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渭南市参加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掠影
渭南展区观展者络绎不绝 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 合阳红提 澄城水盆羊肉新包装亮相农高会 参展群众品尝蒲城酥梨 参展代表在我市展区品尝乳制品 华州有机蔬菜受到参展群众关注 参展商向群众介绍富平柿饼 参展商向群众介绍酵素产品 大荔冬枣酒受到外国参展代表关注     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开幕,会期5天。本届农高会分为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4个板块。     走进渭南展区,180平方米的展区内设置了12个展位,38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29种“一县一业”名优特农产品精彩亮相。展区通过大空间一体化展位,集中展示了我市乳制品、特色果业、柿子、粮油肉蔬菜深加工4条市级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成效,以及我市在粮食安全保障、粮食新品种培育、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模式。白水苹果、富平柿饼、蒲城“原汁烤梨”、潼关软籽石榴、澄城樱桃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前来观展者络绎不绝。     这场农科盛宴,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渭南农业的蓬勃发展和无限潜力,也将不断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向“新”迈进的步伐,进一步提升渭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推动渭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文/图 渭南日报记者 党骁)
杨凌农高会:国际农业合作的“加速器”
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主办方供图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张雨晨):10月25日—29日,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举办。   作为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展会,杨凌农高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持续精进,国际农业合作交流活动的规格、层次及水平均显著提升,现已成为杨凌践行国家使命的关键平台,对于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及促进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届农高会期间,26个上合组织国家首次共同齐聚杨凌农科城,国际化水平实现新跃升;此外,法国、荷兰、日本等共23个国家参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农高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陕西)商品交易中心设立了展区,举办了中亚—陕西农产品交易推介会(订货会)暨第二届中亚—陕西苹果节进一步扩大了杨凌农高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中乌双方企业合作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对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涉农经贸往来具有重要意义。 2024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展 主办方供图 巴基斯坦展商正在向逛展观众介绍巴基斯坦商品 摄影 吴夏莲   逛农高会,就能满足“一站式”逛遍全球。俄罗斯的醇厚巧克力、伊朗的高品质藏红花、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塔吉克斯坦的手串……每届农高会都能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特色产品“精彩亮相”。在这些参展商中,有首次加入农高会的“新朋友”,更有许多“老朋友”再次赴约,甚至表示“一年一次根本不够”,印证着农高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高会不仅是一个贸易交流平台,也是一座连接国内外展商和客商合作共赢的桥梁。   吉尔吉斯共和国水资源、农业和加工业部副部长杜伊舍夫·米尔别克·伊曼卡德罗维奇在农高会期间表示,近年来,吉中两国的关系得到了飞速发展,商品贸易额已经超过了八千万。而他们在农高会首日也共签署了13个相关合作协议。   “农高会这样的国际化大平台,对于我们继续加深合作并进行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在双方人员培训方面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杜伊舍夫·米尔别克·伊曼卡德罗维奇说道。 吉尔吉斯共和国水资源、农业和加工业部副部长杜伊舍夫·米尔别克·伊曼卡德罗维奇接受采访 摄影 张雨晨   不仅如此,这场农业盛会打造了全球农业科技交流的“新高地”,成为国际农业合作的“加速器”。   农高会期间,举办了2024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第十八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中荷现代果业产业技术交流合作对接会等多场国际交流、政策推介活动,发布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5—2027)等,杨凌农高会肩负着推动全球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农业合作、增进各国友谊与互信的重要使命,不仅展示了中国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参与,成为多边交流合作的绝佳平台。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塔斯茹列科夫·叶尔博尔·库安内舍维奇接受采访 摄影 张雨晨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副部长塔斯茹列科夫·叶尔博尔·库安内舍维奇作为第二次参加农高会的代表,对近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杨凌作为一个农业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不仅对中国具有现实的意义,也对全世界的农业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   “在农高会结束后,我会带着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想法回到自己的国家,将它们运用到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之中。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两国交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将它用在实际。”塔斯茹列科夫·叶尔博尔·库安内舍维奇说道。 2024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 主办方供图 农高会上的农业“黑科技” 主办方供图
