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李佳琦带货的华熙生物 为什么不值得买?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你的“脸”一年要花多少钱? 当“肌白如雪、青春永驻”,成为世人对容貌的一种美好追求后,在巨大的终端需求催生下,与“美”相关的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医美、护肤、美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90后成为我国消费的中坚力量,变美三件套也从曾经的“美甲、染发、种睫毛”更新成了如今的“水光针、肉毒素和玻尿酸”。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消费者对医美(尤其是轻医美)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医美产品正在从奢侈消费向新的刚需消费转变,而这背后也推升了我国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 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正规渠道产生的医美产业规模为1436亿元,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超过20%。 而在这个价值千亿的巨大产业链中,上游品牌商受益于资质、技术上的严苛要求,竞争壁垒最为稳固,是近几年资本市场追逐的主要对象。 2019年,玻尿酸一哥华熙生物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在玻尿酸全产业链布局的身份加持下,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一路狂奔。 截至2021年7月21日,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率按发行价算高达到539.8%。尤其是进入今年后,在A股市场一片狼藉的环境之下,华熙生物年内依然保持了108.3%的超高收益率。 那么,在热闹、喧嚣的行业背景之下,华熙生物到底是如何围绕玻尿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当下资本市场看好华熙生物的核心逻辑又是什么?在PE高达200倍之后,华熙生物的股价是否面临被高估的风险? 带着上述疑问,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以期让投资者明白我们对华熙生物的观点: 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的业务布局是怎样的? 华熙生物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 站在当前时点,华熙生物是否值得关注? 业务概览:玻尿酸原料为基础,积极向下游拓展 回溯华熙的发展史,1999年时在地产界打拼多年的赵燕女士,把目光投向了彼时还是软黄金的玻尿酸。 赵燕通过控股的境外子公司正达科技,与山东生化药品公司、正大福瑞达和美国福瑞达共同出资成立了山东福瑞达(华熙生物前身),致力于玻尿酸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000年,山东福瑞达买断了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的发酵法技术,开创性的实现了国内玻尿酸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华熙生物在玻尿酸酸原料药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原料领域站稳脚跟的华熙生物,开启了向产业链中下游拓展业务的新征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2012年,凭借技术、规模和资质上的优势,华熙生物推出了面向医美终端的产品“润百颜”,此后向骨科、眼科等B2B2C的医疗终端业务衍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2015年医疗终端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37%,成功打破了华熙生物原有业绩的天花板。 2016年以来,华熙进一步向C端的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进军,2018年进行全面战略性调整,加大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建设和产品力投入。 2019年底,华熙生物顶着玻尿酸第一股名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至今,公司形成了以玻尿酸原料药为基础,形成了医美业务(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双轮驱动增长的业务布局。 2021年,国家卫健委批准玻尿酸酸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意味着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 未来,受益于功能性食品原料业务的增量空间,以及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功能性食品终端业务的先发布局,基于其新的业绩增量,有望带动公司进一步打破现有业务规模的天花板。 靠着卖玻尿酸产品,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迅猛。2020年,华熙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39.63%。相比之下,2018、2019两年的收入增速还要更高,分别达到了54.41%和49.28% 图1:近年来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净利润方面,2017年以来也呈现了总体增长的趋势,但增速的波动略大。数据上,2020年华熙实现归母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10.29%。 业绩持续增长,业务结构上的变化亦值得关注,即:玻尿酸原料的收入占比逐年走低,到2020年时已经降到了26.72%;同时,玻尿酸护肤品的地位越来越重,2020年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50%。 图2:华熙生物收入结构的变化,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盈利能力方面,玻尿酸产品无论是原料药还是下游业务的毛利率都很高,因此华熙近年来的销售毛利率都维持在高水平,变化相对不大。 而正是由于高附加值的护肤品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华熙的销售毛利率有小幅提高。具体数据上,2020年华熙的毛利率为81.41%,较2016年提升了4.05pct。 以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玻尿酸原料虽然是华熙所有业务的起点,但在目前护肤品却贡献了半数以上的收入与利润。 对于华熙生物的基本观点之一:玻尿酸是它的第一大标签,即便华熙在玻尿酸原料界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护肤品已然是华熙的第二大标签了。 玻尿酸原料业务:以技术驱动为主导 既然是起点,了解玻尿酸行业一定要从玻尿酸原料药开始。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化学本质是一种大型黏多糖。 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了携带大量水分的能力,是目前公认“地表”最强保湿物质之一。 因此,按其功能可将玻尿酸原料药分为3个等级,即医疗级(骨科、眼科等临床用途,和为人熟知的医美用途,)、化妆品级和食品级,正好对应华熙目前的三大下游业务。 开门见山的说,对于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药,其核心看点主要有二: 1. 自身品类齐全,技术领先,地位斐然; 2. 行业层面,下游需求总体强劲,即便存在结构性分化,强需求下的业绩支撑无需担心。 关于品类齐全,在上文已有提及,对应下游三大类的玻尿酸原料药华熙都有布局。而地位斐然,则主要说的是,在市占率上华熙目前是全球玻尿酸第一大企业。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华熙玻尿酸原料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9%,在收购了东辰生物后,公司总产能420万吨,市占率已经接近50%。 图3: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药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36氪整理 而且在好需求的支撑下,产能的扩张还在延续,华熙的市场地位因此更加稳固。根据调研资料显示,今年6月,天津厂区一期投产,释放产能300万吨,目前华熙的玻尿酸总产能已经超过了700万吨,而且天津厂区二期还有300万吨产能在建。 说到技术领先,玻尿酸原料药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这是玻尿酸原料药最底层的发展逻辑。 在技术取向上,玻尿酸作为一种大型黏多糖物质,低分子量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的玻尿酸较难实现量产。由于二者具有较强的医疗、医美功能性,再叠加技术溢价,故而附加值极高。 因此,华熙的第一重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的酶切法路径上,可以商业化量产高附加值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玻尿酸。 自主研发的酶切法不仅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而且相比于传统路径,效率更高,反应条件也更温和,污染更低。尤其在杂质控制上,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高于日本和欧洲药典的要求,品质相当出众。 再来看华熙在技术上的的第二重优势,通过细菌发酵制备玻尿酸,相比传统的提取法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再与酶切法配合,质量也更加稳定。 