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上市城商行业绩分化加剧 营收增长“冰火两重天”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蕾 三分之一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两位数,三分之一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这一分化明显的情况出现在了29家上市城商行(A股+H股)的2021年中期业绩里。 具体而言,上市城商行业绩表现差异明显:有的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双两位数增长,部分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收利双减”、“资产缩表”等情况。 不过,在上市银行整体收入增速回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中泰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在A股上市银行中,对比大行、股份行、农商行,板块间依旧是城商行营收、净利润保持最高增速,分别为10.5%、15.4%。 两家银行资产缩表 中报显示,北京银行为唯一一家总资产破三万亿的城商行,为30590.46亿元,居29家城商行之首。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总资产分别为26283.63亿元和25532.94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5家银行进入资产规模“万亿俱乐部”,分别为宁波银行18337.21亿元、南京银行16639.78亿元、徽商银行13898.31亿元,杭州银行 12865.99亿元、盛京银行10165.03亿元。 总资产在5000亿-1万亿区间的有10家银行,分别为锦州银行、长沙银行、中原银行、成都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重庆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在5000亿元-1000亿元区间的有11家银行,分别为贵州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甘肃银行、西安银行、厦门银行、晋商银行、威海银行、泸州银行,其中总资产最少的为泸州银行的1283.90亿元,可见上市城商行体量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资产增速上来看,中原银行和盛京银行资产较年初出现“缩表”,同比分别减少0.60%和2.10%。其余27家银行实现正增长,其中苏州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增速突破两位数,分别为13.26%、12.84%、12.72%、11.86%、10.04%。 在资产构成中,各家银行客户贷款和垫款规模均呈现正增长,其中有17家银行实现了两位数增幅,其中成都银行为唯一增幅超过20%的城商行,增速为21.35%。 资产质量来看,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多数城商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过,与去年末相较,截至6月末,4家银行不良率有所上升,分别为锦州银行上升0.22个百分点至2.29%,天津银行上升0.16个百分点至2.32%,重庆银行上升0.08个百分点至1.35%,西安银行上升0.01个百分点至1.19%。威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不良率与去年末持平,22家城商行的不良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为泸州银行,下降0.99个百分点至0.84%。 盛京银行的不良率最高,为3.04%,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锦州银行、中原银行、甘肃银行的不良率高于2%,分别为 2.85%、2.32%、2.29%、2.17%、2.14%。还有5家银行的不良率低于1%,分别为杭州银行的0.98%、厦门银行的 0.92%、南京银行的0.91%、泸州银行的0.84%、宁波银行的0.79%。 同样,净息差收窄的行业整体趋势也体现在了城商行板块,有22家银行报告期内净息差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最多的为哈尔滨银行,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天津银行和厦门银行的净息差与去年同期持平。有5家银行的净息差“逆势”上扬,分别为威海银行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江苏银行同比增长0.19个百分点,宁波银行同比增长0.08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成都银行同比增长0.01个百分点。 有17家城商行的净息差在2%以上,其中最高的为泸州银行的2.64%,紧随其后的为长沙银行的2.41%,宁波银行的2.33%和中原银行的2.33%。净息差最低的为晋商银行,报告期内净息差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37%。 营收增长“两重天” 从营业收入来看,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仍然稳坐上市城商行头把交椅,以333.72亿元居首。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及南京银行,五家银行上半年营收分别为 333.72亿元、307.37亿元、277.05亿元、250.19亿元、20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56%、22.67%、9.02%、25.21%和14.09%。 相较2020年同期,营收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同期营收分别为331.85亿元、254.12亿元、250.57亿元、199.81亿元、177.3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银行因22.67%的营收增速,2021年中营收一举超越上海银行,且与北京银行的营收差距从2020年中的81亿元缩小至2021年中的26亿元。 营收增速来看,29家城商行中有18家同比正增长,其中有10家为两位数增幅,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威海银行增速更是迈上“2”字台阶,分别为 25.34%、25.21%、22.67%、20.23%。其余两位数增速的银行分别为长沙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重庆银行,同比分别增长17.33%、17.00%、15.73%、14.09%、13.50%、11.30%。 11家城商行则出现营收同比负增长,分别为晋商银行、锦州银行、九江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中原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厦门银行、青岛银行和哈尔滨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50%、-3.90%、-5.40%、-8.10%、-8.14%、-8.30%、-9.43%、-9.87%、-10.89%、-12.45%、-21.76%。 归母净利润方面,有三家城商行今年净利润高于100亿元,分别为北京银行125.83亿元、上海银行122.78亿元、江苏银行101.99亿元。其中江苏银行为首次站上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5.2%。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21.37%的增速,宁波银行以95.1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四名,离100亿元的大关可谓“一步之遥”。 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哈尔滨银行和盛京银行增速下滑,分别为-54.19%和-63.60%。其余27家银行均实现净利润正增长。不过在这27家银行中间,增速高低区别也较为明显:有15家银行实现两位数增幅,其中6家银行增速高于20%;12家银行增速在个位数,其中2家银行增速在1%-2%的区间里。 增速高于20%的银行分别为泸州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同比分别增长25.53%、25.20%、23.11%、23.07%、21.37%、21.18%。其余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分别为徽商银行、青岛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晋商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上海银行、贵州银行,同比分别增长18.00%、17.45%、17.07%、16.14%、13.10%、12.61%、11.93%、10.30%、10.18%。 在29家城商行中报业绩排名中,业绩分化情况颇为显著,有7家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双两位数增幅,分别为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 而晋商银行、锦州银行、九江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中原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厦门银行、青岛银行这10家城商行“增利不增收”,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50%、-3.90%、-5.40%、-8.10%、-8.14%、-8.30%、-9.43%、-9.87%、-10.89%、-12.45%;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10%、5.70%、7.20%、4.20%、5.90%、5.50%、3.23%、1.49%、12.61%、17.45%。 盛京银行和哈尔滨银行是两家归母净利润增速下滑的上市城商行,其中哈尔滨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双减”的城商行,报告期内,哈尔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1.35亿元,同比下降21.76%;归母净利润8.51亿元,同比减少10.07亿元,降幅54.19%。盛京银行则表现为“增收不增利”,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5.08亿元,同比下滑13.50%;归母净利润10.3亿元,降幅为63.60%。  
掘金资本市场“小巨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资本市场上还在“以大为美”?2021年下半年以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站上风口资本市场风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9月份以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横空出世,给部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当下,高层频繁强调“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有何深意,对A股投资有何启示?在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交所设立的大背景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哪些特征,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中信证券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小型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有望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 安信证券表示,“小巨人”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狭长市场,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形成护城河,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毛利水平。此类行业壁垒可能来自于某种资源,如自然资源、产能、客户关系等,更来自于长期技术积累,甚至对行业标准的制定,如专利、人才。 “小巨人”企业特征 “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的企业。今年以来,“专精特新”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政府政策文件和讲话中;“7·30”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出,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月2日,证监会负责人就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答记者问时表示,将“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 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将“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从重点领域、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申报条件做出严格要求。三批次共计评选约4900家企业,涵盖制造业中各个“补短板、锻长板”的关键细分领域。 根据国海证券统计口径,目前已在沪深两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317家,其中主板89家,创业板135家,科创板93家。 此外,今年5月及8月,工信部在已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择优选定了两批建议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名单,共1438家。由于这些企业都未在A股上市,国海证券通过统计已在新三板上市企业的特征,以此观察国家重点支持方向。根据统计,目前这1438家企业中,已在新三板上市的共计121家,其中基础层55家,创新层47家,精选层2家。 已在A股上市的317家“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于以机械(58家)、电气设备(32家)和电子设备(45家)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以及以化工(46家)为代表的新材料领域。