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我去看 NBA 中国赛,结果被阿里云 AI 变成了球队第六人
朋友们,以后谁再跟我炫耀他去看 NBA 比赛,只是晒门票和山顶照,我都会笑而不语。 NBA 中国赛时隔六年回归,作为一个老球迷,原本我只想一睹球星的风采,买几件球衣和纪念品在朋友圈炫耀一番。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直接把我多年的观赛经验给「Duang」一下,干刷新了。 在比赛官方暂停,全场灯光一暗,大屏幕亮起。我跟周围人一样,下意识整理了下发型,以为是老套的 Kiss Cam 环节要来了。 结果,神奇的事发生了。 镜头先是扫过观众席,定格在一个穿着篮网队球衣的粉丝身上,马上AI 就把他变成了真人手办,出现在球场大屏幕上。 一样的发型,一样的球衣,连激动得有点傻的表情都神同步。全场先是愣了半秒,然后爆笑,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Wow!」原来是阿里云和 NBA 在搞事情。 除了比赛现场 AI 的酷炫展示,球场外给球迷粉丝准备的 NBA House 展区更是人头攒动。 APPSO 在现场体验了一圈,我发现在这届 NBA 中国赛,AI 才是隐藏的 MVP。 说实话,虽然有着 AI 媒体编辑和 NBA 球迷的双重身份,但一开始我对「AI+体育」这概念是不太感冒的。 为啥?这些年见过太多为了 AI 而 AI 的东西——看着挺唬人,用起来嘛…emmm,你懂的。 不过在比赛开始没多久我就被惊到了。 球员一次突破抛投,全场沸腾!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大屏幕突然回放了刚才的瞬间。但这不是普通的回放。 画面仿佛被凝固了,镜头 360 度环绕着空中的球员,他滞空的每一块肌肉线条、球衣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时间在这一刻被切片、被拉伸、被重构,那种视觉冲击力,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 这就是传说中阿里云的「360 度实时回放技术」! 感觉就像《黑客帝国》里尼奥躲子弹的经典镜头。搬到了 NBA 现场:时间仿佛凝固, 镜头 360 度旋转, 你能从任意角度观察同一个瞬间。 当然,不同于电影里精心设计的特效,我在 NBA 赛场上看到的则是实时生成的比赛画面。 通过环绕赛场布置的多机位阵列,结合通义大模型驱动的空间智能算法,可以捕捉并进行云端三维重建。由此呈现出赛场球员们「时空凝结的环绕视角」和「时间切片的轨迹捕捉」的两种视觉效果。 从捕捉到大屏播出,整个流程只需 15 秒。换言之,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刚才发生了什么,回放就已经制作完成并播出了。 这是 NBA 中国赛首次应用此项技术,也是现场观众首次可通过大屏直观看到 AI 驱动的沉浸式赛事回放。有些平时在直播里被遮挡的细节,比如球员起跳前的蹬地动作,空中的身体对抗,这些都能通过 AI 重建清晰呈现。这对于篮球技术分析爱好者来说,妥妥的黑科技。 而最令我狂喜的,是我不仅能看比赛,甚至还有机会成为全场最靓的仔。 球场大屏还会通过现场摄像头捕捉身穿球衣的球迷形象,随后由阿里云 AI 生成专属「球迷潮玩」——穿着主队球衣,配合动作,以「球星收藏手办」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并与真人同框对比。这是 NBA 赛场上呈现的的首个 AI-CAM Show,是将赛事观看与球迷互动的一次深度重塑。 基于阿里云强大的人工智能平台 PAI 与通义大模型算法,NBA 团队真正做到了让球迷成为主角表达心中热爱,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此生难忘的梦幻瞬间。 让我康康哪个幸运儿登上大屏幕了。 现场的氛围组直接拉满,每次大屏上出现球迷 Q 版形象,周围都会响起欢呼声。 以往的 NBA 那些游戏环节,大多数人都是看客。但这个 AI 手办不一样,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观众,而是赛场上的「第六人」,每个普通球迷都有了成为焦点的可能。 这波操作,属实是把人性拿捏住了。 赛场外,NBA House 的互动区同样也布置了「AIGC 手办一体机」。我直接站到镜头前拍一张照片,十几秒钟后,屏幕上就会生成一个穿着主队球衣、脸和我高度相似的 Q 版手办形象。 操作简单到感人,就像拍大头贴。 这感觉,比我抢到限量版球鞋还满足,因为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 NBA 周边。 我在现场体验了好几次,发现基本不需要担心抽卡和翻车,通义大模型的精准控制、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的画师,不仅能够保持 AI 手办风格生成的一致性,基本能做到精准还原,整个视觉效果,直接帅到没朋友。 在我回酒店的路上,我发现朋友圈和小红书开始被各种「脑洞大开」的 AI 手办刷屏了。各种「NBA 手办生成」、「我变成 Q 版球星啦」的帖子铺天盖地,网友们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AI 手办就像一种新的社交货币,让每个球迷都能在自己的主场 C 位出道。 