华熙在技术上的第三重优势,则是通过交联技术平台,稳定玻尿酸的分子结构,可以让其产品在体内存留的更久,单次使用的周期更长,尤其在注射等方式上,更具优势。 由于玻尿酸原料药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不仅通过技术优势,表现出了极强的产品力,而且产能上的优势也巩固了它的行业地位。 虽然玻尿酸原料药的增长在近年来总体保持强劲,但是下游需求在结构上的分化依然值得关注。 在格局上,化妆品级与食品级玻尿酸占据主导地位,医用级玻尿酸的占比非常低。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医用级玻尿酸的全球市场份额仅4%。 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不同品类上的占比亦与当下行业的趋势与格局类似,根据2018年的详细数据,化妆品级的占比超过了50%,医用级(滴眼级+注射级)的占比约34%,食品级的占比约11%。 华熙注射级玻尿酸原料药在2018年开始提速,强劲的医美需求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之后再无详细数据披露,但是在医美的好需求下,预计还将保持强势增长,由此构建原料端结构上的优势。 总的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现有产能下,总体增长稳健,2020年该业务的负增长主要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之后,随着收购与自建产能的释放,叠加食品级玻尿酸在国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需求释放,预计该业务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医疗终端业务:医美产品是最大亮点 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也是围绕玻尿酸展开,其主要产品包含了医美用品,和骨科、眼科等临床用品。 在收入贡献上,根据2018年的详细财务数据,医美产品是大头,在医疗终端业务内的收入占比高达78%。而华熙的医美产品则主要包括了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水光针和面膜。 图4: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虽然,骨科、眼科等临床医疗产品的增速颇高,但主要还是低基数的缘故。从总得需求强度来看,临床医疗玻尿酸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在近年来的医美热潮下,华熙的医美产品即便基数已经上来了,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关于医美在国内长期好需求的逻辑无须赘述,在趋势上注射类的轻医美更受欢迎。而在注射类医美的市场结构中,根据新氧数据,2019年时玻尿酸产品的占比高达67%。 增长方面,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24年我国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2020-2024年间的CAGR则高达25%。 因此,华熙的润百颜、润致等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正好站在一条高增长的赛道上,未来几年的业绩似乎无需担心,而注射类玻尿酸产品在定位上的分化却更值得关注。 行业层面,目前高端玻尿酸产品的盈利能力远强于中低端产品。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时,美国艾尔建的高端玻尿酸销售量远不及华熙,但同期销售额却明显高于华熙。 再看华熙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市场定位,润百颜是典型的低端入门级,而润致则是进阶款。 根据目前的行业趋势,相比于低端走量的润百颜,未来业务收入的增长动能,还要看定位更高端润致系列。 在高端化的行业趋势下,未来新出的高端产品都将放在润致品牌下。产品矩阵逐步丰富同时,医疗器械牌照所具有的一定排他性,也是润致品牌发展的关键看点。 其中,润致品牌下的润致娃娃针已于2020年获批上市,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获批的针对面部、额部的水光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牌照优势外,华熙润致娃娃针在产品力上颇为出众,主要在锁水、补水、修复皮肤张力等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在使用周期上也是长效产品,这都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并形成用户黏性。 从行业趋势来看,国产玻尿酸医美产品逐步走向高端是必然过程,华熙通过润致布局中高端品符合历史潮流。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中高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崛起会有一个漫长的征程,离不开长期的学术推广。华熙的润致品牌于2018年推出,相对较新,未来的好预期能否兑现在业绩上,还需要进一步跟踪验证。 总的来看,在过去的几年间,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维持了较高的增速,尤其是2018、2019两年间的收入增速都超过了50%。 2020年,该业务的收入增速骤降至18%,主要也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随着医美需求的保持旺盛,今年该业务预计还将维持高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眼科相关器械、药品的增长会更加明显。因此,华熙的骨科、眼科等临床用玻尿酸产品,预计也将维持高增速,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功能性护肤品:公司营收扩张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我国护肤品市场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点。 一方面,受益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中国护肤品市场整体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19年,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达到2427.5亿元,同比增速14.4%,占整体化妆品市场的比例超过50%。 图5: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Euromonitor,36氪整理 另一方面,受益于新一代消费者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提升,近年来国货购买热情持续高涨,为国产护肤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土。 2019年,国产化妆品品牌CR20的市占率从2012年的8%提升至14%,国产品牌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图6: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华安证券,36氪整理 此外,在新一代消费者消费理念变迁的影响下,化妆品的功效化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功能性护肤品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国内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110 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 625 亿元,10年间的CAGR 高达28.2%。 但对标欧美发达市场,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占化妆品总市场的比重仅为 2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62%,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功能性护肤品仍有着近2倍的成长空间。 在巨大的行业红利推动下,2018年开始,华熙生物加快了在C端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的布局速度。 公司依托细菌发酵技术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以玻尿酸+X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保湿、抗老、修护、舒敏等功效的功能性护肤品,构建起了以夸迪、润百颜、米蓓尔、Bio-MESO肌活等为代表的多品牌矩阵。 目前来看,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多品牌矩阵实现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交叉覆盖,打开企业持续增长的边界。化妆品作为日常消费品,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差异化的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采用单品牌战略,由于品牌覆盖范围过广,很容易造成品牌定位不清的问题,同时单品牌针对的市场空间有限,也容易触碰业务增长的天花板。 而多品牌战略最大的好处则在于:可以通过子品牌有针对性的实现对细分市场受众的有效覆盖,强化品牌定位,加深消费者印象,同时有利于企业拓宽业务增长边界,而子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018年以来,华熙生物战略性投入功能性护肤品终端业务,在原有润百颜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孵化了Bio-MESO肌活、夸迪、米蓓尔3个子品牌。 