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小米汽车急行军:计划2024年出车 三年卖90万辆
“小米汽车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出车。”多位接触到某零部件巨头的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近几个月,小米方面一直与该零部件公司洽谈合作,并披露了小米汽车的初步计划。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告诉36氪,小米汽车的野心很大,计划在2024年出车后,此后三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车,“而这三年的总销量要达到90万辆。” 针对上述信息,小米集团向36氪表示:不予置评。 小米汽车的出车节奏,36氪此前已经有所报道,雷军曾在内部表示,小米汽车计划“3年出车,第一年卖10万台”。 今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经董事会批准立项,小米将为此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如今的行业格局对新入场者已不再友好,头部公司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已经树立起品牌认知,在快速完善研发、销售和服务体系,也相继进入美股和港股等公开市场,撬动千亿级的资本支持。而传统车企也在轮番转型,推出独立子品牌,角逐新一轮的智能汽车消费浪潮。 有接触到雷军的行业人士向36氪透露,雷军也意识到小米汽车问世后,会是一片红海,因此决定用“BOM(物料清单)亏10%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 为加快造车进度,小米汽车也在借助资本手段,整合行业资源。小米已经斥资近8000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团队Deepmotion,据36氪了解,这笔收购,将为小米汽车直接输入30多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加上小米技术委人员的内部转岗和外部招聘,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已经到150人左右。 而在整车领域,小米汽车也开始高价招人。今年7月开始,小米官网发布大量整车研发岗位,薪酬普遍高出行业主流水平,年薪可达百万级。而据36氪了解,目前小米整车方面的核心管理岗已经基本就位。 产业链资源上,小米集团也接连出动,投资动力电池公司中航锂电、泊车技术公司纵目科技、激光雷达项目禾赛科技等,而小米系投资机构顺为资本也投资了蔚来的激光雷达供应商Innovusion。 经过半年紧急筹备,小米汽车项目逐渐步入正轨。9月1号,小米宣布,汽车公司正式注册,雷军也在微博晒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 而36氪获悉,小米汽车团队架构也已有雏形,此前的小米汽车筹备组已经更名为汽车部,并下设产品部、智能座舱部、自动驾驶部、整车硬件部、动力系统部、智能制造部等10余个一级部门。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开始全面启动。 对于造车行业来说,又一条大鱼已经入海。
甘肃兰州新区多部门联合清查虚拟货币矿机“挖矿”
IT之家 9月10日消息 9月9日,甘肃能检办、工信厅、发改委一行人员开展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专项检查行动。对兰州新区内多家大数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厂区环境、用电设备等进行重点摸排。 专项检查组与被检查企业现场座谈国家在严禁虚拟货币等活动上的工作方针和坚定态度,相关企业现场签订了《杜绝从事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经营活动承诺书》,承诺不开展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挖矿”、交易等活动。 下一步兰州新区公司将继续彻查辖区内网吧、网络公司和电量突增等可能“挖矿”客户,常态化开展清查虚拟货币矿机“挖矿”、违约用电和窃电等工作。 IT之家了解到,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纯属投资炒作,人民大众要增强风险意识,自觉远离,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尹优平称,“我们再次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没有实际的价值支撑。” 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委、央行等部门接连发声,打击虚拟货币交易及“挖矿”行为,内蒙古、青海、四川等地开展清剿“挖矿”项目行动。因涉及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提供相关服务,今年 6 月,工行、农行、建行、邮储、兴业银行和支付宝被央行约谈。
华大九天能否为中国半导体“烧”出未来?
作者 | 清柠 前言 9月2日,深交所创业板通过了EDA工具开发企业北京华大九天的创业板IPO申请。 华大九天冲击创业板,是国内EDA领域融资扩张的缩影。思尔芯、概伦电子、广立微都在进行科创板或是创业板IPO的申请。仅在去年,就有11家EDA企业进行了16次上亿级别的融资。 身居国内EDA产业龙头的华大九天,更是被人寄予厚望。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上游产业,全球EDA仅靠三家巨头,就支撑了近八成的市场规模,成为了全球电子终端的技术根基。 中国本土起家的华大九天,此次上市,可能要打破原有的“行业三角”。 01 华大九天,波澜40年 华大九天从事的EDA行业,全称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进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大型工业软件。 媒体上常见的EDA巨头Synopsys(新思科技),主力领域是数字电路的芯片设计,存在感相对较低的Cadence(铿腾电子),业务集中于模拟方向。Siemens EDA则在制造和封测领域有着充分的布局。 由于该领域对芯片制造的决定性影响,美方对中国的几次制裁行为,EDA成为了美方限制的几大关键领域。目前全球三大EDA巨头中,Synopsys和Cadence作为两家美国公司,也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现在委身于西门子的Siemens EDA,前身也是美国巨头Mentor Graphics。 国内EDA的开发,则离不开当初巴黎统筹委员会(即“巴统”)对我国的禁运。 1983年,无锡微电子工程批准建设,对应的3微米MOS生产线需要一套CAD系统。1989年,17家单位,200余位行业人才齐聚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发我国首套集成电路计算机设计系统“熊猫系统”。 华大九天现任董事长刘伟平,当初参与“熊猫系统”项目时,还是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他只身前往北京,并没有考虑太多个人生活,只是说“我倒是无所谓,一个毛头小伙子”。毕业后的他,依旧在北京进行项目攻关,并负责EDA工具的开发工作。 1990年,“熊猫系统”正式公布。但是系统开发出来,并不代表能落地。缺乏应用的“熊猫”,在行业中反向平平,高新科技的国宝,变成了一头笨熊。到了年底,项目开发仅剩十几人,这其中就包括专注EDA的刘伟平。 沉寂了两年之后,熊猫系统推出了应用版。年仅26岁的刘伟平,也熬成了项目组技术骨干。更是被任命为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内的EDA设计,一度有了转机。 可是90年代的国际局势,又给刘伟平和国产EDA泼了一盆冷水。当初限制EDA进口的“巴统”影响力逐渐下降,导致Cadence和Synopsys这样的EDA巨头进入中国。缺乏保护的国产EDA,被国外产品冲击的七零八落。加上当时国内“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行业思维,国内EDA行业开始萎缩。 面对恶劣的行业形势,刘伟平依旧坚持了下来。2002年,华大电子带着IC设计业务和EDA业务,从中国华大独立了出来。中国华大原有的IC设计业务,也让华大电子蓬勃发展,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不过对于刘伟平而言,核心业务还是EDA。200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方案,作为重大技术专项之一,EDA获得了国家支持。2009年,刘伟平带领华大电子EDA事业部独立,成立了华大九天。 12年过去,华大九天不但活了下来,旗下的EDA业务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2018到2020年,华大九天营收实现1.51亿元、2.57亿元到4.15亿元的三连跳。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1.26%,净利润达4012.99万元。EDA软件对应的收入比重,达到了惊人的84.96%。 如此亮眼的业绩,也是华大九天冲击创业板的关键动力。 02 EDA市场,国产路漫漫 谈论华大九天有多强,要先看国内EDA的市场格局。 前文提到,国外巨头入华,对国内EDA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可巨头的诞生,离不开行业的巨变。Cadence的前身SDA,刚要IPO就撞上华尔街股灾。Synopsys在90年代,几乎半年就要收购一次。 最早的行业巨头Mentor Graphics,2016年也被西门子收购,变成了Siemens EDA。西门子过半股份在德国之外,与美国利益攸关,收购核心技术受到监管压力相对较小。这样的EDA收购之路,中国目前无法复制。 国外半导体行业的野蛮生长,进化出了一群巨头。等到中国企业入场时,他们惊奇的发现:Synopsys拿下了数字芯片和FPGA逻辑综合相关工具(FPGA领域也是国产芯片发展的重要难题);Cadence在模拟IC全流程工具一统天下;就连看来相对弱势的Siemens EDA,也打下了DFT领域的江山。 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EDA市场中, Synopsys占据29.1%,Cadence占据32.0%,Siemens EDA占据16.6%。剩下的几十家国产EDA企业,只能在20%左右的市场中抢饭吃。国内公司如此孱弱,加在一起,从事EDA工作的人员都不到1500人。 半导体行业,表面看起来斗争不断,实际上极度追求稳定。一旦新业务突破画上句号,企业会进入大鱼吃小鱼模式,快速形成巨头共治天下的局面。以华大九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急需找到破局的关键点。 好消息是,尽管市场形势严峻,华大九天还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2020年,华大九天拿下国内EDA市场约6%份额,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华大九天在液晶平板显示领域,还是全球唯一可提供全流程EDA设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公司业务布局中,华大九天可以提供模拟/数模混合IC设计全流程解决方案,数字SoC IC设计与优化解决方案,晶圆制造专用EDA工具和平板显示(FPD)设计全流程解决方案。对接客户包括华虹、京东方、上海兆芯和TCL等一众厂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链。 从营收量级来看,华大九天在2020年,收入已经破4亿元。同类企业中,概伦电子营收1.4亿,广立微营收1.24亿元,思尔芯营收1.33亿元。在国内EDA企业中,华大九天是绝对的龙头。想要继续向上发展,扩充研发资金、维持项目运营是必然的选择,这就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目前华大九天的业务中,晶圆制造领域华大可覆盖中芯国际和华虹;IC设计领域可以覆盖紫光展锐;CPU涉及业务可以覆盖兆芯,平板业务可以覆盖京东方和TCL科技。目前仅有的短板,主要是国外巨头掌握的数字电路设计业务,相关设计需求,也是国内市场的焦点。 华大九天IPO的资金分配,也证明了这一点: 本次IPO计划筹集25.51亿元,除了7.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外,剩余资金主要针对公司业务的升级开发。其中“数字设计综合及验证EDA工具开发项目”的投资额,更是达到了5.67亿元。 行业破冰,继续前进,是华大九天IPO的核心目标。 03 华大IPO之后的市场隐忧 尽管IPO被市场寄予厚望,华大九天也在招股书中坦言: 目前能做的很有限。 公司招股书中就指出,“公司既有模拟电路设计及验证工具尚不支持16nm及以下先进工艺设计”。这就意味着,就算客户企业对先进工艺和制程有开发意愿,公司也不能提供相关服务。 华大九天与客户的关系,如同卖笔墨纸砚的商人和画家。为了画出更好的画,画家总会追求更好的画笔。然而目前的华大九天,提供不了做工精细的画笔。客户就算想画好山水,也没法按照预期,画出扬名天下的好画。短时间内,这将成为华大九天的重要短板。 除了业务短板外,华大九天未来的研发之路,面临着持续的“烧钱”压力。公司目前的IPO资金中,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要这么多钱周转,也暴露了公司财务的明显问题:应收账款较高。 2018年-2020年,华大九天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7842.21万元、1.14亿元和2.2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01%、44.49%和57.31%。 华大挣一块钱,到手只有五角。因为另外的五角,还在到款的路上。 漫长的回款时间,主要和华大九天的业务模式相关。半导体行业追求稳定,签订的往往是长期合同,合同中的回款周期也相对较长。 这种业务模式符合行业现状,但对于一家需要业务升级的企业而言,现金流波动确实太大。持续的资金黑洞,最终很可能会拖累公司的业务升级。 作为“烧钱”研发的前辈,寒武纪作为“AI芯片第一股”。2017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0.30亿元、2.40亿元、5.43亿元、7.68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达到218.91%。从2016年3月成立至今,公司累计亏损达到25亿元。 持续的亏损之下,寒武纪却迟迟未能推出有说服力的业务。寒武纪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也出现了明显减持。减持比例最大的,甚至超过了30%。公司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近1200亿,一路蒸发800亿。股东对寒武纪,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信心。 与寒武纪相比,华大九天的业务和营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EDA工具的研发和其他半导体项目一样,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如何推出有说服力的项目,让投资者在资金热潮之后,依旧维持对公司的信心,是华大九天绕不过去的难题。 除此之外,在巨头占据大量份额的EDA市场中,华大九天业务依旧处于天花板阶段,缺乏上升空间。这一趋势如果持续发展,华大九天很可能成为大树之下,长不大的树苗。 华大九天要用3到5年的时间,去完成国外巨头几十年的成就。这很苛刻,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09年成立的华大九天,花了十二年,为中国EDA行业的发展,赢来了一张资本入场券。 然而这张入场券,仅仅是比赛的开始。 来源|科工力量