当然,好比赛得配好解说,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成为解说? 这不是开玩笑,还真能实现。同样在场外的互动区, 我就体验了一个名为「CosyVoice 2.0 X NBA 球迷 AI 解说体验」的项目:录制 10-15 秒的任意语音, 然后系统就能用我的声音给 NBA 经典瞬间配解说。 此外,系统还支持多语言切换,想用中文解说、英文解说、甚至地道的广东话解说都行,AI 全都能高保真模仿出来。好家伙,体验完 AI 解说的我,终于理解了张卫平的快乐。 现场突然人群骚动,原来是「马政委」马布里来打卡了。他也生成了的专属 AI 手办,老马笑得合不拢嘴,还当场打印出了一张实体闪卡,估计是他第一次亲手给自己做「球星卡」 。 那表情,就像个拿到新玩具的大男孩。 你的「高光时刻」,才是 AI 给体育最好的礼物 从澳门回来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 NBA 中国赛给我感觉这么不一样? 表面上看,是阿里云给赛事加了一堆炫酷的 AI 特效。但实际上,它是在重新定义「观赛」这件事本身。 以前,看球是单向的。我们坐在看台上或屏幕前,球员在场上挥洒汗水,我们在场下呐喊打 call。中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你是你,比赛是比赛。 但现在,AI 把这道墙打破了。 比方说 AI 手办让你不再只是观众,也成了「赛场的一部分」。你的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你的手办被打印成实体卡,你的创作在社交网络上传播。 这种参与感,是前所未有的。 而「360 度实时回放」带来的沉浸感,也是传统转播无法比拟的。通过 AI 解说,你甚至可以成为比赛的「叙述者」。 这才是这次 NBA 中国赛最有意思的地方:AI 不只是提升科技感的气氛组,而是在改变「人与体育」的关系,让它变得更可触摸、可互动、可分享。 你不需要懂什么是「通义大模型」,不需要知道什么是「三维重建」,你只需要拿起手机拍张照,或者抬头看看大屏幕,就能享受到 AI 带来的体育乐趣。 NBA 有句经典的广告语:Where amazing happens(奇迹诞生之地)。在 AI 时代,能够给体育赛事创造奇迹的,可能不再只是那些球队和球星,它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可参与的「数字游乐场」。 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故事,留下自己的印记。 回想起大屏幕上那个酷炫的「我」,我突然开始想象: 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是不是可以戴上 AR 眼镜,和 AI 生成的艾弗森一对一斗牛? 我甚至不只能把这个过程制作成 AI 手办图片,还能 3D 出来珍藏。 是不是可以让 AI 分析我的投篮姿势,然后生成一套专属的训练方案?是不是可以在虚拟的球馆里,和全世界的球迷一起「云观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视角? 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的场景,在看过这次 NBA 中国赛之后,我觉得并不遥远了。 好了,不说了,我得去朋友圈更新我的 AI 手办九宫格了。 作者:李超凡、莫崇宇
vivo开发者大会:30亿参数端侧模型亮相,OriginOS 6与BlueOS 3双系统齐发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12日,vivo近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25年度开发者大会。在这家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vivo对外集中展示了其在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全新的原系统 6(OriginOS 6)、蓝河操作系统 3(BlueOS 3)以及升级的蓝心智能战略成为全场焦点。 面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vivo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会上,vivo正式发布了其蓝心大模型矩阵的最新成果——一款体量为30亿参数的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据介绍,该模型专为设备端运行而设计,旨在成为下一代智能应用的核心引擎,让手机能够在本地完成复杂的AI任务,实现更懂用户的个人化服务。配合全新的“蓝心个人智能框架”,AI将能更精准地理解用户意图并主动提供服务,例如在端侧学习用户修图习惯,实现自动修图。 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发布,全新的原系统6(OriginOS 6)在流畅性上做出重大突破,其首发搭载了vivo自研的“蓝河流畅引擎”,通过对计算、存储、显示三大核心模块的深度重构,提升了系统流畅度与稳定性,并成为业内首个获得泰尔实验室和SGS两大机构“双流畅认证”的操作系统。