重庆以赛促转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10月28日,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启动暨创新成果训练营开营仪式于重庆市高新区正式开幕。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华龙网讯(唐雨)10月28日,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启动暨创新成果训练营开营仪式在重庆市高新区正式开幕。大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为线上报名、线下初赛、成果培训营、复赛、决赛等环节。从类别上看,大赛设药物组、器械组和医疗技术组三个组别,参赛机构可按组别参与创新成果的评选。   本次创新成果训练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办,致力于搭建涵盖成果汇集、筛选、培育、验证、转化和应用的全流程卫生健康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近年来,重庆市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高价值转化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重庆全市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较2023年全年增长3倍以上。目前,西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已上线启用,为医学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精准匹配。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邢雅翕表示,本次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作为“促转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过筹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库、成果库和资金库,进一步优化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医研产学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活动现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成果转化需求报告,通过申报主体、成果类别、转化需求、成果转化应用等五大板块分析,对前期创新成果转化工作进行阶段总结,为大赛创新成果训练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成果精准落地。   本次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将于11月底完赛。获奖项目除了获得奖金支持外,还会择优纳入“促转行动”支持名单,符合条件的成果优先推荐申报重庆市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此外,组委会还将组织专家顾问团队给予培育、验证、推介,开展资源对接、成果推介等成果转化服务,免费入驻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众多政策支持。
舞蹈诗剧《敕勒川》荣登上海国际艺术节
  10月24日至25日,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旅游集团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舞蹈诗剧《敕勒川》作为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项目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倾情首演,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演出得到一致好评。 演出剧照 供图 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   据了解,此次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继舞剧《昭君》、舞蹈剧场《如见》之后第三次荣登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的成功不仅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更为内蒙古地区舞蹈艺术的发展拓宽新机遇。   舞蹈诗剧《敕勒川》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继舞蹈剧场《如见》之后打造的又一部现代舞蹈作品,特邀资深文旅专家、舞台剧出品人及制作人曹晓宁出任总导演,青年编导、现代舞者、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刘梦宸负责执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王瑞宝等人参与创作。该剧通过现代舞蹈诗剧的形式,回望北疆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生活图景,阐释与时代并肩前行的内蒙古人民的精神风貌与坚强意志,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融合、各民族携手并肩奋斗、共生共荣且战胜自我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在文艺创作和演出版块不断向纵深发力,努力挖掘北疆文化内涵,将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本土故事中,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以更自信的姿态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文 刘佳)
渭南市博物馆获赠110件藏品