同时储备了颐宝、润月雅、柯岸等多个子品牌,形成了更多元的品牌矩阵,实现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肤质需求消费者群体的有效覆盖,拓宽了功能性护肤产品的受众广度。 其中,肌活主要定位中低端大众市场,主推针对成分党的肌底液系列;米蓓尔定位中低端敏感肌群体,主推抗敏修复的水乳霜。 润百颜定位中低端分级呵护,主推玻尿酸+活性成分的次抛精华原液;夸迪定位高端熟龄肌市场,主推抗初老的次抛精华和面霜。 而柯岸、润熙禾、佰奥本集、海宝诗等品牌则是华熙生物旗下专门针对男士护肤、母婴护理、高端个护和宠物护理开设的专业品牌。 表1: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受益于多元化品牌矩阵下潜在消费需求的不断激活,2016-2020年,公司功能性护肤板块实现持续高速扩张,2020年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13.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1%,5年复合增速高达83%。 图7: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其次,原料自供和品牌直营形成成本优势,助力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保持较高的毛利率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华熙生物拥有近200个规格的玻尿酸产品。 同时,依托细菌发酵、酶切法等核心技术,也覆盖了玻尿酸衍生物和依克多因、神经酰胺、麦角硫因、糙米发酵滤液等多种生物活性原料,实现了功能性护肤品上游原材料的自供和定制化需求。 表2:基于生物发酵平台衍生的多种生物活性原料成分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在功能性护肤品的总成本中,原料是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占比接近70%。受益于大部分原料的垂直自供,华熙生物不仅更好的保证了产品功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具备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叠加目前大部分功能性护肤品采取的是电商直营为主的销售渠道,因此更有利于公司保持护肤品业务较高的毛利率。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毛利率稳定在80%左右,相比同业的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企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 表3:华熙生物与可比企业护肤品业务的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最后,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基石。近年来,华熙生物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41 亿元,同比增速50.4%。 在超强的研发投入支持下,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1 项(含发明专利 289 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 85 项(含中国发明专利 45 项,国外发明专利 4 项),形成了以细菌发酵技术平台和梯度3D交联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研发体系。 在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下,功能性护肤品从原料、科技技术、生产工艺、配方体系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保证了旗下产品在功效性、安全性、使用体验、便携性等多方面的产品竞争力,助力公司护肤产品与竞品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表4:华熙生物关键技术在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应用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以夸迪5D玻尿酸为例,5D玻尿酸实质上是多种专利的组合,由基础玻尿酸+高分子量玻尿酸+大分子量玻尿酸+中小分子量玻尿酸+寡聚玻尿酸共同组成。 图8:5D玻尿酸图解 资料来源:夸迪天猫官方旗舰店,36氪整理 通过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玻尿酸组合,有效提升透皮吸收率,更好的针对肌肤不同层级实现补水、锁水、保湿、抗老等多重功效。 而5D玻尿酸最关键的技术正是华熙生物自主研发的酶切法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并加以组合。 受益于研发和技术带来的产品力提升,功能性护肤品核心品牌的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青眼数据,米蓓尔品牌整体复购率在30%以上;而据天猫数据,润百颜品牌整体复购率在40%-60%之间。 较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有利于功能护肤品业务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同样也预示着用户的复购有望为未来营销费用的缩减提供空间。 然而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果后期处理不善,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板块的持续发展。 在护肤品业务跨过10亿的营收门槛后,意味着单纯依赖渠道和爆品的战略对公司护肤品业绩扩张的促进作用在持续衰减。 未来如何有效提升品牌溢价,保持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复购是功能性护肤品业绩持续扩张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2020年,华熙生物进入品牌建设元年,通过直播带货、微博话题、IP联名、KOL推荐等多种新型营销手段,不断强化用户品牌认知,抢占消费者心智,助力于品牌力的提升。 受益于品牌营销的推动,功能性护肤板块的增长立竿见影,2020年营收增速高达118%,营收贡献超越原料成为华熙生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意味着营销费用的持续高增,2016-2020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从1亿元扩张至11亿元,CAGR为70%。 其中,用于广告宣传和线上服务推广的费用的CAGR更是高达91%和389%。而受费用增长的拖累,公司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从38%缩减至10%。 展望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预计短期内,公司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大概率仍会持续。 图9:华熙生物营销费用分布和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除此之外,子品牌不够饱满的品牌形象,也是华熙生物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华熙生物在各子品牌上使用的专利技术、核心成分以及品牌定位完全不同,但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看,润百颜、夸迪等子品牌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 这种同质化不仅体现在各品牌都有相当比例的次抛原液产品占比,容易混淆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印象。 而且现阶段子品牌在营销推广、消费者认知上都需要依靠华熙生物的专业资质为背书,子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并未带动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华熙生物自身子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印象出现了偏差,子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定位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问题。 而同质化背后则意味着子品牌之间有可能会出现内部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品牌矩阵的协同发展,对功能性护肤品整体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现阶段华熙生物值不值得买? 从产业逻辑上,无论是对医美的需求,还是对化妆品的需求,亦或是对眼科、骨科器械的需求,都昭示出华熙生物的好前景。 分业务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的关键限制因素是产能,产能决定了增长的上限。因此,当收购+自建产能释放后,业务规模会明显上一个台阶,收入增速亦会出现明显提速。 但是,附加值极高的医用级玻尿酸原料药的占比预计不会大幅提高,预计未来释放的新产能还是以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为主。 同时,当产能大规模释放后,市场竞争亦会加剧,因此会部分负向对冲产能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长。 再看医疗终端,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散去,需求回补是一大利好。另一利多因素,是公司布局的润致系列中高端玻尿酸注射类医美产品,符合行业大势。 所以,结合上述两大利多因素,今年医疗终端业务的收入增速预计会较2020年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国内低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价格战带来的利空也需要关注,华熙入门级的润百颜系列产品能否守住市场份额,是该业务恢复高增长的前提。 