戴森创始人自述造车“兵败”过程:136万的电动车 自己都嫌贵
21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36 万,买一辆电动车。 戴森推出的那种。你觉得值吗? Sir James Dyson—— 詹姆斯・戴森爵士说:连我都觉得不值。 没错,连戴森创始人、英国首富都嫌贵,哪怕是自己烧掉 60 亿后造的,他都觉得不应该再继续了。 从 2017 年 9 月,戴森发出全员信宣布斥资 220 亿元(25 亿英镑)进军造车,到 2019 年 10 月宣布放弃…… 2 年时间,组建了 500 人,研发出了第一款原型车,百公里加速 4.6 秒,外观到内饰都是“戴森”美学的样子。 但如果量产,售价高达 136 万,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贵,认为再继续下去没有意义。 戴森老爷子自述:作为一个新造车玩家,产业链供应商会收取更高的费用,相同零件成本就会比别人高出 25%,高成本导致高售价,高售价更难降低成本,最终如果要完成商业闭环,这辆车售价得 21 万美元起 —— 应该没多少人愿意掏钱。 于是戴森自己作出了艰难决定,砍掉了心心念念的造车业务。 而也是在上述复盘首次曝光后,网友更加感慨特斯拉能够发展起来,堪称奇迹。 马斯克也评价说,新造车公司要实现正向现金流并不容易。因为之前传统车企巨头,卖车并不赚钱,利润主要来自零部件维修和销售,从无到有造车,可没有这种基础和优势。 言语之间,新造车崛起之难,已溢于言表。 戴森老爷子复盘造车败局 戴森造车,始于“尾气”。 凭借吹风机红遍全球的戴森,早在 1990 年就涉足造车领域,研发了一款能够过滤汽车尾气颗粒物的装置。 而戴森老爷子的造车梦,也恰好源自儿时对汽车尾气的害怕。 因此,戴森造车一开始就目标明确,拥抱纯电。 在造车这件事上,戴森老爷子信心满满。 2014 年,戴森正在开发高性能的电池。 这位七十多岁还活跃在研发一线的创始人,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戴森正在开发的电池,加上此前研制出的高性能电机,以及在空气净化器和加热器上的研发积累。这些技术凑在一起,不就构成了造电动车的关键技术。 三年后,戴森造车全貌浮出水面。 砸入 25 亿英镑,组建 500 人团队,前阿斯顿马丁的产品开发总监 Ian Minards 加入…… 同时戴森还放出狠话,未来车辆上使用的将是固态电池,而非锂离子电池。 押宝固态电池,现在看来依然做法激进。 因为时至今日,固态电池还没有走出实验室,走向规模化量产。 不过,当时戴森老爷子和团队成员对固态电池满怀期待。 为此,早在 2015 年 10 月,戴森就斥资了 9000 万美元收购美国固态电池公司 Sakiti3。 官宣造车之后,戴森也曾表示,会将一半经费投入到电池研发上。 尽管自断造车业务,戴森并非无功而返。 最终造出了一辆 7 座 SUV,代号 N526。 车型和路虎揽胜接近,车长 16 英寸(约为 4 米 8),轴距却达到了惊人的 3 米 3,车轮足足有 24 英寸。 动力系统上,N526 一前一后使用了两个 264 马力的戴森电动机。从而让这辆 2.87 吨重的车能够百米加速只需要 4.6 秒。 车内的座椅为了透气舒适而使用了许多垫衬;仪表盘和控制装置也力求简洁,所有功能集成在方向盘上…… 老爷子还和 Peter Gammack(戴森全球设计与新技术副总裁),两人一起操刀设计了车身。 当然,这辆车还用上了戴森引以为豪的空气过滤技术。 这样一辆连戴森老爷子自己都觉得设计精美、低调,与众不同的电动车,戴森为何还是不得不走向放弃? 戴森老爷子将造车失败主要归结于两方面。 一方面,被汽车供应链的生态“坑”了。 新造车玩家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到的待遇,与其他老玩家相比截然不同。 戴森老爷子在自己的新书中袒露,产业链供应商会向新造车玩家收取更多费用。 同样的零部件,戴森的成本要比其他老玩家高出 25%。 在不阉割自己利润空间的前提下,新造车势力只能让消费者为这部分差价买单。 再者,戴森希望通过直营方式卖车,而非通过 4S 店代销。 提供仓储设备、跨国贸易服务费用,每一个环节都在烧钱。 戴森老爷子还表示,如果订单量不理想,戴森这款车的售价就得 21 万美元起。 他本人对此毫不掩饰,觉得没有多少人会买账。 另一方面,戴森造车败局还受到了“柴油门”影响。 2015 年,大众被曝出利用软件对汽车废气排放数据造假,涉及了其全球生产出售的 1100 万辆汽车。 在“柴油门”事件发生后不久,传统车企一头扎进造电动车热潮。 老爷子直言,不少汽车公司生产电动车只是一个幌子。 他们之所以愿意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实现尾气排放指标。 传统车企可以通过在燃油车上获利,从而反哺新能源汽车,压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来抢占市场。 首先,老玩家已经在造车成本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其次,新造车势力的盈利能力明显弱于传统车企,难以在持久战中获胜。 在深思熟虑后,戴森老爷子在 2019 年 10 月 10 日,正式叫停了耗时 3 年的造车项目。 不过老爷子也看得很开,他说:“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承受 7 亿美元的成本并生存下来”。 特斯拉造车筚路蓝缕 巧合的是,就在海外媒体报道戴森老爷子复盘造车后,马斯克也发出感慨: 言下之意,造车难赚钱。 传统车企利润微薄,盈利更多来自售后维修时出售零部件。 造车新势力更是举步维艰。 如今市值 7500 多亿美元的特斯拉,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是位列第二丰田的 3 倍之多。 特斯拉创办于 2002 年。 2004 年,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 630 万美元,出任特斯拉董事长。并雄心勃勃地企图颠覆传统燃油车。 4 年后,特斯拉发布了第一款电动跑车 Roadster,一票难求。 2016 年,特斯拉向中国首批 8 位 Model S 车主交付钥匙。时任汽车之家 CEO 的李想,就是车主之一。 而风光无两的特斯拉却在造车激流中两次险些夭折,濒临破产。 最近的一次,特斯拉距离破产只有 3 天。 2008 年的平安夜,傍晚 6 点,特斯拉进账了一笔数值 4000 万美元的投资。 这笔巨额资金来自戴姆勒。 马斯克为了拯救资金链即将断裂的特斯拉,曾经两次亲自出面和戴姆勒谈判。 第一次戴姆勒没有被马斯克的 PPT 说服。第二次,马斯克直接将特斯拉研发的电池搭载在奔驰 Smart 上,在试驾后,一举夺得了戴姆勒高层们的青睐。 如果这 4000 万美元没有到账的话,马斯克会面临什么? 恐怕不止是特斯拉破产清算这么简单。 彼时特斯拉有一笔 5.66 亿美元的债券到期,子公司 SolarCity 背负着 1.8 亿的贷款。Space X 第三次发射失败。 马斯克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特斯拉、Space、SolarCity 三家公司。资产也尽数抵押,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钱租房。 在马斯克的自传《硅谷钢铁侠》中,还记录了特斯拉资金短缺时,他曾挪用客户的定金,拆东墙补西墙。 马一龙形容那段日子是“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另外一次特斯拉遭遇的危机,则被他描述为“地狱”。 去年 11 月,有推特网友提出疑问:“在开始大规模生产 Model 3 后,特斯拉曾经离破产有多近?” 马斯克留言回复: 最近的时候只有一个月。Model 3 从 2017 年中旬到 2019 年中旬扩大产量以来,我们都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压力。生产和物流都是地狱般的存在。 2017 年中旬,特斯拉开始生产 Model 3。这是其继 Model S 和 Moddel X 之后推出的第三款车型。 同时也是马斯克向大众市场开的第一枪。 Model 3 定价 3.5 万美元,推出半年后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约 50 万份订单。 实际上,特斯拉工厂压根消化不了这么多订单。 2017 年第四季度,下线的 Model 3 还不足 2500 辆;2018 年第一季度,Model 3 产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下线了 9766 辆。 按照这个速度,Model 3 的交付要么无限延期,要么马斯克主动退还部分车主的订金。 造车烧钱,何况负债 12 亿美元的特斯拉还在持续亏损。 2018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净亏损达到了 7.85 亿美元,差不多是前一年同期的两倍。 彭博社报道特斯拉每分钟烧钱超过 6500 美元,如果不能获得外部融资,可能会在未来 3-6 个月内破产。 再加上高管频频出走。这一年特斯拉总共流失了 41 位高管。 造车变得举步维艰,不过马斯克还不打算喊停。 为了提高产能,他让弗里蒙特工厂全天候生产,同时开启疯狂招人模式。弗里蒙特和内华达州里诺的电池工厂,每周大约新增 400 名员工。 马斯克直接搬到工厂吃住,当起了“监工”。 最为关键的是,马斯克谈下了上海超级工厂项目。预计年产量为 25 万辆新车,主要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2019 年年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过了整整一年,Model 3 的产能终于爬坡。 公开数据显示,2019 年 Model 3 的产量约为 30.2 万辆。同比上一年增长了 97.6%,交付量增长了 106.4%。 经历了 12 个月噩梦后,马斯克和特斯拉劫后余生。 在中国工厂首次交付仪式上,马斯克开心到现场跳舞助兴,并且真诚表示: 感谢中国。没有中国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Facebook自研AI芯片曝光!将用于内容推荐和视频转码
作者 | 高歌 编辑 | Panken 芯东西9月10日报道,昨日,据美国技术媒体The Information独家报道,Facebook正在开发新的机器学习芯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一款AI推理芯片主要用于推荐算法等;另一款则主要进行视频转码任务,提高Facebook用户观看录制和直播视频的质量。 如果Facebook成功,其芯片将会在性能有所提升的同时,变得更加便宜。同时,自研芯片还有助于Facebook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并减少对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厂商的依赖。 一、Facebook正独立研发AI芯片,每天要处理2.5亿个视频 此前,Facebook就曾招聘过芯片设计师,以开发半定制和专用集成电路,不过其并未披露最初的定制芯片用途。 Facebook的一位发言人称,Facebook“目前没有关于未来计划的新消息”,并且其内部团队一直在与芯片合作伙伴探索提高计算性能和能耗的方法。 一位知情人士提到Facebook的芯片设计师最初和外部芯片公司一起修改现有的芯片设计。2019年,Facebook就曾与英特尔、高通和博通合作,一起开发用于人工智能推理和视频转码的半定制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提升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效率。 现在,Facebook则正在单独开发推理和视频转码芯片,没有让外部的芯片公司参与。知情人士认为,Facebook正在开发的自研芯片并不会完全取代其现有的芯片,而是将会和其他公司设计的半定制芯片一起用于自己的数据中心。 今年早些时候,Facebook的工程师在一篇博客中写道,Facebook正在大力投资半定制ASIC芯片。相比通用芯片,这些半定制ASIC芯片可以处理30倍以上的人工智能任务。此外,半定制ASIC芯片的能效也要更高。 Facebook每天要用半定制ASIC芯片处理近2.5亿个视频,如果可以完成开发并拥有匹配的软件,其完全定制的ASIC芯片能够做得更好。 一位比较了解Facebook的人士透露,Facebook还在为Oculus VR头显等个人计算设备设计芯片。 彭博社此前报道称,Facebook已聘请谷歌芯片设计团队的前负责人Shahriar Rabii来领导VR/AR芯片设计工作。今年4月,以色列《国土报》称,Facebook计划在以色列设立一个芯片设计中心。 二、谷歌、亚马逊、微软纷纷入局自研芯片 专门为数据中心定制芯片的还有谷歌、亚马逊和微软等公司。 谷歌在意识到其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需要翻倍后,于2013年开始开发数据中心芯片Tensor。2015年,谷歌开始使用Tensor为其搜索、街头视频、照片和翻译服务提供动力。现在谷歌正在凭借开发Tensor芯片的经验,设计智能手机SoC和云计算定制芯片。 亚马逊在2018年宣布,为其云计算客户设计了Graviton服务器处理器。今年3月,The Information独家报道了亚马逊的网络芯片项目,该芯片专门为网络数据交换机设计,可以降低亚马逊对博通的芯片厂商的依赖。 微软也在自研芯片,去年12月,据彭博社报道,微软正在为服务器和Surface个人电脑设计芯片。 ▲微软在以色列的机房 三、投资量级仅为数百万美元,还能降低数据中心成本 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公司通常使用ASIC芯片执行推理和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等工作负载。 美国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的半导体合伙人Velu Sinha评论道,当下主要的科技公司正在研发定制芯片,这些芯片相比与英特尔、英伟达设计的CPU和GPU开发成本较小。Velu Sinha说:“我们正在谈论的是投资数百万美元来尝试开发自研芯片,而不是数亿美元。” 定制芯片不仅开发成本较小,其专用性也超过通用处理器。Facebook之前透露,仅靠通用处理器无法满足自己的数据中心需求,推理和视频转码是工作量增长最快的两大任务。2019年,Facebook每天就要处理200万亿次推理、60亿次语言翻译和7500万视频观众的需求。 虽然英伟达的GPU也可以完成这些任务,但专门针对训练和推理的ASIC芯片可以更快地完成这些任务,消耗能源更少且更加高效,能够降低数据中心成本。作为定制芯片,ASIC很难完成设计范围之外的任务。 结语:Facebook芯片布局较为谨慎,短期不会威胁到芯片厂商 对于Facebook等科技巨头来说,自研芯片不但满足自身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完成软硬件一体的布局;自研芯片还能够减轻科技巨头对芯片供应商的依赖,完全掌控芯片研发进度和上线时间。 同时,Facebook的芯片布局也并不鲁莽,而是先与芯片供应商合作培养自身的芯片设计团队,之后才进入到已有过设计经验的领域。目前,Facebook等科技巨头的芯片还是自用为主,暂时对芯片厂商构不成威胁。长期来看,这些科技巨头的芯片布局则可能改变行业的走势。