  “这些瓦当,是我十多年来的倾心之作。整个瓦当的完成过程,工序比较繁复,本次捐赠是希望能够借助博物馆的力量传承和发展瓦当文化,为瓦当这种濒临灭绝的、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赋予新的生命,注入新的内容。”10月28日下午,来自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市民祖全龙将雕刻的108枚瓦当捐赠给渭南市博物馆。 捐赠仪式   与祖全龙同时捐赠藏品的还有大荔县人雷晓荔、篆刻绘画爱好者郑先军。 捐赠仪式   雷晓荔向渭南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汉代的灰陶鼎。他介绍,这件灰陶鼎是他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近日听人说它是一件文物,具有收藏价值,便有意捐赠给市博物馆。他说,让文物回到博物馆有利于它的保护和传承,发挥它更大的历史价值。 捐赠藏品——“汉代灰陶鼎”   郑先军委托亲友捐赠了一方“文化之根”印章。该印章上雕刻的是仓颉的肖像。 “文化之根”印章   收藏是博物馆的基础,好的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不断扩充、追求更多更好的藏品,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赠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 捐赠藏品——“瓦当”   “这些珍贵的藏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为渭南市博物馆的馆藏增添了新的光彩。”渭南市博物馆馆长祖亮说,“这些藏品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历史文化的机会。渭南市博物馆将妥善保管这些珍贵的藏品,并通过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图 吴明玲)
俄专家:金砖国家展现多元团结 中国倡议受到“全球南方”欢迎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鲁平):金秋十月,实现历史性扩员后的“金砖大家庭”首次齐聚一堂,在伏尔加河畔的千年古城喀山奏响合作新强音。国际社会普遍对此次峰会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印度尼西亚外长也于日前表示印尼有意加入金砖。俄罗斯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筹备和保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副校长维多利亚·帕诺娃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指出,诸多因素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富有吸引力,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对成员国各自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展现出“多元团结”,提供了非对抗性的合作平台。 俄罗斯专家维多利亚·帕诺娃   帕诺娃认为,与七国集团、北约或其他由西方主导的集团组织不同,金砖国家从不强迫任何国家接受某一套既定的价值观。相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多元团结”,这意味着尊重各个国家独有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金砖国家的另一大魅力在于其民主精神:除非成员国一致同意,否则无法通过任何决定。对达成共识的追求是金砖国家坚持贯彻的原则之一。此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强调非对抗性,金砖合作不针对任何国家或国际集团,而是符合全球共同利益。“许多国家加入金砖旨在增强自身的影响力,而不是为了反对谁,”她说道,“近年来,金砖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喀山峰会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帕诺娃称,此次会晤是金砖国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金砖合作的长远未来规划蓝图,“正如我们从《喀山宣言》中看到的,金砖国家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她指出,金砖国家在经济层面取得的成功不可忽视,加入金砖就意味着有机会同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合作。“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比长期指数增长,不公平竞争或单边制裁都无法遏止这一趋势。金砖国家日益提升的经济实力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发挥了巨大作用。”   帕诺娃表示,金砖国家希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公正、透明、包容、平等、非歧视,“喀山峰会提出了几项前瞻性的经济倡议,旨在加强金砖国家内部合作,提高各国经济独立性。”金砖国家的立场获得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全球南方”纷纷要求在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上拥有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一切都是宏大进程的一部分,引领我们逐渐迈向新的多极化世界。”她说道。   帕诺娃特别提到,她十分赞赏金砖创始成员国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提出未久就取得了大量实际成果,创造了一个非凡的开端,必将受到“全球南方”的一致欢迎;全球安全倡议引起许多国家共鸣,警示全人类共同守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全球文明倡议同样激起了热烈讨论,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出有力呼声。三大倡议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注入动能、贡献力量,“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带给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在西安 看中国 通世界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正式成立