在新三板上市且入选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中,高端制造与新材料仍是主要聚焦领域,但所属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多,这或表明国家对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关注度仍在提升。 以Wind行业标准进行分类。沪深两市上市的“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于工业(109家,34.4%)、信息技术(79家,24.9%)、材料(62家,19.6%)板块。在细分行业中,机械、化工、电子设备仪器及元件、电气设备行业占比居前,其中机械行业公司占比达18.29%。 根据安信证券经初步筛查口径,约400家上市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由此构建出的“A股小巨人指数”今年以来大幅跑赢创业板指13%;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巨人”主要为具有硬科技的中小盘成长股,也更符合今年以来的市场风格。安信证券认为,部分中小盘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实有明显改善,对中小盘的价值重估也正在进行,中小盘成长风格有望延续。 据国海证券分析,新三板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的行业分布与A股上市的“小巨人”企业相似,但从细分行业来看,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公司数量明显增多。具体来看,所属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9家企业,覆盖领域主要包括设备自动化、3D打印、信息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系统等,这或表明国家对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关注度仍在提升。 如何掘金“小巨人”? 根据国海证券数据统计,在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为150亿市值以下中小企业,其中50亿市值以下有141家,50至150亿市值有129家,合计占全部“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85.2%。市值靠前的三家为恩捷股份2531亿、片仔癀2182亿及圣邦股份734亿。 此外,新三板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市值均在50亿以下,主要集中在1至5亿,共有47家企业,占总数的38.8%。市值十亿以上的共有20家企业,其中超过20亿的企业只有8家,市值靠前的三家企业为富士达(45亿)、南麟电子(36亿)及创尔生物(28亿)。 国海证券表示,北交所的设立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提供更有效的资本市场发展平台,加快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当前已在新三板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优先受惠。新三板上市的“小巨人”企业通常规模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较为困难,因此也是本次“专精特新”建设扶持的重点。未来在政策支持与进口替代大趋势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值增长空间可期。 如何优中选优,掘金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 安信证券建议,第一,关注行业供需缺口下的国产替代加速/国产优势提升企业。供需缺口的背后是“小巨人”公司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疫情以来工业品价格出现一轮普遍上涨,原因一方面在于疫情或政策对与某些产品的海内外供应能力的抑制,另一方面来自于部分行业需求的持续旺盛;供需缺口持续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或维持高位。供需缺口带来的不仅是短期量价齐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部分“小巨人”公司加快国产化和高端化进程。部分中小盘公司有望借此机会打入行业主要厂商供应链、提升产品市场份额、加速国产化和高端化进程,从而中长期受益。 第二,关注“小赛道+好产品”,成长性进入兑现期的企业。对于某些行业和产品而言,成本投入在前期往往是相对刚性的,体现为高额的设备折旧、研发开支以及市场拓展费用;对于某些产品线相对单一或处于转型期的“小巨人”公司而言,这往往意味着一段时间内的财务表现不佳。但如果产品足够好,随产品的推出和商业模式的稳定,公司于细分行业中建立起品牌和技术壁垒,需求逐步起量而固定成本维持相对稳定,从而有望带来业绩的非线性释放。 另外,对于新三板里“专精特新”企业的预测,粤开证券认为,新三板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性、盈利性以及研发投入等都有亮眼表现,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更是优质的投资标的。未来,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成为北交所新一批上市标的,并在北交所的孕育下,助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  
美英澳军事“铁三角”所为何来?(热点对话)
2017年2月,美国洛杉矶级俄克拉何马城号核潜艇访问澳大利亚。 (来源:环球网)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李海东 华东师范大学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陈晓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郭春梅 二〇一七年七月,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澳两国士兵参加两年一次的“护身军刀”军演。  (来源:视觉中国)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主导下,美英澳三国近日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在该机制下,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了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 从“四边机制”到“五眼联盟”,再到“七国集团”,一贯热衷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美国,又推出美英澳军事“铁三角”。该机制有何政治算计?对三国其他西方盟友来说,此举意味着什么?美英澳在核潜艇领域开展合作,将给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造成什么影响?给地区和世界和平带来哪些威胁?本报对话三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解读。 澳大利亚: 急火火跳上危险的战车 据路透社消息,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日前谈及AUKUS时辩称,“不后悔将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决定。”有外媒关注到,本月初,美澳高调庆祝《澳新美同盟条约》签署70周年,美国表示将继续和澳大利亚“捍卫两国共同的原则,包括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澳方此前还宣布了一系列相关军备购买和防务合作计划,并表示将在未来10年斥资2700亿澳元(约合2054亿美元)加强澳军队远程攻击能力,国防开支因此大幅上涨40%。 “澳大利亚是在冒险!”澳知名战略学家休·怀特发出这样的警告。 李海东:建立AUKUS,美澳可谓一拍即合。一方面,澳大利亚一直视美澳同盟为国家安全政策基石,并以实际行动向美国展示忠诚。近年来,在美国的鼓动下,澳大利亚更迫切地想要展现自身在亚洲和西太平洋事务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处理对外事务中屡屡受挫,国际声誉不断下降,国内反对扩大海外军事行动的呼声增多。在此情况下,美国想要在西太平洋地区对华进行战略遏制和参与大国竞争的力量不够、底气不足,急需可靠盟友予以协助。澳大利亚有强烈意愿扮演这一角色,来弥补美国全球影响力的相对衰退。 很明显,澳大利亚做出了一个糟糕的短视决定,可以称之为“玩火”。一些澳政客不顾澳中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客观事实,完全忽视民众福祉,只考虑在战略层面与美国协调、与中国竞争,放弃了经济层面与中国互惠互利的实际考量。澳大利亚最终的结局将是:在战略上被美国利用,在经济上付出巨大代价。 陈晓晨:澳大利亚近年来的军事部署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强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同盟关系。其指向非常明确:将所谓“中国威胁”作为应对目标。澳大利亚不仅是美国“反华”战车上的“小弟”“跟班”,还有一种“代理警长”心态,试图“自主承担责任”,对中国采取针对性、进攻性更强的政策,主动在亚太地区填补美国的缺位,甚至试图挑起地缘竞争乃至所谓“新冷战”,以从中谋取利益。 有澳大利亚学者将澳对华政策概括为“贪婪”和“恐惧”的矛盾体:曾经是“贪婪压过恐惧”,体现为澳大利亚对华发展经贸关系;如今无疑是“恐惧压过贪婪”。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澳大利亚并未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及美澳关系等因素影响下,澳大利亚对中国产生了一种“虚构的恐惧”,推动其扮演反华急先锋的角色。 郭春梅:近年来,澳大利亚军事动作不断:从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到扩建升级面向亚洲的军事基地;从强化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到与美、日、印等国加强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人员互访等方面的合作;从明显增加与盟友联合军演的频次和种类,到如今加入AUKUS、与英美开展核潜艇合作……澳大利亚是想进一步绑定在美国战车上,扮演好地区“副警长”的角色,争做美国鹰派在印太的前沿基地,为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霸权服务。 美英: 搭台唱戏只为一己私利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在近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统将继续维持美国与法、英、澳领导人的密切关系,并实现我们的全球目标,包括印太地区的安全。”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在《星期日电讯报》上刊文称,AUKUS协议表明英国已准备好“冷静”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有分析指出,与“五眼联盟”侧重情报分享和“四边机制”侧重政策协调不同,AUKUS意在加强美英澳之间的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重点是提升澳大利亚的防卫能力。 陈晓晨:AUKUS毫无疑问服务于美国所谓的“对华战略竞争”。美国在调整战略重心、战略对手的同时,其主要战略手段也会随着战略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当前,美国对外政策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极力拉拢印太地区盟友,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所谓的“国际反华氛围”。这暴露了一个事实:美国搞封闭的反华“小圈子”难以得到大多数国家支持,西方国家内部也很难就很多问题达成一致。因此,所谓“小多边主义”成为美国拉拢部分西方国家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方式。在此情况下,美国希望澳大利亚扮演反华“标杆”角色,充当美国整个“印太战略”的“南方之锚”。 李海东:从英国角度来看,美英特殊关系长期存在,英澳之间有英联邦体制维系。英国一直视自己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国家、讲英语国家、白人占主导地位国家之间的重要协调者,希望在国际格局转变中代表这些国家的共同利益,使其始终处于国际格局的主导地位。加入AUKUS,英国希望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来协调美澳关系,弥补美国参与大国战略竞争力量不足的缺陷,提升自身在当前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同时,“脱欧”后的英国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展现大国雄心,证明自己在欧洲地区、西太平洋地区都能扮演更加活跃的角色。 郭春梅:美英武装澳大利亚,主要出于利益考量。一方面,澳大利亚横跨印度洋、太平洋,且面向亚洲,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是美国最忠诚的盟友,几乎参与了美国二战后所有海外军事行动。对美国来说,澳是其搅弄南海、台海局势的重要跳板和据点。对英国来说,“脱欧”后谋求打造“全球英国”,迫切希望介入印太地区。而澳英同宗同源,均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再加上有美国这个“亲密盟友”的担保,促使英国选择澳作为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 此番美英在AUKUS框架下,一道向澳大利亚转移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核潜艇技术,某种程度上是对“忠诚的澳大利亚”的奖励和安抚。而核潜艇技术对澳大利亚是福是祸,显然不在美英考虑范围之内。 法国: “这是在盟友背后捅刀子” 损失巨额大单令法国“受伤“,更让法国愤怒的是美澳处理此事的方式。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在发布公告前几个小时才通知法国。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表示,“这不是盟友之间应该干的事,这是在背后捅刀子。”目前,法国已经宣布召回驻美和驻澳大使,还取消了计划近期举行的法英国防部长峰会。 欧盟领导人近日也密集发声支持法国。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直言,欧盟看到的是盟友透明度和忠诚度的不足,认为美国“失去了跨大西洋联盟的信任”。 