2021 我在深圳卖芯片 半年挣了几千万
记者 | 杨逍 编辑 | Lina 华强北从来不缺生意。 从2020年芯片紧缺开始,芯片价格普遍上涨了5倍、10倍,部分芯片的单价涨到数千、上万元人民币,甚至有价无货。 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等对芯片有需求的行业告急,家电涨价、显卡难求、车厂减产消息频出。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最前线,深圳华强北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它们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最迅速的市场反应、最毒辣的出手时机与胆量。 在这场因疫情爆发而引发的旷日持久的全球「缺芯」热潮之下,倒卖芯片,成了最赚钱的生意。 在华强北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市场,楼里是或大或小的单间,最小的店铺门面不足1米宽。在它们中间,有芯片现货商仅靠一单生意挣的钱,就在深圳买下了一套房;有90后销售专员今年3月才选择辞职单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挣了上千万元;还有大专毕业的销售专员,工资从几千块飙升到了30万。 鱼龙混杂的华强北市场,上演了一幕幕高度戏剧性的场景:有人从海外进口整货柜的“盲盒”,企图从中拆分出尚能使用的芯片来售卖;有人通过快艇走私芯片,穿梭于深圳、香港的码头之间;甚至有消费电子公司因为买不齐产品零部件,被迫出售所备原料,却阴差阳错地大发了一笔横财…… 赛格大厦内部图片 01 在华强北,不要货比三家 自从第一批疫后复工开始,芯片短缺现象就已存在。近两年来,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恩智浦等各大国际品牌的多款芯片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形,哪怕是有资质的代理商,也很难找到相关芯片。 但在华强北市场,你什么都可以买到。 华强北电子世界A座 在芯片分销体系里,芯片原厂会将芯片交由代理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知名的芯片公司,多选择和艾睿、安富利、大联大这样的全球知名代理公司合作,华强北的中小经销商并不具备这一资质,他们只能拿到少量国外小众品牌的代理权,且部分芯片原厂禁止代理商将芯片卖给华强北这边的经销商。 现实是,华强北有大量出自原厂的芯片。 根据艾瑞一份内部报告,目前缺货最严重的是TI、ST、英飞凌和NXP,其中,MCU(单片机,集成了处理器、储存器等功能的集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电源开关)、CPU/GPU(处理器)、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屏幕)、MOSFET(放大电路或开关电路)和存储芯片(存储数据)都很难买到,从主控芯片到周围芯片都缺货严重。 当记者就目前市面上最紧缺的几款芯片咨询华强北店铺的现货商时,一位华强北市场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你想要什么货,加微信,我帮你找”。 赛格电子大厦门面店铺,华强电子市场和赛格电子大厦都属于华强北市场 而另一位华强北某二极管现货商则好心劝告,“在华强北,不要货比三家,你知道得越清楚,付出的代价越大”。 ——华强北经销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问的人越多,报价越高。 华强北贸易商曾原告诉36氪,市面上问这款芯片的人越多,经销商就越能感知到热度,可能对上一个询价者的报价是10元,下一个就会涨到20元、40元。 所以,华强北对稀缺芯片给出的报价也越来越高,如ST 003芯片在2018年那次芯片短缺热潮时也才仅涨到3元,今年已经涨到了10元;NXP某芯片单价更是从10元涨到300元人民币;TI的947芯片甚至从20、30元涨到了1000多元;就连部分品牌的二三极管,都从2、3毛涨到了5、6元。 在华强北,某种类型的芯片通常集中在一批熟识的人手中,这为他们炒价提供了便利。有的经销商挣到钱后,会拉亲戚、朋友入行,关系甚笃;有的则是大家卖同一个品牌的芯片,经常一起买货,因为代理商通常50万块芯片(500K)起步出货,一批芯片的价格在几千万到上亿元人民币不等,一个经销商很难吃下一整批货。 当市场出现紧缺后,掌握同类芯片的现货商会凑在一起,拉一个微信群,每天在群里统一一下次日的芯片价格,如“明天我们统一报价50元,低于50元不要出”,将芯片产品价格抬高。 在这种模式下,哪怕不紧缺的芯片,价格也会被炒高。 即便上游晶圆厂产能紧缺问题缓解,恢复出货节奏后,由于关系网缘故,新流向市场的货仍会到达这批人手中,如记者看到,经销商的微信上每天都可以收到当下可拿芯片的型号信息,其中就包括从20元涨到1000多元的TI 947芯片,且拿货价比市场价低10个利润点。 贸易商王泓告诉36氪,“只要看到有芯片上游原材料供应尚未恢复,或者工厂发生自然灾害,官网对外公布的交货周期延长的,经销商就会自动囤货、炒价。目前,部分进口芯片的某些型号交期已经从8-10周变为52周,甚至更长。” 华强北IC人的朋友圈曾被这样一张吐槽Microchip芯片交期长达54周的“神图”刷屏 此外,一旦经销商发现市面上只有自己有某款芯片的库存时,就会立刻停止出货,囤起来,等着将芯片卖出个好价格。 市面上甚至有专门帮助经销商判断库存的工具。采访当天,王泓正为客户找货,他在某华强北现货商手上找到了货源,当时这位现货商报价数十美金,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数字,但当该现货商发现整个市场只有自己还有这种芯片后,立刻改口说“没货了”,然后过几天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对外出售。 囤货居奇,稀有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赶上了这波芯片紧缺潮的华强北半导体现货商,迅速积累大量资产,一夜暴富的例子不在少数。 TI芯片从几十涨到1万元1颗后,一位囤有2000颗该芯片的现货商,一下子从拥有一堆卖不出去的芯片,到拥有2000万资产。这批芯片卖出后,他用现金在深圳荔香公园附近买了一套房; 一位喜欢研究大数据的97年采购专员,2021年3月才辞职,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单枪匹马挣了几百万; 也有从10几岁就来华强北打拼的90后老板,2021年上半年挣了几千万,在深圳买了车子、房子、办公室…… 曾原告诉36氪,因为销售会按销售额收取提成,就连他们公司大专毕业、月薪几千的业务员,近期工资都普遍超过十万月薪,甚至有人能拿到二三十万。 现在,曾原最担心的事情是,一旦手下的伙计都掌握了信息源,还完成了财富积累,未来可能会出来单干。 华强北业务员送货 这样的故事在华强北屡屡上演,刺激着更多人入场。有钱的就现货商自己干;没钱的,有人用房子抵押贷款,有人找自己做生意的父亲借钱囤货,也有人找外部投资。 如华强北一对80后姐妹花,她们个人能力很强,手上有大量客户源,但没有钱,就向潮汕老家一位石油大佬争取了投资。不出一分钱,这对姐妹花不仅可以拿这笔生意的分红,还可以拿销售成单的提成奖。 半导体行业人士苏哲告诉36氪,去年9月,他的几位朋友凑了300万去深圳囤货,到现在已经挣了1000多万。 整个华强北被笼罩着一层财富色彩,这里有一夜暴富的故事,有戏剧性的扭转,也有揭开芯片疯狂涨价原因的密码。 02 炒价成了一个自循环 芯片的销售周期是:芯片原厂——代理商——经销商(贸易商/现货商)——终端客户。 除经销商外,原厂和终端客户也是整个囤货、炒价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原厂将芯片交给代理商后,部分芯片原厂为了稳定市场,会禁止代理商将芯片卖给华强北经销商,来保证芯片原厂大客户的需求。 此外,代理商将芯片卖给终端客户和经销商售时,价格差异很大,如终端客户拿货单价为0.1美金,经销商拿货就需要0.5、0.6美金。 换句话说,华强北经销商向代理商买芯片,没有价格优势,挣不到钱。 为拿到更多、更新的芯片,华强北经销商会借道终端客户,直接找代理商买芯片。代理商官网流水单上显示着,芯片被终端客户买走了,但实际上,经过暗箱操作,这批芯片流到了华强北市场。由于华强北的经销商原本就会向终端客户购买库存芯片,这种模式很难被发现或者定义。 除了承担货源角色,代理商还掌握着最重要的资产——信息。代理商了解市场需求和原厂产能,能提前预判市场供需关系。 当某芯片产能不足或即将停产,代理商内部人士会向现货商透露“这两个月,这种芯片不要卖”,市场上掀起找货热度后,囤货炒价就开始了。 曾原告诉36氪,“华强北有鄙视链,站在顶端的是从代理商出来的经销商,他们有代理商的内部人脉,能拿到消息;甚至有些经销商公司背后的老板就是原厂或代理公司的员工。” 对于华强北经销商而言,掌握着定价权和出货权利的代理商内部员工,就和印钞机一样。曾原告诉36氪,“我们吃饭很守规矩,从不会主动加别人带来饭局朋友的微信。(以证明自己的‘忠诚‘)” 而对无法打动的代理商员工,有人甚至会采用非常手段。一位华强北经销商很想和某代理商销售部负责人建立联系,遭到数次拒绝后,这位经销商花9万元,请私家侦探跟踪了对方6个月,抓住了对方在私人生活上的把柄,并以此当作敲门砖,最终促成了双方合作。 华强北现货商挣到钱后,也会反哺终端和代理商。 芯片设计公司CEO季泰告诉36氪,在业绩压力下,部分原厂员工也会参与其中,通过抬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提升公司业绩。“比如。市面上生产同一品类芯片的厂商会统一告诉终端客户,你们去找某某代理带货,我手里没货。”该代理聚拢了市面上的芯片需求后,就可以提价挣钱。 在这场炒货风波之中,很多现货商、终端客户、代理商即便本来无意参与,可当整个市场形成一种炒价生态后,也不得不被裹挟参与。 华强北顶部俯视图 贸易商李安告诉36氪,他的朋友花了近百万人民币帮一家车厂寻找芯片,当时这款芯片的单价已经涨到了数十元人民币,市面上几乎没货了。 当他通过各种渠道买回车厂所需要的这款芯片后,车厂却受内部流程影响一直迟迟无法下单。手里压着近百万元的货,几乎让他的整个资金链陷入断裂状态。压力下,他不得不将产品挂到华强电子网等半导体线上交易网站售卖,本以为这笔单子会亏损,结果发现该芯片的单价已经从几十元一路涨到了两百多元,他赚得盆满钵满。 芯片涨价后,华强北现货商拿货也会更贵,他们甚至不得不囤货惜售。曾原告诉36氪,“你低价卖,买到人也会高价卖;并且现在芯片太贵了,库存售空没货后,业务员就只能在公司玩了。” 部分不愿高价买芯片的终端客户,则被迫采取了以物换物的原始手段。 曾原告诉36氪,有两家车企的采购员在找货时,觉得市面上的芯片价格过高,偶然发现对方有自己需要的产品后,就采取了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交易。 有的终端客户,则是发现卖芯片比做产品更赚钱。 由于芯片短缺,成都某投影仪公司每月能从原厂拿到的主芯片数量减少,有无法齐套(配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各类芯片)和订单数量较少难以启动项目生产的风险。 他们在做项目风险分析时发现,自己做产品远不如倒卖芯片挣钱。因为他们从从原厂买卖芯片的单价在20美金,每月拿货量在10万片(100K),而这款芯片在市场上已经涨到了单价110美金,这意味着,哪怕拿货量减少到20K,他们也可以凭芯片挣到180万美金。 当贸易商李安向另一位客户报价时,该客户公司老板更是因报价太高,直言“我这里有更便宜的货,你找我买货,我们一起挣钱”。于是,李安从自己的客户手里买到了芯片。 芯片销售端已经被席卷进这场缺货、炒价、短缺的生态中,更上游的芯片制造环节也没有逃过。 由于大厂恐慌性备货,订单增加,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厂家开始囤积晶圆、光刻胶等原材料,导致更上游的晶圆材料产能不足,小的半导体制造商拿货艰难。 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商李益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过去光刻胶交货很快,现在翻10倍也买不到货”。昆山海关人员则在接受央视正点财经采访时表示,“以往企业每次采购的光刻胶量约在100k,近期由于原材料短缺,每期只能采购到10k-20k”。 为缓解供需不平衡问题,晶圆厂开始扩产,但晶圆厂产能释放需要1.5-2年时间。 芯片制造设备的生产也需要时间。某家大型芯片厂高层在接受日媒日刊工业新闻采访时表示,半导体设备的交期从原先的一年延长到一年半。 在这场芯片短缺引发出的生态里,囤货、炒价已经影响了从终端、代理商、原厂到晶圆厂、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层面的整个半导体链条。 03 乱象:海外买货、走私、假货 除了芯片买卖挣钱的贸易商,华强北还有一群现货商。他们通过囤货挣钱,囤货时间数月到10年不等。只要压中一款后期暴涨的芯片,他们就能挣得盆满钵满,也就是行业常说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赛格大厦内部 2020年日本旭化成发生长达三天的严重火灾后,该工厂生产的一款小众芯片的单价,从几元涨到上千元人民币,一位囤了该芯片的华强北经销商就挣了上百万元。 在囤货方式上,一些现货商会研究芯片用途囤货,如囤用途较多的ST 003芯片,这款芯片2018年因电子烟热度涨到3元,2021年更是直接涨到10元。 有的现货商则毫无章法,觉得什么不错就囤什么,即“乱拳打死老师傅”,李安表示,“他们没有资金压力,不着急卖,囤10种芯片只要压中1、2种,就可以大赚一笔”。 在囤货来源上,现货商会从海外购买芯片。早年间,海外市场会以一个货柜为单位出售芯片,现货商相当于在不知道芯片种类、型号、良率状态情况下,花2000-5000万元人民币购买整货柜的芯片“盲盒”,再统一对芯片进行分类、售卖。 部分现货商甚至走私购买芯片。在距离香港比较近的沙头角等码头,带货人(走私芯片的人)会乘着快艇往来于深圳、香港两地。 他们将芯片装到密封性很好的袋子里,碰到海警就将芯片扔到海里,等海警走了再捞回来。 为降低现货商的担忧,带货人会在运输前转给现货商一笔和订单等同的钱,如果走私失败,就用这笔钱做赔付;带货成功,现货商退还押金,带货人收取芯片总订单额度2%、3%的带货费,这远低于13%的关税。 李安告诉36氪:“不过,现在贸易商和现货商没有清晰的界限,现货商觉得贸易商做贸易挣钱,会向贸易商转型;贸易商觉得现货商来钱更快,时机合适也会囤货。” 深圳是一个搞钱的地方,华强北尤甚。找代理商拿货、走私、开盲盒,从本质是是节流;而炒价,则是利用市场供需关系最大化产品价值。 但华强北经销商并非没有风险。 有时,代理商很可能为了冲业绩,向经销商放出假消息;原厂官网贴出“不建议新产品使用”的停产暗示后,也可能许久不停产。错误消息下,高价拿货的经销商有成为接盘侠的可能。 如2017年上半年电容涨价时,某外贸商以为缺货情绪仍会持续,高价囤了2000多万的芯片,但等他从海南玩了一趟回来,芯片价格跌了10倍,价值仅值200万,损失惨重。 