  为全面提升西安国际传播效能,助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西安故事,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10月28日,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成立仪式在西安广播电视台石榴花剧场举行。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驻西安总领事馆代表,陕西省、西安市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既是西安深化对外开放、拓宽国际视野的战略抉择,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国际理解与友谊的重要平台,同时还是促进市级媒体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创新探索。按照“匹配市情实际科学规划、整合多方资源为我所用、打通内宣外宣双向赋能”的建设思路,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搭建“以西安市委宣传部为主体,以两家市级媒体为影视图文两翼,以项目合作为纽带,联动中省媒体、高校智库、部门企业、区县开发区协同发力”的新型综合传播平台。 揭牌仪式现场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媒体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智库专家获聘书   活动现场,分别为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授予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图文基地、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影视基地;为西安国际传播中心智库专家颁发聘书;与中央媒体代表签署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媒体合作框架协议;与西北大学共建西安-中亚区域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共建西安国际传播中心翻译实训基地揭牌。   集聚各方力量,讲好新时代西安故事。西安国际传播中心积极与外向型企业机构、优质内容生产者合作,唱响美美与共“交响曲”。活动当天,11家外向型机构代表联合发布《“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国际传播”共建倡议》,充分发挥各自品牌优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互鉴。同时,西安国际传播中心还将聚焦西安优势资源,培育孵化80—100个“繁星合伙人”成为西安海外推介官,逐步构建多点、多维、多梯度的西安海外自媒体账号矩阵。 2024外媒记者西安行活动启动   成立仪式上,2024外媒记者西安行活动同时启动。来自英国、韩国、法国、古巴、坦桑尼亚、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主流媒体记者将在西安开启为期4天的高质量探访之旅。同时,西安国际传播中心重磅发布了国际传播文化轻综艺节目《山河诗长安》《来都来了》及多语种西安城市说唱MV《风从路上来》、AIGC城市宣传片《HI XI'AN》。   未来,西安国际传播中心将进一步发挥生产枢纽、传播枢纽、资源枢纽等作用,推动形成全链协同、全域联动、全媒传播的对外发声矩阵体系,让更多海外受众在古都西安,读懂可爱中国。(文/陈丹 主办方供图)
再见,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公园城市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
  开栏语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烟火气,烟火气就是市井百态,是家人徜徉,是灯火可亲,是市井巷道里能拨动人心的那一幕一幕。   “C视觉影像数据库”全新推出《C视觉·记录我的城》栏目,用一张张精彩的照片,分享摄影师镜头下的城。无论你在何方,镜头里都有诗和远方。今日推出《C视觉·记录我的城(62)| 再见,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公园城市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带你一同回味世博园中别具一格的风景。   大城小镇演绎着我们的理想生活 01 |9月17日,俯瞰2024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蒋宏平 摄   10月28日,世界园林园艺行业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圆满落下帷幕。闭幕不闭园,成都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拟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积极争取纳入成都创建国家植物园申报范围。   从4月26日到10月28日,186天里,万花绽放、草木葳蕤,成都这座公园城市与世园盛会精彩碰撞、美美与共。这场具有国际水准、彰显中国特色、体现巴蜀风韵的园艺博览盛会让世界看到中国魅力。   186天里,摄影师为2024成都世园会定格下了大量精彩瞬间,翻开影像,让我们再次走进成都世园会,一睹盛会芳华,见证锦绣天府东方园艺之美。 02 |4月16日,2024成都世园会开馆前夕,数万市民游客以“世园体验官”身份受邀提前探园,感受113国园艺之美。王培恩 摄 03 |4月16日,2024成都世园会“体验官”提前探园,感受113国园艺之美。袁义明 摄 04 |4月21日,2024成都世园会开馆前夕,锦云楼亮灯,光彩夺目。米克 摄 05 |4月26日,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北京园与古为新,皇家园林展现文化之美。华小峰 摄 06|4月27日,俯瞰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园。李德明 摄 07 |4月28日,红墙瓦黛,竹影流瀑,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园让人流连忘返。周了 摄 08 |“五一”假期,2024成都世园会迎来开园后首个旅游高峰。5月4日,世园会主会场游人如织。邓显杰 摄 09|5月4日,游客打卡2024成都世园会广元馆,这里重现翠云廊古蜀道、剑门关登山道等风光。 何海洋 摄 10|5月4日,2024成都世园会东部新区主会场,夜晚的水幕秀表演美轮美奂。何淑芳 摄 11 |5月9日,2024成都世园会雅安馆。 周建 摄 12 |5月25日,2024成都世园会综合服务馆宛如盛开的芙蓉花喜迎八方来客。 周静 摄 13 |8月19日晚,在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看超级月亮。张翔升 摄 14 |9月15日,中秋假期第一天,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迎来单日人流量高峰。关彤 摄 15 |10月28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仪式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举行,为期186天的成都世园会圆满落下帷幕。华小峰 摄
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西安举办