对于华熙目前的重中之重,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增长看点主要集中在品类的扩充、多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品牌力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能力。 (1) 品类扩充:目前公司核心产品次抛精华原液收入占整个化妆品收入的60%以上,品类营收集中度较高。 未来在核心产品传播较为充分、复购率较高的基础上,预计公司会不断丰富旗下水乳霜、面膜、眼部精华等品类的拓展。 参考海外功能性护肤品牌企业的战略布局,未来华熙生物有望在品类上呈现出大单品+多个基本款+季节性新品的品类结构,从而带动整体品牌营收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图10: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2) 多品牌协同发展:当前公司主要发力点集中于核心品牌,形成了以润百颜、夸迪为第一梯队,米蓓尔、BM-肌活为第二梯队的品牌布局。 但如前文所述,在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目前仍然储备有包括润月雅、德玛润等多个护肤品品牌,同时也在向周边的个护、母婴、宠物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表5:华熙护肤品的产品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未来在品牌营销的持续刺激下,核心品牌品牌力有望提升,在核心品牌达到一定规模体量后,将发挥对其他品牌的带动作用。 同时,随着核心品牌的不断稳定,公司也会有更多的经验和能力对其他成长性较好的品牌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不断完善公司在功能性护肤和周边领域的品牌布局,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对整体营收产生1+1>2的效果。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认为,未来3-5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业务仍然有望维持高速的扩张趋势。 但由于功能性护肤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未来同比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 估值方面,我们预测未来3年华熙整体和各业务的收入及增速见下表: 表6:华熙生物未来三年盈利预测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基于如上数据,再参考华熙的近年来的净利润水平,以及业务布局方向,我们预测华熙未来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亿元、13.09亿元、17.81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37%、48%、36%。 因此,对应公司未来三年的估值(PE)分别为165x、112x和82x。所以,公司目前超过200倍的估值明显被高估,甚至相当的不理性。 在当下的医美风潮下,医美相关的标的几乎都是估值高位,行业前景好,市场的预期高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估值下的安全边际,投资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仅仅13秒一个家毁了!电动车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近日,电动车爆炸起火的新闻再次登上热搜。 杭州一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令人揪心。 新闻截图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锂电池的起火爆炸。 检索新闻,可以发现电动车爆炸并不是偶然事件。 甚至有人在家里客厅给电动车充电,突然引发爆炸,整个过程仅仅13秒,一个家被烧得面目全非。 那为什么电动车广泛使用锂电池?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起火?我们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动车为啥要用锂电池? 通常适用于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两大类。 而锂电池因为功率密度高、重量轻、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了电动车的首选动力电源。 锂电池(作者供图) 据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CESA)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中,锂电池占据了97.1%,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那锂电池真的安全吗?又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 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过程,从原理上看,造成锂电池爆炸最主要的因素有过充和短路两大类。 过充,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充电过程,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电池会蓄积大量的热量。锂电池中的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电压的方式,对过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当过充时间过长,电压持续过高时,锂离子电池内部容易出现枝晶短路,导致锂电池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从而产生爆炸、起火的风险。 短路,则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在使用时,自身温度会持续上升,同时电池也维护正常的散热。 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电池隔膜损坏,引起短路,从而造成内部热量积累过多,引发链式化学反应,造成电池爆炸燃烧。 因此,有些小伙伴纷纷表示,锂电池不安全,还是及时更换铅酸电池更好,那究竟是真是假呢?接着往下看…… 铅酸电池更安全? 铅酸电池在电动车、通讯基站和一些便携式设备中都有应用。 和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的管理系统中缺乏充电时对电池的过充保护,很多充电器也无法做到满电后断电,在过充时爆炸几率比锂电池更高;并且,铅酸电池的电解液为强腐蚀性的硫酸,发生漏液或者爆炸时,危害要比锂电池更大。 总体来说,铅酸电池的安全性并不如锂电池。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铅酸电池直接接触金属制品,以免引起腐蚀,同时避免电池直接接近热源,导致温度过高,引发起火。 私自更换电池,究竟有多危险? 1.电池尺寸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内部电池晃动,影响使用寿命。 2.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充电器并不通用,一旦混用充电时会存在安全隐患。 3.私自改装很难保证电池的连接完全合乎安全准则,运行时有发生短路、爆炸的风险。 电动车电池一般寿命为1-2年,如果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肉眼可见的破损和变形,如电池鼓包、电池外壳破损,也要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更换。 此外,“一充就满,一跑就光”。这是电池硫化最典型的特征,此时电池已经失效,需及时更换电池。 其他电池的使用指南 1.手机电池 给锂电池充电时,需要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充电时间,满电后及时终止充电,连续充电不超过8小时。同时,不在过高和过低的温度环境下充电,充电时远离卧室,杜绝可燃物。 尽量选择原装充电器,避免选用不合格的第三方充电器。 2.碱性电池 碱性电池,主要用在家用设备中,如钟表、遥控器、玩具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号电池”,“7号电池”。 碱性电池,在过度放电时会出现“漏液”现象,碱液具有腐蚀性,会损坏所使用的设备。 因此,在使用碱性电池时,需要注意及时更换低电量电池,切不可将电池长期存放在设备中,同时避免将电池放入明火中,以免引发爆炸。 如何避免事故发生? 1.合理充电,避免过充 充电时,先插电池插头,再插电源插头; 拔电时,先拔电源插头,再拔电池插头,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2.选用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 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往往进行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更有安全保障。 非标准电动车往往在电池和电路连接上大概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切勿私自改装电动车 私自扩容电池和电瓶在拼装工艺和电芯选择上难以保证原厂的质量,从而使得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问题。 4.使用电动车配备的原装充电器 原装充电器往往会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而第三方充电器在此方面缺乏保障,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引发安全事故。 5.尽量选择统一配置的充电、停放地点 充电、停放电动车时尽量选择统一配置,具有较高安全保障的地点,切勿在楼道、公共门厅等民用公共区域充电和停放电动车。 6.避免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电池 外界温度过高容易影响锂电池本身的散热,从而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引发隔膜熔穿和短路现象。 因此,应该避免电池直接暴晒,同时也不要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 综上所述 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池 电动车不要私自更换电池 尽量安放在统一配置的停放地点 切记不要放在楼道和公共门厅