当年,资金承受能力强的经销商仍在华强北闯荡;也有一位资金能力不强、囤错货的经销商,选择将芯片打包卖出,回武汉老家。 此外,假货是华强北经销商贸易过程中会遇到的另一风险。 曾原告诉36氪,华强北的芯片假货比例能达六、七成。但没有人会拒绝假货,挡自己的财路——华强北数千到四五十万的柜台费需要人租赁,IC交易网、华强电子网的网站榜单需要广告费支撑。 锤炼辨别假货的能力,成为华强北采购员的必备技能。 比较粗陋的假货,可以从年份、产地、出厂时间、追溯码等基本信息,和字体格式、大小、毛刺程度等细节判断出来,但部分假货商会使用和原厂一样的技术和设备,从原厂挖人生产,很难判断,即使是老手也可能遭殃。 今年3月,就有一位90后的经销商,在自己熟悉且信任的渠道上栽了跟头,买到1000多万的假货。 04 立案调查:芯片可能更加紧缺 2021年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公告,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但曾原告诉36氪,他并没感受到华强北经销商有太大的害怕情绪。代理和原厂的暗箱操作风险更大,现货商的风险主要在资金风险。且出事后,代理商会把内部人士清退,而现货商损失的最多只是芯片。 2021年6月,安世半导体就起诉了其分销商周立功电子违反双方在2018年签署的分销商协议,违反合同定价方案、调整政策等,诉讼金额高达3700多万美元,相当于超2亿元人民币。王泓告诉36氪:“华强北很多单片机都出自周立功。” 安世半导体起诉其分销商周立功电子,香港高院公开诉讼资料 贸易商李益告诉36氪,“华强北现货商很少签署合同,这加大了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难度”。 他表示:“我同华强北现货商买几百万货也不会签合同,都是现金付款。一是想要货的人太多了,犹豫一下货就没了;二是公对公转账,13%的税率太高了;最重要的是,签署合同就要有进项、出项,这段时间利润太高容易被查,而华强北的货源渠道见不了光。”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工商局、物价局已开始介入调查,并通过暗访形式告诉买家,遇到现价高度偏离市场价格的芯片时可以匿名举报,物价局会出面没收货源,并以正常价格将货卖给买家。 但王泓告诉36氪,除非有严重利益冲突,大家一般不会去举报。 2021年6月,某贸易商向华强北现货商购买芯片,等贸易商同自己的客户谈妥价格后,现货商中午的报价从10元涨到20元,晚上又涨到了40元,让已经和客户沟通更改过一次价格的贸易商怒火中烧,直接提刀去了华强北。 虽然这一事件最后发酵到警方介入的地步,但生意最后却谈成了,两人最终以低于40元、高于20元的价格成交。 李安认为,调查令发出后,举报行为会让现货商更谨慎报价,华强北的经销商可能会选择将不卖芯片、继续囤货,缺货情形可能会加剧。 王泓则表示:“即使出货,也是上有政策、下游对策,交易按照正常价格走合同,但私下以各种理由收取其他费用。” 囤货、炒价,是华强北实践多年的套路,本质上是经济行为。但这一次的芯片涨价直接影响了国家支柱产业汽车,影响了国计民生。 大终端客户在原厂保护下,仍可以用低价买芯片,但拿货数量有限,有成本上升、产品齐套难、无法开工生产的问题; 小产品公司遭遇购买芯片难的困境,难以生产; 更惨的还有贴片厂等制造业工厂,产品公司还可以停止生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工厂失去订单后,无法生产,工厂还得每天烧钱。 李益告诉36氪:“现在很多工厂都在裁员边缘挣扎,再过半年很多工厂就撑不下去了。”
元宇宙拯救游戏公司?
文 | 程度 编辑 | 王方玉 出品 | tide-biz 元宇宙是个最新最热的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这个筐里目前装得最多的就是游戏公司。虽然元宇宙本来是个实实在在的社交网络,但能做、并且敢做社交网络的企业并不多。因此这个行业的增量玩家,绝大多数都出现在了游戏领域。 资本市场中,资金背后的人决定了资金的流向,而人对产业的理解力、决策力千差万别。具体到元宇宙的行情中,让所有人都认同“正宗的元宇宙”只属于腾讯和歌尔股份是不现实的。 投资者如果对元宇宙这个最新的概念题材有兴趣,就必须接受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多样化展示——看起来有些乱七八糟、一拥而上的概念股必不可少。 曾经被市场看衰,给出超低估值,并且饱受监管政策打击的游戏行业,在元宇宙新概念的刺激下迎来了一轮超跌后的反弹爆发。 自8月底到9月初之间,游族网络、世纪华通(SZ:002602)、完美世界、巨人网络等A股游戏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更有小型游戏公司中青宝(SZ:300052)股价在三个交易日里跳涨了近65%。 虽然在新的概念刺激下重新获得了投资者的关注,但游戏在A股资本市场的泥潭里,并没有真正爬出来。 除了不好看的业绩之外,政策风向也不在游戏行业这边:央媒的“宣传定调”之外,市场也有传言称,监管层有可能再度停止审批新游戏的版号——这对于很多游戏公司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也可以轻易击溃投资者的信心。 曾经以高毛利、强现金流、爆发式增长著称的游戏公司,已经被政策和腾讯的双重压力挤压多年,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元宇宙的风口是否能把这些难兄难弟们拉扯出来? 01 渗透率不足,炒作靠概念 VR游戏成为了元宇宙破局的关键。 元宇宙的“宇宙”二字,是其概念的核心。 既然是宇宙,其必然意味着内涵与内容的无限性,就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的社交网络看起来还是一个相对干瘪的网络,内容体系、应用体系、娱乐体系相比线下现实相差巨大。 游戏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内容和应用领域之一,满足人们在线上大量的休闲、娱乐需求,在元宇宙的互联网环境中也不会例外。 甚至,元宇宙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个以网络游戏作为呈现方式的社交网络——在《别把元宇宙想得太复杂》一文中,巨潮以尽可能简单易懂的方式解读了元宇宙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另外,太多人已经完全适应了用手机登陆互联网的“常规操作”,手机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被其他硬件所取代,但是其问题其实很明显:屏幕太小,对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沉浸感不足。这恰好是VR硬件所擅长的。 而VR本身作为一个硬件,其普及就有赖于VR游戏市场的扩展,越来越多人通过玩游戏接纳了VR,并通过VR进入了沉浸式的社交网络体系。 梳理了以上的逻辑就可以看出,VR游戏成为了元宇宙破局的关键。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游戏公司成为了元宇宙炒作的核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连VR游戏都没有涉及和布局就进行炒作的话,那想象力就未免有些过于丰富。 例如,中青宝被看作是本轮游戏股炒作、元宇宙概念股的一个代表,仅仅因为是正在开发一款名为《酿酒大师》的VR游戏,股价就跳涨了60%以上。 完美世界(SZ:002624)也很快向市场传达自己的元宇宙概念,包括2016年就曾经推出过VR游戏《深海迷航》,目前又开始“积极探索”和“在游戏研发中融入元宇宙相关元素”。 世纪华通旗下点点互动自研的元宇宙游戏《Live Topia》自2021年4月28日上线Roblox平台,在Roblox平台上的用户数超过一亿,属于比较有真材实料的。 一定程度上说,至少中青宝、完美世界、世纪华通的炒作思路是对的——其他很多短线暴涨的游戏公司,甚至连VR游戏都没有覆盖涉及,连规划都没有,对这些游戏公司进行无差别炒作显然有问题。 但即便是世纪华通、完美世界、Roblox们,也必须面对的一个实际情况:至今为止VR在全球市场上的渗透率仍然不高,没有足够多的硬件系统,就无法吸纳更多的玩家,甚至VR厂商还寄希望于游戏厂商开发更多游戏,以普及VR设备。 这种环境本身不利于元宇宙渗透。A股的游戏公司,可以在股价市值层面吃到一些有限的红利,但是真正落实在经营层面,仍然需要在手游的一片红海中搏杀。 02 “压力山大”的一年 当初因疫情有辉煌,现在就有多落寞。 如果不是因为元宇宙概念的爆发,A股大部分游戏公司可能都已经被投资者忘却了。有投资人笑称,传媒游戏的研究员已经改行去送外卖了。 一年多之前还不是这样。受益于疫情带来的宅家需求,游戏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完美世界等行业龙头业绩喜人,股价也在2020年年中创下近5年的新高。 不过,这样的高景气局面并未维持多久。 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人们开始慢慢回归工作、学习岗位,市场也担忧二季度以后游戏公司的利润环比增速下降。因而,A股游戏的股价也在到达顶点之后纷纷开始走下坡路,又回到了疫情开始之前。 游戏股在2020年还出现了多起风险事件:天神互动近70亿商誉暴雷,恺英网络实控人王悦被采取强制措施,年末游族网络CEO林奇逝世。 事情还没结束,因为疫情导致的高增长,使得去年上半年业绩基数较高,因此A股游戏公司一、二季度的业绩表现普遍同比下滑。其中三七互娱和完美世界业绩走弱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9.77%和79.72%。 股价走在下行通道,业绩也在下滑当中,投资者自然也是加速逃离,避之不及。当初因疫情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寞——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和完美世界的股价都已经跌回到2019年的水平。 此外,监管也成为了重要的外部因素,为行业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今年针对互联网“反垄断”、校外培训的监管政策持续不断,市场开始担忧游戏行业将会受到监管的压力。8月3日,《经济参考报》发布了一篇将网络游戏比作“精神鸦片”的文章就让市场慌张不已。 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意味着监管正式落地。该通知也被部分媒体称为是“史上最严网游防沉迷规定”。 实际上,未成年人并不是网络游戏收入的主要贡献者。腾讯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对其在中国网络游戏流水的占比为2.6%。 三七互娱也表示,从最近一年的用户数据统计来看,国内未成年人(18 岁以下)的充值流水占比低于万分之五。 不过,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上,监管政策导向的重要性越发提升,几乎成为了投资的风向标。所有与政府政策目标相悖、被严格监管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几乎都被投资者弃置一边,游戏行业想要重获投资者青睐并不容易。 03 A股游戏公司还能一战吗? 研发和做产品恰恰是A股游戏公司们的短板。 除了疫情和监管政策等外部影响之外,整个游戏行业内部的发展逻辑也在发生改变。 2020年两个非常关键的行业动向印证着这一变化:一个是米哈游公司开发的游戏《原神》的爆火。 2020年上线后,《原神》移动端仅用了6个月就创下10亿美金的流水额,在全球超过了腾讯“吃鸡”手游《绝地求生》,以致于媒体感叹“腾讯游戏错过了《原神》”。 另一个则是10月一次券商电话会议,导致A股游戏股闪崩。该会议指出,A股游戏公司普遍采取的买量(用推广费用换取用户)的方式成本正在提高,ROI(投资回报率)未来将会下降。这对很多收入依赖于买量的游戏公司造成不小的打击。 旧玩法的式微和新力量的崛起,一升一降之间,游戏市场正从渠道为王转为内容为王。依赖买量稳定增长的路径行不通,市场正在倒逼游戏公司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 研发和做产品恰恰是A股游戏公司的短板。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处于行业的腰部和尾部,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命运。在iOS和安卓的游戏畅销榜中,在所有主流应用商店的游戏榜单中,他们都几乎没有存在感,上榜的寥寥无几。 市场形势的倒逼之下,A股的头部游戏正调整原先依赖买量的策略,将重心向产品研发偏移。今年半年报,三七互娱、完美世界、世纪华通三家企业均在年报中表示要走“精品化”、“内容为王”的道路。 一款爆款游戏的生命周期可以长达10年,能给公司带来持久的利润和现金流,正如王者荣耀之于腾讯,梦幻西游之于网易。“内容为王”的道理实际上业内人士再清楚不过。 但这同时要求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其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着失败无法收回成本的风险。这对于处于转型中的A股游戏公司是不小的考验。 此外,国内人口的触顶和移动流量红利期结束也对游戏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根据游戏工委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手游用户的增速已从15.2%降至4.83%;这意味着市场环境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向。而对未成年人游戏的监管政策以及间歇停止审批新游戏版号的举措,也都压缩着行业的发展空间。 在市场转向存量和买量路径行不通的情况下,A股游戏公司发展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而走精品游戏、海外扩张的路径都绝非一日之功,对于转型伊始的他们来说,要衡量转型的成果也为时过早。 A股游戏公司常年疲软的表现,有为过去多年肆意狂奔还债的意味。多年沉疴,不可能在一朝改变。 04 写在最后 元宇宙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了那个有机会把游戏公司拉出泥潭的救命稻草,也成了投资者们寄予期望的增量游戏市场。 但VR极低的渗透率决定了,如此行情必然是“早产儿”。 自8月底至今A股游戏公司的股价上涨,更像是股价跌到超低位的反弹,元宇宙概念以叠加炒作的方式火上浇油。行业还没有获得新成长动力的情况下,投资者们即便是再着急,也得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我地盘这儿 算法得听我的