陈晓晨:对法国来说,它损失的不仅是数百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还有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利益。法国至今在南太平洋地区有若干殖民地,近年来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不断加强合作,成为亚太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可以说,AUKUS是打在法国脸上的一记耳光,充分表明美西方国家一直宣称的所谓“契约精神”的虚伪性,暴露了美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此外,反华“小圈子”内部并非铁板一块,AUKUS的后续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郭春梅:美国组建的一个个“小圈子”之所以能暂时立起来,是因为它们内部的确有一些共同利益或目标。然而,于一国而言,其国家利益是多维的,对外关系是多元的。美西方的“小圈子”强调短期的、“零和”的目标,而非长远的、共赢的目标,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看似收益不小,实则风险很大。 美英澳组建AUKUS引发不少盟友反对。欧盟认为,澳大利亚背信弃义,表示要慎重考虑与澳的自贸协定谈判;新西兰、加拿大等“五眼联盟”国家认为自己被排除在外,也有抱怨声音;澳大利亚依赖美英发展核潜艇,引发南太平洋地区坚持无核化国家的不满,地区声誉和公信力大大受损。从本质上看,所有参与“小圈子”的盟国,都不过是美国的一枚棋子或一个打手而已。 目前,澳大利亚国内抗疫复苏压力巨大,澳政府却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国防开支,引发国内舆论质疑。对澳大利亚政客而言,短期内好像赚取了一些政治资源,代价却由本国人民承担。澳大利亚应当吸取跟随美国参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惨痛教训,以史为鉴,做出理智的选择。 李海东:美国组建“小圈子”的本质都是利用同盟关系剥削盟国,满足自身私利。此番美国从法国手中夺取潜艇大单,是典型的置盟国利益于不顾的自私行为,反映出美国处理盟国关系的单向性,即美国可以利用盟国达到目标,但反之则不行。可以预见,这样的“小圈子”不仅会给世界带来更多动荡、对立和纷争,也终将因内部分歧呈现出混乱局面。 地区局势: 核扩散风险陡然加剧 尽管美英澳三国冠冕堂皇地宣称,“将会继续履行核不扩散义务”,但舆论普遍认为,AUKUS协议意味着澳大利亚将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这无疑打开了核扩散的“潘多拉魔盒”。 近期,多国就AUKUS协议表达抗议。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警告说,协议可能导致该地区的核军备竞赛。印尼外交部发布声明称,“对地区持续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力量投射深感担忧”。澳大利亚近邻新西兰也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不会解除长达数十年的禁止核动力船只进入新西兰的禁令。 陈晓晨:谈及AUKUS时,美国再提“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实质是强调基于以美国为中心的霸权主义秩序,而非真正的全球秩序。在AUKUS框架下,美英作为有核国家,帮助澳大利亚这个无核国家发展核潜艇并转让技术,是对包括《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在内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威胁,是对以联合国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的破坏。 《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有三个原则:拒绝参与核扩散、停止核军备竞赛、防止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澳大利亚是该条约的签字国之一。如今,美英澳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了该条约三大原则,给在该地区的核扩散开了口子,性质非常恶劣。AUKUS尤其违背了至今都深受西方国家核污染危害的太平洋岛国人民的无核化意愿,给地区和平及环境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李海东:“小圈子”的安全观和秩序观将给正常的国际合作带来负面影响。从“小圈子”的建立来看,它一般基于所谓“共同危机”,如果没有冲突和对抗,“小圈子”将不断萎缩。在这样的安全观下,“小圈子”一方面不断加剧全球安全形势的恶化,导致更多危机出现,另一方面又通过这些危机来强化自身的存在。因此,“小圈子”和全球安全不可能共存。“小圈子”越巩固,全球安全格局就会受到越多破坏。 AUKUS就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小圈子”。美英向澳分享核潜艇技术极不负责任,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蔑视和破坏,为地区带来纷争和混乱。同时,此举也再次暴露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双重标准”——对伊朗、朝鲜进行最大限度制裁、施压,同时纵容甚至帮助盟友发展核军事技术。 郭春梅:美国搞“小圈子”旨在放大自己的战略优势。澳大利亚铀矿资源十分丰富,有能力实现核燃料自给自足。在美国有需要之时,转让给澳大利亚的核技术能够转化成核武器,对敌对国形成一定威慑,这是美澳打的一个小算盘。尽管澳大利亚现在保证不发展核武器,但在美英的支持下,它具备这种转化的能力。AUKUS打出了一个“擦边球”,试图钻空子,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国际核不扩散条约的宗旨和核心义务。 美国为了维持自身霸权,拉拢“小圈子”挑起地区军备竞赛和军事博弈。澳大利亚为虎作伥,种种玩火举动不但不会给地区局势降温,还会火上浇油,对澳大利亚的安全和发展来说,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本报记者 李嘉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25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荣耀
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反智主义与美式失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着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的原则,同各国一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但与此同时,美国一些人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疫情防控,一再将疫情政治化,不断制造虚假信息,助推新冠肺炎疫情与“信息疫情”叠加传播。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虚假信息国”,涉疫情虚假信息的制造、传播及其严重后果直接导致美国抗疫不力,美国媒体也承认这是一种“美国式失败”。在美国虚假信息弥漫的背后,反智主义、政治极化、制度性矛盾等构成了美式失败的主要原因,给其他国家和全人类带来的风险更值得我们警惕。 一、美式抗疫中的虚假信息与恶劣影响 伴随疫情肆虐,美国白宫疫情发布会、美国部分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散布虚假信息的三大帮凶,美国部分政客一再将病毒溯源政治化,恶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蓄意栽赃和构陷他国。这些行为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造成了严重威胁。 美国政府本身即是虚假信息的推波助澜者。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政时期的白宫疫情发布会,就是虚假信息传播的最大推手,“新冠是流感”“新冠会在天热时自动消失”“某某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新冠”等言论以官方发布信息的形态出现,极大影响了美国民众对于新冠病毒以及疫情防控的正确认知。在关于美国首例病例确诊时间问题上,美国官方一直声称2020年1月21日是最早的确诊日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国实际出现疫情的时间要远早于这一日期。 如果说白宫新闻发布会彻底丧失了其本应肩负的权威信息发布的职责,那么美国众多老牌新闻媒体机构的涉疫报道则背离了其一向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2021年6月28日,彭博社发布“全球抗疫排名”,将美国排在第一,严重违背了美国是全球感染病例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国家的基本事实。对新闻真实的追求本应是新闻媒体的使命,但在疫情这一试金石面前,美国新闻行业的所作所为让美国民众对其信任度创下了历史新低。尽管很多美国媒体在其官方网站上打出“增益事实的力量”等口号,但其报道中存在的结构性偏见长期得不到纠正,信誉度已经受到重创。 社交媒体是美国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途径,但面对社交媒体平台充斥着鱼龙混杂的信息,大量美国民众更显得手足无措。在疫情叠加后真相的语境下,看似海量的社交媒体信息实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为了避免信息过载带来的恐慌,民众会基于用户画像、所属圈层和网络连接关系,形成特有的信息把关标准,这一标准并不与传统意义上职业记者对新闻真实的把关准则相一致。特别是在阴谋论的作用下,美国民众更倾向于认为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是不可理喻的,主流媒体的合法性地位进一步降低。加之疫情导致的经济萧条,仅在2020年美国就有数十家新闻媒体机构宣布关停,新闻从业者被迫辞职或转行,不少人因此失业。 美式抗疫中虚假信息的弥散带来了两方面严重后果。一方面,虚假信息导致新冠肺炎疫情与“信息疫情”叠加,引发社会动荡。“信息疫情”的概念最早由世卫组织专家提出,用以说明人们因为信息过多而难以辨别真实和可靠的内容。“信息疫情”会引发民众的心理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对科学的疫情防控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显著危害。另一方面,虚假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美国民众和美国舆论对他国的认知。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然而在疫情背景下,美国对华舆论变差,其国内政治根源在于,部分美国政客向民众传递了不正确和不准确的关于中国的信息,这些虚假信息成为美国民众对华态度的判断基础。 二、反智助推虚假信息泛滥 美式抗疫中出现虚假信息的背后,既有美国政府将疫情高度政治化、对病毒溯源进行有罪推定的影响,还涉及美国社会中长期滋生的反智主义、制度顽疾引发的极化问题,反智与极化都对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谓反智主义是指对知识和理性的轻视与嘲弄,反智主义在美国长期存在,早在20世纪60年代,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等学者就对美国社会中的反智主义现象作出了论述。反智主义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对于“智性”本身的憎恨与怀疑,二是对知识分子的轻视乃至敌视。作为美国社会中长久存在的一种思潮,反智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还受到区域经济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宗教信仰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复合影响。至于反智主义在美国形成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反智主义源于美国的商业传统以及美国文化中浓厚的功利主义烙印,这二者使得美国民众不信任那些所谓的不切实际的知识与智识。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中的反智主义又进一步演化为宗教反理性主义、民粹反精英主义和草率工具主义等类型。 在此次疫情中,美国的反智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包括政府和部分民众在内都对科学防疫的要求以及防疫专家的言论持不信任态度,矛盾的焦点又表现在对是否戴口罩、是否接种疫苗等防疫措施的态度分化上。自有疫苗研发计划以来,美国民众对于接种疫苗就存在着太多分歧。曾有负责疫苗接种的美国医生向媒体透露,即便是那些愿意通过接种疫苗来避免染疫的人群,也不愿意让周围人知晓;在美国一些疫苗接种点,甚至不少人在接种疫苗时会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荒诞的心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根基之深厚。 与此同时,美国乃至其他国家具有智识的众多知名科学家在疫情蔓延中受到无端攻击。自2020年4月至今,包括美国防疫专家福奇博士、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局长里克·布莱特、英国科学家彼得·达扎克、澳大利亚病毒学家丹妮尔·安德森等在内的众多科学家,都因发表与政府相左的抗疫主张而受到攻击和打压。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美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经常出现打压科学家、打压专业意见的言论,这些反智主义的声音掀起舆论波澜,更有科学家因为不支持实验室泄露的观点而遭到网络暴力、日常骚扰甚至人身安全威胁。 三、极化加速虚假信息传播 如果说反智主义是美式抗疫中虚假信息的生成原因,那么极化则是美国社会中虚假信息得以大规模传播的现实动力。极化来源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决策中表现出的极端化倾向,在群体交流过程中,如果有人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与自己的观点相似,那么自己往往就会更加坚定自身的立场,同时采取更为极端的做法。在疫情冲击下,浏览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人们频繁交流着有关疫情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若干个讨论阵营与群体,政治极化、意见极化、行动极化等问题充斥社交媒体平台。极化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还为科学化的疫情防控制造了重重人为阻碍。 政治极化在美国疫情防控中引发了多场闹剧。