无药可救?美国两地现“超级真菌”传播 30天死亡率达30%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7月22日称,有证据表明一种“无法治疗”的真菌正在两个城市蔓延。该中心表示,这种真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美国尚属首次。 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耳念珠菌”也被称为“超级真菌”。图据NBC新闻 据悉,今年1月至4月期间,一种名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真菌,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两家医院以及华盛顿特区的一家疗养院的病患中出现传播。这种“超级真菌”的特性是“捕食”免疫系统弱的人,当它进入血液、心脏或大脑时最为致命。 报道称,有一小部分患者在被这种侵袭性真菌感染后,对三种主要的治疗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迄今为止,5名存在耐药性的患者中,已有3人死亡。美疾控中心称,在两个暴发感染的地区平均30天死亡率为30%,但这两个地区间似乎不存在直接关联。 美疾控中心的梅根·莱曼表示,两地的病例都在持续爆发,自4月以来又还发现了新的感染病例。但此次美疾控中心的报告中,并未涉及后续的增加病例。 莱曼还称:“这确实是我们第一次开始看到耐药性聚集病例,其中患者显然是在相互感染。” 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于2013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卫生官员多年来一直对这种超级细菌发出警告,因为它对现有的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医院里用来消灭细菌和真菌菌株的所有消毒剂也都具有耐药性。2019年,一名纽约的医生诊断出,3例患者对一种被称为“棘白菌素”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该药物被认为是对抗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它也被称为“超级真菌”。不过在此前的病例中,科学家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真菌在病人之间传播,他们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形成了耐药性。 然而,此次CDC的结论认为,今年发现的新病例表明真菌病例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在华盛顿特区,一家专门为重病患者服务的疗养院里“聚集“了101例“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其中3人被诊断存在耐药性。同一时期,得州达拉斯地区的两家医院也发现了22例感染,其中2人被诊断存在耐药性,另有5人对两种药物有耐药性。 研究人员在回顾医疗记录后发现,没有发现这些集群中的患者以前使用过抗真菌药的证据。卫生官员表示,这意味着这种真菌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南京黄码人员一周三次核酸 加快阻断病毒传播
23日19时52分,南京市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报告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自7月20日以来,南京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及轨迹已经第一时间向社会做了公布。37个病例分布在2个区,其中江宁区35例,溧水区2例,他们的职业主要是以机场工作人员为主,其中机场保洁人员29例,地服人员3例,装卸人员2例。其余3例为他们的密接。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表示,自7月20日,南京市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无症状感染病例14例。主要分布情况为,35例在江宁区,2例在溧水区,以机场人员为主,机场保洁29例,地服3例,装卸2例,其余3例是他们的密接。 江宁区政府副区长伏进进介绍,南京江宁区已完成183.5万人核酸检测,发现22例确诊病例、13例无症状患者。 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明确对7月10日到20日,进出过南京禄口机场的苏康码黄码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原则上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地方,按规范严格实施居家健康监测,对所有黄码人员一周内实施三次核酸检测,阴性者可以恢复绿码,并实行解除健康管理措施,采取集中隔离措施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还有利于加快核酸检测速度,早发现早治疗。 杨大锁说,目前发现的阳性患者主要聚集在禄口国际机场,因此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苏康码变成黄码,务请主动电话告知社区,配合相应的健康管理举措。
恶意软件藏在人工智能的“神经元” 网络安全迎来新挑战
原标题:研究人员将恶意软件藏在人工智能的“神经元”里 效果还好得吓人 随着神经网络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它可能成为恶意软件活动的下一个前沿阵地。根据周一发布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这项研究,恶意软件可以直接嵌入到构成机器学习模型的人工神经元中,从而使它们不被发现,神经网络甚至能够继续正常执行其设定的任务。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作者写道:"随着神经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方法在未来将普遍用于传递恶意软件。" 他们的实验发现,使用真实的恶意软件样本,用恶意软件替换AlexNet模型中高达50%左右的神经元,仍能保持模型的准确率在93.1%以上。作者总结说,一个178MB的AlexNet模型可以在其结构中嵌入多达36.9MB的恶意软件而不被使用一种叫做隐写术的技术检测出来,一些模型针对58种常见的防病毒系统进行了测试,恶意软件也没有被发现系统被破坏的迹象。 其他入侵企业或组织的方法,如将恶意软件附在文件或文档上,往往不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提供恶意软件。另一方面,新的研究设想了这样一个未来:一个组织可以为任何特定的任务(例如,聊天机器人,或图像检测)引入一个现成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装载恶意软件,同时很好地执行其任务,不会引起安全系统的怀疑。 根据这项研究,这是因为AlexNet(像许多机器学习模型)是由数百万个参数和许多复杂的神经元层组成的,包括所谓的全连接 "隐藏"层。通过保持AlexNet中巨大的隐藏层完全不变,研究人员发现,改变其他一些神经元对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为黑客如何设计一个带有恶意软件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让它在外部传播列出了一个游戏规则。 "首先,攻击者需要设计神经网络。为了确保更多的恶意软件可以被嵌入,攻击者可以引入更多的神经元。然后,攻击者需要用准备好的数据集训练网络,以获得一个表现良好的模型。如果有合适的训练有素的模型,攻击者可以选择使用现有模型。之后,攻击者选择最佳层并嵌入恶意软件。嵌入恶意软件后,攻击者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以确保损失可以接受。如果模型的损失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攻击者需要用数据集重新训练模型,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一旦模型准备好了,攻击者可以利用供应链污染等方法将其发布在公共资源库或其他地方"。 根据该论文,在这种方法中,恶意软件在嵌入到网络的神经元中时被"分解",并由一个恶意的接收程序组装成可运行的恶意软件,该程序也可以通过更新下载中毒的模型。如果目标设备在启动模型之前验证了该模型,那么该恶意软件仍然可以被阻止。它也可以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等 "传统方法"来检测。 网络安全研究员和顾问Lukasz Olejnik博士告诉Motherboard:"今天,用杀毒软件检测它并不简单,但这只是因为没有人刻意在这里面寻找。该过程中的恶意软件提取步骤也有可能被发现。一旦隐藏在模型中的恶意软件被编译成,恶意软件,那么它就可能被发现。" "但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恶意软件的定制方法意味着目标系统可能已经在攻击者的控制之下,"他说,"但如果目标主机已经在攻击者的控制之下,隐藏额外恶意软件的需求就会减少。" "虽然这是合法的、有意义的研究,但我不认为在DNN模型中隐藏整个恶意软件能给攻击者带来什么,"他补充说。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他们希望这可以 "为神经网络辅助攻击的防御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案"。 这并不是研究人员第一次研究神经网络如何被恶意行为者利用,比如通过设计图像来迷惑他们,或者通过嵌入后门来导致模型行为不当。如果神经网络真的是黑客的未来,随着恶意软件活动的增加,这可能成为对大公司的一个新威胁。"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工智能辅助的攻击将出现,给计算机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攻击和防御是相互依存的,"该论文指出。"我们希望所提出的方案能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为什么晚上打呼噜会突然被自己憋醒?这是病、得治!