  10月28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浩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发布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西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孟浩介绍相关情况   孟浩介绍,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将于11月1日至3日在西安举办。本届大会以“硬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策划举办“123N”近20场活动。“1”指大会开幕式,届时将发布西安硬科技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落地等内容。“2”指2个联动活动,分别是由市政府会同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由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3”指3个平行分会,分别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议、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N”指N场系列活动,主要是围绕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数字医学、数智新能源、金融资本等,设置的若干个会议以及大会分会场、硬科技产业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动。   孟浩表示,在总结前七届办会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更加开放、聚焦、多样的形式呈现。大会将聚焦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及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会邀请了400余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会和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以更宽视野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持续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除了学术研讨会和专家学者的交流外,本届大会还将设置创新创业者的比拼赛事、投融资对接、招商推介、成果交易等创新服务活动,共同为硬科技“策源地”“集聚地”的未来发展赋能助力。(文/陈丹 图/王旭东)
浙江四地缘何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记者 汪雨晨)北京时间10月2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官方平行活动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宣布,9个中国城市入选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浙江有安吉县、宁波市北仑区、绍兴市、丽水市四地入选,为全国入选数量最多省份,其中安吉县、宁波市北仑区成为首批县区级入选城市。   “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评选宣传是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平行活动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框架下举办的全球性倡议,旨在展示和表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城市和地区,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目标的落实。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安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吉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开展安吉小鲵繁育、银缕梅保护、中华秋沙鸭监测等工作;推行珍贵彩色森林建设、茶园生态修复等项目,完善全县域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动态监测网络;实施小微湿地生镜恢复等示范项目。 安吉小鲵 图片源自安吉发布   据了解,目前安吉拥有野生脊椎动物471种,物种数占浙江省总种数的48%,野生植物1609种,梅花鹿、黑麂、中华秋沙鸭、安吉小鲵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以上物种24种,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等级以上42种,珍稀濒危动物占比19.7%,生物多样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国际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是临港工业强区的又一金字招牌,也是北仑建区40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证明。”在现场接受颁奖的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介绍,北仑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保护之路,成功构建了“就地保护+生态修复+格局优化+全民参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   据了解,北仑区内共有野生动植物234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植物10种,如中华水韭、黑脸琵鹭、镇海棘螈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55种,如长柄石杉、林雕、义乌小鲵等,中国特有种342种。北仑海域海洋水产资源可分为海水鱼类、甲壳类、贝藻类和其它水产品43大类100多种。 成熟体的镇海棘螈 图片源自北仑发布   而绍兴立足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以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创建为载体,在推进生态环境全域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落实全社会共建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系统构建了整体联动、高效运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模式。   根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绍兴共有4781种物种,主要包括高等植物2249种、鸟类298种、昆虫685种、两栖动物31种、爬行动物54种、哺乳动物60种、浮游植物322种、浮游动物225种、真菌178种、藻类381种、底栖动物298种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02种。另外,发现狭叶珍珠菜、孟闻琴蛙等新物种。   