在互联网与人们生活深度融合的同时,算法也在不知不觉间“入侵”我们的日常点滴,比如人们逐渐习惯了平台首页推荐出现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颁布打破了这一“入侵”。毫无疑问,未来算法推荐将迎来大变革,个人信息安全也会愈发受到重视。 作者:吴之猫,健康管理小硕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全文共 5273 字,阅读需要 11 分钟 ——————/ BEGIN /—————— 2012年,美国的一位父亲怒气冲冲地投诉他家附近的塔吉特超市,因为超市为他未成年的女儿不断发送各种婴儿用品的优惠券。 而后来,没想到这位父亲发现他的女儿真的怀孕了——算法比这位父亲更早地知道了他女儿怀孕。 从那时起,大数据和算法伴随着这个故事开始广泛流行。 2021年,算法已经悄然变得比我们自己更懂自己。有时候只是心里念着一样东西,随便打开一个购物APP,就看到一模一样的东西出现在了首页的推荐清单里。驾车时我们也无需记忆各种复杂的地图,只需要输入起点和终点就能得到算法匹配出的最优路线。 而当一件一件的事情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算法,一个一个的人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算法标签,不仅是外卖员困在了算法里,不容任何差错地追赶算法给出的最优路径;每个人也似乎都按照算法给出的画像生活,看算法认为你感兴趣的新闻,看算法推荐给你的有趣的视频,购物平台也早已为你生成了你需要购买的物品清单…… 算法带来的便利渐渐消除掉了人们的温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不由得让人们开始反思怎样让算法融入而不是控制我们的生活。 算法推荐服务专项管理规定出台 2021年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从国家层面开始对算法推荐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意见稿》对目前算法推荐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规定,我们先来解读一下对几个热点问题的规定。 1. 不得进行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可谓是算法带来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各大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对用户个人进行画像分析,对不同用户实施差别化定价。 特别是对于价格不敏感的老用户收取更高的费用来补贴新用户,把老用户当“韭菜”来割。这样的行为也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 对此,《意见稿》第十八条专门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2. 规范各类推荐榜单及热搜 对于各类榜单和热搜,当人们研究清楚了相应算法的规则,不免会有人利用规则漏洞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操控榜单。 我们经常看到众多流量明星的内容频繁出现于微博热搜榜之中,活跃于各大媒体的推荐榜单之中,而这些内容却始终没有与流量一致的反响程度和价值。 《意见稿》第十一条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算法推荐服务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希望能够通过人工干预来弥补推荐算法缺乏价值判断的漏洞。 第十三条更是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网页导航等,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从源头限制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既制定算法规则,又利用算法漏洞操控推荐内容。 3. 用户享有算法控制权 《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运行机制等”。 用户在看到推荐给自己内容的同时,有权利了解背后的算法运行机制,查看推荐这些内容的原理。 此外,第十五条规定中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意味着用户在享有对算法推荐机制知情权的同时,可以直接接受拒绝算法推荐服务,将算的控制权也交还于用户手中。 4. 用户自主选择算法标签 关于推荐算法的用户标签,《意见稿》第十条规定,“不得设置歧视性或者偏见性用户标签”。 但“歧视性”和“偏见性”的范围比较难界定,比如性别、年龄、收入这些常用的用户标签严格来说可能都带有一些歧视和偏见的色彩。 同时,《意见稿》的第十五条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修改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用户标签的功能”。 也就是用户可以调整自己的用户画像,这与目前基于真实数据的画像相比,会带来主观感情色彩的失真,使得推荐服务其实是基于用户理想中的自己做出的推荐,对推荐算法后续的效果的评价和调优造成比较大的困难。 对产品和运营的影响 目前《意见稿》还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但结合2021年8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新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信息保护法》”)来看,国家已经下决心开始对数据和算法服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当《意见稿》和《信息保护法》正式执行之后,可能会对互联网产品和运营带来哪些影响。 1. 精准广告服务将受到约束 从微信开始在朋友圈进行广告推送以来,基于地区、性别、爱好等用户标签进行精准定向的广告投放成为了广告行业的新趋势。 微信的朋友圈广告还可以看到好友的点赞和评论,看看有哪些好友一起被这个广告推荐算法所选中。看到不符合自身情况的广告推送,也总会看到广告下面恶搞和吐槽的评论。 近几年,今日头条、抖音、微博等平台也都推出了精准广告服务,比如抖音可以根据位置、性别等信息精准地推送视频广告。 这半年我频繁地在抖音上刷到家旁边驾校的推广视频,很惊讶抖音是怎么分析出我是没有考驾照的? 另一方面我又苦于无法关闭这些广告,因为我之前学过驾照但没有通过考试,对于考驾照这件事一直在拖延和逃避,每次刷到广告都会勾起不好的回忆。 精准广告已然成为了数字时代针对个人进行精准营销的典型模式,但似乎却没有人在意那些用户数据是否真的可以随意获取和使用。 《信息保护法》第四十四条,明确了“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 在正式执行之后,如果大部分用户选择拒绝这些产品对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那么精准广告服务也就失去了最为基础的数据支撑,精准广告服务的发展也会受到比较严重的限制。 《意见稿》中也明确指出:用户可以“选择、修改和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用户标签”;“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即便用户选择授权个人信息的使用,用户也有权利修改自身的用户标签,也就让所谓的“精准”大打折扣。 同时,用户有权利拒绝针对个人特征或者全部的算法推荐服务,这让平台可能需要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用户使用,那么也会进一步增加精准广告业务的成本。 2. 从预测需求回归到满足需求 伴随着大数据和算法的不断发展,个性化的推荐功能成为了几乎每个产品设计的重点之一,众多互联网产品的主页都是以算法推荐服务为核心进行设计的,以展示出产品“千人千面”的特点。 而这也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或没有途径保护个人信息的背景下的产物。当个人可以拒绝个人信息的授权和算法推荐服务时,互联网产品也需要回归到自身的内容和服务来重新进行定义和设计。互联网产品可能会迎来一波改版升级潮。 没有了个性化的推荐,并不代表没有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更需要将战略重点集中到怎样能够直接地获取到用户的需求、怎样更快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上来。 对于产品运营而言,失去了用户个性化推荐这条途径,推荐界面的内容也可以回归企业自身的运营策略,减少单个用户的偏好对整体运营策略的影响。 其次,产品运营也更需要与用户建立深度的连接,更多地与用户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而不是过分地依赖于数据分析,依赖于可能连运营人员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算法给出的结果。 3. 算法推荐服务产品化 《意见稿》中明确地提出,“不得设置歧视性或者偏见性用户标签”,“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选择、修改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用户标签的功能”。 如果用户标签开放给用户自己选择,用户标签就不能像在后台处理和分析一样随意频繁地进行调整,标签的设置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测试。 为了避免标签太敏感和直接,还需要为每个标签起个萌萌哒的名字,以便让用户更容易接受。 让推荐算法和用户标签支持用户自己进行调整,其实是将算法推荐服务进行了产品化。当用户根据自己的真实需要对推荐服务进行了调整之后,推荐结果也由“算法认为用户想要的”真正转变成为“用户想要的”。哪个产品的定制算法可以真正满足用户需求,也就更容易受到用户的喜爱。 与此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来鼓励用户进行算法的调整和更新,而且也可以结合产品自身的会员体系和成长体系,不断增加产品的用户粘性。 未来与趋势 1. 个人数据安全赛道兴起 对于个人信息,我们不是希望禁止所有对于个人信息的调取,真正恐惧的是不知道自身的信息都被哪些人和机构所使用。 现在似乎随便一个陌生的电话推销员,就知道你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种种的个人信息。 《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意见稿》也为算法推荐服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但个人依旧无法主动掌控个人信息的使用,依然需要依赖于个人信息处理者遵守相关的规定。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都只能在事后追究违反者的责任,当面对巨大的利益时,可能还是会有人铤而走险。 目前,企业纷纷向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端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企业的数据安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领域,但对于个人信息安全,还是鲜有人关注。 我还是认为随着国家的监管力度的加大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觉醒,个人数据安全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赛道。 在数字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财富,而个人的数据信息也应该由个人来掌控,不能未经允许就被利用或者买卖。 我们可以尝试在特定的领域,通过与区块链等技术的结合,实现完全由个人来管理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授权,让个人能够追溯和查看个人信息每一次的调用记录。 也希望能有一天,社会也能够像为知识付费一样,为获取个人的数据而付费。 2. 算法To B的时代来临 近些年,伴随着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面向C端用户的各类互联网产品能够收集和获取到海量的用户使用数据。 在个人信息没有被重视和保护之前,能获取到的数据几乎就等同于可以进行分析的数据,面向C端用户的各类算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用户画像。 算法离不开数据,随着民众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的加强,个人信息不再可以未经授权的随意使用,面向C端用户的算法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受限制。 但算法远远不止推荐算法这一类,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辅助决策等面向B端的应用场景中,算法能够极大地帮助企业用户提升生产和运营效率。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企业也能够积累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生产运营数据,企业对自身生产运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不会像用户数据一样受到限制,企业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算法来让这些数据产生价值,我们或许将会迎来一个算法To B的大时代。 3. 可解释性>算法结果 Alpha Go战胜李世石之后,人们都惊叹于Alpha Go在第二场第37手的神来之笔,惊叹人工智能和算法已经可以自己学习并超越人类。 此后,人们遵循着“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好的算法就可以训练出和Alpha Go一样的人工智能”的逻辑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进行着类似的尝试,而从AlphaGo到今天,似乎也没有出现比Alpha Go更为轰动的人工智能。 Alpha Go之所以能够轰动世界,不是因为那一步从来没有人能够想到过的棋,而是人们能够一致地理解和解释这一步棋的精妙。 围棋是人类发明的游戏,人们能够完整地整理出围棋的所有规则,而且这些规则是所有人都统一的。 在很多很多的领域,人类的探索可能都还没有揭开最表面的那层面纱,对于同一个问题人类社会都没有一个统一一致的规则和答案。 对这类问题,算法的得出结果的过程可以被人们所解释往往比结果本身更为重要。 算法可以被解释,意味着人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朝什么样的方向可以优化算法,人们也可以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参考算法给出的结果。 就如购物平台的商品推荐,我个人基本上想要买什么东西,搜索之后就很快下单了。而推荐算法可能比较依赖于我的搜索记录,结果推荐给我的大都是我已经买过的商品。 如果我能够看到并且调整推荐的算法,可能我会将搜索记录的权重调整得更低一些。 或许将来在推荐栏里看到了一袋大米,能够同时看到“距您上次购买大米已经一个月了,您可能需要再次购买一袋”的推荐理由,这样类似沟通交流形式的推荐更容易让我接受也更有帮助。 又或许在2012年,塔吉特超市推荐婴儿用品的优惠券时,能够说明推荐的理由,那位父亲也就不会那么气愤地去投诉超市了。 —————— / END / ——————
机器狗还是虚拟偶像 人类会更爱谁?