本文专家:王茜,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生活中,打呼噜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以为打呼声越大,说明睡得越香,可事实上打呼噜却是一种病! 相信很多打呼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睡着睡着感觉快窒息了,然后突然憋醒; 尽管睡了一夜,早上起床口干还特别疲惫; 白天总是犯困,还感觉记忆力下降; 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情况,那要引起注意了。 打呼噜就是睡得香? 夜间睡眠打鼾,在医学上更准确的说法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完全性呼吸暂停,或不完全性低通气,气道塌陷所致的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 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中打鼾、憋气、憋醒,常伴有日间头痛、口干、疲倦、嗜睡等症状。 研究显示,在我国成人OSAS发病率约为4%-7%。很多人都认为呼噜震天响,就是睡得香,普遍认为是深睡眠。 但是随着睡眠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呼噜震天响,未必是睡的香。 随着打呼噜时间的延长,最终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脑功能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睡眠打呼噜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胖子比瘦子更容易打呼噜? 肥胖患者咽喉部脂肪较多,夜间睡眠时,上气道压力更大,脂肪挤压上气道导致上气道狭窄更容易出现打鼾。 男性肥胖患者多为脖颈短,肚子明显很大,这种肥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苹果型肥胖”。 而女性肥胖患者多为臀部及大腿部肥胖,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梨型肥胖”。 相较而言,苹果型肥胖患者更容易夜间睡眠打鼾。这是因为受到明显增大的肚子的压迫,肺的呼吸运动受限制,夜间睡眠中缺氧更加明显,更容易出现睡眠打鼾。 因此,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独立危险因素。 打呼噜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对打呼噜放任不管,长期以往,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甚至还有潜在的致命风险,成为睡眠杀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还是夜间睡眠中猝死的重要原因。 肥胖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诱因,但其实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肥胖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两者是互相影响的。 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会影响激素代谢水平,使食欲增加。同时白天精神不佳明显困倦,没有精神锻炼,也会导致肥胖。 高血压 高血压是睡眠呼吸暂停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美国科学家在2020年8月1日出版的《睡眠》杂志上发表文章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中有50%-70%同时患有高血压。此类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很难控制。 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特点为夜间睡眠中缺氧,氧气进不去身体,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二氧化碳的状态。而长期高二氧化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会出现糖尿病,血糖难以控制。 心脏病 长期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机体缺氧。心脏是机体需氧最大的器官之一,也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 长期缺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高负荷运转,增加心脏衰老的速度。同时长期缺氧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出现血栓,严重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由于缺氧,会使得脑血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卒中。长期缺氧会使得机体更容易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猝死 猝死被认为是睡眠呼吸暂停最严重、危害最大的并发症。睡眠中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韩芳教授作《睡眠呼吸暂停远程管理》报告指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比没有该病症的人群猝死率远远高出三倍。 事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研究显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司机车祸发生概率远高于夜间睡眠正常的司机,甚至达到2.5倍。夜间睡眠效率低,白天精神差,感到疲乏困倦,难以集中精力,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工作中出现事故。 能阻止打呼噜吗? 轻度OSAS患者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治疗。 1、减肥,目的是使咽喉部脂肪减少,气道闭合压下降,从而减轻OSAS; 2、戒烟、戒酒、减少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避免日间过度劳累; 3、侧卧位休息。 4、口腔矫治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止鼾夹”。分为软腭保持器、舌保持器、下颌前移矫治器。 主要适用于轻中度OSAS患者以及无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张口困难、鼻塞等情况的患者。同时需要注意,矫治器通过着力于牙齿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存在牙周炎及牙齿坏损的患者禁用。 5、持续正压通气,这个就是医生口中的佩戴呼吸机。 可有效消除患者睡眠时的上气道阻塞,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改善日间疲乏、嗜睡,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其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有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差(每天佩戴呼吸机时间小于4小时)5年生存率为85.5%,依从性好(每天佩戴呼吸机时间大于6小时)其5年生存率为96.4%,明显升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是简单的打呼噜 而会危害多器官、多系统 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因此 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一块自制自行车码表从B站火到GitHub 网友催量产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民间又有高手“出没”: 一位“技术宅”自制的自行车码表在B站火了,短短几天引来20多万人围观! 速度、距离、时间、卡路里、航向显示的记录功能自不用多提,还可显示经纬度和海拔。 它还配有离线地图,可显示你的实时位置与骑行轨迹: 在汽车、高铁上也能测速! 切换界面查看电量、骑行记录、GPS定位、传感器等系统数据,相当丝滑: 再看细节上,UI设计可是比市面上不少码表都要高级!(佳明: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 这要是告诉我它是某个大牌而非自制的(除了壳很明显以外),我可能都信了。 网友们也是纷纷respect,称赞它打爆那些溢价离谱的码表: “完成度离谱”,是不是很想要链接? 好家伙,连稚晖君都被吸引过来了(后来佳明也现身评论区“自黑”,见后文): 诶?稚晖君的真·自行车和这个码表是不是可以搭配使用? 除了在B站上很火,这个码表项目也登上了今日GitHub热榜: 而据网友粗略估算这个码表的硬件成本大概不到300,如此优秀的它,是如何DIY出来的呢? 如何DIY一个自行车码表 X-TRACK软件架构示意图如下:由HAL、Framework 和 APP 三层组成,Framework为核心。 HAL层负责底层芯片驱动和传感器原始数据获取; Framework又包括三个模块,分别负责图形渲染、页面生命周期管理和消息分发处理。 其中消息框架模块提供数据的分发和处理。 使用订阅发布机制,将HAL层的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发布,转发给对应的订阅者进行数据处理。 