官方信息显示,该系统已能实现《王者荣耀》120帧稳定输出。同时,系统在设计、人因舒适和续航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升级。vivo宣布,原系统6将在即将发布的X300和iQOO 15旗舰新品上首发搭载。 除了面向手机的OriginOS,vivo还推出了定位为“AI原生设备基石”的蓝河操作系统3(BlueOS 3)。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全栈采用Rust语言编写,以提升底层安全性能,从源头杜绝内存安全漏洞。蓝河OS 3面向智能眼镜等新兴智能设备,构建了立体感知体系,并借助蓝心大模型的端侧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生成式UI等高效开发工具。据悉,蓝河操作系统3将由vivo WATCH GT 2首发搭载,可实现长达33天的极限续航。 此外,vivo还公布了其在生态互联、安全隐私及人文关怀方面的进展。在生态层面,vivo办公套件iPad版的发布,使其成为业内首家完成与苹果全家桶生态互联的厂商。 安全方面,vivo推出了覆盖AI全生命周期的“六维安全范式”,并宣布成为国内首家加入“C2PA内容来源和真实性联盟”的科技企业,以应对生成式AI带来的内容安全挑战。
华为年底新机大爆发!高中端折叠全覆盖
快科技10月12日消息,2025年接近尾声,各大手机厂商的年度旗舰即将登场。 日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华为将在年底发布多款新机,涵盖中端、次旗舰及高端旗舰,形态包括小折叠、阔折叠和直板机。 除了备受期待的华为Mate 80系列,华为还将发布Pura X优享版、Mate 70优享版、nova 14活力版、nova Flip S等。 其中,华为Mate 80系列将于11发布,带来Mate 80、Mate 80 Pro、Mate 80 Pro+和Mate 80 RS非凡大师四款。 据爆料,华为Mate 80工程机后摄Deco采用居中大圆设计,保持Mate家族设计语言。 新机预计首发麒麟9030,通过架构优化实现性能提升,并出厂搭载全新鸿蒙OS 6,性能、流畅度将进一步提升。 华为Mate 70优享版价格更亲民,曝光的价位段在3000元+,预计采用麒麟9010B降频版芯片。 参考此前优享版机型,Mate 70优享版在屏幕、影像、快充等方面将与Mate 70保持一致。 至于华为nova Flip S,该机今年9月已在中国电信终端产品库现身,拥有樱语粉、零度白、天青蓝、星耀黑、羽砂黑、向新绿六款配色,提供12GB+256GB、12GB+512GB、12GB+1TB三种存储规格。 新机出厂预装鸿蒙OS 5系统,预计5000元价位段。 作为小改款迭代机型,华为nova Flip S外观预计变化不大,仍将采用1:1方形外屏,但在外屏交互、拍照算法和铰链耐用性等方面有望迎来升级。
零百加速最快2.83秒 12C充电比肩加油!焕新极氪001上市:25.98万起
快科技10月12日消息,日前,焕新极氪001(2026款)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6.98-32.98万元,可限时叠加1万元超级置换金,限时售价25.98-31.98万元。 焕新极氪001在内饰、配置、动力、续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全系标配的900V高压架构,支持1.32兆瓦闪充。四驱版峰值功率达680千瓦,零百加速仅需2.83秒。全系标配的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方案,搭载算力700 TOPS的Thor-U芯片,具备NZP全域领航辅助能力。 具体来看,作为年度新款车型,焕新极氪001的整体造型与现款保持一致,提供牵引装置选装配置,且牵引拖车钩能够收缩回尾部内。 新车共提供7种外观色、4种内饰风格以及19/21/22英寸4种轮毂造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座舱采用“星空音乐厅”的设计语言,配有“流光和鸣”全景环绕氛围灯。全系标配39.3英寸AR-HUD抬头显示系统,13.02英寸仪表屏,16英寸3.5K Mini LED车机屏,以及8英寸2K Mini LED高清后排娱乐控制屏。搭配ZEEKR AIOS7操作系统,提供超300项智能座舱功能体验。 车内提供“海豚音”剧院级音响,峰值功率达4680W,打破车载音响功率的传统上限,舱内29个高 保真扬声器,包括8个头枕音响与8个座椅振子,拥有7.1.4.8全景声布局与40个独立通道,媲美百人级专业剧院。 右后排还提供了“伊姆斯躺椅”模式,可令腿托几乎与坐垫平齐,并通过折叠前排座椅形成大躺椅。 同时,新车配备“浩瀚星空顶”,还可通过后排空调出风口区域的控制屏来调整样式,豪华感受不输百万豪车。 辅助驾驶方面,新车配备千里浩瀚H7方案,全系标配激光雷达、700TOPS算力的Thor-U芯片,拥有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实现车位到车位的领航。 车身尺寸上,全新极氪001长宽高分别为4977mm、1999、1545/1533mm,轴距为3005mm,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新车动力系统全面升级,全系车型采用全栈900V高压架构,车辆峰值功率680kW,最高车速280km/h,零百加速最快2.83秒,CLTC续航最长810km。 车辆搭载兆瓦闪充技术,支持12C最大充电倍率,7分钟即可将电池从10%充至80%,充电速度比肩加油。 底盘方面,焕新极氪001将全系标配CCD电磁减振系统和智能魔毯功能: CCD电磁减振系统毫秒级响应,实时匹配最佳阻尼,满足多种路况下的动态舒适;智能魔毯功能利用感知系统探测路面情况,实现对悬架智能调节。