佐治亚州州长曾阻止该州一城市市长颁布“口罩强制令”,甚至还对这名市长提起诉讼,其根本原因在于州长和市长分属不同党派。政治极化加剧了种族矛盾,疫情导致失业率上升和贫富差距加剧,使美国社会在疫情面前频频进入“重大灾难状态”。有数据显示,因为美国政客对于新冠病毒起源持有阴谋论,导致美国社会中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上升,仅在2021年3月一个月内,涉及歧视亚裔的恶性案件就激增了一倍。 观察虚假信息的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反智主义与政治极化是导致虚假信息泛滥的直接因素,而虚假信息泛滥以及治理手段失灵的根源则是“散装美国”的制度性矛盾。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来共同应对。美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制度性困境在于,政策的制定者是为党派私利服务,而不是为了美国民众的根本利益。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政党之间的矛盾、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矛盾、议员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冲突的升级。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20年美国纽约州州长、民主党人科莫多次指责特朗普政府在抗疫中不作为,但他本人却因为瞒报养老院中的病人死亡人数问题而遭到调查。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尖锐地指出,美国民众对国家机构、政治生活以及个体的信任度都在急剧下降。 四、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才是正途 对于涉疫虚假信息的治理,中国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各级职能部门及时制止和消除危害社会秩序的不实言论;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对涉及虚假疫情信息的案件坚持依法、精准和恰当处置。 在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美国的抗疫不力和甩锅推责不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各级政府坚持依法防控和科学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迅速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果。 反观美国的所谓抗疫,现在已有超过70万美国人因这场疫情丧失宝贵生命。“这是一场屠杀!”美国流行病学家威廉·福格这样评价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标榜“人权至上”的美国连本国民众的生存权都无法保障,这不可不谓是对“人权至上”的一种反讽。美式抗疫失败的背后,是更多普通美国民众的身心健康饱受摧残。2020年6月,芝加哥大学美国国家调研中心公布的一份名为《美国人的历史性转变:疫情中的幸福感》的报告指出,美国人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不快乐的时期。 美国不仅无法保障国内民众的生命健康,而且还给他国民众带来侵害。最近,美国在阿富汗穷兵黩武20年后仓皇撤军震惊了全世界。美国媒体分析指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经费支出最终落入了军工企业和财团的口袋。不论是美国抗击疫情失败,还是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其本质都是对人类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严重侵害。 面对疫情的冲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美国抗疫失败的惨痛教训,是用数十万无辜鲜活生命换来的。它再次为全人类敲响了警钟——反智主义、政治极化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汇聚众智,共同取得人类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作者:杨奇光,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张靖雯
澳大利亚又跳进美国挖的大坑(观象台)
近期,澳大利亚又冲在了美国反华阵线的最前排:9月16日,美国和澳大利亚外长和防长“2+2”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再次对南海、新疆、香港、台湾等中国内政议题说三道四,横加干涉;9月15日,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国称将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并重申打造“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9月6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弗赖登伯格发表演讲,敦促澳企业为澳中关系持续紧张做准备,采取所谓的“中国+”国际市场多元化策略,叫嚣与中国实质性脱钩。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前两个月,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丹·特汉还表示,希望与中国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并强调他希望保持“澳大利亚与中国非常牢固的贸易关系”。即便达成AUKUS协议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玛丽斯·佩恩还在信誓旦旦地表示,澳大利亚将继续寻求与中国进行建设性互动和对话。一面满世界嚷嚷要与中国对话,一面继续大搞破坏中澳关系的动作,显然,在美国的耳提面命下,澳大利亚非但没有改掉“吃饭砸锅”的老毛病,反而变本加厉了。 作为“中国威胁论”的极力鼓噪者,美国近来频频拉拢盟友和所谓“伙伴”组建“小圈子”,煽动集团对立,妄图“围堵”中国。澳大利亚“忠诚”地与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事事处处在涉华问题上寻衅滋事,打定了主意要为美国的“印太战略”当好急先锋。 只可惜,谄媚美国,澳大利亚捞不到好处,也得不到尊重。在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暴跌时,是美国抢占了澳大利亚煤炭、牛肉、大麦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种美国产品对华贸易额近期远超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疫情肆虐时,是美国限制了疫苗对澳出口,加剧了澳疫苗短缺困局,澳大利亚从美国一疫苗生产商处订购的2500万剂莫德纳疫苗,今年只能到货1000万剂。美国总统拜登在日前发言时甚至忘了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的名字,只用“那边那个澳大利亚的家伙”称呼这位领导人,引发澳大利亚国内舆论强烈反感。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塑料友谊”,这样口惠而实不至的美澳同盟,澳大利亚还要甘当马前卒吗? 澳政客没有算明白,澳大利亚经济摆脱不了对中国的依赖。过去11年,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2019年度,中澳双边贸易额达2350亿澳元,这是中澳双边贸易来之不易的成果。然而,澳大利亚抱持对华敌意,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频频挑起争端,导致中澳两国贸易持续遇冷。如今,澳农产品、红酒、煤炭等对中国出口断崖式下滑,澳相关行业从业者苦不堪言。日前,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称,澳大利亚202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5月的5.1%下降至4%,成为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中降幅最大的一个。 澳大利亚为博美国主子欢心,已经失尽人心。法国怒斥澳撕毁法澳潜艇合同“是在背后捅刀子”,邻国新西兰拒绝了澳未来的核潜艇驶入其海域,印尼立即取消了澳总理访问印尼的行程,马来西亚总理也警告称美英澳新协议可能成为“核军备竞赛的催化剂”。国际社会看得清楚,澳大利亚跟着美国混,只会威胁地区和平。 “中国从未对澳大利亚进行过威胁,连暗示都没有。澳大利亚通过渲染将中国塑造成敌人,实际上制造了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敌人。”《悉尼先驱晨报》刊登的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的这篇文章,值得澳政客好好思索。(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9月25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荣耀
澳门特区政府欢迎和支持广东在澳发行境外地方政府债券
图片来源:东方IC 新华社澳门9月24日电(记者刘刚 李寒芳)广东省将于10月在澳门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澳门特区政府24日表示,这是继2019年国家财政部在澳门发行国债后,另一推动澳门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持举措,对中央政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欢迎和支持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澳门市场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这次广东省发债规模预计为22亿元人民币,期限为3年。 澳门特区政府表示,目前正致力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以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债券市场是澳门发展现代金融业重点推进的领域,特区政府持续完善债券市场的软硬基建,其中包括筹建可对接国际和内地市场的中央证券托管系统、开展制定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指引、完善债券市场相关监管制度和推出税务优惠措施等。 特区政府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来澳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是粤澳两地跨境金融合作的创新突破,也是澳门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将有助于提升澳门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同时进一步活跃澳门离岸人民币市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责编:夏丽娟
台湾1至8月接大陆订单金额同比增长35.3%
5月18日,为期5天的第四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建福州启幕。图为台湾食品展区人气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新华社台北9月24日电(记者陈键兴)台湾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24日发布最新统计显示,今年8月台湾接大陆(含香港,下同)订单金额达149.3亿美元,环比增加3.7%,同比增加15.9%;1至8月累计金额达1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在全部外销订单中占比达26.7%,仅次于美国的29.3%。 据统计,8月台湾外销订单金额为535亿美元,环比减少3.2%,同比增加17.6%;1至8月外销订单金额4187.3亿美元,同比增加33.5%。订单涉及的主要货品类别包括:电子产品、资讯通信产品、光学器材、基本金属制品、机械产品、塑橡胶制品、化学品等。 8月台湾接大陆订单中,电子产品占比为45.9%,光学器材占比为13%,资讯通信产品占比为9.5%。 台湾8月外销订单从主要接单来源看,除大陆市场外,美国市场订单金额为163.3亿美元,环比减少0.7%,同比增加19.2%;欧洲市场订单金额为84.3亿美元,环比减少17.3%,同比增加3.7%;东盟市场订单金额为52.8亿美元,环比减少1.4%,同比增加27.7%;日本市场订单金额为29.9亿美元,环比减少2%,同比增加18.3%。 台经济部门分析指出,展望未来,新冠肺炎变种病毒持续在全球蔓延,进入秋冬疫情有再升高之虑,恐增添全球经贸的不确定性,只有随着全球各地区加速疫苗施打和陆续推动实施振兴方案,才能有利全球景气稳健复苏。该部门对外销订单相关台湾厂商关于9月接单预期的调查则显示,认为将比8月增加者占19.4%,认为持平者占59.3%,认为减少者占21.3%。 责编:夏丽娟
民航局新版防疫指南:从严调整国际航班机组隔离政策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民航局日前修订发布《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八版)》,从严调整了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的入境隔离政策,要求加大核酸主动筛查频次,增加机组人员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的有关规定。 民航局飞行标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后的防疫指南按照“分级、分区、差异化”策略,在国际(地区)航班机组人员管理、国内航班分级防控、入境航班地面保障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旨在指导各航空公司、机场全面深入查找短板漏洞,筑牢民航疫情防控屏障,增强行业恢复发展底气。 在地面保障人员管理方面,防疫指南要求,所有参与入境保障地面人员必须实名制管理并全员登记造册,全员、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并持疫苗接种证明上岗;加大核酸检测与健康监测的频次,高风险岗位人员工作期间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执勤期间要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按照风险等级对应标准做好个人防护等。 “人物同防”是疫情防控策略的一大要点。在入境货运航班保障方面,防疫指南强调,不同类型和风险货物的转运、操作区域互不交叉;对于冷链货运、高中风险普货运输,应在货物(集装器)装车转运前及货站分拣区分别设立专门消杀点;作业时货物不逆向流动;冷链工作场所应定期开展新冠病毒外环境标本采样监测工作等。(记者周圆) 责编:张婧妍
美、欧、俄“三国杀” 北溪2号离通气还有多远?