以GPS为例,GPS数据处理节点每秒读取一次卫星数据,然后发起publish,由消息框架将 GPS 数据推送给订阅者。 在运动数据处理节点中订阅GPS数据。在收到GPS数据之后,运动数据处理节点根据 GPS 数据计算总里程,平均速度等信息。在表盘页面中,拉取运动数据节点信息,将其显示在表盘页面中。 ps. 地图软件为GPXSee。 实现主要有7步: 1、首先是硬件设计。 用AD(Altium Designer)进行PCB板线路设计: 电路图和PCB文件也可以在GitHub详细查看。 2、然后就是被大家纷纷夸赞的UI设计: 设计软件是Adobe AI。 3、接着在3ds MAX上进行外壳设计: 4、再然后就是软件设计了: 编程语言为C++: 5、再使用模拟器直接在PC上模拟效果。 码表的图形界面采用了免费开源的GUI图形库LVGL。 成品使用了许多LVGL提供的基础控件,例如在地图页面的轨迹显示中使用了line控件,地图显示使用了image控件,在表盘页面的页面切换选择,使用了button控件。 6、调试调试,没问题就可进行编译下载。 这里用的是Keil。 7、最后,将最终程序烧录到单片机(AT32F403ACGU7)上运行,再连上ST-Link进行调试。 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UP主用的这个AT32系列MCU是国产‍设计(重庆雅特力),可替代意法半导体STM32F103系列,主频更高、RAM更大。 内存有32GB,存下一个1GB多的北京地图不是事儿。 另外,除了开头提到的功能以外,它还支持地图缩放、计步功能、导出标准GPX格式的轨迹、RTC自动根据GPS校准、掉电自动保存数据(JSON格式文件)、不过续航为4小时(持续工作,始终亮屏)…… 整个设计的硬件和软件部分都已开源。 连“竞品”佳明都来点赞 怎么样?学会(废)了吗? 不少围观群众觉得这样一个UI颜值爆表、功能丰富的自行车码表如果真的能有厂商合作生产的话,那还有佳明这些产品什么事儿 有人在评论区@Garmin佳明,没想到还真把它引过来了:这下好了,连“竞品”都给X-TRACK点赞。 有人还算了一笔账,在某宝按教程买这些配件一共需要不到300元,比佳明上千的价格是便宜不少(虽然续航能力低一点)。 催量产的网友真的非常非常多,不过真要商业化的话,除了续航能力,有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认为还需支持ant+、踏频、心率、功率设备的连接、防尘防水等功能,以及考虑现在的屏幕在阳光下的能见度等问题。
假的Win11安装包被曝光 都是广告和木马病毒
IT之家 7月24日消息 外媒 MSPoweruser 报道,Windows 11在微软真正发布之前就有非官方泄露镜像了,不幸的是,这其中有一些从非官方来源下载的 Windows 11 ISO 镜像中隐藏了危险,卡巴斯基报告说,这些ISO镜像中往往包含恶意软件。 卡巴斯基报告了一个例子,1.75GB 的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 activator.exe。该文件大小显示为 1.75GB,看起来是可信的,但事实上,该文件的大部分由一个 DLL 文件组成,其中包含大量无用信息。 打开这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启动安装程序,它看起来像是普通的Windows安装向导。然而,它的主要目的是下载和运行另一个更有趣的可执行文件。第二个可执行文件也是一个安装程序,它甚至附带一份许可协议(很少有人阅读),称其为“download manager for 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 activator”(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下载器 + 激活器),并指出它还将安装一些赞助软件。如果你接受该协议,各种恶意程序将被安装在你的机器上。 卡巴斯基表示,他们已经检测到几百次使用类似Windows 11相关计划的感染尝试。这些恶意软件的很大一部分由下载器组成,其任务是下载和运行其他程序。 这些其他程序可能非常广泛--从相对无害的广告软件(我们的解决方案将其归类为非病毒)到成熟的木马程序、密码窃取程序、漏洞和其他讨厌的东西。 IT之家获悉,鉴于微软正在免费提供Windows 11系统,获得该软件的最佳方式是加入 Window 11 Insider 计划,只需访问 Windows 10设置应用程序中的更新和安全选项卡并向下滚动到Windows Insider计划即可。当然前提是满足Window 11的最低硬件配置需求等。
iOS 15引入基于半身照的人物识别功能
在周五公布的一份文档中,苹果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机器学习技术上的最新发展,比如为 iOS 15引入了基于半身照的人物识别功能,即便照片中并未清晰记录下人脸。与此同时,该公司在机器学习研究的专题页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设备本地上更好地识别照片中的人物。 (来自:Apple 官网) 文章指出,相册应用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更好地识别人物,而不论他们的面容是否已被清晰记录。 为达成这一目的,苹果使用了特定于人物的面部与半身照识别技术。 该公司写道:“若拍摄对象的视线从镜头前移开,人脸通常处于被遮挡或完全不可见的状态”。 为此,开发团队考虑到了图像中的人物上半身,因其通常在特定环境中显示恒定的特征,比如不变的服饰。 也就是这些特征,让 iOS 移动设备拥有了可在本地高效分辨前后几分钟所拍照片中的人物的可能。 如上图所示,苹果以一张完整的图像作为输入,然后专门识别其中的人脸和上半身特征。 接着通过将这些特征与其它照片进行匹配,以提升传统基于面部识别无法高效分辨个人的能力。 与往常一样,苹果强调了所有机器学习操作都可在本机完成,以保障用户的隐私。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希望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内存和计算资源的开销。
国产Android厂商大力宣传的“内存融合”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在体验ROG游戏手机 5 的时候,18GB的RAM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OG 游戏手机 5 . 狂开 25 个 app 的极端场景仍然能够从容应对,不卡顿的同时极少出现杀后台的状况。 即使 ROG 游戏手机5开了超大 RAM 的先河,但在 Android 阵营主流的旗舰中,RAM 仍然以 12GB 为主。 如此来说,超大 RAM 仍然还是小众「游戏」手机的特配。不过,不少的厂商在系统更新中引入了「内存融合」、「内存可拓展」的概念,以求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现在,支持「内存融合」的机型已不是少数,有些厂商甚至直接喊出了「RAM 12G 秒变 20G」的口号。 给人一种有了「内存融合」,似乎就可匹敌原生超大 RAM 的效果,实际中是真的如此吗? 融合出来的「大」RAM 体验怎么样? 在究其本质之前,还是先看看实际「疗效」。 本次的测试以 realme 的两款旗舰为样本,纯主观的判断为前提。 realme 两款旗舰 RAM 均为 12GB,「内存融合」加持下,最高可扩展 7GB。realme UI 的「内存拓展」共有三个档位,可增加 3GB、5GB、7GB,每次调整都需重启才可生效。 其他厂商其实也大差不差,较为类似。 前后共测试了几次,先说一个结论,差距不太大,感知不太强。 一同打开《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崩坏 3》三个手游,配合常用的影音、阅读、RSS 等 app,正常状况下,再次打开后台 app 极少出现重载。 而未开启「内存融合」时,手游会被「杀掉」,而常用的 app 状况与开启内存扩展接近。 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系统,二是电量。 还是以 realme UI 为例,后台 app 们过不了夜,夜间闲时系统会集中清理。 而低电量(20% 以下),也会促使系统清理后台 app,从而尽可能保留电量。 ▲ 开了三个游戏,跳到初始的 app,无需启动. 不过,默认会把微信这类大多数人常用的 app 进行后台锁定常驻,以免被系统强退。 体验过程中,当手游在读条时,基本不会被系统退掉,但它们更像是被「封存」而非后台运行。也就是说,我没有遇到开启手游读条到 75%,然后回个微信,再切回来能读完条直接进入。 当然,也有较为偶然的状况,在体验 realme GT 大师版时,小志表示「有次我开了原神放在后台,两天之后清任务的时候点了进去,发现还在」。而我这几天测试时,并未还原出这种场景。 或许是这次用的都是 12GB RAM 的手机,导致感知不太明显。但当去探究「内存融合」、「内存拓展」实现的原理后,反而觉得出现上述结论是理所应当。 「内存融合」本质上是「虚拟内存」 在酷安上,有个叫做 Scene 4 的软件。它里面有个「SWAP 设置」的选项,进入后会有 Swapfile 与 ZRAM 两个功能。 当你取得 ROOT 权限之后,你就可以在 Android 手机上随意设置「虚拟内存」了。 其实,近来逐渐成为主流的「内存融合」、「内存拓展」在本质上就是虚拟内存。它是 Linux 内核的一项基础的功能。 不仅是 Linux,在 Mac、Windows 等现代操作系统上,都有「虚拟内存」技术,它已经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回到 Android 上来,额外拓展的 3GB、5GB、7GB 其实是个压缩存储空间,当运存不足时,把后台的一些数据压缩到「拓展内存」中,而这扩展的容量是从闪存中借用的。 如此就造成了几个问题。 在初中的计算机课上,我们都学过,RAM 叫做随机存储器,可随时读写、速度很快,但断电数据会丢失。而 ROM 是为只读存储器,存储数据稳定,断电后数据不会改变。 相对来说,ROM 的读写速度远不如 RAM,因此当从 ROM 闪存中借用了空间后,读写效率远不如运存 RAM,即远不如 RAM 来的流畅。 另外,ROM 的闪存不断地擦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寿命。 简单来说,「内存融合」其实也是把后台的部分数据压缩「封存」到借用的 ROM 空间中,当需要时,再解压读出。 大部分 Android 厂商们「内存融合」出来的额外运存,本质上还是 ROM,而并非是简单的把这部分空间变成 RAM 运行内存。 由此,它并非能完美的解决多个 app 后台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原生 RAM 的容量。 12G RAM 加上拓展 8G 并不等于 20G RAM! 此前,ColorOS 在上线「内存融合」功能时,OPPO 的产品经理有过一次集中的答疑。 