南大团队研发出最高计算精度模拟存算一体芯片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模拟存内计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一款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模拟存算一体芯片。 该方案将模拟计算权重的实现方式从不稳定、易受环境干扰的物理参数(例如器件电阻)转向高度稳定的器件几何尺寸比,突破了限制模拟计算精度的瓶颈。 测试数据表明,该芯片在并行向量矩阵乘法运算中实现了仅 0.101% 的均方根误差,创下了模拟向量-矩阵乘法运算精度的最高纪录。相关成果已于 9 月 12 日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据介绍,该芯片在-78.5°C 和 180°C 的极端环境下依然能稳定运行,矩阵计算的均方根误差分别维持在 0.155% 和 0.130% 的水平,展现出在极端环境下保持计算精度的优秀能力。不仅如此,该方案还可应用于各种二值存储介质,因而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 图 1:高精度模拟计算方案与电路结构。(A) 概念示意图。本方案利用器件的物理尺寸决定模拟信号的运算关系。(B) 实现效果示意图。利用器件物理尺寸的稳定性,本方案可实现超越传统方案的计算精度。(C) 计算单元原理图。通过两级依赖尺寸比例的电流拷贝电路设计,结合存储单元和开关器件,构建了等效尺寸比例可编程的计算单元,实现输入电流与 8 比特权重的模拟乘法运算。(D) 计算阵列原理图。通过阵列化排布计算单元,设计高精度电流域向量-矩阵乘法芯片。 本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将模拟计算权重的实现方式从器件参数转向器件的几何比例(图 1A),利用器件几何比例在制备完成后具备极高稳定性的特点,实现高精度计算(图 1B)。基于这一思想,研究团队通过电路拓扑设计,结合存储单元和开关器件,构建了可编程的计算单元(图 1C)。该单元通过两级依赖尺寸比例的电流拷贝电路实现输入电流与 8 比特权重的乘法运算:第一级的几何比例由 8 位存储器控制;第二级为固定比例,为不同列上的第一级输出电流赋予对应的二进制权重。两级共同作用,决定计算单元的整体等效比例,从而实现权重可编程的模拟乘法运算。通过阵列化排布这些计算单元,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款高精度电流域向量-矩阵乘法芯片(图 1D)。 ▲ 图 2:高精度模拟向量-矩阵乘法测试。(A) 芯片和测试电路照片。(B) 模拟向量-矩阵乘法精度测试电路原理图。(C) 权值重映射方法示意图。该方法能进一步提高芯片计算精度。(D) 1500 组随机向量-矩阵乘法结果。理想输出与实际输出几乎重合。(E) 归一化计算误差的分布图,统计得其均方根仅为 0.101%。(F) 本芯片与其他先进模拟计算方案的精度对比。 随后,研究团队基于 180 nm CMOS 工艺对该方案进行了流片验证。芯片照片与测试电路如图 2A 所示。研究团队通过执行多轮随机向量-矩阵乘法充分测试了该芯片的计算精度。测试使用的矩阵规模为 64×32(图 2B),总共由 4 块芯片组成。同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权值重映射方法(图 2C),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器件尺寸比例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芯片的计算精度。在 1500 次随机向量-矩阵乘法实验中,测量到的芯片输出结果与理想值几乎完全一致(图 2D),体现出极高的计算精度。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芯片计算相对误差的均方根仅为 0.101%(图 2E),刷新了模拟计算领域的最高精度纪录。与其他模拟计算方案相比,本芯片的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图 2F)。 ▲ 图 3:高精度模拟计算芯片的应用表现。(A) 神经网络结构与数据集。(B) 在 MNIST 测试集上识别结果的混淆矩阵,识别率达到 97.97%。(C) 准确率对比。高精度模拟计算芯片测试结果与 64 位浮点精度下的软件识别率相近(-0.49%),显著优于传统模拟计算硬件(+3.82%)。(D) 高精度模拟计算芯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得到的流体行为预测结果。