“北溪2号”离通气还有多远 近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宣布,“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已全面完工,将于年底之前正式开通运行。 作为连接俄罗斯与欧洲大陆的重要输气工程,该项目自开工以来一直牵动着欧、俄、美多方利益,长期受到美国制裁,几经博弈此次终于完工。然而,这场博弈并不会随着项目完工而结束。受项目认证、美方阻挠、德国大选等因素影响,“北溪2号”项目最终能否投入运行仍存不确定性。 美、欧、俄“三国杀”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全长约1200公里,由两条支线组成,设计年输气能力约为550亿立方米,建成后将绕过乌克兰把天然气直接输送至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 该项目于2015年正式动工,总投资约95亿欧元,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的1000余家公司参与。但建设过程困难重重,尤其是面临来自美国的百般阻挠。2019年12月份,“北溪2号”项目突遭美国特朗普政府制裁,导致该项目被迫停工长达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同样对该项目处处施压,制裁参与项目建设的俄方企业,以至于整个工程拖延至今年才宣告完工。 这场“三方博弈”透露出美、欧、俄各方在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中的不同诉求。 德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北溪2号”项目坚定的支持者。对德国而言,由于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德、俄间的能源供求关系对两国经济影响巨大。“北溪2号”投入运行后,德国将成为俄天然气输往其他欧洲国家的重要枢纽,既能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又可赚取“额外费用”,自然动力十足。对俄罗斯而言,“北溪2号”意味着经济和政治双重利益,不仅能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天然气市场的份额,而且在俄、乌关系极度恶化的背景下可借机削弱乌克兰在欧影响力,同时还能通过加强俄欧能源合作改善双方近年来不断降温的关系。 美国对“北溪2号”项目长期持反对态度,称该项目将令欧洲更加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威胁欧洲能源安全。有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页岩气大国,美国意在挤占俄天然气在欧洲能源市场份额,借此向欧洲国家高价兜售更多本国页岩气。 该项目同样遭到乌克兰及部分中东欧国家反对。乌克兰、波兰两国担心,俄罗斯绕过两国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将导致其失去数十亿美元的能源过境费,此外俄罗斯一直将天然气用作地缘政治武器,而“北溪2号”的运行恐将危及中东欧国家的能源安全,损害欧盟整体利益。 今年7月份,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与德国就“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协议,双方将通过合作确保乌克兰和欧洲能源安全。协议内容包括尽力促成俄乌两国将俄天然气过境乌协议延长10年,建立和管理“乌克兰绿色基金”等。该协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德间的矛盾,换取了美方对该项目建设过程的“放行”,但美、欧、俄各方在该项目上的博弈仍远未结束。 能否投运仍存不确定性 近期有德国媒体撰文称,由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任期即将结束,她希望“北溪2号”能尽快投入运行以成为其政治遗产之一。然而目前来看,“北溪2号”项目何时开始输气还是一个未知数。 “北溪2号”项目的认证结果仍然存疑。德国能源监管机构——德国联邦网络局近日宣布,已接受“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运营公司的认证申请,将在4个月内就该公司是否为独立运输运营商提出“决定草案”,并将该草案提交欧盟委员会进行审核。据悉,按照欧盟监管规定,天然气生产商不得同时担任输送天然气的管道运营商,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运营公司的唯一股东,因此该项目能否通过认证目前不得而知。 美拜登政府势必尽力阻挠该项目运行。今年8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任命前外交官阿莫斯·霍克斯坦为国务院能源安全高级顾问,以监督美德联合协议条款实施,后者曾在奥巴马政府期间担任美国国际能源事务特使,长期以反俄出名。布林肯在声明中表示,这一任命旨在遏制俄罗斯把能源用作地缘政治武器,帮助乌克兰、北约和欧盟实现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德国大选的最终结果恐成最大变量。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于9月26日拉开序幕。根据德国民调机构Forsa最新民调数据,社民党支持率继续领先,为25%,联盟党支持率为22%,绿党支持率为17%。按照德国宪法规定,执政党或政党联盟得票率必须超过50%,而且社民党表态想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因此绿党进入联合政府执政的可能性较大。绿党素以重视人权著称,并多次表示鉴于俄罗斯国内糟糕的人权状况,德国联邦政府应终止“北溪2号”项目的落实。因此,德国大选的未来结果恐将对该项目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距离欧洲的供暖季节只剩一个多月,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正减少向欧洲的天然气输送,并暗示只有在“北溪2号”项目全面投入运营时,供应短缺的问题才会缓解。能源供应危机已让欧洲多地天然气价格持续“高烧不退”。可见,如果“北溪2号”项目无法及时投入运行的话,欧洲今年将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冬季。留给欧洲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经济日报记者 陈希蒙) 责编:夏丽娟
美国女主持采访哈里斯前得知感染新冠 当场被叫走
现场图 海外网9月25日电 当地时间24日,美国一个电视节目的两名主持人在采访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前得知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直播时被要求离开。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在美国广播公司一档名为“观点”(The View)节目24日的直播中,安娜·纳瓦罗和桑尼·霍恩斯正准备与另外两个搭档乔伊·贝哈尔和萨拉·海恩斯开始直播,并介绍哈里斯入场,但她们突然被一名制片人要求离开。 贝哈尔在随后的直播中表现出困惑和尴尬,她承认自己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她的搭档离开现场时,她被阻止介绍哈里斯。在一段广告后,另外一名主持人比哈尔解释说,纳瓦罗和霍恩斯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不会参与直播。此外,哈里斯不会到现场参加采访,节目组正在为哈里斯设置视频直播设施。随后,主持人远程采访了哈里斯。哈里斯称这两名感染新冠的主持人是“坚强的女性”,并表示对她们已接种疫苗感到欣慰,“否则我们会担心住院或更糟。” 现场图 白宫新闻秘书塞布丽娜·辛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发时,哈里斯正在美国广播公司的大楼里,但她从未和霍恩斯或纳瓦罗接触过,“在节目开始前,副总统并没有和主持人接触。”(海外网 李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李芳、刘强
国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研芯片 背后面临哪些困难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赵熠如)手机厂商vivo最近发布了首款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V1,迈出了芯片战略的第一步。事实上,国内手机厂商在自研芯片方面已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小米在今年3月发布的首款ISP芯片澎湃C1、OPPO即将推出的ISP芯片,以及华为已经成熟的SoC(系统级芯片)麒麟系列等。不过,造芯之路也并不完全是畅通无阻的。实际上,在自主研发芯片的过程中,国内厂商可能需要解决一些难点。为何选择ISP9月6日,vivo在影像技术分享会上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专业影像芯片V1。这款ISP芯片致力于升级手机的影像算力和芯片功耗,是vivo与手机SoC厂商深度合作,历时24个月、投入超300人研发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vivo很早就开始尝试在手机中引入专业芯片,例如2012年在X1、Xplay中引入定制Hi-Fi(高保真)芯片,2017年在X9s Plus中引入定制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图像芯片等。手机厂商造芯之路的最终目标是SoC。SoC芯片集成了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BP(基带处理器)、ISP等多种处理器。如果说CPU是大脑,那么SoC便是包括大脑、眼睛、手的综合系统,而ISP是SoC的一个部件。那么此次vivo将其单独拎出来做成了一个独立的芯片,其目的是什么呢?vivo影像算法总监杜元甲在发布会上表示,只有采用定制化芯片与主芯片软件算法协作,才能释放主芯片的功耗负载,大幅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vivo已确立的赛道都是重算法的场景,再者vivo历史上就有定制化Hi-Fi芯片的传统,所以其通过自研定制化ISP去应对未来挑战是很自然的一个选择。把独家的影像算法以独立ISP的形式固定下来,一来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二来可以将影像团队的工作量和技术路径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三来可以最终积累起一整套全流程的技术储备。国内厂商开启芯片布局不止vivo,国内其他一线手机品牌厂商也纷纷开始布局芯片市场。今年3月,小米推出了自研ISP芯片澎湃C1,致力于提高摄影图像质量。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澎湃C1是小米芯片之路上的一小步,是小米影像的里程碑。”OPPO的自研芯片也在路上。2019年8月15日,OPPO投资成立守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哲库科技),主要从事电子科技、信息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以及半导体设计开发等。2019年12月,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表示“未来3年将在芯片研发领域投入超500亿元”。2020年2月OPPO内部发文《对打造核心技术的一些思考》,首次提到芯片计划的代号——“马里亚纳计划”。今年9月3日,OPPO以3%的持股比例投资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混合集成电路、片式元器件、光电子器件及传感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有消息称,OPPO自研的ISP芯片有望于明年年初亮相,并搭载于Find X4手机上。国内一线厂商为什么纷纷以ISP芯片为发力点,开始布局自研芯片呢?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认为,华为事件让全国上下都认识到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想要提高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产品利润率,自研芯片是必由之路。在华为受美国制裁而逐渐淡出手机市场第一梯队的情况下,国内几大厂商都想抢占国内市场,而国产芯片在现阶段既能彰显自身技术实力,又能激发消费者的爱国情怀。“ISP芯片在研发难度上要低于SoC的研发,华为当初就是先在麒麟950中首发集成了自主研发的ISP芯片,进而凭借优异的拍照效果脱颖而出,国内厂商发力ISP,有想复制华为成功之路的想法。”张扬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造芯之路难在哪里在全球手机厂商中能自主研发SoC的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企业,即苹果A系列芯片、三星Exynos芯片和华为麒麟芯片。去年10月华为发布了最新SoC麒麟9000芯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曾表示,由于造芯困难,麒麟高端芯片很可能成为绝版。小米公司在2017年也曾推出过一款自研SoC芯片,即澎湃S1。这款芯片自2014年开始立项研发,2017年发布后搭载于手机小米5C上,但是在此之后却并没有继续推出该系列新品。近日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时间内将不考虑做SoC芯片,其原因一方面是高通、联发科、三星等已经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vivo从头开始做SoC不但投入巨大而且很难形成差异化;另一方面,影像作为vivo的四大长赛道之一,用户在影像上的需求,也要求vivo将相应的算法承载在ISP芯片之中。对于国内自研芯片的困难之处,张扬认为,国内手机厂商自研芯片,首先是缺乏研发人员,其次就是未来一旦在芯片领域有所突破,那么华为现在面临的困难也是各厂商躲不开的,所以国内厂商现阶段将主要在ISP这种相对简单的领域进行突破和积累,不会轻易涉足SoC领域。张扬表示,除了人才外,制造和设计软件也是两道大坎。在制造方面,我国正在努力突破28纳米以下制程的相关技术和设备;在软件方面,国产软件虽然已经在发力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软件,但这些设计软件除了研发,生态的培育更是困难。“举例来说,现在大学中涉及芯片设计的专业所用的EDA类软件都是国外的,研发人员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就已经习惯了这一研发环境,如果进入企业后更换软件,那么再学习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很高的。而且,如果国产芯片全面兴起,美国难免会在设计软件领域制约我国,那么研发设计人员将面临无‘枪’可用的困境。”张扬说。