文 | 连然 编辑 | 张信宇 前两天,小鹏汽车生态企业新成员“鹏行智能”,发布了内部代号为“小白龙”的首款智能机器马第三代原型机。这款机器马可骑乘,有丰富表情和肢体语言,支持触摸交互,语音交互。 “小白龙” 这副模样看起来,说它可爱的有,说它诡异的也大有人在。小鹏方面希望这款机器马“成为小鹏友的第一个智慧交通工具”,但一个工具,要它“你懂我,我懂你”干嘛呢? 之前在8月,小米发布了一款机器狗产品——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人。这款首先提供给“米粉、工程师与机器人爱好者”的机器狗,价格为9999元,相当于一部高端手机的价格。而养一只真狗,拿金毛来说,按普通养法,一个月的开销在一千元左右,也就是,不算买的话,养金毛十个月的钱可以拿来换一个仿生四足机器人。 但你不再需要照顾它,关爱它,陪伴它,你只需要使用它,让机器狗陪伴你。它还是能跑会跳,可以听从你的指令、识别你的声音,跟随着你运动,用它采用了英伟达Jetson Xavier NX人工智能平台,具备高达21 TOPS算力的“大脑”理解你。但它对你的理解,基于冷冰冰的数据与算法,正如它的机械外壳一般。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话也不知道从多少年前说起,根据考古学家的说法,狗可能在1.4万年前就被人类驯化了。那机器狗呢? 最早的消费级机器宠物狗,是索尼在1999年推出的机器狗爱宝(AIBO),在软件控制下,爱宝可以回应语音指令,表现不同的“情感”,也能唱歌跳舞。 2020年6月,波士顿动力的四足狗型机器人Spot投入商用,这款机器人售价7.5万美元,定位在开发人员和第三方的平台,可以为从建筑到远程医疗的应用程序构建配件,仍然是一件面向B端的产品。 特斯拉则想要让机器人走进C端家庭,在今年8月的特斯拉 AI 日,马斯克称明年将推出跳舞机器人 Tesla Bot 原型产品,其将是一款和普通人相似的机器人,可以帮人们做那些危险、重复、无聊的事,比如跑腿去便利店购物、收拾家居用品等等,听起来有点像家里会请的保姆。 不管是机器狗还是机器人,在实用功能外,都能在赛博社会满足人的陪伴需求。能提供陪伴功能的还有虚拟偶像。两类产品的共同点在于所依赖的算法都来自人,不同则在于,机器狗是独立的产品,而虚拟偶像背后有“中之人”(即虚拟偶像背后的提供配音和动捕的真人)。另外,受限于技术成本,以及较高的价格,机器狗这类产品的受众有一定门槛,而追一个虚拟偶像,则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事。 不过总之,它们背后都有设定,都会面向社会采集数据,分析好恶,再定向制作与推送内容,收拢人心与金钱。 最近,饭圈正在整治,偶像塌房频现,到后来粉丝都有点麻木了,对底线的要求一再降低,甚至变成了只要不犯法就行。可惜即便如此,偶像失格也还总是难免,在金钱与名利面前,表里如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相比而言,虚拟偶像“似乎”相对不太容易塌房。不管是视频平台还是经纪公司还是品牌,都在推出虚拟偶像,爱奇艺潮流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不仅在爱奇艺许多综艺节目做过曝光,也与许多品牌做过合作;乐华打造的虚拟偶像女团“A-SOUL”,出道一个月推出的首单《Quiet》MV在全平台的播放量即达百万,目前五名成员的微博粉丝总数已超600万;屈臣氏推出“屈晨曦”、华硕推出“天选姬”……在它们背后,也是粉丝们真金白银的支持在撑着。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62.2亿元;有八成参与调查的网民为虚拟偶像每月花费在1000元以内,37.6%的网民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支持虚拟偶像。 但虚拟偶像也只是不太容易塌房,并非完全不会塌房。因为在虚拟偶像的背后,通常都会配有“中之人”来设定操作,借助动作捕捉技术配合虚拟偶像的活动,更别说每个虚拟偶像都有所属的公司,而公司里都是人。事实上,虚拟偶像依然是由人主导的,内蕴有运营者本身的意图与能力。 喜欢虚拟偶像的人不少,因为虚拟偶像一样可以承接人的情感需求,粉丝的满腔爱意不会轻易受挫落空。最近“元宇宙”的概念也使得虚拟偶像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在未来的全真互联网时代,在与真实世界平行的“元宇宙”里,虚拟偶像可能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孤独的碳基生物 而如果技术进步到达奇点,AI觉醒,如果产生完全自主的虚拟人,恐怕是有点可怕的,这番情景常常出现在科幻电影里。 在《银翼杀手》的设定里,有无抒情诗的能力,有无说笑话或者听懂笑话的能力,是确定何以为人的两个重大的辨别法则。不管是机器马、机器狗还是其他的智能机器,都会强调设备所具有的智能情感交互能力,交互再往上呢? 都是算法在背后,人在背后。算法早已无处不在,在机器狗的头部,在虚拟偶像的背后,还在手机里的app们里,尤其是在短视频app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今年6月,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娱乐方式。 在硅谷,高科技领域从业者很早便对屏幕上瘾和阻碍发育的风险有所警惕,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使用这些设备。成人即便大脑不再发育,但注意力会被攥去,思维会被重塑。过去这些年来,算法在以指数级的增长;但人的智力,至少是大多数人的智力并不是。在越来越聪明的算法与机器的映衬下,人似乎没那么聪明了。 当然,技术的进步是好事。技术的进步释放了生产力,创造了很多,也满足了很多,譬如只想被宠物陪伴不想照料宠物的人,机器宠物的出现就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短视频也为许多人带去了即时性的快乐。更好的是游戏,对许多社恐患者或因为其它现实原因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人而言,游戏如同一个避难所。技术越发达,游戏越逼近真实,对现实的逃离就越强烈,人也越快乐。 《动物之森》里,仿佛那些你我他一同在游戏里种的菜、看的鸟语花香都是真的,快乐十分真实。在时间与距离的阻碍前,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可以瞬时实现。但这些虚拟的电子化的设备、人物与环境,某种程度上,也是另一种包围。 已经有不少人在尝试脱退互联网电子世界,他们卸载抖音快手,停用微信在内的消息通知,甚至试图归隐田园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平静,找回清醒的、自主运作的大脑。 是的,“如果一个东西是工具,它会忠诚地坐在那里,耐心的等待,如果一个东西不是工具,它就会在你身上有所求,引诱你、操纵你,想从你身上获利,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环境,来到了致瘾和操纵为基础的技术环境。”在 Netflix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里,曾经受益于技术发展的硅谷人士指出了技术如今所处在的境地。显然,技术在走的越来越远。 在工业革命早期,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马克思曾批判机器对人的异化:“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 从手机到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居,全屋智能,设备智能,宠物智能,保姆智能,先是解放你的双手,再到陪伴你,之后便是包围你,之后……人会因此而退化吗?或者,身处智能机器的包围之中,被硅基生物所包围的你,偶尔是否会感到属于碳基生物的孤独?
ASML是英特尔取胜的关键
据semiwiki报道,如果英特尔想从台积电手中夺回摩尔定律竞赛的领先地位,那么它迫切需要 ASML 的帮助。目前,台积电在 EUV 工具数量和经验方面领先于英特尔数英里,这是先进技术节点的关键。如果台积电和英特尔以相同的速度购买工具和技术,台积电将保持领先地位。 英特尔赶上台积电的唯一另一种方式是让台积电自己出问题,就像英特尔一样,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 为此semiwiki认为,High NA EUV 的推出是英特尔的下一个拐点,正如EUV 是突破台积电的一个拐点。回看过去,当 ASML 在 EUV 上苦苦挣扎,在一项有问题的技术上进展缓慢时,他们正在寻找一个早期采用者来冒险并说服业界相信 EUV 是真实的。当时,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都没有预定EUV,并对此非常怀疑,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做出承诺。 台积电曾说过他们永远不会做 EUV。然后苹果改变了这一切,他们告诉台积电它需要做 EUV,以获得更好的芯片性能,苹果会为此开支票。 ASML 与台积电管理层进入了一个房间并达成协议,台积电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个不相信 EUV 的人变成了完全转换。台积电从“从不使用 EUV”变成其最大的客户和用户(由 Apple 资助),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在英特尔的生产问题的帮助下,台积电较早采用 EUV 帮助它在过去几年中领先于英特尔和三星。 台积电可能在没有 EUV 的情况下领先,但 EUV 确实让台积电加速拉开和英特尔和三星的距离,并创造了今天存在的巨大摩尔定律领先优势。 如今,业界出现了另一个类似的拐点,即高数值孔径 EUV,基本上是第二代 EUV 技术。与第一轮 EUV 类似,由于芯片制造商不确定是否需要High NA 或其优势,甚至不确定它是否会及时到达以产生影响,因此业界也存在犹豫。ASML 需要另一个早期采用者来推动行业发展。 事实上,业内大多数人似乎都在遵循的 IMEC 路线图,并没有提出对High NA EUV 的需求。 显然,随着英特尔全力支持high NA EUV 技术,ASML 和英特尔之间进行了一些幕后讨论。 如果 ASML 把英特尔看作high NA EUV 的重要参与者,并给他们承诺,并且英特尔比台积电优先获得工具作为其奖励,那么这可能是让英特尔在台积电之前重新回到摩尔定律游戏中的区别。 这个过程中当然有很多风险,但英特尔不得不承担风险,因为它别无选择。Hight NA会起作用吗?它会明显优于当前的 EUV 吗?它会及时到达吗?与台积电相比,它的优势就足够了吗? 如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足够多,那么英特尔可能会大获全胜,否则英特尔可能会保持落后地位,永远追不上台积电。英特尔当然必须做很多其他事情,例如新的晶体管设计和垂直堆叠的晶体管,但如果他们不能以领先的光刻技术回到摩尔定律游戏中,那么这些事情就无关紧要了。 早在 2012 年,ASML 就在 EUV 上苦苦挣扎,需要一些资金帮助来完成技术并展示客户的支持。客户也在大力推动 450MM 晶圆工具和要求 DUV 工具,所以 ASML 忙得不可开交,就像今天的英特尔一样。它需要金钱形式的帮助。而在当时,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都向 ASML 投入了大量资金。英特尔投资并拥有 ASML 15%、台积电 5% 和三星 3%。 在 ASML 的股票在 EUV 上上涨之后,这三家公司都卖出了 ASML 的股票。英特尔的收入足以购买其所需的所有 EUV 工具。英特尔从其 ASML 投资中获得的利润帮助支撑了其疲软的业绩。这对 ASML 和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来说意义重大,真正的双赢有助于 EUV 的行业采用。 看起来现在鞋子在另一只脚上。ASML 火了,英特尔需要帮助。ASML 的市值比英特尔高 50%。 为了重新夺回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英特尔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事情需要证明,也有很多钱要花。简而言之,英特尔需要帮助。也许 ASML 应该投资英特尔,就像英特尔在芯片下降时投资 ASML 一样。 如果 ASML 向英特尔投资类似的金额,这笔现金将足以支付亚利桑那州和其他一些计划中的代工厂的费用。剩下的足够英特尔购买一些昂贵的高数值孔径工具。 如果它奏效,就像英特尔对 ASML 的投资所做的那样,随着他们重新获得 Mojo,ASML 可能会在英特尔的股票中大赚一笔。更不用说 ASML 会为High NA 获得一个很好的客户。 这肯定比美国政府救助英特尔自己造成的问题要好,后者将有利于投资者而不是利用纳税人。英特尔当然宁愿从政府那里拿“免费钱”。 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我们怀疑三星和台积电是否会对 ASML 投资英特尔感到满意。 更好的、有点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是,苹果向英特尔开支票,成为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的high NA EUV 计划和代工厂项目的赞助商,以换取在这些晶圆厂生产苹果芯片的优先和保证能力。 对于苹果来说,如果有第二个来自美国的来源,而不是他们目前完全依赖台湾的台积电,那就太好了。它将保证供应并保持定价诚实。 苹果当然有资金支持英特尔,也需要另一个代工厂资源来获得领先优势,因为三星显然是“敌人”,而不是台积电的第二大资源。 不过我们必须明白,芯片制造商和工具制造商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客户供应商关系。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和动态的行业关系,随着英特尔从摩尔定律的领导者和“发明者”到苦苦挣扎,而 ASML 从与尼康和佳能的遥遥领先的三分之一到垄断的技术领导者和强者,半导体行业不断变化。 事实上,行业关系是生存和成功的关键,而驾驭这些关系是关键。芯片制造商、客户和工具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多方面的,但现实是没有人可以独自完成,每个人都相互依赖,以求行业的成功…… 我们仍然认为,英特尔前面的路很长,没有成功的保证,也面临许多挑战。我们认为,英特尔将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中”,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投资范围。鉴于其技术优势和对其产品的需求,ASML 处于令人羡慕的地位。这种积极的环境不会很快改变。ASML 的股票定价完美,但又处于完美位置,因此很难争论。 半导体“短缺”的持续时间显然比预期的要长,因为该行业的偏执情绪根深蒂固,并且每个人都继续在习惯看板和准时交货的行业中进行两倍和三倍的订单和库存。由于投资者对当前“超级骗子周期”的结束持谨慎态度,股票在过去几个月明显放缓。在目前的估值下,仍然很难将新资金投入使用。
超七成网友“机不离手” 小心染上“手机病”!