主要有两点值得参考,一是是否有用,二是是否会影响寿命。 「它并不是噱头」,虚拟内存其实是存放后台不活跃的应用进程,给活跃的进程让位,「减少真实运行内存的压力,常用 App 会更为流畅」。 「在研发时已经考虑到了硬件寿命问题」,「会根据使用场景和器件状态控制写入量」,OPPO 也表示这个技术已经过老化测试,寿命影响有限。 ▲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严谨. 无论是从内存融合原理,还是实际体验,扩展出来的 8GB 空间并不能与原本的 12GB RAM 简单相加,实际体验也远不如真正 20GB RAM。 另外,内存融合在运存 8GB RAM 以下的产品上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理论上会给后台进程更大的余量,保证一些常用进程的活跃度。 「虚拟内存」是 Android 系统原本就有功能,它的效果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大,它只是个辅助,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实打实的运行内存 RAM。 ▲ 图片来自:Pocketlint 其实,Google 在原生 Android 11 中就加入了「缓存应用冻结」功能,开启后会自动冻结后台 app 进程,禁止占用 CPU 资源,以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同时,国内不少系统为了流畅度,也会对后台进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制,现在的中高端新机出现卡顿的几率已经降低了很多。 「内存融合」技术本身不算是个「噱头」,它广泛的存在于很多操作系统中,但它有着很多的局限,最终在产品上体验感知不强。 但若厂商们花大力气去鼓吹「内存融合」能够达到大运存同样的效果,那就有些本末倒置,让内存融合变成了一个噱头。
三星Galaxy S22首批搭载骁龙895!支持65W快充但需要额外购买
原标题:首批搭载骁龙895!曝三星Galaxy S22入网:支持65W快充 据此前消息,高通将会在今年12月左右正式发布“骁龙895”处理器,在此前骁龙888的基础上再次全方位提升,成为安卓最前旗舰芯片。 按照以往惯例,三星Galaxy S旗舰每年都会是首批搭载骁龙新旗舰芯片的机型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三星Galaxy S22系列依然会首批配备骁龙895芯片登场。 根据今日最新爆料,三星Galaxy S22系列目前已经获得了一些地区的3C认证,其中显示该系列机型将配备最高65W快充技术,这将对三星旗舰的体验带来大幅提升,算是追赶上了国内主流旗舰的快充配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三星以往的策略,这个65W的快充配置可能并不会全系标配,而且三星很可能并不会附赠支持65W快充的电源适配器,用户想要享受到最高的快充规格需要再额外购买快充头。 除了性能、快充方面的提升之外,此前消息称三星Galaxy S22系列将在影像系统上再次升级,其中三星Galaxy S22、S22+则会搭载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像素四合一技术,单位像素面积为1μm。 三星Galaxy S22 Ultra将会为主摄搭载类似vivo的微云台设计,能有效的增加拍摄时的稳定效果,对视频拍摄的增幅尤为明显,同时还将联合老牌相机厂商奥林巴斯共同调教这个强大的摄像头方案。 在奥林巴斯的加持下,Galaxy S22 Ultra综合成像表现有望碾压一众对手,成功屠榜DXO,非常值得期待。
马斯克:不考虑为特斯拉新车型提供传统圆形方向盘选配
在过去几年特斯拉带来了所有变化中,最具争议的可能就是改用轭状方向盘。不过,埃隆·马斯克对于装备在最新 Model S/X 中的轭状方向盘态度非常坚决,这意味着今后你在选购这些型号的时候无法选配目前主流的圆形方向盘。 伴随着采用新型轭状方向盘的 Model S/X 车型交付,越来越多的新车主对于这新方向盘存在争议。不过马斯克在最新推文中并不考虑替代解决方案。在Twitter上,当被问及是否有选项可以将轭状换成更传统的方向盘时,他的回答是一个简短的“No”。 这让即将到来的特斯拉汽车的情况还有待观察。特斯拉跑车和特斯拉 Cybertruck 一样,都展示了轭状方向盘。在电动皮卡亮相时,许多人认为非典型的控制装置最终会在生产启动时被换成更老式的东西。 在此前曾有一段关于轭状方向盘的试驾视频。从视频上来看,这位女司机在驾驶全新 Model S 时,轭状方向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用。在进行大角度转弯或者掉头时,方向盘不容易精准操作,视频中的女子,可能还以常规“圆形”传统方向盘来驾驶,数次都没有精准的握到轭状方向盘的另一边。 而且因为新款车型取消了怀挡,换挡虚拟按键设置在屏幕左边,上滑前进挡,下滑倒档,停车自动 P 挡。这位女司机在驾驶的时候,还要手指不停地滑动屏幕,操作看上去没有传统档杆车型那般行云流水。
SK Siltron将在美投资3亿美元 以迎合电动汽车供应链需求
韩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SKSiltron 旗下子公司(SKSiltron CSS)周三宣布,其计划在密歇根州BayCounty 投资3亿美元建厂,以提供多达150个高薪的技术型工作岗位。规划中的新厂,位于汽车之城底特律以北仅数小时路程的地方。此前,SKSiltron 已在附近的Aubrun设立了办事处,而新工厂的员工数也将增加一倍以上。(点击链接有惊喜) SKSiltron 表示,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发力,为电动汽车(EV)产品提供先进材料和研发制造支撑。 根据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ICCT)的一项研究,美国已在电动汽车生产和采用率上落户于中欧,尤其在2017至2020年间。 影响美国EV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半导体的生产。从智能手机、到计算机、乃至汽车等各个领域,半导体已于近年变得愈加受人重视。 SKSiltron CSS 首席执行官JianweiDong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3亿美元投资将有助于位于密歇根州的美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发展,且该公司的终端客户就位于附近社区。 据悉,此举恰逢美国汽车制造商不断增加电动汽车新阵容、以及加大对电气化的投资。无论是通用和福特这样的老牌燃油车企,还是特斯拉和Rivian等造车新势力。 作为参考,2010至2020年间,中国的电动汽车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4%。为激励美国车企迎头赶上,拜登政府亦呼吁提供1740亿美元资金,以提供购车补贴和扩大充电网络。 最后,除了汽车行业,SKSiltron 新厂生产的半导体晶圆,还可用于5G通信设备等领域。如果形势看好,该公司也会考虑进行额外的投资。
杰克·多西称比特币将成为Twitter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Twitter首席执行官杰克·多西(Jack Dorsey)向投资者证实,比特币将是该公司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他看到了将加密货币整合到Twitter现有产品和服务中的机会,包括商务、订阅和其他新增加的产品,如Twitter Tip Jar 和Super Follow功能。 多西多年来一直是坚定的比特币倡导者,但如何在Twitter的平台上将其付诸行动还没有详细说明。然而,多西经常公开吹捧加密货币,说它让他想起了 "互联网的早期"。 最近,多西与Jay Z一起发起了一个2360万美元的比特币基金,并宣布计划带领他的另一家公司Square通过比特币的方式进入分散金融服务市场。Square今年还收购了Jay Z的TIDAL音乐服务的大部分股份,着眼于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如何改变音乐业务。 周四,多尔西还称比特币是Twitter未来的三个关键趋势之一,还有人工智能和去中心化--后者是Twitter通过其 "Bluesky "计划追求的。 他在Twitter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推销比特币,说它可以帮助公司在产品扩张方面走得更快,同时解释说它是成为互联网 "原生货币 "的 "最佳候选产品"。 "如果互联网有一种原生货币,一种全球货币,我们就能够在Super Follows、Commerce、Subscriptions及Tip Jar等产品方面进展得更快,而且我们可以因此接触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不是采取逐个市场的方式,"多西解释说。"我认为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认为在货币之上还有很多创新,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将社交媒体更加分散化并提供更多经济激励时。所以我认为,我们继续关注这一领域并积极投资,对Twitter和Twitter的股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补充说。 一位Twitter代表证实,这是多西第一次公开谈论Twitter如何将比特币纳入其产品阵容。多西还指出,Twitter不会是唯一追求加密货币战略的公司,并指出Facebook正在支持数字货币Diem。 "这有一个明显的需求,而且对它的赞赏。我认为,一个原生于互联网的开放标准是正确的方向,这就是为什么我和我们的重点最终将放在比特币上,"他指出。 据CNBC报道,总体而言,Twitter在大流行的反弹中提供了强劲的收益,该公司发布了自2014年以来最快的收入增长,这推动Twitter股价在延长交易时段上涨9%。该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为11.9亿美元,而华尔街预期为10.7亿美元,其中大部分(10.5亿美元)来自其广告业务。该公司还实现了每股20美分的收益,而预期为7美分。 然而,可货币化的每日活跃用户(mDAUs)--Twitter自己发明的指标,旨在充实经常持平的月度用户增长--只有2.06亿,同比增长11%,而分析师预期的是2.062亿。该公司将这一下降归咎于新闻周期的放缓和许多美国社区“就地避难”的结束,这可能影响了本季度的Twitter使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