(E) 64 位浮点精度下的软件计算结果,本芯片结果与其高度一致。(F) 低精度模拟计算硬件的结果无法准确反映流体行为。 该芯片具有的超高模拟向量-矩阵乘法精度,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研究团队首先测试了芯片在神经网络推理任务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模拟存算芯片执行图 3A 所示神经网络中的全部卷积层和全连接层运算时,在 MNIST 测试集上识别准确率达到 97.97%(图 3C),这与 64 位浮点精度下的软件识别率相近(-0.49%),显著优于传统模拟计算硬件(+3.82%)。进一步,团队测试了该芯片在科学计算应用中的表现。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模拟存算芯片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以模拟流体流动行为。经实验测试,芯片计算出的流体运动结果(图 3D)与 64 位浮点精度的结果高度一致(图 3E),而传统低精度模拟计算硬件在执行相同任务时则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图 3F)。 ▲ 图 4:高精度模拟计算芯片的鲁棒性测试。(A) 低温下(-78.5℃)芯片的向量-矩阵乘法精度测试结果。测得芯片输出的相对误差均方根为 0.155%。(B) 高温下(180℃)芯片的向量-矩阵乘法精度测试结果。测得芯片输出的相对误差均方根为 0.130%。(C) 将芯片核心单元置于更宽温区(-173.15℃至 286.85℃)进行测试的示意图。(D)-(F) 宽温区下的输出电流测量结果。相对于常温条件,输出电流偏差不超过 1.47%。(G) 将芯片核心单元置于强磁场(最高 10 T)下进行精度测试的示意图。(H)-(J) 强磁场下的输出电流测量结果。相对于零磁场条件,输出电流偏差不超过 0.21%。 研究团队不仅测试了该模拟存算芯片的超高计算精度,还验证了这一芯片在极端环境中有效保持计算精度的鲁棒性。即使在外界环境变化条件下,器件的几何比例依然能保持恒定,这使得本芯片在极端环境中仍然能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研究团队在-78.5℃和 180℃下利用该模拟存算芯片执行模拟向量-矩阵乘法运算测试,测得相对误差的均方根分别仅为 0.155% 和 0.130%(图 4A、B)。在更宽温区(-173.15℃至 286.85℃)的测试中,芯片核心单元输出电流相较于常温条件的最大偏差仅为 1.47%(图 4C-F)。此外,研究团队也在强磁场环境(最高 10 T)中对芯片输出电流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芯片核心单元的输出电流相较于无磁场条件的变化不超过 0.21%(图 4G-J)。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团队所提出的高精度模拟计算方案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新增手势开前门等十余项功能,比亚迪腾势Z9/Z9GT迎来OTA升级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比亚迪旗下腾势 Z9 双旗舰车型(Z9GT / Z9)昨日开启 OTA 升级。本次升级针对智能座舱交互体验进行升级,新增手势开前门、全向行车记录、地图车道级导航、AR 脚踩感应开启背门、智能解闭锁、腾势生命守护系统、刷脸支付功能、智能智慧物联 App 等多项功能,并优化电动门开关便利性、变更自动空气循环策略等数十项功能变更。 IT之家注意到,此次 OTA 新增的手势开前门功能,让车主靠近前门时只需做出拇指朝上的“点赞”手势,电动门便会灵敏感应开启;新增 AR 脚踩感应开启背门功能(适用于 Ultra 版车型),通过车尾 AR 虚拟图标区域的脚踩感应,实现后备箱自动开启。优化车辆解闭锁与电动门控制逻辑,智能解闭锁功能支持靠近车辆自动解锁、离开自动上锁,无需手动操作;电动门开关便利性提升后,短按微动开关可控制车门开关,长按则能实现车辆解闭锁。此外,“踩刹车关门”的常用操作得以保留,满足用户多样化使用习惯。 安全层面,此次更新推出腾势生命守护系统,该系统可与华为 H7546 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联动,实时监测驾驶员生理指标,智能识别疲劳驾驶、分心驾驶及突发疾病风险,并及时发出提醒。行车记录功能也迎来全面升级,全向行车记录功能新增五视角同步录制,覆盖主视角及多方位画面,实现行车记录无死角,回放查看支持视频叠加行驶信息。 音乐 App 新增网易云音乐,与原有 QQ 音乐、酷狗音乐等形成互补,用户可通过全场景智能语音搜索歌曲;AI 全场景智能语音则新增阳光女声、高冷御姐、二次元音、机甲先锋等 6 款音色;同时还新增成语接龙、猜谜语小游戏。导航功能方面,地图车道级导航功能正式上线,覆盖全国高速、快速路及城市道路,在复杂路口提供清晰提示;同时新增地图途经点编辑与排序、高速看板服务区添加为途经点等功能。此外,智能语音导航还支持同时设置多个路线偏好,副驾娱乐屏也可语音控制导航回家、去公司等控制功能。 