16分钟消费15笔款项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难题如何破解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赵熠如)一名10周岁的儿童在玩游戏时,16分钟内发生了15笔消费,金额达700多元。事实上未成年人瞒着家长玩游戏、看直播而发生大额资金支出的事情屡见不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未成年人”字眼,会出现近两万条搜索结果,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给家庭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例。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背后,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该如何破解?微信账单截图(图片由王女士提供)16分钟内发生15笔游戏充值家住天津市的王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10周岁的儿子在《迷你世界》这款游戏中,一天之内充值花出去1002元,其中在16分钟内发生了15笔充值,每笔50元。“这笔钱是孩子的压岁钱,放在微信零钱里一直没有动过。孩子用的手机是我曾经用过的,我现在已经不用了,主要是给他学习用,偶尔允许他玩个游戏。”王女士说,“8月27日下午他爸爸手机里收到扣钱的信息,刚开始没在意,结果第二天下午发现微信零钱里的钱全没有了。打开账单一看,全是50(元)、50(元)、100(元)这样的扣费,1002元在一天之内被连续好多笔的扣费给刷没了。”据王女士介绍,孩子玩的《迷你世界》游戏是从vivo手机的游戏商城里下载的,游戏充值收款方显示的是“广东天宸”。事情发生后她搜索发现有很多人遭遇类似情况,他们还组成了一个小的维权群。群里面有六个人,其中两个人损失达到了4万元。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对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天宸)的投诉量超过3400条,大多是关于“诱导未成年人手机充值消费”“恶意持续扣款”等的投诉。王女士提供的账单显示,8月27日17:15至17:31这16分钟内,发生了15笔游戏充值,每笔均为50元,为什么会发生频率这么高的连续消费行为?中国商报记者就此事询问了《迷你世界》开发运营商深圳市迷你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迷你玩)和广东天宸。迷你玩客服表示,如果要在游戏内进行充值,需要点击游戏商城找到充值界面,选择充值数量,点击之后跳转到微信或支付宝页面进行充值。“游戏不会设置任何让小朋友随便一点击就充值成功的环节。这么密集的充值行为,都是在商城里面反复选择、点击、跳转页面的。”迷你玩客服表示。广东天宸客服则回应称,游戏是经过反复测试的,游戏内的每一笔消费都需要用户手动确认订单,并输入正确的支付密码,在自主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未成年人为何一天内能充值千余元事发后,王女士通过迷你玩在线客服进行投诉,迷你玩方面表示充值款项的收款方是广东天宸,需要联系广东天宸客服。广东天宸客服对王女士表示,需要她提供孩子的出生证明、亲子关系证明、孩子及家长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各类证明文件,会“加紧处理、后期核实到未成年消费可信度高,会帮忙申请关怀金”,并表示在15日内给出处理结果。对此,记者致电广东天宸客服核实这一情况,两小时后该客服负责人联系了王女士,并在当日退回901.8元关怀金。为什么玩《迷你世界》的游戏,却需要联系广东天宸进行退款?迷你玩客服表示,他们是游戏的开发商,游戏会在各个平台上线。这个充值行为的收款方显示的是广东天宸,因此需要联系广东天宸。“就好像在超市买东西,我们这边是供应商,供应到各个超市进行售卖。客户在超市挑选东西过后,直接付款给超市。如果东西不要的话,也要联系超市退款。”迷你玩客服回应。但是王女士表示,自己的儿子曾在《迷你世界》游戏里进行过实名认证,用的是儿子上学时给他办的身份证,游戏内的实名认证显示的是未成年人,为什么还会发生1002元的付款?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就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问题进行了规范。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只有10周岁,为什么会在一天之内支付了1000多元?广东天宸客服回应称,《迷你世界》游戏有官服和渠道服,渠道服又分很多种,每一个渠道都对应一个游戏账号,这个游戏账号平台是按照国家要求落实了实名认证信息的。王女士的儿子通过vivo渠道下载了《迷你世界》游戏,而其在vivo账号内的实名信息为成年人。迷你玩客服回应,充值是以平台认证为准,用户在手机内登录平台账号后,在应用商城里面下载游戏,下载之后就按照平台的认证为准了。王女士回忆,儿子用的手机是自己退下来不用的,在这部手机刚买到时,为了登录vivo账号、使用防丢失等功能,王女士曾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了该手机。因此该手机内的vivo账号及其渠道信息,均认证为成年人。未成年人游戏充值 家长维权有法可依实际上,未成年人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导致大笔金额损失的案例不计其数。早在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就有一起关于“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拒绝为未成年儿童充值退款”的投诉案例。而关于网络游戏的退款问题,还出现了专门的公司,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帮家长追回因未成年人游戏付费、直播打赏而支出的巨额款项。未成年人玩游戏充值、家长退款维权是否在法律上有支持?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020年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法发〔2020〕17号),其第一项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中第九条显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炳森表示,如果未成年人年龄不够十六周岁或者年龄满十六周岁但不能以自己的劳动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的,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用他(父母或者其他主体)的财产进行游戏充值,且该笔消费数额与他的年龄、智力不相符,那么他与游戏商签署协议充值的行为,他的监护人可以拒绝追认充值行为,拒绝追认后,他与开发商签署的协议属于无效协议,充值的款项游戏商应当退还。vivo方面回应,针对消费者的反馈预计在接到投诉当天都会完成退款,作为平台方,会严格遵守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相关规定,核实清楚后都会退款的。vivo手机有一系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和充值的机制,未来也将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不断强化防沉迷系统及相关能力。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专职副秘书长胡发清表示,网络游戏企业行为要规范,家庭教育也要跟上,家长要对网络游戏有正确态度,培养孩子科学用网,理性进行网络游戏。
深陷亏损泥潭 用户增长乏力 长视频平台日子不好过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 文/图)近日,爱奇艺、腾讯、优酷、芒果TV和哔哩哔哩bilibili(以下简称B站)等长视频平台陆续发布半年报,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平台依然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深陷亏损泥潭。与此同时,多家平台的用户增长指标也出现了放缓趋势,长视频平台如何寻找新出路?拼业绩:亏损依然是主旋律在小屏当道、短视频流行的当下,长视频平台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爱奇艺、腾讯等长视频平台现阶段依旧未找到盈利方法。爱奇艺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达到了76亿元,同比增长3%,但归属于爱奇艺的净亏损为14亿元。一边是营收增长,一边是高额的净亏损,爱奇艺的经营状况显然并不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爱奇艺连续第11年业绩亏损。去年全年,爱奇艺总营收为297亿元,同比增加2%;净亏损为70亿元,同比收窄32.04%。分季度来看,去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其业绩全部处于净亏损状态,各季度单季净亏损额分别约为29亿元、14亿元、12亿元、15亿元。2015年-2019年,爱奇艺每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5.8亿元、30.8亿元、37.4亿元、90.6亿元、102.8亿元,合计亏损近290亿元。算上去年的数据,其净亏损近360亿元。同样仍未盈利的还有B站。第二季度,B站营收高达44.9亿元,同比增长72%,再次远超市场预期。但B站的亏损也进一步扩大。财报显示,第二季度B站的经营亏损为15.2亿元,去年同期为6.1亿元;净亏损为11.2亿元,去年同期为5.7亿元。财报显示,B站二季度营收成本为35亿元,同比增长74%,总运营支出为25.09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7%。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盈利的视频平台,芒果超媒旗下的芒果TV依然延续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芒果超媒发布的半年报显示,1-6月其实现营业收入78.53亿元,同比增长36.02%。从财报来看,芒果超媒营收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芒果TV广告和会员收入的增加。芒果TV互联网视频业务实现收入58.98亿元,同比增长49.45%,广告、会员及营运商业务保持稳健增长,其中会员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23.05%。在经历了几年的行业竞争与洗牌后,在线视频行业的“老队员”优酷也并未摆脱亏损泥潭。阿里巴巴发布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2021年4-6月)业绩报告显示,虽然得益于内容质量的提升以及优酷、阿里影业亏损的减少,阿里数字媒体及娱乐分部分亏损较去年同期的13.21亿元大幅收窄,但经调整 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亏损依然还有4.19亿元。比会员:用户增长瓶颈已现借助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视频平台的会员数曾经历增长阶段。如今人口红利消失,多个长视频平台用户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了零增长情况。与其他几家平台不同,腾讯视频并未公布平台具体业绩,但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数仍停滞在上一季度的1.25亿,第二季度付费会员数出现零增长。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腾讯视频的会员增长数量和增长率就持续走低,从5%一路下滑至今年一季度的1.6%,付费会员增长瓶颈明显。同样的情况也在爱奇艺出现。截至二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总数达到1.062亿,环比一季度的1.053亿仅增长90万,增长率仅0.9%,而今年一季度,其会员规模净增长曾高达360万。