同样入选的丽水市,建成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持续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   在丽水的大山中同样蕴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缙云大洋山内共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15种,野生动物16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   庆元百山祖境内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生性高,人为干扰活动较小,保存大量的野生生物物种。其中,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享有“植物活化石”美誉的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所特有。当前,该野生植物全球仅存3株。 百山祖冷杉 图片源自丽水发布   龙泉凤阳山地质古老,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珍稀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区内共有种子植物2005种,包含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脊椎动物529种,包括黄腹角雉、云豹、黑麂、猕猴、黑熊、鬛羚等重点保护动物。区域森林结构多元,以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并保留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序列,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记者 汪雨晨)
陕西古建筑: 见证历史 传承文明
  大雁塔(资料照片)。   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藏的稷王庙庙门。   石砌墙垣守岁月,木雕斗拱承古魂。陕西历史底蕴深厚,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陕西古建筑正是这些宝贵遗产中的璀璨明珠。它们见证了辉煌壮丽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价值。   省文物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省49058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有6702处。据统计,陕西现存古建筑年代始于汉,下至明清;类别包括城垣、仓廪、街镇、路桥、园林、楼阁、牌坊、古塔、寺院、宫观、祠庙、民居、会馆、书院、考院等。   宫殿巍峨,影响深远   曾经,陕西依靠国家都城所在地的优势,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和材料,建造了许多堪称一流的建筑。   秦阿房宫规模宏大,“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汉建章宫“千门万户”,集朝廷、后宫与园苑于一体,将皇室宫廷与园林御苑、自然山水与人工造景相结合。唐兴庆宫以宫、苑的完美结合著称于世。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北侧龙首原一带,居高临下,俯瞰全城,是唐长安城宫殿中利用地形的典范。这些建筑的布局、技艺,影响深远而持久。   汉长安城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自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成功以来,遗产地保护管理状况显著提升。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不仅创新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保护展示提升,而且组建智库团队,积极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建设发展的典范。   塔寺林立,祠庙众多   陕西的佛寺、佛塔和石窟众多,多分布在关中。   隋唐时期,佛教鼎盛,仅长安城中的寺庙建筑就有百余处之多。长安周边的名山胜水之间,寺庙林立、香火鼎盛。留存至今者,以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为代表,还有圭峰山下的草堂寺和樊川沃野中的香积寺、兴教寺、净业寺等,以及延安子长的钟山石窟,咸阳彬州的大佛寺石窟。这些都为研究古代中国城乡佛教建筑的布局、形态、规格、功能、工艺提供了场所。   陕西的文庙、城隍庙、道观及多数名人祠庙的数量也不少。著名的有西安府文庙、韩城文庙、三原城隍庙、周至楼观台、华山玉泉院、岐山周公庙、留坝张良庙、勉县武侯祠和眉县张载祠等。   10月23日,记者来到三原城隍庙。三原城隍庙为明代修建,内有戏楼、鼓楼、寝宫、大殿等建筑,是陕西目前保存较完整、文化价值极高的大型城隍庙古建筑群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我们最大限度地保留城隍庙的原始风貌,目前大家可以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原迹,包括脚下踩的青石板、抬头望见的飞檐翘角都是600多年前留下来的。对于易损坏的庙画、彩绘等,我们只进行了小范围的维护和保养。”三原城隍庙宣教部主任李玮说。   路网通达,系统保护   堑山堙谷的秦直道、穿越秦岭的蜀道举世闻名。秦统一全国后,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不仅整顿以往列国建设的地区交通体系,采取“车同轨”等措施,还增建了一批国家干道和沟通重要水系的运河,之后多个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交通道路本体及沿线留下的还有寨堡、烽燧、关隘等人工设施,至今还有遗迹可见。   明代在唐长安城皇城和元奉元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西安城墙,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之一,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组成了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外,西安钟楼、鼓楼的规模亦堪列国内同类建筑之首。   目前,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西安城墙逐步构建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预防性保护体系。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朱媛介绍:“我们持续探索城墙保护手段,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助力城墙保护。例如在部分地铁线路建设中,我们进行了持续监测,并与地铁运行部门保持沟通。一旦震动影响到城墙,监测人员就能立刻向有关部门反馈。”   多彩民居,形态多样   陕西传统民居依托自然条件建造,遍布省内各地,一些民居群落有形态丰富多样的街巷空间。关中沃野千里、四季分明,有很多南北狭长的四合院。