此次更新还推出比亚迪“智慧物联”APP,实现原子化能力与车载设备的深度整合,用户可一键开启日常通行、宝宝出行、户外活动等专属场景。以宝宝出行为例,当车辆挡位为 P 挡、二排右侧车门打开且儿童座椅已连接时,儿童座椅可自动向右侧旋转,细节处提升使用便利性。此外,还优化提升用车体验,例如新增刷脸支付功能,通过 DMS 摄像头完成人脸识别;小憩模式新增背景音及主题动效选择;调整自动空气循环策略(适用于腾势 Z9 插混版、Z9GT 插混版),用户可自主设置隧道与驻车自动内循环;提升千里眼夜间查看车外实时视频效果,改进待机状态减少冗余运行等。 此次 OTA 升级时长预计约 90 分钟,升级前需注意:将车辆停放于平缓路段并切换 P 挡,确保车辆网络信号良好、电量高于 20%,且前后车门与前后舱盖处于关闭状态。目前,此次升级已在全国分批推送。
马斯克Neuralink新突破:渐冻症患者用脑控机械臂完成日常任务
自动播放 凤凰网科技讯 10月12日,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今日公布了其技术的又一重要进展。据披露,一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的患者尼克·雷(Nick Wray)已能成功通过其大脑植入物,仅凭意念操控一只复杂的机械臂完成多项日常生活任务。 患者利用这套脑机接口系统,驱动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杯子并送到嘴边饮水,还能自主打开冰箱、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以及戴上帽子。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行动严重受限的患者而言,是恢复生活自主权的关键一步。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植入患者大脑的芯片能够实时解读其神经信号,并将其无线转换为蓝牙指令,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无缝控制。除了生活任务外,患者还在用于中风患者的灵巧度测试中取得了创纪录的成绩,在五分钟内移动了39个圆柱体。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首次成功利用该接口操控了自己的轮椅,并且还完成了一次被他本人称为“不可思议的花式投篮”的挑战。 此次展示是Neuralink公司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CONVOY”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据悉,患者是第八位接受该实验性大脑植入物的参与者。Neuralink的首次人体试验于2024年在美国启动,此前该公司解决了FDA在2022年提出的重大安全隐患。首位植入者诺兰·阿博(Noland Arbaugh)此前已展示了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光标和玩电子游戏的能力,而雷的成功则将应用场景从数字世界进一步拓展到了物理世界。(作者/于雷)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英媒:中国如何在人工智能竞赛中领先
How China could pull ahead in the AI race 无论是能源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优势 © Ann Kiernan 每个月都有新的迹象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正在赶上美国。 2024年底,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果断地证明了硅谷并未垄断前沿模型。其大型语言AI模型被证明能够使用远少于美国的芯片实现同等性能。继DeepSeek之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Moonshot AI和其他中国实验室发布的模型也展现了新的能力。即使是在中国饱受制裁、陷入困境的芯片行业,AI芯片的产量也出现了激增。 在硅谷,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家开始意识到中国在更广泛领域取得的成就。他们对中国大规模掌握电动汽车等复杂制造产品的能力,以及在电力领域进行巨额投资的能力越来越印象深刻。 在过去的 10 个月里,人们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感到不安,包括限制科技行业广泛使用的雇主赞助的H-1B 签证。 从几乎所有指标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它拥有最重要的资产:计算能力,其代表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但计算能力并非人工智能的唯一要素。中国在竞争中还享有其他结构性优势。因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是否可能超越美国? 