  “2020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上,江苏省南通赛区的选手正在市图书馆内阅读比赛专用书。   徐培钦摄(人民图片)   微信聊天、上网购物……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生活、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与乐趣,但过度使用、依赖手机的生活方式也让不少人染上了“手机病”,不仅致使日常工作、学习时间被挤占,还给身心健康造成多种不良影响。随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手机病”的危害,网友们开始四处寻觅“良方”,通过使用自律应用软件、丰富线下活动等方式避免沉迷手机。   沉迷手机危害大   深夜,在某互联网企业任职的邹女士依旧坐在办公桌前,赶制着第二天需要的活动策划案。“如果白天没有一边干活一边刷手机,现在也不用‘挑灯夜战’。”邹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熬夜赶工虽然痛苦,但第二天还是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白天刷微博、晚上打游戏、碎片时间玩短视频,如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被贴上“机不离手”“沉迷上瘾”的标签,工作、学习效率直线下降,像周女士这样因刷手机误事而深夜赶工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媒体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使用手机时长和健康隐患”网络调查,吸引超过40万网友的关注。结果显示,74%的网友表示自己“手机不离手”,65%的网友离开手机会产生焦虑感。换言之,目前超七成网友已经成为“手机病”患者。   除了严重侵占正常工作、学习的时间,“手机病”还会对使用者造成健康隐患。有医生表示,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对眼睛、颈椎和大拇指腱鞘造成直接损伤,还可能带来睡眠、内分泌和肥胖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精神和情绪。此外,成人沉迷手机还会给未成年人作出不良示范。一些父母整天手机不离手,放任孩子过早、过度使用手机,以致其视力下降、无心学习,未来还可能诱发性格孤僻等心理疾病。   自律软件开“良方”   “手机病”危害大,治起来更是困难重重。邹女士说,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工作、娱乐已经成为习惯,日常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主动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很难做到,坚持一两个小时不用手机就已经是极限了。”   针对“手机病”用户的困扰,有软件开发者从手机本身“破题”寻找良方,推出一系列为手机重度使用者量身定制的自律应用软件,帮助他们远离沉迷。记者实际体验几款自律软件后发现,此类软件涵盖学习、工作、健身等多种使用场景,大多设有计时、便签、闹钟、日历、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等功能,可为任务计划设置定时提醒,并通过打卡签到等形式督促用户按照日程安排做相应的事情,帮助用户养成自律习惯,防止过度使用手机。   除了通过自律软件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部分手机厂商和游戏运营方还计划针对自律性不强的成人手机用户设计适当的防沉迷措施。据介绍,目前大多数手机基本都有针对未成年人设计的防沉迷系统和手机使用时间管理软件,但对成年人沉迷手机的问题鲜有设防,导致部分缺乏自律的用户得不到防沉迷保护,影响正常生活。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无论手机用户是成人还是孩子或老年人,防沉迷系统都应作为手机出厂的标准设定,为用户提供防沉迷保护。成人防沉迷系统无需过多强制性措施,只要设计好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超时就自动提醒用户注意身体健康,并在游戏等应用打开环节设计公益广告,提醒大家沉迷手机会带来健康危害,通过经年累月的重复提示来增强用户科学健康使用手机的意识。   “无机”活动也精彩   放下手机、翻开书籍,你能坚持多久?不久前,安徽某高校举办了一场“无手机阅读”挑战,邀请数百名师生走进图书馆,将手机上交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开启一段远离手机的专注阅读时光。   “无机”阅读、“无机”观影、“无机”桌游……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线下休闲,参与各式各样的“无机”活动也成为一种新时尚。闫先生是一名通讯工程师,每天工作生活都少不了跟手机打交道。在他看来,当代年轻人习惯长时间使用手机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愿意用心去发现线下生活的乐趣,就有望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远离虚拟世界的禁锢。   闫先生告诉记者,线下活动不仅能让朋友之间增进感情,还能相互监督、互相提醒,帮助自控能力差的同伴远离手机,享受线下游戏的乐趣。   随着“无机”活动的理念热度不断升高,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更多公共场所和商家推出鼓励远离手机的活动。比如,游乐场可以推出“不携带手机半价活动”,鼓励更多家长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玩游戏。餐厅也可以推出“寄存手机送小菜”活动,鼓励大家聚餐时多交流、少看手机。“其实线下生活从来不缺少乐趣,只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闫先生说。(金 晨)
农村物流越来越高效通畅了
  在浙江省湖州市妙西镇后沈埠村锦丰家庭农场,吴兴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志愿者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助农销售黄桃。   邓德华摄(人民图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农产品网络零售规模已达2088.2亿元,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8%,有效打通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末梢循环。近年来,“快递进村”成效显著,但在落地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堵点。如何进一步补齐农村物流短板?“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来”的目标该怎样实现?   “家门口就有快递收发点”   “我网购的家电到了,本来还担心不好搬,没想到直接就能送家里,很方便。过去快递不进村,只能进城取件,费时费力。”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村民苏维党很开心。   据悉,寿山乡通过“邮(政)快(递)合作”的方式,实现14个行政村邮政快递全覆盖。快递企业发往寿山乡各村的快件,可统一交给邮政公司派送到村。同时,邮政、快递企业与电商合作,打通寿山乡农产品进城通道。“以前都是等累积到一定数量的订单,再去县城统一寄送,时间一长,有些脐橙就没那么新鲜。快递进村后,直接节省寄送时间,成本降低了,收益也提高了。”寿山乡白玉村的脐橙大户韩荣秒说。   寿山乡是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多地加快探索“物流+电商+农特产品”创新模式。安徽砀山是酥梨的主产区,当地企业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合作,发挥互联网销售短平快的优势,解决了酥梨不易保鲜等问题,实现“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餐桌上”。家住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凤村的果农范建华说:“家里种了10多亩黄桃,现在家门口就有快递收发点,寄黄桃都是上门服务,只要用手机填好快递单,快递员就会来家里取件,对于我们销售黄桃来说是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全国各地都可以寄。”据悉,炎陵县邮政分公司在各村建立收寄点,并组织邮车直接上门收寄,有效帮助果农拓宽销售市场。   近年来,中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国建制村已实现直接通邮。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每天全国快递包裹量已超3亿件,其中1/3在农村地区,农村每天有1亿件包裹。”这些包裹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成为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纽带。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农村地区包裹和快递的收投量超过200亿件,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近万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培丽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发展农村寄递物流有重要意义,从“寄”的角度看,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有助于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农村生产的商品进入市场。一方面由于能够便捷地进入广阔市场,拓展了农产品销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农村寄递物流发展,更快地融入电子商务体系,有利于运用网络化、数字化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农业现代化。从“递”的角度看,农村寄递物流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消费的便利性,广大农村地区消费者迎来更丰富、更高品质的消费选择。扩大农村消费,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着力补齐农村物流短板   目前,中国农村物流体系仍存在诸多难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农民孙斌说,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东北农村电商还不发达,农村普遍缺乏冷链基础设施,农产品采收后,不能及时进行存储,驻村快递网点收件少、派件多,入不敷出,经营往往亏损。   “如果像城里那样送到用户手中,一个快递就可能让我们多走很远的路。”京东快递牡丹江绥芬河营业部经理常宽说,有时他们会在客户允许的情况下以每件数十元的价格有偿托人把快递捎带过去,而他们得到的派送费只有2元多。   在张培丽看来,当前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主要有:农民居住相对分散,农村地区的业务量不够多,配送所需成本较高,使得物流企业内在动力不足;大量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在运输道路、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增加了物流向农村延伸的难度。   “农村物流的关键短板就是配送点分散。农村人口不像城市那样密集,配送深入农村需要结合农村特殊情况,一方面,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轨道交通、运送专线等,另一方面,在农村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结合农村具体的业态布局物流站点,比如结合农村的政务中心、小型便利店等基础设备,设置物流投递点和代收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农村各类资源的整合情况看,农村地区邮政、交通、供销等资源不少,但没有形成共享共建机制。例如,阿里巴巴、京东、顺丰、苏宁等企业均在农村布局,但相互之间的共享性较差,如果能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覆盖全国农村市场的仓储网点,将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加快推广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模式,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   目前,多地正加快相关部署,推动农村物流配送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例如,在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助农快递服务中心,申通、圆通等6家快递企业的上百名快递员常在一起分拣快递包裹。原来,庆云县促成数家快递企业集中入驻、统一分拣、共同配送,实现快递“一口进、一口出”,通过抱团发展降低进村成本。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融合客运、邮政、快递等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为村民收发快递提供便利。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鼓励、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延伸,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正频频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商务部等九部门日前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促进干线运输与城乡配送高效衔接、改善末端冷链设施装备等。《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鼓励支持物流企业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2022年6月底前拟建设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和支持下,众多电商与物流企业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物流模式。例如,京东整合供应商资源在县级建立仓储和配送中心,再以“京东农村超市”模式和“农村推广员”队伍为依托,将快递配送到村。拼多多建立“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和“轻仓储”的智能化物流模式,帮助“小农户”连接“大市场”。   高效畅通的农村物流网络是重要的便民路、致富路。近年来,浙江嵊州通过搭建“快快城乡配送”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建成村邮站、丰收驿站、农村电商服务站等“多站合一”服务网点70余个,助力当地白茶等农特产品进城流通,实现城乡物资48小时内双向流动,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富起来。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的供应链将成为未来方向。应当整合各方资源,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物流,重视冷链、分拣、包装等环节,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供应链体系。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激励下,拉动、引导农业全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确保消费品进村、农产品进城的通畅,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这也是在巩固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得到更好服务,让资本能够服务偏远地区,达到‘先进’带‘后进’。”刘大成说。(李雪钦)
「解密」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如何霸榜SPECvirt?