会员收入也呈下降趋势,一季度,爱奇艺会员收入43.12亿元,环比增长12.4%,到了二季度,会员收入39.93亿元,环比一季度下降1.3%。从近一年的情况看,爱奇艺的会员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在全网用户规模增长整体放缓背景下,芒果TV上半年会员营收17.45亿元,同比增23.05%。但值得玩味的是,芒果TV并未公布上半年的会员规模。优酷也未公布会员数量,仅在财报中提及“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7%”。相比以上几家平台,B站在会员增长方面可以称得上一骑绝尘。从去年第三季度起,其付费会员数量就一路水涨船高,增长率连续三个季度在10%以上,但今年第二季度却略显疲软,付费会员仅增长50万。今年第二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2.37亿,同比增长38%,其中移动端月活用户达2.2亿,同比增长44%;日活用户达6300万,同比增长24%,这一数据也让B站超越优酷,成为仅次于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第三大长视频平台。为了抵消会员增量放缓带来的影响,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吹响了涨价的号角,不仅用超前点播的方式“圈钱”,还在会员订阅价格上动起了脑筋。经调整,腾讯视频VIP会员连续包月价格为20元,连续包季价格为58元,连续包年价格为218元,爱奇艺月卡从19.8元涨至25元,季卡从58元涨至68元,年卡从198元涨至248元。除了涨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还在去年电视剧《庆余年》播出期间推出了付费超前点播模式,两家视频网站的会员可以通过3元/集或一次性支付50元的形式购买超前点播内容。近日大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在腾讯视频依然采取了超前点播的更新方式。“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扫黑风暴》超前点播搞捆绑销售,腾讯视频漠视消费者选择权。争未来:长视频平台如何谋变未实现盈利、会员增长乏力……种种难题让长视频平台“压力山大”,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是接下来的重任之一。财经评论员赵欢表示,随着在线视频红利慢慢走向天花板,基于巨大在线视频用户规模下的精细化运营和价值深挖需求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想象力。平台想要获得更多收入,就要提升服务会员差异化水平和内容运营能力,产出高质量内容,这样用户才会买单。这也意味着,“内容为王”仍然是各平台争夺用户的关键所在。目前,多个长视频平台都已创建剧场模式,去年,爱奇艺通过包含《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剧集在内的“迷雾剧场”获得热度和口碑的双丰收,今年5月,爱奇艺“恋恋剧场”正式上线,瞄准爱情、甜宠这一类型的剧集进行精细化、系统化运营,“迷雾剧场”第二季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线。芒果TV的“季风剧场”也凭借《猎狼者》《谎言真探》《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优秀短剧积累了一定的口碑,除此之外,芒果超媒拥有20个综艺节目自制团队、24个影视制作团队和30家“新芒计划”战略工作室,有能力制作大量独家版权的自制综艺、自制剧集。优酷曾先后推出“甜少女剧场”“恋恋春风剧场”等多个甜宠剧场品牌,力推的“宠爱剧场”已经上新49部女性向剧集,上半年,优酷还上线“悬疑剧场”“港剧场”“合家欢剧场”“都市剧场”四个剧场。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韩志杰在2021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上透露,腾讯视频将在内容方面强调极致人设与强情节,并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叙事手法和拍摄技术的进化;针对新领域,腾讯视频会更关注科幻、喜剧、女性话题等蓝海项目及人文厚重题材,积极探索互动剧、剧本杀等创新剧集呈现方式,并着力探索多元短剧领域。而B站的内容则更依赖于UP主(投稿人)的创作和产出能力。为此B站推出创作者激励计划,对优质创作者给予现金激励,截至第二季度末,创作激励计划已覆盖超40万名内容创作者。B站的UP主群体同样具有商业变现价值,B站旗下商业合作平台“花火”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腰部UP主接单率同比提升超100%,入驻品牌同比增长2050%,品牌在B站商复投率达到75%。
11家网约车平台被约谈 这次是因为什么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网约车平台再次坐上“约谈席”。9月2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对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提出坚守依法合规经营底线、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五点要求。今年以来,针对网约车行业抽成太高、定价规则模糊等顽疾,有关部门连连“出手”,多措并举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11家网约车平台被约谈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这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分别是T3出行、美团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嘀嗒出行、享道出行、如祺出行、阳光出行、万顺叫车,包含了当前绝大部分主流网约车平台。约谈指出,近期部分平台公司通过多种营销手段,恶性竞争,并招募或诱导未取得许可的驾驶员和车辆“带车加盟”,开展非法营运,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安全稳定,损害司乘人员合法权益。约谈要求,各平台公司要检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不合规行为,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共同营造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要求有五点:一、各平台公司要严格落实平台、车辆和驾驶员“三项许可”,立即停止招募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加快清退平台既有的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二、要强化公平竞争意识,不得利用资本恶性竞争、无序扩张,不得排除和限制竞争,特别是不能以虚假宣传诱导驾驶员加入,更不能把经营风险转嫁给驾驶员;三、要科学制定平台派单规则,保障驾驶员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和休息时间,规范定价行为,降低抽成比例;四、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对可能引发不稳定风险的经营行为要全面排查和整改。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强化驾驶员背景核查和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五、要严格落实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未征得用户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提供用户个人信息,在用户数据收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环节,要依法建立相关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各平台公司表示,将按照约谈要求,全面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安全稳定风险隐患,扎实做好整改工作,依法合规开展经营,促进网约车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商报记者也就此事采访了上述多家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方面表示,目前正在内部落实相关要求和政策研究,暂无相关回应。嘀嗒出行同样表示暂无回应。网约车平台乱象再现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共有24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五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51.0万本、车辆运输证135.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5%、2.3%。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7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8亿单,环比上升10.7%。在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订单合规率最高的是如祺出行(89.5%),最低的是花小猪出行(23.6%),而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约车等九家平台的订单合规率均低于60%,这也意味着,网约车行业的合规性问题依然很较为普遍。而在上述约谈中,恶性竞争的问题也被指出。随着滴滴App的下架,众多网约车平台都采取了行动,T3出行、如祺出行、高德打车、百度打车等App相继发放优惠券吸引用户。此外,美团打车App也重新上线了,多家打车平台再次高调争抢市场。除了加速开拓新的上线城市外,网约车平台还通过推出大额补贴、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等手段吸引用户,而在司机端则通过免佣优惠、拉新奖励等诱人福利招募司机加入,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媒体报道,为快速提高注册司机和车辆数量,T3出行在部分地区开放司机加盟选项,允许司机使用自带车辆运营。据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统计,滴滴下架后,7月高德打车投诉环比增加168%,同比暴增1131%;T3出行投诉环比增加23.2%,同比暴增1162%;美团打车投诉环比增加68.9%,同比增加300%,用户投诉问题集中在实际价格比预估价高、司机不按时来接、不按定位来接等。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对网约车行业的政策和监管密集加码,据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其重点集中在网约车合规化、规范定价、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等方面。在合规化方面,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正式上线网约车合规信息查询服务,输入车牌号即可查询。根据网约车管理有关规定,合规网约车驾驶员需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合规网约车车辆需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交通运输部官网还显示,拟对《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作出修改,细化了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情况。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简化审查程序,为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办理许可提供更多便利,同时鼓励地方统筹用好数字监管、执法检查、行政约谈、通报警示等手段,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规范网约车平台公司经营行为,并持续优化合规信息查询服务,多措并举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在抽成比例方面, 近日国新办举行《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风会,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规范自主定价行为、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加强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协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指导和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更多采取劳动合同制用工方式,落实驾驶员权益保障责任,合理确定平台和驾驶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意味着,网约车司机的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头部网约车平台企业也可能利用广大消费者与司机对于平台的较高黏性,滥用平台优势地位侵犯消费者与司机的权益。因此网约车行业监管的重点应当是确保平台收费规则与抽佣规则的透明度、合理性、可查验性,监管机关与消费者、司机等利益相关方应当获得必要的权限、方式、工具来监督与验证网约车平台收费规则、抽佣规则的施行。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相比之前,有关部门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监管重点也逐步延伸到了大数据杀熟、抽成模式的设定等领域,通过大数据的优势,使得平台对司机、乘客抽成比例和价格不透明的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亏损26亿 瑞幸咖啡开始翻身:股价一年涨10倍