陕南多雨,夏季湿热,出现半开敞式庭院,不设院墙,以利庭院和居室通风。陕北黄土深厚,气候干旱,冬季严寒,树木稀少,民居以生土窑洞为主,且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发展出了靠山式窑洞、独立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等多种窑洞类型。   代代相传、精工细作的传统建造工艺在陕西民居的细部装饰中得到了充分反映,许多雕饰极大地丰富和烘托了建筑的整体造型,为民居建筑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表达着当地人的审美取向。绥德党氏庄园、米脂姜氏庄园、韩城党家村、三原孟店等民居建筑群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由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陕西卷》一书中写道:“陕西的传统建筑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建筑体系的主要格局,产生了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与形式,规定与应用了建筑模数尺度,具有了组织与施行特大工程的实施经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孙亚婷)
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贵南高铁驶过风景秀丽的桂林(资料图)。通讯员秦昱翔摄   10月28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10月2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COP16)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宣布,广西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   “自然城市”平台是由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推进的合作伙伴倡议框架下建立的线上互动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与案例分享平台。入选该平台要求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突出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2022年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中国6个城市首次入选该平台。桂林市是广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深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合作协议。广西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主题边会上宣传推介桂林漓江保护成效引起热烈反响,首次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持续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近3年,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年上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等级保持为优,入选全国美丽河湖。   桂林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是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久久为功的生动缩影。今年1—9月,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全国水质排名中9市进入前30名、5市进入前10名。其中,柳州市居第一位,桂林市居第三位。广西生态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保持全国第三。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自然保护区78个(国家级23个),陆续发现植物新种50余种,新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36种。布氏鲸、中华白海豚、东黑冠长臂猿等珍稀动物频现,白头叶猴保护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八桂大地万物竞生,海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遇见鲸喜”“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在广西比比皆是。(记者黎兆齐)
湖北省6个品牌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原标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 我省6个地理标志品牌入选 赤壁青砖茶 潜江龙虾 秭归脐橙 京山桥米 孝感米酒 蕲艾 (省知识产权局供图)   10月28日,从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获悉,由该局推荐报送的6件地理标志品牌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涵盖151件地理标志品牌,其中99件是国内地理标志品牌。湖北入选的地理标志品牌为“赤壁青砖茶”“潜江龙虾”“秭归脐橙”“京山桥米”“孝感米酒”“蕲艾”。   据悉,此次入选的地理标志品牌,不仅被收入《“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行动中国地理标志汇编》,其品牌历史、品牌特色、品牌优势等信息,也将以中英文双语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网站向全球进行推广,进一步增强地理标志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赤壁青砖茶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以鄂南老青茶为原料,色泽青褐、汤色橙黄,浓酽醇香,回甘隽永。秭归脐橙承载着2300多年的《橘颂》文化,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秭归成为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的一年四季有鲜橙供应的地区。潜江龙虾头小尾大、爪粗壳亮、鳃白腹净、肉质Q弹、鲜嫩美味,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产业链条十分完整。蕲艾植株高大、叶片肥厚、出绒率高,挥发油、总黄酮、燃烧热值、浸出物等物质是其他艾草的3倍至6倍,在药效成分上是当之无愧的“艾中之王”。京山桥米在明嘉靖年间就被作为贡米,纯净如钻、精巧细长、糯而不腻、香味醇厚绵长。孝感米酒以珍珠糯米为主要原料,白如玉液,清香袭人、入口甜美,含有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促进专利技术交流,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我国与共建国家创新合作、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纽带。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湖北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品牌湖北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加快推动“湖北产品”向“湖北品牌”的转变。(记者文俊、通讯员阚海舟)
