训练/推理等ICT技术的智能综采工作面场景、基于数据集中+ AI训练/推理+融合通信+设备联动等ICT技术的主运输场景、基于数据集中+大数据+ AI训练/推理+设备联动等ICT技术的智慧配煤场景以及基于融合通信+智能装备+ AI训练/推理的5G融合调度平台场景等。 在应用方面举几个例子吧。 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是国家能源局千万吨智能化矿山建设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塔山矿已完成4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的建设,矿井总计安装5G基站128台,已实现井上下5G信号全覆盖,可以支撑井下综采设备的远程操控,掘进机、挖煤机、液压支架等设备通过5G技术具备了实时远程操控功能,可以使实现对爆破、采掘、传输全过程的高清监测与控制。实现了矿井设备远程协同运行维护,“5G+智慧煤矿”初具雏形,基本实现“机进人退”的目标。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在陈四楼煤矿部署了F5G智能矿山,此次F5G矿山商用部署采用的F5G全光工业网方案基于工业光环网技术,具有大带宽、确定性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特点,针对井下场景,从架构、协议和工艺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实现了电气、业务、部署和维护四大安全特点,提升了井下通信网络的本质安全。目前,该方案已在陈四楼煤矿试运行半年,稳定支撑煤矿智能化建设需求,F5G全光工业网方案部署场景包含生产控制(智能采掘)、环境监测(风速传感器,水泵传感),实时监测(视频回传)、井下巡检等。 山西阳煤与华为合作,完成井下500米的5G网络部署,这是世界上最深的5G网络,围绕这个5G采煤点的井下工作人员由原先的140人减少到60人。华为和矿方正在探索如何能让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坐着就可以远程控制机器来挖煤,如果这个场景能成功商用,那井下无人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06 总 结 华为煤矿军团,是学习和借鉴Google军团模式,采用短链条运作的第一次尝试,这种运作模式已初具成效,相信未来华为内部会成立多的军团组织,这是任正非极其鼓励组织运作的一个新方向。 华为的军团组织之所以先从煤矿领域着手,了解华为就知道,华为敢于,也善于打硬仗,把煤矿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矿山开采无人化的目标即可实现,以后全球所有类别的矿山实现“穿西装打领带”开采不再是愿景。 正如华为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所说,华为首先使能国内5000多座煤矿以及4万多非煤矿山智能化,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矿山智能化。 【2021年华为煤矿军团大事记】 1、2月9日,华为与山西省政府及多家煤炭生产科研单位联合成立“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旨在利用工业无线控制网络、工业光环网、云计算等ICT技术,助力山西实现煤矿减人增效、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的目标。 2、2月24日,在2021 MWC上海期间,华为与山西移动、鑫岩煤矿联合发布了5GtoB公网专用风筝方案,为行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5G网络,加速5G产业发展,实现5G商业价值,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3、3月27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的“矿用F5G全光工业网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华为正式发布“F5G智能化煤矿应用方案”,并发布《煤矿F5G应用技术白皮书》,同时联合4家单位成立“智能矿山联合实验室”。本次会议标志着F5G在煤炭行业的规模应用正式开启。 4、2021年4月,华为正式成立了“煤矿军团”,将产业基础研究、产品研究、市场交付组合在一起,缩短产业链条,快速适应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 5、4月23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矿大(北京)与华为将携手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面向煤炭智能化开采、智慧矿山建设、煤矿机器人、智慧应急、精准地质保障等领域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此次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双方将挖掘在创新技术和智慧煤矿等领域的各自优势,实现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等多范畴、全方位合作。 6、5月18日,在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1上,华为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带领华为煤矿军团和合作伙伴集体亮相。这意味着华为将大踏步地进军煤矿行业,携手矿业产学研大力加快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设,共筑安全高效智能矿山。据悉,煤矿行业是华为企业业务中,唯一一个独立运作的垂直行业业务。 7、5月21日至23日,神东煤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新华带领考察组到华为公司考察学习。这是对一周前,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煤矿军团董事长邹志磊一行,就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矿山建设来神东调研考察的及时回应回访,也是神东与华为煤矿军团共同携手、共赢未来,推动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又一次深度交流与战略对话。 8、6月7日,华为公司联合永煤集团在永城举办全国首个F5G矿山商用发布会,这标志着永煤陈四楼煤矿F5G项目正式商用部署。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将在矿山智能化建设、创新场景孵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在全国范围树立F5G矿山智能化标杆。
月球可能从来没有过强磁场
  尽管月球和地球由同样的物质组成,但月球可能从来没有过像地球那样强大的磁场。图片来源:《新科学家》杂志   很久以前就有科学家指出:月球的磁场要么微弱得可怜,要么根本就没有磁场,但“阿波罗11”号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却显示,月球上有过强磁场。事实究竟如何呢?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对“阿波罗”任务收集的月球岩石进行的最新分析表明,月球可能从未有过强磁场。   根据科学家对月球起源的推测,月球起源于一次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此次撞击将地球的一部分物质送入太空,这些物质形成了月球,因此月球拥有与地球类似的铁内核。   目前,月球磁场的强度不足地球磁场的千分之一,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对月球岩石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结论称,在39亿到36亿年前,月球磁场的强度与地球的一样,随后这一强磁场消失了。   最新研究负责人、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约翰·塔杜诺教授说,在月球岩石中发现月球曾经存在强磁场的证据令人吃惊,因为月球不够大,无法为这一强磁场提供动力。这种强磁场的证据实际上源于月球岩石被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冲击磁化,而“阿波罗”任务带回的其他月球不同位置的岩石样本,并未显示出存在强磁场的蛛丝马迹。   他们分析了2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形成的一块玻璃状月球岩石样本,发现当它冷却并凝固时,显示出曾存在强磁场的证据。但在那时,月球的强磁场应该已经减弱了,这表明或是撞击造成了磁化作用,而更古老的样本也可能如此,导致科学家此前错误得出月球存在活跃磁场的结论。研究小组还测试了39亿到32亿年前的月球样品,没有发现强磁场的证据。   塔杜诺说,这些结果共同表明,月球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拥有较长时间的强磁场。他承认在月球形成后的第一个1亿年中,在月球冷却和稳定之前,可能存在磁场。但月球表面的岩石都没有那么久远的历史,因为小行星的撞击不断地冲击和搅动着月球表面,因此,很难获得相关证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尔忒弥斯’任务或许能够找到此类岩石,为我们揭示更多信息。”(刘霞)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