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电力。在这方面,中国比美国拥有巨大的优势。Ember Energy 计算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为 256 吉瓦,是美国21 吉瓦的 12 倍。中国有 32 座核反应堆在建,而美国一座也没有。 与此同时,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一直积极反对太阳能和风能的部署,谴责这些技术是“世纪骗局”,并指示其政府取消海上风电开发。 长远来看,美国可能会面临数据中心高耗电带来的电力问题。而中国则一直致力于确保重工业的电力供应,因此几乎不会面临这样的风险。 人工智能是由一群技术精湛、身价不菲的人类技术人才创造的。据报道,为了提升Meta的实力,马克·扎克伯格向每位工程师提供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薪酬。Meta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许多公开招聘人员都毕业于中国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 这些中国工程师往往流动性很大,有时在硅谷的实验室之间流动,有时因为对中国感兴趣或对美国感到失望而回国。在这方面,特朗普的政策有可能破坏竞争态势。“再创辉煌”运动的排外情绪之强烈,可能会促使更多中国工程师将自己的技能带回中国。 人工智能并非一场简单的“竞赛”。重要的不仅仅是创造技术,还有每个国家如何利用它。硅谷一直痴迷于超级智能,仿佛可以在盒子里建造上帝。北京方面对将人工智能视为超自然目标的兴趣不大,而更多地将其视为一项需要利用的技术——中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在谈论人工智能是增强现有产业的实用工具。 人工智能将帮助两国深化各自的专业化。不妨这样想:美国在咨询和诉讼等服务领域表现更佳;借助人工智能,它或许能够引发更多诉讼。而中国拥有更优质的制造业训练数据,或许在电子产品、无人机和弹药生产方面会更加精进。 中国的主要障碍是缺乏计算能力。但在这方面,特朗普或许仍能提供一些帮助。如果美国放松限制,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无疑会更加光明。它不仅可以缩小人工智能训练方面的差距,还能为其科技人才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鸿蒙智行公布“国庆出行辅助驾驶使用报告”,总里程2.3亿公里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鸿蒙智行官方微博现已公布“国庆出行辅助驾驶使用报告”,2025 国庆中秋假期间(IT之家注:10 月 1 日至 10 月 8 日),车主们辅助驾驶(总)里程达 2.3 亿公里(高速辅助驾驶里程 1.9 亿公里、城区辅助驾驶里程 4000 万公里),用户活跃度达 90.8%,人均辅助驾驶里程 342.4 公里,其中辅助驾驶热门城市前五名分别为广州市、杭州市、深圳市、苏州市、东莞市。 鸿蒙智行表示,假期间累计帮助车主通过红绿灯路口 4300 万次、城区环岛 5 万次、路口掉头次数 37 万次、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 80 万次、高速应对别车 / 加塞次数 2912 万次、城区应对别车 / 加塞次数 2738 万次。 此外,车主们假期间使用辅助泊车 645 万次、离车泊路辅助使用次数 133.8 万次。 此外,参考IT之家先前报道,2025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鸿蒙智行全系车型累计大定突破 48500 台。 10 月 1 日,国庆当天大定突破 8000 台; 10 月 1 日-2 日,国庆两天累计大定突破 13500 台; 10 月 1 日-3 日,国庆三天累计大定突破 18500 台(问界 M7 大定突破 5800 台、智界 R7 大定突 2700 台、尚界 H5 大定突破 2100 台、享界 S9T 大定突破 1500 台); 10 月 1 日-4 日,国庆四天累计大定突破 24600 台; 10 月 1 日-5 日,国庆五天累计大定破 30000 台; 10 月 1 日-6 日,国庆六天累计大定突破 35600 台。 10 月 1 日-7 日,国庆七天累计大定突破 41300 台。
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予以谴责