  近日,SPECvirt_sc2013性能测试的最新结果出炉。浪潮云海虚拟化InCloud Sphere成功刷新Intel两路服务器上虚拟化软件性能测试成绩,不但比之前测试的最高成绩提升39%,更是以4679分打破冰封四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霸榜全球第一。 「一起聊聊SPECvirt测试」   SPEC是由全球几十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IT企业组成的第三方测试组织,多年来该系列测试完全模拟现实使用需求,讲求参测系统整体性能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被金融、电信、证券等关键行业用户作为选择IT系统的权威选型指标之一,并同时获得全球企业级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支持。   SPECvirt_sc2013作为SPEC推出用于评估云数据中心虚拟化性能的标准测试工具,参与厂商众多,适用于数据库、中间件、邮箱、Web Server等多种类型业务负载的性能评估。简单来说在保证服务质量(QoS)的前提下,于一台服务器上成功部署的虚拟机数量越多,则SPECvirt性能总得分就越高。    此外该测试包含针对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和批处理作业服务器等评估,覆盖了计算密集型、IO密集型和网络密集型方向的应用,最大限度模拟用户真实业务场景,并对QoS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例如web服务器要求95%的响应在3秒内完成,99%的响应在5秒内必须完成等。    尽管要求严苛,但在测试中浪潮云海虚拟化系统InCloud Sphere还是成功实现了在一台NF5280M6服务器上有效运行263台高压力虚拟机,创造了新的虚拟机密度记录。本次测试成功且突破记录的关键在于,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在计算、存储和网络三方面进行了多年持续有益的优化,收效显著。    具体来说,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为虚拟机CPU提供接近物理条件的超级计算能力,同时SmartFlow智能加速可提升网络数据处理效率,通过自研文件系统和新型存储硬件的强强联合优化虚拟机I/O栈,在满足近乎苛刻的QoS要求下成功将CPU计算性能提升31%,存储空间降低58%,平均带宽提升42%。 「计算资源均衡调度:方法优化、效率提升」   一直以来,浪潮云海虚拟化InCloud Sphere具备良好的资源均衡调度能力,可以高效分配物理服务器上的计算密集型虚拟机和非计算密集型虚拟机。其中,计算虚拟化的NUMA架构所表现的智能感知能力可以将计算资源就近调度,避免跨节点访问资源带来的高时延,做到提升任务调度效率,最大化使用物理服务器的计算资源,为虚拟机提供更接近物理CPU的计算能力。   此外还支持大页内存,减少内存访问的缺页中断,提升内存访问效率;在接近性能瓶颈时微调不同虚拟机的计算优先级,满足不同业务QoS。与此同时,浪潮NF5280M6贡献了更高计算性能,32条 3200 MT/s DDR4 ECC内存,优异的内存速度,最大11个标准PCIe扩展,进一步提升I/O性能。 「SmartFlow智能加速:更快、更高、更强」   众所周知,网络密集型虚拟机对网络时延有很高要求,如何在资源抢占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良好的网络时延,这对虚拟化平台充满挑战。   对此,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网络虚拟化SmartFlow通过引入异构算力,打破“CPU调度瓶颈”,将负载卸载到智能加速卡释放更多CPU资源,由智能加速卡处理虚拟机中网络密集型业务的数据包,有效满足业务的时延要求;同时智能加速卡可以实现流量转发卸载、细粒度流量控制等,例如分析流量特点,清洗异常流量等,为工作负载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与效率支撑。   另外通过智能加速引擎配合智能调度内核,可以让网络获得充沛的本地算力支持,凭借SmartFlow智能内核完成数据转发路径重构、数据包重组等工作,高效实现数据报文端到端直接传送。 「存储路径更高效:实力自研、性能为王」   值得提及的是,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存储虚拟化具有智能虚拟机业务QoS,可根据不同的虚拟机业务模型如Web,数据库等智能定制存储分配策略,满足不同虚拟机业务更适合、更精细、更均衡的性能要求。   性能优越的存储核心引擎在自研NVMe SSD硬盘的平台上,于内核层次打通NVMe驱动及自研文件系统,有效简化从虚拟磁盘到物理磁盘的数据传输通道,性能得到极大发挥。经测试验证,通过浪潮自研NVMe SSD与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存储虚拟化的联调优化,综合性能可提升30%。   SSD作为底层硬件最基础关键的一环,其优劣状态会在系统中成倍影响业务端,这就对底层硬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浪潮自研NVMe SSD作为一种低延时、高吞吐、低功耗的存储介质,由于采用了NVMe中流线型的存储堆栈,无需读取寄存器就可以发出命令;在虚拟机Hypervisor层引入vhost-user技术,将virtio后端与底层文件系统技术融合来减少IO栈上的系统调用,同时优化支持direct IO读写,实现从虚拟机到文件系统再到NVMe硬盘全链路的IO优化,达成性能提升。    另外,浪潮自研NVMe SSD不但性能强劲还兼顾极低的I/O抖动,4K随机读写IOPS一致性达99%以上,全面支撑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可轻松应对各类场景,为保证优质的QoS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浪潮云海InCloud Sphere定将凭借硬核技术实力,不断优化产品性能,高效稳健满足用户从传统核心业务到新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的上云需求,极大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经观头条 | 中关村备战北交所:中小企业重燃新三板热情,专精特新储备军期待资本活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宋笛 2021年9月10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官方网站上线试运行。这距离9月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传来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重磅消息发出,仅有不到10天的时间。 在北交所于万众瞩目中快马加鞭注册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制定规则、挂牌委审议企业过会的同时,市场间也为之振奋。 9月8日,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组织了一次中关村新三板上市企业参与的闭门会,正在落地的北交所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主题。 参会的企业总计10家,覆盖了新三板创新层和精选层,其中一家企业是曾经从“老三板”转入“新三板”的企业,在三板市场已经停留了超过20年的时间。“大家期待度还是挺高的,希望北交所落地后,新三板能够更好地发挥融资的作用。”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郭伟琼说。 作为中国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中关村等待北交所落地已经有太长的时间了。 中关村拥有91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中包括137家创新层企业、7家精选层企业,在精选层数量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活跃的新三板市场无疑将会对中关村的科技创新企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9月2日晚,北交所建立的消息得到披露,次日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披露将“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推动完善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新三板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选层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功能,突破体制机制上的发展瓶颈,建设一个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交易所,探索新三板支持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普惠金融之路”,而与上交所、深交所相比,在市场功能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 北交所的落地让中关村的投资人兴奋。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认为,北交所的成立活跃了早期投资机构的退出通道,是一大利好,“这个交易所设立很明确就是为了早期项目来服务的,尤其是科技类项目。” 一些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也表现出了兴趣——不少上市公司曾经投资过新三板企业,北交所的成立意味着他们的投资在产业目的外,也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务回报。 在一些投资人和创业公司看来,尽管此前新三板挂牌对于公司的规模和业绩要求已经较为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了,但新三板的活跃程度在相当长时间中未能充分发挥融资的功能,北交所的建立则有望为这个面向中小企业的板块点上“一把火”。“一个交易场所和一个交易所的意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郭伟琼说。 97家“潜力企业” 北交所的消息落地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就拉出了一张符合精选层财务指标的中关村新三板“潜力企业”,总计97家,其中包括创新层企业71家,基础层企业26家。 北交所的建立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总体平移了精选层的四套标准,标准一为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标准二为市值不低于4亿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标准三为市值不低于8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合计比例不低于8%;标准四为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 在上述97家企业中,大部分符合标准一,少数企业则同时符合两个以上的标准。 “中关村在新三板中的企业很多,基数大,有一些企业已经在新三板呆了十几年时间。”郭伟琼说。在2016年顶峰时期,中关村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了1440家,此后数年逐渐降低,至2020年依然维持了912家的数量。 尽管如此,新三板在相当长时间中缺乏足够的活跃度,让诸多挂牌企业难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效应,还需要每年支付百万元左右诸如会计事务所成本在内的合规成本。 “之前,有一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非出于融资需求,也没有投机的目的,更多的仅仅需要通过新三板的上市来完成合规,以推动企业稳定的发展,在中关村新三板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企业。”郭伟琼说。 2019年年底,在新三板改革落地前,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曾经组织过一次有关精选层的政策调研,数十家新三板企业参与了该会议,但会议中明确对可能落地的精选层表示出意向的企业只有5家,参会企业中,数家在参加完这次调研后不久就从新三板摘牌了。 在经历了2018-2019年的低谷期,2020年7月开市交易的“精选层”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统计,在只有半年交易时间的前提下,中关村新三板企业股东总户数达到28.72万户,是2019年的5.75倍,其中精选成新增股东户数同比增长了912倍;流动性也触底反弹,2020年参与股票交易企业占比同比增长5.22%,股票成交量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成交额过亿的企业达到27家。 北交所的落地终于点燃了企业的兴趣,在这个改革的起点上,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畅想”。“此前,有家很优质的企业因为顾虑会影响在其他板块上市的可能,就没有申报首批进入精选层,后来发现精选层运行情况还不错,就挺后悔,北交所一落地,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材料了。”郭伟琼说。 在上述闭门会议中,郭伟琼提到的并不是个例,一些此前对于精选层缺乏兴趣和信心的企业,在北交所落地后开始筹备更换券商、准备材料。对企业而言,北交所落地意味着新三板的改革还在推进,他们乐见改革的深化并有着更多期待,比如是不是可以鼓励更多的国资基金、投资机构参与新三板的交易以增强流动性,或者挂牌的门槛可不可以再降低一些。“差不多有一半的企业都提到了一个问题,他们之前在新三板合法合规地运行了十多年,也没融到多少钱,对这些企业,是不是可以给一些额外的信用评分?”郭伟琼说。 “专精特新”储备军 “如果北交所设立再早几年,对于我们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关村一家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说,这家企业同时也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的一家。 这家成立于5年前的企业曾经度过一段非常难熬的时期,面向B端的硬件科技企业普遍需要3-5年的净投入时期,在产品没有被工业客户接受且没有规划化量产前,几乎没有任何的收入。“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赛道,光打磨产品可能就需要2、3年的时间,销售的对象又是非常理性的B端客户,要让他们接受产品,还需要测试、磨合,经过一个漫长的周期,有了客户,要量产又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些都需要投入。”该高管表示。 不到3000万人民币天使以及PreA轮融资支撑这家企业走过了2015-2017年的研发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彼时,一级市场上更看好的是诸如共享单车在内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其所在的赛道并非风口,因此也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该高管表示,融资在2019年-2020年才开始变得更为容易,这种改变一方面与政策引导有关,一方面也与市场需求有关——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来到了一个临界点,陆续来自一级市场的数笔融资帮助这家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间,并迅速扩大规模,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将上市的目标瞄准了科创板或者创业板。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中还算是比较容易融资的,毕竟机器人还是属于制造业和科技的一个交叉行业,但是很多诸如关键零部件制造在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实际上是很难从一级市场融到资的。”该高管说。 上述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中提出要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夯实市场服务功能,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的聚集效应,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在祝晓成看来,每一个板块肯定都有它的引导性,北交所的落地也会让一级市场更愿意参与到科技创新早期投资,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祝晓成所在的英诺天使基金是专注于早期的投资机构,目前其所投资的企业中已有4家进入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北交所的落地利好的并不仅仅是中关村的新三板企业,同时还有大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关注这一方向的早期投资机构。 中关村上市公司协会统计,在工信部公示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北京地区的企业总计257家,其中海淀区独占鳌头占比达到45.53%。其中包括1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家主板上市企业,其余的222家均为非上市公司。 郭伟琼认为,这些企业也将成为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后备军”。 落地之时 从中关村站乘坐四号线,10站后即可达到金阳大厦附近,这里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所在地,也是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地,这家公司在9月3日正式成立。 中关村和新三板的建立关系密切。2003年12月,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的请示》,并于2005年10月得到国务院批准。2006年1月,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基础上,正式启动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报价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这一试点,2012年这一试点在全国范围推开并形成了新三板市场。 从80年代以来,中关村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其中一部分成长为巨头,此外还有一部分在细分领域保持了数十年的活力,作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地,最初的新三板市场几乎是一个完全为中关村准备的市场,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中关村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为了让这一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中关村也曾尝试多次建议建立一个新的交易所。 郭伟琼回忆,在2016年时中关村就曾经向政策方建议建立一个北京交易所,此后也多次提出这一建议,在数年的时间中,郭伟琼曾经配合过“战略新兴板块”“新蓝筹板块”的调研,但这些板块并未落地,直至科创板的横空出世,郭伟琼一度认为北交所再落地的可能性很低了。 一个交易所和其所在的区位发展有什么样的关联? 9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有了新三板为什么还要设立北交所》的文章,银泰证券股转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在这篇文章中提及,“上交所在区位上重点服务长三角、江浙沪,在定位上服务硬科技。深交所在区位上重点服务珠三角、大湾区,在定位上服务新经济。而北京证券交易所则在区位上重点服务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在定位上服务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中关村一直就是中小创业企业聚集的区域,很需要这样一个专门的交易所来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郭伟琼说。 在北交所真正落地之时,在中关村迈出第一步的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已经遍布全国,在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尽管北京依然是第一梯队,但从数量上对其他多个地区已经不再保持压倒性的优势,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量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链培育了大量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郭伟琼看来,中关村在信息技术方面依然保持了较大的优势,而这些企业也可以从北交所的建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