湖北进出口再创新高 “新三样”出口亮眼 跨境电商加速起飞
武汉海关关员对出口汽车开展现场监管。(湖北日报通讯员 武关轩 摄)   从荆门锂电池产业园,到襄阳综保区;从武汉“车谷”,到花湖国际机场,上下游企业互为支撑,海关、商务等部门紧密配合,湖北进出口再创新高。   前三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4928.3亿元,同比增长8.5%。   拓市场   “新三样”出海持续增长   “请问你要到亿纬动力哪个厂?”10月23日,听到记者说出此行目的地时,司机发出疑问。   原来,亿纬动力在荆门的厂区很多:自2012年落户荆门以来,累计投资超300亿元,规划建设一个总部,11个厂区,18个工厂,目前已建成产能152GWh,拥有员工1.3万余人。待60GWh超级工厂建成后,该公司荆门基地产能将达到212GWh,产值将破千亿,成为世界上单体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锂电池生产工厂。   随着湖北新能源汽车全球渗透率的持续攀升,作为核心部件的锂电池也在海外市场跑出了“加速度”。在德国慕尼黑展会上,亿纬动力与美国企业Powin签下了10GWh量级的战略合作协议。前三季度,亿纬动力出口额同比增长约158%。   前三季度,湖北省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值分别为1490.9亿元、1634.9亿元、1802.5亿元。从月度看,9月进出口值创年内新高——年内首次突破600亿元,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   “新三样”合力释放出强大增长动能。前三季度,锂电池出口增长1.8倍。   华工科技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帝尔激光光伏激光设备……光谷企业高端系产品差不多刚下线就有海外订单。   前三季度,湖北省有实际进出口的企业累计8636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663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3364.9亿元,增长10.6%,占68.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6.4亿元,增长12.1%,占15.1%。   拓通道   仅用10秒一辆整车顺利通关   在襄阳综合保税区内,上千辆东风汽车系列的牵引车、自卸车、轻型卡车、新能源汽车沿着停车标线整齐排列,静待出区。该批车辆将通过陆路运输+海上运输的方式陆续出口至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各国。   “海关指导企业享受‘入区即退税’、分批保税存储集拼出境等优惠政策,可以为企业大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仓储成本。今年以来,企业通过襄阳综保区报关出口的整车大幅增加,品类涵盖轻卡、重卡、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品远销越南、刚果、牙买加、约旦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襄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杨介绍。   1至9月,东风汽车整车出口销量为18万辆,同比增长13.5%。这离不开襄阳海关创新推出的出口整车过卡“二维码”。它与车辆信息绑定,在卡口处扫一扫,信息比对成功后,卡口就会自动抬杆放行。有了它,在襄阳综合保税区通关现场,仅用10秒,一辆整车就可顺利过卡,一车一码便捷出入。   眼下,猛士917在瑞士上市,岚图汽车相继进入挪威、丹麦、意大利等国家。在汽车等湖北优势产品出海的过程中,全省各地畅通出口通道、提升通关效率。   武汉经开区拓宽出海通道,获批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将汽车“出海口”搬到“家门口”,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预计今年出口整车10万辆,出口额达到140亿元。   中欧班列(武汉)物流通道网络逐步拓展,延伸到俄罗斯城市腹地,为湖北外贸企业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更好地助力汽车配件、整车、电子产品等“湖北制造”走向俄罗斯市场。   强平台   两大航空口岸联手支持跨境电商   10月11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内,100吨出口跨境电商货物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国际货站“两场一站”专用接驳口驶出,于下午2点顺利抵达花湖国际机场公共国际货站,随后直接装机起飞。这标志着两个机场之间出口跨境电商货物的联运中转新模式正式落地。   航空运输高效便捷,已成为跨境电商货物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今年第三季度,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花湖国际机场两个航空口岸累计出口跨境电商包裹3051万个,同比增长2.26倍。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国际货站和花湖国际机场公共国际货站,两场视同一场,实现联检信息、安检信息、货站信息全面互认,促进跨境物流高效联动。时效能提升4小时以上。”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有限公司货站经理许金霞介绍。   近年来,跨境电商持续蓬勃发展,为湖北外贸增长发挥了强劲带动作用。前8月,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华中跨境前置中心仓开仓运营,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超100亿元、同比增长45%;襄阳综合保税区菜鸟跨境中心仓成为国内首个服务三大主流跨境电商平台的保税仓,1至9月完成跨境电商进口贸易额约7亿元。   货物快进快出的背后,是各大进出口平台的强力支撑。10月19日,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实现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带动下,前三季度鄂州进出口值突破60亿元,增长42.4%,增速居各市州首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