IT之家 10 月 12 日消息,闻泰科技今晚发表声明,谴责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运营,称此举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改变股权结构,闻泰科技认为这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公司表示将捍卫合法权益,呼吁回归商业本质。 IT之家附原文如下: 尊敬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朋友们: 闻泰科技作为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控股股东,就荷兰经济事务部近期依据《物资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实施的行政指令,以及公司内部部分管理层发起的法律行动,发表以下严正声明: 坚决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 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此举严重违背了欧盟一贯倡导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际经贸规则。我们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表示强烈抗议。 安世半导体的合规性与贡献不容抹杀 自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以来,始终恪守各国法律法规,运营透明、治理规范。长期以来,公司持续为欧洲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价值: 在荷兰、德国、英国等地设有研发与制造中心,雇佣数千名员工; 近三年研发投入增长超 150%,全球专利数量提升近千项; 近五年来安世为荷兰贡献了 1.3 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对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巨大贡献。 为汽车、工业、能源等关键行业提供不可替代的成熟制程芯片。 收购后,安世经营质量全面跃升 公司完成对安世的 100% 收购后,带领安世的经营质量实现全面跃升,在财务表现、技术资产积累、运营韧性与市场地位等方面均显著超越历史水平。 安世半导体的营收于 2022 年达到 23.6 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也从 2020 年的 25% 大幅提升至 2022 年的 42.4%。至 2024 年 10 月,安世已还清所有前期债务,公司实现”零负债“运行。 同时,安世研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从 2019 年的 1.12 亿欧元增至 2024 年的 2.84 亿欧元,且其中资本化的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全球新专利申请量从 2022 年开始显著增加,是过去 3、4 年的专利新申请量的总和。从 2019 年及之前的每年 10-15 件,2020-21 的每年 20 件,直至增加到 23 年的 95 件、24 年的 110 件。 内部法律行动是外部施压的恶意延伸 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强行改变安世半导体股权结构,其诉求与荷兰政府指令高度联动,本质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颠覆公司合法治理结构。公司对此类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的行为予以谴责。 我们将坚定捍卫合法权益 闻泰科技作为长期战略股东,绝不会屈服于外部政治压力。我们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要求: 荷兰政府立即撤销错误指令; 停止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歧视; 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开放与合作。 呼吁回归理性与商业本质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的产物,其未来取决于协作而非对抗。各国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而非将技术合作武器化。我们愿与所有伙伴携手,共同维护产业的稳定与创新。 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暂时的寒流挡不住产业向上的力量,一时的不公压不垮坚守正义的决心。闻泰科技会带着大家的期待继续前行,也恳请大家继续与我们站在一起 —— 相信规则终将战胜偏见,相信正义终将如期而至。 闻泰科技 2025 年 10 月 12 日 据IT之家今日早些时候报道,闻泰科技发布公告,荷兰政府 9 月 30 日发出指令,要求冻结闻泰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对资产、知识产权等进行调整,为期一年。 与此同时,安世半导体部分外籍高管要求闻泰科技转让安世半导体股权,要求暂停闻泰科技委派的 CEO 职务。荷兰企业法院即时生效了几项紧急措施,包括暂停张学政作为 CEO 的职务和职权。安世半导体 2024 年收入规模约 147 亿元人民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