因为业绩造假21亿,有着国产星巴克之称的瑞幸咖啡在过去一年多中不仅被中国监管部门巨额罚款,同时也被美国监管部门处罚1.8亿美元和解金,并强制退市。然而在众人都认为瑞幸发展到头了的时候,瑞星起死回生了。 昨晚瑞幸发布公告,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公司与美国集体诉讼的原告代表签署了1.875亿美元的和解意向书;公司已向开曼法院正式提交了对可转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方案;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包括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内的2020年年报。 瑞幸的集体诉讼和解赔尝不到2亿美元,远低于此前业界预计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金额。 此外,瑞幸的业绩也超过了预期,2020年净收入40.33亿元人民币(6.181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33.3%,这主要得益于瑞幸咖啡高品质产品平均售价的提高。 经营费用66.207亿元人民币(10.147亿美元),符合公司的业务扩张计划,包括4.753亿元人民币(7280万美元)的损失和费用,与此前宣布的调查和重组有关。 如此一来,瑞幸2020年亏损额接近26亿元,相较2019年的32.13亿亏损收窄2成,但较2018年15.98亿亏损扩大6成。 这些利好消息一公布,瑞幸股价大涨18%,虽然最终回落到3.44%涨幅,但股价依然有15.05美元,市值38亿美元,而去年退市时股价跌到了1.38美元,市值只有3.2亿美元。 这意味着瑞幸咖啡在过去一年事件中股价上涨了至少10倍。 虽然去年还有26亿元亏损,但是今年5、6月份瑞幸咖啡已经开始盈利数千万美元,去年60%的门店已经实现单店盈利,该公司计划2021年实现整体盈利。
多图详解FTX NFTs市场 这或许是新手入圈最便捷的渠道
NFT 彻底出圈了。 从佳士得、苏富比等传统拍卖行相继启动 NFT 拍卖,到库里、余文乐等各界大咖的纷纷入局,再到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传统媒体的蜂拥报道,NFT 展现出了加密货币历史上任何其他概念都难以匹及的破圈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体关注到 NFT,不管是因兴趣使然,还是受财富效应驱使,总会有一些较为积极的人群开始尝试进一步接触 NFT,但当他们打开 OpenSea、SuperRare 等老牌链上交易平台时,钱包、合约、gas、底层网络、链上浏览器、ERC-721、ERC-1155 等全新概念往往会使他们陷入举足无措之境。市场之上似乎缺乏了一个可承担一定教育性作用的过渡性平台。 类似的情况很少会发生在普通同质化代币(FT)市场。与 NFT 市场不同,新用户进入 FTs 市场的第一站往往会是中心化交易所,这些交易所们很好地承担了流量入口的工作,帮助新用户先行熟悉了加密货币市场的基本运作模式,继而实现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成长。 NFT 交易市场能否炮制 FT 交易平台的经验,为新人提供友好的界面、操作指引、客户服务和基础功能?新晋平台们各怀产品与运营创新之道,试图成为圈外小白们的 NFT 第一站,在头部效应显著的 NFT 交易市场中分一杯羹。 近期,头部交易所 FTX 对其NFTs市场进行了产品升级,允许用户直接在该平台内铸造、交易、收藏 NFT 作品。FTX 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SBF)成为首位体验官,并铸造了平台之上的首个 NFT 作品——「Test」,在随后的竞拍之中,这件极具纪念意义的作品最终拍出了 27 万美元的高价。 除 SBF 外,FTX COO Constence 也以中秋为题在该平台上铸造了自己的 NFT,如下图所示,目前该系列 NFT 作品仍在自由竞价中,单幅作品的成交记录暂为 7700 USD。 接下来,我们就将以图文形式,带您一览 FTX NFTs市场的具体面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FTX NFTs的市场暂时仅上线了网页版本(入口:https://ftx.cool/nfts),移动端 App 尚不支持访问。在使用该市场之前,用户需要先行注册一个 FTX 账号。 打开上文中的入口链接,进入市场后,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如上图所示的这一界面。BROWSE 和 MINT 分别指向了用户通过该平台获取 NFT 作品的两种主要渠道——交易和铸造。 如何交易? 先说交易,用户点击 BROWSE 后即可访问市场内所有在售的 NFT。 如上图所示,界面右侧就是当前所有在售的作品了,可以看到当前市场内已通过审核的作品系列为762套,用户可滑动鼠标自由浏览。通过点击左侧的红框位置,用户可选择具体的展示形式,COLLECTIONS 代表以系列为单位,NFTs 代表以单件 NFT 为单位,从显示效果角度考虑,比较建议选择 COLLECTIONS。 每个系列作品的封面中都会包含几个关键信息,以下图「FTX Special」为例,“5 NFTs”意味着该系列共包含 5 件作品,Floor Price 的意思则是地板价,指的是该系列中价格最低的单幅作品的实时价格,如图所示,当前「FTX Special」的地板价为 696,969 USD。该件NFT的权益为:与FTX团队下一盘四狂象棋(bughouse chess),如果获胜,该NFT将会升级至四狂象棋冠军 NFT。 在根据封面及相关信息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系列作品后,下一步就可以尝试买入了。点击某一系列的封面图即可进入该系列的专题界面。以当前市场内热度较高的「FractCat」为例,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该系列作品的总量为 30 件,地板价为 550USD,当前的总交易量为 7050 USD。 至于左侧红框位置所标注的地方,则是我们在筛选单件作品的一些有效工具,其中 Sorting 代表“排序”,点开后可选择按价格、竞拍剩余时间、名称首字母等不同顺序来排列商品;Sale Type 指得是销售方式,FTX NFTs市场的作品有两种销售方式,一是一口价(Buy Now),二是竞价(Auction);Price 则是指具体的价格范围,用户可自由设置价格上、下限来进行筛选。 这里选择 Sorting 中的价格由低往高排列后,可以直接看到目前该系列中价格最低的一幅作品 Fractals #8,点击该作品后即可进入购买界面。当钱包内余额充足(平台内所有 NFT 均以美元稳定币为单位交易),即可直接买入,如果余额暂时不足,用户也可先通过 DEPOSIT USD 充入所需金额(注:FTX 支持 TUSD、USDC、USDP、BUSD 及 HUSD 充入美元稳定币篮中,均可作为美元稳定币在 NFT 市场进行交易)。 如何铸造? 除了买入他人的作品之外,有才艺的用户也可以像 SBF 那样将自己的作品做成 NFT。 点击首页的 MINT,即可进入 NFT 铸造页面。具体界面如上图所示,用户可以在「发布方」、「系列」、「名称」、「描述」等框内填入作品相关信息,再于下方上传自己设计好的图案。 举个例子,下图是我们模仿 SBF 的风格所创作的一条鱼,我们将其取名为 Odaily Fish。我们在填入相关信息、上传图案后即可提交作品。 在提交之时,平台会收取 10 美元的固定费用作为代铸造的成本,同时还会提示一些版权规范,用户切莫提交非自己原创的作品。 提交完成后,就可以在个人已提交的 NFT 作品中看到这条鱼了。不过,由于 FTX 会对所有提交的 NFT 作品进行审核,所以在审核期内,除了个人之外,其他人无法查看该系列作品,用户也无法挂单出售。针对审核期的具体时长,Odaily 星球日报询问了 FTX 官方,得到的回复是:“一般会在 48 小时内审核完毕,如果超时后仍没有完成审核,可以联系客服确认情况。” 审核完成后,即可自由挂单出售了,如上文所说,用户可以选择两种销售方式——固定价格(出售NFT)或 限时竞价(竞拍 NFT)。为了致敬 SBF,我们最终将这条鱼的售价也定在了 270,000 美元,不过显然没人会花这个钱来买,用户在出售自己的 NFT 作品时最好还是结合市场实际状况定价。 这些 NFT 究竟存在哪? 无论是通过交易买入的 NFT,还是用户自行铸造的 NFT,均可通过平台内的 NFT 钱包(https://ftx.com/nfts/wallet)查看。不过,当前用户仍无法将 NFT 提到自己的链上地址中。 根据 SBF 此前的推文介绍,FTX NFTs市场仍需要数周时间才会开放 NFT 的链上存、提,因此现在用户所持有的 NFT 实际上是委托给了 FTX 代为保管,FTX 内部会负责记录用户对指定 NFT 作品的所有权。这并不奇怪,中心化交易所在处理 FT 的记账时也是这个模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SBF 曾透露,平台之上的 NFT 均将支持以太坊和 Solana 的跨链,但从成本角度考虑,预计这些 NFT 大概率会首先铸造于 Solana 之上,如果想跨向以太坊,或许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桥来实现跨越,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额外成本。 或许是新手入圈最便捷的渠道 综合来看,FTX 最新推出的这一 NFT 市场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商品类别也有待进一步丰富,但从功能角度考虑,该市场已基本覆盖了用户对于 NFT 铸造、买卖的基础需求。 基于账户单位的交易模型可以帮助刚刚接触 NFT 的新手用户暂时避开钱包、合约、gas 费用等复杂的链上概念,进而大大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帮其快速摸清 NFT 市场的运转逻辑,继而学习、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FTX NFTs市场完全可以作为用户入圈的第一站,这与交易所在 FT 市场内承担的角色是一脉相通的。 此外,在近期 SBF 及 FTX.US 总裁 Brett Harrison 接受彭博社的采访中也表示,FTX 正在积极搭建能与 OpenSea 竞争的 NFT 交易市场,预计还需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优化。 文章最后,还是要提醒广大用户,NFT 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不但继承了伴随了加密货币行业长久的高波动性,其非标准型的资产属性也决定了它在流动性上很难匹及普通 FT 市场。用户在购买 NFT 作品时应秉持需求导向,量力而行,切莫跟风炒作。
《柳叶刀》:迄今的研究证据不支持普通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IT之家 9月22日消息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现在线发表了一项由国际科学家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文章指出,即使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现有新冠疫苗对重症 COVID-19 都有很高的疫苗效力,因此,现阶段为普通人群接种加强针并不合适。 简单来说,他们认为现阶段将疫苗推广到全世界更多区域和人群建立免疫屏障比起为部分人群提供加强针更具有意义。 据国家卫健委,截至9月2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有确诊病例984例(其中重症病例14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18233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6770人。 IT之家曾报道,截至2021年9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18260.4 万剂次。全国新冠疫苗接种总人数超过11亿,接种总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78%。 从《柳叶刀》研究结果来看,科学家发现接种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所致的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达95%,对预防感染这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力超过 80%,也就是说疫苗对预防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大于轻症病例。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否在疫苗覆盖率高的人群中,由未接种疫苗的少数人传播仍是病毒蔓延的主要因素,而人们也面临着罹患新冠重症的最高风险。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